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设计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3:2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餐厅设计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餐厅设计论文

第1篇

餐厅中,就餐餐桌、餐椅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还应配以餐饮柜,即用以存放部分餐具、用品(如酒杯、起盖器等)、酒、饮料、餐巾纸等就餐辅助用品的家具。另外,还可以考虑设置临时存放食品用具如(饭锅、饮料罐、酒瓶、碗碟等)的空间。

所以,在设计餐厅时,对以上因素都应有所考虑,应充分利用分隔柜、角柜,将上述功能设施容纳进就餐空间,这样的餐厅才能给你以方便、惬意的生活。

2如何考虑餐厅的空间组织?

餐厅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三种:①厨房兼餐室;②客厅兼餐室;①独立餐室。另外也可结合靠近入口过厅布置餐厅。餐厅内部家具主要是餐桌、椅和餐饮柜等,它们的摆放与布置必须为人们在室内的活动留出合理的空间。这方面的设计要依靠室内的平面特点,结合餐厅家具的形状合理进行。狭长的餐厅可以靠墙或窗放一长桌,将一条长凳依靠窗边摆放,桌另一侧摆上椅子,这样,看上去,地面空间会大一些,如有必要,可安放抽拉式餐桌和折叠椅。餐厅在居室中的位置,除了客厅或厨房兼餐室外,独立的就餐空间应安排在厨房与客厅之间,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从厨房将食品摆到餐桌以及人们从客厅到餐厅就餐耗费的时间和空间。如果餐厅与客厅设在同一个房间,餐厅应当与厅在空间上有所分隔。可通过矮柜或组合柜或软装饰作半开放或封闭式的分隔。餐厅与厨房设在同一房间时,只需在空间布置上有一定独立性就可以了,不必要做硬性的分隔。总之,不论餐桌布置在何地,必须尽可能地和厨房靠得近一些。

3如何考虑餐厅的界面处理?

所谓界面,是指形成一个使用空间所需要的地面、侧面和顶棚。餐厅的界面材料的品种、质地、色彩,与空间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地面一般应选择表面光洁、易清洁的材料,如大理石、花岗岩、地砖。墙面在齐腰位置要考虑用些耐碰撞、耐磨损的材料,如选择一些木饰、墙砖,做局部装饰、护墙处理。顶棚宜以素雅、洁净材料做装饰,如乳胶漆、局部木饰,并用灯具作烘托,有时可适当降低顶棚,可给人以亲切感。

整个就餐空间,宜营造一种清新、优雅的氛围,以增添就餐者的食欲。若餐室内就餐空间太小时,则餐桌可以靠着有镜子的墙面摆放,或在墙角运用一些镜面与装饰,餐具柜相结合,可给人以宽敞感。

4如何选择餐厅的家具?

餐厅家具式样虽多,但国内最常用的是方桌或圆桌,近年来,长圆桌也较为盛行,餐椅结构要求简单,最好使用折叠式的。特别是在餐厅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折叠起不用的餐桌椅,可有效地节省空间。否则,过大的餐桌将使餐厅空间显得拥挤。所以,有些折叠式餐桌更受到青睐。餐椅的造型及色彩,要与餐桌相协调,并与整个餐厅格调一致。餐厅家具更要注意风格处理。显现天然纹理的原木餐桌椅,透露着自然淳朴的气息;金属电镀配以人造革或纺织物的钢管家具,线条优雅,具有时代感,突出表现质地对比效果;高档深色硬包镶家具,显得风格典雅,气韵深沉,富涵

浓郁东方情调。在餐厅家具安排上,切忌东拼西凑,以免让人看上去凌乱又不成系统。

5餐桌尺寸如何确定?

(l)方桌

760mmx760mm的方桌和1070mmx760mm的长方形桌是常用的餐桌尺寸。如果椅子可伸入桌底,即便是很小的角落,也可以放一张六座位的餐桌,用餐时,只把需餐桌拉出一些就可以了。760mm的餐桌宽度是标准尺寸,至少也不宜小于700mm,否则,对坐时会因餐桌太窄而互相碰脚。餐桌的脚最好是缩在中间,如果四只脚安排在四角,就很不方便。桌高一般为710mm,配415mm高度的坐椅。桌面低些,就餐时,可对餐桌上的食品看得清楚些。

(2)圆桌

如果客厅、餐厅的家具都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圆桌面直径可从150mm递增。在一般中小型住宅,如用直径1200mm餐桌,常嫌过大,可定做一张直径1140mm的圆桌,同样可坐8-9人,但看起来空间较宽敞。如果用直径900mm以上的餐桌,虽可坐多人,但不宜摆放过多的固定椅子。如直径1200mm的餐桌,放8张椅子,就很拥挤。可放4-6张椅子。在人多时,再用折椅,折椅可在贮物室收藏。

(3)开合桌

开合桌又称伸展式餐桌,可由一张900mm方桌或直径1050mm圆桌变成1350-1700mm的长桌或椭圆桌(有各种尺寸),很适合中小型单位平时和客人多时使用。这种餐桌从15世纪开始流行,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餐桌。不过要留意它的机械构造,开会时应顺滑平稳,收合时应方便对准闭合。用一张圆餐桌,便可得到较好的空间调整。使用圆桌就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坐的人数有较大的宽容度。只要把椅子拉离桌面一点,就可多坐人,不存在使用方桌时坐转角位不方便的弊端。

6餐椅尺寸如何确定?

餐椅太高或太低,吃饭时都会感到不舒服,餐椅太高,如400-430mm,会令人腰酸脚疼(许多进口餐椅是480mm)。也不宜坐沙发吃饭,餐椅高度一般以410mm左右为宜。餐椅坐位及靠背要平直(即使有斜度,也以2°-3°为妥)坐垫约20mm厚,连底板也不过25mm厚。有些餐椅做有50mm软垫,下面还有蛇形弹弓,坐此餐椅吃饭,比不上前述的椅子来得舒服。

7如何考虑家庭酒吧设计?

家庭酒吧是居室中的“特区”,这一空间区域应该成为室内的视觉中心。设计时,主要是确定柜位、灯位、杯位、瓶位、食具位等。可制作或选购高度为1-1.2m的酒吧专用玻璃柜。

柜内上方安有照明和装饰用的灯具,柜内后壁最好镶有一块玻璃镜,以反射柜内的物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有时也可衬以粗旷的石材,通过对比来反映酒柜内物品的精美,酒柜上方,灯光不宜太亮,采用15W橘红色灯泡,可取得一种温暖朦胧的效果,另一种则是以较为强烈的投光射灯,通过背景的亮度,增添一种强烈气氛,以形成室内的视觉焦点。

这两种设计手法分别作现出一种浪漫优雅和现代时尚的风格。夏季则换上15W蓝色灯泡,以获得清凉宁静的效果。吧柜一般放置在客厅或宽的过道中,柜形可根据具体地形来设计或购买,一字形或L形都可以。

8如何考虑餐厅的色彩布置?

就餐环境的色彩配置,对人们的就餐心理影响很大。一是食物的色彩能影响人的食欲

,二是餐厅环境的色彩也能影响人们就餐时的情绪。餐厅的色彩因个人爱好和性格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但总的说来,餐厅色彩宜以明朗轻快的色调为主,最适合用的是橙色以及相同色相的姐妹色。这两种色彩都有刺激食欲的功效,它们不仅能给人以温馨感,而且能提高进餐者的兴致。整体色彩搭配时,还应注意地面色调直深,墙面可用中间色调,天花板色调则浅,以增加稳重感。在不同的时间、季节及心理状态下,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会有所变化,这时,可利用灯光来调节室内色彩气氛,以达到利于饮食的目的。家具颜色较深时,可通过明快清新的淡色或蓝白、绿白、红白相间的台布来衬托。桌面配以绒白餐具,可更具除力。例如,一个人进餐时,往往显得乏味,可使用红色桌布以消除孤独感。灯具可选用白炽灯,经反光罩以柔和的橙光映照室内,形成橙黄色环境,消除死气沉沉的低落感。冬夜,可选用烛光色彩的光源照明,或选用橙色射灯,使光线集中在餐桌上,也会产生温暖的感觉。

9餐厅陈设应如何布置?

餐厅的陈设既要美观,又要实用,不可信手拈来,随意堆砌。各类装饰用品因其就餐环境不间而不同。设置在厨房中的餐厅的装饰,应注意与厨房内的设施相协调;设置在客厅中的餐厅的装饰,应注意与客厅的功能和格调相统一,若餐厅为独立型,则可按照居室整体格局设计得轻松浪漫一些,相对来说,装饰独立型餐厅时,其自由较大。

具体地讲,餐厅中的软装饰,如桌布、餐巾及窗帘等,应尽量选用较薄的化纤类材料,因厚实的棉纺类织物,极易吸附食物气味且不易散去,不利于餐厅环境卫生;花卉能起到调节心理、美化环境的作用,但切忌花花绿绿,使人烦燥而影响食欲。例如,在暗淡灯光的下晚宴,若采用红、蓝、紧等深色花瓶,会令人感到稳重。同样这些花,若用子午宴时,会显得热烈奔放。

第2篇

1.1生态餐厅及其特点

生态餐厅是一种倡导生态理念、回归自然的餐饮模式。这种类型的餐厅规划、设计和建设涉及到建筑、景观园林、设施园艺、生态经济等多个学科,运用冷暖通风设施的人工与自然调控技术,结合农艺栽培和生态管理技术,创造出餐厅内持续的的优美生态环境。通常以观景植物为主体,以蔬果、花草、药类植物进行配套种植,引入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山石飞瀑等园林景观元素,多角度、全方位的立体展现出生态宜人、优雅自然的就餐环境。生态餐厅一般空间开阔,占地面积大,位于市郊,多与农业地块结合。餐厅内常用中等高度植物做成绿篱来分隔空间,用较大植株的观景植物来营造氛围,让消费者如入世外桃源之境。多数生态餐厅与自有的农业园区或农场配套建设,可以种植蔬菜、养殖鱼类、饲养家畜,基本实现食材自给。农业园区通过种植、养殖、沼气、餐厅等经营类型来实现循环利用的生态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餐饮模式。近年来生态餐厅这种模式得到了政策的支持,被大量的复制,同业竞争开始加剧,另外因为占用农地较多,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因而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1.2室内交往空间

室内交往空间是隶属于室内空间的一种类型,泛指交往行为所发生的空间。交往空间并不是特定为提供交往行为的空间,各种空间只要能够发生交往的行为,都属于交往空间的范畴。其以建筑空间环境为载体,以人的交往行为为核心,同时还承载着人与环境的交往、人与信息的交往、人与社会的交往,在室内空间方面常见的类型有门厅、走廊、中庭、休闲区、活动区等,任何建筑空间,只要存在人的活动,就会促使发生一定的交往行为。

2生态餐厅与交往空间的关系

生态餐厅为消费者提供人与生态环境交往的餐饮场所,是让消费者零距离接触生态环境,同时产生餐饮消费的一种模式。其营造的卖点就是现代都市人群渴望触摸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亲密交往的一种诉求。优秀的生态餐厅不只是提供顾客餐饮消费的场所,更是提供一个人与自然交互沟通的平台,通过顾客与环境的交往,进而形成餐厅的吸引力。基于此,生态餐厅的交往空间就要充分的让消费者与环境进行交往,通过特色植物观光、异域生态风情体验、山水嬉戏等方式,在热带雨林、南国风情、江南水乡中,在享受着美食的同时感受着自然带来的愉悦。生态餐厅与交往空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又是一个反向促进的关系。整个生态餐厅包含了交往空间,门厅、过道、中庭、休闲区等这些空间本身就是整个餐厅的内部空间,承担着餐厅的交通、交流功能。反过来,在交往空间中发生的交往行为又是整个生态餐厅与消费者之间最直接、最密切的交往,直接决定了餐厅的经营状况,交往空间功能开发是否完善,是否符合消费者需求,是否能够促进消费者的体验评价都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交往空间又对整个餐厅是一个反向促进的关系。

3当前生态餐厅交往空间设计的典型做法

南阳市金岁月生态餐厅是典型的园林式中餐厅,建筑面积约8000m2,采用钢结构,顶部为塑料采光顶。该餐厅集餐饮功能和园林艺术为一体,采用经典与现代结合的方式,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木、假山应有尽有,给人一种远离都市,与自然亲密交往的感觉。

(1)门厅交往空间设计。进入生态餐厅迎面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卧石,名人手写题名,卧石的侧后方是一个中国传统风格的亭子———陶然亭,亭子与卧石相应成趣、错落有致,构成了生态餐厅入口的正立面。

(2)中庭交往空间设计。卧石的背后是该餐厅较为开敞的中央大厅,古榕阁、小桥流水和藤条编制的桌椅共同渲染了大厅浓厚的自然气息。

(3)室内庭院交往空间设计。在生态餐厅的雅间设置南北两侧,曲径通幽的房间,粉墙黛瓦、木雕字画的装饰充分展示了江南园林风格。

(4)室内通道交往空间设计。在餐厅中的主要通道上设置有供人短暂停留、休息、交往的各种类型亭子,傍边往往配置有可供观赏的奇花异草、金鱼嬉戏、文人墨宝等,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产生互相交流的欲望,对共同的自然话题达成共识,进而有效的促进交往行为的发生。

4当前生态餐厅交往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生态餐厅的交往空间设计现在看来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总结出来当前生态餐厅室内交往空间设计存在的几个问题。

4.1重静态景观,轻互动体验

从大多数生态餐厅的做法来看,生态景观的展示仍然是主要的内容,调动消费者进行互动体验的项目却没有开发出来。消费者选择去生态餐厅就餐,本身就是渴望回归自然,体验自然,因此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交往空间进行生态活动的体验,让消费者亲身参与,互动起来,与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交往。生态餐厅的环境及硬件的建设,往往是委托专业的景观设计公司进行设计施工的,从景观的角度来看确实非常专业,但是在实际运营中对交往空间这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环节缺少完善的配套服务。不应仅让消费者参加一些采摘活动、水中摸鱼活动等,对于消费者参加活动获取的蔬菜、水果、鱼类等生鲜的食材,还应该更进一步的进行美食创作的过程体验,让有兴趣的消费者亲自参与到菜品的加工过程中。这样既能够让消费者放心,又增加了生态活动的体验服务环节,这些配套的服务功能在交往空间设计时都应该有所体现。

4.2重环境氛围,轻生态教育

生态餐厅的环境氛围可谓是赏心悦目。但是消费者体验过后除了放松心情,舒缓工作压力之外还能在这个生态环境中获取什么,这个方面就有所欠缺。现代人比较重视情境教育,一些消费者也希望获取一些亲子教育、生态教育的触动,这些优雅的生态环境就是一个极佳的情境教育场所,因此生态环境氛围的附加值应该更高一些,选取的生态景观的典型性、文化内涵、生态观念、自然理念等方面都应该有所体现,而不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上。

5生态餐厅的室内交往空间设计理念

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体验让消费者对生态餐厅的食材、加工、环境、内涵做到充分的了解,让消费者与生态环境、与生态产品、与生态教育进行交往,同时还要让消费者之间面对同一个生态话题产生一些沟通。面对生态餐厅大量复制的竞争压力,从室内交往空间的角度入手,提升生态餐厅的消费者认可度,也不啻为一种思路。

5.1激励消费者参与生态体验,融入生态教育

体验式营销已经成为了当前济济转型升级时代的宠儿,因此在生态餐厅的运行方面也应该做出响应。生态餐厅以往的“环境+美食”的思路已经落伍,加入体验消费的元素才能够创造新的增长点。室内交往空间的设计就是以注重消费者体验为切入点,利用室内交往空间设计出展示。体验、教育、消费等不同类型的空间功能,把这几个功能融为一体,促进促进生态餐厅的进行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的生态景观展示的基础,加入各种特色的生态体验活动,对中庭等较为开阔的交往空间进行改造,开发戏水摸鱼、石缝捉蟹等生态游戏,以此实现互动体验的升级。也可以把现有的厨房中某些功能外置到交往空间中,如大厅、过道等,让感兴趣消费者参与到美食加工的流程之中,更加丰富了交往空间的体验功能,同时可以加强消费者的认同感。还可以开展一些生态教育的竞猜活动,把生态饮食、生态保护、生态危机等各种知识点穿插到竞猜活动中,通过生态教育来体验品牌升级的档次感,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5.2用互联网思维来丰富生态餐厅室内交往空间的内容

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无孔不入,生态餐厅作为一个标榜时代名词的典型空间,也应该与互联网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一般餐厅常规的做法就是在门厅、过道、大厅、休闲区、包间等这些人流量较大的空间中设置二维码,开展扫码有奖活动,这些做法都是对室内交往空间功能的二次开发。除此之外,在生态餐厅的室内交往空间还可以比普通餐厅更加前卫一些,因为这里同时存在“互联网”和“生态”两个引领时代的标题,更加能够引起消费者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通过扫码活动在生态餐厅内收集某一特色蔡菜品的食材植物来源。或者通过二维码对食材的植物进行组合,创新特色菜品抽取大奖等。这就要求在门厅、过道、大厅、休闲区、包间等这些交往空间中,设置对应的植物食材样本、种植组合等基本条件,与移动互联网进行对接。

6结语

第3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质量保障与监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Quality Assurance and Monitoring System Building of

Computer Graduation Design

LI Xiaoyan, QIAN Xiaohong, LING Wei

(Huaxia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University training program is the last major comprehensive teaching, i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research, social practice, a combination point, is to train students and to deepen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basic theory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to adapt the key to future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cent years led to our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thesis) of the objective factors and the declining quality of management shortcoming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university graduate (Thesis) teaching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pproach.

Key words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and monitoring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本科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学习后所必须进行的工程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要在前面一系列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分析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提高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1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阶段走向实际工作前的最好的锻炼机会。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毕业设计都是一个不可缺少、无比重要的教学环节。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一环节的作用,多年来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现今毕业设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不利因素:

(1)任务重时间短。毕业设计教学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共10周左右,期间学生需要完成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以及最后的答辩准备。

(2)就业考研带来的压力,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校的教学秩序,特别是对毕业设计工作影响很大。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毕业设计时间与学生的找工作时间,研究生复试的时间基本同步,这些事情只能交叉进行,学生能在毕业设计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难得到保障。

(3)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学生就业机制的转变, 企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高校都开始积极探索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在加强实习教学环节建设的同时扩大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学生过于分散,完成毕业时间过于分散,以及带来的文档资料缺乏有效的管理等等,如果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分散式毕业实习与设计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4)学生前期工作准备不到位,资料匮乏,知识孤岛化。①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相关基础课程训练缺乏连贯性。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相关基础课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虽然本门课程之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统一,但是不同的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最终造成知识的孤岛化。当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时候,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将孤岛化的知识打通,才能完成毕业设计。

②工程实践教学管理不足。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等过程,但是实践环节零散化,分离化,造成的每门课程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实践任务,却忽略了前导课程知识的运用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

③规范化训练不够。毕业论文(设计)基础训练课程(例如文献检索课程)并没有开设或者虽有计划列出但从未开课,所以学生完成的初稿往往存在诸如不会用英语翻译摘要、查阅的文献文不对题,写出的文章观点不明、论证不清、东拼西凑、缺乏逻辑、表达不清和缺乏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表达能力不高。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2.1 化整为零:刚性的教学要求,柔性的安排

毕业设计虽然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但是所应用的知识分布需要在前面7个学期完成,所以我们需要将各类的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模块化,分散到7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

(1)毕业选题的提前进行。学校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加强专业课与毕业设计 (论文) 相结合、在相关基础性课程开展教学的时候确定毕业设计 (论文)选题类型。

(2)毕业选题的个性化,生活化。在毕业设计中学生的态度、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等都对毕业设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学生的素质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应结合学生本人的情况及其就业取向,启发和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来选择毕业设计题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使其与就业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毕业选题的宽泛化。毕业选题的提前进行,只能将选题限定在比较宽泛的类型中,过于细化的选题将不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

2.2 积零为整:实践教学连贯化

毕业设计与专业课结合,除了将毕业设计模块化,分散到各个学期的基础课程的训练外,我们还需要保证这些基础课程训练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1)实践教学管理的全程化。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四大类,还有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对这些实践教学进行全程化的监控和管理,保留每门课程的设计成果和文档信息,以方便进行毕业设计的时候积零为整。

(2)实践教学管理的透明化。实践环节不是零散的一些教学单元,不同专业方向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从培养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兴趣、工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设计和管理,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教育阶段和专业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有机衔接,使实践能力的训练构成一个体系,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贯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将零散的教学单元整体化,形成体系,至少每门课程的老师可以清楚的看到前导课程中学生完成的实践内容,实践的过程,实践的成果,以及本次课程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循序渐进的完成实践教学。

2.3 毕业论文规范化的训练从第一份实践文档规范开始

毕业论文(设计)基础训练课程(例如文献检索课程,写作基础知识)等从学生进行第一份实践文档的撰写就开始规范。

3 以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为例

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通常以MIS系统的开发为主,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如计算机基础,算法,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等是使学生具备最新信息技术规划设计和运用能力的基础。如何在这些课程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通过化整为零和集零为整的方法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1)化整为零:刚性的教学要求,柔性的安排。

①毕业选题的提前进行:在学生开始第一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性的建议,作好初期职业规划并选择与职业相关度较高的毕业选题类型。

②毕业选题的个性化,生活化:毕业设计选题与时代紧密结合,以可以体会和感知的题目为引导方向:譬如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校餐厅账务管理系统等等,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思考,并逐步走上开发的道路。

(2)积零为整:实践教学连贯化。

毕业设计虽然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但是所应用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则在前面7个学期完成,这7个学期的教学和实践将为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①实践教学管理的全程化。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四大类:课程实验是围绕课程展开,为了夯实基础而设,完成的时间比较短,通常是随堂进行;课程设计通常在该门课程结束的学期末展开,通常为期一周到二周,实践的时间相对比较长,我们可以以学生选择的毕业设计的选题类型作为参考指南来定制学生这些课程的课程设计任务,并记录设计过程和结果。如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如果学生选择的餐厅账务管理系统,那么数据库就围绕餐厅账务管理进行设计;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时候,就围绕该系统进行界面开发和数据库的连接。

②实践教学管理的透明化。如前面表述,数据库原理的时候,学生设计餐厅账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已经完成的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连接,将前导和后续的知识环节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管理系统,即有利于前导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学生学习计算机信心的培养。

(3)从第一份实践文档规范开始进行毕业论文规范化的训练。

4 小结

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采用集零为整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最后的毕业设计就只是前面知识的一次融合和再次巩固,降低了毕业设计的难度并且能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钱炜,姚俭,徐琳,沈越贞.完善规范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 (1):18-22.

[2] 陈金忠,梁军录,杨丽君,王春生.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现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9.27(9):130-132.

[3] 董康军,王菊霞.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硅谷,2009(10):114-115.

[4] 王志英,蒋宗礼,杨波,胡学钢,岳丽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42-44.

第4篇

实习单位: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

实习部门:西餐事业部自助餐厅

实习岗位:服务员

实习所在地:福建厦门

实习单位指导人:陈艳

职务:西餐事业部主管

实习时间:2009.2.1——2009.6.30

实习目的:大三上学期结束后,我选择了到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来实习。一方面是因为这家酒店是五星级酒店,我认为来这里可以让我接触和接受更加专业的服务技能培训,接触更多外国人,能锻炼我的英语口语,同时我也能够为我的论文找到更真实的资料(我的论文是《浅析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实习单位概况

1.实习单位性质: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原厦门国际大酒店)系中国化纤商业巨子翔鹭集团投资并按照五星级标准设计装修的豪华商务酒店。2006年9月7日开业的厦门翔鹭国际大酒店(XIAMEN XIANGLU GRAND HOTEL)是翔鹭集团进入中国酒店业的一个新起点。

2.实习单位规模:拥有1525间客房的翔鹭国际大酒店是由亚洲著名的C.Y.Lee建筑师事务所按国际五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其中有总统套房1间,皇家套房1间,行政套房29间,豪华套房28间。商务套房36间,行政高级房30间,行政豪华房70间,花园套房252间,数码豪华房502间,高级房1、高级房2工576间。酒店整体设计风格时尚舒适,宽敞的客房和套房面积从27m2到274m2, 为了满足不同客人的餐饮娱乐需求,酒店开设了多个各具特色的餐厅,其中包括900个席位的自助餐厅、3000m2的中庭休闲吧、中式餐厅、意大利餐厅、日本餐厅、台湾餐厅以及不同风格的美食区和酒吧。 酒店的会议厅、展览厅和宴会厅总面积为8,967 m2,其中2个宴会厅分别可容纳950人,另备有26个面积不等的多功能厅。集团总投资200亿,酒店员工900多名。车位1576个。

3.实习单位主要产品:翔鹭国际大酒店(中国·厦门)系由中国翔鹭集团投资兴建的一家五星级酒店。该集团以化纤,石化生产经营为主,兼营房地产。旗下有翔鹭(厦门)房地产有限公司[Xianglu (xiame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Co.Ltd],厦门(翔鹭)化纤股份有限公司[Xiamen(Xianglu)Chemical Fiber Company Limited],翔鹭石化企业(有限)公司[Xianglu Petrochenical (xiamen) Co.Ltd],翔鹭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厦门国际大酒店(Xiamen International Hotel Co.Ltd)。在翔鹭国际大酒店除了提供客房,餐厅和会议室外。还有商务中心、SPA、健身中心、美容美发沙龙和旅游咨询台,翔鹭酒店不仅仅是一个酒店,更是一个集商务、会议、展览、客房、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最大化的商场。

4 .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特点与利弊

本企业的管理核心是:以人为本,知人善任。

集团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原则:为科研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创造宽松的环境;注重基层员工业务素质的培训,以“加强责任管理,提高品牌意识”为宗旨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对员工的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的潜能,来更好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契合。

第5篇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 211189)

(Nanjing Institut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Nanjing 211189,China)

摘要:本文通过对创意产业发展特点的研究,首次提出可供餐饮业借鉴的五大方面:深扎于多彩的我国文化;立足于多样的产品创新;得益于强烈的产权意识;以动带静,先入为主;合纵连横,多方合作。据此提出餐饮产品设计的五大可行性意见:精致的文化包装、全面的科技创新、互动交流的实现、周边资源的整合、版权意识的提高。

Abstract: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his paper firstly proposed five aspects for reference of catering industry: lay the roots in colorful culture of China; be based on a variety of product innovation; benefit from a strong sense of ownership; consider the dynamic virtual image as the publicity and promotion way; conduct multi-party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integrate peripheral resources, then made five feasible comments for catering product design: exquisite cultural package,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of interaction, integration of surrounding resources, improvement of copyright awareness.

关键词 :创意产业;餐饮产品;文化性;科技性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ies;catering products;cultural;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ature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218-03

作者简介:袁欢(1987-),女,江西高安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餐饮服务与经营管理。

0 引言

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其高经济效益得到全球的认同。借鉴其成功经验,期望为餐饮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1 创意产业之可借鉴经验

1.1 深扎于多彩的我国文化

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分支,通过对文化的深挖及演绎来引起大众共鸣,促进产品销售。风行于国内旅游目的地的实景演艺无一不是借助文化来造势,桂林《印象刘三姐》以桂林民间传说、漓江山水为立足点,云南《印象丽江》以少数名族文化与玉龙雪山的自然风光为展示内容。博大精深的文化可以为产品设计提供资源与灵感。

1.2 立足于多样的产品创新

创新表现在诸多方面:旧观念的推翻,新形态的建立、丰富内容的挖掘,组合方式的创新等。国立故宫博物院开发的一系列创意衍生品是一个典型案例,以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为形象的酒瓶塞,以双连瓶为原型的双依偎油瓶、醋瓶,这一系列产品通过创意将中国古典艺术品与现代柴米油盐酱醋茶融为一体。再如实景演艺以天地山水为表演场地,打破了原有演出的空间局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给予产品鲜活的生命。

1.3 得益于强烈的产权意识

创意产业强调版权保护,故也称之为“版权产业”。百老汇戏剧在当地演出或巡演别注意保护版权,如《猫》在全世界各地演出都有共同的规定:禁止观众在现场录音、录像,记者在演出开始后也不能拍摄。在正式演出时,一旦有人拍摄,剧场里的监控系统就会自动搜索出偷拍者位置。这种措施有效地防止了盗版,不仅保证了演出的质量,更刺激了票房,观众要看到全剧,就必须买票到剧场去看。有意识的保护,可以增加产品神秘感以及延长产品生命力。

1.4 以动带静,先入为主

以动态的虚拟形象来进行前期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多表现于将产品形象植入动漫、游戏等形态当中。如全球首个全三维虚拟景区《大唐风云》于2006年推出,此游戏逼真再现了浙江凯恩集团的飞石岭景点,并为该虚拟景区开辟专区,《大唐风云》200万玩家可以邀请旅伴在该虚拟景区进行观光旅游活动,为该景区进行了大量的宣传。

1.5 合纵连横,多方合作

跨行业合作,积极整合周边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伦敦西区不少剧院和周边餐厅或酒店合作,推出包含演出门票和晚餐的套票,如《悲惨世界》的套票生意一度非常受欢迎,在剧院附近餐厅就餐的客人,半数都是前来观戏的观众。

2 我国餐饮产品设计的可行性模式

基于创意产业的五个成功因素,提出以下餐饮产品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 精致的文化包装

民以食为天,中国餐饮有悠久的历史。现代餐饮业的诸多菜肴都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如侧重于菜品的命名,“霸王别姬”——甲鱼与鸡,如侧重于菜肴的传说,龙井虾仁相传源自乾隆。如果把菜肴的文化内涵做的更为细致,文化氛围将更为浓烈,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则是“大董意境菜”,其在菜名、器皿、摆盘等方面进行精致的文化、艺术包装,如焗扒松茸命名为“携手藕花湖上路,一家黄梅细雨”,加上摆盘的艺术性,给人非常具象的文化想象,文化体验更为突显。

立足于菜肴本身之外的文化包装,就是环境的营造。目前有众多具有文化意味的主题餐厅,如根植于文学的红楼梦餐厅,根植于名人的邓丽君餐厅等,但大量主题餐厅的涌现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主题多表现在硬件设施上,软件服务却缺少文化味。所以更深入、更精致的文化包装应侧重于餐饮服务的文化包装,在结合餐厅主题、文化选择的基础上,在员工的服饰、言谈举止、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文化培训,让文化氛围更完整。

2.2 全面的科技创新

2.2.1 移动终端点菜技术

有数据显示,餐饮业以28%的移动互联网普及率,成为受移动互联网影响最为深刻的行业之一。种类繁多的APP点菜软件,通过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逐渐受到大众喜爱。据统计,通过APP点菜付钱,每位消费者在店内平均少停留15分钟左右,这对于餐厅翻台率的提高非常有利。APP的广泛应用取决于大环境的WiFi信号铺设质量,在网络支付安全性能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并且APP的页面设计可更为丰富。

2.2.2 无纸化技术

诸多餐厅实现了菜单的电子化,可以节省纸张资源,有更为形象的菜品呈现,也可以节省前后场的沟通时间。2003年开始应用的全息投影技术,主要用于舞台来营造立体图像,如果能将其运用于餐厅,将非常有趣,将二维菜单立体化,菜品能够360°的展示在客人面前,菜单的形象化吸引程度将大大提高。目前移动终端手机都在尝试进行3D影像的营造,这种技术在餐厅的应用不会遥不可及。

2.2.3 大数据的共享

大数据的共享可以精确定位客户群,与团购网站合作来收集顾客的餐饮点击率、购买率等数据,借以分析消费者的喜好、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及消费频率,有针对性地做出产品调整及营销策划。与医疗保健机构合作,获得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数据,了解消费者的健康体征,根据其健康情况开发及推荐相应菜肴。

2.2.4 智能餐桌

伦敦inamo餐厅所设计的E-table将所有菜单投影在餐桌上,顾客可以依据心情随意更换餐桌主题背景、自助点餐、玩游戏、查看厨房工作状态、甚至还能预约出租车。拥有高科技“武装”的餐厅可以给顾客营造一种现代时尚感。

2.3 互动交流的实现

2.3.1 餐饮产品的体验性

现行餐饮产品的体验性有诸多表现形式:①顾客DIY产品;②将产品的制作流程进行展示;③提供可供客人携带及日常使用的菜单。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如餐厅灯光可自由选择,餐厅服务可自由选择等。

2.3.2 虚拟游戏

由中粮集团开发的首款网络互动游戏“中粮生产队”于2010年1月上线,玩家可以选择水稻、玉米、葡萄、小麦、可可中的任何作物从种子培育开始,经过种植、仓储、运输等环节,最终生产出大米、玉米油等终端产品。玩家在游戏中的亲身体验,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也自然将中粮产品与“放心产品”联系在一起。

餐饮产品同样可以学习与模仿,可以让消费者在虚拟网络制作菜肴,可以设计经理、主管、领班、服务员等角色,让消费者可以选择喜欢的角色参与餐厅的服务与管理等。

2.4 周边资源的整合

餐饮产品的整合有两个途径:①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产品整合,比如中西餐产品与周边咖啡产品、甜点产品、酒水产品的整合,形成一个满足于客人需求的整体,既可以共享客源,也不会有直接的客户竞争。②跨行业的产品整合,如餐饮企业与周边工作单位进行合作,提供价格优惠,也可以与周边的电影院、航空公司等合作,这样可以借助彼此的产品优势扩大吸引力。

2.5 版权意识的提高

餐饮业作为服务业,对于餐饮产品特别是无形产品的版权保护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可模范性高,新产品的推出往往会迅速被模仿,造成竞争力的降低。面对此种情况,餐饮从业者更需要具备产权保护意识,可以在多方面进行尝试:餐厅的名称、标识、整体风格、员工服饰及时申请专利;新菜品的配方、器皿、摆盘及时申请专利;就餐顾客要禁止拍照及摄像,保证餐厅的神秘性及独有性。

3 结论与展望

创意产业是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的产业形式,与餐饮业有类似之处,两者之间的成功经验可以互相借鉴。从创意产业角度来看餐饮产品的设计,首先要立足于文化,将产品与文化紧密联系,作为产品的生命支撑点;其次,从满足客户需求考虑,产品设计要紧跟科技进步,将产品表现形式现代化,并增强客户体验;再次,与周边资源整合形成完整产品链;最后,运用保护手段,保持产品的神秘性及不可复制性。

餐饮产品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涉及到有形产品的设计,同样涉及到服务型产品的设计,而服务由人来完成,具有诸多的不可控因素。文章主要为定性分析,缺乏一定的数据支持,不可控因素未纳入研究范围,这就决定了文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郑玉玲.基于游客满意度的餐饮体验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熊燕.浅谈餐饮企业的餐饮体验、餐饮服务及管理[J].咸宁学院学报,2010(10):182-183.

[3]张建新.餐饮产品体验型设计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杨铭铎.餐饮产品创新系统构建[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1(3):2007(4):39-42.

[5]余宜娴.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J].科学探究园地,2008:136-137.

第6篇

论文摘要:《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1]。本文将以案例的形式,将任务型课堂教学引入职业学校专业英语——《饭店情景英语》的教学中,进行初探。 

 

一、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种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学得,即通过教学有意识地学习语言;二是习得,通过交际无意识地接触语言系统而掌握语言。总之,任务型教学,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完成任务为目的,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言,从而使得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达到和谐与统一。 

二、职业学校专业英语的任务设计 

任务的设计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任务的完成。职业学校的专业英语课的特点是,它与专业紧密结合,比如说,宾馆服务专业,在英语能力方面,该专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宾馆服务行业的常用词汇和句型,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中,顺利地与外国客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为他们提供服务。 

三、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 

ⅰ.教学内容:《饭店情景英语》unit3 taking orders[2] 

ⅱ.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一些关于菜名的词汇和点菜的常用句型。 

2.能力目标:①通过本课学习, 学生可以完成在餐厅为客人点菜的任务。②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让学生体验成功,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ⅲ.教材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一些关于菜名的词汇和点菜的常用句型。 

2.完成在餐厅为客人点菜的任务。 

ⅳ.教学媒体:blackboard, ppt, vcd 

ⅴ.学生情况分析: 

该班为宾馆服务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对于餐厅的基本职能、工作流程,在专业课——《餐饮服务与管理》中,已经学过,并能用中文为客人点菜。本课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在该情境中进行交际。 

ⅵ.设计理念:本课教师以任务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通过完成“餐厅点菜”这一特定的交际活动,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以几个有梯度的任务活动(相关性任务、拓展性任务、延续性任务)贯穿课堂,并延伸至课外,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ⅶ.教学过程:step1. pre-task 

1.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 

ask ss to say some words and phrases about food as many as possible 

<设计意图>: 

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did you eat this morning? what is your favorite chinese food? do you know any western food and what are they? what do you like to drink? what kind of fruit would you like to eat?”这些问题是关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最喜欢的食物,因而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踊跃回答,说出很多熟悉的食物。 

上课伊始,通过头脑风暴,既可以激活、启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又可以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2.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food and drink 

<设计意图>: 

头脑风暴之后,教师把准备好的课件(ppt.)呈现出来。课件上有一些常用的菜名,其中有些菜名学生在头脑风暴中已经提到了,有些没有提到。在ppt的设计中,要注意图文并茂,比如说,在教“虾”的英文时,教师可以先呈现一幅食物的图片:一盘美味的大虾。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虾”,接着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一定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这时教师清楚地说出:“this is shrimp”,然后让学生跟读几遍“shrimp”。生疏的单词和一盘美味的大虾联系起来,相信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一定比单纯地讲授这个单词要深得多。 

3. 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tell students that today we will learn “unit3 taking orders”. and then tell them the teaching aims, the importance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this class. 

<设计意图>: 

学生掌握了表示“食物”的词汇以后,教师用ppt.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unit3 taking orders”以及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从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实施任务型课堂教学。 

step2. during-task 

task1: after learning some new words about food, ask ss to make a dialogue about taking orders, and then act it out. 

<设计意图>: 

围绕“餐厅点菜”这一中心任务,教师设计了三个小任务。第一个小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刚学的关于菜名的词汇和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以小组以单位,以餐厅点菜为主题,准备一段简短的对话,然后教师请几组学生上来表演。表演完以后,教师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先不做任何评价。 

task2: providing a model: 

1. ask ss to watch the video (观看录像示范), and then answer some questions. 

2. find some useful sentences in this dialogue. 

<设计意图>: 

第二个小任务中,首先请学生带着问题,看一段关于餐厅点菜的vcd录像,看录像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示范,让他们观察别人是怎么做“餐厅点菜”这件事情的。接着,请学生再看一遍vcd,找出完成“餐厅点菜”这个任务的有用句型。这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在心里想:“啊!我怎么没有想到用这个句型呢?我要是用了这个句型,效果一定会更好!”这就说明学生在看完示范录像后,有反思了。 

task3: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again 

<设计意图>: 

第三个小任务是修改第一个小任务并重新完成。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教室座位排列的四大组为单位,每一大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完成任务,展示自己的小组成果。 

step3. post-task 

ask ss to make comments on the activities of each group, and then discuss who the best is, and who the second is. 

<设计意图>: 

各小组展示之后,请同学们积极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商讨、评选出“金奖”一名,“银奖”一名,“铜奖”两名。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学习伙伴的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 

step4. homework 

task4: ask ss to write a dialogue on this topic in their homework books. 

<设计意图>: 

如果说task1、task2、task3是相关性任务和拓展性任务,那么task4就是延续性任务。设计task4正是对课内任务的延续。教师要求学生课后以作业的形式,在作业本上编写一段对话,是对课内任务很好的复习和总结,同时写作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语言错误和语言方面的不足有更清楚的认识。 

ⅷ.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同时考虑到教学过程中的梯度性,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层相扣,也注意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了与专业有关的任务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及时激励性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因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含课外拓展),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掌握较好,但任务展示的形式可考虑多样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北美地区与旅游相关的硕士学位的设置类别较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工商管理硕士(MBA),旅游管理方向;

2. 旅游管理硕士,如 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M.T.A),MSinTourismManagement,或MSinHospitalityManagement,MHM(MasterinHospitalityManagement),MPSinT.I.M.(MasterofProfessionalStudyinTravelIndustryManage¬ment)^;

3. 饭店管理类硕士,如饭店管理理学硕士(M. S.inHotelManagement),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学硕士(M.SinHRLM),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硕士(M.H. I<.I.M,即MasterinHotel.RestaurantandInsti¬tutionManagement)等,国外许多院校也单设餐饮管理硕士,如MSinFoodServiceManagement等,特别强调餐饮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

4.其它与旅游或饭店管理相关的硕士学位,如休闲研究理学硕士(M.S.inLeisureStudy).家庭及消费者研究硕士(MFCS,即MasterinFamilyandCon¬sumerScience)等诸多形式。

从上即可看出国外旅游研究生教育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学位设置也有MBA、MPS、MS或MA、旅游专业学位(如M.T.A,M.H.R.I.M等)这样几种情况,学位类别也较多。由于不同类型学位的培养方向不同,要求不同,如MBA、MPS强调实用性,而MS则注重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两者在课程设计上有显著的不同,本文将主要探讨旅游MBA和旅游管理硕士(M.T.A)的课程设计。受查阅资料所限,本文内容可能会有谬误和以偏盖全之处,仅作参考之用。

一、国外旅游MBA课程设计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MBA教育在西方已有近100年的历史。1991一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立了我国MBA协作小组,指导全国MBA的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已开设或即将开设MBA学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制订的“工商管理硕士试行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是一种专业学位,是培养务实型、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一种学位,也即MBA教育中应体现务实性,复合性,转轨型及高层次这几个特点。

旅游MBA是专门培养旅游业高级管理人才的一种学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级旅游管理人才,一些旅游院校也正积极开办旅游MBA,因此,当前认真研究国外旅游MBA的课程设计也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MBA学位是一种专业学位,它培养相对全面的人才,MBA的培养方案不应简单套搬一个二级学科的培养方案。从国内外的MBA的课程设计来看,其课程设置基本按照管理学科一级学科设置,如选用运筹学、技术经济、营销管理、管理工程等二级学科的主要硕士课程,但也跨一级学科培养,如会计学,经济法学等。国外MBA学位的获得有两种途径,一是做学位论文,即ThesisOption,或通过课程考试,即Course—OnlyOption,国外MBA课程教育实行学分制,一般有20门课程,除基础课程之外,也有多个专业模块课程可供选择,旅游管理即为其中之一。以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MBA课程设计为例,其课程设置如下:

在其专业模块课程中,共有包括国际战略营销,组织中的权力与政治,企业管理创新,小企业战略分析,企业家与新企业,管理跨文化系统等十几门课程。与旅游管理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四门:国际旅游业、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管理与服务营销、旅游管理专题研究。其它院校旅游MBA的专业课程一般也开设了3门左右类似的课程,如国际旅游业,旅游政策,旅游规划与旅游发展战略,旅游服务管理等。

二、旅游管理硕士(MasterofTourismAdministration)课程设计

北美一些高等院校设有旅游管理硕士,如Uni-versityofWashington,TheGeorgeWashingtonU-niversity等。M.T.A课程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1. 基础课程,主要有以下相似的4门课程,旅游业的经济文化、环境特性、旅行及服务管理、应用统计学、旅游研究方法等;

2. 专业方向课,一般有5 —6门.它将旅游管理又划分为几个方向模块,一般有:

①旅游目的地管理方向,包括旅游规划,旅游政策分析,旅游发展战略,旅游营销及2门任选课;

②旅游营销管理,包括航空业的组织与管理,旅游营销学,营销管理或服务营销,国际营销学及2门

任选课;

③旅游大型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包括旅游营销、节庆管理、会展管理、旅行信息系统及2门任选课。

④旅游和住宿业管理(Tourism andHospitalityManagement)o

3.专题研究与学位论文,包括实习,做专题研究和完成学位论文。

现将国外旅游MBA主要专业课程内容简介如下:

a. 国际旅游业,介绍国际旅游业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国际旅游流向和流量格局和影响因素,国际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技术影响.国际旅游的供求,国际旅游的有效管理、计划和营销,国际旅游业地区协作,亚太市场的兴起,国际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趋势、影响因素等。

b. 旅游服务管理与服务营销,从旅游业的角度,分析旅游服务的设计,服务生产过程;旅游服务生产过程中的市场营销、经营、人力资源等各职能管理的有机结合,即采用综合方法实现服务过程的管理,服务管理战略的制定、分析、实施和控制,将上述理论,概念应用于旅游业的实例,服务营销过程及服务营销战略等。

c. 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和发展战略,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战略规划的过程,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发展战略的制订,90年代旅游业的新动向及对策,如消费者偏好变化,旅游活动的全球化,信息和运输技术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等,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业的应用等。

d. 旅游业管理专题,在两个层次上,即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管理中各项管理职能的运用,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战略等。

e. 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管理,旅游业不仅要管理服务生产过程,而且要有对消费者的良好沟通技巧,如说服或影响消费者的感知过程,旅游消费者行为分析等。

综上所述,与我国旅游管理硕士课程设计相比较,国外旅游MBA或旅游管理硕士专业方向课的设置和内容有如下基本特点:

1. 重视旅游研究方法论和定量分析,在其课程中普遍开设有管理研究方法论和定量分析的相关课程,这对于旅游管理的高层次教育和旅游科研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我国目前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中比较薄弱的一点。

2. 课程设置较细,门类齐全,内容上吸收旅游与服务业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如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同时将旅游管理又划分为若干模块,如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从而确定不同的教学和科研重点。

3. 重视对旅游管理理论最新动态的研究综述,如开设专题讲座、报告,进行专题研究等。

与其课程设置相适应,国外旅游管理研究教育也有大量的参考书、文献、种类繁多的教材,案例与之相配套,在教学方法上,重视案例教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充足的文献参考资料,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良

好的教学质量的前提。

三、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硕士的课程设计

北美一些院校,如美衣阿华州立大学和宾州州立大学等在家庭与消费者研究学院,饭店、餐厅与娱乐管理学院内设有M.S.inHRIM或M.H.R.I.M学位,除需完成学位论文,实习外,其课程设置按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1. 饭店管理基础课程,如食品采购、饭店面局与设施、饭店、餐厅及机构人事管理案例,财务管理、HRI营销学、餐饮服务与烹饪、餐饮管理等。

2. 饭店管理高级课程,如饭店、餐厅及机构管理决策最优,住宿业战略管理,HRI人力资源管理,HRI战略规划,管理HRI服务系统,HRI的内外环境分析,HRI设施规划与设计评估、HRIM定量模型与决策等。

3. 研究方法类课程,如HRI研究方法,初级与中级应用统计学。

第8篇

关键词:高校食堂;多功能餐饮空间;空间设计

高校食堂作为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能赋予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空间。食堂的室内设计是对其建筑设计的继续,随着高校的发展,其室内环境不再是低要求、低标准。在满足功能多元化的前提下,如何塑造有序的、有特色的餐饮空间,实现与校园整体建设相融合成为了高校食堂室内设计的重点。笔者希望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的室内装修设计的解读,为该类建筑的室内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 工程概况

笔者于2012年参与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一、二层学生餐厅部分的室内装修设计。学校为加强支撑与服务保障的建设,2012年在博士生、留学生公寓区内建成一座以餐饮为主,学习、活动为辅的食堂。该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图1)。地下一层为消防和仓库使用;一、二层为学生餐厅,其空间设计均为最基本的三段式(厨房操作区、备餐候餐区、餐厅区),相互平行并无交叉操作间。三层为接待餐厅和宴会厅,相对于一、二层档次较高,受用人群以教师为主。在没有宴会或大型活动时,开敞宴会厅作为教师餐厅,以自助餐为主。每层设有独立卫生间。一层令配有超市、咖啡吧、办卡室。该建筑主要为满足博留公寓区的学生及教师的生活需求,功能辐射面积较广,受用人数多。

二 设计理念

高校食堂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学生和教师,室内设计在借鉴优秀餐厅案例的同时又应有别于一般的商业餐饮。体现校园文化特色,把握就餐区的空间尺度,依托原有建筑空间特征,避免就餐区域的划分过大或过小而给人们造成不便。灵活组织高效、便捷的交通流线,及时疏散食堂内大量瞬间人流,平衡各楼层的使用人数,提高空间使用率。室内形态设计应突显高校食堂的现代感。注重界面的划分和空间的动静结合,分析人们就餐心理,合理摆放家具陈设,选用恰当的材料。注意室内空间的舒适性、美观性,创造出简约质朴的室内风格和有秩序感且通透的使用环境,使空间和功能和谐统一,提升就餐环境品质。

三 设计应对

(一)就餐心理影响平面布局

就餐心理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喜欢和友人交流,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有的学生观望心理较强,希望占据空间内有利的位置以便观察四周;有的学生在就餐或学习期间不希望被打扰,也不想过多的交流。但是不论哪种心理需求,使用者都希望处在一个受到保护的空间。因此,无论是在餐厅、酒吧,还是图书馆,只要存在着共享空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优先选择靠墙、靠窗或是靠隔断的地方。原因就在于人的心理需要安全感,需要被保护的空间氛围。这就是心理学家德克・德・琼治提出的“边界效应”理论。博留公寓食堂针对不同心理需求对餐厅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融入子母空间设计(图2)。依据原建筑平面与售饭窗口的布置,将一、二层的就餐空间先规划出主要通道并利用隔断、柱子进行整体划分,把开敞的就餐空间划分成多个区域。通过家具灵活多变的摆放,形成不同的小空间,这些开放和半围合的空间结合起来,使整个餐厅的中心区域相对自由开放,边缘空间相对安静,室内空间更富有层次感和趣味性。

(二)便捷高效的交通流线

餐厅内的人流最为集中,是整座建筑空间内的重心。在设计中应注重功能流线的合理安排,强调合理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尺度。博留公寓食堂的入口门厅贯穿两层,通透且面积适中,给进入建筑的人群一个缓冲空间,部分人会通过门厅内的楼梯进入其他楼层就餐。餐厅内垂直于入口方向又分别设置了四条主要通道,以便直接抵达售餐窗口。为方便就餐者快速找到桌椅就餐,在半围合空间内又规划出多条辅助通道,提高了餐厅内的通达性。

(三)合理运用色彩和材料

人们总是最先用视觉来感受环境,而环境中最先闯入人们视线的就是色彩。色彩运用的好坏不仅影响视觉美感,还影响人们的情绪及工作效率。而不同的材料能体现出不同的质感,可以渲染及强化环境气氛并影响人的心理。因此,在塑造空间意境时,既要重视面层材料的选择和肌理的表现,还要运用合理的色彩调节空间氛围。博留食堂在颜色的选择上主要以暖色调为主。材料则根据食堂的特殊性多为易清洁材料,方便及时清理,避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使用。因此地面砖选用米白色抛光玻化砖,墙面选用白色乳胶漆结合面砖饰面。

隔断选用仿木纹棕色优质防火板,桌面都为暖色为主的优质防火板,其他配套设施也都便于清洁。在天花的处理上,一、二层都选用米白色铝板,并将做好的环形和圆形造型悬挂于其中,涂以不同颜色的乳胶漆,使天花具有跳跃感(图3)。

(四)室内空间恰当的人际距离

食堂座位布局要整体考虑空间设计、使用要求、人体尺度,还要符合环境行为心理。利于学生正常交往的同时要保持适当的人际距离。根据人类学家霍尔所提出的四种“人际距离”有意识地安排,使餐桌的布局形成多种不同的交往氛围。博留公寓食堂内的家具宽敞舒适,如高靠背的卡座,长条高桌等现代家具。根据空间的平面布局的特点,自由开放的区域多为高桌或休闲餐桌,安静的区域多为沙发卡座。部分仿皮面的座椅给整体环境带来了温馨感。餐厅内的矮隔断或高靠背,使各个餐桌都有自己明确的领域感、私密性。人们坐在窗边就餐,视野开阔、光线充足,是一种惬意的空间体验和享受。

(五)人性化设计的渗透

室内设计中人性化的设计包括立面、天花、地面的细部装饰,整体色调的处理,和照明设计等,这些均是设计时考虑的重点,但要真正体现人性化还应从功能细部设计入手,为就餐者提供明亮开敞、尺度适宜、色彩清新的就餐环境。博留公寓食堂相比本校以前的食堂有了明显的改善与突破:过去仅在就餐时才开放使用,而现在是全天候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内设Wi-Fi,满足学生用网络的需求。餐厅内有专门的橱柜提供餐具,学生在就餐后可主动将餐盘送至指定餐具回收窗口,专门负责回收餐具及剩饭的工作人员将垃圾和用过的餐具及时送至操作间处理。这样,餐桌上基本能保持整洁干净,工作人员只需定时清洁桌面和地面。就餐区的人行通道也可以控制在最小尺度,工作人员不需要再在餐厅中往返运送餐盘,而影响人们的食欲或是形成通道堵塞。这样不经意的细节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可见设计前期调研的重要性,方便通过分析总结后反映在实际设计中。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食堂不再是功能单一的就餐场所,已经由传统模式向功能多元化转变。笔者想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博留公寓食堂的设计,让我们明白做室内设计时不仅考虑平面布局、色彩材质选用的设计,也应是对生活方式、心理需求、行为方式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空间场所。

参考文献

[1] 王秀玲,付杰.餐饮空间与就餐心理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24).

[2] 乔峰,孙艳.室内空间设计中环境心理的研究及应用[J].建筑知识,2007,27(3).

[3] 徐园.高效、有序、人性化的学生餐厅设计[J].长沙大学学报,2005,19(3).

[4] 廉鹏,张德勋.高校餐饮建筑内部空间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29).

[5] 郭琳琳.高校食堂大型餐饮空间的内部设计及改造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09,10(9).

[6] 李舟.高校食堂与室内设计[J].重庆建筑,2003,(2).

[7] 林涛,钱海平,崔光亚.功能扩张、角色转换后的高校食堂设计――山东大学东校区学生食堂设计札记[J].华中建筑,2004,22(2).

[8] 邹宏玉.麦当劳餐饮空间的设计要点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15).

[9] 黄万埔.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心理空间[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8).

第9篇

一、 前言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性质的不同,有很多的名字,如:园囿、苑、园亭、园池、山池、池馆、别墅、山庄等。虽然名字这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从以上定义可知道园林的要素包括: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个要素中又只有建筑这一要素人工的成分多,受自然制约的成分少。所以,必然它最为灵活,因而也是最为积极的手段。它在园林中利用率高,景观明显。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它本身就代表整个园。如北海的白塔,瘦西湖的五亭桥,颐和园的佛香阁,西湖的保淑塔。在人们的印象中,这些园林建筑就是整个园的标志。园林建筑随着现代园林发展,它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如:餐厅、展览馆、花房、茶馆、厕所等。园林建筑有的是供人们休息,交通之用,有的却是作为小品点缀园林。它们体形,色彩,比例,尺度都必须结合园林造景要求而予以通盘考虑。这就是说凡是园林建筑,它们的外形与平面除满足和反映其特殊的功能以外,还要受到园林造景的制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首先应服从园林景观设计的需要。由于园林建筑在园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它的配植也显得很不可忽视。这也是本论文的写作目的,论文通过从园林建筑植物配植的艺术性几个方面考虑,并且全面综合分析了园林建筑的门、窗、墙、角隅,亭的植物配植。

点击查看全文

注:本文版权归本站所有,为黄金会员资料,只有黄金会员可以查看。

提示:您还没有登录 无法阅读全文 请先 登陆 注册 点击此处申请黄金会员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
服务与支付
发表咨询 润稿咨询 文秘咨询 购买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