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住建系统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2:1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住建系统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住建系统论文

第1篇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给排水工程设计理论探索

1、与之有关连的给排水工程

一般来说,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该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生活水系统

1)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2)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

3)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

4)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2.热水系统

比照生活水系统,增加所有换热器的有关参数,以及系统的温度、热媒消耗等。

3.循环冷却水系统

同生活水系统,增加冷却搭的有关参数。

4.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

5.客房故障、水池、水箱缺水报警等

6.排水系统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阶段上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分步进行。

1.用户需求分析

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依据建筑物功能、性质、建筑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极大的差异,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高档的公共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需综合考虑各承租户的需要,尤其要重视招商本身的需要,应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银行、邮政、出版、政府机关)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个关键,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对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而言,吃透业主的宏观想法,然后再一起理出对给排水工程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这也是此项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步。

2.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即提资、反馈的反复、交叉过程)。如果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是与上建设计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某些工程的局部不尽人意,这虽属难免,这样的事当然少一些更好。

3.施工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计算机、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许多硬件、软件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那些高科技领域前沿。技术更新快,设备更新更快。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以及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施上深化设计应由系统集成商来编制。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上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此项工作,该设计单位对该工程总体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工程目标、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担负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任。这是所有智能大厦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设计人员不必过多考虑。

3、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多,但对给排水设计工作而言,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网络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且试举几例:

1.利用程序控制管理蓄水他的进、出水。

1)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或液位控制网)来控制,当池内满水时自动关闭进水。此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用电动阀门与水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为确保工作可靠,还可再增设1个水池满水报警)。

2)水池出水

同理,水池出水也可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生活、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不在平时被动用,常常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作法。此作法也有一些弊端:死水区水质容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致使水泵工作失稳,以及造成气蚀;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带来一些麻烦。如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至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上述弊端即可根除。

2、新的给排水工程目标

1)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上,致使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大大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在智能大厦内,利用智能化系统的网络和技术帮助上述目标的实现,同样是合理而简便的。

2)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多种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口前,国内如宁波水表厂已研制出LXWJ-16流量集中检测仪,可以实现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给排水专业应当重视此项工作,工程上的这种需要已趋明朗,数码远传式水表一旦推向市场。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层建筑“水表出户”的难题(改为“抄表不必入户”)。

第2篇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建筑企业面临来自国际上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国建筑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和技术上。中国建筑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取得管理和技术上的进步,才能抓住入世后的机遇,迎接挑战。目前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实行三级管理,即公司下属分公司或项目管理部,再到项目体。这样传统的纵向分层次的管理模式,使组织机构设置庞大复杂,管理效率低下;使企业内部的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分散、独立,无法满足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决策分析对信息全面性和集成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高效的管理手段与工具,使管理幅度很难提高,很难实现企业总部对工程项目的“面对面”的管理,对跨地区的工程项目的管理更是“鞭长莫及”。因此,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应消除三级管理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优化资源组合,畅通信息渠道,进而为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1消除地域分散的缺陷,实现办公自动化,使信息、政令等畅通

OA系统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是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体现网络优势和发挥作用的系统。该系统在一般的施工企业里无大的差别,可选择目前市场上的合适产品。OA系统应与企业内部的邮件系统结合,实现无纸化办公。OA系统可包括资产行政的管理,即办公用品的采购、企业资产的管理等。

2有效实施公司对项目的监督、指导、审批、服务等职责建立信息系统

除了及时掌握项目信息外,重要的是有效实施公司的管理职责。工程管理、质量监督等,均是对工程项目而言,其中包括工程进度、物资采购、调拨;机械设备安排与租赁;项目质量、安全情况、工程资金状况等。在开发相应的系统时,应与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结合,使项目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另一方面应发挥公司统筹的作用,合理调配各种资源(机械设备、周转材料等)。工程项目从承接到工程竣工,整个过程中都牵涉到合同的签订和合同执行情况的反馈与评价。一般公司对合同签订都有规定,有的须经公司审核、盖章签订;有的可由法定委托人签订,送公司备案等等。其中涉及合同对象(如材料供应商、劳务队伍等)的选择、定价、合同条款的起草等,建立系统后,公司应能全面地了解和参与。

3以合同管理为主线,理顺系统间的关系

按合同管理这条线进行,因为,任何与工程有关的活动,都是以合同或协议为基础的。在与业主签订总合同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一系列的工程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机械租赁等活动,这些也都以合同或协议方式确定,在工程管理和结算中亦是以合同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合同管理还与企业的资金状况有关:业主合同工程款收入情况,分包、采购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合同支付款情况。合同管理除包括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分包商、分供应商管理,合同履行情况管理外,还应包括合同收付款管理。合同的收付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项工程的盈亏状况。合同管理系统与成本分析系统结合,在分析“量”的比对的同时,再进行“价”的比对。对于工程分包合同,合同履行情况管理、合同收付款管理与工程的进度密切相关:按月上报业主完成工作量,经业主认可后支付工程款,即合同收款,完成工作量即工程的进度状况;分包合同支付款,即在分包商完成合同规定的工程后的付款,也是以工程进度为依据的。物资管理系统中的材料采购也涉及合同的签订、分供商的确定,在物资管理系统中完成采购合同的签订,在合同管理系统中应能反映。

4实现灵活的查询统计功能

对于面向领导层的查询功能,不仅仅是一些报表的统计,经理查询应包括对各个子系统的主要数据的查询和子系统数据分析汇总后的综合查询。在经理查询模块中,对各子系统的数据分析和汇总较重要,尤其是对企业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工程的盈亏状况和分析、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投标情况、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各下属公司的经营情况,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等。

5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以成本控制为主线,辅助施工管理为目的

工程项目是企业的成本中心和效益中心,也是原始数据采集点。项目管理注重的是过程控制,以成本控制为主线,以工程预算为基础,建立各个子系统,但必须注重各系统与公司的系统的联系,系统设计应全面考虑。项目管理是以成本为主线的,预算系统是基础。工程项目管理,在成本控制上是以预算和工程进度为控制标准的,材料领用、人工工日的开单是按进度依照预算开的,机械的施工更与进度有关,材料的采购计划也与进度有关。在成本控制上,工程的进度管理与预算系统结合,用预算的分部分项来表示工程的进度,在人机材等的耗用控制上,以此为标准。工程成本控制,除了构成工程实体的直接费(预算内的和预算外的)外,还有间接费等,如管理费,这些费用也应加入系统中,这样才是该项工程的真实成本。项目的成本分析分为分部分项成本分析、单位工程成本分析、整个工程的成本分析。成本分析的比较为预算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对实际成本的分析还可进行预算内消耗和预算外消耗比较。超级秘书网

第3篇

1.1高层建筑采暖、通风等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楼层越高,建筑的占地面积就会越大,否则安全性就会大大降低。特别是一些摩天大楼的设计,往往看起来就好比一座大山,但是无论是低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建筑的采暖、采光、和通风情况都必须达到基本的要求,否则高层建筑本身就会事与愿违,变得没有必要。高层建筑的采暖不能完全依赖天然的太阳光的热量,由于高层建筑面积较大,其建筑的内部往往不可能直接受到太阳光的热量影响,所以其热量的来源就需要高层建筑的暖通设备来提供。而暖通设备的核心就是不断地向高层建筑内部注入暖风,因此通风条件是暖风是否可以有效的传送的关键。同时通风也是保证高层建筑内部环境清洁的核心,当暖通系统将干净清洁暖风空气注入到高层建筑的每一寸空间时候,同时也是去除掉高层建筑中国污浊空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保证高层建筑内的气温适宜人体居住,也是保证人的身体健康的关键。

1.2暖通空调系统的主要类型

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根据高层建筑设计的不同也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全水系统,第二种是全空气系统,第三种是空气-水的综合系统。暖通空调的全水系统是指高层建筑中的空气温度和湿度都会由水进行调节。其利用的原理是水的比热容更大,单位面积水可以容纳更多的热量,换言之水问的身高和降低都很缓慢,所以高层建筑就可以利用晚上的水循环将热量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建筑当中。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全空气系统比全水系统更加直接,这种系统设计是直接将空气的温度加热到适宜人体居住的温度,让后通过复杂的运输系统,直接注入到高层建筑内部,同时抽走或者将冷空气和污浊的空气挤走,保证在高层建筑里的人可以随时享受到温暖且新鲜的空气。而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的水-空气系统就是将同时借助水和空气两种方式同时供暖,取长补短,其效果也往往会更好。

2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准备工作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关乎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居住的舒适性,其设计工作非常关键,但是由于高城建筑的复杂性,其设计工作要比一般的建筑要困难得多。首先,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人员应当对高层建筑的设计了如指掌,对于高层建筑的内部结构非常清晰,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对于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进行布局,保障系统运行的平稳和安全。其次,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当关注建筑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处于南方和处于北方或者处于高原和处于盆地的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差距很大,设计师必须提前对当地的环境进行深入的调查,让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和当地的环境契合的更好,不仅可以节约经济成本,也会增加建筑的舒适性。最后,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设计应当充分的了解市场的行情。因为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用材会有很多不同的选择,每种材料的效果不同其价格也不同,而设计人员应该充分的了解每种材料的优缺点和价格才能建立模型选择最佳的材料来施工。

3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原则

3.1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安全第一

任何一项设计和施工都要将安全摆在第一位,正所谓人命关天。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并非是一般的系统,其系统的用料会涉及到很多依然易燃物品,所以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火灾的因素,否则一旦建筑遇到火灾这些筑暖通空调系统将会增加很多额外风险。此外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安全性还表现在建筑内部的空气质量和湿度是否对于人体是最佳的,所以就要求暖风空调系统是否能够保证空气的来源是干净的,无毒无害是关键。此外温度的设计也要和室外温度契合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否则人在建筑内生活久了就很难一下适应室外的温度,这样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因此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3.2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环保原则是关键

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用料很大,在如今人们环保关键越来越强的今天,对于系统施工的材料选取应该尽可能的按照环保的要求做。此外,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应该秉承节能的原则,其设计是否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对自然热源的利用,是否在实际中更多的体现节能的意识,是否在很多环节都能充分的使用环保设备,是否在设计的时候建立科学的模型计算,确保暖风运输系统最短路径,这些都是保证高层建筑整体环保节能的关键所在。

3.3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的经济性是基本要求

一个高层建筑的建设本身应当是盈利的,这也是保证高层建筑安全和舒适度必不可少的因素。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在当今社会是万万行不通的。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是否真的体现其经济性,是否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的成本也是系统设计成败的关键。理性的分析,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也并不应该占据整个高城建筑工程预算过多资源,因此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经济性设计就是施工成败的关键。而对于系统设计的经济性就需要设计人员的素质达到要求,其专业技术非常过硬,才能够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4结束语

第4篇

1.1节能改造措施该大楼经过20多年的使用,存在办公环境差,外立面效果为脏、乱;存在结构、消防安全隐患;室内舒适性差,建筑能耗高;生产流线不合理;部分建筑设备及建筑构件老化及超过使用年限等问题。这次改造采用的技术主要有:遮阳、通风等被动式节能技术;外窗改造优先的围护结构改造技术;以人为本高能效的空调系统改造技术;高效节能的供水系统改造技术;切合实际的供配电和照明系统改造技术;光伏发电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智能可控的空调集中系统及能耗监测系统。由于原来的屋面为架空预制钢筋砼隔热板,开裂老化严重,防水年限过期。外墙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粘土多孔砖,外窗是铝合金框普通玻璃推拉窗,没有外遮阳措施,且气密性、水密性差。这次护结构节能改造,采用倒置式防水屋面进行防水层改造,采用40厚挤塑聚苯板敷设保温隔热层,进行了局部屋顶绿化,并增加太阳能光伏板。建筑外墙基本不变,减少南向带型窗面积,增设窗间墙。改动墙体部分采用自保温墙体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南向窗台部分加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增强内保温。减少南向外墙面积,控制窗墙比。南、北、东、西向外窗更换为普通铝合金框中空玻璃。结合建筑外立面增设外遮阳,沿街北、西、部分南向外墙立面增设固定翼型遮阳百叶,沿街东向外墙立面增设电动式固定翼型遮阳百叶。通风设计结合内装修平面调整,通过室内办公空间分隔和家具排列顺应和引导自然通风,合理组织通风线路。供配电方面重新对供配电容量、敷设电缆、供配电线路保护和保护电器的选择性配合等参数进行核算;低压配电室、层分配电箱尽量设在负荷中心;低压配电室设集中无功补偿和“电容器+电抗器”组合的无源滤波治理措施。结合屋面节能改造,安装总容量50KWp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供配电系统结合屋顶50KWp太阳能光伏发电进行配电。照明部分因为原有照明系传统照明灯具,采用电感整流器,无照明自控系统。现在选用发光效率高的光源、灯具效率高的灯具及能耗等级高的镇流器,如办公室均采用T5细管径荧光灯和格栅灯盘,选用能耗低的电子整流器;公共部位采用光控和时间控制等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式,根据照度、人员活动区域自动控制照明。另外办公区照明结合办公功能和自然采光,合理采用分区、分组、集中和分散方式来安排照明;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采用合理的灯具安装方式;在满足安装高度及美观需求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灯具的安装高度。供水方面原来一层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二层以上由合用水箱上行下给供水;埋地合用水池、合用水箱、镀锌钢管给水管材不能满足卫生需求;无水表计量装置。现利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的层数提至三层;四层以上由屋面生活水箱供水,并根据季节和用水状况采用市政压力之二组补水或加压泵补水;水箱改用不锈钢材质,给水管材改为卫生、综合造价低的管材;增加了水表计量装置;增设了水池、水箱超高水位报警功能;并增加了直饮水系统,为办公人员提供了健康、安全的饮水条件。空调原来是分体空调,无新风系统;室外机设置在临近外墙,显得比较凌乱。改造采用分区VRV+部分新风系统;VRV变冷媒新风机组采用高效能的变频一拖多空调系统,能效4.2以上;利用冷热交换机组,利用排风的余冷(热)量来预冷(热)室外新风;室外机组集中屋面,不影响外墙整体效果。另外还设置了相应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建立和利用福建省能耗监测系统展示平台,对节能改造系统集成展示。

1.2节能改造后节能改造后,对各部门的房间格局进行了重新设计,集体办公区主要以大开间为主,并将分体式空调改造为中央空调。改造后各楼层北楼和南楼的年总能耗、人均能耗及单位面积能耗统计如表1.4、表1.5所示。分析计算改造后各楼层单位面积年能耗量如表1.6所示。为了更直观的对比改造前后各楼层单位面积年能耗量,以柱状图的形式表示如图1.1所示。

2数据及效益分析

该办公楼节能改造项目已于2013年完成,经数据对比、分析和计算,改造后建筑节能率可达到50.17%。其中,供水系统改造后,由于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及减压控流等技术措施,每年可节水约为0.2万吨,节水率约为22.5%。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改造后,同比预期每年可节省3.2万kWh电量,屋顶50kWp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每年可发电约4.5万kWh。暖通专业节能改造后,一方面因建筑围护改造,隔热保温性能提高,设备配置的负荷容量降低了8%左右,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降低,另一方面,大楼改造前空调采用分体空调,效率低下,设备的能效比仅为2.6~2.7kw/kw,采用能效高的VRV空调系统后,制冷COP值达4.2kw/kw,IPLV值为5.4kw/kw。核算改造前空调年耗电量约45万kWh,改造后空调年耗电量仅约为25万kWh,改造前后空调年耗电节省量约18.13万kWh。总计年节约的电能,按发电煤耗计算,共能节省65.3吨标煤,实现减排161.4吨CO2,削减4.9吨SO2等。由此可见,本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特别是,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采用的技术和方案基本上都是常规技术,除增加屋顶50kWp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外,改造所花费的投资也是正常的需求投资,但采用这些技术的理念都是先进和最适宜的。改造取得了节能的效果外,外立面有了焕然一新的现代建筑风格,室内办公环境极大改善,舒适性提高,生产流线合理、建筑设备使用便捷、安全。

3能耗监测系统

改造前,该建筑物没有安装能耗监测和分析系统,所以各分项能耗和总能耗只能通过人工统计和估算得出,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部门之间的差异和不同时段工作时间长短的不同,导致所得能耗统计数据与实际能耗有一定的偏差,准确性不高。改造后,该建筑物引进了能耗监测和分项计量系统,系统如图1.2所示。该系统分为现场监控层、通讯管理层和监控主站层。现场监控层由多功能电能仪表组成,分别就地安装在各自的配电箱上,并以现场总线形式接入通讯管理层,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主要完成测量、电量参数等相关信号采集上传等功能;通讯管理层主要由通讯管理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数据的处理、存放、调配,通信规约的转换,各个区间的通信衔接以及对本地系统状态的监视等;监控主站层由监控主机、UPS、数据服务器、WEB服务器,分项计量及能耗监测系统应用软件组成。监控主站层通过以太网与通讯管理层相连,实时采集现场监控层的监控数据,可完成包括能耗数据采集、能耗分项计量、能耗区域管理、能耗设备管理、能效数据分析评估、系统优化策略、节能潜力评估、能效信息和用户定制等若干系统功能。能耗监测平台能够简化人工抄表及统计的烦琐工序,只要各仪表根据标准接入采集网络,监控中心就能定时、定点地获取相关数据。通过在平台上简单的设置及操作即可对各建筑数据统一管理。而且数据采集设备采用的是系统开发商自主研发的控制代码,不需操作系统支持,不被网络病毒侵害,能够免受外界网络攻击。另外,要求采集设备能保证断电一定时间内数据不丢失,或通讯异常时,设备能保存重要数据,通讯恢复后向监控中心断点续传重要数据。

4结语

第5篇

超压出流是指给水配件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其流量大于额定流量的现象,两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这部分流量未产生正常的使用效益,且其流失又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属“隐形”水量浪费。此外,超压出流会带来如下危害:①由于水压过大,龙头开启时水成射流喷溅,影响人们使用;②超压出流破坏了给水流量的正常分配。③易产生噪音、水击及管道振动,使阀门和给水龙头等使用寿命缩短,并可能引起管道连接处松动、漏水甚至损坏,加剧了水的浪费。为了解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笔者对此进行了实测分析。

1测试对象

选择11栋不同高度和不同供水类型的建筑作为测试对象,其中多层建筑3栋,均为外网直接供水;高层建筑8栋,一般均分为2个区,低区由外网供水,高区由水泵、高位水箱联合供水或由变频调速泵供水,有的楼层住户支管上设有减压阀。

通过对目前建筑中普遍配置的螺旋升降式铸铁水龙头(以下简称“普通水龙头”)和陶瓷片密封水嘴(以下简称“节水龙头”)使用时的压力和流量进行测试,了解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状。

2测试装置

由于测试是在已投入使用的建筑中进行,为不妨碍用户的正常用水,采用了图1所示的试验装置,即用塑料软管与一新安装的试验用水龙头相连,试验用水龙头前安装压力表,测试时只需将软管的另一端与原水龙头紧密相连即可。

测试采用φ15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各1个;天津市星光仪表厂Y—100型压力表(测量范围为0~0.6MPa,最小刻度为0.01MPa)及附件两套;φ15塑料软管、1000mL量筒、秒表、三通、管箍等管件若干个。

3测试内容和方法

3.1测试点和测试时间

对每个楼体中测试点的选择一般为:从第一层开始隔层入户测试(但实测中因有的住户家中无人,测点有所变化),测试点水源为室内已有污水盆水龙头或洗涤盆水龙头出水。测试时间为上午9:00~10:30。

测试建筑内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在半开、全开状态下的出流量及相应的动压和静压值。

3.2测试方法

①流量测定

采用体积法测定流量,测试时水源水龙头全开,测试用水龙头分为半开和全开两种状态。记录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在两种开启状态下水的出流时间t及相应的出流量V。每个测点在同一开启状态下测三次,取三次的平均值作为此状态下的最终测定值。

②压力测定

在每次测试用水龙头开启前读压力表值,此值为该测点静压值;测试用水龙头开启后,在记录流量的同时记录压力表读数,此值为该状态下的动压值(工作压力)。

4结果及分析

两种水龙头半开状态时的动压、流量测试结果及回归曲线和曲线方程分别见图2、3。

4.1普通水龙头半开状态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中规定:污水盆水龙头当配水支管管径为15mm、开启度为1/2(半开状态)时,额定流量为0.2L/s。根据上述规定,对67个用水点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有37个测试点的流量超过此标准(超标率达55%)。

4.2节水龙头半开状态

节水龙头与普通水龙头相比,在管径、水压相同时的全开、半开流量均小于后者。节水龙头虽然出流量小但水流急,在较小流量下就可满足人们的用水需求,因而节水龙头的额定流量应小于普通水龙头的额定流量。结合现行的和送审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充气水龙头和单阀龙头的额定流量范围,笔者认为应将0.15L/s作为节水龙头额定流量的参考值,以此作为判别现有建筑水龙头是否超压出流以及新建建筑采取控制超压出流措施的依据。

由图3可见,节水龙头出流量为0.15L/s时对应的工作压力为0.08MPa,其与普通水龙头出流量为0.2L/s时对应的工作压力(0.06~0.07MPa)非常相近,这进一步说明将0.15L/s作为节水龙头额定流量的参考值是比较合理的。

节水龙头以半开状态并以流量为0.15L/s作为其额定流量时,实测中有41个测试点的流量超标(超标率达61%)。

5结语

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普通水龙头和节水龙头的超压出流率分别为55%和61%,实际上水龙头出流量的超标率要大于以上数值。以普通水龙头为例,有的水龙头(如洗手盆)的额定流量不是0.2L/s而是0.15L/s;有的水龙头额定流量虽是0.2L/s,但要求的开启度不是1/2而是3/4或全开(全开状态下有60个测试点的出流量超过0.2L/s),这样就使得水龙头出流量的实际超标率远大于55%。

测试中普通水龙头半开时的最大流量为0.42L/s,全开时最大流量为0.72L/s;节水龙头半开和全开时最大流量分别为0.29L/s和0.46L/s。不论是普通水龙头还是节水龙头,在半开状态时最大出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2倍;在全开状态时最大出流量约为额定流量的3倍以上。

综上所述,在现有建筑中水龙头的超压出流现象是普遍存在而且是比较严重的,由此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是不容忽视的,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第6篇

高层建筑工程各工种施工的协调与配合涉及面十分广泛。要搞好这项工程,专业人员必须通过了解工程对象,掌握工程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各工种相互协调与配合,确保质量与进度目标控制的全面完成。确保在施工安装过程中,在多专业配合、协作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完成了本工程的各项工作内容。

高层建筑的显著特性是“高”,由于其“高”而引发出诸多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特点来,高层建筑安装施工的协调与配合涉及面十分广泛,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这项工程,必须通过掌握工程特点,从而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内外工种相互协调与配合,确保质量与进度,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首先,要协调好设计中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各专业的配合,因为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各专业之间配合好坏直接关系到智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的设计质量,对于施工单位深化系统设计和工程施工有较大影响,甚至影响到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这种协调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即在建设工程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均有专业配合的问题。设计上应从书面资料入手,对本专业图纸、会审纪要、工艺标准、质量要求等加以熟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还需对其他专业图纸、资料进行了解,尤其对与本专业相关且交叉密集工种的施工对象布局、工艺等应有所了解,专业管井共用,各专业各自所占位置、分支管开支位置、走向等在各自图上表示,并无一张综合设计图,所以须在图纸上先进行综合考虑,再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一步考虑,把一部分图纸设计矛盾及不合理处在施工前加以消除和更改;按现行设计图纸,一般管道专业诸管路及设施均有较明确的纵横位置规定,通风专业管道一般体积较大,坐标规定不尽详细,而高层建筑为提高使用面积占有率,留给各专业管井、管廊、吊顶空间等位置极为狭窄,所以常常造成专业管道“打架”。电气工种管路、托盘、线槽等在设计图中均未明确规定其坐标位置,且电流、电信号的传送不受高差变化影响,其走向自由度较大,正由于这种不确定性,设计中也常常出现与其他专业“打架”现象。

其次,要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高层建筑安装施工分为给排水、电气、通风、设备、智能化等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所以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一般来说,给排水专业阶段性较强、周期较长;电气专业阶段性较弱、系统性强、周期长;空调通风专业阶段性强、周期较短;设备智能化等专业区域性强、周期短。怎样搞好内部协调与配合,实际上是一个怎样处理好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及各专业与总体要求之间的矛盾。施工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包含后期装修、安装的配合,从技术方面讲,搞好各专业协调配合,一定要把好熟悉图纸、认真会审、内部会审、内部技术协调的关口,务必保持解决问题的渠道畅通无阻;前者主要是解决各专业内部问题,而后者则是解决各专业交叉配合的问题,相互比较而言,搞好内部协调配合更为重要。在高层主体施工时土建、安装配合:对于安装施工来讲,从整体看,其成品可以说是依附于土建的半成品或成品之上,它们之间的交叉配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且配合密集处主要在“暗”处,如砼结构、砌体内管井等;而装修与安装施工的交叉配合,主要集中在“明”处,如墙面、天花板等,根据工程的阶段特性,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安装主要是电气、管道专业插入配合,其他工种处于准备阶段,对于这两个专业来讲,此阶段与土建专业配合最为密切和频繁。钢筋绑扎时也要注意对线管的保护,塔吊吊运施工材料时注意不要放到线管、线盒上;水、暖、风在这个时期主要是预埋套管、预留洞,要注意的是套管按照图纸位置预埋,当与土建钢筋相碰时,应与土建技术人员协商,不得随意割断钢筋;风口预留洞一般由结构施工人员施工,施工技术人员要认真核实结构、安装图纸上的预留洞是否一致,预留洞大小及位置是否能满足风管安装的需要;预留洞一般以安装图纸为准;在浇筑混凝土时,安装施工人员应在现场看护,防止线管和线盒被踩坏及套管移位,这个时期各专业容易配合到位,但最好各专业施工单位在主体施工时同期进入配合,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来看,土建、装修、安装各专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联系难免有矛盾,所以对于安装施工必须了解土建、装修专业图纸,从中了解整个建筑构造特点及建筑装饰特点,结合本专业的情况,找出问题所在。从技术角度讲,土建、装修专业对安装专业形成了空间限制,各专业必须准确地知道自身专业所处建筑位置及范围,并清楚各种专业井洞尺寸、轴线、标高、层高,乃至砌体厚度、楼板厚度、梁的大小等,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各专业之间的问题;喷淋管道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吊架作,根据图纸分清支架形式,然后现场测量下料和组对,先点焊然后核对尺寸,合格后正常焊接、编号,使支架形式、材质、加工尺寸精度及焊接符合设计要求,支架应牢固紧贴墙体、柱子或结构物上,支架安装应水平,吊架的吊杆应垂直于管子,管道制作前要先熟悉图纸,管道长度,型号一定要符合图纸要求,统一加工,加工好后进行编号、标识,安装过程(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15页)中统一挂线,而且下引管预留口要安装垂直,相邻的下引管要在一条直线上,下垂管下料时要在装修吊顶线出来以后施工,下引管要现场测量;另外,图纸设计时相邻喷头比较多的地方管道走向要与喷头走向相一致,这样现场施工的时候相邻喷头容易调到一条直线上。焊接施工时注意成品保护,在焊接施工时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焊渣,如果保护措施不到位甚至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就会烫伤已安装的地板砖、墙砖、玻璃等饰面装饰材料,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更换起来浪费材料及人工,并影响工期,因此管理人员必须管理到位,保护措施得当,并落实到位,上述隐患即可避免;各专业管道安装时一般采用有压管道让重力管道,小管让大管的避让原则,为此普遍存在有压管道翻弯的现象,有压管道试压时翻弯前后的试压介质很难全部放完,冬季北方建筑物内夜间温度一般在0℃以下,试压介质存放在管道内很容易冻坏管道、管件;因此在室温低于0℃时尽量不要试压,如果正好赶到冬季试压,一定要编写一个有效可行的《冬季试压方案》,试压时要对试压管道进行保温,添加降低试压介质固点的溶剂,试压后吹洗管道,尽量使少量的试压介质存留在管道内。支、吊架安装时要注意对电线套管的保护:目前,室内装修、空调、消防、电气等专业支、吊架安装大多采用胀锚螺栓的固定方式,冲击钻扩孔时很可能把电线预埋管打断,造成电线穿不过去,因此冲击钻扩孔时要对工人交代到位,如果感到突然进去时一定要换位置重新打,电气专业配备专业人员配合扩孔。穿线施工要等所有吊架安装完毕后方可施工,如果装修、空调、消防管线位置变化,须再次扩孔一定要预先通知电气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吊顶隐蔽会签制度:吊顶隐蔽施工前,空调、消防、电气专业及相关的人员认真检查吊顶内的工作是否全部施工完毕,已施工的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落实整改,确定具备封吊顶的条件后由各专业负责人会签。

第7篇

(1)施工企业流动分散,互联网技术出现前,难以得到资源共享,大都只有一二个单机软件在运用,无明显的效益。

(2)施工企业的业务涉及面广,信息源纷杂,不像银行、证券企业仅靠一两个软件就可解决新问题并发挥效益,且各业务软件,尤其是管理软件因各单位做法不同难以标准化,因而开发及推广难度较大。

(3)财力、人力、管理资源等投入较少,企业对其重视不够。

(4)电脑应用的基础较差。

(5)存在观念新问题,认为建筑行业是以粗放经营为主的行业,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相距甚远,不可能也没必要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单项专业软件的应用效益较低,施工企业的业务工作,尤其是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没有计算机手工也可完成。

随着电脑技术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国内施工企业电脑应用已逐步向软件集成化、施工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也逐步意识到企业的基础数据库的重要性,许多国内电脑应用先进企业加大财力、人力、管理资源的投入,为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树立或改善企业形象起到了良好效果,预计今后几年将是施工企业电脑信息技术应用快速发展时期。

2电脑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

2.1专项软件方面的应用

(1)工程管理方面。招投标标书制作、网络计划和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财务管理、工程量计算、钢筋翻样、模板配置、施工场地布置、合同管理、质量平安管理、统计报表、财务管理、施工现场监控等。

(2)专业技术方面。实时控制,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结构设计计算等。

(3)办公自动化。财务、统计、报表、文字处理、档案管理,办公信息资料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决策等。

2.2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应用

(1)国际信息网的应用。企业主页广告、电子邮件。

(2)企业信息网络。以文件交换为基础的无纸办公系统、各类资料查询系统、电子公文可视电话、电话会议系统,学术交流,方案汇编及会审,分类论坛,技术咨询、软件共享租赁服务、远程监控等。

近年来,建筑施工管理软件产品已配套并向产业化发展,在技术上已有很大突破,为施工企业计算机信息化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推广应用的深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方面的应用及企业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也将比单体软件的应用更为重要,它可使单体电脑的效能大大提高,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可使许多软件、信息资料实现共享,大大减小投入,提高使用效率。

3施工信息化系统的筹建

(1)领导理解、重视是前提。各级领导理解、重视电脑应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肯于投入是推广应用的关键。许多企业领导已重视电脑应用,但在观念上还存在偏差,表现在肯于硬件投入,软件及系统开发维护方面不愿作过多投入,结果电脑信息技术应用虎头蛇尾,后续软件系统及维护开发体系跟不上,应用达不到预期效果,未给企业产生明显效益。

(2)因地制宜,做好规划。首先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长远目标。除了要求一些业务或专业工作在一定时期内应明确达到要求的应用程度外,同时还需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规划是极为重要而难度较大的环节,它的合理先进和否涉及整个系统的成本及实现后的效果和有效、持久性。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个业务工作的环节,并非购买几台电脑、软件就可解决新问题,具体规划、系统设计时,应从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和健全改革工作和管理制度三方面考虑、展开。

a计算机网络包括局域、远程网络两个部分,这方面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小型局域网处理速度要求不高,采用10M网卡、3类布线即可满足要求,对于中型或大型局域网宜采用100M网卡、5类布线,必要时还可考虑加装交换器;远程网络目前根据企业的应用状况宜采用电话远程拨号连接,有条件的地方可加装“一线通”,以弥补拨号网络速度低的缺陷,目前设专线对于分散的施工企业尚不实际。

b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库三个部分。对于微小型网络,采用window95/98即可满足要求,且成本及维护费用低;对于中型、大型网络宜采用NT或Linux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信息数据库须根据系统工程的总目标,分专业、分块依据各模块间逻辑关系进行组织、设计,为了使整个系统不易过时、难升级,必须精心设计总控模块,建立先进、通用基础平台,建立数据信息交换标准格式,各种专业软件、模块及信息资料库在此基础平台上依据一定的模式或格式进行开发或引进,对于个别专业软件则也可加入数据转换系统后纳入系统平台。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工程软件的开发平台由DOS全面转向到基于Windows的开发平台,软件界面友好,可操作,开发手段更丰富、先进,开发周期短。开发语言采用可视化开发语言,如VC、VB、Delphi、VFP、及LotusNotes等。数据库技术目前已越来越流行,传统的文件系统已逐渐被弃用,常用数据库语言有Foxpro、SQLServer、Access等。近来,一种新的软件系统开发模式已经萌发并将成为主流,这就是基于信息网络系统及浏览器平台的应用系统,以往许多软件的人机对话界面转入浏览器界面,用户只需把握使用浏览器工具就可得到各种软件功能。

c传统的工作、管理方式、制度有许多方面和计算机信息化不相适应,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推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同时不断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传统制度和习惯,规划好业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引入先进的工作方式、方法。

(3)分块开发、引入,逐步完善。施工信息化这一系统程,不可能在短期内速成,首先应从轻易实现、能见初效的模块上着手,建成一个,使用一个,见效一个,逐步完善。模块的开发采取引进和自行开发并举。在已建成的先进、通用基础平台上,不一定所有软件要购买,有许多工作不一定必须要有专业软件来实现,目前基于Windows平台上的通用软件很多,如Word、Excel、Vfp、LotusNotes等可以直接完成许多统计、计算、表格、图文方面的业务工作,且数据可以互相对接、共享,我集团亦有在施工现场只依靠网络系统、数据库而不依靠专业软件实现施工管理的成功例子。对于施工管理方面的专业软件,目前国内已涌现一批起点高、集成化的软件产品,如北京梦龙公司,理正软件探究所,广联达公司,上海广运公司,深圳斯维尔公司等。软件引入时,要充分考察软件的先进性、适用性及可集成性,避免重叠引入、浪费。

4系统的运作和完善

(1)企业的推进机制及系统的维护开发体系。没有完善的推进机制及维护开发体系,整个系统难以长久见效。系统的运作过程就是系统见效的过程,不仅要维护、更新系统,还需不断开发、完善。目前不少施工企业对这方面理解不足,维护开发人员往往是精简对象,造成人才流失,企业电脑应用大起大落。

(2)加强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专业工作的改革及标准化,这直接决定了电脑应用的顺利开展并向系统化、集成化的纵深方向发展。

第8篇

论文摘要:建筑不仅仅是人类居住的场所,在社会的发展中经过历史的积淀,建筑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建筑不仅具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也形成丁独特的建筑文化。本文对于中国的传统建筑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分析。

建筑是人们用木材等建筑材料来构建的供人居住和使用的场所。从这个定义上看建筑的范围包括诸如居住场所、桥梁、公共建筑甚至园林等。在历史的发展和沉淀中,建筑已经不仅仅是现实存在的建筑,它已经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人类众多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以其物质存在的长久性记录了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人类文明的纪念塔。

从建筑的文化本质而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他以自己独有的形式揭示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出世原则。既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烙印。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建筑是一种物质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

中国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中华民族物质化存在,必然有着与西方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并以其发展中独特的形质格局,超拔的内容体系而流放异彩为人瞩目。从理念上看中国建筑有着浓厚的天人合.的时空又见念和和谐精神,而在建筑布局上则有着浓厚的以皇权为中心的到建伦理药直德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建筑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天人合一”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国哲学并影响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因此在中国的建筑中也带有浓厚的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为一的天人合一意识。李约瑟曾经说过:“中国建筑总是与自然调和,而不反大自然”。然而这种天人合一的建筑意识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又和具体的儒释道文化结合起来。因此,儒释道具体的天人合一观念才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儒释道三家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具体区别:儒家将自己主导的伦教纲常思想融人到建筑理念当中,尤其是在宗庙的建筑中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佛教则是将自己的教义融人到佛教建筑之中;道家将自己的返璞归真的自然意识融人到建筑理念当中,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建立的建筑意在追求天(自然)人合一境界,因此道家对于中国建筑最大的影响主要是在园林方面,然而这种思想和今天在郊区建立远离大都市喧嚣的郊区别墅有着很大的相同之处。然而在民间的建筑中又有着自己的主导思想,通俗的讲民间建筑有着浓厚的风水意识,用较为专业的术语则是堪舆之术。长期以来我们都把这种思想看做封建迷信,然而在堪舆之术里面涵盖着浓厚的天人合一意识,甚至可以认为堪舆之术的本质就是通过一些行为和建筑来实现天人合一。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精神,也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在具体的布局中中国建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风格,中国建筑大多是讲究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和秩序井然的伦理营构,以组群布局的方式在平面上展开,形成中华传统建筑的尚大性格。众多的建筑聚集在一起,看似凌乱的建筑群体中却有着严格结构布局。占据中心位置的无疑是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建筑,其余的建筑围绕着中心建筑而建。这种理念和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就使得中国的建筑群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使得中国的建筑具有强烈的文化意味。当这种布局思想和堪舆之学相结合时,就使得我国的建筑既具有浓厚的使用精神又渗透着中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理想,充满了既理性又浪漫的艺术精神,展现了中华古民的无比智慧和独特风采,也展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强烈个性和艺术魅力。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令人惊叹的文化硕果,我国的建筑文化无疑是其中优秀的一枝,不仅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优秀的建筑文化,也为世界建筑史创造了奇迹,然而在近代伴随着西方文明的冲击,我国的建筑也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冲击,随之而起的是现代化的建筑传统建筑正在销声匿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向西方学习是必不可免的,因为现代建筑设计方面中国的建筑设计总体水平确实不如西方,学习固然重要,然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所选择不能一味的照搬,要和中国的文化接轨。其次,在学习的同时还要保存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我国的传统建筑不仅受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更受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冲击。当社会向市场化、世俗化转变之时,建筑从过去更为重视具有恒久价值的审美感受、意识形态的超越性力量、统治者的意志和权威,以及精英阶层的文化趣味,转为重视和强调现实的功利、即时需要、时尚潮流等等。建筑也就从文化和物质的结合体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这种变化更大的体现在城市建筑上面,丰富多彩的传统城市建筑被磁砖贴面、蓝玻璃的现代建筑所取代。建筑在变的世俗化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它形式功能实用受到忽视,城市建筑中的广场就是最好的代表。然而建筑本身就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和社会、自然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因此建筑文化从其本质而言也是一种环境文化。在这种建筑理念的指导之下,建筑不仅要具有形式上的功能更要有实用性的功能。因此,伴随社会世俗化而进行的建筑世俗化在扼杀着建筑的本质,当然也在侵蚀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第9篇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贫困大学生资助既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又是一项难点工作。资助工作实施的效果,不仅影响到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以及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1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现状历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各大高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1987年以来,教育部和财政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奖、贷、助、补、减”五项内容,自这种体系形成以来,有效地缓解了贫困生求学过程中的暂时经济困难,对顺利地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根据教育部调查统计资料显示,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20%,这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面临着心理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2]。

1.2贫困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①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影响到高校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等,甚至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但在资助实际中,贫困生认定方法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认定标准的动态性大;其次是认定方法的主观性大。②受资助对象缺乏主体意识。目前高校的许多贫困生缺乏主体意识,“等、靠、要”思想较重,自强自立的少,安于现状的多,积极开拓的少。当外来的关怀和资助成为习惯时,人便容易变得麻木。许多贫困生却认为这些资助理所当然,不需承担任何义务,也无需任何回报。从而形成了不劳而获、不思进取的思想。③勤工助学岗位缺乏,不能满足贫困生需求。勤工助学政策是1994年国家教委通过颁布《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基金的通知》后开始在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开展起来的[3]。目前,我校在勤工助学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勤工助学岗位缺乏、报酬较低、在资助体系中的比例有待提高;第二,校外助学岗位开拓不够;第三,勤工助学岗位基本上属于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没有结合学生的专业优势。④来自于社会方面的资助资金少,尤其是用于奖励贫困学生的社会助学金更少。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经费主要由国家拨款、学校自筹和社会捐助三个部分组成。但在这三部分中,国家拨款和学校自筹所占比例较大,而社会捐助仅占贫困生资助经费的一小部分。⑤助学贷款的信用体系有待完善。商业银行的原则是效益性和安全性统一,实际中又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来保障银行的利益,直接导致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4]。同时,高校毕业生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善,而学生贷款的回收率是影响学生贷款政策能否持续并健康运行的关键。⑥受资助对象缺乏责任和感恩意识。大部分贫困生具有积极向上的、自强自立、意志坚强的品质;同时贫困生还具有自卑、敏感、内向和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人格特性,而以上的人格特征则很容易诱使贫困生产生抑郁[5]。在现行的资助体系运行过程当中,我们往往比较注重“物质资助”,而缺乏“精神资助”,这就导致很多贫困生在毕业后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回报社会、学校的感恩意识。

2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实施建议

2.1建立贫困生有效的认定机制日常工作中,应从源头控制,明确认定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包括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在内的“四位一体”贫困生认定监督机制;规范认定程序,建立专门的机构,从个人申请、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动态跟踪调查等多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合理科学的认定贫困生,对贫困生应分层次、分重点地进行。如可将贫困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面临生存和发展问题的,第二层次是面临生活和发展问题的,第三层次是面临发展困境问题,在同一层次上的学生,应从其心理特征、在校表现、诚信意识和参与各种公益活动情况来区分鉴别[6]。同时,应建立贫困生资助过程的监督、考核制度,使资助过程“公开”、“公平”和“公正”。

2.2加强对贫困生教育第一、学校必须转变观念,把加强贫困生的精神扶贫当作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所有开展的奖、贷、助、补、减多元化资助体系必须与教育目标完全合拍,一手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一手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其自立意识;第二,要以高度的责任感随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教育、使他们能正确的面对现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发挥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勤工助学是贫困生实现自我解困和自我资助的有效途径,是培养自立自强精神的有效措施,具有助学和育人的双重功效,理应成为资助贫困生的主要形式。[7]勤工助学是个系统工程,必须构建合理体系。第一,广泛开辟校外稳定可靠的勤工助学基地成为解决勤工助学岗位缺乏问题的突破口;第二,进一步拓宽勤工助学渠道,通过学校导师指导,充分发挥其自身特点和专业优势,从以往的简单劳务型逐步向技能型、智力型、实体型转变。

2.4拓展社会资金来源,多渠道筹措经费,促使资助主体多元化第一,要做好校友的联系工作,加强与广大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方面合作,争取更多的岗位;第二,建立贫困生专项基金,由受资助的在校生、受过资助的毕业生和杰出校友三方按照一定的比例、规则和章程共同出资,设立专项的基金,使对贫困生的“爱心传递”得以维持和延续;第三,组织大学生创业。利用大学生团体社会实践或创业的部分收入来资助贫困生。

2.5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的一体化运作要实现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的一体化运作。加强对贫困生助学贷款的诚信教育,在学生贷款不同阶段突出不同重点:申请时要强调明礼诚信的教育,强化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发放时要强调感恩、自强自立和社会责任的教育;离校前要强调金融信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建立毕业生信用平台,强化助学贷款清还督办功能[8]。

2.6培育感恩意识更培育责任意识培育感恩意识更培育责任意识。从社会层面看,助学金体现了保证贫困生受教育权利的社会公平机制,但从个体层面看,助学金体现了资助者对贫困生个人的关爱。因此,应该教育和引导每位受资助者深刻领悟和体味这种情感,通过感恩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使他们意识到有义务做出积极的心理回应。

3结语

综上所述,贫困生资助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关系到政府、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办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它所发挥的功能有着实效性、持久性、师范性的特点,值得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不断地利用。相信在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努力下,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将得到有力的保证,贫困生资助体系也会日益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剑峰,等.高校贫困生的界定[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2]刘文伟,张锡钦.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刍议[J].学工论苑340期.

[3]李汝宾.高等学校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7.

[4]刘溜.国家助学贷款为何大面积停贷[D].中国新闻周刊,2004-05-17

[5]庞衍松,金更欢.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

[6]刘黎,高朕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探析[J].科学之友,2004年10月.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