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老年心理学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6: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老年心理学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老年心理学论文

第1篇

    在临床护理学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口服给药,二是静脉给药。

    1.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较轻和较重的患者,经静脉给药治疗病情稳定以后,需继续治疗者,应用口服给药可起到维持治疗和避免急性发作作用。

    1.2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能很快达到血管浓度,其治疗效果也比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快,特别是对病情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较长的一般患者因某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静脉输液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2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2.1穿刺部位的选择:心脑血管病患者,血管的病变,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内,远心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受损较少,因此选择手前臂、手背及指背静脉较适宜。手的静脉血一般由掌侧流向背侧,大部分自手背静脉网回流。对于消瘦、体胖、水肿等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期输液手前臂的及手背较显露的血管常被破坏,加上穿刺失败造成的瘀血、水肿等原因使手前臂及手背显露有弹性的静脉无法穿刺时,可采用手背、指背细小静脉作为穿刺的部位[3,4]。

    2.2针头的选择:选择针头的大小,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部位的深浅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较明显的静脉选用6.5~7号针头,手背、指背较细小的静脉选用4.5~6.5头皮针较适宜。

    2.3进针方法: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手法,采用直刺法较好,手背、指背细小静脉穿刺,止血带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静脉充盈再固定静脉。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组织压力高,血管不显现,脆弱,无触及感。行静脉穿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沿静脉走行解剖部位压迫局部组织,使组织水分被推挤到静脉两侧,这时静脉可显现。然后绷紧皮肤,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静脉下方0.5~1cm处,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放平针头潜行1~1.5cm或针头进入1/3时,向下刺入血管内。穿刺的整个过程要做到轻、稳、准、迅速,对细小静脉,进针要掌握“宁浅勿深,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原则。原因:细小静脉表浅不滑动腔内血量少,回血较缓慢,见有回血有明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小静脉腔内。如果见回血继续进针就会穿破血管,使穿刺失败[5]。

第2篇

1.1患者因素

心血管疾病本身就比较复杂并迅速且容易反复,再加上老年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旦突发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往往会威胁生命,一般手术治疗是比较有效且迅速的方式,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病情十分不稳定,一旦被送入手术室后,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引发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心肌梗死等,给治疗与护理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不能正确了解该种疾病的严重性,对各种注意事项没有提高关注,患者情绪不稳定,影响治疗与护理效果的发挥。

1.2护理人员因素

手术室的护士每天的工作量较大,且会面对各种类型的手术,精神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会使护理人员长期处在超负荷工作中,身体和心理均十分疲惫,很容易引发厌烦情绪,导致护理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差错。手术室护士的人员编制较为紧张,没有时间给年轻的护士提供外出锻炼学习机会。导致年轻护士缺乏相应的专业护理知识,业务能力不能适应手术室内紧张的护理工作,不能及时处理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导致操作不当引发护理事故和缺陷,从而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少数手术室护士由于专业知识欠缺,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与医生沟通不够,配合不好,缺乏相应的急救抢救经验。手术前关闭体腔前和关闭体腔后,容易在清点器械上存在差错,手术中的组织标本保存不当,或在标本送检过程中出现差错。在手术输液过程中,输血错误或用药错误,未能执行医院手术室护理“三查八对”的工作制度,导致操作失败或引发护理事故,从而威胁护理安全。

1.3手术室因素

手术室是医疗技术更新较为快速的医疗区域,各种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均会应用在手术室。加上心血管疾病较为复杂,相应的护理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老年患者涉及到的安放、运送等具体操作均增加了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风险。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内使用高端技术的临床设备的频率较多,也为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医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很难适应当代手术室的管理要求。护理安全的核心是质量管理体制,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护理不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2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

2.1护理人员方面

2.1.1术前指导

护理人员应该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全面有效的手术室护理管理,首先在术前需要给予一定的饮食指导,患者主要饮用一些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确保其正常的肠胃功能和新陈代谢能力,为手术保存体力。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进行一定的咳嗽训练,主要以平卧位排除冠状动脉中的造影剂,术前确保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此外,需要对患者进行床上排放大小便的指导,为术后恢复做好充分的准备。

2.1.2心理护理

因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比一般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以及术后的恢复,所以医护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面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在手术过程中能够主动配合医师的相关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促进医患关系的融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该始终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为患者的顾虑以及想法考虑,给予其全面的人性化护理,并为患者营造一个比较安全舒适的氛围,鼓励老年患者战胜疾病,从容面对手术过程,降低因为患者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各种风险。

2.1.3术中护理

手术室的术中护理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息息相关,所以护理人员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确保万无一失,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医师的各种要求需要积极配合,建立静脉通道以及心电图监护体系时需要耐心细致,并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脉搏等各种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一旦发生血压上升、心率加快等各种不良反应症状时需要及时向麻醉医师汇报,在术前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抢救物品,确保救治迅速准确,提高手术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此外,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对清醒患者的感受进行及时询问,并给予其有效的安慰与鼓励,减轻其心理负担。

2.1.4术后指导

术后,护理人员还需给予老年患者一定的健康指导,患者需食用一些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另一方面,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向患者家属讲解手术情况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促进其病情的恢复,巩固手术效果。

2.2医院管理方面

医院管理层要强化和完善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在术前做到访视、手术室内各项制度的核查、交接班管理等制度。加强科室内的安全管理,使每名手术室护士做到严格遵守职责。护士长要发挥管理职能,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岗位培训,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预见性的排除手术室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最大范围的减少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手术和护理安全。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较大、突况较多、工作时间较长,手术室应作出合理的人力资源安排,通过倒班和有效排班,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通过工作排班安排等,调动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的配制要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进行合理配置,并且要保证新老护理人员的相互搭配,创造出轻松融洽的工作环境。心血管手术在外科手术中是相对精密的手术操作,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比其他患者更为特殊。在手术高峰期可进行有效排班,对于老年危重病人要进行动态排班。夜班时要安排备班人员,当手术患者较少时可安排护士进行休息,实行弹性轮休,通过各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过度疲劳的工作状态。

3讨论

第3篇

1.1药学心理学具有更加广泛的专业知识

药学心理学必须掌握相关专业药学知识外,还包括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心理障碍,药物滥用,儿科及老年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药学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包括6个领域:神经药理学,毒理学,社会行为药学,包括研究和诊断中所应用的评估方法,药代动力学,药物化学和药剂学。这些涉及到3大知识体系。心理学药师必须对神经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必须掌握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以及神经药理学知识。

1.2物理学和化学知识

一些心理疾病的评估技术和物理疗法需要物理学的先进知识和实践,包括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地的测量,受体结合的鉴定,疾病状态的体表标志,脑波记录,大脑成像技术和电惊厥的技术等也是心理学药师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另外,还必须掌握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知识。

1.3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知识

对药学心理学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它包括药物治疗技术,环境和心理社会压力,心理学测试等知识及在诊断疾病和评估效果时采用的评价方法等。同时,对心理学药师来说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必须把药物信息传递给患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提高患者的认知,减少患者用药时的抵制心理,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增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心理学药师的专业能力构成

作为一名心理学药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综合技能。包括:①根据基础药学知识,如精神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定治疗结果的能力。②获取及传递患者的医疗数据有效信息的技能。③使用计算机检索工具,获得新知识信息的能力。④分析和评价药学文献的能力,确定其合理性。⑤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能力。⑥有效沟通的能力。⑦能熟悉与临床研究有关的法律和伦理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

3心理学药师的作用

在不同的岗位以及对不同的患者,心理学药师的责任各不相同。但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精神病理学和药理学为基础,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数据加以解释,并对其的诊断与治疗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②对相关医学,药学文献进行评估,综合整理出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案。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药物治疗的教育和专业咨询,加强沟通,以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师良好的形体素质可发挥治疗的暗示效应.。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形象、贴切的语言、专业的动作神态能够拉近药患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肯定的语言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应过程。④开展临床查房,与治疗体系的相关人员进行药物治疗的有效沟通,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⑤从事学术交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4结论

第4篇

1. 中国港台地区及国外研究状况

1.1理论方面的研究动态

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多以环境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场所理论、医疗护理的研究居多。

在环境心理学方面,有学者认为认知图理论是环境的心理特征。依据认知图理论,环境的预先勘察已经被用来协助老人适应新的养老设施,以及帮助老人找到购物中心的路;日本的井上胜也的《老年心理学》较全面的阐述了老年人知觉视觉、思维智力、动作反应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从而产生情感动机和满足自身心理的需要。

在行为学方面,丹麦的扬盖尔的《交往与空间》可以为老年设施的空间等级营造、户外活动空间、交往空间营造提供理论依据;奥斯卡纽曼的《可防卫空间》为老年设施的安全设计方面提供依据。环境行为学着重研究在特定的环境下对人们的心理的影响,即环境是刺激,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和人体内感官与环境也有交互作用。

环境行为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研宄提供依据,在宏观方面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人类聚居的多样性和混合性。

在场所理论方面,挪威的诺伯舒兹《场所精神》在养老设施实现原居安老,探讨如何营造老年人如何产生归属感以及对场所产生依赖和认同。

在无障碍设计方面,人体测量学(的后两项内容是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的重要借鉴,其中最后一项还逐渐发展为人体工程学,又叫人体工效学。人体工效学科学地确定了人类生活空间的尺度和环境,不仅研究数据的应用,还有人在环境中的多种感官,以及人在环境中的能力的研究,是现代工程设计普遍运用的方法。的《人体尺度与室内空间》一书,作者对人体尺寸做了详尽归类。

在社会学方面,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空巢家庭”的概念,空巢家庭的增加对传统的家庭养老产生强烈的冲击。在社会学的研究中,试图解释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与其他人以及环境的相处方式发生改变的情况的理论主要有四种:①撤退理论(即老年人不再担任某种角色和责任的时候会把自己从社会结构的某些位置中撤退出来。②活跃理论即有些老年人从某种社会角色中脱离出来,还将寻找其他的代替角色。③连贯性理论即老人在适应自身能力的改变、新的境遇以及生活经历迹他们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要保持现在与过去生活之间连贯性的需要。④环境压力和个体能力理论个体能力和环境需求之间存在平衡的话,老年人就能积极地适应和应对周围的环境。

在需求理论方面,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和布拉德肖的“需求理论”,都为老年人居住建筑在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层面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格发展看做是一个渐进过程,并将其扩展到人的生命阶段。老年人的阶段是生命阶段的第八个阶段,此时期的特点是自我整合,这为老年居住建筑中的特殊精神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1.2设计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时间早于中国,立法、社会保障走过了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立法先行保障下的设施分类、设施设计理念、建筑设计方面都为我们学习借鉴提供了宝贵意见。

在设计方面,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马赛,提出通用设计理念。1997年设计师朗麦图片来源:脉斯和其他设计师提出了第二版的“通用设计”①的七项原则②,是通用设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通用设计理论实践的基础。它为多个年龄族群的居所及环境设计提供基础,这些原则可以被运用于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中。如日本的碧空老人之家的中庭设计,除去无障碍设计之外,还可以提供园艺治疗的空间、交流、防卫、相互监护、易于报警的空间。

2.国内研究动态

2.1理论方面的研究动态

在我国的养老问题心理方面的研宄中,先生提出的“反馈模式”与西方学者提出的“接力模式”类似,都在探讨养老问题的“责任伦理”,为居家养老模式提供心理和伦理方面的理论依据。

天津大学徐从淮博士的论文《行为空间论》“老人行为与空间”一章揭示了老人的行为、空间、心理的关系。

山东大学吴敏的著述《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宄》以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视角通过用数学建模法、统计学法等方法定性、定量地研宄城市和农村的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并对机构养老设施的硬件水平和服务人员的数量、服务质量、入住老人的健康状况的比例等情况都做了理想模型的分析。文章还首次对国内养老机构的服务效率进行了评价。但是没有研宄机构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的空间比例方面的理想模型。

中国老龄科学研宄中心编著的国外养老丛书系列《夕阳红工程养老丛书》介绍了国外和港台地区的养老模式,重点从社会保障、社会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介绍社会

对老年人的保障,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介绍老年人如何乐享晚年,而并非将养老当做仅仅是解决老年人温饱的最低层次的生存救助。丛书也未从如何营造适老化的居住环境的建筑设计层面进行研究。

王江平的《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老人居住环境的室外场地、室外空间和室外设施三个层面分析老人居住外部环境的场地、空间特征,提出了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对老年设施问题进行过长期的研究。

方舒在其硕士论文《适合我国国情的老龄居住建筑类型研究》中,对合肥市的一些身体健康的老人的调研发现,大部分老人对于老年公寓和养老院来讲比较倾向于老年公寓,一方面认为老年公寓收费合理生活便利,另一方面也较为自由,能交到道合的朋友,使用者能够接近使用;提供适当的大小和空间,让使用者接近、够到、操作,并且不被其身型、姿势或行动障碍的影响。

在对现在的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人们的养老观念可以由“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转向“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向社会寻求养老支援。

2.2设计方法方面的研究动态

王江平《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中提到了“被动利用环境设计”,主要是讲对环境设计时的一种方法,即人的通感不能全部感知的环境可以利用某一种或几种感觉(多为视觉)而被动感知环境的种环境设计力法。杨小东将通用设计理念与住宅相结合,提出“普适住宅”的构想,指出通用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的不同,并提供了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的新途径。还根据通用住宅模式对国家的一系列住

宅规范做出了补充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西)编老年人居住建筑应对银发时代的住宅策略杨小东,

钟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美)布拉福德珀金斯等著老年居住建筑李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王江萍老年人居住外环境规划与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亓育岱主编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第5篇

艺术大学生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李建伟刘昌龙张乐华张庆辞(304)

不同背景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原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超(306)

广州地区大学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黎建斌司徒巧敏(308)

大学生厌学的有效干预模式——团体心理咨询李杨(314)

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田军杨玉宇(316)

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调查申小莹李静(319)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良陈丽国杨开发(321)

广西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研究张旭叶发钦耿春华韦俊卿(323)

大学新生UPI问卷调查分析杨新华谢倩周贤君朱丽芳(326)

中学生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李箫史新广童辉杰(329)

森田疗法治疗强廹症及其机理探析:案例研究李明超李淑梅徐焕章(331)

同一专业与混合专业成员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性比较刘亚平(336)

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郭苏嫣(351)

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心理特征分析廖勤张存国(359)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李海华王涛(361)

性犯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廖勤张存国张恒军杨海波(363)

犯罪性评估周新静李小平(366)

中学教师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王宁逯海福周钦(410)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分析王树华(311)

情绪调节困难模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研究中的新模式罗晓云李辉(378)

近20年国内外老年心理学研究现状张玲(385)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简介侯会玲(388)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及特色技术孙华平李芳芳(391)

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大学阶段的心理障碍初探周驰(393)

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段雪融(397)

心理学新概念——积极错觉吕丽霞(398)

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及矫治策略姜微微(400)

认知方式的测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陈彦垒胡竹菁(403)

6例者的心理分析曹文改吴江胡赤怕(405)

征文通知(407)

调理疏情助人自助——一则癔症心理咨询案例李自璋(408)

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段雪踪(4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思考王晓刚(413)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李建明(419)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简介(420)

临床研究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戢秋明谢良平程五福(333)

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马琳郭丽(33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陈茂卉周建国沙榆波(341)

抑郁症的自杀言行陈绍华李晓波李凌(346)

养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康复对策杨耀华(347)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遗忘症内隐记忆研究刘蕴(357)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担忧及其测量韩雪童辉杰(375)

新四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例的对照研究周用桓周佳魏勇魏琛庄淑云刘姿荣董敏华(417)

群体心理研究

社会支持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王世嫘(342)

团体心理咨询运用子新兵心理健康维护的可行性余江李辉(349)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的调查分析梁瑞优(352)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王娜张巍肖淑一(415)

綜述与讲座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综述研究王晓燕(368)

叙事心理治疗原理与技术述评张梦玲(37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黄时华张娟(373)

国内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马素红胡景娣(380)

洛夏墨迹测验研究的新取向刘国华(382)

中国大陆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岳晓东严飞(193)

香港与澳门中小学学校辅导发展的比较苏肖好(200)

完美主义与基督教信仰訾非(209)

诗的心理治疗作用吕伟红(213)HttP://

情绪与癌症关系研究的进展郭小艳(217)

心理治疗师在不同流派中的角色周嵚王宁(219)

儿童防御机制研究的新观点陈玉霞孟宪璋(222)

青少年嫉妒心理研究陈栩冷荣兰郭斯萍(223)

国外冲动性失调研究概述李寿欣金玉华(226)

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探析都玉华王加伟(228)

教师心理问题的职业原因及干预策略王国钧(230)

神的解读及对中医心理学的思考孙凤(232)

理性——情绪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苏朝霞刘猛袁立壮李玉霞(237)

军校学员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刘学敏王海民杨志宏(239)

释梦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邵永宏盂繁娟(241)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韩学功陶晓静秦龙(243)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张明霞李颖杰(234)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书写方法(235)

修改文章细则(236)

从近两年132例青少年心理咨询得到的启示俞承谋(275)

某高中文科生考试焦虑调查——兼对几个观点的考察闻军明熊剑锋陈彦垒窦温暖(277)

依恋认知机制初探彭贤马素红何婷(279)

初中生人性哲学的调查研究闫秀梅张雯顾玉春(283)

秩和比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董晓芳张良勇(285)

中学生抑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史新广冯成志(287)

家庭内人际关系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研究赵燕(289)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稿约(291)

新入监罪犯攻击行为与EPQ各维度的相关刘国华(294)

神经性厌食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李英琴(298)

臨床心理研究

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张继先戢秋明程五福赵正安(245)

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应对方式的比较李薇李建明董晓雨(24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蒋军生徐鹏张新卿(249)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赵淑敏杜波田国庆栗克清刘杰宁征远刘建丛(250)

慢性分裂症脑电图、脑地形图随访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彭精芬张素花许瑞芬(253)

精神分裂症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析梁文珍吴世荣王源舒放(254)

116例神经症临床分析及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李书平苏颖李映源胡宝贤张叔敏(255)

204名军队基层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际交往品质相关分析杨莹汤家彦陆树林(258)

奎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张武文(292)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张武文徐建国吴国兰(296)

調研查究

昆明高校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马锦(261)

吗氯贝胺治疗社交恐惧症临床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张素花(264)

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李海华李春莉(265)

女性医务人员负性情绪临床调查与分析李俊爱李书平张淑琴马风红(268)

师专生情商研究——进取性与自信心统计分析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270)

广东汕头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及压力调适研究赖小林祝森志陈艳雅(272)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张丽(97)

四论音乐心理学在精神病医院中的地位周用桓周怡赵慧林魏琛董敏华郭秀英庄淑荣(99)

逍遥丸治疗继发性闭经30例临床分析梁春莲蔡松涛(102)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邢乃愈龚燕高湘萍(103)

睡眠恐怖症的心理分析刘连龙胡明利(106)

10例性心理障碍案例分析万丽霞郭云英闫影(109)

忆诺思(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比较研究董发昌谢瑞满陈伟丁宁邱柬鹰(110)

精神疾病中心理与人格因素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蓝弘(112)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董发昌陈伟谢瑞满(1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张丽娟(117)

同性恋者的心理咨询个案探讨彭跃红(120)

学生心理研究

从中医“本于神”看临床带教技巧与方法李赛美(122)

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陈国典王亮生林咏梅(125)

民族贫困地区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研究何江军张庆林尹辉(130)

焦虑调查及其缓解与治疗研究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132)

军校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讨唐云翔仇瑶琴刘晓虹邓光辉(135)

非学生青少年与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研究胡洁(139)

社会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分析吴敏时松和李幼辉葛菊红(141)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4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建议余仙平肖三蓉(145)

湛江市1500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左银舫陈日英(148)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50)

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周引梅刘清彭回春(154)

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关系分析罗任周茜谢海燕(156)

第6篇

关键词:老年人;精神关爱;心理健康;对策分析

根据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笔者对大庆市农村三县14个村屯、油田企业四个集团公司13个社区老人活动室、共计1044名老人所做的调查分析发现,人在刚刚退休或进入老年时,突然离开繁忙、紧张的工作劳动岗位,没有了上班或农田劳作时各种要求、约束和压力,多数人不能够很快地适应。尤其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没有了别人的恭维、没有了专车、没有了这样那样的酒会应酬、没有了各种会议,大都有一种失落感,有时会产生比较负面的情绪。从调查情况来看,许多人在退休或进入老年后,健康状况不如以前,日常生活变得单调、休闲时间过多、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人际交往越来越少、家庭关系较为冷清。其中多数老年人认为情绪对自己的生活、健康会有一定的影响。在许多老年人身上,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负面情绪、不健康的心理反应较为普遍,需要有关部门和广大离退休工作者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老年人主要心理及健康问题

针对部分老年人情绪消沉、好发牢骚、不善交际、健康不佳等现象,笔者对大庆市城乡部分老年人做了问卷及访谈调查,发现在城乡老年人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一些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在农村这种情况尤为严重。

从下面这个对比表中的部分数据就可以发现农村老人身心健康的问题更为突出些。外,城市内有些社区里缺少老年人活动站,农村的村屯里基本上没有能为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场所和设施,不能够从硬件上完全满足老年人养老港身、交流、娱乐和卫生保健等精神关爱方面的需求。

(2)家庭非优化环境带来的影响

我国约94.5%以上的老年人为居家养老。因此,家庭环境的优劣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据调查,城市里有10.48%的老人认为自己家庭关系不够融洽,在农村有25.64%的老人对子女们的精神关爱行为不太满意。有少数子女把老人特别是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当做自己的负担,对老人生活和健康缺少关爱,甚至采取冷关爱;有的子女在外地工--作或忙于自己的事情,很少关心老人。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文化教育和传统观念影响,一些老人有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或关爱。上述这些情况的存在使得家庭环境处于非优化的状态,难免使老人产生孤独、伤痛、失望、不满等不良心理,从而影响到老人们的身心健康。

2.老年人认知滞后带来的影响

由于个体受自身教育程度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一些老年人认知改变比较滞后,对退休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不能正确认识退休和进入老年后的生活,对原工作单位和企业依然存有依赖思想。认为自己过去的单位和企业应当继续负责照顾自己。于是提出健康体检、外出旅游、发放慰问品、慰问金等福利方面的要求,一旦得不到解决就认为关爱不到位。于是发牢骚、骂街,甚至上访。而农村老人一旦不能够下地劳动后,往往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没有用的人,成了别人的负担。不论是城市老人、还是农村老人,认知滞后必然使自己在较长的时期里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会带来一系列心理问题,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3.机构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服务能力不足所带来的影响

从调查来着,一是养老机构和社区活动站工作人员偏少,平均比例为1:10。多数社区活动站每天仅有一名工作人员,所要做的基本是值班和看护,不能为老人们提供有效的精神关爱;二是养老机构和社区活动站工作人员学历偏低,平均达不到高中学历。知识能力明显不足;三是工作人员正规培训的时间太短,平均为两周,甚至有的只是自己单位培训几天后就上岗,不能完全具备岗位所需要的心理学、社会学、保健救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工作人员基本素质不足,使其不能有效满足社区老年人对健身、交流、娱乐、心理援助等方面精神关爱的需求,难免给老人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在农村村屯里目前还没有专门从事为老年人服务的工作人员,因此,农村老人身心健康问题更为严重些。

4.许多老年人缺乏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

对于老人来讲,精神关爱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安抚的行为主动。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许多养老机构和

二、老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调查发现,有82.39%的老人希望能得到别人精神方面的关爱;有67.79%的老人认为情绪对身心健康影响比较大。

情绪影响健康是现如今被许多人普遍认同和接受的道理,事实上,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个体的身心健康。

1.精神关爱环境不够优化

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需要优化环境条件,否则可能造成个体挫折的感受,从而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卫生和心理障碍问题。由此可能会导致疾病、影响到老人的身体健康。

(1)精神关爱的硬件条件非优化造成的影响

以大庆市为例。大庆市城内现有政府主管部门办福利院两个,个人办托老院、所34个,医院办托老院1个。除了政府主管部门办的福利院外,其他个人办的托老院、所由于种种原因在医疗、健身、娱乐、楼台、卫生、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环境条件相对比较差些。另社区老年人活动站都还没有设立心理咨询室或普遍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服务职能。多数老年人缺乏必要的心理卫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农村老人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更为缺乏。这就使得许多老年人平时不懂得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拥有和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在遭遇一些恶劣事件时,不知道、也不能够实施心理自助或对他人实施有效的帮助,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由此可能会使一些老年人的心理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从而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

5.疾病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人到老年后,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但如果久病不愈很容易使老人产生紧张情绪和恐惧、自卑心理。此时尤其需要别人的精神关爱,特别是来自子女和亲人们的关爱,否则会使老人丧失对生活的自信,不利于继续治疗,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而在农村,由于当地医疗卫生、子女受教育程度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原因,一些老人有病后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同时也缺少来自子女和亲人们必要的精神关爱,只能在家里面简单地治疗或任其病情发展。这样的老人一般情绪比较恶劣,对生活几近失去信心、甚至绝望,由此,导致健康状况持续恶化。

6.缺乏人际交流对老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有38.56%的老人认

为退休进人老年后自己活动范围减少了;有70.42%的老人感到自己很少与朋友交往;有62.86%以上的老人几乎不串门。在城市里由于多数社区有老年人活动场所,为老人们交流沟通创造了条件,而在农村由于村屯里没有老年人活动场所,老人们的交际范围多限于子女和亲属之间。即便是在条件比较好的城市里,有许多老人很少去活动室,其实是认识缺陷。人与人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联系,等于失去来自他人的精神关爱,会使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能及时地释放出去,会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很容易使老人失去对生活的自信,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三、老年人精神关爱与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办法与措施

根据调查,有32.05%的老人认为自己不能够安心养老,有76.65%的老人认为当自己得到别人的关心、关爱时心情会很愉悦。因此,精神关爱工作开展的优劣与否,不仅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老龄群体的思想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与文明进步。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在物质上的需求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他们所需要的正是来自社会和他人方方面面的精神关爱,通过精神关爱帮助老人们树立自信、感受价值,从而快乐、健康和有尊严地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

1.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老年人心理自助能力

养老机构、离退休老人管理部门、村委会等,应当定期在老年人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自助方法培训,并经常发放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宣传教育资料供老人自己学习研究,尤其要加强针对农村老人的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有计划地教育和培训使广大老人能够认识到良好的情绪有利于自身健康,并且学习掌握一些心理健康保健知识与心理自助方法与技能,同时还能够为别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

2.发挥好管理部门在老年人精神关爱中的主导作用

老年人管理部门应当在老年人精神关爱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在城乡建设全面覆盖、能够满足老年人养老需要的养老机构;二是在城乡社区、村屯建有能够满足老年人康乐、交流需要的活动场宣、心理咨询室,农村尤其要加强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鼓励个人在社区、村屯开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积极开展上门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失能老人提供陪伴式护理服务;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检查、监督和管理;五是养老机构、社区、村屯和企业要有计划地开展好各种生日祝福、保健服务、节日慰问、心理调查、心理咨询、身体检查等送温暖活动,尤其要关爱那些久病不愈、子女不在身边和患有重大疾病的老人;六是要经常教育和鼓励老年人广交朋友,多与朋友往来沟通。

3.搭建平台、发挥特长、尊重老年人为社会贡献力量

许多老人在几十年的工作劳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生产管理经验,管理机构应当认真地进行调查、登记、分类,每年定课题、定目标,鼓励有兴趣的老人积极地去著书、讲座、撰写论文;鼓励有条件的老人出去旅游,并且把自己旅游纪实编写成书;鼓励老人发挥自己特长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使老人们现实感受自身的价值,重新激发和继续坚定生活的自信,同时又影响更多的老年人参与进来,将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管理机构要对积极参与活动的老人适当地给予物质奖励,同时要做好典型的宣传工作,使其产生广泛的正面影响。

4.强化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精神关爱能力

管理机构和有关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老年心理学知识、老年人健康保健知识、老年人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因此,有关部门应当每年制订相关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专题讲座与专业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城乡老年人管理机构、社区老年人活动室的管理服务人员、乡村干部和社会志愿者。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城乡管理人员精神关爱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知识能力、和技术能力,以使其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地为广大城乡老人提供有效的精神关爱服务,为确保老年人身心健康做贡献。

5.加强爱老、敬老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占到77%以上,城市空巢老人则占到85%左右,有58.05%的老人认为在子女参加工作和成家后家里不如以前热闹了;有72.65%的老人希望子女能经常回家看望自己;有73.41%的老人希望能与朋友经常在一起。由此可见,许多老年人平时从子女和朋友那里得到的关爱远远不足。老年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来自子女和周围朋友们的精神关爱,这就说明子女和朋友的孝心关怀不仅仅是一种需要和满足,更为重要的是他对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因此,精神关爱要从娃娃抓起,要在全社会通过多种形式强化对老人精神关爱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

6.加强老年人精神关爱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课题研究

加强和重视老年人精神关爱与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探索原因、制订措施、解决问题、服务老年人群体。有关部门应当把课题研究作为老龄工作一项重要的、长期的目标任务抓好、做好。要结合实际制订研究计划、系统的开展课题研究;要成立研究组织、落实研究经费、确定研究负责人深入城乡调查;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制订办法措施、提出意见建议、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和推广落实研究成果。

第7篇

关键词:老年照护服务;城乡一体化;战略;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146-02

十年前,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老年照护服务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迫在眉睫。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与健康发展的大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构建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

1.改革完善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管理体制。根据中国的国情,要发挥党和政府在老年照护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把城乡老年照护服务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民政与医疗卫生部门具体实施,加强宏观管理。要改革完善社会养老体制,制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服务质量标准。(1)推进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公办民营、托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快福利性养老机构的改革、改组、改造。逐步淡化养老机构的行政色彩和事业单位的属性,逐步实现向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转变。(2)要积极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使其成为未来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的主力军和社会事业、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政府要实现职能转换,逐步实现老年照护服务社会化,向民办服务机构购买养老服务,同时,也要允许养老服务机构适当收费。(3)各类养老机构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失能老人的照护关爱和管理,切实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如发生意外伤亡事故,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养老机构做好协调工作,妥善处理事故,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进行。(4)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协会,发挥其协调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关系和组织交流管理经验、护理技术的作用。

2.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制度。构建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最重要的是制度建设,有了制度才会有稳定的事业和系统的科学工作程序,才会有理想的工作成效,切实为老年人创造出一个温馨、和谐、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些制度:(1)法律保障制度。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条令以保障失能、失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得到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保障需要长期医疗、康复和护理的老人得到医疗保健服务。(2)分级照护管理制度。由民政部门组织,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承担老年日常照料服务;由社区和民营企业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由医疗卫生部门组织各类老年医院、托老中心或居家医疗保健所实施老年医疗、康复护理、健康维护、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3)长期照护服务保险制度。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将长期照护服务纳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建立国家、企事业(县乡村)、个人共同负担的,三位一体的长期照护服务保险制度。(4)培训上岗制度。老年照护服务是一门深刻的学问,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老人,都希望得到自己满意的照护服务。办好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培训学校或在有关大专院校和职业学校开办老年照护服务课程,是规范老年照护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适应和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需要的重要方法。有关院校应开设老年护理、老年养生、老年餐饮、家政服务、老年心理学、老年健康娱乐等课程。鼓励青年学生关爱老人、热心老年事业、积极从事老年照护服务工作。同时,要建立上岗培训考核制度,未经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从事此项工作。(5)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持证上岗。不断提高老年照护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3.制定和完善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政策。(1)特需老人信息化管理政策。各级民政部门每年要定期通过社区居民委员会,对需要社会照护服务的老年人进行专访、登记、建档,以便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进行信息化管理。(2)老年照护服务机构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对福利性、非利性养老机构的税费优惠政策,有关部门对养老机构的基本用地与设施建设要积极支持。(3)老年照护服务人员工资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政策。对城乡老年照护服务人员应实行星级工资制。主管部门根据他们的服务技术、质量和工作时间进行考核定级,并按工时计算工资,形成激励性收入分配政策。

4.积极倡导城乡老年照护服务主体多元化。实行服务主体多元化的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市场运行机制。根据中国老年人普遍选择居家养老的现实,党和政府要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乡村)照护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这个体系中的服务主体包括政府、民间组织、企业家、志愿者。政府主办的服务机构起导向作用与其他服务主体共同发展老年照护服务事业。服务项目至少应该包括五项内容:一是日间照料。即为缺乏家人照顾的体弱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等;二是医疗保健。即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送医送药、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家政服务。即到老人家中做(送)饭、搞卫生清洁、维修维护、陪聊、购物等;四是网络服务。即开通全天候老年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和网站、建立志愿者服务信息网络。五是社区综合。开展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服务。

5.广泛开通老年照护服务经费来源和渠道。无论什么形式和内容的老年照护服务都存在经费来源问题,尽管中国目前在不断增加退休金并不断提高低保标准,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制度,老年照护服务经费仍是捉襟见肘,这就注定此项服务的收费不可能太高。仅靠政府投资难以在短期内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大力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投资兴办适合老年人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养老机构、开展各类老年护理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在中国一些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社区已经开始全面推广“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辖区内高龄老人、独居、困难老人,都可以享受由政府出钱购买的上门养老服务。社区负责落实家政服务员,所需资金列入政府财政年度预算。这种老年照护服务的方式深受社会欢迎,但是,在大多数地区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为了缓解资金短缺的压力,中国已经开始从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累进制”过渡,2009年底实行省级统筹,2012年计划实行全国统筹。笔者认为,除了这种统筹方式外,还应该鼓励老人的子女和亲属为老人享受更好的照护服务捐款,所捐款项计入该老人名下,作为老年照护服务资金统筹制度的组成部分。同时,应该把老年照护服务分为若干个星级,每个星级规定不同的收费标准,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基金数额享受相应级别的服务。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鼓励和支持儿女孝敬父母;二是鼓励和支持老人的亲朋好友关爱老人;三是弘扬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四是不断提高老年照护服务水平;五是增加老年照护服务基金;六是在老年照护服务中引进市场激励机制。

二、实现城乡老年照护服务社会化与产业化的有机结合

1.严格规范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行业社会标准。为了保证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的质量,国家应依托老年医院建立老年照护服务评定中心,严格规范老年照护服务行业标准。该中心的职责是:(1)严格实施老年照护服务机构的准入管理。(2)评定老年人享受长期照护服务的层次,决定将老人送到什么样的长期照护服务机构。(3)针对不同的特需老人制定不同的长期照护计划。(4)协调老年照护服务对象、服务机构和保险机构之间的关系。(5)配合政府和社会宣传媒体加强对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质量的监督。(6)对不合格、群众意见大的老年照护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要及时帮助整改,整改无效时要上报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取消其营业资格或上岗证。

2.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产业链。(1)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产业。目前,中国包括城镇和农村在内的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建立居家养老模式面临种种困难。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产业,对于推动和促进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的快速发展,拉动老年消费,发展老年经济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2)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公共养老照护服务产业。伴随着老年人,特别是年轻人观念的转变,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去养老,或者是老人自主到养老院去养老,将与传统的家庭养老同时成为社会需求。地方政府应在城乡积极发展居家养老照护服务产业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敬老院、养老院和老年公寓。当新式的养老观念被广泛接受,养老照护服务产业被激发和培育出来时,社会公共养老照护服务就会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3)大力发展老年照护产品产业。现代化的老年照护服务需要一系列相关产品。政府应积极鼓励和支持科研部门和企业家努力研制、开发和生产老年照护服务需要的各种物美价廉的优质产品,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促进银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敬老、养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断发展完善,从对每个人的思想道德约束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优良的社会风尚,再由一种社会风尚发展为一项神圣的社会事业――老年照护服务,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升华。构建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意义深远,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我们党和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会一定能够成功。

参考文献:

[1]太原市老龄工作委员会,等.老龄问题与科学发展[C].太原市老龄研究论文集,2009:1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