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31 12:33: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如何应对突发事件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2、战略行动高度重视。突发事件来的突然,一时难于处理,或者处理程序复杂时要讲突发事件提上计划、行动日程。
3、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有针对性,有力度的措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不慌。
4、明确责任分工,操作步骤。首先要明确处理完这件事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由那个人去做,具体做什么,出现差错怎么办。
5、时刻跟踪事情的进展。有急手的事情,世间的事情瞬间万变,今日不知明日事,此刻不知下一刻的事,对事情的发展情况要紧盯不放,盯紧、盯住。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诱因;有效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变迁的不断加剧,我国高校的内部环境也逐渐变得复杂和多变,尤其是高校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较大程度影响了校园的和谐秩序。因此,加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1 高校突发事件的主要诱因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高校中由于偶发性因素引起突然爆发的紧急事件,并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威胁到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学校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加以应对的事件。高校历来是突发事件引发的重要场所之一,且在推进高等教育改革时期显得尤为突出。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招生与就业、群体性行动、心理疾患、校园安全与事故等方面。
1.1 高校招生制度透明度不高
高校招生一直是广受关注的敏感问题。由于学校与考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招考制度不够公开透明以及高校内部管理混乱等原因,招生问题在各类高校、各学历层次中都存在。同时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不满,进而为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实施扩招政策,每年毕业生数量都很大,而且学校的部分专业已非常饱和,形成了高校毕业生多而社会型人才却很匮乏,最终导致了学生就业难。大学毕业生求职中出现的种种危机,引发了部分学生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学校的正常秩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3 电子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已成为网络运用最为密集的地方。网络因其具有相当的言论自由度和匿名性,成为了社会或学校焦点问题的信息传播中枢。网络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引发高校群体行动性事件的导火索。
1.4 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显著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日趋严重。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相当严重。
1.5 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
随着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发生于高校校园及周边或以高校学生为案发主体的治安或刑事犯罪案件接连不断。与此同时,发生于高校及高校学生身上的实验室安全、建筑物安全、火电气灾、户外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事故类事件也日趋频繁。
2 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
引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也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总的来说,高校需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能力亟待加强。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1 学校方面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各高校的在校生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学生增加了,但学生管理人员却未相应增加,致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与学生的比例严重不平衡,在学校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预防突发事件的机制不够完善。
(1)建立高效及时的基层应急管理队伍
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接触最直接,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多,他们既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也是学生遇到困难、困惑时的求助对象和倾诉对象。高校辅导员通过思想教育、品行引导、纪律约束、人格影响等手段方式,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负有特殊的责任,因而,对于大学生突发事件,他们的应急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首先,高校辅导员要随时掌握大学生的动态信息,深入到大学生中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可以及时、真实地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言所想,从他们的思想行为轨迹中了解他们的专业学习的动向,理解他们感情体验的定向,判断他们人生价值的取向。
其次,平时做好防范工作,尽量防止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这就需要辅导员深入细致地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导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他们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导他们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使大学生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从而减少盲动,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最后,由于突发事件防不胜防,不可避免。这就需要辅导员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要及时掌握情况,了解信息,争取主动。同时不能自行其事,自行处理,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就可以争取到处理突发事件的主动权。
(2)设立职责明确的应急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综合协调能力弱。因此高校应成立一个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形成一套成熟的应急处理操作方案并付诸实施。机构内的成员应参加相应的应急培训和教育课程。同时还要加强工作的专业性和法律性,其合法性地位将影响危机处理措施的有效性。有常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协调与决策机构及专门的职能机构,使高校在突发公共事件状态下的整合能力与应对能力大大提升。
2.2 学生方面
当代大学生面对的是飞速发展的社会和高科技、多信息、现代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为了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应对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其身心健康素质和应急应对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高校的新任务。
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心理教育。目前,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心理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心理教育需要加强。
再次,积极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应对能力的专题训练活动。高校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项目和模拟演练活动。
2.3 家庭方面
在基础教育阶段,许多家长往往将孩子的培养目标定位高,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家长就对其子女采取高压式管理,很多家长在其子女考入大学后,往往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成才了,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对子女可以撒手不管了。忽视了与学校沟通,淡化了与子女的继续交流。
因此家长应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不能认为孩子上大学了就不需要家庭的教育。完全交给大学,在大学生的成长中家庭的教育和沟通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方面不容忽视。
总而言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随着中国社会高速发展,我们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加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保证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参考文献
[1]陈丽:维护高校稳定工作的思考[J],高教研究,2006(3)
[2]周燕 铁铮:高等学校需要提高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J],学校管理与改革,2006(5)
1、热处理,热处理是教师对一些突发事件刚发生时就抓住时要,趁热打铁或正面教育或严肃批评,长善救失、扬正抑邪;
2、冷处理,冷处理是指教师对突然发生的事故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暂时给予冻结,仍按原计划上课,等到下课后对学生做处理;
3、宽容法,教师对学生突然出现的恶作剧或危害性不大的问题,该宽容时要宽容,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机智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4、因势利导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激起了学生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回到教学目标上来困难时,可以随时挖掘突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5、寓教于喻,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太丰富,对许多问题的认识缺乏切身体验,但只要把道理讲透,学生还是能理解接受的;
提高现场驾驭能力。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泉灵前往汶川、玉树进行抗震救灾报道,她所处的报道现场是地震灾区。大地震后,余震时有发生,现场断壁残垣,哭声、叫喊声、声撕心裂肺。但张泉灵并未受环境影响,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遣词造句精准、简练、得体,同时做到了表情庄重、语言和谐。人们见到的她总是言之有理,口齿清晰,交流迅捷,淡定自若。这说明,主持人身处突发事件现场,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场掌控能力和驾驭能力。
处理好与采访对象的关系。选择好采访对象是突发事件成功报道的关键。采访对象的选择要围绕事件的类型来进行。突发事件报道的采访对象应该是对采访的内容很熟悉的关键人物,或是受众十分关注的人物。无论是采访高层领导还是基层群众,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要一视同仁,平等交流。既不曲意逢迎,也不盛气凌人,处处要表现出朴实、真诚、亲切,同时又要充满人性关爱和人文关怀。
注重日常学习与积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采访就越主动。在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中,我们首先关注的要素无外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例如:车祸、火灾、台风等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没有人员伤亡?险情如何?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这些看似常规简单的问题中却隐藏着丰富的信息。上海著名节目主持人叶慧贤曾经说过一段话,他说主持人说话的标点应该是句号(完整的看法)、感叹号(独特的见解)、问号(让听众思考)、省略号(留下点回味),而不应该是逗号(无价值的叙述)。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主持人的语言功力是报道成功的关键之一。主持人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多想,多听,多看。
学会设计提问。在突发事件现场采访中,主持人应该在了解现场情况时把握时机、提出疑问,这个疑问应该是重点和细节,是受众最想了解的观点和问题。在掌握信息的情况下有三个原则可以帮助提问。首先是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受众,对于事故、火灾、地震,我最想知道什么。其次是从小处着眼。设计提问角度要小要细,要以小见大。最后是提纲挈领。比如关于房屋倒塌这个事件的采访,要从它的背景、应注意事项、被困人员之后的救治情况等方面多角度地访谈,落脚点是告诫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要安全施工。
司法所如何应对和处置突发性稳定事件,笔者是一名基层司法所长,从事司法行政工作10多年,长期在基层工作,现就本人的经历,在工作中摸索的一些方法,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在湖北省__农村,突发性稳定事件主要涉及的是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土地调整、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损害赔偿、矿难事件等诱发的问题。司法所工作在基层一线,面对突发性稳定事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处置。
一、先入为主 控制局面
突发性稳定事件,一般表现为大型的伤害、非正常死亡、自杀、械斗等事件。司法所是指导人民调解的工作机构,是代表政府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部门,发生这类事件后,必须及时赶往现场主动介入事件的处置,采取先入为主的方法,大胆挑起稳控重担,争取主动,抓住矛盾纠纷的要害,敢于说硬话,控制事态,给火爆场面降温,使对抗的局面得到缓冲,为化解矛盾纠纷奠定基础,为调解搭建良好的平台。如:20__年5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__县归州镇周家湾村村民杨某与周某两家发生矛盾,杨某的母亲服毒身亡,杨某亲戚一百多人将尸体抬到周某家里闹丧,__县司法局归州司法所得知情况后,及时赶赴现场,控制事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动员村民将尸体抬出,召集各方当事人代表座谈,通过宣传法律、引用民法中的无过错责任的条款,动员周某支付了杨某家庭4000元的安葬费,使矛盾纠纷得到了化解,有效地平息了一场械斗的发生。
二、发挥优势 解决问题
司法所工作人员是普通的人民调解员,来源于基层,扎根于群众。
人民调解工作具有平等协商,互谅互让、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司法所在突发性稳定事件被控制后,要利用自己调解纠纷的长处及优势,因势利导,沉着冷静,工作有序,着手对纠纷进行调解。在调解时把握以下要点:一是弄清事情的原委。司法所对事件的起因,经过都要详细地了解,包括事件的内外部因素以及各方当事人人际关系、亲友状况等情况,以便调解时对症下药,为调解纠纷奠定基础。二是担当调解的主角。司法所面对矛盾纠纷,不要畏惧与退却,要主动担当起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重担,唱主角戏。在突发性矛盾纠纷发生以后,各方纠纷当事人也希望有各级领导来牵头处理此事,使矛盾纠纷得到解决与消化。对有理的一方或弱势一方希望自己的权益得到伸张和保护,包括过激行为也是为了达到其维护合法权益的目的,对于有责任的一方,或者是过错的一方明知自己亏理,往往是采取逃避或是躲避的方法来回避矛盾,避免吃眼前亏,但是他们也希望有中介人来协调矛盾,避免事态扩大,造成身体伤害,人员伤亡。对司法所要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化解矛盾纠纷,促成事态解决。三是抓住要害,化解矛盾纠纷。在化解纠纷前,司法所要分别找各方当事人座谈,了解各方当事人的心里状态、特点及要求,找准矛盾纠纷调解的切入点,通过与当事人宣传政策法律知识,交心谈心,以情感人,依法动人,用理说服人,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动情,对群众或矛盾纠纷当事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地听,认真地记,冷静思考,耐心地给予解释和解答,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与口气来回答。如对待村民要用朴实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对话,对待知识分子,要讲究哲理,讲究语言的精炼与层次,还要注意逻辑关系,对待年轻人要直截了当,对待年长的人要耐心细致地工作,不厌其烦的解释与解答,尽量避免过激言行,总之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与方法,掌握尺度与火候,准确地进行对话,使各方听后心悦诚服,得到各方当事人的信任与信赖,拟定调解方案,反复协商,促使当事人和解,时间往往需要一天,两天甚至是一个星期,直到事件得到有效地处置与解决,切记不可因我们的言行举止使矛盾纠纷升级,使事态扩大,并把我们个人掺和与矛盾纠纷之中不能自拔。
三、争取支持 协调作战
司法所深入实地处置突发性稳定事件不是孤立的,对于地方发生了突发性稳定事件,各级政府包括政法部门都会派人深入实地参与事件的稳控与处置,因此司法所深入现场后要主动及时地将事态情况向地方党委政府及基层组织汇报,得到地方政府与基层组织的支持,在深入现场之前要与基层组织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取得联系,安排他们及时赶赴现场控制局面,同时要向政法及相关部门求助,包括派出所、法庭、以及所涉及的、经管、国土、林业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得到他们的配合与支持,同时还要争取社会其他力量帮助事态的稳控与解决,利用民调中心户、平安中心户以及当事人的亲属关系的力量,用一把钥匙解开一把锁的办法处置消化矛盾纠纷,这样司法所的工作就不会孤立无援,事情做活了,人多力量大,智慧广,解决问题的办法多,使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消化解决。
近年来__县司法局归州司法所通过诉调对接、部门联动、警司联调等方式方法,有效地整合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力量,使处置稳定性突发事件由过去的“小独奏”,变成了“大合唱”,“交响曲 ”,归州司法所与相关单位和部门成功化解了突发性稳定事件18起。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70多万元,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公认和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20__年11月__县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议在归州召开,__县司法局归州司法所的经验在全县得到了推广,归州司法所长被推荐为__县第七届拔尖人才。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善承卫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是一种典型的非程序化决策,常规办法往往不能适用,瞻前顾后、请示汇报、等待指示的结果只能是丧失话语权,错失舆论引导良机。因而,我们必须要有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注重培养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作出准确迅速的判断。要想方设法掌握第一手材料,认真审视自己的看法是否切合实际、出于公心,力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准确分析事件本质、科学研判事件走势,及时提供事件定性、定调的新闻口径。要有责任意识,勇于面对新闻媒体,主动基础事实,抢夺事件话语权。要敢于亮明自身的立场和观点,同时注意规避敏感词汇,尽可能选择有利于事件处置和舆论引导的口径和渠道。面对责难和质疑,要勇于承受暂时不被理解支持的委屈,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应对,不拒绝、不回避、不遮掩,如实介绍情况,充分赢得理解和信任,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林
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准确把握好舆论宣传的分寸、尺度和火候。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速度是关键,应快速反应,迅速整合各种资源、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有效展开行动,力争将损害降至最低。要正确引导舆论热点,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要加强新闻策划和追踪报道,坚持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喉舌的性质不能变,引导媒体从当地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把突发公共事件放在社会大背景和“区情”中去考量,注重社会效果,帮忙而不添乱。在做好正面宣传报道的同时,努力控制住和化解好负面新闻炒作,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媒体记者采访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对外宣传的口径统一,确保对外宣传的新闻安全。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有效防范和化解因工作疏忽造成的不良社会后果。
着力引导正面舆论态势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凤宇
突发公共事件大多具有影响广泛、破坏性大、冲击连续的特点,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置,极易由一种矛盾引发出多种矛盾,以至于问题、领域、区域的无限扩展。因而,第一时间争取公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制胜法宝。面对突发公共事件,要迅速启动新闻应急预案,深入掌握事件核心环节和事实。要善于组建和运用新闻信息网络,掌握对外报道、群体沟通的主动性,善于运用见面会、通气会、会等形式,持续群众关注的核心事实,主动引导舆论。要勇于担当与主流媒体合作做深度报道之责,搜集新闻事实、形成新闻通稿、安排采访接待,协调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开展应急宣传。要注重动员参与事件处置的相关人员主动接受媒体的采访报道,及时准确地事件信息,公开报道事件的原因、进展情况,力争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支持,努力推动正面舆论态势的形成。
善于做好同媒体的沟通协调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一、做好“三个准备”,通过平时准备演练应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一)做好思想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从维护党的执政根基、增进党群鱼水关系的高度,做到思想认识不放松、防患力度不减退、应急准备不滞后。
(二)做好制度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健全机要管理、机关值班、信息搜集和要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在党组领导下保证在1小时内向上级报告。
(三)做好物资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积极配合行装、技术、司法警察等部门做好应急行动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车辆能开、工具能用、人员能战。
二、发挥“四项职能”,通过充分履职激发潜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一)充分发挥好参谋咨询职能,为领导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正确的决策参考。提高参谋咨询能力。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法论和科学发展观等,提高决策参考的思想性、政治性。加强应急法规政策及相关知识学习,提高决策参考的法律性、政策性。加强检察业务学习和逻辑思维训练,提高决策参考的专业性、逻辑性。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参考信息,密切关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信息传播渠道,让领导更好地综观全貌、统揽全局。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建议,善于从宏观和微观、上情和下情的结合上分析研判突发事件的内在规律和特点,让领导在最佳稳控方案中有更多的建议选择。超前参谋为领导分忧,对领导决策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提前去思考,抢半拍去谋划,对领导大量日常性、程序性工作,主动办、抢先办,让领导有充分的时间去解难事、抓大事。
(二)充分发挥好综合协调职能,确保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并能顺利完成应急任务。切实做好多层次的综合协调工作。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事件详细情况和本院组织开展先期应急处置等,时刻取得上级的领导与支持。做好本院各部门“统筹兼顾”的横向协调,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应急资源,确保应急干警在第一时间内派得出并迅速形成战斗力。做好与社会力量之间“相互合作”的对外协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全力配合,促进突发事件尽快妥善解决。充分体现综合协调工作的全局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站在全局高度、领导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去完成协调工作任务。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用最佳的协调方式理顺多方关系。以形象立威,能吃苦在前,能办的事尽量去做,协调工作会顺利得多;以人品树威,在协调遇阻时,多作些解释,不能以怒制怒,只能委曲求全。
(三)充分发挥好督查督办职能,把领导对应急工作的要求、策略全面落实到干警行动中。对应急干警在执行任务中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督办,如督办消除安全隐患等,重要的是在督办中提供服务。对应急干警执行任务的方法策略进行督查,看是否区分矛盾性质,讲究方法策略,努力防止因处置不当酿成事端、激化矛盾。对应急干警执行任务的作风表现进行督查,重要的是在督查中给予鼓励。
(四)充分发挥好服务保障职能,为介入处置突发事件或参与抢险救灾的干警助力扬威。突发事件大都具有爆发突然、起因复杂、危害严重、影响广泛等特点,而且呈现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因此开展对应急工作的服务保障工作应当因地、因时、因事制宜。如在突发火灾时,尽可能地提供划伤、摔伤、烧伤等紧急包扎药品等。
三、盯紧“五种情形”,通过发现苗头提前反应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一)盯紧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苗头,尽其所能地配合做好防范减灾工作。2011年特大洪灾,通城检察院办公室出色完成了党组交办的各项艰巨任务,2名人员受到上级表彰。然而痛定思痛,如果在天气预报有暴雨时,建议采取一些防灾减灾措施,受灾程度也许大大降低。
(二)盯紧可能发生的苗头,尽其所能地配合做好防范稳控工作。2012年通城先后发生3起(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引起),通城检察院在县委领导下,每次紧急派出最少有一名副检察长带领的应急分队迅速妥善处置,办公室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盯紧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苗头,尽其所能地配合做好防范督查工作。充分发挥检查督办职能,努力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如督查故障车辆限行、信息载体定期检查、酒驾必究责任等制度落实情况等。
(四)盯紧可能发生的恐怖或个人极端事件苗头,尽其所能地配合做好防范处置工作。从办案、、网络等渠道尽量捕捉可能发生的恐怖或个人极端事件苗头,做到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突出源头治理,确保不出问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自然灾难频繁: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1月我国南方特大冰雪灾害,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这些灾难的发生后通信中断或瘫痪,导致救援延迟,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应急通信建设成为全球各国的共识,所谓应急通信就是支持应对突发事件的通信,加强应急通信建设首先要明确建设需求。
1 应急通信系统功能分析
应急通信不是单一的通信方式,它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应急需求的一组通信方式。应急是指就对紧急突发事件,也就是由谁来应对哪种突发事件,以及在突发事件的哪一个阶段如何应对这种突发事件。应急所包含的因素有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类型,什么程度和如何应对等。实施应急通信的主体是人,这里主要包括不同层级组织救援的领导者(指挥者),专业抢救人员,民众;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用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可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针对具体的突发事件过程和应对方式又分为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的监视和预测、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抢救、突发事件事发生之后的恢复重建。由此可以看出,满足应急需求的通信系统应该具备支持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监视和预测、支持地方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支持灾区最高指挥员实施现场指挥、支持现场抢救、支持灾区群众对外通信等功能。
2 突发事件发生之前对于应急通信的需求
事先监视和预测突发事件,尽可提前发出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预测,尽快发现和证明灾害已经发生。对于地震、水灾、火灾、疫情、恐怖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用于支持国家重大突发事件监视和预测应急通信系统,主要通过国家纵向管理各级政府监视和测量本辖区是否发生了突发事件,政府各个职能部门横向管理,监视和测量相关职能力面是否发生了突发事件。对于地方性的刑事案件、政治动乱、恐怖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之前,用于支持地方多发突发事件的日常应对监视和预测通信系统,主要通过辖区独立管理或与相信区域协调配合,利用固定电话、传真,移动电话等完成报警、处警业务。上述两类系统传输的数据业务量大,质量要求高,且要求保密性强。
3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抢救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首先是抢救,抢救工作需要广泛的协作、是一种相对短期的、高强的群体工作,此时应急通信系统主要满足支持支持灾区最高指挥员实施现场指挥、现场抢救、现场情况转播、灾区群众自救和呼救和灾区群众对外通信的需求。应急通信系统应能够为现场开设的指挥所提供固定电话、会议电视、图像等业务,满足最高指挥员对整个灾区抢救力量的指挥,同是能够与中央及附近的政府、部队保持联络;为各抢救群体提供移动电话业务,用于现场抢救领导与协调;根据需要将军区现场情况及实况或通过录像向外转播;满足灾区群众发送呼救信号和对外联络的需求。
4 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支持恢复重建工作的应急通信需求
突发事件之后,在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基本温饱之后,将转入恢复重建工作。在恢复重建初期,部分外地支援力量还需继续在灾区开展工作,此时仍然需要部分应急通信系统支持。在复重建初中后期,主要依靠本地自力更生,原有公用通信系统得到恢复,可心满足支持灾区的恢复远建工作,这时不再需要应急通信系统。
5 不同突发事件对应急通信需求
关键词 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
地铁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安全运营是其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来临,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建设也要跟上。本文根据地铁发生突发事件的特点,建立了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框架,并对该框架的细节进行了思考和设计。
1 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原则
近几年来世界上多起地铁突发事件发生,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及逃生技能较差,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往往行动混乱,导致疏散困难及踩踏事件。②地铁的结构设计、相关标识的设置及列车材料的选择对于应对突发事件考虑不周。如地铁通道复杂,使人们难以疏散;有些地铁列车装饰材料燃烧后产生有毒烟雾等。③已有的安全、消防设施难以对付突发事件。④专业的救援、消防系统不能与地铁突发事件应对系统实现无缝衔接。
基于以上的所列举的原因,制定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1.1 重视预防
谈及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体系,往往就会把重点放在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如何应对。但突发事件毕竟不是常态。如果预防工作做得好,其实也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要意识到“预防”在构建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把预防突发事件纳入到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
1.2 以大系统的观点设计应对体系
以往地铁突发事件的防治工作往往只着眼于在地铁系统内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措施,多强调单独某个硬件设施的设置和完善,而没有从系统和全局上去认识。地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正常运行涉及到多个环节。因此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的构建要从系统和全局上综合加以考虑。
1.3 加强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
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地铁需要配备先进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消防系统等各项硬件设施。这是应对地铁突发事件的物质基础。然而从近几年来国内外地铁发生事故的案例来看,一些先进的硬件设施不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还需要从软件方面的建设入手使硬件设施发挥最大的作用。
1.4 重视指挥协调的作用
一个完善的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需要人来指挥、协调。一旦地铁发生突发事件,往往需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调度指挥机构是十分必要的,以便在紧急状态下充分的调动各种人力、物力等资源,沟通协调各个相关部门,将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降低。
2 应对体系与运营状态的对应关系
一般而言,地铁运营系统存在着三种运营状态:正常运营状态、紧急运营状态和非正常运营状态。而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可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即根据这三个不同阶 段进行配置,起到对不同阶段的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作用。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与三种运营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在地铁正常运营状态下,启动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子系统,对地铁的各种情况进行监控,对公众进行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自救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地铁的各项软、硬件设施进行检查、完善、更新、维护。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由监控系统通过报警系统来启动突发事件紧急反应子系统。突发事件一经确认,地铁进入紧急运营状态。紧急反应子系统包括疏导人群、自动灭火系统、联络其他相关部门等环节。
突发事件发生的事后,需要快速恢复地铁正常运营状态,然而这时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由紧急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是需要过渡的。同时也要查找突发事件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突发事件事后恢复系统将协助完成这一步,使地铁重新正常运营。
3 应对体系的细节设计
3.1 地铁突发事件预防应对子系统
目前进行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体系建设,往往把重点放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紧急应对方面。笔者认为,为了保证地铁运营的正常进行以及突发事件发生后减少各种损失,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更多的是从预防入手,努力控制危险源,将各种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在事前降低至最低点。
3.1.1 完善地铁应对突发事件的硬件设施
在地铁的内部设施建设中,有些重要的设施易被忽视,而这些设施往往对于应对突发事件起着重要作用。
地铁要有救援专用通道。救援通道与地铁通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没有专门的救援通道,当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援人员及相关的救援设备就无法及时地进入地铁进行救援。救援专用通道也可对站内的乘客进行分流,使其能尽快地疏导到安全区域。
从地铁100多年的历史教训来看,地铁灾害中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是火灾,因此地铁的消防设施是十分重要的。地铁消防设施一般包括列车上的灭火器,站厅及站台上的消防栓、灭火器、自动水喷淋装置,车站和区间隧道内的排烟装置、防淹门等。特别是在车站的出入口附近应设有与外部消防车接口的消防栓,方便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援。这些设施要经常检查是否可用并及时更新。另外,可以设置安全屏护门等,可在发生火灾时起到阻隔火焰、控制烟气流动的作用;还可及时排除烟气,为乘客撤离和消防人员进入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为灾情的控制和人员逃生创造条件,并可避免爆炸发生时人群因为拥挤而发生意外的情况。
其它硬件设施还有列车监控系统、列车报警按钮、紧急报警电话、车门紧急解锁手柄、司机室与车厢通道门的紧急拉手、列车头部紧急疏散门、车站紧急停车按钮、车站智能烟感探头、车内的紧急照明、通风系统、供电系统和诱导疏散系统等。
3.1.2 进行突发事件的预演以及对公众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料和根本杜绝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应急预案的制定。应事先制定多套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增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力争把事故与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还需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和消防人员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
在公共场所加强宣传,唤起公众对突发事件的重视,让公众了解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自救的方法,这对于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也是一条有效途径。
3.1.3 社会支持体系
通过国家立法,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地铁运营企业等,组织制定有关防灾安全的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和条例等,以求共同遵守和规范系统地运作,形成全社会支持体系。这是地铁乃至其他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的有力保证。通过学校和家庭教育,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个体的安全意识;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关怀社会弱势群体需求,化解民族和宗教矛盾等,消除社会不稳定的内部因素,减少地铁突发事件的发生。
3.1.4 建立专门的地铁突发事件调度指挥机构
由政府部门成立专门的指挥机构,联合地铁运营公司、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医疗单位、通讯部门、新闻媒体乃至民众,统一调度,进行地铁灾时人员疏散预案的制定和定期的突发事件演练,以及突发事件时的调度指挥;同时监督地铁运营公司内部的安全管理,定期对各种设施进行检测、更新,可以起到更加直接的突发事件的预防作用。
3.2 突发事件紧急反应子系统
整个紧急应对子系统涉及列车运营、人流疏导、启动防灾救援硬件设施和调度指挥等四个方面。
3.2.1 列车紧急运营状态
地铁列车可能会由于人为、自然灾害等原因进入紧急运营状态。这部分的预案已经比较成熟,在本文中不再详细叙述。
3.2.2 组织疏导人群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工作人员必须据实报道灾情,拦截其他乘客进站,及时疏散站内人群;同时立即中止本区间的列车运行,相邻隧道也应立即停止正常行车。以下根据突发事件发生地点的不同分别予以阐述。
1)站台或站厅发生突发事件:车站站台或站厅发生突发事件时,车站工作人员通过广播系统,通知车站滞留的乘客进行疏散,乘客可利用车站楼梯、出入口迅速撤至地面。相邻车站要对在该段区间隧道中行驶的列车下达停车或者返回的指令,以减少人员的伤亡。
2)列车在车站发生突发事件:列车在车站发生灾害时,司机、幸存乘客或车站工作人员应向控制中心报告,停止本站列车服务;车站工作人员通过广播系统对站台上滞留的乘客进行疏散,并及时拦截外部乘客进站;紧急调度指挥机构联系专业援助人员进行救援工作。
3)列车在站台附近发生突发事件:此时列车一般处于刚离站或即将到站的状态。一旦此时发生突发事件,司乘人员要及时向车站通报灾情,车站工作人员赶到站台做好组织疏散和救援准备工作。若事态不是很严重,司机可将车开至就近的站台,和车站工作人员一起组织乘客进行疏散。若列车烟雾较大,司机应立即断开外部电源,启用备用电源,维持车厢内的照明;同时,车站救援人员应立即开拖车将列车拖至站台,迅速开门疏散乘客。若灾情非常严重,则由车厢内幸存人员向车站通报。
4)列车在区间隧道中部发生突发事件:此时列车离两端站台的距离都较远,来不及将列车开往车站。车头发生灾害时,乘客在车停稳后从车尾下车后步行至后方车站;车尾发生灾害时,乘客从车头下车后步行至前方车站;列车中部发生灾害时,乘客从列车两端下车后步行至前、后方车站。此时,隧道通风系统迅速启动,排除烟气,并向乘客提供必要的新风,形成一定的迎面风速,帮助乘客安全撤离。
3.2.3 开启自动消防救援引导设施
车站火灾自动防护系统就是一项重要的硬件设施。在建立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中,车站火灾自动防护系统不再是孤立的地铁火灾防治系统,而应纳入整个突发事件应对大系统。车站火灾自动防护系统的监控器、报警器,与突发事件应对系统整合。当监视器检测到发生意外时,报警器被激活。一并激活整合到大系统里的还有救援引导设施,同时灭火系统开始工作。以前独立的车站火灾自动防护系统反应过程将与整个突发事件应对系统完全同步。
3.2.4 联络相关部门进行协助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对不能仅靠地铁运营部门的努力,而应构建一个从政府部门到各相关执行部门(包括地铁运营部门、公安、消防、医疗、通信、新闻媒体、环保单位乃至民众)的全面的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进行联络的主要任务由地铁突发事件调度指挥机构来承担。
3.3 突发事件事后恢复子系统
尽管突发事件的预防、紧急应对十分重要,但事后恢复正常运营也不能忽视。地铁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子系统包括:①突发事件的信息;②善后及重建;③突发事件事后评估及总结。
灾后重建和恢复通车是事后恢复子系统的主要任务。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车站、区间隧道、地铁列车等的受损情况进行详细的清查和评估,对受损区段的结构进行修复和重建,消除突发事件留下的安全隐患等工作,尽早恢复使用和通车。同时应立即调查突发事件的起因,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提出应吸取的教训和改进的措施,以对今后的地铁设计和防灾提供借鉴。
这里需要重点提出的是突发事件的信息。从近几年的经验看,突发事件给民众带来的心理恐慌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当发生突发事件后,地铁主管部门及运营部门要及时向社会公众相关信息,只有以这种管理意识和理念来指导应对突发事件,才能及时消除社会恐慌。如果一味地隐瞒,不仅仅侵犯了广大民众的知情权,也将不利于乘客的疏散、逃生和求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新闻媒体要多做公共安全宣传,发生突发事件时,客观如实地对情况进行报导,事后多做正面报导,和地铁运营部门一起努力重建公众对地铁安全度的信任感。
4 结语
中国争取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办权,这对我国来说是值得骄傲的,同时对我国的地铁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仍需在以下方面开展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地铁车站的建筑布置应有利于突发事件时的逃生和救援。新建地铁的设计方案要考虑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对既有地铁可采取相关的改善措施,并及时总结,为今后的建设积累更多的经验。
(2)结合在地铁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对在非开放空间里人们的疏散模型进行研究。
(3)建立高效的应急联动反应机制。地铁是城市大交通的组成部分,地铁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要纳入到城市大交通应对体系中去,这对建立高效的应急联动反应机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铁民.地下工程安全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
[2]范文毅,殷锡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9:79-86.
[3]何文凯,刘剑,王金桃.基于危机事前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6):14.
[4]蒋雅君,杨其新.对地铁火灾防治的新认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