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有机化学鉴别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6: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有机化学鉴别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有机化学鉴别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实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5.045

Discussion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Organic Chemistry

WANG Gang[1], WANG Bin[2], DU Guangfen[1]

([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2] Xinjiang Xinyuan No.2 Middle School, Yili, Xinjiang 835800)

Abstract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is basic course, material, chemical, chemical and chemistr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1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自身素质

目前我校的实验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部分基础操作实验,一部分合成实验,还有一个提取实验(茶叶里提取咖啡因)。①个人认为应该加上性质实验,在有机理论课考试中,都会有鉴别题,如烷烯炔的鉴别,醇的鉴别,卤代烃的鉴别、醛酮鉴别、胺的鉴别、糖类的鉴别等,此类题目基本上都是依据各种化合物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分,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同学都会失分较多。如果能将性质实验加入实验课程中,可以加深同学的印象,更好地掌握化合物的性质。合成实验内容安排上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药物合成。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在实验中可以向学生介绍阿司匹林的用途,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记忆实验内容。在做提取实验时,内容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应用性实验,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等。采用常见的实验原料,可使同学们对有机化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另外在实验中可引入一些新技术。比如微波合成法,我们实验过程中有一个设计实验时关于肉桂酸的制备,查阅文献就有使用到微波合成的。大量的研究实验表明,微波合成法技术进行有机反应具有操作简便、产率高及产品易纯化、安全卫生等特点,因此,微波有机反应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迅速发展。②

对于设计实验,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采用不同的合成路线,不同的合成方法达到同一目的地,对比各实验方法的优劣。若因药品限制或仪器限制大家都只能采用一种方法做,达不到设计实验想锻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并最终完成实验的目的。

教师在教师育人的过程中要思考哪些是学生可以终身受益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充实自己,做到课前充分准备,对所讲授实验内容了如指掌,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在上课前弄清楚,这样才可以在课堂做到有问能答、有问必答,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并把自己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介绍给同学们,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老师们在从事实验教学中贯穿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使知识更加丰富更能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实验过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课上认真观察,从而对发生的实验现象独立做记录,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会使课堂气氛很快地活跃起来,也能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③

2 注重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有机化学实验具有其他实验课不具有的特点:教学中会常使用到低沸点、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致癌的药品,会用到一些密闭性的装置和仪器,这些都是教学中的安全隐患。这要求老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印发实验室安全手册(可包含常见低沸点、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等药品物理参数及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其安全注意事项)及常见危机处理。最常见的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进实验室第一件事情就是穿好实验服,称量药品尤其是有腐蚀性及毒性的药品,一定要谨慎,如有同学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温度计打碎了,第一时间将可见汞珠集合在一起,放入盛有水的烧杯,然后再温度计破碎区撒上硫磺,彻底清除残余汞等等。教师可以先告知同学药品存在某方面的危险性,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实验所需药品的物理参数和特性,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从而了解药品中存在的危害,从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严谨防范。

3 多介绍专业词汇

现在各专业的一些高端文献都是以英文发表的,为了解专业前沿动态,需时时跟踪文献,文献里就涉及很多的专业词汇。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获取前沿知识,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常用实验技术及玻璃仪器,教师可以通过中英文穿插的方式讲解实验,如实验中在前期原料纯化或者后期产品处理中可能用到蒸馏(distillation)、回流(reflux)、重结晶(recrystallizaiton)、干燥、(drying)等技术,实验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如锥形瓶(beaker flask)蒸馏头(distillation head)冷凝管(condenser)、三颈瓶(three-neck flask)及球形回流管(ball-return pipe)等,要求学生尽快记住它们的中英文名称,为学生将来做毕业论文查阅文献积累专业词汇,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4 实验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

实验过程中会接触到有毒有害试剂,且涉及的基础操作内容较多如蒸馏、减压蒸馏、回流、分馏、分液、重结晶、升华、熔点测定、薄层色谱柱色谱等,所以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实验操作是有机化学实验的核心环节,操作是否规范准确,实验过程的有序性、安全性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均在此环节中体现。

按照目前的实验条件,学生实验时依然是分组,2人一组,这就存在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依赖队友,不动手动脑,全听队友指挥。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

(1)要求学生在课前写预习实验报告,预习报告可以占实验课成绩的10%~20%左右,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预习报告的书写很关键,不是单单抄书,给学生提出要求:预习报告需要查阅相关物质的物理参数,写出实验原理、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其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操作细节,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纠正错误的操作,讲解这样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并对实验结果作出准确评价,每次实验都给予打分并告知学生,这样也方便学生在下次实验时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要求学生整理好自己的实验台面,各类仪器分类整齐摆放,这样方便下一组同学实验室,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有始有终的做事态度。

(4)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若实验失败,要让学生独立分心并且详细写出失败的原因,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5 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效应④⑤

在教学过程中因情感因素不同而导致结果不同的现象所谓情感效应。我们也经历过学生时代,会发现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时,也会对教师所授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相反,当学生心里害怕、厌恶某位教师时,也会对教师所授内容产生厌倦。正所谓“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而且实验课老师和同学是近距离接触,老师的情感对学生有更直接的影响。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交流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地运用情感,就能为教学开辟一条通过非智力因素改善智力因素的直接通道。情感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应带着深厚的感情关心、爱护学生,且要有亲和力。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想,体验他们的情感,否则会阻碍师生情感交流,影响教学效果。

6 申请大学生训练项目,或者是进入老师课题组学习⑥

现在学校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对一些基础较扎实、求知欲较强且对有机化学有浓厚兴趣,可以通过申请项目来施展自己在实验课学到的本领。学生可以选择好指导教师,在教师引导下先进入实验室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研究内容,实验过程,工作完成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研究性论文或报告,从而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7 结束语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高校有机化学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细节和落实。在实验教学上应优化内容,提高自己素质。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考虑到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总结经验,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并且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投入情感,严格要求,打牢学生有机化学知识基础,切实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和分析实验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注释

① 薛梅,李文娟,韩亚杰,吴建宁,刘岩,马晓伟,张洁.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99-100.

② 李芳良,李月珍,农兰平.微波技术在化学中的应用新进展[J].广西科学,2004.11(2):121-126.

③ 田婧.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贯彻的基本原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3(5):152-155.

④ 吴晓丹.教学中应重视师生的“情感效应”[J].广西教育,2008.4:19-20.

第2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60-02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反应、合成、反应机制以及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变规律的一门科学。学习有机化学对培养学生运用有机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满足药学、临床、检验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学生对所需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有着重大的作用。故而,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十多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有了不少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多采用讲授法这种单一形式。它之所以在实践中能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操作性强,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其后果是封杀了教师在理论和创新意义上探索教学工作的需求,也封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笔者认为采取适当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及促进者,将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使课堂教学的过程能成为一种多边活动的教育过程,就会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就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 理论课教学变单一讲授为多样化教学

我们课题组要求授课教师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常用的组织形式如下:

1.加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非常好的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在每次讲授新课之前,都要坚持课堂提问,检查教与学的效果;其次,导入新课。对提问的要求是提问的重点和质量,旨在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教学安排得详略得当,内容主次分明。再次,通过提问设疑,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把好奇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上来,如在讲立体化学基础一章时,常用的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为什么在氧氟沙星之前冠之以“左”,类似这样的问题提问,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对教学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最后,瞄准教学模糊点提问并加以点拨,可引导学生找出其内在联系,分清其不同之处,消除错误印象。如亲核取代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的异同点问题,通过对比性提问,就会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学,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利用的时效性,还能切实达到“有比较才能鉴别”的教学效果。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及教具

药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可谓是“任务重,时间紧”,虽然教学经过筛选,但内容依然十分丰富,信息量大,涉及大量的分子结构式、构型、构象、化学反应方程式以及应用的案例等。将这些信息在黑板上写出来,需要很多时间。应用高水平多媒体课件能很快将这些内容展示出来,通过图形、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使有机分子的结构和空间形状变得十分形象和直观,真正实现交互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课件在展示分子立体结构方面具有直观性、高效、快捷的长处。

在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教学中,初学者往往觉得难以建立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教师主要采用立体模型教具,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搭建分子模型,配合化学绘图软件的分子三维图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采用立体三维结构式,以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掌握各基团间的连接部位与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分子结构图直观、灵巧的优势,多进行结构特点的剖析。

3.分组讨论

教师设置问题(提前给出)―预先查阅资料―讨论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发言机会,以暴露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障碍,让学生各自的观点在争论中碰撞、比较,从而形成共识。也可让学生将自己探讨的过程展示在黑板上,由同学们自主评说。这样做,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既能体现合作的价值,又能在教室空间里建立起学习的联合体,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智慧。

4.习题答疑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感悟认为,有机化学的教学更适合课堂理论与习题答疑相结合。即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习题讲解,理论与应用相结合。课堂授课后往往留下习题作业,用以反馈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对习题所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答疑。

5.小讲课

有机化学的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这是有机化学的精髓所在,也是同学们今后能否灵活运用有机化学的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然而这一部分需要善于总结。针对有机化学学科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每一章节讲述的最后,总是让学生总结这一章节的结构与性质。针对有机化学机理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去总结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核取代,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另外,如何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也是有机化学的教学难点。启发学生逆向思维后,要求同学们能从产物的结构特征出发,从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6.提高学生兴趣,督促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总结、归纳

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教学法、形象教学法、分析教学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记忆。我们在讲述每一个反应时,都会对它的反应物和产物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各类官能团化合物的反应与合成方法小结。鉴于有的章节内容多,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应用条件复杂,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系统的归纳和阐释,力求使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知识通俗化。

7.课下网络交流

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环境的限制,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有待利用课下时间进行交流和信息反馈,作为教学补充,如在固定时间利用QQ答疑,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自学、作业中遇到的问题等。

另外,利用学院建立的网络平台使学生能通过网络得到有机化学学科丰富的学习资料,这样就有效地拓展了教学时空,充分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双重积极性,增强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者,把单纯的讲授知识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 实验教学的模式转变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机化学实验是药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课程,其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为重点,构建以基础训练―综合应用―研究创新为主线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它对培养学生周密思考、仔细观察、主动探索问题,促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其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学生按教师所讲对照实验指导书按要求操作、运行一遍取得数据即可。显然这种模式存在许多弊端:(1)理论课上讲解一个定理,而实验课上用实际的数据来验证这个定理,可以说几十年不变,内容单一枯燥,其结果是一门课程学完后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其所学的课程没有实际应用的感受,所学不知何用;(2)教师经常在讲解某个实验的同时进行演示,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3)学生对实验设备的运行原理、运行情况了解不深,连一些简单的故障都不能排除。

可采用的改进方法有:(1)在实验前,通过网络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和主动性的进行实验设计,将学生推到实验的主置,使学生从具体实验入手,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步骤并做出分析等。(2)在实验中,由2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作简单讲解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知识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进行观察、记录,作为考核依据,从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各项技能和有机化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3)在实验后,指导学生正确撰写实验报告,并通过课堂展示优秀实验报告。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增加综合型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自选实验课题、仪器设备,自行制订实验步骤,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实验教师只是做方向性的指导及辅助工作。这种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信心,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应用能力,提高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近年来,我们致力打破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生互动等多方面,对有机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践。力图以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整体优化设计为切入点,使每一个教师在每一节课中,把握好教学设计与课堂学生状况的互动关系,从而,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感受到学生的存在与力量,不断构建相宜的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情感体验的主体、思维的主体、思想的主体、自我生命的主体,构建课堂教学新景观,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春芳.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23~25

[2]赵苏芳.论化学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126~127

[3]杨方.论教师课堂提问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3):88~89

[4]于开庆.关于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27

[5]刘爱兰.浅谈比较法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鄂州大学学报,2008(5):67~70

第3篇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在实验项目的学习过程中,能更多的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更好的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加深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验项目的类型可以从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研究及其它几个方面着手设计,由浅入深,由基本操作的学习到合成再到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及其科学研究的基本素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化学实验常用教材有吴江主编的《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兰州大学版的《有机化学实验》、黄涛主编的《有机化学实验》.以兰州大学版的《有机化学实验》为例,常见的演示性实验为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预防、处理与急救;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常用装置图;仪器的清洗、干燥和塞子的配置;化学试剂的取用和转移;手册的查阅和有机化学文献简介.对于这一部分知识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地阐述,并配以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实验室的一般知识及其安全注意事项.常见的验证性实验为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固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液体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萃取;色谱分离技术;鉴别结构的波谱方法.这一部分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合成研究性实验打下夯实的基础.综合性和设计研究性实验为有机化学实验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主要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及其天然物的提取实验,这一部分实验综合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前面所掌握的基本操作,在一定的自我创新基础上合成出产品化合物.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研能力.教师可以提前2-3周把实验题目及要求下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行查阅资料,写出详细的实验预习报告,然后交予老师检查、修改,再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内容.但是实验结束后应让学生自我反思评价,最后教师应做总结,将常见的问题讲解分析.

2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除了以自己的兴趣去感染学生以为,还应该阐述“有机化学”在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并称为“四大基础化学”,它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或者升学,动手操作能力是必备的一个基础条件,是学生想要有所发展的基石,使学生重视有机化学实验,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每堂课的实验讲解应多穿插一些化学史和前沿动态,并且引导学生多多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注重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有机化学实验相对于其它实验危险性比较大,教学中会常使用到低沸点、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致癌的药品,会用到一些密闭性的装置和仪器,这些都是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学生是未来的希望,国家的栋梁,但他们经验匮乏,知识系统性不强.所以教师在每个实验开始之前应该强调这个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将这些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成文成稿的印发给学生.教师可以介绍引起这些危险的原因和机理,让学生做实验时能够心中有数,明白究竟,最后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应该将教学中使用到的低沸点、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致癌的药品罗列总结并粘贴在实验室的墙上,要求学生在预习实验时查阅实验所需药品的物理参数,让学生自己通过资料的查阅了解药品中存在的危害.对于仪器的使用,应将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及其安全注意事项成文成稿粘贴在仪器旁边,以备学生查阅.

4贯彻低碳环保、绿色和节约理念

有机化学实验是学生认识低碳环保绿色化学的基本途径,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低碳环保和节约理念,教学中渗透低碳绿色化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环保绿色意识,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补充和介绍一些具有时代性并与低碳环保理念有关的内容,如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内涵;低碳生活与地球温室效应的关系.教师可以改进某些实验内容,以期达到节约和环保的目的.比如说在做某些合成实验时,若药品的危害性比较大,可以按比例减少药品的用量;在做熔沸点的测定时,可以选择低熔点的物质萘,这样就可以将加热介质浓硫酸换成水,减少了浓硫酸的危险和污染;在做萃取实验的时候可以将课本中的萃取剂乙醚换成乙酸乙酯,因为乙醚沸点低、用量大、渗透性很强、有毒而且危险,而乙酸乙酯毒性低、污染小、萃取能力强、分层速度快、现象明显、操作简单.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资源循环使用,比如说让低年级的学生用上一年级制备的乙酰苯胺做重结晶及过滤实验;学生自己做的乙酸乙酯进而可以做萃取实验;实验中产生的三废,不允许直接排入外界,应分门别类地做好废物回收再利用,尽量做到除产品外的零排放.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的教育,因为水和电是每个实验的必需品,节约了水电,也就间接的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也就减少了水电生产过程中的污染,而水电也是生活的必需品,学生也能将这一思想用到生活中,更能体现绿色思想的应用.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减少学生重取药品、重做实验的情况.虽然有机化学实验中学生所用的药品、用量和反应条件完全一样,但是出来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所以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做的不正确,担心不能合成出产品,所以重做.但是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教师应该耐心地向学生解释,出现差异性是必然的结果,开始现象不对,不一定结果比其他同学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尽量多的介绍专业词汇

目前,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专业英语作为工具获取知识的能力必将成为择业和就业的强有力武器.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涉及到具体的操作演示以及仪器的实物介绍等,所以较多地介绍专业词汇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师可以通过中英文穿插的方式讲解实验,对于实验中经常出现的玻璃仪器,如锥形瓶(beakerflask)、蒸馏头(distillationhead)、三颈瓶(three-neckflask)、冷凝管(condenser)、球形回流管(Ballreturnpipe)等,要求学生尽快记住它们的中英文名称,但需注意循序渐进,由中文名称到英文名称,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在学期结束时,可以安排开放实验的讨论,让学生用英文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及改进、讨论实验现象及原因、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讨论实验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将这一部分讨论也列入期末考试的一部分,这样将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文口语及写作能力,而且积累了很多专业词汇,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6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自我的学习方法还未形成,避免学生人浮于事,为了实验而进行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首先课前让学生写实验预习报告,把它作为评价实验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指标.预习报告需要写出实验原理及其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查阅相关物质的物理参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怎么做,还可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其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负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讲解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反复强调常见错误,如若屡次不改应给予惩罚.再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但应严防抄袭.最后,若学生实验失败,应详细写出失败原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7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方法

大多数的实验考核主要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指定实验操作考核两部分构成,这些考核的实验项目是完全相同的,操作也是可以互相模仿的,所以这种考核方法是体现不出学生的水平,而且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方法,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不必太多,十个学生左右即可,实行教考分离原则,注重实验内容和基本技能操作两个方面的考核,考试采用口试和基本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操作技能和口试成绩的比例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他们相辅相成,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对指导教师所指定实验项目的操作规范、熟练程度等;口试考试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即教师随机提问,包括有机实验安全知识、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基本操作和实验装置方面的理论性和技术性问题、以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这样不仅全面考核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其基本知识,而且还可以检查教学目的的实施情况,反馈教学成果.

8实验教师要不断自我提升

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思考,通过自己的教授能够给学生留下哪些终身受益的东西,而现在的网络发达,信息的传播速度快,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充实自己,应将每个实验的基本教学知识把握清楚,应将实验中可预见的一切问题未雨绸缪,还应拓展知识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贯穿到实验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的实验安全.实验教师应该参与科研工作,这不仅能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化学的发展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把这些信息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以弥补在教材中缺乏对实验背景知识及相关领域进展介绍的不足.兰州大学版的有机化学实验书对实验药品、用量和实验步骤都叙述相当详细,学生常常依葫芦画瓢,只能获得一些表观印象.但实际上有机化学实验能非常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以在实验课堂上的前半个小时的讲解中穿插科技前沿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更新教学内容,使科研与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在做乙酰苯胺的制备实验中,可以介绍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稍带讲解最新的退烧药尼美舒利替代品(呱西替柳干混悬剂);在做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中可以讲解乙酰水杨酸的发现史及其应用价值,提出开放式问题,为什么解热镇痛药要用乙酰水杨酸代替水杨酸;在做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时,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详细叙述脂肪提取器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并分析脂肪提取器的优点.但所有这些仅仅是为实验教学提供服务,不可喧宾夺主大幅度展开讨论,否则会影响实验教学的进度.

9小结

第4篇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护理专业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45

Research for Teaching of Medical Chemistry in the Nursing Major

LI Minghua, LAN Ting, WANG Baolong, GAO Peng, ZHANG Junna , HE Wei*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Medical Chemistry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nursing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explor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s to enhance the cognitive,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words Medical Chemistry; nursing major; teaching methods; experiments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护理观念也发生了转变,高级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全面了解医用化学的内容,拓展知识面,为之后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篇文章从学生现状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同时注意加强实验教学,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医用化学”是我校护理专业的必修课,覆盖面广,知识繁多,总课时6时,其中理论课60学时(无机部分26学时,有机部分34学时),实验课时,通过医用化学的学习,同学们既掌握了溶液、原子结构、分子结构、胶体等基础化学的知识,又掌握了有机化学的知识,含有不同类别官能团的化合物在本课程中逐一讲到,包括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含氮化合物、糖类化合物等等,对于学生后续的课程及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何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化学理论基础,提高她们对于化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然而,我校的护理专业的同学根据学前情况分析可知,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程度层次参差不齐,一少部分学生高中学的理科,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另有一部分学生高中学的文科,化学基础相对薄弱。此外,课程的学习主要以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缺乏和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而导致学生对医用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 教学方法研究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构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学生自身及思想上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克服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因此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1.1 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医学和化学的联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上课的时候针对重点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例如讲授醇类物质时,可以从较为简单的乙醇入手,乙醇是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物质,具有特殊气味,临床上可以用于消毒,它的结构中有一个羟基,羟基的存在使得乙醇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它怎样影响化学性质呢,从此引入醇类物质化学性质。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物质应用开始,增加她们学习化学性质的兴趣。

1.2 改善授课方式,避免灌输式教学

“医用化学”这门课程内容繁多,包括无机化学部分和有机化学部分,有大量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按照课本纯粹讲授这些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所以授课时要避免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要改善授课方式,可以多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进行举例,增强学生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通过提问进行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通过比较增加学生记忆。在教学中将幻灯片和板书联合使用,力求将知识点讲得清楚透彻。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日益发展,教育信息化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教育者和学习者可以借助越来越多的现代媒体,教育资源和方法进行双边活动。网络课程是较为传统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我校已建立了医用化学的网络课程,同学们可以用学号登录网站,在线答题,复习课程,向老师提问;同时,老师也定期登录网站,给同学们答疑,这样一来学生和老师不用去教室就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除网络课程之外,一些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方式也逐渐发展起来,微课、慕课、电子书包更是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新热点,对于新鲜的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微课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视频,这些视频可以用于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我校网站上有微课的教学资源,同学们在课后可以通过微课复习或预习知识点,起到很好的自学作用。

1.3 教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需要及时的归纳总结,医用化学亦是如此,尤其是其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有机化学是医用化学的难点之一,但是通过学习,同学们会发现有机化学有很多共性的东西,所以在学习中需及时复习,并且多归纳总结。在学习中,老师和同学们总结出了许多有趣的学习方法,如比喻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通过归纳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含氮有机化合物中讲到的氨基酸,通过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氨基酸是一类具有特殊意义的化合物,它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有器官组织都有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氨基酸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学习中对于氨基酸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它的结构和8种必需氨基酸,这8种必需氨基酸在记忆的时候,同学们反映不是很好记,就算当时记住了过后也会忘记,如何能够让同学们简单轻易地牢记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将8种氨基酸变成一句简单的话语“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采取谐音的方式让同学们牢记,“笨”对应苯丙氨酸,“蛋”对应蛋氨酸,“来”对应赖氨酸,“宿”对应苏氨酸,“舍”对应色氨酸,“晾”对应亮氨酸,“一晾”对应异亮氨酸,“鞋”对应缬氨酸,这样一来,同学们对于这8种氨基酸的记忆就非常深刻。

2 理论联系实践 注重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如何使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集中体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各种能力。实验课程的设置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将实验现象和理论课知识结合起来,比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理论课上已经讲过了邻羟基苯甲酸,酸酐和乙酰水杨酸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同学们可以实际观察原料邻羟基苯甲酸的颜色,性状,再通过与乙酸酐的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实验完毕再对酚羟基进行鉴别,理论课上讲过酚羟基遇到三氯化铁会呈现紫色,同学们在实验中可以实际观察到颜色变化,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这样一来,同学在实验中有更加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锻炼了同学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1 实验组织阶段

在实验课上课之前,同学们要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熟悉本次实验的理论知识,在规定的三个学时内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2.2 实验进行阶段

实验课开始后,教师要对各位同学的实验进度以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要能够让同学们自己联系理论知识,以理论联系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方式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2.3 实验总结阶段

实验课结束后,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与学生进行探讨,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通过实验总结,可以理清学生的思路,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 谢夏丰,孙东.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5.8(5):523-526.

[2] 韩美芬.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1.6(10):168-169.

[3] 刘庆昌.论教学活动艺术化的实质[J].教育学报,2010.8.6(4):43-48.

[4] 吴芳辉.大学基础化学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7(5):119-120.

[5] 胡荣华,隋岩,方小牛.探究教学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1(9):39-41.

[6] 李小红,沈雁英,孙继红.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9.46(9):937-938.

[7] 徐伟,凌伟坚,林珠灿.中药化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5.13(5):433-435.

第5篇

实践性教学对药学本科教学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各药学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如有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实验、药物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生药学、药剂学实验及药理学实验等,这些单元实验课程对培养药学本科生的基本动手能力非常重要。但从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及制药企业对药学本科生的反馈中得知,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后,并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对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没有系统的认识,仅对单一实验有印象,整体把握能力差,对知识掌握分散,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基于此,很多高校都积极改革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成效。笔者所在学院提出了药学创新实验,该课程是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药理学这四个基础实验模块进行科学整合,以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对于药物研发的全局观和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观念。按照药物研发的程序进行课程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使学生体验药物研发的全过程,了解药物研发并不仅仅涉及某一门课程,一个药物从设计、研发到上市需经过多个系统性的实验,涉及多个学科。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实验报告提交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改革。

1.实验方案的设计

本实验课程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3名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课程方案设计及实施。在课程结束后,以组为单位提交课程的相关考核内容。与学生之前接触的基础实验模块不同,该课程为创新实验,需要学生在任课教师给定的实验题目下,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本课程选择阿司匹林为研究对象来了解药物研发的完整流程,阿司匹林为经典的解热镇痛药,其合成、分析、制剂、药理方法等均有文献报道,且原料易得,难易程度适中。以此为教学内容方面学生能通过文献的查阅与分析,设计得到较合理的实验方案,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药物研发的全过程,实现药学创新实验的预期目标。而不会因为题目太过于创新而遇到某一知识模块无法完成,影响课程的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学生也可基于文献方法对其感兴趣的部分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满足学生创新的需要,提高其创新意识。

在具体方案设计时,因学生并未系统地学习过文献检索,由指定任课教师先讲解中国知网(CNKI)、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以及SCIF英文数据库的查阅方法,然后由各任课教师阶段性地布置学生查阅本单元要求的相关资料,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文献查阅的方向和重点。学生初步完成方案设计后,在指定时间段内与各负责教师讨论,任课教师就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再进一步查阅资料、完善设计方案,反复几次,最终形成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例如,任课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设计时,先请学生仔细分析阿司匹林的结构,初步推测其可由水杨酸乙酰化制得,再进一步请学生结合已学过的有机化学知识,分析该乙酰化反应适合的试剂、是否需要催化剂等,这些引导有助于学生分析判断所查阅文献的合理性,进而制订可行性较强的合成路线。待学生初步确定实验方案后,提问学生按照方案设计的反应完成后,反应体系里有哪些物质,每一步后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得到粗品后如何进一步纯化,常用的纯化方式有哪些,哪一种更适合阿司匹林,为什么?通过这些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实验设计。同时,任课教师要将药物研发的整体思路贯穿在学生的方案设计中,如提问学生合成时要投多少原料才能制得满足分析、制剂及药理部分需要的阿司匹林。由此引导学生在方案设计时要有全局观,要对合成、分析、制剂、药理的方案统筹分析,做到环环相扣,首尾兼顾,达到药学创新实验的目的。

2.实验方案的实施

本课程教学实施前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主要包括资料的查阅与整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阿司匹林的合成及纯化、阿司匹林原料药的鉴别及性质考察,阿司匹林纳米乳的制备与性质研究、阿司匹林纳米乳的解热镇痛作用研究,最后进行数据处理与总结,形成实验报告。各教学模块都有指定的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负责。

每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各负责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实验模块。区别于以往的基础实验,学生需自己提交试剂购买计划,然后按照文献方法自行处理试剂,选择仪器。而在以前的实验中,这些工作均由准备室教师完成,学生接触不到。在本课程改进方案中,任课教师除按照设计方案指导学生实验外,还将仪器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的知识贯穿其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和数据与学生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性途径,如学生在进行阿司匹林的重结晶时,按照文献方法得不到纯品,任课教师引导学生从阿司匹林和其杂质的溶解度差异的角度考虑,重新尝试不同的重结晶溶剂,经过反复实验,最终得到阿司匹林纯品。又如纳米乳的制备过程中,如何得到适合的粒径、载药量及包封率的纳米乳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实验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每个实验模块都是对下一个实验模块的保障,一定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而不是照着操作简单复制一遍。在遇到实验难点时,将文献与实验相互反馈,反复实践,力争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对药物研发的全局观。

3.实验报告的提交

实验完成后,学生先将数据整理、汇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书面的实验报告。本课程在成绩评价体系方面也有所创新,评分标准涉及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试剂的准备、实验过程的安排、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实验讨论、创新点及学生的科学作风等多方面,而且更侧重于学生对实验的思考和讨论,更注重学生对实验整体过程的把握而非实验结果。在此评分标准的基础上,本课程先给小组评分,再在小组评分的基础上给予个人差异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教学反思与评价

经过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检验,该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勤于思考,通过文献和实验数据的相互反馈,不断改进,最终都顺利完成了课程学习,并撰写了总结报告。

4.1将药物研发的全局观和整体性思路引入药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中

本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了解药物研发的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此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注意各学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相互衔接和配合。在本课程中,学生从药物研发的起点一药物合成出发,经过合成、质量分析、制剂研究,最后进行药效学实验,完整地完成了药学研究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通过分工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自行设计方案,再和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能力。经过自身实践,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药学各学科在药物研发中所处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形成了药物研发的整体概念。

4.2加强了学生对于完整药物产品开发流程的综合性认识和框架性梳理,建立起了立体的药学知识构架通过阿司匹林这个具体的药物研发项目,学生将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融会贯通,指导本课程的实验工作,再通过实验数据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受到了‘‘学有所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更加明确了学习方向,也对药学知识体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本课程具有交叉学科的优势,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药物开发需要的知识、技能、研究思路以及研究内容,构建了药物开发的系统构架。

4.3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及动手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其主动学习探索,文献查阅是这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本课程将文献查阅的方法逐步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受益匪浅。另外,本课程是一门实验课,实验室动手能力是完成本课程的关键因素之所以本课程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各药学相关学科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全能型药学人才。同时,本项目的完成需要理论和实验相互支持、反馈、验证,所以课程的完成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4.4提高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由于本课程的设计与以往的实验不同,没有固定的实验操作方法,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尽相同,这对任课教师的知识面、科研能力、创新思维、沟通能力、教学技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促使任课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科研素质和自我修养。

4.5学生评价较好

完成该门课程的一些小组在实验报告中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对课程的评价,如‘‘整个实验过程充满了很多小插曲,有实验失败的懊恼也有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带来的快乐。因为是第一次自己设计实验,而不再是按照实验教材,老师讲解的照搬,个人的能动性就调动了起来。其次是团队合作也很重要,我们这一组应该是三组中团队凝聚力最差的,当然作为小组负责人这一点上我也需要反思。我们组在实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而且在药化和药剂实验上花费了很多时间,重做了很多次方面是因为操作不够熟练与规范,另一方面是实验前设计方案时考虑不周全造成的,这说明我们组在优化方案上以及操作上还需要多花些时间。科研需要脑和心,脑即动脑,心即耐心。感谢学院提供了一次这么好的机会给我们进行科研训练。”“通过讨论、查阅文献、制定方案到实验方案的实施,提升了我们药物研发的全局观、实验方案设计能力、严谨认真、合理安排时间、冷静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我们从每一次失败的实验中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总结实验规律来弥补实验经验欠缺的空白。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学习课,我们提前接触以后的学习模式,积累了属于自己的实验技能。”

第6篇

[关键词] 行知教育思想 真实课堂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要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以致用,反对死读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今天,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的年代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新课程改革也已进行了很多年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弊端,化学教学脱离实际,割裂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忽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单纯传授化学知识,为学化学而学化学,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如何搞好新时期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构建真实课堂是关键。

一、课堂导入真实化 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又是一门在生产、生活实际中有广泛应用的自然科学。以生产、生活、科学研究、化学实验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导入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氮的氧化物”时可用“雷雨发庄家”导入新课;在学习“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时可通过“如何区分电线质量的好坏?” 导入新课;在学习“胶体的性质”时,以“在大河的入海口会出现小岛以及不同品牌的墨水混用会堵塞钢笔”导入新课;在学习“硅及其化合物”时,以从古到今各种硅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导入新课等等,这样导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学好化学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探究真实化 获取真知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学生对周围世界有了多方面的深刻认识,就能够形成他们鲜明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如果把周围世界的认识压缩成学生吃不饱的一份‘口粮’,那么这正是学生对学习,对学校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化学现象及生活经验,把丰富的化学知识压缩成一份干巴巴的“口粮”,那么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觉得枯燥无味了。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创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获取真知。如学习氯气时以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的一起恶通事故为背景(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载有35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与另一辆山东货车相撞,槽罐被撞裂,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公路旁3个乡镇村民重大伤亡。到30日下午5时,已中毒死亡27人,送医院治疗285人,组织疏散村民近1万,造成京沪高速公路宿迁至宝应段关闭20个小时,当地消防官兵用吊车将槽罐吊起放入一水塘中,加入大量石灰进行处理。)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一罐氯气泄漏造成如此之大的危害?为什么事发地附近很多绿色植物的叶子变成了白色?为什么可以用石灰消除氯气的危害?用石灰处理和用水处理哪个更好?为什么?

再如,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可设计如下一组学生实验: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滴洗涤剂,再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12%的双氧水溶液,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4%的双氧水溶液,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

2.取3支试管都加入2 ml 12%的双氧水溶液和2滴洗涤剂,并将其中一支试管置于冰水中,一支试管置于热水中,观察3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3.取两支试管加入2 ml 12%的双氧水溶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两支试管中气泡产生的快慢。

4.通过以上三组实验,观察、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设计对比实验,每次改变一个条件,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现象观察,分析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获取相关知识,不仅学习了知识本身,还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具体探究过程中,还可以学习到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目前的实验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这样做,学生缺乏真实体验,知识掌握不牢,技能难以形成,脱离实际,纸上谈兵,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提高。

三、课堂史料真实化,育人细无声

让化学史走进课堂,不仅能使学生对抽象、枯燥的化学内容增加人性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化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科学家探索科学真理,努力创新发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他们,在给人类留下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他们对科学勇于探索和献身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国家民族的高尚情怀,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崇高理想,都会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有机化学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多得惊人。1823年的一天,他从食盐母液中分离出一种深褐色的液体。这种液体与当时已知的氯化碘的颜色、状态、性质极为相似,因此,他没有研究,就认定是氯化碘,并在试剂瓶上贴上标签。3年之后,法国一位年轻大学生巴拉德在得到一种紫色的固体---碘晶体以后,发现母液底部总是沉着一层深褐色的液体,并散发出刺鼻的气味。他对这种意想不到的奇怪现象详细地进行了研究,经巴黎科学院严格审定,终于证实:这种深褐色的液体是人们还没有发现的新元素----溴。李比希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想到自己那瓶“氯化碘”。他对照巴拉德《海藻中的新元素》的论文,认真鉴别自己那瓶“氯化碘”中的物质,确认自己在3年前发现的正是溴!他追悔莫及,由于自己的草率,竟错过了重大发现。他取下“氯化碘”的标签,换上“溴”的新标签。将“氯化碘”的标签挂在自己床头上,警醒自己。并在自传中写到:“从那以后,除非有非常可靠的实验根据,我再也不轻率地自造结论了。”事实证明,李比希的确在教训中成熟起来,他一生在化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首先把化学应用于农业,成为农业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化学史上化学家求真求实的例子还有很多,如瑞利和拉姆塞从第三位小数上存在的差异发现氩,居里夫妇从数吨的沥青矿中提取0.18g氯化镭,将这些内容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求实的过程,不仅可以学习到化学知识,学习到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真理本身及真理的发现过程中受到启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四、课堂训练真实化,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训练要精选习题,选择哪些在生产、生活、实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让学生在具体、真实、有趣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醛类有关知识,提问学生如何除去室内甲醛?学习金属化合物时,引导学生分析人体中胃酸过多应如何处理?若某人胃溃疡非常严重,应指导他服用含Al(OH)3的药物,还是服用含NaHCO3的药物?为什么?学习盐类水解,引导学生分析草木灰与过磷酸钙能否混在一起施用?学习了铜盐有关性质后,引导学生分析,如何鉴别真假无水乙醇;学习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后,引导学生分析化工生产中为了从溶液中得到某种固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降低该物质的溶解度等等。通过具体、真实的问题求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延伸真实化,放大化学学习的价值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课堂,教师应该注意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丰富改善自己的生活,在实践中历练和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硫和氮的氧化物”后,组织学生开展“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的研究性学习;学习了电化学知识后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开展“废旧电池的危害”义务宣讲活动;学习了烃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回家针对自家灶具,分析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小污染。

总之,真实化的课堂有利于克服传统化学教学中只注意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弊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化学学习的功能和价值,落实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济.教育哲学原理[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