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7:1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经济技术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这种方法通过改变变压器中性点电位以全部或部分消除流入变压器绕阻的直流电流,操作方式是通过在变压器中性点串入一个可控反向直流电流源、在变电站地网与辅助接地极之间注入直流电流来完成。从根本的原理上说,还是通过改变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位来完成。这种方法的优点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因为在变压器中心点与地网之间没有串入其他设备,所以可以保证变压器中心点可靠接地,不会发生过电压状况;二是不会影响系统现有的保护配置;三是反向电流的注入具有灵活性,可以针对不同的中性点流入的直流电流值,动态地选择注入不同的反向电流。这种方法的缺点主要为:一是造价高,费用大;二是需要连接电源,较无源方式的可靠性差;三是必须在变电站外建造独立的接地级,工程量大,施工困难,安装运行维护都比较困难。
2中性点电容隔直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在变压器中性点与接地极之间串入电容器来实现的,通常称为中性点串电容法。电容器的主要作用为隔离直流,使通交流,所以通过此方法串联电容器后,可以消除流过变压器的直流电流,而且对于交流电流的连接也不影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此方法的基本原理:将电流旁路装置与电容器并联,当电容器两端电压过高,超过规定限值时,或是流过电容器的电流超过最大限值时,则会使并联的电流旁路装置连通,使电容器两端短接,从而起到降压与分流的作用,这样能够保护电容器不被高压或大电流损坏。当电力系统恢复正常后,电流旁路装置便会自动复位,使电容器重新恢复正常运行。此方法的优点主要为:一是装置为无源装置,安全性较高;二是隔直效率高,效果好;三是对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很小;四是能够确保变压器中心点为小阻抗接地,通过旁路保护措施可有效防止变压器中心点发生过电压事故;五是与直流电流注入法比较,运行维护方便。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电容器的旁路保护系统较复杂。当发生交流系统短路故障,或雷击等系统故障时,变压器中性点会流过很大的电流,这时就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产生幅值很高的过电压损坏电容器。所以说,为了保证变压器和隔直电容器可靠安全的运行,必须要为隔直电容器配置一套可靠的有效的旁路保护系统。
3电位补偿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变压器中性线中间串联一个0.5-2.0欧姆的小电阻,再通过外部的可控电源控制此电阻的电流,使形成直流电位,通过调节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流电位,达到减少通过变压器绕阻的直流电流的目的,并且此电阻也需要有保护旁路。电位补偿法可以说是揉合了以上三种方法的特点,例如它有固定值的小电阻、需要额外的直流电流电源及保护旁路装置。这种方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所采用的小电阻阻值比串小电阻法的小,其对继电保护的可能影响也较串小电阻法小,对于雷击时变压器中性点,电位的变化也相对较小;二是在保持变压器中性点有效接地的同时,能完全消除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三是此方法需要配置直流电流源,属有源装置,但与直流电流反向注入法相比,无需另建辅助接地极(网),因而不存在辅助接地极入地电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电流源容量通常小于直流电流反向注入法。同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是若取最小电阻,即0.5欧姆的电阻,则要求其对其电流承受能力相当强,造价会相对较高;若选择电阻相对较大,即2欧姆的电阻,则仍然无法避免其对系统零序参数的影响,进而影响继电保护的整定,方向保护的灵敏度等。二是此方法仍然需具备旁路保护装置。三是此方法可靠性较无源方式差;四是由于电阻抗直流电流能力强,对其质量、造价要求会较高,总体造价较直流电流注入法低,但比其他两种方法高。
4综合比较
以上4种直流偏磁电流的抑制方法,从接入方式上可以分成2类:第一类是小电阻法、电容隔直法、电位补偿法,这3种方法均需在在变压器中性点与变电站地网间串入设备;第二类是直流电流注入法,此方法不改变变压器中性点原来的接地方式。
4.1小电阻法、电容隔直法、电位补偿法的比较
对于第一类的这三种抑制方法,共同点是均需要串入电阻设备,且串入的设备也都需要做旁路保护。就单从旁路保护的安全可靠性方面来说,三种方法的旁路保护要求基本一致,即对于小电阻法使用的可靠的旁路保护系统,也可用于电容隔直法的旁路系统。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两种方法的旁路保护系统的技术要求、技术条件不一致,自然难以使其达到一致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对于不同的方法,当我们要求其旁路系统达到一致的技术条件和安全可靠性时,对比第一类的三种抑制方法,使用电容器隔直法来抑制直流偏磁电流是最佳的选择。
4.2抑制措施比较小结
在500kV变电站,基于变压器的重要性及运行规程,推荐采用直流电流注入法;在220kV变电站则推荐采用电容隔直装置。(1)“直流偏磁抑制措施的研究”部分分析比较了四种抑制方法,推荐使用电容隔直法,而直流电流注入法可用于特殊要求的场合;作者开发研制投运的阻容抑直装置提供了一种更加简单、经济、安全、高效的直流偏磁电流抑制方案。(2)就直流电流注入法和电容隔直法两种方法比较,各有优劣。应针对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不同的抑制措施。在500kV变电站,基于变压器的重要性及运行规程,推荐采用直流电流注入法,当然应考虑安装接地极的可能性;在220kV变电站则推荐采用电容隔直装置。
4.3结束语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4.在毕业设计环节中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技术经济的重要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或不可行做出的评价,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经济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中,增加学生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工程技术经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理论的实践运用的综合能力。由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设项目资料,由学生自行进行项目实地调查,项目预测分析,收集项目相关经济分析基础数据。再将搜集到的资料结合Excel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构建经济分析表格、模型。最后运用Excel计算出建设项目相应的经济指标,并进行归纳、总结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从而将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与实践结合,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并且顺利上岗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必须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因此,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各个实践环节还要循序渐进,相互配合。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的效果,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工程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技术经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一、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环节设置较少
目前,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设置中只有课堂教学部分,实践教学包含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没有设置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大多仅局限于习题练习与少量的案例分析,与实际的工程经济分析内容脱节较多。没有课程实训及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过理论基础知识之后,不能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且在毕业的时候,有可能会对工程技术经济所学的内容产生遗忘。
2.实践教学课时不够
该课程课堂教学总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学课时数为32课时,实践教学课时数为16课时,16课时的实践教学大多为前面理论教学的习题练习。并且由于总共的课时数只有48学时,因此在工程技术经济教学内容上,只能够将前面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评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等基础内容介绍完,后面的财务评价内容以及可行性研究部分的内容。只为学生进行介绍性的讲解,实际练习内容较少。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整体项目的财务评价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练习分析较少。
3.电子表格EXCEL软件运用不够充分
工程技术经济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部分。在定量分析中,工程实际的经济分析都有可能会用到Excel软件来处理函数计算及数据整理,其实践操作过程都离不开Excel软件的运用。但是在该课程中,由于教学条件有限,只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对于Excel软件的操作运用,并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只是做概要的介绍。很多学生对该软件不熟悉、不熟练,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会运用Excel软件进行经济分析。因此,造成了该课程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
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工程技术经济课程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设置改革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分析的实践环境中存在问题以及多年工程技术经济课程教学的经验,建议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
1.增加多样化的课程实践环节
首先,增加课程课堂教学的总课时数,及其中实践环节课时数。课堂教学课时,由以前的48课时增加为64课时,增加财务分析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内容的讲解。并搭配进行案例分析及习题练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由于前面分析本课程没有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应考虑增设这两个实践环节。通过课堂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这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分析
本课程的案例教学非常重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实际案例,进行启发式教学。将前面所学的现金流量分析、方案比选、盈亏平衡分析等分散的理论、公式,融合在一起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表现出来,并进行综合练习。并且可以在案例中引入Excel软件的应用讲解,向学生演示怎样整理基础数据,怎样处理基础数据。并通过基础数据编制相应的计算表格,将各种表格联系起来进行计算。最后,通过案例教学重点考察学生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方法的实际应用能力。
3.在实训环节中加强Excel软件应用
定量分析是工程技术经济在工程实际运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包含了大量的函数模型及经济技术指标的分析计算。而Excel软件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正好能够完成工程技术经济定量分析这一任务。并且能够构建直观简明的计算表格,将各个表格通过数学公式及模型联系起来,对项目的经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向学生讲解。并且通过课程实训环节,将课堂教学所讲解的Excel内容进行强化练习。例如,在课程实训环节中,设计相应的综合练习,让学生运用Excel软件自己构建计算表格,练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运用软件函数计算NPV、IRR等经济指标、通过函数的计算绘制盈亏平衡图及进行敏感性分析的计算,并在Excel软件中绘制敏感性分析图,最终完成一个项目的综合的财务评价。由此使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能够正确运用Excel软件来强化实践操作。
运输经济论文范文一: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及应对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运输经济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对这些问题提起足够的重视,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在当前社会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物品进行运输的时候使用的主要方式就是公路运输,随着运输物品数量以及种类的不不断增加,公路运输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起来,因此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人们主要的工作目标。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一、前言
我国公路的主要职能为运输,虽然运输的货物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所以说公路运输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的政府机构要想获得更好地发展,就应该重视公路运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问题对症下药,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而使公路运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根本的解决。
二、我国公路运输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公路运输经济已经广泛的在我国兴起,并且发展了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并不代表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完美的,不带有一丝缺陷的。如果相关的管理人员对这个内容过于的自信,不能够对我国公路运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比较客观的判断,就会阻碍其在我国的发展,并且对全国的经济也会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减少公路运输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站场建设在布局的过程中缺乏合理性
站场在建设的过程布置的缺乏合理性使公路运输中广泛存在的问题,虽然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建设战场的时候都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规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并不能使用到战场寿命结束,也就是说其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相关的工作人员不得不将其进行拆除,再拆除之后还有重新选址进行建设。这个过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相关单位的成本投入,并且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给相关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比较大的困扰。
(二)客货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安全事故
虽然公路运输经济对我国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比较大,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使运输人员长时间的生活在一个恐慌的状态,不仅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比较大的困扰。除此之外,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公路运输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交通事故,也会对相关单位的经济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发生交通事故不仅会使货车中的货物受到破坏,还要对相应的司机做出补偿,进而对社会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解决我国公路经济存在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对公路运输经济进行科学的安排,并且加强对其的保护
虽然使用公路运输的方式对商品进行运输每一次运输的数量都比较小,但是其与其他运输的方式相比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其在运输的过程中比较的灵活,并且运输的效率相对较高。之所以说使用公路运输的方式具有高效性是因为其在运输的过程中行驶的速度完全由自己把握,并且使用公路运输不用绕太多的路,其在运行的过程种相对比较灵活,所以说其运输的效率相对较高。但是在其运行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且对相应的指标进行及时的替换,确保其整个工作过程中的效率都能够得到保证。
(二)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
在当今世界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权益,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做决定的时候应该要考虑到人们的利益。如果相关的管理人员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经常出现返工的现象,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对相关单位的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在县、乡以及村里设置客运班车,进而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众所周知,在春运期间由于大量在外打工的人员要回家过节,所以在这个时期交通运输行业就面对着巨大的压力,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就应该对此进行及时的调整,在特殊的时期采取特殊的管理方式。还有一点十分重要的就是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对违法乱纪的现象进行严厉的打击,避免其对影响整个公路交通市场的稳定性。
(三)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保证公路运输经济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中,推动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科学以及技术革命,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经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完善,并且在完善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确保其发展的状态是健康的。而要想实现这个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从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领域进行培养,使其能够有一个更高的职业道德以及更专业的工作能力,进而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个积极的工作态度。
四、结束语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的经济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不仅在城市中广泛的存在,其在乡村中的分布也变得越来越多,随着公路运输的兴起,我国各个地区中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普遍的提高,所以说推动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这个内容引起足够的重视,全面改善我国当前的经济条件。
参考文献:
[1]孙捷,刘悦.我国公路运输发展历程及发展规律的研究[J].都市世界,2015,(5)
[2]庞虹,晏克非.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15,(02)
[3]庄华,陈琴.湖北省交通运输与第三产业经济发展[J].当代经理人,2015,(06)
[4]刘文俊,胡刚,傅惠,赵丽红.基于Granger法的广东省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福建电脑,2014,(05)
[5]赵书珍.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J].经济视野,2014(1)
[6]韦生松.公路运输经济现状分析和应对策略探讨[J].经济视野,2013(3)
运输经济论文范文二: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研究
0引言
公路运输可以说是当前我国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与人们日常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也是当前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其发展前景也是极为宽广的,所以,必须加强对公路运输的管理,在公路运输管理中,公路运输经济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1]。公路运输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是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来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见,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公路运输特点
公路运输主要就是指运用公路来达到运输目的的方式,其运输的内容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公路运输是当前我国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其特点主要有以下方面:⑴速度快。这里所说的速度快并不是相对于长途运输而言的,长途运输当然还是火车运输和飞机运输更快一些,但是在短途运输中,公路运输的速度相比较其它一些运输方式而言是较为快速的,也较为便捷。⑵灵活性较高。公路运输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其覆盖范围的广泛性上,几乎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着公路运输方式,并且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内都可以进行公路运输,可见,公路运输对于周围环境的依赖性较低,灵活性较高,进而提高了公路运输的利用率。⑶投资成本小。公路运输所需要投入的资金相对于其它一些交通运输方式来说较少,这种投资少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体现,首先是对道路要求较低,只要平稳即可,甚至在一些道路较为复杂的地方也可以进行公路运输;其次是对于车辆没有过高要求,相对于火车和飞机来说,公路车辆的造价成本可以说极为低廉;最后是对公路运输的驾驶员要求也不高,节省了驾驶员培训的费用。
2公路运输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公路运输使用的广泛性就决定了公路运输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样也决定着公路运输经济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具体来说,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就业,提高我国劳动力的使用效率。公路运输普及的广泛性决定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到公路运输行业中来,这无形中就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并且由于公路运输对于劳动力的素质要求并不是太过苛刻,所以普通人就可以胜任相关操作,进而在解决我国重要问题的同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⑵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尤其是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这种提高作用更为显著。公路运输主要是进行短途运输,其应用的频率极高,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落后的地区,因此,公路运输的作用不容忽视,公路运输过程中不论是对于人员的运输还是对于物资的运输都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交流,进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⑶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我国各地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公路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因为人员的转移和货物的转移产生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进而提高了地区之间的交流频率,促进了我国各地区在经济、文化上的全面发展。
3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
公路运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了公路运输的重要作用,就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也是如此。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随着一些落后地区公路施工建设的增多,公路运输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这进一步提高了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区间交流和互动,尤其是短途运输的快速发展更是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高速公路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速公路面积和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路运输在长途运输上的不足,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使得人们对于公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了。
4促进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对策
公路运输的重要性在当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就当前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也还算比较理想,但是我们仍然应该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尽可能的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速度,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
4.1促进公路运输集约化经营方式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首先应该从经营方式入手,对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路运输经营模式来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整个公路运输行业内还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以独立经营为主的经营模式,这一经营模式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路运输经济整体的发展,因为独立经营就会导致公路运输企业重点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对于一些公路运输中耗资较大的项目不具备较好的完成能力,制约了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对当前盛行的独立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尤其是要完善以集约化经营模式为主的公路运输经营模式,采用这种集约化经营模式能够在整个公路运输行业内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进而为整个公路运输经济做出突出贡献。
4.2健全相关法规政策
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于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随着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路运输行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针对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公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当然,更为主要的是需要相关法规政策真正适合于当前公路运输行业的发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有利于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发展。
4.3合理应对风险
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风险的威胁,所以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应对。当前我国公路运输行业对于风险的处理措施主要是平摊的方式,如此便能够使得各个公路运输企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公路运输经济的快速增长。
关键词:无功功率补偿的技术经济特点
交流异步电机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系统中应用广泛。在民用范围中运行机械多为连续运行,不调速,操作不频繁的场合,如风机、水泵、冷冻机多为结构简单,易维护的异步电动机。在工矿企业中,不少电动机负荷率低,经常处于轻载或空载状态,功率因数普遍不高。负荷率低,则功率因数愈低,无功功率相对于有功功率的百分比更大,显著地浪费电能。因此对异步电动机采用无功功率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减少运行费用,提高电能质量,符合我国节约能源的国策,同时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1无功功率补偿的种类和特点
1.1集中补偿
在高低压配电所内设置若干组电容器,电容器接在配电母线上,补偿供电范围内的无功功率,如图1所示。1.2组合就地补偿(分散就地补偿)电容器接在高压配电装置或动力箱的母线上,对附近的电动机进行无功补偿,如图2所示。
1.3单独就地补偿
将电容器装于箱内,放置在电动机附近,对其单独补偿。图3为电容器直接接在电动机端子上或保护设备末端,一般不需要电容器用的操作保护设备,称为直接单独就地补偿。图3a为经常操作者,采用接触器;为非经常操作者,采用空气断路器;为高压电容器直接单独就地补偿,宜采用真空开关。图4为不采用控制设备,由电动机控制开关操作,但电容器必须采用内装熔丝或另装熔断器。如采用控制设备,如图5所示,为控制式单独就地补偿,多用于降压起动或有可逆运行等有特殊操作要求的电动机。
2无功功率补偿的作用
2.1改善功率因数及相应地减少电费
根据国家水电部,物价局颁布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规定三种功率因数标准值,相应减少电费:
(1)高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功率因数为0.9以上。
(2)低压供电的用电单位,功率因数为0.85以上。
(3)低压供电的农业用户,功率因数为0.8以上。
根据“办法”,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以分别不超出0.95、0.94、0.92为宜,因为超过此值,电费并没有减少,相反初次设备增加,是不经济的。
2.2降低系统的能耗
功率因数的提高,能减少线路损耗及变压器的铜耗。
设R为线路电阻,ΔP1为原线路损耗,ΔP2为功率因数提高后线路损耗,则线损减少
ΔP=ΔP1-ΔP2=3R(I12-I22)(1)
比原来损失减少的百分数为
(ΔP/ΔP1)×100%=1-(I2/I1)2·100%(2)
式中,I1=P/(3U1cosφ1),I2=P/(3U2cosφ2)补偿后,由于功率因数提高,U2>U1,为分析方便,可认为U2≈U1,则
θ=[1-(cosφ1/cosφ2)2]·100%(3)
当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通过上式计算,可求得有功损耗降低21%左右。
在输送功率P=3UIcosφ不变情况下,cosφ提高,I相对降低,设I1为补偿前变压器的电流,I2为补偿后变压器的电流,铜耗分别为ΔP1,ΔP2;铜耗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即
ΔP1/ΔP2=I22/I12
由于P1=P2,认为U2≈U1时,即I2/I1=cosφ1/cosφ2
可知,功率因数从0.8提高至0.9时,铜耗相当于原来的80%。
2.3减少了线路的压降
由于线路传送电流小了,系统的线路电压损失相应减小,有利于系统电压的稳定(轻载时要防止超前电流使电压上升过高),有利于大电机起动。
2.4增加了供电功率,减少了用电贴费
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同样的有功功率下,cosφ提高,负荷电流减小,因此向负荷传输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导线等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发挥了设备的潜力。对于新建项目来说,降低了变压器容量,减少了投资费用,同时也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
3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的技术经济分析
3.1电容补偿在技术上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产生自励。
采用电容器就地补偿电动机,切断电源后,电动机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运行,此时电容器的放电电流成为励磁电流,如果电容过补偿,就可使电动机的磁场得到自励而产生电压,如图6所示。因此,为防止产生自励,可按下式选用电容
QC=0.93UI0
(2)防止过电压。
当电容器补偿容量过大,会引起电网电压升高并会导致电容器损坏。我国并联电容器国标规定:“工频长期过电压值最多不超过1.1倍额定电压。”因此必须符合QC<0.1Ss的条件。
(3)防止产生谐振。
(4)防止受到系统谐波影响。
对于有谐波源的供电线路,应增设电抗器等措施,使谐波影响不致造成电容器损坏。
3.2两者比较
就地补偿较集中补偿,更具节能效果。
4电容补偿控制及安装方式的选择
4.1就地补偿与集中补偿的有关规定
(1)GB12497—90《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第7.6条规定:50kW以上的电动机应进行功率因数就地补偿。
(2)GB3485—83《评估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第2.9条规定:100kW以上的电动机就地补偿无功功率。
(3)GB50052—95《供配电设计规范》第5.03及5.0.10规定。
(4)国外用电委员会法规与专业学报均有类似规定与刊载。
4.2电容补偿方式的选择
采用并联电容器作为人工无功补偿,为了尽量减少线损和电压损失,宜就地平衡,即低压部分的无功宜由低压电容器补偿,高压部分的无功宜由高压电容器补偿。对于容量较大,负荷平稳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宜就地补偿。补偿基本无功的电容器组宜在配变电所内集中补偿,在有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流水线、大容量机组的场所,宜分散补偿。
4.3电容器组投切方式的选择
电容器组投切方式分手动和自动两种。
对于补偿低压基本无功及常年稳定和投切次数少的高压电容器组,宜采用手动投切;为避免过补偿或轻载时电压过高,易造成设备损坏的,宜采用自动投切。高、低压补偿效果相同时,宜采用低压自动补偿装置。
4.4无功自动补偿的调节方式
以节能为主者,采用无功功率参数调节;当三相平衡时,也可采用功率因数参数调节;为改善电压偏差为主者,应按电压参数调节;无功功率随时间稳定变化者,按时间参数调节。
5电容补偿容量的选定
5.1集中补偿容量确定
先进行负荷计算,确定有功功率P30和无功功率Q30,补偿前自然功率因数为cosφ1,要补偿到的功率因数为cosφ2。则
QC=αP30(tgφ1-tgφ2)
α为平均负荷因数。
5.2电动机就地补偿电容器容量确定
就地补偿电容器容量选择的主要参数是励磁电流,因为不使电容器造成自励是选用电容器容量的必要条件。负载率越低,功率因数越低;极数愈多,功率因数越低;容量愈小,功率因数越低。但由于无功功率主要消耗在励磁电流上,随负载率变化不大,因此应主要考虑电动机容量和极数这两个参数,才能得到最佳补偿效果。可用式(4)计算。
6结合工程实例谈电容补偿的应用
以某大型项目中能源中心为例,该项目设备装机容量约为21000多千瓦,其中高压电动机设备容量为5400多千瓦,其他低压设备容量为5000多千瓦。供电电源的电压等级为10kV。本着“节能、高效”的方针,初次尝试了采用燃汽轮机发电机组自发电,冷、热、电三联供,做到汽电共生,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经过经济分析,采用10kV作为高压电动机的供电电压等级,投资较省,同时亦减少变电环节,也就减少了故障点。根据负荷计算,共采用六路10kV电源,分别对高压电动机直配。
在这个项目中,高压电动机主要用于空调系统中的中央空调机组,以及主机的外部设备——冷冻水循环泵和冷却水循环泵多台设备。这些设备单机容量很大,离心机组单机最大达2810kW(共5台),小的870kW(共4台),冷冻水循环泵单机560kW(共9台),冷冻水循环泵单机亦有380kW(共3台),自然功率因数在0.8左右。如果在10kV配电室集中补偿电容,不采用高压无功自动补偿的话,如此大容量的电动机起、停会使10kV侧功率因数不稳定,有可能造成过补偿,引起系统电压升高。同时,从配电室至冷冻机房高压电动机的线路最近50m,最远140m,线路损耗相当可观,综合考虑到高压自动补偿元件、技术、价格均要求高,因此采用高压电容器就地补偿,与电动机同时投切。高压电容器组放置在电动机附近。这些电动机采用自耦降压起动方式,高压就地补偿装置以并联电容器为主体,采用熔断器做保护,装设避雷器用于过电压保护,串联电抗器抑制涌流和谐波。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电动机的功率因数,降低了线路损耗,同时释放了系统容量,缩小了馈电电缆的截面,节约了投资。
对于低压设备,由二台1000kVA及二台1600kVA变压器配出,低压电机布置较分散,因此,在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采用电容器组集中自动补偿。虽然一些低压电动机的容量也不小,就地补偿的经济效益亦有,但这些设备主要用于锅炉房和给排水设备,锅炉房的设备不如冷冻机房集中,环境较差,管理不便,因此,在低压配电室采用按功率因数大小自补偿是较合适的。
1.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由于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然而现在的世界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很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一旦此类经济问题发生,将会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严重的影响。我国会在国际经济贸易的条件下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然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很多政策和措施还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受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很容易给我国带来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的损失,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出现,我国的经济结构将会不稳,经济波动加大,甚至会导致经济基础动摇。因此,这种冲击将会是世界贸易对我国不利的影响。
2.阻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世界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竞争力的不断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增强自身在世界市场当中的竞争力,企业科技能力的提高和产品科技含量的增加将会对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重要的威胁。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经济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现阶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会造成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同时这也是我国现有经济难以适应和面对的局面。因此我国必须正面面对问题,及时找出适合我国发展的策略,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影响下我国应该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下,促进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然而当今世界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只有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不断促进其发展,才能够增强我国的对外贸易,在竞争中占得优势。为了更好的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必须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实力,才能够抓住资本的溢出效应[3]。同时高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仪器和设备,从这一方面,我国的共新技术产品进口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扩大。
(二)完善对外贸易机制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都会给我国经济造成重要的冲击,然而,我国要想不断促进经济的发展,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适应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对外贸易机制来保障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种种手段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国应加强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不断发展跨国企业,增加对外的投资;其次,产业结构方面必须做出重要的改变,将剩余劳动力进行充分利用,促进经济的发展;最后,有效利用世界各种资源,将外贸结构进行优化,在当地进行融资。
三、结论
遵循《工程经济》的一般原理,卷烟企业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包括投入产出、生命周期以及投资回报等。而生命周期与投资回报这两种评价分析方法分别用于产品决策与财务决策。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建立在实物量的投入和产出上,可以作为卷烟生产企业获取能源消耗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能够了解卷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能源使用的结构情况,能够为企业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从而更好地制定节能策略。在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首先要对用能对象的生产与用能的特点进行相关分析,从而对其流程的分析层级与分析节点进行确定,接下来再对不同节点的分析指标进行确定。同时也要对同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将卷烟生产企业的节能潜力挖掘出来,有利于企业制定较佳的节能策略。要对卷烟企业的生产进行投入生产分析,最重要的就是设立能耗分析指标,确立并根据卷烟生产过程中其能源使用的相关流向,将投入产出分析指标设置在每个关键环节中,从而通过分析各个指标而获取卷烟生产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涵盖卷烟整个制造过程中的设备技术、工艺管理、生产组织、作业流程等核心要素。如果设投入产出量为R,输入能源、材料或者资金量为i,产出的合格产品量为o,那么可以得到投入产出的基本计算方法为R=i/o。分析目的不同,使得一些具体指标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因此,需要针对分析对象的具体特点来进行确定。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有价值结构模型和实物平衡模型两种。卷烟生产行业容易受到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不能通过价值指标因素来对企业用能水平进行真实反映。因此,应该采用实物平衡模型来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从而获得客观的能耗分析数学模型。
2卷烟生产能源消耗技术应用分析
文章主要列举不同地区的甲乙丙三家卷烟企业的能源消耗技术应用来进行分析。
2.1总能耗指标
由表格可以看出,甲乙丙三家之间综合能耗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其影响因素为企业能源种类、设备条件、生产规模、地域气候以及管理水平等。甲丙两个企业的能源种类都有燃煤,具有比较低的热转换效率,导致综合能耗相对比较高。而乙企业则使用外购蒸汽来避免自产蒸汽造成的燃料损失,降低综合能耗指标。而丙企业处于东北,冬季取暖时能源消耗十分大,其综合能耗显然比甲乙两个企业高。根据三家企业的能源结构来看,必须最大程度地将能源转换环节减少,而且还要利用高效转换设备以实现能源利用水平的提高。
2.2企业内部生产系统能耗
如表,制丝环节占主要生产系统能耗的比例十分高,介于78%和94%。甲丙企业采用真空回潮工艺,比没有采用的乙企业的能源消耗要高。但甲企业制丝生产能力高于丙企业,但由于规模效应影响,其能耗却比丙企业低。而从卷包车间来看,甲乙丙企业万支卷烟装机功率分别是6.46、4.21和3.02KW/亿支,与能源消耗具有正比关系。由表可见,生产单位质量膨胀烟丝能耗比较高,而叶片处理、制梗丝、润叶以及干燥等能耗都比较低。因此,企业产品配方的不同会使得综合能耗存在较大差异。而从横向来看,有没有在叶片处理段采用真空回潮工序极大地影响着单位在制品能耗。因此,要提高能源使用率,就必须要使用高效转换设备,尽可能地减少能源转换环节,关注卷接包工序和制丝工序(包括打叶复烤)等主要用能设备,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高企业用能设备单元操作水平。另外,还要避免采用真空回潮工艺,选择的技术路线要具有能耗低的特点。
3结束语
关键词:经济管理;管理信息技术;优势
前言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现象呈现出日渐复杂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中融入信息技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其是经济管理的技术支撑。在信息技术的有效帮助下,可以将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分析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发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文章就是针对这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
1信息技术简介
数据是信息的基础,信息技术是数据的获取、传输、处理、存储、显示和应用技术,是采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综合处理后,信息技术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进而得到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决策。信息技术涵盖了多种学科,如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它们在设备和软件的作用下发挥出了信息的储备、传递、处理和应用等功能。
2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2.1缺乏对信息技术的重视
受到传统思想的制约,有的企业的管理者对经济管理中的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够,所能发挥的作用也不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往往被忽略,使得信息技术的作用没有得到良好发挥,造成了经济管理水平较差,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2.2信息技术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要想提升获得信息的效率,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是有效方式之一,这样企业就可以以市场的供需情况来研究更为优质的产品。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企业在信息技术的管理和应用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形成统一的、较为专业的管理体系,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不高,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2.3信息技术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有的企业由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不够,直接形成了从事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缺乏,技术掌握程度不够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同时具备经济管理技能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少而又少,使得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信息技术自身的优势没法体现,应用时它的价值和作用也没有得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的发展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
2.4信息搜集不充分
在经济管理中,企业还会忽略信息的搜集工作,信息的整理工作也没有及时跟进,导致没法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经济管理工作,使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受到阻碍。
3信息技术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在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范围是很广的,能够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是信息技术的主要工作,分析市场的现状,使管理者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对于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信息技术被用作经济管理的战略措施时,经济组织的发展战略与信息战略相结合,并以信息战略为主体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的管理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确保企业的发展方向不偏离。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在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企业的经济管理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除了体现在操作和管理上,更多的还体现在战略上。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企业的战略价值来加以应用,战略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其是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还能使企业的管理者将视角转向外部管理,进而对企业组织的内部力量做以调整,达到适应和改造外部环境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广泛饮用,增强了企业的内在素质,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全面提高。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就是信息,知识经济的重要生产力就是信息技术,它的适用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知识经济领域都适用。信息技术是一种知识产品,具有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的天然优势。信息技术能够促进经济的建设,进而形成以信息和知识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
4信息技术的优势
信息技术系统主要应用计算机技术,收集和存储信息的方法和途径非常广泛,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大量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是它的一大优势。正因为有了信息技术,才促进了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重建,进而改变了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各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也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发生了改变。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管理模式的出现,使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由信息流来引导、支配、组织和协调。新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如学习型组织、精益生产、敏捷制造、柔性组织以及虚拟企业、网络银行,这些都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化,企业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多,企业重组与资源整合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企业还是墨守陈规,还是固守传统的思想来发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就很容易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在大型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并发挥网络优势,以便扩大市场比重。如,大数据的概念不断受到关注,经济金融是大数据的重要产生者,交易、报价、业绩报告、消费者研究报告、官方统计数据公报、调查、新闻报道等都是数据的重要来源。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也能发挥作用,属于数据驱动行业。金融机构希望能够收集和分析大量中小企业用户日常交易行为的数据,判断企业的一般发展状况和前景发展,解决由于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而造成的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问题。信息技术为经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科学地处理各种信息,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站在市场前沿,把握住市场先机,所以完善经济管理模式,更新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经济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就能够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不断提高经济管理质量和水平,先进技术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中信息技术是提高经济管理质量的有效手段,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企业的发展。对此,企业的领导层应给予充分重视,以便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磊.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知报,2010.
[2]徐建芳.科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冷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
1.1较高的有效性数据挖掘技术作为一种数据的深加工技术,其本身是带有鲜明的目的性的,在实际应用活动中能够对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基于数据使用者要求的深入加工。在实践应用活动中主要有两种重要的应用形式,一种是对积累经济统计数据的管理高效化处理,一种是对现有经济数据的目的性分析。其中第一种分析方式是从经济数据管理的角度出发的,在应用中主要是以固有数据信息的统计、分类为基础,将原本混乱的数据库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类,保证统计数据管理的高效性和使用的便利性。另一种工作方式是一种经济数据的再加工过程,以鲜明的数据统计、分析目标为指引对原有数据的呈现形式、组成内容和关联形式进行重新加工,以保证经济统计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管理者的需求。
1.2综合应用性强如前文所述,数据挖掘技术是一个工具系统而不是单一的工具,能够实现使用主体的各种信息需求,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管理的各个部门都需要大量的经济统计信息来作为经济管理决策的基础。但是因为各个管理部门经济管理的领域不同、经济管理的方式不同、经济的管理权限不同,所以相应的经济统计数据呈现形式的需求就不同。这就为经济数据统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对符合各个经济管理部门需求的数据内容进行统计,同时要将统计完成的数据换算成各种不同的呈现形式,并根据统计信息的来源和统计信息的计算方式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2]。最终这些数据信息的输出格式还应该符合所服务的经济管理部门管理系统的格式要求,保证统计数据能够在管理部门的管理系统中正常录入、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很好地满足了上述的复杂经济数据管理要求,其功能的综合性促进了其应用深度的提高和范围的扩大。
1.3宏观数据库有利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当前因为经济管理部门的职权较为分散,各个经济管理部门的经济统计数据需求不尽相同。所以我国的经济统计活动绝大多数还采用传统的经济统计方法,统计收集的经济信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服务于经济管理活动的整体,或者造成一些数据统计工作的重复,对经济数据统计工作造成了一系列的质量和效率上的影响。经济数据统计活动急需一个能够整合各个统计系统,实现统计数据信息融合的新技术。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库为数据挖掘技术的开展提供了平台,数据管理系统的经济统计信息要正确无误,然后经过数据挖掘技术的整合,就能得到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3]。
2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对经济统计数据的要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一个是数据统计信息的实用性。单就这两个经济统计数据要求而言,数据挖掘技术能够很好地满足经济统计工作的需求,是适用性极强的一种经济数据统计技术,其在具体的经济数据统计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应用方法。
2.1预处理方法在经济数据统计活动中,最为基础的一种处理方式就是经济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因为数据挖掘本身是一种基于提供基础信息的智能分析技术。其本身是受基础经济信息限制的,不可能无中生有代替经济数据收集系统的功能。所以所有作为数据挖掘系统数据基础的经济统计数据信息都应该进行预处理,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这些数据中不正确、不真实、不准确,以及不同经济统计数据信息之间差距较大的现象。对这些基础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被称为数据清理,当前数据清理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均值法、平滑法和预测法。其中均值法是现代分析技术中模糊理念的一种应用形式,当基础数据中的一个数据点是空值或者噪声数据的时候,可以采用均值法进行处理,即用数据库中所有该属性已知的属性均值来填补空缺。保证数据挖掘系统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够正常进行,得出相对而言准确度较高的统计分析数据。其中Ci表示当前数据点的取值,Cj表示当前数据点前后不为空的数据点,K表示当前数据点进行计算所取的参考数据点数量[4]。平滑法依然是对基础数据中空值和噪声数据的计算方法,其与均值法的区别是用加权平均数代替了平均数,考虑了计算过程中提取的每一个数据对数据结果的影响权重,所以计算出的结果往往更加接近真实的数值。其中Ci表示当前数据点的取值,Cj表示当前数据点前后不为空的数据点,K表示为对当前数据点进行计算所取的数据点数量。WJ表示Cj数据点的权值。
2.2集成化处理方法在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活动中,因为相同地区的数据统计主体不同,或者在不同地区对相同经济数据的统计标准不统一,会产生一系列的数据集成问题,如何对这些调查方向不同或者是呈现方式不同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而不影响经济数据统计的准确性,是数据挖掘技术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数据集成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5]。
2.2.1模式集成当前因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经济数据的统计内容过于广泛,很多经济数据统计并不是来自于官方的统计局而是来自一些民间统计组织,或者是由一线社会经济主体直接提供的经济数据,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将这些来自多个数据源存在多种数据呈现模式的经济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就涉及实体识别的问题。例如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如何确定一个数据库中“std-id”与另一个数据库中的“std-no”是否表示同一实体,当前一般使用数据库与数据库之间的含元数据对比来保证实体识别高效率和高质量[6]。
2.2.2冗余问题数据挖掘本身是对经济统计数据的一种深加工技术,经过其加工的经济统计技术应该在本质上达到最简状态。在数据挖掘过程中要将与其他数据呈现某种正相关关系的数据项目进行精简,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为数据管理和应用提供便利。在经济数据挖掘活动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典型的冗余属性,因为其数值是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和总人口属性计算出来的,所以类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种冗余属性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就应该精简,应用的时候在利用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属性计算得出[7]。对冗余属性的判断主要通过相关度对比来实现。其中n表示元组的个数,分别是属性A和属性B的平均值,分别是属性A和属性B的标准方差,在这一公式中如果则表示A、B两个属性是正相关,也就是说A越大B就越大,值越高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就越密切;如果则表示属性A、B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如果则表示A、B两个属性呈负相关,属性B会随着属性A的减小而增大,的绝对值越大,二者的负相关关联关系就越密切。
2.3决策树方法在数据挖掘技术应用过程中,经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后,分析数据的输出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其输出的数据形式会对使用者的经济管理决策产生直接的影响。决策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直观的快速分类方法。其应用的关键是决策树的构建,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利用训练集建立并精简一棵决策树,建立输出分析的模型;第二步是利用构建完毕的决策树进行输入数据的分类,这一分类是一个递归的过程,从决策树的根部开始进入到树干、枝丫,直到输入数据的分类满足了某种条件而停止。在具体的应用中停止分割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当一个节点上的所有数据都属于同一个类别的时候;另一个是没有分类属性可以对输入数据进行再分割[8]。在决策树构建完成后,还要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对决策树进行“剪枝”,剪枝的主要目的是要降低因为使用训练集而对决策树本身数据输出产生的起伏影响。
3结语
一、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技术进步的巨大作用。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①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不断获得新的成果,如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原子结构理论和量子力学等;②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不断运用于科学技术研制和工程方案。“比热”、“潜热”理论用于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电磁理论运用于发电机、电动机的制造和高压输电工程等;③不断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是整个经济技术基础不断得到改善。转炉顶吹炼钢设备、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新工艺等;④不断发展新产品、新品种,电子计算机不断升级,移动电话(手机)不断换代、增加功能;⑤在利用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完善生产组织,不断提高经济管理水平。从科层制组织到组织扁平化,从战略管理到智能管理;⑥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发达国家在1900-1910年间工业生产中5%~10%的提高来自科学技术,到了70年代,发达国家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手段实现经济增长的部分高达50%~70%。近百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是全世界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0倍。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经济,首先要依靠发展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社会生产领域中各个生产部门之间质的关联方式和量的比例关系。尽管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消费要求、社会制度、经济政策等,都是产业结构形成与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领域内推广应用,却能直接影响比引起产业结构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技术革命的爆发,是在科学原理的推动下,某一时期的技术体系中的主导技术群发生根本的变革,它是产业革命的前夜,起主导作用的是新兴技术。它一方面开辟了新的生产领域,另一方面也激发相关的产业部门发展起来。这种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革命由三部分组成:①这种发明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其他次要的发明围绕它建立起来;②具有包括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内的充足的物质资源;③存在巨大的潜在需求。新技术与新工艺的采用要求使用新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拉动居民的需求,必然改变该产业的面貌,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引进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必将带来相应新产业的优先发展;同样道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必将在该领域最大限度减少某些资源消耗,创造出新资源的需求,导致资源的重新配置,把稀缺资源集中使用到最需要的产业上去,以功能更好、成本更低的资替代老材料,引发产业结构的变化。
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科学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是21世纪高薪技术的龙头,它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信息服务、信息生产和信息传输业。目前信息产业规模已超过任何传统产业,成为世界第一产业。信息资源与能源、材料等自然资源并列入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成为影响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中芯片加工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并行计算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是发展信息技术的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传统的发展观提出质疑,大家一致认为,社会坏境和人的能力是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知识和人力资源是发展的基础。获得和创造各种知识的能力,包括对传统知识的提炼和更新,是改造人类生存条件最重要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出现过经济高增长率,当时曾被认为是“奇迹”;1965年巴西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电话数比韩国和中国台湾还高,而现在的情况却大相径庭,韩国和台湾的电话覆盖率比巴西高4-5倍,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其他领域也广泛应用,远远高于巴西和其他拉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是“失落的十年”,整个拉丁美洲人均收入呈下降趋势,全球只有东亚和东南亚发展势头良好。到了90年代,韩国、台湾和新加坡出口产品中1/4是信息和通信技术设备,即电信设备、计算机、办公设备,电子商品和元器件。这些设备出口增长率是商品总额增长率的2倍。事实证明了经济学家彼得·德鲁克1994年论断,发展中国家不能再期望以其比较劳动力优势作为发展的基础,现在所说的比较优势是用知识的应用来衡量的。
战后日本依靠美国的援助,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使之很快超过欧洲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的领头羊却是原来贫困落后的犹他州。从1990年开始,该州经济增长速度每年超过7%,远远高于全美平均1.5%的水平。该州把信息技术当作重中之重,在盐湖城和普洛渥之间建立了软件工业谷,以电脑、医疗器械、生物工程为支柱产业,促进了经济繁荣,并率先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州。发展中国家而言,即使制造信息设备、通信设备的能力软弱也无关紧要,关键是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部门,提高人们加工传统知识的能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坏境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物流产业,能使企业用最快的速度配置资源,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
21世纪的全球经济秩序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它是一种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之上的知识经济。在工业经济模式下,企业通过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并由商业企业进行大规模流通和分配。这个模式的实现建立在大众市场基础上,以实现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规模经济为主要目标。以公司(集团)形式通过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分工和价值链状流通分工来实现,并主要通过大众传媒进行营销活动。该模式的流程为:生产商预测市场需求规模经济专业化生产大量库存组织流通环节库存零售满足顾客多样需求,积压产品低价清货。这个流程的起点是企业,尽管生产者尽力对需要做出较准确的预测,但由于大批量生产的特点和市场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极易造成由于库存层层放大而带来风险。
作为工业经济的替代模式网络经济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的局面。网络经济模式中信息流居中心地位,它指引物流的正确方向,尽量减少无效劳动和节省通流时间,使整个流程得到最佳优化。同时网络经济能构筑虚拟市场,具有个性化服务、低成本交易以及市场全球性特征,摆脱对空间、地点、物质设备等稀缺资源的依赖,企业通过网络直接或通过中介间接获取顾客的需求信息,准时进行定制生产,再借助物流上门配送,最后通过网络跟踪实现售后服务,避免了产品不符合顾客需要的风险和积压浪费。
信息化也促进了各级政府调控经济手段的发展,提高了政府办事的效率。通过建立国民经济宏观决策支持系统及国民经济信息系统,为决策提供各类经济信息,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效率。
二、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支柱
精神文明是指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智慧和细想道德的进步状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科学技术不仅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作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休息时间,增加交往工具,缩短空间距离;同时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物质文明的建设,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为享受精神文明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为精神文明提供了物质手段。芯片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多媒体、影像制品、通讯设备、电子图书馆等理想变成现实,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二)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的内容表现为:一是人们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富和发展,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与升华,标志着人类控制自然、控制自身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二是人们思想、伦理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人与人关系的认识,促使人类逐渐认识到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摒弃以人为中心的伦理观,尊重和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公平地对待同代人甚至后代人的发展机会,坚持永续发展,创造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
(三)批判宗教迷信的思想武器。自然科学揭示了自然界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迷信以有力地批判。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倡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养成科学习惯,有利于提高人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三、科学技术能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的改变
思维方式是指人类在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规范化形式或格式。它是时代的产物,是在一定历史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在古代社会,实用科学、理论科学以及自然哲学三种科学形态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当时实用科学多属于手工业工艺技术,理论科学只限于天文学、力学和数学,基本上是对自然界的现象描述,自然哲学也主要是用主观冥想的方法作些猜测或臆断的说明。由于生产水平低下和缺乏科学实验条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只能通过思辨的方法获得,人们凭借感性直观和简单推理,从整体上对自然现象作出鸟瞰式的描述。这种思辨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对认识能力的莫大限制,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和社会各种运动形态的内在联系和过程。从15世纪后半叶起至18世纪前半叶止,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实验科学,人们对自然想象的研究开始从总的联系中抽取出来,分成一定的部分和种类进行研究,这是人类认识史上一大进步。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一种习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看做活的东西,而是看做死的东西。这种观察事物的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从18世纪后半叶起,自然科学由搜集材料的阶段进入了整理材料的的阶段,由研究既成事物的科学进入了研究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过程的科学。地质学、原子论、人工合成有机物、化学元素周期律、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达尔文进化论等都是对形而上学的致命打击。科学家们从各自不同领域,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证明自然界的一切归根结底是辩证发展的。唯物辩证法及其思维方式,正是适应时代要求最适合于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它考察事物的本质正是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察的。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实践考验,以及在实践和科学发展中进一步得到丰富、深化和发展,辩证思维方式在现时代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参考文献
[1]李庆瑧等:《大协调科学技术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