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门诊输液室管理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9:1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门诊输液室管理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门诊输液室管理

第1篇

[Key words]clinictransfusionroommanagement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是医院管理、医护质量以及服务水平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医院面临严峻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确保输液室的工作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我院对门诊输液室进行了一系列的合理改造,实施了规范化的管理,有效提高了输液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1美化环境

1.12001年4月我院对儿童输液室进行合理改造,成立儿童输液室及成人输液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儿童输液室墙壁粘贴卡通图片,天花板上面挂有许多可爱的公仔,输液床上也有许多图画,还配置空调、彩色电视机、VCD等,小儿可以在输液室内点播喜爱的动画片。成人输液室配制高级输液椅、输液床,配有空调、彩色电视机,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

1.2实行人性化护理,提供优质服务。在门诊大厅放置饮水机,为每位输液患者送茶送水,为小儿输液者送上一份香甜可口的糖果,减轻患儿恐惧感。每月进行一次工休座谈会,发放门诊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反馈,制订整改措施,在治疗室门口墙壁上贴有科室护士的相片、姓名、职称,制定服务举措:“治疗时您可以选择您最信赖的护士”,为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人提供“寄存服务”,每月评选一个“明星护士”,由病人投票产生,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激发门诊护士的工作热情。

2人员管理

2.1合理安排人员,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安排二位经验丰富、穿刺技术较好、责任心强的护士全面负责儿童输液室工作,避免了以往因打不上针,与家属发生冲突而引起的纠纷。

2.2实行弹性排班,按岗设人,合理安排护士,设立一名护士由9Am―4Pm上班。另一名护士上午上机动班。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或输液病人突然增多时,就电话通知休息人员来上班,我院实行8小时上班、24小时听班制,缓解了因人员不足而引发的矛盾。

2.3制定制度和岗位职责并培训上岗,我院是一所集体制民营医院,全员实行聘用制,人员相对不稳定,流动性大。我科护士较为年轻、职称低,我们对每位人员都进行了岗前培训,注重个人形象,淡装上岗,规范自己的语言及行为。其次,我科每月组织理论学习两次,学习内容紧密结合门诊工作特点,从而提高护士素质。每月理论小考一次。加强护士操作训练,为护士传授静脉穿刺技巧。选出一名操作较规范的护士负责操作训练,训练中护士长一一把关。每个月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一项,成立科内质控小组,每月底进行质控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3查对管理

3.1配药前查对输液室各项治疗工作随机性大,时间紧,工作忙闲不均,难以做到计划安排,给查对带来一定的困难,是差错的多发场所。要求护士要有“慎独”精神,自觉地把好各环节质量关。我科规定护士在接药时负责认真核对病历、治疗单、药物的总量,发现问题主动及时处理,配药护士在配药时再次核对,配完药后以治疗单内容再次核对,确认属实,在液体瓶上写上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内加药物名称、剂量,配药护士在治疗单左下角签全名。

3.2输液前查对护士持治疗单到输液室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药名,有应答后即反问患者,由本人口述姓名、年龄,儿童及言语障碍者由家人代其口述,并将治疗单,液瓶给患者确认后方可进行输液。

3.3输液后查对静脉穿刺成功后护士在治疗单上签执行时间、滴数及全名,做到层层把关,将可能出现的护理隐患杜绝于这一环节中。

4落实巡视制度,做好健康教育

4.1要求每位护士进入输液室都应巡视病人,仔细观察滴数、局部情况,倾听病人的主诉,随时处理输液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避免了以往“只看液体不看人”的现象,尽量保持输液室内有一名护士,让病人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关注,有一种安全感。

4.2在输液过程中,主动与患者沟通,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交待输液中注意事项、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巡视时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用药后的情况,拔针时告知按压方法、按压时间及输液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担心心理,使患者满意。

5消毒隔离管理

5.1 组织学习消毒隔离知识,对卫生员进行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止血带一用一消,治疗前后用擦手液擦手。输液椅及床栏每日用消毒液擦洗两次,对传染病患者,输液结束后及时做好终末处理。

5.2晚班护士对各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天一小时,紫外线灯管每半月用95%的酒精擦一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均达标。(转下页)

(接上页)

第2篇

【关键词】 门诊医疗; 静脉输液; 药物;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88

门诊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门诊输液室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工作量大、环节多、病情复杂多变等特点,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在门诊输液用药的管理中,除配注药物所用的液体在医院保管外,其他药品由患者自行保管(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普遍存在此现象),治疗时患者带当次的治疗量来院,这就在用药的安全上增加了隐患。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应重视技术、服务的管理,还需注重用药中的细节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现将本院近年来门诊部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部自2007年1月-2011年12月因输液用药问题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共计31例。原因分析:药品管理问题22例,护士因素9例。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75岁,2007年9例,2008年8例,2009年7例,2010年7例,2011年0例。

1.2 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近年来因输液用药管理不当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及时查找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 结果

2011年本院通过加强对门诊输液用药中的细节管理,有效降低了护理工作中的缺陷、投诉。2011年无一例因药品管理、使用等问题发生的护理缺陷、投诉,提高了护理质量。

3 安全管理方法

3.1 用药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关因素分析

3.1.1 药品保管不当 许多患者缺乏药品的保管知识,对于一些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如胰岛素、白蛋白等,常因保存不当造成药物失效或药效下降[2]。影响了治疗,并造成药品浪费,增加患者的负担。

3.1.2 药品少带、漏带或拿错 一些老年患者常因记忆错误及对药品的剂量不清楚在来院治疗时少拿、漏拿、错拿药物,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3.1.3 药品质量发生改变,造成医患矛盾 个别患者在医院首次治疗完后,第2日所带的治疗用药在护士进行查对时,发现药品过期或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患者认为医院发放药品质量有问题,医患之间产生纠纷。

3.1.4 护士工作不认真,药物配置错误 个别工作人员在护理操作中不能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查对制度,药品配置错误,患者的安全受到危害。

3.1.5 巡视不及时 门诊患者年龄跨度大,既有婴幼儿,也有70余岁的老人。语言表述差,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小儿,自我约束力差,常因牵拉针头导致针头脱出血管或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药液外渗。若护士巡视不及时,未发现病情变化及输液中问题将延误治疗及抢救。

3.2 加强门诊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管理

3.2.1 护理部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及专业素质培训,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指导工作,杜绝因工作人员的失误造成患者用药的不安全性。

3.2.2 加强与患者的交接 患者首次从药剂科取回药品后,护理人员与患者共同对药物进行核对药名、剂型、有效期、药品的性状等,在处置单上记录药品的名称、批号,并签名。对于不便核对患者(如老年患者),由两名护士共同查对,并在处置单上记录、签名。患者再次来院治疗时,护理人员将药品与处置单上记录的批号进行核对。

通过严格细致的查对、交接、记录,有效地保证了药品的质量。虽然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但降低了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发的患者与院方之间的纠纷、矛盾。

3.2.3 详细告知药品的保管方法及使用剂量 对于普通用药,告知患者避光、阴凉干燥处存放;易碎药品,注意防摔及碰撞;特殊需低温保存药品,告知放于2~8 ℃(冷藏)低温保存,切勿放于冷冻室,以免药品变性、失效;每日所需用剂量书面告知患者:附一指导卡,写明药名、剂量、每次用几支,简单明了。通过详细的告知,减少了患者因少拿、漏拿、错拿药品而影响治疗的时间,方便了患者。

3.2.4 输液中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输液中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于老人、婴幼儿及特殊用药患者,每15~30 分钟巡视1次,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穿刺部位的情况。对3岁以内哭闹不安的婴幼儿要特别引起重视[3],排除因静脉刺激、药物外渗或恐惧所致的哭闹,警惕是否为药物过敏、输液反应所致的不适。

3.2.5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版面、口头教育等形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药物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

4 小结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4]。本院通过加强用药细节的管理,有效提高了门诊患者输液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了医患矛盾、纠纷,降低了护理工作的风险。体会到重视制度管理、环节管理、细节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敏燕.多部门合作的门诊输液风险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7):647-648.

[2] 谢丽吉,韦亚琴,张秀琴.我院改进门诊输液室服务的做法与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57.

[3] 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330.

第3篇

关键词:门诊 输液室 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164-02

医疗护理安全注重的是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病人安全涵盖的范围很大,是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的角度出发,从医院的行为,流程,设备,环境,建筑等各方面考虑是否存在有危害病人安全的因素,体现医院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静脉输液是门诊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老年和儿童患者所占比例较高,而输液室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且工作随机性强,若处理不慎,极易造成安全事故和护患纠纷。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法制观念的增强,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唯权意识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也在不断攀升,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因此,我院结合新时期护理安全的现状就门诊输液室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落实管理,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以保护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1. 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的相关因素:

1.1.医护人员因素:

1.1.1人员素质因素:

医护人员职业素质有偏差,说话不严谨,缺乏责任心,同情心,态度生硬,受个人素质和理论知识水平的影响,有的护士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解答不恰当,不耐心就能造成言语行为不当,给病人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为护士个人情绪不稳定,工作时精力不集中,不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三查七对,巡视不及时,专业知识浅薄,对病人的病情缺乏预见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差。

1.1.2.技术因素:有的护士业务知识缺乏,经验不足,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技术操作不熟练,穿刺不成功,处理又不恰当,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使病人不理解,不信任,造成医患的不和谐。理论知识不足,对药物的剂量,浓度不会计算,造成多加或少加,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不了解等造成不良后果,输液故障处理不当,造成病人疼痛,空气进入,药液浪费等

1.1.3.管理因素:忽视思想教育,措施不得力,监控不严,不重视业务技术的培训,排班不合理,工作超负荷。

1.2.物质因素:药品问题,护理用品质量问题,医疗设备质量问题等。

1.3.环境因素:输液室物品配置和放置不合理,环境污染,院内感染或交叉感染,医院危险品使用及管理,治安问题等

1.4.患者因素:患者的心理素质及对疾病的认识和承受能力都将影响病人的情绪,行为,从而形成护理安全的隐患,

2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护理人员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和新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教育,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与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规范护理行为,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 思想,在保护病人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了自己。

2.2建立健全护理质量体系,严格落实操作规程。

2.2.1根据输液室具体情况结合医院护理质量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输液患者告知制度等

2.2.2完善输液室操作流程:建立从窗口接药,对药,配药,注射和巡视层层把关制度,每个环节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接诊护士接到患者的注射单和药物时,首先根据注射单核对所有药物,再查对药物之间有无配伍禁忌,查对后交给配药护士,配药护士再次核对药物及配伍禁忌无误后配药,配药完成签字,交给注射护士,注射护士注射前核对病人姓名,年龄,性别,待患者回答后,进针前再次确认患者姓名,然后注射。门诊输液室病员流动性大,病人年龄参差不齐,病种多,病情轻重不一,因此,要求护理人员护理知识要全面,技术操作要过硬,巡视要及时,对病情变化要有预见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2.3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进行专题讲座和技术操作竞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知识水平。

2.3对各类紧急情况有应急预案,如制定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猝死,休克等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学习,培训,使之人人知晓,熟练掌握。

2.4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做到按需排班,根据治疗量的多少,随时调整班次,以减少护士超负荷工作,避免因护士因身体不适或疲劳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2.5输液室布局人性化:输液室设空调,电视,坐椅柔软舒适,墙上张贴醒目的禁烟标志和输液患者告知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加强输液室治安管理,防火,防盗,防犯罪,打造清洁,整洁,舒适,安全的输液环境。

2.6加强输液病人的心理护理:巡视护士在巡视的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的疑虑和恐惧心理。

3.小结:我院门诊输液室通过有效地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取得了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理解与配合,避免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进一步确保了病人安全,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第4篇

【关键词】门诊输液;安全隐患;环节管理

儿童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特殊服务窗口,小儿静脉输液具有穿刺难度大、用药剂量小、患儿病情变化快等特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纠纷[1]。门诊面对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输液看似简单但是真正操作起来也比较麻烦,并且长年累月的操作看似流程熟悉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输液用的药品逐年更新,容易混乱。

我院儿童输液室已有10余年,日收治病人500-1500人次,随着门诊输液室规模的逐步扩展和完善,护理工作更注重科学管理,不断规范门诊收治输液病人的流程,运用环节管理,使质量提高,投诉纠纷下降,服务满意度得到提升。现将门诊输液室加强流程环节管理体会报告如下。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药物因素随着新药物不断问世,药物品种增加,如今治疗同一种疾病有多种药物,有的名称是非常相近的,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认真的态度就会在千种药物中拿错,并且药物之间是有配伍禁忌的,一旦记错就会给儿童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1.2门诊没有病例,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发生在农村;还有的医师书写字迹不规范,在药师拿药时很可能辨认错误,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1.3护士因素①护士对药理知识掌握欠缺,药物知识更新与临床使用不同步,出现盲目执行医嘱。②护士不了解病情。儿科输液病人年龄跨度大,从0-14周岁,且小儿体液疗法要求特殊,需要护士熟悉儿科专科疾病知识。护士对输液患儿病情不了解,在输液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导致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护患纠纷。③查对制度落实不严谨。儿童门诊输液病人多,环境嘈杂、家属干扰、存在同名同姓频率高等客观因素,护士在查对过程中容易出现应答错误,造成相互交叉错用药物。④输液巡视不到位,客观上由于输液患儿多、儿童单位输液量少(更换输液频率快、护士工作量在高峰时段处于超负荷状态,输液外渗、补液更换不及时,使满意度下降。

1.4服务对象因素儿童门诊输液室工作量每年平均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工作量基本处于满负荷状态,加上患儿家属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但同时又缺乏医学知识,对护士的宣教不认可,如擅自调快滴速、未按护士的指导正确约束患儿及离开输液区域输液等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输液肿胀及其他输液意外。

2对策

2.1制定各项工作制度,规范门诊输液流程[7]儿童门诊输液流程由4个环节,即:接单核对收药、静脉输液配制、穿刺输液、巡视观察。每个环节相互关联,每个程序人员相对固定,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流程合理对工作的完成至关重要,优化输液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并实施环节管理。

2.2对流程环节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流程操作规范,在每一环节上设置“标准操作程序员”,统一操作标准及沟通规范。

2.2.1输液接单收药改进输液配置流程,采用数字化管理,加强输液信息化建设,我儿童输液室依托医院先进的信息化工程,门诊输液病人均采用“一卡通”,有效避免了患儿同名同姓带来的误差。在接诊时安排专职高年资护士负责接单,从扫描就诊卡核对病人身份信息、查对用药医嘱、清点查对所有药物、交待特殊用药事项,严格把关正确执行医嘱及执行正确的医嘱,由于高年资护士责任心强,工作熟练,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格把关,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医嘱、控制和纠正药房错发、多发、少发药品,收费错误等减少了差错发生。

2.2.2静脉输液配制按医嘱正确摆药,检查大型输液质量,再次核对用药医嘱与药物是否相符,再加药。加药是输液环节中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正确计算药物剂量、按治疗需要安排输液顺序、对需特殊输注的药液做好醒目标记使穿刺和巡回护士引起重视,避免此环节中的不安全因素的出现。

2.2.3穿刺输液穿刺前再次查对输液与医嘱是否相符,刷就诊卡呼叫患儿,采用反问家长患儿姓名,同时执行“三重核查模式”核对患儿身份联、门诊病历、输液瓶贴联三者一致,并在输液身份联上签上操作者姓名以确认查对无误,再行穿刺输液。穿刺者要适时做好护患沟通,消除患儿及家长的疑虑。

2.2.4输液巡视输液区域内设置舒适的小儿输液床单元,多采用人性化服务元素,确保输液环境的整洁、安全。根据输液病人流量,统筹安排充足护理人员在输液区域内巡视输液病人,要求护士主动巡视,观察输液患儿病情变化及输液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更换输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签名制度,特殊药物及时调整输液滴速并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避免自行调节滴速而引起不良反应;加强护患沟通,指导家长正确的自护知识,纠正家长不正确的约束姿势,确保顺利输液。

3结果

针对儿童门诊输液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实行输液流程环节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病人的满意率和差错的发生率在控制和纠正中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4讨论

儿童门诊输液做到安全、快捷、高效,关键是护理措施落实,加强环节流程的管理。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笔者体会:护理安全措施仅仅停留在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考核上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如何把好执行的环节[3]。

4.1强化流程的环节管理,消除隐患是护理安全的保障。输液室实施的护理质量环节管理,是提高护理安全的保障,通过分析整个输液护理工作流程各个环节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针对隐患制定相应流程规范及防范措施并切实组织落实。①在多流程环节中,实行查对签名制,即对接单收药者、静脉输液配制者、穿刺者以及巡视更换输液者核对签名。做到各个环节责任到人,严格的查对制度贯穿输液全过程,有效降低了差错。②在护士操作区域设置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对护理人员其提醒警示作用[6],如“三查七对执行了吗?”收集常用药品说明书,配备药物配伍禁忌表,对药品的各种名称、剂量、用法、滴速、常见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进行罗列,便于护士查询。③合理的排班,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缩短输液病人的等候时间[4];娴熟的技术是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也是消除护理安全隐患的关键。我们在排班上合理的人力搭配,低年资护士穿刺手足背静脉,高年资护士负责头皮静脉穿刺,特殊病人由穿刺能手负责会诊穿刺,一针见血率增高明显,家长与护士发生冲突几率下降。

4.2倡导人性化服务护理安全是取得满意的根本,据报道在消费过程中,满意的顾客会把自己的良好感受告诉4位朋友;而不满意的顾客将对10个人传播自己不满的感受,其中10%以上的消费者将对20人以上传播这种不良信息[5],安全是达到满意的根本,而满意又是留住患者的根本。我们在输液环境、便民举措及承诺服务上进行改进,如输液室环境宽敞、整洁、呼叫系统显示清晰、健康宣教贴近患者、输液区域安全等;随时为输液患儿提供便民服务,满足合理需求;实行30分钟输液承诺服务、VIP病人输液服务等,提升服务满意度。我科针对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了有效的防范,从2008年至2010年三年中病人的满意度由91%上升到95%以上。只有我们严格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护理查对制度,严格的环节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继而提高了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秋兰.门诊输液存在不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1:8.

[2]宋林萍,郝秋莲.常见抗癌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55.

[3]席淑华,周立,张晓萍.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7.

[4]肖顺贞,袁剑云.药理学与护理程序.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

[5]陈锦秀.CS经营方式在医院护理部门的应用.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

第5篇

【关键词】门诊;输液;安全;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70-02

基层医院门诊输液室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大,病种繁多,加上工作环境因病患多而嘈杂,使得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继而引发医疗纠纷。本文将对门诊输液室的不安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讲述。

1 门诊输液室存在的不安因素

1.1管理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节奏的提高与加快,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攀升着。每年门诊输液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都增长着,但护理相关制度的改善跟不上门诊输液室对护理的需求,护理指引流程与实际情况不大符合,超负荷的工作量加大了对医护人员的需求,因此存在着未经全面指导与培训的人员上岗,加大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1.2药物因素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新药问世,药物种类不断增加,药物的名称在大多情况下非常类似,不论是病患者自身购买药物还是医务工作者在开处方药物的时候,极易出现混淆。同时,一些新药物在没有明确的配伍禁忌表,即药物使用说明书不明确,若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配伍禁忌,极易对病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3护士因素

护士因素是门诊输液室不安因素的主要方面,表现在如下几点:(1)护士对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观察不足。新药的推行,增多了病患者对药物的选择,但在使用药物前需要进行药敏试验。部分病患者因其缺乏对医学的认知,对药敏试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药敏试验后肆意离开观察区,而医护人员也没有做出相应的制止措施,从而无法观察到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容易出现医疗事故。(2)护士对病患者的病情不了解。门诊输液室是各种病患者的聚集地,医护人员对病患者的病情不了解,在输液的过程中就无法把握病情在治疗中出现的变化,进而对出现的不良反应无法做出及时的处理,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3)查对不科学。门诊输液室的病患者人数众多,且环境嘈杂,在护士对病患者的名字进行核对时容易造成交错,使得出现药物的错误使用,增加了危险度。(4)巡视不到位。病患者多,工作量大,使护士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出现懈怠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病患者输液瓶的补充及更换不及时,降低了病患者的满意度。

1.4患者因素

有部分医疗事故的发生,责任在于病患者本身。因其对医学知识的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淡薄,在门诊输液室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不听护士的说教,独断独行,依自己的想法做事,比如加速滴注的进度等,这样病患者极易出现不适或是引发不良反应[2]。

1.5医嘱因素

大部分医院的医嘱都是由医师手写,而一直以来,医师的医嘱都存在一个特点,就是潦草。字迹的不清晰,使得护士在转抄使无法正确的判断病患者的名字、药物的名称及用量大小,仅仅依靠自己主观意识来进行判断容易造成医疗事故。同时,若是急诊,病患者很难确定就诊专科,延误病情,这也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

2管理措施的施行

2.1区域的划分

门诊输液室病患者多,使得环境嘈杂且患者的位置时刻变化着,这样不利于护士的观察。对输液室的布局进行合理划分,分为皮试区、等候区与输液区,输液区再度分为成人输液区与小儿输液区,这样不仅仅使得输液室的人群得到很好的区分,同时也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观察。

2.2分类新药物的使用说明

根据最新上市药物的特点,包括药物适应症、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等,指定专门人员将这些药物说明进行分类,并整理到经常使用的治疗药物里,避免发生错误使用药物的现象。

2.3皮试环节

医护人员在对病患者进行皮试前要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等情况,同时皮试液的使用要现配,不能出现早期准备的皮试液在一段时间后再使用的情况发生,皮试针管得使用亦要遵循一定规范,做到一人一针管,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3】。在皮试后,护士要告知病患者注意事项,并让患者在指定区域等待。为避免医护人员混淆病患者的皮试液类型及时间,可在患者手臂上粘贴标签,标明皮试液名称及皮试试验的时间。这样不仅仅方便了护士进行核对,变繁为简,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又能够及时提醒查看皮试结果的时间,避免因时间的延误而造成结果不明显,需要重做的情况。

2.4摆药环节

由于门诊人口众多,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因此出现药物摆放错误的事亦是常有发生。摆药的偏差不仅仅进一步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更是对患者的安危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对病人以及注射液进行编号来改善。具体措施如下:在患者的手腕等容易察觉的部位贴上标签,同时对患者的注射药物进行标注,注意标注内容应容易划分,若有需多瓶注射的患者,应标明注射液的顺序,以免错误的顺序造成可能的药物反应;患者的休息区域也应进行相应的标注,这样方便了医护人员的寻找也对好走动患者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2.4输液接药环节

接药环节的重点在于查对病情与所用药物是否相符合,药物的发配中有无配伍禁忌,药物发配剂量与医嘱是否相符以及所收费与药物种类及药物量是否一致。在这样重要的环节中,就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资历、专业基础牢固以及责任心强等[4]。才能保证该环节的正常运转,能为隐患的排除起到一定程度上得作用。

2.5配药环节

在配药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证无菌操作,预防所输药物受到污染,其次对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液体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最后医护人员还要对治疗单上的药物进行核对,在患者进行皮试后确定皮试方案可行的情况下进行药物的配置。配药室的无菌环境要有保障,这样才能让病患者放心,减少甚至防止药源性事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2.6穿刺环节

负责进行穿刺的工作人员,要根据输液瓶上的标识,认真核对好患者姓名、药物及治疗单、患者后,对病患者讲述输液瓶上标示的内容进而实行穿刺,穿刺完成后,调整好液体滴速,使患者无不适感,最后在治疗单上写明穿刺人名称及穿刺的时间。如果遇到中途换人穿刺,医护人员对上述的询问要再次进行。

2.7巡视环节

在患者滴注药物时,医护人员要时刻注意输液瓶的离地高度、输液针管是否有漏出、输液管内有无气泡与浑浊以及患者注射部位有无肿胀等情况,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对患者进行询问,确保患者在滴注过程中无不适感。如果有任何不适或是故障出现,要给予及时的措施进行改善。

第6篇

【关键词】门诊输液;优质护理;细节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811-01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月输液量2000多人次,工作量大、业务繁忙。作为医院服务窗口,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病人对质量和服务越来越高的期望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只有病人满意才能使满意的病人成为医院忠诚的顾客。在以服务取胜的时代,如何适应病人越来越高的服务要求,摆脱传统的护理模式,沟通、合作、表达、关注倾听、观察判断、分析综合、解决问题、教育咨询等能力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尤其是在提升门诊输液室优质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将优质护理中心的重点放在全面培训护士的沟通方面,从细微入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主动的优质护理服务,以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需要。三年来,门诊护理组病人满意度均在90%以上,服务态度投诉为零,不安全隐患发生率为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院领导的肯定及广大病人的好评。[1]现介绍如下。

1 提高护士对优质服务的认识

根据现代门诊医学模式的特点,围绕" 以病人为中心" 的设计理念来培养护理人员和规范门诊的护理工作,是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由之路。护理人员培养和管理逐渐系统化、规范化、全面化。以满足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疾病、不同性格和不同要求病人的需要。工作中,以注重病人心理感受为前题,为病人提供热情主动的微笑服务,如: 主动为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取药、收费; 为高龄老人安排优先输液等等。真正做到" 一切为病人着想"的人性化服务。

2 具体开展措施

2.1 改变传统观念

在服务理念上,从体贴细微入手,让我们的服务对象在一跨进门口就能享受到热情、温馨和周到的服务,服务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认识,以患者为中心,细心观察,了解其需求,给患者更多的关心与人文关怀。要求护士转变观念,主动服务,见到患者要微笑服务,耐心观察,主动询问,解决患者实际困难,与其多谈心、多交流,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需要。

2.2 热情问候初到医院病人

初诊病人往往对环境程序陌生,主动迎接、护士应面带微笑、主动迎接并亲切问候病人说: " 您好,请问您哪里不舒服? 需要帮助吗?" 等礼貌用语,并热情指导病人去相关科室就诊,简单一声问候不仅可以减少病人及家属初来医院的盲然,而且使他们备感亲切、温暖、自然,从而增加对医院及护理人员的信任。在培训中,以强化使用服务用语" 您好" " 请稍等" 等入手,逐渐形成常态,让每个护士见到每个病人主动使用规范用语; 主动问候、服务周到在工作中不断升华。用细心、爱心给予患者体贴入微的照顾,体现人文关怀。[2]

2.3 营造更好的服务氛围和医疗环境

充分展示医院的文化特色,如: 及时更新医院的宣传显示屏和宣传牌; 护士每天清晨检查输液椅并排放整齐,加强巡视,及时清理地面的纸张和水渍; 将警防" 医托" 的牌子放在各楼台的醒目位置。为保障良好的就诊环境,护士按要求提前30 分钟,方便早来病人提前输液;在门诊候诊区域设宣传栏和健康教育资料架,免费摆放多种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和健康教育处方,方便病人取阅;免费提供纸杯、开水方便患者饮用。加强巡视,减少呼叫器鸣响频次,加强巡视工作,及时发现患者的需求,并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更换液体,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体会

护理工作要做到“零缺陷”,不可忽视每个细微环节。从细节管理着手,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教育,给患者温馨、人性化关怀、转变服务理念,使护士以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作为工作行动,注重护理服务细节的落实,满足患者基本需求。护理服务的细节不仅仅是行动和语言,还表现在一个眼神和一个微笑,护理服务在细节中见体贴,在细节中见真情。要想做到护理服务零缺陷、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患者,就必须梳理小节,注重细节,就必须在工作流程上以患者为中心,方便患者,做好身边的小事,从细微处入手,每项操作切实可行,加强护患沟通、护患了解,减少误解、减少纠纷,才能做到真正的优质服务。[3]

参考文献

[1] 邓燕妮.创优质服务提升医院形象[J].中国医药导报,2009,6( 31) :144.

第7篇

【关键词】门诊输液;医院感染;管理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窗口,其特点是患者流动性大,是患者进行输液的场所,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院自2005年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以来,在探索中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2009年开始加强对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力度,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布局不合理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输液室分区不明显,患者直接进入注射区域,人流反复交叉。

1.2空气质量差我院是妇幼专科医院,门诊输液的病人以患儿居多,每例患儿由2名或3名家属陪同,据统计门诊输液的患者中患呼吸系统疾病比例占60-70%,加上门诊输液室空间小,人群密度高,空气质量较差。护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开窗通风或者通风不够,就会使有害微生物繁殖、生长[1]。

1.3无菌观念淡薄部分护士无菌观念不强,没有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不能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甚至进行无菌操作不带帽子口罩。这种不正确的意识和操作只会增加医院感染概率。

1.4职业暴露风险日常工作中,临床护士是发生锐器伤,感染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由于门诊患者短时间在门诊输液室停留,护士对患者详细病情并不了解,患者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是否正处于一些疾病的潜伏期等情况一无所知[2],假如护士的防护意识不强,防护知识欠缺和在操作时没有落实防护措施,可导致发生职业暴露,导致感染,将会对门诊输液室护士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1.5手的传播手卫生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有很大影响,临床上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0%[3]。门诊输液室的护士往往认为工作忙不过来,手卫生可以放松。另外担心频繁洗手或使用快干手消剂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粗糙、皲裂。繁忙工作中不能自觉遵守手卫生规范,对每接触不同患者后进行洗手意识不强,控制交叉感染意识淡漠。

2实施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输液室的各种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标准操作流程等。并根据新的规范或要求进行及时修订,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每月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及时反馈,持续改进。

2.2合理的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布局改造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受限,但医院还是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对输液室进行合理分区,设置配药间,接药台,皮试处,注射区、手卫生设施等,并随着工作流程的优化进行了两次改造,减少人流交叉,使门诊输液室在布局上尽可能符合医院感染的要求。

2.3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我们要求门诊输液室经常性的开窗通风,保持对流,使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湿度50%-60%,让患者感觉舒适。每日下班后进行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60min。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清洁员对地面进行湿式清扫,遇到污染即刻清理并消毒,拖把分区使用,用后用消毒剂清洗消毒晾干备用。所有桌面、台面、输液椅等物体表面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护士长加强日常监督,定期对门诊输液室整体环境卫生进行评估,督促做好每周进行大清扫一次,保障输液室处于整洁状态。

2.4优化工作流程

2.4.1接药患者只需在接药台把药交给负责接药的护士,然后在大厅等候,护士核对后交给配药室。

2.4.2配药配药护士衣帽整洁戴口罩,配药前先用流动水清洗双手或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有较强的慎独精神。工作过程保持台面整洁干燥。实行专人加药,现用现配,合理安排加药顺序和时间,一人一针一管,严禁重复使用注射器。加药后用无菌盘从传递口传出。严格限制配药间的人员数量和流动。

2.4.3输液输液护士按照标准预防进行防护,衣帽整洁戴口罩。注射处及治疗车均配备快速手消剂,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每接触完一位患者后及时的清洗双手或用快速手消剂进行手消毒。穿刺不成功时,更换独立包装的一次性穿刺针头,严禁反复使用原针头,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4.4巡视在门诊输液室中,患者比较多,护士要加强巡视,在巡视时进行健康宣教。使病人或家属了解一些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常识。对患儿及家长尤其做好手卫生及保持环境清洁卫生的宣教,避免出现随意让患儿就地大小便的情况。如果患者是易感人群,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对于特殊时期人员大量的流动,要进行有效的限制,防止过于密集的人群,由于病菌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的,所以,要进行积极的防控[4]。

2.5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科加强对全体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也将医院感染相关内容列入科内培训与考核中。加强新上岗、在岗、实习的护士对医院感染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特别是强调无菌观念、手卫生制度及职业防护等。从洗手指征、洗手方法到监测结果对比,加深医务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最终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培养护士细心、沉稳的工作习惯,忙而不乱,掌握并运用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使用锐器,在工作中有效地实施自我防护。对保洁员进行也定期进行培训,使她们掌握洗手方法,一定的消毒隔离知识和方法,遵守清洁、消毒、隔离及保洁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控制医院感染意识。

2.6认真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科室要认真落实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定期督查,护士长对保洁员的工作要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工作质量。要求护士、保洁员掌握常用消毒剂的使用方法,正确配置使用消毒剂,并做好相应监测。按照医院规定的消毒剂使用期限,做到使用前注明启用时间,及时更换。规范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和管理,存放必须清洁干燥,符合要求。

2.7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经过培训,强调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重要性和责任意识,门诊输液室对医疗废物严格分类,规范了利器盒的应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外包装进行合理收集,保持了配药间的整洁,输液器用后就地分类,放在定点区域,护士进行有利器的操作时保持注意力集中,防止在处置环节发生针刺伤,输液器的针头用剪刀剪去放置于利器盒,注射器与针头不徒手分离,也不要求必须分离。盛装医疗废物的容器满3/4时清洁员及时收集交暂存处,清洁员在处理医疗废物时做好防护,认真填写登记表和交接表。

3讨论

虽然医院业务用房条件有限,门诊患者和陪同看病的家属多,输液室人员流动大。通过对门诊输液室进行合理的布局改造,优化工作流程,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加强培训监督,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后,不断地进行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落实到细节,增强了我院门诊输液室护士的窗口意识、无菌观念、慎独精神、提高了标准预防意识,手卫生理念和洗手依从性,环境卫生明显改善,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让门诊输液室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张玉琴.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11,12(27):44-45.

[2]卢桂存,卢宝珍,孟瑞芳.实施环节管理提高门诊输液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122-1123.

第8篇

【关键词】 管理方法;安全防范;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60-02

门诊输液工作具有重复性强、繁琐、繁忙且缺乏新意等特点,同时门诊输液患者多而杂,使用药品的种类也相对较多,人员结构也参差不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门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由于门诊输液室存在上述问题,因此,该科室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多。为了确保门诊输液室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高效、安全的运行,本研究将对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以及风险事件的防范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特点

门诊输液室作为各类患者的集中地,所有患者来自于不同的专科,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大,患者的就诊时间不具备固定性,且使用输液治疗的治疗时间也分布不均。一般情况下,门诊就诊的人员在上午比较集中,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大量的静脉用药属于新药物,医护人员对这些药品的规格以及名称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部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对某些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就有可能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陪护过程中对临床治疗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治疗的依从性也相对较差。

2 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药物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新药物的不断问世,药品的种类也呈现出急剧增加的趋势,大量的药品均存在多个名称,例如化学名、商品名。某些药物的名称仅一字之差,但却是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药物,因此,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部分新药在上市后未出现配伍禁忌查对表,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配伍禁忌,最终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

2.2 治疗单的原因 医生在书写治疗单时,缺乏规范性,例如,用法不规范、药名难以辨认、患者的姓名看不清楚、字迹潦草等,由于此类情况的出现,护理人员难以适应,因此很容易出现差错。

2.3 护理人员的原因

2.3.1 护理人员缺乏较为完善的药理知识 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药物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远超过了临床的用药速度。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由于对新药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出现了盲目执行医嘱的情况。

2.3.2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缺乏足够的了解 门诊输液室是各类患者的集中地,由于患者来自于不同的科室,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缺乏一个足够的了解,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这就导致患者的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很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2.3.3 查对工作缺乏科学性 由于门诊输液患者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同龄、同姓、同名的患者相对较多,部分患者存在视力下降、听力较差以及语言不通等情况。当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姓名进行称呼时,就很容易出现错误,造成交叉错用药物的情况。

2.3.4 巡视不到位 由于门诊患者相对较多,门诊护理人员通常需要超负荷工作,当患者出现补液外渗的情况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时患者的补液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更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性。

2.3.5 对注射室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注射时,对注射室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足够的预见性,在工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却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也是导致注射室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因素之一。

2.4 患者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门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人员均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再加上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且患者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对护理人员的宣教不认可。部分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擅自将液体的滴速调快,导致其出现不良反应或不适的情况。

3 安全管理以及防范措施

3.1 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 门诊输液室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一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适当的职业道德教育,利用反面事例做教材,增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3.2 严格执行相关的操作规程以及规章制度 由于门诊输液室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开展门诊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其工作的具体特点,贯彻落实好以下几项制度

3.2.1 医嘱制度 所有患者到门诊注射室进行输液治疗时,必须携带门诊病历手册,护理人员不能根据口头遗嘱来对患者进行输液治疗。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对于医嘱内容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向医生进行询问后,方可执行。

3.2.2 查对制度 护理人员在对门诊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护理人员在接到医嘱后,对患者的名字、病情、输液剂量等一般资料进行严格的查对,在此过程中,任何环节的疏忽均有可能引发十分严重的后果。护理人员在接到医嘱后,首先就必须对患者的病情、药物浓度、药物剂量以及用药目的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同时在接到输液单后,必须对其进行认真查对,并对药物中是否存在絮状物、沉淀、有无浑浊、有无过期等情况进行详细的查对。在对患者进行输液前,再次对患者的药物用法、时间、剂量、浓度、药名、年龄、姓名等进行审查,在检查无误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输液。

3.3 巡视制度 在对诊断不明、病情较重、年龄偏大的患者进行输液治疗时,一定要加强巡视力度以及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患者的讲述一定要耐心听取。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捕捉到有用的信息,以便于对患者的过敏反应以及病情变化进行及时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还可以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谢清华.门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168-7169.

[2] 徐洁.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3):92.

第9篇

【关键词】门诊儿科输液室;细节管理;医院感染;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99-01

我院是一个综合性的基层医院,儿科门诊每天病人流动量较大,病种复杂,陪护孩子的家属多,空间相对较小,孩子本身的免疫力较弱,再加上处于疾病时期抵抗力差,容易感染各种疾病,而在为孩子服务中注重细节方面的管理,杜绝发生医院感染就尤为重要。我科要求每位护士“关注细节”把本身就很琐碎、平凡、细小而重复的工作做好,符合医院感染规范的要求,防范孩子在医院发生的感染,保证患儿的安全。

1 方法

1.1 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反复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资料》《消毒技术规范》、技术操作规程以及职业暴露与防范要求和《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动态知识,使大家关注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知识的巩固和更新,拓宽认识、转变观念。

1.2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针对本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引发感染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①将门诊患儿的甄别分流、诊室内家属的合理分流与分类安置有导诊护士督导;②在操作过程中常常因忙碌而忽略操作前后的洗手或手消毒有护士长巡视监督必须达到操作一人一洗手或手消毒,操作前后正规六步洗手法,逐步改进形成习惯;③治疗室每天的地面、空气、物表的消毒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必须达到消毒的目的和时间,及时整理用物,严格区分回收废物;④儿科专用的输液分装袋续药时常要在观察室加药,消毒、操作环节相当重要,直径约4mm很小的管端,确保严格消毒程序与防止注射器的污染,这是儿科区别其他科室增加工作量与工作时间又一难题;⑤加强止血带浸泡、头皮刀清洗消毒、更替使用、用于加固穿刺用的纱布绷带的清洗与消毒等;⑥儿科输液往往离不开家属的陪护,减少家属的陪护、增加观察室的空气流通、消毒、地面拖拭、病床坐椅的湿式清扫、物品垃圾及大小便清理同样是减少儿科发生医院感染的最有力的举措;⑦采取口头、电教、展板等方式加大科学育儿、健康科普知识相关疾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2 结果

2.1 工作人员责任心加强,防范意识不断提高,人人工作有章可循,严格规程,严谨操作,减少或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

2.2 病儿家属满意率提高,养成了人人自律的习惯,排除了引发感染的各种隐患,降低了感染率,同时掌握了相关的防病知识。

3 讨论

3.1 强化医院感染知识,提高医院感染在医院发展和医疗安全服务、减轻病人负担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折不扣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操作规程,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必须人人参与细节管理,把关工作中的漏洞,杜绝不良工作习惯的滋生和蔓延,提高每个人的基本素养,把小事做细,把细节作好,把每天同样琐碎、繁杂的、细小的重复工作作好,就会把平凡变得伟大,简单而变得有意义,工作成就感就会凸显。

3.3 重视细节护理,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指导下,持续质量改进,加强病人的安全管理,避免发生医院感染,解决了当前突出存在的难题。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