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财务治理效率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2 15:10: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财务治理效率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财务治理效率论文

第1篇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系统

近年来,一些集团公司在强调企业发展速度和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对集团的所属公司疏于管理,致使大量资金被占用、投资回报低,降低了集团的整体业绩,拖慢了集团的发展步伐。鉴于此,集团公司应建立一套高效的财务管理系统,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实现资本盈利最大化。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系统,是基于母子公司的产权和资本纽带关系,为实现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以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约束、检查或纠偏为手段而形成的若干要素的有机组合。笔者认为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系统是由制度管理、授权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管理、预算和信息管理等构建的有机整体。

一、制度管理

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集团公司要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首先应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免费论文,财务管理系统。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董事会对外代表公司进行各种主要活动,对内管理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只有董事会才能全方位负责财务决策与控制,决定公司的财务状况。

要使董事会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建立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社会化的标志是董事会中引入独立的董事,增强公司决策的准确性;专业化的象征是通过设立财务专业委员会,负责公司对外担保方案、一定限额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规定公司的长期财务目标,决定公司高级职员的薪金,监督检查公司各部门的经济效果,年终对公司的决策进行审查,负责制定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等,从而保障母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授权管理

授权管理是指在某项财务活动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对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锁进行的管理。授权管理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

授权管理应做到一下几点:(1)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免费论文,财务管理系统。(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通过授权管理,可以督促子公司日常财务活动的规范动作,从而保证集团公司整体的有序运行。

三、资金管理

对集团公司而言,母公司只有控制了子公司的财务收支,控制了其资金的流动,才能使子公司按照母公司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集团公司一方面可通过现金收支报表,加强对子公司现金流的日常控制;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可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财务公司,将集团内各企业闲置和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集团内企业间的资金结算以及集团内企业间的资金借贷,既满足部分企业的资金需要,又减少资金的沉淀,实现集团内部资金的相互调剂余缺,还可以利用闲散资金谋求资金的短期投资效益,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免费论文,财务管理系统。

四、人员管理

提高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加强财务监控。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可采取委派财务负责人的方式,集团公司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列为母公司财务部门的编制人员,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在母公司。财务负责人应组织和监控子公司的日常的财务会计活动,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享有对子公司财务计划制定的参与权,财务计划执行的监督权;对重大财务事项,与总经理或董事长共享签字权,并承担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责任,切实维护集团公司的利益。免费论文,财务管理系统。

五、目标管理

围绕集团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应建立以评价获利能力为主体,评价偿债能力、资产营运效率和发展能力为辅助的财务评价体系。集团母公司的财务目标确定后,便可按照目标管理的办法,将总体目标层层分解到子公司,实行层层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并作为对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以确保集团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

此外,为使公司整体效益最优化还应通过合理的税务策划、盈余管理策略等对集团财务收益进行管理,以实现集团公司整体收益的最大化。

六、信息管理

集团母子公司间财务信息是否畅通,关系到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 财务报告制度 母公司应制定子公司的财务报告制度,包括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报告制度。各子公司在进行重大经营决策前,必须事前向母公司报告。

(二) 内部审计制度 集团母公司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年度审计和子公司经营者的离任审计。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加以处罚,以形成集团公司内部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 财务网络电算化 为提高集团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应建立全面覆盖集团公司总部及子公司财务管理信息的网络系统。免费论文,财务管理系统。母公司财务主管可以随时调用、查询任何一个子公司的凭证、账簿、报表等信息,随时掌握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集团财务信息有控制的共享与集成,将提高财务信息的实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为高层领导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使集团公司的理财投资活动跨入新境界。免费论文,财务管理系统。

有效的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制定,关系到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正常顺利和有效发挥。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完善,首先要构建财务管理系统,其次要保证管理系统能良好地运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把董事会、经营者、财务管理者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监督、经营、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借鉴国外成功的激励机制,比如,股票期权制,与我国目前常用的工资、津贴或奖金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能促进集团公司发展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第2篇

沈艺峰教授,出生于1963年,厦门鼓浪屿人,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加拿大圣玛丽大学(Saint Mary’s University),获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199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他曾先后在美国俄勒冈大学、加拿大康克迪亚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和访问,2004-2005年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富布莱特学者。现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内著名财务学家之一。

沈艺峰教授是中国财务学界最早从事资本市场财务学实证研究的学者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公司财务和资本市场理论,包括:资本市场效率、公司资本结构、IPO、资本成本、投资者保护与公司财务、行为财务、法律外公司治理机制等。沈艺峰教授发表的有关市场效率检验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视为国内真正意义上实证研究的开端。近几年来,沈艺峰教授结合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实践,开创性地采用历史研究的视野,考察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中小投资者保护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不仅丰富了法与金融学研究领域的文献,而且引领了对国内法律制度与金融发展方面的研究探索,对于完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另外,沈艺峰教授在股权分置改革、行为财务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为科学解释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上市公司股利偏低、公司管理者的非理等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沈艺峰教授最新主持完成的“公司财务管理若干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得到专家评议组的高度评价,评审结果为“优秀”。该项目以公司财务管理若干基础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与评价法、非理、社会制度差异与市场微结构等难点对公司财务管理基础问题的影响,结合国外现代公司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构建结合我国国情的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得出具有基础性、前沿性、原创性以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比如将公司治理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从所有权高度分散下股东、董事会和管理者的契约安排扩展到所有权高度集中下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所有权结构的新思路上;创建我国投资者法律保护指数;从公司股利政策、投资决策、兼并收购和公司治理中管理者的理性假设转向非理性假设,从外部影响因素分析扩展到对管理者内在心理因素分析,利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思想,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群聚现象”和“羊群行为”、公司股利政策中的“迎合行为”、兼并收购及公司治理中的 “过度自信”等管理者非理展开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这些成果丰富和发展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为解决我国公司财务政策选择和资产定价面临的难题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沈艺峰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8部,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发表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投资研究》和《中国经济问题》等国家级重要学术刊物上,曾获福建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及国际学术会议优秀论文等近十项奖项。

沈艺峰教授以渊博的知识、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财务学理论演绎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不但受到同学们的喜爱,而且也激发了同学们对财务理论学习的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上,他时常勉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有社会责任感,以开放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崇尚学问、注重学品修养、追求学术创新。正是怀着对学术理想的无限向往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沈艺峰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追求,在教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第3篇

(一)共同治理的基本内涵

共同治理理论的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根基是企业契约理论。因此,企业契约理论是共同治理的理论渊源。分析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首先必须弄清楚利益相关者的含义。杨瑞龙和周业安(2000)根据定义包含的宽泛程度将其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最宽泛的,即凡是能影响公司活动或被公司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都是利益相关者;第二类指凡是与公司有直接关系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第三类定义认为,只有在公司中下了“赌注”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也就是在公司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的人或团体才是利益相关者。可以用潜在利益相关者和真实利益相关者将三类定义协调起来,前两种都包含了潜在利益相关者,只有潜在利益相关者向公司进行了资产专用性投资才转化为真实利益相关者。本文在分析财务治理效率时,着重考虑真实利益相关者。由于供应商和客户可能是真实的利益相关者,也可能不是,关键在于其是否进行了公司关系专用性投资,因此,公司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理、员工。

既然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公司组织租金,共同承担公司剩余风险,那么,应该设计一定的财权契约安排和财务治理制度,将一定的公司财务控制权分配给所有利益相关者,使所有的公司财权契约参与者得到激励去有效地合作,进而实现公司合作剩余最大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为了实现公司合作剩余最大化和公司价值最大化,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参与公司财务治理,这就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基本内涵。因此,共同治理就是公司的决策只能是利益相关者协调的产物,重要的是通过决策程序把财务冲突转化为协调与合作。

(二)相机治理的内涵解读

当公司既得利益状态被打破时,若其中某产权主体的利益受损,就必须有某种机制启动,自动地赋予受损方保护自己权益的机会与权力。这时,谁拥有企业所有权分配的控制权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对受损方来说,只有掌握了这种支配权,才有机会重新配置公司财产,以弥补其损失。让受损方掌握控制权恰恰体现了效率原则,因为当一个投资者面临资本保全威胁时,他最有动力再造企业。张维迎(1996)曾给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描述了公司所有权的状态依存性。设x代表公司总收入,N为股东最低预期收益率,W为应付工人的合同工资,r为债权人的合同收入(本金加利息),并假定x在零到X之间连续分布(其中X为最大可能收入),工人的索取权优先于债权人。如果企业处于“W+r<X<W+R+N”的状态,股东是公司所有权分配的支配者;如果公司处于“W<X<R+W”的状态,债权人是支配者;如果公司处于“XW+r+N”的状态时,经理人员就是实际的支配者。由此可见,从事后的利益状态看,公司所有权的分配是动态的、相机的。然而,公司所有权的状态依存性并不等价于支配权的自动让渡。必须有一套制度以确保支配权的顺利让渡,并保证让渡的有序性。这套制度就是“相机治理机制”。

财务相机治理(contingentgovernance)指公司控制权随公司绩效或经营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动,或者说是财务动态治理。相机治理考虑公司动态发展的可能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财权契约支持网络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其中最容易或最有可能利益受损的一方就会暂时获取控制权。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制必须能提供一个顺畅、自由而有序的财务相机治理机制,以确保各当事人利益和经济运行效率。

二、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的效率解读

(一)共同治理的创租优势与效率困境

由于资本雇佣劳动理论和劳动雇佣资本理论都强调“单边治理”,把公司财权集中地配置给单一主体就意味着其他主体的财权被剥夺,因此财务治理理论基础现实的选择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各利益相关者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是现代公司发展的基本模式,共同治理已成为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的现实选择。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具有以下明显特征: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创新,降低成本,提高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相对于股东利益至上的逻辑而言,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强调由多方共同所有,比股东单方独享更为公平合理,也使公司更易于吸引或积累资源。由此可见,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在组织租金创造、合作剩余的创造抑或公司价值创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但ReyandTirole(1999)利用一个多委托人(一个共同的人)道德风险模型证明了在委托人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他们获取信息以改进效率的激励将被减弱。Hansnan(1996)等相关实证研究表明,控制权分散化带来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效率损失(相互之间的不信任、猜忌以及由此造成的决策制定时的僵持局面)。若沿袭西方经典企业理论的思路,与控制权多元化相对应的剩余索取权多元化将会使团队陷入道德风险困境,即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存在一个明显的效率障碍问题(团队生产中的搭便车)。Holmstrom(1982)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通过一个外部委托人,打破团队内部的预算平衡,给公司团队施以“集体惩罚”或“集体激励”,可以迫使团队成员选择最优的努力水平,从而使帕累托最优作为纳什均衡来出现,团队中的搭便车行为得以消除。但是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团队成员或委托人必须足够富有,财富约束会限制团队的有效规模和实施帕累托最优效率的可能性。因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存在效率困境。

(二)相机治理、财权配置与动态效率

财务相机治理的实质是财务动态治理,有效的财务治理结构需要完善的相机治理机制进行整合。不管有效公司财务治理是何种模式,在公司绩效恶化或者经营状态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当事人利益的时候,相机治理机制将公司控制权在各个当事人之间作出重新安排,以便实现对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重新调整。实现公司相机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控制权转移(公司化及股份化改组、收购兼并、权竞争与破产清算等)。有效的公司财务治理必须使财权与市场同时发挥作用,在指导公司治理实践中,财权理论与超财权理论必须有机结合。建立以信息特征、财权配置和市场竞争互动为基础的公司财务治理等效曲线,公司财务治理源于问题和信息不对称,是基于市场竞争和信息特征之上的财权博弈制度安排。

相机治理机制的依据是关注公司所有权的或有特征,主要是通过对剩余控制权的争夺来改变既定利益格局:1.出资者相机治理,当公司出现经营危机或经理层有侵害出资者利益的行为时,对于大股东而言,可通过监事会加以制止或通过股东大会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更换从而接管公司或重组公司,达到控制权的转移等相机治理措施;对于小股东而言,可以通过独立董事的制衡机制,制约公司管理层的行为,或“用脚投票”,抛出手中的股票退出公司组织来表达自己的意志。2.债权人相机治理,由于债权人对银行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可对贷款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的相机治理机制。3.员工相机治理,员工可通过建立员工董事制度,实施员工股份制方案和员工—资本合伙制等相机治理措施。4.政府相机治理,政府可以通过提请以立法等方式对公司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如制定各种约束公司财务和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及对违规行为惩罚的法律制度,政府也可直接参与对公司的税务检查、工商检查以及委托市场监管机构、中介机构对公司的行为进行监督等相机治理机制。5.其他利益相关者相机治理,其他利益相关者主要是通过财务监控权的市场分享体系等外部市场来实现(张栋、杨淑娥,2005)。

三、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耦合机制的提出

控制权配置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企业所有权是指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二者中又以控制权更为关键,公司治理的核心就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企业治理的关键就在于优化控制权的配置(蔡炯等,2009)。但谁有资格拥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传统的看法可归纳为“股东至上”逻辑,而该逻辑的必然推论就是:有效率的治理结构只能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单边治理结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全部归股东所有。这些符合“股东至上”逻辑的企业制度在微观经济领域的地位日趋式微;现代社会几乎成为“公司社会”,大量处于统治地位的公司恰恰是偏离“股东至上”逻辑的。事实上,公司应归利益相关者共同所有,并通过剩余索取权的合理配置来实现自身产权,通过剩余控制权的合理配置来相互制衡,从而达到长期稳定合作的目的。因此,有效率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并且对每个利益相关者来说,相应的两种权利都是对应的,这种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模式称为“共同治理”。共同治理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是公司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的治理机制,体现了利益相关者之间为了公司利益而合作的思想。但合作并非就是没有任何财务冲突的理想状态。实际上,有矛盾才有合作,因为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当信息不对称时,信息优势方可能采取机会主义的损人利己行为,导致合作消失,进而使包括自己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受损。然而,合作并不总是稳定的,由于其中一些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或由于客观的外部冲击,导致经营危机,财务冲突便会出现。受损方如何采取措施惩罚违规者呢?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理论认为,通过设置一套相机治理机制可以防止损人利己行为,即根据具体的利益受损状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杨瑞龙、周业安,2000)。因此,就会必然产生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双轮驱动的耦合机制。

四、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耦合机制促进财务治理效率释放

财务治理效率是指在既定的财务治理环境及其变迁中,财务治理结构与财务治理机制的有效配搭能够以尽可能低的财务治理成本取得尽可能高的财务治理收益。也就是说,财务治理效率是指实施了各种财务治理活动后所获得的收益(效用)总和与该财务治理活动所付出的成本总和之间的比较。简言之,就是指财务治理收益与财务治理成本的对比(张荣武,2009)。

财务治理结构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公司所有权安排的契约,其核心命题在于如何通过一个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财权契约安排实现公司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配,从而提高公司组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中的决策效率,进而提高财务治理收益,降低财务治理成本,达到财务治理效率的最大提高。随着人力资本、知识与信息在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与积累中的功能日益凸显,共同治理日益成为公司成长与发展中的理论与现实诉求。作为公司在知识成本与成本双重约束之下发展与积累核心竞争能力的结果,共同治理是公司所有权安排的常态,而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的结合则是公司所有权安排动态发展所必须基于的原则(严若森,2004)。

综上所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是财务治理效率的前提;共同治理体现了常态下利益相关者之间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的合作,而相机治理则是在特殊情况下客观面对利益相关者财务冲突的基础上,保证这一合作状态持续稳定的机制;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耦合机制是利益相关者在常态和异态下尽可能长期合作的有力保障和公司财务治理效率释放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郭建鸾.创业企业相机治理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5):51-56.

[2]张栋,杨淑娥.论企业财权配置——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发展视角[J].会计研究,2005(4):56-59.

[3]蔡炯,田翠香,冯文红.公司治理与控制权悖论的提出及解读[J].财会通讯,2009(12):51-54.

[4]杨瑞龙,周业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64-72,118-124

第4篇

【论文摘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选择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财务分析体系、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司治理的内涵以及与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关系,对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我国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现状的公司治理层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现状提出几点建议而进行探讨。

一、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相关性

公司治理通常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控制权的配置与分享安排;二是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和工人的监控及绩效评价;三是激励方案的设计与推行(钱颖一,1995)。由于企业是一组契约关系的联结,是一个法律虚构(jensen and meckling,1976),公司治理是在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二者的分享安排中实现的。公司治理的与有效的财务分析体系的相关性可以通过反映在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之间的关系之上,如图1。

(一)公司治理是完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企业建立财务分析体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企业财务治理,而公司治理是财务治理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在公司治理理论下所产生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委托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同层次经营者之间在公司财产占有、使用、处置、剩余分配与监督控制等方面制衡的理论,而这些正是财务治理理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二)公司治理的完善程度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治理作用于财务会计分析进而生产与披露符合管制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参与公司治理的各个主体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重要的信息来源,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使得公司治理能够有效运作。符合管制要求的财务会计信息一方面借助其反映的职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的揭示,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正确进行相关决策提供指南。另一方面,财务分析体系所揭示的信息,又反映出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的基础,对经营者真实、客观地评价可以起到降低道德风险、提高激励的作用。

(三)财务分析体系构建的有效性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

公司治理理论关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实现是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分配的变化实现的,而不同的财权配置又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机制”和“机会体系”而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又完全依赖于激励机制与监控机制的效率,而财务分析的内容中包括公司激励机制和监控机制的效率治理,因此良好的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是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

二、公司治理层面上我国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当前财务分析体系的关注点有限,缺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

首先,当前我国的财务分析体系强调的依然是专家的分析职能,很难说是以公司价值创造为目标追求或是以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关注点仍未转向公司的有效治理以及公司增值。其次,当前的体系人为地将财务与公司治理割开,尽管当前的分析体系内含财务与经营两个领域,但对经营问题的关注通常大于对经营效率进行的评价,并且这种评价是与公司价值创造的目标、公司战略、资源配置、绩效衡量以及公司治理过程相脱节。

(二)当前的财务体系信息披露及时性和相关敏感度强

2009年信息披露指数的平均值62.65,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指数在2007年以后出现上升。从2005年到2009年信息披露指数、可靠性、相关性和及时性的变化来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相关性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非常强,当经济环境变化势头好时,上市公司会选择早披露信息,而且所披露的信息相关性高,当经济环境变化趋于低谷时,披露信息及时性下降,同时所披露信息的相关性降低,而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可靠性相对要稳定些,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弱。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会计管理体制

传统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会计监管主体对会计管制失控;会计控制目标无法实现;基础工作薄弱、监督职能弱化。由此可见,传统会计管理体制已成为影响公司治理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以创新。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减少财务舞弊的现状

建立规范、健全、有效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一是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多个股东共同制衡机制,防止大股东“掏空”行为。二是改善董事会结构,引入强制性积累股票制度和网上投票制度,强化董事的义务与责任,严厉处罚董事和高管人员滥用公司财产、转移股东财富的行为。三是强化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改革独董酬薪领取渠道,让独董能够对财务报告发表独立意见。四是协调独立董事与监事关系,强化监事的义务和责任,发挥监事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职能。

第5篇

一、财务治理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财务治理概念界定伍中信教授认为财务治理是“以产权中的核心部分财权为基本纽带,逐步确立出资人、董事会、经理人和企业财务人员财权流动和分割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各主体在财权上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关系。”按照杨淑娥教授的看法,“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体现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安排。”不同的学者对于财务治理有着不同的界定,仔细分析各个专家的的表述不难看出其相通之处,所以笔者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以此来规范和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冲突,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

(二)财务治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财务治理研究的理论渊源最早应溯及企业契约理论,至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为财务治理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理论基础。(1)现代企业契约理论。企业契约理论始于科斯1937年的经典文献《企业的本质》,经众多学者的发展已经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契约理论确定的宗旨是将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联结”,针对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边界与企业所有权等问题展开论述,本文主要介绍委托理论和产权理论。委托是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逐步发展起来,当作为所有者的个体或组织授权另外一些个体或组织代表其经营企业、从事某项工作时,前者就取得了委托人的身份,而后者就取得了人的身份,委托人和人之间立即就形成了委托关系。委托人希望人的行为要与自己的利益保持一致性,但由于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产生问题,即人不顾委托人的利益而自行逐利。由此,在不同的委托方之间,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种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使受托方努力工作,不发生偷懒、搭便车等“道德风险”行为,确保完成委托方的任务。委托人可以采取的办法是:给人设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或对人的偏离行为进行监督;要求人保证不采取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或在人采取这种行为时给予委托人必须的补偿。这种委托关系及其有关理论,正是企业财务治理的理论基础。现代产权理论主要研究产权的内涵、产权制度的作用和功能、产权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以及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新的产权结构来提高节约经济运行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内容。产权对现代社会的作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可以明确界定产权主体之间和非产权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从而使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形成合理的预期;二是产权能够为外部性的内部化提供激励;三是产权在明确产权主体权利的同时,也明确了产权主体的责任,从而对产权主体的行为产生约束,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产权的角度看,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是同时参与实际经济活动的产权主体。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不同程度的利益关系,为其平等、独立机会参与或影响企业治理结构提供了可能。产权既要追求和保护自身权益的合理性、合法性,又强调产权行使时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2)现代公司财务理论,包括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结构契约理论。有效市场理论指公司重大筹资、投资等财务决策与财务成果都需要市场予以反映和引导。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不同,反映的财务信息质量也不同,这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判断,最终影响资源配置的效果。市场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财务治理的效果,有效的市场反映更充分的信息,带来更有效率的财务控制权转移,对企业控制权的优化配置意义重大。由此可见,健全的资本市场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内容和财务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资本结构契约理论主要从三方面对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影响市场价值进行研究:一是资本结构会影响经营者的努力水平和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二是通过资本结构传递信息的功能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来影响市场价值;三是资本结构会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配,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

二、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有股占优势,形成内部人控制 我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国家是最大的股东,股权过度集中,财权分配不当,缺乏多元股权的财务制衡,股东大会实际上被国有股控股股东所把持。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严重,其突出表现在过分的职务消费、信息披露不规范、转移国有资产,及将国有企业视同民营企业或“私人企业”而独揽大权、建立权力“小圈子”等。在财务决策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政府作为管理者维护着国有企业外部市场环境,还作为出资人代表享有极强的财务干预和监督权利,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这种特殊财务关系,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府是其重大财务事项的最终决策者。在做出财务决策时,可能就会对其他各方的利益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债权人与中小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 众多中小股东难以参加股东大会会议或在股东会发挥作用,股东大会实际上由国有股控股股东所控制。通过关联交易、占用公司资金、不进行分红等方式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中小投资者参与经营的意识不强,存在“搭便车”思想,可能放弃对自身权利的要求,对于债权人而言,由于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同属国有控制,借贷产权不清,并不完全具备信贷的约束能力,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监控的强度也存在欠缺,故国有企业也可能侵犯债权人的利益。国有企业的经营一般较为复杂,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很难全面地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挑战等,只是被动的获取财务信息,不能有效地对企业运营实施监督并保证资产安全。此外,对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保护制度不完善,我国《公司法》和《证券交易法》等对股东的基本权利有明确的规定,对限制内部交易、经理人员利用内部信息操作市场,对控股股东关联交易限制,防止关联交易侵害小股东利益等也有规范,但对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相机治理、发挥其在公司事会等权利机构的决策、执行监督权利保护欠佳。

(三)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直接行政管理的手段,没有恰当地估计承认经营者的贡献,奖励带有随意性,经营者对此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激励作用有限。薪酬激励方式结构单一,尤其缺乏长期的激励手段,采用年薪制,股息加红利,期权股份的企业还不是很多,多是固定工资的形式。一些国有企业,考核标准过于细化,要求过于严格,造成实际工作中实现有困难,影响绩效考核对经营者应有的激励作用。有些国有企业虽然制定了考核标准但是不依据考核结果对经营者进行合理奖惩,或者经营者根本不知道考核结果如何,使得通过考核来激励经营者的方法成为空谈或是做表面文章,这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对经营者的正确评价、激励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精神激励上主要表现在政治前途,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精神激励的常见方法,是评劳模、评先进,形式性较强,很难从深层次起到激励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还存在不规范的超额分配、高福利、在职消费等隐性激励,这与经营者的经营绩效不存在相关性,不仅不能激励经营者努力工作,还会损害股东和债权人等各方的利益,造成腐败、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

三、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完善建议

(一)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 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包括:一是逐步降低国有股比例,二是提高其他股。对国有股的制衡作用。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引入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形成制衡机制。通过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调整,如兼并重组、相互参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培植和发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使国家单一主体发展成为国家、企业、基金、投资者个人等多元化主体。相应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优化股权结构。国家资本比重的降低代表国家投资的机构或部门借以对企业的干预减少;其他投资者借助于法人治理结构对行政干预的制衡增强;国家资本比重降低,政府在企业的利益趋于减少,至一定程度后,政府会减少对国有及其控股企业的支持,对所有企业实行一视同仁,客观上为所有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但是由于目前国有股在我国股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盲目大幅减持国有股可能引致股市动荡,从而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因此,降低国有股比例工作要有计划渐进推行。

(二)完善激励机制 只要有委托关系存在,就有可能存在问题。问题的实质是委托人和人之间的利益关联度问题,是人的动力不足的反映。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薪酬基本特征应当是经营者收入与企业业绩相挂钩,能充分反映经营者的市场价值,以此来解决人动力不足的问题。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从加强监督经营者的越轨行为和建立有效的业绩激励机制入手,可行的途径之一是建立以股权激励为主体的长效激励机制,鼓励经营者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完善公司财务治理。此外,要有效地发挥薪酬制度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物质激励是精神激励的基础或前提,只有物质激励设计合理才能使整个激励机制有效运行。所以,应从整体上适度提高薪酬水平。

(三)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监管 健全国家的法律法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经营者和独立董事进行约束。在西方国家,中小股东借助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我国,市场和法律都不完善,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约束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可以减少财务经理人员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控制“内部人控制”和防止财务经理人员的隐性收入来源渠道。内部监督主要从规范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着手。为提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效率和效果,可以在董事会内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而内部审计委员会负责人由企业监事担任比较合适。有利于监督公司经营者和股东的行为,又可以避免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与监事会的重叠,便于妥善处理董事会下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关系,明确各自监督权责,使两者在制度上相互补充、协调和配合,以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并取得理想的财务治理效果。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形成一个重要的约束机制。中小股东主要是借助市场的力量对公司进行监督。在西方国家,敌意收购、权争夺、用脚投票等约束机制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有效性。建立规范、透明的市场保障机制,构成对大股东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成立具有权威的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保护委员会。保护委员会专门处理中小股东维护权益的申诉及纠纷,使大股东受到失去控制权的威胁,强化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促使大股东依法经营;唤醒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投资者意识,积极行使股东权利。

本文从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治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给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完善高管人员评价考核办法、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陆续出台,这些都是推动国有企业财务治理制度完善的有利条件。但是仍然存在不尽不人意的地方,要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治理,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监管等。随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各项制度也会更加完善,能更有效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郭复初:《财务新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年版。

[3]吕鹏:《通过财务治理制约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研究》,西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4]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湖南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5]衣龙新:《财务治理理论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6]杨淑娥、金帆:《关于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的思考》,《会计研究》2002年第12期。

第6篇

投资活动是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根据理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成本会导致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产生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问题,从而降低企业的价值。因此,公司必须寻求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及资本市场机制来降低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冲突。

高效的公司治理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已审计的财务信息是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是衡量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否匹配、激励和监督是否相容的关键,某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治理效率。

国外学者研究显示:会计信息具有定价和治理的功能,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冲突。例如,Biddle(2009)认为: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和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有关,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机制源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摩擦的减少,具有高质量财务信息的公司会更少的偏离预计投资水平,从而抑制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同时,这些公司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敏感性较小,在现金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流充裕及低杠杆的企业中,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的正相关关系较弱,但在现金流匮乏及高杠杆的企业中,此正相关关系较强,此外,当一个企业的总投资水平较低时,高质量的会信息可增加企业的投资水平,而当总投资水平较高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则会减少总投资水平。

那么,对我国企业而言,会计信息是否也能发挥相应的定价和治理功能,从而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呢?为此,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的国内研究表明: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在管理者报酬契约和债务契约中的运用,能够监督管理者和股东的行为,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

崔伟等(2008)通过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发现:在公司的盈利能力、规模等得到控制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表明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的投资效率有积极影响。李青原(2009)认为:会计信息质量不仅与公司的投资不足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也与投资过度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中,在具有较高审计质量的公司中,与投资过度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袁建国等(2009)的实证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过度投资存在显著负相关,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抑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在自由现金流较多的上市公司中,负相关程度更强。潘立生等(2011)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冲突,抑制企业的投资非效率行为。蒋瑜峰等(2012)认为: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的投资不足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抑制企业的投资不足问题,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在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中,此负相关关系更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此类企业产生更大的治理效应。马千棠(2012)研究发现:国内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非效率问题,但投资不足问题相比投资过度问题更加严重,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投资过度的抑制作用,相比非国有上市公司,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表现的更加明显。何熙琼(2012)以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企业的非效率投资,但并非一定可以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国内企业的成本普遍较高,在成本较高的企业中,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深远。罗斌元(2012)通过实证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同时,成本或者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较明显。Kevin Sun研究了27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务报告质量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企业的融资结构如何影响这种关系,其研究发现:相比主要来源是股权融资的行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披露质量及审计质量等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高于主要来源是债务融资的行业;主要来源为股权融资的行业并非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而是受制于会计监管。郭琦等(2013)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有限,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小。

三、结论

会计信息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成本及投资机会识别能力等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借助学术参考网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于公司治理及资本市场等机制来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其融资成本较高,更可能产生投资不足问题;较低的投资机会识别能力或者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较高成本,则可能产生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问题。

国内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会计信息也能发挥相应的定价与治理功能,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冲突,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其中,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抑制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减少企业的过度投资及投资不足行为。此外,在成本或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中,会计信息质量对非效率投资的抑制作用较明显。

参考文献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9.

[2]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审计监督与公司投资效率——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9.

[3]潘立生,权娜娜.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通讯.2011.

[4]袁建国,蒋瑜峰,蔡艳芳.会计信息质量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09.

[5]崔伟,何一峰.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投资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6]罗斌元.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7]饶茜.政治关联、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D].重庆大学,2012.

[8]李青原.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资本配置效率——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 开管理评论,2009.

[9]杨勇.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之关系研究[J].企业研究,2008.

[10]潘立生.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治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11]马千棠.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投资效率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第7篇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2006级财务X班的学生XX,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虽然做财务分析的人很多,但我仍选择了做财务分析,主要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是为了系统的学习这部分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因为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学过财务分析;另外,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学会并进行财务分析也已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之所以选择以中石化为例,是因为我认为中石油是一个财务体制相对健全的企业,对这样的企业做出的财务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充分性。

下面,我将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文的优缺点以及写作论文的体会四个方面作具体地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我写这篇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繁盛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利益主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当今,权益投资者与中介机构、债权人、治理层和管理层、雇员、顾客、政府及相关监管机关、注册会计师等都主要依据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的详尽的财务报表,判断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前景,并据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而财务报告是一种非常专业的信息披露方式,一般的投资者面对深奥的、专业的财务报告有时如坠雾中不知所云,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地、相比较的分析。

由于受财务分析主体利益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有很多,唯有正确使用财务比率才能从中挑选出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的分析不仅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投资者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其次,我想谈谈我这篇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本文首先在文章开头简单阐述了对上市公司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在目的中,我谈到: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在文中,我通过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几句话主要介绍了财务分析对投资者的重要性。

接着我便以2008和2009中国企业500强之首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做出具体的财务分析。在做具体的案例分析之前,我先从宏观方面综述了2008年世界和中国的石化工业状况,并简要介绍了中石化在2008年的经营概况。我之所以要对这部分做介绍,是因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 、筹资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财务影响。面对金融危机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减少库存 、降低人工成本、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投资活动中要减少投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抓住投资机会提高权益性投资;在筹资活动中要提高借款比重、充分利用应付账款。通过对这些宏观背景的介绍,可以得出一些后面对三大报表的分析中具体项目变化的原因。

开展财务分析需要依据一定的财务数据和其他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除了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外,还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的解释和讨论、审计师意见、其他公告、社会责任报告、媒体和专家评论,以及监督部门处理公告等。由于分析的主体不同,获得信息的数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搜集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防止片面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财务报表最主要的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正因为如此,我对中石化07、08年三大报表做出具体分析,对于资产负债表,我选取的是中石化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而不是集团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作分析,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一致,除了在股东权益部分分了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的权益。而其他两张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我则是分析的集团公司的”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分析报表后,我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具体的变动原因,并做出对投资者的建议。在分析原因和得出结论时,我主要结合国内外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公司内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充分利用了财务报表的附注进行分析。

在进行三大报表分析时,我充分利用了财务分析方法中的趋势分析法,也就是:通过对比中石化07、08两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中石化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其中,我具体主要运用有两种方式:财务报表的比较和财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接着,我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具体做法是将08年与07年的各个相应指标做出对比,并分析引起指标变动的具体原因。财务指标有很多,因此,在选取指标时,我只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意义和对我分析有利得指标。在进行各项财务指标分析时,我充分利用了财务分析方法中的比率分析法,也就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的变动程序,有构成比率,有效率比率,也有相关比率。

对中石化进行财务分析时,我也选用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这其中有历史标准、行业标准、也有经验标准。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论述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以及相关弥补措施,对于这部分,我主要是通过阅读几本报表分析的电子书对这部分的介绍,综合它们的观点,并结合一定的实际,分析而得出的观点,所以,更偏向于“文献综述”。同时我对财务分析面临的挑战及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做了一定的介绍。虽然这部分参考价值并不大,且很多方面已体现出来或已开始改革,但由于并未完全变革,所以,我也就顺便提了一下。

再次,我想谈谈我这篇论文的优缺点。

优点:

1:结构

2:格式

3:分析

4:重点

。。。。。

缺陷:

1.删除、剪切内容不完全:从初稿的56页到最终定稿时的47页,这篇论文在最后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瘦身”,但在瘦身过程中,存在一些删除不完全的内容,比如:第5页的表头。而有些地方应该有的,在截图时又截掉了,比如:第22页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负债的部分项目以及第24页股东权益的部分项目。

2.还存在一定的错别字或语句不是很通顺的地方。

3.对某些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比如因素分析法和某些比率计算

4.分析三大报表的具体变动原因还不够透彻、全面,多数地方只做了客观的分析,对投资者的主观建议偏少,对其他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建议也不够突出、具体。

5.计算有部分错误,在计算指标时,出现了一定的错误。例如:第9页净利润的计算,第16页的发展能力指标的部分计算。

6.没有进行综合分析,本来是打算利用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但由于在最终定稿时,内容过多,有56页的内容,且由于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图做的不够好,所以在X老师的建议下进行了删除,回避了这部分我认为相对重要的部分。

最后,我想谈谈我写这篇论文的体会与收获。

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问题引起社会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公司治理与会计诚信所作出的相关思考,以求能为我国企业发展与会计诚信带来借鉴性的作用。

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有着积极互动的关系,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现代企业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其核心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产生的委托关系,或者说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关系。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基本理论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所收集的有关企业财务运行状况、特征及其变化的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而形成的有价值的经济信息,是在一定的准则下,真实、公允地反映一个公司经营成果的资料。论文百事通会计信息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进行决策,反映企业管理层经营管理责任履行情况,企业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依据。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更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有力保证,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潜在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有助于吸引资金,维护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也有助于完善经理层的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是指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公司治理是合约当事人(包括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工人、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依据法律和合约规定,对公司经营活动行使各自的权力,从静态上看,公司治理表现为公司决策权力的分配结构,从动态上看,公司治理表现为决策权力分配的调整过程。

二、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的双向关系

会计信息通过其披露机制所提供的透明的信息促进公司治理的效率的提高,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也可以避免因忽略会计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经济后果性,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屡禁不止的情况。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关系。

1.会计信息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在内部治理机制中要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关键是看各方信息掌握的程度,即,要尽可能的减少信息不对称,以使公司的所有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公平地掌握公司的重大信息。可以说,会计在制定契约条款以及监督执行这些条款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的核心目标就是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它通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揭示,对经营着的业绩进行评价。一个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会计系统,能把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使得公司治理的安排充分发挥其效率,从而促进公司运行的良性循环;反过来一个提供低质量会计信息的会计系统,可能导致经营者(内部控制人)用手中的权力获取不正当的收益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内部人控制”是对所有者权益的侵犯,最终受损的是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司陷人困境或破产倒闭。这一旦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就会造成以现代公司为细胞的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混乱。论文百事通

2公司治理对会计的影响

良好的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诚信的基本保障。

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公司治理这一制度环境下并受其影响,不同的公司治理环境下存在不同的会计信息系统。公司治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影响到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单从会计信息供应链来看,会计信息是从公司管理当局控制下的专业会计人员开始的,历经董事会、监事会、外部审计师,最终得以向公众披露。就逻辑顺序而言,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外部审计师提供审计意见,他们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源头。而实际上,若将会计信息供应链置于公司治理这一制度环境中,可以发现,符合一定质量的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中的管理当局、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的责任和作用密不可分。因此,公司治理的健全与否直接制约着会计信息的质量,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环境保证,要重塑会计诚信,就必须依靠公司治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而不仅仅是依靠会计改革本身。新晨

第9篇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集团会计策略

一、企业集团会计风险的诱因

1、会计资料信息不真实是主要原因之一。任何企业活动都需要有真实的会计资料信息来对应,这些资料信息也是企业集团的属性体现,是外界了解企业集团运营状态的重要依据。而部分企业集团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要求,肆意更改会计信息,营造表面现象,使得会计信息资料没有真实性,甚至存在大量的假帐。这样会引起外界对企业集团的错误认识,无法得出客观的评价,为企业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而对于外界投资者来说,会计信息的失真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当发现自己的错误决定后又回抽资金,如此形成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2、违背是重要的成因。谨慎原则要求企业集团在会计核算时还应该对将来可能产生的费用支出或者资金流动方向作出基本评估,并计入本期损益。也就是对未来可能要产生的费用或损失提前做好准备和分配,规避资金风险,让会计资料能够真实、可靠地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确保财务的稳定性。而我们纵观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来,是由次贷问题引起的外债偿付危机。由于大量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造成外债过高。而紧张的外部环境使得这些资金无法回笼造成银行资金流断裂而坏账急速扩大,外债无力偿还,继而引发股市、汇市的频频波动。这一些都源于对未来资金损失项目和风险预计不足,没有保持足够的谨慎态度,金融机构盲目降息,降低资金投放门槛财务管理论文,最终导致了资金的断流,引发了这次金融危机。

3、监督乏力不力致使企业集团无法合理分配资金,财务出现混乱。当会计监督不力时,我们会看到盲目的生产投资,杂乱无章的资金流动,经常是行政花钱、会计记账,一切等事后核算。企业集团中出现的乱消费、无计划的生产、盲目攀比等不良财务支出,会计监督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最终会引起财务系统的紊乱甚至瘫痪。

4、无法把握整体经济脉搏。在我国,存在很多企业图一时的利益,不考虑和充分预计国际经济形势,盲目生产、兼并或者签定短期巨额合同,这样有可能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一但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由此很可能给企业财务带来严重考验,使得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

5.会计人员素质亟待提高。部分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在岗位中发挥足够作用,有的因为素质不够良好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态度欠缺,操作行为不规范,粗心大意而出现会计差错;还有个别企业会计的道德素质低下,对企业缺乏忠诚,勾结外部人员肆意侵害企业利益,引发经济案件,这一类的会计人员属于违法人员,应当以法律的方式处理;其次是会计岗位职责的设计缺乏束缚和管理,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纰漏,操作章程、制度均不够完善,严重影响会计人员的办事效率和质量,影响企业集团各部门之间协同工作。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加强会计工作的意义

1、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根本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以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工作是一项基本的经济管理工作,也是重要的环节,针对一个企业集团而言,制作并提供客观的会计资料,是对会计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取决于基础工作是否到位。而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已经涉及到会计资料使用者及时知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会计资料基本功能的发挥;影响到利益分配,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运作。而这一切都源于会计基础工作。可见真实的会计资料,详尽而客观的会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2、抓好会计基础工作,符合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基本需要。理想的会计工作,应该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本。最近几年,我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施,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它的真实性,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客观的财务信息,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基本规范。

3、会计基础工作关系到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者素质的提升。会计基础工作的良好有序进行是整个会计工作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如果基础工作都做不好,会计信息根本就谈不上准确、真实、客观了,也谈不上有效率地进行会计工作财务管理论文,也无法实现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现实情况告诉我们,部分企业集团会计工作出现秩序混乱、欠缺管理、假账、账目不清现象,这样的会计工作是不可能发挥会计效果的。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集团的会计策略

1、是保障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手段。在现今经济体制中,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而强制性会计披露制度可以规避这一问题,也是投资者利益不遭受侵害的基本保障。推行强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是符合加强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要求的,是市场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集团应该尽到基本义务。针对信息的不对称性,会计信息的披露前提以及时、准确、客观为主。

2、建立和规范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是对企业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基本措施。在现代企业机构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实现内部控制的结构保障,建立合理、规范的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是有效控制、实施企业活动的关键。基于此,首先要发挥的价值信息优势,制订企业合理的产销评估数据,降低无产劳动带来的损失;抓住企业产品特点,提高产品功能,降低成本。这些突进都是要依靠财务部门的合理方针的制订来实现。除此之外,还要拓宽财务考核领域,以财务为中心的考核体系。核算产品的有形、无形成本;将成本管理的中心转移到成本控制;推行成本责任制,在内部划分核算单位,设立中心,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的绩效,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财务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3、实行财务的集中管控必不可少。

(1)对采购供应系统进行集中统一采购,在采购中进行对比,筛选优势成分,降低成本。取消核算实体的物资部门,由集团总部物资部门全面负责,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同时,对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资金要实行集中管理。利用结算中心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取缔下属企业的分户,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权限上移到总部,以统一的银行账户直接对外,保证了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强化了资金管理。

(3)销售要集中管理。作为企业的终端业务,销售业务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对其实行集中管理可以将产品的优势最大化,销售决策权集中于上层,能够更加果断的把握销售时机,也是最终实现集中管理的必要前提。

4、让会计行为必须实现规范化、有序化。企业集团的任何经营活动都是最终通过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因此,加强会计控制自然要从加强内部控制入手。首先是要提高会计监管的力度,提供足够的监管资源,分配监管责任,监管工作定期报告,真正实现财会工作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完善的有效机制。再次,是要对会计事后业务进行监督,进行内部审核,实行自动网络与外部对账相结合财务管理论文,实现网络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的有机结合。最后,会计人员的任何活动都要依法进行,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拥有良好的道德标准。

5、适时调整负债结构,组织低成本存款,定期与活期存款比例进行合理配置。贷款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资产质量。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要加大,正确计算和科学地对资金预测,灵活调拨资金,大力压缩库存现金,降低无息资产的占有比例,有效地转化为有息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6、企业人员的素质是企业活动开展的前提。首先,应从企业领导做起,提高全员的企业共存意识,只有企业全员齐心协力谋求发展,企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生存。做好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其次对员工实施严格的录用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只用有用之才。适时的对现有员工进行技能考核,了解员工的实效状态。

总之,金融危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问题积累后的集中爆发,它的出现要引发是经济系统全方位的思考。会计思想在当代企业集团中的合理运用是规避风险,规范企业活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