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2:4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打击乐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音乐;声学乐器;素材分析
一、作品段落结构
结构划分:这首长达11分18秒的乐曲,总计205小节;分为19个(A到S)乐段,为复杂的多段式结构。
乐曲的编制:长笛组(长笛、低音长笛、短笛)、小提琴;中音萨克斯管;钢琴,套鼓、小打(响板、音棒、沙锤、手鼓、棘轮、玩具喇叭、口哨、三角铁、铃)、电子采样声部(A-m1-5)若干。
二、作品音频素材分析
电子声部的材料可分为:电子声部的主要包括颗粒状的声音,线性的扁状声音以及类似pad的音效。具体可分为pad类、密集的颗粒状音效、流水声音效、模拟的打击乐音效以及环境音效。
电子声部材料的特点及作用:贯穿全曲、制造声向变化、补充空白频段;与段落不完全同步,有时交错出现;对乐段的结构划分有一定意义,在乐曲后部分重复使用了前段用过的音频,通过再现的方式让全曲完满收尾。
整个套鼓声部(包括打击乐声部)在演奏时很多部分都是遵循的爵士乐即兴的演奏套路,例如鼓刷的应用,Swing的运用等等。原声鼓使用的音色调制也是非常传统的爵士乐音色。军鼓低频厚重,中频温暖,鼓簧音色突出;嗵鼓温润音头较弱;底鼓音色闷且贬。原声鼓的选用基本决定了套鼓声部演奏的实际音效。
三、声学乐器声部特点
Drum set套鼓的运用
第一部分A:在第八小节的位置由套鼓声部在叮叮(Ride)上演奏双跳滚奏进入,演奏出淡入渐强的效果,逐渐加入底鼓(bassdrum),脚上运用了Silde Tecnhnique演奏两下连音,就是我们常说的搓锤的技巧,这种技法的特点就是第一下力度较弱,第二下力度较强,因此会产生弱强对比的律动,会产生一种推进的感觉。该声部在此处演奏自由,类似即兴的演奏。第十小节处套鼓声部开始变的复杂,依旧延续Ride密集的鼓点,依次加入了零星的军鼓点缀,在嗵鼓上穿插了一些Fill(加花),这样不仅在音量上推进音乐,而且可以产生一些声向(Pan)上的变化,由单调到丰富(声部体现表示 谱例),突出变化。套鼓声部一直没有使用规整节奏的加花(Rudiments),转而使用力度较轻且自由随性的快速单击,直到第一部分A的末尾(第十二小节处),从军鼓的演奏上开始才有渐强且规整的推进,这标志着即将进入一个有明显Groove(律动)的乐段。套鼓声部的演奏属于Solo时惯用的套路,只要达到稳定且密集的音效即可,既随性又不缺乏音乐性。
第二部分B:随着套鼓声部的军套鼓演奏出两下强力Flam(装饰音也叫叠音)演奏乐曲进入第二部分B段(第9小节)。从骨架打击乐来看,此部分套鼓声部基本上都跟随人声的律动,除偶尔加入一些Crash(吊镲)和底鼓与人声部分歌词Bee的卡重音外,基本都是在军鼓上密集小力度的单击和压奏,没有出现规整的Groove。
第三部分C:套鼓声部依然是延续第一部分的演奏手法为主,自由的散板,结尾也与第一部分结尾如出一辙。军鼓渐强然后Flam叠音进入第四个部分。
第五部分E:2分13秒左右乐曲进入到第五部分(第36至第40小节),到了这个乐段,乐曲的拍号由基本的4/4拍变成了3/4与4/4交替出现的混合拍子。十分有趣的一点是,套鼓声部在演奏时换成了Brush(鼓刷),并且军鼓在演奏了一些带有Swing(爵士乐中的一种演奏技法)韵味的Groove,摇摆不定,幽默诙谐。
第六部分F:套鼓声部在此部分扮演的角色很少,从听觉上只能感受到hihat(踩镲)的零星点缀,没有成片的Rudiments(节奏型);反倒是钢琴声部在低音区的铺底占有了套鼓声部的低音频段,充当了一把有音高的打击乐,这也是乐曲的一个亮点。乐段最后,套鼓声部在吊镲上演奏重音,人声声部演唱长音结束,常规的结束手法
第七部分G:结尾部分踩镲的运用起到了与人声过渡的作用,体现了颗粒感与线性的结合。
第九部分I:幽默诙谐的配器是第八部分的延续,并且爵士套鼓的律动开始凸显重音移位的手法运用较多。
第十一部分K:套鼓声部由第96小节标记Snare on进入,嗵鼓强力单击后接军鼓压奏,同样的标记Snare on压奏在第111小节推强演奏(p-ff)。整个套鼓声部在此部分充当音效声部,除在第115至117小节用镲片滚奏制造片状波浪音效外,其余部分均为拟声单击。
第十四部分N:套鼓声部在嗵鼓上solo过鼓推强进入。此部分带有明显Swing爵士意味的套鼓声部成为了主奏声部,在Ride与军鼓间演奏快速的九连音及Ghost Notes(魔鬼音),期间穿插了一些paradidle(复合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的Double Stroke(双跳)演奏使过鼓更加流畅自然,并在138小节的空白乐段在Ride上滚奏渐强推起一个小。
第十五部分O:套鼓声部换成绵槌(mallets)演奏,在各类镲片上滚奏出渐强的长音效果。
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我们提出了《运用打击乐对小班幼儿节奏感培养的研究》的课题,旨在通过实践与研究,探索出符合我园实际的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方式方法,让幼儿真正体验音乐节奏、喜欢节奏、表现节奏,在节奏中感受音乐的美妙,理解、领悟音乐节奏元素并且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提升我园整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研水平。
二、研究目标
1.在音乐打击乐中,实践探索小班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策略
2.建立打击乐活动的常规,合理使用打击乐器
3.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在课题中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问卷调查法: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和确立幼儿园打击乐活动中幼儿节奏感培养的研究方案,确立研究步骤,对小班幼儿节奏感进行前期测试等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就研究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把活动的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循环中,为最终的目标服务。
四、数据分析
为培养小班幼儿在打击乐器中的节奏感,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课题研究。
实验前期测试结果对比表:
从以上五个表中可以看出,在实验开始之前,对照班能力强的幼儿达到了97.22%,而实验班只有了88.89%,对照班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明显高于实验班的幼儿。
随着时间的流逝课题已经完成,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实验之后的成果吧!
实验后实验结果对照表: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能随着老师的琴声有节奏拍手的幼儿只有16.66%,明显少于对照班的33.33%。但在实验之后,实验班整体都有了提高,特别是能力强的幼儿从原先的16.66%提高到了73.33%,但是还有13.33%的人能力较弱,原来在活动中,我们只是一味的关注了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助他们提高,而忽略了能力较弱的幼儿,其实,我们同样应该加强对能力弱的幼儿的关注。
音乐是幼儿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也喜欢随着音乐而扭动着自己的身体,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只有26.67%的幼儿听到音乐会扭动身体,对照班则有40%的幼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就由原来的26.67%上涨到了90%,都高于对照班。
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而动物的叫声是幼儿们生活中都能听到的,也是他们最喜欢模仿的,不同的动物叫声都不同,如猫――、狗、小鸡等等。从表3中可以看出,活动前实验班能有节奏地模仿动物的叫声的幼儿,能力强的有23.33%,能力一般的有56.67%,能力弱的有20%,对照班能力强的有40%,一般的有43.33%,能力较弱的则有16.67%,实验班幼儿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班的幼儿,但在实验之后,两个班好中差的人数都持平了,虽然都进步了,但相对来说实验班还是进步的更多一些。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实验班经常融入关于动物的叫声这一内容,如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会以《动物怎么叫》作为练习的乐曲,从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等。
打击乐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感的培养,在活动前实验班的幼儿能力强的有33.33%,能力中等的40%,能力弱的人有26.67%。相比之下,对照班能力强、一般、差的幼儿分别是33.33%、53.33%和13.33%,与实验班水平差不多持平,但对照班能力强的幼儿还是却是高于实验班的。在进行打击乐活动中,我们的形式太过单一,没有与音乐一起融入,从而导致幼儿们进步不大。
打击乐演奏是儿童表达音乐的一种最直接的工具,要想更好的进行打击乐活动,愿意使用打击乐器演奏那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只有幼儿真正喜欢了,他才愿意去学、去探索。从表5可以看出,活动开始之前,实验班的幼儿大部分都不喜欢使用打击乐器演奏,而在活动之后,喜欢打击乐器的幼儿从原来的40%提高到了93.33%,且热衷于用乐器进行演奏。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班就增设了一个打击乐区角,让幼儿们知道各种乐器应该怎么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乐趣。
五、研究方向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常规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
(1)明确研究方向,调整教学方法和形式。打击乐器是幼儿感受、掌握节奏的一种手段,不能把幼儿框死、限制在一种形式上。单一的节奏训练不能长时间进行,幼儿的兴趣度会逐渐降低,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改变教学的方法和节奏练习形式,把节奏的训练融入到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一、学习理论要讲究方法,在活动中理解,在运用中消化
幼儿园的工作必须以《规程》为依据,以《纲要》为指导。由于理论知识学习比较枯燥,要注重学习方法的生动活泼和灵活多样,做到学习理论三结合,即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思考与交流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尽量使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懂。通过经常与教师交流思想和认识、热烈地讨论、反复学习,我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程》有了较深理解,特别是对教学行为的认识更加清楚,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和重点教学内容的确认上,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以往在工作中曾遇到的一些困惑和疑虑,也得到化解。为了检验学到的教学理论是否真正用于实践,我结合《纲要》精神写教案、授课。教学中,我形成了一种习惯,每上公开课备教案前,都要查阅、学习相关的教学法,如上打击乐,就要了解打击乐教学的基本程序、方法、注意事项等,长期坚持下去,学到的理论知识既系统又牢固。
由于幼儿园工作琐碎 、繁忙,外出学习的机会有限,要接触新观念,了解新信息,增加新知识,最直接、快捷的办法就是经常购买各类业务书籍和学习资料,认真阅读幼教杂志和有关业务书籍,进行在职进修。要学好、利用好手中的书籍杂志,促进学思结合,和教师互通信息。在实践中我发现,一种思想、观念,要深入人心,并见诸于行动,不是一朝一夕一个活动能够解决的,必须常抓不懈,只有在学和做的交替中不断加深印象,理解其内涵,讲究方法,反复进行,在应用中消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技能训练要对症下药,在竞赛中强化。
幼儿园教师所从事的都是一些具体的教学实践工作,要把工作做好,光有理论和业务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技能,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因此深化教师的技能训练是幼儿园教研活动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一名教师良好的业务技能,需要自己在平时带班、上课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自加压力,慢慢提高,比如在带班中利用离园等时间给幼儿弹乐曲、歌曲。有时上音乐课中教师要能熟练的边弹边唱歌曲、边弹乐曲边组织幼儿常规、边弹乐曲边注意幼儿是否在认真学、舞蹈教学中边弹边组织幼儿跳舞,打击乐教学中教师同样要边弹边组织幼儿击打乐器、音乐欣赏课中不要仅靠录音机播放音乐,而是有意识弹奏乐曲让幼儿欣赏。我觉得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唱、弹、跳、画”已经不仅是衡量一名教师能力的基本标准,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基本功的内容还有“写、讲、演、思、学、观……”。况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基本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深度和广度都会不断扩展。作为教师要把幼儿园组织的技能竞赛作为锻炼自己的机会,而不要当作负担和压力。例如幼儿园举行“讲、唱、写、思”技能比赛,具体内容是:讲一个幼儿故事,唱一首幼儿歌曲,写一份学习反思等。“讲一个幼儿故事”是让教师讲幼儿故事。这样不仅可以练习教师的讲故事技巧,普通话水平,同时还可以训练教师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唱一首幼儿歌曲”,要求教师会分析歌曲的思想和情感,用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声音来演唱。幼儿歌曲虽然简单,教师都会唱,但是要真正把每一首歌曲唱好,唱出感情来,唱出韵味来,唱得让幼儿感动是很难的。通过开展这些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师的各项技能水平。
三、教学观摩要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在主动思考中实践认识
以观摩课为形式的教研活动,长期以来,对教师的培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过去观摩课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未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主要弊端表现在:(1)活动的出发点有问题。观摩课的目的只定位在展示成果和经验上;(2)注重形式,忽视实在的内容。许多公开课成了排练后的课堂表演;(3)缺乏对观摩课的认真思考和评价。看公开课只是走马观花,评价时人云亦云。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我积极探索一套教师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观摩课模式,将教研过程中的学习和观摩融入自身实践,使之在参与中以主人翁的姿态领悟相关理论,主动构建教学认识,形成新认识。我的做法是:第一,选定典型的观摩课教材,高质量的观摩课,选材非常重要,好的教材,在设计教案时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给教师打开思路、引发灵感;可以从不同角度确定目标,选择教学侧重点;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达到教学目的;在上课时,可以多侧面给观摩者展示教学技能,显示教学观念;好的教材本身就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可以从情、知、德、能等方面来训练幼儿的能力。第二,教研组讨论,修改完善教案并为教学作好充分准备。完善教案是在教案初稿的基础上不断推敲提升,使之更贴近实际,更体现先进教育观念。另外,还可以从其他教案中吸取精华,因为每个教案,哪怕是最不出色的教案也会在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方面产生闪光点,最后,,产生了较为完善的新教案。第三,让程度不同的教师上同课题或同教案公开课。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不等于就能产生一堂高质量的公开课。因为,再好的教案也只是一份完整的静态计划,是死的。而活动的组织实施,由于幼儿的参与,却成了一系列活的、动态发展的过程。同一份教案,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教师上课效果肯定不一样。教师们在比较中明白,上好公开课在教案设计完备的情况下,教师还应该具备什么能力。第四,执教者和观摩者根据自己的体会,撰写公开课感想。撰写是一个深入剖析、沉淀思想、理清思路的过程,也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公开课评议研讨,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五,集体评议公开课,这一环节的研讨活动,我是这样进行的:先由执教者谈上课体会,观摩者谈印象和想法,边讲边讨论,把问题定格,把优点放大,最后组织者发表总结谈话。这一环节中作为授课教师要认真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建议,把意见、建议根据教材、个人特点整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完整理论。由全体教师参与的设计评选教案、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教研活动。整个探索过程从中学到的东西很多,学会了设计和鉴别符合现代教育观念的优秀教案;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来解释自己的教育行为;懂得了再优秀的教案也只是一个计划而已,要使教学活动显示最佳效果,教师还应具备课堂上的多种能力等等。
四、教师结对要教学相长,在切磋探讨中长进
学习,既需良师,更离不开益友。朋友之间相互切磋、交流和鼓励,对于教师业务水平的增长无疑是大有益处。这个活动给我的启示是:结对活动可使师徒教学相长,互相感染,相互作用,共同提高;结对活动可使师徒建立浓厚的友谊,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树立起良好的园风。教师结对活动的方法是:(1)师徒相互随堂听课、评课,每月一次;(2)老师上示范课,徒弟评课;(3)徒弟经老师的指导上好实践课;(4)师徒向全园教师汇报同课题公开课。每次活动层层递进,由易到难,使学习和辅导都在相互了解、相互提高的基础上展开。
五、培养骨干教师,重压担子,在工作中成长
教研组活动要搞得有声有色,必须依靠集体力量,培养骨干教师,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
她们工作在第一线,对于教学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独特的理解,应该给予她们信任,让她们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这样,一是可以满足她们创造的需求,成功的欲望,调动潜在的工作热情;二是可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推动教学做贡献;三是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骨干教师在工作中丰富知识经验,锻炼组织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工作积累资本。大胆放手,鼓励教研组长独立组织教研活动。
摘 要
两年前园本小专题对于我园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新名词,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教师已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游刃有余,教师的专业发展得益于它,学校教科研的发展也离不开它。为此,本文试从园本小专题计划的制定、具体实施、成果推广三大方面来阐述我园是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从而让园本小专题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教科研的繁荣产生重大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
园本小专题 研究 教师发展
园本小专题是指立足于我园的现状,分析我园的特点,以教师为本,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融教学、教研、科研于一体,运用多种资源在某一领域内或是教学活动中碰到的困惑为切入点而进行的研究,它相对于课题研究范围小,且简便、易操作并且成效显著而深得教师的信赖,深入人心。
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开展已有近两年的时间了。在这两年中,我园教师及时发现日常教学中的矛盾及困惑,通过讨论和筛选,确立园本小专题的研究的内容,然后分工合作,有序开展园本小专题研究,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逐步递进,层层深入,使小专题研究成果拓展运用到我们的实际保教工作中。同时,也逐步解开了园本小专题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以及最终的效果是什么的困惑。
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主要围绕着家园沟通、音乐特色教学等方面开展。这些园本小专题的研究丰富了教师的内涵,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增强了教师的教科研实践研究能力,从而为繁荣我园的教科研发展奠定了基础。
《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制定每学期的研修计划,事先确定研修主题和内容。”“教研活动的策划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情境和教师的发展需求,以园内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为主渠道,采用多样化研修模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我园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正是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应运而生的。两年来,我们的教师在园本小专题研究这一方田园中收获累累,品尝到了丰收的甘甜。园本小专题已作为一项基本任务在学校教科研中巩固下来,教科室也因此制定了相应的细则,从制度上保证这一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常规化。同时也为园本小专题申请了园内经费,为小专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我们还应着眼于园本小专题研究的再开发与运用,努力使园本小专题研究效益最大化。
一、计划+实践——保证园本小专题的有序开展
回忆起园本小专题研究的起步阶段,我园教师对此还十分茫然,“小专题怎么研究”“园本小专题研究我还相当的陌生”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纷至沓来。是的,究竟该如何进行研究,园领导也在为此想方设法调动一切力量,想尽办法,进行研究尝试。经过摸索后,我们尝试并实践着园本小专题从计划的制定——具体实施——成果推广三个阶段来进行研究。既然是研究,那就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去工作。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学期初,由业务园长牵头,制定了详尽而周密的计划。
(一)计划的制定为日后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开展《幼儿园家长工作研讨》的园本小专题,这样制订计划:第一阶段教师进行QQ群里的评论,针对一些常见的问题“面对家长要求孩子‘以暴制暴’的教育现象,作为教师,我们该怎么办”“孩子在幼儿园出现尿裤子或者身体受到伤害时,我们怎么做才能在不失教师尊严的同时得到家长的真心谅解”等;第二阶段发放“家长工作研讨调查表”,以帮助教师解决在家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家长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又如进行音乐特色的小专题研究,制订了小、中、大班的打击乐、舞蹈的相互磨课时间,分配每位教师的不同任务(有的教师进行说课、上课,有的教师进行评课、找准切入点进行研究);设置听课教师的研究内容表格;然后再汇总意见——如何创新出一种让幼儿有充分学习空间的打击乐教学和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小策略研究。
(二)计划的制定在研究的时间上给予了保证
学期初制定的计划表,它很好地督促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按计划执行,如第几周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的第一阶段,第几周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的第二阶段,何时进行汇总、研讨、交流。具体研究辅佐计划,足以见证计划在整个园本小专题研究中的重要性。
二、论证+研讨——提升园本小专题的研究质量
园本小专题研究真正地来源于教学实际,同时又要在教学活动中去研究去实践,反过来,又要为教学实践所服务,因而它有实践性。在具体操作中,我们通过分阶段研究实施,以体现该阶段的研究重点,研究内容,从理论到实践研究,实现质的飞跃。
(一)研究的起始——准备阶段
1.全体教师聚集一堂,共同学习优秀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案例。
园本小专题研究需要有一批学习能力较强的老师,并且有学习的方法和时间。学习能让教师更直接地借他山之石,垒自我宝塔。嘉兴市第二幼儿园在这方面起步较早,而且该校本研修内容也是省级立项课题之一。我园教师在业务园长的带领下,学习了市二幼的《多米诺骨牌》和《如何激发维持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两则研究案例。优秀的园本小专题犹如一股清泉浸入教师的心田。在互相的学习之后,大家对园本小专题的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原来小专题正是以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明了了如何研究园本小专题,如何进行园本小专题研究,进行怎样的研究,为研究指明了方向,真正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2.立足我园现状及特色,筛选具有可操作性、简便易行的内容方案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内容的选择是研究的根基。由于园本小专题研究刚起步,较难的问题让老师会有摸不着边际的感觉,因此,我们就尝试在教学活动中选取较简单、方便的内容的同时也结合园本特色的音乐活动(打击乐、舞蹈)中的一个着眼点为研究的出发点。如《家长工作的研讨》是结合课题《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实效性研究》为延续该课题的深入研究,以研讨家长工作问题,并对其展开调查的园本小专题研究;有结合特色教学活动的园本小专题研究——《异质合作,把教师领进打击乐教学之门》《怎样创新出一种能让幼儿有充分学习空间的打击乐教学》《舞蹈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小策略》;还有结合课题的小专题《利用舞谱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以优化教案来实现一课多研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
3.制订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表格。
园本小专题研究不同于纯理论性的研究,它是基于幼儿园教师实际工作的教学研究,对如何更好分析、解决问题都要以方案为准,在研究中,时时将方案装入心中,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因而方案的制订对研究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为了让教师便于文字的记载,使研究更具条理性,以表格设计的形式记录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根据不同的小专题研究需要设计不同的表格。
随着小专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研究设计的表格内容也日趋完善。
4.确定研究人员。
园本小专题研究可以是以个人为主,也可以寻求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以个人研究的如《家长工作的研讨》,而合作研究的则是多人进行同一专题的研究。例如以教研组为例,单、双周的教师分别合作的打击乐、舞蹈的研究;以课题组成员互相合作的课题小专题研究。合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教师的配合与支持,以共同找寻问题,寻求策略,来共同达到探讨研究、共享成果之目的。
(二)研究的推进——实施阶段
当上述工作准备充分后,研究随即开始。一般地,研究为期两周至一个月。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铺垫,而后一阶段则是前一阶段研究的升华。(例如:打击乐专题研究)第一阶段为尝试摸索阶段,历时一个月,主要研究教师根据打击乐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实践;第二阶段为调查情况,历时一天,主要以发放调查表来了解教师在打击乐教学上存在的困惑,进行总结与归纳,并选择教师进行谈话;第三阶段为理论支持与示范引领阶段,为期一周,学习《打击乐教学活动》一书,推选一名教师上示范课,其他教师写观后感;第四阶段为组内研讨、回归常态,为期两周,主要是以教师相互听课的方式来开展打击乐教学的研讨。
1.创造机会、挤压时间,为园本小专题研究在研究时间上得到充分保证。在实施中,由于多人合作经常需要碰头、探讨的机会,但是由于教师平日工作繁忙,同一专题研究的教师并不在一个班级,而且上、下午的带班时间也不同,碰头的时间就较少了。因此我们利用教师空班等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来安排研究时间。如利用每周四中午的业务学习会议时间、教研组会议、离园十分、乃至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来保证研究的开展,同时结合现代通讯设备:电话、网络等来加强成员间的联系。教师多次的集中、碰头使他们能更了解自己在研究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研究中来,同时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的与内容,使之更具有目标性。经常聚合在一起研究、交流、探讨,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磨小专题,共同探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调整方案、补充方案,为园本小专题研究及时注入新鲜的血液。
在设想的研究方案中,由于教师在制定计划时考虑的不够成熟,在研究中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导致了研究的不顺利或是开展受阻,需要及时地对方案进行调整与修改。实施中碰到的困难可以大家共同来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研究更具实效性,使研究做得更加扎实。每一次的调整是对研究者的重新思索与领悟。
3.丰富内容、层次递进,使园本小专题研究层层深入,充分挖掘各个小专题的内涵,为教育教学服务。
如园本小专题——《教师自制体育用具材料的研讨》,首先让每班教师设计10个体育游戏材料,由该班教师进行统一的对班上孩子试玩,研究一个班的孩子对同一种玩具的玩法;再针对小、中、大班的孩子进行游玩,同时辅以辅助材料,尝试不同的玩法,以发现同种自制玩具在不同年龄段孩子中的多种玩法;而后,每班确定一位教师进行自制玩具的演示与交流;最后选取“百变牛奶罐”“多彩棉花圈”“弹跳球”“百变尾巴”等自制玩具在全园进行推广。
4.研究小结、提炼成果,为园本小专题研究进行概括与探讨。
园本小专题研究作为一种微型的研究方法,最终也需要有成果的发表,争取最大范围内的知晓。因此,我们鼓励教师要善于用精练的话语、简明扼要地描述与诠释研究的经历与结果,并且及时地进行互动交流、经验研讨、分享成果。
三、总结+推广——分享园本小专题的研究成果
(一)专题推广
在对园本小专题研究过后,我们还通过选取优秀的小专题,进行向全园教师推广与应用。教师结合自身与其成员共同研究的过程分别从制订方案、过程、成果等方面来介绍完整的一则小专题。例如对于音乐特色小专题的研究,我们选取了打击乐、舞蹈教学的一课多研来共同研讨、交流,汇聚教师在研磨教学活动时所积累的一些成功的方法,使我园的音乐特色教学更具有特点;又如进行《晨间谈话的有效组织》这一专题推广,教师介绍了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组织形式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展示,等等。
[摘要] 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共有的基本构成要素。这四个要素在音乐的横向组织中表现为节奏和旋律,在纵向组织中表现为和声和织体,在音乐表现力中为强度和音色。因此结合音乐教育活动培养音乐听觉可以先从培养节奏感和音准训练开始。在这两方面计算机音乐系统可取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 音乐 听觉训练
人的音乐才能包括音乐听觉和音乐感觉。良好的音乐感觉总是建立在起码的音乐听觉之上的。因此,提高音乐素质应从音乐听觉的培养开始。人们普遍认为: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共有的基本构成要素。所以,培养音乐听觉能力就是培养对这四个要素的听的知觉能力。
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这四个要素在音乐的横向组织中表现为节奏和旋律,在纵向组织中表现为和声和织体,在音乐表现力中为强度和音色。因此结合音乐教育活动培养音乐听觉可以先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 培养节奏感受力方面
1.在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方面,教师们经常用如下方法:
(1)听:听音乐感受节奏有种种的方法,如未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听钢琴演奏的音乐进课堂,从中感受进行曲的节奏;听老师范唱或听CD录音带里的音乐,体会其中的节拍和节奏型等等。
(2)念:节奏有各种念法,可用“大”字来念,如:【图一】
用象声词来念,如模仿火车的声音“咔嚓”来念节奏:【图二】
用衬词来念,如:【图三】
也可通过念一些词句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型:【图四】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发明了一整套念节奏的办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3)奏:即用乐器演奏。一般是打击乐器。
(4)动:由于节奏在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所以在音乐的诸要素中,它最容易被感知。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很容易使人闻声而动。不管是微微的律动,或是轻盈的舞步;不管是脚板拍打地面,或是手指敲击桌子,这些动作都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动。由于严格的节奏和节拍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教师经常让孩子们跟着旋律用拍手、跺脚的方法来打拍子,从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5)作:即编写节奏音型或节奏短句。
以上五种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的方法,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些方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有了计算机音乐系统的辅助,可以做得更好。
2.计算机音乐系统在培养学生节奏感受力方面的应用
(1)在以上各种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节奏的方法中,听、念、动三种需要教师播放CD、磁带上的音乐或用钢琴演奏相关的乐曲。CD和磁带上的音乐内容是固化了的,只能因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而不能因教学的需要而进行改变。钢琴在现代的音乐课堂上已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钢琴教学,方便、灵活、有情感。但也有缺点,如:课堂上教师必须花一部分精力在弹奏钢琴上,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去;钢琴的弹奏不但受演奏技术程度的制约,也受人的精神和体力状态的制约,人在情绪欠佳或在长时间弹奏(如连续上多堂课)后略感疲劳可能会屡弹错音或弹奏的节奏不准确;钢琴的音色较单一等等。这些缺点,可由计算机音乐系统来弥补。
首先,可把音乐用音序软件或绘谱软件做好,存为MIDI格式的文件。然后在上课时根据需要在多媒体教室或带软驱的电子琴上播出(Roland Yamaha Casio都生产带有软驱的电子琴,其市场价在人民币3000元左右,比钢琴便宜多了。)这样的音乐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时可随时变换速度(这是CD和磁带作不到的);可以准确地演奏各种复杂的节奏;其次,所演奏的乐曲可多遍重复,并且每遍都一样,不会出错;第三,可有多种的音色变化(这是钢琴演奏所做不到的);最后,用绘谱软件制作音乐,还可在MIDI回放时把谱面在投影屏幕上同时放映出来,利用人类发达的视觉系统(著名的心理学家Treychler认为,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来配合听觉对节奏的感受。
在课堂上进行培养学生节奏感受力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来演奏相关节奏代替打击乐演奏有许多优点。音色多时其中之一,一般课堂上所用的打击乐器有:铃鼓、沙球、碰铃、木鱼、三角铁、双响筒、大鼓、小军鼓、镲、钹、小军鼓等,不过十来种,并且不可能每个学校都把打击乐器配齐;而计算机音乐系统就不同了,在GM音色所规定的打击乐键映射里就有49种乐器的音色,再加上乐器预置值映射里的第113至120号有音高的打击乐音色共有57种音色,涵盖了管弦乐打击乐,流行音乐打击乐和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其次,演奏简便。演奏打击乐,目的不在演奏技术而在感受节奏,所以,演奏的方法越简单越好。各种打击乐器有各不相同的演奏方法,而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只需一种方法,即弹奏代表某项打击乐器的相关键位就行了。最后,能纪录学生的演奏结果。课堂上用打击乐器来感受节奏,演奏完了,体验也就结束了,事后的评价只能依赖于记忆。计算机音乐系统能把学生的演奏进行实时纪录,过后马上可以重放,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现举一个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在课堂上欣赏《瑶族舞曲》后,用如下片断来感受节奏:【图五】
在上课前先把以上片段用音序软件Cakewalk录好。可录成单声部旋律,选适当音色(如选GM音色表73号Flute音色)。也可遵照乐队总谱录为多声部音乐。录好后存入磁盘待用。
上课应选在装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用合成器音源。打开Cakewalk软件,把MIDI出入端口设好,选择一空音轨,把MIDI通道设为10,此时在合成器键盘上演奏,只有35—83键位能出声,每一键位就是一种打击乐的音色。
感受节奏一般从体验节拍开始,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先用每拍敲一下打击乐器的方法来为此曲伴奏,可把录音方式设为实时,设置适当的速度,把节拍器的录音预备拍设为1,选择大家喜欢的打击乐音色(如梆子),然后按下录音键(或快捷键R),节拍器打点两下(一小节)后,原来所录的单旋律或多声部音乐就开始响起,此时学生敲击75号键(梆子音色的键位,相当于基本乐理中钢琴键盘分组的小字二组bE)为旋律伴奏。曲子奏完后,按Stop键,录音停止,必要时进行量化。此时如打开五线谱窗,可看到如下谱面:【图六】
这个录音结果可以回放,大家可以一边听着音响一边对演奏的结果进行评论。
由于Cakewalk允许录入256个音轨,所以可以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音轨用实时录音的方法演奏一遍。Cakewalk允许通过简单的设置使某一音轨播放或哑音,所以回放的时候可以只听一轨或其中几轨,以便对各位学生的演奏进行讲评。
节奏伴奏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比如,我们可以主要用后半拍的节奏来伴奏,选用牛铃(MIDI键盘第56号键)的音色,其五线谱谱面如下图:【图七】
打击乐的演奏可以是单声部的,也可以是多声部的。多声部的打击乐可以由不同的学生先后录入不同的声部,也可多位学生共用一台合成器同时录入不同声部,如有多台合成器可以用合奏的形式来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节奏。
教师有时在课堂上用节奏填空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受力,下例摘自一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案:
【图八】
其中,第一行谱由教师用钢琴或某种打击乐器奏出;第二行谱括弧内的空白部分由学生解答。在听完老师演奏第一行谱后学生可用声音来回答(用念、奏的方法来回答),也可用书面解答。如果利用计算机音乐系统来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解答结果不仅有声音而且有谱面。具体方法如下:
用Cakewalk软件,选择第1音轨,设置MIDI通道为10,在MIDI键盘上弹奏适当的键位(如弹37号键位即为小军鼓、弹76号键位即为木鱼、弹81号键位即为三角铁等等)把第一行谱录好。选择第2音轨,仍把MIDI通道设为10,把第二行谱录下。在练习时,先用MIDI回放的方法让学生聆听第1音轨的内容(把第2轨设为哑音);学生解答时,把第1轨设为哑音,第2轨设为放音,选第3轨,设置MIDI通道为10,按录音键,此时第2轨的内容会播放出来,学生跟着播放的节奏片断弹奏适当的键位就可把括弧里的节奏填好;录完后我们不仅听到学生的答案,也能通过五线谱窗看到学生的答案,还能与第1轨的内容进行比较。
(二) 音准训练方面
在音乐的坐标中,横轴是节奏的交替,竖轴是音的高低。在音乐的流动之中,正确地听辨音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辨别音的高低的能力,要通过必要的音准训练来进行。
计算机音乐系统辅助学生的音准训练,有较大的优势。体现在:
1. 音高准确性好。作为训练音准的的媒介,音高是否准确,最为关键。计算机音乐系统的音准不成问题,并且不必象钢琴那样要经常调音。
2. 音色丰富。李重光先生在其《怎样教孩子学音乐》这本书里谈到有关训练孩子的听觉时说:“从音乐教育来说,各种乐器的声音,各种人声,不同音区的声音……都可以作为听的内容。”计算机音乐系统的音色非常丰富,单从GM音色来讲,共有128种音色,其中有管弦乐乐队、流行音乐乐队的乐器音色,也有某些民族乐器的音色,还有一些合成的音色和人声。多种多样的声音,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是传统训练方法所用的听音媒介不能比拟的。
3. 在计算机音乐系统上进行练习,自己一人可单独完成。传统的训练方法,往往需要教师操琴,学生才能进行训练。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教师可以把训练的内容录好,用一定的文件格式存起来,学生自己在家用计算机上通过相应的软件打开文件,就可以进行练习。
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先从基本音级开始,然后把变化音级一个个依次加入。训练方法主要有三种:听辨、模唱、听记。音的高低,必须有比较才能感觉,所以辨别音的高低至少要牵涉到两个音。任何两个音的出现体现出的特征为每个音的绝对位置和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在调性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体现于音乐的“调式”。音乐的调式构成了音与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统帅与从属、稳定与不稳定。所以辨别音的高低可以先给标准音,从音的绝对音高出发辨别音的高低;可以给某一作为基本音高的音,从一个调式主音出发辨别音的高低。在小字一组的基本音级里,大调式主音就是C,标准音是A,辨别音的高低可从这两个音开始。也有人主张从G — C 开始,因为其体现的是大小调式的主属关系,不稳定到稳定的关系。这些见解都很有道理。在练习方法上,传统的方法总离不开钢琴弹奏,现在用计算机音乐系统辅助,更为简便。
音序软件录听音素材非常方便,选择音轨,录上标准音或某一调式主音作为参照系,并录上其他高高低低的音作为听音的材料,选你需要的音色,然后反反复复的听,仿佛计算机里有一位老师始终跟着你。计算机音乐系统丰富多样的音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适应于训练方法的不同,如:你用模唱方法训练音准,不妨选择齐唱“啊”(53号)或“哦”(54号)的音色,接近人声,便于模仿。
[课时] 1课时
[教学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标]
一、 复习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 通过听赏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体验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和轻快活泼的情绪,感受进行曲作品的风格,了解音乐家莫扎特的简单生平及乐曲创作的背景。
三、 通过歌曲的演唱、乐曲的听赏、以及对其他不同风格进行曲的简单介绍,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了解多种进行曲的体载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一、 通过演唱和听赏不同风格的进行曲,让学生感受进行曲中不同速度的行进脚步。
二、 把握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的演唱情绪及歌曲的分析与
处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
1. 听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的伴奏音乐,学生吹口风琴列队进入教室,教师用小军鼓伴奏。
2. 演唱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
二、 歌曲处理
1. 教师范唱。
2. 师生分析。
(1)通过学生歌曲演唱的实践,初步感受歌曲A、B两段的情绪对比。
(2)提问:通过我们刚才的演唱,你们能说说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演唱时,它的速度、节奏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学生各抒己见。
(4)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相同,通过节奏从密集到宽松使情绪产生不同。
(5)学生齐唱歌曲,基本做到歌曲A、B两段在情绪上有对比。
(6)教师:我们换种方式来表现歌曲,想像一下歌曲表现出一群队伍从远处走来又渐渐走远的场景,那又将怎样来唱好这首歌呢?怎样表现出歌曲的强和弱?师生共同讨论,用改变力度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7)用部分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8)学生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伴奏。
说明:
本环节是在音乐实践与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唱歌曲,并为乐曲配打击乐器。渗透音乐知识与技能练习,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
教师归纳:你们的表演很出色,从你们的演唱、队列和打击乐器的伴奏,使我们共同感受到了行进的脚步,普勒多利亚的人民一定会欢迎我们的。
三、 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1. 介绍乐曲,并播放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作为背景音乐。
2. 听赏并哼唱乐曲的主旋律。
3. 完整听赏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
提问:(1)乐曲的主旋律出现了几次?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3)乐曲在情绪上是否有变化?
4. 复听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全曲,再次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
要求:(1)请学生分组用色块把乐曲的段落按顺序排列出来。
(2)分组交流,评价。
说明:
通过听赏钢琴独奏曲《土耳其进行曲》,让学生感知乐曲的情绪与风格,了解音乐家莫扎特的简单生平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 拓展探究
1. 游戏:《听一听、选一选、做一做》。
游戏规则:听音乐选出哪首乐曲是进行曲,并在数字序号后打。
2. 学生交流。
3. 师生评判。
4. 教师归纳并简单介绍下列四首乐曲,并让学生随音乐走一走,感受进行曲中不同速度的行进脚步。
①《运动员进行曲》、②《拉德茨基进行曲》、③《童年》、④《婚礼进行曲》
说明:
通过几种不同风格进行曲作品的介绍和听辨,使学生初步掌握同一体裁的进行曲,由于风格、内容及主题的不同,其情绪效果也就不同,以引起学生对进行曲体载作品的关注与兴趣。
小结
通过听赏不同风格的进行曲,使我们对进行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一体裁的进行曲,由于表达的内容及主题不同,使进行曲的速度、风格和情绪也就不同,行进的脚步也会不同。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以后在音乐学习中会了解到更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音乐
《行进的脚步》这一单元是通过歌曲的演唱、乐曲的听赏,以及对不同风格进行曲的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自主学习和探究音乐的兴趣,在体验中感悟音乐。了解同一体裁的进行曲,由于表达的内容及主题不同,进行曲的速度、风格和情绪也就不同,行进的脚步也会不同。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课中,如何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理解音乐知识获得各种音乐表现能力,这是让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在《行进的脚步》这堂课中我尝试用由浅入深,通过学生实践和情感体验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初步感受到进行曲这一体裁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材的处理要有创造性
教师在理解教材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由兴趣出发有机整合课内外资源。通过队列、演唱、欣赏和听辨等多种教学形式把“进行曲”这一复杂概念在学生的体验中简单化,同时也大大丰富了教材的表现,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音乐。
从一开始教师带着学生用最简单的踏步和着进行曲走进课堂的那一刻起,进行曲的节奏已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脚步中得到感受。这一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听觉领先的教育理念;通过复习、处理以及用打击乐器伴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学生从情绪和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对比中对歌曲《行进到普勒多利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把歌曲唱得更好。
进行曲不仅有声乐作品还有器乐作品。在设计《土耳其进行曲》教学时,教师想到它是首回旋曲式的乐曲,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要理解是较为困难的,更何况乐曲有四分多钟,那只能从兴趣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感受乐曲的情绪入手。在介绍莫扎特的生平和《土耳其进行曲》的由来时,教师把乐曲作为背景音乐,以此激发学生对乐曲的聆听兴趣。这一环节教师的语言和生动的媒体课件深深的吸引住了学生。在初听乐曲时,教师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分清各段乐曲的情绪变化,并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使学生对乐曲有了初步的理解。复听时分小组让学生根据情绪上的变化用不同颜色的磁铁表现出乐曲的曲式结构。各小组学生的反馈都非常出色,课堂气氛达到了“沸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听辨进行曲也是教材的拓展部分,借助有趣的听音游戏,目的一是让学生欣赏课外的乐曲并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二是对教学进行反馈。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学生对进行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学生不仅初步知道进行曲这一音乐体裁还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了良好的
课堂氛围
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在处理歌曲时教师通过范唱,用自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诱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产生了情感共鸣。在和学生共同体验音乐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去理解音乐。
关键词:音乐教学;民乐;文化氛围;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69-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由此可见,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焦点和亮点。以校本为载体,推进民乐教育的研究,对促进学生民乐的欣赏和弘扬民族音乐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学校必须重视,营造良好的民乐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乐知识。其次,让民乐走进音乐课堂,力争使学生人人都能演奏民族乐器。最后,要通过集体演奏民乐,弘扬民族音乐,让学生体验民族音乐带来的成就感。
一、营造浓厚的民乐文化氛围
现在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听当下流行的歌曲,对一些民族音乐可以说是视而不见。这种现象,反映出民族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民族音乐是我们国家的艺术瑰宝,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为什么部分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归根结底是没有一个很好的艺术氛围,学生接触得少,自然就不会产生多少兴趣。所以,学校要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就应该注重营造浓厚的民乐文化氛围。首先,注重校园环境布置。在校园的宣传栏、走廊以及班级的特色墙上,要布置一些关于民乐的小知识,包括民族器乐、民族音乐的发展史、民乐演奏家等各种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对这些有所了解,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教材资源。在音乐教材中,每一册都会有民族音乐方面的知识内容。比如低年级音乐教材中,介绍的打击乐器有碰铃、沙锤、串铃等,打击乐曲有《老虎磨牙》等。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材,详细地介绍鼓类乐器的演奏方法,通过敲打、刮奏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场景。要让学生多多尝试,感受民族音乐并不遥远,而且学起来也并不困难。要从小开始培养,提高学生对民乐的学习兴趣。中高年级接触的民乐就更多,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材,向学生介绍民乐团有哪些乐器组。一般包括拉弦乐器组、弹拨乐器组、吹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要了解不同的乐器在民乐中扮演什么角色或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效果。在音乐课欣赏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一一分析,让学生逐步了解民乐知识,让学生领略中华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开展民乐兴趣小组
了解民乐知识是学习民乐的前提,但如果没有音乐实践,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学校要组建民乐团经常练习,这才谈得上真正弘扬民族音乐。
(1)师资要充足。学校的民乐教师师资,通常不是很充足。学校可以聘请琴行里的民乐教师来当辅导教师,学校里会民乐的教师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乐器作为辅导项目,保证二胡、琵琶、古筝、扬琴、笛子这几件重要乐器都有教师辅导。然后,在主要辅导员的带领下进行一个阶段的培训,要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案,并准备相应的民乐教材。
(2)组建乐团。在学校的发动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报名参加。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归类,有民乐基础的学生可以归入高级班,没基础但乐感好的归入中级班,其余的归入初级班。对于高级班的学生,采用继续提高的方式,练习难度级别较高的乐曲;中级班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老师的推荐,学习相应的乐器,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每天都安排练习的时间;对于初级班,要学习乐理知识,先从简单的打击乐器开始,从小开始接受民乐的熏陶。
(3)漫长的训练过程。首先是基本功的训练。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二胡从发出嘈杂不堪的声音练到发出富有磁性的声音,琵琶从简单的弹拨到流畅的轮指,古筝从简单的《小星星》到行云流水般的弹奏,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所以,大家都要从最初的基本功练习开始。其次是乐队的排练。一件乐器的学习要花很长时间,更别说一个乐队。只有每件乐器各司其职,才能奏响民乐之声。第一,每个人要知道自己的任务,在课后勤于练习,然后老师分别指导,看是否演奏有错。第二,分组练习打击类、弹拨类、拉弦类、吹奏类乐器,教师要分组听每组是否演奏整齐,情感表达是否正确。最后是大合奏,听每种乐器进入是否正确、速度是否一致。一首乐曲的演奏,凝聚着所有人辛勤的付出。一遍完整的演奏结束,相信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器乐合作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音乐与音乐之间的交流是任何交流都无法比拟的,学生对民乐的情结肯定会更深。
三、展示民乐成果,弘扬民族音乐
学校每年艺术节都有器乐大赛,这无疑是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每到这时,学生们都非常激动,他们不光想得到自己老师的认可,也想得到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表现欲望非常强。在学校举办六一庆祝活动或艺术节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让更多的人看到学校民乐团的教学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校民乐团,让民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陆鹰.让小学音乐课趣味迭出[J].江西教育,2015(0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064-0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为基础,为幼儿园教育见实习、毕业设计等教育实践奠定基础,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本文试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培养学生艺术教育活动的实践能力。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割裂零碎。在教学内容上,由于各类型的活动缺少整合和领域渗透,因而学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出现内容零碎和割裂的问题,缺少对幼儿经验的整合。同时,教学的实施仅仅关注引导学生设计和实施歌唱、韵律、打击乐、音乐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欣赏等集体教学活动,忽视了对学前儿童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的艺术指导,导致学生只会在集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中把握幼儿艺术发展,极少关注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其他环节去引导幼儿艺术发展。
(二)教学方法陈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落在知识层面而非行为能力层面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足,缺乏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实践中难以设计和组织高质量的艺术活动。
(三)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环节少,且少有的课程实践主要安排在课内完成,形式单一。课程实践途径单一导致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较少,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在实践中运用,不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查的方式进行,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期末考查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占比非常低。在评价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实际教学水平。在评价主体上,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教师评价指标的内容、具体操作步骤和结果较少有发言权,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热情,出现松散懒惰的现象。
二、对策研究
(一)优化教学内容。为了避免课程内容割裂零碎问题,首先开展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调查,分析幼儿教师的工作过程。同时,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研讨,并结合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反馈,摒弃传统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章节”式的学科内容体系,以真实职业活动为课程内容主线,最终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设计实施歌唱活动、设计实施韵律活动、设计实施打击乐活动、设计实施音乐欣赏活动、设计实施绘画活动、设计实施手工活动、设计实施美术欣赏活动、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等8个学习模块(包含14项学习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内容上,可增加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结合当前幼儿园现行使用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幼儿园课程统整的特点,重点理解艺术与其他领域统整的综合活动特点及统整原理,并且能够根据艺术综合活动的原理设计实施艺术综合活动。此外,在各学习模块中渗透区域游戏。如音乐区、美术区的设计与指导以及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感受与欣赏美,表现与创造美。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使学生设计和实施艺术活动的能力在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中不断提高。如设计实施歌唱活动,第一次任务是教师指定优秀的歌唱活动教案,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第二次任务提高难度,指定年龄班、题材,设计教案并模拟组织教学活动,第三次任务可再次提高难度,学生自选年龄班和题材,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素材特点设计教案并实施活动。
(二)创新教学方法。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程实施中,构建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每项任务由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等五个阶段组成。在下一个任务的资讯阶段,会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并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以设计实施歌唱教学活动为例:(1)资讯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借助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研讨,归纳总结相关原理,教师适时进行讲解。(2)决策阶段,学生小组合作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教师布置的任务。(3)计划阶段,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_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角色,经过多次研讨制定出活动方案。(4)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设计、制作教具,进行组内试教,组内成员都参与试教,每次试教结束后其他成员提出建议。(5)检查与评估阶段,教师随机抽取一人进行模拟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自评,接着进行小组互评,其他小组对该活动进行评价,指出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最后教师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帮助学生提升经验,为下一任务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以“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了让学生融入真实的教育情景,提高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艺术活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精选幼儿园艺术活动教案、教学活动录像作为教学素材,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幼儿园艺术活动设计的要求和教学实施的要点。同时,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与理论,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活动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及存在问题,避免以往教学中学与用相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教师角色”意识。情景模拟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创设相应的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进行演示、模拟组织片段教学或在实训室中模拟组织完整的艺术教育活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教师角色”意识,锻炼教态、语言、提问、教育机智、活动组织以及与幼儿沟通等能力,帮助学生“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三)拓宽课程实践途径。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校内实训――模拟教学。校内的仿真实训室模拟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配备幼儿桌椅、移动黑板、钢琴等设施设备。在学习课程之初安排学生开展校内实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艺术活动方案设计、制作教具、组内试教,最后每组选取一人扮演幼儿教师模拟组织活动。为了避免“表演式”的试教,由非本组成员扮演幼儿。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景中进行实践,有助于提升其艺术教育活动的组织能力。
2.校外实训――实景演练。充分利用学生到幼儿园教育见实习的机会开展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指导下,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足,迅速提高艺术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师在学生见实习前布置实践任务,如以见实习小组为单位,推选1人担任主教,其他作为助教,共同组织实施活动。第一,活动实施前,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本班幼儿能力及经验,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课堂所学,商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过程,写出详细教案。第二,请指导老师(幼儿园或本校均可)审阅教案、提出建议,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到场观看活动实施并给予指导。第三,活动实施时,全组同学全程参与,分工协作,注意观察和记录活动实施的情况,用摄录设备记录整个活动过程,便于实习结束后在课堂上进行活动研讨与交流。第四,活动实施后,组长提前约请幼儿园指导老师与全组同学共同评议活动,记录整理小组同学对活动的反思和指导老师对活动的评议。第五,将教案、反思、评议于见实习结束交给任课老师批阅,教师选取典型的活动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观摩研讨,并做进一步的指导。
3.以赛促改――举办教学技能大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可选拔学生参加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学校和系部每年会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说课和模拟上课三个部分。比赛分班级选拔赛、系级初赛和决赛、校级决赛几个阶段进行,系级决赛和校级决赛邀请广西优质园园长作为点评嘉宾,对学生的参赛表现进行全面点评。学生通过参赛,能直观了解自身优点与不足,通过观摩他人比赛能找到差距,进一步激发课程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 学生
在小学音乐的具体教学上,由于小学生实际不同,课型不同,构建的教学模式也应该不同。教学模式显然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的是构建一个原型,在这个原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转变原型,构建新的模型,构成实效而又审美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使其自然和谐。
构建好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着重备好课,写好教学设计,从理论上奠定好班级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备好教材内容、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
教师在备课时仅用一种教材明显是不够的,通常都用两三种进行比较,适当加以取舍和组合,选择优秀的,选出适合学生的教材内容和方法,而且着重监控学生正在使用的教材,保证80%的内容遵照现行教材,20%的内容灵活调整。
二、写好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把如何引入、主要过程、结尾总结详细写好,具备完整的教学框架,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而且要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带水。
三、教学模式确定
本人把自己音乐模式原型大概定义为:教学目标定向构建学习平台合作学习巩固强化。其中在教学目标定向中,我一般利用形象、趣味定向,亦即并不是一上课就讲课题、讲概念而是趣味定向,激发兴趣,动之以情;构建平台就是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由浅入深,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使学生顺理成章掌握知识;合作学习是老师上课的同时必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互相研讨,师生互动,最后是归纳总结,并引入师生互相评价鼓励。
在原型的基础上,本人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改变顺序,例如对于一般的较难的内容,需要教师先引导学生,再学习思考,构建的模式为教学目标定向构建学习平台合作学习巩固强化;对于一般或较容易的内容,应该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再指点,构建的模式为教学目标定向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平台巩固强化。
例如 二年级的《鸭子拌嘴》一课,其为音乐欣赏课,经过认真备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为图:
其中过程A为趣味定向:用游戏方式激趣学生听辨上节课认识了的打击乐器(舞板、三角铁、小鼓、铃鼓、碰铃),通过游戏导入,营造气氛,接着用图片形象直观介绍新乐器锣、擦,并写出标题《鸭子拌嘴》,同时提问拌嘴的意思。
过程B、C、D、E为:合作学习构建学习平台合作学习.在过程B中我让学生带着拌嘴这个问题初听音乐,谈自己想象,编成小故事让其激活想象,活跃思维;过程D、E中,通过多媒体动画直观表现《鸭子拌嘴》的场景,让学生边看,边听,并适时提问和暗示乐曲中有哪些打击乐器?(锣、擦);过程F我把学生分组,分发教具(舞板、三角铁、小鼓、铃鼓、碰铃),引导学生进行铺垫练习,启发学生自觉进行片断创作,并让各小组使用打击乐器表现一只小狗啃骨头的声音。并把各小组的效果录音,进行比赛。过程G巩固强化过程。
四、每节课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反馈
课后总结中我还把这一节课的上课模式叫“激趣欣赏创作”,有利于让学生思维活跃,尽情参与、感受、体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音乐教学模式是基于音乐教学理念。兴趣培养、欣赏能力培养、素质培养和创造力培养,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目标和基本理念,而根据现在的实际,按照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则要求在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要做到音乐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别是教学方式不能由教师单向灌输,而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气氛自由活泼,整个教学过程看重学生的自主参与,看重过程中学生的感悟、体验和发展状态。这就是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学生动,如沐春风。
五、让学生如沐春风,应根据教学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插入审美的教学模式
(一)趣味模式
趣味模式是每一位成功的老师最常用的教学模式,通过老师的教引起学生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愉快的学习。具体过程是引起兴趣激情互动愉快学习效果显著。
(二)形象模式
形象模式就是教师通过预设情境,利用生动的情景进行形象教学。这种模式特别适合语言和音乐教学,情景相融,教与学都乐在其中。更好的是多媒体教学的多年推广为教师采用形象教学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模式基本教学过程:直观情景配乐欣赏歌曲融入情景效果显著。
(三)幽默模式
幽默模式当然就是在教学中风趣幽默地学习。幽默是寂寞的克星,没有人能抗拒它,同情一下我们师生吧,不要让我们在枯燥的教与学中长久的挣扎。幽默模式的基本过程是诙谐笑宽容宽松气氛重投学习。
(四)圆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