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1 03:55: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派出所挂职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强化严打高压态势
我局围绕“打两抢”、“除黑恶”、“治乱点”、“反三车”、“打传销”、“扫丑恶” 二、加强农村治安防控,加快统筹城乡警务。 三、加强交通消防安全管理
2009年,我局加大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及时整改消除存在的临水临崖、事故黑点等安全隐患。狠抓重点车辆监管、行车秩序整治、道路隐患治理、安全宣传教育等措施,不断深化和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加大道路交通的科技投入,在市区三条主干道建成“智能控制双向绿波带”,有效提高了通行效率。深入贯彻落实“五条常态严管措施”,集中开展整治酒后驾驶违法专项工作。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工作,组织开展了“三合一”、人员密集场所、重大火灾隐患督改、“利剑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
四、积极争取群众理解支持
我局为全面贯彻落实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新要求,一手抓群众工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一手抓规范执法,推动执法质量的提升。一是深入推进“警民恳谈”、“相约警务室”、“向人民报告”等工作,组织开展了以“四进四送”为主要内容的爱民实践大走访活动和“百名网友进公安”、“百名评议员进公安”、万名群众“走进监控中心”等活动。二是制订出台了《海宁市公安局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评议员工作暂行办法》,在全市范围内聘请了2500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评议员,每季组织评议员对辖区警务工作进行评议,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三是不定期地对派出所接处警工作进行明察暗访,从执法源头上遏制涉法、投诉等案件发生。在全局开展“强责任、查漏洞、除隐患”执法安全教育整顿活动,进一步排查整改各个执法环节上存在的安全漏洞及隐患,进一步完善操作规范,杜绝执法安全事故发生。
五、严格公安队伍管理
为深入推进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和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五学、五讲、五会”、“海宁警察精神”大讨论等活动为载体,做到“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二是深入开展“、、刑讯逼供”三类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切实抓好“五条禁令”等从严治警措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民警违规违纪记分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实施意见,进一步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根基,民警违纪率进一步降低。三是扎实推进民警教育训练工作。紧紧围绕民警岗位职责特点,积极推行案例教学、现场模拟教学、互动式教学和实训实考。组织中层领导及优秀民警到公安高等教育学府培训、进修,选派多名派出所所长到杭州市局基层派出所挂职锻炼,邀请法律专业人士
( 曾 伟)
2018年6月末,我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自愿报名参加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按照组织安排挂职担任雷波县松树乡禁毒专职副书记。一年来,我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完成了从一名检察官到扶贫干部的跨界转变。
现将脱贫攻坚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
我牢记使命职责,始终把禁毒宣传预防和涉毒人员管控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广泛开展“雷波县千村万户禁毒大宣传”活动。利用各村党建月会和农民夜校宣讲、入户走访、在各村张贴禁毒宣传栏、组织吸毒人员和家属到雷波县戒毒所参加禁毒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禁毒宣传。二是印制彝汉双语的《禁毒承诺书》2000余份,张贴到全乡每一家农户家中,教会每一个家庭成员用彝话念诵承诺的9项禁毒内容。三是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工作。联合派出所公安干警对全乡偏僻山坳和重要节点进行了6次毒源、罂粟和大麻种植排查。四是通过对吸毒人员实地走访了解最新动态、现场尿液检测、视频谈话、手机签到等措施加强管控。五是组织全乡220余名党员及公职人员,开展了拉网式尿液检验。还将尿检人员范围扩大到村小村幼教师、村医、村小三职干部和小组长,在全乡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宣传。六是真诚对待吸毒人员,化解其排斥管理的心理。帮助1名涉毒人员解决误工问题,帮助1名吸毒人员解决就医难问题,联系成都华西医院的一级专家,并护送其到成都就医。
今年以来,禁毒索玛花软件管理系统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全乡管控率稳步提高,各类戒毒档案逐步完善规范。2018年10月,我乡的西苏角村被雷波县禁毒委评为禁毒工作“五无”先进村。
全乡现有艾滋病人全部实行管控到位。协助处理一起帮扶工作队队员涉嫌被艾滋病人感染事件。
二、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和综治工作
充分发挥法律人的优势,利用各种会议和入户走访,适时进行扫黑除恶和法律宣传,排查涉黑涉恶案件线索2件。辖区内的黑恶势力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在松树乡举办“德古”调解员法律知识培训会,担任主讲人,探索彝族民间德古调解与官方调解相结合的有效衔接方式。参与调解了猴儿沟村村民因放羊引发落石砸坏汽车纠纷事件、哈洛窝村巫尔大门家庭矛盾纠纷事件,有效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全乡未发生非法上访和聚众闹事事件,保证了平安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认真做好联村工作和结对帮扶工作
我与负责联系(包村)的姑妈甲谷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白天入户调查,晚上开会探讨致富办法。该村种植业方面已经栽种“青翠李”品牌李子树3000株,栽种“六月熟”品牌桃子树1000株。养殖业方面姑妈甲谷村已经建好一个养鸡场,2200只小鸡苗已经入场开始饲养,预计2019年10月彝族年期间就可以上市。
我还承担了结对帮扶5户建卡贫困户。每月保持走访帮扶的贫困户2次以上,做到户户人头清楚,感情融合。给他们宣讲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措施。为贫困户阿伙石巫家争取到特殊困难救济金500元,带领村义务服务队帮助其进行住房环境卫生整治和风貌改造。帮助贫困户洛根惹打找到一份务工工作。联系都江堰友爱学校为5户贫困户的13个孩子每人捐赠了一套校服。
关键词:基层检察室;设置;定位;职能
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地方检察机关在基层试点设置检察室。不可否认,基层检察室在当时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提升检察机关基层工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进展,检察室设置的范围过宽、过滥、管理工作薄弱等负面效应随之凸显。90 年代中后期,基层检察室纷纷被撤销。但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服务意见》,各地的做法中又出现了农村检察室的设置[1]。2010年10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新设检察室,要考虑工作需要和实际可能,解决好办公场所、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经费等保障条件。”再次明确了可以新设检察室。当前,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基层检察室建设工作又在铺开,这究竟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契合时代背景的正确举措?各方说法不一,各地检察机关在推进过程中也多有困惑,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新一轮基层检察室建设的意义、正确定位新时期检察室的职能和地位、实现检察室的长远发展和生存空间等是我们必须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一、设置基层检察室的必要性分析
相对于现今的中国社会现状,重设基层检察室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司法资源有限,无法承担基层检察室的需要。以笔者所在的县为例,该县目前有乡镇10个,平均3个乡镇设置一个检察室,则至少需要设置3个检察室,如果每个基层检察室人员以3到5人算,则需要9到15人。但目前该院总共在编干警为49人(含事业编制2人),人员编制非常紧张,根本没有多余的人力能下派到检察室。同时要设立基层检察室,就要涉及到办公室、经费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在我国目前司法资源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大规模设立基层检察室,会使本来吃紧的司法资源雪上加霜。
2、配套法律法规、制度尚不健全,设立基层检察室的实践经验不成熟。虽然可以将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条第3款的规定以及《人民检察院乡(镇)检察室工作条例》作为设立基层检察室的法律依据,但是以上法律法规对基层检察室的设立只是一个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目前,基层检察室也未得到国家层面法律的认可。
3、基层检察室不能完全解决农村法律监督空白的问题。从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急需要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的每一个角落。但我国的司法资源有限,如果在每个乡镇设立乡镇基层检察室,所需经费、人员无法保障。如果只在个别乡镇设立,或者一个检察室管辖两三个乡镇,设置的效果非常有限。一个检察室如果人员设置过少,则无法胜任检察室庞杂的职能,影响工作开展。如果人员配置过多,在目前符合条件的检察人员普遍短缺的情况下,势必影响到基层院日常工作的开展,并且一些职能与基层院重叠,浪费了有限的人力物力。同时,对于乡镇检察队伍的监督管理也是一个问题。
笔者认为,当前设立基层检察室确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阶段设置基层检察室也有其必要性。
首先,设立基层检察室是我国宪法精神的间接体现。虽然设立基层检察室在宪法和法律上找不到直接的字眼,但是它这种组织形式和宪法法律不相违背,还可以从宪法和法律中推导出来。我国宪法第129条和13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的组织机构形式由法律规定。根据人民检察组织法第二条规定:“如果省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县级人民检察院根据需要经过人大常委会批准可以在工矿区,农垦区或者林区等建立派驻机构”。追溯立法的本义,其中规定的“等”应作广义的解释,不应局限于工矿区,农垦区或者林区,同时第二条规定中还有“根据需要”,这就使设立基层检察室就符合了立法的规定。另外宪法第13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根据该条文,我们可以衍生出一个结论:应该从组织上保证公、检、法等机关分工负责、配合制约,乡镇、街道等基层检察机构的缺失显然有违宪法要求法制平衡和法制治理机制之完整。
其次,设立基层检察室是健全农村司法体系的必由之路。目前,法律监督最大的需求在乡镇,最薄弱的环节也在乡镇。有些基层地区,由部分干部的腐败行为以及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所引发的“官民”矛盾、“警民”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和疏导,导致农村频繁,这与法律监督不力有很大关系。而强化法律监督必须要有阵地,法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乡镇分别设有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部分工商、税务、土地等行政派出机构也一应俱全有自己的基层“阵地”,而检察机关缺乏类似的机构,广大乡镇成为法律监督的盲点。从社会控制角度来看,农村社会秩序缺乏科学而完善的法制治理机制,尤其是治理结构中的法律监督权仍处于基本缺失的状态,未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对行政、审判行为的)分工制衡机制。[2]可见,现阶段以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适当地扩大检察工作在广大农村的覆盖面,使检察资源配置落实到农村、落实到基层,是健全中国特色农村司法体系的必由之路,而基层检察室无疑是建设乡镇法律监督主阵地的最好载体。
再次,设立基层检察室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现实需求。目前乡镇基层政权中,各种审判、行政权力已经延伸到了农村基层,唯独基层检察院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机构设置,导致检察机关在基层信息不通、耳目不聪。基层检察院对乡镇种种社会矛盾的了解掌握及其对乡村干部行政管理行为和基层法庭裁决行为的法律监督,仅靠少而粗的群众举报材料和难得一次的下访巡访或法制宣传,显然只是“冰山一角”。尤其是近年来,乡镇、村干部贪污挪用集体土地补偿款、侵吞国家惠农资金等职务犯罪现象屡见不鲜,各种涉农犯罪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农民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护,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乡镇基层检察室通过收集乡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参与农村综合治理,宣传检察机关性质、职能以及举报、申诉的方法等,能有效激发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有效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和水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最后,设立基层检察室是检察机关自身发展的形势所趋。基层检察院建设在检察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虽然基层检察院经历了30 余年的发展,但是基层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能力、队伍建设水平尚不高,特别是由于检察工作的专业性和相对独立性,基层检察院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谋划工作,把群众关注点作为检察工作着力点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法治需求。适时发展基层检察室,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作用,既有利于基层检察机关畅通监督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检察机关的基层知晓率和认可度,走检察专业化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之路,又可以让检察人员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接受他们的评议和监督,提高检察队伍的群众工作水平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和检察机关形象。
二、新时期乡镇检察室的职能定位
当然,基层检察室的重构并非是对原有检察室的简单恢复,而是哲学上的“扬弃”,是按照中央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赋予检察室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其新的界定、新的内涵。
1、以强化法律监督为职能基础。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基层检察室是检察机关在乡镇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眼睛和触角。过去在检察工作中,没有设立基层检察室的地区,对发生在基层派出所、人民法庭等机构破坏法律统一实施的行为很难进行法律监督,设立基层检察室的地区,也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不依法监督、不规范监督的问题。重新构建的基层检察室必须以强化法律监督为职能基础,赋予基层检察室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诉讼监督等监督权能,与基层派出所、人民法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乡镇司法体系。
2、以服务业务部门为职能载体。检察室不是检察院,在适当延伸和扩展检察室职能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检察室与派出院内设部门的关系,特别是检察室与业务部门的业务重叠关系,如基层检察室拥有民行、控申检察职能后,检察室与院民行科、控申科的关系等。有学者认为,赋予检察室的民行、侦监、监所、控申等职能,从性质上看并不需要一种完整的权能,而是在充分发挥检察室贴近基层、贴近群众优势的前提下的部分权能。[3]笔者赞同这种观点,如检察室可以受理民事行政检察申诉,可以办理辖区内的民事行政“不立案、不提抗、不抗诉”等息诉案件和促进双方当事人和解的案件,但不承担上级民行检察部门的交办案件和辖区内的抗诉案件,可以接受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接待群众来访,可以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但不承担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立案等工作,检察室应更多的配合内设业务部门办理案件。
3、以承办刑事案件为职能补充。现有基层检察室的工作情况来看,基层检察室的职责包括收集职务犯罪线索、职务犯罪预防、法制宣传教育、综合治理等,总体而言,涉及内容广泛,但虚而软,难以产生像执法办案这一刚性权利所带来的明显效果,其最终被群众的接受度、认可度也难以预料。而当前基层派出所和人民法庭都有承办刑事案件的职能,笔者认为基层检察室也未尝不可尝试,可以将批捕、职能一定程度地下放,由检察室承办辖区内刑事案件后提交提交检察长(或检委会)审批,通过这种刚性权利的赋予、实质性职责的履行充实基层检察室的工作内容,让基层检察室有作为、有地位,提高基层检察权履行的公信力和实效。
三、规范基层检察室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基层检察室固有的法律依据、组织体制、保障机制等先天性缺陷,在推进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些困惑和困难,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检察改革的需求,让基层检察室明确职责、规范运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宣传教育到位,进一步深化认识。检察机构设置到乡镇一级的重要性,尚无足够的认识,即使在检察机关内部,对于基层检察室也无统一的认识:一是认为检察机关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再设置基层检察室势必分散力量,影响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二是以前也搞过基层检察室,但由于指导思想不对或设置方式不当,导致设置效果不佳,遂认为设置基层检察室是重蹈历史覆辙;三是认为人财物等诸多因素难以解决,条件不具备。这些内部的思想障碍,是当前制约设置进程的关键因素,要通过理论教育、舆论宣传、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等措施进一步统一检察机关内部认识,奠定稳定的思想基础。
2、试点乡镇先行,逐步推广巩固。目前设置基层检察室还不可能做到像“二所一庭”建设一样全线铺开,其设置也应采取探索式的试点性工作,不可全面开花,操之过急,必须坚持三个原则:一是重点乡镇试点。各地的地方政府都会根据本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对辖区内各个乡镇结合人口数量、素质、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等情况,设立中心乡镇,在这样的中心镇设立基层检察室进行试点工作,可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总之设立基层检察室必须坚持因其所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重点设立。二是慎重稳妥推进。基层检察室的工作法律性和政策性比较强,涉及到单位、人、财、物,因此,要统筹兼顾,慎重稳妥,做到成熟一个,设立一个,巩固一个,在做好试点工作之后,做好理论研讨、经验总结工作,将成熟的工作思路、方法、机制进一步推广。三是目标管理高效原则。基层检察室的工作效果效率,直接关系到乡镇利益、群众利益、检察机关的形象和声誉。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基层检察室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引入竞争机制,推进争先创优,为基层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3、职责定位准确,防止华而不实。设立基层检察室的目的是检察机关行使监督职能,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防止乡镇检察室承担许多不应承担的任务,其职能的承担应与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否则可能导致检察室工作繁而杂,处于疲软状态,陷入重蹈历史覆辙的危机。总的来说,基层检察室所承担的职能在于实而不在于多,当前,在基层检察室推进过程中,很多职能设置是空而虚的,没有实际意义,这种虚空的职能设置宜少不宜多,而具有延续基层检察室生命力功能的法律监督职能则必须强化而不能弱化。
4、人才配备稳定,强化队伍建设。首先,检察室往往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条件相对艰苦,而检察室配备的人员又要求有较高的检察业务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为了调动检察干警前往检察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在政治地位上适当倾斜,才能稳定人心、吸引人才,发挥基层检察室应有作用。其次,基层检察室应作为基层检察院培养青年干警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设立基层检察室的基层检察院,除抽调骨干人员到检察室之外,应下派青年干警轮流挂职锻炼,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的过程中提高青年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再次,基层检察室在一定意义上是游离于派出院的监督管理,而在乡镇中,检察权具有的监督性为检察室干警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必须加强基层检察室干警的廉政教育,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防止队伍出问题,防止不廉洁、执法不公问题的发生。
注释:
[1]李 云:《设置农村检察室问题研究》,载《法治论坛》2009年第3期
[2]曹志瑜:《乡镇检察室的立体解构与回溯性发展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
[论文关键词]治安管理课程 实训教学
近年来,公安院校大都针对治安专业实践性强的特征,相对强化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尚未形成体系,未形成整体合力,实训教学效果自然无从谈起。“理论脱离实践、动手能力差”的治安人才培养缺陷并没有得到改观。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对于造就具有从事治安管理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正确的实训教学设计思路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应当重视当前教学和未来职业的平衡,注重课程教学与未来警察职业岗位的适应性,使得课程教学适合公安行业的发展需要。故要秉承“警学结合、战训合一”的设计理念,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统一,要求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全面贯彻“教、学、训、战”一体化的教学训练模式。要以治安业务为内容,以实践工作操作为规范,以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要严格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体系的内在规律和治安实践工作的现实要求设计课程实训教学内容和实施实训教学。在强调夯实基础、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程内容设置,紧紧围绕公安院校各公安专业尤其治安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基层治安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设定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进一步拓宽或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从事治安管理、安全防范的实际工作能力,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为实践服务的特点。
二、准确定位实训教师角色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教师应当积极适应时代要求,改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过程的客体”的教育单主体观理念,明确自身现实角色定位,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综合的知识引导者和能力指导者,树立“师生互动、寓教于乐”的教育双主体观理念。“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更要求教师由传统的单向教与学转变为双向的沟通与互动。教师不仅要成为课堂的指挥者,更要参与到学生的具体实训学习中来,甚至于与学生共同分担扮演实训场景设计中的角色,共同完成实训演练。“以前的教师相当于是羊群中的牧羊犬,而现在则变成了羊群中的领头羊。”罗素曾说:“要使个人生活成为整体,它必须体现一个人所有的创造性冲动,而且他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能够启发和加强这种冲动的教育。”治安管理课程老师应当积极顺应现时代治安管理形势发展变化对于治安管理课程教学的新要求,探究现代社会发展模式下公安院校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场景的设计、角色的调配、问题的引导等途径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着力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治安管理课程是实践性特别强的实用性课程,其实训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关键在于实训教师“实训场景”的设计和运作,在于实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作为教育的灵魂,其使命在于点燃受教育者的求知之火,调动学习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去私心而扬公心,使之具有宽广的胸怀,未来的眼光,丰富的想象力,获取新知识的渴望以及创造的欲望,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能否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弹性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应当在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的同时,着力提升实训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采用外请基层公安实战部门有一定理论素质的优秀干警作为教官、教师和教官岗位互换制、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到先进公安院校交流学习等方式有效弥补、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实战能力,逐步建设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实战能力强的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使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师真正融治安管理研究者、治安课程教学者和有经验的治安管理实践者为一身,才能真正地大幅度提升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效果。
四、夯实实训教学硬件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除了软件条件外,实训场所的齐全和实训设施设备的完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它是实训教学过程中实施技能训练的依托,能够为学生创造职业岗位的仿真环境,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治安管理课程实训场景设计的仿真性和实训项目开设的完整性,当然也决定着实训的最终效果。而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研究尚存在开展实训教学缺少可利用的现代设备模拟环境和资金投入量少与支持研究全面深入开展的矛盾。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实训条件却硬性要求教师开设实训项目,将不可避免陷入“虚于应付”的实训“形式化”“虚无化”的尴尬现状,学生不满意,老师有怨言,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作为现代化的公安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当前治安管理实训室数量相对较少、条件相对较差、设施设备相对缺乏的问题。如前期可加强模拟派出所、治安陈列室、治安防控实训室等室内实训室的建设,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最大限度满足实训教学需要。在后期积极获取资金支持,设计并建设完成治安实训“模拟街区”,如仿真街道、银行、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地铁车站、公交站台、社区等,为治安实训完成仿真的室外实训场所,将大部分治安实训项目由室内转移到室外,形成水平较高、容量较大、条件配套的硬件实训环境,真正契合治安管理课程实训要求。
五、科学设定实训考核标准
由于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各个公安院校大多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形式不一,任课教师也大多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实训项目的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再加上没有制度化约束,如有些院校仅仅规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定上却未为实训教学设定比例,甚至没有规定实训教学的考核,故往往使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实训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实训考核必然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比例明文规定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切实监督实训考核的有效实施,保障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考核可分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从以下方面考核记分:对有关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案情设计10%,法律文书的制作25%;参与各方角色表现10%;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15%;法律适用20%。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实训学生按照实训要求写出该实训项目实训报告,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分组实训情况和实训报告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实训小组成绩,由实训小组长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监督下会同本小组成员商量后,根据本小组成员在本次实训中的贡献大小、表现情况等,在实训指导老师给出的实训小组成绩基础上上下浮动后给出本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浮动幅度为10%。在所有实训项目完成后,综合每个单体实训项目成绩和综合实训项目成绩后平均得出该学生最终实训成绩。
六、有效驾驭实训教学过程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以“场景运作”为主线开展,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自觉置于某个特定场景中,将抽象理论与生动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场景有关环境条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以及违法犯罪状况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甄别、整理、加工、编排,相关治安管理管理措施和治安执法法律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融合治安管理课程与该项目场景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事、地、物等不同治安管理对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管理的差异性,促进其更好地掌握各种相关治安执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艺术。其实训教学程序一般安排为:
第一,场景设计。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灵活根据客观情况,创设需要学生推理的场景;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验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给出真实场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场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图像场景等。但无论何类场景,都应当贴近治安管理工作实际,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至少也要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这是实训教学能否成功完成的前提。
第二,场景预热。实训教学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实训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展现已创设的场景,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找问题、做分析。
第三,角色分工。实训项目参与人员根据场景要求划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职责的分工。
第四,物品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
第五,场景演绎。实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运作该场景。综合运用观摩式、启发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场景运作”,在场景的展开中强化思维开发、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预先的角色分工演绎整个场景。角色的扮演要尽可能生活化,要有吸引力,强调逼真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演绎。将娱乐性、悬疑性、研究性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特定情境感受性。实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该场景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角色扮演者自身以及旁观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第六,场景评价。角色扮演者自评、旁观学生点评、互相讨论与实训指导老师总结点评相结合。
第七,实训考核。完成相关实训报告,进行实训考核。如:“治安纠纷调解”实训项目的实训程序即可设定为:教师拟定并给出“实训场景”:某日,梁某某的侄女与汪某某的堂弟结婚,梁某某与其他亲戚到汪某某的堂弟家做客,汪某某也在,饭后谈话期间,讲到婚嫁财物,话不投机,双方拉扯起来,汪某某不分青红皂白,用手中的茶碗向梁某某头上砸去,将梁某某头部砸伤。经鉴定系轻微伤。旁观者报警,当地公安派出所出警后对梁某某和汪某某进行调解,汪某某蛮横不讲理,双方争执不下;学生复习有关治安纠纷调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调解程序规定的相关知识点;学生分组并进行角色分工:一般每10位学生一组,2人为社区民警,2~4人为纠纷当事人,2~4人为旁观群众或目击证人;做相关物品和道具的简要准备;纠纷当事人根据角色分工,按照“实训场景”的框架和要求演绎该纠纷“实训场景”;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出警、介入;民警演绎治安纠纷调解的相关过程和程序;角色扮演者自评;旁观学生点评;互相讨论;实训指
五、科学设定实训考核标准 由于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开展得比较晚,各个公安院校大多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形式不一,任课教师也大多各自为政,甚至同一实训项目的不同任课教师的考核要求也不尽相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再加上没有制度化约束,如有些院校仅仅规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但在成绩评定上却未为实训教学设定比例,甚至没有规定实训教学的考核,故往往使实训教学的考核流于形式。而实训考核是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没有实训考核必然使实训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认为,应当根据课程实训教学在整体课程中所占比例明文规定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最终成绩中所占比例,切实监督实训考核的有效实施,保障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治安管理课程的实训考核可分项目进行,每个实训项目成绩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从以下方面考核记分:对有关治安管理法律规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0%,案情设计10%,法律文书的制作25%;参与各方角色表现10%;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15%;法律适用20%。每个实训项目实训结束后,实训学生按照实训要求写出该实训项目实训报告,由实训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分组实训情况和实训报告完成质量情况给出实训小组成绩,由实训小组长在实训指导老师的监督下会同本小组成员商量后,根据本小组成员在本次实训中的贡献大小、表现情况等,在实训指导老师给出的实训小组成绩基础上上下浮动后给出本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浮动幅度为10%。在所有实训项目完成后,综合每个单体实训项目成绩和综合实训项目成绩后平均得出该学生最终实训成绩。
六、有效驾驭实训教学过程
治安管理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以“场景运作”为主线开展,通过场景的设计与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自觉置于某个特定场景中,将抽象理论与生动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场景有关环境条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分析以及违法犯罪状况分析,相关资料的收集、甄别、整理、加工、编排,相关治安管理管理措施和治安执法法律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融合治安管理课程与该项目场景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人、事、地、物等不同治安管理对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管理的差异性,促进其更好地掌握各种相关治安执法工作技能和管理艺术。其实训教学程序一般安排为:
第一,场景设计。根据治安管理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知识点的不同要求,创设相对应的真实或类真实场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创设实体场景,也称真实场景再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灵活根据客观情况,创设需要学生推理的场景;利用现有物品进行实物演示,创设演示场景;采用实验教学,实现真实场景再现;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给出真实场景;利用现有材料,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创设体验场景;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图像场景等。但无论何类场景,都应当贴近治安管理工作实际,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至少也要类似于真实社会生活,这是实训教学能否成功完成的前提。
第二,场景预热。实训教学前,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实训指导老师提前向学生展现已创设的场景,让他们有时间查资料、找问题、做分析。
第三,角色分工。实训项目参与人员根据场景要求划定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做好职责的分工。
第四,物品准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准备相应的物品。
第五,场景演绎。实训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运作该场景。综合运用观摩式、启发式、辩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场景运作”,在场景的展开中强化思维开发、知识运用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按照预先的角色分工演绎整个场景。角色的扮演要尽可能生活化,要有吸引力,强调逼真性和完整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演绎。将娱乐性、悬疑性、研究性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的特定情境感受性。实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该场景运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角色扮演者自身以及旁观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并尽可能找出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4月26日,我们**镇工作组驻村以后,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建议的基础上,按照“解决问题与长远发展两步走”的总体思路,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牢牢抓住土地调整、社会稳定、计划生育三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东纪二村多年积压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村级基层组织
我们认为,“治软治散先治人,治人先治带头人”,从根本上改变东纪二村的落后面貌,关键是建立一个团结实干、富有战斗力的党支部班子。第一,配套健全基层组织。我们了解到东二村班子涣散,主要原因在于村两委成员不团结,以武力论权势,工作组把这一情况汇报党委,并请示了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镇工作人员挂职东纪二村的支部书记,同时配全充实了职能组织,由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以培养后备干部使村两委拧成一股绳。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工作组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按照“五个好”要求,协助村里建立健全了“”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党员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促使东纪二村逐渐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第三,加强阵地建设。为积极发挥党员活动室的载体作用,我们帮助村两委建起了党员活动室,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凳子的“五有”标准,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第四,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我们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教育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统一干部思想。七一期间,我们利用三天的时间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与他们一道协商发展规划及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教育整顿,东纪二村的班子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二、强措施解难题、确保重点工作的开展
我们工作组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以点带面、以整体工作化解局部矛盾”的思路推动工作的开展。
(一)多措并举,创建平安村庄。由于多年来该村各项工作混乱,治安状况差,群众缺乏安全感,加之塌陷地补偿等问题,村民多次上访,已成为闻名的“问题村”、“钉子村”、“上访村”。我们工作组针对这一情况首先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活动。联合镇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印制《矛盾纠纷排查表》,深入到户做好思想工作,及时疏理矛盾纠纷,力争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建立完善村级治安联防制度。我们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夜间巡逻值班表、十户联防轮流制度,工作组与村两委成员交叉轮流巡逻值班,并要求所有成员24小时手机开机,办公室24小时轮流值守,随时接待来访群众,消除隐患。第三,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务管理的透明度。财务不清是每个后进村的焦点问题,我们邀请镇审计办、经管站的人员参加,理清了村的财务,并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把债权、债务等开支帐目摆放桌面,及时张榜公布,让干部清白了,群众明白了。在处理群众的来访问题上,我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共化解矛盾纠纷43起。
(二)集思广益,搞好土地调整。由于该村近20年没有调整土地,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成为全村的矛盾焦点。为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相继召开了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印发了《致东纪二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户均一份,阐明了工作组的思路,动员全体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土地调整工作中来。制定了《〈东纪二村2004年土地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方便群众反映情况,设立了11个意见箱,并公开了村情民意举报电话(*******),在经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帮助各经营组也制定了《实施细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东纪二村的所有村民都能平均分配到土地,我们工作组的全体同志同村两委一道,冒着36度以上的烈日连续奋斗了10多天的时间,对各经营组的土地进行实地丈量。我们先从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第八经营组入手,逐组调整,做到第八经营组土地已经调整完毕,分地到户;第十二、十三、十五经营组在调整之中。目前,东纪二村的土地调整工作已基本结束。
(三)深入细致,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组驻村以来,我们认真分析总结了该村过去计划生育工作经验教训,从夯实计生工作基础入手,下大力气,做好计生工作。一是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我们工作组结合计生办的工作,利用广播、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讲解宣传计生知识。二是建设了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维修粉刷门、窗、墙壁,制作了高标准制度匾牌,并上墙。三是调整计划生育工作专职队伍。四是组织计生办站人员40多人先后两次对东纪二村展开了一次“拉网式”的排查,彻底清除了计划外怀孕、手术、持证流引产等六项底子。五是对49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从新建档立卡,确保档案簿的清晰规范。通过春、夏两次的健康查体,目前,没有发现违反计划生育现象的发生,为确保年底跳出重点管理的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找路子促发展、千方百计富群众
月日,我们镇工作组驻村以后,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建议的基础上,按照“解决问题与长远发展两步走”的总体思路,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牢牢抓住土地调整、社会稳定、计划生育三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使村多年积压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村级基层组织
我们认为,“治软治散先治人,治人先治带头人”,从根本上改变村的落后面貌,关键是建立一个团结实干、富有战斗力的党支部班子。第一,配套健全基层组织。我们了解到村班子涣散,主要原因在于村两委成员不团结,以武力论权势,工作组把这一情况汇报党委,并请示了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镇工作人员挂职村的支部书记,同时配全充实了职能组织,由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以培养后备干部使村两委拧成一股绳。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工作组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按照“五个好”要求,协助村里建立健全了“”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党员制度、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村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促使村逐渐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第三,加强阵地建设。为积极发挥党员活动室的载体作用,我们帮助村两委建起了党员活动室,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凳子的“五有”标准,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第四,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我们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教育党员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统一干部思想。七一期间,我们利用三天的时间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与他们一道协商发展规划及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教育整顿,村的班子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二、强措施解难题、确保重点工作的开展
我们工作组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以点带面、以整体工作化解局部矛盾”的思路推动工作的开展。
(一)多措并举,创建平安村庄。
由于多年来该村各项工作混乱,治安状况差,群众缺乏安全感,加之塌陷地补偿等问题,村民多次上访,已成为闻名的“问题村”、“钉子村”、“上访村”。我们工作组针对这一情况首先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活动。联合镇司法、派出所等部门,印制《矛盾纠纷排查表》,深入到户做好思想工作,及时疏理矛盾纠纷,力争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建立完善村级治安联防制度。我们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夜间巡逻值班表、十户联防轮流制度,工作组与村两委成员交叉轮流巡逻值班,并要求所有成员24小时手机开机,办公室24小时轮流值守,随时接待来访群众,消除隐患。第三,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公开,提高村务管理的透明度。财务不清是每个后进村的焦点问题,我们邀请镇审计办、经管站的人员参加,理清了村的财务,并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把债权、债务等开支帐目摆放桌面,及时张榜公布,让干部清白了,群众明白了。在处理群众的来访问题上,我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共化解矛盾纠纷43起。
(二)集思广益,搞好土地调整。
由于该村近年没有调整土地,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成为全村的矛盾焦点。为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相继召开了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印发了《致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户均一份,阐明了工作组的思路,动员全体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土地调整工作中来。制定了《〈村年土地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方便群众反映情况,设立了11个意见箱,并公开了村情民意举报电话(),在经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帮助各经营组也制定了《实施细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村的所有村民都能平均分配到土地,我们工作组的全体同志同村两委一道,冒着36度以上的烈日连续奋斗了10多天的时间,对各经营组的土地进行实地丈量。我们先从遗留问题多、工作难度大的第八经营组入手,逐组调整,做到第八经营组土地已经调整完毕,分地到户;第十二、十三、十五经营组在调整之中。目前,村的土地调整工作已基本结束。
(三)深入细致,推进计划生育。
工作组驻村以来,我们认真分析总结了该村过去计划生育工作经验教训,从夯实计生工作基础入手,下大力气,做好计生工作。一是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我们工作组结合计生办的工作,利用广播、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讲解宣传计生知识。二是建设了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维修粉刷门、窗、墙壁,制作了高标准制度匾牌,并上墙。三是调整计划生育工作专职队伍。四是组织计生办站人员40多人先后两次对村展开了一次“拉网式”的排查,彻底清除了计划外怀孕、手术、持证流引产等六项底子。五是对49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从新建档立卡,确保档案簿的清晰规范。通过春、夏两次的健康查体,目前,没有发现违反计划生育现象的发生,为确保年底跳出重点管理的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找路子促发展、千方百计富群众
4月26日,我们*镇工作组驻村以后,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建议的基础上,按照“解决题目与长远发展两步走”的总体思路,从解决热门、难点题目进手,牢牢捉住土地调整、社会稳定、计划生养三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做了大量深进细致的工作,使*二村多年积存的题目逐步得到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逐步进步,村容村貌和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一、抓班子强队伍、夯实村级基层组织
我们以为,“治软治散先治人,治人先治带头人”,从根本上改变*二村的落后面貌,关键是建立一个团结实干、富有战斗力的党支部班子。第一,配套健全基层组织。我们了解到东二村班子涣散,主要原因在于村两委成员不团结,以武力论权势,工作组把这一情况汇报党委,并请示了由一名经验丰富的镇工作职员挂职*二村的支部书记,同时配全充实了职能组织,由两委成员交叉任职,以培养后备干部使村两委拧成一股绳。第二,加强制度建设。我们工作组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保证,按照“五个好”要求,协助村里建立健全了“”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党员制度、村务公然和*治理制度、村干部治理监视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狠抓制度的贯彻落实,促使*二村逐渐步进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第三,加强阵地建设。为积极发挥党员活动室的载体作用,我们帮助村两委建起了党员活动室,按照有屋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凳子的“五有”标准,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第四,加强党员干部的培训。我们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代表会,教育党员干部进步思想政治素质,同一干部思想。七一期间,我们利用三天的时间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同时,与他们一道协商发展规划及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教育整顿,*二村的班子题目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二、强措施解困难、确保重点工作的开展
我们工作组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关心的热门、难点题目作为当务之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以点带面、以整体工作化解局部矛盾”的思路推动工作的开展。
(一)多措并举,创建平安村庄。由于多年来该村各项工作混乱,治安状况差,群众缺乏安全感,加之塌陷地补偿等题目,村民多次上访,已成为著名的“题目村”、“钉子村”、“上访村”。我们工作组针对这一情况首先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活动。联合镇司法、派出所等部分,印制《矛盾纠纷排查表》,深进到户做好思想工作,及时疏理矛盾纠纷,力争将题目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建立完善村级治安联防制度。我们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夜间巡逻值班表、十户联防轮流制度,工作组与村两委成员交叉轮流巡逻值班,并要求所有成员24小时手机开机,办公室24小时轮流值守,随时接待来访群众,消除隐患。第三,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公然,进步村务治理的透明度。财务不清是每个后进村的焦点题目,我们邀请镇审计办、经管站的职员参加,理清了村的财务,并成立*理财小组,把债权、债务等开支帐目摆放桌面,及时张榜公布,让干部清白了,群众明白了。在处理群众的来访题目上,我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群众的安全感普遍增强,共化解矛盾纠纷43起。
(二)集思广益,搞好土地调整。由于该村近20年没有调整土地,造成了人地矛盾突出,成为全村的矛盾焦点。为解决土地题目,我们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及群众意见,相继召开了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印发了《致*二村全体村民的一封信》,户均一份,阐明了工作组的思路,动员全体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土地调整工作中来。制定了《〈*二村20*年土地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方便群众反映情况,设立了11个意见箱,并公然了村情*举报电话(*),在经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调整方案》,帮助各经营组也制定了《实施细则》。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二村的所有村民都能均匀分配到土地,我们工作组的全体同道同村两委一道,冒着36度以上的烈日连续奋斗了10多天的时间,对各经营组的土地进行实地丈量。我们先从遗留题目多、工作难度大的第八经营组进手,逐组调整,做到第八经营组土地已经调整完毕,分地到户;第十二、十三、十五经营组在调整之中。目前,*二村的土地调整工作已基本结束。
(三)深进细致,推进计划生养。工作组驻村以来,我们认真分析总结了该村过往计划生养工作经验教训,从夯实计生工作基础进手,下大力气,做好计生工作。一是加大计划生养政策宣传力度,我们工作组结合计生办的工作,利用广播、发放明白纸、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讲解宣传计生知识。二是建设了高标准的人口文化大院,维修粉刷门、窗、墙壁,制作了高标准制度匾牌,并上墙。三是调整计划生养工作专职队伍。四是组织计生办站职员40多人先后两次对*二村展开了一次“拉网式”的排查,彻底清除了计划外怀孕、手术、持证流引产等六项底子。五是对49岁以下的已婚育龄妇女从新建档立卡,确保档案簿的清楚规范。通过春、夏两次的健康查体,目前,没有发现违反计划生养现象的发生,为确保年底跳出重点治理的范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找路子促发展、千方百计富群众
[关键词]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田娟(1977-),女,辽宁沈阳人,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基本原理。(辽宁大连116036)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62-02
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后,为适应培养政治素质高、实战型的公安人才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教学改革力图实现两个转变,即课堂教学由以前的灌输型向学员参与型转变,教师由以前的“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同时,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在学员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把握教学主体的特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认真分析招录体制改革后的学生(以下简称“录改生”)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是录改生生源较为复杂。从学历层次上看,既有高中生、大专生、本科生,还有研究生;从来源上看,既有来自部队的退伍军人,又有来自公安院校和地方院校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年龄偏大,有一小部分有参加工作的经历,有的学员已经结婚生子。来自部队和地方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全日制高等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为扎实,学习能力强,但服从意识、集体意识较弱;来自部队的退伍军人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学习意识强,服从意识、集体荣誉感强。录改生生源的复杂性给教师的总体感觉是上好政治理论课的难度较大。
二是录改生普遍具有优越感。因为录改生在招录时就已经同就业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意味着在毕业后没有后顾之忧,普遍存在就业心理上的优越感。一方面,这种优越感使他们在学习时没有太大的包袱,能够在放松的环境下积极的思考与学习;但另一方面,这种优越感使个别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精神处于松懈状态,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三是录改生普遍关心和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录改生思想较为成熟,普遍关心和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思想活跃,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当理论与现实差距较大时,容易产生迷茫甚至消极的心理。尤其是有工作经历的学员在原工作单位受到过不公正待遇,他们的思想容易对其他学员产生不良影响。
二、优化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是优化教学内容。首先,以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点,加强录改生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学员的忠诚意识,培养他们树立新时期“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公正执法、清正廉洁、勇于奉献”的人民警察精神,激励他们将肩负的历史责任化为前进的动力。其次,剖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形式与政策专题讲座,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向学员讲清楚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应对措施,教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消除学员对现实社会矛盾的困惑,坚定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最后,加强廉政教育。公安院校应把录改生廉政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中,并通过多种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动营造校园的廉洁氛围,使每位学员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廉洁奉公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利用公安系统涌现的大批廉洁奉公的楷模激励学员,反面案例警示学员;利用唱廉政歌,观警示片、听廉政报告等宣传廉政知识;利用校园网站、广播、社团等组织廉政教育活动;等等。
二是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首先,专题讨论法。围绕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教师和学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立几大专题。教师将专题进行充分讲解,然后抛出与公安工作结合较密切的问题,供学员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科学发展观这一专题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立后,教师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涵和意义进行充分的讲解,然后抛出一个问题:在公安工作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如何改善警民关系?由于学员的社会阅历不同,有的当过协警,有的在公安一线实习过,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参与讨论,效果非常好。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使学员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案例教学法。选择与公安工作相关的案例,本省或本地区的案例效果更佳。教师要精心选择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正确剖析案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针对学员的特点,可以尝试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进一步调动学员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公安部《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明确指出了公安教育的实战性,要突出实践教学。要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实践教学制度建设。在理论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公安院校有统一的认识,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制度保证,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或昙花一现的情况较多。因此,要建立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思政部、学生处分工负责,财务处、车辆管理处、保卫处等部门积极配合的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党委应细化相关部门的分工,并制定制度落实下去。同时,要建立实践教学动态评估与评价机制,通过对实践教学的评估与评价,全面了解实践基地对学员的教育效果如何,经费支出是否合理,学员需要提高哪些素质,各部门协调过程中哪些细节需要注意,带队教师是否尽到职责等,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下一步的实践教学。
二是配备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具有涉及学员多、组织协调难度大、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等特点,因此,配备专职实践教学人员是十分必要的。这些专职实践教学人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强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具体体现在拓宽实践教学基地的能力、协调学校相关部门合作的能力、加强学校与各公安机关的交流、组织学员活动能力等方面。
三是经费保障。没有资金的支持,实践教学活动需要的车辆、人员食宿等就不能得到保障。公安院校应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专项资金,并派专人管理,切实保障学员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是由“单一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招录体制改革培养公安实战人才的目标确定后,只会教而没有实战经验的“单一型”教师已经不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因此,“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学术水平,还要有公安工作的经历,才能顺利完成培养学员的任务。为了弥补“单一型”教师的不足,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走出去”,到基层派出所挂职锻炼或调研,深入公安工作一线,了解公安业务知识,并注意收集公安实践中的案例,充实到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公安院校应将教师深入公安一线作为职称考核的准入门槛,督促教师提高实战能力。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公安院校在充分开发本校教学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要积极聘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官。这些兼职教官来自公安一线,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懂群众心理,会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他们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开展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实现由“单打”向团队建设转变。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教师授课能力以及学员接受能力等因素强弱的制约,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度较大,但只要教师们能够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的优势,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和资源共享制度,总结好的经验,扬弃工作中的不足,依靠集体的力量将教学搞好。
[参考文献]
回顾我校家长学校的办学历程,家长学校从单一到多元化、系统化,办学形式从不规范到规范化、制度化,到现在“四有三优一突出”。这与我们起始时的办学思路“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实践中求完善”是密不可分的,与区、镇、村关工委及相关领导的关心指导是密不可分的,与学校领导的重视以及全体家长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我们开办家长学校的主要作法是:
一、重视管理
学校领导认识到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办好家长学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当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在成立组织机构,任命任课老师,聘请校外辅导员等都特别用心。学校钟小平校长任家长学校的校长,各行政人员也挂职相应的家校职务,我们的教师队伍由学校老师,离退休教师,社区领导,派出所民警等组成,他们都熟悉家庭教育知识,热爱家庭教育,勤奋敬业,为人师表,并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队伍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专用场所以及相应的课桌椅,使家长学校做到:有人抓、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效果、有总结。每年制定工作计划,按照预定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家庭和社会中加强宣传,形成一定的气候。
二、科学组织
学校自挂牌成立家长学校以来,我们对各年级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发现一些家庭教育中教而无方,管而无法的实际状况,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及家长学校工作计划、目标,根据不同类型的家教情况采取分年级、分层次,定期和不定期,集中和个别多种办学形式,从三个层面,即“儿童为本”、“家长主体”、“多向互动”的原则,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1、结合家长会讲课。我校聘请本校有家教经验的老师,讲课内容抓住家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及家长平时教育子女比较薄弱的环节,如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进行了题为《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专题教育报告。我校要求老师讲课内容尽是做到既有理论性又切合实际,让家长们听得进,学得来,做得到,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我们突出“引导家长逐步学会科学育人”这一主题,结合宣讲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对家长家教方法指导。不少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学习,懂得了对孩子灵活的教育方法。如有位罗姓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平常没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由奶奶照看,奶奶的迁就,教育方法的简单,孩子成了“网瘾少年”,后由厌学发展到逃学。这位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后,明确了孩子犯错误,责任在父母,增强了责任感,为了更好地教育与挽救孩子,这位家长主动到学校同班主任商讨教育方法,改变过去粗暴、简单的教育,后来这位学生重返校园,且改变较大,学习成绩有进步,表现也不错。该生家长十分感激地说:“是老师及老同志、校外辅导员帮助我们教育好孩子,这种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却。”孩子的转变《楚天金报》2010年5月12日第33版作了专题报道。
3、举办独生子女家教研讨会。随着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我校召开独生子女家长研讨会,进一步加强研讨当前中学独生子女农村教育状况,通过这次座谈一致认为形成独生子女某些心理弱点的原因,是由后天人为的独特环境和家长教养心理偏差以及教育不当所造成的。独生子女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弱点,为了使独生子女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家校的教育必须一致,老师要家访,家长要校访,学校在“家长学校”中传授家长教育知识,家长积极参加,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这样,家校同步进行,家校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要求一致,方法、态度也一致,使各方面的教育因素汇成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共同教育独生子女,让他们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我们认为今后独生子女家教研讨会要经常召开,参加讨论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聘请由科学育儿有方的独生子女家长现身说法,传授教育经验,提高育人效益。
4、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的合力。学校建有“三结合”教育网络,建有“校讯通”平台。我校服务区聘请近百位家校委员和校外辅导员成为学校与家长的桥梁、纽带,每学期定期召开座谈会、指导辅导会,交流家庭、社区、学校教育情况,一起探讨研究帮助青少年的办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召开家长会:我们采取以班级或年级请进来和以片区或村部走出去的形式,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评校,征集管理意见,向家长反馈学生情况。收效良好。
(2)建立家访制度:平时各班主任发现学生有某些错误及时用电话跟家长直接联系,沟通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请家长协助教育,每学期期中考后进行全面性重点家访,并做好家访记录,使家长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学生。2010年8月23日,我校组织全校老师开展大型的把“家长会开到村支部”活动,利用开学前的时间,领导带队,老师分组,全员参与,到村到户,与家长、社会沟通,反响好,收效佳。这项工作我校计划今后长期坚持开展。
(3)开展家教咨询活动:家长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教育,常常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家长如有疑问或建议可来校向校长反映情况或与年级长、班科老师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共同磋商如何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问题,家长们可以就教育、教学工作向学校、年级长、班科任老师提出建议或意见。这样既加强家校联系,又增进了家长和老师的感情。
(4)评选优秀家长:为弘扬家长对我校一贯的关心与支持的美德,我校结合家长学校的教育活动,向家长印发《家长必读》。每学期从以实际可行方法教育子女、取得较突出的教育成效的家长中评选一批优秀家长,并举行隆重的表彰会,从中宣扬先进,树立尊师重教,善于教育子女的典型。会上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培养子女的方法,纷纷表示能荣获“辛冲二中优秀家长”这一荣誉归功于在辛冲二中家长学校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