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1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课堂内外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
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
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2]如何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及其顺序:论文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论文拟撰写的主要内容(提纲);论文计划进度;其它。
其中的核心内容是“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撰写时可以先写这一部分,以此为基础撰写其他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明确提出论文所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也就是论文拟定的创新点。
明确指出国内外文献就这一问题已经提出的观点、结论、解决方法、阶段性成果、……。
评述上述文献研究成果的不足。
提出你的论文准备论证的观点或解决方法,简述初步理由。
你的观点或方法正是需要通过论文研究撰写所要论证的核心内容,提出和论证它是论文的目的和任务,因而并不是定论,研究中可能推翻,也可能得不出结果。开题报告的目的就是要请专家帮助判断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值得研究,你准备论证的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研究出来。
一般提出3或4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下的几个子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并行的相关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只简单评述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的前沿文献,其他相关文献评述则在文献综述中评述。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部分内容重复。
3.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简单阐述如果解决上述问题在学术上的推进或作用。
基于“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提出,允许有所重复。
4.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初步提出整个论文的写作大纲或内容结构。由此更能理解“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同于论文主要内容,而是论文的目的与核心。
[3]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题报告
学生:
一、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国内研究的综述
4、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二、
1、
2、
3、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则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站。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不仅可巩固学生所学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作为指导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把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放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2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出发,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好毕业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在接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任务后,应立即着手指导准备工作。首先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自己科研工作、实验室条件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向,选好毕业论文课题。由于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所以为顺利完成所选课题,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所选课题的预实验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选题。选题时既要注意学生所学课堂知识的深入和强化,也要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同时考虑实验室的实际条件和可操作性,力求使课题设计合理,确保毕业论文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同时所选题目应具有研究意义。例如,对当地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会增加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的了解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3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并根据课题的基本要求及自身对课题的理解写出实验设计方案,经过讨论、修改,最后确定出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工作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对出现的问题注意分析,并想办法积极解决。对于实验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和新仪器,更需要指导教师的耐心帮助。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应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4精心指导,耐心修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能力
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一般毕业论文均要求上万字,然而学生平时的习作不过三五千字,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理论和实践系统性地提高,因此必须有教师指导。指导步骤一般是:选题、定题,拟写提纲,定提纲,写初稿,改初稿,写二稿,改二稿,写三稿,改三稿,最后定稿。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学生虽然在实习阶段已经把论文写出,但质量根本达不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切实把好关,严格按照步骤来指导论文。反复的修改不是刁难学生,恰恰是指导教师的责任所在。论文答辩是检验学生对课题了解程度的全面考核,也是训练学生组织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在论文答辩前,应与学生一起反复推敲答辩内容,传授答辩技巧,做好答辩准备工作。通过论文撰写和答辩,不仅使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还可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和宣读论文的表达能力。
一、调查内容与对象
(一)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问卷调查与访谈为主。调查问卷主要是从学生的主观体验和学校的客观条件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等方面出发,考察学生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看法、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需求、最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力求站在学生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金陵科技学院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通过较大范围的随机问卷调查和小范围的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回收率92.67%。调查样本的构成如表1所示。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观体验
(1)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缺陷。课堂教学能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了解学生对目前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主观感受显得尤为重要。从表2可看出,选择各种缺陷的比例均超过50%,尤其是认为目前的教育以灌输为主,缺乏启迪思维,这也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大学教育方式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教育注重对已有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对知识的质疑、批判,大多数学生认为书本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学好书本知识就够了。而若长此以往,学生将缺乏对事务的批判性认识、没有怀疑精神,而这些恰恰是创新所必须的。
(2)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学生认为目前教师主要采用了图1中所示的教学方法。从图1可知,目前采用最多的主要是讲授法、练习法和案例教学法,这与财会专业的课程有关,国内外的财务类课程通常都会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然而同样是案例教学,在美国等一些学校,通常是同时采用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分析案例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从上述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欠缺。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这些教学方法更加重要,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和讨论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增强创新意识。
(3)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目前教师主要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和课件,以及黑板板书,分别占到92%和96%。另外有34%的学生选择了课程学习网站,但网站互动性不强,内容更新太慢,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并不是很大。
(二)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调查 从图2可知,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很重要,特别是对财会类专业来说,在校内或校外实践的机会和渠道比较少,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财会工作不需要创新,主要是因为对财会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认识上,缺乏深度认知,这恰恰也说明了教育的缺陷之所在,未能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工作性质和前景有足够的认知。少数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说明这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这样的学生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正确的引导十分有必要。
(三)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列举了国内外创新教育比较成功的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并做了简要的介绍,让学生在选择时可以参考。
(1)学生对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的认识。在调查时,选取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欠缺,而在国外创新教育比较好的大学常体现出的课堂特点作为选项。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质疑引导和自主探究的课堂是最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这也是目前的课堂教学所欠缺的。然而,只有不断质疑和批判性学习知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财会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工作中需遵循相应的财务和会计标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生掌握现有的标准和制度,但在标准和制度规定范围内业务处理的灵活性等方面,都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因此财会类专业更应该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借鉴了国内外创新教育较成功的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列举了主要的课堂教学模式供学生选择,从表4的调查结果来看,财会专业学生较倾向于采用启发式、重实践、小组合作、师生交互型等教学模式。其共同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讨解决问题以及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所必需的锻炼。至于在有些国外大学采用的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还未得到多数学生认可,这也跟国内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多年传统的教育观念相关。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还无法实现这么大的跨度,在少数课程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是可以的,但绝大多数课程仍然是教师主导更易于实现教学目标。
三、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第一,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对于创新能力培养来说非常重要,这说明财会类工作虽然是相对比较严谨且有制度规范可循的工作,但学生已经意识到要想学有所用,实现更高的职业目标,仅仅会循规蹈矩是不行的,在各行各业竞争逐渐加剧的社会环境下,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第二,很多学生认为目前的一些课堂教学方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方法的影响,也受到目前教育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的经验和意识、学生自身因素等的影响。大部分学校近年来较注重硬件建设,但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未给予足够重视,很多教师为了职称而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对课堂教学未投入足够的精力,另外受教育体制影响,大多数学生从小就受升学压力影响,创新意识较弱。第三,国内外创新教育较成功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说明学生比较向往较开放的、思想自由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学习形式。而这正是国内大学目前比较缺乏的,但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形式。
(二)启示 只有教育部门和学校都引起足够重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细化,结合课堂教学环节,将其具体化,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逐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创新能力培养。针对上述调查结论,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第一,实行动态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环节,学校应给予教师更多的自,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大纲制定、考核等方面可由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自行确定。但定期或不定期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考核标准参照财会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此外,学生也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能力做出评价。这种动态的教学管理既给予教师充分发挥教学水平的自由度,也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教学创新,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营造积极创新的氛围。
第二,注重实践教学质量。对财会专业的模拟实验、论文、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应进行严格的管理。首先在模拟实验环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实验的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专业知识和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另外,在实验之前,应该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测验,合格者才能参加实验,这样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环节是目前最容易流于形式的,最好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参加这些社会实习,由于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可以分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践岗位也不局限于财会岗位。在论文环节,目前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大多都不高,其原因之一是论文时间与找工作重叠,学生没有在论文上花足够的精力。对此,可考虑改革毕业论文要求,如采取小组的形式来完成论文,老师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课题,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研究课题并总结观点和创新之处,于学期末在小组进行答辩演讲。这样,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论文,将所学知识提炼深化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过程。
第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以参照国内外创新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目前的教育条件和师生特点进行改革。如可以采取教师主导的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设定相应的情景,具体可采取由案例启发引导、教师讲解、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观点、教师总结陈述、模拟实验验证等过程完成知识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在思考,并且还要陈述观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等其他方面的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问题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等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目前采用得较少,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结合交互式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1.1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可以制定如《动物医学学院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试卷命题与阅卷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质量标准》等。以质量标准为依据,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各类常规教学检查、领导和同行听课、学生座谈会、学生及同行评课、学生信息员意见反馈等途径和方法,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确保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落实,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决策举措的科学性,学院决策委员会还可以构建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的评价反馈体系。学生是学校的服务主体,为此,利用座谈会或不计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他们对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情况的反映。与此同时,我还可以通过辅导员搭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桥梁,以便及时了解家长对办学质量的评价。此外,为了了解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每年利用社会实习的机会定期征求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1.2规范课堂教学
除了贯彻执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关于教师教学常规及检查工作的规定》等文件外,还可以制定《动物医学学院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作业要求、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规范,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明确教师应该遵守的教学规定和课堂纪律要求。
1.3强调实验实践教学
在贯彻学校制定的一系列相关的文件的基础上,设立本学院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实验室工作条例》、《学生实验守则》等文件,同时结合具体情况,求危险性实验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同时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的跟踪检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实践方面可以制定《动物医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专业实习指导书》,提前稳固实习基地,认真做好实习计划,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并进行实习工作跟踪与监控,制定实习工作总结,实习基地建设等规章制度,保障实习工作的质量。
1.4重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整个大学期间学生成绩的具体体现,也是评价学生专业素养的手段之一。因此,在贯彻执行学校的有关的制度,包括《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管理的规定》、《毕业论文及答辩工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毕业设计及答辩工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等文件的基础上,应制定《动物医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的规定及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开题、指导过程、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的选拔等环节,提出了动物医学专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特别是对学生一人一题的选题要求、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及具体职责做出具体规定。此外,确实优秀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班的指定讲授内容,以便大家共同分享和学习。
1.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条件和支配时间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申报不同的创新课题,自己联系导师和实验室,提高学生钻研科研的能力。学院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政策,促使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师及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兽医学前沿引入课堂,转变成专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加入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科研意识,实现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1.6跟进教学检查与督导措施
成立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督导组,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指出缺点和不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师生共同评课的基础上,每学期对各位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排行,对排名后几位的教师,通过谈话,提出改进要求,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一年,以便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目标的更新
综合国内外其他院校的优点和特色,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优秀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原则;产学研合作办学原则;积极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原则。改革旧的与社会发展要求严重脱轨的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人才全面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动物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以理论为基础、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培养为主体教学体系,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与积累实践性教学模式与经验,以案例讨论教学、模拟教学、临床教学和科研性教学为手段,将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依据教学规律,建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培养方案的更新
经过考察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趋向和社会的需求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力量,进一步理清人才培养的思路,把握好特色专业建设的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修订原来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拓宽实践教学途径,制订新的适应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4小结
关键词:高职;文秘;社会资源嵌入;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00-02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安卓:英文名Android,是由Google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的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2.微平台: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以手持终端为主要载体,以语音、图文、视频等为主要应用,以互动交际为主要特色,并与传统互联网无缝融合的新一代移动互联平台。
3.随身课堂:是指在安卓智能操作系统和“微平台”等新技术支持下,建构于移动设备之上的一种“自由、自在、自如”学习的新方式,“随身、随时、随地”学习的新课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安卓是当前移动设备上最热门的操作系统,微博和微信是当前最热门的移动应用。微博和微信在国内外都属于“热点”新生事物,尤其是我国腾讯(QQ)公司首创的微信更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许多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并形成了部分研究成果,但研究还不够深入。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网搜索,相关研究论文主要集中于微博、微信的商业化运作上,也有部分论文对微博、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进行了研究。具备一定代表性的研究论文有:陈晓靖等的《浅谈高校微博隐形课堂》、万国迎等的《探讨微博教学对公共英语教学的促进》、袁磊等的《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杨敏的《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等。直接以“微平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未找到与人文素质教育直接相关的论文。由此可见,对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平台”在教学上的如何应用、如何建构随身课堂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空间,极具研究价值。
三、研究价值
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会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使得多媒体应用成为教学常态。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又催生了教学云平台、云课程和云资源。当下,智能化手持式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一场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平台”移动互联浪潮正席卷而来。这一新技术、新平台的出现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怎样的变化呢?教育界必须对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保持足够的关注并加以研究。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备较高人文素质的学生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认为开发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可以极大地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空间,使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在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上发挥重要作用。本项目的研究价值有二:第一,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微平台”,运用移动互联技术,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空间,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通过“随身课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这正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第二,对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发手持移动终端的教学资源,运用“微平台”构建高职人文素质随身课堂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因此,本课题以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为切入点,在安卓“微平台”上建构随身课堂,在开发手持移动终端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以及教学空间的拓展上具有一定的开创价值。
四、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①探明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在高职人文素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②探索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的本质与内涵,应用于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具体实践方式。③在安卓“微平台”上建构随身课堂,开发移动终端可用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资源。④在实践中对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应用于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不断改进。
2.研究内容。①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在高职人文素质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取得的经验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准基点。②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应用于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的本质与内涵以及应用于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具体实践方式。③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内容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在安卓“微平台”上建构随身课堂,开发移动终端可用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资源。④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在高职人文素质课程中的实践研究。运用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进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通过分析试点班级的学习效果,从实证的角度对基于“微平台”的随身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不断改进。
3.研究假设。①安卓“微平台”是热门的新技术,将会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②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应打破课内课外的界限,全面渗透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4.拟创新点。①将安卓“微平台”这一新技术手段引入高职人文素质课程。②探索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随身课堂应用于高职人文素质课程的具体实践方式。③在安卓“微平台”上建构随身课堂,开发移动终端可用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资源。
综上所述,总体研究思路是在参照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学生调研、教师访谈、专业座谈等方式,明晰微博、微信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使用现状,进而开发出基于安卓“微平台”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其应用方式,将试点班级与对比班级进行比较,从实证的角度对“微平台”应用于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韦星.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128-130.
[2]韦星.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现状调查报告――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2013,(14):153-154.
[3]韦星.项目驱动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09,(21):375.
[4]韦星.例说项目驱动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J].消费导刊,2009,(21):176.
[5]韦星.项目驱动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项目设计[J].青年文学家,2009,(21):203.
[6]韦星.项目驱动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消费导刊,2009,(23):150.
[7]韦星.项目驱动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青年文学家,2009,(24):83-84.
[8]韦星.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章,2013,(21):239.
关键词:课堂教学 成绩评定 综合素质
根据我校培养方案,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是生物工程专业质检方向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选修课之一。计划课时为37(约三分之一的实验课时),总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国家标准方法及内容体系,各种食品、饮料等的采样原则及前处理方法等;了解国内外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情况,理解各种快速检测新技术的原理、使用范围和方法等。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及生工专业质检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的直接目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目前使用的国家标准方法、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教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应对实战的能力。
考核成绩评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教学的效果、课堂的效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学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课程以微生物检验基础理论知识、快速检测技术和检验实验三部分构成课程结构框架,分别在三部分中设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下表1,以其在课程学时数较少的有限时间内为学生传授完善的知识体系,确保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并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是笔者对教学进行不断改革的追求。
一、以“考勤和提问”方式督促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出勤和课堂提问的表现能够间接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学生上课经常迟到或借故缺勤,甚至旷课;有的学生虽然每次出勤,但在上课时,不专心听老师讲课,而是看与本课程无关的书,或者做其他专业课的作业,可谓“出工不出力”。持这样学习态度的学生,上课心不在焉,往往不能正确回答或回答不出老师的课堂提问,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从考勤和提问中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包括迟到、缺课(病假和事假)、旷课三种行为,迟到1次扣0.5分,旷课1次扣1分,缺课需要病假或事假证明,病假不扣分,事假扣0.5分。“提问”以随机提名方式进行,一个学期每个学生1~2次,答不出扣1分,答的不好酌情扣分,出勤和提问占课程总成绩的10%。全勤、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听讲学生得10分。
二、以“随堂作业”形式考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
占总评权重的10%,即10分。在教学进行到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的结束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定时随堂测试,让学生独立完成。测试题目以知识测试为主,能力测试为辅,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测试题目事先拟好标准答案,而能力测试题目可是开放性的,可事先制定答题给分的档次标准随堂测试具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检测学生的习效果,促进学生平时的学习;二是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教师可据测试的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方法和深度。一般以3~4次为宜,各次得分相加换算成10分,再计入总评成绩。
三、以“PPT准备与汇报”形式掌握学科前沿技术
占总评权重的20%,即20分。本课程的教材为自编教材,其中大部分内容介绍了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新技术,学生分两人一组准备PPT汇报,学生介绍内容涵盖了“微量多项实验鉴定系统”、“快速自动化微生物检测仪器和设备”、“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采用(包括DNA探针、PCR、DNA芯片、ELESA、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和全自动免疫诊断系统)”、“生物传感器”等。通过对不同新技术的精心准备和交流,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些新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PPT准备与汇报”开展教学,不尽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以及交流(汇报结束,台下老师、同学提问)应变能力。
四、以“课程论文撰写”形式培养科研思维
课程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融合贯通微生物检测技术中理论知识和快速检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如何查阅和有效利用资料,并将其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求学生在学习教材内容以外,关注学科前沿技术,开创教学内容新领域教学过程中,在保证现有国标主要内容和知识体系的前提下,使学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学科领域(目前虽没有放入GB中)的其他知识及技术和前沿知识及新技术,并了解获得它们的途径和方法。学生论文有以某种病原菌为例,介绍对此致病菌的各种检测方法,也有以某种检测方法为手段,介绍此方法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检测及特点等各种方式展开的综述,不但锻炼了学生检索文献、利用文献的能力,开阔了学生视眼,学习了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五、注重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研究思维能力
综合考虑微生物检验的教学特点及实验条件,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为目标,引导学生对实验材料进行选择(如有些同学选择放置不同天数的牛奶,也有选择不同货架期的各种食品等),对实验内容、步骤等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并自己计算所需要的耗材和玻璃器皿,树立学生对自己的实验全权负责的信念。在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扩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形成研究论文,因条件不允许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申请校开放实验室项目、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及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建立培养学生学习的长效机制,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平台,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增强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
另外,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注意事项,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使用,甚至包括衣帽、操作姿势、言行、手法、材料处理、善后清洁等都严格按要求进行。通过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细腻、严谨的科学作风。
我们应该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复试,每人都要验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淘汰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的考生,要把整体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人员录取进来。
2加强建设完善的农业推广学科导师队伍
农业推广硕士的研究方向多样、他们工作经历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上,全日制研究生的模式不能完全照搬到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上。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实行“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模式,研究生无法经常得到校内导师指导,因此,采用“双导师制”,除了校内导师外,还要请实践一线部门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校外专家共同指导。“双导师制”不但弥补了高校导师实践经验不太丰富的缺陷,而且可以让校外导师经常指导学生,有利于对研究生的培养。
3合理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应强化农业推广硕士生产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在教学中采用多安排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现代化技术教学等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6]。在集中学生学习的时间里,通过对课程合理的学习安排,充分利用好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1)讲授讨论互动教学。非全日制农业推广的学生所工作的地区和工作内容均不尽相同,他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学生在授课中参与讨论,增加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间的讨论,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课堂的信息量大大增加。(2)案例分析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某一典型案例,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让学生从实践出发,提出自己熟悉的案例,继而引导学生讨论。(3)专题讲座式教学。平时开设的课程有的内容不太多,或者太难以短期内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太高,可以聘请某方面的知名专家来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在听讲座中提高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4)网络或远程教育手段教学。可以集中通过学校相关部门购买一些常用中文数据库的阅读卡,或者联系图书馆或网络信息部门开通VPN服务,方便学生在家在单位进行数据库或者精品课程资源查询,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和消化理解课堂所授的理论知识。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教师检验其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机会。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过程则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本科生大学学习的最后一站。
通过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不仅可巩固学生所学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作为指导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过程,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对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把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放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2.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工作能力出发,根据学科发展趋势,选好毕业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在接到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任务后,应立即着手指导准备工作。首先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自己科研工作、实验室条件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动向,选好毕业论文课题。由于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时间有限,所以为顺利完成所选课题,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在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应做好所选课题的预实验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选题。选题时既要注意学生所学课堂知识的深入和强化,也要注意新知识、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同时考虑实验室的实际条件和可操作性,力求使课题设计合理,确保毕业论文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基本完成;同时所选题目应具有研究意义。例如,对当地蔬菜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会增加学生对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的了解并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
3.强化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文献资料,而且指导学生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综述,并根据课题的基本要求及自身对课题的理解写出实验设计方案,经过讨论、修改,最后确定出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实验工作中,指导教师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对出现的问题注意分析,并想办法积极解决。对于实验中所涉及的新知识和新仪器,更需要指导教师的耐心帮助。在指导过程中,导师应注意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踏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4.精心指导,耐心修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能力
学生提高科研能力,需要教师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有一定难度,一般毕业论文均要求上万字,然而学生平时的习作不过三五千字,毕业论文的写作对于他们来说需要理论和实贱系统性地提高,因此必须有教师指导。指导步骤一般是:选题、定题,拟写提纲,定提纲,与初稿,改初稿,与二稿,改二稿,与三稿,改三稿,最后定稿。这些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避免有些学生虽然在实习阶段已经把论文写出,但质量根本达不到毕业论文的要求,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切实把好关,严格按照步骤来指导论文。反复的修改不是刁难学生,恰恰是指导教师的责任所在。
论文答辩是检验学生对课题了解程度的全面考核,也是训练学生组织资料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次难得机会,因此,在论文答辩前,应与学生一起反复推敲答辩内容,传授答辩技巧,做好答辩准备工作。
通过论文撰写和答辩,不仅使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均得到提高,还可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和宣读论文的表达能力。
5.树立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良好品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论文指导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真正把自己融入实验室,首先认识到实验室就是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尊敬师长,搞好同学之间团结和协作,要互相帮助。
我们经常要求学生要有勤俭节约的精神,爱惜各种仪器设备,学会保养维护方法,尽量减少仪器的故障和损耗。如实验室的真空泵、离心机、旋转蒸发仪和液相色谱仪等出了故障,我们就教会他们自己维修。同时要求同学维护实验室清洁,保持室内和实验台桌的整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论文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教学策略
与生机勃勃的基础教育新课改和百家争鸣的大学外语教改相比,有关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和学术论文规范上,对于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问题仍缺乏深入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戴炜栋、王雪梅,2005)鉴于此,本文在结合笔者多年执教研究生课程的基础之上,对一门重要的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探索与感悟,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研究生教育改革,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英语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程。主修这门课程的研究生将来多数会从事基础外语教学工作。由于硕士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中学历较高的群体,他们对推行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和提高基础外语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为此,我们对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长期的、全面的探索:从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到课程内容的抉择,从教学方式的更新到教学评估体系的变革。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门充满活力的、动态的、开放的研究生课程已经建立。回顾我们走过的历程,主要在如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精心制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中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因此,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这方面入手。在课程与教学的运行当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确立课程教学目标。(Tyler,1949)在考虑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实际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之上,把“英语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研究生的外语教学理论素养和外语教学方法。此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一是考虑了硕士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二是考虑了他们将来从事基础外语教学工作后的可持续发展。外语教学方法的训练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教学理论素养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在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由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Richards & Rogers,1986)外语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而且日新月异,加之这门课程的学时有限,常常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挑战,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基于这种情况,我们把教学内容分为刚性内容和弹性内容。刚性内容是指研究生必须掌握的课程知识,包括中外外语教学流派的评析、各种外语教学方法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基础等等。弹性内容主要体现在对外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的分析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变化的。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我们克服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本科化”课程教学方式(罗尧成,2006)的弊端,采取“学生主题发言和教师讲授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堂讨论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常常要研究生轮流在课堂上作主题发言,精要介绍一种外语教学流派或外语教学方法,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完善。这样做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述能力。教师讲授的主要是难点、疑点和重点问题。存在争议的问题和热点问题就构成了课堂讨论的内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相得益彰。
在教学评估方面,改变了以往单凭学期论文评定成绩的方法,而将研究生的权威著作阅读效果、课堂主题发言、课堂讨论、学期论文四项内容作为成绩考核的依据。这样做有利于促使研究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指定必读权威著作,严格检查阅读效果
实践证明,对于任何一门硕士学位课程来说,要选择一本内容全面、对问题阐发深刻的教材十分困难,因此我们常常给研究生指定几本有关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权威著作,如J.Richards和T.Rogers所著的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1986),H.G.Widdowson所著的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1996)以及Peter Skehan所著的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1998)等权威著作。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对这些著作进行纲要式地介绍,然后要求研究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以便于系统地把握外语教学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外语教学的基本概念(fundamental concepts),深刻领会外语教学法不断发展演变的轨迹和缘由。为了检查研究生阅读权威著作的效果,我们经常和研究生的导师积极配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严格检查,如提交读书报告或组织讨论交流。
三、师生共建课程参考文献库
众所周知,学术期刊是反映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的主要载体之一(另一主要途径是学术会议),它在培养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撰写学位论文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生除了要学习指定的权威著作之外,还必须经常阅读外语学术期刊。事实上,很多研究生对此非常迷茫。一是不知道应该阅读哪些期刊,二是阅读过的文献七零八碎,缺乏归纳整理的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参考文献库所收录的论文必须来源于国内外外语类核心期刊。然后根据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把参考文献库进行逐级分类并逐年更新。一级分类包括:国内外外语教学流派及其批判与继承、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心理学与外语教学、词汇教学研究、语法教学研究、阅读教学研究、口语教学研究、听力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研究和中国外语教学改革研究等十大类。一级分类类别不宜过多、过细。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之上,我们又进行了二级分类。例如,在一级分类参考文献库“词汇教学研究”下设了七个二级文献库:词汇量调查研究、教学大纲词表研究、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词汇水平研究、写作词汇研究、口语词汇研究、心理词典研究和词汇搭配研究。研究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对二级参考文献库进行进一步分类,以构建个性化的参考文献库。为了及时更新参考文献库,我们对每届研究生进行了分组,每组负责及时更新一个一级参考文献库,教师定期查看更新情况并给予相应指导。
实践证明,参考文献库的建立,不仅使研究生对该门课程的研究范围、研究历史和最新研究动态有了清楚的了解,而且极大地方便了研究生进行文献检索,使他们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有了清晰而全面的把握,为他们未来的硕士论文选题提供了有用的文献资料。通过师生共建课程参考文献库,教师也把握了外语教学研究的概况及研究前沿,极大地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
四、选择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介绍和专题讨论
如前文所述,由于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跨度很大,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庞杂,加之这门课程的授课学时有限,我们不可能在教学中做到面面俱到,否则就会陷入以“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本科化”教学方式。(罗尧成,2006)因此,有必要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抉择,对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些外语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专题介绍,然后让研究生在阅读指定专著和课程参考文献库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就这些专题展开讨论。就这门课程而言,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对各种外语教学流派的历史分析及批判继承上;难点在于各种语言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如何催生了外语教学法的产生和流变;热点问题是动态的,随着外语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
为了使研究生能更好地进行专题讨论,我们常常会提前公布讨论话题,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话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这样可以培养研究生共同发现式的、合作式的学习。(文秋芳等,2006;戴炜栋、王雪梅,2005)此外,我们会对每个研究生在讨论中的的表现进行记录评分,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研究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讨论。我们发现,专题讨论既可以以点带面,又可以培养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文献综述能力和理论思辩能力,同时还可以检查和监督研究生的学习状况,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同伴压力(peer pressure),营造科学研究的气氛和求实求真的科研精神。
有学者认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研究”二字上,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是研究生了。(林文勋,2005)而研究生的“研究”又集中体现在论文写作上。要写好学术论文,其关键是做好论文选题,因为“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过去,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现多数研究生在论文(包括学期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选题方面比较茫然,要么选题太泛,要么重复别人的研究,要么把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误认为是学术创新,即把学术空白等同于学术前沿。(林文勋,2005)通过专题介绍和专题讨论后,发现研究生在论文选题方面比较敏锐,选题通过率明显提高,而且他们所提交的学期论文选题和硕士论文选题基本上都来源于师生课堂互动所探讨的重点、热点问题或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外语学习的最佳起始年龄、外语自主学习、我国基础外语教学改革、任务型教学法的本土化等等。
五、理论与实践互动,培养研究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我国研究生培养一直沿用“课程学习+发表文章+学术性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结果导致与社会需求脱节,学非所用,不少学生甚至遭遇毕业即失业的尴尬。(阮平章,2004)外语研究生的大多数课程都比较注重提高理论素养,(张德禄,2005)而研究生教育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将会在学术性的基础上变得越来越突出。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和社会的快速变革,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分类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阮平章,2004)基于这些理念,我们着力提高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在开设“英语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同时,尽可能地给研究生安排适量的教学任务或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求教学机会,或是让他们充当本校任课教师的助手,目的是让他们亲历外语教学第一线,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