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0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石油工程论文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1.1完井工程技术
完井工程技术是目前最成熟的采油技术之一,整个采油工程主要通过钻井来实现,但钻井的施工由于石油工程是想独立的状态。当钻井作业完成之后,即可实现向井下输送套管进行固井作业,包括射孔、排液、管柱安装等一系列过程,都是完井工程的必要构成部分。完井工程技术的密封性很好,普遍适用于直井、斜井、水平井类型,在二次和三次采油技术应用中发挥了很好的基础作用。
1.2人工举升技术
人工举升技术是采油过程中最常见的手段,又被称之为“机械采油”技术,主要针对与一些由于压力减弱,需要利用人工力量向油井下补充能量,促使原有不断被开采出来的方式。我国在人工举升技术的应用的实践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目前基于这一技术存在的的有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水利活塞技术等。
1.3分层注水技术
分层注水技术主要利用在二次采油过程中,油井下方是多层油藏,其关键在于提高注水行为在地下形成的波及效率。这一技术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普遍采用,目前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4热超导技术
热超导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了物质的热阻差别,主要根据化学技术原理,在密封的管体内填充化学介质,促使它的热阻趋近于零;由于化学机制在受热情况下产生不均有的变化(相变),导致汽化潜热中产生巨大的声速传递能量。热超导技术的的特点是作用明显、成本低、效率高,同时对地下油井的影响业很小,具有环保亲和性,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技术。
2采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为了选出适合于培养目标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题目,避免以往的题目重复率高、内容偏多、难度较大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时,石油工程系首先组织指导教师学习学校和学院有关毕业设计的管理文件,领会文件的精神,结合石油工程系的实际,组织编写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指南,分指导教师版和学生版。指导教师版指南详细指出了每个老师可以申报的题目方向和数量,要求了内容和题目与往届的重复率;同时,对题目的内容和深度也做了明确的要求,最后详细图解了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申报课题的过程。学生版选题指南主要图解在系统中选题的过程,特别强调不能跨专业方向选题。在指导教师申报完题目后,系上审核环节主要关注题目的重复率、题目的广度、题目的深度以及题目适合的专业方向。对不符合我校石油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虽来源于现场但题目偏难内容偏多的、内容与往届重复等情况的题目则退回指导老师重新申报题目,直到题目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选题前,举行了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动员会,学院主管领导从毕业设计的目的、意义等方面对全体毕业设计学生进行了动员;石油工程系采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选题过程和步骤,特别强调不能跨方向选题等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在网上选题后,指导老师在网上确认,系上进行二次审核,主要看是否有跨方向选题。石油工程2013届毕业设计采用上述选题过程进行选题,指导教师申报的题目合格率达到90%,学生错选率不到10%,未出现过难和过宽的题目。
二、规范开题答辩
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共有414位学生获准进入了毕业设计环节,按重庆科技学院实践教学规范及石油工程系石油工程专业2013届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开题答辩放在第六周。在第四周,在广泛征求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石油工程系制定了开题答辩方案,并传达到所有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学生,同时做好开题答辩准备。由于是首次搞开题答辩,因此随机抽取了毕业生总数的20%分油藏、钻井和采油三个组进行答辩。答辩分两个阶段:汇报和提问。在汇报阶段,毕业生从目的意义、国内外发展现状、主要内容、工作条件和工作计划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课题;在提问阶段,答辩老师着重从题目的适用性、国内外现状的阐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工作思路等方面就课题与答辩学生进行交流,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和意见。总共有82位毕业生参加了开题答辩,建议修改题目的有15名,建议修改研究内容的有20名。同时,未参加答辩的学生也按时完成了开题报告,做好了开题答辩的准备。通过开题答辩,使学生能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完善题目和内容,理清工作思路,保证了后续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中期检查
2013届毕业设计在中期检查时,发现了进度滞后、题目宽、内容多、难度大以及实验条件不满足等问题,分别采取强化指导、调整题目和内容、补贴实验课题经费的方法来解决,保证了毕业设计的按时完成。
四、严格评阅
2013届毕业设计论文评阅采取“双盲评阅、异人评审”模式。在开展评阅前,石油工程系制定了2013届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答辩方案,详细规定了毕业论文的评阅标准、时间节点等,并传达到所有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评阅的具体做法为:答辩前一周,学生提交隐去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学生信息的论文,然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系统中评审“双隐”的毕业论文,只有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大于等于60分的论文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交叉评阅。在交叉评阅前,系上根据每个课题的具体学科方向,在系统中预先指定研究方向与课题相同或相近的老师作为论文评阅老师,只要需要评阅的论文通过指导老师评阅,交叉评阅老师就会在毕业设计系统看到相关论文。交叉评阅根据学校实践教学规范的具体要求,从完成的工作与任务书的符合度、工作量、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对看到“双隐”论文进行评阅,给出恰当的评语和成绩,只有评阅成绩为60分及以上的论文才能进入答辩前的预审阶段。这种评阅方式,避免了评阅时指导老师的干扰,保证了评阅结果的客观公正。交叉评阅结束后,2013届毕业设计学生有34位同学的论文未通过交叉评阅,不能进入答辩环节。
五、改革答辩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往届答辩时,自己指导的学生在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多媒体和毕业论文上都有指导老师姓名,存在一定干扰因素。因此,2013届答辩总的原则为“匿名答辩、异组答辩”,匿名答辩要求学生答辩时所用的材料(毕业论文和汇报多媒体)必须隐去指导老师姓名;异组答辩是指学生只能在非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答辩。答辩分组时,采用按方向分组原则,不管指导老师的学科方向,只认毕业设计课题本身的学科方向,按课题学科方向分组,同时尽量避免分到指导老师所在的答辩组。在答辩前,系上组织人员进行二次形式复查,对照学校关于工科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对提交的“双隐”论文进行格式审查,格式规范的论文则直接进入答辩分组环节,格式严重不规范或未进行“双隐”的论文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进入补答辩。答辩时,答辩学生用多媒体从绪论、主要工作、结论等几方面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限时8分钟;然后答辩组就论文本身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提5~8个问题,答辩学生即时回答,答辩组根据回答情况并结合论文本身给出答辩成绩。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秘书对论文进行一致性检查,检查完成的内容与任务书内容的一致性,发现内容不符则立即停止答辩并视为不通过。同时,如果发现答辩材料未进行了匿名处理,则直接进入二次答辩。2013届石油工程毕业设计答辩前,有10位同学未通过石油工程系组织的形式审查,共有370位学生进入了答辩环节。经过两批次共计4天时间的答辩,油藏有4人、采油5人、钻井14人共有23位学生未通过首次毕业设计答辩,其中包括3位未对答辩材料进行匿名处理的毕业生。随后组织了两次补答辩,最终有8位同学未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未按时取得毕业资格。
六、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结构,课程及其顺序构成了学生为达到培养目标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体系。课程则是把教学内容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一个系统,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程所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性质与水平,受教育方针、科学发展水平所决定,也受教师水平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大学课程体系不仅应包括前人累积的知识,更应反映专业学科知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根据学科发展的逻辑选择有效的、对学生个体具有发展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知识,使课程体系始终处在动态建设之中,既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又具有发展性、前瞻性。本课程体系构建采用“四个层次,多个模块,先主干课程,后选修课程,课程内容高度整合,理论与实践互为补充”的设计思路。以石油工程专业面向岗位的工作需要为依据,设置专业课程平台。根据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平台。考查知识的适用性和广泛性,适当拓宽基础,结合对学生需具备的人文、科学和工程等三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和所属领域专业群的共性需求,设置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并按学校统一规划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构筑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等相互联系且逐级递进的平台化课程结构。
1.合理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必修专业课程的设置主要考查石油工程专业学生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分析研究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基础需求后设置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在分析工科学生要求和所属领域专业群的共性需求基础上设置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按学校统一规划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等。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的学习,获得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训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高思维和观察判别能力,以及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对四个平台的课程都设计有相应的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平台的必修课程模块为41学分,选修课程模块不小于10学分;公共基础课程平台的必修课程模块是27学分,选修课程模块不小于8学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的必修课程模块29.5学分,选修课程模块不小于8学分;专业课程平台的必修课程模块42.5学分,选修课程模块不小于6学分。
2.整合优化课程
整合课程内容是国外高校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课程整合的结果应该是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课程内容整合不是对原有课程内容的机械拼凑,而是进行有机的组合和全新的创造。在保持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基本方向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体现出先进性、综合性、实用性,把内容的理论和工程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专业课程的内容整合,以成熟的基本理论和工艺技术为基础,遵循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突出工程应用、反映行业的规范性和技术的科学性等原则,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稳定性,又要考虑其内容的发展性和前瞻性。
课程内容编排上注重课程知识体系与实际工艺过程的结合,考虑到人们对问题的认知规律和工程实际应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本课程体系中,多门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整合力度较大。①钻井工艺原理课程。包括:破岩钻进、钻井工具、工程设计、钻进技术、固井和完井等全部工艺流程。②钻井液工艺课程。包括:钻井液、完井液、油气层保护等全部工艺技术。③采油(气)工艺原理课程。包括:各种采油方式的工艺与施工、采气工艺与施工、非常规油气开采工艺与技术等。④专题研讨课程,以案例教学和研讨形式进行。给学生建立石油工程的健康、安全、环保理念,了解油气井压力控制的基本工艺技术,了解工程中的特殊大型施工流程。关于石油工程行业的“健康、安全、环保”和“井控技术”,是从业者必须经历的岗前培训项目。行业规定,员工应通过专门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且这一从业证书具有时效性。在校学生通过专题研讨课程对此有所认识和了解,同时培养了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⑤专业实践课程。包括:现场工作实践、工程专题设计等环节。⑥石油工程地质课程,把石油地质基础、钻井地质录井、开发地质基础等石油工程需要的地质方面知识整合在一门课程中。⑦油层物理与渗流力学基础课程,把油层物理基本知识、渗流力学基本知识进行了整合。
3.注重实践教学课程
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实践课程比理论课程更为重要。为此,在课程结构的优化中,切实加强实践性环节,转变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的观念,建立起科学、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模块。对一门理论课程教学中开设的实践课时小于1个学分的实践环节,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安排课程实验完成。对实践课时大于1个学分的实践环节,单独开设实践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工程训练、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题研讨、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环节,各环节相互联系,融为一体。同时注重实践性课程形式的综合化和工程化,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践的比例,并注重与理论课程的并行推进、有机结合,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之中。
二、课程体系特色与运行难点
1.源于专业岗位群和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课
程体系构建依据石油工程专业面向岗位工作的需要,从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的路线建立专业主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专业课程的实用性,考虑大学生的人文、科学和工程等三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配置课程,考虑与理论课程协调互补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加大实践教育课程比例。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实现高级技术技能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2.由通识教育课程到专业课程各平台选修课程
门数呈减少趋势这是应用技术大学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一种趋势。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学生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在课程体系构建时,考虑拓展学生的专业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不能离开专业岗位群的需求。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恰当的选修课程学分有助于保证学生的培养方向和目标。
3.对工程专业开设专题研讨课程
把工程问题以工程案例的形式提出,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并要求学生对工程案例提出各自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在了解工程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4.课程内容整合力度较大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已有2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启动深水钻井、铺管装备等方面的前期研究;我国的FPSO建造速度和建造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深水油气田开发方面已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深水油气田开发公用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
2.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自主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仅限于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尚有很大距离。我校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均开设有“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进行系统的介绍,能够全面地讲述海洋石油从勘探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但如今海洋石油开发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使用的教材缺乏最前沿的技术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前沿的科普知识。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实验学时较少。对于最常用的海洋石油钻采工具,学生也缺乏直观的认识。受限于各种因素,我校对于海洋石油工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还相对缓慢,因此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3.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3.1以前沿知识介绍为主,优化课堂内容
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科普性知识介绍,优化课堂教授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海洋石油工业的热情,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渗透海洋石油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技术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以工程培养为本,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时量,动画演示海洋石油钻采工艺流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直观的描述实际海洋环境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平台,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加深理解。建立海洋石油装备模型展厅,以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及展板介绍等方式对多种主要的海洋石油钻采、生产、运输装备进行展示与介绍。目前已有的海洋石油工程实验模型与装备,其中深水防喷器模拟样机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老师自主研制开发。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是当代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方面的前沿性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是一门跨学科、跨部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工程,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领域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也是海洋石油工业与相关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结语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完成,为学院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技术研讨和交流;也有利于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院校之间和校企之间等各方面合作的稳定机制,从而进一步提升石油天然气工程类专业的办学水平,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中的成效
1.转变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使石油工程实训基地达到了实训设备种类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的目标。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与生产一线一致的专业技能,很好地满足了学生实训教学的要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环境,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也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发生了质的转变。把部分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搬到基地讲授。结合实物,结合生产过程,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学边练,讲练一体,工学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把过去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实训课程。把实训课程内容和学生职业资格培训有机融合,让学生掌握实用的专业知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从2011年开始,在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实施了“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高职院校“工学交替、分段递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在天津市高职教育研究会立项,结合石油类专业在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的学习性实习情况,按照该课题运作模式进行实践。代表该模式实施成果之一的课题研究,已于2014年12月结题并通过验收。
2.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先后选派26人次教师下厂锻炼或参加专业培训,共24人次取得国家承认的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考评员证书。石油工程教研室还从企业聘请了15名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专业教师团队中,所有教师都具备了“双师”教师资格。2014年,石油工程教研室新引进了2名油气田开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学院工作,增强了专业师资力量。
3.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
利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平台,对“采油工程”、“钻井工程”等多门课程实施教学改革。通过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效果良好。教师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在上级有关部门立项的多项科研课题。如,《“采油工程”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研究》、《基于采集输技术系统的采气工程课程开发研究》等多项课题,并通过验收。其中,部分项目还在华北油田公司和学院获奖。近几年,专业教师参与和主编了《油水井生产与管理》、《钻井液的配制及处理》等教材34部,发表了《钻井过程中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发挥行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建设石油高职学习型教研室》等65篇学术论文,建成1门天津市精品课,建成3门院级精品课。其中,“采油工程”成为2013年天津市精品资源共享课。
4.推动了职业技能竞赛及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天津市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在天津市职业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助实训基地,学院连续举办了三届“海蓝科技石油杯”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参赛856人次。依托实训基地,通过修改完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好地满足了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地方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将“双证书”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确定为必修学分,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100%。近3年,共计2000余人次在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通过训练考核,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石油工程实训基地成为钻井工、采油工、井下作业工、采气工等多个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考点。
5.促进了校企合作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成后,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社会化培训。近三年,完成了渤海钻探工程公司364名钻井操作工岗前培训任务,完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305名学生的实训任务,为华北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集输工技能大赛的选手进行培训,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历史最好成绩。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压力管理钻井技术研究”PWD工具井下试验等一批科研成果。通过开展社会培训和对兄弟学校开放共享,基地的辐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提高了实训基地的社会影响。
三、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
1.项目建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论证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前,学院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结合基地现有条件,未来几年石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及预测,以及基地建设的必要性等,项目组一致认为,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非常必要。项目建设依据天津市、华北油田公司及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了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瞄准专业领域一流水平,以加快培养适应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充分借鉴职教与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增强职业教育辐射、集聚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努力打造融在校学生教学实训,石油企业在职人员培训及职业技能资格鉴定,以及石油职业技能大赛于一体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门类齐全、设备先进、共享型和开放性的实训基地。
2.项目建设中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为确保实训基地高效运行,学院专门成立了由教学主管院长任组长,实训部、教务处、教学系和教研室人员等为成员的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组织机构。同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教务处负责总体教学组织安排与协调,实训部负责实训基地的管理及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系具体负责组织教学、培训、实践技能鉴定、设备维护、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对外合作等工作。严格遵照学院《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经费的有效使用。依据《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设备管理程序》和《贵重设备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进行设备购置、管理、维护保养及维修工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及条例,以及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等,进行实训环境管理,制定设备操作管理规程,完善劳动保护措施,确保基地建设符合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并按期完成。2013年5月,由设备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纪委和使用单位等各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的项目验收组,对整个项目进行验收。未发现质量问题,基本符合标书和使用要求。在实训设备运行中,建立健全了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台账,编制了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开发了实训项目,编写了实训指导书等。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仪器设备技术文件建设,实施目标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保障了实训基地的高效运行。
3.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参照企业化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为培养目标,邀请油田企业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参与基地实训计划的制订或修订工作。通过职业分析,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科学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使实训基地建设和改革符合石油行业发展的需要。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从实训基地设备的整体布局,到设备间距方位;从设备质量的精度要求,到标语制度的完善,都与石油企业文化相融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从而使学生经过实训基地的培训,完成了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有效地保证了专业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的要求。
4.注重发挥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辐射作用
基地不但要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任务,而且还要为学院其他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石油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员工培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明确各共享单位(主要包括学院、油田企业、其他石油高职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石油工程实训基地已初步成为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油田企业共享的资源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中心。
四、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创造亮点
目前,学院有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石油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实训基地获得了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建设资金资助。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正在进行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的项目建设。作为一所示范性院校,必须要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实训基地就是示范性院校的闪光点,是可示范的内容。这是符合高职办学规律和时代潮流的,是可以学习和借鉴并具有推广价值的。
2.打造特色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不但要培养高素质石油人才,推动石油科技发展,而且还肩负着传播和引领石油文化,弘扬石油精神的光荣使命。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构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让石油精神在学校发扬光大,并成为激励广大师生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3.创造经验
石油工程实训基地作为示范校建设的一个亮点,在形成特色的过程中,瞄准示范校建设的目标,抓住发展机遇,把握时代脉搏,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加大实训基地人力、财力投入,不断推进改革,在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训管理、培训服务、产学合作,以及人事和用工制度改革、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后勤服务体系等若干方面形成了改革驱动成果和可学习推广的经验。
4.铸造品牌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石油工程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04年,经历了10年的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积淀,在较长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形成特色,已成为一个品牌。先后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性实训基地”,被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滨海新区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学院“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无论是大到企业实训基地、校级实训基地,或者小到系级实训基地、专业课程实训项目,均努力成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品牌。
5.扩大影响
1.合同管理持续时间长
合同的形成和履行是一个持续过程,因此,合同管理必然在项目周期内长时间连续地、不间断地进行,它不仅包括施工期,还包括招投标和合同谈判以及保修期,一般时间持续1—2年,长的可达5年或更长时间。
2.合同管理对工程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由于石油工程项目规模大,合同价格高,合同管理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据相关统计,对于正常的工程,合同管理成功和失误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之差能达工程造价的20%。
3.合同管理影响因素多、风险大
由于石油管线及站场类项目的复杂性,使合同关系越来越复杂、合同管理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并且许多因素难以预测,不能控制,容易造成经济损失,使合同管理极为复杂、繁琐,也充满风险。
二、石油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要点
1.合同管理的前期工作
石油工程总承包企业在决定对某个项目投标之前,要对该项目进行彻底的了解,了解内容大致包括业主资质、项目资金、项目立项、业主需求、资金给付等。在对项目的基本情况了解并决定投标后,为了获得更高的中标率,造价人员首先要对工程所需当地主要材料、劳动力供应数量及价格、社会化协作条件和当地物价水平等做到准确了解、掌握,这样有利于投标书的编制。其次,造价人员应到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税务主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咨询,对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文化、法规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进行仔细研读,因为招标文件中包含业主针对合同总价风险控制方法、付款方式、结算方式、质保金及保修服务条款等等内容分,总承包方掌握这些内容后,就可以从业主的要求出发,编著投标书、确定工程预算,只有符合业主的要求才能中标,签下合同。
2.合同谈判与鉴定阶段的管理
合同的谈判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甲方的谈判,一方面是与供货商或服务商的谈判。以公司瑞丽站项目为例,在与甲方(中缅EPC第五合同项目部)签订瑞丽站桩分包合同时,本着“为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态度选择适合我方的合同类型(综合单价),在合同主要条款约定上与甲方人员多次磋商,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互惠共赢,并及时向公司汇报沟通。在与材料供应商、设备租赁商和技术服务商签订现场材料、机械、服务合同时,严格执行上级公司和公司内部的合同管理细则。坚持做到所有款项的支付都以合同为依据通过公司财务,如超过固定金额的支付限额时及时签订相应补充合同。截止2014年5月,公司所承建瑞丽站总图部与业主方共签订2份合同;与分包商签订共计签订合同140份(含10份补充合同),其中技术服务合同5份,材料采购合同125份,租赁合同3份,供电合同1份,加工定做合同1份,其它合同5份。
3.合同履行阶段的管理
(1)建全合同管理台账和归档制度建全合同管理台账和归档制度,对合同编号、标的类别、标的名称、双方当事人、标的的规格和数量、交付期限、执行记录等情况进行登记,以便随时掌握合同订立及履行情况;对已经生效的合同要编号登记,逐个建立档案,与合同有关的文书也要附在合同卷内归档;履行完毕的合同按档案保管期限保管。(2)通过合同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目前项目进场的所有供应商和服务商都是通过单一采购、竞争性谈判、多家比选等方法确定。作为现场经营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公司瑞丽站项目物质采购定价,服务商比选等工作。选择服务商或供应商在谈价时,严格以公司与业主签订合同中的综合单价为准绳,结合实际人、材、机的测算后,在保证公司利润的前提下再寻找最优合伙商,最后对合同细则进行谈判。加强与现场管理人员的沟通,做好合同内、外工作量的界定,定期到工地巡视并核对。每天归集入场材料和定期更新各服务单位的工程进度(统计一手资料),为拨付进度款和后期结算提供依据。在施工前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综合单价,定期将目标综合单价和实际综合单价定期对比、分析、如出现偏差,及时制定方案纠偏、通过现场精细化管理,准确收集数据分析进而提高成本控制力度。(3)签订补充合同瑞丽站项目特殊性、施工和设计同时进行等原因,前期施工图纸未能及时到位,加上石油单位合同定理繁琐,为不影响资金拨付和工程进度、部分合同的签订都是暂定工程量,导致后期大量服务合同都签订了补充合同。(4)加强合同变更管理瑞丽站的初设与竣工图纸差距太多,公司所承包的总图与建构筑物部分存在很多的现场变更及合同外变更,需要做好现场签证单并收集好各项附件。如瑞丽站的初设地基处理为灌注桩,施工前变更为振冲碎石桩,作为这类金额较大的设计变更需要多次配合业主代表、监理代表等相关人员上报变更预算、变更施工方案,做好变更合同的解释工作。
4.协助做好供方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管理
协助公司其他管理职能部门收集产品信息和选择产品供方。合同立项前期要求供方提供生产经营资质,证明是经国家工商部门批准、颁发营业执照的生产企业或经销商。瑞丽站采购范围主要有钢材、水泥、砼、机砖、砂子、石子、防水材料、主要装饰材料及安装用零和电料、电器、五金、工具、计量器具、电焊条及一般装修材料等,对各类物资供方的供货和服务情况作记录(包括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同时便于今后在其他项目中对同类供货商进行比选。
5.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收尾管理
保障海洋石油装备与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是实现海洋石油工业经济生存发展的关键,如何有效管理设备设施是海洋石油工业面临的新挑战。加强设备监理,可有效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从而推动海洋石油工业健康发展。
2海洋石油工程特点
2.1工程质量标准严格
海洋石油工程与陆地石油工程相比更具挑战性,具有风险高、投入高的特点,如海底勘察扫描技术、大型导结构平台技术、浮式储油处理技术、深水海底设施技术、动力定位技术等,高科技特点更加突出。因此,海洋石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施工和检验多采用国际行业标准或协会标准,如DNV(挪威船级社)和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海洋石油工程中大部分生产装置及设备对气候、环境等要求较高,而海洋气候多变,施工环境恶劣,再加上石油化工设备在运行时具有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增加了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难度,这就要求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质量必须更加严格。
2.2工程涉及专业广泛
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设备监理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特点,分析了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发挥的作用和面临的形势,认为加强设备监理是保障海洋石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重要举措。
2.3工程质量管理难度大
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周期长,从初期的勘探设计,到中期的海管铺设、组织设备安装再到后期的生产运营,涉及的施工单位及人员数量多、施工现场环境复杂、专业技术要求高等因素造成海洋石油工程质量管理产生较大难度。
2.4设备更新较快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被应用于海洋石油工程中。例如,目前越来越多的深水铺管船、特种作业船、双金属复合管、软管、智能检测设备等高性能船舶、高性能石油管道、高科技检测设备被用于海洋石油工程中。
3设备监理发挥的作用
由于海洋石油工程建设规模大、现场施工人员复杂、管理难度大、危险性高等特点决定了设备监理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工程前期严格控制设备、管道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为海洋石油工程建设打好基础。其次,设备监理在海洋石油施工现场依照施工规范、标准现场监督设备安装质量、管道焊接防腐质量,保障海洋石油工程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设备监理对生产建设中的施工安全进行现场监督,减少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
4海洋石油设备监理
海洋石油工程的设备监理具有其特殊性,由于海洋施工设备和工程投资大、风险高,业主为保险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会为取得某船级社的船级而自愿申请该船级社对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过程进行检验。这就需要船级社人员对海上石油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过程进行监督,因此,形成了海洋石油设备监理船级社人员和设备监理人员同时进行监督管理的特色。船级社人员作为第三方,和监理人员共同对现场质量和进度进行把控。第三方人员以关键节点和重要施工程序的见证作为工作重点,监理人员则一般负责产品制造和安装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和进度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协调工作,在项目管理方面参与度较大。海洋石油设备监理单位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专业化设备监理和全方位项目管理两种模式,专业化的设备监理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进行监督和管理,主要是突出监理的监督作用。全过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从建设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的质量、进度等实施监督和控制,也就是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设备监理单位提供咨询、监督和管理3方面的服务。
5设备监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5.1业主对设备监理作用认识不足
设备监理工作的范围主要是现场监造、现场安装、设备调试、试车运行等,而业主往往将设备现场监造现场安装等内容列为自己的工作范围,设备监理单位的工作范围被压缩,被仅仅局限在质量控制这一个点上,监理人员被等同于质检员,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理的保障作用。有些业主对于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开展设备监理活动不理解,他们认为制造过程完全是乙方生产单位的责任,只要乙方按照合同要求去做就可以按时保质完成设备制造,有无监理人员在现场并无明显区别,这种情况在成立时间越久的甲方单位表现越明显。但工程设备制造和施工具有其特殊性,大多是由业主确定技术规范,制造厂根据技术参数要求进行制造和安装,所以各环节的质量对最终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某些工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一旦错过就失去了验证的机会。所以,要保证设备的制造和安装达到合同规定的要求,就必须对制造及安装的主要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否则当设备或工程即将交付时才发现存在问题,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还会直接影响生产效益。
5.2被监理方对设备监理的认同度不高
尽管目前有不少业主方已经认可了设备监理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有些企业还是没有真正领会监理存在的意义。很多时候,设备监理人员到达现场之后,并没有得到生产厂家的积极配合,造成监理实施的困难。在某些生产单位的意识里,设备监理的身份只是业主请来的质量检验员,监理人员只需要最终验货确认就可以,无需参与到制造或安装过程中去。甚至有生产单位会以技术保密为由,阻止监理人员进入生产区域,使得监理工作丧失了最重要的价值。监理工程师有其按照法规和合同规定对被监理方进行检查监督的权利,在质量安全方面承担监理责任。另外,如果由于监理方造成的被监理方技术、商业机密的泄漏,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承担相应的行政、刑事、民事责任。同时,有很多被监理方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既不向监理人员反应,对监理人员要求其整改的问题也不理会,认为只需和业主搞好关系就可以。实际工作中,确实也有部分业主认同这种工作方式,这就极大地削弱了监理人员的权威性,从而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效果。
5.3监理单位和人员对行业的影响
目前,国内大多数项目业主一般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阶段不请监理。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业主方认为在这两个阶段实施监理的意义不大,并会增加一部分额外的费用,二是对监理单位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并不认为监理单位的业务素质能达到对项目的整个运行阶段进行监理。而事实上,目前大部分监理企业的能力确实还不足以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因此,造成了监理单位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理的作用,影响了业务的开展。作为设备监理的直接参与者,设备监理工程师在工作时,需要跟多个部门打交道,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要把参与设备制造项目的所有人的行为都规范到设备质量和进度的总目标下。同时,设备制造和安装环节涉及的技术方面较多,各个工程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采用的工艺和标准门类繁多。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有部分监理人员对所从事的监理项目不熟悉,对标准和规范的掌握不如被监理方和业主方,造成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不准确,进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这必然会造成业主方和被监理方对监理人员的不信任。部分监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必要的沟通技能,也造成了监理工作开展不顺利。作为被监理方,受到监理人员检查时,内心上多少会存在抵触情绪,所以,如果监理人员再不讲究沟通技巧对其指指点点、横加指责,更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不配合。有些监理人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发现被监理方的问题,不会向被监理方提供解决方案或者有益的建议,认为问题如何解决与自己无关,没有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工程中。这种工作思路就将自己完全置于被监理方的对立面,长此以往,既会让制造单位反感,也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
5.4监理制度未深入人心,法规不健全
设备监理是一个新概念,相对于工程监理制度,设备监理制度的推行延迟了近20年,设备监理制度尚未深入人心,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地方的立法实践虽然已有所开展,但由于高层级的上位法依据欠缺,缺乏系统性,制度也难以完善和统一,大大影响了地方立法实践工作的开展。设备监理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法律地位较低,监管部门职能缺乏上位法依据。
6结束语
在实际施工作业中,工程技术人员发现,传统的“三油两布”的残酸池设计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1)现有的残酸池采用“三油两布”隔离处理,设计目的是以“三油两布”隔离残酸液与酸池基底接触,防止酸池底部腐化,保持酸池完整性从而杜绝泄露。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作业水平的局限性,加上油布本身质量缺陷,往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彻底隔绝酸液与残酸池池体的目的,导致残酸渗漏污染当地环境,破坏生态平衡。(2)现有的“三油两布”处理技术中的“三油”所指为聚氨酯(全称为聚氨基甲酸酯)沥青涂料,这种涂料漆膜坚韧,耐摩擦、耐酸、耐碱、耐盐等化学腐蚀;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和附着力,极好的抗渗性和耐湿热性。同时此涂料为易燃物,并含有挥发性易燃溶剂,故必须远离火星和明火;聚氨酯沥青还是有毒化工产品,要求施工场所应尽量保持良好通风。为消除使用过程中的爆炸隐患,应保证足够的通风量以维持气体/空气比例不超过最低爆炸极限的10%,通常每千克溶剂需要200m3通风量,(与溶剂种类相关)才能维持最低爆炸极限10%的工作环境。残酸池四面封闭不利于空气流通,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鉴于以上所述,研究新的残酸池防腐技术是符合技术革新换代的要求,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生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内容
1.对残酸原样进行样本检测
在油气田酸压施工过程中,有大量的酸液(盐酸)、胶粘剂注入地层,通过置换仍有大量酸液和胶粘剂存留地层,在采气初期就会随着天然气一起上升到地面,产生了大量的残酸废液。该残酸液pH值通常为3~4,酸性强,粘度大,并含有H2S,直接排放会引起环境污染,这种酸液就是实验所要检测的样本来源。实验预计经过分析对砂浆腐蚀性有影响的阴阳离子含量,为腐蚀性原理分析及新型耐酸材料研制做准备。残酸pH值较低,通常在2.5~4.1之间,同时还含多种矿物质和酸化时配入的化学处理剂。由于地下岩层接纳酸量未知,酸液成分不同,不同成分对残酸池腐蚀影响程度不同,因此要对残酸液进行分析测试。分别取3组试样进行化学全分析试样,分析残酸中阳离子、阴离子及有机物含量,并根据各离子含量鉴别残酸性质,确定残酸pH值范围。残酸中除含大量的酸压添加剂(有机物和表面活性剂)外,还含有大量固体悬浮物,外观呈粘稠均相黄绿色浑浊液体,残酸中大量胶体单质硫与酸压残液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形成极为稳定的分散体系。考虑到该废液的复杂性,采用焚烧处理可以比较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样本检测结果显示,Cl-所占成分在99%以上,故所用酸为盐酸,后续实验根据样本分析结果配制与原样成分相同的酸液进行实验,验证所用材料是否符合现场实际要求耐酸标准。
2.传统方案可行性验证
根据残酸液全分析结果,以及现有材料和施工工艺,对残酸池进行腐蚀性试验研究。原有残酸池与残酸液主要接触面由砂浆及“三油两布”耐腐材料组成,因此将分别对其进行腐蚀性试验研究。试验分别选取现使用的砂浆以及“三油两布”材料加工成试验试块,并分别浸泡在残酸pH值范围内的不同酸液中。根据试验中各材料的腐蚀程度,研究残酸对各材料的腐蚀机理。试验采用砂浆试块2组、现有“三油两布”材料试块2组,不同pH值酸液2组,共计8组实验。(1)采用原有砂浆配比,试样铸模一次成形,养护24h脱模,然后在养护室(20℃,湿度90%)养护7d后,取出自然风干。试验前将试样放在105℃烘箱24h,分别测定每块试件的原始重量,然后进行分组,分别浸泡在2种pH不同的酸溶液中各3~7d,容器为10L的磨口试剂瓶(密闭条件,可防止空气中CO2的进入),每隔3d取出一组试样测试重量,每天测试H+和Ca2+浓度。为了加速腐蚀速度,每隔1d调整一次盐酸溶液浓度。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同时选用蒸馏水溶液(pH=7)浸泡试样做对比试验。(2)采用原有“三油两布”材料加工成试验试块,分别测定每块试件的原始重量,然后进行分组,分别浸泡在2种pH不同的酸溶液中各3~7d,容器为2L的磨口试剂瓶(密闭条件,可防止空气中CO2的进入),每隔1d取出一组试样测试重量,每天测试H+和Ca2+浓度。为了加速腐蚀速度,每隔1d调整一次盐酸溶液浓度。为了便于分析比较,同时选用蒸馏水溶液(pH=7)浸泡试样做对比试验。从左向右依次为:“三油两布”加工试块、原有配比砂浆试块、原有配比蒸馏水浸泡砂浆试块。结果表明不经过任何处理的试块的耐酸碱腐蚀性极差,浸泡后出现结构型破坏,无法维持残酸池原有的功能性;而传统“三油两布”工艺,液态酸液极易渗入“两布”以内,侵蚀砂浆岩体,由内及外扩大腐蚀面积或向深层进行腐蚀,不易及时排查,故研制新型材料首先考虑水泥砂浆中加入防腐防渗添加材料,期望达到或基本达到防渗防酸标准。
3.新型方案设计与可行性验证
防腐砂浆配合物要考虑生产实践、符合实际。首先应把材料经济性作为前提,在提高耐酸砂浆性能同时,砂浆总造价需要控制。市面上使用的防腐砂浆多是由环氧树脂改性胶乳和国内氯丁橡胶乳液及聚丙烯酸酯,合成橡胶,各种乳化剂,改性胶乳等所组成的高聚物胶乳。这种产品虽然技术成熟,性能完好,但是成本偏高,不适合石油工业钻前工程中残酸池的实际应用。普通水泥砂浆的防酸效果差,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①侵蚀性介质以液相形式与水泥石接触并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数量;②水泥石中存在有引起腐蚀的组分—氢氧化钠和水化铝酸钙;③水泥石本身结构不密实,有一些可供侵蚀性介质渗入的毛细孔道。根据钻前残酸池要求,符合要求的材料应该具备以下性能:①抗酸能力强;②具有良好的耐用性;③施工性能好,具有施工时间短,满足对砖缝饱满、平直的要求。实验成功选取两种用以提升砂浆耐酸性能的添加材料:(1)浸泡实验设计成分分析所得,Cl-所占成分在99%以上,鉴于现场所用酸为盐酸,进行试块浸泡时所用酸选取浓盐酸,根据分析所得成分含量配置与原酸液成分基本一致的试验专用溶液并在浸泡试块后加入浓盐酸,至少浸泡3d以上(3~7d)取出,对比试验前后试块重量变化以及表面受腐蚀程度,验证所用材料是否符合现场实际要求耐酸标准。选取达到试验预期要求试块进行防渗实验,对已浸泡酸液的试块进行自然风干处理(以期不影响试块抗压强度以及内部结构),对试块进行二次浸泡1d,取出后进行破坏,探明试块内部是否渗水。综合现场取样残酸与对水泥砂浆腐蚀性影响离子调查结果,配制酸液,主要成分由KCl、NaCl、CaCl2、MgCl2、与高浓度盐酸溶液组成,成分比例完全按照残酸成分分析结果得出,溶液pH值范围为2~4。制酸作业完成后将不同批次制作的试块分别浸泡,放置于通风壁橱内静置3~7d。选择强度为42.5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级配合格的普通河沙(细度模数2.75)为细骨料、1.8~2.0硅酸钾作为添加材料配制耐酸砂浆。制取试样时先按预定配合比例加入干燥河沙和水泥,提前称取预定计量的硅酸钾溶液,待河沙和水泥搅拌均匀后加入硅酸钾和水制取水泥砂浆试块。待试块成模后取出立方体试块,保养7d后称取重量,然后放入配制好的与现场残酸组分相同的酸液进行浸泡。浸泡至少3d(3~7d)后取出待自然风干后再次称取重量,观察试块表面完整程度并计入档案。由上表的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河沙量的增加,试块的强度在不断的变低,配合比1∶7强度已经不符合砂浆最低强度的要求,配合比1∶3由于水泥使用量过大成本太贵,不予考虑。因此,水泥跟河沙的配合比确定选取为1∶4、1∶5两个比例同时使用以便横向对比。试验处理采取完全设计,在水泥:河沙不同配比的基础上,加入硅酸钾为不定因素,把硅酸钾比例设为6个水平,(B)=0.3、0.5、0.7、0.9、1.1、1.3。其中水泥(A),河沙(C)=4.0、5.0。共计12组样本处理。材料共制备不同配比共计10×2共20组试块进行浸泡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所制试块材料损耗比在1.2%~3.7%之间,试块完整程度在90%~98%之间。数据表明,水泥砂浆试块所采用的硅酸钾添加材料使试块耐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浸泡以后的试块表面完整,并未出现与未添加硅酸钾的试块相同的严重侵蚀现象,改善后的水泥砂浆试块符合新的残酸池设计使用要求,可以选择部分配比试块进行抗渗性能实验与抗压实验。抗压实验共选取了经浸泡实验达到设计标准的5×2共10组试块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试块基本符合新的残酸池设计使用要求,其中添加材料硅酸钾配比在0.5~0.9所制试块抗压强度更优,水泥砂浆配合比为1∶4的试块抗压强度在3.7MPa~5.2MPa,浸泡后强度达到2.5MPa~4.6MPa;配合比为1∶5的试块抗压强度在4.2MPa~5.2MPa,浸泡后强度达到2.0MPa~4.4MPa;所有试块在浸泡后的抗压强度出现了明显减小,根据设计使用方法,新型水泥砂浆只运用于残酸池池面加厚保护池体,所以抗压强度也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4.生产现场实际应用
为了检验室内试验成果,本次研究将进行室外试验对设计材料现场施工可行性进行论证。室外实验严格模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有利于及时发现因室内实验条件限制所造成的缺陷,并改进现场施工工艺。本次实验模拟现场施工条件,建造两个同等大小的残酸池,残酸池尺寸:0.7m×0.7m×1.5m。根据室内实验所得,以不同比例配制耐酸砂浆,1号池使用砂浆成分比例:1∶0.5∶4(水泥、硅酸钾、中细砂。下同),2号池使用砂浆成分比例:1∶0.5∶5,均匀拌制,待所拌制的砂浆不能析出水分时方可使用。在晴朗天气条件下,24h内砂浆可以完全自然风干,检查池体内部是否有砂浆不均、脱落等情况,如没有完整涂刷,应及时补刷砂浆,3d后经完整防酸处理过后的残酸池即可投入生产使用。室外实验所采用酸液取自生产现场,酸液倒入残酸池后静置7d以上,7d以后加入石灰中和,经1d中和完成,取出池中经中和过后的残酸,清洗残酸池,经检验,残酸池池体完好,涂料没有出现开裂、破损、鼓胀等不利情况,残酸池功能依然完好。
三.结束语
1.认识石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在造价控制模式完成之后,要全面把握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可行性的研究与评估,在这之前,要做好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的投资估算指标的预估。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决策责任制是决策科学化的核心环节,因此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决策责任制、编制全方面高质量的估算指标,可以合理确定投资估算,为研究与评估打下良好基础,接着,对拟建项目计算期(建设期和生产运营期)内的投入产出进行分类核算,对于项目面对的诸多经济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研究、论证,对比、选择出最优方案。最后需要专家进行经济合理性的评价,这一环节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核心内容,它的目的是在经济条件允许条件下,使石油工程的投资项目在造价最少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2.综合运用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前者是将每项工程中的直接费用,,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台班费各自所占的比重同预估的各种基本指标相比较,根据对比,得出反映的各种现象,根据现象,找出差异和联系,指引下一步的分析方式。后者是在石油工程项目的投资额和预估投资额的差异原因的分析中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先要对工程项目进行分类,同类别的工程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共性,可以有效的推动其它类工程规范化的发展,也就是说一类工程的标准化建设,可以推动其它类工程朝着更加规范化的发展前进,根据石油工程需要而消耗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费用等级作为标准额度进行分层次编制,我们还需要多个标准进行分析,比如:基础标准、费用标准、预算标准、概算标准等等,依据这些标准对石油工程项目进行分类,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同时在落实实际情况下,合理压缩人工费、设备材料费、管理费以及相关价格费用等,根据项目涉及的对象不同确定不同的目标和定额,这样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提升石油工程的管理质量,对市场实时的数据进行监控,企业内部工程项目造价指标也要综合考虑在石油工程造价分析的因素之内,当今市场的需求瞬息万变,我们要时时依据市场要求对石油工程项目的技术指标进行合理的计价并进行施工和组织工作的开展。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