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高速养护员转正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7:1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速养护员转正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高速养护员转正

第1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540.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公路网结构的完善,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高速公路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决定了养护管理的特殊性。对于有效修复高速公路随着时间和运载量出现的损害,需要对于高速公路本身工程和设施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高速公路的快速、安全和经济的使用特性,及时的养护管理在公路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

1.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1)正确了解及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畅、安、舒、美的良好行车环境。

(2)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3)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形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2.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

(1)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高速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2)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养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3.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4.解决对策

4.1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

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诿和工作遗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想整部机器运转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纵观国内外知名,无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到底要建立哪些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一个岗位,其二,便于操作执行,言简意骇。其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我国高速公路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工作,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否则,高速公路的效益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4.2必须走机械化养护的路子

高速公路本身固有性质决定了高速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以往养护用人工,运输靠四轮,管理凭经验的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

4.3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

第2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养护管理工作做为高速路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本文就如何搞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从制度建设、装备建设、技术建设等几个方面谈谈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等级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山东省高速公路里程位居全国首位,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就更凸现其重要性。

一、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1、正确了解及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畅、安、舒、美的良好行车环境。

2、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3、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形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4、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二、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

1、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高速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2、高速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养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3、养护对象的广泛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4、养护的高成本性、复杂性及科技性

高速公路养护标准较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成本较高。同时施工工序复杂,并应不断探索和推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三、高速公路养护原则、方针

高速公路养护必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方针,坚持“机械化养护为主,防止中断交通”的原则。同时在养护技术措施中应遵循“调查研究、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的原则。

四、目的和主要任务

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期限,保持公路及沿线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维修损坏的路产,达到行车安全、舒适、畅通,以提高公路的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现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较低。

2、职工总体素质不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科学化、现代化水平要求。

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般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30%,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差,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3、缺乏对高速路总体养护管理状况的研究、了解。

4、规范建设不完善。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

5、内部体制建设不够完善。

内部关系不理顺,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

六、需要做好的几点工作

发展高速公路,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不能因等级高、质量好而放松正常养护管理。实践证明,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鉴于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使高速公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后应做好以下几点重要工作:

1、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制度

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诿和工作遗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想整部机器运转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无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到底要建立哪些制度,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一个岗位,其二,便于操作执行,言简意骇。其三,一切从实际出发。我认为目前应抓紧制定《高速公路维修工程定额及编制办法》,《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评比办法及标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手册》,并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既路况调查记录、桥梁定期检查记录,交通情况调查记录、桥涵淤积(冲刷)情况崐观测记录、路面纵横缝观测记录、桥梁伸缩缝观测记录等等。制定这些原始记录目的是将公路及与公路有关的情况及时准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以便“对症下药”,为做到“预防养护”打好基础,最终达到早发现、早预防、少支出、效果好。把病害处理在萌牙状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在我国高速公路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工作,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否则,高

速公路的效益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2、必须走机械化养护的路子

高速公路本身固有性质决定了高速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以往养护用人工,运输靠四轮,管理凭经验的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

在机械配备上,必须以专用机械为主,如洗刨机、压路机、摊铺机、拌和楼等,非专用机械如翻斗车等可采取雇佣社会车辆方式解决,据了解目前社会车辆过剩,随时可以雇到。以减少初期投入过大资金,并减少管理费用和难度。

最终达到:路面坑槽修补不过夜,防撞护栏维修不过天。听到命令就能迅速出动、园满完成,使高速公路封路率为“零”。

3、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第3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病害;养护管理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highway construction has to change rapidly speed of rapid development, country and province stem road network are also stepping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improve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cessing of common diseases, proposed for common disease treatment and maintenance measures.

Key words: highway; diseas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8

引言: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物质流通的一个载体,养护管理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反映在我们的日常使用质量上。如何保证高速公路的畅、洁、绿、美,真正实现安全畅通路,经济效益路,旅游观光路的服务目标,将涉及到经费控制,人员的管理,设备的同步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否达到科学养护,能否安全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养护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规范化养护管理将会成为高速公路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高速公路常见病害的处理

1、水泥砼路面

水泥砼路面常见的病害有路面沉降,断板,纵向、横向裂缝,局部破碎成小坑槽等。沉降的原因主要是路基的问题,而断板除了路基因素外,路面基层与底基层的强度、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也是重要原因。施工中包括养护时间、温度、湿度的控制也是路面裂缝的诱因之一。水泥砼路面养护中,水泥砼的性质及高速公路要求占用路面时间是决定养护工艺的两大要素。养护中一般采用特殊的材料来缩短砼的养生时间,保证养护时间在48 h以内;而改性沥青砼对小坑槽的修补,防止病害短期不发展有用。按规范的常用做法施工。

2、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常见的病害是坑槽、车辙、沉降、网裂、局部泛油等。坑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时原材料及混合料不均匀或存在杂质,外部化学物质如机油洒漏、车辆翻倒漏出的汽油等。修补时一般采用乳化沥青、热沥青砼,改性沥青砼对雨天养护保证畅通效果很好。养护中应强调的是坑槽修补时,边线应切齐并与主车道方向成平行和垂直,做好的坑槽应比原路面高出1~2cm为宜。

造成车辙、沉降的原因有路基及路面基层两方面。这里应分为两种情况:(1)是路面车辙、沉降,但路面层完好不网裂,这种情况养护上一般用表处调平、罩面方法。(2)是车辙、沉降的同时,路面面层出现网裂,这种情况养护上较为复杂。应分析网裂是基层的原因还是沥青面层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基层、底基层的整体性或强度引起的路面网裂,应同时处理路面结构层,如果是因地表水的原因,则应翻开路面做降低地表水的方案。

3、硬路肩

硬路肩最大的问题是仝预制板变形,产生的原因由于该路段地处焉耆盆地,地下水位高又是重盐渍土地带、加之冬季除雪使有融雪剂造成路基易融盐含量超标产生盐涨使路肩石变形。修复办法挖除不合格路基材料,更换合格的材料压实重新铺筑路肩石。

4、通道及涵洞

通道及涵洞的养护主要是清疏工作。日常工作中必须随时注意因公路两侧地形、地貌的改变而影响其使用功能。如六十户、焉耆匝道收费站、四十里城子等处的通道桥路面低于周围地面遇到雨天或农田灌水就会造成积水。因此要加强巡查,及时排水保障正常使用。

5、桥梁伸缩缝

桥梁伸缩缝使用寿命首先应决定于采用的伸缩缝型式及材料,而施工质量的好坏也很重要。与伸缩缝相接的主车道路面或桥面铺装建议用钢纤维砼加强,而且要求与伸缩缝齐平,避免汽车通过时的纵向冲撞使其超载。日常养护时主要是做好清扫保洁工作,确保梁体能自由伸缩。

6、波形护栏及防眩设施

波形护栏、防眩设施均为安全设施,养护中主要是更换、保洁。

(1)从养护中发现,工程建设期间,当波形护栏与通信、监控管道同时位于公路两侧或中央分隔带时,应特别做好两个项目的衔接工作,避免安装波形护栏柱时将已埋设的管道击破,影响管线的安装。

(2)防眩设施主要是为了降低会车时眩光对驾驶员的影响,对行车安全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防眩设施的设计和选型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否则将造成浪费。

三、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

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诿和工作遗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想整部机器运转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纵观国内外知名企业,无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规章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一个岗位,其二,便于操作执行,言简意骇。其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目前应抓紧制定《高速公路维修工程定额及编制办法》,《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评比办法及标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手册》,并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既路况调查记录、桥梁定期检查记录,交通情况调查记录、桥涵淤积(冲刷)情况崐观测记录、路面纵横缝观测记录、桥梁伸缩缝观测记录等等。制定这些原始记录目的是将公路及与公路有关的情况及时准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以便“对症下药”,为做到“预防养护”打好基础,最终达到早发现、早预防、少支出、效果好。把病害处理在萌牙状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2、规范养护管理机构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为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并配置相应的专用养护机械,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由各管理处工程科负责,对于较大维修的工程由养护处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养护经费包干,养护工作均可自己完成,对临时的突发事件可以就地就近及时解决,但是在体制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队伍庞大,职工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成本高,浪费严重,严重影响了养护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进程,同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也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养护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3、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提倡“重建设,重养护”,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

高速公路从通车运营开始,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应运而生,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就是“预防为主”。“高速公路建设质量高,早期预防养护没必要”的论断在实践中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做好早期养护,及时弥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改善各项技术状况,对于延长道路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抵抗早期的疲劳破坏,延缓大修周期,减低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束语

总之,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应因季制宜,遵循“全面养护,科学管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畅通”的方针,按照“以路面养护为中心,以桥梁安全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开展养护管理工作,确保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3。

第4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病害 养护管理

高速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物质流通的一个载体,养护管理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反映在我们的日常使用质量上。如何保证高速公路的畅、洁、绿、美,真正实现安全畅通路,经济效益路,旅游通行路的服务目标,将涉及到经费控制,人员的管理,设备的同步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能否达到科学养护,能否安全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地完成养护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规范化养护管理将会成为高速公路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高速公路常见病害的处理

1、水泥砼路面

水泥砼路面常见的病害有路面沉降,断板,纵向、横向裂缝,局部破碎成小坑槽等。沉降的原因主要是路基的问题,而断板除了路基因素外,路面基层与底基层的强度、平整度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也是重要原因。施工中包括养护时间、温度、湿度的控制也是路面裂缝的诱因之一。水泥砼路面养护中,水泥砼的性质及高速公路要求占用路面时间是决定养护工艺的两大要素。养护中一般采用特殊的材料来缩短砼的养生时间,保证养护时间在48 h以内;而改性沥青砼对小坑槽的修补,防止病害短期不发展有用。对水泥汞凝土路面的病害处治应按规范的常用做法施工。

2、沥青砼路面

沥青砼路面常见的病害是坑槽、车辙、沉降、网裂、局部泛油等。坑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施工时原材料及混合料不均匀或存在杂质,外部化学物质如机油洒漏、车辆翻倒漏出的汽油等。修补时一般采用乳化沥青、热沥青砼,改性沥青砼对雨天养护保证畅通效果很好。养护中应强调的是坑槽修补时,边线应切齐并与主车道方向成平行和垂直,做好的坑槽应比原路面高出1~2cm为宜。造成车辙、沉降的原因有路基及路面基层两方面。这里应分为两种情况:(1)是路面车辙、沉降,但路面层完好不网裂,这种情况养护上一般用表处调平、罩面方法。(2)同时有车辙、沉降的,路面面层出现网裂,这种情况养护上较为复杂。应分析网裂是基层的原因还是沥青面层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基层、底基层的整体性或强度引起的路面网裂,应同时处理路面结构层,如果是因地表水的原因,则应翻开路面做降低地表水的方案。

3、硬路肩

硬路肩最大的问题是仝预制板变形,产生的原因由于该路段地处焉耆盆地,地下水位高又是重盐渍土地带、加之冬季除雪使有融雪剂造成路基易融盐含量超标产生盐涨使路肩石变形。修复办法挖除不合格路基材料,更换合格的材料压实重新铺筑路肩石。

4、通道及涵洞

通道及涵洞的养护主要是清疏工作。日常工作中必须随时注意因公路两侧地形、地貌的改变而影响其使用功能。因此要加强巡查,及时排水保障正常使用。

5、桥梁伸缩缝

桥梁伸缩缝使用寿命首先应决定于采用的伸缩缝型式及材料,而施工质量的好坏也很重要。与伸缩缝相接的主车道路面或桥面铺装建议用钢纤维砼加强,而且要求与伸缩缝齐平,避免汽车通过时的纵向冲撞使其超载。日常养护时主要是做好清扫保洁工作,确保梁体能自由伸缩。

二、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

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诿和工作遗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想整部机器运转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纵观国内知名施工企业,无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规章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一个岗位,其二,便于操作执行,言简意骇。其三,一切从实际出发。目前应抓紧制定《高速公路维修工程定额及编制办法》,《高速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检查评比办法及标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手册》,并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既路况调查记录、桥梁定期检查记录,交通情况调查记录、桥涵淤积(冲刷)情况观测记录、路面纵横缝观测记录、桥梁伸缩缝观测记录等等。制定这些原始记录目的是将公路及与公路有关的情况及时准确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纳、找出规律,以便“对症下药”,为做到“预防养护”打好基础,最终达到早发现、早预防、少支出、效果好。把病害处理在萌牙状态。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效益。

2、规范养护管理机构

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机构设置为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下设线路管理处、专职养护处,并配置相应的专用养护机械,日常养护和小修保养由各管理处工程科负责,对于较大维修的工程由养护处进行集中处理。这样,实行内部单位行政管理,养护经费包干,养护工作均可自己完成,对临时的突发事件可以就地就近及时解决,但是在体制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同样表现出了一定的弊端。队伍庞大,职工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生产效率低下,养护成本高,浪费严重,严重影响了养护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进程,同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也严重阻碍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养护维修管理中的应用。

3、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等级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国内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4、提倡“重建设,重养护”,加强早期预防性养护

高速公路从通车运营开始,各项养护管理工作也就应运而生,高速公路养护的特点就是“预防为主”。“高速公路建设质量高,早期预防养护没必要”的论断在实践中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做好早期养护,及时弥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改善各项技术状况,对于延长道路和附属设施的使用寿命,抵抗早期的疲劳破坏,延缓大修周期,减低养护成本都有很大的益处,所以建设和养护同样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械维修;管理

科学技术进步和交通基本建设的需求,为工程机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调查,提高高速公路中机械的使用寿命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和有效的保养,已成为高速公路机械维修的主要任务。人们把高速公路中的机械维修看作是简单的技术问题,因此,机械维修工作受到严重的制约。鉴于此,有必要对公路养护机械的维修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以不断提升公路养护机械维修的效果和效益。

1、高速公路机械维修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其机械设备也随之发展起来。但是面对新世纪的发展要求,高速公路的机电设备以及相关的管理与维护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因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速公路机械维修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设备单价高,投资比例大

设备分布零散、点多、线长

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

系统多、涉及的专业广

整个系统运行具有不间断性

野外设备维护维修的难度大

设备故障率高、修复时间紧、设备更新快

2、高速公路机械维修质量管理

要利用多种新技术对机械进行维修,使得维修质量的管理方式、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高速公路维修质量管理不是简单的修好就可以,而是涉及维修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控制的组织实施、质量管理的制度化等多方面因素的问题,需要系统的研究和规划。

2.1 维修质量体系的建立

维修质量体系的建立是为了实施维修质量管理的组织结程序和过程。其目的是保证维修服务满足高速机电系统正常运转的需要。维修体系主要包括维修质量的方针和目标、质量体系的各级责任及权限、从制定维修计划到验收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标准、维修技术文件和维修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审核、备件和测试仪表仪器的准备程序、维修过程的质量控制、维修后的跟踪服务以及信息收集和分析、专业人员的培训、维修记录和提供技术文件的程序。

2.2 维修质量的控制

设备维修质量控制的流程分为维修计划阶段、现场维修阶段、质量验收阶段。为控制维修质量维修时要根据技术标准细则以及责任制的规定进行高质量的维修,并且必须对各种操作、维护、巡检等方面进行约束,并成为考核承包方行为和能力的准则。同时,制定的质量监控条例要根据设备使用和维修情况不断进行更改,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2.3 备件的管理措施

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必然趋势。高速公路备件的特点在于它的双重性,既是要做好备件的准备工作,为维修服务,又要确定备件的数量。要科学、细致的对故障进行分析与统计,并结合设备使用年限等原因,准确、合理的制定备件的种类及其数量,并做好损坏备件的返修工作,以保证正常维修的使用。好的维修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维修模型的建立、设备的选型评估以及备件库存模型的建立,并且可以实现决策、计数、数据统计分析和图标的生成,为维修管理提供支持。

2.3.1 做好组织工作

在项目生成是根据项目的大小组织计划,确定机械的种类、数量和主导机械,并及时向上级报告组织计划,深入了解各种机械的状态,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设立机械维修基金,实行专款专用,能够有效解决项目部的短期行为。要随时掌握设备完成单位产量、所需动力、配件消耗等杂费开支等情况。健全机械设备使用记录,对完成产量、配件消耗等作好基础资料的收集,按月汇总和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对机械使用技术指标的比较和调整。

2.3.2 做好设备的检查及其保养

在施工前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对所有准备运行的机械进行检查,并照例进行保养。对于存在问题的机械,应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立即组织实施。在购买新机械时,要选拔选拔素质较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并且在进行安装调试的时候对机械手实行岗前培训,掌握操作规程、熟练操作技术后方可上机正常工作。

2.4 施工中机械的管理

在施工中,项目部要周密安排,搞好设备组织工作,及时对设备进行调配;操作手要服从项目安排,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利用率高、易损坏、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变事后修理为预防性修理。结合本机情况并且按照操作规程随时观察设备的动态。在机械发生问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对机械进行检查,做好维修工作。

3、提高机械使用寿命的措施

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和管理都有责任为延长机械的寿命做贡献。首先,要将高速公路的日常维护及维修工作制度化,明确维护及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保障所使用软件的运转正常,并做好定期的保养检测工作;其次,应加强日常维护及维修工作的科学化,努力将新的科技应用到维护及维修工作中去,以提高工作效率;再次,维护及维修工作应走专业化的道路,可委托专业化公司来进行管理,以控制运营管理的成本。

机械设备能否合理使用,关系到其使用寿命,如果机械设备使用管理不好,其它各项工作管理的再好,也发挥不了机械效益,因此机械设备使用不但工程部门要管,机务部门也要管,做到管用结合以发挥其应有效益。因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素质,修理水平对设备的使用寿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1 机械保养

定期对机械进行保养是延长机械寿命的关键。在机械没有故障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保养,可降低机械的故障率消除隐患,并且还可以节约维修费用,延长寿命。思想必须克服“重使用,轻维修”。平时做好保养与维修工作;设备需要修理时,一定要送修,杜绝带故障使用现象。

3.2 机械维修

定期对机械进行维修是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要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提前发现并排除隐患,有效排除事故,延长电路板的使用寿命。维修人员上岗后,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在外场设备故障率较高的时期,可以对所有外场设备逐一进行监测,并做统一处理,以提高维修效率。在没有修理场地、修理设备等必要条件时,切勿勉强拆修,否则不能保证维修质量。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日晒雨淋。

3.3 可使用方面

装配间隙不能任意改变,必须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拆装,装配后要做时运转。配件无论是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还是意外事故的修复,都要用到各种配件,而配件本身质量是否合格,是否都达到或超过规定的使用期限,直接影响机械设备使用的寿命。

对机电设备的正确操作、对设备所处的环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是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前提。因此,收费亭内安装温、湿度计及可调整温、湿度的空调装置是十分必要的。还要加强收费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并且落实到位、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机务管理者不但要管理好、用好机械设备,还要把好各种物资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保管、保养、领用等各个环节,防止“病从口入”。

因此,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新设备严格进行走合期保养,决不能漏项或缺项,并做好走合期保养记录,最后由机务管理技术人员检查、验收后,新设备正式投入使用。

4、结语

我国已步入高速公路快速建设与发展的机遇期,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日益增加,机电系统在高速公路管理与发展中的作用将日趋增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机电系统维修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维护质量,可以促进机械设备与公路工程项目的两者管理效益的共同提高,这是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设备有效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雁.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探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03).

第6篇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V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路的养护是公路系统管理的核心部分,由于公路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需要针对公路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但是由于其工程和任务的艰巨,需要根据国家对于公路的要求,在保证公路的使用特性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交通量的增加,及时修复公路的损坏之处,保证公路的设施完整,使得公路始终处于安全和完好的状态,保证运营的安全。从“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出发,深化养护公路体质和运行机制的改革。

1 养护管理的重要作用

公路是衡量我国建设水平的一个标志,公路的养护管理是保证交通的有效服务途径。国家公路的保障主要是针对公路和其配套设施,使得公路系统的主导地位凸显出来。

1.1 正确了解及评价公路的运营状况及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创建畅、安、舒、美的良好行车环境。

1.2 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修复随时出现的道路病害及设施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

1.3 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逐步形成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1.4 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2 公路养护的特点

2.1 养护工作的经常性、及时性。由于我国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必须经常保持公路的完整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畅通、舒适,以提高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

2.2 公路行车密度大、车速快,养护作用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2.3 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2.4 养护的高成本性、复杂性及科技性。公路养护标准较高、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成本较高。同时施工工序复杂,并应不断探索和推行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

3 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3.2 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3 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截止目前,针对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3.4 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3.5 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4 公路养护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建立完善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

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诿和工作遗漏,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想整部机器运转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纵观国内外知名,无不根据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操作可行的规章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到底要建立哪些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一个岗位,其二,便于操作执行,言简意骇。其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我国公路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工作,应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否则,公路的效益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4.2必须走机械化养护的路子

公路本身固有性质决定了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以往养护用人工,运输靠四轮,管理凭经验的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公路养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在机械配备上,必须以专用机械为主,如洗刨机、压路机、摊铺机、拌和楼等,非专用机械如翻斗车等可采取雇佣车辆方式解决,据了解社会车辆过剩,随时可以雇到。以减少初期投入过大资金,并减少管理费用和难度。最终达到:路面坑槽修补不过夜,防撞护栏维修不过天。听到命令就能迅速出动、园满完成,使公路封路率为“零”。

4.3 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高效的管理使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4.3.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4.3.2 利用高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的转变。

4.3.3 推广使用国外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公路网结构的完善,公路的养护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公路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决定了养护管理的特殊性。对于有效修复公路随着时间和运载量出现的损害,需要对于公路本身工程和设施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公路的快速、安全和经济的使用特性,及时的养护管理在公路系统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全新,王俊花.浅谈高速公路养护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1,(09).

第7篇

关键词:公路建设 发展 工程施工 项目 公路养护 管理对策

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机械管理和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机械管理和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我们要对公路建设发展不断深入和完善,本文对此展开一个分析。

1 公路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1.1 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的公路建设市场主要是招投标制度和项目部制度,但是项目部是因为某个项目而设立的,因此,项目部不属于常设机构,因此,项目部的机械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项目部的施工设备不配套现象严重。工程中标以后立即组建项目部,项目需要的机械设备大多数都是从别的项目调运过来的,往往都存在技术状态差的特点,这样用到公路建设中势必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此外,很多项目需要的大型设备或特殊设备经常不能够按时到位,这也是造成设备不配套的重要原因;其次,由于项目部追求工程的进度,往往加班加点地工作,这样就造成机械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很多项目部存在只要能够完成本项目就可以的思想而疏忽对设备进行保养,出现一些小的问题也不在意,总是抱有侥幸心理冲过去,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机械的使用寿命;最后,机械管理人员往往不是项目部的重要组成人员,项目部都重视施工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而设备管理好多都是由生产管理人员监管,由于生产人员不懂设备,因此不重视设备的日常养护以及维修,而操作人员往往都处于被动和支配地位并且操作人员不懂施工技术,因此,机械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无人问津的情况。

1.2 设备管理的措施。项目部成立以后就应当立即建立设备组织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确定机械数量、类型、型号以及主导机械等,为了做好设备的组织工作还应当做好机械进出场计划以及控制机械数量等,并且及时上报机械组织计划。此外还应当深入了解各种机械目前的技术状态,及时更换技术不好的机械,并且做好定期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公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对于所有到场的机械应当进行全面的启动检查,并且组织机械操作人员例行对机械的保养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三滤检查、加注脂、紧固螺栓以及油品的污染程度检查。应当对存在问题的机械编制合理的检修计划并且立即组织实施;对于新购置的机械应当选拔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人员负责,同时做好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及日常培训,通过培养使机械操作人员掌握操作规程并且能够处理机械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培养还可以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操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但是一定不能过度保养,同时应当落实个人机械负责制度,经每台机械的保养工作落实到每个人。为了避免预防性修理工作,应当做好跟踪,利用率高、已损坏和容易出故障的设备,出现问题要及时做出诊断。当机械发生异常现象时一定要立即停机检查同时汇报给相关人员,以便能够迅速地组织维修人员进行现场抢修工作;应当做好机械租赁的市场调查工作,努力降低租赁成本。

2 公路养护管理及发展趋势

2.1 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大幅度增长,对社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加强公路的养护工作确保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带动这个社会的发展。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维护费用与日常的维护保养有很大关系,如果加强对公路的平时养护工作,就会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了公路建设的投入,从而降低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如果平时不注意公路的养护工作,必然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不仅加大了建设投资,还造成了资源能源等的消耗。因此,加强公路的养护共组是促进社会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2.2 预防性养护的常态化。从目前国内养护情况看,基本上都是事后性养护,就是出现了病害才去处理问题,而真正实行预防性养护有个过程,并且取决于智能化数字处理的准确性。

2.3 坚持机械化养护。如果公路损坏后不能够做到及时修补就会影响交通情况,尤其是路面的损坏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时刻为道路的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为了保证养护工作及时、快捷有效地处理,需要培养一支反应快、技术熟练以及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

2.4 近些年,我国公路的里程数不断迅速增长,过去的养护方法以及管理水平已经不能够适用于目前的公路养护工作。因此,为了提高公路的服务水平,必须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以及管理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切实提高公路的养护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优势,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5 为了能够快速地完成各种高等级路面发生的突发事故,必须建立一直专业化的养护队伍,队伍必须符合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以及安全措施完备等要求。同时养护工程的理念也要从经验型转向专家系统型,养护质量的评价指标由综合服务水平代替原来的“好路率”。此外,建立完善系统的养护管理数据库,采用国际通用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公路的使用能力以及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6 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公路现代化管理的必要途径,是提高公路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我国的公路建设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必须抓住计划提高公路养护的专业化和养护化的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和配套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2.7 管理制度的完善。完善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让整部机器运行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首先需要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个岗位;其次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

3 结束语

为了加强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设备的有效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机械设备与公路项目两者管理效益的共同提高是必要的途径。公路作为我国国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公路建设中机械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施工的质量以及工期,因此,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深化改革现行公路运行机制与养护体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李美荣.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9.

[2]丁惠民.公路养护管理改革的新思维[J].山西交通科技,2005.

第8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养护管理;重要性;病害原因;改进措施

前言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的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其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1.1 必须注意周期性与及时性

公路建设虽然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由于公路投入使用之后会面临交通承载量的不断增加和磨损,所以在公路养护管理上面必须确立严密的养护周期制度,要最大限度的保障公路的运营完整性,所以对于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而言,不可有丝毫懈怠,否则必然造成大量人员财物的破坏。

1.2 必须树立广泛养护意识

公路养护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养护,公路养护内容不仅包括了道路本身,也包括了大量配套设施及周边事物,这些设施与配备形成了一个全方位体系化的交通网络系统。所以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不仅应该加强道路本身的维修与管理,还应该加强周边设施的养护管理,这样才能保障道路系统的畅通,才能充分发挥道路建设的积极作用。

1.3 必须注意公路养护的复杂性

现代公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应用了高科技和机械化作业模式,这就给公路养护管理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如养护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化、养护工序的复杂化、养护意识的创新化等等,只有配合现代化的养护手段,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公路养护管理。

2、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分析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2.1 养护管理体制陈旧。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2 养护运行机制不完善,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2.3 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2.4 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由于运行机制以及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养护资金紧张的现象,从而导致先进的养护机械设备较为缺乏,影响到养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主要表现在一些技术含量高以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缺乏。

3、影响公路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3.1 温度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当路面内部的温度应力超过容许应力时,路面便会发生开裂,形成有较固定间距的温度裂缝。

3.2 渠化交通和车辆制动引发车辙。车辙是道路主要病害之一,结合城市内交通的特点,产生车辙的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城市交通量大,渠化交通现象普遍,尤其是在快速路主干道上,许多大型运输车辆排队高速行驶,这是诱发车辙的主要原因之一;②调查显示,除主路某些路段产生严重车辙外,辅路交叉口的停车等候一侧是车辙的另一个高发区,且交叉口处的车辙深度较大,严重地段可达3~4cm,长度可延伸几十米。从力学分析角度出发,这是由于车辆在红灯时到达交叉口而快速刹车,相对于匀速行驶状态,刹车状态时路面与车轮间的摩擦力较大,于是在路面内部引起较大的水平剪切力,当路面反复频繁地承受这种水平推移作用时,便导致了车辙的产生。

3.3 机动车超载超限运输。

3.4 道路建设时的质量控制没有达到要求。道路建设的各方包括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没有尽到相应的监管职责,承包单位、施工单位过于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导致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3.5 道路设计缺陷。在道路设计时,缺乏针对性的现场调查,或者调查存在偏差,对道路将来可能要承载的社会能力、经济能力估计不足,导致道路建成后,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进而产生各种病害。

4、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实现公路的全面养护和管理

①要实现对公路规范化、标准化以及美化建设的强化,将其建设强化的工作定位为文明公路的创建,同时要确保公路养护工作的不断加强,并在资金投入以及计划安排上给予保证;②要在保证日常养护的同时,实现对周期性以及预防性养护的加强,从而实现公路养护的良性循环。在对公路养护周期进行延长的同时,还有适应目前重轴载车辆的增加,并且需要加强对养护工作中的人力投入;③要依靠各级政府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多方筹资的绿化工作机制,进一步注重公路绿色通道实效,建立绿色通道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好已有的建设成果;④要增加公路水毁修复工程的投人,在修复的基础上提高抗灾能力。要继续大公路管理站的建设,加快推进公路养护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

4.2 管理制度的完善

完善管理制度是搞好养护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是规范各项工作和人们行为的准则,一套好的规章制度,能使各部门工作正常衔接,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单位就像一部运转的机器,每个人就是机器中的每个部件,要让整部机器运行正常,就必须保证每个部件运转正常。①需要涵盖工作范围的每项工作,每个步骤,每个岗位;②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详细的日常性原始记录,如公路巡视日记,养护工作日记,异常天气记录,路产损坏记录,维修工程日记及技术调查记录。

4.3 坚持机械化养护

公路本身固有性质决定了公路损坏后必须及时进行修补,尤其是路面部分损坏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时刻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路况,是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必须培养一支反应快速,技术熟练,设备配套的机械化养护队伍,才能保证养护的及时性快捷性,在养护中实行内部企业化管理,最好位于所养路段的中心,呈放射状最好,负责路基路面,桥涵,防护及维护与抢修,负责路面标线,标志,防撞护栏,隔离栅,收费,通讯,监控系统维修与养护。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也必须时刻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要通过公路养护管理最大限度的发挥公路建设的积极作用,必须加强公路建设的市场商品化属性显现。只有这样,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才能进入可持续发展循环,所以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加强机制建设、意识提升、市场化运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推动我国的公路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凯旋,对公路养护管理中相关问题的探讨明,经营管理者,2009

第9篇

摘要:重点介绍了无砟轨道轨道板灌浆施工控制技术要点

关键词:无砟轨道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

中图分类号:TU5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目前国内客运专线全面铺开,轨道板灌浆材料采用水泥乳化沥青砂浆,轨道板灌浆技术在不同施工区域的差异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性能指标和施工控制技术要点要求也不一样,在国内针对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还在摸索阶段。在津秦客运专线,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得到成功应用,这为我国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轨道板灌浆技术发展起到示范性作用。

本文结合津秦客运专线无砟轨道轨道板灌浆施工介绍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施工及控制技术要点。

2.工程概述

新建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客运专线工程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的一部分,专线起自天津西站,途径宁河县、唐山市、迁安市、滦县、卢龙县、抚宁县、北戴河,沿既有京山铁路引入秦皇岛站,与京哈线相连,全长257.5km,其中天津境内约83.0公里,河北省境内约174.5公里,设计时速为350㎞。本线采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是以钢筋混凝土轨道板取代传统的轨枕和石碴道床,其中桥、隧道地段:轨道板以桥面或隧道底部混凝土为基础;岩土路基地段:轨道板以水硬性混凝土为基础,轨道板与底座板混凝土基础之间填入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用以调整轨道板的几何位置,再以扣件将钢轨直接扣牢在轨道板上。

3.无砟轨道轨道板灌浆施工方法及步骤

3.1压紧装置钻眼

装置锚固深度为12cm,钻眼直径为18mm。角钢压紧锚固深度为8cm,钻眼直径为12mm。一型压紧装置利用定位锥的眼位进行锚固。

3.2板腔的冲洗

轨道板精调完成后,采用高压水枪对板腔进行清洗,除去浮尘、沙粒等杂物,同时使底座板板面和轨道板底面吸水饱和且表面无积水。

3.3轨道板封边

3.3.1轨道板纵向封边

为防止灌浆时砂浆溢出和污染精调爪,需在精调爪对应处预先设置U型泡沐挡块密封。轨道板纵向采用塑料光垫板+专用封边带+带排气孔角钢,采用限位装置对角钢进行固定。

3.3.2轨道板横向封边

板腔横向封边前,先用胶带密封或塑料管保护GRP点。轨道板横向封边采用KT板封闭+中粗砂填实,填砂要求覆盖轨道板纵向连接钢筋,防止灌浆过程中污染。

3.4轨道板限位装置安装

为了预防砂浆灌注时对轨道板空间位置扰动过大,需设置轨道板限位装置。安装限位装置时,禁止使用铁锤等工具敲打定位装置,造成轨道板空间位置的改变。限位装置由槽钢和钢板以及锚固在底座板中的锚杆和螺母构成。

3.5轨道板精调复核

为了保证在灌浆前每块轨道板的精度满足要求,对已经精调到位的轨道板进行复测。对于误差平面和高程有大于0.3mm的要重新精调轨道板。

3.6灌前轨道板板腔的润湿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施工前,用带有高压旋转喷头的水枪分别从三个观察孔伸入轨道板底将其下雾状润湿,润湿时要掌握水量,保证充分湿润而又不形成积水。

3.7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作业条件

当气温高于35℃或低于5℃时,不允许进行砂浆灌注施工。雨天不得进行水泥沥青砂浆施工,并对灌注后未硬化的水泥沥青进行覆盖,防此雨水进入轨道板底。

3.8拌浆设备检测调试

检查移动式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搅拌车的各系统及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专用泵运转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应立即检修、调试到正常状态。

3.9确定砂浆施工配合比及各项参数

在砂浆车各系统运转正常后,根据砂浆施工配合比及轨道板下板腔厚度,计算确定每次砂浆拌制量和各种原材料的每次投入量,将配合比参数、投料顺序、设定各阶段的搅拌速度与搅拌时间等拌制工艺参数,输入到砂浆搅拌车的控制操作系统。每盘砂浆拌制量宜略多于一块轨道板下板腔的体积。一般不少于0.5m3。

CRTSⅡ型砂浆理论配合比

检查显示屏上显示的各参数,确认准确无误后,启动砂浆车的运行按钮,砂浆车将按照输入的各参数和既定程序,自动投料拌制砂浆。依次加入乳化沥青、水、减水剂、消泡剂,慢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干料,加完干料,先快速搅拌3分钟,再慢速搅拌2分钟。

3.11砂浆质量检测

砂浆拌制均匀后,开启搅拌电机对砂浆继续低速搅拌。肉眼观察砂浆的匀质性,然后舀取一定量的新拌砂浆进行性能检测(主要对流动度、扩展度、温度、含气量等)。检测结果合格方可用于灌注施工。水泥砂浆日常检验项目及抽检频率见下表:

水泥砂浆日常检验项目及抽检频率

3.12砂浆灌注

在需要砂浆灌注的轨道板灌浆孔周围覆盖土工布,防止污染轨道板,上面安装灌浆PVC管,同时安放好灌浆减速漏斗。灌浆通过三个观察孔的中间那个进行灌浆作业。

灌浆开始前,砂浆车将搅拌合格的砂浆注入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专用泵,利用砂浆泵将砂浆泵送至桥上中转罐内(中转罐在机动三轮车上),中转罐通过软管与减速漏斗连接,软管及漏斗各装有阀门,可控制砂浆的灌注速度。

灌浆过程要连续进行,每块板必须一次完成灌注,灌注过程遵循“慢-快-慢”的原则,灌浆结束前应逐渐减小砂浆灌注速度。单板灌注时间控制在3-5分钟。通过两个观察孔和排气孔观察灌注情况,当所有的排气孔内溢出一定量的砂浆后,封堵排气孔,当灌浆孔内砂浆表面高度满足高于轨道板的底面20cm以上,并不高于轨道板顶面10cm,最好控制在5cm以内时,关闭阀门,本块轨道板灌浆结束,将减速漏斗移到下块准备好的轨道板上,开始循环作业。

当观察孔内砂浆失去流动性时(一般2-3小时),可取掉PVC管,将3个观察孔中多余的砂浆舀出,使砂浆的表面低于轨道板顶面10-15cm,同时在三个灌浆孔中均插入一根“S”型钢筋至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中,钢筋顶面距轨道板顶面为6.9cm。。

在某些特殊地段(如跨唐津高速,芦汉公路,津山铁路,112高速,277号墩鱼塘等处),没有施工便道,砂浆车离施工板距离较远,这时可采用机动三轮车运输。具体方法为:砂浆车将搅拌合格的砂浆注入水泥乳化沥青砂浆专用泵,利用砂浆泵将砂浆泵送至桥上中转罐内(中转罐在机动三轮车上),利用机动三轮车将中间储存罐运输至待灌轨道板处进行灌注。灌注过程不得对轨道板的扰动,操作人员必须站在简易灌浆平台上。

3.13砂浆养护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充填层自然养护,充填层的周边覆盖土工布后浇水保湿、灌浆孔及观察孔内采用蓄水养护不少于7天。

3.14精调空缺处的填补

精调爪拆除后,应将U型泡沫拆除,空缺部位用与充填层相同材料的砂浆由里到外填充牢固。

3.15测量人员进行轨道板的灌后竣工验收。

3.16揭板验证

施工过程中,需要验证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效果,可进行揭板验证。合格条件是:砂浆充填饱满,底座板、轨道板均与砂浆接触良好,无起皮、裂纹、分层、夹层、气泡聚集等现象,砂浆表面10mm及以上气泡面积之和小于0.2%,且无贯穿气孔。

4.施工注意事项

4.1在轨道板精调复核后,严禁踩踏和撞击轨道板。

4.2轨道板精调复核后,24小时内组织灌板

4.3砂浆灌注一次完成,不得二次灌注。

4.4为确保灌注砂浆质量,在灌注砂浆前须对砂浆各项指标进行试验,符合要求才可灌注。

4.5砂浆运输和灌注的过程中,中转罐内须持续对砂浆进行低速搅拌。

4.6灌注前和灌注结束或中断时,应将设备和机具清洗干净。

5.结语

至此,轨道板砂浆灌注共计3626块,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要求,质量检测合格率为100%。津秦客专轨道板灌浆施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国同类型项目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6. 参考文献

6.1《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2.1-2005)

6.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