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7: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角色游戏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现象
首先,有效的角色游戏讲评应该包括分享经验、提升经验和发展经验三个部分,但是目前很多的角色游戏讲评往往都停留在分享经验这个层面,教师会借助“你玩了什么?你开不开心?你看到谁玩得好的?”这样程式化的问题来让幼儿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所见所闻,但往往问过答过就好了,缺乏教师的理性提升和合理引导下的经验发展,讲评看似热闹,实际却只流于表面,这样的游戏评价对游戏和幼儿两者的发展都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
其次,游戏讲评中的幼儿互评大多在游戏结束时进行,却很少出现在过程中。
最后,讲评时面面俱到,缺乏重点,每个游戏都评讲一遍。实际上,每次游戏中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果想一股脑儿全部解决,反而会连最根本的都没解决,这样也不利于游戏的进一步发展。
二、反思
(一)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讲评的作用认识不够
游戏讲评在幼儿的游戏教育中极具价值,但部分教师对此还是认识不够,还是把讲评作为角色游戏开展中的一个程序来完成,导致讲评的随意,缺乏目标性。
(二)教师对幼儿游戏的目标不重视或不清晰
游戏与其他集体活动相比,对于幼儿来说比较自由,也相对比较松散,容易让教师轻视它的教育目标。教师一旦对游戏活动的目标不重视或不清晰,那么每次的讲评也就失去了方向,在幼儿泛泛的交流中提取不出有价值的建议,也无法与幼儿探讨出具有指导性和建设性的经验,使游戏很大程度上重复着原有的水平。
(三)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细致或不深入
幼儿每次的角色游戏往往会涉及较多的主题和内容,教师为了兼顾各个游戏往往会这里看看、那里跑跑,这样会影响对一些游戏细致和深入的观察,导致讲评时缺乏重点。
三、对策
教师是幼儿角色游戏开展与发展的引领者,让角色游戏的讲评变得有效,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两个有效讲评的前提
1.心中装着明确具体的游戏目标
角色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活动,但它不是一种放羊式的自由活动,目标依然是整个活动的指向和归宿,我们的角色游戏的目标不仅要有长远的、整体性发展的规划,更要化解成每次游戏的具体目标,并且要将它牢牢地装在心中,在这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指引下,幼儿的角色游戏活动就不会是放羊式的,而教师对游戏的指导,包括游戏前如何导入;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些什么;游戏结束时怎样讲评、讲评些什么;游戏后还有哪些需要修正的地方、怎样在这次游戏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发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在游戏发展中担任着承前启后重要任务的游戏也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这样教师在讲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会在幼儿的交流中挖掘有价值的、和游戏目标一致的经验来了。
2.眼中有着鲜活真实的游戏过程
对幼儿角色游戏过程细致而深入的观察是进行有效讲评的另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全身心地沉入游戏,既要关注到每个游戏中幼儿的角色行为情况,又要对个别游戏进行动态跟踪式的观察,教师此时不应做个救火队员,忙着去解决问题、干预游戏,而应该做个比较纯粹的观察者,去收集整个个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幼儿的创举等信息,并把它们记录下来。为了提高观察的有效性,主配班教师可明确各自的分工,一个负责游戏中“面”的观察,另一个则着重“点”的跟踪,有了对整个鲜活而真实的游戏过程的用心观察和记录,才会讲评提供有更具针对性的依据。
(二)运用多种有效讲评的策略
1.尾首呼应,有效突出重点
角色游戏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每次游戏的导入会回顾上次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幼儿新的想法等,本次游戏应是幼儿解决上次的问题,把上次产生的新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实践。因此,教师在讲游戏时可以从导入时的要求入手评价本次游戏。例如,在上一次的游戏中,建筑师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因为忙着建造房子而抽不出时间去吃“午饭”,幼儿提议点心店增加“送餐”的服务来解决。根据这一需要,本次游戏在导入时教师向幼儿介绍了新投放的订餐本、“外卖”包装用容器等,那么,在接下来的游戏中,教师就应该重点关注这些新材料的使用、新情节的开展等,讲评时也重点围绕着这些情况,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没有出现新的问题等,这样的讲评重点突出,丰富着幼儿的游戏经验、推动着游戏情节和游戏行为不断地向前发展,而这样的方式由于其目的的明确性,对于游戏的组织教师来说也是相对容易掌握的。
2.再现过程,有效分享经验
角色游戏是一个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也是幼儿创造性的活动过程,有些创意行为或存在的问题虽然教师在观察中捕捉到了,但是在讲评时光靠语言的描述让事件本身打了折扣,会难以引起幼儿的共鸣。因此,如今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会更多采用拍照以及摄像的方式来把幼儿稍纵即逝但又有讨论价值的角色行为记录下来,讲评时这些图像记录就成了最直观的载体,影像资料中出现的自己与同伴的形象不仅使讲评更有趣味性,更能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的过程,发现值得分享的经验,幼儿对自己与同伴的评价也不会仅仅停留在“我看见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如此空洞的言语间,而会引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等深层的思考,为下一次的游戏做好经验的准备,这样的讲评也就更具有效性。
3.即时互评,有效促进过程评价
中、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在游戏过程中对自身行为的调节能力和对同伴的影响能力,因此有效的讲评还应考虑给幼儿更多在游戏过程中互评的机会,游戏过程中的即时评价对幼儿的角色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这种评价除了通过语言的形式,更可通过记录的形式。例如,在我园的角色游戏中,每个游戏区的墙上都有一个小小的评价角,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对点心店服务员的服务、剧院演员的表演情况、造型屋化妆师的造型技术等,通过贴星星、小苹果等形式作出即时评价,每个幼儿在评同伴的同时,也在被同伴评价着。每次游戏的展示式互评结果不仅会让游戏中的幼儿得到激励,也会让他们从每一次评价时星数的自身纵向差距以及与其他游戏中同伴的横向差距中找到不足,从而自主地去调节行为,修正错误的游戏经验,这种既能让幼儿在过程中进行即时评价,又能让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和分享评价结果的形式也是很有意义的。
4.适时提升,有效发展经验
在讲评中,幼儿交流的经验大多是比较零散的,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在整理这些零散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适时的提升。例如,大班“巴布工程队”主题结构游戏的讲评中,幼儿讲述了自己建构的内容以及建构时的想法后,有幼儿发现,其中公园缺了大门、立交桥只有一半、马路上的汽车面对面在同一车道行驶,幼儿在交流中也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他们认为下次搭建公园时应该先搭大门,再搭围墙和其他建筑;立交桥要全部搭完再搭别的建筑;马路上的汽车在摆放时要注意靠右行驶的原则等。幼儿在讲到这里时,似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实际上这样的方式也依然只是表面的,也许下次的公园有门了,立交桥完整了、汽车不再乱开了,但又出现高楼没顶了、池塘开裂了等问题了。因此此时教师要与幼儿讨论出现问题的深层原因,找到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是幼儿的合作与分工出现了问题,可以在帮助幼儿梳理以上经验的同时,建议幼儿在下次的游戏前可先通过商议或设计图纸的方式讨论所要建构的主题和内容,再进行分工,还可推选负责人等,而这种游戏经验又是可以辐射到其他主题的游戏中,值得大家进行分享的。这样从本质上去提升幼儿游戏经验的讲评能够发展幼儿的游戏经验,更好地推进游戏的发展,也是更有效的讲评。
(三)担好多重有效讲评的角色
在幼儿的角色游戏讲评中,教师要将自己定位为多重的角色:部分游戏的准备者、活动的观察记录者、幼儿经验交流时的支持者和倾听者、敏锐捕捉有价值经验并进行提升的引导者,她蹲下身来能和幼儿玩在一起,她站起身来又能思考游戏中的种种问题,多重角色的适时变换和适时出现,让幼儿的角色游戏讲评充满实效性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角色游戏;幼儿园教师;指导策略;反思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41-04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随时关注幼儿出现的问题是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关注的问题不同,其扮演的角色、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持程度也会不同。但是,在实际指导工作中,有的教师往往“走马观花”,或是对幼儿的问题熟视无睹,或是想当然地突然干预。〔1〕在与幼儿园教师访谈时,笔者也明显感觉到教师的困惑――出现了问题要不要指导?该怎么指导?指导有效吗?在此,笔者拟通过对角色游戏案例的分析,谈谈在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哪些问题值得教师关注,怎样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中值得教师关注的几种情况
对于角色游戏中哪些问题值得关注,教师必须作出基本的判断。笔者认为,当角色游戏中出现如下状况时,教师需要密切关注。
(一)幼儿主动寻求教师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往往会通过告状、确认信息、求助、发表见解和邀请教师参与游戏等方式引起教师对自己的注意,目的在于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此时的幼儿往往是遇到了已较为严重地阻碍了角色游戏进程,使得角色游戏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教师对于这类情况的关注非常有价值。
(二)幼儿违反了游戏规则,干扰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维护游戏规则是保证游戏顺利开展的前提。当角色游戏中出现违反规则的现象时必然会引发幼儿之间的冲突――有人获得了角色游戏规则之外的特权,就必然有人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了;有人违反规则了,也往往会有人出面维护规则。对此,教师如果能够在冲突发生之前就对其加以“温柔地”制止,不仅有助于强化幼儿对游戏规则的再认识,而且能保障游戏的顺利进行。
(三)幼儿表现为无所事事,角色游戏情节难以发展
当角色游戏情节一再重复,或游戏材料难以维持幼儿的兴趣时,幼儿往往会表现为无所事事。此时幼儿或是发呆,或是看别人玩,或是随意摆弄简单的材料,与同伴没有实质性的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引起注意了。简单地介入可能并不一定奏效,教师需要从新材料的投放及幼儿游戏经验的提升和扩展上下功夫。
(四)幼儿互相争抢游戏角色或材料,导致游戏无法正常进行
当游戏中出现幼儿争抢游戏角色和材料时,游戏往往无法正常进行了。角色意味着身份,没有身份幼儿无法参与角色游戏;材料是幼儿的操作对象和想象来源,没有材料角色游戏也难以发展。因此,这时候教师的主动介入是必要的。当然,教师应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因为幼儿很可能在争抢的过程中通过协商自己就能解决问题,也可能在有第三方幼儿介入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因此只有当幼儿确实无法自行协商解决时,教师的介入才是恰当的。有经验的教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通常会借助大家共同制订并认可的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第一类情况是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后三类情况是教师主动对幼儿进行指导。幼儿的问题必定是游戏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也是值得教师关注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则有可能是真问题也有可能是假问题,只有确定幼儿确实无法自行解决或幼儿间已发生比较严重的冲突时,教师才有介入指导的必要。
二、教师对问题的把握
要寻找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对角色游戏情景中出现的问题有较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全面、快速地分析问题情景
任何游戏都发生在特定环境中,游戏中的主体可能会创造出多层面的、无法预测的复杂情景。教师往往只有少许时间来分析和把握游戏情景,并选择适宜的解决策略,因此需要教师对具体的游戏情景保持较强的敏感性,具有全面、快速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动态、综合地把握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差异反应
教师需要考虑角色游戏情景中幼儿的差异反应。这种差异反应可能表现在不同幼儿的性别、能力、经验上,也可能表现在同一幼儿的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角色游戏情景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幼儿的特别需求可能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角色游戏情景中的差异表现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相互关联、动态变化的。因此,教师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适应不同时间和不同环境的需要。
(三)反思问题解决方案的适宜性
并非所有问题解决方案都是有效的。即使教师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制定出的策略仍然避免不了风险的存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策略的选择源于情景,且与情景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由此可见,教师应该不断地反思所有问题解决方案,并为以后的问题解决提供借鉴。
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观察和理解具体的情景以及情景中幼儿的需要,不断增强对问题的敏感性和不断发展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试通过如下案例分析角色游戏中问题解决的过程。
1.出现的问题
中班“中餐厅”游戏中,两位“顾客”为争夺一笼“包子”而争吵起来。
2.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1)由于今天“中餐厅”的生意特别好,“包子”只剩下一笼,两位“顾客”同时看到“包子”,便争抢起来。壮壮性格外向,善于言谈,而且力气很大,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同伴都不太喜欢他;毛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比较文弱、安静。
(2)H老师是一位新手教师,刚工作一年。
3.情景回放
H老师:怎么了,怎么了?
壮壮:这是我先拿到的。
毛毛:是我先拿到的。
H老师:那你们问一问,这笼“包子”是谁卖给你们的。
毛毛:是“收银员”卖给我的。
壮壮:她卖给他,但是是我先要的。
H老师:好,那你们去问问“收银员”,到底是卖给谁的。来,你们来问问。(走向“收银台”。)
收银员:我是给毛毛的。
壮壮:是我先要的。
H老师:那怎么办?现在你们三个商量,该怎么办?
收银员:我来想办法。
H老师:嗯,你想。
收银员:这样吧,先给毛毛吃,过一会,壮壮觉得饿的话,你再来买。
壮壮:好吧,我不要了。(壮壮走开去看其他“食品”,毛毛拿走了“包子”。)
4.对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
(1)对教师话语的分析
①“怎么了,怎么了?”――观察后进一步询问,分析问题情景及两名幼儿的想法。
②“那你们问一问,这笼‘包子’是谁卖给你们的。”――提出一种具体的问题解决办法:是谁先拿到“包子”的,只要问问“收银员”便可知晓。
③“好,那你们去问问‘收银员’,到底是卖给谁的。”――没有找准问题的根本:不是“收银员”卖给谁的问题,而是谁先要和谁先买的问题。
④“那怎么办?现在你们三个商量,该怎么办?”――询问了“收银员”后根本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将问题抛给了幼儿,让他们自己商量如何解决。
⑤“嗯,你想。”――“收银员”主动请缨,于是教师给予肯定,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
(2)对教师问题解决方案的综合分析
首先,教师现场分析问题发生的具体情景,为解决问题寻找依据。其次,教师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这个方案显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因此没能有效解决问题。接着,教师提供了第二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即把问题抛给了幼儿,让幼儿自己商量解决。这一方面可能与H老师是一名新教师指导经验相对欠缺有关,在当时的复杂情景下,她短时间里没能想出适宜的问题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当然也可能是教师希望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最后,用“收银员”的办法解决了问题,但教师没有给予任何反馈,只是继续站在一旁观察。
(3)值得反思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当前的问题情景反应比较迟缓,没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教师在没有任何引导或提示的情况下将问题抛给幼儿,使得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幼儿接下来不能按教师预期的那样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结果可能会使教师更为被动。幼儿的游戏时间通常有限,因此,即使是将问题抛给幼儿鼓励他们自己协商解决,也应该是在教师胸有成竹的情况下,这样,教师随时可以通过暗示或示范等方法引导幼儿,以便使问题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最后,教师没有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给予及时反馈。众所周知,及时反馈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更进一步激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使幼儿及时了解教师的态度和看法,促使人人成为明智的问题解决者。
5.可能的解决方案
(1)建议两名幼儿分享这笼“包子”,如果还需要更多的“包子”,可进一步建议幼儿过会儿再来买一笼。
(2)评估幼儿游戏过程的合理性。之前,“收银员”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角色,对于顾客买了什么并没有留下什么凭证。教师可以提示“收银员”根据“顾客”的购买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凭据,如食品图案卡片之类,以丰富游戏情节,也借此有效减少幼儿之间不必要的争端。
(3)对于幼儿双方的情绪情感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以“问题―等待―协商―反思”为指导模式,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可以尝试以“问题―等待―协商―反思”为指导模式解决幼儿出现的问题,如下图所示。
(一)确立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果幼儿正沉浸在角色游戏世界中惬意地享受着自己的游戏时光,教师更适合做一个“旁观者”;当出现干扰幼儿角色游戏的因素时,教师才适时介入。当然,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判断幼儿在游戏中是否存在问题以及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二)等待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等待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对教师而言,等待的作用在于:首先,为自己分析问题情景留出时间。教师要用足够的时间观察与分析当前的游戏情景以及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其次,为自己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留出充分的时间。当问题情景出现时,教师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才能找到适宜的问题解决方案。对幼儿而言,等待可以为幼儿提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问题情景出现时,幼儿可能意识得到也可能意识不到。如果是前者,教师应给予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当幼儿确实难以自行解决问题并已影响游戏的继续进行时,教师才介入指导;如果是后者,教师则应判断问题的真假,再采取相应的指导策略。教师应把握等待的度。总之,等待是一种艺术,是一种积聚能量的过程,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中尤其应善用等待。
(三)协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协商是教师消解外在权威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教师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性的一种体现。协商是一种对话,教师与幼儿是平等对话的主体,教师与幼儿在对话过程中成为解决问题的共同体。这种共同体所形成的力量像激光,而且这种力量的增长要远远快于共同体人数的增加。〔2〕
(四)不断反思是教师成为问题解决者的有效途径
反思是一种能力,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贝克莱认为,“反思是个体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景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3〕也就是说,教师不断反思的目的是使自己的指导行为更为科学、合理,更能令人信服。在幼儿角色游戏指导中,教师需要反思的是:教师指导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把握问题情景?如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如何选择具体的指导方式?什么样的指导结果是有效的?只有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很好地把握上述问题,有效实施指导。那么,教师该如何反思呢?杜威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它“包括这样一种有意识和自愿的努力,即在证据和理性的坚实基础上建立信念”。〔4〕也就是说,反思是主体对自身头脑中已有经验、观念的审视与重构,是主体对自身当下行为与意识活动的直接觉察与调节,是主体反观自身不足的过程。〔5〕当代认知心理学用元认知这个术语代替了反思的概念,元认知理论使反思由昔日单纯的心理现象变成一种实践行为,直接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师通过对自身指导行为的反思,能够不断丰富关于角色游戏指导的元认知,获得元认知体验,增强调控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角色游戏指导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88.
〔2〕戴维・伯姆,李・尼科.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
〔3〕〔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48.
〔5〕张志泉.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性道路〔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Teacher’s Judgment and Instruction about Problems Arising in Role Play
Fang Jianhua
(Teacher’s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in Xinjiang, Shihezi, 832000)
Li Yanling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Luanzhou Branch,Luanzhou, 063700)
在游戏开始前先明确游戏规则:“老鹰”不许推“老母鸡”,只能跑动避开“老母鸡”,抓到“老母鸡”后面第三个以后的“小鸡”,即为一次游戏结束。“老母鸡”可以抓、拽、推、抱“老鹰”,张开双臂跑,尽量挡住“老鹰”。“小鸡”依次抓住“老母鸡”或前面“小鸡”的衣服,跑动避开“老鹰”的抓捕。如小鸡散开,即为一次游戏结束。下一次开始时,被抓住或散开的“小鸡”做“老鹰”,排尾的“小鸡”做老鹰,原来的“老鹰”排在“老母鸡”后,原排尾倒数第二的“小鸡”排在原“老鹰”之后。游戏开始时,学生会对儿时的游戏既会有些不屑,更多的是怀疑。这时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小时候的感受与长大后对同一件事情的体会是不同的,现在全身心的投人,会体会到另一番快乐。在学生全身心地尝试后,不管是粗犷的男生还是羞涩的女生,都会放开心理负担,像孩子一样地笑逐颜开,意犹未尽。
二、适时教育点化游戏内涵的人文价值
体育是以“育人为本”,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自省,提高其超越自我、创造自我的能力,达到不教育的目的。通过教育启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学习和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学生“感受”和“体会”的基础上启迪学生自觉地提高“悟”的能力的过程。要让学生去J晤,教师自己要先悟出。教师要不断地将自己“悟”的感受和收获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
(一)自觉遵守规则
提高个人和团队协调的认识。在游戏中每个学生都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能顺利开展,所有学生才都能得到快乐。试想,如果“老母鸡”不死缠住“老鹰”,不很好地保护好“小鸡”;“老鹰”不尽力避开“老母鸡”,扑抓“小鸡”;“小鸡”行动不一致,容易散开,那么游戏起来大家不会感到有多大的快乐,因为所有的角色都没有真正投人游戏。另外,如果下一次游戏开始队伍的位置不变,即上一次游戏中在队前面的小鸡还在前面,队尾的小鸡还在队尾,那么对队尾的“小鸡”不公平,游戏后也会非常疲劳。培养遵守规则意识。游戏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要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游戏才会开展顺利,游戏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各角色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教育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也同样有着规范和规则(或潜在规则),我们要同样要尊重规则,遵守社会伦理和法律的要求,才能最大地发挥自己,更好的帮助别人和团队集体,获得收获。
(二)懂得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认识个人自由的空间界限与个人责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对生命和必要的权利自然而必要的延伸[‘〕。自由是基于理J胜的自由,“每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到极大限度,该限度就是别人同样的自身利益”,是在彼此权利平等的基础上的自由,是有道德的自由。在游戏和社会生活中不遵守规则,就是不理性的自由,是侵犯别人权利的自由、是不道德的自由。培养社会角色意识。社会和集体中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游戏中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角色的任务,应尽不同角色的职责。只有不同角色者都悟尽职守,所有学生才能收获到最大的快乐:“老鹰”要尽力避开”母鸡”,抓住“小鸡”;“母鸡”要想尽办法阻拦“老鹰”,保护“小鸡”;“小鸡”们要协同配合逃脱老鹰的捕捉。不管是什么角色只有尽到不同角色的责任,才能被接受、才有成就感,才能生活得开心和愉快,进而感到生活幸福。
(三)全身心投入,体验当下生活感受
现在的社会节奏快,生活都是匆匆忙忙,来不及清晰地体会。感受活动当中的每一个细节,超越单纯的、盲目的快乐。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人,集中注意力,融人和感受在身边的活动当中的每一个细节,超越单纯的、盲目的快乐,体会与同伴同在,自己的心为所有人敞开。教育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路在脚下,活在当下。生活不是随遇而安,需要清晰体会,感受每一个当下,体会到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实在充实。让自己的心神与活动同在,与自己的同伴同在,自己的心为所有人敞开。感恩生命中发生的一切,体会这心里暖暖的爱与精神上的自由。在简凡中见证着生存的智慧,在细小平常中释放着生活的豁达。在平凡而不平庸的体育游戏中展现心灵的田野,让生命的种子扎根发芽。
(四)勇于面对结果
培养认识经验和承担后果的人性修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同样要正确地面对,平和的胸怀来接纳。失败与成功一样都是人生的宝贵经验,要坦然地面对和承担。游戏中“老鹰”通过努力,避开“母鸡”,收获捉到“小鸡”的成就感,获得加人人多势众的“鸡群”中。“母鸡”挡住“老鹰”,收获到保护好“孩子”自我实现的快乐。“小鸡”躲开“老鹰”,收获到仍留在集体中;小鸡被捉住,就得承受做“孤独的老鹰”。把体育游戏的心得当作人生的经验和财富,当作认识一个道理的过程。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快乐,而是反思思想收获和行为结果的原因,认识白己个性,觉悟人生道理,思考未来旅途如何在平凡的基础上展开,用心去感觉人生的美好。
(五)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创新在本质上就是改变现状的一个不断变革和突破的过程。体育是一种在理性思考基础上的实践活动,是思维与实践的结合体,是通过身体实践活动即刻产生的结果来反映创新的思考和内容正确与否的检验。体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发展智力,“发展观察、记忆、想像和思维的能力,也就是对知识的吸收、保持、加工和应用的能力”L270在游戏中学生必须对对方进行观察、判断和分析,通过思维的思考和身体行动转变(或保持)现状,得以使状态维持。“老鹰”总是处于主动的位置,“母鸡”和“小鸡”总是在被动位置。所有的选择都建立在正确的思考和行为不断创造基础之上。对生活中的选择也要进行多角度、正确的观察、认识和分析,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所以,用游戏中的现象启发学生的“悟”性,即感受和反思能力,寻求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探索知识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应用。
(六)感悟生活的幸福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和体验生活。外在的表面观察与内在的切身感受对人产生的影响有着显著的差异。观看游戏的同学与进行游戏同学的感受有着明显的不同:观看的人看到大家在疾跑,甚至是“人仰马翻”,听到欢笑声;而进行游戏的人的视、听、触、动等感官全部参与,由感官能够引起心理产生反映,情绪发生巨大的变化。只有主动的参与才能体会到真切的内在是什么感受、心理和情绪是怎样发生的变化。加强学生对生活过程的感受。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注重得到了什么,重视行为的结果,而往往忽视过程的感受。但是没有正确的过程就没有好的结果,对过程重要性的认识和感受显得尤为重要。在游戏中就是淡化活动的结果,强调对游戏过程的感受和反思,从而产生游戏中和游戏后内心的欢乐。对人类发展实践过程的理性认识和经验总结正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根源,对生活过程的体会和感悟是人生的幸福所在。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过去,也不在于未来,就在于活在现在。珍视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感受生活的每一刻。点化学生对生活幸福的感悟。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3]。人生幸福就是对需求层次的不断满足,人生的幸福程度就是对人的需求的感受程度。体育能够满足人的接受刺激和追求乐趣、从属于一个集体、展示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4]。体育和人生幸福都是使人由生理到心理不断获得自己心理感受的需求。“教育的事务……并不是使年轻人在任何一门科学上达到完善的程度,而是开放和安置他们的心。体育对人生的价值归根结底在于对心理或精神的满足感,真正产生对生活的乐趣和快乐,体会幸福感。提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反思和觉悟的能力是增强其人生幸福感的有效路径选择。
三、显化体育潜课程,拓展人文教育内涵
潜课程也叫隐蔽课程,是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式教育影响的那部分内容。潜课程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游戏中,显课程是活动过程,潜课程是教师针对学生和活动进行个性和修养的适时地引导和指点,如遵守游戏规则和社会规范、坚守职责、反思经验和承担后果等等,提高学生的认识、理解和能力,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为学生主动而深刻地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进行个性和修养拓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提高认知,而最终要通过自己主动地感受和改变不足即“修”与反思和保持优点即“养”来不断地发展自己,趋于成熟和完善。体育潜课程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比显课程的范围更广、作用更大,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要求很高。
四、感悟教化指向人文教育方法
体育要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使命,为学生的生命奠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体育的好坏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学改革也应从这个原点开始。现代体育教育方式,不但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更重人性和人格的教养,解决学生人生价值的问题。体育应该承担生命教化的任务,成为一种有效的“变化气质之学”的生命课程。
关键词:网购;快递;货到付款;角色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121-01
玩,是小孩子整个的生活。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以游戏为主,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情境,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
在传统的角色游戏中,尽管我们经常更换游戏材料,还是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是我们的游戏模式太老套了?还是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太强烈?我们一直在反思。是否应该换一种模式开展游戏?还是增添几个新颖的区域?
现在的80后父母经常会在网络上购物,什么都买,孩子们也耳濡目染,对网购有一定的了解。于是我想能不能将淘宝网的这种经营模式运用到我们的角色游戏中呢?有了这个想法后,经过我与配班老师的商讨,我们决定试一试。开设哪些区域由孩子来决定,各种规则也由老师和孩子进行商讨制定。
一、重新审视角色游戏,调整区域,制定规则
虽然说班级大部分孩子都知道什么是网络购物,大致怎样的流程也能清楚的表达,但是,在大班角色游戏中该如何去操作,还有待考虑,我们没有电脑,不可能完全像真的网络购物那样在互联网上操作,而是加入“网购”元素,吸取经验,重新审视我们的角色游戏,换一种思路去开展我们的角色游戏,这需要老师和孩子共同商量后决定。
我决定这次将我们班的角色游戏来个“大改革”,让孩子们有一个全新、创新的游戏环境。区域中所投放的材料也需要幼儿的参与,并且是他们感兴趣的,为此我发了调查表给孩子们,让孩子口述家长为孩子填写,通过表格我就能清楚的知道孩子们的想法。
孩子们带着表格回家让家长帮他们填,家长也告诉我孩子们回家一项一项说给他们听的,还让家长认真写呢,孩子、家长的认真态度让我对这次游戏的“改革”更添了一份信心。通过对我班35位幼儿调查报告的综合,我发现幼儿最喜欢的区域有:娃娃家、建筑工地、小吃店、工艺品店、手工坊。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收获很大,有了“改革”的方向,确定了新的角色游戏所开区域有:娃娃家、光福乱炖小吃店、乐乐超市、银行、巧手坊、顺丰快递、建筑工地这七个区域,其中顺丰快递是在这次“改革”中新增的区域。学习“网购”方便、快捷的理念,我们在一些区域中加入了外送服务。
以上这些是我们初步和孩子确定下来的内容,我们吸取了“淘宝”成功运营的经验,利用“外送”和“货到付款”的服务增加游戏情节。具体需要改进的地方还要在游戏中再观察。
二、游戏案例分析
1、在注重游戏情境的同时不能忽视细节
场景一:自从开设了“顺丰快递”,孩子们新鲜感十足,生意也特别的红火,几位快递员忙的不亦乐乎。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商量好了分工,涛涛负责留守快递站,其他两位幼儿负责外出送快递。超市营业员莹莹跑来快递站,将一个箱子拿给涛涛,“这是一位顾客订的东西,帮我们送一下,别忘记收钱,速度快点哦,人家等着呢。”涛涛拿着箱子看了看,然后将箱子放在了一边。客人络绎不绝。
在游戏中,孩子们一忙起来就会到处乱放东西,这样不仅会耽误时间,产生错误,也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要培养孩子在游戏中做到井井有条,更加让我意识到,抓好细节的重要性。
2、游戏中人员要合理分配
场景二:这是一次游戏后点评中我和孩子们的对话。
老师:今天在游戏中,你们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幼儿:我寄了快递给我的好朋友小洁的。
老师:快递里是什么?
幼儿:是我在超市买的一些水果。
老师:小洁一定很开心。你收快递的时候顺利吗?
小洁:我觉得快递太慢了,游戏快结束我才收到呢。
老师:那次快递站的工作人员可要快一点了。
辰辰:我觉得我们快递站人太少了,忙死了。
老师:小朋友能帮快递站想想办法吗?忙的时候确实缺人手,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幼儿:也可以请人打工呀,像小吃店,付工资给打工的人。
幼儿:是呀是呀,我们也很想去送快递,但是早上来的晚,插卡地方都插满了。
孩子的建议是非常好的,很好的解决了快递站太忙没人手的问题。打工的好处有多,首先是人员的分配比较自由;其次是增加幼儿的赚钱机会和游戏情节,同时也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中我们总能发现一些问题,“顺丰快递”是我们游戏“改革”中新开设的区域,还处在“磨合期”,很多问题要在游戏的实践中才能发现,点评时间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时候,幼儿将问题提出,再由他们商量后制定解决的方案,提高了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游戏“改革”后的反思
重新审视我们的角色游戏,在原有角色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让娃娃家、小吃店、超市与快递站紧密结合起来,让班级中所有的区域都有联系。
在每次游戏后的点评中,我们针对孩子们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找出最适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所谓熟能生巧,我相信,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能将游戏越玩越出色,越玩越精彩。
在这次班级角色游戏的“改革”过程中我认识到,角色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望,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经常审视我们的游戏,要有创新精神,经常给我们游戏来一次改革,让我们的游戏更有吸引力,让孩子们爱上游戏!
参考文献:
一、《小猫小猫你别吵》的反思
1、预设
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的特点,音乐活动的选材从幼儿熟悉的事物着手,通过让幼儿感受、发现身边事物,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趣。本次活动小猫小猫你别吵,整首歌曲有一定情境性,还有三个形象生动的角色。根据歌曲的特点,我设定了一下两个目标:一是,理解歌词内容,知道走路要轻轻,不打搅别人休息,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二是,能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乐于参与表演游戏。根据目标创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出歌曲。本环节,我用游戏“小朋友散步”睡觉的音乐引出本次儿歌。我来当小猫“喵喵”叫。
(2)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欣赏歌曲后,根据角色来学唱歌曲。
(3)理解歌曲,参与表演。这一环节,通过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教师进行指导,注重个别指导。
2、问题及反思
本次音乐游戏的效果还可以,大部分幼儿投入在音乐的情境中。一些简单的动作也可以呈现在我们面前。个别幼儿动作表现的还比较的大胆。但是整个活动我还有一些困惑。第一,音乐游戏要先学歌曲还是先做游戏?我设计这个活动时,我以学习歌曲为主,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来完成游戏。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在音乐情境中对做游戏更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做了调整,将原本分句学唱歌改为了请一个小朋友来当阿姨,小朋友当小猫我来当小朋友,根据音乐录音来做表演。反复分角色练习,动作由幼儿自行创作后,我再进行指导。效果还可以,遗憾的是:我没有熟读教材,在活动中才发现“玩中学”的重要性,更加可以激发幼学习兴趣。第二,如何把握没有上来表演的幼儿。本首儿歌有三个主要角色,在游戏我只请个别幼儿来表演。反复游戏,并在游戏中适当的增加人数,但是活动中总有一群幼儿在小椅子上。小班幼儿活泼好动,注意力比较差。我没有给他们分配一点工作。造成活动上的小混乱。我也没有提醒他们,我投入在和幼儿的表演上,间接的忽略了坐在椅子上的孩子们。导致台上的孩子很投入,台下的孩子无所谓的鲜明对比。
3、调整
(1)要严读教材,在整个活动中,我要事先理清思路,而不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改变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思路不是很清晰的状况。音乐活动多采用游戏化的方法,把音乐同孩子们的生活相融合。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2)在活动中,也应从不同方面尽量能照顾到全体幼。
二、《大皮球》的反思
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大皮球》是小班歌唱活动。歌词和旋律都比较简单,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而且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对玩皮球很感兴趣。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选择与孩子们生活中喜爱的事物—大皮球”相结合,整个活动在老师游戏口吻带动下,可以让孩子们的整个学唱过程显得更为生活化、更为游戏化。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
1.结合经验,在做做、玩玩中理解熟悉歌词,初步演唱歌曲。
2.感受拍球的轻重,尝试用较轻和较响的声音演唱。
围裙剧场活动在《指南》与我园正在实施的江苏省省级课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推进的实践研究》双重背景下应运而生。围裙剧场是以围裙为载体,将道具与围裙合二为一,通过这种表演形式,将作品的情节、内容用自身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动作等手段,创造性地表现和再现文学作品的活动。
如何落实园本教研活动,做好教研活动的安排,提升园内教师的教研水平已是我园近年教研的核心,经过对围裙剧场的开发――制作――实践等等挖掘方式,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也就得到了促进和发展,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发展了,也体现出园本化特色游戏开发后的利用。
1.借“裙”发挥,形成“研”的氛围
教研实录:“剧场活动”之我见
具体内容:
①简介剧场活动内容。
②请个别老师介绍“围裙剧场活动”开展、评价和管理。
③请各年级组分别就各班的开展、评价、管理提出宝贵意见。
④集体进行讨论,商量解决对策。总结、结束。
2.以“裙”构思,掌握“研”的方法
老师们经常针对同一题材为主的活动内容进行多次的实践研究活动。比如以故事《三只蝴蝶》为例,不同年级组的老师以不同侧重点为抓手,设计出了不同结构的故事框架。采用了让幼儿自由探索,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再进行引导,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再次游戏表演,一步步以“幼儿自主尝试”的模式激发幼儿表演与创作的动力。同时在组织游戏中,教师都积极围绕围裙特色有目的、有创新地进行指导,总结经验,大胆出新,活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围裙剧场的教研活动,我们总结出研讨的方式与模板。筑渠――完善教师管理打好研究基础;引水――学习培训中提升专业水平;浇灌――工作实践中反思成长。
3.整合“裙”趣,进行活动反思
每一次的表演、每一次的教研、教师们都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写下反思,针对出现的情况理清思路,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加以改进。
我们来看一下教师的及时反思与解决思路。
片段一:经验共享
李芳:首先我来讲一下我是怎样让幼儿走进围裙剧场的:1.收集资料2.选择剧本3.分配角色4.制作道具5.排练试映6.公开演出。家长收集了有关围裙剧场演出、制作、来历等资料,让幼儿熟悉,懂得有关围裙剧场的基本知识。我选择了《老鼠嫁女》,在分配角色上根据幼儿人数和自愿结合给幼儿分配。制作道具上还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为主。幼儿排练时我采用围圈法让幼儿根据角色练习表演,最后请平行班的小朋友来观看。
周菡:我觉得在围裙剧场中有三点必须注意。1.情节简单,动作性强。2.角色对话,多次重复。3.改编故事,增多角色。
片段二:解决困惑
困惑1.如何评价?
解惑: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对孩子们说这些话:“你真棒!”“真聪明!” 当幼儿听到这些话时,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评价的目的远不止此。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创造性的发展。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格式,更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不单单只是以语言为载体,而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来灵活决定,教师应当抱着谨慎的态度开展评价,同时还要预见到该评价所可能产生的结果。
困惑2.如何让他们大胆表演?
解惑:我们将剧场活动管理设为:幼儿的主动参与管理和教师的协助参与管理。一、在活动表演中,幼儿自主地选择角色,完全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表演,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在活动规则上,我也实行幼儿的主动参与、制订和遵守规则的方式。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索、讨论、总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学习。
长久以来,西方幼教工作者深信自由游戏对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价值及意义,但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教育改革认为游戏不应当被看作一种自由的和完全无结构的活动。教师要能够为幼儿提供高质量、有目的的游戏和有价值的活动,也就是要能够“通过游戏来教”。那如何实现“通过游戏来教”,本书深入实践现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的第一章是探讨游戏在理论和现实中的处境。通过总结不同领域有关游戏的研究,作者指出,大家都认可一个观念:游戏在早期学习和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仍然存在问题。这是因为大家对于游戏的理念并不一定能够带来相应的实践。因此,探讨教师关于游戏的理念和他们的教学实践的关系,对于保证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发挥其教育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章就如何探讨教师的观念与行动方面进行设计,提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模型。作者明确了自己研究目的主要有三个:明确解释教师的游戏理论;确定教师的理论与他们的课堂实践之间的关系;检验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或是限制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整个研究由三个渐进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对教师如何将游戏整合进入课程的情况进行描述性描写,初步了解他们有关游戏的观念;第二阶段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关于游戏的概念和设想;第三阶段通过分享教师自我选择的录像片段及对行动的反思,对教师理论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第三章教师的游戏理论,探讨了教师关于游戏的理念,以及这些理念与他们的一般教学倾向之间的关系。作者用概念图展示了教师对于游戏和学习、游戏的本质、教师的角色、组织和计划游戏、通过游戏评价儿童以及开展游戏的限制因素的认识。这些认识反映了教师们认可在游戏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内在动机的激发和主动参与能引发“高质量的学习”。
教师有关游戏的理论能否在实践中得到体现,第四章对此做了回答。通过与教师一起观看录像,作者发现既有教师的观念与实践相匹配的案例,也存在许多观念与实践不相匹配的情况。大部分教师都认可游戏和学习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控制力,激发他们的参与性。但是在实践中,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是自己在游戏中作出大部分的决定,而给予幼儿的选择权很少。与教师的理论和观念相比,实践中的游戏是过于结构化的。造成这状况的原因既有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因素,也有教师对于自身角色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对儿童具有支持和指导的价值。
关键词:幼儿 自主游戏 教师引导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24-01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占据了主要的位置,因为游戏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更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自主游戏就是指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的选择、开展以及交流。在自主游戏中,强调的是幼儿对游戏的支配和控制能力,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积极的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1 教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主导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看到教育的成果,紧紧地盯着幼儿的游戏过程,寻找一切可以进行教育的机会,将教学任务强行的去。有的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游戏,如果出现偏离生活实际的地方,教师就要立即加以纠正,或者以指导者自居,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违反游戏规则的行为,就会叫停正在进行的游戏,将幼儿引导到正确的游戏规则中去游戏,于是,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变成了教师导演、幼儿参演的一出戏。
无论是教师的哪种行为,都干扰了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过分的强调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这样的做法限制了幼儿自由游戏的天性,剥夺了幼儿自主探索、自我创造的权利,教师将游戏变成了教学,大大地挫伤了幼儿自主游戏的积极性。
1.2教师经常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
自主游戏的主体应该是幼儿,而不是教师,所以游戏的主题与过程都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当幼儿的注意力被其他的事情干扰,致使游戏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才进行干预。然而实际上,教师经常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有时候是为了指导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有时候是因为游戏时间不足而中断游戏。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存在着教师经常中断幼儿自主游戏的问题,随意的中断幼儿的游戏,会让后期的游戏不能顺利的进行。
1.3对幼儿的自主游戏采取放任不管的政策
有的教师存在对自主游戏认识的偏差,认为自主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幼儿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就可以了。教师既不为幼儿自主游戏准备适当的环境和玩具,也不关心幼儿自主游戏进行的情况,不注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放任不管的态度,不仅是教师不负责任的态度,也将游戏活动的教学价值给抹杀了。
2 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的对策
2.1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
自主游戏的活动主体是幼儿,教师要在充分的认识并接受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开展有效地指导。
教师要对自己在游戏中的地位和角色进行明确的定位,在充分的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要的前提下,在整个游戏环节中,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角色,给予幼儿多种游戏体验。教师的角色可以是灵活多变的,比如在自主游戏开展时,教师是材料的提供者;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是问题解决者等。
教师对自身定位的正确而又清楚的认识,有利于帮助教师避免出现指导不力的现象,提高自主游戏的质量,还可以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发展。
2.2在恰当的时机介入幼儿自主游戏
观察能力应该是幼儿教师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只有对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的行为、语言等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更好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解读。教师在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中,要以一种开放性的心态,认真、细致的观察,积极发展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亮点、难点,从而找到一个恰当的指导方法。教师要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恰当的时机介入游戏,给幼儿提供适合且有效地指导。
2.3适当地对幼儿自主游戏进行帮助指导
2.3.1隐性指导
幼儿更喜欢与同龄的伙伴一起进行游戏,不喜欢成人的过分干预,但是这并不说教师不能进行干预,教师可以采取隐性指导的方式进行帮助指导。实际上,当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时,幼儿会玩的更高兴,这是因为游戏如果有了教师的参与,会让游戏变得多样化。但是,教师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要始终记得参与游戏的目的,就是在不干扰游戏的前提下,在恰当的时机对游戏进行指导和帮助,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2.3.2显性指导
显性指导是在教师不参与游戏,在游戏外插入的有目的的教育指导。显性指导是为了改善教师放任不管幼儿游戏的问题,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自然的状态下插入教学,帮助幼儿积累知识。
2.4游戏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反思
在幼儿自主游戏结束之后,教师要及时的对自己的介入行为进行反思,反思自己介入的方法是否恰当,反思自己的介入是否取得了积极地教学效果,恰当的反思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
3 结语
幼儿是自主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自主活动中要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注意扮演好自己在自主游戏的角色,担负好幼儿游戏的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责任,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提高分享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赵丽君.幼儿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幼儿教育,
2004,(05):12-13.
我园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们增加了户外的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它是一种把幼儿的学习融入到游戏中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打破了以传承知识为核心的传统学习观,而且还为孩子们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经验去尝试操作、解决问题。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活动。如何使幼儿喜欢的区域活动成为另一个“高效课堂”呢?区域活动开展的是否有效,教师在其中的角色定位、教师的适时介入指导都非常重要。区域活动在表面上看是幼儿自发自愿进行,幼儿可自主行为,不受控制、被强制支配。然而实际上,整个活动过程均渗透教育目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或教育意图无所不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较之以认知为主的教学活动难度更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对教师来说这意味着新的挑战,那么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才能进一步突显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其最大限度的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活动过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活动前到活动后,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的不同需要。
二、观察是教师实现目标,追随孩子需要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实践操作中,可以通过看、听、想、记等方法来观察孩子,揣摩他们的心理,分析他们的行为,提供合适的材料,以推动孩子的发展。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是否得到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游戏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
三、给予幼儿适时的帮助与指导,促进幼儿独立性与创造性
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的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如:在我开展的大班区域活动―《我上小学了》这节区域活动中,其中有一个区域是制作书包,小朋友在制作书包的过程中,都非常的投入,充满自信,都想制作出一个美丽的书包。但是,有几个小朋友的书包制作的非常漂亮也很精致,我发现他们都很想背起自己制作的书包,但是背带是卡纸制作的,固定性不好,背一下就会脱落,这是,我走了过去并递给孩子一个透明胶,我说:“你的书包制作的真漂亮,但是不急着背,让你的书包变得更坚实点再背起来”。小朋友们听后立即动手把书包的背带粘结实。这时,在孩子遇到困惑时,及时的给予一种思路,让孩子能继续充满自信的创作。
四、应采用开放式的指导,发散幼儿的思维,充满想象
针对区域活动不同环节,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及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采取充分尊重、信任幼儿的原则,尽可能让幼儿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观察,少干预;多放手,少包办;多鼓励,少指责。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作为游戏的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给予启发、点拨,依靠幼儿的积极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但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等,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发散幼儿的思维、引起幼儿的联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耐心倾听幼儿的发现,并用欣赏的口吻夸奖孩子,以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发挥。但特殊情况下教师需有特定的指导,如,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过激的行为,求助,遇到困难想放弃时,教师必须及时介入,进行制止或指导。
五、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
幼儿的学习过程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的随意提供帮助。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学习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所以,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的时候。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
3)当游戏出现教育契机时,教师要及时介入。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我想,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既会成为幼儿自由游戏的园地,又是一个幼儿学习接受新知识的天堂!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有时还是旁观者,必要的时候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教师在关注幼儿的区域活动时还可以发现幼儿的特长,了解他们的需要,能更好地尊重个体差异,关怀每个孩子的发展,使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游戏、求知,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与发挥才能的机会,最终达到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