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安全监测论文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8:52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安全监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安全监测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坝安全监测;时空;运行管理;网络

众所周知,大坝是一种特殊建筑物,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如下3个方面:①投资及效益的巨大和失事后造成灾难的严重性;②结构、边界条件及运行环境的复杂性;③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的经验性、不确定性和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以上特殊性说明了要准确了解大坝工作性态,只能通过大坝安全监测来实现,同时也说明了大坝安全监测的重要性。事实上,大坝安全监测已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我国已先后颁布了差阻式仪器标准及监测仪器系列型谱、《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实施细则》、《混凝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等,同时,国际大坝会议也多次讨论过大坝安全问题[1]。

大坝安全监测是人们了解大坝运行性态和安全状况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人们观念的转变,大坝安全监测的内涵也进一步加深。为此,笔者从分析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入手,对大坝安全监测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

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据国际大坝会议“关于水坝和水库恶化”小组委员会记录的1100座大坝失事实例,从1950年至1975年大坝失事的概率和成因分析中得出大坝失事的频率和成因分别为:30%是由于设计洪水位偏低和泄洪设备失灵引起洪水漫顶而失事;27%是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失稳和意外结构事故;20%是由于地下渗漏引起扬压力过高、渗流量增大、渗透坡降过大引起;11%是由于大坝老化、建筑材料变质(开裂、侵蚀和风化)以及施工质量等原因;12%是不同的特有原因所致。

通过上面的数值可以作如下分析:大坝失事的原因很多、涉及范围也很广,但大致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是由设计、施工和自然因素引起,它没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是一旦大坝建成就已确定了的,如设计洪水位偏低、混凝土标号过低、未考虑地震荷载等;第二类是在运行、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如冲刷、浸蚀、混凝土的老化、金属结构的锈蚀等;第三类是上述两种混合情况,即设计、施工中的不完善在运行中得不到改正,或者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运行管理的不力使设计、施工中的隐患发展为破坏。就目前而言,大坝安全监测主要是针对后两种情况。下面将从设计、施工、运行维护3个阶段来讨论,着重强调目前大坝安全监测容易忽视的一些方面。

1.1设计阶段

众所周知,在设计阶段,坝址的确定决定了地形、地质、地震发生频率及水文条件等;枢纽的总体布置、坝型及结构、材料选择和分区、水文资料的收集及洪水演算、地质勘探等都将影响大坝的安全。1980年6月19日,乌江渡水库泄洪水雾引起开关站出线相间短路跳闸、引出线烧断、工地停电,类似情况1980年6月23日在黄龙滩、1986年9月3日在白山等也曾发生。以上事故的发生引起工地停电和泄洪闸门不能开启的严重后果,均是由于整体布置不合理,对泄洪水雾飘移危害认识不够所致。喀什一级大坝位于高地震烈度区,粘土斜墙坝的抗震性能差,而设计又将防渗膜放在斜墙下游侧,形成潜在的最薄弱滑裂面,因而在1985年大地震时,迎水面滑落库中,其原因是坝体结构设计不合理。综上所述,大坝的许多安全隐患是由设计阶段留下的,特别是水文计算及地质勘探和处理两个方面,如纪村坝基红层问题,前期勘探工作不够是重要原因之一[2]。

1.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能否贯彻设计意图、确保施工质量,特别是有效解决施工中发现的新问题是确保大坝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土石坝的碾压及防渗排水结构的施工、有关泄洪建筑物的机电安装等都将直接影响大坝的安全。喀什一级大坝在1982年施工中,其坝体及防渗墙都未进行碾压,致使密实度降低,在强震时容易液化和沉陷,这也是1985年地震时引起大坝整体破坏原因之一。

1.3运行管理

运行管理涉及水库调度、大坝及附属机电设施检查、监测手段及资料分析方法、大坝安全状况评价等,其中每一环节都事关大坝的安全。。佛子岭大坝1969年发生的漫顶事故,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盲目追求灌溉效益,汛期不适当地抬高运行水位所致;陈村大坝出现的105m高程水平裂缝与大坝长期遭遇高温低水位运行工况有关[3];佛子岭、磨子潭和沟后水库等在泄洪闸门开启的关键时刻都出现了电源中断这一严重问题,说明了备用电源及汛前检查有关泄洪设备(施)的重要性,更不用说对大坝进行全面的巡视检查、仪器监测和及时的资料分析了。这里还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联合调度问题,在梯级水库调度中这一点显得特别重要,如石漫滩水库溃坝与上游的元门水库溃坝是密不可分的。

2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众所周知,大坝安全监测有校核设计、改进施工和评价大坝安全状况的作用,且重在评价大坝安全。笔者认为,大坝安全监测的浅层意义是为了人们准确掌握大坝性态;深层意义则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节约工程投资。大坝安全监测不仅是为了被监测坝的安全评估,还要有利于其他大坝包括待建坝的安全评估。

3大坝安全监测的新内涵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大坝安全的因素很多(坝址选择、枢纽布置、坝体结构、材料特性、水库调度等)、时间跨度大(从设计施工到运行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实现大坝安全监测的手段和目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3.1监测范围和内容

规范[4][5]规定“大坝安全监测范围,包括坝体、坝基、坝肩,以及对大坝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近坝区岸坡和其它与大坝安全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和设备”。众所周知,瓦依昂(Vajont)拱坝就是由于库区发生大滑坡引起了溃坝;1961年3月6日,我国柘溪水电厂首次蓄水时,在大坝上游右岸1.55km处也曾发生大滑坡;佐齐尔拱坝1978年12月份发现拱冠向上游移动的原因就是因为离坝1.5km的地方在比坝低320m处开挖了一条排放地下水的隧洞所致。可见,关系大坝安全的因素存在的范围大,包括的内容多,如泄洪设备及电源的可靠性、梯级水库的运行及大坝安全状况、下游冲刷及上游淤积、周边范围内大的施工特别是地下施工爆破等。

大坝安全监测的范围应根据坝址、枢纽布置、坝高、库容、投资及失事后果等进行确定,根据具体情况由坝体、坝基推广到库区及梯级水库大坝,大坝安全监测的时间应从设计时开始直至运行管理,大坝安全监测的内容不仅是坝体结构及地质状况,还应包括辅助机电设备及泄洪消能建筑物等。

3.2大坝安全监测的针对性

大坝安全监测是针对具体大坝的具体时期作出的,一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1)时间上的针对性。

由于大坝施工期、初次蓄水期和大坝老化期是大坝安全容易出现问题的时期,因此在前一个阶段监测的重点应是设计参数的复核和施工质量的检验,而后者则应是针对材料老化[7]和设计复核进行。

大坝的破坏机理研究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关键是原型破坏试验作不了,因此,加强对溃坝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要求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在关键时候能发挥作用,能得到关键数据;

(2)空间结构上的针对性。

针对具体的坝址、坝型和结构有针对性地加强监测,如针对面板堆石坝面板与趾板之间的防渗、碾压混凝土坝的层间结构、高强震地区均质土坝的液化、薄拱坝坝肩的稳定、破碎地基及深覆盖层上筑坝的基础处理及防渗、多泥沙河流的泥沙淤积、库岸高边坡的稳定等。由于总体布置不合理,泄洪水雾有可能引起跳闸等问题,应注意对雾化的监测和汛期对备用电源的检查等。再者,大坝监测应和大坝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互相补充,特别是在设计中运用新结构、新方法、新材料,施工时发现新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运行遇到不利工况时,大坝安全监测理应成为检验设计、施工及运行效果的必要手段,从而为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以确保大坝安全创造条件。

3.3监测手段和方法

大坝安全监测包括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4],笔者认为巡视检查和仪器监测是分不开的。前者也要尽可能的利用当今的先进仪器和技术对大坝特别是隐患进行检查,以便作到早发现早处理,如土石坝的洞穴、暗缝、软弱夹层等很难通过简单的人工检查发现,因此,必须借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间梯度法、瞬态面波法等进行检查[6],从而完成对其定位及严重程度的判定。人工巡查和仪器监测分不开的另一条原因是由于大坝的特殊性和目前仪器监测的水平所决定的。大坝边界条件和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同时,由于材料的非线性(特别是土石坝),从而使监测的难度增大;另一方面,目前仪器监测还只能作到“点(小范围)监测”,如测缝计只能发现通过测点的裂(接)缝开度的变化,而不能发现测点以外裂(接)缝开度的变化;变形(渗流)测点监测到的是坝体(基)综合反应,因而难以进行具体情况的原因分析。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监测手段和方法必须多样化,即将各种监测手段和方法[4][5]结合起来,将定性和定量监测结合起来,如将传统的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及温度监测同面波法、彩色电视、超声波、CT、水质分析等结合起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一种真正的“分布式测量系统”——光纤测量系统即将面世,水科院、国电公司成都院等单位已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也曾在三峡作过试验。该系统将光纤既作为传感部件,又作为信号传输部件埋设于坝体中,使每一根光纤成为大坝的神经,感受大坝性态的变化并具体定位,从而使监测走向立体和全方位。

目前,自动化系统还存在费用高、可靠性难以保证、监测项目不全、安装调试困难、实时化程度低等问题,笔者认为一种费用低、安装调试简单、易维护、可以进行大范围监测、实时性高的系统才是发展方向。同时,监测方法、监测量的变化(如由标量到矢量、由数值分析到图象分析)必将导致分析方法的变化。

3.4大坝安全监测的网络化、智能化、效益化

在过去的许多年中,人们总是将观测资料交由专职单位去分析,这样做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利于及时有效地掌握大坝性态和进行最优的运行调度。同时,一般单位的资料分析总是在建立数学模型(特别是统计模型)的基础上,缺乏与具体大坝的联系及与设计标准(稳定、强度)的比较,也不利于监测技术的提高。近期,一些单位在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及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中,直接将监测资料(如库水位、温度、应力、扬压力等)与设计标准(稳定、强度)对照起来用于坝体强度及稳定校核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但是,目前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水平多数还停留在部分监测项目数据的自动采集上,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事实上单凭监控指标来判别大坝安全是不完善的,因为目前的监控指标主要依靠经验和理论计算确定。前者人为因素大,后者由于计算理论、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的假定,误差也较大,实际应用也值得商榷。如对于土石坝,当上游库水位骤降时测压管水位不会超过监控指标,但此时上游坝体有可能失稳。我国自1987年开始的水电站大坝安全定期检查(鉴定),是对大坝结构性态和安全状况的全面检查和评价,已得到广大科技人员认可,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它就是根据设计复核、坝基隐患、坝体稳定、泄洪消能、库区淤积及近坝库岸滑坡等方面对大坝安全进行评价。因此,大坝安全评估软件应与大坝安全定检内容相适应,应用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将大坝安全定检的成功经验和监测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实现与大坝监测数据采集系统、闸门监控系统、水库自动调度系统、水雨情测报系统的有机结合,将大坝安全作为约束条件,效益的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才能适应用户和时代的需要。

最近,国家防总在建立全国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中将大坝安全监测(工情监测)作为整个系统的一个部分,从而突出水库运行以效益为中心,大坝安全是约束条件的观点。另一方面,在大坝失事或事故中,洪水漫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试想:如果大坝某些性态异常或闸门起闭机损坏,而又不知近期洪水情况,如何在洪水到来时确保大坝安全?同时,运行也会影响大坝安全,如陈村大坝105m高程裂缝的出现及发展与不正确的运行方式有关;碧口大坝1995年也因泥沙淤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排沙洞口淤堵,威胁了电站安全。故为充分发挥水库效益,确保大坝安全,必须尽可能将流域水情、梯级水库调度情况及洪水预报、大坝安全监测和本水库运行调度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目前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软件均有巡测和选测功能,为适应“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要求,设置自动进行巡测、在线诊断、自动报警是对系统的必然要求。由于许多测值超差均由于自动化系统本身引起,故笔者建议在数据采集软件中应增如下功能:即当某测值或其变化速率超过正常范围时,系统应立即对该测点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或自动加密测次,以方便系统维护和资料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大坝安全监测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走向网络化、智能化,采用网络数据库、INTERNET/INTRANET技术,建立全国的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网是时代的要求。

4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大坝安全监测实际上是一种管理,包括信息采集、处理、结论的得出、措施的制定、信息的反馈,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工程效益。综合起来可以得出如下几点:

(1)大坝安全监测范围空间上应包括梯级水库;时间上应从设计开始。大坝安全监测内容应包括与大坝安全有关的泄洪及机电设备;

(2)大坝安全监测应与气象、水情、洪水预报及水库调度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水库运行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一部分,真正为工程效益的最大化服务;

(3)大坝安全监测应将大坝安全评估与设计标准、设计参数(如安全系数,可靠度指标)等指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大坝安全定检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从而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

(4)大坝安全监测应充分利用科技进步,走向即时化、智能化、网络化。

总之,大坝安全监测就是利用一切手段,确保大坝以较少的投入来保证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志仁.大坝安全监测的原理与应用[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邢林声.纪村混凝土坝基红层的恶化及其原因分析[J].水利学报,1996,(9).

[3]邢林声,方榴声.陈村拱坝下游坝面105m高程附近水平裂缝的性态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1988,(4).

[4]SDJ33689,混凝土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

[5]SL6094.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

第2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新标准;升级改造

一、监控系统升级改造的背景

2006年度,全国已有15万个煤矿装备了安全监控系统,国有重点煤矿的系统联网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已有大半实施联网工程。但是由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相对落后,致使煤矿在使用安全监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不能较好发挥应有作用,甚至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此国家局急需制定规范性标准,以指导煤矿正确使用维护安全监控系统和检测仪器,使系统和网络发挥作用。经过一年多的征稿和编制等装备工作,国家局下发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有关的规定,要求国有煤矿在2007年底前升级改造完毕。随后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于2007年元月4日又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1029-2007)行业标准一并贯彻实施。

二、某煤电十矿安全监控系统简介

某煤矿是新建矿井,设计能力为60万吨,2000年3月投产时期安装的矿井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是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工学院)研制的KJ93型。该系统装备由焦作工学院、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两家设备组成,系统具有安全监测和生产调度两项功能,并以焦作工学院研制的操作系统KJ93型为主,但井下除分站外,各类传感器、断电仪、电源箱均为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经过几年的运行,该系统运行故障率高,有时监测数据传输中断,经常出现数据丢失,报表打印异常等故障,日常维护工作量大,售后服务跟不上,遇到技术问题时两个厂家相互推脱,系统的异常运行严重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为此于2004年6月份对该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成镇江中煤的KJ101监控系统,并于同年7月份改造施工完毕,经验收合格,实现了安全监测监控的独立运行系统,完善了矿井安全监测装备,拓展了系统功能,提升了矿井安全水平,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但是在近3年多的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系统检测“冒大数”顽症;维护数据库不良容易造成系统死机;主操作系统引起的短路;断电及巡检跟踪时间缓慢等,这些都与新标准不相符合,因此有必要按照新的监控标准进行升级改造。

三、根据新标准要求我矿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此次AQ6201-2006新标准实施的精华部分就是改善系统抗干扰性能,以期能杜绝虚假数据,误报警、冒大数、解决系统快响应速度和数据可靠性的矛盾。而我矿的监控系统在该方面表现比较突出,在运行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急待解决。

1、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容易造成系统检测

“冒大数”,给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较大影响。由于KJ101系统中从传感器到分站的信号传输方式,使用的200-1000频率脉冲方式,分站单片机采用计数方式采集信号,这种方式在原理上就存在着严重缺陷,上千伏的瞬变脉冲信号叠加到信号线上后,单片机无法识别干扰与信号,立刻会出现数字错乱、重新启动、胡乱报警等顽症,根本不符合新标准要求。

2、在对大量的数据库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一旦维护数据库不良容易造成系统死机,甚至导致系统短路故障,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隐患。

3、系统在正常巡检中存在断电时间及巡检跟踪时间缓慢的现象。加上还要兼顾显示处理、数值超限判断、断电控制、与地面通信等任务,不可能达到2秒钟内执行完断电控制,这些都与AQ6201-2006新标准“快速断电”的要求不相符合,因此有必要按照新的监控标准进行进行升级改造。

4、系统没有实现自动监控功能,无法保证在发生系统故障时在5min内投入使用。有必要根据新标准要求监控中心微机主、备机同时运行,实现自动切换,确保规定时间内实现备份主机投入工作状态。

5、还有新标准软件的四统一问题。根据新标准要求安全监控系统要统一界面、统一报表、统一菜单、统一功能,这样是为了方便煤矿安全监察人员检查,不管是多复杂的系统,命令菜单都是一致的,哪里有问题很容易发现。

四、系统升级改造方法及步骤

(一)KJ101N新型监测监控系统改造简介:此次系统升级改造是把原来的KJ101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成符合国家(AQ1029)新标准的KJ101N系统,即从地面的微机监控室主机到井下的监控设备全部更换。井下监控仪(KJF19)逐台更换成新的四模四开(KJ101N-F1)具有FSK传输形式的监控仪,并逐步更换具有串行码传输的甲烷传感器,彻底杜绝系统“冒大数”的顽症,提高了系统传输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对我矿现有的三套瓦斯抽放子系统同时升级改造,并增加流量显示传感器;还将增加一套地面瓦斯发电机组正压侧的瓦斯计量综合系统。改造期间新旧系统同时运行,提前调通新系统的传输主线,待改造完毕再分路统一挂接在新的系统上,新系统独立工作。新的系统改造一台要及时联网运行一台,保持新系统的正常监测、传输,并实现各闭锁,馈电、开关量等功能,通过升级改造要达到“两秒”瓦斯超限快速断电的要求。

(二)改造方法: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可以有多种选择方案,根据我矿的实际情况,结合系统特点,我们确定更换分站和改造新四模四开分站的方法,具体方案见以下改造步骤。

(三)改造步骤:首先在地面安装好主控制室微机系统及KJ101N系统支持软件,新系统的主传输线事先必须调通,联网试运行。利用公司以旧换新的新监控仪和新型主板逐台更换和改造井下分站,更换后还要运行老的甲烷传感器,待新的设备到位后逐步更换的具有串行码功能的新甲烷传感器,具体施工步骤及安排(略)。

五、监测监控改造工期及施工计划安排(略)

六、系统升级改造保障措施

在改造期间,将影响到原系统的正常监测,为了保证系统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改造期间的正常安全生产,根据系统升级改造的特点,特制定有以下系统升级改造期间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

(一)保证系统改造施工的安全措施:(略)

(二)加强系统改造期间瓦斯检查的安全措施:(略)

(三)施工供电安全措施:(略)

七、系统升级改造效果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经过升级改造,能够满足新标准(AQ1029-2007)各项要求,并解决了系统存在的频频冒大数顽症,有效防止了遇有线路接触不良或电磁干扰就会造成“假数”信号,增强了干扰防护能力;提高了断电性能,达到2秒“快速断电”要求;实现了统一的显示界面和标准的报表格式;完善了工作主机和工作备机的及时转换。由于该系统具有先进的技术支持,能够按照新标准要求运行,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由于各级监管部门能够及时监督煤矿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因此它对改善煤矿安全状况和促进煤矿行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新标准的推广实施更有借鉴意义,也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安全发展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苏逊,张勇;怎样充分发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作用[J];煤矿现代化;2002年01期

第3篇

确保全国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这就要求对粮食安全进行预警和监测,并用正确的决策对粮食安全进行调控。为适应新形势下湖南省粮食安全领域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研究适合省情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为粮食宏观调控部门提供科学快速的决策支持工具,成为当前粮食安全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于每个省的地理人口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存在种种差异,使得各省在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上均有不同,所以不能盲目引用。

1国内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分析

目前,国内对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就。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消费、储备等各个环节,其指导思想就是在出现粮食不安全时,立即启动系统中相应的调控措施,确保粮食市场安全、社会稳定。当然,系统采取的措施应当是可操作的、有效的。因此,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是应对粮食不安全警报而建立的,用来消除、防范、抵御粮食不安全,实现粮食安全。本文分别以上海、河北、福建为例介绍。

(一)上海市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上海是一个特大型的粮食消费城市,一个由市场检测、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先兆预警等环节有序衔接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在上海已经逐渐成型。这个预警监测模式的特点是能够即时应对粮食市场的供求波动。上海信息监测网络涵盖了九个大型粮食批发市场、五个粮油加工、销售骨干企业以及19个区县的粮食市场。其中有33个监测点,这些监控点按照每天每周每月的不同要求,将各自的进货量、销售量、价格等数据上报汇总。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就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监测。

随着上海粮食流通市场的发展,监测点的数量和检测网络的规模都将不断的扩大。除此之外,上海还密切关注周边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主销区的市场走势,以及国际农产品现货、期货的市场行情。业内人士认为,在广泛监测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粮食预警监测体系将对粮食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粮食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而实现先兆预警,然后即时采取应对措施。

(二)河北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建国以来河北省的粮食生产得到了稳定的发展,1949年河北省粮食产量仅为469.5万吨,到1998年河北省粮食产量已经达到2917万吨,50年来增长了521.96%。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粮食生产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07年河北粮食产量为2841.6万吨,与1978年相比河北省粮食年产量增长了68.3%,增加了1153万吨。但是河北省粮食增产速度时快时慢,有时甚至出现负的增长,由于种种原因河北省粮食产量在年度间的分布并不平均,而且还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因而需要生产预警系统来对其进行监测和预警。目前,河北已经研究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它的特点是把经济波动理论、经济预警理论运用到粮食安全预警监测分析之中,并运用灰色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计算手段,以及扩散指数法和预警灯图法对河北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实证和预警。这种模式的建立已经成为河北省研究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的一个重要成果。

(三)福建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型

为了确定粮食生产警情,福建省也建立了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它的特点是研究福建省粮食总产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以粮食产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计量经济学方程。福建省对粮食生产一直持积极支持与鼓励的政策,但是福建省粮食生产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投入要素,而不是需求,故在方程中应选择主要投入要素作为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变量,诸如农业劳动力X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X2、化肥使用量X3、农机动力X4等,用这4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建立方程,经参数估计和检验后发现,由于我国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充足,农业机械虽然在提高产量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并非关键的作用,因而农机劳动力在方程中并不显著。重新建立模型,计算结果如下:

模型1:ln(Y)=O7340741n(X2)+0.186691n(X3X2)+U

(0.056382)(0.10234)

(13.02)(1.824)

R2=0.99987,F=59234.33832,

SE=0.07582,D.W=1.49310

模型2:In(Y)=0.8065071n(X1)一0.1731421n(X2)+V

(0.108729)(0.089483)

(7.418)(1.935)

其中方程下方第1行为参数估计值的标准误差,第2行为对应参数的T的检验统计量值。R2为较正可决系数。模型1的参数估计值0.734074,0.18669分别为播种面积,每亩化肥使用量的产出弹性。即播种面积增加1%,产量增长0.734074%;每亩化肥使用量是这样的:播种面积增加1%,产量增长0.18669%。所以模型1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类似地,模型2也通过经济意义的检验两个模型的方程和变量都很显著,拟合优度也都很高,接近于1。两个模型的随机干扰项都不存在一阶自相关。由于未采用截面数据作样本,且观察值全部为实物量单位,两个模型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性可以避免。因而两个模型都是较理想模型。

(四)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体系相关研究

尽管国内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是根据不同的省份来设计的。不过它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模式。这种共同的模式可归纳如下: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由信息网络、信息处理、信息、预警指标、发出预警信号等子系统构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信息网络,它能借助现代互联网工具将遍及全省的粮食信息网点相互连接,并有效且及时的将收集到的信息传递到预警系统进行处理。这种预警监测系统,对可能发生的问题早作防范,然后信息处理。信息模式的特点是将信息处理形成信息网络,加强对粮食市场监测,及时收集、分析监测省内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根据信息处理结果,即时将这些信息定期提供给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粮食行政管理和宏观调控的参考,采用适当的渠道定期向社会,使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有关政策法规,调整生产计划或经营策略,以期达到调节市场供求平衡目的。预警指标,建立灵敏、准确提供信息的粮食安全预警系统,进行粮食安全预警。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因为从这些指标中可以判断粮食安全与否,如粮食生产、需求、进出口、储备、粮食价格等方面的指标。所以要建立某省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就要根据该省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对系统进行设计。

2国内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三个省份的具体分析,以及对国内研究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种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都是根据各自省份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我们不能盲目的借鉴。但是可以借鉴别人好的经验。其中适用于湖南省的可归纳成如下几个方面:

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的关键,国内对有关粮食安全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地区粮食安全预警的研究较少,分省尺度上的粮食安全预警监测不仅受国家整体水平上的粮食安全的制约还受各省具体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湖南省粮食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时考虑的警情指标较全国尺度要少,可以忽略国际粮食供需变化的影响,同时重点考虑涉及湖南地区本身的指标。

本文认为可以将预警指标设置如下:粮食亩产增长率,受灾面积增长率,播种面积增长率,食品工业产值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化肥销量增长率,农药销量增长率,役畜拥有量增长率,农民与非农业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例增长率,财政支农资金增长率,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率,农业商品率增长率,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指数,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粮食经济作物比价,农用机械动力增长率,化肥价格指数,另外,农资价格是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受农民本身货币购买能力的限制,农资涨价对农民的购买能力更是雪上加霜。所以监测好农资价格是影响农民投资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套自动的预警监测系统。网络不仅可以提高预警监测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利用统计信息和遥感估产信息动态分析区域粮食的年度和年内供求状况,对湖南省粮食供需总量和结构平衡进行预测和预警。这将为我省粮食宏观调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各粮食部门提供方便有用的信息参考发挥着重要作用。

3湖南构建粮食安全预警监测模式的思路

从湖南粮食生产的实际出发,把经济理论、经济预警理论运用到湖南省粮食生产中,进行粮食生产的监测预警研究,根据监测、信息收集、数据分析、先兆预警等有序的环节建立湖南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从粮食生产增长率的角度去发现湖南粮食生产中潜在的问题。

从湖南粮食生产的实际出发,运用预警的有关理论,进行粮食生产的监测预警研究,构建湖南省粮食生产监测预警系统。这种系统从逻辑上讲应包括这样几个阶段: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并预报警度。这里,明确警情是大前提,是预警研究的基础,而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属于对警情的因素分析,预报警度则是预警的最终目标。湖南粮食生产监测预警是根据粮食生产所出现的严重偏离正常的状态,在未造成粮食生产灾害之前进行预测、预报及调控。湖南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模型就是依据宏观经济预警的逻辑过程,即确定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并对湖南省进行粮食生产预警研究。通过探索建立湖南粮食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做到有备无患,加强对湖南省粮食市场供求形势的监测和预警分析,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准确把握市场动态,科学分析市场走势,确保湖南省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预警就是对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进行测度,预报不正常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防范措施。粮食生产预警系统是为了防止粮食生产运行偏离正常发展轨道或可能出现危机而建立的报警系统。湖南是农业大省,自然条件优越,水稻产量居全国第一。但近些年其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2000年湖南耕地面积为507.98万顷,而到2003年耕地面积只有452.98万顷,平均下降13.75万顷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面积少有回升,但是增长速度缓慢。

参考文献:

1.贡光禹译.谁来养活中国——中国未来的粮食危机.未来与发展[J],1995.2

第4篇

1.1业务用房

11家疾控机构人均面积23.1~135.7m2,市级人均面积42.2m2、县级人均面积75.7m2,有4家机构人均面积低于60m2的国家标准。11家机构实验室面积占机构面积的比例为20.0%~42.3%,仅有5家机构达到国家相应规定标准要求,市级比例低于44%的副省级城市平均值。

1.2仪器设备

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设备配置)建设方案》(发改社会〔2013〕422号)要求,市级机构食品检测设备数量不足,部分老化,且缺乏高端、精密检测设备;县级机构设备配置差异较大。

1.3食品检测能力

市级机构能开展食品、食品添加剂与食品相关产品检测共计295项,其中食品中理化参数204项、微生物参数47项,食品相关类产品共40项。县级能开展食品中理化参数检测12~152项,平均100项,微生物参数检测12~36项,平均26项。

2讨论

2.1人力资源现状

调查结果表明,市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较为合理,各岗位既有高职专家、中年骨干、又有高学历青年人才,可基本满足日常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需要,但工作量已接近饱和;此外,无论从工作或是学科发展角度,市级机构缺乏食品安全领域高端人才与学科带头人。县级机构各岗位人员相对较少,平均不超过4人,且无专职人员,现有人员除从事风险监测外,还承担其他公共卫生监测或检测任务,工作投入精力有限,并且各岗位高级职称与高学历人员较少,阻碍风险监测工作进一步发展需要。

2.2业务用房

自2003年以来,市新建、翻建县级疾控机构4家,占总数36.4%,部分机构业务用房得到明显改善,人均面积平均达到66.9m2,人均面积达标率为63.6%(7/11)。另外,参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要求,实验室面积占总建设面积比例为,市级不低于40%、县级不低于35%。调查显示,6家机构未达到标准,占54.5%,最低比例为标准的57%。结果表明,部分疾控机构的实验室用房比较紧张。

2.3检测资源配置

调查显示,市、县级疾控机构现有仪器设备均按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要求配置,2011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启动时相应的食品检测设备未与之同步配置、补齐。各级机构现有的检测设备与仪器多为食品专业与其他专业共用,并且部分基础设备数量严重不足,部分检测设备处于落后淘汰状态。另外,参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设备配置)建设方案》(发改社会〔2013〕422号)要求,市级机构存在高端检测设备缺如,例如凝胶渗透色谱装置、气相色谱-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加速溶剂萃取仪等。调查表明,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不完善已严重制约很多食品中有害污染物项目监测工作开展。3.4实验室检测能力调查显示,全市10家机构已取得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其中市级能开展食品中理化、微生物项目检测251项,县级能开展理化、微生物检测项目平均126项。项目虽多,但大部分为重金属元素、食品质量指标、人工合成色素、亚硝酸盐等常规检测项目。依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需要,例如食品非食用物质、农药残留、稀土元素、兽药残留、真菌毒素、生物毒素、有机污染物等项目尚未列入资质检测范围。

3建议

《食品安全法》及其条例明确规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制定、修订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标准、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依据,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基础。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重视,对疾控机构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针对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明确、落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职责,制订工作发展规划;

(2)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吸引食品安全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最终形成一支人员配备合理、专业技术过硬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队伍,带动整体工作持续发展。

第5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效液相色谱仪;药物血液浓度;监测;安全用药

由于抗精神病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为了安全用药,医生均采取阶梯式给药。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人工检测不到,传统抗精神病药此类问题尤为突出。1991年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有关文件中规定,三级医院一定要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并列出了常规高效液相色谱仪药物浓度检测(TDM)项目[1]。我院于2003年引进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开始对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以及苯二氮艹卓类药物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工作,本文对在我院长期住院应用氯氮平、氯丙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a血液浓度跟踪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院康复科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条件:(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口服氯氮平、氯丙嗪治疗。(3)住院时间>5a。(4)病情稳定的男性患者。共入组42例,年龄30a~60a,平均年龄(47.83±10.46)a。其中服氯丙嗪10例,氯氮平32例。

1.2方法

1.2.1服药剂量氯丙嗪100mg~400mg·d-1,平均剂量250mg·d-1;氯氮平25mg~300mg·d-1,平均剂量171.094mg·d-1。

1.2.2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患者氯丙嗪、氯氮平的血液浓度。氯丙嗪血液浓度正常安全范围为0.05ug~0.3ug·ml-1,氯氮平为0.3ug~0.6ug·ml-1。[2]跟踪监测1a。

2结果

2.1氯丙嗪、氯氮平的体内血液浓度氯丙嗪最小血药浓度20.53×10-3ug·ml-1,最大血药浓度82.35×10-3ug·ml-1,平均血药浓度44.583×10-3ug·ml-1;氯氮平分别为26.01×10-3ug·ml-1,470.65×10-3ug·ml-1,144.245×10-3ug·ml-1。均在安全范围。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2.2血药浓度与年龄的关系42例患者中,相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血液浓度监测值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血药浓度值越高。

2.3血药浓度与住院时间的关系长期住院的患者药物剂量不变,血液药物浓度相对稳定,治疗效果稳定。

3讨论

本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越大,相同剂量氯氮平、氯丙嗪血液浓度监测值越高,可能与个体氧化代谢、药物动力等有关,提示血药浓度监测在给药方案的个体化应用中非常重要[3]。其重要性为:(1)可了解患者是否按医嘱方案用药,这对长期用药的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十分重要。(2)可考察药物的生产厂家、批号、生物利用度的情况。(3)了解患者对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差异,调整给药方案。(4)防止药物过量中毒和作为药物急性中毒的诊断手段。(5)了解患者的依从性,常规剂量时出现中毒反应或药物过量反应。(6)患者肝肾功能受损时,以及需要调整剂量或改变药物剂型时等均可及时监测。本观察还显示,长期住院的患者用药时间长,药物剂量稳定,血液药物浓度可达到稳态,形成患者可依赖的用药浓度,从而达到稳定治疗的效果。

因此血药浓度监测为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疗效,避免和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及安全用药提供了保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焕德,程泽能.临床医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3~131

第6篇

关键词 : 建筑企业 ; 安全文化;对策建议;

一、明确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原则

由于安全管理的内在规定性,人本原则自在其中,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和理性,将“安全第一”的概念渗透到从业者的潜意识中,成为生活和工作的习惯,使之逐渐融入从业者的思维和行动中。在塑造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过程中,要在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即以保护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等权力为最优先考虑,充分体现“安全第一”的基本方针,体现人文关怀。

企业领导在企业安全文化塑造中起决定性作用,企业领导在企业中的地位,使他有可能熟悉和了解企业问题之所在,明白企业需要塑造怎样的安全文化模式,他们可以运用所掌握的权力,集思广益,把个人意见变成企业集体意志和群众意识,倡导和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开展;还可以运用自己的威望和员工对他的信任,扮演企业安全文化宣传员和鼓动家的角色。他通过对员工的宣传、培养、灌输,使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行为方式与其所倡导的安全文化融为一体;企业领导的个人理想、信念、性格、气质乃至言谈举止都会对企业员工产生模仿效应,当企业领导重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率先垂范,并表现出一抓到底的精神时,员工必然会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而努力。

由于各建筑企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不同,所属产业的任务不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的心理气氛不同,企业的规模、技术特点不同,企业人员构成和素质、地位及承担的社会义务不同,各个企业所塑造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也不同。

虽然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于不同建筑企业,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但在塑造企业安全文化模式时,除了共性以外,还应坚持本企业的个性特征原则,即要抓住本企业的特点、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塑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模式。

二、突出工地安全文化创建的全过程性

工地文化是建设者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是人文环境的外在表现,是建筑行业特有的文化气质与文化资源。常言道,建筑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文明施工,就是对诗的写意,对画的描绘。如何将创建文明工地活动进一步深化,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工地安全文化建设要体现继往开来、扬弃旧义、探索新知、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工地安全文化建设应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着眼于对建筑职工的感召力,融知识、娱乐、艺术于一体,以保障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为己任,调整管理层与作业层的关系,增强职工的认同感、归宿感,提高队伍的整体战斗力。

企业在进行工地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时,一方面,可以在工地建起“职工之家”、文化活动站、体育健身场所,配备电视机、VCD机、报刊杂志、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职工宿舍应实行单人单铺,做到宽敞明亮,整洁卫生,提高工地文化活动场所的档次和品位;另一方面,可以文化阵地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各级部门、各企业应把工地文明阵地建成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地,成为职工读书学习、岗位练兵、专业技术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的课堂,并以文化阵地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

三、在项目管理中实现系统化安全文化建设

工程项目经理部是企业基层行政组织,是从事施工生产的基层单位,是职工参加安全管理的主要场所,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广大职工分布在各工程项目施工作业,企业的机械、设备、材料都在工程项目掌握使用,要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必须依靠工程项目经理部来组织实施。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把重点放在工程项目。应建立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落实项目经理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完善项目安全管理体系。项目开工前必须经过安全验收,施工中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项目安全员的日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四、以安全文化宣传作为改善员工意识的重要手段

加大对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是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进行安全文化的宣传时,首先要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运用一切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道德和安全行为准则,养成安全习惯和崇尚安全行为,使“我要安全”成为职工的追求。第二,要确立企业安全文化的标识,包括图案和文字,按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设定反映出本企业的特色和个性、具有感召力和安全哲理的标识。第三,要制定发现和树立最能体现企业安全文化特点的模范人物制度,以及激励、宣传模范典型的机制和办法。第四,要对规章制度反复强化,规章制度是企业的行业规范,具有强制性和奖优罚劣的职能,这对形成安全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发展企业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策

 

1.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1.1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

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于2008年7月正式成立,主要职责是承担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及监测管理,负责全市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落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等项工作。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配备一辆检测车和3台速测仪器,可以承担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和业务培训工作。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抽查蔬菜 11526个,蔬果3328 个农业论文,食用菌60个,其中送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测试中心(杨凌)检测样品 105个,总体合格率 99.8 %;配合部、省安排的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 8次,抽检样品 139个,合格率97.8 %。近年来,我市未出现因食用初级农产品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维护了公众健康,切实保障了农产品消费安全论文格式模板。

同年8月份,《宝鸡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实施意见》正式启动实施,先后在市恒丰园蔬菜批发市场、宝商家美佳超市、华润万家超市等建立了10个蔬菜检测室,专人负责,配备了检测人员,制订完善了各项制度,开展日常检测工作。每天抽取各自经营的水果和蔬菜样品进行农残检测,并向农业部门通报检测信息农业论文,有效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在市场流通,有力保障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其次在市区批发市场使用政府公益岗位聘用检测人员,分别安排在金台、渭滨和陈仓区的农产品批零市场和生产基地,既解决了人员工资待遇问题,又保障入市检测顺利实施。

1.2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

市属九县三区中,我市已有陈仓区、凤翔、太白、岐山和扶风等县先后建立农产品质检站,其余各县均在农口部门设立了农产品检测站。其中,陈仓区和凤翔县已完成项目建设,等待验收,眉县、陇县、凤县、金台区和渭滨区也在努力争取建设项目。目前有农药残留速测仪器的县区,也只能进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速测。

2.存在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县区农业局没有单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有些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的牌子挂在农技中心,执法大队,无固定编制,无专职检测人员农业论文,检测设备不齐全,监管工作不能独立进行。乡镇监管责任还没有落实,难以完成依法监管职责,监管体系不健全,缺位问题非常突出。

2.2使用农业投入品

个别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盲目追求产量和收入,忽视农产品质量,大量使用超标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等其他农业投入品,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论文格式模板。

2.3检测能力差

市监测中心目前也只有一些简单的农药残留速测仪器,只能进行部分速测检验工作。大部分县区还没有争取到监测项目建设,有些县区检测仪器只能闲置,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市、县经费不足问题更为突出,根本无法开展日常监测工作,难以有效监管。

3.对策及建议

3.1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农业论文,财政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把加大检验体系建设,开展例行检测和监督检测等工作经费足额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市场准入制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加快监管体系建设

逐步建立以市级监测中心为龙头,以县(区)监测站为依托,以乡镇检测所为基础,以农产品产销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产品产地、专业协会及乡镇重点农产品集散地)内设检测室为补充的“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形成“政府负总责,三级有机构,监管到村组,检测全覆盖”的监管模式。从上到下形成一个监管网络,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转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3 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市执法大队加大对各大超市、农贸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其建立农产品检测室,每天进行抽样检测农业论文,建立档案管理论文格式模板。不合格的农产品坚决不能入市销售,对检测发现重大质量问题的农产品要及时上报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处理。

3.4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措施。加快农业标准化,围绕“统一、简化、协调、选优”原则,扩大示范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产业效益,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运用。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

3.5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检测、举办培训班、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等形式,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和法律法规经常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指导消费者安全消费。

参考文献:

[1]钱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探析[J].河北农业科技,2007(2).

[2]雷郑莉,张玲,祁玉峰.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现状及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07(2):114-116.

[3]李燕妮,王晓妮,李乃会.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集发展建议[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1):6-7.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施工现场隐患与对策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进行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长期以来,由于建设管理水平、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和安全教育相对滞后,又加之建筑业本身的流动性大、劳动力密集、多工种交叉、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露天高空作业及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危险源多等行业特点,使得建设行业安全事故频发。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分析

据笔者所知,尽管建设部、省市级建委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已要求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处处存在,这是个普遍的共性问题。具体来讲,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现场布置不合理,管理混乱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合理规范地布置施工现场,是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重要一环,施工现场五牌一图是宣传和展示企业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文明施工现场必备的一项,完善五牌一图,对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岗前教育非常重要。

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不规范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规范(JGJ46-2005)的规定,施工现场必须采用三级配电系统,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必须采用两级漏电保护系统。然而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过程中,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做法并不多,三级配电往往做成两级配电,PE线引出位置不对,重复接地位置和次数不对是常见的问题。为安全施工埋下隐患。

3.水平垂直运输设备安装拆卸过程控制不严格,违规操作多

塔吊是施工现场非常重要的输运设备,因其随着施工楼层的升高而不断升高,因此在施工中塔吊的顶升是非常常见的一个工序,塔吊的安装和顶升要求有专业资质的队伍来完成,在安装结束后要经过安监站检测才能使用,这个过程要求特别严格,我国发生的多起塔吊倒塌工程事故与该过程控制不严格有关。对开塔吊的司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且不得违规操作,以保证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4.脚手架工程搭设不规范

脚手架的搭设是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是落地脚手架或是悬挑脚手架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安设计要求搭设,架子工在进行脚手架的过程中,必须按规范操作,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安全帽。脚手架整体失稳的事故多次出现,整体倒塌和失稳的事故也不在少数。除了设计计算的原因外,为按规范施工和检测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5.三宝、四口、五临边问题多

安全施工的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减少减轻安全施工事故的三大法宝,在施工现场我们要求所有在场人员都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特殊工种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带,施工作业区安全网必须按规范搭设。然而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在这三宝上的安全事故并不少。对于四口: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发生在这四口处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特别多,因此做好四口的防护,特别是电梯井口的安全防护在施工现场显得尤其重要。五临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层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上下跑道及斜道的两侧边,卸料平台的侧边。五临边防护对保护施工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施工现场的检查中,我们发现临边防护按规范搭设的不多。

三、成因分析

对于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成因,具体来讲分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类。人的因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探讨,(1)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安全生产法、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得一线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出现的几率,经有关文献的研究,受过良好教育的管理人员占比重大的企业,其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较低。(2)工人安全教育程度和受教育程度与事故发生率相关,安全教育体制完善,落实到位的企业事故发生率远低于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的企业。(3)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经验丰富的工人占比例高的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低。

物的因素包括施工外在环境,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外在施工环境条件的优劣客观上对事故发生的几率有一定的影响。施工设备的定期检测与维修是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四、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建议

为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做到文明施工现场管理的要求,在对施工安全隐患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保证措施。

2.营造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做到人人讲安全,时刻抓安全,对工人落实三级教育,落实岗前培训达标率100%。

3.业主给足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并对施工企业安全文明措施进行检查。

4.建立健全的承发包体制,杜绝层层转包,忽略安全施工现象。

5.加强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方东平,黄新宇,dinmainHinze.工程建设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7-8.

第9篇

【关键词】家庭车辆 维护 安全 措施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244-01

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状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得到提高,购买力日渐提升。我国居民不仅在房地产和土地资源等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购买各种高级车辆供家庭日用。日渐增加的家庭车辆对道路产生了极大压力,道路拥堵问题已很多大城市的焦点问题。在本文中,我们不讨论道路拥堵现象及其原因,我们对家庭车辆维护、安全和运行等诸方面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加以论述。

一、家庭车辆维护误区及对策

家庭车辆作为居民私人资产,对其拥有自由管理和使用权力,从原则上,怎么维护和怎么保管等问题是属于私事范围之内。出于维护保管和安全防御的考虑,我们提出了车辆维护和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车辆维护作业包括清洁、检查、补给、、紧固、调整等,除主要总成部件发生故障时必须解体外不得对其进行解体。”[1]目前,在家庭车辆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增加洗车擦车的频率,保留车辆新貌的观点。这是一个误区。现在,洗车店都用高压水进行洗车,高水压对车皮有一定的损害,因此,洗车次数要适当,我们建议自己动手洗车擦车更有利于车容的维护。

2.停车不开车有利于维护车辆的观点。这是维护家庭车辆的第二误区。车辆也是易耗品,长期停车不用,侧被日晒雨打将会生锈,自动报废。因此,每天适当地开一些时间,发热发动机。

3.在恶劣天气下,加强车辆维护。防晒防雨是日常保护的一个侧重点。平时,下班之后或外出返回之后,用篷布盖好车,以免风吹雨打。

除此之外,在长途开车中,没开四个小时,停车一段时间休整,预防发动机过热的现象。

二、家庭车辆的安全检测问题

安全出行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实现安全运行目的?我们从如下三点研讨家庭车辆安全运行问题:

1.定期检查。车辆像人体的定期诊断和治疗一样,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现代汽车是集机电一体化的各种总成、部件、系统,装置于一身的高速度、高智能、高性能的陆地交通运输工具, 随着使用行驶里程的不断增加, 其技术状况会逐渐变坏。因此, 通过汽车维护来达到保持车辆整洁, 及时发现和消除车辆故障及隐患, 防止车辆早期损坏,恢复其完好的技术状态,尤其重要。”[2]这是安全运行的前提,因此,车主定期对车的刹车当、油箱、车灯和车轮等基础设施进行检查,有问题送到修理厂加以维修。

2.定期维修。车的毛病可分大问题和小问题两类,在车辆运行中,小问题会不断出现,如果忽略小问题不管,将会积累成大问题。因此,为了安全运行,定期检查车轮、发动机和电路。车主自己动手拧好车轮和车内小设备的螺丝,以免发生意外。假设我们根据可靠度的要求, 设定期保养周期, 达到保养周期里程时, 把某些零件更换, 则汽车可保证可靠度为70 %―80 %。保养周期越短, 可靠度就越高, 然而零件使用寿命未被充分利用的部分也越大。[3]

3.加强学习交通规则。我国不断完善和加强交通道路法规,已出台了《新交通法》,很多交通规则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驾驶员,需要不断学习交通规则,提高道路安全意识。在驾驶时,必须按照路标车速限行,决不能超速。“防范事故,做好车辆的管理与保养工作,要始终坚持以提升人的素质为前提,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坚持从细处着手,对车辆的运行状态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检查保养,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4]

总之,家庭车辆的维护和安全是一个学问。为了延长车辆寿命期限,为了长期安全运行,除了洗车擦车之外,我们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车辆,必须遵守交通规则,文明行车。我们以家庭车辆维护中存在的误区为切入点,对家庭车辆全面地加以考察,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陈龙虎、刘世森.汽车维护及检测诊断[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8).

[2]徐树盛.汽车维护应用检测诊断技术刍议[J].中国矿业,2000(09).

[3]王建康.汽车维护及检测诊断[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06).

[4]党璇.做好车辆管理与保养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13).

[5]张永枫; 姜勇锐.基于B/S结构的车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01).

[6]王杰.工矿企业车辆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科技与企业,2012(02).

[7]关有儒.采油单位生产运行与车辆管理.经营管理者,2012(02).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