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6: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和谐社区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

一、组织领导

一是健全领导体系,广泛宣传发动。全市和谐创建工作启动后,我们按照市里要求,成立了由区委书记李世光同志任第一组长,副书记贾有余同志任组长,宣传部长赵珊珊同志任常务副组长,有关区级领导同志任副组长的和谐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了15名同志,成立了专门的和谐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整个和谐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导。根据部门职能分工,我区和谐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文明办从自身职能出发,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加大推动力度,形成了上下统一、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同时,我们通过竖立公益广告宣传牌、悬挂过街横幅、设立宣传栏、建立和谐寒亭网页、开通和谐创建公益彩铃、手机短信、文艺表演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谐创建的工作内涵和任务目标,在全区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特别是在区电视台开辟了《和谐大家谈》、《和谐典范》、《和谐创建动态》和《和谐故事》四个专栏,进一步增强了宣传效果。对外宣传方面,先后采写了10余篇文明和谐社区创建的重点新闻稿件,分别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大众日报、潍坊日报等显要位置刊发,区和谐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还通过工作简报的形式,对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经验交流、典型做法等进行编发和上报,为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搞好示范带动,促进整体推进。工作中,我们坚持抓点带面,用点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带动面上的工作。经过认真梳理和分类,在全区确定了3个和谐社区示范点,即开元社区、蝶园社区和海龙社区。

三是严格考核督查,狠抓工作落实。区里制定了和谐创建工作考核细则,纳入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做到平常督查、季度观摩点评,年终考核表彰相结合,对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及时跟踪问效,准确掌握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并定期下发督查通报。区里先后10余次召开文明和谐社区创建调度会议,交流经验,查摆不足,研究部署推进措施。8月份,区里还组成督查组,对全区9个社区的文明和谐创建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结束后,我们专门召开会议,集中汇总情况,并形成督查报告,然后对需要整改的问题逐一进行了反馈,令其限期整改。

二、思路措施

我区确立的和谐创建工作思路和基本定位就是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解决群众“三最”问题为重点,以和谐文化为引领,努力形成全区上下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建过程中,结合我区实际,我们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创建内容,规范创建程序,切实提高了创建水平。

(一)组织开展了和谐创建“一个主题教育活动”和“十大践行活动”。为确保和谐创建活动的整体同步性,从7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开展了以“树和谐理念,扬和谐之风”为主要内容的和谐创建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对各类和谐创建活动的统领。活动分动员学习、查摆问题、集中整改、巩固提高“四个阶段”。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勤政为民的服务理念、一抓到底的务实理念、科学发展的责任理念、团结和谐的文化理念“四种理念”,解决认识不够到位、构建和谐理念不强,作风不够扎实、服务群众能力不强,思想不够解放、和谐发展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够高、学习意识不强“四个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和谐创建的深入开展,我们又组织开展了“和谐创建十大践行活动”。这十大践行活动是:“爱我寒亭,做文明和谐市民”践行活动、“和谐之声”广场文化活动、“城乡和谐牵手共建”活动、志愿服务—“和谐使者”评选活动、“青春和谐责任”青少年演讲比赛、“迎奥运、促和谐、全面健身活动”、“和谐行为规范征集”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爱心援助”活动、和谐书画展暨“透过镜头看和谐”摄影比赛和“我眼中的和谐故事”征文比赛活动。

(二)提出了和谐创建“三大检验标准”。为进一步明确和谐创建方向,提高群众对和谐创建的参与率、知晓率、共享率和满意率,我们明确提出了衡量和谐创建成效的“三大检验标准”。第一,是否通过和谐创建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共同理想,推动了和谐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文化,既是和谐创建的题中之意,又是和谐创建的思想先导。也就是说,和谐创建,首先是一种理想追求、一种观念、一种文化理念,和谐创建的步伐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成效。为此,我们坚持把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作为和谐创建的重点来抓,从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入手,突出氛围营造和载体搭建,深入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积极倡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团结和谐、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寒亭精神,大力加强和谐机关、社区、村庄、企业、学校、家庭等特色文化建设,以和谐文化凝聚人心,引领创建,切实筑牢了和谐创建的思想基础。第二,是否通过和谐创建,解决了实际问题,提升了水平,实现了率先发展。我们坚持把解决“三最”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着力点,使创建成效真正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来,体现到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来,体现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努力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带来的成果。第三,是否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成为群众满意的活动。和谐创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才能使这一目标变成现实,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从和谐创建中得到实惠,才能使各项和谐创建活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此,我们围绕和谐创建,广泛组织开展了各种特色活动,群众参与和谐创建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创建工作具备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提出了和谐创建示范点要达到“五个有”要求以及创建工作要防止“二个误区”。

和谐创建示范点,代表着整个创建工作的水平。为进一步提高示范点的创建水平,我们明确提出了创建点必须达到“五个有”的要求,就是“有氛围、有资料、有活动、有典型、有变化”。围绕“五个有”的要求,各创建示范点积极行动,落实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指导基层搞好创建工作,我们还提出了和谐创建要防止“两个误区”,就是防止和谐创建与日常工作“两张皮”、防止把和谐创建等同于日常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和谐创建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牛鼻子”来抓,切实把和谐创建与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与理清工作思路相结合,与量化分解全年任务目标相结合,与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相结合,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明生态村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和谐创建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凝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初步成效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的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是找准了影响和谐的主要因素。各社区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和谐创建的一系列文件材料。围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设立意见箱、发放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并认真汇总梳理,深入剖析不和谐因素的根源,从而进一步理清了创建思路,为改进工作找准了方向。

二是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通过和谐创建工作,社区工作者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构建起政令畅通、运转有序、高效服务、科学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

三是推动了和谐文化建设。各社区基本达到了“六项标准”:以最凝练的语言概括出体现各自特色的和谐文化品牌;建成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长廊”,利用温馨提示语、警言名句等,在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营造了和谐文化氛围;开展了特色的文化活动;加强了文化宣传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覆盖到和谐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图书,建成了图书阅览室、图书角等文化阵地。

四是解决了实际问题。创建工作中,各社区从落实好“十件实事”做起,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真正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和谐创建的成果。

五是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谐创建为各级各部门自身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各项事业和谐进步,政治社会和谐稳定,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又好又快发展的可喜局面。

四、下步打算

经过前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全区和谐创建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突出重点,确保把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继续把开展好文明和谐社区创建与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积极稳妥地化解各类不和谐因素,努力让社区居民得到更多更大的实惠。

二是抓好活动,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上实现新突破。以和谐创建为主体,创新载体,精心设计,开展形势多样的社会性、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各类互助共建活动,把和谐创建与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拓展和谐创建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选树典型,努力培育和谐创建新亮点。遵循“系统化储备、个性化总结、立体化宣传、动态化推进”的工作思路,大力宣传体现和谐精神的人物、单位典型。努力创建出一批叫得响的示范点,过得硬的典型经验,推进面上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2篇

一、强化学习

首先是继续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在处理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议,对待工作不讲条件,积极主动地参预到各项工作中去。其次是根据工作需要全面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我分管的工作主要是解决民生问题,包括低保、优抚、劳动就业、残疾人保障等等,涉及到千家万户,每项业务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有业务都需要从头学起。我一方面加强自学能力,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熟悉业务。另一方面主要是向老领导、老同事勤于请教,加强同市级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同时也能不耻下问,虚心地向年青同志学习专项知识,向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人员、社区志愿者等了解最基层工作情况。通过采取阅读材料、查阅档案、拜访座谈、实地调研、参加会议、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目前已经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的业务知识,可以实实在在地为西安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勤奋工作

我一直具有较强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上敢于坚持原则,有话讲在当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搞小动作,不怕为工作得罪人。同时也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积极向领导请示,善于同其它同志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尤其是在业务问题上,坚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基层同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

1、推进落实,创新争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万元对牡丹立新办及所属6个社区进行升级改造。完成后6个社区全部达到省级300平方和谐社区标准,也是牡丹江唯一一个办事所有社区全部达到省优标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飞跃发展。其中西牡丹社区将建成一个千米社区,成为牡丹江地区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备、功能最先进的社区,也将成为牡丹江社区工作的最大亮点之一。同时我还在整合社区资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着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原则,对牡丹立新办及所属社区房产所有房产都亲自进行全面核查、测算,反复比对,最终拿出价值130万元的5套社区房产用以购置新社区部分房产,这种资源整合的模式今后会继续得以实践、推广。二是服务领先。我区是全市唯一的居家养老试点城区。我们加强领导、整章建制、规范服务,并对100名助老专管员和201名社区干部进行专职培训。9月份,在齐齐哈尔召开的全省居家养老工作现场会上,我代表牡丹江做了经验交流。目前这项服务已在全区全面铺开。三是培训创新。在全市首家开展了社区干部“星期六大讲堂”活动。与牡丹江大学联合,聘请民政、劳动、心理等专家、教授,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知识水平、提高业务本领,开展了六个方面内容的培训(政治理论、社区业务、政策法规、社工队伍建设、公文写作、电子政务),使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加强协调,确保稳定。一是处理出租车。区委区政府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机关干部全体包扶下到社区,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到每一个出租车主家讲解政策,化解矛盾,社区干部每天甲7点晚8点都要入户做工作,顾不上自已的身体,顾不上一家老小,放弃了一切休息日。我包扶温春镇65户车主,最难办的是南江村17户车主,因为他们用卖地钱买出租车,又相对集中,一直拒不出车。我就亲自和他们面对面谈,有时晚上谈到半夜,最后虽然对政策仍有疑问,但是被我们西安区的诚意感动了,全部同意出车。可以说西安区在这次中劝导最为成功,出车次数最多,付出的努力最大,为带动全市恢复正常营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为国庆60周年庆典创造良好环境。从九月下旬全区就进入高度敏感期,集中所有力量对不稳定因素进行大排查。所有属地不属事的上访案件都由各办事处负责,我就是相应包案责任领导。我们采取逐人见面、逐人掌握、逐人落实,采取有力手段,坚决稳控。对个别情绪激动人员,我也亲自为其疏导。基本上完成稳控工作。三是日常稳定工作。我分管的民政中的低保、廉租房、优抚,劳动中的仲裁,残联中的救济都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不好平衡的问题。今年廉租房实物配租73户。我专门主持召开了联席专题会议(街道办事处、纪检监察、民政、残联等部门参加),认真部署、周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现一点纰漏,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四城区唯有我区没有上访事件,在全市廉租房会议上受到表扬。8月份,我区一刑满释放人员能过要求享受三轮车政策,立即采取多种措施给予解决,市委书记徐广国同志对此做出“落实得好”的批示。

3、组织有力,全面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我负责推进的小组目前已超额完成任务157%,居全区第一名。二是双拥工作取得了突破。“八一”建军节,我们不局限于驻区部队,而是邀请全市驻牡部队,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庆祝建军82周年酒会。会上还举行了我区18家单位与部队军民共建结对仪式。区委书记还亲自带队走访慰问部队15家,得到了市领导和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三是队伍建设上有新提高。在社区建设汇报上,指导民政工作人员在西安区首创采用多媒体形式汇报工作。同时还利用广电局的工作优势,为西安区在媒体及广播电视技术上多次给予帮助。

三、一点体会

随着对区里情况的了解和工作的深入,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西安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工作中处处体现出发展思路的超前性、功能定位的准确性、干群关系的和谐性,我认为西安区的领导班子能够坚强领导、果断决策,目前已经最广泛地凝聚起职工的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蕴藏在职工中潜在的巨大能量,从容应对最严峻的挑战,显示出有效驾驭复杂局面的卓越能力,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爱戴。

四、挂职收获

1、锤炼了务实作风。西安区的很多工作往往是“先干后说、多干少说、甚至干了也不说”,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讲排场,不搞形式主义。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始终坚持“不争论、不埋怨、不推诿扯皮,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务实态度,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气顺、心齐、有干劲。

2、开阔了工作视野。区里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在这里挂职锻炼,使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区里工作的特色和经验,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使自己的思维跳出了原有的圈子,学会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学会了从宏观层面思考工作,增强了掌控局面的能力。

3、增强了适应能力。对于来自机关的挂职干部而言,最大的难题不是工作的难点,也不是快节奏的工作,而是工作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此,我就多听、多看、多问、多想。首先从自己的角度努力去理解、适应,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适应。同时,我坚持“谦虚自信”的准则,不害怕、不回避矛盾的产生,通过有礼有节的方式进行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认可。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的适应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与区里的干部们建立了真挚的友情。这半年,是充实的半年,愉快的半年,更是收获的半年。

五、存在不足与改进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不够。个别社区还未去过,对一些基层状况欠缺第一手资料。今后我想办法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

二是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还要加强。主要是因为工作经经历相对单一,对区里情况掌握不多。今后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利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第3篇

一、立足全局,更新观念求突破

今年以来,区妇联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我区妇女思想观念和内在需求,系统研究妇女发展的特点、规律和未来趋势,以国际视野、现念丰富妇女工作运作模式,在各项工作中探索引入社会化工作理念,使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载体、工作机制得到创新和突破。

1、紧抓以点带面,实施品牌带动

20**年下半年,区妇联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中妇女与社会和谐发展”课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广大妇女最为关注、与自身利益最密不可分的是家庭问题。因此,“做好‘家’字文章,以家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妇女工作”是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突破口。根据这一调研成果,区妇联探索集中资源,打造品牌项目的工作推进方式,通过发挥品牌项目的整合力、推进力和影响力,带动整体工作深入推进。于今年3月启动了《“五星**和谐家庭”——**区家庭素质提升项目》,根据各镇(街道)的申报和工作实际,确定了8个子项目为区家庭素质提升项目试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级妇联认真研究本地的实际情况、妇女特点、资源状况,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形成自己鲜明的组织特色和工作专长,通过活动、项目的相互借力与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上下呼应,左右联动,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合力,使整个项目的实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为新时期我区妇女工作找准了突破口,提高了妇联工作项目化、品牌化和实效性。

2、整合社会资源,形成部门联动

借势借力、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完成工作目标历来是妇联组织的优势所在,因此区妇联积极争取各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运用他们的资源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维权服务。

5月起,区妇联邀请香港邻舍辅导会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的资深社工陈飞定期到丹灶社区儿童德育进行工作指导,希望通过香港丹灶两地社工的相互交流,使本地社工掌握更多的工作方法,能有效推进社区德育中心的建设。7月份开始邀请佛山电台著名情感热线主持邱静每周四上午到区妇联为群众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3、运用专业工作理念,延伸工作手臂

区妇联今年开始探索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融入工作实践中,促使各项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是在维权工作中引入了个案工作理念,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求助者和家庭更好发挥社会功能,获得社会资源,解决问题。上半年共跟踪个案件,其中比较突出的是11岁流童乐乐的案件,各级妇联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为其解决了基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并通过志愿者的介入,增强了她的生活适应能力,促进了她人格健康发展,使其顺利回归家庭,回归正常生活。

二是探索运用小组工作方式成立单亲特困母亲互助小组,专门邀请中华女子学院的杨静、李洪涛教授为各级妇联干部、母亲代表、志愿者代表等开展专业培训,系统学习小组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巧。并引入志愿者帮扶工作机制,把单亲特困母亲组织起来,通过帮扶、教育,提升她们自我生活的能力,达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实现共同成长。

二、紧贴形势,服务中心求稳定

我区各级妇联敏锐把握当前妇女儿童民生需求的特点,在工作大局中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以扎实的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为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彰显了妇联工作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1、配合区委区政府继续做好农村出嫁女权益的落实工作

区妇联继续抽调2名主力人员参与工作的调处和落实,依法依规做好修订农村股份章程、审核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等工作;注意掌握社情民意,收集整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问题,疏导矛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政策法规宣传,引导群众知法守法,营造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出嫁女问题解决的良好氛围;启动法律程序,对难点村、难点问题运用司法强制手段确保出嫁女权益的落实。

2、关注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区妇联根据目前我区妇女儿童工作领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和探讨。例如针对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缺乏的现象,在艺术高中、盐步中学、南师附小等学校开展了中小学人口与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成效评估调研;针对少年儿童权益保护问题发放调查问卷开展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发生在儿童少年群体之中的各种侵害儿童少年合法权益的暴力行为,探讨实施有效预防与干预措施。在深入调查、收集素材的基础上撰写了《漂流的花朵更需呵护——关注流动儿童的成长与教育问题》的论文,引起社会各界对流动儿童问题的高度关注;承接了广东省妇联与亚洲基金会(赠与亚洲)合作的“为流动儿童建设图书室”项目,向狮山招大学校和平洲博雅学校两间外工子弟学校捐赠了3000册不同类型图书,引导学校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培养流动儿童热爱阅读的习惯。5月在大沥嘉福学校举办了“携手奉献,爱心飞扬”大型文艺晚会,为汶川地震灾区学校筹集了善款6万多元;对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年度监测评估中仍未达到要求的指标以及工作难点,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

3、创新维权工作举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维权站的各项工作制度,使之成为了解民情、知晓民意的窗口。半年来,维权站共接待来访来电投诉件,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维权站工作人员还加强自学,为有需要的妇女群众提供代书离婚协议书、书、反诉书以及申请执行书等法律文书服务。维权站的工作得到了来访妇女的好评。

二是深入开展“三八维权周”、“6.26禁毒”等活动。年初投入数万元编印了近6万册普法宣传单张和法律知识手册派发到群众手中,提高了群众的维权意识和能力。3月份分别在桂城嘉信茂广场和丹灶镇南华宝石有限公司举办了户外宣传,通过有奖知识问答、小品表演等形式在群众中掀起“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热潮。“6•26”国际禁毒日当天,联同区禁毒办等部门在西樵金典广场举办了大型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地向群众宣传吸毒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提高了群众防范、抵制的自觉性。

三、固本强基,提升能力求业绩

区妇联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于党建”的原则,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能力建设。

1、开展各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

一是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了妇女观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组织各级干部观看远程课件,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国策意识,在全区形成尊重和保护妇女,关心和支持妇女工作创的良好氛围。

二是6—7月份分别组织各镇(街道)妇联主席、专职副主席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开展了妇女特色教育的专项培训,学习先进妇女工作的特色理念,提高了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

三是继续擦亮“关注健康,关爱女性”——机关女干部培训的品牌,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孙健升教授主讲工作和生活中的“沟通秘诀”;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客座教授、CCTV少儿频道和教育频道亲子教育栏目的特邀嘉宾郭天祥教授讲授“亲子教育与和谐家庭”,提高机关女干部整体素质,丰富我区机关女干部的知识,为塑造五星**公务人员文明有礼、健康阳光的良好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组织各级妇联干部参加了上级妇联举办的志愿者管理、婚姻家庭关系调适技巧以及心理咨询技巧等培训,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提高了妇联干部的工作水平。

2、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强化服务理念。

今年以来区妇联结合与九江上东村和电白县沙琅镇堂砥村党支部的互帮互助活动,创造机会让机关党员干部与基层党员群众相互学习、交流,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进一步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区妇联两次到堂砥村党支部开展探访活动,为困难党员、困难群众和学生、孤儿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为村党支部赠送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5月份区妇联向全区群众、学生发出捐书倡议,得到了各镇(街)、机关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共收集到图书2万多册,区妇联为各捐赠单位和个人发放感谢卡和感谢信,6月底把图书和书架运送到堂砥村的英塘小学和堂石小学,为两所学校建立了“流动图书室”,赠书活动为两地的师生架起了沟通互助的桥梁。我区不少学生还在图书中留信、留言,鼓励堂砥村的学生努力学习,崇尚科学,明理守法,用知识丰富人生,改变命运。6月1日上午,区妇联到另外一个挂钩村——九江镇上东村,与上东小学一起举办“我体验,我成长”——庆“六一”亲子活动,与当地的学生和家长共庆“六一”。区妇联还关注挂钩社区的工作,了解挂钩社区的需求,鼓励他们开展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各项工作。上述活动使区妇联的党员干部进一步了解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密切了党群关系。

四、创优载体,立足家庭求发展

1、开展关爱弱势妇女儿童的暖流行动

一是进一步加大援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力度。我区第一周期的援助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区妇联从今年开始更注重从政策保障机制的建立、开展生产自助、提升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应对问题的信心和能力等方面着手,为单亲特困母亲家庭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区妇联对帮扶对象进行重新介定,把人均年收入在低保线以下或濒临低保(低保线上浮20%)、有在读子女的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纳入了援助对象,提高援助工作的针对性。同时,推动民政部门把单亲特困母亲家庭的援助纳入我区大慈善的援助体系中,广泛调动社会资源为这个群体献爱心。努力做好经济援助的牵线搭桥工作,组织单亲特困母亲向捐赠者撰写感谢信,籍此继续募集社会力量开展帮扶。旅港乡亲邓祐才5月份再次捐款36万元,继续为100户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提供经济上的援助。另有一位热心人士也结对13户濒临低保家庭,为每户家庭提供每年1200元的援助,并表示参照低保家庭助学的标准,为这些家庭的17名在读大学的子女提供助学捐款,直至他们大学毕业。同时,区妇联还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帮扶活动,扩大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接触面和交往面。5月份两次组织单亲母亲家庭走出家门,观看源自佛山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的电影《叶问》,欣赏圆明园兽首和南北朝佛像、游览**影视城、南国桃园、狮山工业园和大学城等,让单亲特困母亲家庭欣赏**的自然风光、人文特色和感受**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强她们战胜困难、面对生活的信心,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母亲、感恩母亲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继续为困境儿童送上关爱。节日前夕慰问了全区的孤儿和福利中心的小朋友,给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6月份组织港澳乡亲林亮先生回到家乡与他曾资助过的孤儿及特困家庭的孩子进行见面交流,区妇联向孩子们赠送了**购书中心的购书券,勉励他们好好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充实自己。

2、丰富家庭文化建设内涵

一是组织家庭参加佛山市“十大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我区推荐的李深华、吴信玲、杜浣颜和文世均家庭等4户家庭荣获“佛山市十大文明家庭”称号。他们的家庭美德将得到弘扬,并将为推进佛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发挥积极作用。另外还有2户家庭参加佛山市家庭阅读故事会,分别获得“最佳演艺奖”和“最佳表现奖”。

二是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继续承办“与孩子心灵对话”论坛活动,在狮山的2所学校以“学会宽容,善待他人”和“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为主题,通过小品表演、诗歌朗诵、互动问答等环节以及专家的深入讲解使父母与子女都敞开心扉,畅谈体会,增进了子女与父母间的感情,为家校教育搭建起良好的沟通平台。组织少年儿童积极参加市妇联举办的“爱的创意,欢乐家庭”书信文化活动和“为了母亲河”节约家庭用水漫画大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书信文化活动2名儿童获得比赛一等奖,28名儿童获得优秀奖;“为了母亲河”节约家庭用水漫画大赛,我区收到投稿作品近70份,16份作品分别获得比赛的一、二、三等奖。

五、抢抓机遇,服务经济求实效。

上半年,区妇联积极发挥娘家人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姐妹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建设。

1、唱响“三八”庆祝活动主旋律

编印《三八专辑》5000多份。举办了**区各界妇女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9周年大会,表彰了12所**区优秀妇女学校及100户**区节能环保特色文明家庭。并邀请了广州话剧团表演舞台剧《跟我的前妻谈恋爱》,以现代爱情、婚姻和家庭中的常见问题,诠释了宽容与忍让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演结束后,区部分妇联干部和话剧团主要演员被**电视台邀请录制《分享》栏目,通过媒体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家庭懂得如何去经营自己的婚姻,只有安定小家,才能和谐大家。

举办“关注健康,关爱女性”机关妇女趣味运动会。43个区直机关单位妇女组织的480多名妇女参加了活动,体现了广大机关妇女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

2、切实有效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

3月份召开了**区巾帼文明岗授牌仪式暨经验交流会,对获得20**“**区巾帼文明岗”称号的93个单位和获得“**区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先进集体称号的7个单位进行了表彰,还安排了先进单位代表进行经验发言,同时编印了《**区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材料汇编》400多本,下发给与会人员和机关单位妇委会。会议为推动我区“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实现“创品牌、树形象、优服务、增效益、出人才”的多赢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狮山镇计生服务所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医院内分泌科等9个集体获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3、广泛联系各界妇女精英

一是稳步推进女企业家协会工作。4月组织会员代表参加佛山市女企协举办的大型讲座和到清远产业工业园等地的参观交流活动。6月份组织全体会员前往杭州参观学习,拓宽了女企业家的思维境界。并积极发动会员为社会弱势群体踊跃捐款,至6月30日止,共收到捐款75240元,充分体现了我区女企业家的博怀和无限的爱心。在去年的抗震救灾捐助活动中,由于贡献突出,黄爱群会长所属的**新怡内衣有限公司荣获广东省慈善总会颁发的“抗震救灾社会捐赠先进集体”,黄爱群会长也被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授予“20**光辉之星”的荣誉称号,潘惠芳理事获得广东省优秀女企业家称号,为**女企业家协会赢得了荣誉。

二是与各界妇女的交流和联谊不断拓展。今年分别接待了旅港丹灶同乡会和香港励贤会交流团,并到三水区妇联和广州荔湾区妇联开展了联谊交流活动,大家相互交流妇女工作的方式方法,互相借鉴工作的特色和经验,共同促进工作的开展。

4、完善宣传工作机制,为妇联工作发展服务

第4篇

省政府召开这次重点服务业城区现场工作会议,是在调查研究、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确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按照培育服务业三大载体的要求,专题研究城区服务业发展工作。这既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落实情况的一次督促检查。昨天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潍坊市的鲁东物流中心、白浪河综合治理开发工程等城区服务业项目,大家普遍反映潍坊市在推进城区服务业发展方面,思路清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值得学习和借鉴。潍坊市在加快城区服务业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我认为有三点需要充分肯定:一是认识到位。我们现在来研究服务业的发展问题,绝非是简单重复过去的传统服务业的概念。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很好地认识服务业的地位、作用和内涵。当时省里提出建设三大载体,许多同志对城区服务业的概念认识不清,感到考核对象不明。一个城市的市区是由区级行政区组成,区级行政区下面还有街道办事处,在这个范围内把有效的土地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其他要素资源和自然资源配置好,就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优势,就会大大提升城市经济的现代化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组织和指导城区服务业发展,领导者的认识首先要到位,潍坊市在这的认识就比较深刻。二是规划到位。城区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有规划。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能各个区各自为战,各行其是。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把规划搞好。潍坊市委、市政府规划意识很强,他们的规划不是一般的布点性规划,而是对这个城市和城区的产业做了充分的论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既吸收本地同志们的智慧,又充分采纳了专家们的意见,花了很大的功夫。三是机制到位。潍坊市高度重视推进服务业发展机制的建设,这个机制不仅体现在投入多少资金,关键看管理体制、领导体制和融资体制等是否配套。潍坊市在这方面都有新措施,创新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思路明确,重点突出,规划科学,机制健全是他们的经验。发展一个产业不是说单纯有资金就行,管理机制不到位,总体规划不合理,有钱也发挥不了好的作用。

今天上午,大会进行了典型经验交流,10个单位讲得很好,希望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省发改委朱志明同志全面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对下一步如何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城区服务业讲了很好的意见,我都赞成,希望大家很好地贯彻落实。服务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认真总结培育三大载体、六大产业的经验,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推动重点城区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开创服务业发展新局面。下面,我讲五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省九次党代会要求,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精神,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作出了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决策部署,提出了做大做强服务业三大载体的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在培育城区服务业载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的进展还很不平衡,有不少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不深,有的工作力度不大,有的缺乏扎实有效的配套措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城区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化进程快,居民收入高,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优良环境条件,对推动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关键作用。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在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型过程中,服务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空间布局向重点城区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和特点是决定城市能级、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辐射带动力的强大动力与活力源泉。城市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城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70%--80%以上。从国内先进省市情况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作为城区主导产业的地位非常突出。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四个中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95%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达到87%;上海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GDP的比重、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达75%左右,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广东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了40%。从我省发展的实际情况看,50个重点城区经济发展比较快。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要素市场齐全,科技研发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服务业也代表着全省的发展水平。*年,全省50个重点城区实现的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全省的71.2%和77.6%。其中:17个市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22.2亿元,占到全省的42.1%。因此,抓住重点城区就抓住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主动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发展的大趋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把握服务业发展态势,抓住重点城区这个关键,引领全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对促进三大载体建设具有关键作用。服务业三大载体彼此联系,紧密相关,相互影响。重点城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关键作用。(1)重点城区能够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园区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城区这个大平台、大环境。我省在前一轮经济发展中,主要是依靠工业化的支撑和带动,多数城市注重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规模扩张和园区化布局与城市的建设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实事求是地说,许多地方对城市的服务功能、空间布局、品牌形象、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直接影响了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现阶段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扩张余地,但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服务业来带动,服务业、服务经济将逐步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重点城区服务功能,有利于加快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恰恰是服务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和壮大的最为有利的条件。(2)重点城区能够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重点城区集中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优质资源。据统计,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园区中有46个在重点城区,全省100户重点服务企业中有97户在重点城区。从城区产业发展来看,随着土地约束作用增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增加、商务成本提升,传统工业在城区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城区“退二进三”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区服务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扩张空间,这将为服务业园区、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服务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与发展水平。

(三)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3500美元,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经济与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城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发展城区服务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区是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主要集中之地,通过发展城区服务业,特别是发展与制造业关联度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物流配送、人员培训、财务管理、法律咨询、售后服务、商务会展等,可以大大优化和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支撑。(2)发展城区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大力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城区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发展城区服务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居住和出行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另外,发展城区服务业对解决城市就业,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城区服务业已经成为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关键增长点。(3)城区服务业有条件率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点城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人才等资源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产业分工细化、改革开放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区体制、机制、人才、投入、区位、环境等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城区服务业面临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引领全局,努力推动城区服务业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二、明确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任务目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文)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最近下发的〔2008〕11号文再次提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省政府鲁政发〔*〕66号文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37%以上;济南、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全省要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在今后10多年时间里,我省要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必须提高近1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实现上述任务目标,重点城区起着关键作用,必须率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统筹协调、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团带动、项目支撑,强化领导、政策配套;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使有条件的重点城区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初步考虑,今后3至5年,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

——济南和青岛。济南要充分发挥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核心作用,青岛要充分发挥在半岛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建设服务*、面向全国的服务经济中心,两大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驻地城区GDP的比重要分别达到75%和55%以上。

——其他15个市驻地城区。要依据工业化、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依托市驻地和周边城区,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生活的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有10个以上的市区达到50%以上;其他市区力争达到40%以上。

——其余33个重点市县城区。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力抓好城区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30个强县,要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有20个以上的重点县(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全省50个重点城区。到2010年,50个重点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由*年的77%提高到83%以上。

要通过引领有条件的重点城区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紧紧把握城区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姜大明省长对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等六大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六大产业”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各重点城区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科学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尤其要着力体现好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发展特色与优势产业。从全省情况看,*城区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特色与优势。今后必须在搞好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精心研究自身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区位特点等,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放到全局与战略的位置。同时还要规划好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创意产业、软件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确定特色与优势产业的结构和布局,要体现城市定位,符合城市的特点,遵循城市功能区划。比如加快发展金融业,并不是要求每个市区都要统一规划建设金融街区,但济南、青岛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应根据金融保险企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研究制定吸引金融企业的政策措施,通过改善硬软环境,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再比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单纯是建设几个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特别要对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产成品销售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搞好信息平台建设,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物流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汇聚中心,做成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业也是如此。重点城区是支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枢纽,不仅要打造一流的景区,而且要完善与旅游相配套的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城区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各个市区只有把特色与优势找准,真正做大、做强,才能把省政府确定的发展重点落到实处,实现全省服务业发展目标才有保证。

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目前,传统服务业是城区服务业的主体,总量规模大,结构层次低,涉及领域多,空间布局散,市场竞争力不强,必须系统改造提升布局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要引导好重点传统行业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好现有服务业资源,通过引入龙头和名牌企业,推进优化与重组,推进兼并与联合;要通过深化改革与开放,搞活发展机制,推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关键要搞好先进技术、信息技术的嫁接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业。城市公共服务业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要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地安排空间布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和引入市场机制,扩大融资规模,实施多元化投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目前要特别重视改善市区交通,切实解决市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改变市区交通落后于市外交通发展的现状。同时,要统筹规划建设城市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卫生保健、休闲娱乐,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供给,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

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城区要以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按照便民利民、综合配套的要求,加快社区服务网点建设。特别是新建居民区,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各类服务网点,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布局。要引导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构建以社区康体健身、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安全保卫、保洁环卫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努力为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城区是城乡服务业、农业服务业的结合部与支撑点。重点城区,特别是33个重点县,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重点抓好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以县城为基地、以重点乡镇为节点,努力为农村服务业合理布局和网络化发展创造条件。要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抓好关键设施、基础条件和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充分考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规划好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广播影视等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社区化,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联度大、配套性强。能否以城区为单位组织安排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前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工作指导中认真把握。

(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从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情况看,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和水平提升。规划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目标,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重点城区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服务业规划的编制工作。(1)各重点城区必须统一编制、统筹协调城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城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重点城区要在对城市经济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结构布局。要认真分析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特色、潜力与优势,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水平,科学划分城区的功能分区,认真确定发展的重点。必须把城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规划编制的主导权不能下放到下一级,规划的内容决不是条条或块块的简单迭加。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要有效整合城区服务业资源,突出城区发展特色,使城区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尽快走向集聚化、网络化发展的轨道。老城区要加快退二进三和城中村改造的步伐,为服务业发展腾出空间;新城区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预留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避免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重点城区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之间的关系。必须看到,许多重点城区的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城区也都具备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条件。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点城区发展必须树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互动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树立优先发展服务业的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要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分离,推进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发挥各个产业的协同作用,增强产业发展关联度,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省探索走出一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路子。(3)重点城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差异较大。各级政府在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上,既要统一规划、统筹指导,又要区别对待、搞好分类指导。对目前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重点城区,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优化发展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对目前服务经济基础较好、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重点城区,要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使其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对目前服务经济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城区,要发挥其潜在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搞好发展定位,加大培育措施,培植发展特色,促其加快发展。

(二)搞活发展机制,扩大融资渠道。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关键要引入市场机制。要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使服务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当前,投资仍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服务业投资一定要保持较高的增速。今年服务业投资要力争高于全社会投资5个百分点;重点城区的服务业投资至少高于全社会投资10个百分点。如何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从潍坊等地的经验看,思路完全可以放得更宽一些。(1)努力搞好项目策划。土地是城市最大的资源,发展城区服务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用好土地资源。重点城区是吸引服务业投资的最佳地方,只要科学规划布局,提高项目策划水平,高水准策划项目,就会引来投资者。因此,重点城区必须把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确定,作为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来抓,确保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论证一批。(2)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城区服务业规划起点高、项目规模大,占用资金多,必须坚持市场化融资。潍坊市将世纪泰华城的规划与开发权交给世纪泰华集团,前两期工程投资4.5亿元,政府没有拿一分钱。东营市引进银座开发了占地400多亩的商务中心,政府没有投入资金,不仅银座项目开发建设顺利,而且还给市里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政府进行整体规划,搞好项目策划,然后请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运作,大大拓宽了重点城区融资渠道。(3)积极优化建设环境。环境改善对项目建设、投资者进入具有重大作用。临沂市通过沂河改造,为城市居民拓展了休闲场所,吸引了众多的房地产商在两岸投资,城市环境改善了,政府税收增加了,可谓一举多得。潍坊市白浪河综合治理开发工程,规划建设视野宽、标准高,工程完工后,将成为集旅游休闲、商业服务、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的黄金水道,从而为两岸土地创造了较大的升值空间,实现了整治投入与政府收益的平衡。这些都具有普遍借鉴和推广的意义。(4)有效经营城区资源。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甚至包括一部分市县,都可以通过出让街区、道路、桥梁冠名权等符合市场要求的办法,获取建设资金,实现政府、企业、居民多赢。城市服务设施建设需要政府投资,但更需要市场融资。

(三)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是知识密集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快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需要精通管理的行政管理人才。(1)要抓好人才培养。省里已经研究提出了“十一五”后三年服务业人才的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公务员和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分批组织各县市区分管服务业的领导到境外进行学习培训。各重点城区要高度重视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投入,摸清人才底数与需求,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确定培训重点,分步组织实施,强化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各重点城区要建立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采取项目、智力、专利、管理入股等多种方式,创新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办法。要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待遇,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把重点城区打造成优秀人才集聚的高地。(2)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近两年,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各重点城区要把这些政策运用好。省市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用。对涉及用电、用水、用汽价格等关键政策,要明确要求,限定到位时间。(3)要积极创新发展政策。一些城区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了许可规划开发、土地转让、财政返还、出让经营权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注意总结先进经验,指导全省发展。条件成熟后,省里要抓紧出台扶持三大载体发展的优惠政策。

(四)创建服务名牌,提高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区服务业发展布局散、企业小、发展载体不强的状况,必须高度重视服务品牌建设,提升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1)大力培育服务品牌。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要借鉴创建工业名牌产品的经验,引导服务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省服务名牌;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服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提高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获得*省服务名牌的服务企业,要适当给予表彰奖励。要在全社会营造创服务名牌、争服务名牌的浓厚氛围。经过3到5年的努力,要培养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省服务名牌。(2)充分发挥重点城区综合引领作用。重点城区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依托,园区和企业是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重点城区更具有综合性,具有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综合与引领作用,带动和促进重点服务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街区,促进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城区服务业的功能,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3)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卖产品、卖服务、卖标准是企业竞争三个层级。服务企业最高层级的竞争是标准化的竞争,谁掌控了行业的标准,谁就把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要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地方标准化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服务的行业,要倡导企业推广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营造有利于消费的社会氛围。

五、创新重点城区服务业工作体制和机制

重点服务业城区发展,事关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全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提升统筹、规划、指导和驾驭城区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切实加强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领导。重点城区服务业产业门类多、行业跨度大,统筹协调好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任务重、难度大。把市区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研究,对很多市来说是一项新工作和新要求。各重点城区政府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与城区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保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重点城区政府要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和配合,重大服务业活动共同组织实施,重大服务业课题共同调查研究,重大服务业项目共同策划推进。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抓紧研究提出贯彻〔2008〕11号文件的具体意见,特别是对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既要在规划与管理上加强指导,又要在资金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支持。对目前建设中遇到的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价格管理等关键性政策问题,各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国务院的新要求,主动协调,维护大局,确保及时到位与兑现,共同推进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

(二)建立重点服务行业协调推进机制。各重点城区要参照省里确定的意见,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要分别成立由分管市长牵头,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重点行业发展领导小组,落实发展目标和责任,协调相关政策与措施的落实,形成培植重点服务行业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