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2: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狮子和鹿教学反思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学习2-7小结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2、指导学生课前收集麋鹿资料,课上学当小讲解员,练习抓住要点介绍麋鹿,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理念]富有情趣、突出自主、强化实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感知“麋鹿的生活天堂”
在上课之前我们随便聊聊,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二、认识麋鹿:
(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
2、小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4、最后处理“四不像”
预案:*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
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比如:角、尾、蹄、毛色等特征。
他们生活的环境要联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资料提供的,黄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为麋鹿的回归打下伏笔。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贵的一个原因。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你们是如何理解“传奇”的呢?麋鹿的命运和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或者说:麋鹿就让他在外国呆着贝,干吗要让它回来呢?)
1、你们可以先看书,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说些什么,先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来交流一下。
2、班级交流
3、总结:麋鹿传奇——重用、与姜子牙有关
灭绝、与国家被列强欺负有关
国外、与人们喜爱才生存下来
回归、与国家强盛有关
4、听说2008奥运会也选中麋鹿作为吉祥物,这就更体现人们对麋鹿的热爱。你们能说一下为什么专家们一致推荐麋鹿为吉祥物呢?
三、深化延伸,升华感知
1、学到现在,老师有一点还不明白,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与金钱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
2、引导学生尽可能说,然后教师补充
四、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来想大家介绍麋鹿。
1、要求:
请你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或者是外宾,或者是老师介绍麋鹿。(课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传奇经历,也可以综合讲。
2、自己练习:
3、同桌练习:
4、班级交流
五:总结课文:热爱麋鹿,保护麋鹿,保护一切野生动物。
六:作业:把你向人们介绍的关于麋鹿的演说稿用笔写下来。
板书设计:
11麋鹿
外形奇特:四不像
角、尾巴、蹄子、毛色
生活习性:常在水中……
繁殖能力低
传奇经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
【关 键 词】 朗读;反思;本真;策略;效果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资源异彩纷层,人人都充溢着新课改的激情,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但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反思一下我们的新课改,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有失偏颇,笔者就教学中一些朗读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课堂朗读形式化的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广大语文教师不断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有些教师在学习课程改革模式时出现了盲从现象,与课程改革的本质内涵出现偏差,在落实观念的过程中片面的追求形式。课堂上朗读的训练流于形式化的现象仍然很多: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过于随心所欲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个教学理念的深入,在小学朗读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朗读。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对人本的回归、对学习自由的拓宽以及对个体的尊重,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热闹的背后有许多让人深思的问题。
1. “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这是许多教师在课改教学理念的冲击下都效仿的课堂流行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堂上,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难道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如默读和浏览。再者,过于随心所欲,也不利于全体层面学生的朗读训练得以落实到位,如不自觉的学生没有开声读,教师无法掌握到全体学生是否完成老师布置读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朗读训练中,教师要把握好契机,适时引导学生采用不同方式朗读,避免一味地倡导用喜欢的方式读。
2. “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
这一课堂教学的方式如同在语文课堂中设置了学习超市,教师根据多数学生的选择进行教学,表面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但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对所有的课文都适用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不就乱套了吗?文本读起来不变成了杂乱无章了吗?
3. “请读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小学生对语文文本赏析能力还不高,如何选择文本中的好句好段来读,这需要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低中年段的文本较短,要真的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他们会找到哪些来读呢?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吗?高年段的文本有的篇幅较长,所有学生能找到文章的重点语句或段落来读吗?如果不,那没抓住文中的重点读,那不等于舍本求末了吗?这样的方式读有何效果呢?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过多充斥课堂
读是学习语文的四门必备功课之一,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朗读,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朗读兴趣的确有很大帮助。但是把课文朗读成了看画面听录音,学生的注意力都在屏幕上的画面上,学生对范读的语气、语调反而不大注意了,从而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不能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范读,而丢弃本人范读。是否使用多媒体还要视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客观因素决定。多媒体课件只有合理地加以利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综观以上现状,我们在新课改中要做到不但要实践与反思并在,而且需要回归本真的朗读,才能收到实效。
二、回归本真的朗读,让训练真正落实
本真朗读,就是不需要太多的媒体辅助,不需要太花俏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教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落实朗读训练,使训练真正落到实处,使训练有所成效。
(一)本真朗读训练的策略
1. 教师感情范读
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教师范读一是可以引领着学生怎样读书,教会了读书方法,便于学生学习模仿;二是可以让学生一下把握住朗读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的感觉,从而产生想读的欲望。
2. 入情入境地读
在课堂中,反复、单调的齐读、自由读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昏昏欲睡,并产生厌读情绪。这样就很难达到朗读训练的预期目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分角色读、表演读、问答式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假如要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读时,要根据文中不同角色的个性,揣摩出人物语言和动作,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并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就会特别高涨。
分角色朗读是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能体验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文章,可以让老师或学生饰演、模拟文中角色,将其对话的语言还原,以个性化、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读,逼真地再现了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这些课文如人教版第六册《西门豹》、人教版第八册《渔夫的故事》等。
3. 花样竞读
小学生好奇心强,又好表现,都想争当能手,因此,变换花样的竞读活动,会使他们爱读、乐读。如小组之间的赛读,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很强,谁也不甘心输给对方,读得特卖力,也有感情;男女同学的赛读也很激烈,双方各不相让,都尽量发挥最好的朗读技巧超越对方;争夺“朗读小能手”的赛读热情更高涨,一个读得比一个卖力,都为争当这个“小能手”而淋漓尽致地把自己的朗读能力发挥出来了。
(二)本真朗读训练的效果
1. 自读――自悟情感
在初读课文阶段,学生需要整体感知,初步感悟课文的内容。此时适宜采用符合学生需要且符合认知规律的自读。对学生来说,自读让其容易把握朗读的语调,各自发挥其朗读的情感,既照顾了优生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及感知的领悟,也照顾了朗读能力不及优生而需要自我消化空间的中下生,避免了齐读时互相要兼顾而不能使朗读训练得到有效提高的情况。
2. 品读――体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品读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效果。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感人故事。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颂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语句,感受父爱的伟大。如“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阻拦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些句子的朗读指导,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悟,使父亲的形象越来越大,内容的解读和情感的升华得到同步发展。
3. 美读――升华情感
美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有一句话说得好“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令人叹服”。可见,融入带有感彩的语言能增加朗读的效果、作品的内涵和神韵,拓展作品的诱人魅力,它是朗读的精髓所在。如在教学《狮子和鹿》时,教师让学生把握住鹿在池塘边看到自己美丽的身影倒映在水面上和鹿赞美自己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出鹿对自己的喜爱和赞美感情基调,接着把握住鹿看到清风吹过,池水泛起波纹后的腿无精打采和鹿抱怨自己的腿时,指导学生朗读出鹿对自己腿的不满意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对人文精华、文化底蕴的深刻体会和感悟,从而去感染自己和其他听众,让“美”读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对于语调的明快、节奏的和谐、逻辑的重音、感彩等几方面较难掌握的典型的内容进行示范性地 “美” 读,也是显得很有必要。对于样本的选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典型的句段。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句子或段落表达的语气都很典型,这些句子便可以当作样本。朗读时从断句、重音、情感等方面重点地指导,可以为学生学会朗读打好基础。
(2)典型的篇章。朗读的内容通常要以篇章为基本单位,选择典型的篇章作样本,重点指导,可使学生立足于篇章总体上的把握技能技巧。学生都能读好的话,就为以后学习许多文章起到了示范的作用,便于学生举一反三。
新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磨练和提升的过程,我们要在课改下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摸索,优化自己的朗读教学,但是不能丢弃本真朗读,我们要本真朗读回归学生、落实到位、发挥功效,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夏明坚. 语感培养浅谈[J]. 肇庆教育研究,2012(5).
[2] 温儒敏.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一、“游戏化美术”课程理念在美术活动中融入并落实
1.情景性故事创建――幼儿对美术游戏兴趣增加
2.趣味性竞赛融入――幼儿对美术游戏信心提升
3.激励性语言鼓励――幼儿对美术游戏更加热爱
案例体现:中班美术撕纸《借型想象:月亮的味道》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2)粘贴动物的眼睛、嘴巴和花纹等。
(3)乐意参与手工活动,感受撕贴过程的愉快和成功完成作品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了解一些小动物。
(2)示范PPT。
(3)彩纸每组一盒
(4)胶水、黑色水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活动引入主题
小朋友你们见过月亮吗?你们知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吗?我们来听听故事里是怎么说的吧!
(二)设置故事情境,讲解添加想象的方法
1.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观看PPT
(1)看PPT提问:你认识图中哪些小动物?讲出它的名字?(小海龟、大象、长颈鹿、斑马、狮子、狐狸、猴子、老鼠)
(2)这些动物外形分别有些什么特点?
(3)最后小动物尝到了月亮的味道了吗?老师这里准备了6个月亮,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把小动物请出来够月亮,我先请一个小动物,你们看看它是谁呢?
2.鼓励幼儿观察思考,找出动物
提问:它是谁?再看看?这样看呢?再转过来看看它是什么小动物?最像谁呢?“嗯!我觉得它最像××,接着我还要给它加上眼睛嘴巴还有身上的花纹!小朋友,请你把小动物们请出来吧。
接下来,大家一起来比一比,看一看,哪一组动作最快,帮助小动物最先够到月亮!
操作语:分成6组,每组6人,自由选择并组合,在操作盒子中拿出一个动物,多看看它像什么动物,多转转多观察,最后帮最像的小动物加上眼睛、嘴巴和身上的花纹。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使用操作材料,教师鼓励幼儿尝试找出不同的动物,幼儿相互学习,让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帮助稍弱的幼儿。教师重点辅导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帮助其完成作品。
(三)结束部分
教师鼓励幼儿没有得到第一名的小组不要灰心,下次美术游戏时可以再进行竞赛。
活动反思:
我发现这类美术活动内容要在符合中班幼儿年龄、心理特点,遵循幼儿绘画特点、目标,在课程游戏背景下,所有幼儿都能直接参与,所有美术游戏应该符合美术活动所具有的美术的基本元素、基本技能的要求;作为教学内容的游戏设计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
二、“美术游戏化”的活动氛围在环境创设中体现
课程游戏化中美术游戏的合理运用,是我们刘海粟美术园结合了常州市的实际情况,发挥传统艺术即美术的优势,弘扬海粟精神,探索“以美育人,以画载道”的一次大胆尝试。
首先,在每个班级里创设美术作品的展板。美术作品展板就是孩子美术活动后一个展现自己、懂得欣赏他人作品的平台,也是用来记录幼儿美术游戏过程、结果的美好回忆。
其次,将美术活动渗透在班级平时的区域游戏中。在课程游戏化中进行个别化小组游戏能够使幼儿美术活动出彩。各班级可以设立和美术相关的区域游戏,根据课程游戏化教学进度不断更改。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进一步注重幼儿的自由选择性、自主操作性,增强个别幼儿的辅导,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使全班幼儿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美术游戏化”课程效益在幼儿园特色画展中放大
今年是我们刘海粟美术幼儿园成立二十周年,将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具体分两个板块举行:第一版块是学术研讨活动。第二版块是主会场庆典活动。
在第一版块的学术研讨中,由于我园是省课程基地,因此,本学期我们将对全区开放课程游戏化展示活动,举行游戏、区域、户外晨间操节及公开课的展示,还有教育集团四大品牌活动。在第二版块的庆典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常州特色景点西瀛里明城墙作为主场,这也充分体现“美术游戏化”的活动氛围在环境创设中,在“六一”前夕举行“何不忆江南”大型儿童画展,我们将一改传统,把以往在美术馆内举办展览的方式改为露天式户外展览,把封闭的展览形式改为开放式的展览,让全市人民都能看到刘海粟美术幼儿园的特色美术教学活动的成果,给刘海粟美术幼儿园的孩子们提供更大的展示美术特色的舞台。学习激发幼儿主动性,教师在一系列美术游戏化活动中不断反思、提升。为了这次画展的圆满成功,从去年的11月份就开始策划,期望办得比十周年的画展更大气,更能显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我们开展画展活动,帮助幼儿积累艺术经验,是以画展为载体的方法进行年级、全园的交流,表现形式为美术创作,互相交流、观摩,从而获得各种美术经验,成为幼儿表现自我的舞台。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这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美术游戏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应在设计游戏时因材施教,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游戏方法,给予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把枯燥的美术知识、技能变得生动有趣,使美术游戏更加自由、自主、趣味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阅读能力
引言
童话是一种虚幻故事,它通过幻想,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叙述神奇曲折的故事,它生动浅显很容易被小学生接受,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因此,童话课对于小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感、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教师在语文童话课文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好童话故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1.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在进行童话教学时,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法,而童话的语言简单活泼明快、优美自然,很适合朗读。对于中段小学生来讲,朗读的侧重点是思考问题,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生学着感悟,学会理性思考。朗读要达到读音准确、语言流利、带有感情,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指导学生感知童话课文中的用词、造句、布局,逐渐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比如范读、引读、齐读、领读、赛读、默读、同桌分角一边演,一边读。如在教《狮子和鹿》一课时,课文的第一、二段教师可采用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把鹿的惊喜读出来。第三、四段中对自己的角和腿有着赞美和抱怨的不同评价,这两种语气也是截然不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两个“多么”拉长,读出自我欣赏和赞美的情感;当读到“唉”“太细了”时,要把语调放低,语速放慢,将不满和抱怨的情绪读出来。在读第五、六段中的“忽然听到、猛一回头”这些词汇时,语速要快,把紧张、危急的气氛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先范读,让学生仔细揣摩、体会,也可以让学生之间扮演不同的角色边演边读,当学生沉浸在童话故事中时,自然就能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同时也能对故事的内容深刻理解。
2.多方面提出问题,锻炼思考能力
童话课文中有许多因素是未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童话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多方面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提问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锻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比如在教《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阅读巨人回来前后花园不同景致的变化,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由被动变主动去深入地阅读课文,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故事的内容更能深入地理解。再比如教《七颗钻石》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第一、二段,之后让学生思考,接下来学生们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们思考之后,可能就会提出“水罐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随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阅读课文。通过教师的点拨,同W们的讨论,可以解决课文中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先出示一个课文的题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去年的树》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针对这个课文题目都想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思考一会儿就会问“去年的树是什么样的? 难道今年的树会和去年的树不同吗?它们会有哪些不同之处呢?”在教师不断引导下,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当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故事时,不仅从中找到了答案,还能发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3.评判不同角色,培养美好情感
童话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可以让小学生从中懂得什么是善恶、美丑、对错,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观,培养小学生具有美好的情感。在进行童话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对童话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评判,帮助小学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美丑。引导学生懂得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明白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各自的价值,如教《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可让一组学生扮演陶罐,另一组学生扮演铁罐,再让两组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和交流,体会两种罐子不同的价值,让学生深刻理解陶罐的外观美和铁罐的实用价值。也可以让学生扮作是两只罐子的朋友,和罐子进行沟通和对话,体会童话故事中主人公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给学生讲事物的命运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道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想象复述,开发思维、锻炼语言能力
童话课文中的语言非常生动优美、浅显规范意义深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复述童话故事,开发思维、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中段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而具有幻想色彩的童话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课文的场景、角色、语言、自己所喜欢的形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简单、详细和创造性不同的复述方式,把童话故事复述出来。如《七颗钻石》一课,教师提问学生进行想象“小姑娘找水累倒睡着了,她会做什么样的梦呢?”学生复述想象创造的故事,通过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语言鉴赏能力。
结语
童话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因此,在小学童话课文教学中,既要重视童话本身的文学性,又要关注它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童话使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让童话引导着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评判观,从而使小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单燕萍.对小学语文开展童话创新教学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4;14:42~4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55页例2、练习十二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是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小棒20根,三角形20个,4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在课间的时候听到两位学生的一段对话,我把这段话记下来了。
(1)课件出示:
小红说;“我有3本故事书。”
小兰说:“我的故事书的本书是你的4倍。”
你们知道小兰有多少本故事书吗?(12本)你是怎样想的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3本的4倍就是3乘4等于12本。
生2:小兰的故事书本数是小红的4倍,也就是说小兰有4个3本那么多,也就是4个3,是12本。
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们想不想做一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1)教师出示:第一行
弟二行
师问:有几个?(4个) 有几个?(12个) 是的几倍?让学生看图思考。教师作适当引导。
(2)学生4人一组自由讨论。然后进行交流汇报。
生1:因为有3个的数量那么多。(是3倍)
生2:12里面有3个4。(是3倍)
生3:因为里面有3个的数量。(是3倍)
(3)老师归纳总结:要求三角是圆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板书;12÷4=3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4)教学例2
2.用小木棒摆飞机
⑴实物台展示老师用小木棒摆的飞机。数一数,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5根)
⑵学生拿出小棒自己动手摆飞机。
⑶你摆了几架飞机?(有2架、3架、4架)
3.进一步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⑴请一位摆了两架飞机的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去摆。
①摆两架飞机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这个同学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为什么?
③小组交流。
④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生1:看出来的。
生2:这个同学摆两架飞机用了2个5根,是老师的2倍。
⑵小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⑴请摆了3架飞机的同学到实物展示台上去摆。
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①这个同学摆3架飞机用了多少根小棒?②3架飞机用的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
⑶口答第一个问题。
⑷解决第二个问题。
①独立思考,尝试解决。②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 为什么这样解决?③反馈评价: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怎么想的?
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求15是3的几倍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④15÷5=3
师:这里15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3呢?注意:倍不是单位名称,得数3后面不要写倍字。
5.还有小朋友摆了4架飞机,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列算式解答
①独立解答。
②汇报交流。我提的问题是…… 列式是……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来做练习吧。
6.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54页的“做一做”
⑴先让学生第一行摆4个。⑵再让学生用在第二行摆的三角形是第一行的倍数。⑶你摆的的个数是的几倍?⑷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是谁和4比。
7.小结
今天我们所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所以用除法计算。
三、课堂练习
1.基本练习。做练习十二的第2题。
2.选择正确答案,用手势表示出来。
A. 操场上有6个学生打乒乓球,48个学生做游戏。做游戏的学生是打乒乓球的几倍?⑴6+48 ⑵48×6 ⑶48÷6
B. 晓燕剪了6颗黄五星,剪的红五星是黄五星的3倍,她剪了多少颗红五星?⑴6×3 ⑵6÷3 ⑶3×6
3.数学游戏。(图略)动物王国开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参加了,其中有12只大象、10只小能、3只小松鼠、两只老虎、42只小猴、6只梅花鹿,在比赛之前,狮子大王给他们出了几道题,请小朋友帮他们算一算,好不好?
A. 小熊的只数是老虎的( )倍。
B. 大象的只数是小松鼠的( )倍?算式是( )。
C. 42÷6=7表示( )是( )的( )倍。
D. 梅花鹿的只数是( )的3倍。
E.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
四、总结评价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评一评,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
五、完成《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
12 ÷4=3 例2: 10÷5=2
15÷5=3
20÷5=4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疯狂原始人》;中美动画电影;父亲精神
父亲,是成年男子在家庭这一人类社会基本构成元素中的重要伦理角色,是权威和准则的标志,不但是儿女生命的赋予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更是子辈步入社会的引领者。父亲身上所承载的是代表爱、威严、智慧、美德、能力与责任的父亲精神,这也成为众多文学影视作品中所传达的重要内容。
梦工厂的《疯狂原始人》围绕着父亲从保守固执到接受新事物的过程,女儿不断成长并领悟亲情父爱的过程两条主线展开,同时配合着勇敢与智慧、希望与追逐的积极乐观的主题思想,使影片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观影人群,并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成年观影人群可以反思在实际的家庭角色中是否也有影片中瓜哥所体现出的固执、守旧以及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的问题;而青少年的观影人群可以看到追逐阳光、勇敢坚韧、积极进取的正能量思维,还能感受到父亲勇于改变的决心。影片在咕噜家族逃离洞穴、冒险探寻的过程中处处蕴涵着浓重的家庭观念以及接纳、包容和无私的亲情,瓜哥从一意孤行、坚守自己责任的男人本色形象到放下自尊、开始反思并改变自己这一艰难的转变中所体现出的父亲精神尤为让人感悟:“每个人都有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富贵、贫贱也好,他愚笨、聪明也好,他保守、开明也好,他一直都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爱着你!”这也使得《疯狂原始人》在笑的背后更多地充满了感动,也让我们透过《疯狂原始人》进一步思考中美动画电影中关于父亲精神的诠释。
一、《疯狂原始人》中父亲形象的典型刻画
《疯狂原始人》以一段十分精彩的追逐开始,并在快速切换的场景画面以及紧张刺激的情节转换中完成了对每个人物性格的大致刻画。随后在一个的结局都是一巴掌死了的故事衬托下,把瓜哥这一父亲形象更加深刻、完整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一个靠恐惧生活的角色,因为恐惧,他们才能在史前时代凶险的自然环境中活下来,猛犸象踩死了呱嗒一家,沙蛇吞掉了哗咔一家,蚊子叮死了哦呼一家,感冒也灭了嗦咯一家,貌似轻松幽默的叙事情节中,也间接看出瓜哥保护克鲁家族生存下来的艰难与不易。
他保守、固执,是为了保护家人。洞穴外的世界处处充满危险,任何新的东西都是危险的,危险的东西都会像他给孩子们讲的每个故事的结尾一样——“于是他死了”。对于穴居人来说,这其实是极大的经验教训,因为邻居们全都因为无视“危险”而死去。瓜哥坚守着“永远不要不害怕”的准则,远离“危险”才保证咕噜一家的安全。
他严厉、蛮横,是为了保护家人。他是一家之主,要为家人撑起一片天,任何时候他都不能容忍家人独自处于洞穴外危险的世界,也禁止他们靠近新的东西。在他的世界观里,假如家人们不在自己的保护范围内,他们就会死。他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哪怕付出生命。
瓜哥身上汇集了普通人群中众多父亲形象的性格特征:保守、固执、要强,有点好面子和自尊,把他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强硬地灌输给儿女,容不得一点怀疑和否定。但做了父亲就要担负更多的责任,抵御更多的危险,瓜哥每天搬动巨石堵住洞穴;他为全家人的早餐疯狂狩猎,而自己只吃一点;他用一个熊抱揽着一家人在夜晚入睡;他用无论过程多么精彩但结局都是死了的故事来告诉家人新东西都是危险的。瓜哥背负的是咕噜家族存活下去的责任。当面对新的问题和新的生活,特别是充满冒险与开拓精神的盖的到来,使得瓜哥虽想竭尽全力保护家人但却总是事与愿违、力不从心,父亲的权威也遭到了质疑和否定。即使在瓜哥的墨守成规失去了家人的信任和支持时,他仍在用爱和责任关心着大家,将所有的家庭成员安全地送到对岸而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当女儿小伊和瓜哥矛盾化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对下一代的关爱虽然有着自身的弱点,但是父亲勇于改变、乐于创新,心中流淌着浓浓的父爱与责任,这种表现人本、人性的父亲精神才更加震撼人心。
动画与父爱,这两个元素的相互碰撞,展现出了那些经典的、传统的甚至颠覆性的父亲形象,其实也表达了为人父母的心声,父母不求其他,只求自己的子女可以踏实平安一生。孩子的叛逆、主见、个性,子女和父母争吵,关系恶化等,这些何尝不是我们生活中切实经历的事情,影片也为现实生活中突出的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了指导,家长在担负起支撑家庭、抚育孩子的使命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家庭环境,如何调整自身的传统价值观念,如何以一种更为平等的态度,引导孩子对自由、个性、希望的诉求。虽然影片在情节安排、人物设置等方面都无出奇之处,但在家庭观念的传承,家庭矛盾的化解中,瓜哥既具有高度概括性又具有鲜明个性的典型父亲形象已深入人心,这可能也是《疯狂原始人》获得了空前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美国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的彰显
美国文化的核心强调开拓、创新、自由、平等、个人主义与合作精神并存,孩子作为新生力量的代表,往往成为这一理念的代言人,而父亲也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重要角色。在众多美国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来体现,反复出现的父亲形象伴随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不同的性格特征呈现给观众,并带来不同的内涵和寓意,向全世界展示着带有美国文化背景的父亲精神。
《机器人9号》中年迈的科学家耗尽了生命最后的精力制造了9号,寓意着父亲对子女创造的角色扮演;《狮子王》中老辛巴命丧野牛群前完成了影响辛巴一生的狮子血脉在广袤草原上威严的传递;《功夫熊猫》中平先生因恻隐之心把出生即被亲生父母无奈抛弃的阿宝捡回家,同情心和激发出的父亲的慈爱让他义不容辞地将阿宝养大,这种跨越物种的父子深情不能不说也是影片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一个主题思想。在《小马精灵》和《小鹿斑比》中每一个动物族群的首领都靠言传身教来完成父亲精神传递的使命,父亲形象所产生的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伴随着不同种族群体的整个成长历程。
在近年来的动画电影中,除《疯狂原始人》以父亲和女儿的矛盾为主线外,《海底总动员》也完整地体现父亲精神,其中描述了一个为了寻找小丑鱼儿子尼莫而克服性格上的懦弱,一路战胜艰难险阻最终与儿子重逢的父亲。两部影片虽针对父亲性格刻画的侧重点不同,但均体现了在父爱的驱使下,勇于牺牲自我而努力改变的父亲精神。这些生动、风趣而又充满视觉奇观的动画电影除了留给观众新奇、幽默以及感官刺激外,也不断地把父亲精神以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个体形象传递给观众,引起共鸣和反思。
这些形象或偏重于传统美国文化的英雄主义色彩(如《超人总动员》中力大无穷的老爸),或基于美国社会诚信基石的信守承诺的角色(如《飞屋环游记》中78岁的卡尔),或塑造一个对下一代的成长历程保留足够的宽容与理解的角色(如《四眼天鸡》中的巴克)。综观这些优秀的动画电影,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出以自由、开拓、平等、信任以及尊重的文化内涵。无论是针对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而言,在为人物形象的活泼生动以及视觉效果的新奇创新感叹之余,也默默地接受了作品中一缕缕父亲精神的延伸和传递。
三、中国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的缺失
中国动画电影的数量远远少于美国,而且大部分作品改编自神话传说或古典小说,很多还是从长篇故事中截取部分内容加以表现,这也使得中国动画中传统思想较为浓重,但对父亲这一形象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几千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员,除了在完成人类个体肉身的延续外,更重要的是扮演着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的维系角色,拥有绝对的支配地位和权利,形成了占据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父性文化,无论是身边现实的父亲还是心中虚构理想的父亲都是子代成长重要的精神支撑,子辈在寻找完美父亲精神并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渐入成熟。纵观国内的动画电影,缺乏可圈可点的作为父亲精神符号的形象塑造,早期动画作品中,多以教育本位的理念出发来进行创作,虽然起到了道德教化和知识传播,但也冲淡了动画电影本身的趣味性。
很多中国动画电影没有设置父亲这一角色或者为了情节安排的需要在调整剧情的时候直接忽略了父亲的形象或缺乏对父亲精神的正面传递。早期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等作品都是以孙悟空为主要人物,这个石头里蹦出来的形象根本就没有父亲的庇佑,成为唐僧徒弟之后,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忠孝思想的影响下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但师父的迂腐、软弱、拘谨、不明是非却让孙悟空忍无可忍,而试图“弑父”,这在《金猴降妖》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哪吒闹海》中的父亲李靖在哪吒为民除害,杀了龙王太子之后,面对龙王兴师问罪,为息事宁人,逼哪吒自杀,后又阻挠哪吒复活。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孝为先,父要儿死,儿不得不死,李靖虽然没下去手自己杀儿子,哪吒还是被逼自刎了,那一声“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实在让人痛心;《宝莲灯》中的父亲刘彦昌更是完全缺失于沉香的成长过程,更没有为沉香救母助一臂之力;《小蝌蚪找妈妈》中从未涉及父亲的形象;即使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中,直到第四部中才出现喜羊羊的父母,而灰太狼作为父亲更是以恩将仇报、屡战屡败给小灰灰作着“榜样”;《熊出没之过年》中光头强的父亲满嘴脏话,可见光头强的品性和父亲的影响密切相关。
动画电影中父亲精神的缺失和文学影视作品中对于父亲的负面诠释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现当代的众多文学作品中,父亲形象要么封建迂腐,苍白地打压着沉闷家庭中开放性思维的生长;要么懦弱胆怯,惧怕且无力反抗一切社会权势,残喘生存在社会底层;要么粗犷暴虐,把自身的价值观强硬粗暴地加在追求个性解放和诉求自我价值的子代身上。即使在社会制度更迭和思想潮流变革后,父亲仍以一种或被戏谑、或被泄愤甚至摒弃的对象出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内心缺失父亲精神而体现出的迷茫态度和失落心境,这也折射出现当代中国社会对父亲精神的期待,如此看来,我们依旧停留在寻找支撑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的父亲精神的阶段。
很难想象一个缺失父亲精神的种族如何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中实现完善与进步,父亲精神的缺失将会使社会秩序和精神秩序崩塌,这也许是当下中国社会青年一代浮躁、焦虑和非理性思考的重要原因。动画电影作为青少年更喜爱的电影类型,应该以崭新的面貌传递着富有现实意义的正能量,就像《疯狂原始人》一样,简单的故事,熟悉的情节,合理的情感,但却让人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故事虽发生在史前时代,但人物和生活都和现代人相契合,通过一种绚烂的视觉盛宴,幽默而温情地告诉我们:在追赶时间脚步的过程里,真正驱动我们坚持下来的并不仅仅是到达明天的梦想,而是内心深处的爱。父亲精神的缺失也说明中国动画电影题材狭窄,缺乏现代性、真实感,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缺少真正抓住观众心灵的触发点,因为有的时候最简单、最朴素、最真诚的东西反而越发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与感悟。在很多中国动画电影疯狂学习美日动画的时候,中国动画人也不要被功利心所蒙蔽,要将创作的基点立足现实,贴近生活,接地气,才能有底气!
[参考文献]
[1] 周勇,邬旭.冲破与回归——《疯狂原始人》与《狮子王》对“家”的阐释[J].青年文学家,2013(14).
【关键词】美术教育 创新 体系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教育之共识,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幼儿一味地模仿学习,是被动的学习者。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在教育工作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我认为创新型的美术教育应构建其特有的、系统的体系,下面我想从幼儿美术创新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等方面来阐发一点见解。
一、构建准确的目标体系
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以《纲要》为指导思想,目标的表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重视其兴趣、习惯及能力的培养,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在目标的达成上就充分体现层次性。如在《大班:小鱼捉迷藏》中,目标确立为以下三点:1、乐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2、能创造性的表现鱼的不同花纹,尝试用不规则线条大胆表现鱼的形态,并能大胆的评价自己与同伴的作品。3、能在不规则的线条中找出小鱼的形象,并添画鱼的眼睛、嘴巴、鱼鳍等身体结构。
目标体系的建构,能确保美术教学开展的方向正确。在确立活动目标时,只有将“创造力发展”这一目标放在首位,并细化到每个具体目标中,才能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迈出第一步。
二、构建适宜的内容体系
在选择美术教学内容时,我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以主题式开展,促使幼儿纵向、深入的表现同一系列内容,并尝试运用不同工具、不同材料,给幼儿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以促进每位幼儿自主的、富有个性的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我大多以主题系列的形式开展,如“可爱的动物”这一主题,结合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了猫、兔子、狮子、长颈鹿、螃蟹等内容进行表现。其次,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作画材料。如在小班时,我安排了手指画、油画棒、棉签画、印染画和拓印画等;中班时,安排了多色水彩笔画、水粉画、油画棒画等;到大班后,我安排了单色笔画、版画、水墨画、砂画等。另外,我也先后尝试在十余种自然物上作画,如:石头、过塑膜、草帽、蒲扇、透明伞、报纸、电脑包装泡沫、气球、大型纸盒、卫生纸内芯、一次性餐具等,这些内容的选择,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更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潜能。
内容体系的建构,能确保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浓厚、持久,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孩子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应根据新的美术教学目标和观念,选择丰富多彩的内容开展活动。
三、构建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组织与实施体系
(一)通过反复的尝试、不断的研讨,初步总结出以下四大基本环节:
1、观察形象、情景体验环节
2、引导提问、巩固认识环节
3、幼儿创作、教师引导环节
4、作品欣赏、评价反思环节
在这样的组织过程下,更重视幼儿作画前的经验,更强调教师的随机引导,更突出过程中的评价与欣赏。
(二)六点教师指导策略:
1、挖掘幼儿感兴趣的题材,丰富内容;
2、通过情绪体验环节,激发投入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深入观察,丰富幼儿的经验;
4、共同讨论方法,发挥幼儿的独创性;
5、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发挥幼儿的创作潜能;
6、以走廊为站台,满足孩子的成就感。
在以上几点指导策略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环节都是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为主体,对其独创性的发展有着强烈的推动作用。
组织与实施体系的建构,能确保幼儿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的组织与实施,是美术教学能否发挥幼儿创造力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两个“不等式”。
首先,“自主≠自由”。整个活动是在老师“看似无意却有意”的引导下进行的。 如自由选择材料、自由表现作品、大胆互评等环节,虽然表面是在教师的“低控制”下,其实教师一直在关注每位幼儿,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引导幼儿在目标的指引下,富有个性的表现。
其次,“不示范≠学不会”。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很少示范,即使示范,也只限于两种情况:局部难点的示范。这样的过程,我在实施时,也经历了一段迷茫的时期,但通过摸索,我加大对幼儿观察的引导、对作品的赏析,再加上螺旋式的主题系列活动,孩子们开始适应了这一形式,而且创造力得到了飞速发展。
四、构建赏识性和导向性评价体系
在研究中,我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并尝试从美术教学活动、幼儿参与美术活动两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构,能确保幼儿主体性的充分体现。
第一,评价的内容从“学术性”转变为“情感性”。幼儿绘画的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在评价时,切忌以“技巧”为唯一评价标准,多以“喜不喜欢”等情感性的内容为主。
第二,评价的主体从“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评价不单单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应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幼儿的鉴赏水平。
第三,评价的时间从“结果化”转变为“过程化”。应运用过程评价法,结合观察创作过程和绘画作品两者进行评价。
第四,评价的标准从“水平化”转变为“层次化”。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切忌用一条水平线去评价幼儿作品,而应从活动标准的达成、孩子原有发展水平、绘画和制作过程中的表现三个层次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要在幼儿园美术创新中培养幼儿成为富有创造性、个性独特的人,教师首先要树立美术创新教育的新观念和新意识,应提高创造教育的能力,应掌握美术创新教育的要求、方法和策略。其次恰当运用幼儿园美术创新教育中教法与学法,使幼儿真正成为“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有创造的人”, 使美术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明贵.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谈. 黑龙江教育,1996 .
2、邓海霞. 幼儿美术教育新探.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
3、张莹.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安徽教育,2000.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一、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善于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这种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通常指外部环境。另外,学生心理上的环境也要宽松。教师要从内心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课堂的主人,要走下讲台,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体验到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语言也可以营造宽松的氛围。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改变原来常用的语言。少说“你们”,多说“我们”;少说“你必须”,多说“我们能、那该多好”;少说“但是”,多说“也不错”,这些低姿态语言会让学生觉得你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你在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一起成长进步。
(二)走进学生心灵
十七、八岁的学生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他们个性独立,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容易盲目崇拜。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一起学会释放、学会忍耐、学会宣泄。每隔两周我都会给每个班了一份表格,某某班喜爱的音乐(歌曲列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喜好,每一次这张表格都被学生填的满满的。在这里,我发现了许许多多陌生的名字:《发如雪》、《披着羊皮的狼》、《不想长大》、《美丽的神话》等。我不得不在网上搜寻,把它们听了个遍。当我记住了这些流行歌曲时,我也清楚了学生在听在想什么,在歌里我也感受到了青春期的学生在成长期的困惑。于是,我上了一节流行歌曲的课,题为“友情、爱情和亲情”。在课堂上我结合学生身边真实的事件,如早恋、攀比、离家出走等问题,和他们共同探讨,每一个话题我都准备了若干个流行音乐供他们欣赏,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作为高中生应学会自制,冷却爱情,把握友情,报答亲情,特别记得在亲情的这一环节,我最后选择了beyond乐队《真的爱你》作为结束,听到黄家驹深情的演唱,看到学生眼睛里噙着闪闪的泪光时,我知道我和音乐都已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三)赏识体验、启发想象、唤起创新
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体验,因此,我在欣赏中也特别赏识学生的各种表现。有一次音乐测试听赏乐曲《沃尔塔瓦河》,这个乐曲我从来没有给学生们听过,试卷中我不考作者和曲目名称,而是要求同学们根据音乐自由想象,用线条、图画或是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结果我收到了五十多份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画的线条,开始断断续续后来波澜壮阔;有的学生画的图画,两个人先是分开后来在一起快乐的旋转;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学生的文字描述:一头鹿被饥饿的狮子追赶,不幸被咬住,它拼命地反抗,终于挣脱一路狂奔在无尽的原野上……看着这些答案我惊呆了,我在想,如果欣赏之前我告诉他们这首乐见曲描述的是一条河流的话,我还能不能看到这么多的奇思妙想?
二、捕捉课堂的人文因素
(一)倾听学生声音
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是知识宝库、活的教科书。新课程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有一节民歌课《高亢的西北风》我决定把课堂交给学生试试。课前我安排学生收集大量西部民歌的图片、文字和录音资料。每班推荐一名学生做教师。课堂上,那些小教师都拿着厚厚持资料上场了,从容而自信,他们娓娓道来,底下学生是如痴如醉。每位学生都想在这位教师的嘴中听到自己寻找的内容。他们不时地争辩着,我不失时机地旁补充引导。一节课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
(二)丰富学生情感
音乐欣赏中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倾听不同情感的音乐,丰富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舒伯特的《鳟鱼》中懂得同情;在贝多芬的《命运》中懂得拼搏;在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中懂得珍惜;在肖邦的《革命》中懂得爱国。让学生懂得喜怒哀乐最高境界的同时自觉远离不良情感的侵扰。
(三)尊重个性差异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气质、性格、智能、特长等方面有侧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同时,一定要特别尊重他们个性的差异。不冷落、不孤立、不大声训斥学生。相反,我们应该赞赏每一个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他们尽其所能付出的努力,做每一位学生的欣赏者,用爱的鼓励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蕴人文性于音乐活动中
(一)善于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落实这一点,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很重要。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桥梁,让他们有的放矢地学会学习。
(二)鼓励学生创作
一位名师曾说:告诉我,我会忘记;交给我,我会记住它;让我做一做,我就会理解。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尝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例如在《非洲歌舞音乐》这一课中,我列出四条节奏练习,学生分为四组一组一条先单独练习,然后一组一组逐一叠加,最后变成多声部复杂的节奏,当学生舞掌握了非洲歌舞音乐中多声部的复杂节奏这一特点后,我便鼓励他们每组自创节奏,组组结合巩固强化。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参与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幸福快乐地汲取知识的过程。
(三)倡导自主评价
针对教材的特点,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力求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拼音教学反思总结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设计说明
针对教材的特点,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力求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这节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拼音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试着写一写,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做,充分尊重了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2.zh、ch、sh、r和zhi、chi、shi、ri的音节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新知,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声母z、c、s,整体认读音节zi、ci、si。
师:小朋友,昨天,我们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还记得吗?来,谁跟它们打个招呼?
2.指名读,齐读。
3.z、c、s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平舌音。)zi、ci、si我们又叫它们(整体认读音节)。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复习旧知入手,利用游戏使学生打开思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条理、有目的地复习,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课,自主互动
1.学习zh、ch、sh、r的音和形。
(1)(出示情境图)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能在情境图里找到相应的声母朋友吗?请把声母卡片贴在对应的图下。(老师在黑板上打乱顺序摆出zh、ch、sh、r四张拼音卡片和课本中的情境图。)
(2)请学生上台摆卡片。
(3)学生说说这样摆放的理由。
预设:
学生甲:我看到这幅图上有小猴子在织毛衣,所以我把卡片zh放在它的下面。
学生乙:因为图上的小板凳和椅子合起来有点像zh,所以我把zh这张卡片贴在它的下面,我还看见了长颈鹿在值日,她正在认真地擦黑板,黑板上写着“日出”两个字。
学生丙:我还看到小刺猬在椅子后面,合起来就像ch,所以我把ch放在它的下面。
……
(4)老师领读声母zh、ch、sh、r,引导学生比较zh、ch、sh和z、c、s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知道zh、ch、sh是翘舌音,z、c、s是平舌音。(zh是翘舌音,发音的时候舌头要翘起来。教师用手演示舌头翘起来的动作。提示z和zh发音的区别。)
(5)老师出示带有zh、ch、sh、r、z、c、s的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
(6)师生共同做游戏:听音举卡片。
(7)学生自编儿歌。比如,“小猴织毛衣,zhzhzh;刺猬吃苹果,chchch;一只石狮子,shshsh;小苗小苗,rrr。”
2.学习zhi、chi、shi、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zhi、chi、shi、ri。
导言:声母z、c、s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它们分别是zi、ci、si,zh、ch、sh、r也有自己的双胞胎姐姐,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谁能在黑板上的紫色方框里写出来。(老师在声母zh、ch、sh、r的卡片旁边画上方框。)
(2)请四个学生上台写。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四声。(强调声母要读得轻短,整体认读音节要读得稍响且长。)
①出示zhi、chi、shi、ri及它们的四声,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同桌检查,认不准的可以请教老师。
③教师指名读。
④学生选音组词。
3.练习巩固。
(1)游戏:魔力耳。
①首先由老师任意抽读zh、ch、sh、r、zhi、chi、shi、ri、z、c、s、zi、ci、si中的一个声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然后由学生准确地找出相应的拼音卡片。比如,老师:“请你仔细听,争当魔力耳!”然后抽读声母、音节,由学生找出相应卡片。
②学生每找对1个卡片,就在自己的“星星本”上记1颗“”。最后,请紧邻的前后四人小组比一比,看看谁得的“”多。
(2)游戏巩固,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手形游戏)
小朋友伸出手,老师读平舌音和翘舌音,如果听到的是平舌音,就把手举得平平的;如果听到的是翘舌音,那么就把手翘起来。(师读声母,生做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眼、动口、动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自主学习中,初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让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图与字母是有联系的)来猜字母的读音,教会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合作交流的同时,也给学生提出了探究的命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过程,探究发音方法,在熟悉的事物中去找新的未知点,从而,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三、拼读音节
1.学习zh、ch、sh、r和韵母相拼的音节——“大显身手”。
(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拼读音节。(教师范读、学生个人读)
zhā zhè zhù zhuā zhuō zhí
chá chě chū chuā chuō chī
shǎ shè shù shuā shuō shī
rè rǔ
ruò rì
(2)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组,分别是“智慧组”“可爱组”,每组分发4张图片。
shǔshùchǐzishísìrìlì
数数尺子十四日历
sìshírìqīhēcháshízì
四十日期喝茶识字
①每组选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拼读音节,看看哪组最先把4张图片上的音节拼读出来。
②再从各个小组里面选3个拼读速度最快的同学当“智多星”,上台接受另外两个组同学的挑战。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巩固知识,而且学生通过共同参与游戏,可以逐步养成互助互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品德,并感受到浓浓的伙伴情,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四、正确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把zh、ch、sh、r四个声母写得既正确又美观吗?
1.教师指导学生说说zh、ch、sh、r四个声母的组成。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写zh时,两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教师重点指导r的写法,看看r的形状像什么,是不是像小草发芽了?来,跟着老师一起读:小草发芽rrr。(书空r。)
4.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提示:同学们写字时,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笔握好。)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
6.教师指导学生修改自己书写的字母,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气氛活跃。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五、谈话结束
今天学到了哪些本领?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也有利于教师发现不足,及时弥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教师指导学生读音节。
1.zh—a z—e z—u sh—u—o
2.shā shè shǔ chù zhuō shuò
3.sì shí
rì qī
hē chá
shí zì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生字、儿歌
1.识字学词。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适时出示“擦桌子、折纸”两个词语。
(2)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这两个词语。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桌、纸”,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4)教师指导学生记忆字形,介绍好的识记方法。
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认识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①引导学生指出:“桌”是有光滑平板,由腿或其他支撑物固定起来的家具。可以用来吃饭、写字、工作。
②形象记忆“纸”:出示纸张,引导学生明白这就是“纸”,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用。
2.“书声琅琅”。
(1)出示《绕口令》,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看谁最认真。
(2)指导学生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下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教师巡视指导。
(3)强调“四”和“十”的读法,引导学生反复读。
(4)多种形式读《绕口令》,学生感受韵律美。
设计意图:采用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充分地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激励
今天我们与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交上了朋友。同学们拼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