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渴望春天教案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6 16:06:51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渴望春天教案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渴望春天教案

第1篇

它使少女更接近妖娆

使男人目光更接近

使祖国大地贴满

绿色与鲜花的标语

悲痛的人 从野草丛中站起

恋爱的人 打蜜蜂心里飞出

蟋蟀歌唱爝火

黎明遭遇恋爱的狐狸

而长满荒草的心

渴望湖畔水面跃起的 梭子鱼

那年二月 我走进春天

从此不会忘记

你春风里腰肢的别致―

它使雪花融化

天空宽阔明朗

它使一个卧床百年的患者

奇迹般站起

成为一株绿树

每片绿叶 皆书写诗经

箴言

雪使乌鸦更黑

春天令乌鸦不用伪装

爱乌鸦的人

可以冠冕堂皇

而燕子 有时

被乌鸦遮蔽了翅膀

你在三月离开了故乡

心脏里奔驰的火车

方向里没有地址

路碑已经返青

鸽哨引导着天空

外省的爱情 比蜜还甜

那里也许 乌鸦亲近凤凰

春天的词语

渐渐变暖的阳光里

我看见春天的词语

它比青草芽稍早

比浮游的鸭更先造句

春天 七零八落的

句子 其实还带着些许

冰雪的意味

而我阅读春天

还有一个秘密途径―

春天的词语 最早出现在

女人的胸脯

那里 一小片瓷的洁白

是春天的序曲

被误会的花朵

马蹄莲 它无意寻找与

预告春天

谨慎之中 也有些矜持

把阳光匀给别人

幽邃中坚守彻骨寒气

冷得端庄 寒得磕牙

瘴气之畔 雪白之花蕾舒放

惊艳污泥 冷对流风

它的暗淡与晦气

被人们认定为毒素

且写入教案

但它依然宽囿

鄙视自己的文字 以及诗歌

我忽然想:匍匐在它的脚下

其实是瞻仰 一座山峰

颂词

我爱春天 其实是麻木中寻找

清醒 在惘然中寻觅 惊异

―那平庸的思绪

低下的灵魂

渴望春天 长出一蓬茁壮的野草

被太阳晒得几乎燃烧

波动的曲线使

心灵 有了大地

坚实的载体

于是我重新平静

一泓清莹的山潭

偷窃了 半轮银月

新叶

只须经年 叶子就老了

粘满太多的噪音 污染

内心里可能还有一条

挣扎的河

新萌发的嫩芽

以前所未有的热情

熟悉生活与环境

水杉 红松 落地槐

都拥有纯粹的孩子

但黑夜颠覆了一切

风指令融冰重新梳妆

而黑暗中新叶依然兴奋

寒冷中有清新的气息

隐藏于启明星的眼睛

小径

词语无法进入春天

铁链停留于法律表面

纷纷扬扬的绿叶

也无法暗示

溪流苦恼的源头

白雾是否昔日的弃妇

石阶青苔里 隐藏着

雨中的哭声

浮动的氤氲中

第2篇

在校园这个小小的天地里,没有高山林立,没有江河大海,但这里却是一个充满笑声、充满泪水、充满纯真的小小世界,有很多值得我们分享的东西。

一、“不要让一场雨下进灵魂里”

记得那是新生入校的第一节班会课,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带着教案走进了教室,教室里一阵喧闹,我仔细一看,原来又是程虎,只见他背着书包站在座位旁边。我心想,这个调皮的男孩前两天打架事件才处理完,这会儿他又要弄出什么花样呢?同学们看见我来了,立刻安静了下来。我说:“程虎,你整装待发,准备去干什么?”他看着我说:“老师,我要请假。”“请假,有什么急事吗?”他没有吱声,只是用眼睛盯着我,表情很冷漠。我问:“能不能上完班会课再走?”他用沉默来回答我,但脸上分明写着“对抗”二字。我仔细打量这个男孩:一张方形脸,微微上翘的嘴唇,端正的鼻子,一双不大但很明亮的眼睛,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坏孩子,可是从他的目光中我分明读到的是和他年龄很不相称的仇视和冷漠。我还没来得及有下文时,他已背起书包径直走出了教室。教室里安静极了,同学们都在等待我的态度。我很平静地按照我的计划结束了这节班会课。大约还剩10分钟,我让学生就程虎的事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看法。翻看了学生的日记,大多数同学对程虎的行为表示不满和气愤,从个别同学的日记中我了解到程虎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家里只有一个体弱多病的奶奶,小学六年基本上是背着“坏孩子”的名声过来的。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的心里总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惆怅。我告诉自己这是一块“顽石”,他对老师的话完全不在乎,如果处理不好,他会走极端。此刻我想起了凌非的一句话,“不要让一场雨下进灵魂里,不要让一口气久久不能蒸发,从而输掉青春可能的辉煌和伸手就摘到的幸福”。是啊,老师的一句话、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二、大地绿了,因为有春天

周末很快到了,我买了水果,和班委几个同学,一起来到了程虎家。很小的一个院落,极其简陋的屋子,除了一台半旧的电视以外,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屋子里少有的冷清,冷清的近乎没有了生机。程虎对我们的来访感到很意外。

程虎的奶奶告诉我,在程虎六岁那年,父母离异,他跟爸爸一起生活,后来继母对他不好,他只好跟奶奶住在一起了。我明白了,父母关爱的缺失,周围同学的歧视,让他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承受了这一切,使他形成了一些不可理喻的言行习惯,因此叛逆、冷漠、怪异是情理之中的。往往这样的孩子,在他的感情深处对爱的渴望要比其他孩子强烈。“大地绿了是因为有春天”,只要他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我坚信他心中的冰雪会消融的。

后来,我在程虎的日记中读到了这样一段话:“我已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上班会课的,因为我学习不好,又时常打架,所以班会课我总是被当作违纪学生的典型来接受老师的批评。后来我就学会了逃课,特别是班会课。”哦,原来班会课他逃课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根本是逃避。他在日记中还写道:“我发现你跟其他老师不一样,你家访不告状,谢谢你来看我奶奶,对不起老师,我以后不再惹你生气了。”

“小小的花,也会抬起头来,感谢阳光的照耀。”再顽劣的孩子他的世界还是善良、纯真的。只要有真诚的爱就能叩开他紧闭的心扉,就能唤起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天性。于是我在日记中对他说:“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你知道吗?一只背负着沉重包袱的小鸟是无法高飞的,忘却生活带给你的不幸和痛苦,一切从头开始,做一个全新的你,老师期待你成为一个展翅高飞的雄鹰!”

在后来的日子里,日记成了我和程虎交流的纽带,程虎在日记中慢慢向我敞开心扉。到初二,程虎被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学期末,他被评为优秀班干部。我在他的日记中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过去,老师认为你是一个认真、懂事而又懂得感恩的乖孩子;今天,老师又重新认识了你。你长大了,聪明能干,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是一位出色的班干部,你正朝着雄鹰的目标前进!”

程虎的变化告诉我“亲其师而信其道”,给学生十分爱,学生便会回报老师十二分的情。教师节的一封长信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老师,谢谢你三年来对我的关爱和培养,你是我的老师中最真实的老师,是你用爱的春风消融了我心头的冰雪,是你让我看到了更高远的天空,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谢老师的爱!”这是程虎在高中给我的第一封信,也是那一年教师节我收到的最早的礼物。

第3篇

关键词:激励;交流;展示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29-01

一、了解学生需要,巧设情景,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

需要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教师首先做到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对美术产生一种需求,并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日常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需求。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大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来自于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但美术不是等同于生活,需要艺术的提炼,浓缩生活之美,这样呈现在我们作品中的才是一种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经典美术作品、照片、视频等手段进行巧设情景,链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一种似曾相识,但又感觉更美一筹。巧置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不自觉地产生激情,激发自己个性化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望,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声音媒介展示”与“文字图像媒介展示”相结合是笔者常用的展示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春天的畅想”,春天对学生而言都很熟悉,都会表现,难就难在畅想,想象表现。为此,笔者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准备了有关春天一系列声音媒介和文字图像媒介。课上,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之歌,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向他们展示春天的文字图像,唤醒对他们春天的联想,拓宽他们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把畅想的结果告诉大家,并用线条简单地画下来,来表达春天的畅想。从展示的学生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是如此丰富:从乘热气球旅游到天空中放风筝,从划船比赛到栽树劳动,从蝴蝶的飞舞到跳舞的小熊….。通过“同号不同组展示”与“小组展示”,让学生经历独立的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精神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他们或许有了独到的见解要与人分享,或许有了合作的成就要向其他小组炫耀,通过交流和展示,能够满足学生这样的表现欲望。作为导学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展示中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偶尔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也要敏锐地捕捉到,让每一次交流都伴随着激励,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才能的施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至关重要。实践证明,愉悦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感知变成一种心理需要,促使他们主动去感知生活和环境,从而让他们在交流和展示中激发想象力,张扬自我个性。所以,美术课堂上要把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要用足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成功。

二、走进学生心灵,交流情感,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

学生所表现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色彩都是他们一种内心情感世界的外在表现。想要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和悉心体验这种情感的表现,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交流情感,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表现欲望,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画是最美的。每当他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时,我们要明白,这是学生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渴望得到我们的肯定。这种内心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望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好表现,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我们要珍惜。例如:教材中的“人物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认识人物脸部特征和五官比例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和表情特征。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具备成熟的写生能力,他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技法上降低了要求,从人物特征中多作文章,于是笔者准备了许多明星的肖像资料,让学生在课上逐个寻找符合某一脸型特征的明星,使他们初步认识人 物脸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再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物的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按照“不求比例,只求特征”的原则,仔细观察同桌的脸部特征,用他们自己所熟悉的表现方法自由地表现出来,并在画的下面写上该同学的性格和爱好,来认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交流展示时,笔者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人,让他们获得一个交流和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又让学生学画自己爸爸妈妈的脸型特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物脸部基本特征和表情特征,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生活的真实表现,是由他们自己的心理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交流和展示的顺利进行,让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久而久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进而达到一种自动化状态。实践表明,交流和展示能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不单单是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三、欣赏学生作品,不断激励,实现课堂交流和展示

第4篇

【关键词】教学;个性思维

1背景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 ,一个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是学说中的重要观点,也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初二教授《石壕吏》这一课文时,我的一次小小尝试,让我受益匪浅。

2案例描述

那天,我同往常一样,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为学生讲授杜甫的《石壕吏》。当我介绍完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情况后,就要求学生通读课文谈感受。然而学生读完文章后,却无人起来发言,我只好“百般利诱”,才有几个学生站起来发言。有的说这篇文章中的老妪很可怜;有的说这文章中的吏很凶恶;有的说文章表现出了社会的黑暗……一切都按照我的预期目标进行着,我不禁暗暗高兴起来。

“这老头太不仗义了,大难临头他怎么扔下老婆孩子,自己开溜了。”突然一个怪里怪气声音传来。循声望去我们班的调皮大王王凯正自鸣得意的站在那,用挑衅的目光看着我。他的几句话立刻引来全班的哄堂大笑,笑声平息后,学生们都紧张的看着我。我心里有些气恼,刚要发作,脑海中却又闪现出刚刚学习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几句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啊,这是他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不正体现了他独具个性的思维吗?如果我粗暴的加以否定,不就是在扼杀孩子的个性吗?仔细想想,孩子的话也并非没有价值,我何不借题发挥,如此这般。于是,我笑嘻嘻地说:“王凯的发言有独到之处,值得探究。同学们不妨讨论一下:为什么危难之时,老翁逾墙而走,而留下女人和孩子呢?是不是真像王凯说的那样啊?”听我这么一说教室里一度紧张起来的气氛缓和了,学生们先是善意地对着王凯笑笑,接着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王凯也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坐了下来。

几分钟后,学生们就开始畅所欲言。有的说:“我认为当时的事实就是这样,作者不过是照事实去写罢了,没什么深意吧。”有的说:“正因为是事实,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社会,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吗。”我一听有门,于是就进一步发问:“同学们透过这一现象看到了怎样的本质呢?”一阵激烈的争论之后,王凯站了起来“老师,我刚才与孟双同学一致认为,这样写更能表现当时社会的黑暗。”“你刚才不还说老头不仗义吗,现在又有新认识了,不妨说来听听。”我对他投去鼓励的目光。“我和孟双都认为老翁跑,是因为按常理抓丁一般是抓男的,不抓女的,老翁和他的家人肯定也是这样想的,所以他就留下家人自己跑了,可是没有想到抓丁的官吏竟然连一个老妇人都不放过,不就是更表现了社会的黑暗吗?”王凯说完后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我知道他是在等着我的肯定。于是我带头为他鼓起了掌,高声说:“你说的真好!这一点不仅教参里没有分析到,老师没有想到,恐怕大诗人杜甫当时也未想到,他只不过是照实写罢了,没想到我们同学比他体会得更深。”听我这么一说,学生们的掌声更热烈了,纷纷向王凯投去羡慕的目光。再看王凯自豪地昂着头,像个立了战功的英雄。

接下来的学习学生们更是各抒己见,奇思妙语不断出现,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一堂课下来,我不仅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还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语文教学应珍视学生的个性思维。

3课后反思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本是文学欣赏中必然产生的现象,然而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却严重忽视这一实际,课上老师按事先备好的教案上课,严格按教参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学生稍有出格的见解不是不理不采,就是横加指责。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制约了他们的个性发展。久而久之,“万马齐喑”的现象常常光顾我们的语文课。

这堂课只因我的一点小小的转变就打破了课堂的僵局,激发了学生如此高涨的热情,更引出了如此精妙的见解。可见只要我们彻底转变教学理念,不再把教参奉若神明,不再视教案为剧本,珍视学生的个性思维,何愁课程改革的春天不来呢?

第5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你的教学以及英语学科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所有学习上的障碍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与日俱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渠道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前导入进行。比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步骤,特别是课前的导入。精妙的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它将很快地让学生进入角色,畅游在神奇的知识海洋之中。一张张求知欲望强的可爱小脸仿佛是春天的花朵,努力地向着太阳,沐浴在阳光下,如饥似渴地吸取着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使自己茁壮成长。也可以通过你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努力把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变得新鲜有趣,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对你的教学和学科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自尊心很强,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渴望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的人能多给他们一点鼓励和信任,其实这种鼓励和信任也是他们争取进步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活动进行。譬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现困难时,你可以提供一些提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再想想,或降低问题的难度,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时,哪怕是不够完整的回答,也应及时加以表扬。比如,你可以说:“You are very clever!”“Well done!”或“You are excellent!”老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位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教师总会很好地利用语言这一武器使学生与你在心灵上进行非常好的交流。鼓励学生还可以通过作业的批改加以进行。譬如,批改每位学生的作业时,除了细心修正他们的错误外,在作业的批语中都要写一两句鼓励性的语句,如:“If you are more careful, you are sure to become an excellent student!”对书写较差的学生,可以写上:“If you insist on practicing handwriting for a time, your handwriting can be improved a lot.”只要学生得到你的激励,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就会很快建立起来。反过来,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得到落实。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老师预先设计的教案可能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其实,我们平时编写的教案应该是动态的,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灵活把握教学尺度,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加以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以迎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人们经常说“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教案,或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编写教案时,既要考虑到教材的难度,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保证学生对你所教授的知识做到有效掌握,学生的双基才能得到夯实。

另外,在教学新的知识之前,还应以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为导入,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即人们常说的“温故知新”。比如,当我们教授“独立主格结构”时,应复习一下分词作原因状语的用法,然后再开始学习“独立主格结构”的用法。例如:

1.因为他病了,所以昨天他没来。

Being ill, he didn’t come yesterday. (分词短语作原因状语)

=As he was ill, he didn’t come yesterday.

说明:当从句中的主语和主句中的主语一致时,可以删掉从句的连词和主语,并把从句的谓语动词改为分词或分词短语。

2.因为今天是星期天,所以我们没有上课。

It being Sunday today, we have no classes. (独立主格结构作原因状语)

=As it is Sunday today, we have no classes.

说明:当从句中的主语和主句中的主语不一致时,可以删掉从句的连词,从句的主语使用人称代词的主格,并把从句的谓语动词改为分词或分词短语。

这样的“温故知新”教学法能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变得简单易懂,且牢固地掌握。

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第6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创新型;有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162-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转变,对“教”与“学”有了新的认识。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无效或低效现象。众所周知,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而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对英语语言习得的主要渠道之一。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不但体现在教师“教”的有效性,也体现在学生“学”的有效性,更主要表现在学生是否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之中。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才能把课堂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你的教学以及英语学科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所有学习上的障碍都会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与日俱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渠道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前导入进行。比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步骤,特别是课前的导入。精妙的课前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它将很快地让学生进入角色,畅游在神奇的知识海洋之中。一张张求知欲望强的可爱小脸仿佛是春天的花朵,努力地向着太阳,沐浴在阳光下,如饥似渴地吸取着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使自己茁壮成长。也可以通过你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努力把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变得新鲜有趣,让学生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对你的教学和学科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自尊心很强,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渴望老师、家长以及周围的人能多给他们一点鼓励和信任,其实这种鼓励和信任也是他们争取进步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要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活动进行。譬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出现困难时,你可以提供一些提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再想想,或降低问题的难度,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时,哪怕是不够完整的回答,也应及时加以表扬。比如,你可以说:“You are very clever!”“Well done!”或“You are excellent!”老师的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一位善于驾驭课堂教学的教师总会很好地利用语言这一武器使学生与你在心灵上进行非常好的交流。鼓励学生还可以通过作业的批改加以进行。譬如,批改每位学生的作业时,除了细心修正他们的错误外,在作业的批语中都要写一两句鼓励性的语句,如:“If you are more careful, you are sure to become an excellent student!”对书写较差的学生,可以写上:“If you insist on practicing handwriting for a time, your handwriting can be improved a lot.”只要学生得到你的激励,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就会很快建立起来。反过来,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得到落实。

三、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老师预先设计的教案可能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其实,我们平时编写的教案应该是动态的,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灵活把握教学尺度,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地加以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以迎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人们经常说“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教案,或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编写教案时,既要考虑到教材的难度,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情况。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保证学生对你所教授的知识做到有效掌握,学生的双基才能得到夯实。

另外,在教学新的知识之前,还应以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为导入,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即人们常说的“温故知新”。比如,当我们教授“独立主格结构”时,应复习一下分词作原因状语的用法,然后再开始学习“独立主格结构”的用法。

四、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教学参与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班级的规模过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教师用相同的一种模式来进行全班授课,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因为你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定位在某一类学生的知识层面上来进行的,一部分学生能跟上你的教学进度和知识的传授水准,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跟不上你的教学进度和知识的传授水准,或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吃不饱”。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传统教学理念的大班教学中的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英语课堂教学中只能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

第7篇

关键词:音乐兴趣 课堂教育

音乐是一种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的重要艺术,它对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学生喜爱音乐艺术,是否同样喜爱音乐课呢?笔者对所教班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竟有 85% 的学生觉得上音乐课很乏味。为何有这么多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呢?究其原因不在学生,而是音乐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着一些重要弊端。如教师备课时不从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出发,满足于照搬教案;教学目标设置要求过高或过低,过难或过易;教学方法呆板陈旧,机械孤立地使用 “ 讲知识,识歌谱,唱歌词,练巩固 ” 的僵化程式等等。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着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音乐教学就形同虚设。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本人根据平时的教学和理论文章总结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比如:笔者在教《渴望春天》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播放春景幻灯片和“鸟语泉鸣”的录音。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的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新课导入时,笔者通常采用卡拉OK的形式创设课堂情境,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卡拉OK这种演唱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教师的范唱,更是同学们所关注的。如在教唱歌曲《东方之珠》时,请一位同学用卡拉OK形式演唱《我想有个家》,此歌属流行歌曲,多数同学较为熟悉,并十分喜爱,台上同学的演唱牵动着台下同学的心,有的跟着旋律模唱,有的挥起双臂互动,整个课堂非常有激情。接下来教授者便说:“刚才我们演唱的这首流行歌曲,诉说了一位流浪在外的孩子,期盼拥有一个温暖的家,今天我们同样学习一首流行歌曲,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香港的深沉眷恋和亲切的关爱。”运用卡拉OK形式演唱与主题密切相连的歌曲内容开场,不仅丰富了主题内容,而且增大了知识容量,是一种很好的开场形式。

二、创新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要符合学生身心和教材的特点,符合认识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任务。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常采用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在设计具体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如在学习第一单元《春天的脚步》欣赏《春之声圆舞曲》时,将学生带到到校池塘边集合,通过教授这节课,使每个学生欣赏、感受、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接着将学生带到学校旁边的山坡,引导学生一起在水池边用小石头或棍棒有节奏的击水,然后利用这一活动辨别强弱不同的节拍效果。并引导大家采集山坡上的树叶,卷起来自制成柳笛。有的学生用吹口哨的形式为柳笛音乐进行伴奏,有的学生随手用木头棍子敲击山坡边的石头,即兴为柳笛乐曲伴奏,还有的学生以自由表演的形式随着乐曲一起舞蹈。那时,再把乐曲《春之声圆舞曲》由录音机播放出来,请学生感受讨论,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有些学生还想创作一段以人声模拟的音乐。此时,课堂达到了。室外教学特点:使学生不拘束,视野开放了,心情也开放了,自然而然兴趣就提高了。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更为广阔。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师生营造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的目的。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例如:笔者教授的《威风锣鼓》这一节音乐活动课,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娱乐课堂,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第8篇

关键词:色彩感知;线条感知;基础技能;观察能力

一、阻碍绘画能力教学培养的问题

石涛曾说“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绘画必定需要动手动笔运用技能与色彩,小学美术教学与专业培养美术教学的地方不同,注重的是基础绘画能力和形象思维艺术兴趣的培养,教师对小学生美术绘画方面的培养从不同年龄段入手,从同年龄段不同水平入手展开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往常教学中,我们视绘画能力为美术教学的基本阶段。达・芬奇开始学画画,他的老师要求他天天画鸡蛋,齐白石以画虾出名,也是不断地观察琢磨其动态和下笔力度,绘画技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教师在小学生绘画技能方面的培养也要循序渐进。往常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阻碍绘画教学培养的障碍,以下三个方面为这些问题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1.学校基础课设置薄弱。很多小学忽视美术教学课程的设置,在一部分不发达城市或地区,美术课程的设置和师资力量的配备极其不充分,学生美术教学绘画能力培养最基本的工具得不到补充,画笔、纸张及其现代美术中创新工具少之甚少,传统美术教学思路依旧存在,学校认为美术教学仅仅就是在一张纸上教一教学生涂色、画静物、临摹。与现在创新美术培养思路相脱轨,教师有教学思路,但由于硬件设施不完备而影响教学进程。

2.教师家长忽视美术培养或急于求成。最近几年,家长、教师越来越关注孩子德、智、体、美的全方面发展,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家长对幼儿审美、艺术感知、观察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十分尽心,但很多家长、教师急于求成不遵循发展规律,希望自己的孩子、学生短期内在美术方面就颇有“造诣”,导致只追求结果,不踏实要求孩子练习美术绘画的基本技能。

3.小学生兴趣不够,功底不足。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综合原因导致问题反映在孩子身上。实际动手绘画能力薄弱,想画的不会画画不好,会画的只会照着模仿不能创作,能创作的没有技能支撑。比如,在平时课堂作业布置时,教师会要求学生将文字配一幅图,甚至简单点将书中的图画到自己的本子上,然而就这样简单的绘画,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困难的,他们不懂色彩的运用,不会线条的勾勒,原因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孩子本身对美术不感兴趣,这点无可厚非,教师也好家长也罢,我们不能将美术学习强加给孩子,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使用填鸭的方式也事倍功半;第二个原因就是孩子力不从心,渴望学好美术,希望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图画,但是绘画水平有限,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能力

1.基本功训练,分阶段训练。小学美术绘画能力教学特点就是低年级的高年级相差年龄大,针对性强,对于低年级和高年级应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绘画能力提高的教学。不同阶段学生身体发育水平不同,在美术工具的掌握上也会有所区别,手部肌肉动作的灵活性毋庸置疑是影响使用工具的各因素,其次不同年龄学生在事物观察创新能力方面反应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事物接触的增多反映出的状态是不同的。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要强调色彩和线条的基础性教学,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看谁涂的更好看》这一课中,恰好就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在色彩的运用上,准备彩笔、粉笔、颜料等不同质地的染色工具和色彩掌握方面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黑白图画,小动物、风景等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只有黑白的纸上涂出五彩斑斓的颜色,不要限制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任意涂鸦。在升入高年级后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线条方面的功底,认识到了色彩的美丽,在线条勾勒方面教师要细心并且有耐心,我们应当把线描作为学生美术绘画的重点和基本入门练习,通过临摹、写生、创作的方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比如,在中段年级设置的《画中的线条》一课,教师可以借助这节课让孩子学会美术绘画时线条的掌握和运用,现在网络技术发达,很多媒体上简笔画教程简单易学,一笔就可以勾勒出一个事物,教师可以借鉴这种方式让学生领悟线条的魅力,还可以将线描中很多一笔画编程顺口溜教给学生,增加趣味性。

2.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勤动手。现代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凡事父母包办,使孩子有了依赖性,甚至懒动手去做事情,在美术绘画方面贵在练习,贵在勤动手、勤动笔,教师要注重学生动笔、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爱画画想画画,绘画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表达,什么样的画体现了一个人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性格,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要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厌烦、应付了事的消极心理,让课堂充满活力至关重要,活力的课堂才能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比如,在《鸟语花香》这堂课设计时,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创作出一幅春天勃勃生机的景色,但要注意课堂趣味性,比如可以让学生拍摄春天的景色在课堂上评比,教师播放一些春暖花开的景色供学生欣赏,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去练习绘画。

3.观察能力是美术绘画的基础,任何事物都存在不同特征,相同事物不同方面也会不同,教师在注重学生绘画能力培养方面要培养孩子观察能力,观察色彩的变化,观察线条的构造,只有在学生充分观察体会色彩和线条后,再下笔才能有所提高的进行色彩和线条的练习。比如,在《心中的风景》设计教案时,考虑到学生年龄已经较大,因此可以系统地开放式的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到室外增加一节室外活动课,引导学生观察景物的色彩,叶子有多少种绿,天有什么样的蓝,树有什么样的形态,花能勾勒成什么模样,教师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对色彩和线条的认知。

参考文献:

第9篇

课堂上:从“要我学”到“我爱学”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如果没有触动教师,没有让教师自觉自愿地参与进来,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教师带着“我要干”的心态,才能真正做到专业的自主发展。就拿我们现在所运用的“三勤四环节教学法”为例。刚开始的时候它并不被老师们认可,提到这种方法大家甚至很讨厌。老师们不按这四个环节上课,不能认同每天提着电脑来上班的做法,主要是觉得开开关关、安装起来比较麻烦。但实践与时间一致证明,“三勤四环节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真正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价值。

上一届的学生真是没有“福气”。那时老师们运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还不够熟练,班里也没有安装电子白板,上一节课还得专门到多媒体教室,有时会有好几个老师争一个教室。我记得有一次给学生讲《假如》一课,课前想让学生对马良这个人物形象有所了解,于是专门上网找到《神笔马良》这个动画片,但不巧多媒体教室被“占领”,我只能在班里给学生动嘴讲讲。讲到马良画什么都能变成活的、讲到给财主画金山这些很精彩的环节时,学生竟然面无表情,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听不明白。现在我们每个班都安装上了电子白板,当多媒体展示马良画什么都能变成活的时,学生感受到了马良画笔的神奇,甚至期待自己也有一只这样的神笔;看到船翻了,财主被淹死的时候,学生就热烈鼓掌……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技术强于语言表达,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还有一次我给上届的学生讲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有学生提出问题:“太阳到底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我让学生回家查资料解决。第二天,我反馈这个问题的答案足足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效率太低。现在再讲这篇课文,当场就可以让学生上网查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

像这样的例子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可见,学生确实比以前学得专心、主动了,老师的教学任务也能保证堂堂清、天天清,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生命课堂。

听课中:从“要我听”到“我要听”

听课是学校教师相互学习的一种教研形式,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件制作、过渡、评价常常是教师们借鉴学习的有效方式。可时间一长,次数一多,我们就有些懈怠,将听课视为完成任务。尤其是当举行“空讲”或是“说课”比赛时,总是带着“完成听课任务”的想法硬着头皮去听。

每位“空讲”或是“说课”的老师拿个稿子,单靠一张嘴吧嗒吧嗒地说上十几分钟,听着听着真想打瞌睡。可现在不一样了,老师们现在说课一个个就像播音员一样,将所有要说的内容做成课件,与白板有机融合在一起,效果非常好,总能带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

就以《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这节说课为例谈谈我的感受吧!听王老师的这节课,没有负担,只有享受,不像说课,就像演讲。他让小火车带我们走进快乐之旅,用课件出示“教材所处的地位、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设计层次清晰、一目了然;教学的重点是――让我们体会燕子、蜜蜂、青蛙会用劳动创造快乐;教学难点是――波斯猫怎样才能找到快乐?最后在《劳动最光荣》的歌曲中结束本课,让学生懂得“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快乐”的道理。

还有韩老师的《孔子学琴》、纪老师的《范仲淹的故事》、姬老师的《奇异的植物世界》等都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真希望能多听几次这样的课。

评课时:从“要我说”到“我要说”

听课之后就该评课了。过去评课大家都不愿意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最主要的是因为教师手中没教材,稍不留心就不知道讲到哪儿了。现在不用再担心这个问题了。讲课的老师早就有所准备,把要讲的课文、重点语句做成课件,利用白板可圈、可画、可写;有的字不理解意思、不知道怎么读,打开字典功能一查,比当场查字典都快。如今,实物投影仪可以展示大家的学习成果,再加上老师采用“三勤四环节教学法”思路清晰,因此,大家都争着评课,而且分析都很到位。老师们在评课中深入思考、交流,在这样的互相启迪中深思、顿悟和成长。

反思:从“要我问”到“我要问”

上课是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听课、评课也只是相互交流想法、借鉴学习优秀经验和观点的一个途径,教师真正的成长来源于发现并能够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惑。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经常主动反思。以前我们也曾反思自己教学的得失,但无论是写在教案本上还是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总渴望能有专家或同行对自己的反思做出评价,但这个途径一直没找到。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