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4: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化学化学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初三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阶段,很多的化学家以及化学相关工作者都是在初中阶段培养的化学学习兴趣,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初三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是一种变相的学习动力,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化学课程会产生好奇心,引发一定的兴趣去学习,但是这个热情是短暂的,到最后就会有一些学生对化学产生枯燥乏味的思想,成绩也会随着兴趣的消失而下降,对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把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重要目标,依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心理特征展开教学,优化化学学习方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 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实验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学生在经过了很多理论上的学习之后会对化学实验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演示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简明和规范,同时要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解答,避免由于学生对实验的顾虑心理致使兴趣流失现象的发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要求,并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实践的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多元化,激发创新精神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创新导入新课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课程的开展能否产生作用,导入新课的方式十分重要,好的方式能够成功的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课堂上来,可以利用故事、问答以及实验等等方式,例如在进行初三化学课题《氧气的性质》时,可以先讲述一些有氧气的相关故事如“着火时如果开窗就会加大火势”等,并指出氧气在故事中是一种什么样的角色,进而回到课程当中讲述氧气,这样就能够很自然的把它引入到所学课程当中。

(二) 利用巧问引思来激发兴趣

在教学课堂中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创新的源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对于问题的提出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热情的问题,例如在讲述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课程后提出“主人带小狗去山洞里游玩,在山洞里小狗先晕倒了,为什么?”,这个问题相对于问“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就显得更加有趣生动,同时活跃了课堂上的气氛,学生会积极的回答问题,并想要知道答案是什么,加强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三) 课程结束后让学生作出总结

在化学课程结束后,改变由老师作总结的教学方法,换用学生自己来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进行思考,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教学的课程前,通知学生上课时要带着汽水,学生就会很好奇为什么上课的时候可以带饮料?好奇心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上课开始后对于“汽水的性质”学生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接下来的课程内容,老师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去探究和思考,最后的得出自己研究的结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改变老师的引导地位,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做能够有效的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化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传递给学生的,同时也会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信息教学集成了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可以学生激发的兴趣,应用到化学教学当中同样有效,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学习过程中结合对视频图像的综合应用,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和实践是相互统一的,通过理论实践的结合,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理论中的化学历史,化学历史是非常有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相关的化学史料融入到说要讲的课程当中,让学生逐渐萌发化学研究的欲望,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利用化学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中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把化学故事加入到教学课程中,故事能够很容易的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把注意力投放到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学生如果在课外进行化学读物的阅读,除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的稳定,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时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抨击,进而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阅读化学书本的良好习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化学问题。

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学生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达到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万瑛.浅谈初三化学课程资源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230-231.

[2]高菁.浅谈初三化学教学如何缓解两极分化[J].教育界,2009,(1):176-178.

[3]刘伯文.浅谈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快乐"策略[J].成功(教育版),2007,(1):68.

第2篇

关键词:初三化学; 合作学习;素质教育

一、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有何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学习形式,它提倡通过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从事学习活动,同时根据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协作和启发,带动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习氛围,使学习小组中的每个学习成员受益。

化学是一门对思考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它和语文、英语这样的语言类学科不同,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因而,对初三的学生来说,成立学习合作小组,让一些在化学方面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帮助一些化学成绩较差的同学,激发其他同学在动手做实验时的创造思维潜力,不仅能发挥一些同学的专长,还能提高其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另外,化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小组间、学员间的相互配合而使实验操作变得更容易,也便于学生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提升自我的实践能力。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来感受个人在团队中的学习责任,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到团队的相互协作的力量和集体的温暖。

二、如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如果大家在教学的过程中仔细观察的话,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很多学生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倾听,也不懂如何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这就容易给整个团队造成影响,导致团队的学习效率低,团队成员之间无法默契配合。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思考方向,进行总结和完善。学会倾听是提高团队合作学习效率的第一步。做到这一点之后,学生还要勇于发表个人意见,因为每个人的思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大家只有集思广益,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才能相互启发,整合资源,找出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积极发言会使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有一种参与感,也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机会,在得到其他人肯定的同时,也使参与者获得了成就感和更大的自信心。

三、怎样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策略

1.科学地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为了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老师要先弄清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原则是各个学习合作小组的水平相差不大,但每个小组内部的学习成员却存在差异。比如,我们可以先根据考试来摸清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通过日常课堂上的表现弄清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在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之后,老师可以把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配到同一小组内,从而起到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的学习目的。

2.采用多元化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采取竞赛的方式,是调动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一方面学习化学要经常做实验,不像其他文科类的学科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背诵、记忆,所以化学本身就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而竞赛的方式又能够让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增强了学生参与团队中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

初三化学的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些知识点讲解,也需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进一步理解。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也能在学生相互学习和配合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3篇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化学学科知识特点、规律、要求,有意识地渗透各种有学科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的学法指导,融课堂教学与学法指导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在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逐步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也才能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达到“授人以渔”的境界。在近二十几年的初三化学实践中,我近几年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了以下学法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

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小的职业中学,每年我所承担的课程职高的专业课,初三实验班和初三潜能班的化学课,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关键阶段,其效果好基本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和认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教学论思想家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学生感到学习满足求知欲的一种快乐,而不是枯燥无味的艰苦劳动。学习过程中不应伴随任何一种外部精神压力。处于轻松、快乐状态下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利于激发一个人的超强记忆力,这时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维力最强,学习效果也因而最好。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新奇愉悦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多一些“兴历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我校职高班学生都是部分初三未毕业学生被升至职高的,总的来说,他们的基础差,学习兴趣较差,学习习惯较差,对他们指导学习时,重操作,轻理论,不严格遵守教材,要特别选择学生对自己向往,又很实际的技术教给他们,指导他们进行学习。对初三潜能班的化学课,因为该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基础仍然较差,对化学实验兴趣较浓,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课外实验、课外家庭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知识,也提高了操作技术、动手能力。虽然动手做实验消耗时间较长,但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收到较好效果。对初三实验班学生,该项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基础好,他们的目标追求国家级重点中学学习。对他们基本采取:一半时间用于自主学习,一半时间指导他们如何自主学习,这样的安排能够让他们拓展知识范围,收到较好效果。

2面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组织教学

在好的学法指导,学生的思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不是一个好的学法指导。面对自己每年接触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组织教学。

3无论面对怎样的学生,我总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以下学法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

3.1善于联想、比喻。如果把联想、比喻巧妙地应用于化学授课中,就能取得事半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的差异时,书上说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怎样理解呢?我们要吧让学生联想到宏观世界,可以采取比喻的方法,把碳原子比喻成建筑用的砖,把石墨和金刚石比喻成用砖盖成的建筑物,用相同的砖,但用不同的方式盖成的建筑物其外观形状,排列方式不同,牢固程度就可能存在很大差异。用类似这样的联想和比喻,就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理解,掌握许多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的认识,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长于对照、比较。教会他们学会对照、比较。对照是把相互间彼此有联系的但又各不相同事物进行对照、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是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重要思维方法。在化学授课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学会用对比方法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有的放矢地联系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相异点、联系点,可以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3.3巧于矫正指导法,是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指导,这种方法最适合在课堂提问与订正作业及测试试卷环节中应用。矫正要做到有及时性、针对性、实效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学生进行测试后,总是没有超过几小时地对试卷进行评阅,然后及时发放、评讲。

3.4勤于记忆。记忆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和必要手段,也是形成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因素。基本知识的记忆直接影响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三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必须牢牢记住,哪些知识不必记忆。

3.5精于总结。华罗庚和钱学森曾经提到,读书要由“从薄到厚”再到“从厚到薄”。

化学课本中的知识,学生普遍感到繁杂难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各章节讲完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把琐碎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取得实效。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要。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应用,不但教学效果比较良好,而且学生也将爱益终身。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多维学习方法 化学笔记 课学预习

听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提高听课效率,找重点听,抓难点着重听。读有利于理解课本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及理解。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初三化学学习中有部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这类学生往往会吃一些“暗亏”。而读有利于该类学生更好地写,更好地答题。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化学中的文字题其实都有一定的“题眼”,通过读能够加强学生找“题眼”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逐步树立起良好的解题习惯,不骄不躁,从容读题。写是在学生认真听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好课堂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作业需仔细挑选,将笔记与作业结合,让学生学会利用笔记,强化自学能力,以及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听学生说:为什么我平常听课也懂,做题也不少,效率也不低,就是一到考试就不会?我什么都忘记了现在怎么复习呀?越复习到后面,我越乱,是怎么回事呀?有解决的办法吗?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笔记没做好。

一、提倡学生记好化学笔记

1.从感知规律来说,做笔记可以加强记忆。

课堂上学到东西很容易忘掉,因为课上的记忆只是短暂的,记得快忘得也快,如果笔记上不留些痕迹,哪里去找记忆的空缺?所以我认为应该把记笔记看成是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途径。虽然有些同学没怎么记笔记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笔记在平日积累、期末复习中起的作用是不可小看的。至于记笔记是否会影响听课,那就要看你随机应变、灵活取舍的能力了。

2.做笔记可以促使学生听课更加专心。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一定要记笔记。除了极个别的学生外,许多学生上课时听得懂,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也不知老师上课时对这些内容是怎么讲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步骤是什么。所以一定要做笔记,而且教师要亲自检查。有些学生,资质普通,那么他就必须记笔记,反复钻研,虽然不能自创,但至少可以精通老师所教。如果老师教的得法,这种学生也可以成才。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同学来说,做笔记可以使他们上课不睡觉。学生听课容易走神,如果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就不太容易走神了。有效地记笔记不仅可以积攒学习资料,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防止开小差。

3.笔记在学生构建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笔记是学生认知地图。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重组、提取知识结构的技能训练过程。笔记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可以说,体验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只有在充分体验后,才能加深对知识概念、规律理解掌握,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强化情感体验。化学笔记,主要应记提纲、记问题、记疑点、记方法、记总结。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1.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即将所学知识进行的自学。在学校教师能教给学生的只是最基本的、起码的知识。大量的新知识,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探索,根据需要自学。因此,从小就培养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预习有利于学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在预习新课文时,会有不懂的内容,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3.有利于学困生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经过预习,一方面,由于复习了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增强了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有所提高。

三、着眼实际,立足课本

1.立足课本。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处理问题能力就是通过课本学习逐步形成的。近年来,不少学生认为可以不看课本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细细研究初三化学课本就会发现,复习必须立足课本,对课本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回顾,然后以课本为基础,向外延伸拓展。

2.着眼实际探究。

在教学中多运用实际实验情景,不杜撰,最好切切实实,经过实验的验证,切实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被课本束缚,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要创造条件,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常规。

第5篇

关键词:指导;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8-000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02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现在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仅仅掌握老师灌输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由此可见,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新起点。刚接触化学,化学实验呈现的精美的仪器、多姿多彩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增。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知识点的增多,灵活运用知识点难度加大,不少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谈一些做法。

一、从课题研究出发,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切实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2011-2012学年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了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以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目的,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 初三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调查问卷及数据

①你在课前预习情况如何?

A.全都认真预习 B.基本预习

C.有时预习 D.没时间预习

②若你准备预习,那么你预习的方式是什么?

A.看一看课本 B.力求弄懂新知识

C.借助教材重新推导有关知识

③你上课时的状态大体是

A.想记住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B.把握知识要点

C.总在思索“为什么”

④你上课的思维状况是

A.紧紧跟着老师走 B.带着疑难问题听讲

C.自己的思考走在老师前面

⑤你参与课上讨论的情况是

A.经常参加 B.有时参加

C.偶尔参加 D.没兴趣参加

⑥你的复习方式是

A.先复习,后做作业 B.先做作业,有问题才翻书

C.先完成作业,然后复习

⑦你作业时遇到问题的主要解决方式是

A.完全靠自己思考解决 B.找有关参考书

C.问老师或同学 D.与别人共同研究

⑧你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应达到的目标?

A. 经常有 B. 有时有 C.从没有

⑨你在总结学习情况方面是怎么做的?

A.经常总结,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B.有问题时找找原因

C.只是不断努力,用行动代替总结

⑩你希望怎样学习?

A.独立支配学习时间 B.请老师或其他人讲解

C.老师讲为主,自学为辅

D.自己学习,有问题再向老师或其他人请教

从统计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我校学生仍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是多年传统教学模式造成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视野得不到开拓,思维得不到训练,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比较重视“学会”,并不能做到“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因此,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尤为重要和迫切。

2. 指导初三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措施

(1)课前利用预习提纲明确预习目的、重点,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上述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非常不重视课前的预习工作,即便是预习了,也简单地看一下书,没有方向,事实上等于没有预习。为了加强学生的预习效果,更有针对性地看书,精心设计预习提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进行沪教版第六章“溶液的组成”教学时,教材上讲的比较简单,很多知识点都混在一起,若只让学生看书预习,效果不大。我们可以对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开来,设计成预习提纲,如:①溶液由什么组成?②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是什么?③怎样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④溶液该怎样命名?⑤溶液、溶质、溶剂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细细品味,必然能对上述问题作出大致的了解,再设计一个思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后,溶液叫氧化钙的水溶液

B.碘酒中碘是溶质,酒是溶剂

C.50mL酒精溶于水后得100mL酒精溶液,则用掉水的体积为50mL

D.75%的消毒酒精中,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E.泥水中的溶质是泥,溶剂是水

通过以上的问题设计和思考题,相信学生对于溶液的组成有了一定的理解。课堂教学时,学生听课目的明确,课堂发言踊跃,这样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2)课堂利用学案导学,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化学学案设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引入化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教学时,沪教版教材上的实验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然后不断滴加稀盐酸”,为什么要加无色酚酞试液呢?我们在设计该内容的学案时,可以先进行一个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结果没有明显的现象,那究竟两者是否发生了反应?可以请学生在学案上自己设计实验,并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对怎样从现象上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有了更深的理解。

化学学案的设计,也可以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新的学习情景,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时,对于灭火,可设计这样的一个实验:“点燃五支蜡烛,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将其熄灭,思考其中蕴含的原理。”这样的学案设计,增强了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踊跃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知识面开阔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这两种方案经过近半年的尝试,我们分别对这两种方案的效果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①利用预习提纲进行预习,你认为对你学习化学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一点帮助 C.没有帮助

②利用学案进行上课时,你的感受是

A.听课更有针对性,听课思路更清晰

B.有时感觉很有条理,有时没感觉

C.没感觉,无所谓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习目的更加明确。通过以上尝试,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更加自觉,知道课前预习的重要性,而且较以往可以更快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更能畅所欲言,问题的深度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把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1. 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以教材为主线,认真吃透教材,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初三化学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教材,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教材中的主要原理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还应注意学习初三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初三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近几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有不少来自教材上的原话或加以改编。如:2011年苏州市化学中考试题:

30.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将草木灰(含K2CO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其中A选项来源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02页“施肥时,要避免铵态氮肥与熟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B选项来源于下册教材200页“纯碱有天然的(从内陆盐湖提取),也有用化学方法生产的。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在纯碱制造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D选项来源于下册教材186页“实验室用来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气体的稀盐酸、蓄电池中的硫酸溶液,分别是用浓盐酸、浓硫酸稀释而成的。”这三个选项都是用教材上的文字略作改编而成的。除了文字信息,在中考试题中,也会利用教材上的图片信息。如:2007年苏州市中考化学试题:

25.(5分)(1)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能代表水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2)利用(1)的结论,通过观察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框内代表的物质是 ;

②框内NaCl质量分数为 ;

③请描述框内离子与分子结合时的特点 。

本题来源于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材154页图6-2物质的溶解过程的部分截图。

可见化学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是相当重要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教材为中心和重点,切忌扔掉教材教学,要指导好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学生在课前可能没时间阅读,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指导学生翻书,寻找教材中渗透的化学知识。教会学生阅读,从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能力。

2. 指导学生课堂专心听讲

课堂专心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上课不注意听讲,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几倍时间才能补上。那听什么?(1)听新课前老师的提问。一般来说,老师在讲新课前,很多时候都会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复习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复习的往往都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掌握了上节课的精髓。(2)观实验过程,听理论分析。听课时,对于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操作要做到心中有数,异常现象要分析原因;对于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听分析的思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3)听问题及回答。要求学生注意听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回答、老师对回答的评价,这样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判断是非。

3. 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学习一个章节后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化,前后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前,可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整理一下,便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后,可让学生整理一下气体性质的研究方法、气体的制取方法。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后,可让学生小结一下酸和碱的通性,便于学生在应用时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把这些分散杂乱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要会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进行概括和总结;同时要通过知识的反复运用,在头脑中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4.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

目前来说学生学习的好坏,是以试卷上的分数作为评价依据的。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解题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测试结果出来后,总是很失望,事实上这与学生没有正确科学的解题能力有关。那怎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尽量避免这些所谓的“粗心”错误呢?审题是关键!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已知条件,明确求解的问题。尤其是实验题,一定要看清实验目的。其次,解题时还要反复理解推敲题意,“从条件到问题”和“从问题到条件”进行反复推敲。近几年苏州化学中考试题中选择题占了60分,在解选择题时,务必要求学生对于每个选项都能分析透彻。

5. 指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纠错工作

在中考学科中,化学教材只有2本,是最少的,但事实上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知识面很广。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掌握好,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减少学生在知识点上的重复错误?准备纠错本是不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把自己平时或考试中出现的错题及其出错的原因都写在了纠错本上。长期不懈地使用纠错本,可以减轻学习负担,取得“轻负高效”的学习效果。

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实践表明,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能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教师不仅要善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思考如何教会学生“会学”的具体方法。不少调查都证实,很多学生喜欢化学是受其化学教师的影响,化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思维特征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有较显著的作用。学生以科学方法为工具,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复杂的化学问题迎刃而解,会从中不断获得乐趣。同时,根据学习效果有意识地调整、优选适合自身思维特点和不同学习内容的科学学习方法,反过来又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第6篇

在考试时很难得高分。这些都体现了许多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化学学科的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是十分妥当。高中化学在重视实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活动(课堂提问、小组实验活动、课后习题处理)培养他们思维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为高校输送优秀人才,实现最优化的教育。

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更从实践中巩固和加深认识,再转化为更高的实践。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向和自然需要,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哲学原理,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课业学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一、熟读教材,做好课前预习

教材内容是一堂课的中心思想。根据高考大纲的要求教师会围绕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扩展、补充。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应该基本清楚第二天课堂上要讲哪些内容,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独立处理,哪些内容不甚了解。结合教材配套练习册,分析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自学能强的同学要挖掘教材中更深一层的内容,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不仅要知道书上讲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对重要定理结论及关键自此做好标记,对存在问题也要随时记录,这样边读边记,在细读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了阅读效果,培养了自学能力。

二、课堂听讲,保证学习效率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培养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学生在初三学习化学术语入门阶段,加上智力发展水平不够,一时很难适应这种抽象学科,针对此种情况,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找到问题答案。很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导致在高中阶段突然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提问时,竟然不知如何提问。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例如阅读教材、主动编题,以小组讨论形式集思广议提出问题等。

在听讲时学生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课笔记。记录抓重点,条理清楚,特别是知识点联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在学习知识、分析问题时的思路方法,摸到窍门、取得成功的经历和体会,帮助并提高学生掌握新学法的积极性。学生还应重视课堂实验教学。化学课上演示实验较多,尤其是高中化学必修一涉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听讲时应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多总结,抓住本质内容。如高一化学《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一节,将新制氯气分别通入装有干燥有色布条和湿润有色布条的两个集气瓶中,观察发现装有干燥有色布条的集气瓶中无现象,另一个集气瓶中的湿润有色布条褪色。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呢?说明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总结出:“干燥有色布条无现象说明氯气无漂白性。湿润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具有漂白作用的新物质。”这时教师可以引入知识点Cl2 + H2O = HClO + HCl,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因此产生上述现象。师生互动、积极配合,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并且强化记忆。

三、课后复习和巩固

复结、一定量的习题处理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提高,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记忆性的复习,即对基础知识的回顾;二是应用性的复习,即课后练习题。在熟练记忆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知识,针对相同知识点不同类型习题都能处变不惊,形成自己的做题方法,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

第7篇

一、实验激发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化学

古今中外,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学生只有对学习化学感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在学习化学上,才能使感知活跃、注意力集中、观察敏锐,才能激发和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

第一周的绪言课上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补充一些演示实验,如自制果冻、变色反应、烧不坏的手帕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可以布置学生利用家里的日用品练习一些基本操作,如固体药品、液体药品的取用,如何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等。结合教材内容到第五周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如鸡蛋跳舞(即将一个生鸡蛋放在倒有白醋的玻璃杯中);自制炭黑;将旺旺雪饼或波力海苔中的干燥剂放入水中,观察是否放热等。

二、掌握化学用语 让学生勤于学化学

初三化学中掌握化学用语是关键,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掌握化学用语是培养学生化学修养的关键。而掌握化学用语的关键一靠理解,二靠熟记。理解即学会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律,如元素符号通常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当第一个字母相同时,用第二个字母来区别。故“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每种元素有对应不同的元素符号,必须要通过熟记才能牢固掌握。由于初三化学中需要熟记的化学用语很多,为了分散第四单元中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等有关化学用语的教学难点。也为了加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用语的感觉。开学第一天教师就要教学生认识1~18号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在此基础上,再认识教材表4-3中的其他元素名称和符号。

到第三周在记忆了元素名称和符号的基础上,可以给出教材中已经出现的一些物质,如氮气、氧气、水、二氧化碳、氧化汞、五氧化二磷等的化学式让学生熟记。第六周在全年级开展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竞赛。要求人人参加,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每班有人得奖,得奖的面可以广一些,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可以把得奖学生的名单用红纸打印出来,贴在学校的橱窗内或给学生发奖状等。通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学生能熟练掌握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为下面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化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

第三周结合教材P33上的调查与研究“关心空气质量”,指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完成一份关于空气质量的调查报告。具体做法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报刊杂志、上网、询问长辈等方式搜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其中包括空气污染的现象、空气污染的原因等。另外,让学生搜集最近一周或一个月无锡市的空气质量日报,了解空气污染指数包括哪些、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通过质量日报比较分析影响无锡地区空气质量的因素,为保护无锡的空气清新,我们该做些什么?利用班会课等让学生交流调查结果。

第四、第五周结合教材第三单元P63的调查研究,开展以“爱护水资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恰逢国庆节,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家庭实验和调查研究。具体做法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查阅报刊杂志、上网、询问长辈等方式搜集有关资料制作一份“爱护水资源”的手抄报;在家长的协作下做一个简易净水器;完成一份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家乡水污染情况和净化水方法的调查报告;开一次爱护水资源的班会课;如果有条件可以去污水处理厂参观学习等。

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更容易被应用到实践中去。综合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查阅并搜集资料、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多方面的化学修养。

四、关注生活化学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人教版的化学新教材加强了化学与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当代人们关心的课题的渗透与融合。

只要教师留意观察和搜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把它们渗透与融合到化学教学中,尤其适合培养学生的化学修养。因为应用化学知识能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例如,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为什么给自行车打气时,气体受压体积缩小?―因为分子间有间隔;为什么夏天喝了汽水后,常常打嗝?―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为什么打开啤酒或雪碧等瓶盖时,液体会自动喷出来?―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为什么煤球通常做成蜂窝状?―因为蜂窝状煤球与空气的接触面大,燃烧充分、节约能源……

第8篇

关键词:物理课堂;研究式教学法;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344-01

我国古代教育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教学”。初三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课的启蒙入门阶段,对于启蒙阶段的教学,应该特别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中学生正处在兴趣广泛发展时期,一旦发展成乐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就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平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初三学生初次接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什么是化学,学习化学有什么用,怎样才能学好化学等问题。我抓住学生这种求知心理认真地设计了两节绪言课。

第一课时开始,我不急于介绍化学是研究什么的,而是先演示镁带的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的实验。实验所观察到的夺目强光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的绿色粉末变黑色)等奇妙的现象,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鼓舞了学生的激情,我顺势又引导学生对比镁带燃烧后的生成物和镁带的不同、碱式碳酸铜颜色的变浑浊及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了其它物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化学要观察实验现象。在学习对常见的两种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再来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

第二课时,我们给学生介绍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奔腾的铁水,飞溅的钢花、五光十色的塑料、巧夺天工的合成纤维、除病去疾的化学药品等都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得到;防火、防锈、污水净化等离不开化学;在化害为例、变废为宝方面化学更是大显身手。我们还结合青少年喜爱科学幻想的特点,告诉学生人类不但能合成自然界里存在的物质,也能合成自古以来没有见过的物质。人类幻想将来实现人工合成“粮食”并不是空想,只要我们掌握了“酶”,就可以将植物内复杂的变化应用于生产人造淀粉,这将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估量的大革命。使学生不但认识到化学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作用,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社会肩负的光荣使命,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做好实验 培养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是从具体的物体和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并从对具体事物和经验的兴趣发展成为对整类物体和经验的兴趣。”可见,通过化学实验引起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发展学习兴趣,是符合培养学习兴趣规律的。学生喜欢做化学实验,化学又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设法运用这一有利条件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1、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初三化学学生实验从基本操作训练开始,学生对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种化学仪器都感到新奇,便想用手摸一摸,自己动手练习操作。这时我认为不要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严格按操作要求去练习,以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配合元素知识的学习,我在前半个学期安排学生做氧气和氢气的性质和制取实验,这是仪器安装较复杂、操作要求较综合的实验,也是较难做的实验,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信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实验,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册,经验查填写的实验报告册无错误后,再提出一些实验中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如:为什么制氢气时采用这样的仪器装置,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操作顺序进行,为什么使用锌粒与稀硫酸在实验室里制取氢气等。经过预习、思考、安装、检查等步骤再进行操作,既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做化学实验的兴趣。

2、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吸引进去,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每堂课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有不少学生围绕过来,异口同声地问:“今天这堂课做哪个实验?”下了课,有的七嘴八舌议论着刚才的实验,有的默默地回味着那些奇妙的现象。我们抓住学生喜欢动手实验的心理,注意实验教学的深化工作。如做金属和盐之间置换反应的实验,铜能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银,而铜在氯化银的水溶液中并未发现置换出银的现象,为什么呢?经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金属活动性的差异是能否发生置换反应的内因,铜确实比银活泼,但铜要从银盐中置换出银是有条件的,必须从银盐的溶液中才能置换出银,而氯化银虽属银盐,但不溶于水,不能配成氯化银溶液,所以铜不能从中置换出银。这说明内因通过外因才能起作用,经过对实验的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步骤,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实验能有所得,会更加兴致勃勃地学习化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使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3、化整为零,突破难点,稳定兴趣

初中化学的难点是化学用语,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及溶液的有关计算。对于这些难点的克服,我们采用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课程顺序,分类总结知识点,强化训练等方法,分散难点,突破重点,减轻学生从观察实验现象所产生的暂时兴趣,经过有目的的思维加工形成学习化学的稳定兴趣。学生反映说:这种方法既轻松又愉快,愿意学习化学。

第9篇

一、初高中化学衔接——复习的必要性

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只有在初三才开始学化学,学习时间不到一学年,初三化学知识属于基础性和常识性的,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比较低,借助形象思维、通过死记硬背,学生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比较高的成绩。但是高中化学则不同,知识容量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远高于初中的,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需要通过抽象思维、理想化教学模型来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对于初中化学的知识,很多同学都是死记硬背的,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也不会归纳已学过的知识点,已经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在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的记忆更加深刻,会会逐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并将化学知识加以应用。所以我们在复习初中知识的时候对学生渗透一些高中化学学习的思维与方法,让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还可以增加了解学习化学的方式与方法。此外,在复习过程中,将知识的重点和学生的难点放在首要位置,比如:元素化合价、酸碱盐的性质、化学计算等,让学生利用新的学习方法去学习。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师教法的改变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进入高中后,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展开课堂教学:(1)对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教室的课堂上演示完成,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2)在实验室条件允许下,尽力多的开展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3)自新课改以来,本校开展学案教学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在高一新生的学案使用中,更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4)在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知识,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笔记,以便课后翻阅,养成边听边记的好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多有帮助;(5)利用教学模具、教材图表、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材料,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的重要联系,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三、初高中化学衔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