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2-05-27 09:26:4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初中历史教学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护理学;基础教学

一、立体化教学模式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学―导多元立体化互动”的开放教学模式为基础,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的多元立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1网络课程的开展

网络课程旨在“导学、助学”,网络课程必须具备完整性、全面性的统一,在各方面都必须有一致规划,学校可以将网络课程分得更详尽、更清晰,方便学生自行学习。网络课程应当有几个层次:第一,包含教学公告、章节知识点以及所囊括的课程资源和信息的提示;第二,包含在线课堂所必须设置的理论内容建设;第三,解答疑问,包括常见的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解释;第四,利用电子公告板,师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第五,作业形式简易化,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批改;第六,便利的考试组织形式;第七,学生的成绩分析,作业、问题、测试、论坛的统筹结合,可便利地了解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第八,穿插配套的资源和相关的链接,如操作的课件和相关的学习录像资源;第九,功能需要包括课程讲解目录、知识点分布情况、试题类型、修改试题、功能扩展,为便于学生辨认应采用合适的教学图标。

2立体化教材的创建

为了提高护理学基础教材的建设水平,必须对该书进行内容上的集合,并引进国外教材建设成效显著的先进理念和更新教材建设观点,立足于高校教材建设的实际情况以及问题所在,结合中、大专院校教材使用的特点,挖掘优秀的教材内涵,为教材建设打下可操作的基础。标准完善的教材里须包含课程实施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学习评价、学习材料等,可最大化帮助初次接触护理专业的学生了解课程并掌握较高效的学习方式,此外对学生善于记录问题并学会结合临床情景以及反映学习过程感受要有所要求。学生善于使用学习记录,老师利用学生的学习记录获取学生的想法,作为课堂具体建设的参考内容,及时调整课堂教授节奏以及教学安排。立体化教材破除了现今单一纸质教材的单调性,为临床学习的开展以及成效验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信息化教学素材库的建设

信息化素材库脱离单调的文字阐述,为了丰富教学素材,必须开展信息化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增加文字的综合电子教案、电子幻灯片、电子视频、图片、案例等,将零散的素材资料进行集合统一,并增加自身院校的特色课程内容,将优秀的教师教授课程录像做成配套的VCD教学光盘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

4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水平的提高

为了跟上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必须及时更新陈旧的硬件设备。第一要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教师必须人手一台可连接校园网络和沟通互联网的计算机,同时配设可供沟通的话筒、摄像头等输入和输出设备;第二则是提供和完善实训学习基地,配备多媒体的设备,方便学生根据自身的要求观看教师的课件和课程录像,进行第二次教学回放,提高教学效果。而所谓的软件建设,则在于提高教师对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和使用软件水平。唯有定期参与师资培训班以及多媒体技术培训等相关课程,加紧跟上信息化教学的步伐,具备软件操作的技能,才能为信息化教学建设提供人力和技术保障。此外则是对于管理教学支持的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立足于前期的教学经验,针对现有落脚点,对于实验室开放制度的制定以及考试教师负责制度的落实、专项学习的指导制度必须加以调试改造。

5教学评价

为了促使立体化教学模式更好地得到发展,必须开展教育评分制度,可获取最新最确切的数据,为日后的教学提供更好的前情资料。教学质量评分,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级。依据学生对课程质量的评价和护理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对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的评定及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成效进行考核和评分。

二、立体化教学效果显著 立体化教学利用网络的平台,借助多方的资源,使得内容健全完善,功能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的工具。充分完善的课堂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网络课程的开办,脱离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激起教学上的互动,有利于学生汲取优秀成果。网络课堂的信息量广泛且沟通方便,对于一些隐性的教学资源可以进行充分的开发。

三、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讨论 立体化教学模式将近几年的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具有开放性、立体化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科的人文精神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化的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促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1立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可以通过教材学习,纸上谈兵在真正实践中将会面临极大的困扰,因为缺乏临床的工作经验,在处理问题时就不能灵活应变,只会照搬硬性知识。为了促使学生更快熟悉临床工作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必须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除了在课堂上经由老师教授,在教学支持系统里必须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培养和训练。只有通过大量的临床模拟情景进行实际学习,才能使学生在护理学基础这门专业中得到学习反思。

2立体化教学模式更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专业的学习,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以及思想教育的建设。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启发,拒绝墨守成规。学生学习模式多元化,以期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模式下培养出好的职业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具备人文关怀的优秀品质。通过立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实际操作情境之中,对未来的就业发展有更深刻的个人见解。实践证明,该系统确实有利于职业情感的培养。

3立体化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立体化教学模式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充盈,旁类知识的组织集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立体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将上课内容与网络教学课件结合起来,从而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总结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网络的沟通平台,弥补传统纸质教材的缺憾,以其内容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合理调配教育资源,将其信息化、网络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参考文献:

[ 1] 易淑明,叶 玲,戴肖松.高职护理学生能力培养方法的探讨 [ J].现代护理,2005,11(13).

[ 2] 罗先武.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效果评价 [ 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07.

[ 3] 赵小平,黄玉兰,李奇能,等.合作学习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 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3).

第2篇

课题:第三章水 氢 第五节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二、氯化钠的形成 三、氯化氢的形成)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接受知识并消化知识。2.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对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的情景式分析,让学生掌握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为化合价的知识做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学会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及其表示的意义;这一次课,我们来学习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在学习之前,请同学们先回答三个问题。

[提问]:1.什么样的原子结构称为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的原子或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是不是稳定结构?3.金属元素的原子或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如何才能变成稳定结构?

[学生回答]:1.最外层是8个电子或第一层是最外层时2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2.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小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所以它们的原子结构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3.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而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

[过渡、创设情景]: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而变为带正电的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而变成带负电的阴离子。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创设一个情景:氢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相对而言,氢原子是最小的,我们就把它称为“小弟”,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它的原子核比氢原子核大得多,我们就把它称为“小哥”,氯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又比钠原子核大,我们就氯原子称为“大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教师板画]:氢原子、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问学生它们是否是稳定结构。

[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讲演]:某一天清晨,钠原子一大早就出门了,没走多远,就碰上了也是一大早就出门的氯原子。钠原子说:“大哥,早上好。”氯原子说:“小哥,你也好。”钠原子问道:“大哥,一大早的,你不多休息一会,你出来做什么?”氯原子回答道:“小哥啊,你有所不知,我最外层不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我是出来找稳定的。你为何也出来这么早呢?”钠原子说:“唉哟,我的大哥,我也不是8电子的稳定结构,我也是出来找稳定的。”氯原子说:“是吗?那么你是多还是少?我是差一个就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钠原子说:“哈哈,大哥,太好了,我是多一个电子。大哥,咱哥俩的这事好解决,我把我多的这一个电子送给你,这样一来,我们都达到了8电子的稳定结构,你看如何?”氯原子说:“太好了,就这样办吧!”(教师此时注意用彩色粉笔把钠原子最外层的这1个电子的转移情况标画出来。)钠原子说:“大哥,你看,我多大方,都把我的电子转移到你身上来了,你也别想走了,我们俩就拉这样一起永不分开了,行吗?”氯原子答道:“好,反正我也愁没有人培我聊天呢。”(教师注意板演和讲解:从对外不显电性的钠、氯原子到失、得电子后带电的阳、阴离子的过程及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对外又不显电性的离子化合物的过程。)

[小结、板书]:像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一般特征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过渡]:氯化钠是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那么氯化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教师板画氢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用激情的语态演讲]:又是某一天早上,氢原子一大早就出门了(问学生,它出门做什么?学生答:找稳定。对,由于氢原子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它的最外层上只有1个电子,所以它是不稳定的结构)。氢原子出门不多远就碰到了氯原子,并老远就给氯原子打招呼:“大哥,你好,你今天起得真早,我知道,你和我一样,起这么早一定是为了来找稳定的,是吗?”氯原子说:“是啊,小弟说得对,我是来找稳定的。”氢原子问:“那么,大哥,你的电子是多还是少啊?我是差1个电子。”氯原子:“小弟,我和你一样,也是只差1个电子。”氢原子说:“那好,我们哥俩就一起去找电子吧。”可惜,今天氢原子和氯原子的运气不佳,他们从早上等到天快黑了都没有等到像钠原子这样最外层电子小于4个,而且愿意把电子送出去的原子来。氢原子说:“大哥,天都快黑了,我们都等不来钠原子,看来他们今天是不来了,我们这一次可能是白跑了。”氯原子说:“可能吧,你有什么办法没有?”氢原子说:“让我想想。”过了一会儿后,氢原子说:“大哥,办法想出来了!但是我们俩必须先立一个君子协定,我才把办法讲给你听。”氯原子说:“你这个小弟,还不相信我?好,你说,我一定遵守协定。”氢原子说:“大哥,你差一个电子,我也是差一个电子,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得好,我们今天也来个相对稳定。办法是这样的:我拿出我的一个电子,你也拿出你的一个电子,这样就形成一个共用电子对;但有言在先,这一对共用电子对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我们俩共用的,我们只能心里想是自己的,但不能把它抢夺到自己的身上。这样一来,我想这对电子是我的,我就达到了2电子的相对的稳定,你也想这对电子是你的,再加上你原来的6个电子,你不是就达到了8电子的相对的稳定了吗?”氯原子凭着他是大哥,想了想说:“看来只有这样了,但是,我有个条件,这一对电子要离我近一点才行,这样我心里好过点(由于氯原子核比氢原子核大,所以对这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要强一点,因而这对电子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于氢原子)。”氢原子心里想,反正说好了不是你的,离你近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终只要有稳定就行,于是说:“好,就照大哥说的办。”就这样,氢原子和氯原子都守着这一对共用电子对,于是形成了共价化合物――氯化氢(教师在情景演说中注意板演氯原子和氢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形成过程)。

第3篇

中国在过去几千年里几乎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只是在最近的一百年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导致我们现在的落后。所以我们就应该将学生的历史教好,让他们不忘历史,将中国在过去一百年的耻辱牢记心中。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好好学习,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不再受到外敌的入侵!

教好中国历史很重要,所以这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是这样的: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100%的合格率目标较难,整体看来不愿读书及低智力者大有人在。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4.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教好学生们中国历史是很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一门课成绩的好坏,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同时,深切的了解到中国的过去,建立起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主义情怀。记住过去才能展望未来,中国在过去几千年一直是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但正是这样,中国不断的遭到外来入侵,虽然中华民族多次打败了外来入侵,可是最近百年的耻辱是很长时间中国人不能够忘怀的,几乎所有的世界列强都来到中国侵略,获取自己的帝国主义利益,这是我们无法容忍的!

第4篇

不过我既然要教学生物理,那么我就一定要教好。教好物理的基础就是先制定好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来,那么教课就明显轻松许多,也更有成效。

 

一、学科、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年级,有两个教学班,经过上一学期的接触,对他们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突出。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比年级学生还要低一些,所以就必须要求他们

(1)课前认真预习,做好分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把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仔细地阅读一遍,通过阅读、分析、思考,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

(2)主动高效率的听课,带着预习的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听课的效率,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时,就非常主动、格外注意听,力求当堂弄懂。同时可以对比老师的讲解以检查自己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学习教师对疑难问题的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

(3)及时做作业,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

三、教材内容分析

(一)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

(三)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我们知道,八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了电和磁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认识电学基本知识,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进行分才教学,实施分材教学导学案,对不同学生进行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优、中、差生,分层布置作业,个别辅导。在教学中加强学法指导:

①、新课开始前,提前一天发放导学式学习案,让学生利用预习时间认真学习内容,为新课做好准备。

②、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③、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④、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六、实施素质教育计划措施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多读关于素质教育的书籍,多联系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利于提高素质教育。共2页,当前第1页1

七、实验电教安排

本学年的试验探究比较多,有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电阻、电功率、电与磁现象等实验。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现在就是我们祖国的未来,教好学生我责无旁贷,我一定要继续的努力下去,把学生的物理教好,真的是这样的。虽然现在物理不是很热门,但是物理也是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大局,我们不能轻易的等闲视之。

第5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物理生活密不可分

新的《物理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有课标,明方向,知重点,物理与生活的密不可分注定物理教学的特殊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1.1、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知识。"许多人都看过苹果落地,但只有牛顿问了为什么。"牛顿因为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来了灵感,很轻松的解决了困惑很紧的验证黄金王冠真假的问题。由此不难看出物理来自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和规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塑料瓶盖上为什么会有一些竖纹;爬山是走s形为什么省力;夜间行驶的汽车为什么车内不开灯;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为什么越快等等。然后引导学生自然解释这些"为什么"的理由,这种教学设计虽费时费力,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效果好,理解物理知识透彻。

1.2、用物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杠杆,他能把地球翘起来,这可能吗?学完"杠杆"之后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发掘并引入这些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惯性"时候,我让学生解释"我们在开车和刹车时为什么会有向后倒和向前倾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再谈一些身边可以用惯性解释的现象,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把物理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但是社会实际问题只给出了具体情境,而没有给出与其联系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这样学生通过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就能更好的掌握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加强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生活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阵地,是发展能力的场所。物理教师若能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专注投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营造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点燃智慧的火花;绽放理性的光辉。

2.1、巧妙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离不开物理知识,教师若能以学生感兴趣的"趣题"、"趣事"导入新课,就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地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在讲"电路"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导入:我想在我家车库内安装一个防盗报警装置,只要有人打开我家车库的房门,装在室里的灯和电铃同时发出警报。请同学们设计这个电路,同学们兴趣十足,课堂讨论异常激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创设趣味、奇特的实验导入,例如,用纸锅烧开水,水烧开了而"纸锅"却安然无恙;用冷水浇在装有刚停止沸腾的水的倒着的烧瓶底部,水重新沸腾起来。让学生在预料之外,体会到物理的奇与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践证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教学重视每节课的导入,让学生一上物理课就有一种有趣、震惊、兴奋的期盼,从而保持整堂课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思索状态,并自主地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汲取更多的物理营养。

2.2、理论联系生活实际,浅化知识点。很多初中物理概念、原理较难理解,教师虽然经过了透彻的分析和反复的训练,但学生们由于不了解其实质,经常出现生搬硬套、逻辑混乱等问题。那么我们的教师就要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使抽象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想方设法地将物理知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学生就容易理解了。例如在讲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带学生到室外,把湿毛巾分别放在不同条件下的环境,观察蒸发的快慢,同学们自行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这些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让他们轻轻松松的来学习物理。

第6篇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的教学。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顺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知识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三个特性:①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②认识过程的同步性;③认识形式的交错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为目标,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由同一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实时、互动的教与学,使教学更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理实一体化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体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的框架。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因此一体化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理论学习的“失败者”,长期的“失败”经历使他们对理论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心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基础,从有趣的实践或问题着手,真实而且实用,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理论学习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理论的动机。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转化的现象称为迁移。知识、能力是掌握技能的前提,制约着技能形成的程度,而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又有助于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技能是知识化为能力的中间环节。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让学生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迁移。

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本身要不断地学习,自我充电,自我提高,不仅要在理论上提高,也要在实践动手能力上有所提高。

5.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中职教育是由教师、学生、教学设施、设备以及教学时间构成的资源系统,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宝贵的职业教育资源,在人才紧缺、经费不足、设施落后、时间紧迫的中等职业学校显得尤为重要。理实一体化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一体化师资,统筹考虑师资配置,减少岗位设置,提高人员效率,解决师资紧缺问题。一体化教学将知识和技能体系重新组合,节约了教学课时,保证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很好地解决了中职学校技能培养过程中方法论的问题,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教材编写。依据模块化、项目化的要求,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针对性、适时性、有效性原则编写出项目课程教材。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知识点”整合,将近似或同类的“知识点”集中编排,密切“知识点”的关联,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训练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

2.师资培训。现在电子专业教师,有些常年只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很少上实训课。为能胜任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必须对专业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方式可采用组织教师利用节假日进工厂顶岗锻炼;实训指导教师传、帮、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聘请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满足项目课程教学的需要。

3.硬件设施的完善。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基地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保障。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教学的“一体化”场所。其间应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也包括实训教学用的设备、工具、仪器仪表,还包括现代教学手段所用的电脑、投影、音响、电子黑板、仿真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4.教学方法的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产生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实践导向法、行为引导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怎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灵活选择。

5.教学质量考核。本课程考核采用实训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办法,考核模块化,即每进行完一个模块,就对实训和理论分别考核一次,并将每次的成绩纳入期末总评。其中理论、实训成绩各占总评分的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作业、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占总评分的20%。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第7篇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关联,并围绕日常生活的主题展开物理教学.这种方式的教学,在物理问题中引入生活实例,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将物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一、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1.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对整个世界的教育体系有着深远影响.正是由于这一理念的存在,提醒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和想法.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主要包括:首先,生活对教育的需求,而教育也具有自身独特的生活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生活,因为生活的需要,教育才得以延续,所以从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中传递的观点主要反映在它将生活与教育紧密地联系.其次,教育与人类生活同步.生活的特征之一就是生长,所以对于教育而言,人不应该因为离开校园而停止接受教育.最后,生活中能将现在与将来联系到一起的方法就是教育,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就是为了防止教育脱离社会.

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实际上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丰富自己,知识的获取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不该是被动地被传授知识,而应该主动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析,并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新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驱动作用,才能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构建的过程则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能够为教学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1.教学生活化策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入课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的引入主要包括生活和物理两个方面.如果围绕物理这一方面进行引入和展开,会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引入的课题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就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创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场景引入物理知识.2.开展活动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都是建立在主观意识之上,导致教师很难通过只言片语改变其思维方式和想法.这种单纯的语言授课方式,限制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结论的获得,还应该进行体验和感受,通过活动深入了解物理知识.这种活动带来的体验是语言所无法超越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添加活动环节,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实现物理作业的生活化.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物理作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复习,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并且作业内容往往是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样一来,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其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物理作业生活化.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方式摆脱物理作业原有的单调泛味,在作业内容上进行思维发散,使作业与生活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还要在作业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和数据调查等有趣的形式来完成作业.在观察现象的过程中,学生能将观察到的现象与课本中的物理知识进行联系,并对知识进行生活化的拓展;在数据调查的过程中,学生能在搜寻有用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类,最终针对问题得出答案,提高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这样的生活化作业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课程资源不但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和计算机教学软件,还应该包括科技馆以及实验室等.新课标要求课程资源的来源应该进行拓展,需要利用生活资源对以往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知识中增加生活资源,是对教学信息的补充和拓展,能将物理理论的研究延伸到课外实践中,将知识与生活进行交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实验;探究;高效

物理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及探究能力要求很高,同时也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课堂教学如果缺少实验的参与,就等于鱼儿离开水一样,没有了生机及活力。但是,很多学校由于硬件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大型的物理实验装置一般很难引入,物理小实验由于其操作简单、设置容易、取材方便、用时短,可以被很多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所引入。笔者通过多年一线教学发现,学生常常因为难以理解的抽象物理知识而缺乏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差,甚至有厌学情绪。将小实验引入初中物理课堂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操作方便。至此,笔者将探索如何将物理小实验引入物理课堂,优化初中物理课堂结构,从而有效提高物理学习成绩,落实物理教学目标。

1.基于小实验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含义分析

鉴于初中物理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学生一般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就要大胆革新传统教学理念,提出实验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热情。小实验由于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动手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可以提高物理知识的直观度,进而让死板的物理知识更加生活化、直观化,让初中物理教学回归到实验动手操作上,但在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有目的性、双边性、多样性、综合性。无论任何教学方法,本质都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主要目的,基于小实验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也要以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点[2],增强实践能力为目的。同时,还要注意实验教育的双边性,也就是要突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模式。

2.基于小实验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

(1)借助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趣味小实验引入新课,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将学生上课前分散的注意力快速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物理的环境中去。例如,教学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电能的产生”一课时,我用磁铁和线圈做了一个微型的电风扇,然后在课前选择一个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参与实验验证。让其用手捏住插头上的两个小铜片,然后用手旋转风扇的叶片,高速旋转中该学生大叫:“老师,手麻。”这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就乘机提出问题:“整个实验装置中没有电池,为什么该学生会手麻呢?”这时学生都聚在一起相互讨论。最后,我将微型小风扇拆卸为每一个小部件,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个部件构成,主要是磁体和线圈。这样就为新课内容的有效展开做出了较好的课前导入,充分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这种贴近生活实际的小实验迅速将学生引入课堂,注意力迅速集中,为接下来新课内容的展开铺设了良好基础。

(2)借助生活化实验教学,增强物理知识的亲和度。在物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的小实验,可以有助于提高物理学习的亲和度,增加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物理不仅来源于生活更加服务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例如,教学八年级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在课堂中选取两位学生走向讲台,相互击掌。这时学生会说:“老师,手掌疼痛发麻。”那么老师就要引入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及相互作用的表现。又如,取一枚鸡蛋和一块小石子,然后选一位学生走向讲台,将小石子与鸡蛋碰撞,明显鸡蛋会破。这时教师就要提出问题:“为什么鸡蛋和石头相碰撞,鸡蛋会破?两者受力不同吗?”比如讲“光的折射”时,可以创设问题场景,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如“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折弯呢”,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了探究问题,学生会自己去思考、去探索,物理学习兴趣也会被大大激发。

3.总结

综上可知,基于小实验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更具有充分突出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改革目标,充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优势。同时对学生有效借助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给予充分锻炼,加强了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凸显了物理学科的价值。因此,基于小实验背景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相对其他教学模式更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道国.改进初中物理小实验的一些做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4).

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效率;爱国主义

一、历史的概念以及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一)历史的内涵及范围

历史从广义上说,是一切事物的演变过程,从狭义上说是人类社会与文明发展的过程。学习历史对人类、对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历史学科的重要意义

1.增加学生对人类文明的认识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曾经创建过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明成果,如埃及金字塔、奥林匹亚宙斯巨像、巴比伦空中花园以及中国的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等,这让人们认识到古代人民的文明与智慧,开拓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的农牧业、雕刻绘画艺术、数学天文历法、冶金等都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这对世界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3.教学生如何做人

历史人物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名垂千古的中外人物有、牛顿、孔丘、蔡伦等,臭名昭著的有秦桧、希特勒等,经过历史的评判,学生很容易明白应当要做什么样的人。历史可以让学生明白以后的做人方向。

二、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我国中学目前的历史教学依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单一的讲课―作业―复习教学形式令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而是以历史的背诵、历史的考试为主要学习动力,这违背了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培养目的。

(二)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

历史一般以过去的事和人为主要内容,而且教材一般都以文字或者黑白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这样的教学方式与生活中的彩色社会形成明显的对比,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三)强调社会价值,忽略学生自我发展

历史一般讲述的都是大是大非、大善大恶,因此,这常常与社会价值观联系起来,而对学生来说,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似乎离现实很遥远,自己更沾不上边。空洞的历史教学只会让学生考试更好,而不是发展得更好。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指的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或者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尝试,其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改善,其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有着众多的优点。

(一)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内容枯燥,与现代生活关联小,这是学生对历史的普遍看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看相关的历史影片或播放教学PPT,这便可达到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

据统计,大部分学生认为借助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加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历史教学亦是如此,初中生学习科目众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增加学生的记忆压力,而历史的记忆点以及对历史的评价仅仅通过课堂讲解,学生的吸收效率不高,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参与教学,则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吸收能力。

(三)开阔学生对历史的视野

历史大部分是黑白色的,仅仅依靠书本难以将历史知识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更能将历史“重现”,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对历史事件有自己的认识。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历史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之一,多媒体教学包括多媒体室教学、网络教学等。学习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面向未来,历史是过去的事,利用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能够清楚地展示出历史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生活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我国现代中学教学的要求之一,历史教学也一样,历史课堂教学应当尽量向课堂生活转变,根据学生对历史的疑问或是对历史的看法,借助网络信息或者手机查询,给学生进行讲解,消除平时课堂的严肃性,缓和教学氛围,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情景体验教学

情景体验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教学方式,由于历史关乎的人物和事件较多,对当时人物的做法或想法也没有深刻的了解,通过安排学生进行历史剧的表演或者观看相关的影片,可以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场景中,亲身体会过去的历史,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知历史、感悟历史。

历史教学是学生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学会为人处世、明辨是非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学质量关乎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是促进学生对历史认知的高效教学方法,也是今后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