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汪国真的经典诗歌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09: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汪国真的经典诗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汪国真的经典诗歌

第1篇

电大论文开题报告系(部):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科:中国现代文学

学生:XXX

指导教师:XX

一、论文研究的来源及意义

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可谓耳熟能详,汪诗因此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汪诗不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而且汪诗更有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来自于诗人汪国真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那种豁达、飘逸和洒脱的人生哲学的二次创造。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今社会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够让广大的青年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坚实理想信心。

本篇论文通过对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并认同这位上世纪盛名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诗歌特点,明确汪诗在诗坛上的地位,从而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对汪国真及其诗歌添加关注的眼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汪国真作为当代一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同于闻一多、徐志摩、顾城、舒婷等这些早期中国诗坛上的领军人物,汪国真的诗歌创作阶段比较晚,将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语言抒发着平凡的人、事、物,朴实无华却隽永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其诗歌在广大的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现今中国文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国外这块广褒的文学土地上,依然没有他光辉的影子。当然,这种现状的产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诗的影响力几乎只局限于青年人这一层面上,诗歌内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体味,因此在创作上不必进行权威的学术解析;二是现今文学界里,诗歌这以文学形式的地位每况愈下,已经处于文学的低潮阶段,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对于汪国真诗歌的研究,我觉得应该着力加强。

三、论文研究目标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探究,凸现汪诗的艺术魅力,进而弘扬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使广大社会认同诗歌来源于生活,却更深层次地反映生活的观点。

四、论文研究内容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蜚声文坛的著名中年诗人兼书画大家。汪诗能从平凡的事理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题昂扬,寓意深刻隽永,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功力。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汪国真的时代背景;

2、关于汪国真创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及研究;

汪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材上较有针对性、篇幅短小、明白晓畅、精炼而富有哲理、充满了音乐美、诗中小我与大我并存,等等;

4、汪国真及其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五、论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对比研究、研读归纳研究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12月,收集材料,建立论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20XX年1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审批

20XX年1月下旬至2月,写作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审阅

20XX年3-4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完善

20XX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论文参考文献

01、《诗学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诗歌美学》,谢利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03、《诗论》,朱光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4、《谢冕论诗歌》,谢冕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5、《中国古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06、《汪国真诗文集》,汪国真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07、《从席慕容、汪国真到洛湃》,杨光治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0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09、《汪国真抒情诗精选赏析》,王昆编著,中国妇女出版社

10、《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姜红伟著,黄河出版社出版

11、《新作家文丛》,若冰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2、《现代诗歌创作论》,薛世昌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13、《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王卓著,山东文艺出版社

14、《中国新时期诗歌研究资料》,郭旭辉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15、《海子作品精选》,海子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16、《郭沫若经典作品选》,郭沫若著,当代世界出版社

17、《徐志摩作品精选》,徐志摩著,长江文艺出版社

第2篇

一、激发热情,拉近距离

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应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知人论世,了解到名著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使其能“亲其人而信其书”,知道名著是能给他们启迪和帮助的,自然会激发兴趣,主动阅读经典。

在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做的是让同学们明白阅读对他们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我为学生印发过谢冕先生的《富有的是精神》《读书人是幸福人》等文章,也为学生播放了一些由名著改变的电影戏剧、百家讲坛等视频,我们还随时开展一些读书会等活动。例如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开展活动,在作家诞辰日举办他的作品介绍会。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各种活动,让学生们的思想进行碰撞和交流,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二、分类引导,品读经典

学校图书馆应对学生全面开放,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教师尽量少布置书面作业,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确保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

我们可以把名著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分类介绍给同学们。

小说是同学们较为喜欢的体裁,在调查中我发现有63%的同学最喜欢读小说。中短篇的小说如《边城》《老人与海》,我安排在读书课、自习课上来读;长篇小说如《复活》《堂吉诃德》,我多安排学生在假期读,并且制定计划,让学生在高一课余时间读完《三国演义》,在高二课余时间读完《红楼梦》,并举办相应的知识竞赛。

此外,我还把当代的优秀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等推荐给学生,这些作品也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还曾举办了河南作家的专题交流会,引领学生们认识了我们河南作家姚雪垠、二月河、周大新、刘震云、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王奎山等,让同学们认识到文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诗歌也是受同学们欢迎的文学体裁,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22%的同学表示最喜欢诗歌。通过与同学们座谈得知,同学们最重视诗歌,因为古诗的默写、赏析是试卷中必考的内容。古代诗歌的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日常教学中常抓不懈的重点。我们不仅在课堂上讲解分析诗歌,还要求学生在早读时间大声诵读、自由背诵,并且我校还开发了校本课程《新诗经》,为学生补充了大量经典诗歌。

对于新诗的学习,学生在刚进入高中时就能接触到徐志摩、戴望舒的诗歌,但我认为重点还是安排在高二年级较好,因为在高二年级,学生们将在《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本中接触许多经典现代诗歌。我们可为学生们播放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一首首名篇佳作,经过主持人们的深情演绎,再次闪现出熠熠光辉,感动了学生们纯真的心灵。我们还可给学生们讲解一些诗歌朗诵的技巧,包括声音基调的把握,节奏的安排等等。那段时间,我们班里掀起了读诗的热潮。当然我们还应趁热打铁,在班里开展诗歌朗诵会,让学生们找出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诵读。我发现:泰戈尔、普希金、郭沫若等早已进入同学们的视野,汪国真、席慕蓉、海子、舒婷、余光中则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诗人,许多经典的现代诗歌同学们也熟读成诵。我还鼓励同学们自己尝试创作诗歌,那些较好的作品还曾发表在我们的校报《矿砂报》上。

散文是不太受高中生欢迎的文学体裁,因为大多数同学表示散文没有什么情节,不太吸引人。调查中,只有11%的同学喜欢散文。我为同学们推荐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梁衡的一系列人物传记式散文、张晓风温情脉脉的散文,同学们渐渐被散文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哲思、缠绵的温情、优美的文笔所打动。在此基础上,我又为同学们介绍了朱自清、汪曾祺、林清玄、龙应台、迟子建、毕淑敏等不同风格的散文家及其作品。当然,同学们之间也互相介绍彼此喜欢的作家,鲁迅、韩寒、巴金、冰心、丰子恺等都受到不同同学的喜爱。

三、注重积累,以读促写

在引导学生们阅读名著时,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只注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在肯定和鼓励的同时,我们也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语言和构思,让学生们在读书时做好笔记,摘抄优美段落,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构思技巧。

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既能写下自己的感悟,也能摘抄一些好的句子段落。可有些同学是有惰性的,因此教师要定期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以便更好地督促同学们进行阅读。我们可以分阶段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可以开展手抄报活动,可以举办“读书伴我成长”的征文比赛,还可以以“名著中的经典语句”“名著中的经典情节”为内容举办演讲活动。这些都是阅读教学的延伸,可以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对解决写作的材料积累、构思、立意是非常有益的,所以阅读名著对写作教学的促进是势在必行的。真正做到“读书破万卷”,自然会“下笔如有神”。

第3篇

轻唱一首歌,那是林俊杰的《江南》。

拥抱一个人,那是我最亲爱的家人。

在我十六岁的年月里,我曾有着无数个的偶像。他们像一棵郁郁青青的大树,他们似乎又像遥不可及的终点线,像一首永不停止的歌,不停地激励我,陪伴我成长。

小时候,我的偶像是爸妈。

爸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成为我的偶像。不是因为他们有多爱我,而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带给我快乐,教会我知识。妈妈会写诗,虽不及那些名家,但也别有一番韵味。“女人是水做的”体现不在妈妈的外表,体现在她轻盈飞舞在纸上的诗歌——“今年的秋天是雨色的”,多美,多富南方女子温婉的一面。爸爸会煮菜,清炖鱼,煎肉排什么的不在话下。食物的香气从十里外都可以闻到,这一闻,还真不得了了,邻居家人全都来了,大家围坐在一张桌旁,好不热闹。

长大些,我的偶像是明星。长大了,电视电脑这类的高级品就进入我的生活。自然我的接触面也就变广了,开始知道周杰伦、林俊杰这些明星了。我和他们有着相同的观念,他们在歌声中激励着我。我会幻想,我会欣喜。偶尔对着同学,争论是EXO还是TF厉害;偶尔对着他们的照片发发呆,想象着自己与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我不买他们的周边,只是听着音乐的旋律,就可以感受到他们为这首歌付出了多少。我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买张门票去这些我喜欢的明星的演唱会,纵使如此我与他们之间将隔上一条金钱的沟壑,不过我乐意。

现在,我的偶像是作家。

电视可以翻拍,歌曲可以翻唱,但文字永远不会被复制。“既然选择了远方,那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的一句妙诗,是鼓励我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动力;《唐山大地震》为我的内心带来了不小的震撼。鲁迅用笔铸出的剑,为我们劈开那个年代笼罩着光明的黑暗;戴望舒建起的那条雨巷,饱含着江南的可人。这些作家,用他们的文思,写下家喻户晓的名篇,这些名篇成为经典,为我的成长带来了璀璨的光辉,历久弥新。

拥抱我年幼时的偶像,他们永远铭记我心。

清唱我长大后偶像的歌,他们用旋律歌颂成长。

第4篇

培根说:“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手段,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要通过阅读实现。阅读是一个人了解世界思考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对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基本教学过程安排

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教学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者依据不同的理论,以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过程安排,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教学操作范式。

在普遍情况下,多数语文教师会在一节课中的新课内容学习完成之后,相机设计一个单独的拓展阅读教学环节。例如学习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拓展汪国真的同题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习七下30课蒲松龄的《狼》时,会顺势拓展蒲松龄的《狼》的另两则。学习《斑羚飞渡》时,一般会拓展毕淑敏的《母狼的智慧》或者是沈石溪的其他动物小说。

之所以选择在教完“新课内容学习”之后,再安排学生的拓展学习过程,主要是源于我们对教科书的基本作用的认识。应该说,教科书是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主要工具性材料;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科书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要求,确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教科书是教师确定本学科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依据。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教科书选取的内容中,多为比较经典的课程学习材料,具有范例学习的基本特征。所以,我认为教科书中选择的学习材料理所应当地成为教师安排拓展阅读的首要基点。

三、拓展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

结合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实践的思考分析,我认为拓展阅读学习策略大致可以分为纵横两个方面的拓展。所谓横向拓展,主要指的是与本课学习在对象和内容方面存在联系的学习拓展。即指与本课内容在学习中有一定关联的同一作者的相关作品内容的拓展、同一学习主题的不同作者的相关作品拓展、同一题目的不同作者的相关作品的拓展等三种类型的拓展。

所谓纵向拓展,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时段,根据教学的需要相机安排的拓展阅读学习,主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不同类型不同时段内的拓展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横向拓展

1.同作者的拓展。例如我在九年级朗读指导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中,在拓展阅读环节安排的是同作者的拓展阅读《等待(二)》,这样可以有力地升华文本,也使学生再次受到感染,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2.同主题的拓展。同为《我用残损的手掌》教学中,我拓展了同主题的《囚歌》、恽代英《狱中诗》、《杨超烈士就义诗》,期望通过进行同主题的诗歌拓展阅读,使本课凸显情感的热度、审美的高度和文化的厚度。

3.同题目的拓展。比如上文提到的在教授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拓展阅读汪国真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又如我曾经上过一节课外同题阅读课《听雨》,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阅读元代虞集、唐代王建、宋代赵文、杨万里等人所作的诗《听雨》,初国卿、廖征西、季羡林所作的散文《听雨》,以及我自己的下水文《听雨》。这种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二)纵向拓展

1.课前拓展。还以《乡愁》一课为例,在课前可让学生朗读积累的关于表达“乡愁”的诗词,如《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黄鹤楼》等。这样通过学生联系阅读积累创设情境,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初步感受离愁情绪,从而引入乡愁的主题。

2.课中拓展。在讲授《乡愁》的第四个画面后,顺势拓展于右任的《望大陆》,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回归情结”,体会那一代人的家国情怀。

3.课后拓展。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如果课时所限,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如《乡愁四韵》、《当我死后》及席慕容的同题诗歌《乡愁》。虽然一节课时间有限,但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视觉延伸于课外阅读,让学生用阅读本诗的方法阅读更多的诗篇,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四、拓展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5篇

今年我校读书节的尾声,正值圣诞节。这一节日虽然源于西方,但它已经是一种属于全世界的文化,尤其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如何抓住机遇,过好双节?经师生讨论,“圣诞・读吧”悦读活动由此展开。

“读吧”含义有二:其一,号召学生们时刻不忘阅读;其二,借圣诞之际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特定的“悦读”场所――读图、读诗、读文、读影视……

【活动过程】

一、 读海报,引入圣诞

师:一只快乐的小兔子把我们带到了今天的“悦读活动”现场。大声读出海报上的活动主题。

生:(齐读)圣诞・读吧。

师:(指向“吧”)这个字,很多同学都读轻声b,没错。今天的活动就是希望大家围绕圣诞主题,大声读吧(bā)。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读海报,还能读诗歌、读故事、读电影、读新闻……这是一个特殊的场所――

生:读吧(bā)。

【评析】从一幅海报入手,既引导学生阅读了非连续性文本,又帮助学生从“吧”的两个读音与含义解读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二、 读诗歌,感受圣诞

师:还有几个小时,平安夜的钟声就会敲响,你知道每年这个时候,西方国家的孩子在干什么吗?

生:在火炉边挂袜子!

生:在窗台上准备一杯牛奶给圣诞老人喝。

生:准备收礼物。

师: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会收到怎样的礼物呢?来看一段视频――

(观看视频英文版《美国第一夫人给孩子们朗诵圣诞诗歌》)

师:这是2009年圣诞前夜,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给孩子们的礼物。看到窗口那么多的目光,可以想象米歇尔的朗诵多么吸引人。她朗诵的是一首经典圣诞诗歌TwasthenightbeforeChristmas《圣诞节前夜》,还有一个名字叫AVisitfromSt.Nicholas《圣尼古拉来访》,美国诗人ClementClarkeMoore(克莱门特・克拉克・穆尔)1823年12月23日发表,这首诗立刻被广为传颂。至今,许多美国家庭仍然保留圣诞前夜给孩子朗读这首诗歌的传统。

我们可以阅读这首诗的译文,打开诗歌《圣尼古拉来访》。这首诗很长,你最喜欢哪一段?请你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生:我最喜欢第10小节,我读给大家听――“他的眼睛闪闪发光/他的酒窝充满欢乐/他的两颊红得像玫瑰/他的鼻子像是樱桃/他那滑稽的小嘴就像画的一把弓/他下颔的胡子像雪一样白。”这里的圣诞老人实在太可爱了,就像一个老顽童。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小节,分享可爱的老顽童形象。(生齐读。几生分别读第1、第2等小节。略)

师:我最喜欢第6小节,你听:“嘿,达舍/嘿,丹瑟/嘿,普兰舍和维克星/前进,科米特/前进,朱庇特/前进,唐德和布利琛/嘿,冲呀,冲呀/一起给我冲/冲到门廊顶/冲向围墙的顶!”有人跟我一样喜欢这里吗?(学生纷纷举手)那就请喜欢这一节的同学和圣诞老人一起吆喝吧――(生齐读)

师:这里的达舍、丹瑟、普兰舍和维克星……是谁?应该怎么读?(学生回答“是驯鹿”,然后练习朗读)

师:看谁吆喝得最起劲,也许这些驯鹿就会冲向谁家的门廊顶。(学生再次练习朗读,非常投入)

【评析】一首经典圣诞诗歌,老师课前已经推荐给学生阅读,课中通过一段英语视频引出诗歌来源及其影响力,再引导学生分享各自喜欢的段落,让诗歌内容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 读故事,了解圣诞

【故事一】圣诞老人和挂圣诞袜的由来

师:诗歌《圣诞节前夜》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圣诞老人,让人读了浮想联翩。那么,圣诞老人究竟在哪里呢?他会不会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用心呼唤――(生:圣诞老人!圣诞老人!)

生1:(扮演圣诞老人从幕后走出)嘿!大家好!我就是你们最期盼的圣诞老人。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故事――我的名字在英语中叫“SantaClaus”,其实我真正的名字本来是荷兰语,叫“圣尼古拉斯”。那是1600年前的事了,当年我是一位大主教,为贫苦人家提供帮助是我最大的快乐。有一天,我听说镇上有个三姐妹,她们都很勤劳,但还是很贫穷,我决定帮助她们。那是12月24日夜晚,大家入睡后,我悄悄地走到三姐妹的小屋旁,爬上屋顶,把三袋金子顺着烟囱扔了下去。三姐妹睡前把洗好的长袜挂在炉火旁烘干,我扔下去的三袋金子恰巧分别落入了一只袜子里。三姐妹醒来,发现长袜里的金子欣喜若狂。很快,这件事流传开来。其他人也把袜子挂起来,希望第二天醒来也能发现一袋金子。这就是人们喜欢在圣诞夜挂上一只袜子的由来了。

【故事二】红鼻子驯鹿鲁道夫

生1:刚才大家在诗歌中读到,为我拉雪橇的驯鹿最初是几只?(齐答:八只)

生1:后来有九只,最后发展到了十二只。你们知道我最钟爱的是谁吗?(齐答:红鼻子鲁道夫)

生1:谁知道我为什么钟爱鲁道夫?

(多人举手,“圣诞老人”指名一人:)那就请你给大伙儿讲一讲吧!

生2(讲述故事二:红鼻子驯鹿鲁道夫,略)

【故事三】圣诞礼物故事

师:说到礼物,我倒想听听你们以前都收到过哪些圣诞礼物?

(学生交流:文具、巧克力、名侦探雕像、故事书、布娃娃……)

师:大家收到过的礼物真不少!你们知道吗?每年圣诞节,都会有人收到一些特殊的礼物,比如――(出示故事《圣诞老人的礼物》)请同学们默读这个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生:读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小女孩到药店看到一顶假发,首先就想到了自己生病的妈妈。

生:我也很感动,小女孩小小年纪,就知道孝顺妈妈。

师:他们俩都从小女孩身上读到了感动,故事中还有让你感动的人吗?

生:我从大胡子老板身上读到了感动,他知道小女孩的情况后,就把假发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小女孩和她的妈妈。

师:你读懂了故事里的“圣诞老人”就是大胡子老板。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我觉得小女孩的妈妈,如果知道女儿为了给她买假发付出那么多,她肯定很幸福。

师:是的,女儿如此懂事,妈妈能不幸福吗?大胡子老板给母女俩的礼物是一顶假发,小女孩给妈妈的礼物是懂事和孝心。最近老师还推荐同学们读读这些故事――《哥哥的心愿》《圣诞节早晨》《麦琪的礼物》《最好的圣诞礼物》,你们读了哪些呢?请选择一个故事,简单说说你读懂的“礼物”是什么。

生:在《哥哥的心愿》里,哥哥希望给跛脚弟弟的礼物是一辆和保罗拥有的一样的汽车;保罗给兄弟俩的礼物是用新车带着他们去兜风。(接着有三、四位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故事,大家应该知道,礼物不一定是物质性的东西。汉字很有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礼”字。(出示古文字)这个字的左半部分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生:左边是示字旁,表示跟神灵有关。

师:是的,左边示字旁表示“祭祀”。再看看右边像什么?

生:上面是“田”,下面是“豆”。

师:上面比“田”更珍贵,是“玉串”,下面是“豆形器皿”。三部分合起来,猜猜“礼”的本义是什么?

生:把玉串放在豆形器皿里祭祀。

师:没错,“礼”的本义就是用玉石珍宝祭祀。后来又引申出很多意思,在“典礼”中表示――庄重的仪式;在“礼遇”表示――敬重、厚待;在“礼节”中表示――敬重的态度、言行;在“礼物”中表示――敬重的赠品。(出示PPT,教师引导学生读破折号之后的意思)

师:如果不能表达敬重的心情,哪怕再昂贵的东西都不能称为礼物。如果表达了敬重的心情,哪怕再微不足道的东西,也是非常珍贵的。所以中国有句俗语,叫――

生:(齐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师:诗人汪国真有这样一句话,“最好的礼物不一定是最贵重的,而是别人急需却又一时无法获得的。”希望同学们也能记住这句话。

【评析】圣诞老人、圣诞袜、驯鹿等故事都是学生感兴趣且较为浅显的,教师让学生自己讲述故事内容,一系列的“礼物”故事感人至深且含义深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并在读懂系列故事的基础上理解“礼”的内涵,汉字文化的渗透自然巧妙。

四、 读新闻,走进圣诞

师:虽然礼物不一定是物质的东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圣诞礼物的花样也在不断翻新。于是,很多商家瞄准了机会。你看――

(出示系列新闻标题,学生齐读:

2013年11月28日,《南京商业进入圣诞模式,各大商场“盛装出席”》

2013年12月18日,《住4D圣诞屋,品巧克力,赏喷泉,圣诞也激情!》

2013年12月20日,《本周末起,全城调至2013圣诞模式!》

2013年12月20日,《弘阳广场打造欢乐“冰雪世界”》)

师:读着这些新闻的标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这些标题都很吸引人,我很想知道具体内容。

师:这就是新闻标题的特点――吸引眼球。我们平时读报,往往就是被标题吸引才会接着读下去。现在你可以选择一则最吸引你的新闻,仔细读读其中的内容。

(学生选读新闻)

【评析】新闻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范畴,而且是与生活关联较为紧密的阅读内容,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标题的吸引眼球,这对高年级学生是很有必要的提示。

五、 读电影,欢度圣诞

师:在西方,圣诞节就和我们中国的春节一样重要。春节前夕,大家喜欢一起看――春晚,那么圣诞前夕,大家看什么呢?看圣诞电影!想不想先睹为快?(观看《极地特快》片段)

师:意犹未尽,是不是?可是把它看完需要100分钟。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一看内容简介好不好?

生:(读电影简介)冰雪覆盖的小镇,小男孩克劳斯正在熟睡中等待圣诞老人的到来,不料却被窗外的火车汽笛声吵醒,小男孩打开门,发现极地特快停在他家门口,列车长带他和他的朋友上车去极地见圣诞老人,于是一场通往极地的冒险展开了……

师:很显然,这是一个冒险故事。听听这部电影的推荐语――当人们不再相信神话时,我要告诉你:圣诞老人和精灵并非只是存在于虚幻的神话之中,而是像我们一样真实存在的普通人。片中的乘务员向小孩子说:“你真的应该上车。”我也要说:“你们真的应该看这部电影――《极地特快》。”看电影没那么多时间,不过我们有个好方法,读故事!(出示绘本《极地特快》)有读过这本书的吗?(三四个同学举手)那就请你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吧。

(看过的一位同学介绍这本书的内容)

师:这本书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圣诞礼物书,销量超过700万册,荣获美国凯迪克金奖(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也是经典电影《极地特快》的原著。看电影需要100分钟,看绘本也许10分钟不到。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快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先“睹”为快,还是先“读”为快。

【评析】阅读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与图片,也包括影视等艺术形态。教师将电影简介与绘本内容对照,将观看电影与阅读绘本所需时间对比,任由学生决定先“睹”为快,还是先“读”为快,既拓宽了阅读范畴,又尊重了学生需要。

六、 读贺卡,祝福圣诞

师:离圣诞节还有一周时,很多同学就带着期盼制作贺卡了。有一位同学的贺卡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贺卡一面写了自己的心愿,一面写了自己对他人的祝福。(走向贺卡制作者)请你读出自己的心愿。

生:(贺卡制作者)圣诞节快到了/很多人都在期盼礼物/有的男生想要变形金刚/有的女生想要芭比娃娃/而我只要一本书/一本能给我带来快乐的书。

师:非常朴实、非常简单的愿望。请把你的祝福也读出来吧。

生:祝敬爱的老师圣诞节快乐!

师:现场有这么多老师,你愿意把贺卡送给谁?

(该生走向教室后面送贺卡,上课教师悄悄把一礼物塞进该生抽屉)

师:谁会拒绝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呢?圣诞老人听了你的心愿,已经提前把礼物送来了。请你找一找。

(该生发现了抽屉里的礼物,当场打开――一本《极地特快》,惊喜)

师:只要你相信,圣诞老人就会找到你。请大家拿出你的贺卡,怀着敬重的心把它送给你想送的人吧。

(伴随着音乐《祝你圣诞快乐》,学生纷纷互送贺卡。)

第6篇

关键词:诗歌朗诵;语文活动;思考

【活动扫描】

那是在2011年的5月,学校决定组织社团展演。为了能将一台有品味、有文化的节目奉献给大家,语言类的节目必不可少。朗诵,既是经典的形式又是合理的形式。学校把难题抛给了我,我犯了难。我们并没有“演讲朗诵主持社”,学生的学习任务又很重,他们乐意接受吗?他们有朗诵的悟性和意愿吗?这种情况下,我只好趁着高一年级进行朗诵比赛初赛的契机去物色。初赛完毕,说实话,没有一个学生的朗诵令我真正满意。没办法,我只好留下了14位相对不错的同学,再根据形象、气质及音色等角度又从中挑出了四男四女。他们并不是全年级朗诵最好的同学,但是他们的音色恰好互相搭配,分成四组,从而实现朗诵时的“起承转合”。

社团展演就在眼前,他们选定朗诵的是一组汪国真的小诗。我把诗作最后一句“青春不可阻挡”作为本节目的名称,希望他们能朗诵出洋溢的青春活力与昂扬的青春斗志。

第一次排练,我吃惊了。我高估了他们的朗诵水准。

这8个孩子,懂得一些朗诵技巧,习惯性的“抑扬顿挫”,却完全不能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拿捏轻重。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懂得和自己的搭档相互配合,更别提四个组之间情绪的层层递进。于是,我们一起分析朗诵艺术的特点,一起讨论集体朗诵的要求和规范。

第二次排练,我还是吃惊了。我低估了,低估了他们的认真程度。

一个孩子说:“我不要拿文件夹上去,全部背稿子。”我没有坚持这个要求,但是他们做到了。第二次站到我面前的时候,他们就全部脱稿了。

我说:“两手空空,单调的站成一排,好不好?”他们自己揣摩研究,设计了“校园一景”的“音诗画”的展示形式。

我问:“想想你们之间该如何配合?你不用你的情绪托起你搭档的昂扬,他的情绪会显得突兀。”他们于是在平时就自己找搭档排练。

彩排前最后一次排练,出了点小状况。

这个《青春,不可阻挡》的组诗最后一句是8人合诵“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当8人一起合时,应该是全诗表演的最,但,所有的都不是突然出现的,之前的情绪就应该已在酝酿和铺垫。这句的前一句是李晨昊的“我要飞翔,哪怕没有坚硬的翅膀;我要歌唱,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再前一句是余秀婷的“可是谁甘心总是这样迷惘”。余秀婷声音偏细,看上去也是弱柳扶风,缺乏力度。而李晨昊是四个男生中音色最厚的,不适合高亢。彩排时,第一组的抒情,第二组的微澜,第三组的坚定都陆续表现了出来,可到了余秀婷、李晨昊那组时,余秀婷温柔雅致,李晨昊低沉舒缓,这种氛围下,最后一句合诵的效果就完全没有出来。我让他们分析揣摸还有什么欠缺,他们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便主动作了一些调整。

“老师,我们会再自己练练的!”余秀婷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对我说,而素来沉默的李晨昊也在一旁点点头,“嗯!”我也回应了一声“嗯”。是真心的,是想再尝试尝试。因为半年前,余秀婷还是个爱哭的小姑娘,她现在能在有问题时这样坚定,我想,有些时候,学生的成长是超乎我们想象的,为什么不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呢。这样想着,我看了一眼未完成的节目单,将原本靠前的《青春,不可阻挡》放到了压轴的位置。

彩排。我在后台忙得不亦乐乎。看到8个孩子在候场,有的两两对着台词,有的在帮其他人整理服装。我立刻跑上前,对着李晨昊说:“李晨昊……”“我知道我知道!”他笑着说。我也笑了,面对这8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我觉得自己的叮嘱有些多余。

彩排非常成功。意料之中。

正式演出的那一天,临上场前,我将8个人叫到了一起:“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加油!”他们也互相鼓励,自信满满。

情理之中的,他们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台上下来后,每一个人和我拥抱,摸着发红的脸颊兴奋地七嘴八舌地告诉我:“我觉得我们8个人好棒!”“我朗诵完了自己都觉得很自豪!”“我觉得我们把青春的感觉朗诵出来了,好爽!”“老师,台下反应很好啊!”

是的,他们得到了所有人的赞赏。

接下来,他们的又一个挑战是全校的元旦联欢会。再接下来,走出校门参加了更高级别的演出。他们,似乎成了活力四射、尚雅崇信的雨花台中学学子的代言人。因为这样,他们的朗诵也成了开学典礼上的一个“亮点”。从那个时候起,他们给自己起了一个最朴素的名字:“8人朗诵组。”

于是,他们朗诵的大幅彩照登上了《东方卫报》,在南京电视台里也播出了他们美丽的镜头。

【活动反思】

美国作家纳塔莉在《再活一次》中写道:“作家有天条命。他们平时过着寻常的日子。在蔬果杂货店里、过马路和早上更衣准备上班时,手脚都不比别人慢。然而作家还有受过训练的另一部分,这一部分让他们得以再活一次。那就是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

我觉得,我们的学生也有一条天命。他们不只是在课堂里学习,他们应该有更大的舞台。他们是歌者,也有青春独有的哀伤小情调从旋律间流露;他们是舞者,也有动感的音乐和身体的律动表现亮丽的青春;他们更是学子,在自己的声音里,他们表现出了昂扬的精神面貌、富有朝气的青春活力,稳健的态度和坚定的眼神。他们在自己创造的美的世界里再活了一次。

他们需要展示的平台。曾经我也担心,这样排练着朗诵,会不会耽误了学习?我该如何面对家长和班主任的疑虑?但他们从此变得更加自信、大方、阳光、向上,学习成绩也更加出众。事后,不断有学生找到我,想加入我们的8人朗诵组,事后有家长向我投来信任而欣赏的目光。

我想,8人组毕竟只是八个人。语文活动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精英活动,而应是人人参与,人人展示的大众的普及的活动。作为团委书记和语文教师,我要与同仁们让每个班都有朗诵组、读书会、东篱诗社、南山画苑等。

学生的体会是最真切的。热心的贾晗说:“当被那优美的文字迷住之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深深地爱上这门学问。一首诗就似一首优美的曲子,其语言的绘画美、韵律美在诵读的过程中会带来无穷的感染力。在优美的声音中,撞击着听众的耳膜,震撼着自己的心灵,诗歌的意境,就会酣畅地体现。”大方的许珊珊说:“我们用想象填补诗中没有的画面,我们用心去揣摩诗人的情感,然后处理语音、语调、轻重、缓急,试图让那些意象构成完整的图画,让那些情感得以充分表达,试图将听的人也拉进诗的世界。”文静的余秀婷说:“诗歌,本就是一种美。我们常说要用诗意的眼光去看待这世间,而仿佛只有将它们诵读出来,你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其中的‘美’,才能拥有一份诗意之情。我想,纵使时光过去,当我们回头,我们还能记得,那个在舞台上,用声音坚定地表达梦想的自己。时光老去,而声音弥新。”

第7篇

[关键词]基础写作 教学改革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191-02

目前中国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应该适应大局,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应用型人才。长春光华学院新闻学专业开设的《基础写作》就是一门较强的应用型、实践型和工具型的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及具备一些文体的写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在毕业后不仅能在报刊等媒体领域,也能凭借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文字综合岗位。因此,该课程在新闻专业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基础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陈旧

目前很多高校的《基础写作》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20世纪的水平,把教学模式固定为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三个中心”思想。虽然有些学校在教学中也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但只是蜻蜓点水,并未贯穿与整门课学习的始终,也仅仅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讲授更加充实的作用,还未实现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为目标指向,让教学方式多元化。

(二)教学过程单一

教学过程单一体现在教学过程仅为单纯的讲授,缺少与之相应的练习环节、讨论的环节,以及课后交流太少。有的教师即使安排练习也只是为了期中、期末的任务,让学生们写一两篇文章。《基础写作》课的性质概括起来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基础课、工具课、实践课,说明基础写作是一门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进行其他学科领域研究的课程。同时,在进行许多社会活动时也都需要用到的一门课程,就像不管我们在进行学术交流时,还是进行工作的总结汇报,都需要用到基础写作的基本知识与能力。但归根结底,它是一门实践性质的课程,学习这门课必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只有反复的练习才能有成效。然而在实践教学方面很是令人担忧,很少有比较全面、系统的实践教学安排。

(三)学情现状堪忧

曾经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老师批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上课氛围非常沉闷,提出问题后学生面面相觑;学生课下不认真做练习,敷衍了事。而有的学生也振振有词,说能认识到《基础写作》课的重要性,但是学起来没有什么积极性,觉得对自己的写作水平的提高也不明显;也有学生认为写作是一个人的天赋秉性,写作没有灵感就怎么也不行,学的理论好像是空中楼阁一样虚幻,用不到写作中去;另外,还有学生反映教师讲课没有新意,所用的材料陈旧,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认为写作课就是培养未来的诗人、作家的,与自己不沾边,上课时自信心不足,甚至抱厌烦的态度,无法将课程上升到就业、实用的角度去看待;二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当前是一个网络时代,很多学生在空闲的时间愿意去玩手机、打网络游戏、看电视剧,书籍接触普遍很少,加之高考压力,大学之前没有充足时间去读书看报,这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三是缺乏写作的习惯,现在部分学生愿意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发表几句话,不愿意动笔写些东西,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一直忽略了写作的重要性,一方面是由于写作难度大、学习任务重。

(四)考核体系不合理

据了解,省内很多本科院校的《基础写作》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课程并没有什么差别,一般分为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考查课是通过完成一定的文体的作业来实现,考试课主要是通过一张含有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试卷。平时成绩加入一些考勤、课堂发言,作业等,完全由教师一人考评。

二、《基础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一)更新教学理念

高等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应用型高校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一要体现高等学校教育的能力与素质培养的特点,二要体现应用型高校的职业需求导向,因此,《基础写作》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理念,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具w而言,教师的思考应该由“教什么、怎么教”转变为“谁在学、学什么、怎么学”,改变以往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练―课后交流”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理论知识一般掌握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三多”,即多看、多想、多写。

首先,在多看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看什么”和“怎么看”,这里的看什么主要包括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获取直接的素材,以及阅读经典作品间接增长见识。让学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和想象的能力,通过阅读经典作品体会优秀作品的特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在多想环节,教师则要指导学生“想什么”和“怎么想”,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生活中的事件与现象,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还引导学生站在读者和作者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作品,有利于学生文章构思水平的提高;最后,在多写环节,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经验、收集的资料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以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为归宿,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多看、多想、多写,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二)丰富教学过程

按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思路,《基础写作》课程必须改变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一人满堂灌的枯燥方式,应该让教学的氛围更加情绪化,同时结合讲+学+练+课后交流多样化的方式,让教学过程更加充实。

1.教学氛围情绪化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情绪化的教学氛围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穿插影像资料,调动多种多媒体资源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系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化和生动化。如在讲授到诗歌写作时,可以搜集一些顾城、汪国真的诗歌视频让学生欣赏,也可以把歌词放在诗歌的范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自学环节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每学期完成某个作专题的讲座,各组成员分工明确,或者寻找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或制作PPT,最后推举一位成员完成PPT的展示与演讲,一学期下来基本每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不仅了解了写作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团队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重视练习环节

写作课归根结底需要动笔去写的,在课堂加入练笔环节非常重要,而且要尽可能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设置如针对刚刚学习的诗歌环节,让每位同学写一个自己姓名的藏头诗,写完后在班级公布自己的作业,并让学生互相点评。课堂时间时有限的,教师也应当布置一定的作业,作业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写一部小说,最后条件允许拍成话剧;也可以让学生撰写课外读书笔记,对方式和字数不做统一要求,可以是提纲式、可以是摘抄式、也可以是札记式,定期进行阅读交流;可以是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作业,参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比赛中获益。

4.加强互动交流

当前网络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学生也更愿意使用互联网来交流,所以除了在课上课下的交流,可以搭建网络平台,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针对课堂内容或写作训练时出现的疑问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互动。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如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以及自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以下几种教学法:

1.讨论式教学

课堂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更能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设置话题讨论或者写作经历展示的环节。在学习理论文体时,就可以围绕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来开展话题讨论,或者在讲授“想象和联想”时,让学生对“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展开想象和讨论;教师和部分学生可以以自身的优秀作品为例,讲述写作过程的心路历程,对其他同学更有说服力。

2.任务驱动式教学

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固定的组长或轮换做组长,根据当时所学习的内容,教师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来完成任务,最后制成PPT由代表来上台演讲,组员进行补充,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开展自评+他评+师评的教学模式。

3.自授式教学法

教师选取合适的章节,让学生自己学习、备课、讲解,最后教师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补充、评价和总结。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

(四)完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应用型高校的《基础写作》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生”的方式,用一套多元的考核体系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这套体系应该重平时、轻考试。平时成绩应该多元化,除了以往的出勤、作业,还应该加入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笔记、实践活动等。其中课堂表现还可以细化为课堂发言、课堂模拟考试成绩、课堂即兴练笔等内容;实践活动还可以分为参加相关赛事、发表作品和业余创作等方面,考评体系包括自评+他评+师评,综合得出学生《基础写作》的学期成绩。考试方式由原来的闭卷方式改为开卷形式,弱化客观题目,加大题目的主观性,力求引导学生在立意、构思、表达和语言方面推陈出新。

三、总结

《基础写作》课程的改革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必然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普及,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婉琴.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写作》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J].黄山学院学报,2013(08).

[2]何国强.高职汉语专业《基础写作》课程建设的思考[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3]李丽霞.基础写作教学改革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08(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