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7: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学生考察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加强对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均有分管副校长负责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并由教务处、团委、总务处、体艺组、卫生室等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时传达、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以及体卫艺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
2、学校将体育、艺术师资及校医纳入教师培训计划。
二、学校体育工作
1、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及时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同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好学生体育活动的考勤记录;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活动。
2、学校严格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授课。
3、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含体育课),积极组织学生课外、校外体育活动,并力求规范化、制度化。
4、各学校建立体育运动项目的课外兴趣小组。如乒乓球队、篮球队等。并积极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各级各类运动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各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并开展相关培训。本年度,组织全县体育师资参加新广播体操培训。同时,还组织各校优秀班主任老师参加校级学生广播体操培训。
6、多数学校按规定设置体育场地、配备体育器材和教学用具、用品等,并做好课内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卫生工作
1、教学卫生:按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进行检查,教室平均照度基本达到150LX,教室黑板无破损、无眩光。
2、学校食品卫生:各学校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与食堂承包者签定《卫生安全责任书》,建立卫生责任追究制度;总务后勤部门有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学校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证,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与措施,食堂环境与设备、食品加工、存放器具符合卫生要求,食堂布局合理。县城学校各班统一向学生供应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确保水源卫生安全。
3、健康管理:学校定期开展学生的体质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根据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健康教育:全县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并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图片、讲座、黑板报、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资料等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和远离病毒的健康教育,并根据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特点,进行预防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的时间以健康教育课和晨会为主;师资由各班主任兼任和校医兼任。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健康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四、艺术教育工作:
1、各学校按省颁课程计划积极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要求进行授课;
2、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了“书法”、“美术”、“电子琴”等不同门类艺术兴趣小组,班主任老师能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加课外艺术活动,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定期开展专职艺术教师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
4、部分学校配备有专用教室、配备教学器材、教具、挂图等,基本符合教学要求。
五、存在主要问题: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应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1.识字与写字
1.1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1.2 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不同的学段应有不同的侧重。
1.3 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
2.阅读
2.1 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2.2 朗读、默读的评价。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评价默读,应根据各学段目标,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2.3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具体考察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2.4 略读、浏览的评价。评价略读,重在考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
2.5 古诗文阅读的评价。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写作
3.1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
3.2 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3 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4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4.口语交际
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
--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
--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
--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
--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摘 要】当前,随着语文新课改的继续推行,综合性学习题成为中考积累运用这个版块里的一员。它形式多样,注重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察,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新兴事物的考察,注重弘扬社会正能量和对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的考察,是语文课改中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题型,因其题型多变且难于把握,文章就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综合性习题;题型变化多端;学习习惯;阅读能力;题型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102-01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向前推进,在各地区语文中考中,综合性学习题成了“家常菜”,但对于一线语文教师来说却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喜的是这种题型确实考察的是学生的真功夫、硬实力,应试教育下那种语文教法无法应对这种题型了,忧的是这种题型“像雾像雨又像风”,总是让广大师生捉摸不定,疲于应对。顾名思义,从“综合性”这三字就可以看出这种题型富于变化,且难度很大。对“综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了解:
一是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广泛、全面,这种题型一般提供几则材料考察学生的阅读概括、比较筛选、分析推理、拓展探究等能力;二是材料本身类别五花八门,有的材料具有地域色彩,如徐州就曾考过“汉文化”;有的材料具有时代印记,通常考察最近国内外发生的时事热点让学生探究;有的材料考察语文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各地都考“汉字的魅力”、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还有材料之间就具有复杂的逻辑关系:有的互为因果,有的互为矛盾,有的个性、共性难分,有的以图表形式考察,等等;三是考察的题型角度千变万化。最常见的有材料探究类、设计策划类、活动调查类、口语交际类、语言运用类等一系列挑战性很强的题型。综合性学习题是难度大、分值高、学生怕老师忧,它就像一座难以跨越的大山拦在我们面前。但车到山前必有路,万物皆有定法,纵然你有三头六臂,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语文的特点以不变应万变去寻求破解之法。
一、要注重语文学习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1.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诵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把课本教材里的文章当做材料案例来解决,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质疑归纳,教师要学会放手,学生要学会放开。
2.要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少讲,学生勤讨论、交流、思考、归纳,并加强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怕上课时间不够,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总是越俎代庖,讲得唾沫星子满天飞,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
3.要重视社会实践课的开展。不要轻视社会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课只是贴在墙上为防备督查,其实还是搞得应试教育那一套,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试想对社会一知半解只知闭门造车的读书郎们怎么应对综合性学习题?真正的中学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4.应培养学生广泛而又健康的兴趣爱好,这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感情丰富的人。当下的学生们被各种作业“捆绑”在教室里,放学后又被各种辅导班、补习班束缚,根本谈不上兴趣爱好。
二、综合性学习题虽然变化多端,但有规律可循
1.根据材料综合运用语言的方式。这里出现的材料就相当于阅读里的文本,只是篇幅稍短小,所以其考察的还是阅读教学里的几个基本能力:概括、筛选、提炼、整合。教师只要抓住文本材料,认真阅读比较,抓住
关键词 和重要信息要素,完全可以游刃有余地去解决。以徐州市中考题为例,2009年:仔细阅读一段文字,从中选出四个最能体现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和文化底蕴的
关键词 (四字短语)和2010年: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主标题都是这种题型的具体表现。
2.专题综合性学习题。其实这就是个语文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能为一个个专题设计方案,这种题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具体形式主要有给“民间采风、传统节日、读书活动、热爱自然、绿色环保”等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活动方案,如徐州市2008年的中考题“学校开展‘魅力徐州’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加以下两个板块的主题活动”。这种题型最让学生望而生畏,其实我们国家正在关注这些社会焦点问题,学校也正在开展这些积极、健康的社会实践课程,解决这种题型也不在话下。
3.材料探究题,这是最近几年最为活跃的题型。考察学生对单则或多则材料的结果或规律进行探究的能力,具体形式主要有根据材料探究原因或结果、探究发展趋势、归纳观点等,如徐州市2011年的中考题“‘给力’作为网络词语能够转正的原因有哪些?”2012年关于国民读书现状的探究,2013年对中外文化年意义的探究。
解答这类题型时,教师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演绎,防止答案片面、重复,语言组织不严谨等现象的出现。而要避免这些失误,就可以这样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同时放到一起?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能不能从多个角度去总结答案?如果是因果关系,就可以分主因、次因来总结答案。要在训练中加强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比较和归纳等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考政治 主观题 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79-01
1.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开展,高考政治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观题出题越来越活,与时政时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键信息提炼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答案组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在平时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政治课教师要避免就题论题,而是要带领学生共同探索材料阅读方法、知识迁移方法,共同探索做好政治主观题的规律。
2.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特点
近年来高考政治更加侧重对学生进行能力考察,强调学生阅读材料过程中获取和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整个试卷的试题稳重求变,变化中又有所创新。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视对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考察。如全国卷(一)2008年考察“三农问题”,2009年考察“抗旱赈灾”问题;全国新课标卷2010年考察煤炭行业安全问题和重组问题以及文化产业发展问题,2011年考察科技创新和传统文化作用及其发展问题。这些问题都以丰富的材料为背景,采取小切口提问的命题方法,对学生的政治知识进行考察。
其次,问题设置比较稳定,但也经常有所创新。主观题的问题设置主要是从“3个W”来设置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注重探究性,考察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知识跨度较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第三,高考政治主观题分值大,对高考政治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高考政治备考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高考政治的这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和试题命题规律来帮助学生备考。
3.高考政治解题技巧
3.1抓住材料,挖掘有效信息
材料辅助是政治主观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材料是答案的重要来源,是题目答题的重要指向,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直接跳过材料看问题,结果答题与材料缺乏联系,与答案要求相去甚远。在做题时,考生应该先审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阅读过程中,勾画出与问题相关的重要语句,待稍后答题时将其组织到答案中。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材料主要有引文式和图表式,引文式主要就是反映时政热点的段落,图表式材料主要就是表格、饼状图、柱状图等反应事物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对不同的材料要采用不同的解读方法。首先,对于引文式材料,要认真阅读,阅读过程中寻找关键字句(能与教材知识点相联系的语句、与设问联系紧密的语句、能够表明材料中心思想的语句等)。第二,对于图表式材料,首先要看清图标的标题和注,这样就可以先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其次,要进行数据的比较。数据的比较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双向比较,除了要观察数据大小之外,还要注意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
3.2关注问题,搞清题目类型
很多学生在答题时看见阅读完材料之后,看到问题就马上开始答题,这其实是不可取的。看到问题,首先要明确考察的范围,确定是政治、哲学、经济各部分中的哪一板块,然后回忆这一模块的知识点。也就是要先搞清楚问题的范围。然后,要明确题目类型。高考政治题目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类型,如果问题是“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图表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等,就是“是什么”型问题;如果问题涉及“原因”、“意义”、“作用”、“为什么”、“必然性”、“重要性”等词语,则为“为什么”型问题;如果问题是“提出合理化建议”、“措施”、“方法”等,则为“怎么办”型问题。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回答方法,所以在审题过程中弄清楚题目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3.3结合教材,做好知识迁移
笔者在审阅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的答案与材料联系紧密,肯定是做到了“抓住材料”这一点,但是,在答题过程中这些学生却“偷懒”了,他们直接将材料中的原话抄下来当作答案,这样答题,得分往往不高。高考政治除了考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考察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当我们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之后,要做的不是直接把材料抄下来,而是要联想教材的哪一部分、哪个知识点与材料联系紧密,要用课本上的知识点来替代材料中的语句。由材料想到教材、想到知识点,再用知识点来替换材料,这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
3.4简略得当,紧扣采分点答题
高考政治试卷卷面很重要,卷面就是试卷的脸,给阅卷老师以第一印象。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根据题目标示的分值答题,控制好答案长度。很多学生认为在答题过程中存在过度解释和阐释的问题,结果卷面都快占满了,想说的还没有说完。高考政治答题是踩点给分,学生答题只要涉及采分点,就可给分,有理也可给分,所以,高考政治答题要点到为止,三两句话说清即可,防止就一个知识点或得分点长篇大论,可以多角度考虑,多侧面答题,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3.5规范答题,严密组织答案
在经过了审材料、审图表、审问题、知识迁移等步骤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组织答案了。答题过程中,要切忌“乱”和“单一”,所谓“乱”,就是逻辑混乱,想到哪写哪,缺乏层次性;所谓“单一”就是思维过于死板单一,知识点不全面,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答案组织要遵循“理论+材料”的原则,开门见山,先亮明观点和得分点,然后联系材料进行简单的说明。然后,要注意答案的层次化、全面化,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可以在草稿纸上简单地列一下答题要点,这样可以防止边想边写引起的混乱和丢落。要注意使用教材语言,也就是术语来答题,不要用大白话,要体现一定的政治专业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夯实教材知识基础了。学生在知识的准备过程中,要注意建立知识框架,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
4.结语
高考政治主观题关系到高考政治乃至高考的成败,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明确取胜主观题的应考要点,帮助学生克服对政治主观题的恐惧感。
参考文献:
一、观察课
观察课是通过让学生观察描述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获取丰富、具体的自然知识,达到培养他们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的目的。小学自然教材中,低年级的《看一看》、《你怎么知道》、《各种各样的叶》、《蜗牛》、《金鱼》、《天气》和中年级的《怎样认识物体--水》、《植物的叶》、《植物的茎》、《太阳和影子》、《青蛙和蟾蜍》等都属于观察课。论文百事通
复式班的观察课教学,一般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动:明确观察目的,提示观察方法和观察重点。教学开始由教师告诉学生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然后出示小黑板说明观察的步骤和方法并指明观察重点。如上九义教材第四册《蜗牛》一课时,观察方法应是:①观察蜗牛身体上长着什么?②仔细地看蜗牛各部分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观察重点)③用手摸一摸蜗牛各部分有什么感觉?④蜗牛怎样爬?⑤蜗牛吃什么?(用菜叶、树叶、食物等分别试一试。)
(二)静:学生分组或个人独立观察。这一步骤要给学生比较长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和板书的要求认真地进行观察。
(三)动:1.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详细、具体地描述出来,交流观察印象。2.教师小结。突出重点,系统小结,讲解通过观察应该明确的问题。3.布置作业,提出进一步观察的问题或自学要求。
(四)静:自动作业,把观察后的结论抄写在作业本或观察记录本上。
二、实验课
实验课是以简单科学实验为主的自然课,它一般是先通过师生的实验,反复再现某种现象,同时进行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引起讨论和研究,然后概括结论,最后又用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在亲自实验过程中获取知识。在小学低年级自然教材中《磁铁游戏》、《沉和浮》、《影子》、《镜子》等和中年级自然教材中《怎样认识物体--空气》、《热胀冷缩》、《物体的运动》、《人的消化》、《磁铁》等课,都属于实验课型。
复式班自然实验课的教学,一般有这样几个环节。
(一)动:明确实验目的,讲解演示实验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开始实验前,教师应详细告诉学生本堂课要做什么实验,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尤其要交待清楚是观察某种现象,还是验证某种假设。
如在教学九义教材第二册《沉和浮》一课实验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实验时要把各种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放一个,观察一个,记录一个,不能把一堆东西一下子全放入水中。
(二)静:学生分组实验。
(三)动: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2.用讨论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3.教师小结,讲解通过实验应该明确什么问题,肯定学生实验的成果或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
三、技能训练课
技能训练课是让学生在课内外实践活动中亲自动手,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各种技能的一种课型。在小学自然教材中,属于技能训练课型的有:《种大蒜》、《种花》、《叶画》、《各种各样的种子》、《制作叶的标本》、《种向日葵》、《养蚕》等课。
在小学阶段,技能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栽培、饲养、制作等技能。在复式班可把低、中年级相近的教学内容统一组合在一节中采用合--分--合的结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以高带低的作用。如低年级《叶画》和中年级《制作叶的标本》这两课就可以安排在同一节课,其教学程序可以这样安排:
(一)合动(4分钟):教师展示做好的叶的标本和叶画,激发学习兴趣并提示中年级学生注意制作标本的程序。
(二)分(15分钟+15分钟):低年级先“动”后“静”。“动”时教师示范拼叶画的方法和要求,“静”时让学生用采集来的叶拼摆叶画并用胶水贴在纸上。
中年级:先“静”后“动”。“静”时学生用压制好的叶按要求制作标本。“动”时教师予以检查和指导。
(三)合动(10分钟):各年级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评价作品;教师总结,并选出优秀作品给予鼓励。
这类课型还可以和另一个年级的语文或数学课搭配,利用学生有较长实际操作的自动作业时间,去突破另一个年级的教学重点。
四、科学考察课
考察是人们为着一定的目的,到自然界中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科学考察课就是以此为主要教学方法的课型。其基本教学模式是:现场考察--取样分析--共同研究--作出结论。小学自然教材中,《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纯净的》、《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怎样认识物体--土壤》、《水?土?植物?人》、《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等课都属于这类课型。新晨
这类课型的教学因需到室外考察取样,在复式班较好的做法之一,就是把各年级有关的教学内容统一在一起进行,也可结合春游、秋游或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上考察课,应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一)做好考察前准备。使学生明确考察目的,向学生传授考察的方法,提出考察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二)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考察,认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又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使他们通过考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学到实地考察的本领。
关键词:历史学教育;实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061-02
一、历史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及其作用
历史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指在历史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配合与促进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而设置的相关教学内容,包括历史学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中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安排的实践教学、教育实习、历史考察及专业论文写作等各项教学内容。
1.理论课内的实践教学
理论课内的实践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历史学专业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对专业知识特别是方法、技巧的掌握以及历史学教育专业化的养成,并有助于学生各种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在历史学专业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学生史料解析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研读史料能给学生补充对历史更直观、更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空间,在对史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步达到启迪学生的理论思维和认识历史发展的深层问题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深化。
其次,改革历史学教学论等课程,强化教学技能训练。“历史学教学论”和“中学教材分析与微格教学”这两门课程是培养历史学教育专业学生从教能力的必修课。对这两门课程进行一定改革,可以压缩理论课讲授时间,挤出五分之二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授课环节的单项训练。将中学历史教材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和分析研究,进行备课、制作课件、试讲和说课等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同学之间互评,教师对其逐一点评并指导。对每位学生的讲课进行微格锻炼和分析,使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得以锤炼,让他们领会课改精神,使其从教技能得到切实训练提高,为其进入教育实习以及走上工作岗位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储备。
2.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师范学生到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
教育实习过程是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各种能力升华的过程。组织好教育实习,对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其实践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教育实习,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培养和锻炼其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并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实习是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走上教师岗位、成为合格的历史教师的重要实践活动。
3.历史考察
历史考察是校外实践教学,指历史专业的师生对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以及文物进行观察与调查的实践教学活动,其目的是感知和收集史实材料,更深刻地认识历史。通过对重要的历史文物、古迹和民俗等的实地考察,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物证历史的能力。这种活动能弥补理论文献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具体和生动的历史感性材料,使间接的历史知识变为学生可以想象、体验的具体知识而易于掌握。
历史考察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进行周密筹划,将考察计划、考察的重点内容以及考察报告的要求等在考察前向学生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查阅考察对象的背景材料,做好资料及物质准备。考察时请专业人士讲解,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或拍照,回校后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在老师指导下,写出考察报告。
在考察中收集历史材料很重要,考察使学生获得大量
感性材料,但历史材料的收集只是手段,目的是对历史的认识。所以历史考察的成果不仅应该体现在所收集材料的质量上,更应该体现在用收集到的材料来说明或理解历史问题上。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理解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就是历史学应用人才能力提高的过程。
4.专业论文写作
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创新、独立思考及有特色地进行教学设计等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作为培养历史教师的历史学教育专业,应该与时俱进,深入分析专业发展的趋势,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创新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以培养符合时展需求的中学历史教师。
撰写专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写作任务书、开题报告和撰写论文,使学生深刻了解历史研究过程,掌握搜集资料、整理和利用史料、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运用观察和调查等方法。学生通过撰写专业论文,训练了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功,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撰写专业论文是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历史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次系统、全面的实践机会。
撰写专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首先,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资料和调研、接触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也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学不到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专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会对培养学习志趣、为今后确定专业研究方向大有裨益。通过专业论文写作,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意识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强化实践教学理念,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历史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实践能力以及知识与技能兼备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开展实践教学时,要强化“注重应用,培养能力,开拓思维,提高素质”的实践教学理念。
要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实行大学教务处、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明确实践教学的各项管理职责。在工作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和分散管理的制度。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是指大学教务处全面负责实践教学规程等原则性制度建设;学院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决策力度,保证实践教学经费使用,负责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等管理工作;系(教研室)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制定各项实践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实施细则、教学计划和实践(实习)手册等教学管理文件。分散管理即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方面,实行由系、教研室负责的分散管理模式。
2.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对实践教学的构成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加强学生能力提高为核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增加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史料解析为辅的理论教学平台、以教师与学生互动为主的历史教学论与微格教学课程平台、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为主的历史教育实习实践平台和以检验理论教学与发展学生能力相结合的专业考察平台,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素质
要实现历史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建设规划的目标,提高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应该让教学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建立一套包括实践教学和科研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在内的岗位工作量考核制度,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办法、新手段,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与实效。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是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职业生涯需要的前提,是历史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的大学都应对其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钱国英,徐立清,应雄.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关仲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6).
[3]叶振东,贾恭惠.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社会实践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4-01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复杂的地质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复杂的地质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影响着地区的降水、光照、耕地的数量分布,对大规模发展种植业限制较大,粮食产量不足。另一方面又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直接影响着地区的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湘西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难以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经济综合发展的症结所在。
复杂的地形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农、林、牧、渔、猎等多种经济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以及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的发展;有利于山区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多种环保、健康、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多种矿产资源的储藏和分布,矿产资源丰富。复杂的山区地形使河流多险滩、瀑布,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对河流梯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地貌孕育了大量的旅游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和资源,这里的山水将面貌一新,夕日的“穷山恶水”将会变成今日的“山清水秀”。夕日落后、单一、自给自足的经济将转变成今日综合开发健康、养生、营养的生态农业和商品经济。
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实地综合考察
教育教学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理教育教学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尤为突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的培养。为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做了明确具体的布置。
1.明确考察内容。将考察内容分为六个主题:①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②地质地貌与气候,③地质地貌与交通,④地质地貌与河流,⑤地质地貌与人类活动方式,⑥地质与矿藏。
2.社会实践调查范围。对学校周边地区以及学生自己家乡进行考察。
3.社会实践考察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
4.学生分组及社会实践考察任务分工。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负责对以上六个主题进行考察。
(1)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写好考察计划书,设计考察路线图。要求各考察小组根据各自的考察内容设计考察方案、准备考察器材和考察表。考察方案中要求学生在考察区内选定三至五个考察点,确定考察方式和时间、小组成员的分工等。因考察内容不同,所需器材和小组成员分工也不尽相同,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的考察内容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计划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指导。
确定考察点的考察内容:根据计划中所选考察点,明确该点的主要考察内容。如:第一小组考察内容主要是“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所选考察点必需要有较为明显的断层构造或山地公路的明显剖面处,这样才能更加容易观测到地质构造状况。
确定考察方式:一方面到相关部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一些自然地理状况,然后再到考察点进行现场考察。
明确考察时间:何时到何相关部门找资料,何时到实地搞调查。
器材准备:主要是摄像机或照相机、录音机、卷尺、绳子、小铁锤、纸、笔、食品和水等。
小组成员分工:安排好相关人员分别负责摄像、录音、测量、笔录和后勤等工作,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2)实施考察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考察工作。安排学生按考察计划书中的设想一项一项地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考察内容或对象做适当调整,做好考察工作。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考察过程中应做好人身安全考虑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应急手段和自救方法,在考察过程中尽量有教师或家长陪同。
三、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动脑筋,提升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遇事敢想,有独特的见解,但因与外界联系较少,自卑感较为明显,因此在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意见时总是显得十分的拘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着当地地质地貌的第一手材料,有依据就有发言权,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机会。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笔者对本次考察活动又做了进一步的工作安排。
1.各小组将自己考察所获得的材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制作和展示课件,看到自已的作品,无不感到成就的喜悦和乐趣,更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一、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
经常有师生讲:某某题考的那么简单,复习时间白花了。甚至听学生讲:这次试题太偏了,老师都没教。究其原因,是老师对《考试说明》缺乏细致深入的研究,在教学中对考点特别是能力要求把握不到位。《考试说明》对考试内容及能力有明确的要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高考复习的指导性纲领。要保证复习工作有针对性,教师应认真研读,明确考点,把握能力要求,从而保证复习工作有条不紊、有的放矢、要求恰当,把握高考的正确方向。
二、夯实复习考纲实验并让学生做实验
虽然高考是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察,但考察的是学生的科学素养,死记硬背是达不到高考的能力要求的。成功的经验是组织学生在高考之前,将相关实验再做一遍,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及对实验过程方法的理解。
近年很多试题都是对考纲实验的直接考察;有些实验题,虽然不是直接对考纲实验进行考察,而是以科学史经典实验为背景材料,但实验原理及方法都来源于考纲实验。纵观福建省新课改后的四年高考试题,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09年福建卷的第1题,四个选项分别考察四个考纲实验,第26题第Ⅰ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进行了细致考察,分值达到21分;10年福建卷第3题,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11年福建卷稍做调整,将考纲实验放在第26题第Ⅱ题进行考察,考察重点是各种染色剂的显色反应,分值为10分,所占比重比10年又有所提高;12年福建卷第3题,以科学史实验为背景,考察结果与结论的匹配,26题则综合考察探究酶的活性及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因此,老师应将考纲实验的复习作为实验复习专题的重中之重。
三、重视科学史实验的复习
新课标对科学方法和科学史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3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中明确指出:“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例如“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等内容。
因此,在进行实验专题复习时有必要对教材中的经典实验进行整理、归类,从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实验方法、选材等方面逐一突破,进行适当拓展,并且通过例题进行巩固。通过剖析经典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2012年福建卷第2题:
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
如果学生对以上科学史实验不了解,缺乏结果分析方面的训练,很容易导致丢分。
四、重视实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进行归纳总结
实验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但考察的落点主要还是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技能、实验结果的表达与分析等。因此复习时应从实验设计的系统理论知识着手,重视对实验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及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如复习《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教师可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常用实验材料?选择此材料的原因?能否用其他材料替代?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吗?实验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观测指标有哪些?如何实现?实验结果如何表述?实验结论?其他考纲实验及科学史实验的复习也可参考此方法。
五、精选例题,精讲详析
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教师应精选例题,精讲详析。通过变式,适当拓展,力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对照实验中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分是个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我选了以下例题: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黑暗处几个小时,然后把该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用现代的观点分析这个实验,在设计上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具体表现在( )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对照实验
C.曝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关键词:小区域;乡土地理;地理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开发的必要准备
1、初步列出参考性的乡土地理资源类型结构清单,即要开发哪些地理课程资源
其一、可以按照地理学科的体系结构,从沙坡头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要素入手,探究沙坡头区位置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河流、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概况,还有沙坡头区行政区划的演变、三大产业发展、交通变化、文化教育、以及人口与城市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和整理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清单。
其二、通读和解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内容标准中的活动建议要求,事先归纳和整理出初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可以联系乡土地理教学的活动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求,列出需开发的乡土地理资源清单,包括可以用乡土地理替换的案例、时事热点等。
2、进行学科内的分工协作
部分乡土资源可从网络、报刊、以及一些资料上搜索和整理出来,但更详细的数据和资料,需通过深入各种相应机构,如:政府部门、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社区、工厂、以及自然界等。通过开展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各种途径收集获得,而初步获取的原始资料不一定适用于课堂教学,需加工和处理成能常用于课堂教学的文字材料、数字表格、电子地图、各种图表(非地图)、探究活动设计等。从原始资料的获取到资源库的建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须发挥教师、学生、甚至家长的力量集体开发,进行分工协作。依据分工可以建立:社会、人口、历史文化教育组、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组、经济建设组、环境保护组、信息技术组(负责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和地理课程资源库建设技术)等。每个组把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成一定格式的文字材料、数字表格、电子地图、各种图表(非地图)、探究活动设计等录入计算机,并归集到信息技术组处理,形成资源库。
3、教师要先熟悉所在地的乡土地理
本区有一部分的教师是外乡人士,对所在地的地理知识缺乏了解,即使是本土教师,平时缺乏研究和收集,对本土的地理知识也只是略知一点。因此必须组织地理老师尽快熟悉乡土地理,尽可能地收集乡土各方面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加深对乡土地理知识的认识。
二、开发的主要策略
1、开展老师的调研实践活动
不同组别的老师在分工之后,可以有所侧重地从网络、报刊、图书馆等搜索和整理出很多有用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也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探究活动获得详细资料。其中,通过集体考察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实践考察的效率。例如,在学科教研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科老师的实地考察活动,深入到工厂、农田、果园、沙漠、旅游区等生产第一线参观考察、听介绍,也可深入到山川河流自然环境中考察探究,在考察的同时,老师之间进行交流探讨,进行资源共享,提高了考察的效率。曾经组织老师参观考察过大麦地岩画、长城遗迹、腾格里沙漠麦草方格、沙坡头旅游景区、沙坡头旅游景区展览馆、沙坡头旅游景区沙生植物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工业园区、地震局防震减灾展示厅地理园、气象局等。老师们感觉很有必要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在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使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也听到和看到了一些资料上没有的景观和现象。
2、开展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结合所在地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特点,结合不同年段的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心智特征,设计一些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活动,扩大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来源渠道。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在教学中,从地理的要素着手,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主题的乡土地理问题。如:关于疆域和人口部分可以布置学生探究“沙坡头区行政区划的演变历史,沙坡头区在人口、教育、文化发展方面的概况;关于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沙坡头区的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自然资源部分可以布置学生探究“沙坡头区有那些比较突出的资源?沙坡头区土地资源有那些利用类型?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你发现有那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还可以探究:“沙坡头区的旅游、交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沙坡头区的环境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等。但要注意提供给初中学生探究的问题不宜设置过大,设置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收集到的乡土地理资料全面就行。
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方法和技术上的指导,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若干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的一般程序是:
(1)指导各小组选题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并讨论形成各小组研究的方法、步骤。(2)各小组带着问题进行实地研究,收集材料。(3)整理删选资料,形成研究成果。(4)交流和展示研究成果。初中学生完全有能力可以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编写成手抄报和地理小论文。在教学中,地理老师把学生编写的手抄报和撰写的地理小论文,可以在学校进行专题展览,这样学生的收获增多,也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增添了丰富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