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7:0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高二生物学习技巧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4-02
将“素质教育”真正地渗透进高二生物教学中,就必须在学生学习中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学习,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使得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一、关于高二生物教学中基于问题的学习的必要性分析
(一) 体现新课标理念
生物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注重全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将生物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生物学习,就必须对学习方式进行优化,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开拓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使得学生的生物素养得以大大提高。
(二)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
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生物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主动提问,这样才能了解到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没有掌握的,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
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生物学习才不会陷入迷信和盲目,书本上知识的权威性并不是不可挑战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知识是不断地更新的,对于生物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只有依据最新的生物研究内容,才能有效促进生物教学。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求真的精神,端正学生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四)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
在高二生物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要对过去被动学习的方式进行转变,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探索和学习,在接受、模仿以及体验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中,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特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转变,从而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在高二生物教学中的实施分析
让每一个学生带着问题意识来进行生物学习,组织生物课的教学,对于生物教学有着积极意义。
(一) 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敢于提问
在生物教学中,有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提问,害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会被老师和同学嘲笑;有部分学生认为有的问题太难,老师的解答根本不能解除自己的疑惑等。因此教师要积极地鼓励提问的学生,即使问题非常简单或者老师自己也解答不了,老师也应该对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进行保护,维护学生的自尊。另外教师应适当调节自己的心理,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要坦然面对,积极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于提问才不会有心理负担,对于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帮助。
(二)对问题情境进行巧妙设计,“逼”学生提问
比如高二学生在完成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课程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学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这一节之后,你有什么问题?”这个泛泛的问题不会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以及思考方式,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提问,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对学生思维的开拓也有帮助,教师可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对教学进行及时地调整。但这样的问题有时会造成学生间互相推诿或者没有问到重点等问题,影响教学,这时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有着巨大作用。在问题提出后,有的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学生却抱着侥幸心理在一旁观望,老师就应该再设置一个问题,“同学们要进行积极地思考,我准备让那些平时不太提问的同学起来回答”,这样观望的学生就会急切地找资料,积极思考,寻求答案以应对老师的提问。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进行生物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三) 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创设方法,教学生提问
针对教学内容,对问题进行层层深入地引导,例如:在教授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这一节时,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食物网简图中有几种成分?食物链有几条?食物链哪条最短,哪条最长?蜘蛛和青蛙的关系是怎样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层层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掌握提问的技巧,发散思维,达到课堂提问的目的。
总之,在高二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进行生物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爱萍.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概念图教学策略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生物),2010
[2]左强.感受减负下的高中生物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8)
每年春学期,高二学生都要面临四门科目的会考,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的重视程度不够,生物的知识点又比较多,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复习生物显然是不现实的,再加上复习时间相当紧张,因而我们的生物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会考复习时除充分利用《会考标准》和《会考导引》、《课本》,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1.画概念图法
在教学条件下,概念图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概念间内在关系,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长时记忆能力,可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
例如:根据下图所示的关系,填出恰当的词
2.比较法
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在复习时可以将学生容易混淆且常考的一些基本概念、结构名称及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如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时进行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通过列表比较,可加深学生记忆,还可以帮助学生能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将知识融会贯通。例如:
3.巧用口诀记忆知识
巧用口诀记忆知识,可以提高生物学习效率,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
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间期:D复蛋合显单体,前期:膜仁消失两体现,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倍均两极,末期:两体消失膜仁现。再如:在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父子病”为伴X隐性遗传,否则为常染体隐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母女病”为伴X显性遗传,否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4.归纳法
生物学知识点比较零碎,加强联系,建立知识链接尤为重要。在复习时,可将分散的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知识重新整合,以板块为单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前后知识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就是把教材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例如:
可以把细胞器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整理
(1)有无膜结构,如果有膜结构是单层还是两层。
(2)从存在细胞看:哪些是动物细胞有的、哪些是植物细胞有的,哪些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都有的。
(3)从功能方面;哪些与能量转换有关、哪些与物质合成有关、哪些可以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哪些可以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产生水的细胞器有哪些(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4)从成分上看:哪些含磷脂、哪些含有遗传物质。
5.研究历年会考试题,进行专题复习
我省会考题型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分值比较高,共70分,要重视,平时要集中时间让学生对纲要中的选择题进行全面复习和记忆,并特别要求学生对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更要认真复习,找出当时做错的原因,可以适当的做相关内容的专项练习。非选择题只考填空,每空1分,共30分,常考的内容有: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及曲线图,遗传系谱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图及曲线图,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最后一题为实验题。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内容分为五个专题复习:(1)细胞分子组成和结构(2)动植物及人体的新陈代谢(3)遗传和变异(4)生物与环境(5)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确会考中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学生对知识联系的加深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我常常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公开课的课件里,我就采用了《侏罗纪公园》的短片教学,提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验操作能力。我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同时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其次,为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课堂上,我习惯通过媒体影片、实物观察、实验操作、挂图演示、事例说明、角色扮演等手段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也让学生能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之中得到更多的操作技巧。例如在校科技艺术文化节上,我要求每个同学制作DNA模型,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高。同时,课堂上我重视德育工作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
第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本学期的公开课开展之前,我请教了我们同组老师的不同意见,他们都很热心的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建议,使我的公开课开展顺利。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第四、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在网上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对文科班一些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我还多次批改,重复批改,然后面对面辅导,力求每个知识点都能让学生理解透彻。
一、明确复习目标,稳步推进教学进度
学生从高二进入高三开始阶段还是比较迷茫困惑的,多数同学并不了解复习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帮助学生树立目标。
1.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因此很多教师将注意力放在了复习进度上,但是我们知道,方向比速度更为重要。如何确定复习方向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明确高考的考试范围和考试能力与要求,再结合历年的高考试题,统计并确定出高频重点考点。明年将是实施使用新课标以来的的第三年高考,考试内容和考试基本形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动。通过研究上一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些年的高考题,我们明确了高考的考试范围和重点高频考点,在以后的一轮复习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各点面的复习到位,还要重点突破高频考点。根据统计,我们将必修一的复习重点放在了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代谢两部分,在细胞的代谢中,尤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作为重中之重。必修二的重点考点有: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和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而必修三的重要考点我们定在了动物激素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研究高考试题。 通过认真研究近几年全国及其他课改区的高考试题,明确高考对知识点怎么考。纵观这些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明显的特征是:重视基础,突出主干;试卷趋于稳定;强化对能力的考查;关注生物学现象。通过统计不难发现,高考生物题Ⅰ卷的六道选择题往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这就要求我们一轮复习要全面,而Ⅱ卷的四道大题所考察的内容基本都是在代谢、调节、遗传和生态四个部分,充分体现了高考重视基础、突出主干这一特点。虽然每年高考试题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但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我们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总结提炼出基本考试题型、考查知识的方式、以及解题方法技巧,及时地教给学生,对考纲中不作要求的内容不做深究,删掉“偏题、怪题、难题”。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难点、热点知识上,以提高复习的准确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3.研究自己的学生。 教育是一项务实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切方法中只有对自己的学生有用的才是最好的。由于年级有普通班和实验班之分,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又有差别,通过他们高一高二时的表现,给自己的学生明确定位,然后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再设置相应难度梯度的习题进行巩固和训练。
二、重视课本,合作学习
许多高三老师都感觉到原本在高一高二生动活泼的课堂到了高三一下子就变得死气沉沉的了。教师满堂授课很累,可是学生还是一脸的迷茫和困惑,不知道是否真的听懂了。如何激发高三学生的求知欲,让高三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动与静、教与学的和谐,这是值得每一位生物老师深思的。由于理综试卷中生物试题量相对较少,知识覆盖面相对较窄,考查内容相对偏少,因此许多高三的学生不喜欢看教材,不重视基础知识,只是一味做题,总是认为只有做题才能够提高成绩。其实高三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关注教材的细节知识点非常重要。在高三复习时,老师要尽量提前做足功课,通过仔细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高考对每一知识点的考查要求,明确目标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在系统复习梳理知识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课堂教学氛围,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复习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认真填写练习册上的知识梳理,在第二天上课时,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已有所了解,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同学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这样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许多,如此学生便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掌握。教师要帮助学生看好书本,吃透教材,找到复习中疏漏的知识点,创造高效的复习课。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时,除课本知识外,还要注意从各种媒体中获取重大热点问题,如高浓度农药蔬菜、河北昌黎粉条粉丝事件、速生鸡问题、工业明胶胶囊、镉米事件等与生物学科息息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编码信息、迁移信息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提高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由于考试的时间有限,要想保质保量的完成试题,学生就必须按高考要求来强化训练,探索最佳的解题方法,提升解题的速度和质量。强化训练并不是要题海战术,要有针对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认真研究高考试题,总结常考的知识点、常见题型、特点以及解题方法。教师要关注以下几点:
1.精心挑选习题
精心挑选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和高考要求又有益于培养能力的习题,做到难易适度,分层设置,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试题既要针对考点、热点,同时又能巩固本节课知识,还能将本节课的规律、方法进行举一反三、拓宽应用。
2.细心讲评练习
讲评时应多评思路、评方法、评题型的特点、评失误点、评拓展后的知识、能力生长点,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重点放在分析题意、寻找突破点和思路、归纳方法、总结规律上。
高三教师应该坚持做到发给学生的试卷必需要收回,争取全批全改,还要精心评讲,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养成细心、严谨、规范的解题习惯,引导学生注重解题思路,感知学科思维。在强化训练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做会一道题,更应该是学会一种方法,通晓一类题,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用。
3.依托练习,提升能力
新课改过程中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学习知识并不单单是为了做题,在做题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 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在训练学生解题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题的关键词、突破点,运用贮存的知识,将它们加以迁移、转换、重组,从而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学生用合理流畅的生物学语言进行书面表达,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等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落实,加强复习时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生物学;自然景观
我们的校园很美,有很多种美丽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但许多学生对此熟视无睹,很多植物都不认识,对自己的校园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热爱。加强学生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怀及其人文素养,不仅能够增长他们的生物学知识,更能够促进他们的德育素养。高二刚开学,我给学生讲学习的方法时说道:“学要学个踏实,玩要玩个痛快。”要学会劳逸结合,学累了可以在校园内走一走,欣赏一下校园的风景,比如校园内的植物。学生说:“我们都不认识,更别提欣赏了。”我对大家说:“既然大家对植物不认识,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好不好?”“好!”群情激昂。我想,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应当也是校本课程的一部分,于是我的课题就定为――充分利用学校自然景观,搞好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如何既能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培养学生在生活课堂里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亲近周围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怀呢?于是我采取了以下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我利用业余时间,先对学校的自然景观了解一下,把和生物教学有关的知识列出来,做好计划和课程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有计划性、合理性、可行性。
二、实施阶段
先把学习兴趣小组的学生分组,把需要做的部分工作分工到小组成员。由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调查记录表,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集中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放下书本的实践活动,往往比理论方面的学习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兴趣培养。
三、总结阶段
1.拓展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知道我校现有的植物种类、名称和数量,每种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分布情况等,并通过一个个活动,让大家进行探究性学习,探究生物学的奥秘,拓展并延伸生物学课堂内知识,使学生能掌握和学到课堂内所学不到的知识。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等各项能力。
2.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活动过后,我在和一个学生交流时,学生说:“用太过抽象的植物学名词激不起我们思维的一点涟漪,即使这种植物就在你身旁舒枝展叶。”于是,我决定把单纯的讲解变为更加灵活的互动。结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其实我们在课堂中上课也是一样的,讲课要掌握好技巧,掌握好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活动也调动了其他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更浓了,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进一步形成一整套校本课程体系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在提高校本课程的效率上,应做到:在形式、方法和内容上精心设计,大胆尝试,扩大学校课程开发的内容与范围。比如,参加校园植物的后期管理,进行病虫害防治、树木的修剪整形以及防止人为破坏等;加大花木养护知识的普及度,在各种植物上挂牌介绍,增长师生的园林知识和保护花木的自觉意识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在反思中不断地提高。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条件,充分体现学校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不仅丰富了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也促进教师提高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
4.结合其他学科――语文、美术等,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提高人文素养
校园绿化中树木花草配植得十分恰当,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这是美学价值的体现。比如,一片高大的水杉林旁是荷花、虞美人、月季,当4~7月份不同颜色的花朵盛开的时候,人们走在林间小道上,既能享受林间的清新空气,又能饱赏鲜艳娇美的花朵,令人神清气爽、遐想万千,不禁使人诗兴大发,对植物大加赞美。也会使人思路敏捷、疲劳顿消、精力充沛。在学习生物课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比较厌倦,但在活动中却表现得很活跃和积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多利用校园环境的优势,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兴趣小组,并将兴趣小组列为常年的课程计划,结合课本中的知识,让学生对生物课更加有兴趣,更加爱学。
花木常成为美好理想的象征。牡丹富贵吉祥,“松、梅、菊岁寒三友”千年咏唱,银杏为中华大地的宠儿遍布大江南北,枫叶使加拿大的国旗生辉,樱花几乎成了日本的代名词,水杉作为友好的使者,扎根五湖四海。国树国花、市树市花表明了这些国家及城市的人们对这些园林植物的倍加喜爱之情。这些都体现了它们的文学价值。
“充分利用学校自然景观,搞好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又让学生学会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历程,就是在告示我们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为学生的成才铺好路。
一、策略一:结合高考大纲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科内支撑学科体系的主要内容是该学科内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明确主干、掌握重点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比如细胞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细胞工程等是高中生物学科的主干内容,在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想办法设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它们逐个击破,确保学生在考试中万无一失。另外,在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打破章节之间的界限,对相关知识点从内涵和外延上、结构和功能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内部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应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网络,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深层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在考试中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努力。例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涉及到生物的遗传规律、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内容,教师要对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讲解、分析;当然,还可以将知识再次扩展、迁移。如将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减数分裂的内容迁移,与有丝分裂、细胞工程等内容同步复习,这样可再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多方面应用的能力。
二、策略二:结合新教材,创新设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与实践和实验相结合的自然学科,所以,在近年高考中,注重对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考查,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多的一项,由此可见,这是学生实验技能掌握薄弱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加强实验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实验设计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按照《新课程标准》,我们的重点要是培养学生如何提出假设、怎样设计方案和设置对照,如何依据实验原理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的能力。所以,在备考复习中我们要对实验设计进行大量的专题训练,促使学生提高对实验题的解题规律与方法技巧。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中,结合教材中的著名实验,创新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明确实验原理的同时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三、策略三:结合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关注生物科学,联系社会生活
生物高考注重联系联系生活实践,这是新课程、新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所以,我们在备考复习中,要注重基础、体现出学科本身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科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性,应多多关注教材中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的知识点。另外,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基因工程产物、传染病和人类遗传病问题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养。
四、策略四: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
结合多年高考学生失分情况分析,信息转化是学生普遍较为薄弱的一面,这一方面已成为制约学生提高生物成绩的瓶颈。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转化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对图文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化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文字、图表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能用文字表达出来。如坐标图相关的题型,应该让学生学会“三看”,一看坐标轴意义,二看曲线走向,三看特殊点。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在这种试题中就不会遗漏太多的信息。
五、策略五:精讲多练,巧设问题,回归课本,注重基础
高考的原则是:“源于教材、深于教材”。在新课程考试中,高考生物试题越来越注重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的考查。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归课本,注重基础”。如在高考实验设计题考查中,虽然或许是教材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实验,但是其实验原理和相关结论都来自于教材,相当于“换瓶不换酒”,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实验设计中明确原理,熟练操作,该题应该会迎刃而解。可见,熟悉教材是根本,掌握基础是关键,做题的绝招和方法离不开教材。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不能浪费时间,教师更不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因此,我们要对学生课堂精心设计,对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试卷中的试题要进行合理地筛选和科学地安排。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更要有利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所以,教师选择习题时,应以中、低难度题为主,对于过分强调技巧或过于综合的难题应予以删除。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宝贵时间,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从而巩固基础,提高应试能力。另外,在试题评析中,要重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注意事项以及审题的技巧,并注重解题规范性、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关键词】 2012高考 生物备考 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2(b)-0007-01
2012届高考,梧州一中再创辉煌。我校全体师生员工,特别是毕业班的全体师生,发扬“团队合作,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永创辉煌”的一中红枫精神,力求“努力做得更好”,再次用行动谱写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高考新篇章。高三生物备课组就是这支优秀团队里面的杰出代表,现将我校生物高考备考工作中的几个亮点与大家一起分享:
1 领导重视,未雨绸缪
从2012届学生还在高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领导就确定好高三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并对高三和高二教师的交接进行了部署,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做到未雨绸缪。
我校学生起点比较低,无论是理科思维还是计算能力都比较弱,我们首先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明确生物科在高考理综中夺分的重要作用。同时,高三生物备课组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年轻人的团队,充满活力,得到学校领导及其他备课组共同的肯定和支持。诸多优势条件形成了生物科高考备考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局面。
2 循序渐进,步步为营
2.1 研究大纲,合理计划,责任到人
按照学校和年级的统一部署,高三生物备课组经过多次讨论,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对考点作了充分的研究后,制定了与学校、年级计划相统一的备考复习计划和方略。确定每个复习阶段、每一章节和专题的负责人,负责人分配任务到每一位教师,如搜集复习课件、搜集题目编制测试试卷、考后的质量分析以及搜集整理学生答题中的错误情况等。
①第一阶段(2011年8月―2012年1月一模前):完成选修内容,全面展开第一轮复习,扎实基础,构建合理、系统的知识体系,为下阶段增添信心。
②第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二模前):专题复习,注重解题技巧,注重基础与培养能力双管齐下,抓好训练。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实力。
③第三阶段(二模后―5月底):巩固已有实力,再对自己的知识漏洞进行严查修补,加强知识运用能力与答题方法技巧。高考前进入适应性测试阶段。
2.2 以点带面,反复比较,滚动积累
高考备考中的复习重点是基础知识,必须注意有效引导学生用好三本教材,尤其是选修教材,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对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图解,相关生物学现象、过程等核心知识有透彻理解与完整掌握,并且能熟练应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在复习中我们发现,必修中每一章节内容都与选修相关内容结合,也有不同章节之间内容的结合,通过复习内容的滚动与反复让学生通过比较的形式获取知识。在每一次测试后都通过老师的讲评把题目涉及的知识与其它相关知识进行联系比较,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例如2012年高考理综试题第31题,就要求在复习光合作用内容时,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强度与净光合作用强度的区别,并将光合作用内容与呼吸作用内容结合起来,还有选修中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与必修中影响光作用的因素的有机结合。
2.3 仿真测试,有效训练,夺取高分
通过高仿真模拟考形式减少学生对高考的神秘感、恐惧感,引起学生的考试状态的条件反射,有效实现应试策略。理综考试要求学生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答题顺序习惯。因为每个人的做题习惯不同,擅长解的题也不一样,所以做题的顺序也不一样,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通过加强训练,我们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摸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习惯。除了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的全年级统一理综考试以外,生物科还不定期在每节课前十分钟进行5+1课堂测试,使学生逐渐适应在较短的时间内思维,加快解题速度。再要求准确率,针对每一个学生将历次测试的成绩作曲线图进行分析,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去进行反思,力求提高平均分数和减少最低分。
2.4 巧用箭头,思维构图,巩固提升
在复习的各个阶段,我们都注重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注重基础,发展能力。让学生巧用箭头构建概念导图、原理导图、过程导图等思维导图就能让学生的复习理解到位,事半功倍。讲解习题时我们要求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专业的解题思维,加深记忆与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应用能力。而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中,箭头的巧妙运用或准确说出箭头表示的含义是关键。如2012年高考理综32题有关免疫的题目里,如果学生在平时复习时就能将体液免疫的过程用箭头构建思维导图: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并能讲解箭头表示的过程与含义,该题就可以完全得分。
2.5 鼓励纠错,分享反思,减少失误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新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看到生物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此要求是相违背的。本文将对生物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改革方法,望大家指正。
一、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已普及较长时间,但仍有很多学校难以将高喊的口号落实到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的实施仍然处于理论阶段。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或者说交流只限于表面。教师并未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沟通交流,只是一味地说着同样的话。(2)有些教师的教学思维已经根深蒂固,难以转变。例如,部分教龄很长的教师,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面对教学模式改革时,转变的也只是表面形式,其本质还是难以脱离固化,从而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3)部分教师没有有效地组织课堂,除了在课堂上的单方面描述外,并未注重实践,导致课堂所学内容难以巩固。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学生轻视生物,在生物课时间做其他事情,这也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方法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
很多学生轻视生物,造成成绩不好的原因都是对生物没有真正的了解,在学习时没有得到教师好的引导,只是看到生物成绩所占的比例不多,就开始远离生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要突破这种价值观念,不要把考试强加在学习上,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命与自然的魅力,看到生物的重要性。例如,学好生物可以简单诊断身体是否出现问题,可以通过观察生物生长采取合理的养殖措施等。只有看到生物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学生才能正确看待生物,而不是用高考比例衡量。
2.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根本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转化师生关系,不以自己为主体,不让学生仰视自己,而要和学生处于同一平台,以平等的身份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如果学生有些拘谨,还可以采取小纸条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或疑问写下来,教师再以纸条的形式予以回应,这样就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也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学生对生物才会有接近的欲望,才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早已普及,它能有效取代传统教学,能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生物学科有不少动态变化知识,例如,细胞分裂、植物生长等,如果只是单纯看着课本听讲,学生很难在脑海中想象出真实的变化过程,不仅难以记忆和分析,而且可能产生误解,这就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的分裂分化”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分裂分化的过程做成动画,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再加上教师对每一个变化过程的讲解,就会使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形成长久的记忆,也有利于做题和日常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复杂枯燥的文字描述能变成形象的演示,相比起传统模式中教师繁冗的讲解,学生会对其更加有兴趣,更加容易掌握。
4.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生物是一门宽广的学科,拥有很多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按照课本,还应该多让学生发散思维。现在的考试也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多思考、多发现。例如,可以安排实验,让学生自主观察几种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对比发现异同点。学生经过详细的观察与记录,可以自己假设、自己求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独立性也是一种良好的锻炼过程。
5.针对不同学生要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年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教师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学生基础较差,教师就要以树立自信为基本,不要为他设立过高的目标;有的学生难以发散思维,教师就要引导他一起想象事物的变化过程,多提问、多引导。例如,对于高一年级学生,教师首先是要让其提高兴趣、打好基础,而对于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则要注重拓展知识,多讲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学好生物。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是使课堂更加高效的一种方式。教师只有真正掌握教学技巧,不断改善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建立高效、自主、创新的生物课堂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北京汇文中学 周平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高考改革的推进,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本文结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高三复习的要求,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的高三生物复习策略,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人类已经进入了社会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高考改革的推进,要求在教学中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三生物复习课是对高二学习内容的复习、深化和扩展。因此,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新于教材,要对教材进行有意的调整、扩展和深化。高三的学生和高二相比,有很大的差异。高二学生遇到的是新知识,高三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的复习,他们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教材却是相同的,如何使之统一起来是师生面临的一个挑战。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这有利于指导复习的展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测试需通过一定的知识结构来体现;而知识的网络在课本中隐藏,能力的层次在大纲中贯穿。我们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运用了“任务驱动”理论,进行了高三生物的教学模式构建及其实践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从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模式的构建特别是应用等主要方面进行阐述。
一、 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它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高三生物复习主要是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例题,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伸和拓展。这决定了教师只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学生按照教师、教材提出的某些要求或自己的某些需要而去完成某项工作。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来自于满足某种需求,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学习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二、 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1、明确培养目标:
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必须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把科学研究方法和知识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立足教材和大纲教学。
实施教育必须以具体大纲教学为基础,以教材为依据。为此,要构建科学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入学习领悟学科特点和大纲精神,认真设计每一项“任务”,科学组织、指导学生,使学生自主获得有用的信息,积极主动的完成每一项任务,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3、突出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在共同活动过程中,明确师生的地位尤为重要。教师只是活动中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现代教学新模式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4、适当选取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应用于“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应选取与生活联系紧密、根据学生实际让学生能够有所作为的内容,同时还要体现学科内的综合。例如我们在生物实验专题的复习,生物热点专题的复习中采用了这种复习策略,受到了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
三、 模式构建及其应用
1、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为主要结构。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模式的应用
从教学模式图可以看出:“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为主要结构的四个阶段,现以具体的一个案例加以说明。
[案例]“生物热点问题复习”
第一阶段:呈现任务。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学目标,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块,巧妙的隐含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有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而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水平,从一个实际问题或某一个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出发提出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在接受任务后,教师要引导其拟定完成任务的可行性计划或者实施方案。我们在备课时先将这个大的课题分解成许多小的模块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转基因生物、克隆等11个小专题。要求学生分成3-4人小组,选择课题。当一个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呈现到学生的面前,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紧密的联系,学生就会拟定新的学习计划和完成任务的初步实施方案。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阶段:明确任务。学生接受了任务,对完成任务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实施方案,接下的环节就是将任务要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当学生接受任务后,借助一定的情境,产生了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对任务将进一步剖析,发现问题。由于任务是纷繁复杂的,完成任务所需的新旧知识及其工具,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是难以找准问题解决的切入点和选择适当的有用信息。这时,教师应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和网上相关资料的位置等为学生完成任务指点迷津,积极引导学生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我们提出了学习指导,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够在网络的海洋中寻找相关信息和电子幻灯片的制作。学生面对承当的任务,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分配研究任务,然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展开学习。首先是获取相关信息阶段,学生可从多种途径(互联网搜索查询、图书馆查阅图书杂志等等)发现检索信息,从中选择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其次是分析整理信息阶段。学生根据所要调研问题的几个方面,对已知的部分与热点内容构建联系、分类、综合及查错,从中还可对未知的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高三复习中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也是理科综合能力的重要一部分
学生在新的学习情境中不断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相关的学习资源信息和不断总结学习方法,逐步丰富学习经验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完成任务。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实践也证明:任务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将会更好补充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但是教师在此阶段特别要注意提示学生把注意力放在专题与课本的交叉点上,注意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巩固。因此,我们提倡学生们分小组共同完成某既定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共同交流,完成报告,借助于计算机,以电子文稿的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利用学生提供的材料加以适当的修改和内容的添加后,制作成网站形式,在教室的电脑和网络教室后供学生学习和复习。
第四阶段:任务评价。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当学生用电子幻灯片的形式将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和小组与小组互相评价,修改不足之处。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点,学生更加明确了完成任务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再次分析任务,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思维方法,建立了新的知识结构。同时,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自评,学生之间和互评和适当的对其成果加以点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应注意处理好的问题
1、任务要紧贴复习目标,体现主干知识。高三学生的学习任务很紧张,所以任务的选择就变得很重要。任务应该与教材结合紧密有要高于教材,同时注意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点,注重学科内的综合。我们在高三复习阶段所选取的内容包括:人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图表的构建);蛋白质;育种方法;细胞的分裂;遗传的物质基础和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和对照的类型等。 2、任务要系统有度。提出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应具有紧密的联系,适宜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对学生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也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反之,所需解决问题知识的层次过深、跨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不能解决或过剩,很可能出现半途而废现象或者感到无事可做,这都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任务要有事可做。要选择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当学生明确任务后,学生就应该在教师的指引下,或通过同学之间讨论,或自己探索来完成具体的事情,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而不能让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无事可做,或者由教师自导自演,这样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也违背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初衷。
4、任务要有果可评。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了解是为教师进行下一任务设置提供依据。反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不可评的任务,学生可能漫无边际的像只无头的苍蝇乱闯,教师也鞭长莫及,收效甚微。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生物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会继续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材•教法,1999,第九期。
2. 钟志贤,《新型教学模式新在何处》[J],电化教育研究,2001,(2,3).
3. 钟志贤,《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览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