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脱贫基本途径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5:4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脱贫基本途径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脱贫基本途径

第1篇

2016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使扶贫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进行,根据省、市、县相关工作要求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就在册贫困户的走访入户调查数据分析,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贫困人口39人,为使贫困户脱贫增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按照“一户一策”的总体要求,瞄准贫困人口,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为目标,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对贫困户实行有效的帮扶,按期完成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二、工作原则

1.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激活脱贫信心。

2.坚持“扶智、扶志”的原则,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原因,杜绝返贫现象的发生。

3.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在帮扶工作中,应先选择脱贫决心大、具备一定条件、能扶得起的贫困户进行帮扶,为探索途径提升帮扶水平提供经验。

三、目标任务

1.任务:实现全村整体脱贫。

2.目标:通过工作队员结对帮扶,使该村11户42人在计划时间内摘掉贫困帽子,被帮扶贫困户基本脱贫,贫困户家庭成员有病能及时就医。贫困家庭学生不再面临辍学,危房能得到改造,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处就业人员进行劳务信息服务等。

3.时间:2019年前。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

2.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典型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贫困户摒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等陈旧思想,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主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

3.对“因老、因残、因病、因学”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贫困户帮扶制度。本着“强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多途径筹措贫困户(村)帮扶及项目资金。二是建立贫困户子女教育制度(雨露计划)。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工作队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困难的贫困户,要及时上门走访慰问。

4.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列入重点扶持对象。一是技能培训。按照“扶穷先扶智”的原则,切实加强贫困户家庭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上门指导,思想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二是就业扶持。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和大中专院校毕业且专业对口子女,尽可能帮助寻找就业机会。同时,多方联系,介绍外出务工(采挖虫草),提高收入。三是政策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门路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帮助落实中草药种植等农业产业项目。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和系列讲话精神,继续坚持精准扶贫工作方针,以县委、县政府总体脱贫攻坚实施意见为指导,以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扶贫标准,扎实开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专项扶贫工作措施,努力实现扶贫对象稳定脱贫的工作目标,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村情民况

村位于东临镇政府往南20公里,为本镇最南边行政村,205国道、高速公路贯穿该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0户,1940人,耕地面积1026亩,林地1942亩。有公益林、成材林、灌木林、毛竹、喏叶、茶园等;水田面积近千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林业、茶叶、箬叶、毛竹、养殖业等。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77人,2015年脱贫10户25人,2017年脱贫10户15人,2018年已脱贫17户37人。

三、贫困原因

一是资金紧缺,缺乏先进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土地贫瘠,产出不高,无支柱产业支撑,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二是部分村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又不学技术,缺乏市场经济效益观念,不懂赚钱途径和经商理念,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赚取低廉的劳动报酬。三是因病、因残、年老体弱人群较多。

四、帮扶举措

一是积极保障财政投入。认真研究上级出台的各项扶贫支持政策,加大与省、市财政工作衔接、汇报力度,积极为扶贫联系点争取扶贫开发项目,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是对因病、因残、年老体弱致贫的贫困户,重在生活救助。帮助其申请医疗扶贫、民政救助及子女教育资助等,在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上门走访慰问,并发动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进行捐助。

三是对缺技术、缺资金致贫的贫困户,重在产业扶持。联系县农委和人社局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免费到村里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发动种养殖大户到村传授经验,提高贫困户致富技能。对有脱贫愿望又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项目,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四是对有劳动能力而无就业途径的贫困户,重在劳务输出。针对贫困户自身情况和技术能力,积极与县经济开发区企业联系,将有劳动力又愿意外出务工的贫困户推荐到园区内企业务工,以提高家庭收入。

第3篇

记者: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2008――2012年5年必须完成全省年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468万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请问年人均收入2500元这一统计口径是依据什么标准提出的?

省扶贫办负责人(以下简称“省扶”):1990年世界银行为了比较各国的贫困状况,对各国的国家贫困标准进行了研究,其中12个最贫困国家的贫困标准界定于275-370美元。世界银行在这一年即采用了370美元作为国际通用贫困标准衡量各国的贫困状况,习惯上说“1美元1天”。据此,我省综合考虑贫困人口数量、小康指标、财力状况等因素,最终确定以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相当于现行汇率1天1美元)为我省新的绝对贫困标准线。

记者:468万绝对贫困入口在全省各地的分布情况大体怎样?

“省扶”:到2007年底,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人口为468.16万人,户数166.18万户,占全省乡村总人口9.34%。分地域看,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分别为18.24万人、61.19万人、388.73万人,各占全省2500元以下贫困人口的3.9%、13.07%、83.03%。其中,宿迁107.03万人、淮安65.31万人、连云港58.21万人、徐州100.27万人、盐城57.91万人、南通31.2万人、泰州19.15万人、扬州10.84万人、镇江5.73万人、南京4.99万人、常州5.13万人、无锡2.39万人,苏州为零。

记者:我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是什么?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加以推进?

“省扶”: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基本要求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主要通过扶持发展生产、培训就业等途径,实现增收脱贫;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主要通过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和实施社会救助,确保基本生活需要。根据2008年7月19日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意见》(苏发[2008]12号)文件精神,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可概括为“一个总体目标、三个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就是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三个具体目标:一是农民收入目标,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农村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基本达到2500元(相当于现行汇率每人每天1美元)。二是经济薄弱村发展目标,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农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经济薄弱村逐步达到有“双强”班子、有科学规划、有高效农田、有特色产业、有配套设施、有保障机制、有整洁村容、有文明村风“八有”的目标;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三是时序进度目标,苏南地区确保在2008年、苏中地区力争在2010年、苏北地区在2012年基本实现目标。

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决策以后,省委书记梁保华亲自牵头组织专题调研,并多次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省长罗志军也多次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常委i副省长黄莉新多次深入基层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实际问题。200857月初,脱贫攻坚被列为省委、省政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工作。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于2008年8月份在泗阳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10月份在滨海召开了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2008年11月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把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列为新一轮“农村六大实事工程”之一。今年3月26―27日,省委、省政府又在沭阳召开了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也大大加快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进程。

记者:2008年我省实际完成脱贫人口有多少?分布情况如何?

“省扶”:经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认的结论是:2008年,全省总体超额完成了年度脱贫目标,共有116.1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苏北25个县(市、区)全面完成了脱贫攻坚年度目标;苏南、苏中除少数地方外基本达到了脱贫攻坚时序进度:全省1011个经济薄弱村中已有93个基本达到脱贫攻坚目标。

目前,苏州、无锡的贫困人口已全部实现脱贫,南京、常州也基本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苏北的特征更为明显,这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难点和重点所在。

记者:作为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的第一年,2008年的扶贫工作对今后有什么重要的经验或者启示?

“省扶”:在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挑战和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全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殊为不易。一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必须坚持把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和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必须坚持把整村推进项目扶贫、产业化带动扶贫、劳动力培训扶贫“一体两翼”工作措施作为重要载体;必须坚持把推进经济薄弱村“八有”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必须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强大动力;必须坚持把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形成“大扶贫”格局作为重要手段。这样,才能不断把脱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才能全面实现脱贫攻坚的各项目标任务。

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对我国和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冲击不断显现。在这种背景下,脱贫攻坚工程是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省扶”:2008年的脱贫攻坚工作虽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也确实给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环境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比如: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增加了投资高效设施农业的市场风险;一些企业效益下滑,造成农民工离岗返乡,增加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就业工作难度:部分承担挂钩村任务的企业经营困难,一定程度地影响到村企挂钩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等等。二是基本脱贫农户返贫压力较大。按照3至5年脱贫时序要求,虽然去年已有1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脱贫,但只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大头还在后面。这些基本实现脱贫的人口大多是年收入在2000―2500元这一区间的群体,脱贫相对容易些,越往后实现脱贫的难度会越大,而且

这部分基本达到脱贫目标的人群,大多属于人均收入刚过2500元的“踩线”脱贫户,脱贫的水平并不高,如不注意巩固,很容易返贫。三是基础性工作需要不断加强。进村入户抽查考核情况表明,有的地方实施脱赞攻坚工程的有关资料和数据不够规范完整,给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带来了困难;有的地方脱贫攻坚任务重、要求高,但扶贫工作机构和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影响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目标任务的完成。这些问题,下一步都是必须着力解决的。

记者:除了困难和问题之外,在当前形势下,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是否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

“省扶”:当然,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也有着许多有利的条件。首先,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省加大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力度,“三农”投入不断加大,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为我们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了良好环境。其次,中央和省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并特别强调要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上下已形成了强烈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我们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供了重要基础。

记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如何克服困难矛盾,把握有利条件,确保全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第4篇

关键词:共享发展:实现途径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对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又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基本内涵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党坚持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共享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目前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为此要完善脱贫工作的体制。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精准摸底从而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和专项扶贫的力度。还要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如大力实施交通、水利、医疗、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扶贫,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同时要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以及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机制,努力做到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二、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也期待获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明确政府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责,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应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既能让全体人民受益于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又是可持续发展。第二,明确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内容。在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第三,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改革创新公共资源配置的方式。第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变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同时建立系统规范的公共服务管理及评价体系。第五,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要积极推进法治化。制定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规范来约束政府履行职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普遍、公平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同时确保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开透明。

三、加快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就需要逐步完善各项社会制度,以确保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公平正义的制度是共享发展坚实的根基。通过完善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将进一步巩固,从而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首先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各级领导机构要领导各级政府在制定各级各类规划时,要提出明确反映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及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各级政府要明确分工和责任,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其次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督促检查,通过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严格抓好落实。强化党内、民主、法律及舆论监督。加强群众对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舆论监督,推动制度落实。最后还要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规范党和政府主导的监测、评价机构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评价共享发展理念。

四、完善基本民生的保障制度

第5篇

根据新建乡党委政府扶贫攻坚的统一安排部署,为确保河林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河林村脱贫攻坚规划。

一、村基本情况

河林村,位于新建乡东南部,总户数245户,人口825人,耕地2321亩,共有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1人,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5人,支部书记李波。

河林村共有贫困户28户,79人。2014年脱贫8户,22人,2015年脱贫13户27人,2016年脱贫3户,5人。2017年脱贫1户,4人,2018年脱贫户3户9人,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贫困现状及原因

2018年底,脱贫28户79人,全村需然实现贫困户全面脱贫,但是扶贫工作人务十分艰巨。

通过村支两委认真研究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我村长期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该村地处边远山区,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多。二是农民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还有差距,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待形成;技术型人才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中,大多数农民仍然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和养殖模式,发展经济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技能劳务输出少。大多数在工地从事劳力型工种,劳务收入少较低。集体经济薄弱,无有效的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奋斗目标

以我村实现稳定脱贫,脱贫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到2020年底巩固脱贫帮扶成果有所成效。

四、保障措施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发挥主力军作用。人民群众市扶贫开发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变“要”为“我要干”。要维护群众对扶贫开发的参与权、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强自立,自我发展的热情。

2、积极探索帮扶工作举措,开辟新途径。把帮扶工作的重点放在贫困户发展产业之中,多方位,多渠道寻找机遇,牵线搭桥,积极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发展信息,争取种植中药材发展补助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帮扶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项目资金到位,帮扶工作到位。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支部、村委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代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要采取得力措施和工作方法。

第6篇

5月16日,柳职院朱伟才书记一行到独峒镇知了村现场办公检查指导扶贫工作,了解该村在扶贫产业、村集体经济、村寨防火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作出指导。

朱书记深入知了村村部,通过座谈、实地走访等方式,详细了知了村的基本情况,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以及存在困难与问题等情况。朱伟才指出,产业扶持是实现早日脱贫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实现人均达到0.5亩茶叶,户均达到1亩新品种油茶,户均建1个鱼坑的目标,做好产业规划。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农业产业,利用本地风光开发发展旅游,增加产业覆盖率。

朱伟才深入该村走访五户贫困户检查指导脱贫工作,朱伟才书记指出,住房保障和稳定收入是八有一超重要指标,要利用危房改造的惠民政策给贫困户及时解决住房问题,稳定收入这块工作,种养发展生产、产业扶持、旅游产业发展是实现早日脱贫的重要途径,利用电商网络销售本地特产产品,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寨防火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认识民族村寨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常抓不懈,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作者----知了村驻村工作队员龙彦忠

第7篇

关键词:贫困县;脱贫管理;信息学院;新疆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43-04

从国家制定反贫困政策以来,中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的2005年末的2 3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下降到2.5%;而新疆87个县(市、区)中,贫困人口224万,占新疆总人口2 010.35万的11.14%。新疆贫困县中有26个国家级贫困县,占新疆87个县(市)的31.1%;26个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516.36万,占新疆总人口2 010.35万的25.69%;26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人口433.44万,占全疆农村人口1263.5万的34.3%[1]。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增长以及国际、国内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现阶段的农村反贫困工作也表现出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明显减慢,返贫现象时有发生。面对新疆地域广大,贫困人口分布广泛,贫困原因复杂多变,如何实时监控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及其状况的发展变化,需要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管理科学等多门学科技术,涉及到开发过程的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跟踪、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辅助决策。目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主要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法、结构化设计方法以及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等。

生命周期法的主要特点是开发过程阶段清晰,各阶段都有明确的标准化图表、文字说明等组成文档资料,便于在开发过程中管理和控制。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尤其是地域广大、情况复杂的阶段性问题方面,生命周期法是最为适合的方法。本文将生命周期法运用于新疆国家级贫困县脱贫研究中,不但可实时监控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及其状况变化,还可及时为脱贫情况提出预警及部分对策,该系统的开发将会给贫困地区脱贫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一、生命周期法的概念

生命周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管理领域,由Dean[2]和Levit[3]提出,提出的目的是研究产品的市场战略。当时,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是按照产品在市场中的演化过程,分为导入、成长、成熟和衰亡阶段[3]。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在识别用户最基本需求基础上,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等[4]。

二、基于生命周期法的脱贫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一)新疆国家级贫困县不同发展阶段分析

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即实现了解决温饱问题;到21世纪初,又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即实现了初步的小康。新疆国家级贫困县也应实现从贫困型社会―温饱型社会―基本小康型社会―全面小康型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逐步转变(图1)。

图1社会发展阶段图

贫困型社会是建设全面小康型社会的起步点,只有找对起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在新疆,农村是贫困人口的聚集区,贫困阶段的特点是社会经济发展相当缓慢,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当低,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非常差,人均收入比国家规定贫困县人均收入标准低很多,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家庭人口众多及人均占有耕地少,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条件差,贫困原因复杂多变,抵御灾害的能力较薄弱,反贫率极高,本阶段首要且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温饱问题。

温饱型社会的目标是摆脱贫困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向基本小康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没有这一阶段的过渡,贫困地区很难实现摆脱贫困跨向小康社会的进程。这一阶段,国家扶贫政策大力推行与实施,扶贫方式基本以村为单位,扶贫资金使用到位,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自然条件及调整农业结构,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较快,贫困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所提高,经济收入有所剩余,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得到良好改善,生活生产有了一定保障。

基本小康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和物质保障,基本小康社会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必经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巩固温饱社会的成果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加大科技扶贫为主,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生态环境改善有所提高,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有相当大的提高,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经济发展进入到主要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发展阶段。

全面小康阶段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加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快,第三产业发展占有很大比重,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快,交通、通信、水利等设施完善,人均纯收入基本接近国家小康标准,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应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更高层次的进步,普遍实现农村养老保险,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得到丰富,为完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不同阶段的不同数据处理要求,使贫困地区脱贫管理信息系统与普通县域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大的差异,其针对性和专门性需求更为明确。新的信息系统能够超越传统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反应极限,根据各阶段数据特点,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及时动态地处理变化的数据,迅速地对贫困阶段作出反应并起到及时预警与调控的目的。

(二)研究目的与范围

1.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1)新疆国家级贫困县基本数据库设计;(2)构建基于生命周期法的新疆国家级贫困县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模型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2.研究范围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审核确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知》国开发办[2002]4号文件,确定新阶段自治区2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1]。

和田地区包括7县: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包括3县1市:阿图什市、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喀什地区包括8县: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莎车县、叶城县、岳普湖县、伽师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阿克苏地区包括:柯坪县、乌什县;阿勒泰地区包括:青河县、吉木乃县;塔城地区包括:托里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辖包括: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尼勒克县;哈密地区1个: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

(三)指标体系选取

结合小康社会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并参照国内、外已建立的各种衡量社会进步的指标体系,根据新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新疆国家级贫困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特殊性的实际情况与相关专家意见,本文提出了符合新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及保障、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及生态环境等5个子系统,共18项指标。

为了使信息系统能够较快及方便地分析数据,各个阶段都采用相同的指标来衡量其特点,根据相同指标的不同指标值算出相应的权数并对比分析各阶段的脱贫情况及脱贫进程,提出预警和调控措施。新疆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新疆国家级贫困县脱贫评价指标体系

(四)数据库分析及建立

由于对有关贫困县脱贫的数据收集较复杂且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较强,综合性较大,所以数据采集主要以国家规定的能反映脱贫状况的指标为依据。

针对新疆贫困县各阶段的贫困原因和数据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反映贫困县不同阶段脱贫的标准。通过分析评价这些指标,判断脱贫处于哪一阶段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脱贫情况,发现脱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起到调控和预警的作用。

建立数据库首先应建立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数据信息库,其次将各个数据信息库整合为一个综合数据库,通过对比,应用综合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得出各县的贫困脱贫实现程度与贫困层次划分,为决策和实现途径提供依据。

为了达到综合性对比分析和各阶段对比分析简洁直观,研究中各阶段都采用相同的指标评价体系和分析方法,不同的是根据动态变化的数据,计算其权重并综合分析各阶段的脱贫情况及得出相应的结论。

运用统一的指标体系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还及时有效地反映了脱贫情况,达到了快速处理、管理数据和预警的目的并为扶贫组织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各个阶段的数据库构建模式和评价方法都采用如下的过程:

图2 数据库建立

根据以上数据库建立过程,分析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数据信息并建立综合数据库,最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其实现程度,得出国家对贫困县脱贫政策的评估以及制定今后扶贫政策的相关措施和战略。综合数据库图如下:

图3 综合数据库

(五)脱贫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基于对研究区的基本情况、分布及数据库的分析和研究,贫困地区脱贫信息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脱贫分析子系统和脱贫情报子系统三个输入子系统及预警子系统、脱贫进度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三个输出子系统。与传统的信息系统相比,此系统的结构性更强,系统结合输入输出两大子系统对脱贫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脱贫信息系统集研究区内外部资源信息与决策系统为一体,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又互为影响,对复杂庞大的数据进行有条理的管理和处理,打破了传统数据处理复杂、管理难的弊端。脱贫信息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4):

图4脱贫信息系统结构模型

(六)并行开发环境

并行开发环境的建立可以充分考虑系统生命周期中社会各阶段与系统相关的因素,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系统维护各个阶段的相关因素分析。

通过在建立过程中实施并行开发环境工程,能够最大限度地交流数据信息,避免分析失误以及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未考虑系统生命周期在设计过程中相关因素而导致的不能满足决策者需求、系统开发周期过长以及系统运行质量不高的问题,达到压缩系统开发周期、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功能集成性的目的。并行开发环境信息系统图:

图5并行开发环境信息系统图

三、结论

通过对新疆国家级贫困县及脱贫情况的了解,基于生命周期法的思想建立新疆贫困县脱贫管理信息系统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如下贡献。

1.针对新疆广袤的地域情况和贫困机制的复杂性,新疆需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要求的脱贫管理信息系统。脱贫程度的好与坏、快与慢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环节,由此,为引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好的脱贫效果,建立一个理论充分、切合实际和规范可行的脱贫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全面、客观、整体的把握和评价,对国家研究新疆脱贫情况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研究将生命周期法的思想和方法融于其中,针对新疆地域特点及不同的贫困产生机制,详细分析了不同社会阶段的贫困特点和数据,选取统一的指标评价体系,并构建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分析其特征,通过建立综合开发小组并在并行环境下建立了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综合数据库,最后使用综合指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了新疆国家级贫困县脱贫的实现程度和贫困层次的划分,对措施和政策的及时提出指引了方向。建立综合数据库使得信息系统的建立更具有层次性和条理性,对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信息交流与使用、加强信息反馈周期的缩短都十分必要,也更有益于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脱贫措施和政策,对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十分重要。

3.基于生命周期法的贫困县脱贫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将脱贫研究由以往的人工处理数据繁重、响应时间缓慢、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信息反馈滞后的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数据更新快、反应时间短、政策和措施实施反馈迅速的现代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脱贫管理模式相比,新模式具有使用方便、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过程清晰简洁、有益于信息的迅速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和响应周期短等特点,因此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脱贫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4.基于以上脱贫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和优点以及信息化社会的需求,针对新疆地域辽阔、贫困机制复杂、返贫现象多重发生的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脱贫管理信息系统在脱贫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集以上特点与要求建立符合新疆贫困县发展的脱贫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政府和相关扶贫组织全面及时准确地动态掌握脱贫情况,适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达到调控和预警的目的,同时为实现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建立这样一个适应新疆贫困县脱贫发展的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宋岭.21世纪新疆贫困地区发展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21-135.

[2]DEAN J.Pricing Policies for new Product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0,(5):45一53.

[3]LEVIRTT.Exploit the product lifecycle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65,(6):81一94.

[4]彭志忠,MIS开发方法的比较及统一性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1999,(6).

[5]张清宇,[加]田伟力,沈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2-123.

第8篇

一、科学抓总,周密安排部署

(一)领导重视,压实责任。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局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门力量“回头看”。

(二)制定方案,明确方向。按照县脱贫攻坚“回头看”整改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水利局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了科室、单位责任,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对扶贫工作中难点问题的研究,积极运用部门职能和本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工作。

(三)召开会议,部署工作。11月22日水利局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全局“回头看”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紧紧围绕“三

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认真开展“回头看”,对照自身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

二、明确责任,合理进行分工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质量,按照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行业部门涉及问题整改任务认领,实行归口管理,问题涉及哪个科室和单位,由哪个科室、单位负责进行牵头落实整改。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坚持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回到原点,全面进行排查梳理,切实摸清水利部门影响脱贫质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管用的举措,尽快补齐短板,切实堵塞漏洞,全面清除堵点痛点盲点,巩固脱贫成效,为我县2020年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奠定坚实水利保障基础。

三、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

立足实际补短板,对照县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清单,经过认真自查,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为的问题;

(二)存在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

(三)存在帮扶不精准的问题;

(四)存在个别村屯“饮水安全”不达标问题。

四、强化措施,全面落实整改

坚持把问题排查和整改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根据排查出来的问题清单,建立台账,认真落实整改。

(一)针对领导干部未完成遍访贫困户任务的问题。整改措施:为扎实推动此项工作,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局主要领导利用3天的时间对包保村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遍访一次。

通过进村入户开展访谈,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摸清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贫困户脱贫成效,准确掌握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制约因素求。并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向贫困群众进行讲解。用家常话、大白话,把国家、省、市、县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向贫困群众讲全、讲细、讲透、讲明白,切实帮助解决包保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村发展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此问题已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二)针对驻村工作队轮流驻村开展工作问题。整改措施:严格执行省委组织部关于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单位克服困难,抽调3名同志固定驻村工作,改变了由原来6人轮流驻村开展工作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驻村工作队管理、健全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台账、工作日志、驻村考勤和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此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三)针对帮扶责任人仅在节日走访慰问,平时疏于关心问题。整改措施: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制定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要求对所帮扶贫困户进行经常性走访,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各帮扶责任人要深入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困难和问题,对现场能够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对现场不能解决的,及时向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汇报,制定问题清单,落实解决途径和措施。入户走访工作要及时记录在扶贫工作手册上,过程要留存影像资料,确保帮扶精准、高效。

此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第9篇

这次全县脱贫攻坚工程推进会,是在我县掀起新一轮跨越发展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既是×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总结会,又是×年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会、加压会。刚才,×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很好的报告,几个部门作了表态发言,省委扶贫工作队、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分别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省交通厅×厅长也对我县今年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一步希望大家对照要求,结合实际,创新实干,加快推进,确保率先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下面,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我再强调三点,即,三个到位:

一、认识要到位

一是要从省委战略决策的高度来提高认识。省委×书记,×省长等省主要领导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批示,省委常委、副省长×经常来我县具体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并明确要求,“凡是省派工作队员帮扶的村,各后方单位要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年底基本达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所以我们要自加压力,激发动力,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二是要从我县跨越发展的目标来提高认识。今年,我县确立了“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争当×沿海开发排头兵,争进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的“三争”奋斗目标。要实现“三争”目标,抓好脱贫工作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实现全县跨越发展的高度来对待脱贫攻坚工作,加大帮扶脱贫力度,今年全县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确保全县实现“三争”目标。三是要从广大贫困群众脱贫的期盼来提高认识。两年多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工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五年任务,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全县还有×万户贫困户、×万人有待于进一步增收致富,×个经济薄弱村有待于进一步达到和巩固完善提高“八有”目标,迫切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尽快普惠于民。

二、措施要到位

一是选好项目、抓好落实。通过项目脱贫是我们的主要途径,产业扶贫是我们的重点,最终要把资金有效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户,同时还可以促进集体经济增收。年初,通过会议和不同的场合,要求财政奖补资金重点用于食用菌产业,除了不断提升县农业园区的规模档次外,每乡镇也要建立食用菌产业项目,新上日产两万包的工厂化纯白金针菇龙头企业。通过层层筛选,目前,全县已经敲定农业产业化项目×个,其中,工厂化食用菌项目×个。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突出一个“早”字,即早启动,早实施,早见效。各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过问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确保在今年×月份前全部达产见效;实现一个“带”字,即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资金、就业机制的捆绑,力争实现帮扶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和持续增收。二是整合资源、用足用好。在继续积极争取和用足用好财政奖补资金、省“五方挂钩”和县结对帮扶资金、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等三类资金和扶贫小额货款的同时,要不断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增加资金投入总量,用于发展包括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在内的各类扶贫项目。各乡镇要充分利用挂联单位、挂联企业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整合各类资源,通过资金支持、劳务合作、技能培训、盘活资产等方式,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增加村里集体经济收入。三是严格管理、规范操作。

就是要严格资金管理,严格监督检查,严处违纪行为。使用财政奖补资金是有责任的,必须全部用于带动贫困户增收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专款专用,任何条线、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和任何个人都不得挪用、套用,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有政治敏感性,千万不能在使用扶贫资金上出问题,当然,谁出问题就处理谁,绝不姑息迁就。

三、责任要到位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