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5:2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汉语学习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进行学习,工作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未成年人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尤其时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好母语的同时要学好作为国语的汉语是非常重要的。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了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加强《汉语》学习建立了学校《汉语》领导小组
组 长:阿依努·阿布力米提(校长)
副组长:马俊华
组 员:阿米尼古丽·艾合买提、古兰班·艾合买提、肖燕、陈旋、帕热克扎提·吾拉木
三、具体措施
(一)主要做法
1、在汉语教师中选 1 名名考汉教师,专门负责全校教师的汉语学习,为汉语学习提供相关材料。
2、每天利用半小时,组织教师集体学习,由选出的1位教师向大家教授一句日常用语。
3、为了加强“汉语”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学校定期会对“汉语”教师开展研讨会活动。
4、加强和其他学校进行“汉语”学习方面的经验交流,到教学水平先进的学校进行“汉语”学习方面的探讨、交流、学习其他学校好的教学方法。
5、为了激发教师对汉语课的兴趣,学校全校教师中要进行钢笔字比赛和朗读、演讲比赛。
6、为了加强教师的汉语水平和自学能力,安排教师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学习交流汉语,形成了互学、互助的好风气。
7、开辟校园宣传汉语专栏,通过宣传专栏,全校师生每天学一句日常用语。
8、积极倡导师生进行汉语学习,从而加强师生的民族团结教育。
9、教师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复习或向汉语教师请教。
(二)培训内容
主要内容以《汉语水平初级教程》以及各类报刊、杂志、文件和学校下发的汉语学习内容等为主要学习内容。
(三)激励机制
1、每月组织一次“汉语”水平测试,教务处负责对教师学习情况进行考试通报。
(一)、主动回想,重温昔日。
主动回想,简单地说,就是独立地把老师课上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这样做实际上就是自己考自己,是逼上梁山着自己专心致志去动脑筋进行思考的一种方法。经过这样的回想,仿佛自己又上了课,重难点会清晰地印在脑中。
(二)、细读课本,步步为营。
复习时若不认真钻研课本,则难以达到课本的基本要求,也难以系统地掌握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因为课本是教与学的唯一凭据。课本实际上是我们学习用书中最重要、最精粹的读物,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整理笔记,注重感悟。
整理笔记的任务有:
1、补。补上该记而没记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
2、正。更正课堂记录不太准确,用词不当,深度不够的地方。
3、添。添上个人学习的心得、见解、评价等。整理笔记的时候,还可顺带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这些感悟,是你最可宝贵的一笔财富。
(四)、精心挑选,参考书籍
市场上的参考书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精心挑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阅读参考书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要围绕课本的内容和教师讲课的中心去阅读。
2、要千万仔细阅读课本内容,后看参考书。读时,心里要有个目的:要么加深理解;要么解疑;要么加宽知识面;要么了解知识间的联系。
3、读有所得,适当记录。在听课笔记的相应章节或记参考书的书名、页码,或记参考要点,或记个人的有关思路等。
(五)、高质课堂,聆听名师。
听名师的讲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北京四中网校的网络面授班课程是寒假很好的选择,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让自己的耳朵始终站立着
最有效的一个学习方法就是要牢牢抓住课堂。力求通过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来减轻课下的负担。因此,上课要做到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相反,如果本末倒置,不是寄希望于课上解决问题,而是专靠课下加班加点,自然就很难做到集中注意,专心听讲了。
2、让自己的大脑始终飞跑着
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要多瓿几个为什么,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分析和理解,将问题进行加深和拓宽。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真正把握,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老师的提问要勇于回答,积极参加课堂讲座和争论,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让自己的思路始终欢畅流动着
不要中断听讲而去死钻“牛角尖”,而应先将暂时不懂的问题记下来,留到课后去解决,以保持听课的连续性。否则,如果中断听讲而去死抠某个问题,就会使课堂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待到你从“牛角尖”中醒悟过来时,老师已经又讲到其它问题上去了。这样就会因一步掉队而步步被动,甚至造成整堂课都听不懂的严重后果。所以,上课时一定要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队,不钻“牛角尖”,始终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听课的连续性。
4.让自己的笔端不断飞扬着
第一,做笔记时要记下老师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以便课后复习和指导作业。
第二,笔记要尽量完整而简洁。重点、难点、疑点要记全,但不必照抄老师的原话,否则会因忙于笔记而顾不上听下面的内容。记录最好能用自己的话或“关键词”概括老师讲授内容。这样可迫使自己集中精力,边听边积极思考,抓住重点,重新归纳,既省时,又省力,还能提高听课效果。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西文化;交际分析
一、语言学中的文化因素
(一)语言以文化为基础
分布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语言,且每个国家的语言总是独立于其他国家语言的。换言之,每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语言在世界上具有独树一帜的一面。首先,语言产生于与这个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相关的因素之中。每一个民族都是在不断地、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文化的形成与这个民族所在的地域、环境具有密切关系,正是因为各个民族或者地区的这些因素具有不同特征才在客观上导致了民族语言所具有的的不同特征。其次,每个民族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方便本民族的人们共同沟通思想而产生的。任何语言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某个民族或者地区的人们的共同把的沟通需要。从来没有一个民族的语言的产生只是为了产生而产生,而是为了这个民族或者国家之内的人们的普遍需要而产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民族的需要总是建立在这个民族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而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民族语言。最后,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语言总是浸透着这个民族或者国家的特有情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民族语言或者国家的语言总是与这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具有密切关联的。
(二)语言顺应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是指,在一个民族之中总是具有属于这个民族的特有的文化,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属于这个民族的独有的特征。实际上,民族文化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正是在这种发展变化之中民族文化才有提升的可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需要随着世界形式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首先,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言发展的形式。前已述及,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的。只有文化不断发展才能为语言发展提供合理性的基础,这是由语言发展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语言如果不顺应着文化发展的方向,则任何语言的发展都是没有生命力的,终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但语言不是文化唯一的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语言具有与文化相似的特征。但是恰恰是文化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力量在制约着、规范着语言的发展形态。没有文化对语言的规范作用,语言往往会发展为不符合这个民族或者地区的需要的一种语言,这是与语言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的,也是不符合语言发展的科学规律的。最后,文化发展的方向在实质上就是语言发展的方向。从根本上来说,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具有更综合性的意义,也就是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整体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由一个民族的文化所决定的。只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才能代表这个民族的真正的精神状态。所以,文化具有更综合的意义。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也就是语言的发展必须也不得不顺应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三)文化对语言的纠偏作用
文化从来不是以一种形式对语言的发展施加影响的,也当然不是一种力量来作用于语言的发展的。首先,语言在内容上具有文化的影子。任何语言总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内容上的,也就是说,任何语言总是由一定的内容来组成的。比如语言的词汇、新型流行语这些都属于语言的内容的一部分,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发展往往与民族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语言内容的部分往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往往可以及时纠正语言发展过程中不属于文化内容的部分。往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会出现一些与传统文化相悖的语言内容,这种情况下就依靠传统文化对语言实行一种纠偏作用,也只有文化的力量才能实现这种纠偏。其次,语言的发展总为文化的发展铺垫道路。前已述及,语言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认识到这一点,实际上也就能够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很多情况下,一个民族或者地区的文化需要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说,只有靠一定的语言才能把文化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是由语言与文化的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所以语言的发展必须顺应着文化,而文化的表达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语言的表达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语言与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最后,往往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又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尽管是无形的,但恰恰有时候是决定性的。综上所述,文化对语言的纠偏作用是贯穿于语言发展的始终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交际原因
(一)文化背景的不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分别属于两个民族,也就是说属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比如,往往来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往往是由中国人来充当教师,而教授的学生往往是外国人。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尤其注意文化的传授。首先,两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很难拥有相似的文化品位。基于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往往来说,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总是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属性,所以基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外汉语教学者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文化背景的介绍与融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才会在实际上导致语言学习的困难。其次,只有把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介绍给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把语言的学习目的传达给学生。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语言学习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语言学习者把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搞清楚,那么语言学习者实际上也就对这种语言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熟悉了。最后,基于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学习实际上是语言学习的精髓,在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任何语言学习者与语言教育者都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的介绍而进行教学的。这是正确的语言教学方式,更是对语言学习者有益的教学方式。
(二)增强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言学习从来不简简单单地是一种语言学习,而更深层次地是一种文化沟通。必须明确只有把文字背后的文化力量让学习者彻底掌握才能更加激发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也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语言学习者的主动学习。首先,介绍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是增强语言学习者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在很多情况下,语言学习者由于不理解自己所学语言背后的文化逻辑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以及学习热情的下降,这是由于不知所以然所导致的。学习知识从来不能止步于仅仅知道这是什么而更加要具体地深入地理解为什么。尤其是学习一门语言更加要树立这种观念。其次,在很多情况下,教学者接受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往往可以完成两种文化背景的沟通。从社会学上来说,任何地区的人们总是会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人性形似所提出的并发展的。尽管在语言教学中,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必须注意教师与学生的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就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相似性。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注重介绍语言的文化背景实际上就是在把两种文明或者两种文化背景做一个沟通,正是在这种沟通之下,语言学习者才会增强其学习语言的热情。
(三)培养学习对象的语言应用能力
任何语言的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把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换言之,不能应用的语言是一种哑巴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只有注意中西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把语言的应用能力提高上去。首先,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作用于社会生活。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对汉语的运用能力实际上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让学生彻底掌握汉语的应用能力,汉语才能对社会生活产生实际上的作用力。当然,语言对社会作用力的体现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这是对学生长远的语言学习具有更大好处的。其次,只有在把中西方文化背景介绍清楚之后,语言学习者才能从根本上学习到语言背后的力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语言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沟通过程,所以在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这种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从长远来说,就是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这是对学生的长远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好处,也是学生日后在社会上更加具有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对外汉语教学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
(一)增强师生互动的效果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真正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取得良好的知识,都离不开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只有在课堂上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度。首先,师生课堂互动实际上就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相长在教育学上指的是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从学生身上汲取到对自己教学有益的方面。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教师也在学习知识。其次,只有增强课堂互动才能够真正让课堂活跃起来。从语言学的根本特征上来说,任何语言要想学好,都必须要把语言交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尤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课堂互动更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只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增强才能够真正实现其之间的文化沟通。基于语言学的基本特征,只有在课堂上就注重语言的运用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语言学习的目的。课堂互动效果从来不是一种想当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只有在长期的有效的课堂互动效果中,师生之间才能实现良好的互动。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不是仅仅注重语言学习的一方面。从语言学习的基本特征上来看,语言学习的综合能力当然地包括听说读写。对外汉语教学永远不能停留在一种教学形式上,只有多种能力共同培养才能真正实现语言教学的目的。首先,教师要不断摸索培养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语言能力而言,不能只注重一方面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就必然需要综合的教学方法这是由教学的基本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基本的教学规律所决定的。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汉语的薄弱之处,也就是说,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暴露学生学习汉语的短板,只有教师把这些短板充分考虑到实际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最后,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注重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必然需要相关的学习动力的激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当然这种变化也是随着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来进行的,只有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教学的目的。从教育规律来看,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规律才能实现教学能力的提高,这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其实,从语言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上来讲,任何语言学习都是要依靠语言学习者自身的主动学习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只有语言学习者自己能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才能主动地去进行语言学习,对外汉语教学也不例外。首先,往往来说,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到语言学习的正确方法,往往来说,学生需要老师的指引与正确引导,这是由学生学习阶段所决定的,任何情况下,学生只有遵循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实现学习语言的目的。其次,教师必须认识到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必须注重文化差异的比较。换言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学生只有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实现真正的语言学习目的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包括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最后,为了学生学习语言的长远发展考虑,教师必须认真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出现的不良的语言学习习惯,有时候无论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不良的语言学习习惯都容易形成一种长期的惯性,而且这种惯性一旦养成就不容易纠正。养成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也是中外两国文化交际更加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蔚,徐子亮.基于扎根理论的对外汉语新手教师教学焦虑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6(3).
[2]张晓东,古芳瑜.对外汉语中“巴不得”与“恨不得”的比较教学[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9).
关键词:汉语言 产业化 国际化 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实现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做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国际间交流的友好桥梁。而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媒介,其对于国际双方的交流来说意义重大。中国作为语言文字的重要起源国家,语言文化历经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而随着新时期的发展,汉语言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大力的开展汉语言文化的传播,扩大其影响的力度,逐渐的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大发展和大交流,进而实现其全面的发展。当然,要做好汉语言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让汉语言文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还需要积极的进行探索,进而寻求出有效的方式呵呵途径。下面,笔者就将结合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新时期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仅体现在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上,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也是这样。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语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中国来说,汉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较为长期的发展和变迁,在新的时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的扩大。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汉语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国家的人民都在积极的学习汉语,开始接触古老的中国文化,感受魅力无穷的汉语言文学,在世界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这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来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也是汉语言文化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必须迎接机遇,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大发展。
当然,汉语言文学要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发展需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结合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在这方面,汉语言文学就要更加的树立自身的特色,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不断的实现突破和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起国际化的规划,有步骤有层次的实现汉语言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二、对于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探讨和分析
1.树立起产业化发展的理念,不断的实现产业化发展目标。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对于这种文化自身的发展以及长期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也知道任何一种文化如果要实现好的发展就需要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发展的力度,针对这一问题,产业化地发展模式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要想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那么就要有效的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分析和探究,进而寻求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规划。那么,从当前的汉语言文化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就需要依照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讨。古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 他对于汉语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随着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近代的白话文开始兴起,汉语言文学也就开始了一场变革和发展,而现代青少年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古汉语和国学的耐心正逐步丧失。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应该与汉语支撑并由汉语表达的中国的价值观理念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是由汉语描绘出的其他文化的内容,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注意。
2.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就需要做好全面的规划和详细的分析。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要想实现其国际化的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更大范围内接受汉语。这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让汉语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认可,这对于汉语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语言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代表。在这方面汉语言的发展就有了很好的一个发展平台。与此同时,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就要建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的文化产业有很多重要的组成,但是在发展汉语言国际化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汉语言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国际化。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尤其是在人力以及物力和财力上,在这几个方面做好支持。最后,汉语言文学要渗透到的是世界各国,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盯住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欧美各国。要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就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放眼全球的发展规划,进而建立起汉语言发展的体系。
3.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对于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必须紧密的和国际化的发展大环境联系起来,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任何淡化了或者是脱离了国际化来谈产业化都是片面的,缺乏客观性的。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国际化与产业化是互相支持和紧密相连的。所以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大发展和产业化路子就要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还需要加强其自身的影响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树立品牌意识。对于汉语言的产业化发展来说树立品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也是市场化发展的重要需求。同时,产业化和国际化应该是共同进行的,这一点美国的全球精英教育不可谓不是典范。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与振兴不仅仅只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应该是与中华民族的崛当然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和中国的发展历程紧密的联系起来,实现和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一道走向世界。而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与国际化的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支持和后盾,这就需要国家在汉语言的发展上予以支持。我们相信只有多方联手进行准备,汉语言的发展就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山东菏泽274015)
摘要: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发展。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基于文化渗透下的语言教学有助于使语言教育更加“丰满”,实现有效语言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以及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的若干策略,旨在强化对韩语教学现状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进一步推动韩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 :文化渗透;韩语教学;文化教育;有效语言教学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3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72—02
收稿日期:2014—11—28
作者简介:闫海静(1983— ),女,山东菏泽人。菏泽学院外国语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韩国现代文学,中韩翻译对比。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作为人类信息的基本载体,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从本质而言,语言就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所以,语言往往被看作是特殊的社会现象,依托社会而产生和发展。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文化”这一元素不可忽视。语言学习一旦离开对语言所在的民族文化的了解,那就相当于行尸走肉,难以实现有效的语言学习。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产物,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总和。脱离文化的语言是不完善的、不健康的。因此,语言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而文化则展现出语言的独特性,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外,语言教学是一个系统,仅仅强调语言中的词汇或语法教学是空洞而乏味的,不仅无法构建有效的语言教学,而且逐渐弱化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实际的韩语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性,让韩语教学更加“丰满”,让学生在韩语学习中感受到韩国的文化,提高其学习韩语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的必要性
中国与韩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情结,同属于东方文化圈,都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所以,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在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两国在礼仪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多的相似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民族文化环境不同,两国的语言文化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两国在信仰、生活习俗、思想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元素的存在,则极易造成语言上的误解。例如:在韩国,韩国学生考前忌讳吃海带,因为海带很“滑溜”,如果考前吃了海带就预示着考试可能会“滑”下来;当韩国人问你“什么时候可以请客吃面条”时,其实不是让你请他吃面条,其本意是“你什么时候结婚”。如果不了解这些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极易产生语言上的尴尬。因此,在韩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对韩国文化的了解,消除两国语言交流中的文化障碍。
此外,高校韩语专业学生的韩语基础几乎都是零。在零基础的教学情形之下,韩语专业的学生对韩语学习势必一片空白,缺乏对韩语的了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文化渗透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构建有效韩语教学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应通过文化渗透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学生对韩国文化的了解。这样,在有效的激发与引导之下,学生更能学习好韩语,这对学生而言,显得非常必要。
三、在韩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教育的策略
随着中韩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文化交流也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韩语专业的开设与教学。当前,高校韩语教学整体良好,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尤其是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在韩语教学中出现了“学难以致用”的尴尬现象。究其缘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渗透教育不足,对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样一来,韩语教学成为了硬性的语言教学,学生对韩语缺乏文化上的情感。对此,高校在韩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渗透教育的重要性,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文化渗透教育的有效落实。
(一)依托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下,韩语教学注重“灌输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韩语教学变得僵化,也不利于文化渗透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此,教师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一方面,教师在单词授课的过程中,应适当地拓展单词背后的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强化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认识。例如:在韩语单词“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糕”在韩国人生活中的角色以及历史地位,对韩国人爱吃“糕”的原因进行阐述,并对与此词有关联的一些韩国俗语进行适当介绍。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韩语“糕”的认识,而且使学生通过其背后的文化以及相关的俗语,强化了对韩国文化内涵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兴趣。另一方面,在文章或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相关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将其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之中。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韩语歌曲比赛、韩餐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更多地接触与了解韩国文化,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二)优化与调整韩语教材,丰富教材的文化内容。当前,高校韩语教材更多的是强调韩语的教学,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僵化,对于韩语文化内容缺乏系统的展现。所以,基于当前的教材现状,应优化和调整韩语教材内容,丰富教材的文化内容,让文化渗透教育在教材中落地生根,从而推动韩语教学的发展。首先,对现有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并添加文化内容丰富且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作为教学内容。这样,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让丰富的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方法的转变,使文化渗透教育得以有效落实。其次,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对韩语文字及相关材料进行收集,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再次,立足于实际教学的需要,教材文化内容应积极向上,突显韩国文化的精神面貌。
(三)充分利用网络等资源,收集各种形式的韩语素材。当前,学生对于韩国文化的了解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也可以通过韩剧、电影等途径了解韩国的文化及生活。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观看有关韩国文化的真实素材,丰富当前的教学信息。一方面,通过一些韩国的电视剧、电影,让学生感受韩国生活中的诸多要素,拉近其与韩国文化及语言的距离;另一方面,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韩语素材中所包含的语言及文化进行思考与总结,提高韩语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电视剧《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使其通过经典电视剧了解韩国的传统文化,并在娱乐休闲的状态下强化对韩国语言及文化的认识与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视野不再拘囿于教材,并且通过这种途径,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于优化韩语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韩语教师的综合素养,重视外教的作用。文化渗透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提高韩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韩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一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韩语功底,而且要对韩国的文化背景有较好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中韩文化交际能力水平,这有助于各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对此,教师要强化自我学习,不断地提高专业水平,并加强对韩国文化的研究与了解,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与此同时,外教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外教是学生接触和了解韩语及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就是说,在外教的韩语课堂上,学生应用韩语与外教进行交流,并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强化对韩国文化的了解。
[
参考文献]
[1]冯佳琳.浅析韩国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
[2]赵永涛.浅谈高校韩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14(5).
[3]王立群.高校韩语专业文化教学探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实力的提高,实现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做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国际间交流的友好桥梁。而随着新时期的发展,汉语言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必须大力开展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进而实现其全面的发展。当然,要做好汉语言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让汉语言文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还需要积极的进行探索,进而寻求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
一、汉语言文学发展的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越来越频繁,这不仅仅体现在国际间的经济贸易上,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也是这样。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语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中国来说,汉语言的发展也经历了较为长期的发展和变迁,在新的时期,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逐渐的扩大。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汉语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国家的人民都在积极的学习汉语,开始接触古老的中国文化,感受魅力无穷的汉语言文学,在世界广泛的范围内实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当然,汉语言文学要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发展需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二、汉语言文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1.现代汉语言文学的现状
现如今的求学更看重实际,所以从中学起,可怜的学生们不得不面对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等实用学科的重担,去承担升学的压力。因为要参加中考,参加高考,要不然就上不了好大学。在这个实际问题面前,学生们不得不有所选择,那就是放弃培养国文基础,而是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数理化,去背英语。到了大学,又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学好专业课,找个好工作,或者是考研究生。而这些事情,无一例外都对英语有要求,所以好不容易摆脱升学压力的大学生,还是需要整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专业课和英文,除了文史哲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几乎都没有时间去提高中文。所以我们才会发现,一些著名高校的校长竟然在重要场合发言读白字错字,甚至用错典故,这恐怕和如今学者的风范不符,不得不令人担忧。
2.国际化背景下的冲击
除了我们自身的问题,另外一点不得不谈,那就是西方世界的强烈攻势,尤其是英语国家的语言冲击。正如在前一小节已经提到的,现在的人们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学习中文的时间。在中学期间,升学的压力是最重要的,但是到了大学,就业的压力恐怕是最重要的。凡是求职,公司无论大小,都要求职员cet4 或者cet6。另外一方面是出国的需要,这对英语的要求更高,toefl 和gre 耗费了多少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二、汉语言文学发展要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
1.树立起产业化发展的理念。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来说,要想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那么就要有效的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分析和探究,进而寻求出有效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规划。那么,从当前的汉语言文化发展现状来看,我们就需要依照汉语言文学自身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探讨。古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汉语言文学最为丰富的素材宝库,他对于汉语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随着近代历史的发展和变革,近代的白话文开始兴起,汉语言文学也就开始了一场变革和发展,而现代青少年对于深入学习研究古汉语和国学的耐心正逐步丧失。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应该与汉语支撑并由汉语表达的中国的价值观理念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是由汉语描绘出的其他文化的内容,在这方面需要加强注意。
2.树立起国际化发展理念。对于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就需要做好全面的规划和详细的分析。
转贴于
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要想实现其国际化的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更大范围内接受汉语。这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让汉语在更大的范围内接受认可,这对于汉语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中国的文化走向世界,语言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代表。在这方面汉语言的发展就有了很好的一个发展平台。与此同时,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就要建立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国的文化产业有很多重要的组成,但是在发展汉语言国际化的过程中就需要将汉语言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进行国际化。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各方面做好准备,尤其是在人力以及物力和财力上,在这几个方面做好支持。最后,汉语言文学要渗透到的是世界各国,不应该急功近利只盯住拥有文化话语权的欧美各国。要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就需要建立以自身为核心,放眼全球的发展规划,进而建立起汉语言发展的体系。
3.树立起走产业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发展理念。对于汉语言的国际化发展来说必须紧密的和国际化的发展大环境联系起来,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任何淡化了或者是脱离了国际化来谈产业化都是片面的,缺乏客观性的。对于汉语言的发展来说国际化与产业化是互相支持和紧密相连的。所以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大发展和产业化路子就要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文化义 文化附加义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又是文化的反映。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这些特征不可避免地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上反映出来。作为语言大厦基石的词汇,突出地反映了文化的这种民族性、地域性。尤其是在汉语中,由于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更是数不胜数。如果对汉语中的这部分具有特殊涵义的词汇没有掌握,那么在交际中,很可能会出现问题。语言教师挖掘、传授词汇文化义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汉语中的词汇文化义
关于词的文化义,有多种界定,吕必松先生认为:“一个词语总会具有某种文化义。”“词的文化义就是通过词的意义和词的形式所反映出来的汉民族文化的种种要素。”汲传波先生提出:“词的文化义是词义中隐含的反映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心理态势等诸多文化因素的意义。”我认为这个定义充分挖掘了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文化义的内涵和特征,首先它是对词义从文化视角考察得出的结果,强调了文化的隐含性;其次强调了从文化的视角对词义的审视,而没有混淆语言与文化这两个层面,有利于我们判别一个词是否具有文化义和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义。
二、汉语有的文化词语
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使用的词语,同文化有着较其他语种更为密切的关系。那些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词语就是汉语中的文化词语。它们是独特而又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的产物,也是记录中国文化的载体。正是借这些词语之力,相当部分的中国文化才得以保存,流传。这些文化词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表现中国独有物质文化的词语。如:华表,四合院,粽子,太师椅,花轿,旗袍,中山装,乌纱帽,等等。
2.表现中国独特精神文化的词语。如:社稷,文景之治,赤壁之战,道,八卦,小康,风骨,伤痕文学,等等。
3.表现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词语。如:尚书,丞相,举人,状元,殿试,榜眼,探花,八股文,等等。
4.反映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的词语。如:梅雨,乾坤,梯田,戈壁,等等。
5.反映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的词语。如:元宵,中秋,清明,万福,长跪,踏青,乞巧,拜月,等等。
6.反映中国杰出历史名人的专有名词。如:李白,秦始皇,武则天,等等。
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词语,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是不能从字面上推知其意义的。比如,李白这个专有名词对于一个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往往只是一个符号。至于成语俗语,更是为汉文化所独有,它从表层意义到到深层内涵都是无法用另一种语言对译的。而要学好汉语,掌握汉语,必须掌握各种文化词语。这不仅是因为这类词数量巨大,而且是因为它们记录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独有文化的符号象征。了解中国文化,掌握这些词语可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
三、中西方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指一个词在指称实物的同时所蕴涵的特定民族文化信息。也就是说,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时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这个词语的文化附加义。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特定的社会统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的。它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的一种约定: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如汉族人民在心理上形成这样种种约定:以“红豆”表现“爱情”,以“鸿鹄”表现“志向远大者”,以“狮”表现“勇猛者”,等等。
语言就像一面色彩斑斓的镜子,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全部,又像一个窗口,展示着文化的一切内容。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传播工具。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最能生动地体现出不同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文化附加义和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地理、历史、宗教、信仰及审美观是密切相关的。同时,不同民族对一些共同事物的反映是不同的,有的表现出喜好,有的正好相反。这不仅取决于该事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取决于该民族的心理及其价值观。由于受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词在一种语言中常有极其丰富的联想意义,而在另一种文化中就可能仅仅是一个语言符号。这类词往往会导致理解上的障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例如“竹子”(bamboo),这种植物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关系。中国人常用竹来以物喻人,表达自己坚定、正直的性格。而bamboo一词在英语里几乎没有什么联想意义,甚至bamboo一词都是从其他语言中借用来的。因为竹并不是土生土长在英国的,所以,英国人对于竹并不像中国人那么熟悉,这也决定了bamboo一词贫乏的文化内涵,在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个名称。
在英语里也有许多具有丰富联想意义而汉语却没有的词。例如daffodil(黄水仙),在中国,它仅仅是一种花而已,但在英国它是春天、欢乐的象征。一些文学家、诗人都以daffodil来描写春天以及春天带来的欢愉的心情。
有的时候,两种语言中指称义相同的词语,两者都有文化附加义,但是文化附加义的内容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例如,一些颜色词为不同语言或文化所共有,然而他们的文化内涵却截然不同。在西方,人们习惯用blue表示沮丧、消沉或者猥、下流,但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用来表示肃穆、严肃,猥下流的意思则用黄色表示。红色(red)一词在西方文化中是用来表示愤怒、气愤的意思,但在中国文化中却被用来代表革命。又如,在汉语中,“龙”(dragon)及与其相关的词语明显具有至尊无上的色彩。古代皇帝被称之为“真龙天子”,其后代为“龙子龙孙”。人们希望自己的后代有出息,就叫做“望子成龙”,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然而,在英美等西方国家,“龙”则是指古代硕大、凶残的古怪野兽,不仅无端吞食人类和动物,而且制造水火灾害,危害人类生存。因而,西方人对于“龙”绝无好感,对中国人的龙的图腾信仰颇感不可思议。
四、汉语文化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对已经掌握了本民族语言,形成了一套本民族文化观念的外国人来说,学习汉语的过程实际上也同时是学习、习惯并逐渐接受汉民族文化的过程。词汇作为语言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在其中得到直接和迅速的反映,语言的文化载储功能首先也是通过词语显示出来的。利用词汇进行适当的文化导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在初级阶段进行文化教学时,可以通过词汇教学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如:解释“聘礼”、“迎亲”等词汇时,可以介绍中国的礼俗文化;介绍“姑妈”、“姨妈”这些亲属称谓时,可以对比汉英亲属称谓的不对称性,来介绍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解释“龙井”、“旗袍”等词汇时介绍中国的饮食、服饰文化;解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词时,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风俗和节日来历;解释“京剧”、“唐诗”等词汇时,可以介绍文学艺术文化;解释“胡同”、“园林”等词汇时,可以介绍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这样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又了解了中国文化,既有利于了解中国,又能增加学习汉语的兴趣。而到了中高级阶段,再介绍深层的精神文化。
总而言之,外国人要真正掌握汉语,就必须了解汉语词汇的文化意蕴,而不是肤浅地、单一地掌握词义。中国词汇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活动和表述形式紧密相连,在中国文化的教学中,必须突出隐含在汉语系统中反映汉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心理状态、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特殊文化因素的教学,通过不同文化背景的跨文化比较,加强汉语交际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的揭示,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提高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同时,语言学习者也必须认真地探索和研究,才能更好地掌握汉语。
参考文献:
[1]林成滔.字里乾坤[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2]王贵元.汉字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吴琦幸.文化语言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关键词:病句分析;中西语言文化对比;母语负迁移;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一、引言
鉴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时常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干扰,而导致汉语词汇、语法在运用上犯了不少错误,本文以笔者在暑期项目中搜集到的所带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句子为例,说明在汉语学习中母语的负迁移对学习者的影响,进而强调进行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实践情况来探讨如何在对外汉语中有效教学。
二、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文是针对来自美国两个暑期项目中的近20名汉语学习者所作的研究,本文搜集的病句,皆来自于这20名汉语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在这20名美国学生中,华裔学生有4人,占%20,非华裔学生有16人,占%80本文的研究测试,皆来自书面作业、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三、语料整理分析
和中国学生学习英文一样,美国学生在初学汉语时都认为每一个英文单词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汉语单词,以为汉语词汇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及词的搭配上完全等同英语,从而机械地引用英语的语义和结构套在汉语身上,以致造成不当的汉语表达效果,笔者将所搜集的语误实例归纳为五项进行分析。
(一)搭配不当
“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产生出来的意义,是词与词搭配习惯或词在固定的组合中所具有的意义。”例:
英语: this T-shirt is very beautiful。
汉语直接翻译 (这) (T恤) (是) (很) (漂亮)。
汉语的正确意思为“这件T恤很漂亮”,但如果学生直接从英语翻译过来,就会变成“这T恤是很漂亮”,不但忽略了量词“件”的存在,而且把“是”也直接用在汉语句子里。
因此,如果汉语学习者平时不注意汉字固定的搭配,而仅仅记得汉英词汇的单一性,那他们在英语母语的负迁移影响下,就容易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
(二)用词不当
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词汇及词义在具体使用上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知道,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一词多义的表达现象。有时英语的一个词可以表达汉语的多个意思,反之亦然,这些都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汉语时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而仅仅局限于汉英之间单一对应的词义,因此造成较多的表达错误,以下是笔者搜集到的一些用词不当的例子:
英语:It’s starting,you must go.
快开始了,你赶忙走吧。(赶忙-赶紧)
This box is very heavy,I can’t move it。
这个箱子很重,我们两个拿不动。(拿-搬)要是明天下雨,就没打乒乓球。(“没”不能用于否定将要发生的动作,没-不)
(三)语序不当
英语与汉语在语序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笔者所了解的项目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常犯的语序不当的错误例子主要有:
英语:They went on a trip to Qingchengshan yesterday.
他们去青城山旅游了昨天。(“昨天”是时间状语,应该放在动词“去”之前)
I study in Sichuan university。我学习在四川大学。(“四川大学”是地点状语,应放在动词“学习”之前,“我在四川大学学习”)
As long as do well in Chinese,I can find a job in china.只要汉语学得好,就我能在中国找到工作。(副词“就”不能放在主语前,要放在动词前面,应该是“……我就能找到工作)
(四)成分残缺或多余
He has been gone for two days.他已经走两天。(应该在“走”后加“了”)
I send you.我送送你们一下。(应该改成“我送送你们”,去掉“一下”,因为“一下”与“送送”意思重复。)
We will have a meeting tomorrow afternoon.明天下午我们有开会。(“有”“开”只取一个)
句式杂糅,关联不当
1、Today Jim bought apples,bananas,grapes and many fruits.今天吉姆买了苹果、香蕉、葡萄和很多水果。(苹果、香蕉包含在水果里面,但很明显水果和具体的苹果、香蕉不是并列关系,因此不能用连词“和”)
He not only learned Chinese,but also met many Chinese friends.他不但学中文,而且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学中文”和“认识中国朋友”不是递进关系,应该改为“不但学会了中文,而且认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此外,诸如“我要去见面我的辅导老师”“我下周就要回去美国”之类的错误表达方式在留学生当中屡见不鲜。
四、总结与反思
在笔者看来,汉语学习者之所以会犯以上的错误,究其原因,首先是外国学生在语义、结构、使用场合方面没能很好地掌握汉语的规律,尤其是汉语中各种特有的形式、各类补语等语法现象,学生掌握起来困难较多,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句。其次则是受母语或媒介语的负迁移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学习者的母语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不利的、消极的影响,这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笔者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中西语言文化差异的重要性,找出中西语言文化的相同点和相似之处,进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将不失为一个事半功倍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汉语语言知识的缺乏,因此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难免喜欢套用母语的思维定式和规律,但这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要减少或排除学生在汉语词汇学习中受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以下是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情况对如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所做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母语和目的语文化思维背景的对比教学
中西文化差异是造成干扰汉语学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通过语言不仅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同时还包括其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特点和思维模式。所以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彼此不分开的。要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要了解文化则需要了解语言。在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前提下使用对方的语言,很容易造成失误,形成交际上的障碍。
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中西语言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如动植物、颜色、地名等相应词汇通过对比分析中西部分词汇的文化内涵,展示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通过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进而学习汉语语法,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广泛收集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如各类报刊,文摘杂志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借此开阔眼界,有助于在深层次上对异域文化有所了解,教师还可以借助幻灯片,娱乐电影等,增加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二)、加强母语和目的语词汇的对比教学
汉语学习过程中母语的负迁移不仅体现在文化上,同时也大量存在于语言层面上。在进行词汇教学的同时,教师应明确任何两种语言的词汇都不可能一一对应。母语负迁移使得学生因对汉语词汇一知半解的理解而犯错。因此在汉语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对词汇的解释和理解。词汇教学就是要学生掌握两种语言词汇所代表的共同概念体系和不同的概念体系,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汉语词义都可以用英语解释。在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比较母语和外语的差别,就能更清楚地掌握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真正障碍,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
(三)、创造良好的中文学习环境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更多地使用目的语来交谈。教学的重点也应该多考虑创造真实的交际氛围、角色、话题,使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下如何使用目的语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境外,也应该时常鼓励学生到课外自行创造更多的汉语学习语境,多与汉语母语者进行汉语沟通,达到双管齐下的作用。语言只有在语境的实践中才能学得更深刻,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更好地把握。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中西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让学生了解双方文化的差异,创造有利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环境。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理解不同的语言文化内涵,对于外语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差异反映着本质上的文化差异,通过让学习者对中西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对比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倾向,适时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的本质,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灵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翠霞,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2] 张灿灿,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吉首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关键词:汉语学习词典;需求分析;国别化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204-04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的设立,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量迅猛增长。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辅助工具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汉语学习词典(Learner’s dictionary)主要有孙全洲主编的《现代汉语学习词典》(1995)、李晓琪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1997)、刘镰力主编的《汉语8000词词典》(2000)、鲁健骥主编的《商务馆学汉语词典》(2006)以及徐玉编的《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初级本》(2005)等。现有的学习词典大体上结构相似,大部分采用单语、纸质形式,在选词、词性标注、义项分立、例句选取等方面多存在可行性不够、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词典的推广。对此,近年来很多学者撰文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使用的汉语学习词典与为汉语母语者使用的内向型汉语词典不同,属于外向型词典,同时应该是积极型词典,要能够积极地引导语言学习者有效地使用语言并再生言语、发展言语,进而达到能够顺利地进行交际的目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英语学习词典编写的理念与实践,对国别化汉语初学者学习词典的设计与编写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词典的形式与使用者
(一)采用在线词典的形式
纸质词典在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和电子词典相较,其缺点也极为明显:平面化、直线性、媒体形式单一。电子词典以其方便、快捷、功能强大等优势已经在国外占据了词典市场的很大份额,而在线词典更有望成为未来词典的主流形式。电子词典主要有三种形式:掌上词典(例如文曲星、快译通以及其他使用于PDA、手机上的词典)、光盘词典(如金山词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CD-ROM)以及在线词典(如金山爱词霸――http:///;n词酷――http:///)。掌上词典的优势在于便携、检索迅速,但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掌上汉语词典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词典的质量不高,编者往往不是专业的词典工作者,有些词典只强调收词量的多少,而对于词语的难度、配例的多少、词语的交际功能等缺乏考虑。第二,对词典的使用对象一般都没有明确的界定,缺乏针对性。第三,媒体形式简单,往往只是纸质词典的翻版,最多配上了发音。第四,屏幕一般较小,单屏显示信息有限,查找常用词(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义项、例句较多要多次翻页,较为不便。第五,国外出版商发行的词典由于对目前汉语的使用情况缺乏了解,出现内容陈旧、语体混杂、释义错误等现象,学生依据词典对译出来的汉语词往往让中国人不知所云。
相对而言,光盘词典和在线词典有更多的优势。由于工作载体的原因,这样的词典容量大,功能强;词语、信息检索方式多,检索速度快;可以运用多种媒体形式传递信息。电子词典可以综合运用语言、图像、图表、声音、视频等多种符号形式,立体地传递信息。而采用HTML语言编写的软件或者网页具有支持多种数据形式、制作维护容易、链接集成功能强大等优势,因此光盘或在线词典有理由成为未来学习词典的主要形式。光盘词典因为制作周期、发行成本的限制,现在有很多也采用在线更新词库的方式来运营。最近几年,无线网络技术和无线上网便携设备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这无疑为在线词典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最好的依托。目前为汉语学习者制作的光盘词典或在线词典还很少,仅有的一些也多是针对懂英语的学习者,针对其他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制作的在线词典还基本是一个空白。
(二)采用双语的形式
第二语言学习词典可以分为单语和双语两种形式,现在国内纸质的学习词典多为单语形式,但我们认为针对初学者的在线词典还是以双语为宜。这是由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决定的,目前汉语学习者大量增加,其中初学者占主体部分。学习者的起点普遍较低,学习时间大多不长,词汇量较少。学习者更多的是想学习实际交际中可能使用到的汉语,更多的想学习口语表达,对读、写、译往往没有太高的要求。单语学习词典往往层次较高,只盯着学习者中的“精英分子”,脱离了普通学习者的真正需要。而通过实际的调查来看,单语汉语学习词典在学习者中的使用率不容乐观。
如果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第二语言初学者是根据词汇联结通路来学习单词(不管其母语与目的语是否相似),第二语言中的词汇在其意义被接受之前首先要被翻译成母语的词汇,随着第二语言的熟练度不断增加,第二语言的词条才会逐渐与语义形成直接联结,而不需要通过母语词汇的中介,形成多通路模式。
因此我们认为针对初学者的在线词典宜采用双语的形式。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汉外对等词来阐明汉语词语的释义,规避了用汉语解释汉语词义时可能带来的词义增值、词义脱落或词义转移等现象,从而使初学者感到便利、省时。同时,词典还应该把知识取向的重点放在汉外之间属于差等对应或者空缺对应的那些词语知识的部分。另外,词典所有的汉语配例应该用外语进行对译,词语的语用环境以及文化意义应该用外语来进行解释或描述。
(三)以用户为中心
要想使词典编纂人员的辛苦不至于白费,使词典制作、发行的投资方不至于亏本,在词典编写之前对市场情况、用户群做好充分的调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市场方面的调查应该包括:词典的总体需求量有多少,电子词典的市场动向如何,同类产品(包括纸质词典)在市场上有多少,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潜在用户的人数有多少,对电子词典的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如何,产品的价格定位是多少,多长时间能收回成本,有没有很好的销售渠道,等等。
针对客户(学习者)的调查主要包括:他们的身份、背景和经历,他们学习汉语的需要、词典查询的内容、词典查询的习惯和所采用的查询策略等,他们的态度、期望,等等。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学习者查阅词典的认知心理过程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要使学习词典满足汉语学习的需要还必须弄清学习者查阅词典的认知过程,包括解码和编码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心理词库知识的获取模式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市面上的汉语学习词典在编纂、发行之前大多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调查,编纂者对市场情况以及学习者的使用偏好和实际需要大多不甚了解,这往往就造成了功能定位失当,读者范围不明确,准入门槛偏高,对读者的词典查询策略考虑不周等等问题,致使词典中出现了大量的“非共享信息或消极信息”,影响了词典的可接受性。
二、在线词典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
(一)词典的宏观结构
词典的宏观结构主要考察的是词典的篇幅、价格、收词量、词目编排方式、版式、附录设计等等。关于词典的篇幅,因为采用的电子形式,特别是网络形式,相对于传统纸质词典来说,空间几乎是无限的,基本没有篇幅上的限制。这种在线词典在将进入市场的初期,可以采用开放注册的方式;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以后,改变为交费注册使用,费用高低根据投资、类似产品定价以及市场情况来决定;有一定知名度,进入市场成熟期以后,可以考虑会员有偿注册制度,同时利用广告费用冲抵成本,维持运营。在线汉语词典的收词量,取决于学习者总体水平和市场需求。目前阶段,因为汉语学习者整体水平不高,其中初学者人数增加比较快,我们将收词量暂定为5000左右,目前的设计主要针对韩国汉语初学者。其中包括《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乙级词、部分丙级词和一些目前常用而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乙丙级词表中未见收录的词汇,例如“地铁、手机、短信”等。另外,也要适当收录学习者在运用汉语交际时可能遇到的常用新词、新语或新义(如“网购、白领、晒工资、晕”)。对于所收词语有多个义项的情况,要根据语料库统计以及实际语言使用、教学的情况斟酌选取,有些不太常用的义项暂时不予收录。收词不应只限于词汇性单位,还应包括语法性单位,如“看不起、怪不得、不客气、炒鱿鱼”等等。词目编排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以单个汉字立目,在汉字下列出该字的常用成词义项,对不能单独成词的词素义项按成词数量(重要性)来区别对待,不太重要的词素义项不列出,成词较多的义项列出韩语的翻译以便学生理解。汉字后列出所有用该字组成的常用词(正序、逆序),为每个词语建立超链接。这样做可以展现汉语的构词特点,方便学生学习构词方面的知识。第二,为词典提供更多的检索方式,在这方面电子(在线)词典有其强大的技术优势。除了传统的笔画、部首、拼音检字以外,还可以采用按词检索(输入一个词语查找它的意思)、手写输入汉字(词)检索、语音识别检索、模糊查询(采用“*”、“?”作为通配符)、翻译检索(输入外语词语检索汉语对译词)、按义类进行检索等。为了方便学生的使用,甚至可以考虑将所有的例句建立一个例句库,例句库提供按字、词、词组、固定结构、句子的检索方式。
(二)词典的微观结构
词典的微观结构主要指词条的具体信息。可以大体分成4个板块:常规板块、搭配示例板块、偏误纠正板块、语用文化板块。
常规板块主要是词语的注音、释义,其中释义的部分以外语的对等词翻译为主,在出现差等对应(没有完全对等词)或空缺对应(完全没有对等词)的情况下,应该用简单的汉语进行解释,再用外语进行翻译。其中汉语释义的部分要求对释义用词的难度有所控制,释义要求简明、准确,这样学习者可以借助外语的翻译来理解汉语的释义。有些词语还可以考虑选用图像、图表、声音、视频等等多种信息来辅助释义。
搭配示例板块要用大量的例句来展示词条的词性、常见的搭配、在句子中的位置(语法功能)、常用的句式、适用的对象等等。如动词的句法特征可以包括后接宾语、助词、补语及重叠用法等等。而对于名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注出一般使用的量词,列出常用的“形+名”、“名+名”、“动+名”搭配形式。词语的种种用法都要求用例句来充分予以展示,作为例证的句子应该是规范的、常用的、内容健康的、完整度充足的、无文化因素干扰的基本句。例证要更多地考虑到句子在实际语言生活中的交际价值,考虑到句子所传递的种种附加信息,要让学习者能在交际中遇到、使用这些句子,如“现在是红灯,请不要闯红灯”,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下的中国。有些词语还可以考虑由例证提供完整的语境,以便学生通过上下文推知词语的意义。比如在词条“差点儿”下面的例证可以考虑提供以下语言环境:电影7点开演,一个人6点58分匆匆忙忙赶进电影院,同时说:“差点儿迟到。”由于是电子词典,这样的语境展示可以采用动漫(或视频)的形式而不需要用文字进行描述,学习者对词语的理解将更为准确。
偏误纠正板块要求针对学习者使用汉语的实际情况,指出他们常犯的词汇、语法错误。出现词语使用上的偏误也常常和近义词的误用相关,所以关于近义词的辨析也可以放到这个部分。例如针对韩国学习者的词典在词语辨析方面,既要传承词义、词性、搭配等约定俗成的学习内容,也要特别考虑韩语里的汉字词和汉语对应词在语义范围(如韩语里有汉字词“文章”,意思相当于汉语的“句子”)、义项多寡(如韩语里的汉字词“气氛”除了有汉语里相应意思以外,还有“心情”、“情绪”的意思)、附加色彩(如汉字词“可观”有表示“可怕的景观”的贬义)等方面的不同。这个部分的编写特别要求有精通两种语言的双语研究人员的参与,另外还要有学习者的汉语语料库作为支撑。
语用文化板块里主要列出词语的语用信息和文化意义。目前将汉语作为外语来进行学习的人大多是成年人,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运用,我们的学习词典在解惑的同时更要重视指导语言交际运用的实用性。除了词典的配例部分要体现交际价值,还可以为有些词语特别添加语用内容。比如为称呼语添加语用信息,由于时代的变化,有些称呼语的意思已经和传统词典上的意思差别很大(例如“小姐”、“同志”),如果不添加语用信息予以指出,学生难免误用。再比如为一些副词添加语用信息,例如“老”常用于表达批评,“有点儿”常用于表达抱怨,“差点儿”常用于表达庆幸,这样的语用信息予以指出以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另外,还可以在一些词语下面增加话题层面的语用信息,例如在“感谢”一词下面列出常用的表达感谢的方式,在“年龄”一词下面列出询问年龄的方式等等。
三、在线词典的新特色
(一)有利于充分建立学习者的词汇语义网络
从词汇语义学的角度来看,词语的意义是由词语和语言中其他词语的关系来决定的。根据语义场理论,同一语义场里的各个词语彼此之间在语义上是互相依赖的。只有在组合和聚合的关系中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词的意义。词语学习的过程不但是个形式与意义建立联系的过程,更是一个建立语义网络的过程,在这样的语义网络中,词语和信息的组织形式使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被激活(唤醒)。第二语言词典应当注意揭示词语之间的关系,在词条之间建立组织良好的语义网络。词典中按音序或形序方式排列的词条与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的习得是互不相容的。
我们认为,学习外语者也有第二语言的心理词库,在心理词库建立的早期阶段,第二语言通过第一语言(母语)和概念相联系,第二语言心理词库中词语间的语音(词形)联系很重要。进入了第二语言的熟练阶段以后,第二语言直接和概念建立联系,第二语言的心理词库中词语间语义上的联系更为重要。如果在语言学习的开始阶段就在词典中系统地提供第二语言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对学习者语言熟练性的提高无疑是有好处的。而且,由于词语的意义总是和其他词语高度联系起来的,有一定词语语义网络的双语词典可以加强学习者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义差别的认识。
在线词典中为词条列出有各种语义关联的词语,这些语义关系包括同义、反义、类义、对义(如“丈夫”相对于“妻子”)等;同时我们为词条列出因为语义关系而常常共现的词语(例如“饭店”和“客人、服务员、菜单、筷子”等)。我们在例证中尽量使这些词语能充分展示,再给所有的词语都建立超链接以便学习者查看。这样建立起一个词语的语义网络,对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来说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在建立这种语义网络时,HTML语言是最为有效的。
(二)有利于帮助学习者记忆词语
现有的词典(纸质的或者电子的)在如何帮助学习者记忆词语方面很少有什么好办法,在这里我们可以设想在线词典一些帮助记忆词语的工作方式。例如我们可以给汉字提供字源形式,帮助学习者记忆汉字的意思,以便记忆词语的意义;也可以提供一些词语的词源(造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达到记忆的目的。再如我们可以学习一些英语学习词典的做法,在在线词典内增加主题页面,将当今流行的主题词汇以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分类归纳在一起,配以插图和例句,以便学习者更直观更轻松地掌握相关词汇。还有我们可以在学生每次登录时都将上次查询过的生词及其意义、用法简单地列出,便于学生回忆。另外,我们还将增加词汇测试的内容,或者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回忆单词。
参考文献:
〔1〕蔡永强.《当代汉语学习词典》配例分析[J].辞书研究,2008(3).
〔2〕高立群,孟凌,刘兆静.日本留学生心理词典表征结构的实验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3(2).
〔3〕侯明.编纂简明汉语单语系列学习词典的构想[J].语言与翻译,2009(1).
〔4〕金晓阳.影响对外汉语学习词典信息可接受性的因素――析《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的不足[J].辞书研究,2004(4).
〔5〕陆谷孙,王馥芳.当代英美词典编纂五十年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6〕孙全洲.谈谈学习型汉英词典的编写问题[J].辞书研究,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