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音乐培训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2:5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音乐培训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音乐培训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们大家相聚,共同交流探讨音乐教育,我感到非常的高兴,根据培训的安排,我就这几年来我县音乐乡土教材的所做、所思、所想跟大家作交流,不妥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全力抓实学习培训及挖掘收集整理工作,音乐乡土教材硕果累累

(一)强化学习培训,效果明显。XXXX年,我县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15个开展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工作试点县之一,全面实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校外活动中心承担了此项活动,多次派我到XX等地参加音乐乡土教材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有乡土教材的编写整理、各民族器乐、民族民间舞、和声、合唱指挥等等,在培训期间,我注重把XX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带出去,每次展演都得到专业人士的充分肯定。(相关图片展示)

(二)注重挖掘收集整理,音乐乡土教材结硕果。自从我县被纳入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以来,活动中心切实增强责任感,主动跟县文化馆、文联、电视台等单位联系,依靠我县民族民间音乐、总结整理收集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筛选出适合编入补充课堂教学的教材内容(图1部分乡土教材)。在此期间,我走访过很多地方,收集了很多的民族民间的音乐艺术,汉族的洞经古乐、花灯、滇戏、仙灯、鱼灯、茶灯、皮影、扬琴、台阁、鱼鼓、耍龙舞狮等民间文艺;佤族的清戏,傣族的嘎光、傣戏、麒麟舞、白象舞等;傈僳族的上刀山、下火海绝技及跳嘎、三弦舞等;阿昌族的蹬窝罗等优秀民族文艺(图2相关视屏图片展示)。以及各民族的山歌、情歌、小调、叙事诗、民间故事、谚语、歇后语、童谣、艺术歌曲、作品等等(图3相关音频、图片、文字展示)。我发表制作过很多的关于XX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论文、课件,都获得奖励,201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艺术实验县的先进个人(图4让乡土艺术之风吹遍XX山寨课件展示)。

二、方法经验交流

(一)内外联动,借助外力是关键。搞好音乐乡土教材要多与相关单位、相关人多联系、多交流,间接获取别人的知识。

(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核心。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民间去采风,获取直接音乐,再及时总结提炼,效果会更好。

(三)善于扑捉,留意生活是基础。乡土音乐来自民间,来自生活,要发掘好地方的乡土音乐教材,必须留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善于扑捉有意义的素材,外出时要带上摄像机或照相机,随时扑捉有意义的瞬间。

第2篇

1、最好是创作出真实情景,而不是照搬。

2、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3、韵律有一种魔力,它甚至会使我们相信我们怀有最崇高的感情。

4、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5、音乐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

6、音乐是耳朵的眼睛。

7、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8、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9、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10、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11、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12、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13、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14、相信音乐 相信生活。

15、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16、乘着音乐的翅膀,聆听灵魂的声音。

17、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孩子

18、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19、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而咏歌之。

20、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

21、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

22、耳朵听到的旋律是美妙的,但是,听不到的旋律更美妙。

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训

音乐能够让小学生真实地感受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无限美好,表达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美的神韵中认识美、理解美、感受美、表现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有着独特的审美性和艺术感染力,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的音乐辅导班,很多家长也都是喜欢让学生去参加培训。

一、当前社会音乐培训的利弊分析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音乐辅导班,从宣传上看的确异常丰富多彩,而且很多的小学生也的确受益匪浅,能够有一技之长,能够拿到各种比赛的名次。音乐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教育,音乐辅导班的出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能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从辅导班的教学来看,存在着一些诸如过于注重灌输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小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的目标,缺少使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参与、探索、表演的实践性课程。很多培训班只是为了赶时间,只是为了谋求利益,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培养都是被搁置在一边的,他们的的目标只是为了培养所谓的“多才多艺”小学生,强迫孩子学习各种音乐知识,教学也严重挫伤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受这个影响,在目前的学校小学生音乐教育中投资也在不断地加大,本来属于小学生成长的天堂的小学更像是辅导班,很多学校音乐课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在其他孩子中脱颖而出,仅仅是关注音乐的结果,关注孩子能否拿到奖励、证书而已。学校里还出现了大量的音乐比赛,或者参加社会上的比赛,各种形式的比赛开始公式化、庸俗化、商业化、简单化。由于在评定标准上的随意性,许多内行的管理者将小学生的所取得的各种成绩和奖励当做教学成果来进行评比,这无意之中给很多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很多情况下教师的音乐教学也缠上了功利的色彩,很多老师教育小学生的音乐都是为参赛、完成数量而学习音乐,讲求快速、讲究形似,从而影响了小学生音乐教学,完全违背了小学生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初衷。

老师为了让孩子在音乐上多进步,早日成才,不断地加重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反复练习唱歌。与此同时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各种过高的要求。要注意其实长时间的音乐训练也是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甚至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逆反心理。这也会影响小学生自身的理念,认为音乐的目的只是为了给自己带来荣誉,助长了小学生的好胜心、虚荣心,把音乐作为一个为了获奖的任务去完成,自己的潜在想象力是无法激活的。

二、小学音乐教育的应对策略

1.以美育抵制庸俗的功利主义

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抵制这些功利主义的培训必须从自身做起,教师对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其中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等因素,显得更为重要。可以说教师正是凭借着这些才能够培养小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才能够真正的称得上是塑造完美人格的“灵魂工程师”。

教师必须牢固的树立美育的教育思想,即音乐是一种艺术,心灵的艺术,每个孩子的内心世界都丰富多彩的,都是神秘的、率真的、充满童话般的魅力的,因为音乐有一种独特的功能,超越于文字的表达能力,让孩子的内心的感受和变化都通过声音来表达出来,是对美感的体认。音乐在发展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高雅的还是通俗的,都向我们展现了丰富的人性美和道德美,展现着人类在生活和生存之中的那种复杂的个性追求、情感体验和希望寄托,

2.以兴趣引导抵制灌输教育

目前的小学生音乐教育中,不能采取培训班的填鸭式的速成法,因为这样无法通过对艺术的学习达到丰富小学生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也就无法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觉,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音乐教育应当以兴趣作为驱动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首要目的与任务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兴趣一经被开发,就会使人聚精会神的注意,产生愉快的情绪及主动的意志等心理状态。采取兴趣引导的方法是一种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下的活动,能建立一种和谐优良与情感交融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教学质量,促使小学生智力成长,引导他们进入音乐欣赏的乐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最终目的所在。

3.以生活渲染取代封闭训练

在充分开掘小学生的兴趣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有组织的、有计划地进行各种生活化活动,来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不要像辅导班那样只是局限在一个小场景里进行封闭训练。只有他们经历的多的时候才能够表现出强大的想象能力和多姿多彩的音乐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多多接触自然和社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充分的体验春花秋月、高山大川,让美好的景色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视野;还可以带领孩子们去参观一些音乐场所,像高校音乐课堂、音乐厅等,还可以参与一些学校的音乐交流活动,在相互的评比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些情景化的音乐教育不同于辅导班的刻板的学习,而是融入生活之中,无论是内容和形式的新颖,都会很快的引起小学生的视听欲望,增强其感觉能力,使小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表象,很容易对音乐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2]方富熹.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第4篇

    1.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舞蹈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素质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是舞蹈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他们的训练不应仅仅局限在舞蹈动作技能、技巧、表演、素质这些方面的提高,还必须注重培训他们的音乐修养,提高他们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内涵,乃至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日本国松山树子在《我与芭蕾》一文中谈道“:一个舞蹈演员,倘若没有敏锐的音乐感是跳不好舞的,不能在一定的节拍中灵活多变地掌握节奏轻重缓急的变化,是跳不出优美的舞蹈的,也不能使舞蹈富有无限的魅力和高度的艺术性,更不能带给人美的享受。”很多教师都有过经历,在指导教学中,由于音乐修养水平的差异,使他们在课堂中接受新动作的快慢能力及完成动作的质量出现明显的差别。有的学生曾业余学过钢琴,喜爱音乐,受过一些音乐基本训练,在学习新动作时,就能很快地掌握动作节奏,能够在一首乐曲转调时,随着音乐自然地变换动作,能在乐曲的意境中较好地找到舞蹈感觉。而接触音乐少,音乐素质差的学生,接触新动作时相对就慢些,在音乐中找不到动作的节拍,要靠不时地喊口令,数一二三四,才勉强地合上拍子,动作的韵律美感也差。从以上可以看出,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是不能被忽视的,在学生舞蹈学习和实践产生很大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掌握好本专业,就必须开设一定的乐理知识、音乐欣赏课程,甚至培训学生学习使用乐器来加强音乐素质培养。(2)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通过节奏、旋律、和声等表现手段,表达出人类丰富和变幻多端的内心情感世界。而舞蹈则依据音乐所提示的情感内容,用人的肢体动作、舞蹈语汇来展示蕴藏在音乐中的人的强烈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舞蹈和音乐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与共性。比如欣赏民族民间舞作品时,使学生了解其风格韵律,与某个民族情感的凝化,“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要想学好它必须首要了解这个民族劳动生活,风俗习惯,文化背景,这一切都是决定它的风格和气质与其他民族的区别”。在欣赏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舞蹈视、听、赏的能力,如对舞蹈音乐的旋律、音色强弱的感受能力,对舞蹈动作的热烈、平稳的感受能力。(3)培养音乐素质,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般都是乐在舞先,音乐响起之后,舞蹈动作才会开始。之所以这样的安排,就是因为人在欣赏舞蹈的时候需要音乐的伴奏才能领悟和感知到舞蹈的内涵及意义。音乐能够激起人类心灵的触动,使人首先接受到韵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此后再开始舞蹈动作的透露,才能具有很好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舞蹈动作时,要给予一定的音乐节奏,让学生在没有开始舞蹈之前能“用心”跳舞,真正做到用肢体表达情感,用情感带动动作,通过反复的训练,使学生对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协调统一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较好地提高学生舞蹈表演的艺术性和整体性。

    2.音乐素质培养在教学中的作用

    (1)音乐对舞蹈动作的诱导作用音乐的魅力就是能够让人产生遐想或能联系到某些事物,音乐节奏的强弱轻重、旋律的谐和会使人产生同动作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音乐可以激发对动作创造的灵感,激起人们产生对形式的想象和联系,从而可以使人更美好地创造出与音乐相适应的舞蹈动作来。(2)音乐对舞蹈者身心的影响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会对舞蹈者心理上及生理上产生影响。舞蹈者在做运动的时候各部分的肌肉会根据音乐的节拍而进行协调且有规律地收缩,使各种刺激传达到大脑,大脑又发出各种动作指令,使舞蹈者表现出各种优美的动作。优美而谐和的韵律可以使舞蹈者在做舞蹈动作时感受到一种愉快的情趣,得到美好的享受。同时,音乐可以使舞蹈者对心理上产生一定放松情绪,面对较为复杂的舞蹈动作时,可根据音乐的节拍而主动创造出协调的动作,使舞蹈者很快学会各种复杂动作,从而提高了舞蹈者身心素质和学习能力。(3)音乐可以激发舞蹈者的情感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内在联系节点主要是情感,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的心理活动,它是伴随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合一的行动而出现的心理体验。应该看到的是音乐通过声音(非语言)来抒感,舞蹈则通过人体的动作来传情达意,虽然两者的呈现方式各不相同———音乐更加抽象些,舞蹈相对直观些,但两者都是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吴晓邦就曾经指出,舞蹈的表情线就等于音乐的旋律,动作和动作的连续就等于乐段、乐句的连续。动作的连续必须像音乐一样通过节奏上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能量(增减)等有机的组织,才能表现出对象的情感和想象。所以说,音乐不仅为舞蹈提供了节奏的基础,也为舞蹈提供了情感的基础。

    二、提高舞蹈专业学生音乐素质的策略

    1.营造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环境

    由于长期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认为开设理论课及实践教学就能够培养好具有专业基本技能的人才,殊不知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创造一些学习本专业及其拓展知识面的教学环境。因此,要想培养出综合性的较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开设好本专业的同时,学校应积极组织相关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培训,使学生不仅仅是在书本上或简单的实践课中成长,而是要求他们能在社会环境中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组织或活动,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学习。

    2.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可以制定合乎学生发展的课程结构,有兴趣的或是有很高的发展潜力的,应适当地增加学习科目,给予适当的教学计划,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对于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学校要及时给予他们课程的辅导,从最基本的抓起,使之能够尽快跟上教学节奏,这样才能使整个学生的成绩得到普遍的提高。另外,学校要经常制定调查问卷,向在校学生做一次深入调查,及时发现学生最需要的音乐素材和音乐知识,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3.加强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无裨益。学校要建立培养舞蹈或音乐专业协会,举办不同形式的艺术讲座,使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常参加音乐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拓展叙述的艺术视野,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只要学校创造一个校园优美的音乐环境,就能使学生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愉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第5篇

一、专家引领,思想震荡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6个模块中专家的讲座。学习中笔者在原课标中把新课改修订的内容一一做出标记,并对自己有感悟的地方做了记录。每次学习的内容和体会笔者都会记在一个固定的记录本上,这样不断积累,一是不至于随便记记容易丢掉,二是有利于自己的持续性学习。其实,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自己也曾有很多体会。这次在专家的理论引导下,很多方面豁然开朗。比如,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改中我们在音乐课堂中确实有所忽视,也一直感觉不对,这次经过学习,修订版中又一再强调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再比如,课标中鼓励学科的综合,一时很多音乐课上成了其他的综合课。这次学习又使笔者清楚,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笔者的理解是,音乐课的载体就是音乐,一节音乐课贯穿始终的应该是音乐。教师要用音乐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乐意去表现出自己所理解的音乐。在执教《魅力的打击乐器》一课时,课堂开始,笔者就给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打击乐器实物,并且让学生上来认认、打打、听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乐器,听辨了音色。

学习中无论是报告还是授课,都让人耳目一新。特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平易近人的教学风范,令人高山仰止。他们的教学观给了笔者深深的震撼,那种对比鲜明的教学风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脑海里浮现的还是特级教师上课信手拈来的精妙发问,形象生动的讲解。笔者想,这充分体现了他们教学基本功相当过硬,所以才会达到教学随心所欲的境界。各位知名专家、学者从自己切身的经验体会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在畅谈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笔者对教育的理解更加透彻,为今后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线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每位参训的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的音乐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学习期间,我们不仅聆听专家的讲座,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成了每位参训人员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培训过程中,笔者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进行广泛的交流,通过在线回答热点问题的方式了解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留意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有时也会看其他教师的回帖,从中学习好的做法,吸取好的经验。比如,某位教师的“不脱离孩子生活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观点,笔者就很有同感。课堂的一切活动设计,都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脱离学生生活的课堂设计,是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笔者在教学中就会尽力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的活动;还有教师提出农村教学的现实状况,通过大家的交流感觉确实不容乐观。很多学校的艺术教育得不到重视,音乐教师也很无奈。当然,回帖把自己好的想法或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印象较深的是关于农村中学音乐课中的乐器教学。说实话,农村中学能进课堂的乐器也就是竖笛了。笔者在教学中也曾做过尝试,但没有坚持下来。一上课,全班学生唧哩哇啦地吹起来,那声音还真是不太好听,而且课堂的秩序也不太好控制。但笔者把竖笛学习发展成兴趣小组在学生中开展,效果还是不错的。人数少,能逐一指导,再给学生充满情趣的乐曲来吹奏,很多学生还是很乐意参与的。

三、观课议课,提升能力

学习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视频,笔者基本都认真观看,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实精彩。在视频学习中有一段戏剧教学的片段,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做,学生很兴奋。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很成功的音乐课。但很多课堂,学生从开始到结束,表情没有惊喜,没有兴奋,更没有成功后的自信和喜悦。笔者想,这也是自己今后教学的一个标准,要围绕这个标准去设计课堂活动,去确定教学目标,去落实课标修订中的种种理念。

四、认真总结,促进学习

学习过程中培训方每隔一个阶段就会对近期的学习情况做以总结,并用简报的形式展现给大家。笔者很荣幸地上了第一期简报的表扬榜,这也给自己学习增加了动力。从表扬榜上笔者也看到了大家对这次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收获。

第6篇

作为一名中学普通的音乐老师,有幸同其他区县的音乐老师参加国培行动,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重庆师范大学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这种培训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开创了新的基地,特别是让我们教师能在紧张的工作中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方便。因此,在培训期间,每天的感觉是紧张而又充实,忙碌而又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将近十五天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回味十五天的培训,感触甚深。国培计划带给了我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成长经历。

一、改变观念

敬业精神与科学的教学法相结合,必定是成功的保障。而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说工作忙、杂事多,常抱怨学校教学条件差,学生的基础差,是乐盲,没有专门的教室以及合唱用的站台等,于是工作中总是一副得过且过的思想状态,总想着教不好学生不是我的能力问题,而是许多的客观原因造成的。通过此次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寄生虫”思想,使我明白了好的条件不是等着我去用,而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去挖掘,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也同样能做出不平凡的壮举,同样也能培养出出色的学生。

二、以名师为榜样,以城市孩子的素养为培养目标

有幸参加了这次“国培”,在李存、魏萍、张礼慧等及其他专家传授理论方法的同时,还顺势播放了一些全国名师音乐大赛的课堂教学视频,那些名师们扎实的基本功,行云流水的课堂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师之所以能让家喻户晓,这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孩子们的优秀与教师的引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努力实践,力创特色

这次培训,我找到了适用于中学音乐教学的一种方法—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最难的知识,在教育行为上是将语言、动作、音乐三元素融为一体,以节奏为核心要素。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不断地创编新颖的游戏,这些方式来源于生活,取材于大自然,学生当然会感兴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通过国培行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不断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也有保质期”,因此,知识更新是必要的,我要抽出课余时间通过不同的形式和资源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

二、自我反思。

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从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找出“得”与“失”,转“败”为“胜”,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日积月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三、相互交流。

虚心同同事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虚心听取同事们直言不讳的真言,久而久之,一定会大有进步和发展的。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之中,心灵经历了忐忑、彷徨、探索、喜悦与享受。一路走来,专家、名师的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完全吸收他们的课程精华,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音乐骨干型教师的信心。

第7篇

舞蹈的典型现象是随着音乐的流程而流动,随着音乐一幅幅画面、一丝丝情感在音乐中得到释放,从而带得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整体要用节奏、节拍来组织,通过一个动作,一个舞句,一个舞段,一点点在音乐的陪伴中流露,最终形成一个美丽的舞蹈。音乐也是如此,节奏、节拍也是音乐整体的骨架。音乐和舞蹈都属“动”的艺术,它们都受不可停止的进程所制约。就是说,在整体或完整的部分进程中,一般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就意味着终止或结束,所以,音乐既要符合舞蹈的要求,而舞蹈就更应该完美地表现出音乐的内涵。

就舞蹈本身而言,它是“听”不见的,是属于视觉艺术范畴;就独立的音乐来说,它是“看”不见的,是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因此有人说没有声音是舞蹈的局限,也有人叹息音乐太抽象,摸不着也看不见,不易理解。从完整的艺术概念来思考,也许恰恰可以认为,正是音乐能够弥补舞蹈的“局限”,而舞蹈则能使音乐获得某种可能的视觉印象,给音乐做出可见的解释。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既基于它们的共同点,又基于它们的相互补充。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而无声,一个有声而无形,音乐和舞蹈结成了真正牢不可破的关系。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优秀的舞蹈家除了掌握高水平的舞蹈技能外,音乐应是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这一点可以从每届舞蹈比赛和舞蹈不断的发展中得到证实。王鼐藩老师早在多年前就曾写过《如何看待舞蹈艺术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文中指出音乐教育在舞蹈教育中对舞蹈演员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演员不能很好地去理解音乐,去掌握音乐,就不会跳好舞蹈。他只能是机械地完成老师或编导教给他的动作,不论他的技术、技巧如何好,他也只能作一个匠人。如果一个舞蹈演员理解音乐,并且能够从音乐中得到启发,从而进行他对舞蹈的二度创作,那么他将给舞蹈带去更深层次的内涵,把舞蹈升华。

《民族音乐概论》中写到:“从许多优秀的民间歌舞的流传可以看到歌舞决不是一种偶然的机械的凑合,在这些歌舞中,歌曲给予舞蹈明确的概念,舞蹈赋予歌曲以生动的形象,二者相互补充,水融,在共同的思想内容的要求下,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时代不断的进步,中国的舞蹈艺术在外国舞蹈艺术和外国舞蹈新理念的带动下,也同时得到了更新,这样一来对舞蹈演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一个好的舞蹈演员除了要较高水平地发挥自己的特点和技术动作外,对音乐的理解和诠释也应该有一定的高度。这也就给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全面发展呢?怎样能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得到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呢?首先,在基础理论课上就应该让学生理解一些乐理的基础知识,加强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多给他们一些优秀的、多样的音乐,让他们欣赏。

给他们讲解音乐的内涵,启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去感受音乐,感受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在舞蹈中去展开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其次,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的基训课教学当中就要学会用音乐来教学。没有受过音乐教育的舞蹈老师,通常采用数字来组织动作,“一、二、三、四”便是时间的进程。没有受过音乐教育的学生,在音乐里也常常找不到拍子,也要靠数字帮助。有些演员、教员乐感并不坏,但不懂乐理,欣赏范围狭窄造成局限性,在音乐中难以迅速领会。舞蹈教师要善于用音乐语言进行教学,善于用演奏作为教育手段密切配合舞蹈教师,以音乐形象再现、提示舞蹈的结构及表情。

第8篇

教育部曾提出“义务教育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课题,然而现状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方面满足不了学生及家长的要求。

中小学音乐课上课内容以教学大纲为准,音乐课中设置了初级的乐理课和学唱歌曲,目的却停留于乐感本能的诱导中,缺乏学习音乐的基本功和技巧学习(如声音的发声方法、乐器的演奏方法等等),缺乏艺术学习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培养,原因在于中小学校一般都没有必要而充足的音乐教育师资,更没有充分的教学时间。因此,学生只有走出学校求教于专业艺术院校教师和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

“音乐培训机构”就刚好填补了这一不足,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也是由教委直接管理的教学单位,有着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一点和中小学十分相似,同时“音乐培训机构”采用了专业音乐教育院校的教学方式(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还得到大量高水平专业艺术家的支持与加盟,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所以说“音乐培训学校”是对义务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一种补充。而且,如果说学校音乐教育是为了普及,那么校外的“音乐培训机构”的音乐教育就是旨在提高,是按专业的要求造就人才、发现人才。

(二)“音乐培训机构”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大,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普遍提高。

望子成龙,作为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问题也有了巨大的转变与提升,已不仅仅是停留于文化课学习的层面上,而增加了对艺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更为专业的音乐教育。

在我从事音乐培训工作的两年中,我发现一个普遍性的特征:家长送孩子学习音乐,绝大多数是想让孩子学会一门艺术特长,在今后有一个业余爱好,提高人格素质。很少有家长要求孩子将来成为艺术家或从事专业工作。从这一点来看家长的要求可以说是两点:“一是用音乐提高孩子的个人素质;二是用音乐丰富精神世界”。

俗话说:“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这是人类音乐教育中为历史认可的真理,也是大多数家长内心中的一个朴素而善良的期待,从而酝酿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一种建设和谐社会、造就和谐公民、培养美好人才的文化事业。于是“音乐培训”也就具备了生存的土壤。由于“音乐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广泛采用了专业院校的教学方式,开设了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因此使“音乐培训机构”备受学员欢迎,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物质文明的日益繁荣是“音乐培训机构”发展的原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们生活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作为父母也具备了考虑孩子教育投资的财力,于是家长们纷纷选择让孩子学习游泳、围棋、武术、舞蹈等,也有更多的选择了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古筝、萨克斯、小号、圆号等。学乐器是学习音乐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也需要比较高的投资,因为乐器是比较昂贵的,同时孩子的兴趣又是多变的充满了未知因素,使得音乐教育投资变成了风险的投资。常常有家长抱怨“买一架钢琴需一万余元,如果孩子学一半不学了,钢琴就成了‘高级摆设’,我们又不会,摆着占地方。”这也就成了学习乐器的一个阻碍。

“音乐培训机构”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因为“音乐培训机构”一般都开设了有偿练琴的服务项目,可以让学生学习初期不必买琴,学一段时间看看孩子的天赋与学习兴趣再考虑购买,可以大大避免了广盲目投资。

可以说选择学习乐器,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产物。

(四)大量专业音乐人才将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师资来源

专业艺术团体的演员除了表演任务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责任就是“艺术的推广普及”,目的在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广大演员演奏员们多年来一直都默默地从事着业余音乐教育工作,他们也纷纷投身于“音乐艺术培训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成为教学中的精英骨干。

专业艺术院校每年大量的学生毕业,他们通过学习也具备了专业演奏水平,也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投身于业余音乐教育中,通过社会实践积累教学经验,逐步成为了“音乐培训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极大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另外,更有相当数量的艺术院校的教授、讲师,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到了民办业余音乐教育中。

以上这三股力量也就成为音乐艺术培训学校强大的师资基础。

(五)“音乐培训机构”的意义与功能

如今“音乐培训机构”发展得欣欣向荣,家长纷纷把孩子送来学习,这种学校一不能发放毕业证,二不能帮助升学,那么其存在的意义何在呢?

1.用乐器学习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媒介,把素质教育的内容更加专业化

人的一生要学太多的艺术门类是不大现实的,而专业的学精一门是很有必要的。在美国有的大学一方面要求学生会三门语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必须会乐器否则是不让入学的。他们把演奏乐器的能力当成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音乐培训机构”中学校的模式与中小学差不多,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相似,这使学生进入学校能很自然,而学习乐器一般都采用小班上课,又使得师生们的交流更为直接而亲切,这样的教学质量是很高的,往往每节课内容学生都能90%以上的消化。

学习乐器可以说是学习一种技巧,一般分为发音技巧,演奏技巧两大部分(这里不做详细论述)。学习这些的目的在于学习音乐文化,无论学习什么乐器,目的都是“演奏音乐”,演奏音乐的目的在于认识音乐、理解艺术从而“自娱娱人”,“自娱”不难,自我感觉良好就可以,“娱人”就不易了,首先,要有流畅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必须有“音乐”才可“娱人”。在教学中老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在教“音乐”,简单的说就是演奏得有感情,有表现力,还要让别人听得懂。这可以说是对“审美素质”的一种最为深刻的灌输。

2.全新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塑造全新的思维方式

学习乐器与学习语文、数学是完全不同的。在学习乐器基本发音技巧的同时开始学习识谱,并且把乐器的音响效果与谱面相结合。随着乐器演奏技法的逐步深入,谱面也逐渐复杂,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要学懂书面的谱子,同时还要能熟练应用。并且要达到看着谱就能演奏,而不再乎是否见过这首曲子的谱。如学会识字一样,学懂了还不行,还要达到熟练,二者合一才能达到要求。这就要使学生通过练习提高对谱面的快速反应能力。实践证明,对于中小学生和幼儿来说只要方法得当达到要求并不困难。由于他们必须把谱上音符和节奏通过肢体动作传达到乐器上,演奏出与谱面一致的音响来,从这一点上来讲孩子们学习乐器的同时,还训练了他们的肢体谐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这对于孩子智力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乐器学习在所有专业或非专业学校中都以一周为周期,每周上一次课。一周是人的“耐性周期”,老师安排练习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学生必须每天练习同样的东西。一周练习七天是可以忍耐的,再多就难了。一天24小时是人的“记忆周期”,可以说一个信息在大脑里存留24小时后会开始衰减,所以每个老师都要求学生每天必须定时定量的练习。那么在每次上完课回家孩子是处于没有老师的状态下自习一周,孩子就必须有极大的自觉性和耐心进行自学性的练习。刚开始需要家长配合监督,之后大多都可以锻炼出一种耐性和自学的习惯与能力。这一点对于孩子而言比学会一门乐器更具深远的教育意义,这也是许多家长愿意投资孩子音乐教育的原因。

3.艺术人才的培养从孩子抓起

在艺术培训机构学习的学生以4岁到14岁的少年儿童最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强,天赋也最易发现与开发,很多具有天赋的人也就因为错过了最佳时机而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我的周围就有许多学生参加音乐培训,有的最终考入专业艺术院落校并毕业走上专业表演道路,有的把乐器当成了终身的爱好,并和音乐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都是从小开始的,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较高的音乐天赋。有的学生刚开始时候并不出色,而通过学习逐步开发出来,并且越来越优秀,这在教学中是十分普遍的。

据统计,每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在“音乐培训机构”就读过的学生。可以说音乐培训机构是艺术人才的摇篮。

4.音乐培训机构是提高欣赏能力,传播音乐文化的使者。

音乐培训机构在我省从兴起到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多年,先后培养了数万人,学生通过乐器演奏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更系统地学习了音乐文化。

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中,不但要学会音乐表现及音乐处理,同时也更为真切地学习音乐欣赏。

第9篇

(一)男性和女性教师人数比例相差悬殊从现有的特殊音乐教师资源来看,女性音乐教师占有主体地位。通常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女学生数量要远远多于男生数量,因而这也是构成特殊音乐师资女教师较多的原因之一。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无论是特殊教育专业,还是音乐教育专业,男生数量也是明显少于女生,男女比例略显失衡。这就意味着日后的特殊音乐教学中,男性教师严重缺乏。女性天性温柔,容易和孩子相处,而且女性教师往往比男性教师更有耐心,尤其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女性教师或许更适合陪伴他们成长。但从另一方面来说,针对特殊儿童这样的群体,他们更需要男性教师的阳光之气,需要男性教师给予他们积极能量的引导。因此,均衡特殊音乐教师比例,也是构建完善的特殊音乐教育师资体现不可忽视的内容。

(二)高校对特殊教育音乐师资培训不够重视虽然现在的特殊音乐教学开展有所发展,但总的来说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特殊教育音乐师资培训还不够重视。尤其是大多数师范类高等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特殊教育专业,这也严重影响了师资培训的质量和数量。特殊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特殊形式,对于师资要求更为严格。但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对特殊教师人才的培养关注较晚,致使高校对特殊教育教师培养重视度不够。另外,由于高校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颇深,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的音乐教育基本流于形式,对特殊音乐教育专业设置更是不够关注,甚至个别特殊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名存实亡。特殊音乐教育专业在高校的尴尬位置,导致了很多学生不愿报考此专业,对特殊音乐人才培养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河北省特殊教育音乐师资培训措施

(一)培养专业的特殊教育音乐教师对于特殊学校来说,音乐教师不再是普通意义上音乐艺术的传授者,而这种特殊的教学形式,赋予了特殊音乐教师新的使命感。特殊音乐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德育与美育的渗透,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特殊学校的孩子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心理。专业的特殊教育音乐教师,要全面的了解特殊儿童的需求,熟知他们的心理,针对特殊学生的学习特点去开展音乐教学。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被特殊儿童所喜欢和接受。基于此,特殊学校需要更多的优秀音乐教师参与教学,不断的促进特殊音乐教师团队的科学构建。只有这样,特殊学校才能培养出来一批会教育、懂管理、拥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的音乐教师。也只有专业的“特教”教师才能针对特殊儿童学生的特点,运用丰富多元的教学手段来帮助特殊儿童走近音乐,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二)广泛吸纳热爱特殊音乐教育的人才针对特殊院校音乐教师男性教师匮乏的问题,特殊教学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吸纳热爱特殊音乐教育的人才来弥补。虽然特殊教育教师的地位现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仍不能满足男性对较高的社会地位的需求,加上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学校一般都是女教师居多、男教师较少的尴尬境地也困扰着大多男性对特殊音乐教师行业的选择。要想改变男女教师比例失调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全社会提高对特殊教师的社会地位,让这部分教师获得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特殊学校也要放开门槛,让更多喜欢特殊音乐教育的男性教师加入到特殊教育事业的团队中来。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