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3:0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与读书有关的格言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与读书有关的格言

第1篇

读书有关格言警句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

格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人生就是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你满心期待着未来的某个快乐,未必理智认知到了它是短暂的而不会持久。人的一生的本质是痛苦,快乐只是昙花一现。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日积月累;程度;途径;策略

“日积月累”栏目是新课程语文内容设置上的创举,是语文园地“回顾・拓展”栏目固定板块之一。呈现形式以格言警句诗句等为主的句子居多,也不乏词语形式的成语等熟语,另外每册一般还安排两次诗(词)篇。这些内容中外贯通,古今横贯,归类出示。虽属小得不能再小的板块,但它紧密地与单元主题相配套,其作用之大不容置疑。可由于该板块教学随意性大,操作实效性小,探讨力度也弱,“日积月累”可谓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教学预设,还是操作方法,乃至教学效果,现状都不尽人意,不容乐观。

笔者在学校的一堂推门听课中发现,某教师执教语文五上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时流程如下:

第一步,理解意思并板书,熟读成诵。

第二步,抄写名言警句及意思。

第三步,默写名言警句及意思。

第四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及理由。

执教者课后交流时还相当自信:这样教,甭愁这块内容考试不过关!

如此死记硬背,一味灌输,为考试而积累;

如此机械操作,按部就班,为积累而积累;

如此本末倒置,目中无人,弃主体于何处?

无需回避,类似课例不乏其人,目前“日积月累”教学现状总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遮蔽了“马蹄”!“日积月累”到底该怎样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根据课标要求。《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之“教学组织与实施”第14条也明确指出:“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学习词语,重视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这为“日积月累”指明了方向,并以“词语”为例提供了指导性的操作框架。为此,笔者对五上年级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进行了同课异构的初浅尝试。

一、积累程度上把握好“三个维度”,适当点拨写法

我们可以把“日积月累”分解到有意义单位,音形义结合体――词语。任何语言的积累,基本要求是会读、能写、理解,因此我们必须紧扣积累内容的“音”、“形”、“义”三个维度。这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音”的基本上没有问题,即使出现一些冷僻拗口读音,学生也能够借助工具书解决,倒是“形”、“义”必须重点把关,落实过关。

笔者尝试通过读悟交流,来引导学生理解大意。首先让学生读准字音,边读边想句子的大概意思,随后在交流中初步理解,再抓住要点深入理解:五个句子,分别强调了什么呢?相机板书:①读书要持之以恒;②读书对写作的帮助、促进;③读书的重要性;④要珍惜时光读书;⑤读书的方法。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积累内容的语言形式。否则,学生仅仅“知其然”,而没有“知其所以然”;否则,师生仅仅关注“写什么”,而忽视“怎样写”,顾此失彼;否则,课堂语言味淡化,缺乏深度解读。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式,明白格言警句之所以流传广泛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除了蕴涵哲理启示,还与写法巧妙密不可分。

二、积累途径灵活不拘一格,读记背写并用

积累的途径,课内课外均可,但课堂积累是主阵地;有意识积累和无意识积累并存,但应该以有意识积累为主渠道;教师强化与学生熏陶同步,但应该是以教师的引导为大前提,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旋律。一句话,积累应该是多渠道、多途径、多策略的。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在本课例中,笔者尝试设计多项的情境补白:小弟弟不爱读书,还说:“读书有什么用?”我可以告诉他:“ ”。如果他狡辩:“我有的是时间,现在玩,以后读书也不迟。”我应该这样教育他:“ ”。我还要告诉他读书的方法:“ ”。

至于积累的方式,无非读读记记背背写写,当然,这个“写写”不仅包括抄写,还包括用上这些积累的材料来写――写句子语段,写感悟体会等。同时,“写”的内容与形式要注意避免死记硬背,避免生吞活剥,避免无趣乏味。因为积累主体是学生,激发其内动力是重中之重。

笔者认为,从理解到积累,再到运用,可以提炼成一个训练的模式:理解大意实践应用领悟写法。模式仅仅是一种范例,一种最基本的教学程式,应当随机应变,如在“积累”古诗词时,研讨写法环节可以安排研讨押韵等;“积累”熟语时,研讨写法环节也可以讨论褒贬感彩和应用范畴,也可以研究构词规律等。只要我们脑中有“模式”,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循序渐进,灵活变通,必有成效。

三、积累策略注重实干运用,强调整合提高

上海吴忠豪教授在谈及积累时,阐述了他的观点:积累有两类,一类是消极积累,一类是积极积累。其分水岭在于能否运用,因为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或用于书面交流,或用于口头交际。为积累而积累的语言只能属于消极语言,即使积累数量再多范围再广,也只是埋在喜马拉雅山下的矿藏;为运用而积累的语言才是积极语言,能够长久储存而最终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学习语言目的是什么?交际应用!只积累不运用,那是消极语言,记忆的痕迹稍纵即逝;积累并能运用的语言才是积极语言,积累并运用的过程才是真正提升语言素养的基石。语言内化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笔者在教学中预设如下问题:你打算挑选哪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理由。此环节,不仅回顾格言的意思,还强调运用的“场景”,更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格言的表达方式。如上述案例,只要通过适当引导,就能帮助学生在记忆中留下写法上的烙印:①夸张;②比喻、夸张;③比喻;④对偶、对比;⑤排比。

同时,我们有不少老师容易被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呈现方式所禁锢,其实,只要教师认识到位,举措跟进,“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的有关教学内容可以整合,有时可以互换顺序,尤其是“日积月累”往往可以放在“口语交际・习作”前面来学习。还以笔者在尝试中,考虑到“口语交际・习作”内容也是读书的话题,不妨先积累关于读书的成语典故、格言警句,再来“口语交际”,最后书面习作。等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再来口语交际同主题的话题,无疑是循序渐进的,无疑是水到渠成的。因为我们不可缺少这样一个“以规范的书面语言规范学生并不规范的口头语言”的提高过程,同时又是“以丰富的书面语言丰富学生并不丰富的口头语言”的上升过程。

在此基础上,再去写自己读书的经历、体会,有了材料内容的迁移和话题理解的铺垫,“厚积”后“薄发”,既巩固积累、运用积累,更让学生明白积累的价值之所在,强化学生有效积累的内驱力。

语言积累是个永恒的语文课题,而我们应该强调和坚持的积累是一种积极积累――兴趣的激发,文化的积淀,能力的提升。只要我们贯彻《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以课本为例子,课堂为引子,把学生引向“生活大积累”,真正发挥日积月累的功效,让“日积月累”小板块也能有大作为。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 《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2009年版

第3篇

一、确立班魂

一个班级也应该有着一股能让每个成员团结一心、奋发向上、克难奋进的力量,它就是班级的信仰、追求,或者说是班级的灵魂——班魂。确立班魂的步骤如下:

(一)选定班名。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备选的人物或事物以及有关他们的资料,比如:革命先烈、古今文人、文体明星、感动中国人物,植物(兰花、腊梅等),动物,可以是电视中大家熟悉的角色。如低年级孩子喜欢以动画片中的某一代表人物作班名(喜羊羊、黑猫警长),中高年级则可以选择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作班名(远航班、阳光书苑)。

(二)制定班训、班规、班级口号、班徽、班歌。根据本班特点,动员全班同学一起设计,确立班训、班规、班徽、班歌,班级口号。班训要求精炼,短小,能反应新时期的办学思想。班规结合班级自身特点,体现出班级特色。班级口号应积极向上,新颖,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班徽则结合班名,选择或者自行设计,能体现班魂。班歌可围绕班名,选择一首积极向上的歌曲,也可自创歌词,进行改编。

除了这些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加上班级全家福,教师寄语等等。

二、以学生成长为根本,创建温馨的班级文化环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优美的班级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因此,教室的布置,要根据学生特点,使其温馨舒适,又令人立志奋发。

(一)名言引领。实践证明,名言、格言、警句对学生个性的形成,人格的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取向的形成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中,常用以下几种方式:1、在教室四面墙上张贴格言、警句、名言字画,供每日自省。2、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以“每月赠言”形式出现在同学们面前。3、利用黑板的“边角余料”地方,由学生自行设计,抄录“每日格言”、“人生珍言”、“名人言”。4、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或者小组的实际,选择好用于自勉自制、自主发展的名言、格言作为座右铭。

(二)建一个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图书角。利用教室的一角建立一个迷你型图书室,营建一种文化气息,发挥教室的文化功能。要让学生能自觉而有效的进行阅读,关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是行动的源头。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1)以讲诱趣。课余时间,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给他们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让娓娓的话语带他们进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激起他们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以境诱趣。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任他们随意翻看,让他们感受课外书的吸引力,感染书迷专心致志读书的精神,感受那浓浓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愿望。(3)以奖激趣。在班级中开辟小图书角,鼓励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借阅书报,并定期对借阅记录进行检查,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加强指导——保持兴趣。已被激发的兴趣要长久保持并最终转化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并“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3、展示成果——巩固兴趣。有检查才有落实,有测评才会有促进。因此还要定期对他们的阅读情况加以检查评定,阅读成果加以展示,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巩固阅读的兴趣。可采用故事赛、朗诵赛、知识赛、在班级中定期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举行相声、小品、童话表演或成语接龙等。

(三)设一个以“xx,我想对您说”为话题的心语园。孩子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那么他们的心灵更需要老师来哺育。一片绿油的草地,那一朵朵小花就是每一个学生;蓝茵茵的夜空,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就是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心语园地,让学生互相倾诉成长的烦恼,让老师分享学生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在黑板上角挂一本心语册,不仅能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而且能发挥教室的情感功能。

(四)立一个以“班级风采”为舞台的展艺台。设立一个才艺展示场地,展示的内容没有划一的标准、苛刻的要求,人人能行。利用这个阵地,不定期地展示不同专题、不同形式的专栏,是一种既经济又实效的手段。在这里,时而展示班级活动剪影,时而粘贴学生日记佳作,时而展出学生书画作品,时而刊出丰富精当的剪报,时而是学生自制的剪纸,时而是学生的小创作等等。

第4篇

一、第一境界: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日积月累”内容丰富,有优秀的古诗词、名言警句,也有对联、成语等。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兴趣,促进学生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变“要我背”为“我要背”,使学习“日积月累”成为学生主动行为。

1.情境运用

生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源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积累才是学生的真正需要。如教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时,时值班上的两位学生参加市信息技术竞赛,均获一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让他们在全班介绍获奖的体会,回忆备赛、参赛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获得成功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这与第四单元“日积月累”中哪一句谚语的意思是一致的?启发引导学生比较体会,采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这两句比较恰当,采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亦可。这样,联系生活,结合具体的情景,相机引导,有效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兴趣。

2.故事激趣

在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五句具有人生哲理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学生。教学时,笔者采用《曹刿论战》的故事导入方法,先向学生生动描述了齐国和鲁国战斗的故事,接着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引出曹刿精辟分析的语言,最后出示课文中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借助生动的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自主积累格言的兴趣。学生兴味盎然、热情高涨,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既了解了格言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又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了解了格言的意思,促进了积累。

3.现身示范

语文教师站在讲台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应给学生以示范和榜样。教师可以在学习之前,有感情地诵读,现身示范,促进学生主动积累。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要求积累八句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隽语。笔者告诉学生,老师能把这八句话背诵下来,并让学生打开书本逐一对照。除了背诵出句子外,笔者还把作者、作品以及作者的国家准确无误地背诵出来。学生听完教师抑扬顿挫的背诵后,大为惊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诵读积累,他们很快就完成了积累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语句的任务。

4.课件悦情

“日积月累”语句隽永,启人深思。如何让学生自觉积累并在脑海中产生深刻印象?笔者经常采用课件演示的方法,播放与“日积月累”有关的图片、动画片、录音等,愉悦身心,陶冶性情,促进积累。例如,第七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内容是四幅风景名胜区的对联。教学时,伴随悠扬的乐曲,教师用课件播放对联中所写的风景名胜的图片,如北京颐和园月波楼、四川青城山、济南大明湖、苏州的沧浪亭等,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景色的美,在赏景悦情中促进积累。

二、第二境界:讲求方法,有效积累

“日积月累”语句简短,言简意赅。教材将需要积累的词句逐一罗列,呈现形式比较单一,词句内容较枯燥,词句之间缺乏明显的内在逻辑联系,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里完成积累的任务是较困难的。如果采用机械记忆方法,学生易感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讲求方法,丰富积累的形式,提高积累实效。

1.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非熟读而成诵也。”反复诵读,熟能生巧,形成记忆。在指导学生练读时,先要求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交流讨论等形式,大体了解各语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反复朗读,直至熟读成诵。最后再组织多种的形式进行检测,增强复习巩固、强化记忆的效果。十一册第二单元的“日积月累”安排了六句有关描写大自然的诗句。笔者采用这些形式进行检测:

(1)师生互背。教师读出诗句,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的作者和作品。也可以教师背诵出诗句的作者或作品,学生接着背诵出诗句。

(2)小组互背。如组织一二组学生背诵前一句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后一句诗句。也可以一二组学生背诵诗句,三四组学生背诵诗句的作者和作品,反之亦然。

此外,还可以采用男女生互背、单双号互背的方式。在教师组织下,采取多种形式的背诵,较好帮助学生完成记忆积累的目的。

2.分散记忆

一个学习过程,相对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心理学上认为处于中间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可能受到前后两个阶段的干扰。而学习过程刚开始的阶段,前面没有干扰,学习最后阶段后面没有干扰。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开头和结尾阶段的学习效果好。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其主要的原因是增加了学习过程中干扰少的首尾阶段。同时,由于每次学习时间较短,也不容易引起大脑疲劳。

“日积月累”教学的时间仅为一课时,引导学生采取“分散记忆,逐个突破”的方法,可以较好解决积累记忆内容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教学本单元伊始,教师将本单元需要积累的词句抄写在黑板上,利用课前准备的时间过关背诵。一周后,再换另外的词句。等学完本单元的课文,也完成了本单元“日积月累”背诵任务。在课前的诵读时,教师重在纠正读音,对词句意思作必要讲解。教学“语文园地”或“回顾拓展”时,重在抽查检测,巩固运用。事实证明,取“分散记忆,集中巩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高积累的兴趣和信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奇特联想

教材编排“日积月累”的词句,呈线形排列,这些词句往往是内容相近、结构相仿。尤其是那些对联和诗句,由于学生对诗句排列的顺序没有清晰的印象,积累难度较大。笔者采用“抓住字头,奇特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形象记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十一册教材第一单元要求积累六句诗句,笔者引导学生从每句诗句中各选一字,即“花、天(造物)、虫、柳、云、菊”这六个字,代表该句诗,运用奇特联想的方法,将这六个特点鲜明、形象好记的字编写几句话。如一朵特别大的花从天而降,落地后爬出一只只的小虫,小虫子们顺着柳树不停地往上爬,居然爬到云朵上面,云朵承受不了,掉落在地上,砸到了一朵上。这样,抓住字词,奇特联想,组成一串,达到快速记忆、有效积累、不易遗漏的效果。

4.分门别类

中高年级的“日积月累”中,都安排了一个单元积累词语。对于这些成语,除了采用分散记忆方法外,还可以采用分门别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积累。第十一册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积累与“艺术的魅力”有密切联系的十六个成语,但这些成语互不关联,要求学生准确记忆,难度较大。笔者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从中寻找规律,选用合适方法来记忆。学生很快发现,从成语表达的内容看,有关于音乐方面的,有关于绘画方面的,有关于建筑方面的,还有关于书法方面的。积累时,可将十六个词语进行分类记忆。从词语的构成看,学生发现有三个带有“不”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人”字的成语,有两个带有“笔”字的成语,还有三个带有“梁”字的成语。按照这样分类记忆,就可以轻松积累十个成语,再引导记住其他的六个不同类的成语就容易多了。

三、第三境界:学用结合,深化积累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贵在运用。学生在理解、诵读之后,教师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运用这些语句的语境。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积累,让积累的词语、诗句、对联等互动起来,使积累与运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联系旧知

“日积月累”的内容编排上,与单元的主题有一定的联系,从不同年级不同册的内容安排上,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的时候,有意识地复习巩固已积累过的内容,不断丰富积累。

例如,在学习第十册的第三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回文联、叠字联时,可以结合复习第七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中的相关对联,加深对回文联、叠字联特点的认识。

在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有四句是与《三国演义》有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八册第八单元的两句歇后语: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复习巩固旧知的过程中增强了学生自主意识,提高了对知识的梳理、归类的能力。

2.收集资料

在完成积累的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摘抄自己感兴趣的格言、警句、对联、诗句等,鼓励他们分类,以方便查找引用。有条件的可以做成卡片,作为座右铭置于书桌、床头,经常用来提醒、激励自己。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六句歇后语,在实际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歇后语还远远不止这些,教师要在课前或课后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等名著的歇后语,进一步丰富相关知识,并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主动性。

3.活用词语

中高年级的每册教材中,都有一到两个单元积累成语。这些成语有的是描写课文中的人物性格、品质或文章中某种情境的,有的是描写艺术魅力的,有的是形容创新品质的。成语的内容一般与本单元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笔者引导学生将学习课文与积累成语联系起来,以加深对成语的感知和理解。如第八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成语,大多是描写英雄人物高尚品质的。学完《小英雄雨来》后,要求学生从“日积月累”的十六个成语中选择合适成语赞美雨来,学生兴致很高,筛选了“出其不意”“神出鬼没”等九个合适的成语。这样既巩固了积累的成语,又深化了对人物形象的感知。

第5篇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研究,不断实践。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小学语文活动课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能力与特长为目的的一门课程。与语文课堂教学这种形式相比,活动课更是为学生及教育提供了更广阅的空间。

1、多层次。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四个层次上开展。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三分钟演讲、小日记;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小报编辑部、语文游艺宫、小小文学社等,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交空间。

2、多形式。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竞赛式:辩论赛;文艺式:将童话故事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

3、多渠道。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 在“五一”劳动节,笔者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参观农民种田,还亲手实践,又到附近企业访问2人,然后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

4、多系列。例如,设计“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收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进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见行动――唱赞雷锋的歌,明雷锋精神系列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立志的格言,上课时,讲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充分体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6篇

一、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五个一”成长工程的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正好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行为的产生、养成是潜移默化的,他将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五个一”工程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个工程将具有长期性。我们要通过该项工程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增强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二、活动内容与方法。

学校由政教处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1 、发现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

学校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开设阅读课,增设阅报栏,加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加强校园广播力度等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熟悉英模人物的事迹,让他们自己确立一位心中崇拜的英雄,树立心中的榜样。如古今中外名人、英雄人物(战斗英雄、民族英雄等)、先模人物、身边的学习榜样等,以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和进取精神,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2 、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

让每位学生至少确立一条人生格言,并轮流每天都在校园内的宣传黑板上,如古今中外格言、名人名言、熟语警句等,从中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各班通过开展“我喜欢的格言”征集、“我喜欢的格言”演讲、“我写自己的格言、座右铭”等活动,并结合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适当形式,让学生诵读、熟记有价值的格言,激励学生时常诫勉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3 、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

让每一位学生至少确定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坚持不懈的参加体育锻炼。学校每年要定期举办跳绳比赛、拔河比赛、乒乓球比赛等,以促进全校活动的开展,让每位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拥有健康体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4 、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

学校认真开展好艺术教育,不断改革音乐、美术科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同时积极开展“歌咏比赛”、“书画展览”、“我当小小歌唱家、书画家”、特长展示等活动,定期举办艺术节,陶冶学生情操,活跃文化生活,让每位学生都具有一种以上的艺术爱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5 、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

各班积极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我当小交警”等社区实践活动,让每位学生至少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在实践中学习日常生活事务、人际交往、生产劳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学习自我保护、生存安全等基本知识,接受社会教育,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学校对社区服务岗进行调查,组织“岗位小明星”评选活动,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班级和学生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宣传和跟踪报道,以推动全校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使人人争做文明公民和爱我家乡的典范。

三、齐头并进,多措并举,搞好“五个一”工程。

“五个一”成长工程是为落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会认真负责地、坚持不懈的予以贯彻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明确责任,确定专人负责,做好活动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把这项活动落到实处。

2、将活动与学校工作,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

一是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把活动开展情况纳入班级管理,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培训与指导,及时推广在活动开展中得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与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新课程实施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大学科渗透力度,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有益于开展“五个一”工程的内容,使教学和活动融为一体,相辅相成,不致使活动成为学生的负担。三是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召开学生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家访、致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公开信等形式,大力宣传“五个一”成长工程,使全社会都关注这项活动,关注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3、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结合实际确定适合自己的活动主题,设计和开展一些集中性、示范性、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重要事件组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积极开展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在校园推广、创编新童谣,积极实施学生自我锻造工程等,为学生积极参与“五个一”成长工程提供良好的平台。

4、对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做好记录和认定工作。

各班级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做好记录,相关材料要做好认定,并存入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定。

5、树立典型,以点促面。

各班级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制定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活动,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力争创出自己的特色。学校定期评选优秀学生,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从而推动全校“五个一”成长工程的全面开展。共2页,当前第1页1

6、学校在开展好“五个一”工程的同时,注意与其他六项教育活动相结合:

一是认真组织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二是贯彻执行《中小学守则》、《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三是与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相结合;四是与“朝阳读书计划”活动相结合;五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六是与诚信教育相结合。

四、活动原则

    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成长工程,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就近就便的原则。立足于学生所在社区、乡村,便于学生广泛参与。

    二是力所能及的原则。活动设计和安排要以学生能够做到为前提,不能成为学生的负担。

    三是保障安全原则。要教育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落实保障措施,认真负责的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

    四是与其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活动中要注意与国家、省、市要求开展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系列活动相结合,要与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相结合,要与教育局组织开展的“朝阳读书计划”等活动相结合。

第7篇

一、略读法

对书本的迅速略读,就好像对庄稼作一次性的扬谷,使你能够得到大部分饱满的谷粒。你会发现略读所得,就是使你能够得到的最值得读的地方。无论不求甚解的通读或略读,把一本书大致看一遍之前,下述步骤是很好的方法:

1.看标题、内容和序言,特别注意标题、全书主题与宗旨,或作者的特别观点。

2.研究书的目录,以弄清该书的大致结构,像旅游者利用导游那样利用它。

3.注意书后的索引及引证的有关书籍。在索引中见到你所需要的名词时,可以翻开有关段落,找到答案。这样,你就可以决定该书应该详读还是略读,如果打算略读,就可以在上述步骤的指引下找出重要的章节,重点阅读。

二、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读名人传记,可以给你一生的影响;读经典童话,富有神秘感,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还可以读一些探索动物、地球及宇宙方面的书,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他们的想象力。

三、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四、速读法

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速读法主要用于阅读课外书报,特别是学生课余时间的个人自由阅读,快速地浏览以了解大概内容。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目前,学生中还存在着很严重的指读现象,要做到速读还是很困难的。而且速读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真正掌握的并不多,往往时间快了,但是没有效果,在脑子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还需要在今后继续研究,指导。

五、摘录批注法

读、写、批、划、注。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第8篇

一、着眼全面发展,突出活动的整体性

1.课文的整体性。设计语文活动,要从整体上把课文读通读畅,准确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旨趣。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根据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我给本文设计了3个活动:一通读全文,找出文中有关“海棠花”的描写,仔细品读想象,体会海棠花的灿烂和旺盛的生命力;二再读全文,找出有关“儿童”的描写,认真阅读咀嚼,感悟游园孩子的天真烂漫和蓬勃向上的朝气;三精读比较,引导学生将儿童和海棠花作比较,比中悟趣,从而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美好春天”的道理,进而领略作者行文的匠心独运。3个活动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紧紧围绕全文主旨,扎扎实实地训练,实实在在地感悟,较好地发挥了教材的整体。

2.目标的整体性。设计语文课堂活动,要把读书、讨论、扮演、操作、观察、言语等外显活动和感知、体验、深思等内隐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3.参与的整体性。活动时,要鼓励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时,组长要根据组员的具体情况进行任务的合理分配,力争做到人人有学习任务,人人有锻炼机会,人人能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发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全班活动。

二、贴近儿童心理,突出活动的趣味性

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活动时,必须求新、求变、求巧,力求将浓浓的趣味糅合于语文实践活动中。

1.求新。教师要善于将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及时引入课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一种风味小吃》的习作指导课上,一位老师用猜谜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抓住写作此类文章的要点,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他先让学生猜第一个谜语:

四四又方方,入锅变金黄。虽然臭名扬,吃来满口香。

当学生猜出谜底“臭豆腐”后,他引导学生弄明白,要把一种风味小吃介绍清楚,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好它的色、香、味、形。接着他出示第二个谜语:

小小瓶,小小盖,小小瓶里装荤菜;青绿壳,紫红盖,去掉屁股别见怪;

尖起嘴,对准盖,拼命吮吸才出来。

当学生猜出谜底“田螺”后,他引导学生总结,除了要写好色、香、味、形,还可以写它的做法、吃法,以及相关的传说,这样就能写出一定的情趣来。最后,他出示了第三个谜语:

一身绿叶装,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每逢五月五,忆起汨罗江。

学生很容易猜出了“粽子”。设计这个谜语,是要告诉学生,也可以写一写小吃的文化内涵。新颖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了习作的要点,也产生了习作的冲动。

2.求变。教师要善于变换教学顺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变化中求情趣。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中,作家巴金与小朋友谈人生、谈理想、谈学习。教学这篇课文,我根据课文多哲理警句的特点,设计了“读书信,写格言”的综合学习活动:反复研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认真思索这些语句的含义,并将其概括浓缩为自己喜欢的格言;全班交流,格言送给同伴,并说出赠送的理由,学生兴趣盎然。

3.求巧。语文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切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享受教育。比如在学习关于春天的词串后,巩固练习阶段,一位老师设计了“编故事、讲故事”的竞赛活动,要求学生所编的故事中必须出现词串中的词语。学生热情高涨,联想丰富,编出了一个又一个天真有趣的故事。有的说:“春天到了,河边的柳枝悄悄地睁开了眼睛,她看见了粉红的桃花和雪白的梨花,春天多美呀!”有的说:“春风轻轻地吹着,春雨悄悄地下着,柳树和小草长出了嫩芽。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布谷鸟欢快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真美呀!”……在趣味浓浓的活动中,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发展,所学的词语得到了巩固,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陶冶,可谓“一石三鸟”。

三、追求生态课堂,突出活动的开放性

教师设计语文活动时,要重视活动的开放性。开放师生关系,开放活动内容,开放活动过程,开放活动方法,让师生在开放的环境和心态中,充分展示教学的智慧。例如,在活动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和不同的班级因文而异,因人而变。学习《钱学森》《詹天佑》这类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练习给钱学森、詹天佑等名人写颁奖词,在反复研读中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学习《黄果树瀑布》《九寨沟》这类课文,可以让学生练习当小导游,以此促进他们不断吸收课文的语言;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这类课文,可以让学生做一回演员,当一次导演,在文字和实践的相互转化中体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情感。

第9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一、多层次

语文活动课可以在个人、小组、班级、学校、社会五个层次上开展。个人活动如图书阅览、讲故事、实物观察等;小组活动如兴趣小组、团结互助等,可以让学生到社会上去了解,还有班、队、校的集体活动,更是增加了学生交流的空间。

二、多形式

根据具体情况,语文活动课可以灵活机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才艺展示、书写比赛、参加公益活动、将约定俗成的成语演绎成生动的故事等,还可以采用语文游戏式、语文情境式等。

三、多渠道

语文活动课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而是以整个社会为背景的,所以开展活动的渠道是很多的。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一主题开展“讨论会”,让学生真正懂得幸福。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教育。

四、多系列

例如,设计“学雷锋”活动,让学生人人收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日记,进行讲雷锋的故事――学雷锋、见行动――唱赞雷锋的歌,扬雷锋精神系列活动。又如,在高年级设计“互赠格言”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读书立志的格言,上课时讲格言,课后进行格言展览等活动,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实践性充分体现,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多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中学得知识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捡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一年级打扫卫生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好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这类利用谐音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到处都有,可以让学生找一找、改一改,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