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政治建设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8:39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政治建设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政治建设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农村;政治文明;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基本建立,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相对于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还相对滞后,造成这种滞后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原因,本文仅就制约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文化因素进行剖析。

一、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滞后的文化因素

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底层推动着整个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目前我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不断凸现。主要表现为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现代政治生活健康运行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心理要素——民主意识的缺乏,我国传统的政治文化与现代民主理念的摩擦和碰撞,致使民主体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缺乏等等。

(一)农民文化水平偏低,政治文化素养缺乏

公民的政治素质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条件,素质低下的公民是无法参与政治的。许多政治思想家都强调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柏拉图在所设想的理想国中就主张对公民进行素质教育,通过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道德,开发人的智慧,来适应民主生活的需要。在中国,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宣扬“内圣外王”,实际上就是把提高个人素质看作是政治的根本和基础,主张大力兴办教育,用统一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教化民众。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占相当大的比重,这样落后的教育水平和低下的村民文化素质,远远不能适应农村民主建设的需要。列宁指出:“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弱智者是没有民主能力的,无知者的民主能力要大打折扣。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力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力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文化程度低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思维狭隘,思考方法简单,遇事蛮干,不讲科学。由于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民主意识淡薄,不能理解民主的意义和作用,也无法正确履行自己的民利。我国农民现阶段较低的知识文化水平是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极其不利的因素。

(二)农民民主意识淡薄,文化心理不健全

民主意识是现代政治生活健康运行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心理要素之一。农民民主意识主要是指农民为主张民利、保护合法利益而提出的自己当家作主、管理国家、集体和公共事务的思想主张。农民的民主意识主要包括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等,只有拥有良好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民主的发展才能平稳而有序,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才能走出形式化的沼泽。

然而目前我国农民的民主意识总体水平不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多数农民具有一定的民主传统和习惯,但是这种农民式的民主传统和习惯还不够广泛和普及,同时它与那种健全、高效的民主运作机制尚有很大差距。首先,农民作为民主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主要表现为农民在村级乡级社会事务中的主人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缺乏,依附观念浓厚,农民群众往往不把自己作为权利的主体,而是寄希望于“上级”、“领导”、“包青天”,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其次,农民对民主认识不清,公民基本权利意识淡薄。公民的基本权利意识是社会民主意识的重要表现之一。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我国公民特别是农民的义务观念浓厚,而权利意识淡薄。对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及其价值认识不清,不能掌握有效行使与捍卫这些权利的方式。再者,宗族宗法观念在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由于农村旧习俗的广泛存在,诸如家族制和家长制等封建制度束缚和压抑着民主作为一种政治意志的发育、强化,相当多的农民对封建思想、宗族文化津津乐道,许多农民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民主,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民利而屈服于家族权威。

(三)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制约着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就是一种顺从性文化,中国的农民就是典型的臣民,权力崇拜、等级观念、隶属意识、清官思想、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等复杂的以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他们从不主动参与政治,不敢作自己的主人。这样的文化传统培育不了公民意识,因此缺乏与社会主义民主相适应的参与性农民,这是当前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宗法社会,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家族文化在中国农民心中的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给中国基层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为宗法伦理调节的主要是人际关系,而乡村民主政治属于公共政治,它主要依靠国家的法律来调节,但由于村民生活在乡村社区,他们在选择政治行为时,难免受到宗法家族观念的影响。如一些农民在民主选举时选亲而不选贤,甚至一些宗族力量利用宗法伦理和家族关系来扩大其影响,与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正式组织分庭抗礼。

宗法家族文化价值标准是建立于血缘亲疏的差异性之上的,与现代法律的普适性和平等性原则形成根本冲突。因此它对乡镇干部依法行政构成了严重的障碍,致使乡镇干部在依法行政和依情行政之间犹豫徘徊,法律因所施对象及与执法者关系的不同而被任意曲解,不同的关系采用不同的标准,普遍性的法律无法发挥统一性作用。浓厚的宗法家族文化使一些农民漠视法律的存在,以家法代替国法,无法形成健全的法律环境。

在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当中,官本位的思想也主导着他们的行为模式,致使他们无法在政治民主化方面为普通农民作出积极的榜样。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农民文化水平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制约,因此,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一种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新型的文化土壤作为支撑和平台。

二、构建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鉴于农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农民政治素养不高,现阶段发展基层民主,就要着力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增强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发挥民主主体作用。当前和以后很长一个时期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方针落到实处。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不断增加的教育消费极不相适应,政府应增加教育投入,降低教育费用,保证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要切合农村实际,对村民进行适当的民主理论普及教育,培养与民主发展相适应的平等、公平、竞争等民主意识。同时,加强普法教育,使群众学法、知法、懂法、守法,重点要教育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杜绝行政违法的发生。三是普及政治科学知识,澄清人们对政治活动的误解。要让群众体会到政治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政治教育尤为关键,任重而道远。(二)运用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等传播渠道,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

1.运用学校教育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

学校教育是一种正式教育,它是通过正规训练以培养受教育者的社会综合素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大致形成了由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民成人教育三教并举的教育体系,使乡村教育有可能触及到乡村每一个潜在的和现实的劳动力。目前乡村教育的主要目的除了使农民能够识文断字,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农民的创业能力之外,就是培养农民的现代公民意识,这是农村人口在人的发展上的人格标志与政治前提,对于改善目前中国农村的政治现状,激发农民的参政热情,提高农民的参政能力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公民意识是政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每一个公民的公民意识,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教育的宗旨。由于农村的特殊性,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一直是我国目前乡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而公民人格的培养是公民教育与公民实践的核心,对农民进行人格的教育和培养,不但有利于农民个体养成良好的性格和道德行为规范,而且有利于农民“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即法律人格)”的形成。而一旦具有了较为完善的公民人格,农民就有可能在中国的民主进程中发挥更加积极和健康的作用。

2.运用大众传媒,塑造农民的政治意识

大众传媒是指电视、广播、报纸等现代传媒方式。大众传播媒介对于保持农村政治稳定、营造浓郁的政治氛围、塑造农民的政治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农村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和引导。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促进社会主义主导价值和主导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塑造农民的行为模式。比如电视、广播、报刊等大众传媒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长期而系统地进行普法宣传,给农民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指导。而电视中的警匪片、侦探片又为农民认识和理解当代法治精神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使他们对法的看法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变化,传统“人治”色彩的法律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富有现代精神的法治意识。在大众传媒的熏陶下,农民的法治观念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三)加强农村政治文化建设

关于民主化进程的研究表明:“民主化必须以努力创造一种民主文化为开端”。现代化的进程本身就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其本身也必然处在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中。但是,任何向着现代化的努力都无法彻底超越传统的内核,文化总是继承和发展,政治文化也是如此。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应立足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背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评和整合,再现并弘扬其具有现代生命力的根本精神。在此基础之上,建构与现代民主理念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首先,建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政治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经济基础。因为一个社会中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是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的。受教育程度、收入及职业地位越高的人,他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就越高。贫困地区的农民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物质生活的问题,而对于政治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考虑相对较少。这势必会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健全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村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发生全面的变化,使农村朝着有利于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为农村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更新准备充分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第2篇

在企业中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还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增强职工的团队协作意识,保证工作合理有效的进行。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还可以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使企业真正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有利于企业精神的塑造。另外,可以激发企业职工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根据新时期的文化特点,结合原有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创新。让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建设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建设服务。将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贯彻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中,保证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序进行,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2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形成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思想管理和经营建设的指导理念,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形成的科学管理方法和企业发展的文化结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而且还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对企业职工进行的建设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通过企业的文化理念教育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生产力和创造力,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有效地推动作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貌,有利于管理工作的进行,将企业全体职工和管理者在思想上进行统一。融合企业各个部门,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流程合理有序,让企业职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对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完整的企业核心理念,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在社会的声誉,扩大企业的影响力。企业的文化还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促进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在多元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

3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

要想使企业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应当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切实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充分展现良好的生机和活力。将二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取得有效发展的需要,也是使企业经营管理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对思想政治建设进行不断地创新,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想政治建设的内涵。

(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独有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建设及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文化,能够保证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不会偏离企业的发展轨迹,以企业文化作用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以此丰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内容,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职工加以结合,使企业职工充分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核心价值,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企业的文化建设相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职工的凝聚力。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将企业文化作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可以将这种弊端进行有效地克服。

(4)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也是企业顺应新经济形势的需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进行融合,可以对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进行创新,顺应时展的需求,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建设模式进行调整,使其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

(5)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都要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企业的主体是职工,对企业的建设工作归根结底是对围绕着人展开的,将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进行结合可以营造出良好的人文环境,最终实现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

4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及方法

4.1坚持以人为本

对企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主体是企业职工,对职工进行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的管理思想应该是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和服务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职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能够在积极的团体工作氛围中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在建设的过程中,使两者不断的补充,指导并约束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促进企业职工的道德思想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4.2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将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这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上比较单一,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思想的灌输,该工作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如今,企业建设工作是十分丰富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将两者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可以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深入的融合,由此改变和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使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更加具体化,最终达到二者的和谐发展及互相推动。

4.3融合教育思想理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前提,而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所以,要将两者的教育理念相互融合,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融入思想政治建设的内涵,在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具体的发展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企业的职工灌输思想教育理念,让企业的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总结

第3篇

利用多种活动形式彰显将二者有效结合的优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在进行思想工作时,可以利用企业文化进行有效传播,凸显二者的相辅相成,尤其是在气氛及组织各种活动中表现明显,不但能够提升企业凝聚力,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也有正面的推进及辅助作用。

二、企业员工和机构的有效结合

企业员工及机构的设置里,要切实体现企业文化策划管理人员的作用,并且要做到与有关的部门有机的结合。不仅仅可以减低企业非必要部门的设立,此方法不失为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现在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与企业文化宣传者之间存在隔阂,并没有有效的结合,企业内部存在较为严重的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的现象。此种组织机构极易出现双重管理或是有事情无人管理,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如果可以对二者进行很好的整合,让其形成统一的管理,不单可以使企业文化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实处,还可以互相帮助,相辅相成带动二者的工作效率。

三、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当今企业成功的标志是其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其成功不单显示在业绩、竞争力、活力上,而是通过学习渐渐提升思想的过程。知识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及个人对知识、精神的追求愈来愈高,也从线性思维转向创新思维。这时就要求思想政治的管理者从一定层次、水平出发,要融合多种科学知识,既要体现我党现阶段的政治方针及政策,还要突出科技性及文化性,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的文化素养,方能提升企业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此过程中党员要发挥其表率作用,做到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四、加强员工的归属感

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体,能够使自身企业员工对本企业文化全面认同,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相当重要的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企业要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给员工学习的机会。除了有效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课程,还可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定期进行培训。以此来满足员工对知识的需求,不仅可以让员工提升归属感,也会加深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五、结语

第4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到达了新的高度,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生活物质上的满足却滋生了精神上的腐败,一些贪污受贿现象时有发生,“拜金主义”等腐朽言论盛行,使生活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3]。有些大学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实现“个人价值”,却忽略了“社会价值”的重要性。当代青年学生最主要的思想问题就是对深度改革的负面评价和对社会公德状况的担忧。两极分化、下岗、不良竞争等社会现象的产生,使部分大学生对深层次的改革表示疑虑甚至做出一些消极的负面评价,因此对社会改革抱有疑惑的态度。社会道德的滑坡也使青年学生对改革后的道德观表示失望,社会对不道德行为没有做出积极的评判,也使他们对行为的选择与评价产生困惑甚至扭曲。

二、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难点

社会的进步促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更加独立、个性更加鲜明,自我崇尚也使得他们只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长期以来都是采用一成不变的模式,这不仅会使青年学生感受不到先进人物的精神高度,更会使其产生质疑心理。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是在表面上下功夫,而不是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向先进代表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不信任[4]。

三、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青年高校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这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教育是围绕人展开的,是对生命质量的提高,“以人为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青年高校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就需要围绕青年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展开,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促进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形成外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全面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抓好队伍建设想要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打造一支以党为核心的,由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会、团委为主要力量的精干队伍。只有抓好各组织力量的建设工作,才能塑造一支业务精通、忠于职守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以保证德育工作高效、顺利的展开[5]。

第5篇

1.有助于大学生良好学风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宿舍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宿舍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共同的作息和学习时间,共同创造和维持宿舍优美环境的决心和行动,从而利于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另外,宿舍也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同一宿舍内,一个学习好的同学会带动其它同学学习,也会成为其它同学学习的典范,可以带动室友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有利于宿舍成员的学习成绩整体提高。成员相互之间便于并乐于讨论各种学习问题,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培养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形态,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及人格塑造等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在宿舍闲聊,“卧谈会”中,他们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学会忍耐和宽容,学会彼此尊重。另外,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富有教育意义的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协助精神,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意识。

3.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

宿舍文化有很强的舆论导向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组织学习和宣传,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时代精神,道德规范、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等。个体的思想道德素养受文化价值取向与角色期待的引导。一方面,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致性。从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塑造教育,是价值与规范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宿舍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同属于文化的构建过程。另一方面,宿舍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在宿舍,同学可以“针砭时弊”,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或为某些敏感话题展开争辩,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明辨真伪,区分善恶,认识真理,有助于他们政治识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4.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个洁净、文明的宿舍物质文化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场所,而且可以调适人的情绪,使学生心情舒畅,促进身心健康。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使学生更具归属感,为他们提供社会支持系统。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感到被人理解和接纳,感到安全,有价值。同时,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自信。网络文化和恋爱文化的健康发展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保障。宿舍内的讨论会引导其成员的追求目标,实践内容和形式。精神文化是整个宿舍文化的核心与精髓,能够体现宿舍的整体价值取向,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可以激发成员的潜能和活力,有利于心理的成熟发展。

二、宿舍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现在高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总体上表现出追求个性化生活,自我意识较强,热衷网络文化,承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带来了新的问题。

1.大学生适应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很少关心他人,集体观念淡薄,抗挫折能力差。他们刚刚离开父母独自在外求学,生活上有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喜欢抱怨,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思想认知的多元化和差异化明显。据有关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大学生由于与室友生活习惯不合、学习和休息氛围欠佳以及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原因,出现睡眠质量差、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和心里压力大等诸多问题。

2.因住宿安排不当产生管理问题

一方面,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的学生在上课时间和生活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异,比如,本科生较专科生课程多,艺术类和高年级的学生习惯晚睡晚起等,如果将他们安排在同一楼层甚至同一宿舍,会为宿舍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不少高校因宿舍紧张,将同年级、同专业甚至同一辅导员所带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宿舍楼,这也给辅导员走访宿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便。

3.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脱节

目前多数高校的管理体系是专职楼管员重点负责宿舍楼来访登记,楼内安全、基础设施维护、保洁等工作,由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由于楼管员对宿舍楼内的学生具体情况不了解,文化素质偏低,管理方法简单,缺乏交流技巧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从而导致“管教分离”。

4.网络文化的冲击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多数学生注重的是互联网的娱乐、资讯、拓展生活空间的功能而非学习功能,加上网络安全观念淡薄,价值观不够成熟等原因,导致被一些坏的思想所侵染。另外,对网络的依赖让不少人缺乏独立思考和理性思维,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

三、宿舍文化建设实践探索

以A学院为例,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完善落实辅导员轮流入住宿舍制度,开展学生组织参与宿舍管理,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辅导员轮流入住宿舍,加强和完善宿舍管理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学生宿舍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工作的新要求,配合学校的整体学生工作,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学生宿舍楼都设有辅导员值班室,所有专兼职辅导员轮流在值班室办公。他们经常深入宿舍,除了例行检查宿舍安全、卫生状况、学生晚归情况和解决突发性事件外,更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同学们的心理状况,与同学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树立“管理即服务”的工作理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和情感方面的问题。不仅如此,辅导员会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同学们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辅导员还定期开展宿舍长、班委和学生党员培训,引导教育学生干部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着整个宿舍共同进步。此外,在学校层面上,学生处定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比如宿舍间的篮球赛,拔河赛,开展星级(卫生星,纪律星,文明星,学习星)宿舍评比活动等,定期检查辅导员进出宿舍的记录情况,定期召开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座谈会,及时解决宿舍管理中的问题,尽一切可能支持宿舍文化建设,做到“对学生最负责任”。

2.学生积极参与民主自我管理,构建宿舍育人新模式

学生组织进宿舍,对于充分调动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意识,发挥师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管理双方的信息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校团委和宿管科的指导下,组织成立学生楼管会,其成员多由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先进分子(校卫队员)组成。以院系为单位成立学生楼管总会,各宿舍楼成立楼管分会和层楼管会,坚持“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协助楼管老师和辅导员进行宿舍管理和例行检查统计等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3.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共创和谐宿舍

宿舍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丰富校园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优化学生宿舍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使同学们树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培养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共创“安全、卫生、和谐、文明”的学习、生活氛围,共创和谐宿舍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年的十一月份,A学院会例行开展“宿舍文化月”活动,活动分教育类、文化类、竞赛类三大类,包括宿舍安全知识图片展、宿舍文化月巡礼影片展播、“我眼中的宿舍”摄影大赛、板报设计大赛、“我的宿舍铭”评选、“我的宿舍我的家”征文比赛、叠被子大赛等活动项目。此活动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和良好的实效。

四、结语

第6篇

1.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又称“职工文化、组织文化”,是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的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观、行动目标,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和,需要全体员工来培养完成的文化形象。它与其他国企组织的文化性质是不同的,具有一定的人性化特色。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一切行为的重心,推动着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包含经营之道、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观、企业形象等内容,但是最为核心的还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的全体员工围绕着这个价值观,培养统一的思想,形成主人翁意识,做到“人企合一”,从而达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持久的精神推动力。而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手段,它的诞生是与现代企业管理在实践中的产生的,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是为了达到企业管理者的一个管理手段,又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管理文化。

1.2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内涵

企业政治文明建设,是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在一起的工作内容。广义上来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以党的指导方针为主导方向,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生产行为,为了实现其企业和党的目标,促进企业的进步和整体经济效益而实行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已经不是国内的自我贸易,而是全球贸易,那么带来的就是经济的多元化,这里会有很多的国外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相互的碰撞和融合,不乏有过激的斗争和不良的行为。在正确向上的思想和错误扭曲的思想中,员工该如何取舍,是一个重要而严肃的考验。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此时很关键,要起着正确积极向上的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继承优良先进思想,摈弃糟粕,坚持先进性和包容性相结合的思路来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和提高思想觉悟。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在各自进行的过程中是会有交叉的,而且相互之间不能替代。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而正确向上的政治文明建设能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基础。两者是相互辅助的,但是也有差异。

2.1企业文化与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共同点

首先,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都是建立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准则的基础上的,来实现民族的强盛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建立,是能让企业的员工形成良好的凝聚力,向着一个目标和方向来为企业创造工作价值。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是为了引导员工形成一个正确的创造企业效益的价值观和方向,达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从而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其次,两者的参与者都是一样的,都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比较人性化的,要依据员工的意识,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坚持“以人为本”。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同样是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给予主人翁的位置,为员工的未来着想,形成可以利于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后,两者有着相近的工作内容,第一,就是从规范企业员工的执行行为出发,来促进经济效益,遵纪守法,维护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第二,在价值观方面,很好的维护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而且照顾到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

2.2企业文化与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两点,一点就是,出发点不同,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依据企业现有的情况来培养企业精神、文化、形象,带有很多的个性色彩。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出发点在与对企业的员工实行思想上的方针教育,确立正确的统一的思想指导方向。另一点,两者的指导者不同,企业文化的指导者是企业发管理层,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导者是党政府的指导。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共同结合的必要性

3.1双方结合是改进市场经济下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不少企业并不觉得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存在感重要。但是在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我们不能顽固守旧,而是要与时俱进。用新的思维、手段来改进新时代下的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主要是要具有实际操作性、要以人为本。而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发展具有现代的意义,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结合政治文明建设,两者相互交错中,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员工的参与下,来进行合理的改进,形成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做的到位,文化管理推进有进度,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政治文明建设就必然会进步。

3.2双方结合是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融合的需要

在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中,最忌讳“两张皮”,两者完全不搭嘎。两者的结合,必须是相互融合、促进的,要能够解决实际上的问题,和现实中的工作进展有联系,才算是具有实际的效益。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工作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管理员工的精神动力,调动员工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前进和生产。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企业政治文明建设要贴合企业文化,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来开拓员工的思维和视野,让目标更远大,使得工作内容更加的丰富,为企业生产改革提供内动力。

3.3双方结合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21世纪的世界,已经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脑力工作者越来越多,与传统经济的体力工作者来说,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撑和内在的动力辅助,这种力量的源泉就来自企业文化和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发挥员工的自我能动力,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是两者必须要做的。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也要适应这些变化,那么企业政治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也是要进入市场的,必然的要与国际接轨。而在市场上的表现来说,人们看到一个企业的形象,是看企业文化的,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发言人。企业文化的内涵的丰富与否,跟企业政治文明建设有直接的关系。同样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的调动下也会增强企业政治建设逐步化为物质能量。因此,双方的结合才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文化作为外在企业交流的“通用”语言,加入了企业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容后,能够传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文化语言,同时能吸收其他先进的企业文化,为自己所用。

四、结语

第7篇

1.制度文化建设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需要建立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的重要场所,完善的校园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学生的作风态度、目标追求、价值观念等等都是渗透在有关制度文化当中。这种文化内容又主要包括学生生活制度的管理、校园环境的管理、教学制度的管理等。高校建立制度能规范学生的一些行为、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出自律的精神风貌。在思想政治教育指导下建立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也是每个高职院校所要研究和互相学习的。

2.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本身的定义核心主要是体现在物质方面,在学校地域范围之内的基本物质面貌和创造出的一种和谐氛围都属于物质文化建设范畴。为和谐的校园文化创造新的环境设施如美化校园环境、绿化校园场地等,另外科学的布局校园加上建筑的标准化,使得校园的树木花卉显得相得益彰。这些都是经过人工凭借多年的智慧经验总结出来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通过这些物质传达出一种新的文化境界,达成环境育人的效果。

3.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的境界远远高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之前的一种形态,包含群体的心理、人文素养和人际关系。另外,在校园内还表现为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等。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能感受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分析

1.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激励的效果,从直观上反映出来就是校训等学校规定的要求。一个学校的校规、校训能够充分地体现学校在育人方面的标准及鼓励学生奋斗发展的方向,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身涵养的提升及全面化的发展,对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的构造具有极大的影响。在如今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遇到事情能够从容淡定、稳妥地进行处理也很不容易。大学校园的文化正是慢慢地对学生的行为能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在学习到更多知识的同时,接触其他各种各样的文化,如比较靠前的社会性的文化等。

2.文化的传递能够促进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大学文化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使得学生处在校园文化所营造的氛围当中,慢慢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不像传统的教育那样呆板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校园文化的建设从价值观念入手以文化来对学生进行情操的陶冶,经过自身的体验,对自身的精神进行洗礼。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本身要求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学生是统一的教育对象,教育的内容也是相辅相成的。校园里特色的布局及各种文化设施构建的属于校园的环境使得对学生教育的氛围越来越好。大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慢慢地体味到当中的精神丰腴,使得自身的人格越来越完整。

3.校园文化的发展能够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更深层次地对学生进行了二次教育。校园文化由来自各地方的民俗风情及精神、大家共同的理想与对未来的向往、还有道德标准等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组合而成。这种氛围能够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对情绪压力也是一种缓解,校园文化是温馨的,能够使得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在调整好心态的同时拥有好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

第8篇

1.强化学生努力学习的责任意识各大高校必须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真正将学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教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自身学习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因此,想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高效学风建设,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全面的专业知识,才会加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第二,确保学生能够在思想认知上理解到学习的涵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第三,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将理想变为实际行动。

2.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说,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真正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入手,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且,因为受到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每一个时间的思想认知都在发生着改变,对于知识的学习认知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些学生也会因为就业方面而开始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往往不会对知识功能有着深入的了解与体会,久而久之,还会产生一种消极、应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抱有怎样的学习态度,就会决定最终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不利于高效学风建设的有效实施。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就要从学生的思想教育着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正确认知学习的必要性。

其次,针对当前社会中对学生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积极探寻思考,从而采取合适的解决对策,促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刻苦学习,真正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复合型人才。

抓好典型教育,发挥“学生学风建设带头人”的作用在同学中选拔一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突出的学生担任“学生学风建设带头人”,做到典型引路,对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力求在学生中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报告会”为引导、“知识比赛”为牵动,开展好学风教育系列活动要根据大学生的现阶段特点,在他们学习过程的轨迹上设立一定数量的“加油站”,随时把握和调整同学们的学习“原动力”,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势。

二、结语

第9篇

1.1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是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寄托在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课,每周的晚点名或者通过一些板报宣传安全知识,安全讲座等这些“灌溉式”的教育手段上,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接受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能够深入地去学习,达到的教育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而学生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使得安全教育能够有一个很实实在在的、长久的载体。

1.2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纽带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被教育者,他们在课堂上有专业知识的教师传授知识,而在课后,学校和学生的互动空间就变得狭小。通过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学生公寓的动态和表现,为评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提供一些数据。

1.3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重要窗口

安全教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公寓安全教育基地的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一个平台,也是展现校园文化的另一窗口。

2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步骤和措施

2.1分析该校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背景

在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工作中,首要任务就是分析该校开展这个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该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特别是对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②该校学生公寓是否拥有建设基地所需要的空间,例如,基地的办公地点,所需的硬件环境等。基地建设的经费来源途径。

2.2明确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公寓安全教育基地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且利用基地所特有的咨询、交流、宣传作用,进一步促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3设置机构

基地的建设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和学院共建,并且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

2.4基地主要职能及建设内容

围绕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基地的职能主要职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作为学院及相关教育人员的基层驻地,便于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思想动态以及开展各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咨询、交流、宣传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安全知识的咨询和宣传,并且组织各种关于学生安全相关的活动,方便学生进行交流和学习。作为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主要阵地。基地将收集全校学生的相关档案,记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表现,违纪情况等等,为学生入党和评奖评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让学生时刻能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与自己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针对以上职能,安全教育基地的建设内容有以下几点:①硬件方面:配备相应的场地和设施。一是利用公寓的剩余空间,例如公寓楼的架空层,空宿舍等,作为基地开展活动的场地或者办公地点。二是配备相应的办公设备,桌椅、电脑、文具、书籍等。三是安全宣传阵地,如安全宣传栏、阅览室、舞台等。四是媒体宣传设备,如电视、LED显示器等。五是相应的标识物,基地牌匾,各种阵地的标识物等。六是举行相关活动所需的器材,比如灭火器、热的快等等。②软件方面:一是成立基地管理组织。二是制定相关的制度,三是制定学生安全管理系统。四是制定定期的工作计划。五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宣传活动。六是整理收集学生的相关信息并录入系统。

2.5基地的管理方式

2.5.1职能管理

在基地建设中,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后勤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有:(1)负责公寓基地建设计划,制定和修改管理办法。(2)组织基地的申报,评审和评估以及提供专项建设经费资助。(3)组织宣传学校安全相关的文件精神和基地取得的成果。学生公寓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有:(1)按照基地建设的计划做好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设施配备。(2)制定公寓安全基地建设的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开展相关工作。(3)组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并且支持学院组织的重大活动。(4)向学生工作部或者后勤管理部门汇报基地工作。学院的主要职能有:(1)选拔推荐学院负责人到基地开展工作。(2)配合基地开展的各项工作。

2.5.2人员管理

因为公寓安全教育基地面向的是广大学生,为保持基地信息流通的顺畅,信息点的覆盖面广,基地人员的组成除了学生工作部门或后勤部门的相关人员外,学生应该也纳入基地工作者行列当中,为获取信息和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提供有效的帮助。对在基地工作的学生同样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更多的让他们成为安全知识的传播者,帮助他们成长。

2.5.3经费管理

经费由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后勤分批次资助。首批是基地启动资金,用于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基地组长带领基地成员负责购置,布置。由学生工作部门或后勤部门领导监督。基地启动后,审核基地工作计划,通过后根据预算分批资助,主要用于软件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及成果的申报。学生工作部或者后勤部门每年对基地进行评估考核,检查基地一年取得的成果,根据成果决定继续资助经费的金额。

2.5.4成果管理

基地研究的成果主要以论文、专著、研究课题等方式表现。成果著作权由作者、学生工作部门或者后勤部门、院系共同享有。

3结语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