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8: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秘书学专业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摘 要:2011年4月秘书学被纳入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这是秘书学界的一大盛事,同时也给高职文秘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比如对高职文秘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文秘专业学生发展、高职文秘教学研究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给高职文秘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秘书学;本科定位;高职文秘专业;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许多高职院校都设置了文秘专业。由于长期以来,秘书学本科定位没能确立,出现了没有太多的本科文秘专业毕业生从教,职场秘书在高校没有专业提升空间,教学研究无法深入等问题,对高职文秘专业师资队伍成长、专业规模、教学研究都有很大影响。201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第一次把秘书学定位为文学类中国文学属下与汉语言文学并列的二级学科,专业代码为050107(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为050101)。诚然,这是“根据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市场需求、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要求进行调整”的结果。秘书学本科定位以后,秘书事业将进入蓬勃发展、积极向上的新时期,秘书学界将面临新的形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整个业界美好的发展形势之下,高职院校开设的文秘专业,也必将迎来新的机遇,笼罩在高职文秘专业周围的一切不因影响都将消除。
对高职文秘专业师资队伍成长的影响。文秘专业的师资队伍成分复杂,常常被冠以“杂牌军”。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下,秘书专业教师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为了能达到国家规定的1:16的师生比指标,许多院校就不顾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等,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以至于把中文、图书档案、行政管理、英语、酒店管理等方面的教师拉了过来。当然,这些专业人才对文秘专业具体模块知识要求有帮助,但对于整个文秘专业属性却不甚了解,势必会在教学过程造成专业知识偏离,更重要是很难把秘书专业意识在言传身教中贯穿其中,这样的文秘专业教学团队就难以保障质量。秘书学本科定位后,设置秘书学专业的本科高校将会增加,社会上的各种各级的秘书职业培训机构也将成倍增加,给高职文秘专业教师进修提供明确道路。科班出身的秘书学教师可以随着秘书学学历教育的升级而继续进修本科或者研究生,将来还可能继续博士学位学习。其他专业的非科班专业教师将有了理想的学习之所,可以到秘书学本科专业继续学习,更新知识和改换专业,干干净净地甩开“杂牌军”的帽子。
对高职文秘专业规模的影响。在设置文秘专业的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招生规模大多维持在每届30-60人之间。招生规模上不去有很多原因,其中与秘书学本科定位有关的原因有三,一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毕业时考取了秘书专业资格证,大多都直接参加工作。随着职场发展需要,学历需要再次提高,这时又没有对口的本科文秘专业,他们的职场继续教育之路到了尽头;二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毕业时不能直接升入对口本科文秘专业,只能转升行政管理学或者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这些专业在当下即使本科毕业也很难找工作,有能力专升本的学生也会决定放弃而就业。就连现在毕业生报考的火热的公务员大考,高职毕业生也只能望着眼前大面积招考文秘专业人员的岗位而止步,应为报考的条件是本科毕业生;三是秘书学没有确立本科定位,在社会上很难有影响力,有些本科高校甚至是重点大学设置了文秘教育专业或汉语言专业(文秘方向),毕业生在社会上也得不到重视和肯定,受其影响,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可想而知,也很难得到社会肯定,多数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不了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秘书学本科定位后,文秘专业影响力和毕业生影响力都将随着秘书学科地位的上升而上升,开设秘书学专业的本科高校将大幅度增加,三年高职学习毕业后将可以继续就读本科秘书学专业,成为单位招聘和公务员招考的抢手货。秘书学专业学生将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社会地位也将得到提升,职业发展也有可持续之路,秘书职业将成为众多青年向往的职业,秘书人才培养也将大有作为。
对高职文秘专业教学研究的影响。鉴于前面两个方面的影响,高职文秘专业教学团队相对比较弱,学校投入也因学生规模上不去而减少,就不利于专业教学研究,更不利于专业建设和成长。一些文秘专业的老师对教学和科研缺乏执着的精神,更有甚者在专业建设最需要的时候公然离去;一些单位对文秘专业减少缺乏政策支持,不把文秘类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列入学术论文的范畴。有的老师就算写了文秘专业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在晋职称评审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歧视,有的就干脆撇开专业研究相近专业论文。直接导致秘书类杂志的学术影响力也降低,无法跻身于核心期刊行列。一个专业没有核心期刊支撑,也就在学术界失去了话语权,专业教师也找不到专业内的核心期刊,没有专业核心期刊为平台,就没有办法评高级职称,没有高级职称,就无法成为专业带头人。如此恶性循环,高职文秘专业建设就被束缚其中,形成无法突破的怪圈。秘书学本科定位后,随着秘书业界声望的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对毕业生大量的需求,将推进高职文秘专业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专业办学效益。文秘专业也将在高职院校诸多专业中提升竞争力,争取更大的政策支持。脱去“杂牌军”帽子的文秘专业教学团队将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科研中去,抓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带来的机遇,打造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技能、快速成长型秘书。
从目前来看,在本科秘书学专业毕业生与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没有形成激烈市场就业竞争之前,是高职文秘专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时机。从办学定位上来讲,本科秘书学专业培养的是研究型秘书人才,高职文秘专业培养的是技能型秘书人才,两者也不会形成太大竞争压力。再从当今秘书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来看,社会组织中需要的是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薪资处在底层,是基层的初级秘书。有调查显示,被调查的秘书从业者中有54 %的人拥有专科学历、31 %的人拥有本科学历,中专及其以下学历者仅占14 % ,研究生及其以上学历者就更少只有1 %。在调查的758人年龄上显示,18-30岁的有310人,占总人数的40 %左右;31 ―40岁的有342人,占总人数的46 %左右。两者相加比率高达86%。两类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秘书都年轻人,基本上是从秘书的最初级干起,这符合当前秘书职场分布现状。一般来讲,秘书人员都是从最基层的秘书工作开始的,很少有人从学校到职场一步到达高级助理级秘书,这需要需要在职场慢慢的成长和发展。而这些条件,恰恰都是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我们应该相信,秘书学专业本科定位以后,秘书职业从业者和秘书学专业教育、研究者们将迈入激情奋进的康庄大道,只要所有的秘书人勤恳努力,探索创新,秘书学发展的路子一定为越走越宽。高职文秘专业新一轮的大发展必将沐浴在春风里,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搞)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28号文件.
[2]杨剑宇.《秘书学申报本科的坎坷历程》《秘书》.2011年第11期.
[3]谢世洋.《秘书学本科定位后秘书学界的任务(上)》《秘书》.2011年第11期.
[4]谢世洋.《秘书学本科定位后秘书学界的任务(下)》《秘书》.2011年第12期.
[5]苗卫红、王伟龙.《郑州市秘书人员基本情况调查与思考》《中州大学学报》第21卷第4期.
(一)高校秘书学专业企业文化课程理论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企业文化课程理论建设现状秘书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由最开始的以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为基础发展到以秘书学专业课程为基础。杨剑宇认为,秘书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组合成几大板块,除核心课程以外,还可以开设企业方向、司法方向、教育方向等的课程[3]。郑美萍提到应该根据秘书学专业的培养方向设置多类型的培养目标,配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满足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小企业对各类秘书的不同需求[4]。这些学者提出的观点都表明秘书学专业应当开设与企业相关的课程。基于此类理论研究,不少本科学校的秘书学专业也开始重视秘书学专业的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建设,在本校开设与企业相关的课程,如企业文化、策划学、企业管理等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接触和了解企业文化相关理论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企业文化课程理论建设存在的问题由于对企业相关课程开设的理论研究还处在摸索起步阶段、未形成科学体系,很多学校盲目开设大量与企业相关的课程,不分主次,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相关课程的教师大部分调自学校管理学专业的教师,对秘书学相关理论不甚了解,难以对秘书学专业企业理论教学有宏观的把握,进而导致理论教学缺乏专业性。此外,教师承担与企业文化相关的教学,没有实践经验,对企业的认识也只是通过教材和论文研究等,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现实脱节。
(二)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内化机制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企业文化理论知识的内化机制建设现状秘书学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大部分学校对秘书学专业的实训部分还是比较重视的。学校在秘书学专业开设的与企业相关的课程,如秘书现代礼仪、策划学、企业文化等的培养方案中都有必要的实训课时要求。同时,秘书学专业在大四时也安排了带学分的实习,选择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占到绝大部分。这些实践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内化在企业文化相关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2.高校秘书学专业企业文化内化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来看,高校秘书学专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从形式上来看,大部分高校秘书学专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内化机制时还缺乏创新性,并未开创出具有秘书专业特色的建设道路,基本上仍沿用其他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
二、在高校秘书学专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在企业这个社会组织及其成员身上所凸显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对高校秘书学专业学生来说,校园环境相对单纯,与社会接触面小,仅通过理论学习和短期实习很难让企业文化内化。笔者建议,在高校秘书学专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类课程的理论建设
秘书学专业应当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根据教师教学反馈和学生就业后的反馈逐年完善企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理论和体系;专业教师也应当随时关注企业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动向,并更新企业文化类课程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案例的选择应该多元化,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水平增加本地企业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类课程的实践方式
在企业文化类课程的教学当中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6];加强情景模拟或案例分析类实训题目,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此外,在大四安排的实习可以根据课程特色分学期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能迅速进入企业这个大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加速知识内化速度。
(三)搭建秘书学专业和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
校企合作平台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管理层合作。秘书专业的管理者与企业领导沟通交流后,确认企业需求,从而结合教育部对秘书学的培养方案,制定符合自身地域特点和办学特色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秘书专业领导还可以通过企业顶岗,强化自身的教学和科研方面业务水平,并用企业文化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则可通过沟通告知学校需要的人才类型,直接为企业储备人才。第二个层次是企业中层同教师层合作。企业中层可通过合作平台接受继续教育;教师则可以在企业进行实习,将理论指导实践,进而更加了解当代企业的文化特点,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文化教学和相关科研。第三个层次是学生同普通员工间的合作。学生通过实习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前适应工作,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企业员工则可选择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的知识层次,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秘书学专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注重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高校;文秘专业;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270-02
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秘书学本科专业应当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因为“科学是一种以客观的物质世界及各种现象为对象的智力活动,其目的是获得知识、追求真理或发现各种规律。”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是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文秘专业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体现。L学院文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是以适应学校结构调整和功能转型而创办的,以培养服务甘肃地方经济人才为主要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文中将以兰州城市学院秘书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学生就业情况为例,探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策略。
一、高校秘书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考虑不全面
从L学院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专业主干课,包括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中国秘书史、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与实务、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概论、普通逻辑、社会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中国文化概论、普通话语音、通史教育以及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等。二是专业任意选修课,包括汉字书写、申论、涉外秘书、职场礼仪、文化产业与管理、艺术鉴赏等。三是实训环节,包括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所有课程学时安排均符合教育部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但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培养结果和预期目标不相符。调查发现,国内许多开设秘书专业课程的知名高校,比如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所占比率过高,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课程占有很大比重。二是秘书学专业的定位不够明确,L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更突出中英文高级文秘这一专业方向,过于强调英语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而忽视了秘书学本专业的特征。三是实训实践环节没有落到实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根据培养目标制订“理想”的培养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中,却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师资培养不合理、硬件投入不足、附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之下等原因,使得这一环节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
(二)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的职业观念及教学理念影响,文秘专业多表现为一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很多高等院校在制订学生的培养方向上较为单一,有的甚至还停留在高职和专科的培养模式之中而没有进行细分。而“我国本科阶段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理论修养和较高政策水平,能够胜任县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和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秘书机构主要业务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高校本科阶段应该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技能水平和谋划才能的中高级秘书人才。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合理
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往往附属于理论课程,课时偏低,两极分化较严重,主要表现为本科毕业生理论基础掌握的比较扎实,能较好地理解秘书工作的规律,具备较强的政策理解能力、管理协调能力、信息综合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公文写作能力及交际应变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就会导致实践课程比例偏低甚至缺失,另外,有些高校在设置秘书专业课时更多考虑的是本校的师资水平而不是社会的要求,政务秘书、司法秘书、商务秘书等方向在专业课程的设置里几乎是一个留白区。
(四)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许多高校从事秘书专业教学的教师身份较尴尬,多数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由于缺乏系统的秘书专业知识及实际的秘书工作经验,在授课中往往表现为理论知识的生疏和操作能力的不足。秘书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这门学科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知识来充实和支撑,并且由于其交叉性学科的性质,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理论素养外,还应掌握管理学、文书学、写作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众多学科知识。
(五)教材存在量少质弱、内容单一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秘书学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五花八门,且教材滞后于秘书实际工作的情况较严重,有的教材理论和实务不分家,且比例设计不合理,理论部分或实务部分内容偏少。同时,现有文秘专业教材里独立的秘书学实训教材非常少,大都由教师自身开发实训项目,造成实训课程教学随意性大,质量难以保证。加之很多教材编写者很少深入秘书的实际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一些教材内容设计单一,与实际秘书工作脱节。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培养目标在教学管理环节的具体体现,它决定着该专业能否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1.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据统计,L学院近两年来文秘方向的学生就业率不容乐观。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同等竞争并不占有优势,甚至有些用人单位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语言文字功底方面比秘书学专业的学生更扎实,更能胜任秘书职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培养目标不明确,不符合实际。很多高校对秘书人才的培养更多倾向于党政机关和机关事业单位。而专业秘书,如商业秘书、涉外秘书、司法秘书、医卫秘书的培养则很少涉及。所以,在专业定位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找出问题关键,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及社会需求制订可行性较强的培养目标。
2.专业课程设置比例要合理。高校专业设置和划分既要适应社会需要又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秘书学专业的课程,特别是主干课程应该与汉语言文学区分开来,应该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可辨识性。一般而言,高校文秘专业的课程基本要包括“论”、“史”、“应”三部分。“论”即秘书学概论,它是秘书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和纲领性课程。“史”即中国秘书史,也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应”包括秘书写作、秘书文档管理、秘书公关和礼仪等具体实务。这三部分内容,既符合我国目前学科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又能满足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当然,不同地域的高校对学生就业情况及培养目标不同,在课程设置环节会有所区别。
3.进行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实际上是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根据就业情况反馈制订出更合理的秘书人才培养方案。今年正是L学院2011级学生毕业和找工作的时期,通过走访师生和用人单位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是很透彻,课程开设虽较宽泛,但能紧密联系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内容又太少;而用人单位则认为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对新鲜事物接受的敏锐度不是很高,也缺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由此可见,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锻炼是否扎实有效。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秘书学课堂教学应高度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相连,并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把握学科及专业发展新动向,特别是给学生提出一些本学科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最新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及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该支持教师将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的社会生活、自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各企事业活动的现场实践中去,在生产实习、研究设计和社会实践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由于秘书学科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进行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提高实训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所占的比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应根据现有条件建立集中式和同步式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在每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的过程中,同步开展实训模式,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相关训练。第七学期进行半集中式的阶段性实训课程,第八学期进行集中毕业实习和实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其次,还可以利用假期统一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要求学生学习撰写见习日记和总结,增强学生对秘书工作的感性认识,为学生今后进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积累初步的技能与经验。学校也应拓展资源渠道,在校内给学生提供兼职实习的部门,在校外努力拓展学生的实习基地,使其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秘书工作随着社会需要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社会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具体。为培养具有科学创新精神与技术能力的实用型秘书人才,就必须合理构建秘书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秘书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广度与深度方面的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剑宇.我的三三论――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秘书,2012,(8):14.
[2]杨树森.秘书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梁京.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05,(7).
[4]李洪华.秘书学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J].秘书之友,2002,(9).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⑩九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钟辉编著的《现代秘书学概论》(1990年7月)、袁维国主编的《秘书学》(1990年9月)、楼宇生编著的《通用秘书学》(1991年2月)、程明华等编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5月)、饶士奇、曾斌主编的《秘书学概论》(1991年5月)、娄山关等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10月)、任群主编
一、重复现象岂容忽视
在秘书学的建设中,重复研究的现象较为普遍,且迄今未能引起秘书学界的重视。如果此种现象继续存在与蔓延下去,不仅会影响秘书学的发展和成熟,而且也不利于秘书学的教学及秘书专业的课程建设。
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指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档案学和行政管理学等相关学科在研究上出现的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秘书学与文书学重复。现有的劝书学著作(教材),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有文书学的内容,但大多是照搬文书学的研究成果,如文书的一般知识,文书工作的任务和原则,文书处理的程序和要求,乃至文书立卷业务,等等。笔者案头的一部秘书学著作,以全书近六分之一的篇幅,详细论述文书和文书工作,包括文书立卷业务。①
其二,秘书学与公文写作重复。多数秘书学著作(教材),都把公文写作的部分内容作研究对象,而且多从微观操作上进行研究。其中有各种通用公文的写作,也有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经济文书、涉外文书和交际文书的写作,甚至学术论文的写作。如笔者所藏的一部企业秘书著作,有近一半的篇幅是论述企业公文的写
作。②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超过三分之二的篇幅论述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酷似一部应用写作教科书。③
其三,秘书学与档案学重复。
有相当多的秘书学著作(教材),均以独立的章节和较长的篇幅论述档案和档案工作,主要是机关档案工作,其内容与档案学的的某些部分并无二致。如笔者备用的一部秘书学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档案工作的性质,档案工作的原则和档案工作的作用,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业务知识,此外还介绍了档案室的类型、任务和制度。“这些内容,显然与档案学特别是档案管理学的有关部分一模一样。由笔者主编的一部秘书教材,亦将机关档案工作划归秘书学的研究领域。⑤
其四,秘书学与行政管理学重复。
有一部分秘书学著作(教材),或多或少地撷取了属于行政管理学的内容。如笔者手头的一部秘书著作,在“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标题下,分六节论述了行政管理与行政原理,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法与行政方法,人事行政与财务行政,行政改革与行政效率等与秘书学关系不大的内容。“另有一部秘书学著作,则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诸如基建、房产、物资、财务、车辆、食堂、宾馆、招待所和机关环境等后勤工作。⑦
不难看出,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是普遍的,也是严重的。难怪有人怀疑秘书学能否成为一门科学,也难怪有人认为秘书学不过是多学科的拼凑,尽管看法失之偏颇,但问题确实存在,其症结何在呢?以笔者之见,大体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由于秘书学发展迅猛,致使许多研究者忽视了对秘书学自身理论的研究,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知识体系和相关学科等。从一定意义上讲,秘书学的兴起是在理论准备不足的背景下开始的,带有某些先天不足的成分。
第二,由于秘书工作与文书工作、文字工作和档案工作密不可分,而且秘书工作迄今包含文书工作和文字工作,因此秘书学与文书学、公文写作和档案学的交叉或重复,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加之秘书学的研究没有处理好借鉴与创造的关系,又助长了重复现象的发生。
第三,由于秘书学评论落后于秘书学研究,学术上的是非缺乏必要的争鸣与批评,象秘书学研究领域如此重大的理论课题,迄今未能开展认真的讨论。因此,使出现了秘书学著作虽然纷纷问世,而重复现象却依然如故的态势。
二、研究领域能否划定
任何一门科学及其分支学科,因受学科对象的规定,都有其特定的研究领域。那么,如何给秘书学的领域划分界限呢?笔者认为,这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是认识问题。在划分研究界限的认识上,必须坚持两点论:一方面要承认,给秘书学划定研究领域,到头来可能只是一种姿态而已,甚至有失败的危险。这是因为,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兴趣、研究重点、研究层次、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再说,任何一种划分,哪怕是最权威的划分,也缺乏约束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如果不大体上划分其研究领域,那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是漫无边际地研究,致使秘书学无所不包;二是研究领域过窄,致使秘书学的研究难以拓展。不论是哪一种后果,都有碍于秘书学的建设与发展。正确的认识,应象美国社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所言:“那些界限应当象一件能勾画出形体的宽大的斗篷,而不应当象一套僵硬的盔甲,盔甲固然能防御别的学科的人对同一领地提出要求,但它毕竟太约束人⑧
其次,是观点问题。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即使研究内容再庞大,研究领域再广泛,也总是要有个界限的。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首先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即从秘书学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去划分其研究领域。秘书学原来的研究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如清代的幕学著作,就包括刑名、钱谷、挂号、书启、征比等知识。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制度的变革,秘书工作开始侧重于文稿撰拟、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因此研究文书与档案的著作相继问世。在五六十年代,档案工作逐步独立,档案自成体系;文书工作日趋完善,文书学开始兴起。自八十年代以来,写作学另立门户,行政学走向成熟。这就是说,用发展的观点来看,有不少研究内容不断从秘书学中分化出去,不再属于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诚然,也有些研究内容不断进入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如秘书人才学、秘书教育学、秘书心理学和秘书美学等边缘学科。如果将已经分化出去的研究内容继续留在秘书学之中,或者将已经进入秘书学之中的研究内容继续拒之门外,都不利于科学地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
再次,是途径问题。要给秘书学划分研究领域,还必须解决途径问题。笔者借鉴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供采用:一是历史的途径,即通过对早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寻找开创者们最为关心和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从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几部秘书学著作来看,当时秘书学研究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是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其中的秘书实务,就包括了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工作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内容。“受其影响,在其后的秘书学著作中,大多沿袭了上述研究内容,且成一种传统。不难发现,历史的途径可使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保持相对的稳定,保证秘书学发展的连续性。但它也有僵化的危险,因为传统具有保守的天性。二是现实的途径,即通过对近期秘书学著作的研究,探讨研究者们最关心的是什
么问题,以确定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从九十年代初期间世的十余部秘书学著作来看,除了继续保留秘书史、秘书组织、秘书实务和秘书人员等传统领域外,又新增加了辅助决策、沟通信息、督促检查、公共关系和办公自动化等内容。⑩这种变化,不是研究者心血来潮,而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秘书学研究的重复现象依然存在,且有不断扩大之势,除了沿袭公文处理、公文写作和档案管理等内容外,行政管理学的某些知识成为秘书学的研究领域之一。显然,这是某种程度上的倒退。三是比较的途径,即通过对秘书学与相关学科的对比分析,从总体上区分各自的研究范围,将不属于秘书学的内容归还给相关学科。
三、秘书学领地知多少
划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应本着宜宽不宜窄的原则,从而勾画出一件形体宽大的“斗篷”来。笔者根据现有的秘书学著作(教材),拟将秘书学的研究领域界定为四个区域、25项内容:
(一)秘书史
秘书史主要研究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任务有三:一是描述秘书活动的演进过程;二是总结秘书活动的历史经验;三是探讨秘书活动的发展规律。秘书史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内容:(1)中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中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2)外国秘书史,即综合研究外国秘书活动起源、形成和发展演变的过程;(3)国别秘书史,即研究某一国家或地区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4)断代秘书史,即研究某一朝代或某一历史阶段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5)专题秘书史,即专门研究某项秘书活动发展演变的过程;(6)秘书思想史,即研究历史上不同阶级、阶层和人物关于秘书活动的理论和主张。
(二)秘书理论
秘书理论是泛指关于秘书现象、秘书活动和秘书学自身的理性认识成果。其基本职能有三:一是描述;二是预言;三是解释。①秘书理论研究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自身的理论,如秘书学的学科对象、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相关学科、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和历史演进等。(2)应用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论,如秘书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秘书活动的职能和效率,以及秘书活动的主体、秘书活动的对象、秘书活动的空间和秘书活动的媒介等。此外,还有行业或部门的秘书活动。(3)交叉秘书理论,即研究秘书学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的理论。
(三)秘书业务
秘书业务是指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的专业工作,由于秘书工作的范围较为广泛,且有扩大之势,秘书业务也随之不断增加。其主要内容有:(1)文字工作,即文稿的撰拟和审核工作;(2)文书工作,即文书的制发、传递、办理和保管工作;(3)信息工作,即信息的收集、加工、提供、存贮和检索工作;(4)协调工作,即组织之间、工作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善工作;(5)督查工作,即对重大决策、中心工作、重要行
动和领导交办事项的督促检查工作;(6)工作,即人民群众的来信处理和来访接待工作;
(7)提案工作,即对人大、政协、职代会等所提意见、建议、批评、提案和议案的办理工作;(8)会
议工作,即对会议和会谈的准备、组织和善后工作;(9)接待工作,即对客人的迎送、招待和服务工作;(10)值班工作,即在值班室固定或轮流担任工作;(11)保密工作,即保守和保护秘密,使之不泄露的工作;(12)其他工作,即领导临时交办或突发性工作。
(四)秘书技术
秘书技术是指秘书人员用于处理事务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它与秘书业务相比,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动态性,其功能主要是培养秘书的操作能力。秘书技术应包括如下内容:(1)秘书工作方法,即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处理事务工作所运用的方式、程序、途径和技巧;(2)秘书办公场所,即秘书人员按照一定的制度,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处理公务的处所5(3)秘书办公手段,即秘书人员为达到某种办公目的而采用的办公设备,操作技术和操作程序等;(4)公关艺术,即秘书人员为达到“内求团结,外求发展”而采用的一系列的公关措施、方法和技巧。
以上四个区域、25项内容,是就秘书学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而言。可以预言,随着秘书学研究的深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秘书学的研究领域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注释:
①王熙梅、王景清主编:《现代秘书学通论》,海洋出版社,1993年版,第90至167页。②钱祺喻,刘开文:《企业秘书学》,四川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9至381页。
②张金安、常崇宜编著:《秘书学概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9至305页。
④张希林、吴长有主编:《文秘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5至203页。
⑤董继超主编:《秘书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84至202页。
⑥袁维国编著:《秘书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11至142页。
⑦搂宇生编著:《通用秘书学》,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57至278页。
⑧[美]亚历克斯·英克尔斯著:《社会学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l981年版,第l页。
⑨八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翁世荣等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9月)、王千弓等编著的《秘书学与秘书工作》(1984年10月)、张金安和常崇宜编著的《秘书学概论》(1984年10月)、孙云洁和王慎先编著的《实用秘书学》(1985年9月)。
⑩九十年代初期问世的秘书学著作有钟辉编著的《现代秘书学概论》(1990年7月)、袁维国主编的《秘书学》(1990年9月)、楼宇生编著的《通用秘书学》(1991年2月)、程明华等编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5月)、饶士奇、曾斌主编的《秘书学概论》(1991年5月)、娄山关等著的《秘书学教程》(1991年10月)、任群主编
秘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已是秘书学界的共识。然而,秘书理论研究如何适应秘书学科的这一重要特质,并在理论研究中始终具有明确的实践意识?这一问题学界鲜有论及,颇有深入探讨之必要。
秘书理论研究的实践性源于秘书学科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随着秘书工作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保证秘书理论的前沿性;另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对秘书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科学解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秘书理论要跟上秘书工作的新变化,及时关注秘书工作的新内容。
这一点已在秘书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杨树森所著《秘书学概论教程》直接将“秘书工作内容的变化”写入教材,诸如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信息科学的引入,信息工作成为秘书部门最为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谈判事务、公共关系成为秘书工作的新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页(站)管理成为秘书工作内容之一等[1],对秘书工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另一方面,针对秘书制度建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变化等,秘书理论研究者也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客观地评价了其理论地位和作用。比如,关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中的“秘书”定义,何宝梅持肯定态度[2],常崇宜和杨树森持批评态度[3],就是研究者们对秘书实践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2、以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为契机,及时发展秘书理论。
这一点在“秘书的定义”这一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秘书学初创时期,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4],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有了国家职业标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占有了有关秘书工作内容的新材料之后来不断发展秘书学基础理论的,但并不是说有了新材料,秘书学基础理论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带来基础理论的哪些变化,还要看现有理论是不是对新材料依然有解释力。随着秘书学科的不断成熟,基础理论翻新的空间日益缩小,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秘书学基础理论。比如,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许多学者依然坚持的观点。其推理过程是:文字的出现是文书出现的前提条件,而公务文书处理是远古时期典型的、重要的秘书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有这种论断,是因为秘书学初创时期,文书工作确实是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书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书工作已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学界关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在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调查研究等与文书工作一样,也是典型的秘书工作这一点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须借助文字进行,则“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论断就需要改进了,所以不少论者提出了新的见解[5]。说来似乎很简单,但树立这种反省意识,尤其是要根据秘书工作实际去反省基础理论,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观点推倒重来,就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3、秘书学的实践性也要求秘书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秘书工作中的新问题。
用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来就是秘书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秘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社会向秘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但是学界对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但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仍依循以前达成的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这家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德国发展银行因此被媒体称为“最愚蠢的银行”。一家奉命调查此事的法律事务所递交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的10分钟里这家银行的职员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会秘书和负责处理这项业务的高级经理手下的文员。如果秘书理论研究者能以此为个案和契机,就结构复杂的组织面临突发事件时其秘书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这一问题,从秘书学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仅是给秘书上了一堂课,也会为秘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但时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论文,当前秘书理论界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4、做好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从而提高秘书职业声望。
近30年的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而言毕竟太短,秘书学学科还太年轻,许多基础理论研究还在争鸣当中,所以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被提上日程。虽然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秘书职业离大众越来越近,但是人们对秘书的误解还很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师范和文秘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尽管之前多次动员,结果只有20%的学生选择秘书方向,而且选择师范方向的学生毫无例外地拒绝调剂。经私下了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不同意才选择师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绝理由有四种:1.领导、企业老总多为男性,年轻女孩给他们当秘书家长不放心;2.秘书是吃青春饭的,现在选了这个方向,到四五十岁不做秘书工作,再找工作就难了;3.男生当秘书没出息,端茶倒水接电话是女孩子的事情;4.秘书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儿,怕受气。学生家长的意见基本代表了社会上普通民众对秘书职业的理解。笔者浅见,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秘书行业自身的某些消极现象;二是公众对秘书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这些消极现象是因何而起,怎样预防;如何提高秘书的职业声望,如何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秘书教育,这就不仅仅是秘书学知识的普及问题,更是当下社会向秘书学界提出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意识,以此推进秘书理论研究,提高秘书职业声望,为当下的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注释:
[1]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宝梅《秘书定义述评》,《秘书》2006年第9期。
[3]常崇宜的批评见其专论《秘书定义的再探讨》(《秘书》2006年第9期),以及《关于我国秘书职业定义的再探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杨树森的批评见其教材《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秘书理论研究的实践性源于秘书学科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随着秘书工作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保证秘书理论的前沿性;另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对秘书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科学解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秘书理论要跟上秘书工作的新变化,及时关注秘书工作的新内容
这一点已在秘书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杨树森所著《秘书学概论教程》直接将“秘书工作内容的变化”写入教材,诸如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信息科学的引入,信息工作成为秘书部门最为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谈判事务、公共关系成为秘书工作的新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页(站)管理成为秘书工作内容之一等[1],对秘书工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另一方面,针对秘书制度建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变化等,秘书理论研究者也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客观地评价了其理论地位和作用。比如,关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中的“秘书”定义,何宝梅持肯定态度[2],常崇宜和杨树森持批评态度[3],就是研究者们对秘书实践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2、以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为契机,及时发展秘书理论
这一点在“秘书的定义”这一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秘书学初创时期,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4],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有了国家职业标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占有了有关秘书工作内容的新材料之后来不断发展秘书学基础理论的,但并不是说有了新材料,秘书学基础理论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带来基础理论的哪些变化,还要看现有理论是不是对新材料依然有解释力。随着秘书学科的不断成熟,基础理论翻新的空间日益缩小,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秘书学基础理论。比如,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许多学者依然坚持的观点。其推理过程是:文字的出现是文书出现的前提条件,而公务文书处理是远古时期典型的、重要的秘书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有这种论断,是因为秘书学初创时期,文书工作确实是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书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书工作已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学界关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在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调查研究等与文书工作一样,也是典型的秘书工作这一点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须借助文字进行,则“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论断就需要改进了,所以不少论者提出了新的见解[5]。说来似乎很简单,但树立这种反省意识,尤其是要根据秘书工作实际去反省基础理论,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观点推倒重来,就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3、秘书学的实践性也要求秘书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秘书工作中的新问题
用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来就是秘书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秘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社会向秘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但是学界对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但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仍依循以前达成的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这家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德国发展银行因此被媒体称为“最愚蠢的银行”。一家奉命调查此事的法律事务所递交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的10分钟里这家银行的职员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会秘书和负责处理这项业务的高级经理手下的文员。如果秘书理论研究者能以此为个案和契机,就结构复杂的组织面临突发事件时其秘书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这一问题,从秘书学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仅是给秘书上了一堂课,也会为秘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但时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论文,当前秘书理论界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4、做好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从而提高秘书职业声望
近30年的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而言毕竟太短,秘书学学科还太年轻,许多基础理论研究还在争鸣当中,所以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被提上日程。虽然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秘书职业离大众越来越近,但是人们对秘书的误解还很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师范和文秘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尽管之前多次动员,结果只有20%的学生选择秘书方向,而且选择师范方向的学生毫无例外地拒绝调剂。经私下了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不同意才选择师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绝理由有四种:
1.领导、企业老总多为男性,年轻女孩给他们当秘书家长不放心;
2.秘书是吃青春饭的,现在选了这个方向,到四五十岁不做秘书工作,再找工作就难了;
3.男生当秘书没出息,端茶倒水接电话是女孩子的事情;
4.秘书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儿,怕受气。学生家长的意见基本代表了社会上普通民众对秘书职业的理解。笔者浅见,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秘书行业自身的某些消极现象;二是公众对秘书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这些消极现象是因何而起,怎样预防;如何提高秘书的职业声望,如何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秘书教育,这就不仅仅是秘书学知识的普及问题,更是当下社会向秘书学界提出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意识,以此推进秘书理论研究,提高秘书职业声望,为当下的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注释:
[1]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宝梅《秘书定义述评》,《秘书》2006年第9期。
[3]常崇宜的批评见其专论《秘书定义的再探讨》(《秘书》2006年第9期),以及《关于我国秘书职业定义的再探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杨树森的批评见其教材《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天下]
[4]王千弓等《秘书学与秘书工作》,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
秘书理论研究的实践性源于秘书学科的实践性。这里的实践性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随着秘书工作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保证秘书理论的前沿性;另一方面,秘书理论研究要对秘书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作出科学解读,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秘书理论要跟上秘书工作的新变化,及时关注秘书工作的新内容。
这一点已在秘书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杨树森所著《秘书学概论教程》直接将“秘书工作内容的变化”写入教材,诸如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信息科学的引入,信息工作成为秘书部门最为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谈判事务、公共关系成为秘书工作的新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页(站)管理成为秘书工作内容之一等[1],对秘书工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另一方面,针对秘书制度建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变化等,秘书理论研究者也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客观地评价了其理论地位和作用。比如,关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中的“秘书”定义,何宝梅持肯定态度[2],常崇宜和杨树森持批评态度[3],就是研究者们对秘书实践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2、以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为契机,及时发展秘书理论。
这一点在“秘书的定义”这一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秘书学初创时期,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4],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有了国家职业标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占有了有关秘书工作内容的新材料之后来不断发展秘书学基础理论的,但并不是说有了新材料,秘书学基础理论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带来基础理论的哪些变化,还要看现有理论是不是对新材料依然有解释力。随着秘书学科的不断成熟,基础理论翻新的空间日益缩小,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秘书学基础理论。比如,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许多学者依然坚持的观点。其推理过程是:文字的出现是文书出现的前提条件,而公务文书处理是远古时期典型的、重要的秘书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有这种论断,是因为秘书学初创时期,文书工作确实是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书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书工作已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学界关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在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调查研究等与文书工作一样,也是典型的秘书工作这一点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须借助文字进行,则“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论断就需要改进了,所以不少论者提出了新的见解[5]。说来似乎很简单,但树立这种反省意识,尤其是要根据秘书工作实际去反省基础理论,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观点推倒重来,就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3、秘书学的实践性也要求秘书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秘书工作中的新问题。
用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来就是秘书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秘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社会向秘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但是学界对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 年9 月15 日上午10 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但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仍依循以前达成的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这家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 亿欧元,德国发展银行因此被媒体称为“最愚蠢的银行”。一家奉命调查此事的法律事务所递交的调查报告, 详细记录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的10 分钟里这家银行的职员都在干什么, 其中包括董事会秘书和负责处理这项业务的高级经理手下的文员。如果秘书理论研究者能以此为个案和契机,就结构复杂的组织面临突发事件时其秘书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这一问题, 从秘书学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仅是给秘书上了一堂课,也会为秘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但时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论文,当前秘书理论界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hi138/Com]
4、做好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从而提高秘书职业声望。
近30 年的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而言毕竟太短,秘书学学科还太年轻,许多基础理论研究还在争鸣当中,所以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被提上日程。虽然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秘书职业离大众越来越近,但是人们对秘书的误解还很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师范和文秘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尽管之前多次动员,结果只有20%的学生选择秘书方向,而且选择师范方向的学生毫无例外地拒绝调剂。经私下了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不同意才选择师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绝理由有四种:1. 领导、企业老总多为男性,年轻女孩给他们当秘书家长不放心;2. 秘书是吃青春饭的,现在选了这个方向,到四五十岁不做秘书工作,再找工作就难了;3.男生当秘书没出息,端茶倒水接电话是女孩子的事情;4. 秘书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儿,怕受气。学生家长的意见基本代表了社会上普通民众对秘书职业的理解。笔者浅见,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秘书行业自身的某些消极现象;二是公众对秘书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这些消极现象是因何而起,怎样预防;如何提高秘书的职业声望,如何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秘书教育,这就不仅仅是秘书学知识的普及问题,更是当下社会向秘书学界提出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意识,以此推进秘书理论研究,提高秘书职业声望,为当下的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注释:
[1] 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何宝梅《秘书定义述评》,《秘书》2006 年第9期。
[3] 常崇宜的批评见其专论《秘书定义的再探讨》(《秘书》2006 年第9 期),以及《关于我国秘书职业定义的再探讨》(《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第1期);杨树森的批评见其教材《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天下]
法律文秘专科就业前景
主要到各级人民法院任书记员。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各级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从事书记员等相关工作。
律文秘专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律知识,熟悉文秘工作,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技术应用人才。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法律业务、文秘业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用人单位行业的能够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办公室工作的高技能型技术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诉讼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文书写作、法律论辩、秘书学、文秘英语、速录速记、公共关系学、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等。
法律文秘专科就业方向有哪些
法律秘书的适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比单纯的秘书,就业前景更加看好。法院和检察院需要大量的书记员,而一般法学毕业生难以真正胜任此项专职工作,特别是法院和检察院的现代化建设,对书记员的工作要求更高,更需要法律秘书去胜任。当然,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其他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也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不仅仅法院和检察院需要法律秘书,法律秘书也适合在其他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尤其是目前我国法院系统已对书记员从法官分离出来实行单列管理,可见其职业要求的特殊性,也可反映出法律秘书的重要性。
法律文秘专科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掌握书记员或通用文员等技术技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法律文秘专科实践与实习
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附:大专法律文秘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信。相信不会占用您太多的时间,希望您工作开心。
我是x大学专法律文秘专业20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四年来,老师的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秘书写作、秘书语言与交际、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秘书学等专业课程。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在校期间的试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训练我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在课外时间里我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重视本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更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除了在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我对计算机知识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和熟练地应用,取得了20xx年4月份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技术证书。除此之外,在大学四年里我还不断的学习英语知识。并且,我还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以及校外的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借以去磨练自己,培养自己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了我的做人做事的能力,要做事先得学会做人。相信贵公司正需要我这方面的学子,如能录用,我将尽职尽责,尽我所能为贵公司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在紧张的同时又充满自信。我始终相信:成功属于有准
备的人。过去的我已积累了许多,现在的我正时刻准备着去吸收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相信我,相信您的判断,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贵公司添砖加瓦;同时也在您的领导下发挥出我的实力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在能力和素质方面进一步完善自我,为贵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不曾为谁停留,而历史又记录了千千万万个走过者的故事,我想一切向往美好、积极进取的追求者终将被历史所肯定。纵观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无论您是否选择我,我都祝愿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