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自我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6:5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自我管理

第1篇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客观需要。从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这一视角出发,在对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创新人才的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有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学生管理的操作维度,提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同样,管理也是为了不管理,高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当今社会需要培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高校肩负着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大学生需要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的前提是自我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这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和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对培养优秀人才和创新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与教育者的管理,但更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和整合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开发与自我教育等活动。[1]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能顺利完成创造性活动,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2]创新人才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其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高校肩负着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我管理意识,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这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基于大学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框架下的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有机地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方式方法相结合。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大学生自我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学习、生活方式,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充分有效地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务,自己管理自己,发挥个人潜能,激发自我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创新人才的创新品质的重要维度。大学生自我管理应贯穿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后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大学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新的管理方式、学习内容、方式,生活方式,日后的就业压力,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在大学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考上大学的喜悦,很快就被各种困惑和迷茫所淹没。大学生失去了自控力,迷失了努力的方向,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大学的学习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依赖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自控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发现性、探究性学习能力。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丧失信心。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学习压力、交往困境、情感困惑等问题更是难以控制和调整情绪,容易焦虑、抑郁、紧张,这都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和大学生个人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造成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重点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研究。第一,教育理念滞后。传统的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大多以“刚性管理”模式为主,高校学生管理就是让学生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这种制度化,条例化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缺乏人格的培养,约束了学生思维的灵动。第二,教育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只注重传输知识,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种说教方式,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不能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思维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受教育者就会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三,忽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自我管理。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重日常事务的自我管理,科研创新领域的自我管理亟待加强,保守、封闭的实践创新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应当注意课内与课外创新教育的结合,个性培养与团队创新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过程是在主体管理基础上,以管理者为主导,教育管理活动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调和双向统一的过程。[3]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客体被动地进行管理,这种模式约束了学生的主动性,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失。“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高校应当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者的管理转变为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高效结合,坚持“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要求,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大学生的主体价值,使大学生为了自身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而自觉、主动、积极有效的激发自我管理的潜能,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管理者与学生和谐、良性互动,通过自我管理实现高校和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个人自我价值。

(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自我管理的教学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创新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它的目标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基于自我管理的创新人才培养,要以专业为引导,设置培养方案,构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改变知识传递的单一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修习的课程、学习方式等,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转化成自主学习,给学生发挥兴趣和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独立钻研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塑造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三)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目前,创业型经济模式在我国扮演着来越重要的角色,创新型人才是创业型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而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当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将创业课程设置为基础学科,开设创业管理等课程,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围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必修课,创业思维训练等选修课程,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创业教育是开放性的课程,与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高校应当建设创业教育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平台,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与沟通,设立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丰富和充实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高校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实战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创业活动。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潜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四)积极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课内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科研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来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应当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将课内教学与科研项目,企业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构建基于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科研创新实践模式,帮助学生切身体验科研项目的实施全程。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和承担科研任务的模式来培养和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学术活动。在科研训练的实践中,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根据专业选择科研课题、创新训练项目,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实验技能竞赛,在竞赛中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研究,在与导师探讨课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获取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培养了大学生的学术素养、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形成与成长,构筑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屈善孝.探析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

[2]叶青.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就业机会;就业代价;就业满意度

一、引言

来自教育部网站的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比上年增加30万人),就业率68%(比上年下降近4个百分点)。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与企业共同实施青年就业战略[1],大学生所在家庭及其个人也需共同努力。我们认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关键是提高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水平。但是,中国情境中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管理和就业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测量它们?中国情境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就业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相互影响或传导关系?为此,本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2011届本科毕业生为例,借鉴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利用自编的问卷展开调查,并基于取得的663份样本有效数据,进行探索和验证。

二、理论背景和研究假设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界定及其测量

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领域,各学科侧重点不同,大部分从单一视角、思辨角度来分析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测量维度,研究结果呈现很大不同。

Zimmerman(1990)认为,学习者的自我管理是通过个体主动对自身状况、学习行为和环境的调节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2]Schunk和Zimmerman(1997)认为,自我管理是个体主动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对自身的思想、情绪、行为以及所处环境等进行目标管理的过程。[3]Berger(2003)认为,自我管理是对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行管理。[4]Andrew(2008)认为,自我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能够促使学生在学校积极参与活动、努力学习和实现潜能。[5]显然,国外学者关于自我管理的研究,侧重于个体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的好坏,即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效果和活动绩效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6]

在国外,自我管理的测量侧重于针对个体进行,常用的测量工具是自填式问卷,能够适合于大学生自我管理测量的主要有:Brandon,Oescher和Loftin(1990)的自我控制问卷(The Self-Control Questionnaire,SCQ),测量了个体自我管理的六个方面,包括:饮食行为、锻炼行为、时间管理、情绪控制、社会行为和财政计划[7];Tangney,Boone和Baumeister(2004)的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认为自我管理是个体改变自我的活动,包括调节思维、调整情绪、冲动行为控制、个人绩效提高、纠正陋习、拒绝诱惑等行为,测量五个维度:思维控制、情绪控制、冲动行为控制、绩效调节和习惯纠正[8];Mezo(2005)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量表(The Self-Control and Self-Management Scale,SCMS)包括: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三个维度。[9]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蓬勃发展,研究领域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研究成果侧重于自我管理的文献回顾[[10][11][12]、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3][14][15]、大学生自我管理调查分析。[16][17][18][19][20][21][22]杨廷钫等(2009)认为,目前对于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23]孙晓敏等(2008)指出,目前国内外关于自我管理的研究存在三方面不足:自我管理概念不够清晰、自我管理量表结构不统一、针对正常个体的整体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非常薄弱。[24]

孔祥勇(2006)认为,自我管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自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思想管理、自我心理管理和自我生活管理三部分。[25]张国礼等(2009)认为,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系列活动。[26]

目前,国内应用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主要有两种,一是贺小格(2004)编制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该量表包括目标计划、研究思考、思想表达、资源利用、知识学习、自我控制、观念意识、工作态度、人际公关、趋势需要、自我效能、自我表现、身心健康等十三个因素。[27]邹志超(2007)[28]、宋传颖(2008)[29]等利用该问卷进行调查验证。二是张国礼等(2009)设计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8个因素(学习行为、日常行为、情绪稳定、情绪调节、自我定位、目标设置、学习时间、休息时间)的结构模型进行了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同时对8个因素组成的二阶模型(行为管理、情绪管理、认知管理、时间管理)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二阶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优于一阶模型。[30]

第3篇

1.1农村与城市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各维度上的差异本研究以生长地为组,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行了独立样本的t检验。从自我管理总分的均值水平上来看,生长于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在资源利用上呈现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在资源利用上呈现出了比较显著的差异,在自我管理总分上也呈现出差异。从均值上来说,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均高于农村大学生。

1.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各维度上的差异以是否独生为组,本研究对独生子女及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从自我管理总分上看,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呈现出显著差异。具体到各个维度上来说,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趋势需要上呈现出特别显著的差异。在资源利用和观念意识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管理和身体管理上呈现出显著差异。除了自我效能,独生子女的自我管理水平在各个维度上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2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在承受巨大期望的同时也承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大学生有效管理自我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2.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大学生自我管理提供环境支持校园环境通常是由教室、操场、图书馆等场所组成供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如果校园环境优雅而且布局合理,就可以有效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利用自身优势并不断发挥自我潜能。因此,学校要致力于创建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氛围,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感受校园环境中传递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秀的品质。

2.2开展自我管理能力的专题教育,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学校应开展自我管理教育的主题讲座,呼吁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问卷调查,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自我管理能力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项训练。

2.3加大社会关注,形成自我管理的社会支持系统大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有思想的个体,其成长除了受家庭和学校影响以外,受社会的影响也特别大。尤其是在当今信息社会时代下,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在讨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建设上,社会要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不断利用社会舆论呼吁并引导大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管理,使大学生能够建立完善的自我管理体系。

第4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大胆分析了在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深入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管理 模式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日趋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市场,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在这样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对于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不仅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好在自己专业方面的课程或设计,而且在自己的课余生活中也能处理好各种生活方面的问题,比较熟悉地进行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具备更多的工作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自我表现能力较强,思想比较前卫,这些特点就表明了常规的死抓管理的模式中学模式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这就要求学校按照现在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

现在正是向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迈进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而且知识的老化速度也在空前地加快,单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被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模式取代,培养和锻炼大学生主动探索真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才是当代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的主流。在信息时代,网上的信息资源都共享,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要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全面,现代的高校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简历一套适应现代大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应对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死抓管理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行政倾向和政治色彩有点过于浓重。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这样的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完全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太过于禁锢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在这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是不利于自身的发展的,所以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完全必要的。

2、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提高自我能动性和实现自身梦想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自主和创新已经成了当代人才的显著特征。大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时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精力非常充沛,但是心智不是特别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低,依赖性较强。但是他们大多都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进行自我管理,拥有一套自我管理模式,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调动自己自主能动性,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目标,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能力,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助于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新型人才。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的鼓励政策的实施,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地涌向市场,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对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施适应社会新特点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学校方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教育的目的。2005 年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就体现了学生接受学校的管理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两面性,为学校实施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学生方面,上述的管理规定的第四章第四十四条中说明:“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这也体为学生在校内进行自我管理,举办各类符合规定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在学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四、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方国庆在《浅谈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从学生自我培养和学校培养两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所以,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少不了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古代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又一次搬家,这就体现了环境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多多组织一些学习类的竞赛和一些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性;其次,学校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校党、团总支、学生会及各部门应该定期做出管理计划,开会总结经验得失,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为之解答,让学生不会特别迷茫或者误入歧途。而学生自身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激发自己的潜能,了解自己在工作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自己学习和课余活动的计划,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综合型人才。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应该从学生自身需求谈起,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深的积极性和荣誉感.通过学生会和班委会团支部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学生组织管理学生群体,从而找到适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儒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2):53- 55.

[2]蒋洪甫.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建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2)

第5篇

1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规划能力的现状

文章以另一个职业技术学院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一、大二、大三、近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生涯规划、学习管理、资源利用、自我控制、工作管理、人际交往和身体管理等7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1部分大学生在目标管理模糊,规划状况堪忧部分大学生在学业、职业、生涯目标管理方面模糊,缺乏有效规划,有70.6%的学生等临近考试才想起不能挂科。3.2%大学生对成绩无所谓,有77.4%的学生不能很好地稳定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有47.3%的学生的不能有效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有28.5%的学生经常透支。有68.5%的学生对自己缺乏有效的目标激励措施。

1.2相当部分大学生不能有效利用大学时间,荒废现象严重相当部分大学时间安排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学生用于主动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荒废在聊天、睡觉、上网等琐碎小事,严重消耗了大学时光,大量实践证明有效的合理运用时间管理是成功地实现自我管理的关键,相当部分大学生在时间的管理和运用上存在严重失调现象,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行为的有效性,成为实现目标管理的巨大障碍。

1.3女性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上明显优于男生从性别上看,男性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均值略弱于女性大学生,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稳定,在时间管理上有明确的时间安排,能更好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且在自我认知维度、自我规划维度、自我评价维度上女性大学生也略高于男性大学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调控维度上男性大学生的均值高于女性大学生,且存在着显著差异。

1.4独生子女在自我规划和管理上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资源利用、学习管理、工作管理、人际交往与自我表现以及身体管理等方面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较多,承载的爱较多,除了在日食住行上由自己父母的照顾较多之外,在自我管理很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自己,在家庭关系中即是老大,又是老小。多数事情都得身体力行,不存在几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的出现,形成较强独立自主和自我管理能力。

1.5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自我规划与管理上存在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规划管理维度上各有各得优势,如在自我认知维度上,大一到大二、大三均呈现上升趋势。大二学生在行为管理上表现出比其他年级更好的能力,而大三学生在认知管理和时间管理上明显高于其他两个个年级,毕业后学生较毕业前学生的自我管理上也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毕业后的1-3年,3-5年以及毕业5年后没有明显变化。

1.6科类在自我管理存在显著差异从文理科上看,理科专业大学生自我管能力均值比文科专业的大学生略高,在自我认知维度、自我规划维度、自我评价维度上理科专业的大学生管理能力均值也都高于文科专业的大学生,且在自我调控维度上,理科专业大学生的均值高于文科大学生的均值,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1.7贫困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和规划情况需要关注在当前社会贫困大学生群体多存在于农村学生和部分单亲家庭。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是相对于城市学生家庭有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自己身体上的管理,与同伴或其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以及工作管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1.8大学生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在是否担任班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将调查发现大学生随着担任班干部的阶段数越多,在自我规划与管理能力上越强。这可能是因为,当学生们担任班干部的时候,首先要管理好自己,才能去管理班级同学,才能担负了更多的责任,这种责任感会让自己更愿意反思自己进而自己有更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不断锻炼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控制能力;再者,担任学生干部会让学生与班集体和学生群体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增加了各种锻炼的机会,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各种能力的发展。

2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规划意识与能力的对策

2.1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和规划意识的培养李嘉诚老先生曾说:“自我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是培养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识和经验转变为能力的催化剂”,大学生已经成年,具有一定的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策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自我,他们有意识地对自我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规划,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的放矢的进行个性化的自我管理与规划,使大学生形成独立、自强、理性、创造、超越的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

2.2引导大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追求目标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大学生进人大学后要独立思考学习的意义和自己所要担负的责任。经过高中阶段的应试学习,很多大学生尽管跨入了大学的门槛,但却缺乏正确认识自我的基本能力。高校要调动最好的师资助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定位自我和科学评估自我,引导大学生从自我实际状况出发,实事求是,处理好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互动统一关系,根据自己的专业倾向和兴趣爱好,学会运用职业目标测定,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做出合理有效的自我管理。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名校有其科研和教学的优势外,还有其特有的校园文化魅力。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一种独特的隐性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改善学生个人“内心世界”与学校教育“外部世界”的冲突,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了,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或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尝试着组建新的社团,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团结和相互帮助,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2.4加大对大学生的关注力度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群体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从国家到地方,针对大学生群体关注程度可见一斑。以往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规划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在大一和毕业班的学生,因为这两个年级经历了环境的变化期。虽然大二年级的环境变化程度不如大一和毕业班。但是仔细分析大学阶段的特点可以发现,大二年级的学生开始从大一的新鲜感向面对诱惑阶段转变。对于自我的认识迷茫,自我认识上容易消极,学生的心理变化容易产生波动。再者大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经历从浅显到深入的质变过程,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各种等级考试,使得大二学生出现不适应。所以大二年级群体作为一个隐性的变化期,要引起关注。

第6篇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

学生需要爱,同时他们也需要爱的教育。

一、关爱教育

引导为主,规范为辅,将“关爱”教育贯穿始终。制度诚然很重要,但爱的教育更重要。“关爱教育”让大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爱的伟大,懂得“爱己先爱人”的道理,并把这种意识不断地实现,为社会、学校、父母、老师、同学做出一分回报与关爱。

(一)设立“爱心小组”。以班长为核心,各宿舍长为组员成立“爱心小组”,定期摸排贫困生问题、单亲家庭学生问题、心理问题等,争取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

(二)开展系列“关爱教育”活动。借助系列人文素质课,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1、开展感恩父母的系列活动

苹果树的故事;

给父母的一条短信、一个电话;

母亲节、父亲节你送给父母亲一个什么礼物?

2、开展用“爱”筑起心理长城系列活动

一个也不能少;

我们的“战友”……;

《相亲相爱》我们是一家人等。

3、开展“蓝丝带”的爱心传递活动和“爱心之旅”系列活动

敬老爱老活动;

“爱的奉献”,儿童福利院之行;

“心连心,献爱心”无偿献血活动;

青草绿树你我他,咱们同住一个家;

爱!你我之间等。

4、“感动信工、感动母校、让爱回家”爱的奉献系列活动等。通过开展系列“关爱教育”活动,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班级管理模式逐渐过渡到班级自我管理模式之中,班委会作为班级学生管理委员会,成为事实上的管理者,在领导班级自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组建一个好班委,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使班级成员以班级为组织载体,在班委会的领导下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良好的班级委员会

(一)组建一个好班委。班干部是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就可以以点代面,推动整个班级的班风建设。

班级管理的任何工作都要从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去思考。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民主的管理班级,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完善过程。按照管理学的观点,班级运转要有秩序,体现在各项活动中,各项命令要求能够得到贯彻执行,班级活动的有效运转除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流程外,还要有一个主心轴链“辅导员――班干部”。即必须有一定的领导核心,带领全体同学思考,前进。

首先,选出一个好班长。一个好班长的标准:第一,有责任心:能积极主动承担班级工作,能以班级工作为己任,为班级服务,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第二,人缘好:在班级中口碑好,能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第三,综合素质较高。头脑灵活,办事能力强,号召力强。

其次,组建一个好班委。设置好班干部岗位数量,明确职责。有些辅导员抱着锻炼大学生为目的,班级内部设置岗位过多。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有工作热情,但班级内部事务本身并不多,导致适得其反。要么抢着做,开展过多活动,直接影响学习劲头,要么觉得未受重视,逐渐热情消失,影响参与的积极性。班级工作还没有走上正轨,整个班级班干部内部团结先出现裂痕。

再次,认真抓好班干部选举工作。从入学开始,用心观察了解学生特点后,辅导员的责任在于协助班集体建立一个有较好领导力的团体。辅导员必须亲历亲为,深入到学生中去,到宿舍、食堂中去走一走,转一转,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针对90后的特点,自信、热情、主动、活跃,在掌握了其详细资料以后,让学生自我推荐。通过试用了解,观察其情况,为正式选举积累经验。

第二,关心了解学生。辅导员多与学生接触、沟通,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使学生发自内心里的尊重和信任,同学们敢给辅导员讲心里话,把辅导员当朋友,为后期选举工作开展做好铺垫。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定好选举措施。班干部成员选举由同学们自主选举产生,考虑到同学们间了解时间不长,同时班干部初任命的重要性,在班干部任命上,尊重同学们的意见的同时,辅导员可以做些许微调,以求更合理的结果。

第四,做好善后工作。班委成员中,可能会出现,前期的同学可能由于种种原因没能选上,或是又增加了新的成员,这时辅导员都应及时给予谈心,了解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善后工作,避免不稳定因素发生。

(二)管理制度化。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展示,并为全体成员所接受。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力保证,制度的强制性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班级制度必须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班级制度建设中凸显导向性。

1、班委责任制。作为一班之长,负责全班的生活、学习、安全、组织宣传等工作,对全体学生负责,对辅导员负责。各班班委对本岗位负责,对班长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

2、建立合理的制度

(1)建立一本考勤表。各班学习委员建立一本考勤表,每天早上在上课之前点名,一学期累积下来,期末综合考勤考评,根据逃课次数扣分,作为期末思修成绩的一部分。

(2)建立一本贡献录。为了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将参加学院、系部、班级的活动记录下来,凡是为学院、系部和班级出过力、做过贡献的同学,给予加分也作为思修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3)学习成绩+出勤+贡献=综合评价。有些同学认为,上学就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因此,有些学生认为活动跟我无关,犯自由主义,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影响班级的整体氛围,没有凝聚力。综合评价一个学生才是科学的,并和期末的评优、先进、奖学金挂钩,激励鞭策学生。

(三)加强锻炼班委,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班委成立后,并不意味着班级工作已经走上正轨,辅导员可以自由放手让班干部管理。但是,辅导员必须认识到这仅仅是工作的开始。要想打造一个好的班集体,必须首先有一支过硬的班委会领导班子,提高他们的领导才能和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新组成的班干部集体,要单独开会、培训,对班干部成员提出具体要求,以身作则,并从工作上加以指导,并在近期开展活动以团结班集体,促进同学们友谊为主。

1、培养班委过硬的政治思想。通过班委培训,发挥班委标杆模范带头的作用,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懂得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大家。严格要求自己,知道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行的道理。

2、树立班委的威信。一方面大学生刚进入新环境,遇到问题多。班干部不可能很好的及时的处理这些事情;另一方面班级内部同学们之间不怎么了解,班干部和同学们之间缺乏完全了解和信任,为班干部的工作带来困难,辅导员要协助班干部,通过坚持定期召开班级会议,引导处理好各项矛盾,表扬和鼓励班干部好的行为事迹等,在同学们心目中树立班干部的良好形象,逐步建立同学们间的信任,树立班干部的威信。

3、锻炼班委的办事能力。班委成立以后,班干部没有经验,不会同时做两到多个事情,工作的分配不太合理,分不清主次轻重缓急,虎头蛇尾等,办事效率低。这时辅导员应该及时地给予耐心的帮助和指导,不能指责,及时的总结经验,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班干部,提高办事能力。

4、培养班委的受挫能力。根据“童蒙养正”的道理,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新班干部没有工作经验,不要因为没有经验,就放松对他们的严格要求。相反,应该更加严格要求,一开始就将工作做到位,就算失败也不要紧。这时,辅导员应举一反三,亲历亲为做示范,引导班干部,直到将工作做好,锻炼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比如:要学委写班里的公告通知,由于没有经验,每次都是经过多次的修改,最终才能写好。用同学们的话说是:永不言败!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抗挫能力。

三、通过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班级文化建设各有特色,凸显成效。班委会正式成立以来,同学们学习、生活、兼职等井然有序,班风积极向上,关系融洽。各个班级在班委的组织下号召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制定了班规:包括学习、生活、卫生等各个方面,并且形成文字,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一班还设计了班徽,突出了系部的特色,并将班级的名称和口号融入了进去,意义深刻。二班的班级文化特色突出了学习的目标,设计了英语学习角。各班设计了班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极大地提高了班级凝聚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情

1、各班在班委的带动下开展了“联欢会”、“包饺子”活动,培养了同学们之间的友情,用情感来温暖每一位成员,在班级内形成一种爱,亲如一家人的“亲情”氛围,极大地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

2、“班规班训”提升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年轻没有失败,青春炫出色彩”这是一班的班训,时刻提醒班级成员,激发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动力。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睡眠障碍;管理心理学;自我管理

管理心理学的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在管理心理学的授课与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或者困扰,可以通过管理心理学具体的方法技巧得以解决,特别有效的是发展性的问题和适应性问题。

1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面临的问题有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学习问题和就业问题等。有一些问题,没有具体的偏差行为和外部表现,最多表现为“晚上不好好睡,白天又睡不醒”的状态,很多人习以为常,就是引起重视也觉得无能为力。这种状态它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影响学生的心情,会诱发人际之间的冲突摩擦,甚至影响学生的将来。这些问题覆盖面广影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有时大家都觉得这个年代的学生似乎就这样,把问题归之于惰性或网络,以为是思想问题,并赋予了时代特征。其实这部分问题可以通过认知方式得以解决,可以通过知识的获得得以改善。当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技巧和管理方法,大部分问题会迎刃而解。

在校学生面对的具体问题中,适应用认知疗法或者知识的获得解决的,主要是失眠问题。很多学生上课提不起兴致,昏昏欲睡,也有很多同学想睡睡不着,在空间里或微信吐槽:“失眠了!有人聊天么?”应者众多。其中,因为生理的或者心理的失眠的学生占极少数。譬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甚至身体上的不适或疼痛造成的失眠。就是说真正的失眠的学生占极小数,大部分是自己主动剥夺自己的睡眠时间,“主动失眠”,大都是在玩手机、玩游戏、也有人无所事事,部分学生如是说:“因为手机还有电,电脑的电还没有用完,所以还不睡。”而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管理的策略。

中国医师协会等近日的《2015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指出与往年相比,国人失眠问题的人数明显上升,2014年22%的中国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而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为31.2%,有过失眠经历的人占比也从2014年的6.4%上升为2015年的16.8%。而就年龄段而言,90后的熬夜能力是最长的,达到了人数的31.5%。熬夜的前5大原因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影视剧、工作加班、应酬/朋友聚会,如图1所示。

在不睡觉的人群中,总有那么几个是失眠症作祟。从中医理论看来晚上9点上床,睡到第二天早上6点起床是一个很好的睡眠状态。而失眠群体和拖延症用户们通常要磨蹭1到2个小时后才能睡着。导致人们失眠的头号原因就是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但48.2%没睡好的人第二天会发脾气,而发泄对象身边的人,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36.4%的大学生曾因作息问题与室友发生矛盾,如图2所示。

可见良好的睡眠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持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和学习的动力。在当今网络时代,或者说自媒体时代,外界的信息很庞杂,对学生的诱惑也很大,波及到绝大多数的学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存状态,要给与关注。笔者日常工作中发现,当学生信息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时,或者说具有相关的认知时,一些学生就会利用相关知识来管理自己。

该入睡时不如睡,推迟入睡时间导致主动失眠,会引起很多连锁问题。睡眠不足会造成人的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状态不佳更不愿意投入,不投入何谈成功?没有成功更没有所谓的成就感,慢慢地进入恶性循环。感到空虚无聊,感到没有自我,无意义感,无价值感,无力感。故大学生常会喊,“我空虚,我无聊,我失去自我了”。要打破这个怪圈就要有合理的目标,转换环境,包括外在环境和心理环境,合理安排时间,懂信息管理和情绪管理等等。

2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所有的学习,不管是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具体的理解、记忆、思考,甚至需要反复的练习,都是相对枯燥的,甚至使人感到痛苦的。因为学习是需要能量的,需要全心身的投入,需要时间保障,需要有意注意投入,需要意志力支持,更需要自我监控的加入。这些知识都不是生而有之,需要后天学习和获得的,具有相关能力的学生就更爱学习,更容易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后的成就感也是在先期不随意注意的学习后,经过熟练,在有意后注意阶段才得到的。

2.1完成大学生的角色意识,树立合理目标

大多高中生学习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和激烈的高考竞争,到了大学就懈怠了下来。没有新的目标,没有新的追求。以社会或者其他人的目标为标准,没有自己的追求,也没有自己的底线,“60分万岁!”。以为谈谈恋爱,拿拿学分,能毕业可以了。大学的评价体系基本上是平时分加上卷面分的综合成绩考评,让部分同学觉得要及格很容易。高中的学习终极目标就是上大学,导致学生的目标过于单一,只有家长和社会的目标,没有自己的目标。学生自身没有长远目标,外在评价标准又很宽松,自己没有需求,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孔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入学后,确立一个恰当的合理的目标很重要。

学生本身要对目标感兴趣,要适当的高,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跳起来够得着”,教育中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上,但是经过短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最能激发学生的动机。

这样的目标如何确立,一般高校都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学生也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性测验》,分析自己的兴趣点、特长、擅长的事。总之要有良好的自我认知,结合当下自己的实际水平,树立适当的目标,将自己的潜能最大化。

2.2短时目标要有弹性,可操作

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利用自身资源和根据现有水平,综合评定后设定新的目标。目标的设立要有长远目光,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又要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短期目标或者说计划,要合乎自己当下的水平,把目标的实现放在长的时间跨度上。目标只是个可能达成的理想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有了目标只要努力必然会有结果。设定目标与结果的达成之间,需要合适的路径,目标的达成要不断努力,并对目标不断调适的结果。

首先要充分利用目标的激励功能,可以做成座右铭,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可以找人监督。目标一旦设立,对于自我监控能力差的人来说,可以广而告之,通过他人监督和自我监督来实现。其次要有好的评价机制,建立合理化的评估标准,譬如标准化的试卷,通过具体分值来对自己进行肯定或者发现不足,查漏补缺。可以使用“小步子教学法”,“嗑瓜子学习法”,及时给与反馈,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再次,计划要及时修正,最初的计划偏重理论,后期要根据实践微调。计划要具有相对弹性,否则常常实现不了,连续的挫败感会影响实施效果。凡事具有例外原则,可适当例外,但不能事事例外。最重要的一点儿是,“立马开始!”,不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完美的计划不如真实的开始。

2.3建立高效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当今网络社会,各种信息资讯铺天盖地。学生通过互联网、手机、报纸随时获得相关资讯。微博、MSN、QQ、微信等信息传播速度也非常惊人,很容易造成信息过剩,网络迷失。在此情况下,大学生们要学会对各种资讯加以分类,接受有些信息屏蔽多余信息。初步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上课带手机,包括通过交友软件跟网友互动、看小说、玩游戏、看电影的、简单游戏,也有没做什么就是要不时翻翻看才踏实。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上课又不能全程全心投入,所得知识是凌乱的碎片化的,最后会觉得没有学到什么。

学生要学会关注有效信息,把精力时间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心圈。关心的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一打开腾讯咨询,重头看到尾,它还实时更新,自己的学业却没时间好好完成,自己的健康却不去关注。要学会把时间用在自己关心也有能力改变的地方。慢慢去甄别,把精力放在影响自己发展,自己也有所作为的领域,是自己的影响圈不断扩大,使自己变得积极能动,成就感慢慢就产生,会越来越多。

学会学习,在高校的很多学科中,教师会用―本主要的教材,也会选用几本辅助教材。有的新生会觉得束手无策,面对庞杂的信息,要学会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要会做标记,其实也是快速阅读的能力。当时间允许的时候,可以慢慢的读,但快速的阅读可以短时间内获得书籍的大部分资讯,对于需要精读的章节再返回去阅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读书的过程中勾画―下重点,对于特别赞同、有异议、有疑惑等的地方做出标记,旁白写出想到的例子等。甚至可以列出提纲,比对与其他书的或者其他作者的观点的不同。这样的读书是框架似的、高效的、事半功倍的。

2.4要学会时间管理

其实大学生的时间,特别是闲暇时间远远高于其他人,在人的一生中学习的最好阶段。要充分运用这些时间学习、锻炼、获得其他的知识技能。现实是很多学生课余睡觉,上课时间也睡觉,处于一种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的状态。也有学生想好好学习,利用上学的闲暇或者假期来锻炼身体、考研、学驾照、考证、跨专业学习等等。但最后变成纸上谈兵,被无限期的拖延,毕业后又追悔莫及。因此有效的时间管理对这些需要学习又不学习的年轻人很有必要。

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确定一个活动的因素是紧急性和重要性,紧急性意味着需要立即去注意它,它是“现在”“看得见的”,催迫我们立即采取行动。重要性与结果有关,有助于使命、价值和高度优先的目标的达成。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优先关注紧急的事,紧急的不重要的事也都紧急的办了;但重要不紧急的事却滞后了,而这更影响一个人的长远发展,诸如建立关系、写个人使命表、做长期计划、锻炼、预防性保养、做好准备、增进能力等。重要不紧急的事关乎一个人的未来,但由于指向将来紧急性不明显,容易被拖延滞后,它需要更多地主动性和积极能动性,更需要加以管理。

第二方框法就是有效自身管理的心脏,要求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针对自我改变的想法,树立具体的目标,安排好日程开始自我改变的征途。自学过程中当重要的事和自己的计划冲突时要学会委托不重要的事,譬如班集体的事情关乎集体荣誉,陪同学逛街关乎友谊人际关系;选择忽略那些不重要的事,譬如网上与陌生人聊天、网络迷失、煲电话粥、无目的的浏览网页等。

2.5要学会环境管理

优化周边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首先将计划目标或者座右铭贴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可以在日记上、记事本上、门上、墙上等,通过仪式化的行为督促自己。如果觉得太过于暴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书籍的扉页,手机的屏保,QQ个性签名等,自己觉得能达到提醒自己的效果,自我感觉和谐就好。

其次找到合适自己学习的场合,或宿舍或图书馆,良好的外在环境可以减少干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时,如果不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就不要在宿舍学习,可以到图书馆;不能忍住不停地刷屏,那就不要登陆QQ,微信等聊天工具;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提前预定时间,或者预设范围,避免以学习的名义网上漫游,最后网络迷失。

第三找到盟友,志同道合者或愿意督促支持你的人。在你懒惰时、受到挫折时、遇到高原期时能够给予帮助支持。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17日

一、大学生管理现状

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从未成年变为成年,是大学生青年时代的一个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质的转变。大学则是大学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怎样处理实际问题,从简单初级的社会关系进入复杂社会关系的一个关键阶段。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科学技术知识,还应具备一些基本能力。但是,在绝大多数大学里,很多高校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学生管理,即教师管理学生模式。在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中,学生养成了完全依赖于老师,不会独立思考,缺乏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下会出现一些弊端,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心理素质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低、人际关系不协调、缺乏基本的交际能力等。

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是提倡和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却是一条更为有效的途径。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时代要求,是当前高校大学生管理的终极目标。自我管理模式并不是对传统学生管理方式的完全否定,而是顺应时展趋势的创新和改革。自我管理是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价值的一门艺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当代大学生想要干出一定的成绩,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学会为自己度身制订一套自我管理方案。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概念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主体自律与内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完全依赖于主体自身对其全面发展的认识和领悟程度。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下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形势和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的需要。然而,当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且基本上都是以“追求自我独特个性”为特点的90后。他们在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中长大,踏入大学后,不善于独立生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经常忽略他人感受,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所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中国所有大学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理性地评价自己,获得相对准确的社会定位,合理有效地安排大学学习生活时间,从而促使和帮助他们全面地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以后适应社会竞争提前做好准备,将是当前大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认识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特点的感知和了解,即主体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生活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劣势,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

第二,自我计划能力。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目标对未来进行有目的性和意识性的规划,是自我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自我计划才能使主体的行为有目标、有组织、有效率。大学生进行自我计划的核心是明确未来的目标。目标就好比地球存在的轴心,偏离了轴心,地球的旋转便没有了意义。大学生们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何时达到以及如何达到目标进行计划和安排。人生路途中的目标很多,而且不同人生阶段目标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个目标的确定和完成,就构成了充实的大学生活。

第三,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大学生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并通过自我检查掌握自己目标实现的进展和质量,自行纠正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偏差行为,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诱惑,大学生只有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控制,培养坚强的性格和品质,对自身的思想、行为、经济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自我监督,才能够在走入社会的时候顺利转型。自我控制是保障自我管理顺利按照自我计划的预定方向和目标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四,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是指大学生个人由于内在的动机和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驱动行为,即自我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自我激励是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推动力。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面对社会现实,不断回顾自己目标实现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如果做得好,就给自己奖励;若做得还不够,就给自己敲响警钟。大学生只有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质,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和实现自我价值。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1、更新和完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和引导体系。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完善自身的地方,学校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将会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生活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学校应当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和重点的引导,促使在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步步发展和提高。学校还应当广泛听取学生对自我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理解和支持学生,增强他们对自我管理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转化为内在驱动行为。

2、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建设。大学生组织是大学生锻炼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好平台。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形式校园社团活动。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接触不同的人,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开阔自己的视野,而且还可以拥有较多的自主管理权力,可以自己管理社团组织,自己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自我分析、目标设定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组织、过程调整与效果操控;在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估、活动总结与反思总结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在大学生组织的管理上,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间,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每一个人最终都要走入社会,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但是在走入社会之前,学会如何使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融合起来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社会实践既是自身需要,也是社会需要。在大学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学得再好,也只是对知识的一种初步的掌握、认识和理解。只有回到社会现实中进行检验,才能够真正的拥有它。而且与人一生中将要学到的知识相比,大学只能是一个能力养成阶段,如果想将来继续学习更多知识,获得更大发展,必须要投入到实践中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对专业领域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是与在校大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人员,为了更好的进行大学生自主管理,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也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气。高校辅导员老师应当要掌握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够更好地处理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要更多专业知识扎实、心理素质较高的人才,因此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只有学会如何理性评价自己,如何全面发展自己,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才能在踏入社会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国轩译注.人学中庸三[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黎鸿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

[3]谭艳芳.论高校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4]李满林.大学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构建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提出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越来越多地面向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能够独立地完成有关专业技术的设计和研究工作的能力,也要求具备能够独立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和比较熟悉地进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的能力。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喜欢独立地思考问题、喜欢自我表现以及思想超前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管理工作不能再延承中学时期的“死抓硬管”的模式,而应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而学校管理者对其要加以正确地、积极地引导。

当今社会正处于向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的转型阶段,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其物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也大大缩短,同时知识老化速度也空前加快。这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与学生管理模式都提出了挑战。而培养与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教育模式的主流。网络的空前发达也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地分析问题与判断是非的能力。大学生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获得丰富的知识,而是变得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建立一套符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必然性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改革学生管理现状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学校实行的学生管理模式大都还在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具有强烈的行政倾向和浓重的政治色彩。尽管这一管理模式在计划经济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大力提倡创新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模式的弊端就尤为显得突出。这一模式的最大弊端是不能充分发掘和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和自我管理

能力的提高,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性人才。只有积极地改革学生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管理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2.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一方面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获得更多更全面的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面向新时期的团队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减少了学生工作者的事务性工作,强化了其服务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这种自我管理模式使每个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活动中,既发挥了学生主人翁的作用,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3.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实现当代大学生自我发展愿望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从总体上看,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

意识日渐增强。他们已经具备了在学习中教育自我,在实践活动中管理自我,在生活中服务自我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实践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采用符合其身心发展特点且有利于其成长成才的管理方式方法,对其加强引导,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使之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1.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社会职能性质以及学生管理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外部条件

根据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社会职能及其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特殊作用,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的实施者和德育活动的组织者等职能,还具有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指导者的职能。换言之,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基本工作包括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说,高校学生工作者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其社会职能所提出的要求。并且在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创造了成熟的外部条件。

2.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具备了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部条件

当代的大学生在各方面都表现出相当大的能力和培养前途。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创新意识强烈,要求学校为其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大学生群体文化水平较高,渴望成功的愿望强烈。这也就意味着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时机已经成熟。也就是说,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成熟的必然要求。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运行机制

(一)学校管理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

这是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前提。在现阶段高等学校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不仅有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而且还有一种教育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的关系。这就要求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管理者应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者必须转变以往“以工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管理者的角色由管理训导者向咨询服务者转变,积极为大学生的成长创造条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广泛组织学生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活动,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精神以及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加强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直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在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必须加快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障。其次,要加强行政以及后勤管理队伍建设。尽管这些部门人员不直接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但却是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再次,还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直接组织者与参与者。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着实施的最终效果。因此,要建设一支具有自主型、学习型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团队,使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三)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的意识与能力

这是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根本。尽管大学生群体从总体上说具有自我管理的意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我教育观念不强、自我管理能力不高与自我服务意识薄弱等不足,并且在学习与生活上有较大的依赖性,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不强。这些不足都影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实施。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中的主体――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除了要提高自己自主学习与独立生活的意识与能力,还要树立强烈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与未来意识。树立集体意识可使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通过互相监督起到约束功能,通过互相促进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忧患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我。未来意识的培养能够使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使其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与紧迫感。

(四)积极完善学生团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功能

这是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载体。学生团体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体。成员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是其走到一起与开展活动的纽带。在实行选课制与学分制后,高等学校学生的基层组织不仅局限于班级,学生团体成为其成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要积极完善学生团体的建设,并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团体的功能,以使学生团体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红梅.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求索,2004,(5)180-181.

[2]李儒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2,(2)53-55.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