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社团工作经验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10: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社团工作经验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社团工作经验

第1篇

关键词:社团;大学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52-01

一、社团活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

1.大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主要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途径。常规的途径指的是课堂教学,另外就是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习人文知识。2.开展多种具有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有利于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学习。3.开展具有人文特点的社团活动能够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上述不足。

二、如何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

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但是人文精神是以人文知识作为载体的。社团活动可以通过开设知识讲座、展览、实地考察、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

(二)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念及内在逻辑,它蕴含在人文知识之中,因此,社团应当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大辩论、教师引导与提升总结等方式深入挖掘人文思想。

(三)要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它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它是人文素质的一个较高层次,社团活动要通过体验、角色扮演、演讲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人文方法,学会用人文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要通过社团活动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社团活动要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遵循人文精神。

上述四个方面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关系,其中增加人文知识是最简单易行,也是最见成效的,而遵循人文精神是最困难,也是周期最长的。但是,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要在掌握大量的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具备,学习人文知识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遵循人文精神。所以,在利用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时候,要避免出现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思想、方法与精神的培养的情况,也不能脱离人文知识空谈人文精神,而是要注意两者的紧密结合。

三、利用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重视学校的社团活动

1、对全校社团活动统一监督管理。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工作岗位对社团进行监督管理,要求每学年第一学期的开学初对全校的社团逐一进行登记,并登记社团的社团宗旨、学年/学期工作计划、骨干力量的主要成员及学年/学期工作总结等。另外,还应当对社团的成立、解散设定审批制度,防止一些偏离方向的社团的成立,也避免优秀的社团因某些原因而解散。

2、学校应当给社团一定的经费和时间与场地上给予支持,保证社团能够正常开展活动。社团举办活动需要经费,而社团都是由学生自行组织形成的,学生不可能为社团凑出很多经费。因此,学校应当给社团一定的经费,保证其正常开展活动。这些经费应当在社团通过学校审批通过成立后核定每学期的经费预算,并在每学期伊始划拨到学校财务处专门的账本中,由学校统一监管。

(二)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学生的社团中去

社团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社团的主体固然是学生,但是这并不是说社团不需要教师的参与。学生的能力再强也还是学生,在知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因此只有学生参加的社团是很难达到较高水平的,而且,学生在举办社团活动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够使社团活动一直向着“提高人文素质”这样的一个目标进行而不偏离方向。因此,社团活动非常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

(三)注重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

社团的学期计划、年度总结基本上都是由社团骨干完成的,社团活动的大量工作也主要是由社团骨干完成的,社团骨干的能力与工作经验将直接影响着社团活动的效果。但是,由于社团骨干也是学生,而学生往往缺乏工作经验,其工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日常要注重对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为此,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社团骨干与其他高校相关社团的骨干进行交流,对其进行额外指导,以给予更多的相关工作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

第2篇

一、引入管理理论的前提条件 

理性的思考使行动具有正确性,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之所以能够自觉运用管理理论,取决于这样几个前提条件: 

(一)良好的研究氛围是基础 

静安区是上海市中心的发达城区,静安教育历来以科研为先导。近一二十年以来楼宇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区域人群结构的变化,白领人群成为本区在职人员的主体,与之相适应,静安区教育主管部门在保持本区“精品教育”特色的前提下,提出“高位发展”,并把“个性化学习”作为全区各类教育形式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主题,立项了国家级课题,各类学校承担了子课题。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自然也秉持了这样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很多领域的工作,都是以“工作与科研相互促进”为特色的,因而学生德育工作同样在一开始就注重理论先导的作用。 

(二)畅通的实践路径是保障 

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承担的有关“个性化学习”的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是《成人高校学分制管理条件下学生社团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研究》,这个项目同时也是学校“十二五”期间学生德育工作的主线和总的工作主线,既有德育工作的内容,又有终身教育的内容,因此需要首先下大力气进行理论的梳理。经过校领导和研究人员的反复讨论,并邀请专家来校调研会商,确认了一些基本的理性认知,这些认知也成为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的总的战略路径: 

首先,必须发挥学分制管理的特色优势。上海的区办成人高校在落实学分制、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做得比较到位,静安业大和开大要使这一机制成为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特色条件。 

其次,以学生社团作为凝聚学习者的载体。两所成人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学生社团,作为创建校园文化的主体之一。 

再次,学生社团可以通过业余爱好、跨专业学习、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开展不同类型的组织活动,在创建静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行动中实现个性化学习。 

二、适用的理论及其操作过程 

大学生社团在国外大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长的历史。二战以后,美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逐步由注重智力培养转变为注重“完整学生”的培养,学生工作主要以“学生人事服务”(student personnel work)和“学生服务”(student services)为主。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课余活动蓬勃发展,作为学生课余活动有效载体的学生社团,逐步成为校园文化中的独特风景。我国的大学生德育工作由来已久,研究文献比较丰富。不过成人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研究文献也是刚刚起步,因此在实践中,更多的还是要借助于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 

具体到静安业大和静安开大,自2010年起,陆续有零星的社团活动形式开展:如业大的酒店管理专业开展的烹饪技能比赛、开大的英语学习小组学位英语助学行动、开大的摄影兴趣小组举办数码摄影比赛和讲座等。要把这些活动扩展外延、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就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前瞻。党总支和管理部门发动有理论素养的教师从教育教学角度开展研究并撰写论文,还要求将学生德育工作经验整理为研究论文,同时也注重班主任、学生干部的先进工作经验总结以及活动心得。在发动和管理学生社团过程中,党总支和管理部门从实践中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对比诸多现代管理理论,确认了这样几个具有适用性的理论可以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群体活动;现代企业管理;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静丽贤(1985-),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以升创新教育基地,助教;马洪保(1984-),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助教。(河北?唐山?063000)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0-0137-02

有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是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必要补充,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社团组织内部管理混乱,所组织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新意。因此,笔者认为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融入到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将社团成员和社团活动进行整合和包装,既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社会工作的平台,又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锻炼,同时又有力的保障了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

一、大学生社团和大学生群体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大学生社团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院校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此类社团一般有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与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另一类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成立的社团,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篮球协会等,此类社团一般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由某方面特长较为突出的学生领导,管理松散。

大学生群体活动一般为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如歌唱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摄影大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活动的组织由各社团独立主持,活动经费有限、活动效果一般。

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概述

从管理方式的角度,可以将企业管理方法划分为: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刚性管理方法是一种集权的命令式管理,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实行严密的组织管理;二是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三是采用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柔性管理是一种灵活机动的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管理。①

规范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包括九个方面: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奖惩管理、文化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此九个方面管理覆盖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事四个方面,贯穿于企业的运营过程之中。②

规范化运作的现代企业大多以刚性管理为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行为工作规范,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以柔性管理为辅,使员工对企业忠诚,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奖惩管理、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

学生会因其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可作为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的“管理单位”,将其他社团作为学生群体活动的“生产单位”,纳入学生会的统一管理。把学生群体活动作为“产品”在学期末由学生会将各社团提供的活动进行筛选,制定下一学期的活动计划表和学期活动策划书,由学生会外联部统一组织招标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社团人员和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整合。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融入到以上过程中,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促进大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开展。

1.选好人、用好人,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组建一支优秀的社团管理人员队伍是有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组建好这支队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1)严把新成员招募这一环节,确保将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组织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学生吸纳到社团管理人员的队伍中来。在这一环节中应当注意社团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问题和社团管理人员档案的建立问题。

应招人员应当首先填写个人简历和新成员入社申请表,并填写入社问卷。负责招募新成员的社团管理人员根据新成员招募管理办法对简历和问卷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新生会被通知参加面试,面试将以演讲、现场提问和场景小品即兴表演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新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2)通过岗前和上岗后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团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质。培训由社团内负责招募新成员的学生和社团内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培训内容为:社团内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往活动的案例等。培训后将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将记入社团管理人员档案,作为新成员定岗的依据。

(3)通过执行活动方案和计划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再好的方案,如果不付诸实施也不会取得成功,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社团成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团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社团成员之间、社团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问题,与陌生人接触时的心理问题等,解决以上问题,既是对社团成员能力的考验,又是提升社团成员综合能力的机会。

(4)通过必要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使合适的人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作用,并能够保证团队的先进性。

随着绩效考核制度的全面深入开展,那些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能力差的社团成员将被淘汰,那些有一定工作能力但是在现有岗位难以施展的社团成员将被安排到能够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与此同时,学生社团需要不断寻找那些品德好、有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学生社团的队伍中来。以此来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和团队的先进性。

2.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规范学生社团的内部运作流程,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如何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健全的组织机构设施和规范化的内部运作流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设施,建立社团内部门职责范围和各岗位职责,明确部门与部门间,岗位与岗位间的权利与义务。

(2)规范活动策划和实施流程,按照目标、计划、审批、实施和存档的流程开展活动策划工作。

第一,目标的确立。通过对学生需求、学生整体状态和以往活动情况的了解,根据学生群体活动开展指导方针的要求,经过分析讨论的过程而确定。目标的设定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切合实际。

第二,计划的组织以活动目标为依据,具体分为:筹备阶段工作计划、活动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三大部分。

第三,活动审批由校、院学生处负责,审批工作需对学生社团提交的活动计划进行全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活动意义、活动时间、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性和可实施性。审查结束需对活动计划作书面批复,对所审查内容逐项进行说明,并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第四,活动的实施。活动获得批复后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如某一环节确实无法完成,需对活动计划进行调整,计划调整情况应报学生处备案。

第五,活动存档。由学生处负责将学生社团组织的群体活动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加以分类存档,以备日后查阅、人员培训和校园文化展示之用。其中活动的文字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变更、活动批复、活动会议纪要和活动总结等;活动的影像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录像资料等。

3.规范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为有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没有制度的组织是完成不了任务的,只有通过完善的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社团的人才和组织发挥其最大作用

(1)出勤问题。由于学生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学生活动的,所以不能像企业职工那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社团的出勤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是活动的组织要求社团成员用固定的时间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所以根据社团内部成员的课程安排情况制定出一个出勤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最低出勤标准为每人每周6个小时。每个学生社团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和结束工作前,到社团办公地点填写出勤登记表,社团将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和统计社团成员的出勤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社团成员根据绩效考核办法之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2)例会问题。工作布置后需要及时检查,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还要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如何保证上述工作的完成,建立一套例会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各类会议均应有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的内容包括:会议时间,该时间记入考勤时间;会议类型,根据例会周期间隔可将例会分为周例会、月例会和年会;会议主持人;会议书记员;与会人名单和会议内容。

例会会议内容一般为前次会议工作的总结、所出现的问题和下次会议前的工作安排。会议纪要应在会后有书记员进行整理,备份后将复印件发放给与会人员参照执行。

(3)绩效评定问题。有的人做了很多工作却没人知道,有的人只做了很少的工作但是却给人留下了踏实肯干的印象,长此以往做工作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社团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团绩效考核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考核制度的制定应当以出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和团队贡献情况为考核依据,可以通过口头表扬、书面嘉奖、岗位晋升等作为奖励手段,以口头批评、书面批评、降职、除名等作为惩戒手段。

4.学校在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应当制订一些鼓励学生社团发展的有力政策,监督学生社团各项工作情况,引导学生社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如定期评选十佳社团,对学生社团进行评级管理等。

四、结语

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引入到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是一次崭新的尝试,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的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与联系。

注释:

①张兰霞,杨少杰.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J].东北大学学报,2000,(10):2.

②李宏旭.企业管理六阶段[J].企业管理,2011,(8):4.

参考文献: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群体活动;现代企业管理;学生管理

有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是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必要补充,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社团组织内部管理混乱,所组织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新意。因此,笔者认为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融入到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将社团成员和社团活动进行整合和包装,既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社会工作的平台,又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锻炼,同时又有力的保障了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

一、大学生社团和大学生群体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大学生社团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院校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此类社团一般有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与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另一类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成立的社团,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篮球协会等,此类社团一般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由某方面特长较为突出的学生领导,管理松散。

大学生群体活动一般为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如歌唱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摄影大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活动的组织由各社团独立主持,活动经费有限、活动效果一般。

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概述

从管理方式的角度,可以将企业管理方法划分为: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刚性管理方法是一种集权的命令式管理,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实行严密的组织管理;二是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三是采用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柔性管理是一种灵活机动的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管理。

规范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包括九个方面: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奖惩管理、文化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此九个方面管理覆盖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事四个方面,贯穿于企业的运营过程之中。

规范化运作的现代企业大多以刚性管理为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行为工作规范,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以柔性管理为辅,使员工对企业忠诚,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奖惩管理、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

学生会因其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可作为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的“管理单位”,将其他社团作为学生群体活动的“生产单位”,纳入学生会的统一管理。把学生群体活动作为“产品”在学期末由学生会将各社团提供的活动进行筛选,制定下一学期的活动计划表和学期活动策划书,由学生会外联部统一组织招标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社团人员和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整合。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融入到以上过程中,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促进大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开展。

1.选好人、用好人,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组建一支优秀的社团管理人员队伍是有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组建好这支队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1)严把新成员招募这一环节,确保将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组织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学生吸纳到社团管理人员的队伍中来。在这一环节中应当注意社团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问题和社团管理人员档案的建立问题。

应招人员应当首先填写个人简历和新成员入社申请表,并填写入社问卷。负责招募新成员的社团管理人员根据新成员招募管理办法对简历和问卷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新生会被通知参加面试,面试将以演讲、现场提问和场景小品即兴表演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新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2)通过岗前和上岗后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团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质。培训由社团内负责招募新成员的学生和社团内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培训内容为:社团内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往活动的案例等。培训后将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将记入社团管理人员档案,作为新成员定岗的依据。

(3)通过执行活动方案和计划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再好的方案,如果不付诸实施也不会取得成功,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社团成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团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社团成员之间、社团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问题,与陌生人接触时的心理问题等,解决以上问题,既是对社团成员能力的考验,又是提升社团成员综合能力的机会。

(4)通过必要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使合适的人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作用,并能够保证团队的先进性。

随着绩效考核制度的全面深入开展,那些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能力差的社团成员将被淘汰,那些有一定工作能力但是在现有岗位难以施展的社团成员将被安排到能够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与此同时,学生社团需要不断寻找那些品德好、有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学生社团的队伍中来。以此来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和团队的先进性。

2.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规范学生社团的内部运作流程,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如何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健全的组织机构设施和规范化的内部运作流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设施,建立社团内部门职责范围和各岗位职责,明确部门与部门间,岗位与岗位间的权利与义务。 转贴于

(2)规范活动策划和实施流程,按照目标、计划、审批、实施和存档的流程开展活动策划工作。

第一,目标的确立。通过对学生需求、学生整体状态和以往活动情况的了解,根据学生群体活动开展指导方针的要求,经过分析讨论的过程而确定。目标的设定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切合实际。

第二,计划的组织以活动目标为依据,具体分为:筹备阶段工作计划、活动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三大部分。

第三,活动审批由校、院学生处负责,审批工作需对学生社团提交的活动计划进行全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活动意义、活动时间、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性和可实施性。审查结束需对活动计划作书面批复,对所审查内容逐项进行说明,并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第四,活动的实施。活动获得批复后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如某一环节确实无法完成,需对活动计划进行调整,计划调整情况应报学生处备案。

第五,活动存档。由学生处负责将学生社团组织的群体活动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加以分类存档,以备日后查阅、人员培训和校园文化展示之用。其中活动的文字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变更、活动批复、活动会议纪要和活动总结等;活动的影像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录像资料等。

3.规范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为有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没有制度的组织是完成不了任务的,只有通过完善的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社团的人才和组织发挥其最大作用

(1)出勤问题。由于学生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学生活动的,所以不能像企业职工那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社团的出勤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是活动的组织要求社团成员用固定的时间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所以根据社团内部成员的课程安排情况制定出一个出勤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最低出勤标准为每人每周6个小时。每个学生社团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和结束工作前,到社团办公地点填写出勤登记表,社团将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和统计社团成员的出勤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社团成员根据绩效考核办法之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2)例会问题。工作布置后需要及时检查,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还要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如何保证上述工作的完成,建立一套例会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各类会议均应有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的内容包括:会议时间,该时间记入考勤时间;会议类型,根据例会周期间隔可将例会分为周例会、月例会和年会;会议主持人;会议书记员;与会人名单和会议内容。

例会会议内容一般为前次会议工作的总结、所出现的问题和下次会议前的工作安排。会议纪要应在会后有书记员进行整理,备份后将复印件发放给与会人员参照执行。

(3)绩效评定问题。有的人做了很多工作却没人知道,有的人只做了很少的工作但是却给人留下了踏实肯干的印象,长此以往做工作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社团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团绩效考核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考核制度的制定应当以出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和团队贡献情况为考核依据,可以通过口头表扬、书面嘉奖、岗位晋升等作为奖励手段,以口头批评、书面批评、降职、除名等作为惩戒手段。

4.学校在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应当制订一些鼓励学生社团发展的有力政策,监督学生社团各项工作情况,引导学生社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如定期评选十佳社团,对学生社团进行评级管理等。

第5篇

    一、高校社团文化的涵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志愿,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大学生组织起来的,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同意成立的,具有一定的程序性、趣味性、特色性和多样性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与学校、与社会沟通的良好平台,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高校社团文化指的就是高校学生社团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经过集体的共同努力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也包括经过社团活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包括很多方面,如社团活动、社团的价值观、社团的形象、社团相关的文化产品等。其中社团价值观是高校社团文化的核心,它是在社团文化活动中行程的,是社团成员行为和形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高校社团文化发展现状

    高校社团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成立初期,具有极大的积极性,为大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帮助,但在发展的后期,也会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社团文化的发展。高校社团文化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社团发展迅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其作用也显着增强。高校社团组织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参与的自愿性,遇到问题的复杂性,这些在提高他们文化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也可以使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此外,大学生在社团文化活动中,能够积极遵守自我设定的社团规则秩序,增强自律、务实和创新意识,把自己锻炼成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2、缺乏有保障的运行机制高校社团在成立之初或者开学之初,都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这是因为大学生刚走进高校,激情高昂,很想做出一番作为。但发展不久之后,社团成员就会因为社团活动过于形式化,没有实质内容,或者由于社团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最终会导致社团文化活动越办越少,基本处于停滞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这些之外,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社团缺乏有保障的运行机制。一般高校社团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很少有什么经验,社团成立后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章程,对社团的性质、宗旨以及社团的目标、成员的需求等都缺少明确的认知,新老成员工作衔接也不够主动、深入,甚至老成员在积累了丰富的社团工作经验之后由于某种原因离开社团,却没有及时把经验传授给新成员,造成新成员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当然社团发展最主要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最重要的还是经费问题。高校社团由学生自愿创立,基本上没有什么经费,社团活动的经费还是要靠学校的支持和社团成员拉的赞助,如果高校对社团活动不够重视,不提供经济支持,开展社团文化活动的经费就要靠社团成员拉的赞助,但企业给他们提供赞助并不是无偿的,一般要求他们推销一定的商品,这就无法保证社团文化活动的非营利性。再次开展社团文化活动需要场地,一般需要向学校有关部门申请,如果学校不能提供方便,那么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总之,高校社团文化活动缺乏一定的保障运行机制,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无法掌握主动权。

第6篇

1、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对创业知识的需求是最大的。创业知识主要包括:合法开业的知识、营销知识、资金及财务知识、服务行业知识、经济法常识、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障知识、公共及社交礼仪基本知识等。这些知识对非创业者也有很好的教育和启发作用,适用于全员教育。

2、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学生创业需要做的心理准备包括:热情和激情、资源和优势、能力和储备、政策和选择、毅力与吃苦、成功与快乐等方面。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为创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面对创业中的各种压力和问题。

3、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性格和工作能力。创业素质提高了,就能有动力雪好专业技能,为创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二、畜牧兽医专业创业教育模式

根据对学生、企业、知名专家进行座谈、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畜牧兽医系设计了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有效地融合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实现对学生创业并成功创业的指导帮扶。

1、深入第一课堂。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根据农业类专业特点,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基础》。上课过程中,更注重组织学生的团队协作活动,通过创业模拟活动,让学生对创业的整体有比较清晰的把握;通过课堂实验教学,锻炼学生专业技能,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第一课堂,让学生在大学第一年掌握必要的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走好创业第一步。

2、有效利用第二课堂。大学二、三年级,为有创业目标的学生建立大学生创业社团。根据专业特色,我校畜牧兽医系成立了养猪、养禽创业社团,畜禽生产营销创业社团,宠物养护创业社团等专业创业社团。社团邀请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技能的指导,并邀请创业校友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专家开办"创业讲堂",从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拓展。带领社团成员到校实践基地进行长期有效的创业实践,如:进入校内小梅山猪养殖场,既学习小梅山猪养殖技术,还学习畜禽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技能。依托校内创业园门店,给学生创业演练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体验创业、感悟创业、实践创业,为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为毕业后的创业计划和实施,都有实质性作用。创业社团成员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够目标明确的学习和锻炼,结合在校期间创业知识的学习,有效的将实际工作与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专业技能,又有了实际工作经验,能够不断完善今后的创业目标的计划和实施,越来越有可实现性,实现有效创业,成功创业。

三、创业教育模式实施效果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兼职;利弊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13601

1大学生兼职工作的特点

1.1兼职工作的简单性

对于用人公司来讲,不可能将公司的重要工作、业务去分配给一个大学生兼职工作者,所以往往都是一些简单的工作。例如出去发传单,然后将有意向顾客信息进行登记,反馈给公司,或在大型商场,节假日雇佣大学生做商品促销活动,大学生不会从深处了解商品,根本学不到真正的工作技能与技巧。

1.2兼职工资报酬低下

兼职工作的工资相对于专职工作来讲,可谓是少之又少,少的可怜。网上的高工资不能说完全是欺骗,但也有很多是达不到的,他们是要通过兼职者的工作量来给报酬的,兼职者获得的报酬极其低下。

2兼职的利

2.1获得劳动报酬

我相信,大学生出去做兼职最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可以获得一些经济上的收益。现在的大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可谓超前,手机、电脑、谈恋爱等,都是当代大学生主要的额外支出,父母给予的生活费用不能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的需要,所以需要做兼职,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对于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们来说,可以为家里减负。

2.2培养交际处事能力

人人都说大学如同一座象牙塔,大学生都那么的纯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很纯洁。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却将大学生的一些交际、处事能力束缚了。在兼职期间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忍让,不再像没有踏入社会的学生一样心高气傲,接触的人和事较多后,才能更早的锻炼其交际能力、处事能力,也能更早地接触社会,以便以后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

2.3获得工作经验

现在的招聘会上,很多家公司在首次见面时都要问是否有工作经验,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将不予录取,有相关的文凭仅是敲门砖而已。这也使得大学生们不得不在学习之余做一些兼职,获得相关的工作经验,作为以后就业的跳板,否则毕业后都不能很快就业。

2.4丰富业余生活

大学期间的业余生活是比较充裕的,有很多大学生深感空虚,有的大学生选择通过上网、谈恋爱来打发业余时间;也有的就是出去做兼职,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收入,获取工作经验,更主要的是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3大学生兼职的弊端

3.1对学业的影响

大学生真正用于学业上的时间很少,他们或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或选择出去做兼职。有些同学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兼职工作讲得头头是道、口若悬河,但对他的学业却是挂科无数,到毕业时学分没有修够,白白浪费了四年时光,到头来还得重修,不能正常毕业。所以大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3.2容易上当受骗

现在的社会比较混乱,各种骗局层出不尽,防不胜防,很多行骗者利用大学生纯洁来行骗,有不少大学生被骗到了传销公司,也有不少大学生被骗的身无分文等。在校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象牙塔内,没有步入社会,不知社会的复杂性,容易相信别人,所以大学生在做兼职时需要谨慎,以防上当受骗。

3.3拜金、攀比观念上升

有人说过,人的欲望是随着金钱不断地增加而上升的,那么大学生去做兼职本来就是想要帮助家里减轻一些经济负担的,增加工作经验的,但是在有些同学身上却体现出了攀比与拜金的表现,他们利用兼职赚取的报酬来购买最新款的手机、最高配置的平板电脑等,使得自己思想不纯,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3.4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在做兼职时,有些大学生受挫能力相对差些,如在马路上发传单,受到路人的不理睬时,他的内心就在想,自己连发传单这么简单是工作都做不好,毕业后怎么胜任更重要的工作呢,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障碍。所以大学生在做兼职时要将心态摆正,不要害怕失败,培养自己积极阳光的心态。

关于做兼职的利与弊我都有阐述,但是利与弊的权衡完全掌握在大学生自己的手里,做不做兼职自己把握。其实当今的大学生也可以在校园内做一些兼职工作,例如做助教、做家教、勤工助学、给老师们做副手,既可以获得一份收入,也可以获得一些工作经验,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周彦.浅谈高校大学生兼职[J].商品与质量,2011,(S7).

[2]韦娜.在校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第8篇

摘 要:新时期,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社团以其丰富的活动内容、自由度大、灵活性强等独特魅力在大学校园异军突起,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团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满足多元化需求等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社团的现状调查,对新时期高校社团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并给与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对策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专业的限制, 它以“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服务”为目的,是大学生在自身兴趣、爱好基础上自由结合并经学校批准成立的业余团体。如今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吸引了广大学生,不管是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都能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组织与协调等各方面的能力。目前高校社团有理论学习型、学术科研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实践型、志愿服务型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在校园中的影响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示范作用、育人功能日益显现。但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活动经费短缺,活动场地有限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大学生社团的组织和活动,将其建设成为进行思想教育的有利阵地、学术探讨思想交流的第二课堂,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团发展不平衡,社团活动老套

社团活动自主性比较大,往往是按照社员成员自身兴趣开展活动,各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不一,各个社团呈现各个不同的态势。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凝聚力强,自身职能设置完善,影响力也较为广泛;有些社团缺乏生机和活力,管理相对落后,活动时有时无,社员在社团中得不到发展,致使人员流失严重。另外,尽管社团的数量很多,但是社团核心人员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一味地沿袭过去一些无用的东西,使社团缺乏动力和活动。

(2)管理制度松散

现今高校的社团种类多,数量大,就我校九十几个社团中,成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千人,由于社团高层、决策者的管理水平有限,再加上社员素质参差不齐,致使部分社团出现不遵循管理章程现象。

(3)社团活动缺乏资金和场地

据了解,如今高校90%的社团无固定场地,活动场地有限,甚至有些活动场地在申请中出现困难,这给社团开展活动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4)社团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

如今高校的社团申请成立程序比较简单,几乎大多数社团是学生自行组织,从指导老师的配备情况来看,社团都配备有一名指导老师,但指导老师都是义务兼职的,学校既没有给指导老师计算工作量,也无奖金,几乎没有任何的激励措施,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2.原因分析

从学校层面分析:(1)缺乏统一的思想认识。一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作祟,偏重专业、特色等学生组织以及第一课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社团的自发性,而忽视了学校在社团建设中的主体作用。(2)缺乏充分的建设投入。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经费支持并缺乏指导教师指导,活动数量和质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3)缺乏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目前学生社团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与激励,往往发展意识薄弱,社团干部的积极性难以有效调动,工作热情往往难以持久。

从学生社团自身层面分析:(1)缺乏明确的社团定位。目前不少学生社团在成立之初,对社团成立的定位缺乏理性思考,对社团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光凭兴趣爱好和一腔兴起,甚至有些学生成立社团的动机只是追求“轰动”效果或为了获取个人的利益。(2)缺乏鲜明的社团文化。高校社团文化是社团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包括社团形象、社团品牌、社团精神等主要方面。目前有关社团影响力弱、生命周期短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团忽视自身形象的塑造,仅满足“应付式”地开展活动,缺乏精品活动,工作随意性大,以至于活动效果不理想,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品牌的活动。(3)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的管理。当前大部分社团并没有完善的内部规章制度,实际工作中往往根据经验简单行事。即使有些社团制定了章程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工作随意性大。(4)缺乏优秀的骨干和合理的梯队。目前社团骨干中低年级学生较多,部分社团干部以往很少或没有担任学生干部,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难以胜任复杂的工作;有些社团干部参加工作主要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缺乏为社团服务的意识;有些社团干部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非但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反而产生负面影响。

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科学路径探索

(1)加强政治领导。一方面要建立社团活动的规章制度,对各项活动要严格把关、加强指导。另一方面要推进党团组织进社团,加强社团自身的领导。使社团活动的专业性与团组织活动相互结合,增强党团组织在学生社团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2)加大建设投入。学校应尽可能单列学生社团建设专项经费,以满足社团发展的需求,并对品牌社团、优秀社团予以重点扶持,同时要鼓励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广泛利用自身社会资源推进社团建设;另外要解决社团活动场地紧张、设备缺乏的问题。同时要加强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给指导教师配备适当的指导经费或科研分值,有效调动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提高管理指导效果,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要加强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完善社团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推进管理的规范化。另外要通过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通互融,鼓励社团结合自身特点,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精品社团活动。

(4)创新工作思路。首先是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开展形式新颖、符合青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是社团管理的创新。学生社团成员众多、分布广泛,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是不够的,有些社团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等改进管理手段,提高了管理效能,展现社团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有些社团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技术,有效促进了社团干部的队伍建设。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不少高职院校的现有专业结构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校所学专业与现实社会需求的矛盾,出现有者不需,需者无有,严重影响大学生就业,导致结构性待业。用人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要求越来越多。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工作经验最为缺乏。尽管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高校学习期间都参加过实习,但由于时间短,实习的深度一般也达不到专业工作的水平。故现在有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

2、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教育认识欠科学,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自身发展及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理论研究、教育实践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尚未到位,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先找工作,即先就业,再去创业。一些高校重“进”轻“出”,对招生肯花大力气,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却开展不力,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存在明显缺陷,大多缺乏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能力,对自我、社会、职业的认知不清楚等。

2.2就业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形式较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利用课堂讲授、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方面,存在空泛化和形式化的问题:一是教材的适用性不够、指导内容理论性过强,与现实社会实际联系不够密切,模拟性的求职面试等训练比较缺乏,指导过程缺少交流与互动;二是指导体系系统性不强,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尤其对大一、大二学生指导不够,而对毕业班学生则是一拥而上、临时突击;三是指导内容侧重对就业过程中的面试技巧、简历写作等指导,职业意识与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教育严重缺乏。

2.3就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平有限。一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只是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或相近专业背景开展工作,严重缺乏专业化、规模化及理论知识;二是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在整支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小,工作量大,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的钻研和自我提升;而兼职人员则更愿意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要工作和专业中去,难以有效从职业生涯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迫切需要理论的提升。

3、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3.1大力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首先,改革课程设置,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创业、就业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同时,学院还应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以创业学以及企业管理、企业策划等基本知识为主体的选修课,使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要把创业的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了解;其次,改革教学方法,促成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1)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2)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3)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地对话,为学生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3.2加强校企合作或创办校办企业。高职院校一般都是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2年,校外企事业单位定岗实习一年),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桥梁,让学生的就业活动与企事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为学生就业创设有利因素。高职院校也可以创办校办企业,在校办企业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团体协作,实现创业。

3.3加强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管理,设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基金会。学校可以在社团管理中创立相应的机制,让学生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提前进行职业练习或创业尝试,以社团为基础成立一些相关的实体,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长期良性运作,使社团成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实习基地。同时,学校可以依托学生社团,注入一定的资金作为学生就业与创业基金,指导学生经过深入调查后,对某行业或某项事业活动进行策划,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模拟运作,并定期举行评比,对优胜者进行奖励,对于运作不佳者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