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护士实习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6:5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护士实习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护士实习论文

第1篇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07年3月—2007年7月进我市某所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的护生共200例。

1.2方法依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及省卫生厅有关文件要求,设计调查表。内容:对手消毒的态度;卫生手的概念;医院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卫生手的洗手指证和方法;是否希望得到相关知识培训等内容。由护生以无记名填表的方法独立完成,并要求其真实填写在工作中的洗手状况和认识。本次发放调查表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

经调查显示,护生掌握相关知识及洗手现状中未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学习的占66.59%;熟悉卫生手概念的占知晓环境卫生学分类及手卫生标准的占26.92%;掌握卫生手洗手指证和方法的占43.51%;工作环境安置流动水洗手装置的占75.1%、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的占使用公用毛巾擦手的占76.68%;希望接受相关知识学习的占对手消毒持赞成态度的占90.11%,持不赞成的占持反对的占1.75%。

三、讨论

从调查得知护生洗手概念较差,洗手不使用肥皂,只用流动水冲洗3s~5s,操作前只洗1次;洗手方法不规范,洗手频率也较低。70%~80%的护生在护理过程中自始至终未曾洗手,有~30%在护理特殊或可疑病人后才洗手,只有20%~能按规定洗手;洗手范围合格的为34.75%,步骤合格的仅占。做不到在对2例病人操作之间用消毒液擦手,甚至有人还用自身工作衣擦手,造成再次污染。而实习护生在下班前却能作到较认真的洗手,洗手持续时间长,揉搓频率高。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使广大护生认识到必须按照洗手指征、保证洗手持续时间、频度和范围、使用清洁干燥的擦手用具,才能有效去除手上的暂居菌。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护生忽略洗手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根源:①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洗手设施不尽完善,使用不方便;③医院内常用的洗手方法是流动水肥皂洗手法,以往报道此法可使手上的细菌减少60%~90%。在目前基层条件还不可能达到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的条件下,首选的仍然是肥皂流动水洗手法,但不宜使用公用毛巾,一定要用洁净干燥的个人专用毛巾。建议应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更科学、适用、经济、快速、高效的手清洗消毒方法。医院感染不仅影响原发病治疗与康复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也形成一定威胁。洗手是阻断接触传播、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许多医院安装了高效、方便、价格合理的护手快速消毒剂,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说明只是单纯培训教育而不重视洗手设施的安装是远远不够的。

尽管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手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和病人免受感染,但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如不及时更换,仍可形成感染的途径,所以要按要求更换和洗手。当手污染严重时,使用普通肥皂洗手并不能完全清除手上的暂住菌、而消毒剂对细菌、病毒的杀灭率远远高于洗手。但消毒剂并不是完全可以替代洗手,因为它不能清除碎屑和污物,所以当手上有明显泥土或有机物污染时,仍需通过洗手达到手卫生。卫生行政部门要定期举办培训班,为基层医护人员提供知识更新的机会各接受进修护生的单位也要加强岗前培训,从规范洗手抓起,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所有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2]邢红霞,张红英,武建英,等.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39.

[3]苗勤,张辉,刘晶岩,等.术前手消毒效能检测及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4):317.

第2篇

1.1调查对象

成都卫校2008届毕业的756名实习护生;年龄在18~22岁,实习时间近一年;学历层次,中专护生287人,大专护生469人。(其中包括男生17人);实习医院包括三甲医院5所,二甲医院6所,二乙医院8所,其它医院7所。

1.2问卷设计

根据牟雪梅等[1-3]对护理风险的描述,通过咨询专家、出院病人回访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风险情况及常见原因;对护理风险认知及经历护理风险的心理行为反应。

1.3调查方法

为实地调查,通过各医院护理部将事先打印好的问卷发给各科护士长,由护士长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说明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最后收回问卷逐项统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2份,其中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4.5%

2结果

2.1护理风险调查结果

2.2易导致护理风险原因调查结果

2.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调查结果

2.3.1对护理风险是否可避免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7.0%的护生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护理风险发生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

2.3.2对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22.2%的认为较小,16.1%的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2%的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2.3.3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后果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65.2%的认为风险发生后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诱发医疗纠纷;21.6%的认为会遭到批评或指责影响实习和就业;7.4%认为医院的病人会减少,丢失市场份额。4.8%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

2.4护理风险发生后实习护士心理行为变化的调查结果

3讨论

3.1护理风险普遍存在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实习护士由于参加临床实践时间短,操作技术水不够熟练,缺乏护患沟通,备皮时损伤皮肤,导尿时造成尿道损伤,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尤其是对儿童和危重病人,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纠纷[1]。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756位被调查者近一年中,有678人有经历过护理风险,发生率89.7%,而2次以上者占总数的35.2%,因此护理风险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值得认真关注。3.2护理风险不可避免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3.5护理风险对护生心理行为因素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护理带教

一、带教老师应注重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作为初次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说,面对陌生的环境,复杂的人员,对带教老师个性的未知,怕自己做不好,担心老师、患者责怪等因素,不免产生紧张、害怕、孤独无助的心理。因此,作为带教老师,第一印象的好坏会给护生带来很大的影响。端庄大方的仪表、整洁得体的着装、和蔼亲切的语言、温文尔雅的举止及亲切真诚的微笑,会一下子拉近师生的关系,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护生的紧张心理。

二、帮助学生熟悉环境、规范礼仪

对新来的护生首先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本科室的环境及工作特性、物品摆放与存放处、工作的时间顺序安排等。严格护生着装仪表规范,遵守院规科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离岗、串岗,不随意调班、代班,有事及时请假。操作时做到“四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说话轻、走路轻。说话温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同时要反复告诫护生要有慎独精神,说明不安全医疗对患者、自身及医院的危害,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责任心。

三、提高带教老师的素质

作为带教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护理技术,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师德,热爱护理工作,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带教过程中要做到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向护生传授知识和医疗护理道德。在临床带教中注意带教方法,为学生做出榜样。对学生应放手不放眼,要亲自指导,规范操作,严格要求,有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加深理解,眼睛随时要紧跟学生,保证医疗安全,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在带教过程中,结合遇到的病情变化,主动向护生传授知识和经验。

四、宜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实习护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应多问、多看、多学、多练、多请教,从而自觉获得知识;带教老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启发性地将护理学的重点、难点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护理安全防范的知识传授给护生;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在放手不放眼的情况下,尽快让护生熟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护士只有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践经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带教老师可布置观察的内容,如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营养状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导护生如何观察。护生必须收集以上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通过临床实习,护生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患者的临床实际问题,为护生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第4篇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经之路,护理临床实习效果关键在于临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我院将目标管理原理融入临床实习管理实践中,加强对护理临床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了护理临床教学,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保证了教学质量。

1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

1.1临床实习管理组织的建立及带教教师的选拔

1.1.1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了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一级管理组织,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教学办公室主任组成,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二级管理组织,由教办分管护理教学干事、护理部教学干事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总实习计划和质量控制标准,定期指导、督促检查;三级管理组织,由各科室护士长、带教教师组成,负责本科室护生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1.1.2带教教师的选拔临床带教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带教教师的自身素质[1]。因此,我院严格掌握带教教师的任职条件,带教教师须满足以下条件。(1)大专毕业3年以上,具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带教能力;(2)热爱护理教学,作风严谨,工作认真负责;(3)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熟悉和掌握实纲、实习计划、护生量化指标及考评标准;(4)勤奋好学,能用新理论、新技能和现代护理观指导临床教学。

1.2实习计划与量化指标的制定

1.2.1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实习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制定出不同的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1)中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观、人际交流技巧、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完成中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2)大专学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完成大专实习量化指标为主;(3)实习科室在护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

1.2.2带教教师拟定科内实习计划带教教师根据教学办公室的总体要求拟定本科实习计划,设立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并将计划上交教办,制定计划时需注意明确:(1)实习目的和目标;(2)完成目标所用的技术;(3)项目评价,对学生实习、科室带教情况进行评价。

1.3实习质量的管理

1.3.1按计划开展带教工作要求各科室严格按照实纲及实习计划、实习目标,对护生进行带教和管理。

1.3.2带教教师指导及督促检查以下内容(1)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护生进行指导,科室通过教学查房、专科疾病知识讲座、早交班、危重患者床旁提问等形式,护生轮流担任责任组长。(2)调动护生主观能动性,让护生对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进行自查、互查、教师督查后讲评。(3)每轮护生实习结束前由护士长及带教教师召开护生实结会。

1.3.3护理教学组对护生实习进行现场抽查(1)抽查护生对分管患者生理、心理、社会情况评估了解程度;(2)对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过程质量进行检查;(3)将患者及家属对护生的服务态度及沟通能力等情况进行反馈;(4)询问护生对教师带教情况、方法进行反馈。

1.3.4教办组织召开教学情况联系会(1)通过召开带教教师联系会,了解各实习科室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2)通过召开学生组长联系会,收集学生对带教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教学计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有益的意见和建议立即采纳,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

1.3.5实结及教学质量评比(1)实结:护理教学组针对本轮护生实习情况、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进行总结;(2)教学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实习结束前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结合教学办公室、护理教学组检查情况和各病区教学资料记录情况等进行教学质量评审,根据评审结果评出带教先进科室和优秀带教教师,并给予奖励。

2效果

2.1促进了带教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用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保证了护理教学质量;由于教师做到了尊重、鼓励、支持学生,从而减少了护生的焦虑心理,加快了护生学习主动性和角色转变。

2.2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带教水平在实施实习计划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大纲、实习计划以及量化指标的考评标准,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及专科理论水平,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保证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2.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人际交流技巧的训练。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整体护理观念,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护理程序工作方法以及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护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有效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2]。

通过加强护理临床实习环节的管理,使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得到保证,护生的综合能力及服务质量较前有明显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了她们的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发表临床护理教学论文的篇数也明显增加。

3存在的问题

(1)医院的护理基础条件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把学生当成劳动力使用,如学习期间顶班等。(2)目前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编,致使带教教师在工作中承担了多种角色,因而使临床教学质量的管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篇

1.1制定助理护士工作职责,规范助理护士行为助理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和带领下完成患者生活护理、非创伤性或侵入性的护理工作,包括整理病床单元、更换床单,协助患者更换衣服,洗漱、洗头、擦浴、订餐、进食,协助患者服药,测量生命体征,陪送普通患者到相关科室做检查,到药房取药,同时负责护士工作站、治疗台、治疗车等及病区仪器、设备的清洁。

1.2制定助理护士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由护理部制定助理护士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护理为原则。科室护士长或带教干事指导、督促助理护士完成基础工作。

1.3激励机制表现优秀者可在我院继续实习;实习考核优秀者,毕业后可被我院优先录取为正式助理护士。在助理护士期间,若考取大专,毕业后可晋升为我院合同制护士,按我院合同制护士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1.4评价方法(1)护士长对助理护士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进行评价,填写助理护士考核评价表,考核内容包括:个人素质(20分)、护理质量(54分)、教学(6分)、护理安全(20分),总分100分;(2)病区向住院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入院宣教、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仪表举止、基础护理落实、技术操作水平等18个条目,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得分在85分为及格(调查表中满意10分,较满意5分,不满意0分);(3)引入见习护士补充助理护士岗位前后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陪护率、患者满意度均以医院每月护理部检查结果为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2结果

2.1引入见习护士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比较,见表1。

2.2引入见习护士前后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合格率、陪护率、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助理护士考核评价6个月后见习护士考核平均98分。

3讨论

3.1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开展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科室临床护士紧缺,卫生部对204所医院护士人力资源的调查显示[2],人力资源的配置在技术职务与岗位分配上存在脱节现象[3]。主要原因包括未实现分层级管理、岗位管理,一些高、中级职称、本科学历护士除承担科室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外,还和低年资、低职称、中专护士从事同一水平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发挥[4],从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导致护士缺乏个人发展的动力[5]。工作细化、责任护士分管患者时,治疗工作量较大,护士力不从心,忙于完成医嘱、治疗而无时间认真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部分生活护理、低技术含量工作只有依靠护工来完成,专业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时间很少。护理岗位分工缺乏科学性,不能体现资历、学历、能力、职称的不同,未体现护士分层级管理,制约了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的发展,造成“一边在培养高等人才,而另一边高等人才却在浪费”的情况,威胁着我国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后勤及辅助系统工作未能为科室解决实际困难,部分护士仍耗在对账、领药等非护理工作中。年轻护士比例较大,各科室结婚、生育休假,造成病区护士在编不在岗。另一方面,患者自己高价雇用的护工未经过规范岗前培训,不能较好的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3.2随着按职称上岗、分层次使用护士的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医学前沿医院设置了助理护士岗位,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医院科室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缓解了注册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工作压力,成为注册护士的得力助手[9]。根据护士的技术职称、学历、业务能力和临床经验,科学、合理地实现各级人员的分层次使用,使各级护理人员人尽其才,高、中级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带教、科研、质量控制等工作,以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助理护士与护工教育层次、素质相比较更具优势,患者更愿意接受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护士为其服务,而且为患者节省了住院期间雇佣护工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专业的护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

3.3将见习护士引为助理护士在病区补充助理护士岗位,逐渐取代护工,这无疑是对护工队伍的一种巨大冲击,这是我们在优质护理中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目前中等专业护理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通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模式的改革,引入见习护士补充助理士护岗位,培养中等专业护理院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护理服务理念及职业素质,临床实践巩固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护理技能,提高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成为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就业机会。医院与中等护理院校一体化方案的实施不但为中专护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激发了助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更规范、高效,同时提高中等专业护理院校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4小结

第6篇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1~12月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实施“无缝隙护理”之前的80例手术室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14~77岁,平均(47.1±9.3)岁;患病情况:头颅外伤18例、急性阑尾炎14例、急性胆囊炎11例、急性胰腺炎13例、胆结石7例、肾结石9例、其他类型8例。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13~79岁,平均(47.3±9.6)岁;患病情况:头颅外伤19例、急性阑尾炎13例、急性胆囊炎12例、急性胰腺炎14例、胆结石8例、肾结石9例、其他类型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两组护士各20例,对照组护士年龄21~35岁,平均(29.9±5.0)岁;学历:中专(包括职业高中)8例,大专9例,本科3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30±1.22)年;观察组护士年龄20~34岁,平均(28.3±4.2)岁;学历:中专(包括职业高中)7例,大专11例,本科2例;工作年限1~8年,平均(4.27±1.09)年。两组护士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

1.2.1积极转变服务理念

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前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关于“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相关资料,将“无缝隙护理”理念及原则融入及贯穿于整个围术期,与患者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接触”,为手术患者提供一个“优质、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以及护理服务。

1.2.2开展民主化管理

无缝隙管理过程提倡患者自我管理。在实行“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后提出科室全体护理人员人人都是护理质量小组成员的理念,人人都能参与质量控制,人人都为双重角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人人都需要为科室的护理工作献计献策,尽量积极主动地去做。护士长应经常性地同护士谈心、交流,听取多方的意见,并组织科室所有护士集中地进行探讨与分析,形成工作制度大家顶,预防对策大家提的工作氛围。

1.2.3实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应使制度标准化: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需求,结合科室实际工作状况不断地修订职责、护理常规以及制度等。其次,护理行为合法化:在围术期延伸扩大了护理工作的基本内涵,修订了术前探访——术中个性化护理——术后回访工作的护理流程。整个流程由手术室的护士亲自执行,改变了往常由手术室护工到病房接患者的危险行为。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事先向患者进行告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肢体暴露。再次,实行弹性排班周末安排制度:改变传统的排班模式、减少固定班次以及增加可调控的班次,在制度上应将每班工作职责加以细化,每天按照手术任务合理地安排手术人员,并合理地配备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医患满意度、护士考核成绩。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准备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记录合格率及工作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7,x2=5.228,4.386,4.397,P<0.05)。

2.2两组医患满意度及护士考核成绩对比分析

观察组医患满意度及护理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4.209,5.271,t=3.995,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与增强,医疗安全问题被提上日程,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医护工作人员应该保持较高的警惕性,努力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及其他手术风险事件的出现,确保风险因素,对实际病情进行观察,并作出相应的充分准备。然而由于很多患者对手术了解的知识很少,目前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消极负面问题,不良情绪往往会对治疗的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不仅要求具有熟练掌握技术操作的能力,同时也对护理提出了更高、更好的要求,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顾虑及提出的问题逐一解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术中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医生和麻醉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及病变部位的变化,护送患者入病房,并做好交接班工作,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术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奠定了基础。在手术中实施“无缝隙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服务,而且要求提供的服务注重患者的感受,护理工作已从单纯的疾病护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无缝隙护理”是一种严密衔接的护理过程,护理人员术前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主动服务意念、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考核素质,大大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

4结语

第7篇

1、临床资料

1998年1月—1999年10月我普外ICU病区共收治各种病因并发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患者47例,其中使用呼吸机超过二周以上34例,最长者为90天,34例病例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55—88岁,平均72岁,病种胃癌12例、结肠癌6例、肝癌5例、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7例、斜疝1例、胆囊3例,患者使用呼吸机原因主要为原有老慢支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致术后排痰无力呼衰者4例,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致肺呼吸功能抑制引起呼衰7例,晚期肿瘤全身衰竭23例。

2、撤离呼吸机的方法

所有病人均采用DragerEvita2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l/kg,f12次/分,FiO240%。)待病情稳定,考虑脱机时,先逐步改变呼吸模式(从原来的IPPV—SIMV—ASB+CPAP),等ASB+CPAP适应24H后再开始逐渐脱机。开始时每日停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增加到每次停用1—2小时。在停用期间患者如无异常,再逐渐增加停用时间,直到连续两个白天病人能自己呼吸,才考虑夜间停机。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肌锻炼及物理治疗,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前功尽弃,一旦脱离呼吸机后情况良好,可考虑拔管。

3、结果

自1998年1月—1999年10月我普外监护室运用上述的方法与病人共同配合脱机,34例病例中,11例病人在3天内成功撤机,9例病人在4天内成功撤机,10例病人在6天内撤机,其余4例病人撤机时间大于7天。所有病人中有30例痊愈后出院,另外4例病人死亡。其中2例患者由于晚期癌肿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1例是使用呼吸机90天的胰腺炎病人在撤机后18天死于多发肠瘘引起的腹腔感染。另外1例是87岁的高龄患者,原有老慢支及哮喘病史,在撤机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而重新接呼吸器辅助呼吸,最终因年龄大、病情重、呼吸衰竭而死亡。

4、讨论与护理

4.1了解停机的指征。长时间依靠呼吸机支持呼吸的病人,会产生呼吸肌力的下降,肌力的减退往往与疾病的轻重和呼吸机使用天数的长短呈正相关。临床发现一般使用超过二周,就会产生呼吸机较强的依赖性,一旦撤机时,往往会不适应,病人心理负担加重,情绪紧张,更中重了对呼吸机的依赖性,因此,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撤机前,除了必须做好撤机前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了解停机的指征。根据病人适应情况逐步调整呼吸机到符合停机前的参数:(1)原发病已基本痊愈或受到控制病情稳定;(2)营养状态及肌力良好,基本恢复;(3)呼吸频率<30次/分;静息潮气量>300ml;最大吸气负压>2.94kpa;(4)神智清醒肺部感染控制,痰液量逐步减少,并能咳嗽排痰,符合以上条件方可停机。

4.2做好停机时的心理护理。由于病人依靠呼吸机呼吸,减轻了自身负担,所以长时间使用,对机器产生了依赖性。一旦停机,患者心理上难以忍受,认为脱离呼吸机后会引起呼吸困难,情绪上就起了很大的波动。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向其阐述运用呼吸机的目的只是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现在病情已基本稳定,只要配合治疗,就能撤离呼吸机自行呼吸,使其认识到停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停机时护理人员应守护在床旁,教导病人正确呼吸方法:其一,如果病人有自主呼吸时可嘱咐病人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其二,当病人脱离呼吸机时由于心理因素而不敢呼吸时,可打开呼吸机接模拟肺,呼吸机的声音能使大部分病人症状缓解;其三,若病人的呼吸浅而促时可指导病人提起胸廓进行深而慢的呼吸运动。同时在撤机过程中,由于病人是逐渐训练脱机,而不是一步到位,所以病人认为自己无法脱离机器呼吸,此时应向病人解释清楚,停机—使用机器—再停机只是为了让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和不必要的顾虑,与护士共同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停机。

4.3停机时临床观察

4.3.1呼吸监测。停机时给氧吸入5L/分,如患者安静,未梢红润,肢体温暖、无汗,胸廓起伏状态良好,两肺呼吸对称,呼吸平稳,可继续停机。若病人出现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或减少,呼吸衰浅,胸式呼吸不明显,胸腹运动不协调,呼吸道分泌物大量潴留,心率较前明显增加,血压波动不稳,鼻翼煽动,出冷汗、紫绀,烦燥不安等,立即给予接上呼吸机辅助呼吸以避免呼吸肌群过度疲劳导致呼衰。

4.3.2血流动力学的监测。连续监测EKG、BP、SPO,若BP升高及呼吸加快可提示PCO增高,若心电图出现S—T段提高,心肌缺血可考虑PO下降,及SPO<95%时,应立即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一旦血气分析示PO<60mmhg、PCO>45mmhg,及SPO<95%时,可重新使用呼吸机,根据动脉血气来调整呼吸机的各参数。如果停机前后半小时测动脉血气均正常且相差不大时,可继续停机。

4.4停机时的营养支持是患者能够撤机成功的基本条件。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一般全身情况较差,由于急救或病情观察治疗需要及腹部术后绝大多数病人不能进食。而病人处于高代谢状态呼吸机肋间肌在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时被分解代谢消耗。可造成停机后呼吸肌无力作功病人将再度进入乏氧状态,造成撤机的失败。因此当病人禁食时必需实行肠外营养,纠正负氮平衡,是较为理想的营养支持方法。可用胃管鼻饲法,既能量合剂自胃管内输入质从稀到厚,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以及深静脉内注入营养合剂GIK+20%或30%脂肪乳剂250ml+乐凡命500ml配制而成。待病情许可后再给予肠内营养。

第8篇

医院作为护理实习生的实习平台,肩负着很多护理实习生的带教任务,并且考虑到实习生实习实践的有限性等特点,针对传染科护理实习生以往的实习情况,从让实习生在临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角度出发,根据传染科的特点制定了传染科的特有实习目标,其目标主要有:

(1)熟悉传染科病区的环境以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划分界限和依据,要求护理实习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自我防护意识;

(2)要求护理实习生熟悉常用的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以及相应的配制方法;

(3)要求护理实习生独立情况下能完成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如穿、脱隔离衣等;

(4)要求护理实习生能够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的要点;

(5)要求护理实习生在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份整体护理病历,并对自己实习的进行总结。

2根据实习目标,拟定带教方案

(1)进入传染科的护理实习时,带教老师首先要根据《实习生管理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本科室实习的总计划。当护理实习生轮转到传染科的时候,就根据其实习的目的及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确定护理实习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制定出一份进度表格发给传染科的每位护理实习生,掌握实习生实习的掌握进度,使得实习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预测性。

(2)带教老师的选择。在护理实习生的实习中,带教老师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环,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影响。在选择带教老师时,要选择热爱传染病护理专业以及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学历、责任心强的护师,并且对带教老师也要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临床带教工作。

(3)当护理实习生进入到科室的时候,作为带教老师,要热心接待,并为护理实习生对病区的环境进行详细的介绍,注意与护理实习生的平等性沟通,不但要关心实习生的学习实践情况,还要对其生活多关心,进而消除护理实习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让实习生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开始传染科的实习。带教老师要根据的《实习生管理手册》和本科室制定的实习计划,结合实习生本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为护理实习生个体差异的实习计划。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认真详尽地讲解各班工作职责、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工作程序、自我防护、诊治疾病范围等内容,尽量使护理实习生快速熟悉和了解传染科的工作特点,快速进入实习的角色,进行实习。

(4)传染科的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护理实习过程中对于护理技能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时,首先由带教老师按照护理技术标准操作的流程规范进行示范,然后让护理实习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带教老师协助并指点。对于胆小或不敢动手的护理实习生要求带教老师要进行重点的辅导,并为其多提供操作机会。带教老师要要求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护理意识,起到监督指导作用,防止差错事故的放生,进而提高护理实习的质量。

(5)组织各种形式的小讲课。带教老师要安排实习生参加护理教学查房,指导实习生书写整理护理病历等等,通过带领护理实习生收集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施以及后期的效果评价等活动的进行,使得护理实习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病人交流沟通等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3目标管理效果

在护理实习生实习结束出科室的时候,带教老师要积极结合护理实习生的平常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形式进行考核。考核一般分为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两部分,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小讲课内容的考核为主,在形式的选择方面,可以结合书面和提问两种方式进行,对于实际操作的考核,具体的考核内容应包括对穿、脱隔离衣、手卫生等常见操作进行考核,并增加对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考核等,并结合护理实习生所制定实习计划检查其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在此基础上督促护理实习生不断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完成实习的目标,鼓励护理实习生为将来成为一个对医学事业有所贡献的人而积极努力。

4总结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我院儿科实习的68名护生作为对象。入选护生均为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护生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名。对照组年龄19~24岁,平均(21.5±1.4)岁;专科21例,本科13例。观察组年龄18~23岁,平均(21.1±1.3)岁;专科22例,本科14例。2组护生、带教护师、护理服务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对照组选用一对一传统带教方法。由科室带教老师专人负责护生实习教学,以实纲作为根据实施教学活动。实习教学结束后进行理论、实际操作考核。观察组在实习教学期间选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具体实习教学方法如下:在护理部指导下,儿科护士长、总带教教师以医院实际情况、专科特点以及实纲作为根据编制儿科临床带教路径表。由儿科带教老师专人负责实习教学工作。见表1。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生专业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护理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成绩以及护生对实习带教的满意程度。

1.4效果评估

实习结束时,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分为专科知识、护理基础知识,同时进行实际护理操作考核。考核内容主要为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考核成绩均为百分制,综合成绩低于70分为不合格,80~89分为良好,高于90分为优秀。应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估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凭借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教学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生专业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护理操作考核综合成绩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可提高教学流程的规范性,增强带教的系统性[2]。在实习教学中应用临床教学路径时,是以时间作为纵轴,带教内容作为横轴,规定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执行方式,使教学计划各个环节均可得到规范,可提高带教工作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同时,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可促进护生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增强,进而提高其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教学路径将实习目标明确,教师可直接按照教学路径表开展带教工作,大大降低了带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可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增强护生专业知识和技能[3]。此外,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实习教学,还可提高实习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临床教学路径的实施注重对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不断提出改进措施,使教学工作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进而促进护理实习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提升。在本次研究中,在观察组实习教学过程中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后,该组教学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生对实习带教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于儿科护理实习教学中,可促进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作者:钱小芳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1]张伟,毛福荣,周艳丽.临床路径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循环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6,14(02):470-47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