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乡镇文化站汇报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5: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乡镇文化站汇报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乡镇文化站汇报材料

第1篇

---内黄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

内黄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县域面积 1161 平方公里,辖 10 镇 7 乡,532 个行政村(社区),85万人。汉高祖九年(公元前 198年)置县,距今已有 2200多年的历史。内黄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厚,素有“画乡”之称,年画、灯笼画、剪纸等民间绘画种类繁多,培育造就出中国水彩画之父李剑晨及著名画家樊明体、李裕、张重梅等闻名全国的画坛巨匠。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13号)及市委市政府要求,不断加大政府投入,整合各类资源,引导社会参与,强力推动全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县基本形成了政府搭舞台,群众唱大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转良性机制。

2016年以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全县集中投放3600多万元,完成了17个乡镇文化站和532个村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开工建设了占地209.1亩,总建筑面积80607.29平方米,投资7.03亿元内黄县文化体育图书馆项目。项目共分五个子项,分别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会展中心、动力中心、室外看台及室外配套工程,2021年10月将完成主体结构及安装工程。

具体做法以下。

一、强化领导责任,实行目标管理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县里成立了宣传部长为组长、政府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广体旅局,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领导小组落实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是健全推动机制。县里建立了由县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部门带头实施,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构建的工作机制。各部门也都建立了部门推动机制,落实自己的职责。

三是建立政府负责机制。县里明确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由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县里由县长负责,乡镇由乡镇长负责,村里由村长负责。

四是实行目标管理。为落实政府主要领导责任,县政府县长与各乡镇长订立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目标责任书。目标设定为不能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必须县长说明情况,并承诺完成时限。

二、加大财政投入,实行分类奖补

一是纳入财政预算。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县、乡财政预算。首先拿出10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对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乡镇予以奖励,发挥政府投入的带动作用,落实对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分类奖补激励。为了推动和激励先进乡镇,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行分类奖补通知》,以完成时间先后和质量为奖励标准,分三个奖励等次,完成最快的一等奖一个村50000元,次之为二等奖一个村奖40000元,再次之为三等奖一个村奖30000元。

三是严格验收标准和办法。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七个一”标准进行验收,即一个活动中心、一个文体活动广场、一对宣传栏、一个简易戏台、一套文化活动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一套广播器材。建成投入使用的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向县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验收,完成时间以收到书面申请时间为准,验收实行百分制,90分以上为验收合格。

三、纳入扶贫规划,实行项目推进

一是纳入扶贫监督内容。内黄县是省级贫困县,全县90个贫困村,非贫困村也都存在有贫困人口,县里要脱贫首先要在每个村建起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我们讲文化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到扶贫工作规划,做到同安排、同督导、同奖惩。

二是纳入扶贫项目。县里整合所有扶贫项目资金,统一使用,统一管理,我们将文化中心建设纳入扶贫项目,实行项目运作,定标准、定时间,统一招标,统一施工,全县共用到中心建设项目的资金共计2200多万元。

三是纳入扶贫管理。扶贫先扶智,所以,文化中心的管理也成了扶贫管理的重要内容,利用文化中心开展扶智活动,发挥文化中心的作用。

四、瞄准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

一是因地制宜设置功能科室。除按照上级要求建设的功能科室以外,我县还结合实际设置了群众需要的特色科室。比如,我们文化馆设置了非遗项目展示科厅,丁庄村设置有梅花拳展示厅,梅花拳演武广场,还有李官寨设置了大罗戏展示室、排练室。

二是落实人性化设计。按照群众需求,我们对各个功能室进行了人性化设计,增加饮水设施、衣帽悬挂设施、另外还有擦鞋、充气、充电设施。

三是以人为本收集需求。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建立健全群众需求反馈机制,促进供需有效对接,真正把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服务基层、惠及百姓的民心工程。

五、强化培训引导,组建驻站队伍

一是举办特色培训班。为组建驻站队伍,县里举办了对戏曲培训,全县17个乡镇选派了80多人参加了县里的培训班;因为戏曲爱好者容易入迷,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文化娱乐活动。选准这部分人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这些人带动更多的戏曲爱好者参与文化站的管理,从而解决文化站闲置和无人气问题。

二是组建文化管理队伍。乡镇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文化站的2名管理人员和村里1名文化协管员。同时,县里举办专题培训班进行培训,让这支队伍学习公共文化保障法,掌握活动组织开展技巧,组建了驻站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

三是组建文化站驻站戏迷俱乐部。县里精心挑选了各乡镇戏迷,让参加过培训班的戏迷再召集社会上的戏迷爱好者,全部参与进来,组建成每个乡镇的戏迷俱乐部,并让其驻站工作,参与文化站管理,变成文化站资源。

四是配备文化站戏迷音乐器材。县里拿出37万元为各乡镇文化站配备了文化音乐器材,以此引导戏迷驻站开展工作。

第2篇

一、农民自办文化的意义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农民自办文化的现状

农民自办文化属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当前__区的农村文化活动基本是在政府及相关部门援助和扶持下开展的,有一定的成绩但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和氛围。各乡镇文化站充分利用有限的设施,积极开展农村自办文化活动。农村文化活动室不定期对农民群众开放,适时举行读书、象棋比赛等活动,另有一部分文艺爱好者也常在文化活动室互相交流。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相对较好的乡镇有曲濑乡等。曲濑乡共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1.7万,有一支舞龙队和一支民间乐队。已有图书阅览室的村1个,文化休闲广场2个,娱乐休闲场所1个,筹建中的篮球场4个。长塘镇有龙灯队20人,狮灯队6人,唢呐队8人。还有禾埠乡、兴桥乡的民间舞龙队活跃在本乡各村,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但大部分乡镇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未开展起来,缺乏浓郁的文化氛围、农民自身的素质和审美观亟待提高。部分村委会的农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情况不太乐观,大部分仅有场所,没有书籍和娱乐器材,有些村委会甚至农民活动场所都没有,使得有些农民活动难以开展。这与各乡镇文化站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乡镇文化站基本上是“空壳”,有些乡镇文化站没有办公场所,没有设施等,有些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不务正业”,被分配做其他部门的事情。从调研中了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还是非常渴望的,随着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目前文化活动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文化需求的情况下,农民自办文化活动一定会蓬勃发展。

三、农民自办文化存在的问题

1、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视还不够。一些干部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有偏差,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造成农村文化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村一级干部对文化建设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这种思想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极大影响了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发展。

2、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场所阵地。__区大部分村缺乏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部分行政村办公地点小,要挤出一部分专门搞文化场所,实属不易。演艺队平时训练主要在简易的晒谷场上,雨雪天则挤在队员的客厅中,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同时,在文化设施上,设备陈旧,同时由于缺少经费投入,日常管理问题较大,存在设备散失或损坏的情况。20__年上级部门在我区设立农家书屋共有21个点,将对缓解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起到一定的作用。

3、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开展农民自办文化的资金主要靠村级经济挤点投入和农民自筹,可谓杯水车薪,仅够维持开展简单的文化活动所需,无法满足扩大规模和更新内容的资金需求。如:西村村委会一农民自办演艺队,表演用的“狮”“龙”“蚌”等道具损坏多年,因村级经济薄弱,无法修复器材,导致几十号人的演艺队在家“休业”。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所以,农民普遍反映:“文化我们很需要,就是没有钱去享受,希望政府在文化服务时,尽量使农民少花钱,最好是不花钱。”

4、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和儿童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而这些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在家看看电视,农民剧团缺少新鲜血液,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不高。

四、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出发,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开展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

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并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第3篇

我参与对全区20个乡镇文化站(含潆溪、荆溪)、164个的农家书屋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设施、设备进行了填表、登记、造册。为100个“农家书屋”发放了38吨2500件共10万册图书及书架。到11个街道、社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活动室进行了检查。到搬罾镇干堰塘村进行实地考查,设计了干堰塘村新农村建设文化建设规划方案。今年实行免费开放、全方位开展培训机关、企业、乡镇、街道的群众队伍50支,约6000余人,有30支队伍常年在区文化馆内训练,已成为我区文化活动的骨干队伍。到社区、乡镇、中小学、企业进行文化艺术培训指导50多次,指导组建了区公安分局“警官合唱团”,到中小学校指导组建了多个青少年艺术团,在馆内举办了80多次培训班,上千余名青少年参加培训。

2文物发掘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按上级要求,笔者参与对全区10个城区、60个社区五十年以上老(古)建筑进行了普查,并将收集的数据和资料建成档案,编撰成册。在南门坝旧城拆迁中,对文庙古文物1000余构件进行全面的清点、整理,对1000余件材料进行了实地照像、上号、登记,进行妥善保管。开展了对百年老井龙王井的保护工作,多次联系上级、施工单位、街道,对龙王井现状进行实地勘察,多次联系,并到有关单位督促对其采取保措施。完成了读书室的维修工作,我馆工作人员制定维修方案,安排施工单位,现场督查,使维修工程按质按量顺利完成。今年3月份在挖掘荆溪文昌宫村乌木工作中,发掘整理出乌木数根,立即赶赴现场,通过耐心细致的大量工作,经过协商调解,圆满解决了带有争议的文物,及时对乌木进行了发掘、搬迁、保护的系列工作,这是在四川境内处理此件文物首例最成功的一件。特别是今年5月在南充市镇江西路南充市移动公司建筑工地发现宋墓3座,我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了考古发掘,墓室由汉砖砌成,出土了灰陶罐、酱釉碗等器物;7月4日梵殿乡政府报告在我区梵殿乡陈家沟村5组滑坡处发现文物窖藏,我馆立即组织专家及工作人员前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青花碗、青花碟、青花盘等40余件保存较为完好的器物。今年8月下旬,在人民路改造工程人民花园下穿隧道工程施工中发现战国木椁墓,我馆立即向区、市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了保护。

3认真开展民间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工作和非遗工作

第4篇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文化局长座谈会,主要任务就是认真总结去年文化工作,研究部署今年各项任务。刚才,听取了各县区文化局长的工作汇报,深感大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呈现出许多好的做法和新的亮点,给人以深刻启示;少华局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回顾总结了2009年度文化工作,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工作作了全面安排,我完全同意,请大家组织开展工作,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确把握当前文化工作形势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文化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文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市突破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文化设施投入大幅度增长。市文化艺术建成投入使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年度总投资突破了4000多万元,是我市历年来文化建设投入最大、增长最快的一年。二是文艺创作势头强劲。文艺精品政府奖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白河、旬阳、汉阴、宁陕等县政府设立了当地文艺精品创作政府奖,催生出了报告文学《安康精神》、电视《郎在对门唱山歌》等一批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全市文艺创作整体实力挤入了全省前列。三是文化活动亮点纷呈。成功举办了汉阴第四届油菜电视节、平利第三届“茶之旅”文化节、第九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开展了“西康高速通车”、“建国60周年”、“政协成立60周年”等系列庆典文化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文化全方位服务旅游发展。中央电视台精品栏目《欢乐中国行》成功在安康举办,旅游文艺专场《山水安康》、《兰草花儿开》进入舞台创排阶段,安康旅游文化蓬勃发展。五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野调查顺利完成,安康文庙大成殿、旬阳黄州馆、紫阳北五省会馆、汉阴菩萨泉、岚皋周氏武学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全面完工,全市四家博物馆(纪念馆)被国家批准免费开放,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代表作名录申报、公布工作力度加大,重点项目传承活动方兴未艾,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六是文化市场稳定规范。多部门合作机制基本建立,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焦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文物市场布局和秩序日逐合理和规范。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容易,弥足珍贵,凝聚着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抢抓机遇、服务大局、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源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文化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建设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参与区域竞争、培育人文精神的特殊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我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文艺人才缺乏领军人物、文化产业尚未破冰、文化产品供给较低、文化影响力和综合拉动力不强,但从安康自身来讲,发展文化事业机遇十分难得。一是中省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相继启动了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村级文化室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下乡工程,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政策支持。二是安康文化积淀深厚,人文资源丰富,特别是全市品牌文化在省内外的影响力不断加强,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以安康青年作家群为代表的大批有影响的文艺家十分活跃,提升了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文艺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形式多样的传统民间文艺演艺深受群众喜爱,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五是市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安康博物馆、安康图书馆、安康大剧院迁建即将全面启动,为安康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施。因此,我们只有站在实现安康突破发展的高度,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突破口,坚定信心,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创新发展,才能努力开创我市文化事业的新局面,为推进安康突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二、突出重点,切实做好今年各项文化工作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全市经济工作思路已经明确、突破发展已迈出坚实步伐的情况下,文化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明晰思路,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安康突破发展。

一是编好文化“十二五”规划。各县区和各级文化部门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高质量编制文化“十二五”规划。要谋划基本思路,总结“十一五”文化发展的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分析“十二五”影响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文化发展目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空间布局、重大项目和政策措施。要研究重点问题,对文化艺术、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旅游休闲、电视网游、人才培训等文化及相关创意产业发展规律及趋势进行研究,对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文艺精品生产等文化事业开展前瞻性研究。要策划重大项目,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策划论证,形成“十二五”文化及其相关创意产业重点项目库,并与全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库对接。

二是加强文化重点项目争取力度。项目是欠发达地区争取资金投入、加快突破发展的重要抓手。但由于受国家经济宏观政策的影响,今年信贷规模压缩,严格控制新上项目,项目争取将比往更具难度。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奋发有为,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谋划项目要快,上报项目要早,争取项目要跑,直到项目落地开花,真正依靠项目建设拉动文化事业发展。今年全市要确保市文化大厦建成投用,力促安康图书馆、安康博物馆、安康大剧院尽早开工,继续加强安康文庙复原、汉江古会馆群保护等项目的包装、策划和争取工作,力争一批项目列入中、省投资计划盘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三是加快文化民生工程实施步伐。文化民生工程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由于配套资金限制,文化民生工程建设难度大、进度慢、效果差。今年全市要在措施上求实,坚持信息上报、督查通报、情况反映三管齐下,向各级政府做好专题汇报和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加大项目建设指导、评比和督办力度,确保立得了项、开得了工、建设得好。要在行动上求快,优化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时间安排,加强施工环境协调和保障力度,保证全年建设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要在机制上求新,不断创新文化民生工程建设、管理、使用机制和方法,提升文化民生工程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阵地。要在监管上求严,加强项目施工管理,确保工程组织实施规范、资金使用安全、工程质量达标,营造风清气正的建设环境。

四是扩大文化对外宣传交流活动。文化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一个区域对外宣传、展示形象、争取支持、聚集人气的名片。我们要继续做好“汉水文化看安康”这块金字招牌,充分利用安康友好城市、区域合作重大活动、全国性文艺赛事、国际性博览会等平台,加强文化对外宣传交流活动,全面展示安康地域文化特色,拉动招商引资和生态旅游发展。重点做好世博会、国际旅游日、川陕甘旅游年会、汉江龙舟节的文艺演出和安康文化电视行、安康对台文化交流等活动,争取一批节目拿得出、立得住、叫得响,产生广泛的影响。

五是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当前,要紧紧围绕《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国有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为契机,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为突破,重视支持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适应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演出中介机构和音像批发企业、网吧连锁超市、图书出版集团等文化经营机构,打造一批展示现代风貌、体现时代特色、在全省及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和优秀剧节目,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催生新型消费,增强安康文化发展活力。

六是强化文化工作保障措施。近年来,中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各级文化部门要以当好政府“文化参谋”和“文化大使”的角度,对中省市各类文化政策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对“硬性”政策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确保落实到位;对不能落实到位的要及时向上级文化部门及相关部门沟通和汇报,争取得到重视和支持,保持文化项目和资金正常投入,把文化工作做实做好。

三、加强领导,确保完成文化工作目标任务

第5篇

第二条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专项安排用于解决乡镇、农林场、垦殖场等开展“三项活动”和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的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按省财政安排的款额,指标分配到乡镇、农林场、垦殖场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见附表),主要用于开展以下三类农村文化、文体活动:(一)购买各级各类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到农村进行文艺演出,即每个乡镇每年4场,每个农林场、垦殖场每年4场,每场安排优秀节目时间不少于2小时,乡镇每年购买市级以上专业文艺演出1场。

(二)为每个行政村每年向电影放映单位购买12场电影,每个农林场、垦殖场全年向电影放映单位购买12场以上电影,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每校全年购买4场,每场放映一部教育片和两部科技片。

(三)各乡镇、农林场、垦殖场每年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不少于3场具有地方特色、内容健康的文艺演出、展览和比赛等文体活动(包括篮球、书法、创作、摄影等),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由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负责指导并组织实施。

第四条为保证演出市场的有序发展,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对文艺演出和电影放映实行最高限价:省级文艺团体每场演出最高不得超过4000元;市级文艺团体每场演出最高不超过3000元;县级文艺团体每场不超过2000元。每放映一场电影不得超过230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场200元)。乡镇、农林场、垦殖场每开展一次活动,可根据本次活动的实际费用计算。

第五条专项资金管理及使用要求

(一)各乡镇、农林场、垦殖场于每年1月底以前,按上年度上级分配的资金指标编制本辖区年度文化活动方案,报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审定执行,并抄送1份送县财政局。

(二)各乡镇、农林场和垦殖场,根据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的安排,向各级各类文艺团体和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购买演出和放映,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免费请农民群众观看和参与。

(三)县财政局每年1月和7月分两次将专项资金拨付给县文广局,由县文广局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专账,分单位核算,用于文化产品的购买和组织文体活动的直接开支。

(四)各演出团体、电影放映单位凭乡镇政府、农林场、垦殖场和学校开具由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报账票据(票据样式见附件),由乡镇财政所根据年度文化活动方案进行审核,鉴盖有关审核章后,到县化广播电视局报账。

(五)电影放映单位报账时须同时填写国家广电局统一制定的报表,并录入网上专项统计系统。

第六条各乡镇、农林场、垦殖场要严格按照本年度文化活动方案和经费预算使用专项资金,超支不补,在完成规定的演(映)任务后,结余金额转下年继续按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

第七条参加三项活动的各种所有制的文艺演出团体,必须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县文化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辖区参与“三项活动”的各级各类文艺团体的演出内容进行审核,对演出的节目择优推荐,每年初要拿出节目单,提供电影片名,提出文体活动的具体安排事宜,并出具许可凭证,未经审核不准演出。

第八条每半年由县文广局根据活动执行情况,向县委、县政府及市文广局、市财政局书面汇报。年终,县文广局、财政局要将全县开展“三项活动”情况进行统计,把经费使用情况和工作存在的问题、建议等,形成书面材料连同有关影像、图片等资料一并上报市文化局、市财政局。

第九条各乡镇、农林场和垦殖场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将开展的演出、放映的场次和文体活动的次数,参加活动人数和经费使用情况分别报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和财政局,由文广局和财政局分别报市文化局、市财政局。

第十条监督指导

(一)成立县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各单位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二)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县财政局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和业务指导。县文广局要具体负责农村文化活动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县财政局要切实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坚决防止任何单位、个人虚报、瞒报,套取专项资金。

(三)经费使用必须公开。各乡镇、农林场、垦殖场和学校要在年度结束15天内,通过板报、新闻媒体等形式将全年演出、放映和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向群众公布。并要在本辖区内公布县财政局和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的举报电话,防止弄虚作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财政局举报电话:8445011,县文广局举报电话:8442172。

(四)各演(映)出单位要主动和演(映)地联系,落实演(映)出地点,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演(映)出质量。各乡镇、农林场、垦殖场和学校要积极配合各演(映)出单位,做好正常接待工作。

第十一条奖惩处罚

第6篇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安排部署,针对创建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重点,细化目标任务,狠抓任务落实,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各项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创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精神,在对全县创建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临泽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了相关单位的工作任务和创建指标,明确了工作完成时限。上半年,县委、县政府召开研究文化工作的会议3次,对创建工作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对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安排县财政拨付创建经费20万元,并将创建工作任务指标纳入各镇和相关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中进行考核,从而形成了职责明确、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县文广新局配合省、市“乡村舞台”建设、农村社区文化大院建设、公共文化权益保障等课题的调研,组织开展深入调研,撰写调研报告3篇,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强化硬件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一是“三馆”改造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城区公共文化项目建设进度,至目前,县博物馆扩建工程已完工,工程决算已报县财政评审中心评审;陈列布展大纲已上报省文物局评审通过,陈展形象设计已通过市文物局初审,8月份即可进入布展。工程完工后,博物馆可新增场馆面积1043平方米。县文化馆、图书馆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原县交警大队业务楼的整体划拨和相关服务设施的搬迁,场地布置工作已全部完成,已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通过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县图书馆新增场馆面积1230平方米,总面积达2320平方米;县文化馆新增场馆面积2319.93 平方米,新开设了艺术研究室、群文创作室、书法美术、摄影展厅、非遗展览厅和舞蹈排练厅等场所,场馆总面积达到3823.23 平方米。

二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惠民项目资金,组织实施蓼泉、板桥镇两个综合文化站新建、改建工程和板桥镇板桥村、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至目前,蓼泉镇综合文化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文化广场已完成工程招标,现正在加紧建设;板桥镇综合文化站已完成原计生服务站业务用房的划转工作,近期正在购置相关设施、设备;鸭暖镇白寨村文化室已完成改建任务。新建的蓼泉镇唐湾村文化活动室主体工程已完工。板桥镇板桥村、倪家营镇汪家墩村、新华镇明泉村、蓼泉镇双泉村等四个村级文化广场正在加紧建设当中。

三是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起步良好。结合“数字张掖”、“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探索建设文化馆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有效整合文化活动资源,促进地方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辅导等资源的共享。积极争取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项目,组织实施的7个镇和4个城区人员密集场所的11个“电子借阅机”已完成安装调试工作。扎实组织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新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点一个,上半年放映电影**场次。进一步创新数字电影院管理经营模式,积极提升服务水平,至目前,累计播放影片**部,接纳观众**人次。

四是“乡村舞台”建设有序推进。按照市、县为民办实事方案,今年我县计划重点建设29个行政村“乡村舞台”。为确保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县上筹集建设资金210万元,并有效整合组织、教育、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资源,为建设“乡村舞台”的村配套相应设施和建设资金。至目前,已有14个村已完成村级舞台建设任务,5个村的村级舞台正在修建中,下剩的10个村正在办理招投标手续等前期工作。加上去年已建成的28个,全县已累计建成“乡村舞台”42个。结合“乡村舞台”建设,完成了新华镇新柳村、明泉村、宣威村、倪家营黄家湾村、板桥镇东柳村、鸭暖镇小鸭村等6个村的文化长廊和文化墙的配套建设任务。我们还进一步加大对村级自娱自乐班子和民间文艺社团的扶持力度,去年下半年至今,先后筹资50多万元,为全县15个自娱自乐班子配发了移动音箱、话筒等设备,为7个镇文化站配置演出服装658套。

(三)打造文化品牌,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一是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启动了第六届“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精心策划16项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全县农民社火汇演、“韵祥杯”中国男子篮球(CBA)临泽四强对抗赛、甘肃省百姓文化广场惠民演出、民间民俗作品展、书画摄影展和第三届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文化活动。结合文化艺术节的开展,全县各中小学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少儿文化艺术节,社河镇各社区分别牵头举办了社区文化艺术节,为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演出节目。今年前7个月,全县开展节庆文化活动50多场次。

二是广场文化活动有声有色。我们充分利用文化体育广场这一场地优势,组织开展了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县青少年歌手大奖赛、戏曲大赛、临泽小调、百姓舞台大家唱和“乡村舞台”周末大家乐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县直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纷纷编排文艺节目开展义务展演,演出活动达20多场次,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安排。依托广大文艺爱好者,组建社区和农村广场舞健身队80多支,利用周末和农闲时间开展排练演出。目前,广场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是“快乐老乡”引领示范活动深入开展。为了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结合开展的“快乐老乡”群众性引领示范活动,我们组织县文化馆文艺专业人员和业余文艺爱好者经常深入各镇、各村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利用各镇的赶集日时间,分乡镇举办集中示范活动7场次,为农民群众义务演出节目7场次,书写赠送对联1万多条幅,送书画作品800多幅,发放文化宣传材料4000多份。县文化馆业务工作人员走进乡村、社区和学校,开展各类辅导培训20多场次。

(四)加大人才培养,文化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进一步加大文化队伍建设力度,采取“送出去”培训和“请进来”交流的方式,组织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加大对农村文化人才和文化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县举办文化骨干培训班4期,培训200多人次。同时,大力鼓励支持各类文化人才的成长,相继成立了传习所4个,基层文艺辅导基地15个,组建了社区文艺团队5支。积极引导镇、村组建文艺队、社火队、健身队90支,发展民间自娱自乐班子30个,新招募文化志愿者150多人,累计达到858人。全县基本建立了一支素质高、业务强、具有一定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文化工作队伍。

(五)狠抓项目建设,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紧扣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3341”项目工程、文化产业“6551”体系谋划项目,编制文化招商引资项目11项,借助深圳文博会、兰洽会、省文博会等重要节会,抓好宣传文化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至目前,文化项目已完成招商和签约4项,协议引资20亿元。其中,河西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签约资金0.2亿元,华夏牡丹观光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签约资金10亿元,丹霞大景区君庭文化商贸街建设项目签约资金4亿元,临泽县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签约金额3.5亿元。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丹霞花海项目规划初稿编制已完成,项目立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环评、能评、风险灾害评估报告已委托相关单位编制,定植防风林网3.4公里,栽植核桃、水晶杏等苗木3.5万株,定植薰衣草860亩;河西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已完成土地审批、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7月上旬开工建设,主体一层工程已封顶。与北京江山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的临泽县民俗文化村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到位资金0.2亿元。县上还加大对文化社团和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原创剧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皓首剧社、大鸭剧社等文艺社团开展演出,组织成立文化产业协会、赏石协会9个,开发了临泽奇石、剪纸、雕刻葫芦、印章、瓷盘等文化旅游产品。上半年,全县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700万元、增速48%。

(六)注重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效明显

结合全县已普查的66项335个子项情况,积极申报具有地方特色的“八仙马子”、“仙姑信仰”、“打席筐”和“放河灯”等20个项目列入市级非遗传承项目,设计制作了《河西宝卷》、《手工挂面》等非遗项目光盘40多张,完成了甘肃省第一届文化资源普查基础信息资源的录入和登记工作,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保护名录和重点保护项目传承体系。对濒临灭绝的民间民俗项目进行了挖掘抢救,开展了传统社火调演、民间小调演唱、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和民俗文化征文等活动,积极挖掘民间文化遗产,编辑整理了《临泽饮食文化》《临泽民间小调》、《临泽宝卷》、《临泽传统农耕文化》、《临泽文史》等相关书籍资料。相继建成了甘肃秦腔、临泽民歌、刘青年剪纸和河西宝卷四个传习所。组织申报了第三批和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项目,全县15名非遗传承人被确定为市级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逐步得到恢复,并且在传承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七)注重舆论宣传,不断提升文化工作的影响力

认真贯彻落实《临泽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和工作要求,细化了工作任务。自去年以来,累计投入宣传经费11万元,在各镇主干道制作固定宣传展版75块,宣传专栏143个,电子大屏15块,悬挂张贴宣传标语、标识794条,印发宣传单4万多份,媒体“文化创建”专栏2个,城乡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1300条(次)。加大对文化工作的总结交流,积极做好信息报送和宣传报道工作,今年至目前,全县在县级以上媒体刊发有关创建工作的信息300多篇,有效普及了党的文化惠民政策,提高了城乡群众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知晓率。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今年以来,我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创建资金短缺。主要是县博物馆扩建工程面临陈列展览经费短缺的问题,新扩建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需陈列展览经费500多万元,除积极争取国家文物局陈展补助经费200万元外,还有300多万元的缺口。蓼泉镇综合文化站主体工程虽已完工,但文化广场建设资金仍有缺口。桥镇文化站也因资金等制约因素,建设进度滞后。

二是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还不完善。这些年,虽然县上逐年加大了对村级文化阵地的建设投入力度,但由于部分村集体积累薄弱,村级文化场地建设相对滞后。至目前,全县仍有39个村未建成村级舞台,有29个村未建成标准化的文化广场。

三是创建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镇、单位对创建工作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镇、村两级对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够,有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工作推进不够有力,工作进展缓慢,创建工作的最大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

三是镇、村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个别镇的综合文化站阵地设施被人为地挤占、挪用。一些村级农家书屋管理使用不够规范,对外开发不够正常,文化阵地的作用发挥的不够好。

四是乡村舞台建设难度较大。今年,全县“乡村舞台”建设任务数为29个,至年底要实现70%的行政村建起“乡村舞台”的目标。但部分行政村的经济条件有限,特别是一些偏远村建设难度大。

五是基层文化力量仍然薄弱。按照验收标准,各镇文化站须配备3名以上文化专干。但由于各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调换频繁,近年来招考到镇文化站的干部大多不在文化工作岗位工作。一些村级农家书屋管理员由村、社干部兼任,开展文化服务的时间不能保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大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县博物馆陈列布展工作,争取9月底完成布展并投入使用。加快实施县文化馆、图书馆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完善各厅、室的硬件设施,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充实免费开放服务内容,营造免费开放环境,使免费开放服务项目更接近群众,便利群众,提高免费开放的知晓率和服务群众的满意度。加快实施好蓼泉镇综合文化站和板桥镇综合文化站的新建和改建工程,重点是加快蓼泉镇文化站的文化广场建设进度,及早做好两个文化站的设施、设备的购置和配套建设工作,使其尽快投入运行。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资金,为运行良好、管理规范的45家农家书屋各补充更新图书100册以上。

二是扎实推进“乡村舞台”建设。加大市、县为民办实事的力度,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责任,列出任务清单,制定推进计划,抢时间、赶进度,有计划、分步骤抓好组织实施。重点是组织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4个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加快“乡村舞台”设施、设备招标和采购手续的协调办理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组织实施好舞台建设和电子屏架设;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和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乡村舞台”建设村的文化长廊、农家书屋、村级阅览室的配套建设,分批次配套一批文化活动器材、设施,力争10月底完成29个“乡村舞台”建设任务。

三是积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抢抓“一路一带”战略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以张掖丹霞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大景区之一的机遇,加大文化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扎实推进丹霞民俗文化村、西游文化园、流沙河丝路文化园、河西民俗博物馆等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着力培育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开发、文化传媒、电子商务等重点文化企业,扶持发展雕刻葫芦、丹霞水晶石、麦秆画等特色文化产品,拓宽市场,提升效益。

四是精心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实施好先进文化引领工程,精心办好第六届“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好“快乐老乡”群众性引领示范活动、“千台大戏送农村”、“百姓舞台”、民间自乐班子展演、摄影大赛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力度,扎实开展文化惠民系列演出,下半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0场次以上。同时,切实发挥“乡村舞台”繁荣农村文化、引领乡风文明的作用,依托“乡村舞台”,广泛开展“优秀读书家庭”、“12345家庭文化示范户”、“五星文明户”、“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和群艺表演活动,真正使“乡村舞台”成为教育群众、凝聚和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抓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加大协调力度,配齐配强镇文化专干和村农家书屋管理员,加大指导和检查力度,促进农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等方式,提升现有文化人才的素质。通过举办文化培训班、选派文艺专业人员到基层开展文艺骨干培训和送文化下乡等方式,全力做好群众文化培训和辅导工作。

第7篇

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及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实施了全县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电视信号户户通项目及驻村帮扶工作,组织实施了舞台艺术下基层、扶贫政策文艺宣传等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情况,按照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每个贫困村必须建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含文化广场),结合XX工作实际,我县出台了《贫困村文化广场建设补助标准》的通知,至2017年底全县105个贫困村全部建成了文化广场,其中广场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70个,500平方米以上1000平方米以下的35个;非贫困村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及省政府工作要求,到2019年底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必须100%完成,我县于2018年出台了《关于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至2018年底我县新建成156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2019年新建成180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

今后,我局将继续宣传发动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对已经建成未达标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督促进行提升改造。

二、电视信号户户通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工作的通知》(〔2016〕20号)、河南省广电局、省扶贫办《关于实施广播电视精准扶贫工程的意见》(豫新广联〔2015〕3号)文件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电视信号户户通,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重点工作,按县扶贫办核定任务,我局2018年全年累计安装建档立卡贫困户电视信号4809户,2019年安装3543户。

三、驻村帮扶工作

我局共驻村帮扶两个乡7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一个,非贫困村6个,分别是宋河镇卢尧(贫困村)、刘楼、轩楼、药铺、杨桥、枣集行政村和赵村乡赵东村,共派驻业务骨干及年轻后备干部11人。在驻村帮扶过程中,我局先后投资30多万元为7个行政村全部配备了电脑、打印机、音响、乐器、桌椅、书柜等办公用具、用品及文体器材,投资16万元为卢尧行政村修建了文化活动室、门楼、厕所及院内地坪、花池等 ;投资20多万元为部分贫困户修缮了房屋、安装了自来水、添置了电视、床、柜、桌椅等生活必须品;为部分贫困户购置了成品母羊和鸡苗等家畜家禽,为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扶贫政策文艺宣传及送戏下乡演出活动

为更好的宣传脱贫攻坚各项方针政策,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激发贫困群众对幸福生活向往的内生动力,在志、智双扶方面我局也做了认真研究布署,编排了扶贫政策文艺宣传节目,如《扶贫路上》、《我村来了个好书记》、《兔姻缘》、《党的政策就是好》、《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脱贫我光荣》等脍炙人口的节目,演出形式多样,有坠子、小品、相声、歌曲等,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并以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中心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扶贫政策文艺宣传演出活动达万余场次,同时相继开展了贫困村广场舞大赛、唢呐大赛等赛事活动及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和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工作。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贫困村送戏下乡活动5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156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一千多万人次,此项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对国家的扶贫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提高了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增强了干部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扶贫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工作,在县委、县政的正确领导及全局同志共同努力下,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

1、村级文化中心建设按省政府规定2019年底要达到100%覆盖,目前全县还有21个行政村未建设或不达标;18、19年建成的336个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按照《XX县关于村级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每建成一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需县财政奖补资金10万元,目前,只拔负4万元,行政村对此压力较大并且意见较多,存在不安定因素;全县105个贫困村都建成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但有部分村建设标准不高,需要进一步整改和提升。

2、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存在使用电视信号不正确不科学的现象,造成经常性无法正常收看问题,又加上豫广网络有限公司人员不多,造成服务出现偏差。

第8篇

一、农民自办文化的意义

1、净化农村文化市场,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农民自办文化普遍具有文化实践活动吸引力强、内容比较健康、参与者身心满足感强的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乡村社会,农民自办文化越多越普及,则深度参与其中的农民群众必然越多,相应地,留连于、沉湎于腐朽、落后文化的农民群众就会越少。从而为形成文明乡风提供健康的养料和良好的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多了,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多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聚众赌博的少了。

2、传承乡土文化,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当一部分农民自办文化源自乡村民俗文化,或具有不同程度的民俗特征,是对乡村民俗文化的继承。这是由于乡村民俗文化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上往往与农民群众的生产互补和平衡,与其生活相适应和相融合,容易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农民群众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乡村民俗文化很容易被今日的农民群众在生产之余和生活之中所沿袭、所采用,很容易转化为农民自办文化。因此,农民自办文化因具有文化的传承功效,将为当代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3、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在丰富的农民自办文化中,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农民自办文化不在少数,如,农民读书社、农民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农民故事会、农民电影放映队(放映各类科教片)等。此类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越多、越普及,则越有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4、增加沟通交流,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聚合功能。由于农民自办文化一般伴生着农民群众的聚合现象,从而也就大大地增加了农民群众互动、交流和沟通的机会,其结果往往是有助于促进邻里、婆媳、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关系的和谐,有助于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农民自办文化的现状

三、农民自办文化存在的问题

1、乡镇领导对农村文化工作重视还不够。一些干部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有偏差,存在“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指标”的模糊观念。造成农村文化工作摆不上位置,往往“说起重要,做起次要,忙时不要”。村一级干部对文化建设也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面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民本身文化不高,没有必要再花吃力不讨好的冤枉钱。这种思想观念直接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极大影响了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发展。

2、农村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场所阵地。**区大部分村缺乏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部分行政村办公地点小,要挤出一部分专门搞文化场所,实属不易。演艺队平时训练主要在简易的晒谷场上,雨雪天则挤在队员的客厅中,无法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同时,在文化设施上,设备陈旧,同时由于缺少经费投入,日常管理问题较大,存在设备散失或损坏的情况。2008年上级部门在我区设立农家书屋共有21个点,将对缓解农村文化活动场所严重不足起到一定的作用。

3、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开展农民自办文化的资金主要靠村级经济挤点投入和农民自筹,可谓杯水车薪,仅够维持开展简单的文化活动所需,无法满足扩大规模和更新内容的资金需求。如:西村村委会一农民自办演艺队,表演用的“狮”“龙”“蚌”等道具损坏多年,因村级经济薄弱,无法修复器材,导致几十号人的演艺队在家“休业”。从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安排来看,首先是盖房子、看病、保子女读书及日常的生活开支,基本没有剩余的钱。所以,农民普遍反映:“文化我们很需要,就是没有钱去享受,希望政府在文化服务时,尽量使农民少花钱,最好是不花钱。”

4、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和儿童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而这些人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休息时间也仅满足于在家看看电视,农民剧团缺少新鲜血液,现有人员的专业知识不高。

四、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出发,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加强对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组织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开展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

2、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积极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进一步落实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并逐步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培植农村文化市场,吸引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各种捐资,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第9篇

【关键词】:留守幼儿 幼儿教育 规范 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从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中,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农村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幼儿逐渐增多,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农村中,隔代教养现象已相当普遍,其抚养者不是年老体弱多病,就是文化程度较低甚至是文盲。有些老人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幼儿园,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幼儿园读什么班都不知道,更别谈什么家庭教育了。调查中发现,隔代教养的孩子中,很多幼儿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是:任性、自私、冷漠、忧郁多疑、缺乏热情和爱心、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较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怕吃苦,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等等。

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年轻父母要考虑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在不得已将孩子托付给长辈时,要意识到其中的不利因素,应尽最大努力加以消除。幼儿园要更多地承担起家庭子女教育的责任,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同时,幼儿园和监护人之间要紧密联络,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使他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各界应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共谋良策。

一、规范民办幼儿园,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对留守幼儿较多的幼儿园,地方政府要人文关怀,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加强宏观调控,增强办园实力,稳定教师队伍。地方政府严格按新标准严把审批关,确保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达到标准。对已审批的幼儿园则通过评估和年检等办法,对不符合办园条件、安全隐患多、办学质量低、群众反映大的幼儿园所采取整改提高、年检否决等举措,这将有效地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准,给留守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强调办出特色和注重服务

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挥其机制灵活的特点,在方便家长、服务家长等方面做出努力。拓宽办园形式,有日托、月托等,满足家长对幼儿园的不同需求。比如,接送,提供早餐、晚餐、病号饭等服务,分担家长养儿育女中的实际困难等。

三、建立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个人成长档案

这些档案可以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其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做到定期查访,给这部分特殊幼儿以更多的“关爱”。

幼儿园教师应该及时和孩子人取得联系,汇报情况,解决问题。对有些留守幼儿突出的问题如孤僻、不讲卫生、不尊重他人等毛病做到特殊处理。在家访时,在人面前要给孩子鼓励、批评和表扬相结合,让孩子充分认识自己,取长补短,完善自身。

四、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

针对部分留守幼儿的道德行为偏差,应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渗透。对留守幼儿的教育不能照书本硬套理论,应根据孩子的特点利用农村资源有效合理地教育孩子。在室内环境方面可以开辟“科学角”,根据主题内容和季节变化为幼儿提供富有本地农村特色的材料,供幼儿探索和发现。室外环境可以设立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地、小饲养角,开展饲养、栽培等活动。实践证明,随着动植物的生长,幼儿不仅掌握了种植、饲养的方法,了解了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而且从生态的角度了解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了保护动植物的情感和劳动意识,提高了自身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还开发了创新能力。

五、开展对留守幼儿的帮教活动

对留守幼儿可以开展心理疏导教育,经常与幼儿谈心,说“悄悄话”,让幼儿主动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对教师产生信任。教师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通过看录像、讲故事、做游戏等使幼儿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以及生活的美好、知识的丰富等。在活动中,使留守幼儿学会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对生活有信心,从自卑中解脱出来,努力上进,学会自立。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交心,老师和幼儿谈心,给孩子一个倾诉的机会,让孩子之间不再冷漠自私,信任老师同学。

边远贫困地区各乡镇的教育辅导站、文化站、计划生育指导站等部门也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系统之间应协调统一,对留守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言传指导。开展文娱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展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向留守幼儿家长介绍健康、通俗的教育方法,讲述正确的教育理念,革除封建的、封闭的、落后的幼儿教育陋习。亦可组织一支专门的幼儿教育言传队伍,采用走村串户、促膝谈心的方式,让广大留守幼儿家长明白超前教育的重要性,让他们懂得一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知识,让幼儿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这些活动既可以教育家长,也可以丰富幼儿的业余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同时也增长了见识,有利于留守幼儿的健康成长。

农村幼儿教育是农村地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除各级政府加强领导、统筹管理外,还需要农村以及社会各方面大力的支持。我们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心、合力支持下,农村幼儿教育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吴文菊编.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