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4:1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人才工作意见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对人才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下均简称《人才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强省、强市战略,做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南。中国科协人才和调研宣传工作会议,对科协系统全面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人才和调研宣传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对地方科协人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推动用好用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全面落实《人才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既为科协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对科协组织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区市科协,各学会,机关各部室、各直属事业单位要把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与落实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学习,深刻理解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科协组织在做好人才工作方面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充分认识科协人才工作在我市人才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做好科协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宣传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使科技工作者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殷切期盼,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二、发挥优势,搭建平台,培养、举荐、凝聚人才
按照中国科协确定的“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充分发挥科协优势,通过搭建“四个平台”,着力构建具有科协特色的人才成长服务体系,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凝聚人才和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搭建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发现、培养人才
要充分利用市科协现有资源,优化学术交流模式,激发创新思维,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才华、成长提高创造条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好市学术年会、学术沙龙,创新学术年会形式,科学设定主题和分会场,增强学术活动实效,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与碰撞,弘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精神,为萌芽时期尚未获得学术主流认可的学术思想、理论观点以及学术灵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启迪、拓宽科技人员思路,把科技社团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发现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人才。
举办海洋论坛、“海外智力服务计划”等国内外科技交流活动,做好中国科协海智计划项目立项工作,加强与国外学术团体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举荐、引进和服务工作,建立海智计划基地,联系海外华人科技团体发现和吸引人才,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持。
(二)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培育、造就人才
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科学普及、全民提素”行动为契机,通过“市科普大讲堂”、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组建“市科普场馆协会”、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及科普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为培育、造就各类人才创造条件。
制定实施好科普人才成长计划,扎实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各类科普人才培养、成长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科技人才加入科普行列,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优秀科普人才队伍,为科普工作提供人才支撑。坚持“面向基层、专兼并重、提升能力、服务全民”的原则。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造就一批农村科普员、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城镇科普人才、企业科普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人才。实施“金智惠民”计划,为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生产经营型人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成为提升农民素质、带领农民致富的示范带头人。
加强后备科技人才培养,举办好“大学生科技节”,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科普能力培训,聘请其兼任科普宣讲员,培养大学生科普人才。面向青少年开展科技传播行动、科技健身活动、创新大赛、航模比赛等科技教育活动,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建立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跟踪机制。
(三)搭建科技咨询服务平台,用好、用活人才
制定实施好加强决策咨询工作的办法、措施,不断完善决策咨询工作机制,打造培育有影响的决策咨询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充分利用科协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网络健全、地位超脱的独特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在推动科学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编印《科技工作者建议》,为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提供有效渠道。把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决策咨询作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用好用活人才的重要内容,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努力使决策咨询工作成为新阶段科协事业的重要生长点。
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决策咨询平台,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决策咨询的积极性,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提供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把创新要素引向企业,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基层一线科技人才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生动实践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组织专家针对企业技术上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的对策建议。建立专家信息库,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实施“金桥工程”,做好科技司法鉴定工作,为用好、用活科技人才提供平台。
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和技术创新活动,培养一线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推进咨询服务组织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培养科技咨询人才。发挥学会和咨询分支机构优势,做好环境资源与清洁生产咨询工作,培养清洁生产新技术推广人才。
(四)搭建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平台,激励、凝聚人才
加强优秀科技人才宣传和科学道德建设,大力宣传在创新和普及科学技术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人物和团队,特别是在企业科技攻关、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普工作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弘扬敢于创新、勇于竞争、诚信合作、宽容失败的开拓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努力让科学家的崇高风范、先进事迹和杰出贡献在全社会传诵,让科技界科学、严谨、求实、奉献的优良作风在全社会发扬。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结合起来,把倡导优良学风与加强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营造自由平等、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市科协网站和科协通讯开辟专栏,培育打造科技工作者认可、社会广泛关注的宣传栏目和宣传品牌。不断增强科协事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从而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激励科技工作者再创佳绩,使科协成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通道。
推动完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优秀建议奖励制度,大力表彰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高层次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规范市青年科技奖评选,完善评选办法,加大奖励力度。继续做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工程师评选表彰、市金桥工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等评选表彰活动,参与拔尖人才评选工作。逐步建立一个面向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不同主体,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秀科技人才表彰奖励体系。
发挥科协组织优势,开展小型、前沿、高端、交叉的学术、教育、培训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些普通国民教育无法提供的交流学习机会,启迪创新思维,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创新人才。要把参与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作为推动科协系统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机遇,不断满足科技人才知识和能力更新的要求,造就培养高水平人才。做好市咨询业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评审和离退休科技工作者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为科技人才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服务。
加强工作品牌建设,着力打造“科联四海、智惠万家”科协工作品牌,继续在区市科协开展优秀科普工作品牌创建活动。在学会开展星级学会评选活动,在市科协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优秀工作成果评选活动,通过品牌建设激励科协组织创先优争。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科协系统干部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科学素养、富有创新精神、掌握科学决策方法的高水平干部队伍。
积极探索新时期建家工作的新形式、新内容,组织开展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研究,探索建立为高层次专家服务模式,畅通与科技工作者联系渠道,建立科技工作者建议征集制度,了解科技工作者思想活动的新动向,了解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准确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为党和政府制定实施符合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为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探讨建立优秀科技工作者调研学习、健康休养制度,努力以优质高效服务吸引凝聚科技人才。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市科协人才工作在党组统一领导下,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组织人事部,由组织人事部负责组织,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卫生系统人才招录工作,尽快扭转卫生高端人才和骨干医师短缺局面,快速提升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区三届三次党代会精神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开拓创新,积极进取,进一步完善卫生系统人才招录机制,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健康保障需求相适应的卫生人才队伍,为全面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整体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坚持“公开公平、凡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每年引进一批医学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招录一批公共卫生单位工作人员和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护理、公卫、医技等岗位急需的骨干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内管理。
三、实施范围
辖区内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四、工作措施
1.医学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招录。根据发展需要,拟引进医学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者副高及以上职称并取得执业资质)且人员数量未满编的单位,须于每年年初向区卫生局提出申请并提供拟引进对象的相关资料。经区卫生局初审并报经区编委审议批准,同时经引进单位初试(试用)合格的,由区卫生局会同区组织、监察、人保等部门组织面试,成绩合格者予以引进,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内管理。
2.全额拨款卫生事业单位人员招录。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等公共卫生服务单位,因人员到龄退休、岗位设置需要等实际情况确需招录的,在核定的编制数内,按照“退休人员退一进一、岗位需要一事一议”的原则,于每年年初向区卫生局、区编委逐级申报招录计划。经区编委审议批准后,由区卫生局会同区监察、人保等部门组织招录考试,被录用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内管理。
3.岗位急需人员招录。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人员数量未满编的情况下,确因科室设置、人员退休和岗位设置后有岗无人等原因急需招录的,于每年年初向区卫生局申报招录计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须经各镇、开发区、街道确认同意)。经区卫生局初审,确定年度招录人数、招录条件(条件另行制订)并报区编委审议批准后,由区卫生局会同区监察、人保等部门组织招录考试,被录用人员纳入事业单位编制内管理。
五、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区组织、监察、财政、人保、编办、卫生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卫生人才招录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卫生人才招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
六、工作要求
1.区卫生局牵头负责卫生系统人才招录工作,制定完善招考方案及评价标准,大力引进医学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注重引进优秀医疗骨干和管理型人才,逐步理顺全区卫生系统人员性质,加快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结构。
2.区组织、监察、财政、人保、编办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招录考试、监督管理等工作,切实完善各项保障,确保人员编制、经费等及时落实到位,尽快扭转在岗编外人员数量众多、编制使用率偏低的局面。
3.招录考试要做到公开公平、程序规范、择优进编,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原则上各类人才的招录考试每年组织一次。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区社会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指导意见》,为进一步集聚我区社会事业各类人才,加大人才引进、使用、激励的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推进我区社会事业的深入、持续发展,特制定如下若干意见:
一、适用对象
(一)本若干意见适用于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等,在*区登记或备案的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
二、加快推进社会事业组织的社会化,探索不同体制社会事业组织的人才使用模式
(二)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具备经营服务功能、产业发展能力的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福利事业单位转型,通过社会化,拓展自身潜力,发展社会事业。
积极倡导社会事业社会办,集聚相关人事政策,积极扶持培育社会事业领域各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各类社会组织。
(三)对社会事业领域的区属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聘用合同制管理,实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终身制。积极营造体制内事业单位人才使用的良好激励氛围,进一步激发人的活力,挖掘人的潜力,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四)探索对事业单位实施人才派遣、政府购买社会事业组织人才服务等不同渠道的人才使用模式,充分利用各类社会组织在用工方面的灵活体制,吸纳人才,发展事业。
(五)不断健全区人才服务中心所属的社会事业各行业的人才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大对社会事业领域人力资源的社会配置力度,搭建社会事业人才交流的共享平台。
三、不断完善社会事业组织的人才队伍结构,合理配置社会事业人才布局,提升社会事业人才能级
(六)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现状,规范核定区属社会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并科学调控使用编制,保证人才配置合理、有效,满足事业发展。
(七)继续完善社会事业领域事业单位的考试录用制度。对事业单位新进工作人员,坚持“凡进必考”,严格根据岗位设置、任职资格公开招聘,提高学历层次,降低年龄结构,为事业单位夯实人才基础。同时,加强考试录用工作的针对性、实用性。
(八)建立健全社会事业人才储备制度。确立定向重点高校、定向专业岗位,加强对区属事业单位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的重点储备,并积极拓展人才储备的模式,建立适度的人才储备比例,为区域内各类社会事业组织人才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九)建立高层次和短缺人才培养制度。将人才培养纳入区终身教育体系,根据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人才需求,有计划地委托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为我区定向培养硕士和博士以及其他短缺人才。定期选送社会事业领域中、高级专技人才和优秀管理者进入国外知名大学培训。继续抓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优秀大学毕业生人才储备等多种层次的的人才选拔工作,积极开展社会事业领域拔尖人才选拔激励工作,提高选拔质量,发挥激励作用,进一步优化我区社会事业人才队伍结构。
(十)进一步发挥区域内高校等社会事业机构的人才优势作用,建立顾问制度和决策咨询制度,聘请相关人员组建智囊团或顾问班子。
四、积极探索社会事业组织薪酬体系和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十一)探索建立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等分配新模式,在科学、合理核定各单位分配总量的基础上,鼓励各基层事业单位开展切实有效的分配改革。积极推动知识、智力、成果等因素参与收益分配,对特殊行业和专业的人才实行特殊津贴。探索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请拔尖人才,并在相关行业进行年薪制分配模式的试点,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以及对有重大贡献的突出人才实行重奖,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中,激发人的活力。
(十二)充分运用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对社会事业优秀人才的激励、奖励;每年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系统选拔一批有特殊贡献的社会事业优秀人才,对他们的突出贡献、获得的国家级荣誉等项目进行奖励,努力营造“事业留人”的良好氛围。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基层社会事业机构、组织的财力投入,对这些地区的社会事业一线从业人员实行补贴。
五、努力架构社会事业中、高端专业人才柔性流动、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
(十三)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事业发展的高端人才配置机制。逐步将各类专家、业内行家吸纳到不同体制、不同管理模式的社会事业机构中,使社会事业的人才构成与社会事业需求相匹配,从而不断提高高端人才在社会事业机构中的比例,发挥并凸现其应有的作用。
(十四)强化人才市场中介服务功能。利用人才市场信息灵敏的优势,根据我区社会事业发展需要和社会事业组织需求,面向国内外积极开展人才中介服务,为我区引进高层次社会事业人才。
进一步培育、扶持社会事业人才中介机构、经纪人市场。积极探索社会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培育扶持社会事业人才中介机构,文化、体育等领域的经纪人市场,运用社会机制为我区遴选输送高层次社会事业人才。
(十五)拓宽社会事业领域人才引进的渠道。社会事业人才的吸纳向社会开放,多渠道、多途径吸引优秀人才。一是继续利用外省市人才引进、《*市居住证》办理等形式,引进专业人才、业务骨干,充实基层单位的专业力量,夯实社会事业人才基础,满足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二是积极引进著名学者、知名人士,发挥他们的社会影响力,带动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鼓励区外、市外社会事业专业人才到*兼职从业。
(十六)建立重点人才信息库和联系制度。分层、分级、分专业、分类别建立包括社会事业人才、重点骨干人才的信息库,畅通联系渠道,及时掌握了解重点人才情况,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努力做到用感情留人。
(十七)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工作,为其子女就学、配偶安置和个人健康体检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其自主创新发明专利,给予相关补贴。积极开展“人才公寓”行动,为高层次人才居住提供相关服务。
(十八)探索不同体制、不同管理体系专业人才流动机制。着眼长远,着眼现有人才的梯队构成,探索跨地域、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从基层培养实用人才,从基础锻炼专业人才,人才的培养使用与人才的引进使用并驾齐驱,形成人才成长的多种途径。
六、附则
(十九)根据本若干意见,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二十)本若干意见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到上级政策发生变化,以上级政策为准。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肩负着宣传党的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承担着政策解读、舆论引导、动员群众、弘扬文化的重要任务。坚持正面宣传,强化舆论引导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题中之义,也是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和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做好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利于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利于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有利于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因此,全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要着眼于工作大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把我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准确把握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宣传重点
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牢固树立“大宣传”理念,按照“把握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整合资源,健全机制,配强队伍,形成合力,巩固发展内外结合、功能互补、配置合理的宣传阵地,努力构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大宣传格局,为推动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工作提供舆论支持。
宣传重点是:要着力宣传全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部署、主要任务和根本要求,在人才的引进、项目的申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主要成就;要大力宣传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政策法规的知晓率;要努力总结宣传本系统的典型和经验,不断提升工作层次和水平。要抓住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传,发挥政策解读、舆论引导和动员群众的作用。
三、着力拓展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阵地
一要有效利用社会各类宣传资源。要加强与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充分发挥党报党刊的主导优势,积极配合新闻媒体的采访活动,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专题采访、报道,努力争取在新闻媒体开设宣传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工作专栏、专版,及时报道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工作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举措。要重视发挥新兴媒体的传播作用,利用社区橱窗、单位宣传栏、公益广告、户外显示屏、移动通讯等公共载体,把宣传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扩大工作的影响力。
二要统筹运用系统宣传资源。要积极借助《人事》、《劳动与保障》、《中国劳动》和《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专业报刊、信息,宣传工作成就,传播工作经验。要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强化宣传咨询,发挥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势,融宣传于业务服务之中,通过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增强宣传工作的渗透力。
三要充分运用党务政务信息宣传资源。要花大力气做好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信息上报工作,主动向《湖州人事》、《湖州劳动保障》、区委、区政府两办信息和市委、市政府两办信息及省厅人事、劳动信息等报送工作信息。要着力提高党务政务信息工作质量,在采编信息上多下功夫,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的针对性,反映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重点工作的新进展、新问题和民情动态;进一步注重信息的综合性,做到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加快信息处理和传递速度,更好地为领导把握全局、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四、丰富创新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方式
宣传工作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适应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特点,从讲究宣传艺术、增强宣传实效入手,针对不同的宣传任务和宣传对象,采取不同宣传手段和形式,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在探索规律、改进提高、增强实效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生机和活力。要采用编印宣传手册和政策宣传画、制作宣传品、举办技能竞赛、征文活动、现场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把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政策全面、及时、准确、形象地对基层群众及各类服务对象进行宣传,增强宣传实效。
五、切实加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切实把构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大宣传格局放在重要地位,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使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一要加强宣传工作领导。局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宣传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协调全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工作,研究部署全区人事人才和劳动保障宣传的阶段性任务。局办公室履行本系统宣传工作归口管理职能,加大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的力度。各镇劳动保障所、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宣传工作具体责任人。
二要建立宣传工作责任制。局主要领导对宣传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宣传工作统筹负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处室、单位业务宣传报道工作的重点以及提供的信息材料把关负责。宣传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局办公室负责宣传工作的牵头和管理协调工作。各镇劳动保障所、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和局机关其他科室、直属单位负责各自业务工作宣传材料撰写上报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学发展第一要素的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健全机制为目标,以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争创经济强区、建设和谐”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重点突出、方式创新、措施有力、体系完备、保障到位的人才引进培育机制,着力使全区人才引进数量和质量有较快增长,人才培养的效果与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要求日趋适应,人才引育政策和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创业创新的工作环境更加优化,努力构筑起与产业发展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与保障体系。2010—2012年期间,着力引进各类人才6000名以上,其中海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不少于15个,全区万人人才拥有量达1000人。
三、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围绕制定规划、配置资源、完善政策、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重要环节,出台有效政策措施,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和引导企业加强人才引育力度,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2.坚持积极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突出人才引进和培养重点,既考虑当前优势领域,又注重未来新兴领域,加大人才、智力引进工作力度,同时又立足自力更生开发培养人才资源,积极推进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的互相合作,形成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并重的工作局面。
3.坚持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相结合。坚持以科技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把引进领军人才放在突出位置,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水平的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发挥领军人才的引领作用,吸引和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跨学科、复合型、战略型的创新团队。
4.坚持硬件平台与软件环境相结合。加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科创园等平台建设,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硬件支撑,同时注重制度、机制、体制、管理等软环境建设,形成“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积极创造充分鼓励和发挥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才能的良好环境。
四、具体举措
加强人才引育机制建设,需要用科学的理念、统筹的方法、创新的举措扎实推进,才能造就一支素质过硬、学术领先、作用明显、公众认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进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1.推进“三大计划”,健全完善多措并举的招才引智机制。一是深入推进“南太湖精英计划”。编制《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需求目录》,健全籍海外留学人员信息库,尝试建立欧美和香港引才基地,加强与海外留学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借助上海高校国家技术转移联盟工作站资源,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中介机构三方联动,力争每年引进2—3个“带资金、带项目、带团队”的海归型创业团队。二是探索推进“南太湖特聘专家计划”。树立“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引才理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项目合作、职务聘任、人才兼职、技术入股等途径,柔性引进50名具有国际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的国内高级专家来吴工作或进行企业管理、项目攻关、技术指导。同时,引进20名海外科技领军人才,给予“南太湖特聘专家”身份。三是大力推进“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围绕我区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三电”、环保节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和现代农业等产业领域,采取人才自主申报、职能部门审批、骨干企业聘任的方式,引进800名紧缺急需人才、80名优秀海外创业创新人才和600人次外籍专家,实施20个重点国外引智项目,进一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2.实施“三大工程”,健全完善多元开发的人才培育机制。一是大力实施“领军人才建设工程”。建立创新型人才培育基地,每年选送20名领军人才到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进行培训深造。依托“院士企业工作站”,聘请高校专家与创新型人才建立导师帮带关系,落实帮带举措,实行定向培养。每年选送5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研修,提高经营管理视野和能力。二是全面实施“创新团队培育工程”。按照人才、项目、平台、环境四位一体的要求,在全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中培育20个技术创新团队,集聚100名团队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骨干,加快建立一套有利于人才团队创新创业的激励保障机制,为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启动实施“蓝领技工培养工程”。编制动漫设计、数控车床、游戏开发、电子商务、童装开发等人才需求目录,采取“高校+实践基地+企业”的模式,加强与高等技术学校的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不断充实全区技能人才队伍。
3.出台“三个办法”,健全完善人尽其才的激励保障机制。一是认真实行《“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人才及项目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加快推进“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产业化,按照“简化手续、优化办理”的原则,积极为入选项目提供融资保障、人才支撑、技术研发、项目申报、居住入学等服务,实行企业服务工作责任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认真落实《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的职责,落实大学生“村官”的工作职能,采取重点培养一批、公开考录一批、扶持创业一批、推荐就业一批等办法,加强大学生“村官”队伍的管理、培养和使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创业创新。三是研究落实《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整合各方资源加快建设人才公寓,并按照“政府主导、只租不售、周转使用”的原则,为引进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骨干、各类高层次人才以及在重点发展领域从事产品研发一时难以解决住房的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等,提供政策性租赁周转用房,进一步营造我区良好的人才环境。
4.落实“三个制度”,健全完善务实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一是落实决策咨询制度。充分依托区校合作资源,加强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分院等高校院所的战略合作关系,聘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决策人才工作时,参与咨询论证工作,切实提高人才工作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落实考核督查制度。采取共性考核和个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加大对乡镇以及企业人才工作的考核力度。将人才引育情况纳入职能部门的年度重点考核内容,考准考实人才工作业绩。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人才工作的联系与沟通,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三是落实资金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工作投入体系,形成持久稳定的人才队伍引育建设经费支持体系。区财政随财力增长逐年增长10%,乡镇每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不少于财政总收入的0.5%的人才开发资金。
一、企业优秀人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一)对象条件
在企业工作的具有国家系列中级及中级以上职称的专技人员和技师、高级技师(不含灵活就业人员)可以申请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二)办理程序
1、由所在企业提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书面申请。
2、由企业分别编制专技人员和技师花名册(一式三份),专技人员由企业附带人事合同书、聘用(劳动)合同、身份证、职称证书、聘书原件、复印件到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进行资格审核;技师由企业附带劳动合同、用工备案手续及身份证、技师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到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进行资格审核。
3、经资格审核合格的人员,到市劳动保障局社会保险登记、征缴科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和申报缴费手续,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4、参保人员如离开企业从事自由职业由个人缴费,或到新的用人单位不申请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则将其纳入企业职工大病住院医疗保险,按大病住院医疗保险规定缴费和享受待遇。
(三)缴费办法
经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认的对象,当月开始征缴基本医疗保险费。企业应按其上年实际工资总额如实申报缴费基数,申报基数低于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平均缴费基数水平的执行平均水平。缴费比例目前为12.8%,其中:企业负担10.8%,个人负担2%。
二、企业优秀人才参照事业标准办理各项社会保险
(一)对象条件:在企业工作的距法定退休年龄15周年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可以申请参照事业标准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15周年的计算时限为:宜发[20*]43号文件发文前已在企业工作的以发文之日为计算时间,发文后进企业工作的按实际进企业时间计算。
1、高层次人才包括: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副高以上职称、取得国外学士学位及以上的留学归国人员或进修人员。
2、高技能人才包括:具有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的人员。
(二)办理程序
1、由所在企业提出参照事业标准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书面申请。
2、由企业分别编制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花名册(一式三份),高层次人才由企业附带人事合同书、聘用(劳动)合同、身份证、职称证书、聘书或学历证书原件、复印件到市人事局人才服务中心进行资格审核;高技能人才由企业附带劳动合同、用工备案手续及身份证、技师资格证书原件、复印件到市劳动保障局劳动就业管理中心进行资格审核。
3、资格审核合格后,由市人才服务中心参照事业标准分别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核定、调整档案工资,作为核发退休工资(养老金)的依据。同时到市劳动保障局社会保险登记、征缴科办理参保登记和申报缴费手续。
4、上述对象如离开企业从事自由职业由个人缴费,或者到新的用人单位不申请参照事业标准办理社会保险,则纳入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缴费办法按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规定执行,并连续计算缴费年限,退休时按企业人员办理有关手续。
(三)缴费办法
经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审核确认的对象,当月开始征缴社会保险费,企业应按其上年实际工资总额如实申报缴费基数,申报基数低于全市事业缴费平均水平的执行平均水平。缴费比例目前为:养老26%(单位23%,个人3%);基本医疗:12.8%(单位10.8%,个人2%);失业、工伤、生育和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标准一样。
一、幼儿教师人才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1.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平衡,对于幼儿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在部分幼儿园中,存在幼儿教师年龄偏高的现象。教龄长的教师的教学优势就是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然而也发现她们的理论观念相对陈旧,不能满足幼教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就是这些幼儿老师的教育观念落后,具有较为明显的“保姆式”看管孩子和“小学化”教育的倾向。因此,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幼儿教育一味迎合家长的要求,造成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目光短浅的行为,完全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幼教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教师们应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兴致盎然地与小朋友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显然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必然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2.幼儿教师的学历状况和整体素质不平衡。普遍存在幼师学历不达标或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从本质上的原因来看,不是幼教师资供求不足或失调,而是绝大多数具有合格学历、系统学习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师毕业生,宁愿在城区待业或转行做其他工作,也不愿意去乡村幼儿园任教。另外,有部分幼儿教师不是那么喜欢孩子,对孩子没有太大感情,这样的幼儿教师面对幼儿时,很容易处理不好与孩子之间的心灵交流,可能伤害到孩子。在我们选拔幼儿教师人才的时候,这是需要值得考虑的因素。
3.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滞后。面对幼儿教师知识陈旧、学历不达标的状况,教育主管部门却没有强有力的培训措施。虽然有些幼儿教师在入职后获得了一些培训机会,但是这些培训也大多流于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在调查中发现,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县市区之间,差别很大。而就教师的职后培训来说,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区都应重视,尤其是当今教育观念日新月异,更应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
4.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有一部分幼儿教师不满足于当前的经济收入,许多现任的幼儿教师想方设法改行。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关于幼教工作中孩子的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幼儿教师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经常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出现安全问题,造成了幼儿教师长期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已影响到幼儿教师的正常生活。虽然我国幼儿教育的培养模式对幼儿教育起到了好的影响,但是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就相对缺乏,不能适应实际需要。这些知识系统性强、理论性强,因此要将幼儿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平衡发展。增强幼儿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如今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幼儿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二、幼教队伍科学人才观建设的实践
人才是保障我国幼教师资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科学人才观,必须形成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才工作要为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服务、以人才为本的的创新工作理念。
1.全面创新幼教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创新幼教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关键是建立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以推进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人才壁垒,建立起一个让人才能够自由合理流动的机制,是新时期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吸引和利用好已有人才的同时,还要从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使人才能够不断得到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机会。
2.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李源潮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座谈会上总结概括了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才工作要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服务、人才优先发展等一系列科学人才观。我们应该重视幼教人才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中的重要作用。我市需要根据本市幼教事业的实际情况发掘和引进优秀的幼教人才、培养骨干幼儿教师。以全面的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为新余市的幼教事业做贡献。
3.首先,要建立一套活用人才的机制。幼教事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完善人才发展体制,强化以人为本理念,形成与时展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发掘机制。其次,营造保障和促进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客观环境。加快建立一套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幼教人才选拔机制,全面优化和改善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幼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通过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长的导向作用,营造一种知人善用的社会氛围。最后,营造保障和促进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社会环境。为幼教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在幼儿教师的队伍配置上要合理,不要只任用单一的幼师专业,也可以任用多专业的人才进入幼儿教育行列。以合理的配置结构优化幼儿教师人才队伍,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4.爱岗敬业,弘扬师德。师德是幼教人才一个衡量的标准,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定具有优秀的品德,我们应该培养幼儿教师具有与时俱进,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对于年轻的、素质高的青年教师需要进行爱岗敬业的思想熏陶。积极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爱心素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互相激励,共同进步,为我市的幼儿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高层次创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以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形式来我区投资创办(领办)科技型生产企业和现代服务企业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其注册资本不少于100万元,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为国内或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内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拥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科研成果;
(2)拥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且技术成果国内领先,具有市场潜力并可进行产业化生产;
(3)能引领我区机电、光伏、轻工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
2、高层次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我区各类企业和创新载体引进的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且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专家。引进后,能为引进单位服务3年以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具有在国内外行业内知名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及相关机构关键岗位上从事研发工作经历,并取得了突出业绩;
(2)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主持企业内重要技术的攻关或产品开发,是企业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主要完成人;
(3)开发的产品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且该产品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可享受的奖励规定
1、高层次创业人才可享受的奖励规定
(1)企业注册后,一次性给予20万元扶持资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所提供的工作场所和住房3年内免收租金;
(2)鼓励以技术成果入股,经权威部门评估,其作价出资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70%,允许股份制公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
(3)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有关人才家属安置、子女入学、非经营性物业购置和企业“三重”、“双创”扶持等优惠政策同时享受;
(4)优先推荐申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若获得省高层次创业人才资助,再一次性给予30万元配套资金。
2、高层次创新人才可享受的奖励规定
(1)一次性给予引进创新人才企业10万元奖励,给予引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个人每年1.8万元的生活补贴;
(2)企业实际发放给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工资在计算应缴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3)区委、区政府制定的有关人才家属安置、子女入学、非经营性物业购置等优惠政策同时享受;
(4)优先推荐申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若获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资助,再一次性给予10万元配套资金。
三、做好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工作的相关要求
1、区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评审工作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开展一次,每次5名左右,有关资助资金由区财政统一拨付。“十一五”期后的相关工作,根据省、市有关政策和要求,作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由各乡镇、街道,维扬经济开发区,物流集聚区组织申报;
3、区科技局、人事局负责申报材料的受理和汇总;
4、区委组织部会同区科技局、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拟奖励对象;
一、指导思想
**年我县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区、市党代会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更新观念为先导、创新机制为根本、优化环境为基础,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全面推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四支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工作重点
(一)建立人才联谊会。各单位、部门收集相关区、市直单位**籍在外人才信息,报县人才办汇总建立**籍在外人才信息库,适时在人数相对集中的地区举办人才联谊会,挖掘在外人才资源的潜力,为我县经济发展引才引智引资。
责任单位:县委办、政府办、县委组织部
责任期限:**年7月底
(二)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健全完善全县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人才信息库,准确掌握全县人才基本信息和人才队伍状况,为县委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各成员单位按照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别建立人才信息库。
责任单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乡镇
责任期限:**年4月中旬
(三)配置和使用好现有人才。加强现有人才的科学配置,合理使用现有人才;强化人才安全意识,着力抓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和使用工作;严格执行我县已经出台的人事人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在专业技术领域中的牵引作用;搞好“科技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组织引导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农村、企业解决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三下乡”活动,加大科技为“三农”服务的力度。举办“科普宣传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日”,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工作。按照“重点岗位人才重点培养,优秀人才优先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现有人才的整体素质。理顺培训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县委党校主体班培训力度。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年继续选派1名处级领导干部和1名科级领导干部赴福建挂职锻炼,并举办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学习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在公务员中广泛开展知识、业务和法律培训,提高其科学决策的能力、推动发展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民谋利的能力,切实提高党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为全县跨越式发展服务。以专业技术人才业务培训为重点,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继续选派我县专业技术人员,依托“基层之光”和“沪宁牵手”工程人才培养渠道,到区、市直单位进行研修和外省挂职锻炼,切实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县农科局、县就业局、县林业局、县水务局、县教体局、县民政局
责任期限:**年4月底
(五)实施职工基层提升计划。在全县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练兵、技能竞赛和“三八红旗手”、“党员先锋岗”、“技能标兵”评选活动。在全县组织评选50名优秀业务能手,以“师徒结对”方式传授技艺,搞好“传、帮、带”,着力培养一批岗位能手。通过创新不同的活动载体,切实在全县营造良好的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和使用人才的氛围,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素质和技能。
责任单位: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事业单位
责任期限:**年6月底
(六)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工作。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充分利用乡(镇)党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点,切实搞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将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培训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畴,构建中卫市南华山职业中专学校、乡镇村党员活动室劳务培训网络,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专业、多途径的农民劳动技能培训格局,提高其外出就业的能力。同时,充分发挥乡村“种养殖能手”作用,采取“一个种养殖能手联系10户贫困户”的方式,引导其在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上发挥更大作用。
责任单位:县就业局、县农科局、县畜牧局、县林业局、县教体局及各乡镇
责任期限:**年5月底
(七)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高级专业人才制度。为切实推动全县高级专业人才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建立县级领导联系高级专业人才制度,要求每位县级领导联系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多渠道、宽领域、多形式听取全县各类人才的意见和建议,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发挥好高级人才的智慧和才能。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责任期限:**年7月底
(八)建立优秀人才奖励制度。设立科技人才奖,每年评选1次,每次评选10名科技人才。规范各类人才奖项,严格评选的申报制度和审核程序,认真开展各类人才奖项评选活动,激发各类人才争先创优意识,在全县营造起良好的“尊重人才”氛围。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科协
责任期限:**年12月底
三、工作要求
(一)要切实增强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人才战略写入党代会报告和,提升了人才强国战略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凸现了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虽然,区、市人才工作会议以来,我县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现在我县人才总量、结构、培养力度和投入等,尤其在高技能人才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不相称,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要求还有差距。为此,必须切实增强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究人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人才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全县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要认真履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人才工作进行统筹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成员单位职责,认真谋划本单位(部门)、本行业人才工作,建立健全各类人才信息库,对人才队伍现状要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认真研究制定现有人才培训、使用有关制度,切实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
(三)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制定下发《**县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把人才工作纳入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内容之中,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面。各乡镇、单位(部门)要配齐配强专职人才工作干部,集中精力抓人才工作。县直有关部门要明确一个科(室)负责人才工作,形成高效、顺畅的人才工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