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10: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电厂审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做工作总结是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既不能过度的夸耀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但又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凸显出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么一来,确实是让人苦恼至极。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内部审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部审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一
我校在XX年中,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对于有效地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规范内部管理,促进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协调发展起到了用心作用。我校内部审计小组根据教育局审计室XX年度年初工作计划和学校内部审计计划,在本年度完成了以下工作:
主要工作资料: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资料和工作制度;强化了业务学习,解决了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使审计工作由查错防弊型向风险防范型和管理促进型转变。
二、认真学习相关业务,及时了解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各项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对学校是否按政策规范收费、对作业本费的使用及结算状况、日常公用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状况等作为一项重要资料进行了审计,保证内部审计在落实本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中的作用。
三、对学校的财务收支、经费管理工作和食堂伙食费收支状况做到了一期一审,并及时上报审计工作报告,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根据学校经济活动特点,今年我校内部审计的主要资料有:
1、对学校的各项收入进行了审核,内审小组认为学校的所有收入都及时入账,并纳入了学校的财务核算,无隐瞒、截留挪用、转移学校收入的状况。
2、对学校的各项支出状况,包括教师工资、绩效工资、经补贴、伙食费等支出状况进行审核,重点审计了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有没有损失浪费等行为,内审认为均贴合有关规定要求。
3、对于学校的资产构成状况,经审计认为货币资金按规定办理了收付手续;固定资产做到了帐帐相符、帐物一致;各类往来款项作了相应清理。
4、对学校的负债也作了相应审计,学校从xx年后没有产生新债,更没有举债消费。
5、对学校收费状况进行了重点审计,未发现乱收费现象,学校收费合理,只按规定收取了相应的生活费,且按月收取,用规定收据一月一开,并做到了收前公示。并对学生生活费给予了补助。
四、认真贯彻上级内审部门的文件精神,及时完成了教育局安排的各项工作。
审计工作中的措施
1、严格执行了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提高了对计划严肃性的认识。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2、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对学校的财务审计既以真实性为基础把基本状况摸清楚,又抓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争取了从机制上和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完善了制度,严格了管理。严格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全过程质量控制,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了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
4、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培训,把审计工作做得更好。
内部审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二
本人于今年调至分公司从事审计工作,在此工作期间,工作态度严谨认真,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履行好岗位职责,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在分公司一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能,加强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端正思想,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侵袭,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做一个合格的审计人员。
二、强化技能,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随着经济结构及审计环境的飞速变化,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加强理论及业务学习是取得本职工作成果的重要方法,为此努力掌握审计业知识和广博的理论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提升审计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履行职责,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此从事审计工作以来,参加了分公司系统内三个电厂的物资专项审计,还实施了对分公司所属电厂的资本性支出专项审计、xx电厂的内控缺陷整改情况监督、xx电厂热值差专项审计及xx、xx电厂的厂内费用及损耗专项审计,得到分公司领导及同事的肯定。除分公司系统内的审计项目外,还圆满地完成了xx电厂的任中审计、股份公司借调的xx电力检修公司离任审计和_电厂绩效审计,每一项审计工作,特别是随股份公司去审计,不仅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审计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通过审计工作,使我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工作思路,增强了全局意识,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如还不能充分运用_审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信息系统进行审计、不太了解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流程等,造成审计工作的局限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以便适应更高层次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更好地为审计工作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材料三
20XX年公司在董事长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政府“深化改进作风提高效率”要求,不断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公司审计工作创新转型,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围绕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发展经济这一目标,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内审项目落实,项目工作有序推进
20XX年,公司能过各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积极支持、推动各区域的内审业务工作,在区各级部门、单位内审人员积极努力下,20XX年内审项目此项工作和有序推进,并取得了较快地发展,至11月中旬已累计完成审计项目1870个,查出损失浪费xx万元,增加效益xx万元,提出审计建议被采纳xx条。同时集团公司下属各区域公司和内审人员积极争先创优,取得了新佳绩,同时各区域公司还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科学严密按排审计项目,取得了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双优。
(二)充分发挥公司职能作用,提升公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今年公司注重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用各种形式促进各区域的信息交流,提升内审理念和实务水平,从而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公司内审重点从以前的强制性审计监督到自发审查和评价单位内部的各种潜在风险,从被动地发现和评价单位存在的高风险控制区域,到主动地预防和控制高风险的出现,并建立各种风险控制机制,加上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舞弊预测,公司内部审计还在遏制腐败方面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公司还针对全集团区域公司众多,但各区域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内部治理结构“土洋结合”这一特点,利用这些公司现代企业治理机制较完备,内部控制制度较完善的长处,充分发挥重点企业公司的引领作用,召集各区域公司如开研讨会互动交流形式,针对本年通胀高企、信货紧缩、银根收紧宏观条件下遇到的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成本风险的不可控因素,通过成本审计、内部指导方式寻求对策,成效比较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将这些经验以信息交流方式内审信息平台,得到了各企业内审人员的好评。
(三)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素质,积极组织并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和考试
今年集团按照XX省内审协会的要求,对已取得内审资格证书的人员,组织了后续教育培训,对未取得岗位资料证书的人员,则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市会组织的考前培训和资格考试,全年共有三十几人次参加了各类内审培训。分会同时还鼓励广大内审人员参加CIA资格考试,由于宣传到位,广大内审人员对CIA资格考试有了深入地了解,及时到市内审协会报名,五人参加CIA报名。
(四)注重内审理论交流,能过开展项目评比考核,论文课题撰写促进内审项目质量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上半年我们组织了集团年度度内审项目评选,同时还组织了各单位撰写内审课题论文,通过上述活动,一批程序规范、工作严谨、成效突出的优秀内审项目受到了表彰。此外,公司有关人员从工作实践中,积极采集各种素材,撰写内审信息。
(五)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小型(水)电厂;水电厂;经济管理;影响;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80-02
随着我国对电力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电厂电网结合在一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情况是电厂与电网分开经营管理,由此,发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已初具形态,故而发电企业竞价上网不可避免地成为当下的必然趋势,发电企业也将面对市场的更多考验。在屈指可数的几十年电力工业发展史中,形成了以经济效益管理为基础,坚持“安全第一”为方针,以供电煤耗为中心的思想体系与管理体系。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体系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性,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性。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电厂的经济管理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实践是具有非凡意义的,这就需要改变传统观念,实现管理上的创新,最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体系与思想体系。
研究以水力发电为方向,水力发电的特色是利用大坝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研究对象为某一小型发电水力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为2515千万元,装机容量是43800千瓦,平均年发电量是1.2亿千瓦时。
1 正确处理经济与安全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关乎企业的生存。到目前为止,“安全是基础,效益是中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也侧面反映了经济与安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在实际中,安全往往与企业及领导的责任、利益联系在一起,很多情况下经济与安全的关系并没有得到正确合理的处理,重视安全过于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严重脱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要求。所以,经济与安全的关系需要重新定位与认识。
首先就是要使安全工作围绕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展开。设备的安全问题本身就是经济问题。要对设备事故建立相应的经济损失计算标准,从而将此类经济损失进行量化,并准确地掌握不同安全问题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而分出主次。与此同时,在对事故造成的经济效益损失进行计算时,要明确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并且全部计入企业的经济损失。只有这样的,才能精确掌握事故对企业经济损失的影响,从而利于在优先考虑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制定安全措施。另外就是要提高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对于安全的过度强调,不但削弱了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而且使得企业相关的管理与技术的标准要求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在考虑技术与管理时,保证安全的标准要比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标准低很多。
2 正确认识设备对经济性的影响
设备管理作为运行管理的转变方向是对指标管理的重点。曾经,小水电厂通常将运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普遍认为,运行管理对于经济指标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上,小水电厂的自动化率是低得可怜的,如果要将各项经济指标实现,运行人员对设备的人工调整是不可避免的,这其中当然包括重体力劳动。而当下的小水电厂的自动化率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人力劳动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接着,工作的重点就是对节能技术改造的重视,本着审慎的态度对技术改造的经济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其中不乏许多能够高效提高小水电厂经济效益的新技术,不仅如此,由于设计能力的增加与运行时间表的延长,都使得对已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成为必然趋势。不可否认,技术改造对于提高现有设备的工作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在改造时要严格遵循经济效益最高的原则,考虑全面,确保高新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在遇到某一问题可以通过不止一种技术解决的情况时,不同技术的侧重点就成了论证的重点,经济性更强等因素。论证越严谨,合理性越容易得到保证,并且能够避免非必要的技术改造。由于技术改造要与经济效益密切联系,生产经营联系在一起的指标管理体系是很有必要建立的。设备管理要作为经济管理重要的工作来做,这也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3 建立管理体系,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要实现水力发电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就要通过以下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加强生产管理与加强财务管理。要加强生产管理,首先就是要对水库调度进行科学的管理,以降低单位水耗。这种方式是水电企业最有效地降低成本的方式。绘制经济运行效率曲线时要严格按照水库水位进行绘制,这样才有利于水库充分发挥其调节性能,使等量的水能产生更多的电能。其次,降低综合厂的用电量,削减发电成本。降低综合厂的用电量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在高峰段可提高上网电量,另一个是在非高峰段可削减电厂发电成本。所以,降低综合厂的用电量,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不失为一种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降低综合厂的用电量,不仅要降低生产用电与非生产用电,还要降低主变变损。这就要求加强生产管理与非生产节电管理、加快节电技改,采用先进技术降低主变贬损,最终保证综合厂用电量的降低。再次,要强化维护检修,深入技术改造。短期内,保证做到及时的维护检修,从而保证机组的保持正常的生产能力。对于年久可能老化的机组更要加强状态检修,并对机组建立档案,对机组的情况及时准确地把握,为科学的维护提供决策依据,尽可能地减少维修费用的支出。长期来讲,作为技术密集型的水电企业,及时的技术改造有诸多好处,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员工科技水平,缩短技术差距。尤其是加快电网架设,保证电力输送的及时性,延长上网时间。技术改造会在短期内投入大量资源,但长远来看,利远大于弊。
另外,要加强财务管理,首先就是要对企业的目标利润预算管理进行强化。缺少科学的目标预算管理模块是很多水电企业存在通病。大多数水电企业的现状是只在年末或年初对目标进行简单预测,而不对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控制,预算控制失去应有的作用,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不能为企业带来利益。基于此,编制零基预算的方式才是水电企业应该采用的方式,对年度预算分解编制,制定好各项消耗定额,并对其进行测算,且各月度预算的编制要严格依据年度预算。其次就是要规范健全内控制度。建立内控有助于风险防控,这同样适用于预算管理,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规范健全的内控制度。与此同时,实行相互联系并且制约的管控体系。严格禁止账外小金库要求明确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注重监督经营决策与重大的经营活动,同时贯彻常规性审计与专项性审计,并且建立审计工作的报告制度,以便及时的发现并调整预算中执行中的问题,实时监控预算费用的实际执行情况,将预算与监控有机结合,降低成本。
4 结 论
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对水力发电企业今后的可持续的稳步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以有效的经济管理为基础的。本文在三个方面对小型电厂的经济管理的问题与措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分别是经济与安全的关系、设备对经济性的影响及管理体系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影响。经营管理对水力发电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有效的经营管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企业经营管理来进行分析,即风险和成本。降低风险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进而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总之,降低风险可以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而降低成本可以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l]李治.电力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控制研究[D].北京: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
关键词: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TM432.1;TM6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一、研究背景
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近年来虽然再生能源的利用原来越多,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但是煤电依然任占有主导地位。在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燃煤机组容量约占75%。燃煤电厂的运行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煤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成了主要的污染源,特别是烟气污染,烟气中主要污染成分包括 NOX、SO2、烟尘、汞等,虽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处理,但是还是有很多处理不善的烟气被排入大气,如何减小污染是现阶段的研究重点。
目前通过引风机和增压风机把烟气引入吸收塔,成为多数烟气脱硫系统装置原理,因此增压风机作为烟气脱硫系统必不可少的设备,直接对整个脱硫系统甚至整个电厂是否能够顺利运行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火力发电厂安装脱硫增压风机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如何运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科学理论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在成本和质量之间获得平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的交付,显得尤为必要。
二、CPMW环保脱硫增压风机项目简介
此项目为成都某电力机械厂承建的印尼某地燃煤电厂的脱硫增压风机项目。脱硫增压风机是整个脱硫系统的一部分,并且通常火力发电厂整个脱硫系统的建设一般都是由多个不同设备厂家多方配合,没有一个厂家能覆盖脱硫系统的设备。因此作为脱硫增压风机设备的供应厂商,通常来说中电建成都电力机械厂整个脱硫增压风机项目的内容包括从增压风机设备的选型计算、现场基础设计施工、烟道优化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气动性能设计、设备生产制造、设备硬件出厂前试验验收、现场安装、降噪隔声处理、仪控部分总成、整机调试试运、客户监理方初步验收(通常在启机并维持在满负荷无故障运行168小时)、直至质保期结束(电力行业规范质保期通常为初步验收后24个月),通常需要1.5-2年才能完成整个项目。
三、成本控制问题和成因分析
虽然目前成都某电力机械厂在风机相关技术和质量、可靠性等方面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但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很多项目产生不必要的额外成本支出。根据对部分项目经理和成员的访谈,在成本控制方面有较突出的题。
1.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脱硫增压风机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其项目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与企业规模以及发展速度不适应的方面,尤其是项目投标成本以及项目管理成本问题更为突出。项目管理部对项目的粗放式管理和发展方式导致了其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的不断提升。在项目管理中,没有完备的管理制度,对成本的控制缺乏思想和经验。而且,对成本控制重视不足,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完备的财务和成本控制意识,造成预算与实际不符,从而亏损。从整体来看,项目成本管理效果不理想。
2.成因分析
目前公司在脱硫增压风机项目管理中,导致成本失控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控制意识不强
首先,中电建成都电力机械厂作为国企,官僚体系惯性较大,在开展项目管理后,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于旧体系下的人员。他们的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意识不强,将成本管理理解为财务管理,应该由财务部门来完成,而且缺乏成本控制和财务知识,同时,项目管理部门也对成本重视不足,并没有对成本控制提出要求,从而各个部门间缺乏成本控制沟通,比如投标部门注意力只关注投标成功与否,造成中标项目利润减少,甚至有中标造成亏损的情况。其他部门也只关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忽视成本的存在,久而久之成本失控,亏损成为必然。
(2)项目成本控制手段单一
在项目实施中没有成熟的成本控制手段和办法,粗暴简单的进行成本控制,也缺乏相关的审计和奖惩手段,成本控制无法落到实处。现实情况经常是在开工前,通过口头或者其他方式下达要求,没法跟踪和管理,无法及时反馈问题,以及合理的机制处理问题。经验和问题都没法记录,无法为后续相关项目提供参考。
(3)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方法
从目前项目管理体制来看,其已经制定了很多关于项目成本控制的管理办法,但是对于项目成本的控制没有采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这样就使得制定的项目成本控制办法在实际项目管理中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甚至缺乏操作性。有部分成本管理方式是直接照搬其他企业,并没有对其进行适用性修改和论证。而且,管理者更注重财务形式上的成本核算,缺乏对项目整体的控制、审计以及跟踪。成本控制软件还处在初期引入阶段,没有大规模使用,很难提供强有力的风险防范能力,一旦出现问题,也没法提供有效的处理办法。
(4)项目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
项目经理负责制作为主要管理手段,项目经理权利和责任都比较大,对整个项目负责。具体实施是通过执行项目经理进行的,由执行经理执行项目经理的指示和安排。通过两级经理管理,项目执行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在成本控制问题上,主要是缺乏责权划分和激励、奖惩机制。项目任务书经常流于形式,无法完成任务书相关责权的认定。
四、项目成本管理优化方案
1.建立项目成本预算制度
首先根据项目的相关工程量,应分别从人力费用、材料费用、生产费用、施工费用方面建立相应的分项预算,并建立各个方面的预算原则以及其他基础性工作制度。预算原则及工作制度编制结束之后,需要上报总公司,以此,奠定成本管理基础。
2.建立项目费用控制体系
做好成本管理的重点,主要是要做好项目实施整个过程的费用控制,特别是要分别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费用控制:a.人工费控制管理。b.材料费控制管理。c.做好间接费及其他直接费控制。
3.建立成本管理激励方案
企业应从整体管理战略出发,首先建立项目的成本管理激励方案,当项目结束后进行成本核算,将实际成本支出与预算支出进行一定比较,成本差异可以拿出一部分作为项目团队的奖励。但是建立成本预算时,要进行严格审核,避免太高或太低预算,并且项目团队人员之间,要做好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同时相应地也应有一定的惩罚措施,比如超出预算的成本,如果是人为失职造成的,应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忠.发电厂烟气脱硫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9(15):321-322.
[2]王春溪.聊城电厂脱硫项目管理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3]崔亮. 华能北京热电厂烟气脱硫项目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4]毅.项目管理理论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4.
[5]邱蔻华,沈建明,杨爱华.现代项目管理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赵建恩,马玉新.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报,2005(2).
[8]韩冰.勃利县双星风电场建设项目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
[9]沈琦.吴泾第二发电厂脱硫改造的工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10]王祖和.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雷源铁.建筑工程实例应用手册[Z].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2]张桂平. 某燃煤电厂环保系统综合升级改造及其实施效果[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3]翟俊峰.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脱硫项目进度计划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5.
[14]S. Meyers,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McGraw-Hill,1999:456-469
[15]J.S.Rosenbloom.A Case Study in Risk Management.Prentice Hall,1972:1-4
[16]R.I.Mehr,E.Cammack.Principles of Insurance.New York:McGraw-Hill,1980.
[17]Lexander,G.J, W.F Sharpe, and V.J Fundamentals of Investment, Prentice Hall, Englewood Cliffs, NJ,1993:548-56.
[18]F.G.Crane.Insuranc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2nd ed.New York:Wiley,1984.
孙晓研 SUN Xiao-yan;杜启航 DU Qi-hang;周云腾 ZHOU Yun-teng
(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4)
摘要:本文论述了能源计量和能源审计的关系以及能源审计的概念、内涵、作用。根据多年的能源审计实践经验,本文着重论述了能源审计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找到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凸显用能企业整体价值。本文得出以下结论:能源审计最有价值的部分是找出节能潜力、提出合理节能建议。这个结论说明了能源审计只有正确找出节能潜力才能对用能企业具有实质性帮助。
关键词 :能源;计量;审计;节能潜力;价值;能耗
中图分类号:E2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3-0193-02
作者简介:尹遵义(1965-),男,山东莱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为能源审计。
0 引言
我国“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重点用能企业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正处于严峻的考验中。国家正在实行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能源审计报告也成为用能企业最终能否完成节能任务的重要证据。但现在有审计报告中不能够帮助用能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潜力,审计报告的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真正地找到了用能企业的节能潜力、是否提出节能措施及合理化建议。所以,该论文的目的就是强调应提高审计团队的能力,帮助用能企业找到节能潜力,给企业实质性的帮助。同时也指出了在能源审计中计算综合能耗折算成标煤时,对电力的消耗一定要用等价值而不能用当量值。
1 能源审计与当前的形式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重点用能企业能否顺利完成任务正处于严峻的考验中。国家正在实行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对未完成节能目标责任任务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能源审计报告也成为用能企业最终能否完成节能任务的重要证据。
2 能源计量与能源审计的概念及关系
能源计量是为了确定用能对象的能源利用完善程度而对能源及相关量的计量。能源审计是指具备资质的能源审计机构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对其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是政府为用能企业服务的一种方式,是为政府节能主管部门及用能企业提供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与模式。
能源计量与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是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的基础,而能源计量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合理分配能源计量器具,能源管理部门就很难获得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对企业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由于企业能源的浪费,随之也会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能源计量归属于质监部门管理,计量中所涉及所有数据都取自于各种各样的能源计量器具,国家对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确保能源计量的准确性,才能确保能源审计中数据的准确,才能确保审计过程中的各种计算结果的可靠。
3 能源审计的由来和审计过程
能源审计在发达国家已有40年的历史,而我们国家还不到10年。在国外,一些国家和机构把能源审计用来作为寻求节能的机会,安排节能技术措施项目的依据;有些国家和组织则利用能源审计作为实施能效计划或节能援助计划的保障。企业能源审计被看作是企业节能信誉的标志。因此,许多大的耗能企业和公司已经把它列为经常性的经营业务活动内容。
在开展能源审计的每个单位中,都必须取得节能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应资质。但是目前的状态是各个具有资质的能源审计单位中,也存在参差不全、水平高低的区别。所有的能源审计都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来进行,一般要包括:①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状况、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能源定额考核管理、主要用能设备管理、企业节能宣传及培训。②企业能源利用分析:企业能源消耗指标计算、重点工序与单位产品能耗指标计算分析、产值能耗指标与能源成本指标计算分析、节能效果与考核指标计算分析。③影响能耗指标变化因素与节能潜力分析:影响能耗指标变化的因素、节能潜力分析。④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能的建议。⑤节能技术改进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⑥审计结论。
4 能源审计报告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找出节能潜力
对于能源本身作为大比例成本的用能企业,比如电厂、煤化工企业、电解铝企业、水泥厂等等,其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决定着这个企业的价值的高低,对这些企业来说,能源本身就是它的主要成本,对这样的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等于从科学上重新审度自己的生产过程,确定能源平衡。在对这些企业的能源审计过程中,给出企业科学合理的能源平衡表,计算出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量,在可对比的条件下进行能效对标,计算出整个企业的能源效率,这是必须要做的。但是其中重中之重的是提出企业的节能潜力。对于这种企业来说。节能意味着高效,高效意味着企业整体价值的凸显。
正确选择能源计量器具和正确使用能源计量器具也很重要,比如各式各样的流量仪表有着不同的使用条件、使用精度、使用范围等等,选型不对往往造成很大计量误差。一旦计量器具不准就会造成源头数据不准,往后能源管理的所有报表统计都不会正确。
为企业提出科学的、实际的节能潜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能源审计队伍中必须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家。比如在遇到锅炉问题上必须有热能专家,在遇到用电问题上必须有节电专家,对石化行业必须有石化行业的节能专家等等,而且要求专家要足够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为企业找出节能潜力,为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也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和尊重。
例如,笔者在2013年间对山东省博兴某工业园区内某热电企业进行了能源审计,该企业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公司主要产品为蒸汽和电,另有脱硫副产品硫酸铵。装机规模为4×160t/h循环流化床锅炉、2×25MW汽轮机及2×30MW发电机,年发电能力为5.0亿kW·h,供热能力为138万百万千焦, “十二五”的节能目标为14400吨标准煤。(图1、图2)
在审计报告中清晰地提出来该公司的节能潜力:①目前通过抽凝汽轮机供汽量160-210吨,以后的供汽量还会加大,可以采用背压的供汽方式,将减少一台冷凝器的运行即减少至少一台冷却水循环水泵的循环和冷却水的损耗。这样单台汽轮机能源利用率可以从目前的70%左右提高到85%以上,节能空间很大。②锅炉补水泵的节能改造:目前锅炉补水泵全部采用电动补水,综合能源利用率最多40%。建议加装汽动补水泵每台锅炉一台(电功率1000kW),电动泵作为备用,能源综合利用率可提高一倍以上,直接降低能耗40%。③高压管道的节能改造:目前的管道采用下弯方式作为膨胀节,这样做必须在每个下弯的部位加装疏水装置,即增加泄漏点。下次管道设计建议采用水平膨胀弯,全管道可以只在终端加装疏水装置,减少泄漏点。④目前国内变频器价格已经下降,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引风机功率400kW,建议请专业变频应用厂商进行评估,考虑将4台锅炉的引送风进行变频改造。⑤针对计划几年后要上的新锅炉,应优先考虑在:变频调速、照明节能设计、S13/S15节能型变压器等几个方面的节能技术。
2014年该公司完成了以上前四项的建议:(选取节能空间较大的三项对比)每年按照7000小时计算,每度电按照工业用电0.76元计算(表1)。
5 能源审计报告中计算综合能耗一定要用等价值
对一个企业做能源审计中计算综合能耗时最终都要折算成标煤,而对电力的消耗一定要用等价值,而不能用当量值,它们之间相差约3倍。按现在的电厂的发电效率来说,0.38千克左右的标煤才能生产出一度电,而按当量值0.1229千克标煤与一度电的能量相等。在实际消耗的电力时,每消耗一度电时其实际消耗的标煤是0.38千克左右标煤(许多书上提到的0.404千克是80年代到90年代的发电效率),而绝不是0.1229千克标煤。除非是企业内部自己生产的电力自己消耗尽,这时计算该企业的综合能耗时以消耗的源头能源为主要统计对象,即便这样在做该企业的能源平衡表时也要用等价值才能平衡起来。在以往的许多统计报表和报告中,许多人引用了当量值来作为换算,造成了能源消耗量的错误和混乱,这是非常重要的。
6 结论
本文通过对能源计量和能源审计的关系的论述以及对能源审计的概念、内涵、作用的研究,明确了能源审计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找出节能潜力。并举例说明了节能潜力会对用能企业产生巨大作用。用能企业只要按照能源审计中提出的节能潜力完善落实,就一定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凸显用能企业整体价值。能源审计只有正确找出节能潜力才能对用能企业具有实质性帮助。企业通过能源计量的管理和能源专家所做的能源审计,能够把握好能源整体利用的方向,能够提升企业的整体价值。所以说,能源计量与审计是衡量用能企业整体价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吴金星,赖艳华,刘泉.能源工程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2.
关键词:建设项目 跟踪审计 创新研究
The practic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whole process tracking audit and innovation research
The practice case study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Shichun Yang(1) Fengming Ma(2) Xiangjun Li(3) Pansha(3) Wenjun Gu(3)
(1.guangdong chenganxin Construction cost consultation Co., Ltd, chief engineer;2 Shenzhen energy group joint-stock co., LTD Guangdong;3.Peking certified publc accoun tants,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Abstract: Based on a case of larg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ny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project practice to explore, analysis, research,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s, According to the state, industr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lexible use of domestic professional in the field of advanced experience in audi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cking audit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a new connotation, Make the whole process of tracking audit mode, method, technology,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has the new breakthrough, innovative and forward-looking, To track audit risk warning and control the effective exploration,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related industrie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tracking audit mode methods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search
一、引言
投资建设过程的实质是将资金转换成可以获取回报的固定资产的过程,投资建设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管理过程。在国内,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投资或控股项目及公益性投资项目都要经过政府审计。但政府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力与财力资源有限,目前,主要还是借助社会审计力量实施工程审计。
按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过程可分为“决策(立项)阶段”、“设计阶段”、“交易(招标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及“项目后评估”等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各有管理环节和管理内容,它们又互为因果,环环相扣,有机连接。每一个阶段的管理质量对其它阶段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技术服务、采购、施工的招标与合同履行管理及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违约索赔、造价结算、财务收支及竣工结算、决算等过程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加强监管与把关的重要管理环节。
在投资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的主体是业主、承包商和中间机构。其中业主与承包商的利益是对立的。承包商具有长期的工程建设经验积累,掌握着相对足够的信息;而业主方往往缺乏有关工程建设的经验及相关价款结算方面的知识,无法与承包商同处平等的位置。而社会中介机构借助专业知识可以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质量、进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策划与管理,使承包商按业主的意图实现投资项目效益最大化。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就应运而生。
某国营能源集团根据国家有关企业内审要求,为公平、公正、公开、有效地管控基建投资项目,强化项目管控,加强审计监督,延伸审计监督范围,通过引进社会审计中介力量实施了众多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经过9年多的实践案例的探索、分析和研究,集团取得了一系列实务经验与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过程审计领域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灵活运用国内专业领域内的先进审计经验,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与内容赋予新的内涵,使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模式、方法、技术、管理、评价及审计风险预警与控制有了新的突破、创新,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电力建设项目特点
由于电厂主机设备为非标设备,设备价格很高,占总投资的60%左右,而且制造周期较长。集团通常在项目通过可行性研究、得到立项批文后就要预订主机设备,这样,在工程开工前就要有大量资金投入。工程设计与设备制造基本同步进行。
根据电力建设惯例,为提高投资效益,在初步设计通过论证与批准后就按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施工招标。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基础上分批出具施工图,在特定施工阶段具有一定的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政策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项目管理复杂、舞弊行为高发等特点,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及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工程索赔等变动因素,现场协调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投资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与内容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理念是将传统的结果审计转变为全过程审计;将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全方位工程审计;将传统的审计监督延伸到审计服务。其核心内容是对投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及结算、决算与投产等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连续、全面、系统的审计、监督、服务和评价等工作;并有效地如实反映和控制建设管理程序及资金、质量、安全、进度与工程造价,维护业主及相关单位的合法权益。协助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理顺主次矛盾,规范管理,加强内控,促进廉政建设,规避风险,维护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提高项目投资综合效益,为企业的安全稳健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内容
1.立项(决策)阶段审计
通过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及专家论证会审、政府批文等相关立项资料,负责人可以明了审计建设项目立项依据、立项程序与报批手续是否真实、齐全与合法合规。
对投资估算的审核,负责人应考虑周全、充分,充分估计到项目建设的全部投入及建成后的收益与风险,并提出应对的防范措施,同时防止过分高估,尽可能做到全面、准确、合理,准确地计算出包含土地成本、前期规费、工程造价、设备购置、资金成本及管理费用、技术服务(含建设单位管理费、设计费、监理费等)等可能发生的工程建设的全部费用。另外,负责人还要做好项目经济评价及该项目的资金规模、估算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分析,为正确的投资决策服务。
2.设计阶段审计
负责人要积极了解项目的设计动态,关注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重点加强对设计概算及施工图预算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
负责人还要了解项目设计的阶段性情况,即审计初步设计是否经过专家论证与审查机关批准,有无突破可研报告;是否符合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施工图设计有否突破初步设计;设计图纸文件是否达到相应的设计深度。设计概算经批准后就确定了建设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应审核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可研报告的一致性。
3.招投标(交易)阶段审计
审计招标文件须具有合法性、全面性、有效性,文件须符合招投标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规定;审计招投标过程与结果须真实、合法、合规。
重点审查合同实质性条款须与招标文件一致,中标单位投标承诺须得以体现;审查对工程款的结算方式、支付方式以及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进度等条款的约定应明确无疑;同时经济合同条款应明确服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内容,负责人应参与合同商务谈判,完善合同条款,减少潜在风险;并出具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的审计报告。
4.施工实施阶段审计
现场审计人员参加工程例会、大型材料设备的招投标会议及涉及造价的隐蔽工程验收与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工程变更核准、验收、结算等会议;参加专项设计方案及重大设计变更的专题论证;参加重要施工阶段性验收及重要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参加了解重要试验项目验收与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整体启动及试生产情况与竣工验收。
审计人员还要审查开工条件、施工环境及分包情况,审查中间支付、资金收支及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管理环节的控制与监理的合同执行情况,审查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材料设备采购、工程索赔等审批程序及计量计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在施工过程中完成工程变动造价的审核校对工作,为竣工结算打好基础,并审查竣工验收手续与验收资料,出具施工实施阶段审计报告。
5.竣工阶段审计
竣工结算审计:工程量清单项目的施工内容应与计量计价规则一致,计量计价规则应符合招投标文件与施工合同约定。结算工程量与组价应无错算、漏算与重复。工程量审核的图纸部分由造价师计算审核;现场签证部分由施工监理审核,造价师复审。对构成结算的造价项目的审核率应为100%。
竣工决算审计:竣工决算应符合《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与有关法规, 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从筹建到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及移交的资产进行清理与结账,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建设总费用不能超过概算确定的范围与总额。审计人员对所形成的新增资产的价值进行正确核定,避免决算漏项、重复与计算错误,并通过与概算比较,对投资效果做出评价。
固定资产结转:根据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需要,审计人员对移交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界定、命名、分类与编码,并核定资产的规格型号(或结构)、数量、部位、所属管理部门以及原值、折旧年限、折旧率、累计折旧与残值等财务基本数据,建立固定资产台账。
6.项目后评估
在全面总结项目建设全过程及效果A基础上,审计人员将之与可研报告预测指标的比较,结合投产初期的收支情况,预测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财务效益,通过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建设实施、生产运行与持续发展,及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效益与影响进行公正、客观、科学的全面评价,对项目今后A生产经营效益提出建议,为项目持续发展及提升后续项目投资决策与管理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借鉴。
四、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式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型
跟踪审计的主管部门是集团公司审计管理部,负责跟踪审计的指导、监管与总协调,并确定跟踪审计内容与目标;跟踪审计的主体是社会中介审计机构,由集团审计部通过招投标择优选用,负责跟踪审计实施;审计对象是集团公司下属的建设项目公司及建设项目的参建单位,包括勘察、设计、检测、评价、咨询等技术服务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承包单位等。项目公司负责提供跟踪审计条件,并负责审计单位与被审参建单位间的协调管理。全过程跟踪审计模型如图1所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
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一种新方式。根据投资项目建设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包括阶段跟踪审计、环节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及与工程建设同步的跟踪审计。其中将项目建设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的跟踪审计,为定期审计;将建设项目确定若干重点环节进行的跟踪审计,为定点审计。
本案例是灵活采用定期审计与定点审计有机结合的跟踪审计方式,随项目建设过程实行同步跟踪审计。
五、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技术与管理创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方法创新[1]
1.在不影响建设单位正常决策与项目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审计人员要正确确定审计介入点、跟踪路径及审计环节与重点,执行“预防为主,适度介入,适时审计、及时处理”的审计工作指导原则。
2.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应有机结合;事前参与、事中处理、事后评价(包括对项目的评审和对中介机构的评价)也要有机结合。
3.财务审计与工程审计要有机结合,相关责任人要建立工程师、造价师、会计师等专业审计人员配合审计的新方式。
4.审计人员还要灵活运用阶段审计与分部分项审计相结合、全面审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资料审计与现场审计相结合、定期定点审计与跟踪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5.审计人员还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跟踪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与业主共享资源,保持定期及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换各种信息文件,处理各种应急文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并按要求随时向甲方通报审计工作情况,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使之及时整改。
(二)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审计技术现代化
由于过程审计具有审计面广、审计点多、流程长、信息分散、数据量大等特点,运用现代信息化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跟踪审计技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审计人员以跟踪审计经验为基础,结合审计项目实际,开发审计业务软件,实现审计立项、管理、制度建设及信息共享、审计复核程序化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审计软件的二次开发,建立审计数据库和跟踪审计远程审计信息平台。审计人员对分散的审计信息与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通过远程审计信息平台,加强审计主体、被审对象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沟通、联系、协调,相关人员能够进行远程讨论,共同确定审计方案、审计计划、审计重点,实现远程作业、在线复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跟踪反馈,跟踪整改,达到对建设项目进行实时同步审计的效果。审计人员通过实时查询现场信息、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与审计成果等情况,予以指导、监管与协调。从而进一步实现跟踪审计规范化,程序化、信息化。全过程跟踪审计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型如图2所示。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创新[2]
1.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创新
某能源集团根据电力建设特点及实际需要,在广东省首家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社会审计机构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在内外调研考察的基础上首先考虑从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指导实际工作的科学开展,循序渐进推动实质性工作的开展。在实践中,集团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先后出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办
法》及有关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检查、工作例会、
考核评价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强化了对中介机构履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加强了对完工项目的总结评价,逐步实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并取得了丰硕的审计成果和成功的经验。目前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适用范围已推广到集团及所属全资控股企业,概算造价人民币3000万元(含)以上且工期半年以上的全部基建工程。同时,正在着手完善项目后评价制度,进一步全方位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关制度保障体系。
2.循序渐进推动实质性工作
(1)做好动员工作,获得高层支持
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历来就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按照领导的指示方向,负责人应使各项工作有的放矢,以达成最终目标。集团过程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正是因为得到了省内审协会、市国资委、市审计局、市内审协会及集团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帮助。
(2)分析项目情况,找准切入时机
跟踪审计应根据项目的特点和业主对风险的承受度,全盘考虑审计内容与中介机构的审计成本及综合经济效益,选择较为合适的审计介入时机。
①项目立项阶段介入,从项目建议书投资估算开始审计,可及时发现项目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风险,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调整,使跟踪审计更完整。但常常由于项目尚未核准,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具有较大的过程审计风险。
②招投标阶段介入,审计在此时介入可以为“公开、公正、公平、诚信、择优”地完成招投标工作保驾护航,减低招标风险,为合同条款完善、合同条款履行及后续审计工作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工程正式开工时介入,审计与施工过程的同步,就有足够时间依据有关资料完成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阶段的审计工作。
④主体工程开始建设时介入,审计此时介入,可很快切入到主体的土建工程与安装工程审计中。这是项目资金开始投入最多的阶段,也是专业性最强的阶段,这要求跟踪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过硬,配备齐全,这样可以确保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益。
(3)理清工作思路,明确节点任务
①审计工作准备:领导动员,项目摸底,相关人员确定审计方案及审计跟踪重点与工作计划;建立与概算对应的在建工程会计科目及固定资产预转固目录,为决算与转固建立完整的财务基础。
②现场跟踪审计:审计人员常驻现场,作好审计记录,建立与建设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沟通机制;过程审计侧重于建设程序与管理环节及涉及造价的隐蔽验收、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造价结算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正确性的审计;对主要(重大)工程项目与主机设备采购,结算审计覆盖率为100%;对变更项目结算审计覆盖率为100%;对量大、简单、零星的材料设备采购项目审计覆盖率大于40%;对一般技术服务类项目审计覆盖率大于50%。
③出具成果报告:审计报告结论要科学、客观、公正,要有充分的依据与支持资料,并应事前征求业主意见。报告通常包括专项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结算与决算审计报告及综合效益评价报告,项目效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应体现在审计报告中。
(4)履行工作职责,加强过程管理
一是集团公司审计管理部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业务主管部门,为规范过程审计工作,其负责制度的制定与宣贯,并根据执行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开展下属企业项目跟踪审计时,审计管理部应适时对制度进行宣贯、监管、协调、考核、评价。
二是要求审计中介在开展过程审计的过程中,定期向审计管理部报送《过程审计简报》、《过程审计调查表》等资料,领导可以此了解工程项目建设情况、过程审计开展情况,进而及时掌握建设项目中的问题。
三是定期(每季)召开过程审计例会,在会上各中介就过程审计项目进展、发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进行介绍汇报,各自发表对过程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审计管理部通过了解过程审计进展,对中介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四是过程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审计管理部根据集团《外部审计机构管理》,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考评规定。2012年起,审计管理部对中介的过程审计工作进行评价,截至目前,已对三个大型电力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进行了总结考评,评价结论均为优秀。
五是项目后评价:按照国资委《市属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的有关要求,审计管理部围绕项目概况、实施过程评价、实施效果评价、其它内容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结论建议等七个方面,对基建、技改等8个项目开展了后评价工作并出具了后评价报告,涉及投资金额232.7亿元。
3.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创新尝试
投资项目后评价是加强企业投资行为监督管理的手段之一,在促进企业投资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投资效益方面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集团审计管理部一直将项目后评价视作过程审计的重要内容,并主动进行尝试。在市国资委《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引(试行)》文件下发前就编制了两个大型电力项目的后评价报告,报告完全符合市国资委文件的要求。随着市国资委文件的要求,集团组织开展了对2014年度投资项目的后评价工作,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中介例会、赴企业实地调研的方式,就《后评价报告》涉及内容、格式、项目范围等进行协调、指导,督促企业及审计中介完成了《后评价报告》22个,其中由跟踪审计中介完成7个(6个基建项目和1个技改项目)。审计管理部对报告进行了整理汇总,编写了汇总报告,并按要求上报国资委。
在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基础上,对基建项目开展综合后评价,审计管理部充分利用过程审计的结果,通过全过程跟踪参与,对工程建设了解更加清晰真实,数据取得更加全面准确,这有利于提高后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性,对后续项目起到强化科学投资决策的作用。
4.探索过程审计微创新,推行“四函制度”
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落实对全过程审计工作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审计管理部结合集团过程审计工作实际,在过程审计日常工作中开始实施“微创新”,实行“咨询函、取证函、建议函、整改函”工作专用函制度。各函定义如下:
(1)咨询函:在日常过程审计工作中,对于存在的一些需要解释和澄清的事项,审计管理部将以咨询函的方式向相关单位提出,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方式答复咨询。
(2)取证函:针对过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审计管理部需进行适当的取证调查,以书面形式告知相关事项,要求有关单位积极配合收集资料、完成取证相关工作。
(3)建议函:通过调查研究,针对过程审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以及需要请求集团予以支持帮助解决的有关事宜,审计管理部以建议函的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4)整改函:针对过程审计提出的各项建议,审计管理部以书面形式要求有关单位进行认真落实整改,并积极跟进整改情况。
实行过程审计工作专用函制度是对过程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这体现了监督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目前已在过程审计项目中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全过程跟踪审计评价创新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项目质量评价创新
集团审计管理部充分发挥了内审管理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对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进行监管与协调,对每个项目予以事前和事中的关注,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也高度重视审计质量评价。这包括了对已完工项目的总结评价和对实施过程审计中介机构的评审。通过召开评审会的形式,审计管理部组织集团相关部门、业主方以及各中介机构共同参与,按照评价标准与要求,以相互交叉评分方式,对完工的过程审计项目进行全面总结打分,由审计管理部汇总确定评价结论后,向项目实施中介下发《关于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质量评价结果的函》。这是对中介机构的审计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成绩予以肯定与鞭策;也是对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全面总结和梳理,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今后的工作。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绩效评价创新
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必然会增加成本,因此,很难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其业绩效率。目前,依据跟踪审计所产生的显性业绩与隐性业绩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比较科学可行。
显性跟踪审计业绩X = X1+ X2;X1为直接经济效益,如造价审计核减额;X2为间接经济效益,即因跟踪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赢得的其他投资节余额。
全过程跟踪审计成本C = C1+ C2;C1为投入资源成本;C2为投入时间成本;显性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1。
隐性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2;Y为隐性跟踪审计业绩。
全过程跟踪审计业绩Q = X + Y;全过程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
其中投入的时间成本C2是动态的,且随工期正比例增长。显性业绩效率在前期较低,基本为零,进入施工阶段开始升高,进入结算阶段时为最高;隐性业绩效率在前期就凸显升高,进入结算阶段时最低,基本为零。
以本案例跟踪审计业绩为例,由跟踪审计核减的竣工结算造价约1500万元;因跟踪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较批准概算节约50800万元,如将其中的5%作为跟踪审计的间接效益,则该项目跟踪审计的显性业绩为1500+2540=4040万元。
参照建设部“工程造价咨询收费标准”,对于总造价5亿元以上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相当于结算审计)的收费标准(相当于社会平均成本)为审计造价额的2.0‰,工程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相当于跟踪审计)的收费标准为审计造价额的5.0‰,两者之差就是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增加的成本。按招投标惯例,中标价在收费标准的80%左右。该项目建筑安装工程总造价为150000万元左右,实行跟踪审计增加的成本约150000×3.0‰×80%=360万元,跟踪审计业绩效率R=4040÷360=1122%,显性业绩效率突出。
该项目隐性跟踪审计业绩表现在跟踪审计所发挥的作用,如促进管理规范化,促进工程质量控制,促进建设进度控制,促进廉政建设,促进公平性的社会影响等,其隐性业绩也很突出。
七、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成效
全过程审计的深入开展和不断推进不仅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的廉政建设、过程控制及固定资产的结转和管理,更为集团节约投资、规范工程管理及防范工程风险提供有力保障。截至2014年底,深能集团已开展过程审计的项目投资金额为232.7亿元,拟开展过程审计的项目投资金额为40.16亿元。全过程审计累计核减工程造价5000多万元,出具审计成果100余项;完成七个项目后评价工作。
(一)某燃气电厂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
南方某燃气电厂装设3×39万千瓦9F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是省“十五”重大建设项目,是国内首批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日本技术、国内东方电气集团制造组装的最新最大级别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所采用的工艺与技术先进,在国内尚无同类电厂建设经验可以借鉴。特别是根据电力项目的建设惯例,在按初步设计招标施工的情况下,建设单位在过程审计的协助下,能按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的标准进行建设管理、组织实施,平稳地掌控了该项目的投资全过程,其实际总投资比经批准概算总投资节约5.44亿元人民币,节约率为13.69%,其工程质量全面达到设计要求、生产功能要求及有关工程建设的国家标准与交通建设、电力建设行业标准,并按计划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至2007年底办理竣工验收时,三台机组已累计发电量达31.85亿千瓦时,这对缓解深圳市电力供求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某燃煤电厂的全过程跟踪审计效果
南方某燃煤电厂工程是省“十一五”电源建设重点工程,是华南地区首台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超超临界机组。其主机设备采用哈尔滨三大动力厂与日本三菱公司合作生产的6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机组容量大、参数高、环保性能好,煤电转换效率可达44.7%。通过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对整个项目在工程技术、质量、进度、造价、采购、收支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审计服务,协助建设单位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确保了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并有效地控制了工程造价。完成的实际投资比经批准概算节约投资5.08亿元人民币,节约率为9.66%。两台机组先后(间隔7个月时间)提前一个月,以平均负荷600.20MW一次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这为缓解珠三角东部地区电力供需矛盾,减轻主网“西电东输”压力,改善该地区电力系统结构,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企业获得了“中国电力行业优质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银奖”、“省工程档案金册奖”、“中华电力环境友好企业奖”和“安全文明示范项目”等诸多荣誉。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作用
1.增强工程管理意识,完善内控程序
跟踪审计渗透到工程建设的多个方面:审计人员对现场签证和设计修改提出严格要求,促使了工程变更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审计人员通过对隐蔽工程验收的手续与资料的规范,使隐蔽工程验收与现场签证质量明显提高;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审计人员提醒业主及时更新可行的指导性网络进度表,如工程延期,及时提醒业主签订工程延期协议,指出因延期造成的潜在风险。
2.加强工程规范管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施工阶段的审计促使建设单位加强和规范了工程管理,使工程变更管理程序、变更工程结算及隐蔽工程验收达到规范化。通过对工程结算报告进行审计,工程结算款进一步核减,从而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切实为企业节约成本、创造效益,真正达到了过程审计的初衷。
3.提高招标水平,协助解决疑难问题
通过审计,审计人员及时发现招投标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请项目方和集团注意,从而帮助其规范和提高招标工作水平。对于施工技术难度大,涉及面广而复杂,工期长,工程变化数量大且因素多的项目,审计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有关法规,在维持原招投标与原合同的基本原则前提下,针对具体的实际情况,“独立、公正、客观”地提出了有关审计意见,协助建设单位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维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4.协调解决现场矛盾,确保工程进度
某燃煤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遇到沿线村民集体阻工、铁路技术政策变化引起重大设计变更、主要材料设备大幅涨价等重重困难,以致固定总价合同难以执行,造成工程施工处于半停工状态。过程审计针对铁路行业的垄断性与工程现场复杂的特殊情况,协调建设、监理、强化对施工单位的现场专业管理,突破行业制约,并取得了主管部门的支持,使其出具了一系列审计意见与建议,最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重困难与矛盾,促使施工走上了正常轨道,确保了工期。
5.加快固定资产转固,完善档案管理
审计人员在协助建设单位审定完工工程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清单目录是过程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项工作有利于工程完工后的结转固定资产,从而有效节省工程竣工决算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并有利于企业及时反映真实的资产状况、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建设、施工、监理各方提供的资料都严格要求,如发现资料不全,即会在相应的报告中提醒建设单位注意,督促建设单位及时补充、完善相应的资料,这有利于日后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档案。
6.督促落实审计整改,促进廉政建设
审计组通过对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招投标、隐蔽工程验收、变更工程签证及零星工程零星服务项目的发包与验收等容易发生问题的管理环节的审计与整改,以按期提交报告与不定期征求、交换意见的方式,促进这些薄弱环节的管理制度规范化,以促进建设单位的廉政建设。同时,对某些特殊情况,过程审计作为独立的第三方,通过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以给当事人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八、全过程跟踪审计风险的预警与控制
(一)正视审计风险,建立审计风险预警机制
由于建设项目具有涉及面广、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长、项目管理复杂、不确定因素多、舞弊行为高发等特点,加上被审计单位内控程序健全状况、审计人员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因素影响,审计风险总是存在于跟踪审计活动的过程之中,只是这些风险有时并未产生灾难性的后果,或对审计人员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失而已。因此,相关人员必须正视因跟踪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也不能忽视因被审计企业经营失败导致无力偿债或倒闭而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产生伤害的经营风险[3],建立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1.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组织机构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组织机构由集团审计部牵头,跟踪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参加,其负责制订跟踪审计风险预警程序与运转管理、监督、评价、考核及分工与配合协调。
2.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制度
制度建设是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可对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成、职责分工、运行规则、工作流程及监管、评价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可以对预警机制的各组成部分更好地各使其职、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形成更好的合力,实现预警机制健康有序发展[4]。
3.跟踪审计风险预警程序与审计重点
在通过项目摸底、详细了解工程概况基础上,针对跟踪审计内容及各个建设过程各阶段、各环节的审计风险进行预测,并根据风险预测的高低确定跟踪重点、跟踪路径与计划,合理配置审计资源,提出风险报警线,提醒审计人员注意相应的防范措施,把该环节的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控程度后,再解除风险警报。以本案例为例,审计人员事先将立项阶段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概算、招投标阶段的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与承包合同的计量计价条款、投标报价及评标过程与结果、施工阶段的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工程索赔、中间支付、物资采购、结算阶段的计价复核、决算阶段的费用收支、费用分摊、账物核对、固定资产核定等作为跟踪审计重点,并在事前设计好跟踪方案,进行分工实时跟踪。一旦发现风险偏差,及时报警、及时处理,有效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
4.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的监管
跟踪审计风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建设进展的环境变化与风险信息的明朗化而不断变化,因此跟踪审计风险预警机制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审计人员要不断更新风险信息,调险警报线,确保预警机制,得到及时、精确的信息,发挥真正的风险预警作用。
由于建设项目的复杂性,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以对风险预警机制运行实行多层次的监管。以本案例为例,第一层次是集团审计部对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的监管,第二层次是审计中介与项目公司间的互相监督,第三层次是审计中介公司内部主管对审计人员的监管,这进一步强化了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对审计风险控制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完善企业内控,建立约束与奖励机制
企业内控程序与审计管理制度和执业规范的完善,为建设项目全程跟踪审计提供良好制度约束保障,并从制度和程序上降低审计执业道德风险。
相关部门建立对审计主体的监督机制与奖励机制,定期、不间断地检查、督促审计纪律、审计合同、审计程序的贯彻执行及审计成果文件的三级审核情况,加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并提取1%的审计核减金额对表现突出、取得成绩优良、得到业主好评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奖励,这有效调动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与积极性,使之规避审计舞弊的法律风险。
(三)不断提高审计人员政策水平与风险意识
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主要从业人员为注册造价师与注册会计师,他们是通过国家考核认证的专业人士,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同时,集团公司非常重视专业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建立了系统的考核体系,强化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将继续教育列入检查与考核内容,其目的是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执业道德水平、政策水平与风险意识,把执行审计政策的偏差风险降低到最低。
(四)优化审计人员结构,确保审计成本投入
为确保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项目审计组必须专业配置齐全,并优化人员结构与工作流程,保持审计队伍稳定。在审计招标及履约过程中在确保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的前提下降低审计成本,建设单位不搞最低价中标,确保审计成本投入,确保审计人员队伍的稳定,将审计整体质量的风险降到最低。
(五)优化跟踪审计方案
相关部门应灵活运用同步跟踪审计、批量跟踪审计、阶段跟踪审计、环节跟踪审计以及定期跟踪审计与定点跟踪审计相结合等审计方法,优化跟踪审计方案,改善跟踪审计程序,提高跟踪审计质量与效率,严格把好审计成果文件三级审核质量关,把审计隐患的风险降到最低。
(六)运用网络技术优势
相关部门应建立远程审计平台和专家咨询库,将以往的审计经验、数据、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入库。一旦遇到类似问题,企业就可直接调取数据库的资料或进行在线专家咨询,这有效地提高了跟踪审计效率与审计质量,把审计结果偏差控制在公允范围之内。
九、结语
该集团公司审计部将继续遵循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积极探索中国内审协会倡导的内审转型,在省内审协会和市内审协会的指导下,集团推进全过程跟踪审计及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以更好地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并推动内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集团的健康稳健持续发展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其中电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已被选入2015年度全国“百佳审计案例”。
参考文献:
[1] 杨石春,刘官宝,李祥军.过程审计的理念与应用[J].建筑科技与管理,2011(1).
[2] 深能源集团审计管理部.全过程跟踪审计在能源集团基建项目中的应用探索[J].审计文摘,2014(10).
论文摘要:为了减轻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巨大压力以及有效地将民间闲置资本吸引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去,在基建项目的投资问题上,引进和运用BOT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目前我国对于BOT模式的运用尚处于摸索尝试阶段,为此,有针对性地采用这种模式并严格界定此模式的施用方向是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在政府的宏观引导下,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解决BOT模式在法律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这种先进的融资模式能够为我国的建设事业提供助力。
BOT融资模式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简称,即建设-经营-移交模式,及基本操作方法是以政府机构提供项目建设以及经营的特许权,由公司以投资和经营的身份参与项目融资,同时承担相应的风险,以项目利润作为经营补偿,之后将所建设项目根据协定再转移给政府机构。这种融资模式比较适用于建设期间长、投资额度大以及项目收益缓慢的项目。我国引进BOT模式可以使民间资本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参与国家与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来使得中央财政的压力大为减缓,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产权问题,使得目前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短缺与产权不明问题得到解决。
一、BOT模式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首个BOT项目是位于深圳的沙角电厂,经过多年的运作,这个项目给投资的各方带来的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无法估量,也正是从这个项目开始,BOT项目融资引起了经济界的注意,然而毕竟这一项目还处于试点探索的阶段,其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BOT模式下的外资援引欠缺规范,使得项目中存在着潜在的资金风险,而且其融资成本偏高,利润率低下,所利用资金的渠道来源较少,一旦某个渠道发生资金紧张,就会直接威胁到整个项目的如期竣工,项目融资及用资的安全问题得不到切实保障。
2.BOT项目的中央及地方权力划分不明确,项目融资进入到洽谈阶段时,各级政府往往会同时参与其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项目签订及落实的混乱,甚至部分项目还会给国家及地方造成财政损失,得不偿失。
3.BOT电力项目中,由于各地形形的小电厂的出现以及国家对电力供给的持续支持,造成目前部分地区电力供给实际供大于求,以致现有BOT项目电厂不能及时收回投资,甚至亏损,这样公司向政府的项目移交就会出现履约困难。
4.由于现阶段我国的融资条件和BOT模式自身因素的限制等问题,融资项目合同的签订欠缺周全考虑,经常会导致局部配套项目建设考虑的遗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BOT项目的建设进度及施工质量,工程不能及时的验收达标和取得经济效益。
二、制约大型基础设施BOT融资模式的因素分析
1.法律因素。目前我国的相关BOT立法仅有一部老旧的《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交通部参与起草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两个文件,其法律效力水平比较低,文件中的实践操作性较少,只是对参与BOT融资的公司建立方式和政府审批程序做出了原则上的界定,而对于BOT项目涉及到的税收、汇率机制、劳动人事、土地征用以及合资项目设立等相关事项缺少现实考量,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BOT模式的增长后劲。
2.投资收益因素。目前各级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往往对BOT项目中的外方公司提供固定收益保证,而这本身是存在风险的,因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是一个预测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追求高收益应该是在合同的基础上于双方共享,风险共担。另一方面,政府对中小规模的基础设施收费标准没有实行具体规定,私人投资存在低效率和高成本的情况,这部分成本往往通过转嫁的方式给消费者造成负担,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价格接受能力还没有达到这种层次,外商要求的固定回报率和本国私人资本的低效率运营以及追求高收益事实上对居民构成了价格负担。
3.专业人才储备因素。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项目融资管理模式,BOT架构在设施的资金融合、项目条款签订、具体施工、运营投产、会计核算、资本审计以及纠纷解决和政策倾斜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掌握BOT项目运营规则及方式的专业人员来进行操作,这是保证BOT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目标的必不可少的软件条件,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目前的BOT专业人员较为缺少,专业组织建设还显稚嫩,有关部门对BOT进行的细节较为模糊,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BOT项目签订的潜在风险,难以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而项目可能失败。
4.项目风险因素。风险在合作双方的分配比例是BOT项目开展中遇到的核心问题之一,合同协作双方的权力、义务以及责任的归属划分是风险共担的前提。现行开展的中外合资BOT项目中大部分风险事实上是由中方承担的,而中央与地方私人资本BOT模式中的风险很多时候也是由中央政府买单,而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霸王条款,按国际惯例,BOT项目中的风险应该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进行“能者承担”,即双方各承担自己最有能力接受的风险,例如政治风险由政府承担,资金风险由投资方承担。
5.政策因素。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OT模式必然会牵扯到国家的引资、产业以及投资等政策的制定,目前我国涉及BOT项目融资的政策大多较为老旧,不能跟上形势发展,且已有法规中只是规定了对于BOT融资模式的产业政策倾斜,而对于BOT项目需要涉及到的进入限制、条款设定、核定程序、方针原则、收益分配以及政府保护的界限与程度都没有明确的明文规定,国家行政部门也没有设立专属机构来进行统一管理,其责任部门较为混乱,这在无形中给BOT项目的运营增加了进行难度,若涉及到对外引资,还会使外商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信息而导致其投资积极性受挫。
三、对我国发展BOT项目融资的建议
1.规范BOT融资模式在我国的推广与实施,采用针对式的试点和引导方式。BOT融资模式在优化效率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近些年大受推崇,然而其毕竟是私人资本投资,投资量远远不及政府财政的力量,因此其只能作为我国推进“十二五”建设过程中的一种辅助的方式来支持中央的战略规划,即我国目前并不需要将所有的基建项目都打上BOT模式的标签,而且已有的BOT项目还要进行进一步规范,在总结已有项目的经验基础上再进行推广与深化创新,以此来确保BOT项目能够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建设布局相符合,在严格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再实施。
2.促进新形势下的BOT项目立法与政策建设,健全审批程序。如前文所说,由于目前对于BOT项目的立法较为陈旧,因此通过对发达国家成熟BOT项目的研究与经验引进,尽快更新BOT项目相关立法,使其运行有法可循,这样就可以对BOT方式在中国的运用进行有效规范和指导,使外国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如此一来投资者的利益有法律保障,而且一旦项目发生纠纷,合同双方可以依据法律条款申请公正判决,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损失与项目延期,即使是在项目中的利益方进行合同谈判时,完善的BOT法规也可以使各方有法可依,这样就可以加快合同商定的进度。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培育BOT融资方面的专业人才。一个成熟的BOT项目建设在融资引资、签订合同、具体建设、运营投产、会计成本核算、法律援助以及国家宏观政策解读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行政决策人员、具体执行人员、运营管理人员以及技术解决人员等。
4.政府在BOT项目特许商的选拔上进行有竞争的选取,公开招标,保证公平公正。要改变目前的主要依靠双方谈判的模式对投资人进行中标选取,改变国有企业一家独大的现状,适度在BOT项目建设的私人资本一方引入公募或私募基金的形式以提高资金总量,国家设立BOT项目建设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对BOT项目建设全程协调,引入资本方建设与筹资资信能力评级机制,及时淘汰问题工程方,这样可以保证BOT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对外资引入同样适用竞争选拔机制,宁缺毋滥,不能一味地追求引资而将风险与合作商考察置于一边,切实让BOT项目得到发展与成熟的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
[1]任勇.浅谈我国BOT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9(2)
论文关键词: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三废回收;资源综合利用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节能实施方法,即明确节能目标,责任落实到人,以科技进步、技术革新为手段,寻求节能工作的重大突破。此外还介绍了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节能改造的技改项目和成果。久泰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多元化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跑者,节能降耗,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必将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企业基本情况
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以新型绿色能源二甲醚为主导产品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以煤炭为原料生产甲醇和二甲醚,节能工作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公司成立以来,将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作为节能降耗的突破点,坚持能源开发与资源节约并举,积极探索和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公司通过采用汽轮机直接拖动压缩机技术,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造气工艺和装置,集中回收了废气、废热,降低了煤、电、水的消耗,使各项消耗指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
二甲醚是国际上公认的新型清洁能源,是理想的石油替代燃料,将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转化为二甲醚洁净燃料,对解决我国石油战略稀缺资源短缺、保护环境、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公司自主研发的“液相法复合酸脱水催化生产二甲醚”工艺从工业生产的角度解决了二甲醚生产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特别是液相复合酸脱水催化剂的研制和冷凝分离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生产工艺产品提纯成本高、投资昂贵的缺点,投资降低1/2,生产成本降低1/3以上,可实现大规模生产环保型车用和民用燃料的需求,有很强的竞争优势。经山东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节能降耗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节能目标,责任落实到人
节约能源不仅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公司与临沂市政府、罗庄区政府分别签订了《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确定了年度节能0.66万吨标煤的目标,并根据节能目标制定了科学详细的节能方案,将节能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同时公司将节能工作列入了绩效管理的范畴,与各级部门负责人分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节约奖励、超标处罚的激励机制,不但将节能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人,而且充分调动了各级人员节能的工作积极性。
(二)以科技进步、技术革新为手段,寻求节能工作的重大突破
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作为能源化工企业,节能工作的关键在于能否运用科技进步和技术革新手段改造传统落后的工艺、设备,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作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一大批行业中高端技术人才,并一直致力于对现有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和改造,公司通过实施系列技术改造,单位产品能耗降稳居行业领先水平。
1.汽轮机直接拖动压缩机技术的应用。公司现有4M32型气体压缩机6台,单机功率为2500KW。我公司在行业内创新性地采用了汽轮机直接拖动压缩机技术,将其中4台压缩机改电机拖动为汽轮机直接拖动,减少了汽轮机在发电过程中能量损耗。发电厂厂用电按15%计,4台压缩机改电机拖动为汽轮机直接拖动后,仅此一项年可减少能量损耗折电量1200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4800吨。
2.“三废”回收再利用改造的实施。公司是以无烟煤为原料生产甲醇,然后再用甲醇合成二甲醚的化工生产企业,现已建成投产的二甲醚装置,装置均采用了固定层间歇煤制气工艺技术。该技术在原料工段中,有部分煤矸石产生;在制气过程中,产生部分废渣和吹风气;在甲醇合成过程中有部分驰放气产生。煤矸石、造气废渣虽然不符合生产工艺需求,但本身仍含有一定的热量。吹风气、驰放气中含有较多的可燃成分,主要为氢气、甲烷和一氧化碳等,这些可燃气体成分含有很高的热值,如果直接放空排入大气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浪费。
为了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也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公司投资1200万元,启动了“三废”回收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在原有两套生产装置的基础上新增了“三废”回收锅炉一套,将造气工序产生的炉渣、原料工段筛选出来的煤矸石、造气炉产生的吹风气、合成工段产生的弛放气等通过三废锅炉进行回收再利用。技术改造实施后,“三废炉”每小时可生产压力为3.82Mpa、温度为450℃的过热蒸汽20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加强节水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公司现有6套循环水装置,分别对造气、合成、精馏、压缩等不同工段工艺冷却用水实现闭路循环,正常生产中仅向系统补加部分因挥发等造成的损失水量,大大降低了一次水用量。最近,公司投资近400万元新上生化和化学处理法废水处理站一座,处理能力设计80m3/h,已投入运行。废水处理站运行后将生产废水全部处理达标排放。废水经处理后,部分作为造气污水冷水补水,部分作为煤场喷洒用水等,实现废水综合利用。现废水排放量降到50m3/h左右,比投运前减少20m3/h,降低了一次水用量,年增效益20.9万元。
4.对锅炉引风机、给水泵等设备新上变频调速装置,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了电耗。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综合能耗比去年降低2.05%,实现节能量0.90万吨标煤。
三、新的节能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企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今年公司确定了节能总体目标:精甲醇综合能耗比2008年下降3%,力争4%,完成节约量1.32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的管理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的落实,并将其纳入经营监督、财务核算和监察审计的范畴,与年度考核挂钩。对节能降耗工作目标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对责任单位及其领导实行问责制督促落实。
2.计划对耗能重点设备锅炉进行工艺自动调优控制,提高燃烧效率,实现节能降耗。
3.计划对35T混燃锅炉进行系统改造。改造后将增加锅炉产蒸汽量,进一步提高余热回收利用率。
4.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优化系统工艺,保证系统长周期运转;及时供应适应造气炉工艺条件的煤种,稳定煤种;原料加工部门提高加工质量,确保造气炉炉稳定,提高单炉产气量,降低煤耗。
论文摘要: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企业运转的基础,在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本身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当今的经济背景下,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有进一步的改进。
第一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概述
内部会计控制思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着眼于帐簿资料的相互核对的内部牵制(internalcheck)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思想的萌芽阶段。1936年,AICPA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定义,它指出,所谓的“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办法。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为下列各类目标之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运营的效果和效率;2、财务报告的准确性;3、相关法令的遵循。1996年,AICPA颁布第78号审计公告准则,定义了内部会计控制框架中的五个成分(components):控制环境(control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监控(monitoring)。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把内部会计控制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部分。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角度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创举。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一个单位中处于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部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尽管制定了较全面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在很多时候,其往往会失去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据财政部对全国100家国有企业年报的抽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存在做假账的现象。在100家企业中,有81家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有83家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有89家企业存在损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由此可见,很多个人和单位都在为满足私欲和单位小团体利益,大肆的进行会计造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存在其固有的、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使其在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重重困难。
第三部分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局限性可以一下几个方面认识。
1、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成本效益原则通常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因此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当企业采用一项内部会计控制时,必须保证实施此控制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必须小于其所带来的效益的增加。也就是说,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该项控制措施。
一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运行成本。内部会计控制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而进行这些程序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发生成本。就一般情况而说,内部会计控制越多,其效果就越明显。过于简单的内部会计控制会使经营管理过程出现纰漏,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是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环节增多,那么设置的岗位也必然会增加,如设置控制环节、设置岗位等。这就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需要运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运行的成本必然就会增加。而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取得更高的效益,就极有可能取消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本身的员工数量已经很有限,就更不可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人员。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不会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2、对例外业务失去作用
企业是处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市场中的,但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曾经发生、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计的,这也使其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例外”业务类型失去控制力。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各单位的外部环境处于经常变化之中。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或者并购其他单位,或者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增设分部、部门生产线等等。这样,就会导致原来的控制程序对新增加的经济业务不能完全有效,未能及时完善的原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有可能产生差错和失去机会,给单位带来损失。
从单位内部来看,即使外部环境不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例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环节、程序等都提出了不同于手工核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建立新的控制制度,原来的控制制度就有很有可能失灵,从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3、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的素质带来的局限性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受串通舞弊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的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远远低于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确可以为避免一个人单独从事和隐瞒不合规定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保证,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出纳与会计共同作弊,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可见,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内部会计控制还受到人为错误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建立的,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任何“完美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同时,执行人员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出现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情况,也可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陷于瘫痪。例如,发货时没有索要提货单,对方发票上的总金额计算错误而未被发现,签发支票时未审查其用途等,都会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效。
4、高层管理人员造成的局限性
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蓄意营私舞弊,那么即使设计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一般来讲,高层管理人员越权行使职能的行为大大限制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处于单位的核心管理层和决策层等权力核心,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他们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必然会导致一些控制程序的失效。这是因为一旦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越权,任何控制程序都不能制约其行为;当他们极力造假、故意错报或瞒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内部会计控制程序本身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当局的职权是否规范和是否有效地行使的限制。这是当前单位经济活动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部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初步建议
1、加强对关键点和关键环节的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要抓住重点。一方面要重点管理关键人,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另一方面要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还要重视关键物件的管理,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这样做,就可以使有限的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首先,我们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此外,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论文摘要: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它是企业运转的基础,在一个企业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本身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所以,在当今的经济背景下,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有进一步的改进。
内部会计控制思想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悠久的历史,早期着眼于帐簿资料的相互核对的内部牵制(internalcheck)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思想的萌芽阶段。1936年,AICPA颁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首次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了定义,它指出,所谓的“内部稽核与控制制度”是指为保证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的准确性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办法。1992年,美国的COSO委员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概念,即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为下列各类目标之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运营的效果和效率;2、财务报告的准确性;3、相关法令的遵循。1996年,AICPA颁布第78号审计公告准则,定义了内部会计控制框架中的五个成分(components):控制环境(control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activi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监控(monitoring)。
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九号——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风险》中把内部会计控制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部分。1999年新修订的《会计法》从法律角度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创举。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一个单位中处于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
第二部分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尽管制定了较全面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是在很多时候,其往往会失去其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据财政部对全国100家国有企业年报的抽查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存在做假账的现象。在100家企业中,有81家存在资产不实的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有83家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有89家企业存在损益不实的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由此可见,很多个人和单位都在为满足私欲和单位小团体利益,大肆的进行会计造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内部会计控制存在其固有的、不容忽视的局限性,使其在落实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重重困难。
第三部分内部会计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局限性可以一下几个方面认识。
1、成本效益原则的限制
成本效益原则通常表现为理性的经济人总是以较小的成本去获得更大的效益,一般也被认为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性原则和约束条件,因此也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实行内部会计控制花费的成本和由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之间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当企业采用一项内部会计控制时,必须保证实施此控制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必须小于其所带来的效益的增加。也就是说,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不能超过由此而获得的效益,否则应舍弃该项控制措施。
一个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能够有效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运行成本。内部会计控制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而进行这些程序就必须要付出代价、发生成本。就一般情况而说,内部会计控制越多,其效果就越明显。过于简单的内部会计控制会使经营管理过程出现纰漏,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是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如果控制的环节增多,那么设置的岗位也必然会增加,如设置控制环节、设置岗位等。这就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也需要运用更好的技术手段。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运行的成本必然就会增加。而企业的经营者为了取得更高的效益,就极有可能取消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本身的员工数量已经很有限,就更不可能在内部会计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人员。这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不会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2、对例外业务失去作用
企业是处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变动的市场中的,但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曾经发生、重复发生的业务而设计的,这也使其对不正常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例外”业务类型失去控制力。
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各单位的外部环境处于经常变化之中。单位为了生存和发展,势必要不断调整经营战略,或者并购其他单位,或者在外地开设分支机构,或者增设分部、部门生产线等等。这样,就会导致原来的控制程序对新增加的经济业务不能完全有效,未能及时完善的原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就有可能产生差错和失去机会,给单位带来损失。
从单位内部来看,即使外部环境不发生变化,也可能导致类似问题。例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岗位、环节、程序等都提出了不同于手工核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建立新的控制制度,原来的控制制度就有很有可能失灵,从而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
3、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人员的素质带来的局限性
首先,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受串通舞弊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立的理论基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犯同样错误的机会可能性很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的合伙舞弊的可能性也远远低于单独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舞弊的可能性。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的确可以为避免一个人单独从事和隐瞒不合规定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保证,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出纳与会计共同作弊,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人员合伙造假,采购部门与会计部门联合舞弊,审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伙舞弊等。可见,再完备、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次,内部会计控制还受到人为错误的限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建立的,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人员的实际运作水平。任何“完美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都会因设计人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带有缺陷。同时,执行人员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要求,出现粗心大意、精力分散、判断失误以及对指令的误解等情况,也可能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陷于瘫痪。例如,发货时没有索要提货单,对方发票上的总金额计算错误而未被发现,签发支票时未审查其用途等,都会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效。
4、高层管理人员造成的局限性
如果企业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职能,而、蓄意营私舞弊,那么即使设计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一般来讲,高层管理人员越权行使职能的行为大大限制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处于单位的核心管理层和决策层等权力核心,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他们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必然会导致一些控制程序的失效。这是因为一旦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越权,任何控制程序都不能制约其行为;当他们极力造假、故意错报或瞒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内部会计控制程序本身就很难发挥作用。因此,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管理当局的职权是否规范和是否有效地行使的限制。这是当前单位经济活动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部分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初步建议
1、加强对关键点和关键环节的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要抓住重点。一方面要重点管理关键人,如分支机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另一方面要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还要重视关键物件的管理,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这样做,就可以使有限的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首先,我们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错误。此外,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