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生物高一知识点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3:5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生物高一知识点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生物高一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2、免疫系统的组成(课本35页图会画)。免疫器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免疫细胞包括那些?他们的来自于?T细胞,B细胞产生的部位和成熟的部位分别是?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一定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吗?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对内?对外?)。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是?泪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几道防线?如何区分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4、B细胞要增殖分化,一般要受到____和_____的双重刺激。

5、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全过程。(画流程图,图上要包含吞噬细胞作用和二次免疫过程)

6、二次免疫的特点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抗体是如何和合成分泌的?抗体的作用是?

7、唯一一个无识别作用的细胞是?

唯一一个识别能力,但无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

唯一一个可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

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8、什么是自身免疫病?它是由免疫功能过____引起的?

什么是过敏反应?过敏应的特点是?什么叫过敏原?它是由免疫功能过___引起的?过敏反应实质上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

9、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叫做什么病?(举例)HIV和AIDS的中文名字叫什么?

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为什么?HIV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什么细胞?将会导致什么后果?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是?

第2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复习方法;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91 ?摇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235-02

经过高一、高二两年新授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知识点),但这些“点”在学生的脑子中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不易灵活运用的。所以进入复习时,同学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各章节中这些分散的“点”连成“线”(知识线索)并进一步形成“网”(知识网络),使自己能对生物学科的知识全盘掌握、运用自如。除了综合归纳形成知识网络之外,复习阶段还有很多重要工作,比如:对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和个人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突破;分专题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等等。具体说来,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一、注意“双基”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复习的目的和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加以整理和总结,进而巩固和提高。因此,复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个个知识点,并逐步形成知识的网络和系统。构建知识网络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总结,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先总结,然后参考相关资料或教师总结,找出自己总结的缺漏之处。将生物学科内的知识依据其内在联系加以综合,逐步建立起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再由面到体的生物知识网络体系。

二、注意图文并茂,归纳要点

课本中的图像及图表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从近几年生物高考的试题来看,图像和图表分析题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图像又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这也提醒我们在复习时应重视课本图像的复习。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复习时,应强调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充分结合。

三、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切忌死记硬背

由于生物知识教琐碎,很多学生认为复习时只要下功夫死记硬背就行了,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改变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无从下手。其实生物是最贴近生产、生活的一门科学了,因此,复习时,不仅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

四、注意优化习题,加强实验设计能力

教师在选择习题时,一定要重视题目的质量,坚持精选、精练、精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辨析、运用能力;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尤其是对材料题、信息题的复习,要精选题目,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积极思维。

近年来生物高考实验考查呈现多样化,有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基础实验的内容,也有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评价。因此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实验合理科学的步骤,求得对实验原理、结果严密的结论,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注意学会收集信息,丰富生物知识

现在的高考题,在题干中就蕴含着信息,而这些信息也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密切联系的,如电视新闻、报纸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生物知识和敏感具体的生物问题,要善于收集和处理,不断补充丰富生物知识。这样在遇到涉及各种生活信息的题目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陌生,也是丰富自身知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很好途径。

六、注意掌握考试技巧,合理分配时间

现行的高考理综试卷,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内容。其中选择题的1~5题和非选择题的最后两道大题是生物题。在考试时,很多学生是按部就班,不能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以致最后两道生物大题未能仔细审题就匆匆作答而造成生物科目得分较低的后果。这也要求学生在复习训练时,逐渐掌握考试技巧,合理分配考试时间,一般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避免一道题花费过多时间,使自己的高考理综试卷达到整体得分最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又不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生物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或以题海战术传统复习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凤芹.浅谈高考新动态下,高中生物的复习方法[J].新课程(教师版),2010,(5).

[2]王小丽.浅谈高中生物学习方法[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1,(2).

[3]杨庆荣,赵春燕,李伟国,谢志成.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4]刘恩山,徐洪林,郭和平,张文健.运用概念图进行生物教学对学生认知方式的影响[J].学科教育,2003,(07).

第3篇

近几年来生物高考试题的情景较新,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强调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考查思维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高考形势下,生物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平时我们教师经常把“新课堂、新理念”,“课堂上要实现学生为主体”这些话挂在嘴边.但怎样体现课堂的新,怎样实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似乎只流于形式.本学期开始,我们学校开展了“翻转课堂”,我觉得这种课堂就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首先要设置一定的情景,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教学过程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情境创设,问题呈现、观察分析、验证解决、实践应用.笔者结合高中生物觉得杜威的这种观点与我们当下开展的“翻转课堂”不谋而合.

所谓“翻转课堂”说简单一点就是由任教的老师先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改为学生首先根据一定的情境问题展开小组交流、合作、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识形式、建构、完善、应用之中,老师再进行点拨、指导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不足、缺陷.这样,老师的讲授时间就从原来的45分钟变成25分钟.

下午笔者根据“翻转课堂”的特点,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下文就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蛋白质》这节新授内容的学习来阐述.

一、课前讲义的精心编制

编制课堂讲义最重要的是每个学习活动下问题的设置和习题的选择.我们面对的是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所以设置的问题应相对简单,并且问题要有启发性,这样学生讨论问题容易入手,能较好的激发所有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为了能调动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设置的问题还要有阶梯性.从讲义的编制价值出发,我们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于学生参与度的激发.

二、教学行为的全面筹备

传统的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所以在备课时往往主要备教材,很少关注学生.但是,如果要真正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思维度,我们必须在课堂中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所以,在教学行为开展之前,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尽可能预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比如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充分的点拨、指正,并引导学生在原先讨论的基础之上建构新的知识.

三、课堂活动的充分开展

在讲解《蛋白质》这节内容时,由于高一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欠缺,所以学习这节内容比较吃力.以前在讲授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的知识很容易忘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课堂改变一下模式,具体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让6位学生为一组,讨论讲义上列举出的几种氨基酸结构并圈出相同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尝试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与此同时,老师在各个小组之间来回巡视,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步:在经过各小组讨论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展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第三步:各小组间对展示的氨基酸结构通式进行纠正和补充,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以上三步的情况下,老师做最后的总结和补充,指出氨基酸结构中每个部分的名称,并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情感性点评.通过这种方式掌握的知识记忆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深刻,因为这都是学生基于自己的思考和交流的前提下建构起来的,符合人类认知的建构理论.

四、课堂评价的及时反馈

课堂评价不仅能有效的反馈我们的教学效果,还能非常迅速地激励学生的后续学习.教师的课堂练习是对本节学习情况的一种快速反馈,通过习题的训练和评价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所以习题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例如在学完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后,可列举几个分子让学生判断是不是氨基酸.还可以告诉学生某个氨基酸的侧链基团,让学生写出这种氨基酸,并说出这种氨基酸的元素组成.在学生参与练习以后,教师要对参与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点评,点评学生的思维亮点,点拨学生的思维断点,启发学生的思维的延伸点.

五、方法技能的自主总结

第4篇

关键词:衔接;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目标导向

一、分析并提出问题

实行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是普通高中考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现在实行的学业水平测试采取的是指按照教学要求坚持正常学习的学生一般都能达到的要求标准。我校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安排在高中一年级学年末。

1.据调查统计:我县去年生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A级(优秀)占10%、B级(良好)占20%、C级(合格)60%、D级(不合格)占10%,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半左右选择学习理科,所以,从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向高考要求跨越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我校高一学生来自全县9所乡镇中学,初中生物知识要求的深浅程度不同,学生初中生物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加上学校扩招高中生物专业教师不足,从初中选调的教师多集中于高一年级,一个生物实验室无法满足生物实验教学的要求。

3.教材内容方面:学业水平测试主要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难度要求相对高考较小,生物高考难点多、理论多、内容多、抽象思维多。为学业水平测试短时间内完成教学,教学中教材难度难免有所降低,加大了高考要求、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4.目标导向方面:学业水平测试高考在目标导向上各有侧重。学业水平测试只要求学生过关“C级(合格)”即可得2分,学业水平测试只要顺利过关就行。而高考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因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所以,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络,夯实生物学基础,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网络化。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做题目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差异。

5.教学方法方面:我校高一生物教材内容较多(必修1、2、3),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所以,教学进度一般较快,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6.学习方法方面:高一学生还像初中学生物一样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而高考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选择理科的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沿用高一的学习方法,因此,不能较快适应高考复习。

二、解决问题

1.高二学生刚入学(每年9月),在进行分班学习前,采用问卷调查再次摸底考试等形式,了解对经典生物实验要求的基本方法的把握情况,了解高一学生必修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到对今后进一步学习、复习胸有成竹。

2.全体生物教师,通览教材、课标,重点理解和把握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生物内容主题的互补和递进关系。从众多教辅资料中选定一本(我校选择“走向高考”);先用“基础知识探究部分”进一步夯实基础,包括生物学术语的记忆、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等,找出必修部分应该掌握而没有掌握的知识;再进行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与目的的差别进行研究,明确课程标准衔接的重点和难点。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初高中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特点、目标标准,尤其重视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上的区别和联系的研究;衔接好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知识后再构建规划进一步学习复习。

3.在教师中开展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进行研究。

4.在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中,要研究和找出每节课的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和高考要求的差别。

5.用好“走向高考”中考情考点探究,以简明扼要的形式体现出来,抓好连接点,充分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6.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业水平测试知识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生物学术语数量大,让学生了解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知识内容难度的差异,我们知道,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考要求则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学生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学生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三、已取得的成效

1.做好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知识的衔接,很好地解决了高一学生生物必修知识的遗漏点。为进一步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台阶”或者是“梯子”,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进入高考学习复习状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2.所有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学业水平测试高考要求把握到位,进一步熟悉了必修与选修教材,使教师把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了我校高中教师的业务素质。

3.教研组内还是在各个备课组内,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师研究问题的氛围更加浓厚,教师进行教科研的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学校教科研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次研究,主要从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特点和需要入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研究应对的教学环节,能够加快师生从学业水平测试到高考要求转变、促进教学,同时对学生在后续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深入的不够,在实验部分和选修模块的衔接上没有加深,研究主要是针对的人教版初高中教学内容进行等,导致研究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要侧重于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中;高中;生物教学;衔接

如何在“生物学科是小学科、副科”的逆境中,在初中生物只参加会考的现实中,让初中学生确实掌握好基本知识、培养好基本能力,让学生在进入高中时能及时消除学习障碍?这需要初中生物教师用生命科学的特点去引领学生,用科学事实去吸引学生,用专业的敬畏去感化学生,在重视初高中衔接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实惠。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实施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衔接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高中生物课程强调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激发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该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高中的衔接呢?

1.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要关爱生命、热爱生物、热爱生物教育,站在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更加积极、热情、认真地对待初中生物教学;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去影响学习主体,使学生在学习、体会中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课堂内、外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关爱学生的心智成长,联系社会实际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并正面引导。如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用药观;正确对待疾病或疫情的态度;抗生素滥用、乙肝歧视、灰霾、沙尘暴、海洋之争等问题;这些话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问题探讨、正文、图表、资料分析、科学前沿、思考与讨论、课后练习、生物实验等。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教师充分挖掘隐性材料,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让教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3营造良好的生物学氛围。如对校园绿化树种进行挂牌和分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植物结构、了解植物的分类;办生物小报,让同学们交流分享成果;举行课前5分钟生物知识大放送活动,增加阅历;开展实践活动如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等,使学生感悟到生物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在活动中进行爱护绿化树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课程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教材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等比较浅显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而高中生物着重于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需要以初中的知识作基础,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加深。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注意落实“三个点”,建构知识网。“三个点”分别是:连接点即在初中学过且已掌握,高中必备的知识点;间断点即初中学过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深化点即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的知识点。下面以高中生物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走进细胞”为例进行说明:

知识网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花的结构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动植物进化的系统树;人体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联系等。

如何落实好“三个点”,并构建知识网络?具体策略如下:

2.1通览初高中的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把握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互补和递进关系,明确高中生物学习必备的初中基础知识。主要衔接点举例:

2.2开展初中生物教学衔接高中问题的研究。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学校可以给生物教研组配一套高中生物教材,以便组织教师学习、研讨,让教师知道我的学生未来要学习什么?在集体备课中研究和找出每节课的初高中知识衔接点,在教学中把这些衔接的知识点体现出来;在导学案中设置“知识链接”栏目,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这些点是学习高中生物必备的。只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充分发挥本地“名校”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教研员为轴心,充分利用教师工作群,分享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展示优秀的导学案、课件等,交流教学、衔接教学,培养、培训教师,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教研合力,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术先行、方法创新、求真务实的教师团队,迎接生物教育的春天。

3.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生物教师队伍逐步稳定并向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教,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在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应付结业会考,教师圈范围、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仍存在,这些学生到了高中便感到明显的不适应。故初中生物教学要在建立稳定、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比武活动,让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更新、在教学方法有创新并更趋成熟。

3.1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和方法,并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语言要准确并专业。如直观教学要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接地气,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中复杂的结构问题、动态问题,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合作探究、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巧用小诗歌、成语、俗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运用谐音记忆、口诀记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的准确度。

3.2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使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得出,一节生物好课应具有5个共同要素:⑴新颖的导入;⑵以生为本的活动与展示;⑶多感官参与;⑷非同一般的反馈;⑸充满快乐元素。一节生物好课应具有4个特点:⑴生本,以学生为中心;⑵有效,效率高、效果好;⑶有情,渗透情感,充满快乐;⑷有变,有变化,有活动,有生成。

3.3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提高使用效率。学校要加强生物专用实验室建设与投入、配备实验员而不是保管员,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中感悟真知,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4.指导学法上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形象思维为主,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并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的方法指导。

4.1阅读。认真、全面地阅读理解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教材主要是为同学们写的,也是为教师写的。生物教材至少由三个系统组成,即文字、图像、练习系统。读书要三个系统一起读,配合起来读;读书要拿起笔,做合适的记号,每读一次要做一种记号;读后要有一个反思过程,本节内容有哪些专业术语、重点语句、重点图形、生理过程、实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读出问题、读出感觉、读出收获来。

4.2听课。听课要有准备,它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听讲要听思路,教师授课都有充分的准备,可能是演绎的方法,也可能是归纳的方法,或两者兼而有之,要在思路中受到启发,培养科学的、有条理的、又是灵活的思维习惯。听课要听出问题,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由于并没有理解而成为问题的问题,这是最普通的,也可称为初级性的问题;二是诱发的新问题,即诱发产生的已超出本次课题范围的问题;三是对教师的讲解或教科书的叙述不满足、挑刺儿性问题。听课要适当笔记,笔记不一定要有笔记本,可以在教材的空白、旁批栏适当记载,或先草写在草稿纸上,课后再整理到笔记本上,笔记不是对老师展示内容的照搬照抄,而是一个再思考加工过程。

4.3整理。学生在学习一节、一章、一书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方法有概念图法、提纲法、列表法。概念图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区别相似的概念。教师可先给学生构建大的概念图再让学生去添加枝叶,可列出表格的比较项目让学生完成,以逐渐训练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益。

4.4答题。知识储备是答题的基础,学会答题的根本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现在的结业会考试题与高中阶段的很多题目相似,往往设置了层层关卡,需要拨开云雾才能见真理,这需要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一是适当记号,细细读题,不需一味求快;二是克服平时学习中的思维定势,把碰到的与平时相同类型的题目当做新题来做;三是要准确读题,在读题过程中要准确判断出哪些是有用条件,哪些是干扰因素,同时也要找出哪些是隐含条件,要将之利用,综合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试卷或练习的评讲,要逐步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把握题目信息。非选择题,需要学生用相关术语、语句来描述现象、过程、结果、结论,往往是学生的拦路虎,这需要在平时适当加强这种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重视起来,有的放矢的对一些重点知识块进行训练,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5.会考导向上的衔接

初中结业会考试题与高中考题类似,也要体现科学课程的性质,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突出“基础与能力相融”,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初中结业会考试题要在考查内容、题型设置、考查方向、重难点等方面都逐步衔接生物高考,服务于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如初中会考中有关“神经系统”的内容服务于高中的“神经调节”、“食物链食物网”的内容在高考“生态部分”也是重点。如突出核心概念、重视图文转换和实验考查,这对高中生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6篇

第一,是观念上要改变。

高中生物对于将来要学理科的同学来说是高考必考科目,占理综卷300分中的90分,以后随着高考的改革,有可能增至100分。所以生物已经不是中招考试不怎么受关注的小学科了,而且由于生物高考内容相对较简单,与物理、化学相比分数易得,所以要想在将来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生物学科是必须守住的战略高地。所以同学们现在就要改变观念,对高中生物学习加以重视,这样对将来的高考是大有好处的。

第二,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要改变。

由于初高中知识体系及难度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同学们来说,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点不仅适用于生物学科,而且对其他学科也很有用。比如一个公式,在初中可能分好几节来学习并有很多练习强化的机会。如果你第一次没有听懂或没有理解,那还有第二次,第三次……有些聪明的同学在学的时候没有认真学,而到了初三,通过短期内的突击同样能够掌握住,应付考试就绰绰有余了。而到了高中,课堂容量剧增,知识的难度也陡然增加,像初中那样一节课讲一个概念、一个公式的时代也早已过去了,几乎每节课都有新知识。如果还按照初中的方法来应对高中的学习,就会格外吃力,所以每年入学后头几个月总有很多高一同学大叫“吃不消,听不懂,学不会”。对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调整过来,就会出现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因而慢慢产生厌学的情绪,就会出现成绩分化。

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呢?对于生物这一学科来说,初中生物是初中自然科学的组成成分之一,主要要求同学们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如简单的动植物分类,常见的几种动植物及其结构特点等),基本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活、生产等方面的一些简单的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同学们“知其然”为主,所以学习的主要方法是记忆,也是人们常说的“死记硬背”。而高中生物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生物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要学习的生物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不但要求同学们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所以仅凭简单的“死记硬背”已经是无法应对了。那高中生物该如何学呢?正确的做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识记”。就是对生物学知识,首要的不是记忆,而是理解,要像学数理化那样多问些为什么,然后再和自己已有的生物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住,而且能够灵活运用了。比如对细胞的学习,初中时只需记住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就行了,而到了高中,还要求知道这些结构有什么功能,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最后如何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以完成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如果仅仅记住几个结构,那学的依然是个“死细胞”,而没有真正“活”起来。

至于学习习惯,那更是至关重要。很多同学,在初中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觉得自己很聪明,什么知识一看就会,课堂上一听就懂,课下作业一做就能完成。还有一些同学在初中多是“被学习”的,在学校有老师课堂上“灌”的知识,课下有老师“压”的各种作业,在家又有家长“陪”着学习。而一旦进入高中,一切都改变了,课堂上几乎天天有新课,课下作业也很多,如果住校,也没有家长的陪护和监督,不少同学容易一下子茫然起来,不知道如何学习才好。实际上,如果有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就能很快适应。比较成熟的学习习惯首先是课前做好“预习”,这一点很关键,通过预习可以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整体的了解,也对自己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可以有侧重地听讲。其次是提高课堂效率,课堂上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尽量掌握住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做好课堂笔记,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再次是课下要多问,养成与老师交流的好习惯,及时解决课堂上产生的问题。有些同学,不好意思去问老师问题,害怕被老师嘲笑或批评,而是去问其他同学,好像也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同学的见解和老师的见解效果是不一样的,问同学可能只解决一个问题,而问老师可能解决一类问题。所以建议同学们还是要多问老师,并且要及时解决问题,否则问题积累起来就会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不想问了。最后是在每天学习完后,要抽出时间来做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能将所学的一块块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另外还要彻底改变“被动”学习的思想,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才不会减少,学习热情才不会消退,才能够形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当然,每位同学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必完全否定,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稍微的改变以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需要。

第三,是利用好暑假时间,为高中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到高中的暑假是衔接初高中学习生活的最佳时期。暑假同学们适当放松是可以的,但是开学后,将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体系,因此适当做些准备也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生物学科来说,同学们已经是一年多没有碰过生物课本了,对生物完全没有了感觉,如果这样步入高中,就会茫然无措了。同学们不妨做些工作,把那些“尘封”已久的初中生物课本找出来,再熟悉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比如初中学过、高中不再学习但会经常使用的一些概念和知识点,像草履虫的结构特点、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反射弧的组成、动植物的结构层次等,这样到高中后就不会觉得生物那么陌生和难学了。

第四,是走出过去的光环,一切从零开始。

这一点对于考入重点中学的同学非常有必要。这些同学在初中都是很优秀的,但升入高中后,都又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到底谁最优秀,还得重新努力拼搏。如果同学们依然沉醉在过去的光环之中,就会像背着很沉重的包袱在跑步一样,一开始就会落后的。一旦出现落后的现象,就会发现自己很多不如别人的地方,会抱怨老师不如初中时那么关注自己了,上课时老师也不会像初中老师那样频频向自己投来赞许的目光了,自己在回答问题时也没有别的同学快而准确了等。从而开始怀疑自己,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成绩也会出现下滑,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过程,而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理想的。所以同学们一开始就要告诉自己,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辉煌也已经是历史,进入高中后,是一个新的开始,那里的同学都很优秀,大家都要一切从零开始,重新努力拼搏,相信自己会获得新的成功。这样一开始就会有心理准备,当遇到困难时也不会一片茫然了,而是会去积极应对。

第五,培养独立精神,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第7篇

【关键词】纠错 习题改错 指导 提高 复习效果

高效课堂是我们的追求。在高三备考过程中,专题复习课是最为常见的课型之一,而此类课堂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纠错,纠错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习题改错指导,提高复习效果呢?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具体做法,与业内人士共勉。

1.主要问题的出现――错误依旧是错误

在高三的生物教学中,最让人苦恼的事情莫过于刚刚讲过的习题,清清楚楚强调过的易错点当再次出现时,仍有许多同学做错,常常出现相同的错误。

2.问题的分析――明确目标,反思课堂找原因

2.1 明确目标。

高三生物教学不同于高一高二,不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更表现在学习目标上,高三的生物教学有两个重点目标:

(1)全面复习,构建大板块知识框架,巩固基础知识。即对学习过的的内容进行全面扫描,通过自己的梳理,构建知识体系,总结学习规律。该目标针对的是生物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方法技能的掌握,也是生物学科最基本的目标之一。

(2)培养并提高解题能力。即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分析题目而提高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不曾见过的问题的能力。上高三后习题量倍增,面对书山题海,不可能把所有题目都讲完。因此只有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才能使学生有正确的解题思路,有准确的解题方法。

2.2 反思课堂。

明确了目标,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特别是习题课,发现主要存在三点不足:

(1)由于高三习题课堂题量大、任务重,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要赶进度,所以课堂中无意间就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

(2)在习题课中,往往只重视方法规律的给出,重视了结果,却忽视了规律的得出过程,而学生也就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了探究过程的理解,规律方法的学习也就和应用脱节了。

(3)不同的学生由于知识的储备不同,就导致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上,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能会进入不同的思维误区。而以前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方法思路的“移植”,而其本身的错误思维没有得到更正,因此,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其潜在的错误认识就会出现,进而影响其学习和解题的能力。

3.问题的解决――学生主体,教师引导

在课堂改革实施方面,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的尝试、反思和总结,归纳出生物高效习题课堂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1 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板块。

在讲习题前,我会对所要讲的习题涉及到的内容做一个综合的复习回顾。如我在讲到“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习题时,首先回顾的内容包括:考纲的要求,题目内容的难度、重点考查知识以及做完这些题目所要达到的效果,为此,我定了两个目标:一是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中的三个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法和结论;二是这三个实验与DNA的结构、复制和表达之间的考点联系。目标一是对考题基础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为学生顺利理清思路扫除知识上的障碍;目标二针对知识内容,使学生熟悉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和学会如何运用。这样,在以目标为纲,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不仅熟悉了考题方式,加深了对考点的记忆,也对考点有了板块的记忆。

3.2 反馈问题。

在批阅作业结束后,我先言简意赅地反馈习题的整体完成情况,并就主要的知识性错误、文字性错误和一些重要能力错误加以订正和解释。当然,在这儿讲的是“整体”上讲,不要太细,切忌逐题分析,那样就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了。我在这仅是就一些共性和个别特例做简单介绍,几句话就行。例如,在一次习题中,我通过课前批阅作业,发现有多位同学将“液泡”的 “液”写成了“叶”,而这个文字性的错误在初学的时候就有出现。于是,在一上课,我就设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测评,选取了几个出错的同学上黑板进行展示。结果出现了相同的错误,于是,我借机发挥,提出了错别字的危害,明确指出,让同学记忆深刻。在这以后,我班学生再也没出现过这样的错误。

3.3 给出答案,组织讨论,展示点评质疑。

通过投影给出答案,学生快速核对答案。本着保留共性问题,解决个性问题原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而我主要负责组织疑问的收集和个别学生个性问题的即时点拨。具体按以下几步来完成:

(1)小组限时分段讨论。

我首先依据题量和难易将选择题分段。非选择题一般是每题一小段,如题目较小,通常是采取两题合并或多题合并为一段,各段组内讨论一般在3-7分钟。具体操作时,我会通过学生的反应来掌握时间,如果学生很快就没有声音了,问题都解决了,那么就可以提前结束讨论;反之,则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如在讲到“光合作用速率”时,学生通过习题对净光合量和总光合量的图像辨析仍旧不熟悉,我就让学生习题讨论基础之上,合作解决阶段测试中的一道典型题,在讨论了三分钟后,基本上大部分小组都结束了,这时还有一个小组在讨论,于是我就建议小组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解决了这个小组的疑问,而且也活跃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效果很好。

(2)疑问收集、讨论求解。

经过讨论后,一般都会有个别组的个别小题有问题,这时我就让有问题小组的代表发言。发言完之后,请没有问题的小组来解决问题。如果解答问题的小组发言者不能解释清楚,则再找其他小组来解决。有时即便解答者发言清晰,解释也正确,我也会征询一下问题组的意见,对答案是否满意。如果还有疑问,那么可以适当展开辩论或在课本上找新的依据。对于共性问题,通常我会引导学生不断挖掘题目中的信息,结合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点评、适当迁移。

在学生讨论后,我会对一些学生说不清或理解有一些偏差的小题给予点拨或讲评,言简意赅。对有些试题进行必要的知识迁移训练,让学生彻底掌握。例如,我在讲到一道设计实验验证两对性状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习题时,在这儿就需要点拨一下这类设计实验题目的一般思路,并马上迁移到要证明一对性状符合基因分离定律的试验设计。由于是学生急需的、渴望学会的,这时精讲往往事半功倍,效果极佳。

3.4 教师小结。

讨论结束,问题已解决,我一定要留几分钟时间对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知识和能力进行小结。除此之外,我也会为学生总结一些典型的做题思路和方法,必要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一些小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到识别坐标图时,我归纳了解决此类题型的一般规律:识标――明点――析线,并具体解释。这样学生理解后记忆效果很好,并能够在以后的同类型题目中加以应用。

3.5 学生反思。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