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6:0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自从*年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全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达23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
与此相对应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从20*年的83%降到了20*年的72.6%,下降了10个百分点。在我国长期被视为天之骄子、从来不曾被就业困扰的大学生,出现了失业问题,而且失业的范围和规模逐步攀升。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单一原因来解释和分析。因此,政府、高校和相关研究部门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也各有侧重。我们这里主要讨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
作为全国高等院校最为密集的地区,*市*区更是面临着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区辖内拥有*大学、*大学等39所高等院校、22所各类成人高等院校和众多民办院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市的79%,每年有20000多名大学生和5000多名研究生毕业,其中有许多人就在辖区内就业。一直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但是在新形势下,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发展的地方。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高校大学生对政府就业服务的具体需要,更清晰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更好地打造服务性政府,*团区委联合*大学团委理论研究室,以“驻*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需求状况”为主题组建了课题组,于20*年7月对*区高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调研能够对该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出初步的对策,以便于找准未来政府就业服务工作的着力点,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使工作举措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样本概况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配额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300名学生。全面考虑到男女性别比例及专业和年级及学校层次等情况,主要调查包括*大学、*师范大学、*语言文化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体育大学、*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城市学院等十所高校,因此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区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不过因为并非随机抽样,加上样本量的限制,因此在进行推论时应较为慎重,此数据能够为我们的就业工作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建议。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驻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求职意向、求职心态、求职最先考虑的因素、求职要素以及找到好工作主要依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群体层面和个体层面找原因,分析了招聘会、基层工作、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求职渠道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区政府在就业服务方面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认可和肯定,无论是从宏观的服务机制、服务内容,还是从具体的服务态度、服务过程来看,都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切实的便利;同时,政府有必要加强就业政策措施的宣传工作,使客观准确的政策信息传播到更多的个体,以便于大学生更好地开展求职决策;大学生对政府的角色期望中,既有宏观的总体发展思路上的角色要求,也有微观的具体落实层面的措施期待。高校作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有必要进一步改进就业工作,完善育人环境,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从个体源头上缓解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让大学生具备紧迫意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了解相关政策。共青团作为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支柱力量,一直以来在高校育人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学生对共青团在服务就业中的定位有很多期待,如“联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开展大学生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服务维权,保障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利益不受侵犯”等方面,这些期待对我们共青团更好地配合好政府,培养发展人才,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结论与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及就业需求特点
1.当代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择业焦虑感普遍存在。我们仔细考察了驻*区高校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分布,半数以上的同学有些焦虑,一成同学非常焦虑。学习阶段越高,择业焦虑感越强。伴随中国经济社会改革步入攻坚阶段,就业市场总体上表现出结构性的人力资源供过于求的矛盾。适当的焦虑可以促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意识,在步入社会之前做好职业规划;过度的焦虑会导致大学生情绪不稳定,在重大问题面前无法保持足够的冷静,降低人的正常水平,造成择业失败,造成更强烈的焦虑。*区是全国高校聚集区,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在这种环境下,高校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就业竞争压力,极易产生焦虑感。
2.当代大学生就业需求呈现多元化、现实化特点。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碰撞交融,价值观念趋于多元。不就业族、考研族、创业族、打工族、出国族纷纷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可以使得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就业,充实到社会中的各种岗位上去。大学生作为具备较高文化知识、道德修养的社会群体,只要善于学习、踏实肯干,都能做出优秀的工作业绩。当前,社会转型进入固定化阶段,利益格局和制度框架均已初步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也趋于理性,个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事业成功的追求、经济利益的考量,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和求职行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的形成,高校毕业生在享受大众化教育成果的同时也肩负着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被选择者,而根据现实情况和个人特点的综合因素考虑择业,将有助于谋得理想职业。
3.当代大学生求职状况理性与盲目并存。*区高校大学生当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了解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和鼓励措施,熟悉用人单位的招聘流程,会通过各种渠道提前实习以获得就业机会,整个求职过程比较理性;但也有部分同学对政府就业政策不了解,缺乏实习见习的机会,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了解,表现得比较盲目。理性与盲目并存的现象,有其客观、主观原因。客观上看,政府就业服务工作做得不够,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共享等方面还有待改进;主观上讲,大学生个体对就业形势、自我特点的认识程度不一样,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也存在差异,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也缺乏提前实习的机会和知晓政策的渠道。
(二)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普遍对政府在宏观调控、就业服务方面的作用的认识比较模糊。这与就业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大学生自身的信息渠道不畅通有一定关系。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在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职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就业市场中的社会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大学生就业市场因而出现了“假性饱和”的现象。
2.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不完善。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不完善会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一方面,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运行缺乏了解,对相关单位的人才期望情况反映滞后,不能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另一方面,大学生很难通过多方渠道全面展示自身的知识技术能力等深层次的优势,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虽然政府提出要建设大学生就业信息与交流平台在,但实际上依然是被动的等待毕业生和企事业单位来向自己获取信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对于就业市场多样化的适应能力。
3.对大学生到普通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农村工作的保障不足。五分之一的同学有意去基层锻炼、服务农村、支援西部,这个数据虽然乐观的,但是目前这方面的教育宣传、组织动员工作还不得力,对服务基层的同学的财力支持还不到位,对普通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农村工作的待遇保障还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目前大学生就业还是偏向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4.对大学生创业工作支持不够。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总量的持续增长,社会将难以提供足够多的合适就业岗位,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转变旧有的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大学生需要有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不能满足于做求职者,还要有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准备。大学生创业也存在很多局限,比如知识积累不够、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够成熟、缺少运作资金、创新能力较弱等等,因而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区高校大学生认为政府在创业教育、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还不够完善。
(三)对策分析
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是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因素,要把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作为政府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并存的现象,突出反映了毕业生就业观念方面的问题,政府应积极引导高校及相关组织机构,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做工作。一是引导学生树立“适应”的观念。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要根据性格、爱好以及其他自身情况选择与自己的个人特点相“适应”的工作,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客观看待自身条件,调整好心理状态,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要正确评价自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流动”意识,不要认为“一次就业、终生不变”;要开阔视野,拓宽就业面,不要自缚手脚;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竞争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成才发展观。政府应该通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者座谈会、“创业者风采”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帮助毕业生转变计划经济下陈旧的就业观念,鼓励他们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到各行各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聪明才智。
2.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加大综合支持力度。首先,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制定和贯彻落实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类优惠政策,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方面予以特殊优惠。
3.促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增加大学生就业见习机会。政府需要不断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积极地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架桥筑路。*区政府应加强与高校的协作,建立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库,探索建立人才储备周转制度;同时与用人单位沟通,收集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促进供求匹配。政府应广开渠道,给学生创造到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进行短期就业见习、挂职锻炼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增强求职就业能力。
4.建立科学实用的人才供求信息系统。政府应整合就业信息资源,形成全国统一的就业渠道,在全国真正形成就业代码规范,就业信息统一开放,就业指导科学合理,区域性就业信息与全国就业信息互动,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定期由专门机构大学生就业资讯和相关政策,实现供求双方信息资源共享。*区高校密集、企业众多,建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与教育部门等要联合编制信息,把职业情况、学校专业情况、招聘计划人数、就业需求人数等相关信息对应起来,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完善,增强预测方面的信息,以减少学生求职过程的盲目性。
思考一:要以贯彻*精神为出发点,搭建平台,优化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
党的*报告强调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女性在家庭、生育等方面承担的责任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同情,但事实上却成为就业不利因素,这些问题让女大学生自己来扛,显然是不合适的,在实现女大学生充分就业方面,政府和高校都应当有所作为,社会决不能充当旁观者。
一要强化政策完善,创造女大学生公平就业的法律环境和制度环境
推动政府在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建议政府成立专项基金,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待遇,对招用女大学生较多的企业给予经济补偿、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二是建议在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培训机制中体现社会性别意识,面向女大学生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保障女大学生平等接受职业指导、创业培训的机会均等。三是对可能造成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进行政策限制,同时培养单位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四是提高女大学生在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中的比例。五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将女职工生育保险由单位承担改由社会统筹或政府公共财政承担,以利益导向促进企业吸纳女大学生就业。
二要强化政策落实,为女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保障
进一步加大从法律层面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力度,特别要推进非公企业严格执行法律规定,消除用人中的性别歧视行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明确就业歧视应承担的责任。党政机关要带头模范地遵守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专项执法检查,对存在性别歧视行为的单位或个人追究法律责任。
三要强化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女大学生就业社会环境
深入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教育,引导大众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和监督,形成支持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舆论环境;强化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平等关系的执法监督和维护,如在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设立必要的监督窗口,建立健全就业性别歧视公益诉讼制度、就业歧视举证责任倒置制度,保护和帮助女大学生获得平等的就业待遇。
四要强化跟踪服务,积极推动女大学生就业创业
通过政府、企业帮助高校建立女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增加女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实习的机会,为女大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创业咨询和就业服务;针对女大学生开展择业观、竞争力的教育培训,开设各具特色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实践课程,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思考二:要以解决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为切入点,对症下药,创造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机会
现实中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仍然突出,需要各方对症下药,共同攻克这一难题。
一是要针对女大学生初次签约率低现象,把好用人单位选人监督关。一项面向江苏省的调查显示,20*年毕业的女大学生中,截止4月,已经签约的占23.3%,比男生低8个百分点。有78.1%的女生和68.9%的男生认为求职过程中存在用人单位歧视女生的现象。对此,建议政府人事、劳动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把关监管力度,确保公平公正。
二是要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把好用人单位政策落实关。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用人单位必须负担女性孕产期和哺乳期的工资和相应补偿费用。源于女性劳动成本较高,导致用人单位排斥女大学生。为此,需要从人性化角度加大对女职工权益的宣传保护力度,增强用人单位的责任、大局意识,拆除用人单位在用人过程的性别“围墙”。
三是要针对女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情况,把好女大学生择业观念转变关。调查显示,46.0%的女生把有发展的大城市作为就业首选地;24.3%的女生优先考虑工作稳定;62.0%的女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福利;仅有24.8%的女生愿意自主创业,低于男生2.3个百分点;女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低于男生9.1个百分点。在此方面,高校应着力加强对女大学生进行“四有”、“四自”、“三创”精神教育,着力引导女大学生转变择业、就业观念,树立艰苦奋斗、自主创业的理念,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和本人能力结合上创造就业机会。
四是要针对女大学生职业规划不足问题,把好课程设置关。女大学生以文科类专业过多,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相衔接。被调查大学生中,学习工科、理科的女生占25.5%,比男生低14个百分点,而学习人文科学和外语类的占49.2%,比男生高17.7个百分点。另外,高校课程设置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造成女大学生职业技能、素质、技巧储备不足。因此,高校对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教学与社会挂钩,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
三、要以提升女大学生素质为着眼点,增强信心,拓展女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一、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规划的一个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很少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合作方式。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做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带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根据XX求职网上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的流失率竟高达50%,两年内更是达到了75%!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二,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三,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一)、现状概述
2018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18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10万余人,2018年,预计将有630万余人。 xx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摘自人民日报)
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2018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 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摘自“新浪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我系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内容
1.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2. 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1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9%,问卷涉及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访谈部分:结合对问卷的分析,邀请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学生对学校在当前相关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等多个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部门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调研部成员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
三、对策和建议
1、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项就业服务信息资源,建立就业信息咨询平台,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2、围绕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3、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因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大学生们表示,走自主创业之路希望得到学校和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在“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的问项中,选择市场营销的比例占18%,选择财务税收的比例占9%,选择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比例占36%,选择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的比例占37%。可见学生期望得到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建议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访谈中,部分同学谈到: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筹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建议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的运作活动。
一,高等教育应该停止扩招,深化改革,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扩招并不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根本原因,但经过几年的扩招后,大学生素质已明显下降。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平均素质下降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则是师资严重跟不上。我们可以在五年内将大学生扩招一两倍,但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数量,却根本不是五年内能增加一两倍的。所以平均素质降低的学生接受平均素质降低的老师们的教育,毕业时的素质只能更加低下。而且由于就业压力,学生们到了大四就开始慌急找工作,哪里有时间继续学习、做毕业设计?现在很多高校的毕业设计已形同虚设,网络的流行也给学生们抄袭毕业论文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客观地说,现在大学本科生的平均素质,不一定比十几年前大专生强。
大学生找工作难,还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目前,外贸、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都趋于饱和,连硕士都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更何况本科生?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都特别困难,要么就改行。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应该在未来几年停止扩招,至少应该将扩招比例降低到5%以下。各高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调整教师结构,巩固扩招成果,将高等教育发展为“精英化的大众教育”。
但是,改革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师水平的提高不是短期能实现的,有些专业如果缩减甚至撤消,相应的教师员工又该怎么安排?而且,高等教育无论怎样改革,都不可能达到100%和社会需求同步的程度,所以这是个永远需要坚持和完善的过程。
二,大学生也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如前文所说,国家就业虽难,但还没有难到连几百万大学生都难以找到工作的地步。几十年前,中专生都算知识分子,但现在没有人以中专学历自豪,大量的中专、大专生从事着搬运工、门卫、在门面房跟着小老板站柜台等工作,更多的大中专学生则在农村、县城工作。所以,当这个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时候,一部分大学生必然要从事过去他们“看不上眼”的工作。既然高等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大学生必须调整心态,降低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如果大学生们能降低要求,就能找到很多工作。例如,山西仁和集团今年准备在某高校招聘100人,充实他们在山西的某钢厂人员,可大学生们却嫌钢厂过于偏远,最终只有两三个人去,而这个学校却还有上千毕业生没找到工作。所以,和大专、中专生乃至农民工相比,大学生找工作其实一点也不难,关键是调整心态。
这种心态的调整是痛苦的,伴随着心灵的煎熬和升华。但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平凡的工作岗位后,从事“不是工作”的工作时,必然会带动社会整体生产率和效率的逐步提高。这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而现在,很多大学生当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时,宁愿在家复习考研,也不愿意出来工作。这些大学生,一部分人也许能“修成正果”,但相当一部分人在屡考不中后还得走上社会,此时的痛苦比当初大得多,对个人、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较大。极少部分大学生则会产生心理扭曲,对社会充满仇恨,负面影响更大。
三,国家应努力提高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并创造尽量多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调整自身定位和心态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大学生们单方面调整心态,而要反问一句:为什么大学生们不愿意从事很多工作呢?
就大学生个人来说,在没有特殊社会关系的情况下,只能努力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争取出类拔萃,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关键词:女性毕业生;就业思想;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42-02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文科类高职院校,女生比例较高,根据女性特点解决好女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显得尤为突出。为及时掌握学院2014届女性毕业生就业心态和意向,准确把握其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向她们提供针对性更强的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各二级院系开展了对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思想状况调查工作。本次调研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2014届应届女性毕业生共发放问卷2 500份,收回有效问卷2 110份,回收率84.4%,采用资料统计、数据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思想概况
1.大部分毕业生还是选择喜欢或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的,但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仅占31.79%,说明学生在从“专业”向“职业”转变的方面思考和行动准备不够。
2.绝大部分毕业生没有详细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甚至有11.94%的毕业生从未想过。大部分毕业生是从大二才开始关注和考虑就业问题的。但在学院的课程设置上,《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是作为大一新生的公共课开设的。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推想的原因可能包含:学生在接受课程教学时内心并不关注该问题;课程讲授的内容和方式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3.在求职时间的选择上,大部分选择在毕业前6个月,以受调查的2014届毕业生为例,就是选择在2013年年底前准备。有18.23%的毕业生选择在毕业前2个月(2014年春天),更有1.83%的毕业生打算论文答辩后(2014年5月份左右)开始求职。现实安排中,许多用人单位于10月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校园招聘会。如果选择在年底才开始求职,可能在应聘技巧、心理准备上都比较滞后。以我们近年来长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来看,很多单位的校招计划都是提前一年就开始准备的,其目的是希望能有尽量长的时间让新人与单位渡过适应期。在这个问题上,供需双方是存在断层的。
(二)对就业条件的自我评估
1.选择就业优势占比最高的前三项与劣势占比最高的前三项中,有两项是重合的:实践技能、与人合作能力。相对来说,毕业生比较看重这两项指标。巧合的是,在我们今年开展的对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学校2012届毕业生各项能力评分最低的是“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毕业生,需以技能见长,必须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分工的越来越精细,在职场中靠单打独斗取胜的已经越来越少,企业会更加强调团队合作意识,这点也应在教育教学中加以考虑如何得以实现。
2.结合学生在求职方式和途径的选择结果,分析认为:学生在求职的行动上对学校和社会关系的依赖性较强,大部分同学选择对自己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就业指导和校园招聘,选择最有效的求职方式是用人单位来校招聘。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33.37%的学生认为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社会关系,27.62%选择就业信息少,22.85%选择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社会关系通常认为依托于家庭背景,其实它同样可以来源于大学生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培养的社交能力,因此,应鼓励学生拓展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积累自己的人脉,也是现代社会对职业人能力的要求。对于学生选择就业信息少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应考虑扩大信息量、拓展信息传递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存在没有积极主动的去寻求机会,而是被动的依赖学校的推荐。针对专业对口的问题,同样需要从学生自身对专业面的理解和学校教学中对专业的充分诠释来寻求解决办法。
3.在就业政策和就业流程的了解程度上,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并不了解,特别是就业流程37.18%的毕业生选择不了解。学校方面需要考虑用过多手段让学生接触就业相关知识。实际上,我们对于就业网的宣传贯穿了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同样,对于学院就业网关注度也不高。表现出毕业生心理上觉得就业知识了解甚少和自身不积极主动关注的矛盾。
(三)对职业的自我期待
通过对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月薪等问题的调查,组数据反映了2014届毕业生在求职前对职业的期待,对比我们在今年开展的2013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同类型数据,恰好形成毕业生理想与现实的对照。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读书;调查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9-0034-0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在校大学人数持续递增,相应的大学毕业生从2003年起人数逐年猛增,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0年大学毕业生达631万。2003年至今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布如图1所示,人数总计达3539万,且年龄大部分分布在22~30岁范围,他们正是富有朝气的青年人,时间充裕,求知欲强,并有一定的经济支出能力,构成了极具潜力的图书市场。
图1 2003~2010大学毕业生人数统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2003~2010年大学毕业生,涉及人数达170人,被调查大学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制造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出版编辑、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等工作。调查方式以大型书店(如西单图书大厦)书面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形式为主。
二、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占总数人的68.6%,研究生(硕、博士)占总人数的31.4%;从事技术的人员占总人数的56%,管理人员占33%,经商人员占总人数的5%,其它人数占6%;收入水平1001~2500元占24%,2500~5000元占总人数的66%,5000元以上的占10%。由上述数据统计与分析可知,所调查的大学生人群知识层次较高,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收入水平集中在2500~5000元范围内,且70%的大学毕业生在业余生活中选择读书。
1.兴趣广泛。如图2示。文学类图书具有思想性、欣赏性和启发性,深受他们喜爱,喜欢阅读文学类的大学生最多,达27.12%;其次是社科类,占总数的21.47%,阅读社科类图书既可扩大眼界又可增长见闻;教育类、生活时尚类、自然科学类、经管类分别占总数的14.12%、14.12%、12.99%和10.17%,各数据相对比较均匀。由统计数据可知,当今大学生图书阅读兴趣广泛,并不拘泥于一类图书,而是博览群书。
图2大学毕业生阅读兴趣调查
2.读书目的明确。如图3所示,其中读书目的是个人爱好占总人数的78%,学习、丰富知识、消磨时间和陶冶情操分别占36%、42%、20%和15%。从上述调查结果可知,他们读书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明确性,具有有较良好的阅读动机,并且注重图书的实用性。学习和丰富知识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说明大学毕业生对学习求知欲强,追求新知识、新信息,对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图3 大学毕业生读书目的调查
3.读书量略显欠缺。如图4所示,月平均读书量在一两本杂志的比例为76%,占绝大部分,月平均能读到几部文学作品的仅为4%。可见大学毕业生的读书量略显欠缺,有待加强,这与他们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专注于工作不无关系。
图4 大学毕业生读书量的调查
4.阅读习惯过于“自我”。如图5所示,78%的大学毕业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目的性较强,常常浏览图书情节占到62%,而细读和做读书笔记的比例仅分别为16%和14%。在对他们不良读书习惯原因调查发现,认为工作压力太大,没时间阅读图书占总人数的72%,没有合理计划,无阅读习惯占36%,认为图书太多,无从选择的占到11%。
图5 大学毕业生读书习惯的调查
5.读书场合五花八门。如图6所示,72%的大学毕业生会在临睡之际读书,但此时读书一般历时不长。乘坐长途车和火车虽然占66%的比例,但是毕竟乘坐频率不高。去书店和图书馆读书比例虽然只有36%,但是一般时间集中,且可能会即时购买自己喜爱的图书。
图6 大学毕业生读书场合的调查
6.书店仍是读书、购书的最佳场合。如图7所示,他们大都有一定的经济支付能力,且借书、租书手续繁琐,这使得大学毕业生不愿借书来读;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全天的工作时间都在电脑前办公,视觉疲劳使得他们更愿意阅读纸质的书本,如在书店购买或网购自己能永久持有的书本。在后续的调查发现62%的大学毕业生认为借用图书馆的书不太方便,还是自己拥有比较好,而且随时会去书店。
7.买书很“挑剔”。如图8所示。其中书的类型占总人数的85%,即大学生购书首先选择自己急需阅读的图书,价格影响最小只占42%,而图书作者、到货速度、环境与服务、质量与包装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5%、65%、67%和65%,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都比较大,说明他们购书自主性强,要求面面俱到,购书很“挑剔”。
图7 大学毕业生读书方式调查
图8 大学毕业生购书影响因素调查
8.购书消费额可观。如图9所示。月均花费在50~100元占总数的34%,居于多数。月均花费200元以上、100~200元、30~50元和30元以下分别占4%、22%、24%和16%。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月均购书花费集中在50~100元内,年消费额达1000元,购书消费量可观。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考研 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
1.1前期准备
调研小组在网上搜集了大量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就业、考研的资料,并且进行了分析,决定发放调查问卷,旨在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在校考研与就业意向,根据情况制定了试调查问卷,在与指导老师交流后,对试调查问卷进行了多次修改并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随网上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的发放调查工作。
1.2问卷调研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针对合肥工业大学在校本科生,共抽取148人作为本次调研的样本总体。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共22题,其中关于考研方面的有8题,就业方面的9题,发放160份,回收率98.75%,无效问卷10份,有效率92.5%。
2项目调研总结和收获
2.1总结
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专业2014年本科毕业生就业与考研情况如下:
上述数据显示:工程力学与车辆工程专业学生读研比例相当,约为35%,信息与计算科学的考研比例约为50%,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人数约占总人数的40%。可据此推测:我校工科专业考研比例较理科专业考研比例低,相反就业人数工科多于理科。这一结果和理工科类院校也是相符的。
2.1.1大学生毕业生选择考研的原因
(1)想继续考研深造;(2)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考研。各行各业相继出现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3)通过考研究生脱离自己本科时不专业领域,转换到别的专业;(4)逃避就业。
2.1.2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原因
(1)先找工作到社会上去锻炼一下,有了工作经验后再考研,这样读研更有针对性;(2)考研压力大,不想考研;(3)考研需要成研需要时间,三年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是一样的。
2.1.3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与考研的几点建议
(1)考研还是就业,应该从实际出发。(2)“先就业再考研”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3)无论考研还是就业都要适应社会发。
2.2收获
(1)大量的数据及其分析要求我们熟练运用相关软件,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对word、excel、PPT这些常用的软件的使用变得得心应。(2)上网查阅资料时,学会了有针对性的搜索和筛选,而非盲目的大海捞针。(3)考虑问题、设计表格学会了从多角度进行全面考虑,注重细节,充分研究其科学性与合理性。(4)对大量数据的统计与处理,磨练了我们的细心与耐心程度,锻炼了我们对数据的敏感程度。(5)通过这次项目的实施,我们养成了许多良好的习惯,开展工作前先对工作进行计划和安排,制定工作安排表;开展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并保持每个星期写工作总结等。
3研究中的不足和思考
3.1本次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调研范围略小,样本容量不够大,数据不够多,分析起来略显艰难。因为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难免受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但结果还是有一定的代表性。(2)在数据分析时,没能很好地进行地域、性别之间的比较。(3)在调查过程中配合的不够协调出现了时间浪费,没有很好的统筹兼顾。
3.2规划能力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项目的进展过程中,无论是实地调查还是问卷调查工作开展之前,项目组都会事先做好工作计划与分工,这样,每次实施起来,所作都会有条不紊的进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每次调查统计好的数都按照要求及时记录并且做好整理工作,这样后期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工作量就能大大减少了,处理起来也会更方便。
3.3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
因为是调研类项目,对团队协作能力相对而言要求较高。团队合作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为项目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同时,在面对庞大的数据统计工作时,应该合理分工,高效率的完成统计工作。当项目遇到瓶颈的时候,通过分工合作和讨论,问题也总能迎刃而解。
4结束语
在处理和分析问题方面,项目组成员听从姚禄仕教授的教诲,逐渐培养了严谨的思维和周密的逻辑能力,遇到问题可以做到有条不紊。在创新方面,明白了灵感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任何创新问题最终都归于实践。
调研报告
可行性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关于三年级教育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修建旱冰场的可行性报告
关于青春交际舞协会的可行性报告
国务院研究室《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中学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高校调研报告之外联篇
高校调研报告之人力资源部
赴北京朝阳区东风乡辛庄村调研报告
甘肃西部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对宿迁医改调研报告“十点质疑”之回应
锣鼓书目前的传承机制
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调研报告
下乡期间调研报告
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
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德钦县奔子栏之行调研报告
大学生学车调研报告之调查方案
大学生食品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大学生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开题报告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劳尔的故事之劳尔的社会调查报告
北京图书市场调研报告
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上)
安阳师范美术学习实习教学调研报告
关于火眼晶睛的调研报告
关于二十岁之前废掉的可行性报告
《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评介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我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少儿读经解经点评录》可行性报告
“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