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9:3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水利建设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由上述可以看出,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且一些问题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效用。所以,为了充分的发挥农村水利建设的作用,必须给予其管理以及应用技术方面更大的重视。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农村的水利工程管理提出一些借鉴。
1.1把农村水利建设管理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重视水利
建设的发展加强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就笔者看来,首先就应该重视农村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将农村中的水利工程建设放在优先考虑、优先发展的位置上。由于农村水利的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视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是最为巨大的。因此,政府在这一过程中,要起到领导的作用,加强领导阶层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从而认真落实农村水利建设的工作。
1.2采用多渠道筹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资金,保障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考虑到建设农村水利工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面对投入的经济费用,单靠某一方方面的力量是无法保证水利建设长期有效运营的。因此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不仅要在政策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外,还要加大对资金与人力的投入,在政府的财政支出时,要考虑到农村水利建设的问题。同时还要采用多种渠道从社会上筹建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资金,保证农村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
1.3明确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实现责任到人的制度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要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如何才能有效的完成这一项任务,是当前政府部门头等关心大事,也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重要着重解决的难点问题。为了实现高效的运作与发展,就应该明确农村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明确各自的职责,才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责任到人,快速解决,这样也能够加强大家的工作责任心。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所以,以上的几点管理措施也仅仅只是几个重要的措施。然而,仅仅凭借这几点管理措施来改变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现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农村水利建设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进一步研究。
2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2.1新型节水灌溉技术
传统的水利工程是利用水渠送水,这种方法虽然资金投入低,但水的损失很大,随着科技的发展,制管新材料从价格和质量上为输送水提供了便利,近几年,更新改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工程,采用了管道送水,同时也利用渠道防渗抗冻胀、暗管输水等节水技术,改善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
2.2喷微灌技术和渠道防渗工程的比较
喷微灌技术具有明显的节水功能,喷微灌技术在节水、节地、增产效益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但喷微灌技术投资高,同时对水质的要求又高,但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与喷微灌技术比较,各有所长,在灌区的节水改造项目中已经应用,从节水效果看效益显著,而且渠道防渗工程技术随着在阜新市灌区的应用,技术日益成熟。
2.3集雨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集雨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节约对水利工程投资和运行的成本,这种集雨水灌技术的实施,已在我国部分农村得到应用,采用集雨水灌溉技术,就是设法收集雨水,把自然降雨收集起来,在需要灌溉时,再把雨水送到村间,这是对农村进行弥补性灌溉的一种方法。
3结束语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管理探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1999年以来民和县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民和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民和县近几年结合实际情况,正在认真编制《民和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2.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3.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级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4.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民和县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向立云,姜付仁.水资源与水资源化刍议[J].中国水科院学报,2000,(1).
(1)安全意识不足。我国现有的工程施工人员队伍多数为偏远地区的农民工组成,而且其中大部分的人员素质较低,同时不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因此往往在施工期间创造出较多的安全隐患,并且这些安全隐患一方面会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还会对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施工期间一定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对大限度上降低安全隐患,避免发生安全事故。(2)安全技术标准及措施存在问题。为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首先应确保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即使在其他方面完成得再好,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就表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
2.加强水利施工管理的对策
2.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1)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应对每一位员工按时做好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工作,在整个水利施工的施工期间,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科学施工、安全运营的施工原则。并对其中安全意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操作,或是没有认真进行安全知识学习的工作人员,可适当加强培训力度,也可视情况将其辞退,以防在施工期间带来不必要的危害,进而威胁到其他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工程质量。(2)树立安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于每一项工程项目而言,其中每一个工作环节都应严格按照科学、安全的方法进行施工工作,一方面应力争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应确保工程项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特别是对于水利工程而言,这是一种能够影响到多数人们吃水用水的一项工程,对此,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进行施工工作,以免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运转。(3)增加安全检查和安全巡视。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与其他工程的施工现场相比,施工环境要复杂一些,而且存在的安全隐患与可能对安全方面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所以,施工单位应严格做好对项目工程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检查与巡视工作,将综合安全检查与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使施工期间的安全隐患尽量控制到最低。
2.2建立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1)严把设计质量关。对于一项新的水利工程而言,应在工程开始前,就应做好详细审核水利工程实施的技术文件、报表和相关实施报告,以便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2)明确责任主体。在工作期间应按照相应的合同、协议等文件来确定各个主体的义务与责任,做到分工到位,明确到人。(3)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力度。当水利工程开始进行施工时,应做好对施工现场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强化监督与检查力度,对于监理人员而言,应将旁站与巡检工作相结合,按时或不定时进行检查工作,以便明确掌握现场的施工质量。(4)规定质量监控工作的程序。在工程开始实施前,水利工程的承包方与实施方应预先对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检查流程提出相应的规定或标准,并采用程序化管理措施,以使监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可利于对水利工程是否符合标准进行判定工作。对此,可采取以下三种检查方式,一是采用工程实施方进行自检,二是通过工程承包方进行检验,三是经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5)利用支付手段控制工程质量。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可采取一些现代化的支付方式及支付工具,其中延长资金支付周期就是一种不错的创新形式,这种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拖欠货款是有较大区别的,其主要的意义是指在工程完工后,为确保工程质量,将货款分为等额的几个部分,当工程完工后,且通过质量检查后,可支付款项的一部分,对于剩余的部分可根据工程的实际使用期分为等额的几份,按年为周期来进行支付,采用这种支付方式可有效制约工程实施以次充好的情况。
水利建设项目大多数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一般投资主体是国家。然而,整个水利建设项目运行完全是由项目单位临时组建“指挥部”等非法人机构负责,没有一个相应的机构代表政府实行监督与管理,这使项目投资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在传统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下,项目建设单位同时又是使用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制约,建设单位容易偏向自己本部门的利益,擅自扩大建设规模,导致项目投资“无底洞化”。
一般来讲,解决管理体制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进行严密的制度设计,解决好权力和利益之间关系;二是实行政企分离,政府主要从事宏观决策和监管,企业从事具体的建设管理事务。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正沿着这两条途径前进。
这种管理模式是以组建临时管理机构如某某工程指挥部等形式来进行工程建设的管理。其优点:在计划经济时代,这种管理模式曾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缺点:没有明确投入、产权、分配的关系,当资金、质量、工期等出现问题时,不便于明确和追究主体责任。
20世纪90年代,建设管理体制开始了明晰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离体制,许多建设单位改制成为独立法人,从而形成了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管理模式。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是通过第二条途径进行制度改革,它具体表现为“建管结合、贷还结合”。项目法人责任制确立了业主在整个投资过程的核心地位,它以业主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三项制度为标准制度。我国三项制度从80年代之后在我国的整个建筑市场就开始试点,不断推广,水利建设市场也在探索。特别是“98”大水之后工程投入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有能力由过去水利工程以岁修为主改变为以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为主,所以以“三项制度”为核心的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在水利建设工程中得到了全面推行,为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2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部分项目法人组建不规范,甚至根本未组建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只抓工期,不顾质量,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2.2招投标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许多工程在招投标中,委托没有资质或低资质的单位招投标,从而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不够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监理队伍不足,素质较低,部分人员无证上岗;监理工作不到位,比较突出的是作假账。不该签单的签单,应该核实的不去核实。部分工程项目设计前期工作不充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低,不能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设计因素考虑不到位,设计质量不高,设计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2.3监督检查,加强质量检测
稽察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威慑能力不够;稽察整改到位率低、监督力度不足。部分市地质量监督机构还没有完全独立建制,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定性还不明确,质量管理职能责任不明,质监人员不足,监督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程序,缺乏必要的控制手段,存在监督机制失灵的现象,质量检测工作有待加强。
2.4验收工作以及偷工减料问题
实施的建设项目多,但正规验收的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由于验收率低,已影响到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的整体进度,影响到新的项目的实施。
工程多次转分包,层层收管理费,工程实体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偷工减料。为节约显成本,施工不按规范操作,最终导致隐成本大大增加。质量控制体系落后,有待健全,质量把关不严。
3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项目负总责。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和评标决标的标准、方法和工作程序,推行合理低价中标,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行为,遏制转包和违法分包现象,加强对招标机构和评标专家的管理。
3.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
质量监督是代表政府对工程参建各方进行强制性监督而设立的,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质量监督将采取“谁验收、谁监督”的原则,或采取“上级监督下级”的原则,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工程建设评优和优质工程评审工作全部转由行业协会制定评优标准和优质工程评审办法。
3.4整顿规范水利建筑市场,广泛融资
建立有效的水利建设监督管理制衡机制,建立“同体”回避制度,同时规范工程分包管理;建立信用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项目法人监督力度;强化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严格管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资质;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项制度标准;全面推进三项制度的实施。
水利建设资金筹集来源多层次,结构复杂,这就使项目工程资金完全到位的难度大。而最关键的还是这些资金来源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可预测性大。而且部分水利资金来源依据不明容易产生纠纷。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
4结语
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我们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如今,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证券化,水利工程项目也完全可以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水利金融债券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闲置资金。
参考文献
[1]刘湘宁.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法规汇编[G].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5.
[2]梁天佑.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王仁钟,章为民,蔡跃波,等.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1):31-34.
1.1水质需加强监督检测
根据当地及相关卫生部门的检测数据显示,县域部分地区生活饮用水存在问题,水中氟、砷等化学元素偏高,有些区域对污水处理不够,汞、铅含量超标,农土壤污染越来越重,排放的灌溉水甚至带有着色。针对此类情况,民乐县水务局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管力度,对人畜饮用水水质进行不定期检测,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力度。
1.2农业生产中水资源浪费问题一直存在
民乐县发展了一批喷灌、滴管及微灌等新技术,但由于技术应用及普及程度不够,大部分地区仍保存原有漫灌、浇灌等传统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对现代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1.3政府重视不够,农民意识淡薄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当地政府财政部门困难,大规模、全面化的水利建设只能靠向上级伸手来实现,加之,当地农民对耕地的有效管理意识差,对农田水利作用不了解,造成农田管理不当,农作物减产、少产现象长期存在,区域经济得不到长足发展。
2民乐县农田水利建设的解决措施及办法
2.1县级领导应加强引导监督,争取国家项目支持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土地有效利用率在减退,加之,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大部分壮劳力选择外出打工,年龄大的留在家里种地,对新技术、新方法不能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技术严重滞后,农业产量和技术转换达不到预期新要求。水务系统各单位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科学研判新形势,牢牢把握新机遇,把干事创业谋发展、抓落实作为最大责任,对水利建设投入大量精力,争取国家对大中型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2.2加强农田水利立法
农田水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的配套改造,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建设高标准农田。同时,迫切需要以立法形式明确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涉农部门协商机制,国家应出台办法,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整合,指导各级政府依托规划、整合资金、集中投入,推动农田水利科学建设,尽快改变农田水利无法可依的局面。确立农田水利工作方针,健全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责任到位制,建立农田水利长效管护平台,将农田水利工作逐渐纳入法治化道路。
2.3规范管理,加强沟通引导
水利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统领,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加大项目争引力度,全力以赴做好抗旱防汛工作,切实加强工程建设、水利管理、水资源管理。把老百姓的小事当大事办,深入群众,让老百姓相信政府,使经济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
3结语
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规划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保护并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把节约、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
(1)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2)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1.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内蒙古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的农牧业生产地区,农业经济在内蒙古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内蒙古地区的干旱气候严重影响了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足造成农业生产的灌溉水源不够充足。同时,部分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现象严重,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加强内蒙古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在小型灌溉区实现节水改造,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快内蒙古地区经济的稳步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1.2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农民收入较低,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生活水平和质量均不高。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方便农民进行农业灌溉,节省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同时,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节水改造,能够调整灌区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1.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改善生态环境,合理配置水资源内蒙古地区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影响,干旱严重,同时,容易产生风暴。加强内蒙古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缓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状况,降低干旱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害以及风暴发生的频率,提高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减轻人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提高了内蒙古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进行了节水扩灌,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2内蒙古地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2.1提高内蒙古地区领导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视程度内蒙古地区的财政、水务、发改等领导要提高对小型农田水利的重视程度,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领导小组,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成员间要有明确的职责划分,落实责任体制,积极协调与群众间的社会矛盾,组织群众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建设项目进行监督。领导小组要形成上下齐心的工作氛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实施。
2.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资金配套管理体制内蒙古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要实现政府支持和农民自筹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机制,政府要加强对内蒙古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的补贴,增加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农民自身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资金筹集,实现自身农业生产的水利建设,促进自身灌溉条件的实现。内蒙古地区在增加资金配套投入的同时,还要努力实现支农资金的整合,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应用和筹集,集中财力兴修农田水利。
2.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要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通过招标方式分配,认真贯彻落实监督管理和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找到具体的负责人,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透明性,强化对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避免不符合工程规定的状况产生。同时,能够强化对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和监督,实现资金利用率最大化,并且保障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4发动群众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公示制度明确,主要目的是让农民清晰的了解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以及让农民明确自身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担任的角色以及承担的责任。因此,政府要发动群众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中,将自己的意愿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提高建设积极性,实现小型农田水利为农民所用的根本目标,促进了农田水利建设。
2.5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后管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建后管理,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成功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水利工程验收之后,工程的使用权、产权等要移交到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保证工程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同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时解决工程存在的问题,避免问题长期累积影响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发挥。并且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水价也要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保证工程建设的良性运行。
3结束语
水利工程设施标准过低、老化严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都建成于20世纪50、60年代,经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大多数水利设施已经十分破旧,难以满足现在的农田灌溉需要。随着世界贸易的逐步扩大,大量国外产品进入中国,中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越发缓慢,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同样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也迅速降低。
2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出路
2.1构建多主体、多渠道、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根据水利设施性质的不同,建立起中央、省、县乡、农民4位一体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制。对于一些大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应由政府出钱来解决,基本的农田水利实施由省级政府出资,县乡政府负责管理和维护,而一些社区内的基础设施能够直接使农民获益的,可让农民自己投入,政府适当进行补贴。进行多渠道的水利设施筹资方式,改变过去依靠财政投入的单一模式,扩展市场渠道和其他渠道,这是保证资金充足的根本原因。可通过市场发行长期基本建设国家债券,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向发展基金,利用减免税收和给予信贷优惠等政策向金融机构融资等方式筹资。此外还可通过发行彩票、境外投资、个人投资或者企业家捐赠等方式获得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来源,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构建多元化的机制要求政府积极对农民和社会群众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水利设施直接获益的农民引导到水利设施投入上来,对民间资金的准入门槛降低,增强民间资金来源。
2.2进行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
2.2.1实行水利建设问责制近些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旱灾洪灾,除了气候异常的因素还有政府的原因,这是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政府将大量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严重不足,这是政府的责任问题,应当建立起问责制,对地方政府进行问责,从制度上给予农田水利设施足够的重视并加大资金投入。
1.1工程建设资金需求量大
部分群众认识程度不高从工程建设投入来讲,我市属半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任务重、难度大、投入建设资金需求量大。部分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体认识不清,“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农村水利投资应由国家全部承担,农民不应再承担义务,上级给钱就干,存在给多少钱干多少事等认识,并不能深刻领会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致使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建设比较被动,阻碍了新农村水利建设和发展。
1.2部分村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因我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遗留问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我市部分村因高氟水、苦咸水、局部严重缺水和污染水等问题造成饮水不安全,严重影响着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经济发展,制约着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进程。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滞后已成为全面建设新农村严重制约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农村水利工程管理还是粗放型的,没有达到新农村水利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农田水利工程数量不足,灌溉设施老化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不能满足农田灌溉和群众安全饮水的需要。
2.解决思路及主要措施
2.1切实加强领导,多渠道筹集资金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系列安排部署,我市积极组织召开了农建工作动员大会和专题会议,成立了主管市长为组长的农建领导小组,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农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我市农田水利建设实施方案,明确领导分工和岗位责任制,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市、乡、村3级组织协调联动的农建指挥系统。农田水利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做保障,为此,我市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地方配套、自筹资金足额筹集到位的同时,对立项的工程项目实行先干后补、统一供货、以物代补的资金使用方案,特别是饮水安全和节水灌溉专项资金的使用,实行专款专用,按工程进度拨付,确保了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在组织协调和农建资金筹措方面,创新建设机制,建立健全投资主体股份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层次多样化的机制。
2.2坚持规划先行,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奠定基础
近年来,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市牢固树立“水是社会命脉”的科学理念,在认真总结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大了工程建设前期科学规划的力度,严格按照预定的工程标准和质量,进行规划设计,使工程布局得到进一步规范,工程效益进一步增强。在平原井灌区,加快机井更新改造和地下管道、维塑软管的普及;在沙地和坡耕地大力推广高效节水技术;设施农业积极推广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系数,逐步实现了平原灌溉管道化、实施农业微灌化、农民饮水安全化、山地集雨节水化的建设格局。
2.3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