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7: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养老产业可行性报告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市级标准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专业结构调整,职业院校每年都要开展新增专业工作。[1]新增专业工作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头一环,对后续的招生、教学、就业都有重要影响[1],只有新增专业成功,学校才可以该专业招生简章进行招生,在学生入校后依据该专业拟定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最后对接就业市场为学生推荐理想的就业岗位。尽管各职业院校都意识到新增专业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制约,对于如何做好新增专业工作却不甚了解,实践中各职业院校花费很大精力筹备新增专业,投入也不低,但效果却不甚理想。基于此,有必要对如何做好新增专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指导各职业院校做好该项工作。
1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工作综述
1.1基本情况
职业教育新增专业是指每年年初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提出申请,职业院校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职业院校拟增设专业开展可行性论证报告、师资、场地、设备评估,符合评估要求的准予开设的过程。此项工作一般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书面材料评估阶段,此阶段主要对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上交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师资表、场地设备表进行书面材料审核。第二阶段为现场实地评估阶段,此阶段主要对拟增设专业职业院校进行实训场地、设备配置摆放、设备运行情况、教师实际水平评估。最后,综合两个阶段的综合情况,给出予以开设或者不予以开设的最终结论。
1.2运行情况
以大连市技工教育2017、2018、2019连续三年新增专业实施过程为例,2017年共有13所学校申报27个专业(通过22个专业),2018年共有11所学校申报29个专业(通过17个专业),2019年共有13所学校申报20个专业(通过18个专业),申报的专业涵盖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无人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二产类高新技术专业和养老护理、幼儿教育、休闲体育等社会急需三产类服务专业。
1.3存在问题
鉴于新增专业是一个融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一体的工作,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办学竞争力的需要,充分考虑招生就业的市场需求并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审核后才能批准,[2]这导致很多职业院校专干,甚至职业教育管理部门都不能很好地完成此项工作。在实际运转中,经常出现可行性论证报告文不达意、师资与教学计划和课程匹配度低、设备型号与教学内容匹配度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造成新专业申报参差不齐,很多学校花费大量资金采购设备、匹配教师,但设备、教师与新专业的关联度不专业、不科学。目前,暂时也没有详细的新增专业系统性、可操作性指南,各职业院校多在尝试与盲目中完成此项工作。
2职业教育新增专业问题存在的根源
(1)职业院校新增专业专干业务能力不足。上述论述中,我们看出新增专业是一项专业性与科学性极强的工作,要把此项工作开展好,需要各校具有融专业管理、专业业务、设备师资、材料写作于一体的专业人才。目前,各职业院校普遍都不具备这样的业务专干,所以可行性论证报告基本以网络下载直接沿用为主,粗制滥造比比皆是。对新专业的整体框架、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师资选聘与设备采购多是外行,部分资金比较充裕的职业院校虽花费大量资金,但效果却不明显,很多的设备与师资并不能直接支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割裂开来、两张皮的现象数不胜数。(2)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职业院校资金不足,难以大量投入进行设备购买和场地建设。职业院校相对来说,财政投入都非常有限,新增专业因为属于拟开设专业,还没有学生招生、没有相关收入,但前期聘用教师、购买设备都需要预先大量投入。对于公办职业院校,需要复杂漫长的经费请款流程,在请款资金没有到位时,购买设备也非常困难。对民办学校来说,因为资金多来自于自筹,在支付完教师工资、日常办公等一系列费用后,用来申报专业的费用捉襟见肘。(3)用人机制束缚。新增专业因多为新开设专业,除去购买设备之外,另外一个关键因素为师资的考核和聘用。目前民办学校在此环节用人机制相对灵活,考核和聘用周期较短,但因既无编制、工资也低导致吸引力不强;公办学校因编制保障和待遇较好对教师吸引力更强,但因用人体制机制限制,考核和聘用周期较长。如何破解民办学校对师资的吸引力不强和公办学校考核和聘用周期较长,是新增专业较为关键的一个掣肘问题。
3职业教育新增专业工作症结表现
(1)新增专业可行性报告起草假大空。新增专业的可行性报告主要围绕“开设本专业的必要性”和“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展开,开设本专业的必要性要依据当地政府产业发展报告及相关产业规划、产业市场需求展开,要真正下沉到市场和企业一线,下沉到岗位技能一线,实地调研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眼下及未来5年的需求数量、需求质量、岗位要求。同步,要真正进入开办此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调研,对眼前及未来5年培养的该专业人才数量、质量进行精确分析。只有市场的需求大于人才培养供给,该专业才具有开设的必要性。开设本专业的可行性主要围绕拟开设专业软硬件条件搭建,一般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专业教学计划等软件条件,然后再据此论证师资队伍、设备场地情况是否可以支撑起培养计划的实现和培养目标的达成。企业调研和学校调研的内在联系在于企业的岗位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根源,而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是制订专业教学计划的依据,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课程体系是后期选聘师资和采购设备的根源。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在整体报告中都存在割裂情况,抛开培养目标谈课程体系,不按照课程来购置设备,整体文章没有内在联系,各自为政。另外一部分职业院校在报告中空话套话较多,真正落在本地域、本校的东西极少,反映出调研未进行或不扎实的情况,因此对新增专业开设进行专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2](2)专业教学计划、设备没有相对规范的市级标准,学校各自为战。因为在市级层面教研员队伍的缺失,很多专业都没有较为规范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设备标准,职业学校更没有能力来单独制订出符合学校情况和行业发展的科学规范专业教学计划,一般多为东拼西凑或者网上直接照抄照搬,专业教学计划既没有科学性,也没有本地性,多从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直接生套出来,和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相差甚大。这也导致后续采购设备设施时与前期专业教学计划往往是两张皮,计划是计划,设备是设备,互相之间没有任何互通性。同时在设备的采购中,对设备的数量、型号往往率性而为,既不考虑与教学计划的匹配程度,也不考虑与招生计划的匹配程度。学校在开设新专业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条件,也很少围绕原有的、稳定的专业群来拓展专业方向,这样不利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发展。[3](3)设备摆放不合理,不能发挥设备的充分用途。很多学校采购资金比较充裕,采购回的设备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多,某种程度上也能大概满足学校需求。但是,把设备充分利用起来,严格按照学生实习工位进行科学化布置和摆放的却寥寥无几,把大量先进设备简单堆放在仓库的情况不在少数。这还是源于对于新专业没有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于现有设备的利用、采购设备的摆放、学生工位的设计没有认真纳入考虑范畴。这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一般都需要市级层面教研员进行详细指导,一般要出台专业的详细教学计划标准、实训室设备配备标准、实训室设备工位摆放图解三位一体的指导意见书,唯此才能根本解决此问题,各校的专业申办水平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别无它法。高效、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发展和实训教学的前提保障,在培养学生利用实操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尤为突出。[4]
4解决新增专业问题的实效举措
新增专业问题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校的申报水平要得到质的提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1)市级层面要有专家级教研员队伍。无论是新增专业的报告起草,还是新增专业的设备采购标准和实训室摆放标准,都需要市级层面组织教研员进行深入研究并正式出台指导性教学文件,组织各校新增专业专干和教学专业人员进行统一认真学习,如果没有一支专家级别的教研员队伍,报告起草、设备采购和实训室摆放工作都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整个新增专业的申报将仍处于质量不高状态。(2)新增专业资金保障。新增专业购买设备、选聘教师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对于公办职业学校来说,主要是如何解决资金申请流程过长问题,使新增专业资金可以最快程度应用在设备购买上,尽快开通新增专业财政资金绿色申请通道应该是一个长效解决方法。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来说,如何能够从财政争取到或者从校企合作渠道争取到部分新增专业的资金,用于弥补新增专业的巨大资金缺口,这是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3)新增专业师资保障。对于民办职业学校来说,师资保障工作当务之急是需要解决其对新增专业师资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最核心要解决的是如何提高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待遇问题,可以参照厦门的一些做法,设立民办职业学校专项资金,对民办职业学校新增专业师资进行财政补贴。对于公办职业学校来说,主要解决其新增专业师资招聘周期长、引进难度大的问题,可以赋予公办职业学校更多的人才考核和引进权利,使公办学校尽快可以招聘到需要的新增专业师资。
参考文献:
[1]黄友如.关于新升本科院校新增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19):6-7.
[2]刘静.针对新增专业资源建设学科化的新模式构建[J].创新科技,2014,(6):40-41.
[3]刘琴.中职学校新设专业如何叫好又叫座[J].西北职教,2008,(6):12.
国的研修生,并将其视如己出;3年后,为了让这些研修生学以致用,他飘洋过海来到中国,在济南和天津成立了两家公司:而今,68岁的他又一心扑到中国的养老事业上,想在中国兴建一座设施齐备、管理现代的养老院,用以回报曾经帮助过他的中国人。他就是福田武士,一个对中国心怀感恩之心的日本人。
幼年模糊记忆触动中国情结
初次见面,福田先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中等身材,面庞清瘦,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散发出慈祥和蔼的光芒。虽然已经68岁,但他精气神十足,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福田武士的父亲是个建筑工程师,他的父母生活在北京。1943年,福田在中国青岛呱呱坠地。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不满周岁的福田由母亲怀抱着经青岛撤离回到日本的舞鹤港。在撤离途中,母子俩受到很多热心的中国人的帮助。虽然那时福田尚小,对于受帮这件事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母亲常跟他提起这些沉淀的记忆,提及“在北京这个地方有你的家,你长大后一定去看看呀”。想到如果没有陌生的中国人的帮助,他们母子俩的命运不知会怎样,福田发誓不能忘记这种恩情,有机会一定回报这种恩情。
退休前创业接收中国研修生
此后五十多年,福田先生的生活似乎与中国没有太大关系。跟一些人的经历一样,他的人生也是曲曲折折。2001年,还有两三年就可以退休安享晚年的时候,福田先生冒着很大的风险成立了一家金属加工制造业公司――有限会社福田制作所。
2000年的时候,日本的企业就存在人材不足的问题,福田的公司也面临同样的烦恼。就在这时,他了解到日本有个“外国人技能实习研修生制度”,这种制度可以使外国青壮年劳动力掌握技能,在一定时间内做为技能实习生在日本的产业界工作。他们已成为承担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的新一代。每年都有很多中国研修生来到日本接受培训,为何不利用他们来解决企业人材不足的问题呢,福田先生豁然开朗,潜伏的中国情结立刻凸现出来。
说来也巧,福田制作所第一次接收的研修生恰恰是来自山东济南的两名青年。他非常高兴地接纳了这两个“老乡”。没有子女的福田先生竭尽全力支持和照顾了他们3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
福田先生说,从2003年到现在会社每年都接收研修生,福田加入的企业组含共接收1万余研修生,最多的时候一年有13DO名。他的公司至今也接收了几十名。福田先生经常鼓励这些研修生,希望他们“在日本努力学习技术,将来可以衣锦还乡”。
公司名称印证与中国深厚渊源
福田先生想,一批又一批研修生来到自己的公司学习技术,如果这些研修生回到中国后,不能发挥技术特长就被埋没了,这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如果能为他们提供工作的地方,那将是人尽其材的最好方式,于是他有了在中国建工厂,再雇用这些研修生工作的想法。他在山东国际合作联合有限公司和章丘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的协助下,在济南成立了“济南福山机械有限公司”。
说起“济南福山机械有限公司”名称,还有一段来历呢。原来在福田先生公司附近有一家中国料理店。经营这家店的老板是在日本奋斗多年事业有成的“百通集团”老总、哈尔滨人绿山昌根(日本名)先生。两人非常投缘,处得像亲兄弟一样,他们又都想在中国成立公司,于是便取各自名字的一部分,用“福田”的“福”字和“绿山”的“山”字组成“福山”,所以在中国的公司就取名“福山”了。
2004年早春,福田先生从日本来到中国的山东,那天天气晴好,天空湛蓝,他踏上这片热土,不禁热泪盈眶、感触良多:六十多年的人生岁月,看似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可这里是他的生身之地啊。准确地说,这是他第二次来到这片热土,但是有记忆的却是第一次,从此,他就要在这里开始第二次创业……
中国朋友鼎立支持渡过难关
正当福田先生在天津和上海购买完机器设备。准备在中国大显身手的时候,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爆发了,他在日本的企业受到很大冲击,订单急剧下降,当年的收支也第一次转为赤字。刚成立不久的济南工厂资金链被迫断掉,前景不容乐观。为了摆脱困境,福田先生在日本东奔西走,倾注心血的中国工厂只能暂时放下。
就在这时,福田先生在天津购买机器认识的“天津东安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老总谢启斌先生给了他启示,他决定将公司迁到天津,并与谢总的弟弟谢启元先生在天津经营的“天津岛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正式合资。2010年9月,福田先生与谢氏兄弟三位一体,融合日本的先进技术和质量管理经验,以制造满足客户需要的优良产品为宗旨创建了“天津福山机械有限公司”。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福田先生在中国的事业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公司聘请了在日本研修后回国的姜昌华先生做管理人员。在日本经营一家中国语学院的中国大连人青山惠美女士也一直协助福田先生,为他跑前跑后做翻译工作。青山惠美的爱人青山宝林作为“沈阳爱保圣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也一直在支持“天津福山机械有限公司”。现在天津公司完全实行日式管理,工人均为在日研修后的归国人员,公司设备先进,全部使用数控机床,技术力量雄厚,工人加班加点,公司开始盈利。
心怀感恩建养老院回报中国
随着岁月的流逝,福田先生时常想,母亲23年前已经去世,自己如今也已68岁,’做人应心怀感恩之心。当初如果没有这么多中国人的无私帮助,他们母子会怎样呢7现在帮助过他们的中国人很多已经过世了,没去世的也已高龄。如果能让这些不相识的高龄同胞享受幸福晚年,自己也一定会很幸福的。于是福田先生决定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回报中国――在中国兴建一座公益性质的养老院。
日本社会是个老龄化社会,日本的老人不依赖儿女养老,依靠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日本的医疗设备和管理技术世界一流,如果把日本好的医疗设备和管理技术引入中国,对中国的老人无疑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福祉。
虞城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前言
为积极响应商丘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积极融入商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切实推进刘集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乡村旅游”成为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社经考察研究论证,决定依托我乡北部的明清黄河故道开发建设“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打造“菜花小镇”。该项目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旨在打造一座风光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集“电商网店、亲子体验、养老养生、自助采摘、自助烧烤、休闲垂钓、林下养殖、花卉园林、农耕文化、孝善文化、乡村特色购物、农家风味小吃”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休闲旅游农场。
二、项目概况
“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地处豫东平原,位于河南省虞城县刘集乡北部,北隔黄河故道与山东省单县相望,东与苹果之乡乔集乡毗邻,西和“千年古城”利民镇、国家优质梨生产基地田庙乡接壤,虞(城)张(集)公路横穿境。该项目地气候适宜,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优美,周边常住人口达14.6万余人,具备良好的旅游开发条件。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200亩,分三期建设开发,总投资1.2亿元。
刘集乡具有独特的农耕文化背景,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同时,古黄河治水英雄喝挡(赫党)二将军和苏楼村王刘氏剜肉奉母被称“孝思格天”等美丽传说,长期向刘集人民弘扬着忠诚孝道思想。“菜花小镇--刘集”是体验农家生活、享受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三、项目的必要性
1、随着我国即将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人们更加追求健康绿色,更加追求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高品质生活。当前,放飞心情感受,赏农村风景,过农村土生活,摘农田鲜果蔬,吃农家野饭菜,体验农村淳朴的农家生活的自然、健康休闲,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开发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既可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又可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助力当地农村经济转型发展。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受到当地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整合开发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拉动当地的消费水平,同时解决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也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是一个一举三得的项目。
四、项目的可行性
1、适应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推进了现代旅游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旅游资源开发的路径,而且把旅游、农业、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提升和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2、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国旅游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而花海旅游更是热潮。春季旅游,3-4月份旅游是赏花品种缺失的季节,唯油菜花观赏担当大任。如何围绕油菜花打造特色景观,一直是各级政府、各个景区倾心关注的议题。目前刘集乡政府已经与澧县鑫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积极推广彩色油菜技术,通过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方式,使油菜花的花色种类不断更新,专家经过40余年的研究,截止2017年已研制红色、紫色、粉红色、粉白色、桃红色等花色愈20种。彩色油菜花主要适用于各大景区及特色种植基地造景。因花种新奇、花色鲜艳、花瓣大,集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最大限度的挖掘产品的价值,极具特色且前途光明。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旅游业具有极强的关联带动作用,开发农业旅游,向二、三产业交叉渗透,对第三产业带动作用强,同时充分开发利用了农村丰裕的空间资源和众多的家事活动、传统文化、风俗等无形资产,所需资金少,不但可缓解农村非农化过程中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增强农民的决品意识,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动性加快,农产品变现速度加快。
4、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脱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发旅游,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富裕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来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压力,而且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业多项、多次增值,为传统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与旅游完美结合找出新路子、找到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城乡差距缩小。
5、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交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品位。项目开发不但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农村生活质量,而且增强城乡交流,加快观念更新、提升品位,推动进步。
6、可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乡村旅游的生产素材是当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环境,因此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农地保护、规范开发、资源永续利用力度大,有利于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可以缓解假日高峰旅游压力,促进城乡消费。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部分旅游者进行分流,就近带动消费者,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质量,丰富城乡人民的消费及文化生活。
8、刘集乡地处黄河文明腹地,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性很高。本地区有长期种植油菜的习惯,盛产花生、西瓜、油桃等小杂果,农家柴火鸡、农家黑猪肉、甄寨的小龙虾、怪味黄瓜条等菜品极具地方特色。绵延4.8公里的黄河故道大堤全部为新庄、朱集、甄寨三个村集体经济用地,没有当作承包地分给当地农民,项目建设用地不存在任何障碍。特别是作为项目景点精品聚焦的新庄村,村容村貌整洁,居民思维意识普遍较高,具备整村开发旅游产业的条件。
五、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一)项目设施
1、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道路设施 包括景区主辅道路、景观道路、林荫步道等;
二是供水工程 景区采用喷灌节水措施,安全绿色无污染。
三是排水及垃圾处理工程
四是鱼塘开挖
五是通讯、供电等设施建设
2、农户旅游接待改造
对原有的自然户进行统一规划,利用长期在外地务工农民闲置的房屋、院落低价租赁过来,统一标准改造成农家乐、民宿、客栈等,完善景区的小设施,包括填整草皮、绿化环境等。
3、各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
①种植园区建设。新庄村区域内黄河故道大堤堤面和堤脚共560亩,春季种植彩色油菜,夏秋季与进口红地肤进行轮作,朱集、石庄、甄寨500亩故道大堤栽植普通油菜,堤脚80亩栽植冰岛虞美人,古堤南北两岸120亩栽植多彩蔷薇,打造四季花海,供游人观赏;新庄村吴堤口村以东建设50亩以杂豆、洋芋、红芋、荞麦、山药等为主的小杂粮种植区,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食用药材种植园;建设50亩拱棚瓜菜种植园;懂菜基地南侧建设60亩有机蔬菜采摘园;园区北侧建设30亩奇异鲜果采摘园。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②栽植园区建设。围绕现果园,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面积和小杂果的栽植面积,建设50亩大棚果园,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
③养殖园区建设。实施舍饲和围栏养殖,把肉食性和观赏性结合起来,建设千只围栏养鸡区、500只兔养殖区、500只鸭子养殖区,并积极引进新特奇品种,养殖孔雀、鸽子、彩色山鸡等;甄寨村建设650亩小龙虾养殖区。并建鱼塘两座,投放鱼、鸭、鹅等。
④休闲设施配套。围绕现有村落,把民族性与现代性、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新建3个农家乐、2个土特产批零门店;建标志性景区大门2个,建停车场3个;改造提升民宿品位,建乡村宾馆10个;建设1处农耕文化博物馆、2个演艺广场;建设孝善文化产业园1个;建造5个邮票式点缀小型花园,20个休闲生态茶座,10个休息亭台、1座移动式游泳池、11座水冲式卫生公厕。
旨在把刘集乡建设成为虞城县居民的后花园、后菜园、后果园、后游园,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地、农耕文化展示地、黄河文化的宣传中心、农特产品的集散地、风光展示的写作摄影基地。
(二)旅游项目内容
1、观光旅游项目:赏花、摘菜、林荫小道。
2、农家乐项目:农家一日游、农事体验、豫东婚嫁体验(24拜)、 特色民俗演出、学做独有风味的农家饭、农家自酿葡萄美酒等。
3、水上乐园项目:垂钓、游泳、水上游乐、湖中抓鱼、摸泥鳅等。
4、其它娱乐项目:篝火晚会、自助烧烤、下棋、打牌、品茶、K歌等。
六、市场预测与分析
1、游客旅游心态分析
中青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娱乐性、刺激性同时又具有放松心情,追求回归返璞自然的生活。
中老年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文化、品尝、健身、购物、休闲等内容。
专业市场:旅游者热衷于观光、科研、文化、采风、购物等。
外来旅游者市场:热衷于民俗、民情、品尝、购物等。
2、刘集彩色油菜生态文化休闲旅游景区游客结构主要以商丘市虞城县游客为主。旅游方式主要以散客与团队并重,逗留天数为1-2天。游客动机以休闲、健身、度假、娱乐、购物为主,市域区内短途游客将成为景区客源的主要来源。据了解周边的田庙乡万亩梨园、利民古城、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等旅游景点旅游形势日渐火爆,尤其前往山东浮岗镇浮龙湖的各方游客越来越多,由此预计每年将会有3万人以上的客源。
七、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共分三期完成:第一期工程到2019年12月完成投资8000万元;第二期工程从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第三期工程从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完成投资2000万元。
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本项目具有较强的旅游优势,从该项目建成第一年开始回收,预计年均游客量可达3万人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二)社会效益
本项目建成后,有利于解决当地部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成员的转移就业问题,可安排1000余人就业,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有利于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同时还将带动辐射周边乡村经济、交通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生态效益
本项目在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生态文明建设、地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更为利于取得竞争优势、赢得游客和占领先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进一步得到优化。
九、环保措施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破坏,反而进一步加强了绿化保护;在营业过程中,对外不会排放废气、废渣、废水等“三废”有毒物质,对周边的环境也不会产生影响,是一个典型的环保型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项目。
(一)筹资渠道单一,院校举债求生存
作为高等教育当前最具有影响力的投资者,政府的行为关系着这些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生存,当前,外部对高职院校的支持与激励明显不足,院校所在地政府对于其投入经费也要少于本科院校,这一状况不容乐观。而且,从高职院校毕业工作的技术工人在职称评定、养老医疗等方面也时不时的被政府政策所阻碍,抑制了高职院校的发展。此外由于院校收取的学费标准基本固定,增加幅度有限,且需要从中抽取部分比例用于教学师资、就业指导等用途,而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些事业支出、后勤支出等也在不断上升着,导致入不敷出情况时有出现,支出与收入的不配比也就迫使院校对外举债,加大了院校的债务风险,虽然近年来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教育投入占GDP的份额仍需提高。如江西省政府对高校教育的投入已经在逐渐加大,可以说是在用“温饱的经济”支持着“小康的教育”,扩散至各省市,对高校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会有显著的作用。
(二)院校贷款盲目,加大债务负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融资,要求主体多元化、风险分散化以及利益最大化同步,也要求借贷双方具有良好的信用契约关系。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偏高,出于风险考虑,银行等金融机构缩小贷款规模,即使银行库存资金充足,也不愿将之贷给对于资金迫切需求的民间中小企业,也面临着存款资金爆棚需要谋求出路的危机。这时,各大高职院校由于需要建设新校区、扩大招生规模、改善学校环境等需要引进大量资金,仅靠学费或其他有限的融资渠道已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因此,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有意撮合下,银行与高职院校突破了以前简单的存贷关系,转而已“银校合作”的方式进行全面的合作。由于高职教育等院校有着其不同于一般企业不会破产的特殊性,又在政府的有意担保下,银行才会敢于发放巨额贷款,在院校出现还贷危机时,银行也难辞其咎。
(三)院校内部资金管理薄弱
贷款是一项工作非常繁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具有专业融资人才进行内部管理,而这点对于技术型高职院校而言是一项重大的挑战,由于欠缺专业的融资财务人员,便难以对举债规模以及财务资金进行合理分析与管理。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面对学校盲目的资金需求,财务人员有的只是一时的短见,争取更多的贷款来缓解暂时的庞大资金需求,当举债成本高于院校进行投资的收益时,贷款资金的高成本必然导致院校债务风险的加大。此外,对于很多高职院校还欠缺完整的预算管理机制,对负债结构以及支出控制等要求不严,这也加大了债务风险。
二、高职院校加强资金管理与债务风险化解策略
(一)政府对高职院校消化债务提供政策支持
“化债”即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政策。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有着其显著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比较灵活,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这也是高职院校在过去十年里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然而随着其持续的扩招,办学经费向多渠道筹集,使得财政拨款比例逐步下降,但在现行体制下,毋庸置疑,财政拨款仍是院校生存的主要支撑,为了实现高等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政府的财力支持仍需加大,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债务风险的加快化解增添一笔浓重的色彩。此外,也建议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真正体现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对于政府的财政拨款机制也要尽快改革,积极创造条件,使院校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教学资本从而改善教学环境。
(二)院校强化内部资金管理
院校内部也需要对资金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强化,这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并化解债务风险。首先需要科学合理的编制收支预算,收入预算要做到“积极、稳妥”,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适度从紧”。银行贷款也应进行部门预算管理,院校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对于当前学校贷款进展,计划贷款额度、支出项目及可行性报告等应该做出专项说明,要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其次,院校在举债时要把控好负债规模,应根据本身的办学规模与基础设施条件、经费核拨渠道、预算定额标准以及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等因素综合分析,测定高校负债的最高限额。最后可从其他相关财经高校引进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管理效率,还需建立高校偿债基金制度,高校贷款到期必须偿还的特点要求院校在利用资金“改扩建”的同时要有风险监测机制,以便及时应对并化解债务风险。而建立高校偿债基金制度能够保障高校到期偿还债务,也防范了举债风险。
(三)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
政府、银行的机制健全毕竟是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外部因素,而高校本身除了上文所提到的强化资金管理外,还需要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高校所具有的三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当前应尽快推进“产学研”的结合,在推动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渠道。比如,现在有许多高职院校都愿意放下身态,主动去与社会上的民企联系合作,使办学模式创新改变为“校企合作模式”,并与企业之间签订学生实习协议,可有效增加教育收入。此外加强社会对院校的捐助制度建设,院校也可开展系列活动吸引往届校友或社会企业家、慈善人士等进行捐助,然后通过院校所设立的各种基金会,有效合理的使用或投资这类资金,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捐助资金的保值增值,进而保证高校充足的资金链。
三、结论
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市委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全面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扩内需保增长、抓项目促发展、调结构上水平、重民生稳社会,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年经济工作主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宏观调控政策,多方位筹措资金扩大投资规模
1、利用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难得历史机遇,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围绕发展新型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精心谋划、科学论证、包装储备一批项目;完善项目可行性报告、宣传推介等相关资料,真正建立起接替有序、规格较高的项目库;分口对接、分工对接,千方百计将各类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最大限度争取国家的投资支持。
2、坚持“政府推动、平台实施、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原则,继续划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和已改制企业有效资产,使投资公司注册资本金由4000万元增加到1亿元,总资产达到2—3亿元以上,同时积极扶持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建设,切实增强融资能力。
3、加大储地融资力度,按照政府垄断一级市场的土地政策,积极收储一批土地,控制收储一批土地,通过规范土地市场,做好周边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合理提升基准地价,杜绝围标行为,宁可流拍不可贱卖等举措,提高土地经营收益。
4、注重发挥金融机构作用,进一步建立银政企协作平台,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积极创办村镇银行,切实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利用BT、BOT等方式,按照市场的办法,启动运作6亿元以上的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工程项目竣工后分期分批付款,打资金时间差,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创新融资理念,尝试推进企业债券即APS(信托理财)融资模式。
5、按照经营城市的思路,合理选择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建筑等设施冠名权、户外广告权进行拍卖,为城市建设、管理积累资金,提高城市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二、主动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力促工业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6、狠抓市场开拓,苦练内功,切实增强企业应变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抢占国家扩大内需孕育的巨大市场空间,主动与国家的大产业、大工程、大建设项目对接,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帮助协调有适销对路产品的企业解决扩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7、多管齐下,政策扶持,切实保护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全面实施好增值税转型改革,认真落实“二降三促一优先”政策(降低工业园新招工人社保费门槛、降低劳动力培训成本、促进产业转移对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劳动就业、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进一步完善扩大融资担保范围,规范运作好市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和贷款公司,为财税型、成长型、就业型“四有三不”(有市场、有订单、有信誉、有效益,不是高污染、高消耗、高危产业)企业,提供生产流动资金扶持,力促企业做强做大。
8、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创新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创建全省生态工业园区,启动并分两年完成工业园区投资1.8亿元的路网配套工程,盘活工业园区存量土地及企业闲置土地,为项目落户创造条件;同时,按照“一厂一策”要求,制订企业帮扶计划,应对困难局面,努力实现园区无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设施的“三无”目标。
9、加速推进码头工业城建设,力求沿江开发的新突破。尽早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启动码头工业城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加快推进码头日供水6万吨(一期3万吨)长江引水项目;进一步完善码头工业城道路、绿化、配套服务等基础设施,启动并建成码头江滩休闲广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外推介招商,建设码头工业城200万吨散杂货公用港口码头。
10、狠抓重大产业项目不放松,进一步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利用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机遇,依托我市独特的长江岸线资源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力争在大水泥项目引进上实现新突破;抢抓我市被列为省船舶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的机遇,协调推进江州联合造船有限公司5万吨干船坞建设,同时,力争再引进1—2家年造船能力达到25万载重吨的船舶生产企业;整合凤竹、鸿达、华、玫瑰等纺织企业产业基础,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延长产业链条;做好江铜硫铁矿循环项目落户和建设前期服务工作,促其尽早开工建设,并力争再引进1—2家规模大、附加值高的有色金属冶炼项目。
11、转变工作理念,扩大招商引资范围,除引进与四大支柱产业有关的配套项目外,注重将工作重点放在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创税能力强的龙头项目;同时,紧盯LDK光伏、LED发光材料、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新兴产业,主动承接,形成新的产业支撑。
12、完善项目引进机制,按照“本级带头、领导带头招商引资抓项目”的工作理念,以四套班子领导和部门招商促进全民招商;适应新的形势,从土地、税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重新编印招商引资画册和宣传光盘,制定招商引资洽谈实务,提升招商引资对外宣传和操作水平;规范招商引资调度机制、洽谈机制、奖惩机制、认定和考核机制、投融资机制和招工机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户、开花结果,提高招商项目的履约率、到资率、开工率和投产达标率。
三、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撬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新形象
13、修建码大道、城西高速公路连接线和市区外环等三条路。启动并力争用1年半时间完成全长17.9公里的码大道,力争将其建设成为生态景观大道、新区市政大道、沿江快速通道,引领城市沿赤湖岸线发展,加速我市湓城区和码头区的快速对接;启动4.5公里,宽30米的城西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加快市区外环路建设,完善城区交通网络。
14、强力推进十大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建设行政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创业中心、商贸中心、接待中心、客商服务中心等七大中心,确保全面完成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行政中心、3.9万平方米的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启动8万平方米的商贸中心、1.5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1.6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中心建设,运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启动接待中心、客商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投资2000万元的人民公园、投资600万元的火车站外广场和市民广场工程。
15、认真落实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和措施,适度控制土地的供应量,建成商品房面积20万平方米;切实加强舆论引导,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促进房地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16、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推进铁路沿线、长河沿线、工业园区、城市主干道绿化带建设,切实抓好中心城区补植常规树种、高大树种,在较快时间内建成城市森林,初步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绿化新景象。
17、实施城市“增亮”工程,全面完成城市路灯升级换代,利用LED新型发光材料,实施五里桥转盘、城区铁路桥涵和柳湖公园亮化改造,构建城市景观灯、霓虹灯、路灯相映成辉的城市亮化系统。
18、按照“属地管理、重心下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全面落实土地规划建设和房产交易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建设用地的日常监管,坚决打击违法用地、违规建设和非法交易房产行为,加大违章建筑拆除力度,维护城市建设秩序。
19、强化市容管理,确保城区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温馨整洁。重点开展好城乡结合部、城市主次干道“脏、乱、差”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城市交通秩序,设立城市货运专用停车场,划定城区机动车、非机动车停靠点,切实解决车辆乱停、乱放、乱调头和行人不走斑马线问题;深入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活动,美化城市形象。
四、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0、大力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在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抓好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鼓励林权合理流转,积极支持丰林公司10万亩生态经济林的建设,使之成为林业产业化的龙头,建设好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支持政策,扩大林木火灾保险试点范围,推行木材采伐管理改革,积极支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
2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稳定粮、棉、油生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22万亩以上,棉花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上,油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上。
22、大力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围绕山药、生猪、獭兔、小龙虾、螃蟹、小山竹、水梨、油茶等农业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山药种植面积达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达7.5万亩,年出栏生猪35万头;水梨种植面积新增5千亩,努力把横立山乡打造成为万亩水梨基地。
23、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国家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抓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招纳熟练工,着力提高工业园区承接返乡农民工就业能力;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
24、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血防灌区改造项目、安全饮水工程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提高农村通达率和通畅率,实现全市乡、村通油(水泥)路两个100%。
25、在全面完成“三清六改四普及”基础上,搞好农村能源建设利用,有效结合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和村庄绿化工程,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和标准。探索行政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新路子,促使新农村示范村庄建设上档次、出亮点、有特色,力争整体水平进入省、市先进行列。
五、继续精心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26、把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以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雨露计划”,推进全民创业,支持自主创业,大力发展物流和现代服务业,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率;积极帮助特殊群体实现就业,大力推进残疾人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27、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面,加大基金收缴力度,确保全市1.04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推进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28、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实施动态管理,逐步扩大居民最低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确保全市1万户城乡低保户,2.2万低保对象的低保补助金按时按量发放到位,做到“应保尽保”;规范城乡医疗救助,提高救助水平;全面开展敬老院“星级”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敬老院管理水平和院办经济能力,力争再增加2—3所四星级敬老院。
29、扎实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工作。加强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启动2万平方米的中医院搬迁,全面完成157个村卫生所用房建设,积极创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和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县;深入持久地开展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保证广大农民能够及时、方便地得到安全有效的药品;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28.3万人参合的基础上,参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90%以上;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城镇学生参保。
30、积极发展教育、文化、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加强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力度,增加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资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免费入读技工院校;制定文化发展规划,继续推进农村文化、群众性文化建设,抓好剪纸基地建设和剪纸产业开发,继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铜岭古铜矿冶遗址保护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乡镇计生服务所建设,争创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
31、利用国家财政政策,启动6000平方米廉租房建设;完善住房补贴制度,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依法依规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适时启动城市危旧住宅棚户区改造。
32、将安全稳定作为最大的民生,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三大建设,积极创建全省平安县(市),为人民群众创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和社会环境。
六、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33、扎实开展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提高项目审批和建设效率为重点,以依法高效、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的“机关效能年”活动,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切实提高工作效能;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运作,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克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
34、根据市委关于四大主体经济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制定新的财政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潜能,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负利率;投资;消费;汇率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8-0074-03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1月份宏观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高于最新调整的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3.5%),百姓在银行的实际存款利率为1%。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共经历了4次负利率时期。第一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历时38个月;第二次始于2003年底,止于2005年初;第三次开始于2007年2月,历时21个月;第四次开始于2010年4月,截至今日已经连续24个月实际利率为负。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它不仅蚕食了普通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社会资本的错配,更造成收入分配不公、投机盛行。然而,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复杂的经济背景下,维持当前的利率水平又是不得已的选择。
一、负利率给经济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中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下降,财富分配更加失衡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负利率会让贷款客户获得额外收益,而存款客户蒙受损失。在我国,普通居民是最主要的银行存款客户,而进行贷款的多是国家大中型企业及为数不多具有较强竞争大的民营资本。2011年年末,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为80.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34.8万亿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43%。各项贷款余额为54.8万亿元,共中境内贷款余额为54.6万亿元。这意味着净存款余额达到26.1万亿元。2011年年底,1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即名利率减去消费者物价指数水平)为-1%粗略估算存款客户损失了2610亿元按住户存款在存款总量中的比例估计,居民储蓄大概损失了1123亿元。2011年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大约为6054亿元,而家庭储蓄者损失了1123亿元,这个数字大概是全年税收的20%。这仅仅是一个粗略的计算,因为家庭还有其它各种形式的存款,而不同形式的存款有不同的名义利率。考虑到活期存款利率极低,因此,13.8万亿元的居民活期存款损失更大。
地方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负利率的受益者,它们是银行的主要贷款客户。对它们来说,利率越低,意味着越低的筹资成本。据近期《新世纪周刊》的报道,地方政府的贷款超过了10万亿元,企业的贷款也超过了6万亿元。
银行是负利率的另一受益者。与中低收入群体储蓄实际缩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银行业利润的普遍攀升。当前,我同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存贷利差。据报道,目前已业绩快报的南京银行、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在40%左右;宁波、华夏、民生和深发展银行预增公告显示,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预增30%-50%,华夏与民生银行同比预增50%以上,而由于并表因素,深发展同比预增60%~70%。银行业2011年业绩的高增长,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
正如经济学家易宪容指出的那样:“目前的负利率意味着社会财富大转移,意味着通过政府管制把居民的财富转移到暴富的房地产商手中、转移到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手中、转移到地方政府手中。”
(二)引发投资热潮,助推资产泡沫
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越低越有利于资金的使用者。在负利率的条件下,企业的融资成本低,投资热情高涨,银行也会因存贷利差大而增加贷款投放。于是,“蒜你狠”、“豆你玩”的现象轮番上演,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高烧不退,导致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国家产业结构失衡,进而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引发通货膨胀。
负利率时代,廉价的融资成本和迅猛扩张的信贷规模,使得过剩的流动性四处游走、无处藏身,充裕的资金供给极易激发人们投机的兴奋与冲动,加上通过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流入中国的大量外汇,当它们被兑换成人民币投放市场的时候,股市会疯涨,楼市也会疯涨,资产泡沫越吹越大。
在我国特殊的国情与文化背景下,居民储蓄的习惯一时很难改变,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拉动的状况也无法在一夕之间改变。负利率并不能实现存款搬家,反而会通过银行货币乘数的作用,加速资本的积聚和形成,进一步推高我国的投资率。2011年末我国贷款余额较2010年增加7万亿元,给企业的资本扩张输送了大量血液。负利率导致流动性过剩,低成本引起投资饥渴。
(三)恶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民营经济发达的广东和浙江,大量民营企业因为融资难而倒闭。大多数人对此的判断是宏观调控政策把信贷勒得过紧。殊不知,利率过低才是民企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2011年与前面两年相比,货币政策-是收紧的,但仍属于“适度宽松”范围。在信贷规模一定的情况下(新增贷款7万亿~8万亿元),利率严重偏低(实际利率长期维持在-2%-3%),新增贷款便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贷款总量就像一个做好的大蛋糕,存贷款利率过低意味着贷款将会获益,蛋糕就会被大企业给吃掉。如果利率接近市场均衡利率,蛋糕没有被吃完,还剩下二三成,中小企业还不会被饿死。因为负利率,因为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所以大企业就把原本属于中小企业的那二三成也吃掉了。缺少了正常贷款渠道的大量中小企业只好将贷款需求转向民间,于是民间借贷的成本大幅上升。结论很明显,人为地压低利率是导致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四)无益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萎靡不振,外需不足,出口利润下降;投资需求过旺,引发资源浪费和通货膨胀。为了获得持续的经济发展收益,我们需要转而依靠本国市场,进一步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然而,由于负利率的存在,财富不断地从家庭部门转移到产业部门,而这不利于实现政府期望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家庭部门的钱变少了,产业部门的钱变多了,对于经济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无所助益。由于流动性过剩,投资驱动,致使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大量兴起,它们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创造了GDP,不仅透支了子孙后代的资源,更是严重威胁现有人群的生存环境。
二、不得不采用负利率的原因
(一)低利率的国际环境给我国的利率上调造成约束
当前很多国家都在执行负利率。2011年5月份美国的CPI已经达到3.6%,美联储仍然继续维持量化宽松,基准利率为0.25%;欧盟(包括英国,CPI已达4.8%)CPI也不低,但基准利率大多处于1%-2%之间。在一项经济学家针对25个新兴经济体的跟踪调查中,有近2/3的国家实际利率为负值。这说明,在抗击这场“百年不遇”金融危机的环境下,目前的负利率是全球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而非中国独有的。
发达国家的经济回暖比我国晚,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比我国高。为了刺激经济,发达国家很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低利率。2011年10月5日,日本央行下调利率,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0.1%降到0-0.1%,这是日本央行时隔4年多以后再次实施零利率政策。显然,这样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低利率环境,对我国利率政策产生了较大约束。我国的利率政策几乎不可能背离主要国际货币的利率走向。假如我国加息使得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势必引发国际游资涌入中国,这不仅会形成通胀压力,更无助于解决负利率问题。与此同时,外资大量涌入还会增加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发展,从而对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造成阻碍。
(二)二元化的经济结构是导致负利率长期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经济存在着壁垒分明的二元化结构:作为经济主体的国有大型企业和数量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他们承担着很多超大型国家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本身的建设周期长、直接收益率低,难以承受资金的高成本。然而,其综合效益明显,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很大,尤其是这些项目的贷款往往构成了向中小企业进行资金供应的“漏斗”。这些企业和项目很多都不能接受所谓的市场利率。
由于中国经济的二元化结构,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绝大部分贷款都是南国有商业银行来提供的,占到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的40%-50%,这些贷款大多都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款项。由于当时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环境的原因,全国各地上马了很多“超前”项目。按照当初可行性报告预测的收益率水平,这些项目可以承受同期基准利率水平。当时很多银行争着为这些项目提供贷款,因为表面上看,这些项目有稳妥的收益,又有政府政策的保护,风险极低。因此,当时银行与很多项目签订的都是固定利率贷款,即贷款利率在项目期内永远不变。然而,很快经济环境发生了改变,通货膨胀来了,存贷款利率进入了上行通道,这些在建的项目成为了包袱。2011年这些项目的贷款被大幅度削减,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下去,将会出现大面积停工。
如果利率大幅度提高或一次性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肯定要收回或停止对很多大型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的贷款。然而,从整个社会的收益来看,这些贷款未必是低收益。贷款停止发放了,不仅很多项目会立即产生直接损失,银行贷款将形成大量呆账,更重要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必将受损。中小企业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国有企业的“附庸”,它们已经形成了依靠国有企业生存的资金链:当国有企业能够得到成本较低的贷款时,会向中小企业以预付工程费和采购款等方式变相融资,呈现出来的是中小企业业务繁忙,蓬勃发展。倘若国有企业没有了资金来源,项目中止,很多中小企业也就没有了业务,员工没有了收入,国家的中长期发展会受到深远影响。
三、不加息消除负利率的政策建议
(一)利用二次分配的手段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
研究表明,养老金和退休金对收入调节的作用明显,而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效果有限。因此,为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增强其实际消费能力,应该通过二次分配的手段大幅提高这一群体的退休金和养老金。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逐步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开征富人税,一方面可以为二次分配提供物质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降低整个社会的投机冲动,增强全社会的消费能力。
(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造成当前负利率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的二元化结构。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就要改变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资金依附于大型国有企业的现状。政府已经出台了各种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减税政策,同时中央政府还特别设立了一个15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自2012年起每年拨付30亿元,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制定了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采购计划。这些措施无疑将助力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对于面临严重生存困境的60%-70%的中小企业来说,最常规和现实的融资渠道应该还是银行信贷。由地方政府出面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担保,翘动银行信贷,帮助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应是正途。
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为我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扩大利用外资带来良好机遇。国家明年将保持宏观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更加注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这将为明年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环境。
从我县内部看,经过“十五”以来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和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老城提升和新区开发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大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并发挥效益,投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大规划、大投入、大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为今后全县经济和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增添了动力。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和省市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率先突破远郊县为动力,以对接省会经济、服务省会经济、融入省会经济为切入点,以增强经济的内生力、内动力和汇聚力为突破口,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项重点突破,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用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运用大手笔,体现大气魄,落实大举措,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规划的实施开好局、起好步。
20*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5%,达到87.8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18%和18.7%,分别达到13.1亿元、53.1亿元和21.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4.9∶60.5∶24.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7%,达到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分别达到4450元和855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达到29.8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围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稳定提高粮食总产量的前提下,突出玫瑰、林果、蔬菜、畜牧等产业的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新增绿色无公害品牌5个,新发展设施农业5000亩,力争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以上。围绕伊利乳业、长荣畜产、绿安食品、惠农公司等龙头企业,抓好3万头奶牛、50万只肉羊、20万头瘦肉型猪、3万亩玫瑰、5万亩无公害蔬菜、12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配套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南水北调、黄河滩区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土地整理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加快推进生态能源富民、农村扶贫开发、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亮点、节水灌溉以及道路、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发挥绿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抓好生态观光农业开发,加快小城镇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搞好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抓好农村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完善一批农村教育、信息、卫生、敬老院、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实施振兴农村教育计划,完善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体系,扩大农村养老覆盖面。落实好各项增收和支农政策,加强就业培训、就业信息、职业介绍等服务,组织转移劳动力5000人,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增强工业经济实力。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突出骨干企业、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实现工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200家,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增加值46.8亿元、利税18亿元,分别增长23.8%、25%和23%。
增强骨干企业带动力。积极引导县域企业特别是优势骨干企业寻求外资嫁接,实现要素整合,双赢发展。继续坚持把技改创新作为改造传统产业、增加经济总量的措施来抓,整合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重点扶持玛钢公司、平阴山水、伊利乳业、齐发药业等骨干企业,建设培植机械装备、水泥建材、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力争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70%以上。
提高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继续加大工业投入,安排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5项,总投资29亿元,当年投资15.8亿元,重点抓好山水余热发电、齐发药业扩产、福胶集团阿胶扩产及机械加工、奔腾泵业水泵及配件生产、越宫钢构件扩产、丰源炭素钢电极等项目。进一步做好平阴铝厂、县水泥厂重组工作,力争早日启动生产。同时,筛选和储备一批工业重大项目,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
培育打造知名品牌。依托“迈克”驰名商标,围绕沟槽管件、无极变速器、阿胶制品、玫瑰精油等优势产品,努力打造驰名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努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继续完善落实重奖纳税人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有规模效益、有技术含量、有市场优势的名牌产品。20*年力争新创国家级名牌2个、省级名牌3个、市级名牌5个。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围绕“新区开发、主城提升、园区拓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锦东新区建设。按照“一次规划、分批实施、重点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切实打造建筑精品和绿地精品。20*年高标准完成锦东大街和高速公路引线建设任务,力争物流中心、长途客运中心、职业教育中心、检察院侦技大楼、公路局服务大厅、福胶产品展厅、网通公司机房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搞好房地产开发,加快新区开发步伐。
城乡道路建设。配合搞好济菏高速平阴段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做好220国道平阴段拓宽改线的前期工作,重点对青龙路、黄河路、东关街以及榆山路、五岭路等城区道路进行大修改造,更换路沿石,修补路面,进行高标准的绿化和亮化,彻底治理道路两侧的脏乱差现象,提升县城道路形象。
城西万亩湿地保护性开发。以建设形成集生态湿地、黄河文化、湖光山色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区为目标,对城西水面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设计,将项目进行精细包装,吸引开发商投资建设。20*年重点做好项目的立项、审批和争取资金等工作,争取列入省市重点建设计划。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在巩固20*年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今年的道路改造工程,逐步扩大整治范围,彻底治理县城环境存在的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现象。启动建设无害化垃圾处理厂,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逐步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拆墙透绿工程,扩大县城绿化面积,力争新增城区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县城环境。实施灯亮工程,确保灯亮率95%以上。通过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启动“城中村”改造工程,清除“三大堆”,治理“脏乱差”,加快改善人居环境。
水利设施建设。建立城区、沿黄、沿汇三处区域集中供水工程的实时监控系统,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建设*县污水收集管网和雨污分流管网。继续扶持推进水库加固、河道治理、水源地保护、小流域治理、节水示范园等工程建设。
(四)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率先突破”的要求,以规范市场秩序、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商业网点建设为重点,强化推动一、二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强化为广大居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努力调整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服务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传统服务业档次水平。打造提升榆山路的商业区中心地位,突出平阴商场、百龙超市、百货大楼等零售商业品牌地位,把休闲、娱乐、购物、餐饮融为一体,扩大销售,促进消费,提升档次。加大市场建设整合力度,提升黄河路农副产品、东沟、宏源等批发市场的档次。突出山水园林城特色,改善玫城公园环境,扩大环秀公园规模。加大玫瑰园、翠屏山、圣母山、大寨山、云翠山等景区的招商和开发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开发旅游精品。
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信贷资金稳定增长。建立银企、银政合作长效机制。积极推行网上开户、保证客户安全、方便、快捷地办理业务。搞好房地产开发,加快推进环秀东区、伟业家园、嘉瑞高层住宅的建设步伐,筹建社区服务中心,完善商业网点、物业管理、连锁店、便民店,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信息优势和运量大的市场优势,围绕济菏高速两出口建设各具功能的物流中心。
(五)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按照“投产达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规划储备一批”的要求,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达到48.8亿元,投资率为55%。
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着眼于增强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初步安排重点投资项目78项,总投资92.5亿元,年度投资28亿元。其中,农业项目13项,总投资16.1亿元,年度投资3.4亿元;工业项目35项,总投资29亿元,年度投资15.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5项,总投资41.4亿元,年度投资6.6亿元;社会事业项目9项,总投资2亿元,年度投资0.6亿元;服务业项目6项,总投资4亿元,年度投资1.6亿元。
加强重点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年初有计划、日常有调度、年终有考核的重点项目管理体系。主动服务、超前服务、靠前服务,不断加强重点项目的动态管理,通过周报、月报、季报等多种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对照计划进行节点控制,保证重点项目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力度,实现规范化运作、科学化管理,切实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益。
做好重点项目的策划与储备。加快推进泰聊铁路,济西工业园区东区、南区,城西万亩湿地保护性开发,220国道拓宽改线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在编制完成“***”重大项目库的基础上,完善入库项目的相关资料,努力形成由入库项目汇总表、入库项目简介、入库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组成的层次分明的项目库。围绕城市建设、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发展,谋划和储备一批投资数额大、关联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的重点项目,搞好规划论证,为投资的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六)强力推进对外开放,实现开放型经济的新突破。抓住南资北移和济资外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外贸出口与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力争全年完成出口创汇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引进内资20亿元,分别增长17.8%、48.2%和25%。
加强招商引资的载体建设。加强济西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园区继续扩大土地整平面积,提升档次和品位,提高承载能力,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造更加宽松的条件。同时,加快推进济西工业园东区和南区起步区建设,扎起道路框架,实现“四通一平”,具备招商引资的基础条件。
改进招商引资的方式。以企业招商、资源招商、委托招商、专业队伍招商、产业链招商为主要方式,按照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建设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根据我县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资源优势,着重引进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和通用零部件、机床和通用机械、冶金冶炼、建材、化工、纺织服装、仪器和医药等优势产业,开展好产业链招商工作,力争在产业集群招商方面实现较大突破。
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以省会济南及苏浙闽粤等经济发达地区作为招商重点,以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和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为主攻方向,吸引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资本外扩项目落户我县。在利用外资方面,以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为招商重点,以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吸引外资进入。同时,利用省市搭建的招商平台,参加对外招商活动,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扩大招商引资的范围。
(七)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社会文明,提高国民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快普及义务教育,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和办学水平,重点抓好农村学校校舍改造提升,搞好实验小学扩建和城南幼儿园建设。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规划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力争列入全市“农村职业教育振兴五个一工程”,确保早日开工建设。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建立覆盖全部行政村的合作医疗制度。抓好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完善防治机制,健全监测网络,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整顿规范医药卫生市场秩序,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参与面,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妥善安置下岗职工,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200个。加快老年公寓建设,推动慈善和福利事业发展。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能源工程,新建沼气池2200个。完成退耕还林5000亩,新建绿色通道300公里。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搞好资源的节约利用,积极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加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领域的应用。
他想改变自己当知青插队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遭遇变故后,他依然觉得自己当初做这件事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还在,“哪怕这两万亩甘草最终留给当地牧民,也没有背离我最开始的初衷。”
他把很多遗憾留在了库布齐沙漠……
尽管远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那两万多亩甘草已经成了王兴心头之痛,但他还是要年年回到库布齐沙漠,看看那些甘草还在不在,长势如何。
与往年清明节前后就回到内蒙古相比,今年王兴拟定的行程似乎有些晚了。
“准备六七月份间回去。”他习惯用“回去”这个词,从1969年他到内蒙古插队开始,这个词似乎就已经融入他的血液中。
两万亩的甘草纠纷
最初,记者觉得寻找王兴应当不是件太难的事儿,可几天下来,却发现所有能指向他的联系方式都没有结果,公开显示的电话成了空号,他的塔拉青公司没有注册固定电话,中国知青网和天津知青网提供的电话,还是那个已经显示为空号的手机号码。
就在几乎想放弃时,记者在2013年天津知青论坛一个叫老知青的网友发的帖子里看到了一个天津的电话,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打了过去。
后来王兴告诉记者:“你还是非常幸运,我已经很久不来公司,这房子已经腾空了。你打电话来时,恰好那天我最后来收拾整理一下剩余的东西。”他显然对陌生电话很警觉:“电话实在太多了,什么样儿的骗子电话都有,很多我都不接。”
听说本人是记者,王兴更加警惕,他说,“我不愿意接受任何采访了。”在记者再三要求下,他勉强表示接受采访,前提是要打电话到编辑部,核实记者的身份。
“我这一生啊,经历太多,也实在坎坷。我不后悔我做的事,而是后悔交错了人。”在与记者的交流中,王兴再次提到了发生在内蒙古的那件他不愿再提及的事情。
2012年,王兴与原来的合伙人之一的天津产权股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协议,将他们在库布齐沙漠种植的两万亩已经能收割的甘草全部转让给了这个公司。可让他没料到的是,他和十多个老知青投入的资金,后来都没按股份转让协议的条款兑现。
接下来的四年里,王兴和老知青们按协议要求全部撤出了沙漠。“当地的牧民们也不让那家公司收割甘草,那两万亩甘草处于两不管状态。有些边缘地带的甘草让当地牧民偷挖了一部分,但大部分还长势良好。”这是让王兴颇能感到一点安慰的地方。
为什么是内蒙古?
“你们太年轻,可能没法体会我们这代知青人的感受。”在问及既然年轻时插队下乡受了那么多苦,为什么后来还选择回到内蒙古时,王兴觉得年纪是横跨在他与记者之间最大的鸿沟。
他举了一个例子。“1990年代,我在澳大利亚做生意,已经能取得永久居留权,可我还是选择回国。”对于他这个举动,很多人没法理解。
“人上了年纪,都想回到自己最初最熟悉的生活中。”这或许是他现在非常热衷于管理天津知青网的原因。“年青时我们集体组织下乡到农村,一切都有集体指挥。我们现在经常聚集一起,就好像重新找到了组织一样,一起回忆青春,一起互相帮助。”
提起回到内蒙古种植甘草,王兴承认,一个原因想帮退休老知青获得点收益,“让他们的晚景能过得好点”;另一个的原因,则是为了插队时给了他很多帮助的乡亲。
“回过几次白海子,看到乡亲们的生活依然没有丝毫改观,就想帮他们做点事。”王兴反复强调“感情”二字:“知青点最后剩我一个人时,房东老董的家就成了我的家。乡亲们纯朴、厚道,后来我再没有遇到像他们那样的人。”
1969年,王兴第一次来到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的白海子公社白海子大队时,他的心一下子就凉了。这里一年四季西伯利亚狂风不断,有时风吹得人都站不住脚。冬天气温最低到零下30多度。“除了做饭时烧灶连带着把炕温一温,土坯房里再没有其他取暖设备,女同学若洗完头没等干就睡下,第二天早起准会把头发冻在炕上拔不起来。”
但在这个地方,王兴很快就被改造为一个能和当地小伙子比肩的劳动能手。耩地、除草、割莜麦、拔麦子、脱坯等农活,在他看来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儿一桩。
“那会儿,知青根本看不到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找所有能搜集到的书来看,做数学题解闷,看谁解得快,看谁方法好,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娱乐方法。”
多年后,王兴提起1973年大学恢复招生,依然刻骨铭心。他参加了那年高考,英语得了全旗第一。有两家外语学院觉得他发音准确,有英语基础,这得益于他的外公当过开滦矿务局的翻译。
可王兴没料到的是,随后不久,张铁生一张白卷,搅翻了全国大学招生的标准,文化考试成绩全都作废。加上家庭政审方面又不过硬,王兴进大学的路就这样被堵住了。
“你能体会来那种绝望不?”王兴反问记者。
这种绝望导致他对高考产生了幻灭感,以致于后来国家正式恢复大学招生,他也没有去报名。
如何改变命运?
对王兴来说,在内蒙古插队的经历,不仅让他难以忘怀,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1994年,王兴再次回到白海子时,是他离开这个小村子的第二十个年头,也是他下海经商的第三个年头。商战中遭遇到的凶险和磨难,让他渐渐再不敢随意相信人。“我就特别想念当年插队时,那边远小村里的人,是那么单纯和善良,他们可以把我们当成亲人一样地对待。”
1974年,王兴被招工到察哈尔右翼前旗糖厂。五年后,他随知青返城大潮回到了天津,被分配到天津一轻局下属的一家企业工作。
王兴承认自己有经商的天赋,在天津一轻局时涉足对外贸易,因工作出色被评为天津市轻工系统十大标兵。当时单位写给他的鉴定是:“为一轻局节省外汇、降低成本、增长利润等环节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厂十二年,令全厂的利润增长了40倍。”
1992年,王兴经过考试,被深圳人才中心调入轻工部下属的一家公司,继续从事对外贸易。第二年,他在天津的一位同学苦求之下,又回到天津做起钢材贸易。
不久,王兴在澳大利亚的弟弟回国探亲,告诉他与其一直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做生意。于是,兄弟俩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公司,还是做他的老本行。
其间,王兴萌发了想回内蒙古看看的念头。1994年的那次探访,影响了他后来的很多选择。
“我和另外两个插队的知青一同回到白海子,整个村子都轰动了。”房东老董家依然还是他离开时的那几间土坯房,村子四周依然是一望无际的荒凉,村民们还是那样穷困。“不知是不是我的记忆出错了,感觉那里的气候比我当年离开的时候还要恶劣,风沙更大了。”
离开的时候,王兴把身上带的一万多元钱留给了老董一家,又和两个同学对帮助过知青的村民分散完身上的钱。“他们嘴里念叨着:还是你们天津知青有良心,没忘了我们。”
从此之后,这些老知青与白海子的联系密切起来。“我们在天津的家成了白海子老乡们来天津看病、走亲的接待站。”王兴说,“今年春节前,老董的儿子打电话来说,杀好了鸡和野味,可惜没法捎来。”
1996年,王兴到了澳大利亚,与弟弟建起了一间塑胶厂。“按澳大利亚的法律,我已经能申请到永久居留权。”可让他弟弟没想到,2000年,王兴坚持回到了国内。
到沙漠里种甘草
“经商中被骗的经历,让我怀疑自己选择回国是不是走错了。”2001年,从国外回到天津的王兴加入了一位老友开的公司,但这位经商天赋较高的人,似乎并不擅长识别用人,上了一个不小的当。
“一连几天,我关起门来,谁也不见。”王兴觉得这次失败,是他平生的奇耻大辱。闭门谢客期间,他又想起了白海子的乡亲们。“跟牧民们一起,你不必心怀恐惧,左防右躲,他们不设圈套来害你。”
有一天,王兴和农业专家王国春说起沙漠种草,得到王国春的大力支持。“种草是防治沙尘暴非常有效的办法之一。”这位农业专家还建议王兴在内蒙古开发农业,“种草治沙,再带动当地农民发展养种植业,互利互促”。
专家的一席话,刚好触动了王兴一直深藏的心事。“老董他们的命运,是不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改变呢?”王兴立即兴奋起来,立即与当年在内蒙古一起插队的老知青李奠基、刘正宜等几个人相约,去白海子一趟,“就当是旅游考察”。
2006年8月,王兴一行回到了白海子,但考察发现,只有靠近黄河的区域才适合种草植树。“也就是说,想在白海子进行植草治沙的念头,暂时是无法实现的。”
经过和内蒙古农林业部门交流,他们了解到在当地最合适种植的经济林草只有沙柳、柠条、沙棘、麻黄草和甘草。其中,麻黄草的种植非常简单,经济效益也很可观。但深入了解后,他们立即放弃种麻黄草的念头。“一方面土地的租金太高,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麻黄草能提炼麻黄素,属于国家强制管制药品,审批手续很麻烦。”
接着,他们又来到了位于库布齐沙漠里的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镇党委书记召日格图带着镇上有名的甘草大王杨愣接待了王兴一行。
据介绍,这里是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部分,历史上曾是草肥水美之地,也是甘草主要产地。但经过近几十年掠夺式采挖,这里的野生甘草保存面积急剧减少,有的地方野生甘草已濒临绝种。
甘草大王杨愣一家三代以甘草为生,先是采挖野生甘草,后改为自己人工种甘草。杨愣说,甘草的根扎得很深很宽,具有极强的抗旱固沙能力,是理想的固化沙漠、防治沙尘暴的植物之一。
杨愣还指着万亩的甘草园同王兴他们开玩笑说:“你们撒尿时,我们的地下银行都在长钱。”这让天津来的老知青们心动不已。
回到天津后,王兴又请了专家对从内蒙古带回来的土壤进行了检测,最终在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发展协会帮助下,将治沙目标锁定在杭锦旗库布齐沙漠的甘草种植项目上。
生机勃勃塔拉青
“一到夏天,绿油油的甘草能长到人的半腰这么高。从远处看过去,黄沙中那两万亩甘草如同绿洲一般。”一说到库布齐沙漠里的甘草,王兴的兴奋点就会被点燃。“那种绿色的生机勃勃,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反差太大了,好多老知青专门去看我们种的甘草,叹为观止。”
2009年,内蒙古当地一家媒体以《王兴:扎进沙海回报第二故乡》为标题,报道了王兴的治沙故事,其中提到,为了种植甘草,他不仅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还一咬牙把自己的住房和兄弟的住房一起抵押给银行申请了贷款。
随后很多媒体的报道,都基本沿用这篇报道的基调。王兴说:“他们的报道太拔高我的个人境界了。”而在2006年王兴他们成立的鄂尔多斯塔拉青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可行性报告中,明确提到一点:当地政府全力扶持公司做大做强,以带动当地生态保护和农牧业发展。
“塔拉青这个名字,还是召日格图书记建议的,它的蒙语意思是‘青青的草,平坦的土地’,意思是希望把库布齐沙漠建成绿洲,造福草原。”王兴说,“当时的投资人有我和另外一人,再加上天津产权股份投资有限公司当时的负责人,总投资一百多万元。我是公司法人,主要负责带领七八位老知青种甘草。”
2007年5月,王兴他们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草。当时的场景,让王兴有一种回到年轻时代的感觉。“我们和几十名农牧民一起劳动,前有拖拉机轰鸣开沟,中有人工扦插种苗,后有合墒器覆土压实,多道程序一条龙作业,一气呵成。”
经过四十五天连续奋战,2007年栽植1.25万亩种苗。“种下种苗那些天,我们每天收工回来的头等大事就是听天气预报,盼望着下雨。”
随后2008年、2009年两年里,塔拉青公司又继续种植了7000多亩的甘草。王兴说,“当时资金不足成了最大的障碍,天津的老知青闻讯后,有十多人将自己手里能动的一些养老金,投入到我们的治沙项目中来,总共有190多万元。”
如果不是2010年央视采访,杭锦旗政府还不知道,有这样一群老知青悄悄在库布齐沙漠深处做着这样一件大事。“当时的旗长胡日嘎看到眼前黄沙中,竟然长出这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甘草时,惊叹道:‘你们知青做了这么一件大好事,为什么不早说啊!’”
遗梦库布齐
2007年,王兴他们种植在库布齐沙漠里的甘草进入生长期时,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开始与他接触。
“他们在推广文冠果的种植,建议我们公司也种植这种可提取柴油的树种。”王兴说:“我当时看了资料,这是一种绿色清洁能源,我觉得是一个利国利民的项目。”
随后,他们与中国长城绿化促进会、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合作,成立了“内蒙古润林塔拉生物有限公司”,王兴简称它为“润林公司”。
“当时是由润林公司购买文冠果种子,由乌兰察布市林业局育苗,交给当地农民种植。”王兴说,“2008年国家林业局下达的文件上,给乌兰察布市3万亩文冠果的种植任务,文件中清楚写明:农民每种植一亩,政府补贴600元,收获后,政府有专门机构收购。”
有这样的政策支持,当地林业局也积极地参与进来。王兴说:“当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2008年年初,国家林业局还组织专家进行了种植验收。”
但三年过后的2011年,文冠果的果实成熟了,王兴和乌兰察布市林业局却都傻眼了。“文件中所提的政府补贴不仅一分钱也没到位,而且也没看到一家机构来收购。”在王兴看来,“最伤透心的是当地的农民,三年的辛苦都付之东流了。”
种植文冠果投资的损失,直接影响到2012年库布齐沙漠的甘草项目。王兴他们本来还考虑添加设备,上马甘草深加工项目,还计划在三到五年之内将甘草种植面积发展到20万亩,实现固沙140平方公里的目标,但因为资金紧张,所有的想法只好搁置下来。
更让王兴无奈的是,当初很多垫付资金帮助他们的老知青,有的要看病,有的家里也要生活,他只能先把这些甘草转让出去,回笼资金,再做下一步打算,谁想到,转让协议签了,却没收到一分钱。
“我签的字,就得承担自己应担的责任。”王兴无奈之下,只好变卖了自己在天津能变卖的资产,把老知青们投的钱一一退给了大家。
即便如此,王兴依然坚称自己当初到内蒙古治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库布齐沙漠经济治理模式如今已经获得世界标本意义,他觉得这里面也有他们老知青的心血和力量。“这件事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都还在,哪怕这两万亩甘草最终留给当地牧民,也没有背离我的初衷”。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县人社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社局、市就业局的精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乡镇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局聚焦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贫困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援助扶持政策,大力实施职业培训,不断扩大公共就业服务有效供给,提升劳动者的就业创业能力,切实服务广大的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努力避免大规模失业风险集聚,确保汉源就业局势总体稳定。现对2017年全年就业各项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民生工程完成情况。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56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1.69%;失业人员再就业69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6.9%,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就业2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1.8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民生实事完成情况。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863人(其中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384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94%;品牌培训1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0%;创业培训9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2.5%);发放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40万元,成功扶持27名高校毕业生创办31个项目,完成目标任务的110.71%;现有见习基地9个,今年累计吸纳34名高校毕业生见习,发放见习补贴10.18万元;向30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15.61万元;发放失业金2036人次203.2万元;发放灵活就业补贴252人60.8万元。
(三)就业扶贫工作完成情况。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378人,其中技能等级培训38人,劳务品牌培训27人,创业培训4人,专项能力培训198人 ,灵活培训111人,发放贫困户培训补贴8.41万元;为4名成功创业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发放创业补贴4万元;开发贫困户公益性岗位241个,安置贫困家庭劳动者236人,发放岗位补贴203.81万元;开展就业扶贫专项招聘会4场,送岗位下乡14场,;建就业扶贫示范村1个,认定就业扶贫基地1个。
二、重点工作推进措施
(一)夯实就业服务基础,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
1、就业失业登记及困难认定。巩固加强就业服务基础,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业务人员的培养培训,严把就业创业服务第一关,切实做好就业失业登记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工作,确保就业援助落到实处,持续推进就业稳定增长。共计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916本,认定就业困难人员601人。
2、招聘和求职公共就业服务。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桥梁作用,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全面收集招聘和求职信息,通过四川公共招聘网管理平台、就业局公众微信平台广泛,及时搭建招聘求职供需平台,扎实做好职业介绍工作,确保各类企业、城乡劳动者、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贫困户等群体“就业有门路、失业有退路”,努力促进转移就业。开展汉源县2017年“促进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专场招聘会4场、“送岗位下乡”系列活动14场,组织70余家企业提供招聘岗位4000余个,接待求职人员2.3万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为7000余人提供劳动维权和法律援助服务,累计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8.3万余份。
3、建立就业大数据启动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加强与基层劳动平台的团结协作,充分发挥基层劳动平台积极作用,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人员、职业技能人才等9大人力资源数据库建立,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措施,扎实数据基础,确保就业服务不偏不离、精准高效。全力以赴做好全县30个乡镇17余万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和动态监测工作,确保劳动力动态更新率达55%以上,并按季分析县域就业形势,从新增就业情况、人力资源供求情况、园区企业用工情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领取失业金人员情况等方面形成有数据、有原因、有问题、有对策、有建议的高价值可行性报告,供上级部门调控政策参阅利用。
(二)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全力助推贫困户按期脱贫致富奔康。
1、“一库五名单”建立。完善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系统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精准扶贫对象系统模块》的贫困户人员基本信息和就业信息核实及动态管理,建立“一库五名单”数据库,精准掌握贫困劳动力的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输出、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情况,确保信息与脱贫办的“六有”大数据平台信息保持高度一致,做到底数清、措施明、成效显,确保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
2、就业扶贫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引导贫困户树立“免费培训富脑袋、就业创业富口袋”的意识。根据贫困劳动力需求,结合我县农业产业和旅游发展需求,联合农业、林业、旅游等部门,采取“缺什么、训什么、补什么”的方式,组织贫困劳动力积极参加“扶贫灵活就业”“扶贫专项能力”“扶贫脱产专班”等“短、频、快”的技术技能培训,积极以技能实现转移就业,以“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作为奋斗目标。全年培训贫困户378人,其中技能等级培训38人、劳务品牌培训27人,创业培训4人,专项能力培训198人、灵活培训111人。
3、贫困户就业援助安置。根据贫困村和贫困户因病、因残、孤老、年幼无依等致贫原因,针对贫困户中有一定劳动力、无就业渠道,且通过其它帮扶不能按期脱贫的贫困户,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拓宽公益性岗位类别,开发保洁、道路维护、交通协管、市场协管、托老托幼、病患陪护等岗位,促进困户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同时,解决贫困村环境卫生、道路交通、老无所养、幼无所依等问题,确保2017年退出的25个贫困村都有公益性岗位,充分保障贫困村脱贫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岗位管理和监督,通过摸清底子、梳理清单、建立台账、强化监督等措施,加强对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监督管理,确保贫困户的帮扶岗位补贴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切实保障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全年开发贫困户公益性岗位241个,安置236名贫困户上岗就业,发放岗位补贴资金203.81万元。
4、扶贫载体促转移就业。根据我县农业大县的特质,针对吸纳10人以上贫困户就业的大规模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企业、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就业扶贫基地,给予吸纳就业补贴;积极对接县外职业中介和企业,择优选取吸纳就业能力强、工作岗位优势高、劳动保障服务好的机构,建立劳务合作机制,搭建1个劳务协作平台,采取将企业“请进来”、把贫困户“送出去”的“双向流通劳务”机制,更好促进贫困户转移就业、充分就业。全年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4场、送岗位下乡系列活动14场,打造就业扶贫示范村1个、建立就业扶贫基地1个,吸纳贫困户就业18人、发放吸纳奖补1.8万元、给予扶贫基地奖补5万元。
(三)针对落实就业援助,促进各类重点群体就近就地就业。
1、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紧紧围绕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五类人员”为重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和就业促进为培训导向,通过对重点产业发展和城乡劳动者培训需求的调查统计,针对我县农旅融合发展需求,整合县人社、农业、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培训机构“送培训下乡”,实施“技能培训脱贫行动”“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工种技能培训行动”“高技能人才培训行动”“创业培训行动”“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劳务品牌培训行动”等“六大培训行动”,开展助推重点产业、辅助“农旅一体”旅游产业发展、扶持特殊重点群体就业创业、顺应时展需求的焊工、中式烹调师、美发、电工、养老护理员、电子商务专项能力等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促进企业稳定用工,全力扶持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并按政策及时落实各项培训补贴。全年累计培训863人(含青年劳动者4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8人(含灵活培训111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工种320人、高技能人才102人、劳务品牌192人、创业培训90人,青年劳动者培训占比达50%以上。
2、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稳就业。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冰雹灾害群体、农村残疾人等四类重点群体的就业难问题,针对性实施就业援助,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和给予社保补贴扶持灵活就业两种方式,累计援助874实现就业。一是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不同群体多种类开发岗位,多行业实施就业援助,及时做好岗前资格审查、用工备案登记、在岗监督检查、补贴申报指导、补贴资金审核及拨付等工作,全年共计开发公益性岗位779人,安置688人(其中,灾后公益性岗位9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36人,常规公益性岗位307人,农低农残公益性岗位50个),发放岗位和社保补贴1021.15万元(其中,岗位补贴740.49万元、社保补贴280.66万元);二是加大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指导,严格按照《汉源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汉府发〔2015〕18号)和(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川财社〔2016〕182号)等规定及时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今年共计为252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60.8万元,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力度,调动其自主就业的积极性,帮助实现稳定就业。
(四)大力实施创业扶持,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更上新台阶。
1、营造良好创业氛围。一是广泛宣传扶持政策,积极通过手机APP、QQ、微信、微博、网站等新型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创业政策宣传,让城乡劳动者知政策、想创业、能创业、创好业、促就业、稳增长;二是强化创业项目库建设,开展创业项目专家巡诊活动,深入挖掘各类型的优秀创业典型参加各类创业大赛,利用就业局、大美汉源、最汉源等公众微信广泛推广,加强典型事迹事例的宣传,提高社会关注度和透明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今年累计开展创业项目巡诊2场,为44余个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风险评估,推荐汉源县四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汉源县骅楠皇木腊肉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参加四川省优秀返乡农民工创业评选,分别荣获全省返乡农民工创业明星、返乡农民工创业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2、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在创业补贴政策和资金补贴使用管理办法调整的情况下,拓宽银行放贷服务面,及时与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完善创业担保贷款三方合作协议的签订,确保全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及时有效扶持符合贷款的创业者享受政策惠及。以创业培训为抓手,创新培训模式,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开展创业项目专家巡诊,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申请审批流程,加大放贷力度,帮助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等解决经营过程中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全年完成创业培训招生组织90人,受理创业担保贷款14笔,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万元(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40万元)。
3、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坚持以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为重点,围绕“以贷促创,以创促就”的就业方针,全力扶持大学生创业,及时组织创业补贴申请、项目审查、实地考察、补贴审核、补贴发放。认真做好大学生档案档案的转接、存放、提取、利用、保管工作,确保大学生档案安全运转和规范管理,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2017年共计代管高校毕业生档案9346份,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巡诊2场,受理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4笔,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0万元、创业补贴31万元、创业吸纳就业补助4.8万元;引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201人,扶持27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办31个项目,累计吸纳就业76人,确保大学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五)做好失业保险工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定就业的作用。
1、失业金和企业稳岗补贴发放。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和《四川省失业保险条例》,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征缴发放内控制度,加大基金征收力度,确保失业保险费应收尽收,及时审核失业保险待遇申领资料,确保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今年共计为2036人次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03.2万元,为2036人次代缴医疗保险54.14万元。
2、企业稳岗补贴发放。全力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的积极作用,严格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对2016年度裁员率低于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企业,发放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金总额的50%给企业,用于企业稳岗就业岗位。今年为30家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00.78万元。
(六)严格资金使用规范,确保就业创业补助资金安全运行。
严格按照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川财社〔2016〕182号)文件要求,执行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就业创业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建立完善就业创业补助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设立初审、复审、复核、审批四岗联审,按照专款专用原则和规定标准、程序,对拨付资金材料及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及时拨付就业创业专项资金,并将资金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录入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各种补贴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确保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不截留、不挪用、不虚报、安全、规范的运行。2017年,共计筹集就业创业补助资金971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57万元,省级补助资金299万元),支出共计1177.32万元(其中职业培训补贴89.61万元,社保补贴280.66万元,岗位补贴740.49万元)。
三、工作亮点
(一)创新就业扶贫档案管理模式。一是以“就业业务下延基层片区责任制”为依托,开启就业扶贫新路子,确保实时掌握贫困家庭劳动力基本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切实实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县有库”的四级联动管理,有效保障“一库五名单”的生命力;二是设立就业扶贫“人员台账卷”“资金补贴卷”“政策依据卷”“综合业务卷”“工作目标卷”5个专卷,注重工作痕迹管理,健全就业扶贫档案,确保就业扶贫资金高效利用。
(二)开展汉源县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了以“味蕾上的阳光汉源”为主题的“汉源县第一届职业技能比拼竞赛——烹调篇”活动。活动以“检验培训实效、促进产学相融、助力农旅发展”为目的,严格制定比赛规则、务实创新发展理念、弘扬传承拼搏精神。来自富林镇青富村和清溪镇同心村的8名中式烹调师高级班的参训学员,通过精心制作规定菜品和自选菜品的角逐,最终由活动评委组根据菜品的色、香、味、形等逐项评分评定,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2名,活动现场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共计发奖金2600元。通过此次活动,有效促进了青富村和同心村农家乐行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为“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活动的深入人心起到积极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担保贷款工作开展难度大。
1、创业担保贷款门槛高。一是贷款申请人条件要求高。申请贷款仅限“五类人员”,其家庭成员至申请贷款之日起往前追溯5年内有过贷款记录的均不符合贷款申请条件;二是贷款担保人条件要求高。银行对贷款担保人条件仅限与申请贷款人无亲姻关系的财政供养人员,且无贷款记录,但公职人员承担房贷、车贷情况比较普遍,所以符合担保条件的人员相对很少,无力担保。
2、创业担保贷款流程繁琐。一是“先培训、后创业”的流程要求,让“先创业、后培训”的人员不能申请创业担保贷款,申请贷款前必须先参加创业培训,创业培训对象仅限“五类人员”,符合参训条件的人员自然有限;二是“先创业、后贷款”的流程要求,制约着很多“想创业、无资金”的人员难创业,让“能创业、缺资金”的创业者难发展。
3、创业担保贷款耗时长。申请贷款人要经过以下流程才能申请贷政府贴息贷款:培训报名——参加培训——合格领证——创业成功——资金不足——申请贷款——贷款审核——发放贷款,先后需要2至3个月时间,对资金短缺的新创业者在资本周转运营上的困难更是雪上加霜,有的甚至难以扛过资金压力,新生创业项目不得不以失败告终。
4、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要求高。按照《四川省财政厅财政部驻四川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关于贯彻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川财金﹝2016﹞124号)规定,我县小微企业难以达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相关条件:“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不包括大学生村官、留学回国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工、网络商户)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分析2016年度企业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我县急需创业扶持的小微企业,几乎没有达到以上条件的,都不能享受政府贴息扶持政策。
建议:及时调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放宽政策覆盖面,简化贷款申报、审批、贴息流程,提高政策可行性和操作性,让更多有资金困难的创业者和企业享受政策帮扶。
(二)职业培训工作开展难度大。
1、招生组织难。由于个别城乡劳动者思想观念陈旧,对职业培训认识不足,都认为职业培训课时多、培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特别是现行的“直补”培训方式,很多学员不接受“先交钱、后培训”,不愿参加培训,给培训招生带来较大的难度。
2、培训工种少。汉源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老百姓基本靠农业生产收入为主,农业产业发展较为丰富,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较大。但是,目前受补贴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约束,人社部门能鉴定的工种较少,以致培训灵活性相对较弱,不能适应当前城乡劳动者的需求。
3、培训监管难。由于培训机构分布各乡镇“送培训到家门”,路途较远,就业局工作人员有限、业务繁多,不能全程或专人开展监管,导致监管难度很大,与学员的交流也不足,学员转移就业流动性大,大量跟踪服务比较困难。
4、系统录入难。在培训信息系统录入时,因系统原因,培训机构工种情况更新不及时,县训练中心的果树工、电子商务等工种系统内没有,这部分数据无法录入。例:在此次自查清理时,发现因系统原因,有的班级人员在正常导入后,系统出现人员信息丢失,再次倒出人员时,只有1个人或3个人的情况。并且系统还不能进行更改,重新补录人员,导致系统内部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建议:调整培训工作目标考核办法,不以目标任务为培训工作的“牛鼻子”,尽快明确个人直接补贴的标准,丰富培训工种和培训方式,优化系统管理,切实将“我为系统服务”的现状改善为“系统为我服务”的初衷。
五、2018年工作打算
(一)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完成就业工作相关目标任务。2018年预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95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促进28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完成技能培训540人。
(二)落实就业扶贫相关政策,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继续贯彻落实《雅安市精准就业扶贫实施方案(2016年-2020年)》、《“一库五名单”动态管理办法》等5个操作办法和《雅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十二条措施》等政策。加大就业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落实企业吸纳就业、就业培训、中介服务、创业扶持、转移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扶持政策,持续实施职业指导、创业扶持等就业创业服务。
(三)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促进劳动者综合技能素质提升。联合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各项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创业培训工作,高质量完成2018年的培训任务,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实现自主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及培训政策,鼓励广大劳动者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提升综合技能素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四)加强创新创业扶持,促进各类群体实现自主创业。
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及贫困家庭创业者,及时发放创业补贴及创业吸纳就业奖补,鼓励其稳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并以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回乡报道登记、档案管理、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创业扶持、就业见习等就业创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近就地快速实现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