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7:2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第二年个人总结

第1篇

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朱萍萍,来自湖南常德,是一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我喜欢打羽毛球,喜欢听音乐,是个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女孩子。喜欢交朋友,也总会给别人带来欢笑。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女孩,从小被农村淳朴的感情渲染。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生活。从小我亲眼目睹了爸爸妈妈为了这个家所付出的辛苦,劳累与奔波,一点一滴都深深的刻在我的心中。

在大学三年,不仅只是能力还是个人修养上,我都受益匪浅。在老师的教导和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系统的掌握了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几倍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大学第一期,我顺利的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的考试,并在第二年就具备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并且,我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机Word, Excel, Photoshop的软件操作,在大学第三年掌握了外贸单证制单与跟单的操作。大学期间,我担任学生会女生部部长一职,工作上细心,负责市我任职期间遵守的原则。我带领部门的其她成员,把女生部的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职肯定。在期末总结大会上,我并作为学生会所有成员代表进行了发言。暑假期间,我曾参加过学校的留校实践,不仅仅是希望问母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更期望能一次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应变能力。我热爱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文艺汇演,英语角还有班会主持,我都积极参加,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尽管我只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但我有应届毕业生上刻苦,热情的精神,希望贵公司能给我这次机会,能为贵公司添砖加瓦。

第2篇

据小财透露,他在大学时,学的是车辆工程专业,是个典型的80后理科生。2012年7月毕业后,他去了一家合资的汽车公司从事汽车研发,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到手有2900元左右。今年5月4日,他正式结束了单身生活,办了婚礼。

“后来,我辞职进入本地一家矿产国企,从事最基础的黄金珠宝销售工作,底薪为2200元,每个月还有2500元左右的销售收入。”小财表示,就是在珠宝门店上班期间,我偶然喜欢上了excel,于是买了几本书教学书开始练习,当时门店制作销售报表,每个月都需要统计很多数据,我学到的一点技巧便很好地派上了用场,工作中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2013年年底,由于公司布局电商业务,想开一家天猫旗舰店来推我们的黄金首饰商品,我顺理成章地被领导推荐,来主导电商业务的开展。由于经验少,起初我只能在网上搜刮各种资料,学着人家的样子做了一份项目报告,这份报告经过5次反复修改最终在董事会上通过,我们的项目也正式运营成立。

如今我们的店铺正在摸索中前进,每天从上班到下班都干劲十足,希望每天都能通过学习为店铺带来成长。高兴的是,“小财”现在已经当上准爸爸了,在高兴的同时自己也隐隐感觉到一丝压力,面临将要增加的家庭成员,我真的做好准备了么?

“目前我每个月的工资平均收入3000元左右,年终加福利大概会有4万元,老婆3500元,年终奖5000元,家庭定期存款2万元,“宝宝”类产品里有2万元,信用卡负债3600元,每个月的支出在3500左右。其中,房租再加上水电,每个月需1300元。婚前,我还有38900元的积蓄。”对于个人的经济情况,小财如数家珍。

明年宝宝出生,老婆不太愿意回到老家生孩子,想在贵阳买一套总价在45万左右的两居室,首付30%,30万房贷20年期,月供需要1800元左右。如果是新房,还得要装修费,这样就需要借债10万元,若是二手房,只需借债5万元。计划租半年,年底出手买房。

在我买房后的五年里,阶段目标就是为我们的宝贝准备好5万元的教育经费,同时努力提升自己,打算考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现在正在同步进行的是11月份考试的税务专业经济师, 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好的。

理财目标:

1、在贵阳买套45万元左右的两房;

2、5年内,准备好宝宝的5万元教育经费;

3、每月余额做点基金定投,希望推荐几只基金。

“对于不愿或不能承担太大风险的普通百姓,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是相对稳健的选择,因为股票基金受股价等各方面影响,波动较大,虽有高收益的机会,但也承担着高风险。”

家庭情况分析

家庭理财需求解决方案:

1、房子:首付30%=135000元,另月供需1800元。

按“小财”家庭现有资产状况分析,年末家庭可动用现金139900元>房子预算首付135000元。故此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另外需要的相关税金及装修费用,可按品质需求适当借债(约按5万元计)。

买房后的家庭年度收支变化如下:

月度结余=3000+3500-1800=4700元;

年度结余=月结余×12+年终奖=101400元,比未买房前年结余多出约2万元。

宝宝出生,可能使月度支出稍大,暂按1000元计算,年度12000元,家庭年度总结余变化不大,不影响生活品质。

2、宝宝教育金:教育金是家庭的刚性支出,只要储备,轻易不能动用。但最大的教育金支出是大学教育金,基础教育及义务教育期费用不大,适当增加月支出并不会影响家庭生活品质。

故建议“小财”不必急于在短期内集中储备教育金,可采取细水常流的方式,选择市场上比较常见的少儿教育保险,可以选择18周岁返还保费,另有年金及分红功能的产品。不但可以抵御通货膨胀,还可适当实现增值,并保证大学教育金的需求。可选择10年期缴费,对80后来说,这个缴费期内收入相对固定,没有压力。按“小财”家庭现状,宝宝出生后,可把“宝宝”类产品转换成少儿教育保险,每年缴费2万元。即不影响生活品质,也可实现理财目标。

3、基金定投:按现有收入状况,买房及生宝宝后的家庭月度结余约为3700元。因“小财”夫妻工作收入相对稳定,承担不了大的风险,故建议,最高的投资比例不超过家庭日常收入的20%即1300元,因宝宝未来上学及日常支出可能增加,故建议每月基金定投1000元。

对于不愿或不能承担太大风险的普通百姓,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是相对稳健的选择,因为股票基金受股价等各方面影响,波动较大,虽有高收益的机会,但也承担着高风险。货币基金风险较小,但收益变化也不大。债券基金一般对债券进行投资组合,相对股票基金,风险小,收益性又稍强于货币基金,建议选择。

因投资均有风险,且收益不固定,具体要看各基金在相关省市的发行情况和历史记录,不好推荐具体产品。

4、其他建议:“小财”夫妻均是家庭收入的支撑者,宝宝出生后,万一大人遇到风险,会严重影响到宝宝的未来生活。故建议夫妻二人应选择投保定期意外险和重大疾病险,身故受益人为宝宝,以防患未然。

太平洋保险的“安行保”定期意外险,每人每年1672元,夫妻二人每年共计3344元,缴费10年,保障期30年,保障期内意外身价最高100万元,保障期满未发生保险事故返还保费的120%;另外还可选择每人至少10万元保额的太平洋保险“金佑人生A款(2014版)”保险,选择10年缴费,保障可至终身,合同约定保障范围为60种重大疾病和12种特定疾病(轻症)。年老时,还可将保单现金价值转换为年金,补充社保养老的缺口。

这个保障规划,夫妻二人每年的保险费不到2万元,既不影响生活品质,又可使家人未来无忧。

“从第二年开始,每年从年终奖的4万元里拿出1.2万元,用于购买为期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4年以后,就能攒到5万元的教育费用。”

财务现状:

资产负债表:

综合理财建议:

综合理财建议:

1、财务现状分析:

小财的现金流状况良好,当前每年有8.1万元的结余,暂时还没有任何负债,但是投资类资产几乎没有,仅限于“宝宝类”现金管理产品。

1、家庭现状分析:

小财的家庭属于典型的成长期家庭,新婚燕尔,面临买房,筹措子女抚养费用等问题。当前家庭的全部收入都来自夫妻双方的工薪收入,小财正处于事业的成长阶段,未来的收入潜力很大,夫妻双方都没有任何保险保障。

2、需求分析:

A 买房需求

如果需要购买45万的住房,需要筹集13万元的首付,目前小财的全部积蓄是7.5万元,还有5.5万元的缺口,还剩半年的时间准备,当前每月结余有3500元,6个月能存下2.1万元,再加上年底的奖金4万元,刚刚可以凑足首付的13万元。由于资金所限,建议购买二手房,因为此时小财的全部积蓄耗尽,还需负债5万元方能完成装修。五万元的装修款建议小财向银行申请小额消费贷款,分36个月偿还1763元。在完成购房后的三年内,小财的每月的现金会变为:房贷支出1800元;小额消费贷支出1763元;其他支出2500元(假设房租1000元,购房后无需承担),合计6063元。而此时小财的全部家庭收入为6500元,每月仅余500元,第一年的房奴生活,压力会非常巨大。

B 5万元的教育经费筹措

购房后第一年,生活拮据,建议教育经费从第二年开始,现金流来自于每年年底的年终福利。从第二年开始,每年从年终奖的4万元里拿出1.2万元,用于购买为期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4年以后,就能攒到5万元的教育费用。

C 紧急备用金与保险

小财的目标局限于买房和子女抚养费用,忽视了财务安全方面的保障,在此建议小财首先建立紧急储备金,购房后,小财家庭的每月支出为6000元,按6个月的备用金需要准备3.6万元,鉴于购房后,生活拮据,在购房后的第二年着手建立紧急储备金,夫妻双方的年终奖在投入1.2万教育费用后,全部投入“宝宝类”产品,作为紧急备用金。 保险方面,夫妻双方都应该各自购买1000元以内的短期疾病保险和意外险,防止意外的发生,给家庭财务带来不稳定因素。

D 基金定投

小财是个喜欢研究的人,由于购房后第一年无钱可投,可以从第二年开始每月投入300元作为尝试,第三年开始,利用年终奖(此时年终奖扣除1.2万教育准备费用,还有3.3万可以支配),全面开始基金投资。具体计划如下:

1 购房后的第一年,小财关注天天基金网、晨星评级等权威基金网站,学习和了解基金的种类和品种,跟踪并选择业绩优秀的基金。

2 第二年开始,到所选基金公司的官网开始定投基金(网站购买费率最低)。

3 第三年根据之前尝试的经验,调整投资计划,全面开始定投。

在此简单给一些建议:

债券型基金,预期年平均回报5%-8%,适合3-5年的目标,基金的名字往往带有“债券基金”的字眼。

第3篇

近年来,严峻的就业压力催热了考研潮,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落榜考生选择二战甚至“N战”。在一个96人的考研辅导班里,记者了解到,选择二次考研的学生为78人,占全班总人数80%以上。如今,考研“剩斗士”这个群体正逐渐扩大,由此引发的各种社会现象也令人深思:是哪些原因让这些“剩斗士”们如此执著地奋斗在考研前线?在学业与职业的双重抉择前,是否有必要成为“剩斗士”?“剩斗士”群体的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价值观?

考研战场吹响“剩战”集结号

所谓“成功的考生总是相似,不幸的考生却各有各的不幸”,那么,到底是哪些考生最终选择加入考研“剩斗士”的队伍?

从近几年研究生考试报名及录取情况来看,平均报录比维持在3∶1左右。以2012年为例,共计划录取51.7万人,实际报名人数为165.6万人,也就是说,有大约114万考生是注定要落榜的。这一百多万的落榜考生,为二战“剩斗士”提供了大量的基数。落榜的原因林林总总,如弃考、发挥失常、不够努力等,导致考生在总分或者单科未过线。而“不甘心”的心理,则是促使他们加入到“剩斗士”行列的直接原因。即便考生的分数在最低录取分数线以上,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接下来还要迎接新一轮的挑战。根据研究生考试规则,考生笔试结束后,还需过复试关,这个环节中,又有很多考生被刷,不少成为“剩斗士”。

“从近几年研究生考试试题的变化规律来看,试题难度正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前许多考生会出现数学、英语等单科成绩不过线的现象,而现在单科过线甚至总科过线要容易得多。”考研辅导专家张雪峰表示,分数要求降低,复试要求就水涨船高,“以前差额复试比是1:1.2,现在很多院校则把它提高到1:2甚至1:3,这在一些重点院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差额复试比提高了,复试的竞争就更激烈。”

“现在很多院校都非常看重复试,因为复试更能体现出一个考生的综合实力。”张雪峰表示,每年因为复试被刷而选择二战的考生不在少数。

为何选择“剩战”?

人们在关注“剩斗士”这一群体时,免不了会有这样的追问:是哪些动机促使他们不惜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毅然决然地踏上考研“剩战”的征途?

社会因素:用人单位提升录用学历标准

叶倩(化名)是武汉理工大学独立学院的学生,第一年考研考取了内蒙古工业大学,但是这与她心目中的武汉理工大学尚存差距,最终她放弃到内蒙古工业大学报到的机会,准备二次考研。

像叶倩这样的考生并不在少数。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文凭的相对贬值,越来越多的考生已不再满足于仅仅获得一纸硕士证书,而是冀望于名校求学。例如,2009年,北京理工大学有69名研究生弃学;2010年,中国矿业大学有44名研究生弃学;2011年,齐齐哈尔大学有21名研究生弃学……在某考研辅导班甚至出现连续5年考研的考生,只为一圆“北大梦”。

在2003年开始的研究生扩招大潮下,考研报名人数逐年攀高,自2005年达到100万人次之后,便从未低于100万,2013年该数据再一次刷新,达到180万人。

研究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引发部分业内人士对研究生学历通胀的忧虑。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知名学者熊丙奇表示:“大规模扩张正导致我们研究生质量下滑,如果扩张不停止,质量还会进一步下滑,甚至超出我们的预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就业压力增大、招工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提高是许多学生选择考研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行业的确需要高精尖的人才,许多过去以蓝领为主导的行业也热望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往往需要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而专业地了解,因此这些行业的人才多为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另一方面由于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信息了解有限,所以将学历作为考核应聘者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随着学历通胀,用人单位也相应拔高了准入标准,甚至出现了专科生能干的职位,要求本科生,本科生能干的职位,要求研究生的荒唐局面。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或者二、三线城市的企业,这种表现显得尤为明显。

在北京某报社,5年前值班编辑这一职位的最低学历要求是本科,而如今本科生求职者已几无优势。国内某互联网门户企业的软件开发师职位,在北京、上海等地还招收少量本科生,在成都、武汉、长沙等地则全部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投简历者太多了,仅是从研究生文凭中筛选,都忙不过来。”该企业的一位HR说道。

“大四上半年,我在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找到一家国企的职位,但是因为仍决心考研,我便放弃了。下半年我复试失败,等我毕业的时候再去应聘那家公司的同一职位时,发现他们已经不招本科生了!”谈起自己的那段求职经历,王同学万分后悔,最后迫于无奈,他成为一名考研“剩斗士”。

因为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家在研究生人才培养上也尝试了一些新的改革。例如,2009年起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2010年各单位的专业硕士占比为5%~10%,预计到2015年该数据达到50%左右。根据专业硕士的培养要求,学生第一年大多在校学习,第二年在企业实践。目前看来,该模式已经受到许多社会企业的认可,同时拓宽了考生的选择途径。

家庭因素:五成家长热望高文凭

除了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期待也在逐年上升。

去年,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成的“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课题组,了现代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其中,在子女学历期望一栏,有23.1%的父母希望孩子能读硕士,26.4%的家长希望孩子读博士,二者占比近五成。而在2005年,同样的调查结果却是,39.9%的家长希望子女拥有硕士或博士文凭。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博士包蕾萍曾分析说,由于整个就业市场不是很景气,家长们都希望孩子的学历高一点、再高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让许多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考研“剩斗士”。

刚刚参加完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王晓磊,便是其中一例。王晓磊是浙江人,父母靠着房地产生意,现在已经积累了一份比较丰厚的家业,作为家中的“独子”,他深感责任重大。“我父母对我说,我现在的任务就是专职考研,第一年考不上,还有第二年、第三年……反正现在的家业还轮不到心,我父母甚至对我说,如果连研究生都考不上,将来怎么继承家业!”

在问到为何对考研如此执著时,王晓磊还道出了另外一个苦衷,“如果我的员工都是硕士、博士,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何以服众?”

虽然以上案例中王晓磊父母的要求有些苛刻,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程度的高期望观念已被深深根植。家长对子女的高期望表现在家庭教育投资上尤为明显,例如,1月底杭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度杭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为1214元,较2011年增长了23.2%。

个人因素:34%考生考研为就业

2013年1月初,腾讯网联合国内知名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2013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意向分析,其中,在考生选择国内读研的首要动机中,34%的考生是因为“就业前景好”,29%的考生“想去更好的大学”,17%的考生是因为“职业发展需要”,“10%”的考生想换专业,另有9%的考生“想做学术研究”。

以上数据表明,多数考生选择考研,都是希望能有一个较好的个人发展前途,无论是职业上,还是学术上。对于考研“剩斗士”来说,由于已经有过失败的经历,他们在选择目标的时候,往往方向更明确。

对于那些希望就业前景更好的“剩斗士”来说,热门、实用、感兴趣的专业往往是他们的首选,从这几年的研究生报考变化情况来看,这类考生也更加青睐专业硕士。专业硕士学制短、注重实践能力、专业匹配度较高,是吸引考生的重要原因。

对于那些想换学校或者换专业的“剩斗士”来说,他们大多是对自己本科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不甚满意,想借读研来实现身份的转变。相较于重点院校,在一些二本、三本院校,无论是一战考研还是二战考研,这部分群体的比重都比较大。

对于那些想做学术研究的考生来说,他们一般会报考学术型硕士。学术型硕士偏重于知识理论的研究,而且很多导师都是在业界有一定研究成果,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通常并不只为获取研究生文凭,将来仍有继续深造之志。

你适合加入考研“剩战”吗?

从动机上讲,每一个考研“剩斗士”都有着各自的理由;从情感上讲,每一个“剩斗士”都令人钦佩;但从理性上讲,并不是每一个“剩斗士”都值得我们效仿。当你在决定成为一名考研人或“剩斗士”之前,不妨多问自己几遍:我是否真的应该考研?是否适合二次(多次)考研?选择再次考研,对我来说是否值得?

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考研

此前,有机构曾做了一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学生就业主要朝向三个方面:第一、商界,即流向各类人才市场;第二、政界,主要以政府机关单位为主;第三、学界,以教学、科研等为主。以2012年为例,当年毕业生人数为680万,其中94%以上毕业生会进入商界,3%左右会进入政界,2%左右会在学术界发展。

对于欲从政的学生,很多公务员职位的招录要求是本科学历,但是公职对基层经验有要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考虑将时间花在积累工作经验上,一味考研反倒事倍功半。对于想在学术研究上有所作为的学生,考研则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许多高校或科研机构,对招聘对象的学历要求都比较高,如果决意在这方面发展,则一定要成为一名目标明确的“剩斗士”。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考生是要步入商界的,对于那些徘徊在就业与二战考研之间的毕业生来说,该如何抉择?某职业规划师曾经总结了如下四个领域,高学历是必不可少的:一、某些理工类等技术性较强的行业;二、就业范围比较窄的行业;三、医学、法学、心理学等对专业认可度较高的行业;四、升值、加薪等以学历为重要参照标准的行业。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你找准自己的定位后,是否该成为一名“剩斗士”,将不再是一件纠结的事。

“剩斗士”的机会成本

当然,对于广大“准剩斗士”来说,还需面临一个抉择:是立即投入到二战中,还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次考研?我们不妨看以下两个案例。

陈俊第一次考研失败后,紧接着就投入到考研“剩斗士”大军中。幸运的是,第二年她考上了。她算了这么一笔账:复习一年,买资料、报辅导班,大概花了5000元,生活费每月800,共计14600元;学习三年,每年学费6000元,住宿费1000元,生活费每月800元,共计49800元。当然,这是显性成本,不包括隐性成本。

第4篇

带着梦想走进了大学,来到大学,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我积极的参加学校一些部门的招新。由于初次走上大学的讲台,面对着并不认识的学长学姐们多少还是有些许紧张,说话都不流利了,经过几次的各部门轮番面试之后也就可以很清楚,很明确的表达我所想表达的意思了。最后有幸成为了校心理协会的一员,在协会的两年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提升自己,终于在最后担任了了校心理协会会长一职,组织同学积极的参加各种活动,全方面的锻炼了自己。

另一方面我热爱自己的专业,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有很强的进取心。求学态度严谨,能吃苦耐劳,注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学术上有钻研精神。两年的学习中不断的进步,终于在第二年为自己取得了奖学金。我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为今日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而是不断地进行总结,从而使自己能不断地向前发展进步。

对待自己,我时时刻刻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信条,并切实地遵行它:待人热情诚恳,讲求诚信;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与同学发生矛盾、误会时,能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主动与对方进行沟通。回顾这几年年,我很高兴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帮助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的时候同学也无私地向我伸出了援手;尊师重道,使我学很多知识,也与很多老师成为了良师益友;经常自我反省,宽容他人,使我多了很多的朋友。

第5篇

【关键词】驻外研究生;党建;驻外兼职辅导员;网络

一、驻外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专业硕士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在我校,驻外研究生主要是指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在2009年以前,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太理论化而且实践很少,专业型硕士又不为广大研究生所熟悉。从2009年开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育部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提出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同时减少学术型硕士名额,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名额。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可实现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1:1的比例,促进我国专业型硕士的发展。

专业型硕士与学术型硕士相比,在校期间有一些区别,最明显的几点区别是:

1.学术型硕士一般是为读博和科研而准备,而专业型硕士重点是要培养工程研究能力成为应用型高级人才。

2.专硕研二要外出实习一年,这是必修的课程。

3.毕业论文,专硕既可以做学术型的论文,也可以做工程实例型的。

二、驻外研究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驻外研究生的管理机制在我校尚未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培养单位对驻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和约束,学校没有对其形成明确和健全的责任制度。在培养单位,没有一个特定的部门是学生管理部门,也没有安排专人负责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这样就造成培养单位方面就很难对本单位驻外学生的状况定期的向学校反馈。学生们到了培养单位,不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自己的导员或者自己的班长,又由于和学校相距甚远,主要是靠自己融入适应单位的工作和生活,有事情尽量自己解决,有事情也很少向学校院系反馈和交流。这样,就导致校方缺少了和驻外学生状况的把握,没有办法及时准确的了解驻外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没有办法及时地帮驻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学校政治思想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无法触及驻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基本上都是住在地方单位的,没有北京就近的单位,学生来一次学校在往返路途上就存着很大的障碍,很多学生只在开学初和学期末的时候才来和自己的导师见一次面,其余时间基本上不会来学校,每学期专业、班级、年级大会都无法召开,每学期初应进行的注册手续都不能亲自办理,只能找其他同学代办。日常工作中的通知、公告、管理文件更是不容易传达及时到位,即使传达到位,也不一定能落实到位,就更不要提组织一次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全体都能参加的政治活动了。

三、驻外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1.招收专业型硕士为兼职辅导员

在我校,目前的状况是,兼职辅导员的保研类别统一为“校内学术型”,但是兼职辅导员却完全没有“校内专业型”的,由于兼职辅导员的研究生性质为“学术型”,所以如果安排学术型的辅导员作为驻外研究生的辅导员,把他们外调出去是非常不合理的,会对这些兼职辅导员自身的研究生学业造成不良影响,那么他们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工作。

因此,我们就可以考虑在招聘兼职辅导员的时候,不仅有“学术型”的,还有“专业型”的,“学术型”的兼职辅导员一般都是四年全部留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专业型”的兼职辅导员便是第一年或第二年在学校,第二年或第三年自己也要到外面单位进行实习,同时便可以对驻外研究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每年招聘这样一批研究生作为兼职辅导员,第二年分配实习单位的时候,保证每个实习单位都安排一到两位专业型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并且直接设置导员为党支部书记,这样,各个实习单位的研究生们便可以得到辅导员统一的管理、考察和发展。

2.专业型硕士兼职辅导员的例会制度

由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也是驻外履行个人职责,所以就势必要形成导员抓学生,学校抓导员的放射性管理机制。

驻外研究生可能一学期甚至一学年都不能来学校一次,但是驻外辅导员不仅学期初和学期末都要到学校报到,而且还可以给他们安排每月一次的返校例会,让他们定期对驻外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进行工作汇报和总结,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进行反馈和探讨。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

设立驻外兼职辅导员只是为驻外研究生的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渠道,网络以其渠道多、速度快的特点,无限的容量、灵活的方式更是为大学生党员教育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大学生党员教育如果仍靠一张嘴、一张纸、一块板、一堂课,无疑是作茧自缚。因此,除了对驻外辅导员进行学期初、学期末以及定期的返校例会之外,在日常管理和党建工作的开展和汇报上,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反馈、交流和互动,重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和大众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抢占网络与媒体宣传的制高点,不断探索网上党员教育新形式,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1)利用网络搭建驻外辅导员和驻外学生之间的桥梁。驻外辅导员在对驻外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时候,除了身体力行,还应该建立统一的QQ群,飞信群,注册统一的邮箱,做到及时通知,随时更新,充分共享,高效传递。驻外辅导员要使驻外研究生能够通过网络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通过参与网上热点话题讨论提高理论水平、思想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公开地对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参与度和表现对他们进行考察。

(2)利用网络搭建校内与校外之间的桥梁。在学校主页的“院系设置”中,增添“驻外研究生”一部分,网页的规划设计完全等同于其他院系的模式,比如,设置“近期关注”、“通知公告”、“党建活动”、“学生天地”等公共版块,开展网上宣传教育、信息等活动。设置“塔里木”、“东方物探”、“中原油田”等类似于院主页中各系的版块,有了专属于驻外学生的页面就使驻外学生至少在学校的公共信息上有了归属感。同样,BBS论坛中也是如此,可以开展网上专题讨论、网上专题调查、网上党建征文等活动。

(3)利用网络搭建学校和驻外辅导员之间的桥梁。驻外辅导员要定期将本支部近期工作安排、先进党员事迹、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名单等通过专属主页和版块进行公示汇报,使驻外党支部及党员接受校内的监督,促使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4.潜在问题

驻外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思考,我们还应注意到以下两个问题:

第6篇

[关键词]德育管理问题研究探索实践正确定位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85

如果把高三分为三个阶段的话,8月、9月、10月可以称为调整状态、稳步提升的阶段;11月、12月、第二年的1月,可以称为大跨越、弯道超越的阶段;第二年的最后3个月,称为全力冲刺、全面突破的阶段。这三个阶段有机统一,在高三一刻也不能懈怠。

但是,高三学习到中段,学生的学习状态却有所回落。个别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不仅影响着他本人的前途命运,甚至也会波及其他学生。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学生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态度消极:总认为已经来不及了,自己已经用功了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的“无用论”“定局论”。

2.耐挫力差:总觉得压力很大,不愿或不敢面对挫折,或寄希望于他人帮助解决,或无休止地责怪自己。

3.讲闲话、做闲事、想闲心事:面对高考,明明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但总是会不知不觉地想着其他事情,做着一些闲事,或进行闲聊。

4.浪费时间:边角料时间不会利用,看起来忙忙碌碌,效率却极其低下。

5.有疑不问:面对自己的疑问,不敢向教师提问、不屑向同学讨教,一直拖延或消极等待,就这样轻易地掩盖了自己的疑问,日积月累,疑问堆积成了知识漏洞。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相信通过以下一些建议,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一、摆正心态,增强自信

进入高三后,学生首要的感受就是压力无处不在,节奏变快了,题量增多了,考试频繁了。有些学生的心态也变了,成绩较好的学生,容易滋生出骄傲的情绪,只重视解难题、钻牛角尖,忽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成绩中等的学生成绩不稳定,对自己没有了信心,患得患失,有时还会被自卑的情绪影响;还有些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对考大学失去了信心,心灰意冷,觉得一切已成定局。

其实,无论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成绩靠后的学生,每个人都有可能创造奇迹,也有可能名落孙山,这主要取决于心态。竞争是残酷的,压力确实很大,试想,如果因为一两次的考试就把自己打垮了,那还拿什么去挑战高考?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调节情绪,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无论是平时的测试、月考还是模拟考,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学生考试失利,可以找教师倾诉,可以去心理咨询室发泄,可以痛哭流涕,但是难受不过夜,第二天又要精神抖擞,拿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来面对接下来的挑战。任何人都要敢于求变,敢于创造奇迹,敢于后来居上。

二、确立目标,正确定位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因为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很多学生在高三刚开始时都有着高远的目标,一次考试成功,目标宏大,一次考试失败,自卑到不敢正视自己的目标。教师要让学生正视自己:一次次考试下来,你还敢不敢坚持你最初的目标?

在实现高考目标的过程中,要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目标并不难。教师指导学生在这个世界上,只要能做到以下两点,很多目标就可以实现。

第一,每天要努力比别人多做一点事情。比如别人一天学习10个小时,你就一天学习11个小时,这样一年下来,你就比别人多学习了365个小时。别人一天背100个单词,你一天背110个,一年下来,你就比别人多背了3650个,最后你的词汇量就会比别人多很多。你定下了目标,要做的不是天天看着这个目标兴叹,而是要脚踏实地去做,而且要比别人多做一点。

有一个成语叫“破釜沉舟”,既然选择了高三要获得成功,那么就要横下一条决心,竭尽全力投入到当前的实际行动中去!现在最关键的第一是行动,第二是行动,第三还是行动!

第二,任何一个高的目标都可以分成许多小的目标来实现,即使你不能一下子达到最高目标,只要一步步向前走,最终就能实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做准备的,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就会使难度降低很多。首先给自己设置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形成各科的追求目标,然后再根据这些目标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可以细到每月、每周、每日的行动计划,接着就是按部就班来执行。每天上床之前检查自己的计划完成情况,如果完成了当天的学习计划之后,一定要给予自己肯定和褒扬,这样就等于增加了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会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反之,就给予自己否定和惩罚,并立即补上没有完成的计划。如此反复,用不了多久就会养成按部就班完成计划的习惯。

其实,我们的长期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高考。每一节课、每一天、每个月都要问自己:我是否在朝着自己定的目标前行?不要拘泥于一城一池的得失,只要一直在进步,只要每个细节都能追求完美,那么实现目标就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了。

三、珍惜时间,努力拼搏

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多60倍的时间。因此,面对高考,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绩就在哪里。

当下,有很多学生,不会利用边角料时间,休息时间都用来嬉戏打闹。我们来看一看衡水中学的学生是如何珍惜时间的:

《从衡中到清华北大》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没有抱怨的功夫。所有与学习无关的事都被压缩成为极限,时间与效率,是衡中里最常听见的词。‘两眼一睁,开始竞争’真的是很恰当的描绘。早上起床到操场的时间从7分钟缩短到5分钟甚至3分钟,中午离开教室的时间从12点25分到30分甚至35分,‘灌饭’而非吃饭的时间可以按秒计算……”

这种对待时间的高度紧迫感,实际上就是对自身的严格要求,这是衡中学生获得高考胜利的重要法宝。

四、学会思考,学会竞争

在高三,我们拼的是谁更勤奋、谁更努力。对于高三来说,最高效的勤奋就是善于思考。那么怎样思考?

1.多比较,拿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比较,看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基本思路是否相符,采分点是否找全。

2.多反思,这道题可以让我学到什么样的解决方法?让我对什么知识又有了新的思路?

3.多总结,通过对照,多关注自己在错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自己总结出一些有指导性作用的方法来,这样能更加有效地巩固基础,突破难点。

第7篇

穆藕初先生(1876-1943年上海浦东人)是中国经济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显著地位的重要人物。他对中国近代企业科学管理思想的巨大贡献,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和赞誉。穆藕初先生阅历丰富,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有人盛赞穆先生是民族工业家、爱国实业家,也有人称颂穆先生是民族教育家、文化活动家,还有人美誉穆先生是学者、儒商等等,都不为过。纵观穆先生的一生,他的最大特点是有理论、有实践,是一位学者型实业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改革企业管理体制的思想。他是中国第一位把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理论与中国工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拓者,是我国近代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先驱。本文是他留洋学习中的逸事,可见其人品之一二。

如愿踏上赴美留学旅程

1909年6月23日,时年34岁,已为人夫为人父的穆藕初,毅然放弃已从事了六七年、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海关职场工作,在亲友们的支持和资助下,如愿登上“天洋丸”号轮,踏上了他一直念兹在兹的赴美留学旅程。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留学生初为幼童,后来当龄学子也就十多至二十岁,像穆藕初这样以34岁壮年之龄赴美留学的,可谓凤毛麟角。晚清时人的普遍寿命不像今天的人这样长,所以34岁的穆藕初被视为“壮年”,应该不算夸张。

然而穆藕初没有想到,在夙愿即将实现数月前,他竟不幸患上“赤目”,即俗称的“红眼病”。赴美留学生登轮前,必须经美国医生检查身体健康状况,见穆藕初眼疾医治数月未愈,美国医生便拒绝再给他检查,如果不是遇到女西医濮克司,穆藕初的留学之行差点搁浅。濮克司医生给了穆藕初一打药片,“药片甚细,装于鹅毛管中,取一片和水数滴,擦眼上不数分钟而黑白分明”。(《穆藕初年谱长编》P43本文引文均出自“穆谱”,以下只注页码――笔者)

看来这药片确实有效。知道“天洋丸”号轮下一站将停靠日本横滨,濮克司t生还特地叮嘱穆藕初,有了这个药,你就可以去美国实现你的希望,“在申检验时用一片,船至横滨医生检查时用一片,抵美登陆之前检验更严,可临时用之。如法使用,定无若何阻碍”。

但是在7月17日船抵旧金山时,穆藕初还是由于眼疾原因,登岸遭到拒绝。

穆藕初不是有濮克司医生给的药片吗?没错,在到达旧金山前一天,穆藕初就想取用该药。但这时他突然发现,剩下的九片眼药都粘连在了一起,再用已毫无效果。这下他急了,于是就自作主张加大用量,结果用完还是不见效。这究竟怎么回事?穆藕初细细分析原因,顿时恍然大悟:原来他所乘的二等舱位贴近锅炉间,本来夏天船上就热,这一来热量更大,致使他放在箱子里的药片因受热湿黏而失效。

没了眼药,到了第二天凌晨,穆藕初起床看到镜子里自己一双红眼睛,觉得盼望了七八年的赴美求学希望眼看要成泡影,一颗心不由陷入绝望的谷底。估计当时“红眼病”已有传染,“天洋丸”号轮上尚有其他七名华人及四名日本人因染有此疾,到达旧金山时,均被告知不得离船上岸。

就这样形同软禁般在船上度过难熬的三天。此际船上一个日本管理员还威吓穆藕初,说要把他送回上海,并让他付船资80美元,着实把他吓坏了。当时穆藕初身上只有一百美元,眼看船已抵美,人却不能上岸,他又岂能甘心返乡。所以穆藕初只能坦诚相告,我赴美求学,怎能事未成就回国?况且我的学费早已汇到旧金山,如果不让我上岸,这钱我就不能取,现在只盼望你能让我上岸,我会永远感激你。

这名日本管事显然被穆藕初一番恳切的言词打动,动了恻隐之心。他对穆藕初说,后天星期一会有旧金山日本公会医生来船上给患者医治,你也可以就医。

星期一那天,果然有日本人雇用的美国医生来到船上。等他们检查完日本患者后,穆藕初悄悄塞给医生10美元,然后恳切地说,我是中国学生,以前从来没有眼疾,现在只是一时受热,患上了红眼病,我非常盼望你能给我治好。那名医生也是看穆藕初一脸恳切,再说又收了他钱,便含笑点头,然后给了穆藕初一小瓶药水,又教他怎么用。穆藕初回到自己船舱使用后,果然很有效果。第二天美国医生上船复查,穆藕初终于通过了检查,获准上岸。

国人丢丑丢到了国外

还在上岸前,穆藕初就在船上打听到旧金山金门旅馆住宿比较便宜,所以上岸后,他叫了一辆马车来到金门旅馆。登记好房间后,只见一位年轻的服务生来到穆藕初面前,他是来领房客去房间的。当穆藕初被引领到电梯前时,他有点发愣,因为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电梯,不知其为何物,竟然不敢贸然进去。服务生显然明白了什么,便告诉他说没事的,说罢,还牵住穆藕初的手,请他进入电梯。电梯门关上后,穆藕初感到“电机一动、蓦然腾空而上,余不禁异之”。

进入房间以后,见窗帘依然拉着,穆藕初嫌其遮阳,便上前想拉起窗帘。不料他的手刚一触碰到拉杆,窗帘就突然向上卷了起来,原来这是自动装置。这下穆藕初不由深深感慨叹道,“不禁佩服西人研究精深,制造日用百物巧夺天工,俾大众现成享物质文明之福一至于此。回思我国人,灵机锢蔽,制造简陋。数千年来绝无进步,不胜愧沮矣”。不难想象,就以这第一天的经历来说,穆藕初也一定庆幸自己终于能踏上赴美留学之途。什么叫增长阅历?什么叫开阔眼界?这些就是。

有了阅历,开了眼界,就知道比较。这不,穆藕初在旧金山逗留了三天,就对当地“中国镇”华人街的脏乱差状况印象深刻。之后他乘船到芝加哥,因此前他已知道这里的中国镇华人常受外国人欺侮,所以极想前往一探究竟,以了解外国人为什么要欺侮这里的华人。这样的游览已近乎考察,结果还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穆藕初一眼就发现了问题症结:芝加哥“中国镇广约一方里,聚居此镇者,除极少数之无赖西人外,皆中国人。街道甚秽,铺户之整理精(清)洁者不多见。镇上住民之形态,垂辫者、赤膊者、赤脚者,几于触目皆是;‘请进发财’之赌室、‘楼上灯吃’之烟馆等,种种诱人堕落之字样,亦几于触目皆是;其地方虽等于蜗牛之一角,而械斗之风亦所时有。秽德腥闻迄今从脑海回溯,犹令人作呕。后更往其他各大洲之中国镇游览,亦伯仲间耳。呜呼!人必先自侮,而后人侮之。”这就是国人丢丑丢到了国外。是你自己丢弃文明,丢弃尊严,不懂自律,如此一来,外国人不欺侮你欺侮谁?我想这应该也是穆藕初“决计游学藉广闻见”中的切身认识和深刻体会吧。

也正是在这数天里,穆藕初为自己将来的事业择定了方向:“决计学农,以求实业上之进步。他日归国,能集亿万金,圈千顷地,烈烈轰轰,为实业界生色,此固留学生之天职,无敢谦让者也。”要知道,此前穆藕初的事业志向是金融理财。

很快,穆藕初考虑到此前因工作繁忙,对于“西学”荒疏已久,怕开学后一时跟不上,所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紧张的补习。当时尚在暑假期间,他选择了坐落在离芝加哥六七十里的惠尔拨沙大学补习,这座与小镇同名的学校是全美学费、膳食费最低廉、住宿条件也是最差的学校,选择这里,穆藕初图的就是可以节省开支。

在这里,穆藕初与昔日在海关工作时的同事蔡君不期而遇,后者赴美留学已有三载。异国遇故交,两人也是分外高兴。旋由蔡介绍,穆藕初于秋季开学后,进入了威士康辛大学学习,同时继续在外补习英语。但是因为穆藕初连初中文凭也没有,所以他只能作为“特科生”在读,而且毕业后也没有文凭。穆藕初对此倒也很坦然,他说“余当时求学心切,以为苟有实学,何用文凭,苟无实学,即有文凭亦无所用,故钦然就之”。毫无疑问,当时能有如此观念,颇有点“另类”,其中穆藕初所在学校的“管理员”就是这样看待穆藕初的。

不过这位“管理员”并非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学校管理人员,他(她)不仅非常通情达理,而且显然还是一位有着相应“话语权”的学校领导层人士。当他(她)从蔡君那里知道了穆藕初以前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后,就告诉穆,你“如一年内之课程,平均能至八十分以上,而于各教员处能得入大学所需之中学学分,第二年即准汝转入正科”。

这位管理员没有看走眼。第二年,穆藕初果然以合格成绩转为正科生,他也因此有资格可以取得“学士”身份。当然,对穆藕初来说,他更看重的不是“学士”身份,而是切实掌握英语,“盖英语不流利,落笔不透达,则求得之学亦无几,又何能遍应不穷”。为此穆藕初还特地请了一位外籍老师来教他英语。

学成回国投身社会创办事业

留学生涯中除了生活、学习,穆藕初当然还会遇上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海寻”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海寻”是一种常用语音译,含有侮辱和作弄新生的意思。不过这里的新生不包括中国留学生。据穆藕初记述,那里每年有上千新生入学,每每来了新生,升入二年级的学生就有特权要求新生为其服务,比如让新生为其擦皮鞋、取邮件、打扫宿舍卫生等等;甚至高年级学生还会命令新生穿上奇异服装展示,故意羞辱让他们出丑。“而为新生者不论清晨傍晚,男生女生,个耐性忍辱,以力行其‘海寻’之职责,相与认为分所应尽而甘之”。这就是说,新生们对此是甘愿承受的。

穆藕初这就有点看不懂了,以至他在英文班时,忍不住撰文痛批如此“大欺小”现象。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穆藕初渐渐发现,这样的“大欺小”现象中居然有“美意存焉”――即有其理性的一面,他也因此检讨自己此前痛批这一现象属于“所见之浅”。此时穆藕初对“海寻”的可取之处已总结出三点可取之处:一、使新生去除傲气;二、以此对新生有所约束;三、让新生懂得遵守法规。

原来穆藕初此时也已发现并了解到,那些美国中学生考入大学后,大多傲视一切,我行我素,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而“海寻”之举就是要打掉这些学生的傲气。再则新生正处于青春期,易受外界诱惑而放荡自己,性病传播就很常见,所以新生入校,校医也会利用影像资料向他们宣传梅毒的危害,无奈收效并不大,“唯一入‘海寻’制度之下,若木从绳,无患不正”。而新生入学就读,如成绩不及格即淘汰,制定这样的法规就是要让人人遵守。

原来所谓“海寻”竟是一剂治校“猛药”!这应该也符合没有方圆不成规矩的文化理念――穆藕初也是把这视为他留学生涯中“开眼界”的一个收获。

穆藕初很清楚,他的年龄比同学们要大许多,所以他必须加倍用功。然而由于过度劳累,穆藕初渐渐感到精力不济,严重时甚至感到头昏眼花,胃口大减。

这下他担心了,生怕因身体原因导致不能坚持完成学业。于是他接受了一位“学兄”的建议,开始上健身房进行锻炼,包括游泳等。与此同时,他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份周密详尽的作息时间表。他后来回忆说,之所以能顺利完成在美五年的留学生涯,就是幸亏这及时调整。

年龄偏大固然让穆藕初有点自卑,但年龄偏大也曾经让他在年轻同学们面前大大骄傲过一把。那是1909年12月24日的圣诞之夜,穆藕初与十六七个同学在一家中国广东人开的餐馆相聚迎圣诞,席中只有他和一位吴同学是新生。那些高年级学生喝了点酒后一下子兴奋起来,这不,一个喝高了的同学就戏谑地挑衅穆藕初说,你是新生,不仅不为我们高年级学生服务,还经常去跳舞看剧、和女同学交往,这都是我们高年级学生的权利,怎么你都享受了?这个同学越说心里越不平衡,后来竟对穆藕初下令道,明天是圣诞节,没人给我们送邮件,就由你给我们去取信;还有门前的积雪,你也一并扫掉。说罢,他还鼓动在座其他高年级同学一起来附和他。

穆藕初知道这就是“海寻”,也知道这个高年级同学说这话有戏谑的成分,因为“海寻”规则并不针对中国留学生。但尽管这样,穆藕初还是想回敬对方,所以他就回答说,你们有幸出生在富有人家,这么年轻又幸运地受派遣来到美国留学。我的运气远没有你们好,可是你们要知道,来美之前我在国内已工作了多年,以后你们学成回国,要再经过学习才能服务社会,而我学成回国后立刻就可以投身社会,创办事业。

可能穆藕初的形象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轻许多,座中许多同学都不相信他有如此经历。于是穆藕初就讲了他十四岁就在一家棉花行当学徒,白天劳动,晚上则进夜校学英文;后来又在海关工作了六年多,期间还“曾充苏省铁路警务长”……这番经历,终于让眼前这些自视甚高的高年级同学不仅从此对穆藕初刮目相看,还因此送了他一个外号――“穆老爷”。

中国留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是“穆老爷”的日子过得却一点也不老爷,在接下来就读威士康辛大学时,因经济拮据,穆藕初不得不经常以清水面包为食。有一次和女同学赴一个舞会时,口袋里只剩一角五分,而国内的汇款要三天后才能到,以致回去都不敢乘车,否则第二天连面包也买不起,为此他故意挨到午夜末班电车停驶后才出来,从而为步行回去找到了堂皇的理由。

第二年暑假后,穆藕初到美国一家拥有一千二百亩土地的农场实习,以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状况,事先农场主和他商定,包吃包住,没有工资。穆藕初说,实习时“余每晨四时半起身,五时即上工操作,凡挤牛奶、采鲜果、耕田土、喂牲畜,以及收拾粪秽等种种工作,均随同众人不辞辛苦以为之”。但午后小睡片刻然后自修是他雷打不动的安排;晚上则与农场主及其家人或其他雇工聊天畅谈,实际上就是在做社会调查。这样的过程,让穆藕初觉得兴味盎然,“初到时觉每日七小时工作甚为困惫,旬日以后不觉其困但觉其乐,而精神转旺盛,食量骤增加”。

第8篇

那天,母亲打她电话,她被手机铃声吓了一跳!宿舍里几个上零点班的同事正在睡觉,这么大的声音果然有两人惊醒,她们抬起头看看她,翻个身又迷迷糊糊地睡去了。

她走出室外低声嘱咐,妈,我们宿舍住了15个人,有人要上夜班,以后等我打电话啊,别影响了别人休息。

好好好,电话那边立即小声答应,我们也没有什么事,就看看你刚到那儿还习惯吗?

还好,放心吧。她说。

从此,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晚上出去散步的时候,再给父母打电话。

宿舍外的那条小街种了好多桂花树,晴好的夜晚,明晃晃的月亮透过枝叶,洒下一地清辉,她往往边走边拨下那个熟稔于心的号码。接电话的往往是母亲,“妞呀,”母亲叫她的小名,声音里透着喜悦,“晚上你吃的什么?工作累不累?爸妈不在身边,你一定要多注意身体。”每次,母亲总会这样细细地问,听得多了,她便有些心不在焉。有时,她会给母亲讲些今天的见闻,母亲也会告诉她一些故乡的消息。和母亲说完以后,最后是父亲做总结,无外乎是那些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好好工作,和同事搞好团结的话。至此,她的电话才算圆满结束。

时间久了,她发现每次打电话,喜欢打牌的父亲总是在家,有次她好奇地问,母亲说,就专门在家等你电话呢。她想母亲肯定是开玩笑,怎么会呢,那么痴迷打牌的一个人,可能现在又有了新的爱好吧。

但她的电话也不是天天打,南方多雨,雨声淅沥的日子,她就窝在宿舍看书,或者戴上耳机听音乐,看电影。有天晚上,母亲发信息问她在做什么,她当时看电影,整颗心正沉在紧张的剧情里,于是潦潦草草地回短信说,下雨了,没有出去散步。

有时那雨会连绵下一个星期,所以她的电话也是时有时无。其实白天她完全有机会打个电话过去,但她想,又没有什么事,还是免了吧,父母既然知道没打电话是下雨的原因,那么一定不会再有等待了。

第二年秋天,她休了长假,悄悄回了故乡,想给父母一个惊喜。下了车,正是夜色黄昏。站在火车站灯火通明的广场上,她抑制住内心的欣喜,往家里打电话。还是母亲接的电话,她听见是她,奇怪地问,妞啊,今天你那儿有暴雨,怎么出来散步啦?

她抬头看看满天星光,笑问母亲,你怎么知道有雨?

天天看呢,我和你爸天天看你那儿的新闻,新闻后边不是正好有天气预报嘛,你那儿什么天气,俺全知道。母亲解释。

为什么要看天气预报呢?她傻傻地问。

因为不下雨的话,你会打电话过来啊,我好留心电话,别错过了。

哦,她支支吾吾地答应着,那一刻,有那么多往事翻涌过来。她打给亲人的电话从来都是那么随意,几乎全以当天的天气来决定,她从没有意识到,只是因为一个在她看来可有可无的电话,他们竟然关注起他乡新闻以及那呆板的天气预报。她的电话有那么重要吗?

第9篇

那些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的新东方弟子,也许压根儿不会想到,被称为“留学教父”的“俞校长”,两次高考都是在英语上败走麦城,连续遭遇“5分滑铁卢”。

第一年高考,俞敏洪英语考了33分,离分数线差5分。于是,他回到农村干农活去了。他边干农活边自学,当时的农村还没有电灯,他每天都在煤油灯底下学习。

第二年高考,他进步了,外语考了55分。但他报考的那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也提高了――60分!结果,又差了5分。

母亲想方设法为他联系了城里的补习班。俞敏洪去城里补习前,母亲对他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考上最好,考不上也不吃亏。”

俞敏洪本来已经不打算再考了,一是家里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另一个原因是连考了两年都没考上,一般的农村孩子就都放弃了。所幸的是母亲支持他,所以他又坚持了下来。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本来他只想考一所地方上的师范院校。结果,奇迹发生了:他意外地考上了北京大学。

于是,俞敏洪从江苏的农村来到首都北京。1985年,俞敏洪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京大学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3年11月,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进程;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

俞洪敏说:“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经过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比如学化学的人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俞敏洪的成功无疑属于前者:他经受住了生活的重重打击和严峻考验,并终成大器。

俞洪敏还说:“每条河流都有一个梦想:奔向大海。长江、黄河都奔向了大海,但方式不一样。长江劈山开路,黄河迂回曲折。虽然轨迹不一样,但都有一种水的精神。水在奔流的过程中,如果沉淀于泥沙,就永远见不到阳光了。”俞敏洪高考“三进宫”,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就如同黄河迂回曲折却最终奔向大海一样,正是这种“水”的精神让他在“奔流”的过程中“没有沉淀于泥沙”,从而最终见到了灿烂的阳光。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