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6 16:06:25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中秋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活动目标】
1、练习曲线跑的动作,提高身体的协调力和灵活性。
2、体验竞赛游戏的乐趣,有初步的竞争意识。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图片
【活动准备】
1、平衡木2条、梅花桩若干、月饼图片若干、月饼盒2个。
2、布置游戏场地。
【活动过程】
一、知道八月十五中秋节,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出示月饼图片若干:小朋友说八月十五什么节日?我们吃什么?小朋友看一看这里有什么样的月饼?请幼儿观看图片认识各种各样的月饼。
二、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这些月饼真漂亮,我们一起和爷爷打月饼吧!(听音乐《爷爷为我打月饼》带领幼儿随意做动作)
三、曲线跑动作技能的尝试和练习。
我们打了这么多的月饼,要送给谁呢?(请幼儿自由说说)咱们送给爷爷,让爷爷看一看你做的月饼香不香,但是去爷爷家路非常远,要经过小桥,还要绕过一片树林,小朋友要小心啊!咱们先练习一下吧!
1、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幼儿练习。
教师演示:曲线跑要注意:身体前倾微微侧;脚前掌外蹬要用力;同时别忘变方向;外侧手臂使劲摆;看谁跑得快又快。
2、请个别幼儿演示曲线跑的方法,教师指导。
3、分组练习正确的曲线跑动作,在跑的过程中注意提醒幼儿注意动作要领。拐弯时身体要稍侧体,手臂要摆动起来,并注意脚部的安全。
四、游戏“送月饼”综合练习。
介绍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分组: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站在场地一端的起跑线上。
玩法: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拿月饼(图片),跑到小桥前,走过小桥,曲线跑过森林,将月饼放到月饼盒里,快速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规则:一是如果在走的过程中人或月饼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二是每名幼儿一次放一个月饼,返回时要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游戏才能继续。
五、游戏“吃月饼”。放松运动
一名教师扮演爷爷上来和小朋友一起吃送去的月饼,幼儿随音乐变成一个大月饼,然后一口一口变小,最后吃完的时候放松躺在地上,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六、收拾物品,归放到原来的地方。
带领幼儿一起收拾场地的器械,养成收拾东西的习惯,带领幼儿一起走出游戏场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凹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镜的焦点和凹镜的简单应用.
2.常识性了解凸镜能使光线发散和扩大视野,以及凸镜的简单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球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主要讲述凹镜和凸镜对光的作用和它们的应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应用引入新课,通过对反射面的分析给出球面镜、凸镜、凹镜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介绍了凸镜、凹镜对光线的作用,最后举例说明,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教法建议
1.可采用对比与实验的方法使学生了解球面镜对光的作用.
2.本节教学的关键是要做好演示实验.实验中要注意光路的显示要清晰;尽可能演示凹镜会聚太阳光点燃纸片的实验.
3.焦点概念通过实验得出,有利于学生理解.
4.联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凸镜、凹镜对光线的发散和会聚作用
教学难点:凹镜的焦点
教具:平面镜、凸镜、凹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方法1:展示以下三种形状的镜子,介绍其统称为面镜.引入新课介绍球面镜、凸镜、凹镜的概念.
方法2:从复习提问和生活实例入手.平面镜能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能使物体成像,你还见过别的改变光路和成像的镜面吗?教师从学生回答中选择其中与本课有关的实例(如汽车前灯的反光镜、观后镜)引入课题.二、新课教学1.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提出观察目的,通过观察与现象比较与平面镜对光线作用的不同,得出凸镜、凹镜对光线的作用.1)由外形上看,3种面镜有什么区别?2)平行光分别照射到3种面镜上,观察它们的反射光线有什么不同?3)非平行光分别照射到3种面镜上,观察它们的反射光线有什么不同?演示上述2、3问题中的实验.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要注意分析发散作用和会聚作用不一定是要把光束变成发散光束和会聚光束.2.焦点方法1: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用凹镜会聚太阳光,将一小片白纸放在会聚点处,让学生观察该点的亮度,不久,白纸就烧焦了,结合书上的光路图说明凹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方法2: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用光具盘演示,并结合书上的光路图说明凹镜的焦点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根据光路可逆的知识,解释放在焦点的光源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后如何传播.说明:凸镜的虚焦点不要求,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根据光路图与凹镜进行简单对比.目的在于加深对凸镜实焦点的理解.3.球面镜的应用找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凸镜,同样大小的平面镜和凹镜,让学生对比观察,建立直观的印象.再通过示意图和光路可逆的知识进行解释.最后请学生举出各种实例.提示:一般性况下,难以找到同口径的球面镜和平面镜,可在大平面镜上贴一张挖有与小球面镜等大圆孔的白纸,就成了孔径等大的镜子了.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案例教学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规定“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人WT0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lO%”。然而,并非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都天然地适应双语教学。在教育部规定的十四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中,大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属于国内法的内容。如民法,刑法等部门法本身的逻辑体系,法律渊源都与英美法大相径庭,双语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混淆概念,得不偿失。相比之下,国际经济法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一、国际经济法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法律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具备外语表达国际经济贸易法律方面的专业问题,用外语提供国际经贸法律服务的技能。在国际经济法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法律规则,而且可以使其熟悉国际经济法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提高以英语提供法律服务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能顺利地从事经济贸易和国际法律交流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增强了日后就业的竞争力。此外,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还能为将来有志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锻炼其掌握和分析第一手英文资料的能力,为将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培养人才。正如有学者指出的:WTO规则的背景是西方法律制度的国际化,要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与WTO接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西方法律制度接轨,这就要求我国法律学人要站在能与西方法律学人平等对话和交流的水准上,否则就不能够参与公平竞争。
国际经济法自身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国际经济法的渊源较为复杂。其中国际条约、惯例以及外国的正式文本通常都是英文版。汉语与英语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在语法结构、语言及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汉语思维者和英语思维者思维方式的不同,难免导致相互翻译时将信息遗漏或言不达意,甚至错误理解。基于中译本进行的教学,可能造成理解上的歧义。有些术语和规则,只有还原到其原来的语言文本中,才具有真实的含义。我国某些国际经济法教科书中对一些条约、惯例以及有关外国法的翻译并非完全精准,可能会造成对相关法律的误读。例如在英国法中,提单的性质属于DocumentofTitle,即权利凭证。
而在我国的一些国际经济法教材中,这一术语却被解释为物权凭证,抹煞了提单亦具有债权凭证的作用。其实英国法中没有债权和物权的区分,也不像大陆法系那样有系统的物权体系。尽管国际经济法某些内容属于中国国内法的范畴,但其毕竟调整的是涉外经济关系,例如中国的对外贸易法律法规,三资企业法等。使用英文传授该部分内容可以令学生在探索正确英文译文的表达方式的同时更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相关法律的理解。
在国际经济法开展双语课程也就有较高的可行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将“双语教学”课程定义为:指除外语课程外,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课时的50%以上(含50%)的课程。其中教材可作广义理解,不应局限于教科书本身。大量的英文条约、惯例和案例为国际经济法提供了充分的教学材料和资源。直接采用英文版的法律文件省去了翻译和出版的环节,更能跟上法律发展和变化的步伐,将国际经济法最前沿的知识引入课堂。其次,国际经济法的授课对象通常都是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较之低年级相对有所提高,更容易适应双语教学。从学科内容来看,国际经济法与其他法学学科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这令双语教学的开展更具可行性。
二、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较之传统的讲授方式更具有启发性,能够令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过程,积极思考并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尤其适合国际经济法的双语教学。由于受听说能力相对较弱的限制,一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存在本能的距离感。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纯讲授的方式,是用理论讲理论,就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久而久之可能导致某些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学进度进而产生抵触情绪。引人形象具体的案例能够创设相关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仅提供了令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平台,有助于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信息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神。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的沟通和互动,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使用英文表达法律问题的机会。
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英文资料的精准翻译十分重要。但毕竟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并非法律英语的学习,而是要以精准的翻译为基础,强调对相关英文资料的深层次法律内涵的理解。国际经济法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案例的深人分析才能够把握其精髓。案例教学对于实现这一目的大有裨益。引入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双语学习的过程不再仅满足于了解甚至识记英文法律规则的中文意思,而是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去探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将相关的法律规则应用于案件事实。通过直观具体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法律规则,更加牢固地掌握有关知识点。
三、结合案例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一)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兰德尔于1870年创立了案例教学法。学生要在课前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案例。教师则采用苏格拉底式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进而寻找出案件背后的法律规则。案例教学能让学生学会像律师那样思索,像法官那样办案,培养其法律技能及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法学教育变得生动活泼。
但纯粹的案例教学并不适合国际经济法。法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根据学科领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国际经济法而言,以条约和惯例体现的成文法决定了不能完全摒弃大陆法系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法。该教学法在知识的系统性、抽象性和理论性方面亦具有案例教学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应结合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扬长避短,令学生通过讲授教学获得系统性掌握该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也会谈及一些案例,但这只是举例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举例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法律概念,而不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不必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而是被动地在课堂上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举例所用的例子往往是为了服务于某一个特定知识点的细枝末节。结合案例教学法要求采用案例讨论课的形式,真正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启发学生独立地分析案例,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事实上,结合讲授式与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即便是在英国,澳大利亚,香港这些普通法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完全采用美国法学院的案例教学法,而是结合讲授(1ecture)加辅导讨论(tutoria1),同时使用教科书和案例的方式以兼顾法学知识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也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在德国大学的法学教育中,除了使用传统讲授方式的大课堂,也有案例课、实例练习和讨论课。日本各大学的法科大学院也一改过去日本法学部以系统讲授专业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应先通过教师讲授的方式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再进行案例讨论课。要适当分配讲授教学与案例教学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这两种教学方式所占的比重。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对国际经济法导论部分,应主要以讲授方式为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法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应适当加大案例讨论课的比例。
(二)英文案例资料的准备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中,教师应从该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出发,根据其特点决定案例教学在该部份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其中对于那些文本本身涵义较为模糊条约或惯例重要条款以及某些源于英美法的重要原则,应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课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其法律内涵,熟悉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要选取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真实案例作为案例讨论课的资料。只有真实的案例才能提供第一手的判决书供学生研习,使其通过阅读原文理解其含义,并得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表达。除了确立某些原则的经典案例外,还应该选择体现对该原则的突破和发展最新案例,从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相关法律的演进,接触到最前沿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对于理论和实践中上存在争议的问题,亦应选择体现不同立场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锻炼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纠正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一味地接受权威观点的学习误区。
英文判例的篇幅较长,结构亦较为复杂,学生又缺乏普通法教育背景,直接将整篇英文判例交给他们阅读研习难度过大。某些案例往往会涉及不同的法律问题,并非全都与国际经济法这门课要求的知识相关,没有必要要求学生通读整篇案例。教师应从中摘出与所要讲授的知识点有关的事实以及法律问题,并着重保留法官的判决及推理交给学生阅读。这样即减轻了学生阅读长篇英文判例的负担,又能突出重点,提高学生对重要法律规则内涵的理解和应用。随着学生对英文案例熟悉程度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案例的数量和难度。
(三)双语案例讨论课的开展
关键词: 篮球教学 暗示教育 运用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位教师贯彻“教书育人”精神的天职。现今,存在着把“育人”的丰富内涵简单化倾向,在方法上采取“裸”灌输式的说教,结果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本文依据暗示学有关理论,结合篮球教学的特点,阐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暗示是强化思想教育的基础
1.暗示教育的机制
暗示学告诉我们,人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体,在情感的作用下,理智的心理活动进行得更敏感,更富有成效。人只在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处在最和谐状态时,活动才最顺畅、最有效。研究表明,即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态度动机结合,和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情绪、智能、意志及要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可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由此可见暗示机制的本质就是利用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使受暗示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某种观念的影响,进而产生某种行动。把暗示教育的规律运用于篮球教学,将大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暗示教育的特点
(1)易接受性。暗示教育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在互相尊重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通过暗示来强化思想教育,较为符合学生要求自尊和独立的心理特点,易于接受。在篮球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暗示教育的易接受性,首先为学生创造了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
(2)开发性。暗示教育是通过激发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来激活人脑接受教育的潜力,从而使人脑接受信息的潜能得以发挥。这种开发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快速而正确地掌握和领悟篮球的技巧。
(3)愉悦性。因为不愉快的事情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所抵制,造成心理紧张或产生逆反心理,而暗示教育则强调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学生有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易于增强思想教育效果。游戏中进行篮球教学,学生能主动地去学,愉快地学。
(4)多面性。暗示教育影响的多方面性主要表现在暗示的方式上。它对心理的影响遍及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多方面。它不仅相信理性的力量和有意识的能力,而且相信情感等多方面非理性因素的力量,相信无意识的能力。
二、篮球教学特点
篮球的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思维与体力的结合。心理学认为使社会意识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品德和行为习性,只有在活动和交往中才能得到实现。篮球教学本身的一些特点为强化思想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教学环境的自由性
环境是暗示住处的重要而广泛的发源地,学生站在篮球场上有如投身在广阔的天地,摆脱了教室的空间约束,自然产生心旷神怡之感。在这种环境中教学,学生心情舒畅,学习气氛浓烈,教学效果显著。
2.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篮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比赛场上千变万化,学生经常接受新异刺激,会心情愉快,兴趣浓厚,便于思想教育的知、情、意、行渗透到每个教学内容之中。
3.组织工作的复杂性
室外教学,外界干扰大,这些不利因素可能成为消极暗示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纪律性,而且要能配合教师完成学习内容。另外,还需要加强师生及生生间的相互协作,给学生创造自我教育的机会。
4.技术教学的反复性
(1)思想品德心理结构也是一种动力定型。(2)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即形成运动动力定型的过程,也是一种动力定型。(3)学习复杂、难度较大的动作,不可能一次完全掌握,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学会。(4)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克服了急于求成的心理,战胜了失败时产生的灰心、沮丧的情绪。这使得学生在掌握篮球技战术的同时也构建了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暗示强化思想教育方法
1.榜样和权威暗示
榜样暗示是通过榜样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效应”来进行的。让学生和有名望的人或优秀的学生交谈,以便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必须严于律己,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和声望,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情境暗示
不同的情境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境,进而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反应。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产生最佳的生活交际情境。高尚的情操和行为总是在无意识的生活情境中得到积累,经过引导可让无意识经验转化为有意识的经验。
3.课堂气氛暗示
暗示教学效果就是气氛作用的结果。团结、活泼、协作、和谐的气氛,学生会产生热爱集体的感情。同学、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教师和蔼可亲,彼此互相关心、帮助,在这种文明的气氛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和行为。
4.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应贯穿于整堂技术课的始终。学生在完不成某一动作而感到灰心时,教师可以说:“你的潜力很大,一定能够成功。”当学生感到疲劳而精神不振时,教师可以说:“你看你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再加把劲,就成功了。”这种语言暗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难度动作,提高课堂效率。
5.艺术暗示
社会实践证明,艺术是最有力的暗示。艺术不仅以理性逻辑方法,而且以感情手段产生影响,它能运用感情体验和丰富的联想,触发人们的一种激情和向往。这就是心理的感染和暗示的机制,暗示效果主要来自色彩、韵律、节奏、语调等。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课堂的不同阶段与内容要求,选用适当的伴奏音乐,使学生身心放松,将德育内容通过艺术的“载体”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
6.自我暗示
一个人面临着挑战性任务时,如能坚信自己的力量和勇气,就能满怀信心地面对学习、生活,勤快做事,就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那么他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在学生遇到难度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暗示,不仅能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篮球技术,而且能使学生形成坚强、自信等健全的人格。
四、暗示强化思想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技术实践教学中运用暗示强化思想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主客体双方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只有在双方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丰富的情感输入给学生;二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会使学生对教师也产生真挚的爱。
2.正确处理好“两个交流水平”之间的关系
从思想教育的观点来看,在体育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技能是学生注意的中心,可称为“交流的第一水平”。而技术教学内容中所包含的教育性、教师的态度和语调、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环境及课堂气氛等则称为“交流的第二水平”。
3.掌握多种学科知识
要想正确运用暗示教育,科学地组织好教学,教师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素养,只有掌握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在实践中掌握暗示的规律,创造出新颖的技巧和方法。
在篮球教学和训练中,教师可经常运用暗示法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促使学生较快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心理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关键词:数列求和;教学方案;学习心理;建议
数列求和问题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尤其是新课标版本使用后,比重又有了提升。但是新课标在初高中的衔接上有漏洞,如何填补这个漏洞是我们现在必须要考虑的。
一、数列求和问题的重要性
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学生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前言中,我们已经陈述了新课标对数列内容的要求,对于数列的综合问题课标没有具体的陈述,但是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高考数列综合试题往往呈现以下特点:以知识和方法立意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有关知识,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为主线,考查数列中的重要方法。
二、课题引入
数列求和问题的前提是对数列的掌握。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思维学科,对概念的理解也就显得很重要,学生需要在探究中掌握数列概念。一个好的课题引入,即对概念的解释,是开展后续教学活动的基础。
在张艳和焦鸣的“数学概念课(第一课时)怎么上”中,通过对优秀教师教学实录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做出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方案中,首先呈现数列具体形式,用抽象思维提出数列的概念,再将其与函数作比较,从而使学生以函数为切入点来理解数列。所以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恍然大悟,能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更容易接受。
三、教学过程
数列求和问题是枯燥乏味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是教育者们考虑的问题。以下是提出的几个方案:
1.数学史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数学史,引入的过程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课堂的活跃度。学生积极性高,知识掌握的就好,可以说是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的也轻松。
在数学领域,李以数列教学为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分析了数学史在数列教学中的作用,包括增长学生数学知识,拓宽思路,激发思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驱动力等。
我们都知道数列求和问题中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就是让学生把1到100求和,即1+2+3+…+100.同学们都埋头苦算起来,但高斯没有动笔,他在思考,他发现1+100=101,2+99=101,总共就有50个101,50个101相加就是5050,不到几分钟就算出了结果,于是高斯定理就产生了。如果在课堂中引入这样一个小故事,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对数列求和问题产生兴趣。当然,老师们还可以将其他的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同学们,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体验式教学。在一些教学设计中,已经包含了体验式教学模式。叶丹就曾尝试着以高中数列为研究对象来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探讨与研究,最后的结论是:“师生在教学中的共同参与、互动、体验、感悟,使数学教学体现民主性、开放性和互惠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积极地情感体验,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数学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体验式教学,为体验式教学理论与实践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要把控课堂,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里路程。学生学习概念的心理过程是:概念意向-知觉水平上的应用-概念表征-思维水平上的应用。学生原理学习的心理过程:增生、重建、融会贯通阶段。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够做到知识的迁移,总的来说需要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3.贴近生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太脱离生活就会觉得枯燥无聊,如果以生活中的问题为例来展开教学就会更吸引学生。举个例子:
在一次聚会中,来了50位客人,有以下两个问题11如果客人们互换名片,共发出多少名片?22如果客人们互相握手,共握几次?
对于问题一,学生很快就可以做出回答,共为50*49张名片;对于问题二,给同学们时间思考,讨论,直至给出正确答案。握手次数用加法可以表示为49+48+…+2+1,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问题。这一生活问题作为上课前的引导,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将知识从初中迁移到高中。
四、高中数列求和教学建议
1.把握概念本质。“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是认知的高级产物,是思维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对数学概念的清晰理解是进行后续教学活动的关键。弗赖登塔尔曾说:“教学源于现实,也必须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在教学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去经历观察、分析、猜想、概括、归纳、类比等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素养。
2.注重原理推导。数列的求和公式是数列问题的核心,不仅要记住它,还要理解他。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来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计算推导,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1+an)2=na1+n(n-1)2d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na1(q=1)a1(1-qn)1-q=a1-anq1-q(q≠1)
在数学公式证明中,类比是常用的方法,因此在数列求和公式的证明时,要善于运用类比的策略。
3.老师根据学生期望来授课。在数列求和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和学生多多交流,因为这一部分的知识较难,老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学生需要老师再黑板上板书,老师就应该将解题过程详细的书写在黑板上,并和学生沟通,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在一些较难的题目上,学生如果要求老师放慢速度,老师需要配合学生,毕竟真正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不能为了赶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想法。学生自己会比较清楚需要什么,老师需要参考学生的期望来授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p11
[2]田伟芳.将数学史融入数列课堂教学的实践[J],数学教学,2009(8)3-7
[3]叶丹.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列》一章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足球运动因球速快、对抗强、冲击大,学生积极性高,容易激动,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学生因受其生理条件的限制,动作的自控能力,时间和空间知觉、平衡能力较弱,又缺乏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意识,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因此安全问题一直是足球教学中教师面临的难题。鉴于高校足球教学中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足球运动本身的特性,笔者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对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因素进行分析。
一、内在因素
1.课堂组织不合理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的组织能力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此外,教师的专业能力素质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足球教学是高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足球教学过程中足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或教学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大纲。在足球教学时,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堂组织不合理的话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2.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高校足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足球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映射。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关系密切,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
3.大学生自身问题
现在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锻炼少,身体能力差。其次,大学生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思维能力、情感和意志等方面有成熟的一面,也有主观、幼稚、片面、和不成熟的一面。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动荡性和过渡性等特征,表现为自尊心、自信心增强、喜欢寻找刺激等惊险的场面,喜欢做一些技术性、对抗性强的体育项目。同时他们的安全意识十分淡薄。而足球作为一种同场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其危险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外在因素
1.体育场地或器材因素
大部分高校的足球场地大多是土质的场地或人造草场,而天然草场相对较少,或者根本就没有。另外,部分高校场地设施建设未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行政部门有关足球场地、器材的规定,加之学校对体育场地疏于管理,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足球场地设施维护不足,使用频率过高,负荷过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极易发生伤害事故。
2.天气与气候差异因素
夏天气温高易引起疲劳和中暑、冬天气温过低易导致冻伤并使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有时在足球教学时再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造成足球场地湿滑,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受伤。
3.准备活动
良好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缓解心理压力、活跃课程气氛,同时可以缩短身体的适应过程,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方面转移到体育活动上来,以保证运动效果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4.违反规则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竞技项目,猛烈的身体接触和凶狠冲撞不可避免,但是很多大学生对足球规则了解甚少,尤其是激烈的比赛中。此时,如果不遵守比赛规则、动作不规范或恶意犯规等,极易发生伤害事故。
5.学生技术动作错误或不合理
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系统训练,这样就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不能跟上技术动作特点的要求,加之对技术动作要领掌握不好,特别是在对抗练习或者是比赛的时候,特别在运球过人、急转、急停时或存在技术动作错误而造成损伤。
6.学生缺乏自我保护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但是在现实足球教学过程中,很多足球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差,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安全。
三、对策与防范
1.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多组织增强培养团体凝聚力、团体精神的教学活动。练习的队形、站位、不同练习内容的间隔距离以及教师的示范位置等安排顺序和调动信号,要清楚、明确。在技术教学时加强学生对基础技术的学习,在教学和比赛中,一般先采用在小场地进行技术细化,在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下,循序渐进地提高教学中的对抗性。此外还应注重力量、体能、速度、灵敏及柔韧性训练。
2.加强技术动作规范化训练,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进行足球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合理的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未充分调动起来,不适应运动的需要时,不要急于进行运动,同时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适当增加某些部位的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防止特定练习动作造成损伤的发生。使学生懂得安全第一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体质的检查和医务监督。
3.加强对足球规则的学习,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教学比赛规则
在教学和比赛中严禁不合理的推、拉、扯、拽等现象出现,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体动作,要在规则规定的范围之内。(4) 场地、器材的维修和管理也是安全防范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加大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投入,尽可能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训练场地,尽量不要在不平整的场地上训练和比赛。及时清除地上的金属钉,石块和杂物。在足球的教学过程中避免在风大、气温过低或过高等异常条件下长时间的锻炼或者教学。
中秋佳节假期间,为了确保中秋佳节期间辖区道路交通有序畅通,XX大队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各项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为节日期间群众出行创造了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中秋节期间大队出动警力168人次,出动警车18辆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86起,疏通交通拥堵5次,无牌无证16起,农用车和三轮摩托车违法载人4起,有效地杜绝了死亡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节日出行安全。
一、加强教育,抓好宣传工作。为进一步增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自觉性,大队一是组织辖区客运车辆和有车单位车辆驾驶员,召开交通安全座谈会,讲解实际案例等形式,使广大驾驶员进一步认识到各类违法行为的严重危害后果,为广大驾驶员再紧法条。二是要求各有车单位及客运车辆从业人员履行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确保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良好,驾驶员上道路不违法行驶。
二、突出重点,严查违法行为。针对节前群众出行,客流量大,客运车辆及出租客车为多拉快跑而容易出现超速超员等违法现象,大队合理安排警力,调整勤务部署,领导亲自带队上路执勤,强化路面执法管理,加强道路巡逻管控,严厉查处客车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人货混装等违法行为,全力遏制重特大道路事故的发生。同时,对辖区道路事故多发点段、县城区秀谷大道、象山路、施工路段和极易引起交通堵塞的路段进行排查,全力消除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危险点段,确保行车安全。
三、注重管理,加强事故预防。中秋节来临前,大队组织民警深入客运站对所有在中秋节及黄金周期间从事运输的客运车辆及机动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凡未进行定期检验的车辆,严禁上路行驶;并告诫驾驶员增强其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从源头上有效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立足备勤,做好应急准备。大队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根据辖区主干线的交通流量,及时调整勤务部署,落实夜间值班巡逻制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状况,能做到快速出警、快速处置,及时控制局面。
生命都只有一次。注意安全,对于每个人来说。就是善待和珍惜生命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甚至可能你还会否认它重要性,因为虽然你已造成了许多次疏忽,而灾难刚好与你擦肩而过。因此,就庆幸自己的幸运,甚至会得意忘形地说:个幸运者,灾难和不幸都对我敬而远之。但是高兴之时,否注意到周围经常有许多人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全国中小学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16000多人,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这意味着每天就有一个班级消失。
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关系到老师们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校园安全与我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地成长。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必须长抓不懈,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现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加强宣传教育。
健康安全成长”为主题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我安全、文明意识,要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树立自我安全意识,认真组织开展以“构建和谐校园。让安全走进我生活。
二、提高个人思想素质。
和同学和睦相处,结同学。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严禁打架、骂人。打架往往是从骂人开始的而有些同学骂人已成中头蝉,极不文明,认为,骂人和打架一样,一个人智力极度低下的表现。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不打架斗殴,不在校园内外发生暴力行为,争做文明的中学生。注意中学生形象,禁止穿着打扮成人化,已发现有同学涂口红、指甲油,还有同学染发带首饰、挂件,男同学留长发等。教学区不穿背心、短裙,不穿拖鞋。
三、关注课间安全。
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右走,请同学们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
四、严格规范操作。
严守操作规程,体育活动、实验课、社会实践及其他户外活动要严格服从老师指挥。不擅自行动,防止各种妨害安全的问题发生。
五、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
不骑摩托车,来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不得设置路障,两人成排,三人成行,靠公路右行。
六、讲究饮食卫生。
不吃腐烂变质食品,拒绝三无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得校外的摊点上吃饭,不偏食,不暴食暴饮;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七、强化“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
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各种电器,不吸烟、不玩火。不私拉电线,不在宿舍内使用充电器、热得快、电热毯等电器;上下床辅注意安全。不接受陌生人接送与来访,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及时报告保卫科或教师。
八、学会自护自救。
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要求的行为和现象,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做维护校园安全的主人。
九、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不把珍贵物品、现金放在教室和宿舍,注意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上学放学不要独行,要走大路,最好由家长接送,或者和同学们结伴而行。如果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机智,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及时敢于拨打110报案。
珍惜时光。十、认真学习。
远离台球室,远离网吧。远离游戏厅,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不看不健康的书籍,不结伙、不谈恋爱,不同社会闲杂人员交往。
就把那个模型捣碎了"这个世界上,老师们同学们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上帝是用模型来造人的塑造了之后。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哪一个人不愿笑语常在哪一个家庭不愿幸福美满?安全如同一根七彩的丝线把我这一个个美好的愿望连接起来,构成一个稳定、祥和、五彩缤纷的美好世界。
中班的孩子都比较喜欢玩球,但比较局限于拍球和抛接球玩,为了增强中班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我精心设计了“羊羊运西瓜”这一体育游戏,赋予活动以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在自由、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不但习得技能同时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并随着情节的不断丰富与深入,逐步提高动作难度和运动的负荷程度,使肌体协调、灵活。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头顶、体侧、胯下等身体方位练习双手传接球,发展幼儿上肢力量及身体协调运动的能力。
2.能与同伴积极探索尝试,动作协调、配合熟练地传接球。
3.在合作探索游戏中,体验同伴合作运西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皮球(人手1个)、碟片、CD机、喜羊羊各种贴画、8个筐。
2.事先给幼儿分好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准备活动(立正)。
1.听音乐随老师做韵律操。
我们羊村的羊羊们跟着羊村长一起来做运动吧!
2.羊村长这边有很多西瓜,请两个好朋友拿一个西瓜来运,要求西瓜不能落地。(找一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运西瓜的方法。(站梯形线)
(评析:以“羊村的羊羊们跟着羊村长一起来运动”出场,使孩子们很快就进入角色,将游戏“羊羊运西瓜”穿插其中,既提高了孩子的活动兴趣,又达到了热身的效果。)
二、基本部分
1.第一次运西瓜。
老师:羊羊宝贝们,我们的西瓜地里还有一些西瓜需要运到水果筐。要求幼儿每组商量一种运西瓜的方法,注意西瓜不能落地。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把西瓜运回筐里,(快速站四路纵队)准备好了吗?
①每组幼儿运用传西瓜进行练习。
师:你们刚才遇到困难了吗?有的西瓜为什么会掉下来?而有的会很快运到筐里?(大家共同讨论,怎样能很快传接给对方球)
②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经验,讲述出传接球快速的方法(瞄准对方的手,并提出将手伸出准备接西瓜)。
2.第二次运西瓜。
刚才我们运了西瓜,现在老师提出个更有挑战的要求,你们敢不敢挑战?谁运得最快?西瓜不能落地。
3.第三次运西瓜,幼儿尝试其他组的方法。
每组商量好,换一种不同方式运西瓜,西瓜不能落地。
4.增强幼儿集体合作的意识。
师:我们刚才挑战了好多次,需要最后一次挑战吗?请你们快速站成一组,运用刚才的方法快速地把西瓜运回筐里。
(评析:当幼儿三次扮演“羊羊运西瓜”意犹未尽时,教师又灵活地将要求提高,既要加快速度,西瓜又不能落地,有的孩子由于激动不小心西瓜落地了,这时,教师鼓励的目光、小伙伴的加油声,给了他们信心,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也发展了他们适应群体的社会能力;加上背景音乐的陪衬和环境的设置,幼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掀起了又一次的活动。)
三、结束部分
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评析:在优美的音乐中,幼儿相互按摩,揉揉肩,相互得到了放松,幼儿的身体也逐渐恢复到了相对静止的状态。)
活动反思:
1.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愿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机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而“羊羊“又是孩子们电视中常接触的小动物,它为孩子所喜爱,因此,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情绪高昂,展示了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强调主体性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次活动增强了每个幼儿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较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和“使幼儿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教师改变了以往只强调灌输知识、训练技能的方法,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羊羊”为主线,突出“玩”字,并一次又一次地启发、引导,让孩子始终处于“我想玩”、“我要玩”的积极状态,不断地在游戏中探索、探索中实践,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发展了情感和态度,又提高了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实现了全面发展。
3.面向全体幼儿,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
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幼儿,引导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注重用眼神、言语、动作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达到了师幼互动,使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心中的好伙伴;教师还能注意到幼儿的运动量及安全性,如:提醒个别幼儿休息片刻,及时调整孩子们活动的空间,符合新《纲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