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4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实训课程教学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关键词:独立学院;ERP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6-3995-02
1 研究背景
独立学院一般是在申办高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为在各大高校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多数学院慢慢将办学方向转变为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特色上。 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就在办学思路上以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中突出够用、能用、会用,实践教学中突出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技能,在实验教学中突出基本实验、综合实验、仿真实验相结合。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一种企业管理方法和工具,近些年在我国应用发展迅速,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的ERP应用需求比较迫切,缺乏大量的ERP应用型的人才。为更好的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各独立学院也都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ERP实训课程还没有形成完整和规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也参差不齐。普通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企业对既掌握ERP理论知识又具备ERP软件实践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自2007年至今开设了相应的ERP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结合用友ERP-U8系统软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几年的课程实践和经验总结,对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2 ERP实训课程教学体系构建思路
ERP实训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应用,需要跨专业、跨学院的综合知识体系和教学实践体系。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ERP实训课程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课程内容过于分散。ERP系统包含的生产制造、供应链、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客户关系管理等各个子系统,通常在各个相关课程的教学中零星开设实验课程,难以使学生完整理解企业经营的全貌和企业资源的整体流动。完整和规范的教学体系应该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模块应用到综合应用,用企业仿真数据和模拟真实岗位设置角色,让学生真实体验企业角色和进行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处理。
1) ERP专业模块实训
在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中,结合专业课程设置ERP功能模块课程实训,为综合应用打下基础。包含的专业课程有: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制造模块)、会计学(财务模块)、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模块)、客户关系管理(CRM模块)、人力资源管理(HR模块)、办公自动化(OA模块)等。
通过上述课程的理论讲述和软件模拟操作,可以使学生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有深入扎实的理解。
2) ERP管理沙盘实训
在分散模块掌握的基础上,开展ERP沙盘实训。依托沙盘教具,进行管理角色的真实扮演,促使学生从比较高的视角审视企业管理,体验企业经营,了解企业运作的基本规律,企业的组织设置、管理体系,深入理解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强化战略决策管理、市场竞争、危机意识,并将分散的各功能模块联系起来。
3) ERP综合实训
有了ERP专业模块实训的知识基础,ERP管理沙盘实训的综合意识,利用企业的仿真数据和角色分配就可以开展ERP综合实训了。ERP综合实训应包括ERP原理与核心思想、系统功能结构和技术结构、ERP软件应用选型实施,通过模拟企业ERP运营,将生产制造、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集成起来,深入了解ERP的业务流程、操作流程和数据流程,并掌握系统软件的参数配置和技术架构。
4) ERP软件开发实训
在ERP综合实训的基础上,针对部分专业(如信息管理)的应用特点和需求,开展ERP软件开发实训课程。通过软件开发实训,使学生在巩固了软件开发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基础上,熟悉ERP U8-UAP平台二次开发的基本工具,能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具备ERP二次开发的分析、设计能力和开发、维护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ERP实训课程的推进、实训技能的不断深入和提高,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ERP实训课程体系,满足企业对ERP应用型人才的各级需求。
3 ERP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思路
基于以上ERP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采用灵活多样、结合情景、角色扮演、仿真应用等的模式开展ERP实训课程,能取到良好的实践效果
1) 自主学习,专题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教师讨论专题的确定,由学生结合教材、实训手册、软件应用自主学习相关的领域知识,并通过ERP综合实训和指导深入理解和掌握。在学习中,提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梳理问题,自主解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极思考,解决问题。
2) 分组实训,角色扮演
在ERP实训前期的教学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体验不同的角色,进行不同业务模块的操作和练习。实训后期阶段,需要由多个学生组成小组,在模拟的市场环境下,充当企业的不同角色,分工合作,开展企业的运营,小组之间通过ERP平台进行竞争对抗,并由教师提供管理咨询,市场监督。
3) 专业互补、资源共享
在实践教学中,应实现实训课程校内开放,实行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通过ERP实训平台,实现跨专业,多课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学生与教师资源共享,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专业知识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各专业的集成化应用。
4) 完善资料、模拟流程
实训课程需要完善各项基本资料,并实时记录跟踪,从而为后续的实训课程提供参考,也为学生进行ERP实训搭建一个真实的情景。相应的资料包括,模拟企业背景,企业基础数据,软件配置参数,业务流程处理要求,实训操作指导等,并要求这些资料具备完整性、合理性、正确性、一致性。
5) 校企合作、不断提高
ERP实训课程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需要学院和企业多方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聘请企业ERP人员作为ERP指导教师,参与实训指导,使ERP实训课程可以向真实的企业延伸,学生能得到全方位的训练,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
4 小结
综上所述,ERP实训课程在培养企业ERP应用型人才方面举足轻重,应整合学院资源,探索出一套适合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ERP实训体系和教学模式,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其中,应连军.ERP沙盘实训课程的教学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 Java 实训 教学改革
Java语言由于具有面向对象、不依赖平台、安全等特点,不仅是正在被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而且也是软件设计开发者应掌握的一门基础语言。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面向低年级学生开设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程,主要讲授Java语言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在课程讲授中主要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导、以案例为驱动的方式,学生通过完成针对性训练掌握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学习《Java程序设计》课程后学生仅处于对面向对象思想和Java语言的初步认识和掌握阶段,特别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对Java语言的应用能力加以提高,也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Java程序设计实训》就是基于上述目的在开设《Java程序设计》学期的实践周单独开设的一门实训课程。
一、《Java程序设计实训》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
《Java程序设计实训》作为一门实训课程,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先修理论课程为《程序设计基础》、《java程序设计》,后继课程《Web应用开发(J2EE方向)》。
对于Java语言这种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生具备了基本面向对象编程思路并且掌握编程工具和方法之后,要通过案例和项目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让学生体会每一点进步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感受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力。因此《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设计目标为:要求学生在掌握Java语言的语法、常用类库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并有一定编程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软件编程规范培训、程序设计案例和小型项目开发实践等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Java语言开发小型项目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深入掌握和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为在后继课程中进一步学习开发B/S结构的web应用程序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结合案例开发,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力求弥补传统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的不足之处,通过集中式项目驱动式的教学设计,达到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强化训练,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Java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在“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以Java语言知识点为基础,以案例为依托,以项目为驱动力,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1.知识准备与扩充
结合“Java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扩充,具体包括:
(1)JDK,Eclipse编译环境的使用,要求学生深入学习Eclipse教程,掌握设置断点、逐步排错等功能。
(2)熟练掌握Java标准类库的查询和使用,可以集合类、图形用户界面组件类为例。
(3)复习Java的编程规范并严格应用于项目开发过程。
(4)知识扩充,包括对Java高级应用——数据与集合类、泛型、JDBC数据库连接、多线程等知识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2.示例项目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开发环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本,而模仿是学习的捷径之一。通过运用项目和程序代码等案例、实例来理解有关思想,使学生记忆深刻,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可以一个小型项目为驱动,让学生在实践环节通过对案例的模仿和创新,理解每一环节的任务,从无到有地积累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各个知识点,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获取实际开发经验,实现学习目标。
3.团队项目开发
(1)项目选择。在设计项目时还要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实用性、开放性、灵活性于一体,一个成功的任务要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现有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兴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设计任务,通过上网搜集、查阅最丰富的Java项目开发资料,分析、摘取经典Java程序作为实训项目。
(2)团队划分。对于学生来说,仅靠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一个小型项目是不实际的,需要彼此之间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目标。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和所承担的项目可参照软件工程中的小组软件开发过程TSP(Team Software Process)来制定。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成员可以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给出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由组长安排各成员的分工合作,确定每人所承担的任务。成员可以轮流承担各阶段的设计、编码和测试任务,使学生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熟悉软件设计流程,培养软件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遵守软件设计规范的良好职业习惯,培养学生适应软件技术开发的职业岗位能力。同时,各小组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每个成员的工作都关系到整个小组的成败,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每名成员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3)项目开发。实训中常用的项目有: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考务管理系统、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运动会成绩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书店管理系统、校园IP查询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画图板、俄罗斯方块游戏、个人通讯录、日历制作、简易计算器、文本编辑器等,各组选定一个项目完成。在实训中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指导学生如何收集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各组自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过程指导。分组采取自愿原则,根据任务大小及实验室设备情况,一般每组4-5名同学,其中1名同学任组长,负责整个实训任务分配、进度管理、定期汇报。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尽量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团队的合作,以团队为单位独立解决遇到的难题,但由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有限,教师有必要在项目的关键阶段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对设计时所可能遇到的比较深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指导,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指导的方式可以采用当面讨论、Email答疑或建立QQ群进行集体讨论等。
(5)成绩评判。成绩评判包括:对新技能的掌握及熟练应用,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将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际环境的能力,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态度,等等。实训最终成绩考核以小组为单位,先用10分钟演示项目,再回答3-5个相关问题,教师综合讲述情况和回答程度做出评价。
三、结语
帮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尽量多的掌握Java项目开发的能力与技巧是《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设置的初衷,通过《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增设,增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实训课程比以往的学习过程有更多的收获,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合作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Java语言的学习信心和专业课的学习信心。
通过近一年的课程改革,进一步改进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与《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使两个课程相互衔接成为体系;初步建成了Java程序设计实训项目资源库,并在每次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改进;建立了完整的《Java程序设计实训》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课程考核方案。该门课程的改革也为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陈,耿永军,闫洪亮.《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0,19(4):128-130.
[2]招启东.项目实训在JAV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08(10).
[3]邵奇峰.Java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20):40-43[7].
(一)实训基地硬件设施不完善,资金短缺
需要筹集足够的资金来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配备,实训器材的添置,否则会影响实训教学效果。此外,在实训过程中也存在着某一些学生违规或不当操作,轻则造成浪费,重则造成器材损坏。
(二)实训课课堂教学方法呆板
有的教学把实训室当成课堂教学,或者类似参观实习,有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一言堂,或者是盲目追求操作统一,便于管理,教师说一步,学生做一步,学生自主性不够,不便于区分学生的优劣,也不便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手高眼低的学情,没有达到学习效果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强于本科生,但是理论知识薄弱,造成手高眼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往往做了一大堆,错了一大堆,却不知道错在哪。
(四)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低,经验不足
高职高专学生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每个小环节都需要答疑解惑,才能放心走下一环节,担心走错一步,全盘皆输。因而,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指导老师必须对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了然于心,否则难于驾驭课堂。然而大部分教师在大学里学习的都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不够,再加上年轻老师经验不足,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教师普遍感到实训课教学比理论课教学更辛苦,挑战性更大。
(五)管理实训教学课堂难度大
课堂组织上,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分组进行实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常常出现各组进度差距很大。因而,不能由学生自行分组,影响整体教学进程。如果实践教学所有学生集中上,没有分组操练,则变成了参观实践,容易流于一种形式,也是不可取的。不少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课堂没有遵守相关规则,有的学生是没有领会和理解,而误操作;有的学生好问,但不少思路都想歪了;有的学生是做错了一步后,没有及时纠正,后面就破罐破摔了;有的学生干脆是来敷衍了事,蒙混过关,一有机会就做点小动作。因而,不少实训教师反映,实训教学非常辛苦,而且又是一次性连续上四节课甚至更多。这种集中实训,持续时间长,学生个体差异又大,需要两个及以上教师相互配合。
(六)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不少院校实训教学起步较迟,没有建立规范全面的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对实训教学的要求没有规范,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使实训教学考核流于某种形式。实训教学有别于理论教学,不是简单的成果考核。而是结合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它既需要体现实训的特色,又能反应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区分个体差异。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把实训课程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改变教学观念,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应充分体现工学结合,适应市场需求,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实训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导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真正切合实际多方研究,探索适合高职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之路。
二、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增强实训教学硬件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建立长效双赢的互利合作模式,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室,为企业培养并输送其所需的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受益,共同发展”。企业培训与学院实训相结合,既缓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空缺,又为学院就业开辟渠道,又节约双方资金投入。需投人专项资金,满足设备维护、耗材所需。利用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实践教学的同时产生效益,变消耗性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形成可持续自我发展的实训基地。还可通过校友捐赠方式,筹集专项资金。
(二)完善实训教学软件建设
完善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编写适合实训课程和实训室设备设施操作手册,完善工作日记、学员手册、教师手册等学材,为顺利开展实训教学奠定必要基础。依托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企业(如用友,浪潮等)联合开发市场营销教学软件、操作手册。建立培训平台,实训教师与企业培训师互动学习。教学软件及教学模型以企业的实际市场经营为学材。使教学软件符合企业工作实际,符合高职学生教学需要。
(三)创新实训课程教学方式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营销实战合作的企业单位,按照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校内培养和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并签署双方合作协议。以项目为载体,实行任务分解,分阶段,分目标,定要求。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和无线摄像头全程监控,既可为学生展示清晰的教学观摩,又便于教师的自我修正,提高教学技能。
(四)分析学情,以学定教
几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逐步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分数普遍不高,意味着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不少高职学生由于高考失败,对学习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学习、生活、就业悲观失望。课堂的学习状态不佳,课堂开始前十分钟还有注意力,后面兴致就大大降低,大部分学生实践学习的兴趣大于理论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学习情绪、学习动机,为衔接教学,“以学定教”作准备。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助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挂职,也可以到实训基地学习,以便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教师引进上要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上进行详细规划:年龄结构上注意老、中、青相结合,知识结构及职称结构上呈高、中、低梯度搭配。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中青年专任骨干教师。为了贯彻工学结合的办学精神,还要通过“走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双师型”队伍的建设,“走进来”是指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员对部分实践课程进行指导,“走出去”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进修或走进企业顶岗,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校外兼职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为补充,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实训指导教师队伍。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通过培训获得高级市场营销师,会展策划师,国家公关师等相关职业资格。校企深度互动合作,“双向互聘”是指校企双方对各自设立的经营实体或教学科研实体在人员上交叉引进、相互聘任,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学校的实践教学上互为补充,共同受益;“双向培训”是指学校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校本培训,或派教师下厂锻炼,学校开展各类专题培训班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或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训输送急需的职业人才;聘请既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顾问,参与本专业实训课程改革和课程体系开发,重点承担相关科研任务。
(六)科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
采用实训室开放的方式,课上教师演示性操作,课堂学生分组练习,限制时间,掌控进度。采用多项目同时进行的方式,提高了实训室利用率的同时,避免实践教学组织上的浪费学时或者师资紧张等问题,也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采用模块式实训教学方式,分模块进行任务教学;可利用伙伴教育的方式,建立相关兴趣小组,让先学会的同学,学得比较好的同学,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带动后学的同学,最终所有人都学会;也可采用超市性实训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既增强仿真性,又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还可以采用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后备技能型人才,也能锻炼学生应变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建立多元化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
加强过程考核,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学生课堂纪律,认真严谨态度,团队协调能力,知识领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多方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评价结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还应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潜力,使考核评价结果具有就业指导意义。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实现证书考核替代期末考评。实训课成绩评定根据学生在实训课和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及提交的报告或总结等实施。以全过程评价为主,最终提交的报告或总结为辅。过程考核角度包括考勤,操作的准确性,时间的掌控性,理论运用,课堂表现,记录的及时性及准确性等。
(八)将教学内容与考证相结合
为了适应市场对就业需求,要求高职学生双证毕业,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对应的职业资格证-“营销师”,“仿真实训、课证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证结合”是指把职业证书考试所需要的课程融入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将营销师职业证书的考试大纲结合到课程学习中,实现职业与课程学习的对接。在有限的时间,既提高技能,又增强就业保障。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取得营销师、会展策划师、国家公关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合格率,保证更多学生取得双证毕业,建议将职业资格考试的科目纳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与以往相比,学生职业证书合格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明显提高。
三、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在实训平台上指引实践,也在实践中升华了理论。在模拟企业经营中,充分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能反应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我院在实施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就业
市场营销实训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实践中,有很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学会系统思考问题,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组与组之间的对抗与竞争,激发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证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保障。
(二)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兴趣
我院实训指导教师都是在一线实践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师,深知实训课教学比传统讲授式教学难度大,而且也更辛苦。但实训课上得好,方法得当,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思路,老师也不懂学生的想法,相互磨合困难,实训课也只能流于某种形式。实训课程改革以来,促进了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既激发课堂气氛,也增强教师的教学兴趣。
四、结语
一、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1.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较少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高校的实践训练主要来自课堂和社会实践,教师能把握实训效果的部分主要来自于课堂。考虑到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虽然大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体现了实训环节,但是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较少,实训课程大都套嵌在理论课程中,或者放在课堂之外,需要学生自主自觉地去践行实践任务。但是实际上,很多市场营销理论课程在教授过程中,考虑到课时及资源条件的限制,最终都让实训环节流于形式,实训的效果当然也无法有效把握。
2.课程实训时间较为分散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大多数停留在单项训练的项目上,如谈判技能,推销技能,市场调查技能等,而且这些实训内容往往与课程配套,当专业课程设置的学期间隔较长时,这些实训项目的时间就非常分散了,学生在实训室完成这些单项训练,每个训练都是独立的片段,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之后,才开展下一个项目的实训,因此造成实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训往往是理论课程的附属品,实训的技能要求相互脱节,难以保证实训的整体效果。
3.实训教学案例的“仿真”程度不高
在大量的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中,利用案例教学进行“仿真”实训的做法较为普遍。但事实是再详尽的案例也无法达到完全仿真的效果,加之有些案例过于老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企业背景资料,而且实训受到场地、经费等的限制,学生较难体会到真实情景下的技能需求,基本上是在老师主导的既成案例环境中,静态地走马观花式完成实训任务,因此在实训操作中的模拟效果不明显。
二、市场营销专业学科竞赛现状———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程度,对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把握程度,竞赛结果直接体现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人协作等课堂教学检验不到的方面,从而为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经验。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学科竞赛有利于实训课程开展教学改革。
1.竞赛门类多样化
自2011年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以来,院、系领导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适合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竞赛门类较多,主要有以下竞赛项目。这些竞赛项目,我校学生多有参与。竞赛考查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综合性考量学生实践能力的,也有针对某个营销专业技能点的,对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调综合素养很有帮助。
2.竞赛层次多样化
上述列表仅仅是一部分全国性的赛事,同时,校园内还有很多学生社团,他们往往会经常性地开展多样性的社团活动,其中就有一些适合学生参加的技能性竞赛。比如我院有市场营销协会,她们曾经举办过“推销大赛”、“商务谈判大赛”、“广告创意大赛”、“营销技能大赛”等赛事,这些比赛吸引了大量的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加。还有ERP沙盘协会,学生自发组织成员,自觉地按照想要参加的赛事来安排老带新,组队进行赛前训练。
3.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较高
我院高度重视专业学科竞赛,采取精神和物质奖励正确引导学生参加比赛,并配有专业教师进行参赛指导,因此,本专业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较高。有着相似想法的同学会积极组成团队,乐意利用休息时间去商议比赛内容。在比赛的过程中,既运用了自己所学的知识,又认识更多兴趣相投的同学,对于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讲,这些经历是非常可贵的。
三、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依托学科竞赛,增加市场营销综合性实训课程
在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通过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坚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指导下,依托学科竞赛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的市场营销实训课程。可以将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学科竞赛的门类挂钩,从而能够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如针对企业竞争模拟类型的竞赛,可以设置企业管理沙盘模拟课程;针对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可以设置市场调查实训课程;针对品牌策划专业竞赛,可以设置营销策划实训课程;针对市场营销大赛,可以设置市场营销综合实训课程等。综合性实训课程的增加,基本可以做到与课程同步,与竞赛同步,先分项训练,再综合训练,逐步、系统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
2.围绕学科竞赛,安排市场营销实训课程内容
大部分学科竞赛在赛事设置过程中,都会模拟设置企业背景,部分比赛甚至是企业直接冠名的。学生参与比赛时,会面对企业真实的一手资料,身临其境的感受诸多企业汇集的市场竞争环境。学生参加一项学科竞赛的全过程,相当于参加了一个真实企业的开发项目,这与企业注重的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高校在市场营销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完全可以借用部分学科竞赛的背景资料,用竞赛环节作为实训授课的内容。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竞赛,学生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既能够学以致用,又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且检验到自己所学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自我培养专业技能,起到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3.结合学科竞赛,改革市场营销实训课程教学方法
目前的市场营销相关学科竞赛,往往涉及到知识、技能的多维度考核,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借助团队协作的力量。学生需要组成团队,甚至是跨专业的团队,以团体的形式参与竞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因势利导,进行教学方法的变革,如采用探究式的项目教学法。随着团队工作方式的推广,社会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营销实训课如果能结合实训项目,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技能,对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是非常有意义的。项目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需要自主完成项目信息的收集,设计适合项目的方案,促进项目实施并最终通过评价,检验项目实施效果。学生通过对该项目的整个过程的把控,了解并掌握项目开展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个方法强调先练再讲,老师引导为辅,学生参与为主,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已经开展六届了,每年都是真实企业冠名,并提供企业资料,要求参赛选手针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市场调查,并进行实际销售,撰写营销策划方案等一系列竞赛环节。营销实训课程完全可以以竞赛产品作为一个实训项目,学生组成团队,围绕该竞赛项目开展实训。这样一来,实训课程内容不再空洞,实训考核有据可循,实训过程就是真实企业的模拟检验,团队成员就是工作伙伴关系,从而利于实训课程落实实训效果。
4.利用学科竞赛,促成营销实训课程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第一门全操作课程,一般开设于第二学期,每周2课时,该课程是对第一学期所学的基础会计课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等会计基本知识的内化和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也可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将结合亲身的教学经历,针对目前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就该课程的教材选取及教学实施展开探讨,以期为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很多教师对于实训课教学存在误区,认为让学生自己做就好了,其实真正要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课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关注教学的全过程,能适时地给予学生引导并进行教学的调整。
(一)学生学习情绪变化快
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是高职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训课程,因此大部分同学在课程之初都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热情,而基础会计实训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学生对简单的经济业务能完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个账务处理,很多业务在反复地操作,并且必须认真细致,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出现错误,一个地方的错误会引起连带错误,因此有的学生面对凭证、账页、报表上的数字会慢慢失去耐心,甚至出现一些情绪问题,因此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疏导调控。
(二)学生完成进度相差甚远
高职生源主要是高考生和对口升学学生,基础会计实训课程对于高考生而言属于专业实践的启蒙课程,而对已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的对口升学学生,觉得基础会计实训相当简单,可见,学生专业基础的差异性很大。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入学分数200分至500分不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对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有的学生可以超前又快又好地完成,有的学生能跟上教师进度顺利完成,也有的学生完成得非常慢,基本每次课的任务都无法完成,也会出现任务抄袭、敷衍的现象。因此,实训完成进度的差距给教师把控实训安排及进行实训指导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建议
(一)实训教材的选取
实训教材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基础会计实训教材的选取有这样几点建议:1.教材的涵盖内容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内容所涉经济业务应选择简单的经济业务,难度参考基础会计课程经济业务水平,实训应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单项实训内容应包括基础书写训练、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财务报表;综合实训是将前面的单项实训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独立完成“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业务流程,也是对前面单项实训效果的检验。2.教材的编排设计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在编排设计上应区分于会计专业的理论性课程教材。其一,对经济业务的描述,不应出现文字的描述,都应该以原始凭证的形式展现,让学生习惯于通过原始凭证了解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其二,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的部分,原始凭证的印刷需采用单面印刷,这样原始凭证就可撕下来附在所填记账凭证后,记账凭证填制的操作才更完整;其三,所有记账凭证、账页及报表的格式需规范,应与实际工作中所用到的凭证、账页、报表一致,这样学生的实操才更具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实施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该课程多年的教学思考,在教学实施方面有如下浅见:
1.开展互助式教学
由于高职学生专业知识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且有较大差异,因此开展互助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实训进度悬殊问题。在教师统一布置完某项实训任务后,对于提前又较好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并树立榜样,并对有困难的同学一对一指导,但是一定要强调辅导不能给其抄袭或帮其完成,主要是针对困难生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地给予指导与帮助,如果在其帮助下同学按质按量完成任务,教师需对指导学生与被指导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给予一定的额外加分。通过这种方式,指导学生的专业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还可以培养其口头表达及沟通能力,被指导学生也不会因为每次任务无法完成而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可缓解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教师分身乏术的压力。
2.开展多样化教学
由于基础会计实训很多都是重复性的训练,做久了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宜一味地讲也不宜一味地做,教学做应有机结合。每次实训,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现场等多种形式进行演示讲授,然后让学生进行实操。学生在实操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答疑,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集中讲解,对个别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记账凭证的填制这部分实训,当学生完成制单环节,教师可采用角色互换教学法,让学生互为对方凭证审核人,完成对所填记账凭证的复核,这样既完成了记账凭证的审核这个实训,也让学生更加熟悉会计角色的分工及会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谨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学生陆续完成实训任务时,对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实训作业可进行班级展示,在课堂树立榜样,这位同学即被任命为这次实训的指导学生。课程结束前,若经过指导后进的同学也按质按量完成了当次实训任务,同样将其作业进行展示鼓励,这样整个课堂不会死气沉沉,将会富有活力,学生也会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和高涨的学习情绪。
3.体现过程化考核
关键词 财务会计实训 项目教学 单元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Project Teaching Unit Design Exploration
YAN Hui
(Guangzhou City Construction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01925)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 project teaching as an example, from lesson plan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evaluation design three aspects of one class of unit design has been studi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project teaching; unit design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课,该课程内容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是一门融理论性、技能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课程,非常适合进行项目单元化教学。按照会计各个工作岗位的核算要求,将会计工作流程设计贯穿整个项目(模拟星辉家具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月份真实完整的经济业务,完成从建账—填制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整个会计核算流程)完成实训任务。通过项目单元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目的。
1 项目化教学单元设计要点
(1)将课程内容按照实施的时间划分为若干单元,一次课为一个单元,一般课时为90分钟。单元设计首先要确定各个单元的能力目标,然后再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及其他目标等。(2)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所有的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主体。(3)选定每单元课程训练单项能力的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准备大量训练任务,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4)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实验的内容,做好实践教学的各项准备。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安排训练的项目任务,不是仅着眼于知识理论和概念。(5)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但不是“系统的理论知识”,而应尽可能是“系统的应用知识”。教师应当从实用出发,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从应用的角度进行新的、系统化的改选。以课程项目任务的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单元涉及的知识内容。以“知识理论够用”为度,以课程的项目任务为衡量标准。系统的知识不是不要,而是通常在完成任务之后,归纳总结出来。
2 项目化教学单元设计思路
财务会计实训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多而且碎,很容易学也很容易忘记。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整个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再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任务目标、项目载体、学生主体的思路进行元教学设计,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 项目化教学单元设计内容
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设计既需要能够吸引学生,也需要有一定的难度,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师启发诱导以及学生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下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2012级注册会计师1班的一次课为例,对项目教学法下的单元设计进行探讨。
4 项目化教学单元课程教学设计点评
课程实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由实际的案例引入,以星辉家具公司2012年12月份经济业务为载体,以建立总账、日记账、明细账、登记期初余额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学生有能力训练,课程有知识的归纳总结。且知识的引入是由实际操作需要引起的,不是由知识体系引起的。例如,要建立总账、明细账,就讲授总账、明细账的格式及登记方法(见表1、表2)。
5 项目化教学单元教学组织形式
(1)按班级授课,进行校内实训,,如果是多位教师同时指导,还须说明教师分工安排。(2)根据学生成绩综合平衡或自愿组合分组,建议每6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本组的考勤与纪律考核。小组成员之间可实行分工合作、岗位轮换完成综合实训项目。(3)教、学、做一体化,以老师讲解为辅,学生实操为主展开训练。(4)主要教学方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案例教学法等。(5)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采用项目式单元教学,体现高职教育职业化、实践化特色。项目化单元教学融合了岗位任务完成所需的职业环境、岗位要求、典型案例、职业工具和职业资料,再现了大量真实的会计职业的账、证、表,满足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要求。
6 项目化教学单元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表3)
7 结束语
在高职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后,教师必须按照项目教学法的思路精心进行课程单元设计。项目任务设计中的任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探究知识的热情,能够让学生在解决任务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将企业案例引入教学中,同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之具备一般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未来走向会计工作岗位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此文是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3-2014学年教研教改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实训教学;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65-02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
(一)公安院校实训教学
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是以熟练公安业务实践、提升学员实战能力为出发点,在教学中模拟一线公安工作情境,按照公安实践要求,通过反复模拟训练,实现人才培养针对性、实用性的目标。因此,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实战为主导,实用为主体,实训为主线,实效为主旨。
(二)行动导向理论
“行动导向”的概念起源于西方“改革教育学派”,德国“职业学校”之父凯兴斯泰纳提出 “劳动学校”的思想,主张由学生主动地、操作性地进行学习,教学要使学生手、脚、脑同时进行,学生必须进行自我评价。20 世纪 40 年代,英国的瑞恩斯教授(Reg Revans)首先提出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这一理念和模式提出以后,世界各国教育机构也纷纷应用到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行动导向教学”从此在各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德国的教育机构尤其注重行动导向教学,并把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原则。美国教育学界的著名学者约翰・杜威(John Dewey)也非常注重行动导向教学,并把行动导向教学作为其民主教育理论的基础,杜威认为“知识本身就是行动的过程和行动的结果”。20世纪 70 年代,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因此,德国职业教育界与企业界同时发出来了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能力的呼声,并呼吁进一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模式在不断革新,教学理论也在不断的充实,但行动导向理论作为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尤其是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将长期发挥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三)行动导向理论与公安院校实训教学
当前,公安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但究竟公安教育采用何种模式,走何种改革路径最符合公安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至今还没有定论,对公安教育的改革方向还在讨论,但是公安教育无论走向何方,最根本的还是要结合实践需求,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突出应用型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讲,公安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育类型,公安教育教学要彰显公安的实战特色,满足公安一线实战的需要,迎合公安一线对实战人才的需求,因此,公安院校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实训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实战的需要,面向实战,服务实战,并把这一原则贯穿始终。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为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它所倡导的学习通过行动来完成,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行动以及注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与情景化必将对公安院校实训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影响。用行动导向理论指导公安院校实训教学,也将丰富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理论。应用行动导向理论来指导公安院校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够更加明确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组织形式,阐明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的条件和程序,更好地指导公安院校实训教学实践。
二、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原则
实训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员熟练公安业务实践、提升其实战能力。为达成公安院校实训教学目标,培养合格公安专业人员,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开放式教学。目前很多公安院校实训教学还是封闭式教学,或者说是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的改进与升级版,并没有真正体现实训教学特色,发挥实训教学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在实训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思路和行为完全受教师操控。而行动导向则要求开放式教学,学习环境开放,学习过程开放,教学主体开放,学员在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公安业务实践知识。另外,开放式教学也体现在学员的学习资源是开放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或者自己寻找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资源,教师或者学员也可联系公安一线民警深入课堂参与、指导实训教学,这样就能更真实地了解公安一线的情况或者正在发生的变革,与公安一线保持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如情景式教学等。实训课程可以直接在公安一线真实的实战环境中开展,如到公安派出所、警察巡逻一线等,也可以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在高度仿真的环境中开展实训教学,最终使学员在实训中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训过程,通过反复演练,使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战能力。
间接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清晰的角色定位,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并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要通过引导学员让其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通过这种间接教学的形式锻炼其实践或实战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学员能说的教师就不要说,学员能干的教师就不要干,教师一定不要越俎代庖。在具体的公安院校实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开展教学。
合作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是以学员合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因为任何目标、任务的达成都要求发挥团队的力量,同时每一个团队的成员都要完成自己的分解任务,并且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寻求合作,通过这种合作教学能够有效地改善学员之间的关系,避免学员之间的恶性竞争,改变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养成的一种扭曲的竞争意识,通过合作教学也能够让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分享,并且通过团队的分工协作最终彼此促进,共同提高,所以,合作教学也是完善学员人格,培养学员情感态度的过程,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正确的态度也是警察素质的基本要求。
三、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特征
1.典型性。实训课程内容应体现出本门课的重点,实训课的开展应以锻炼核心能力和关键实战战术为基础和前提,学生通过实训要熟练掌握本门课程中典型的实战技能。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也要突出典型性的特征。
2.动态性。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内容并不仅仅是公安业务知识的传授,它还关系到学生进入警察队伍以后在公安一线能否较快熟悉岗位,适应公安一线的新情况,较好应对公安一线出现的新问题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安一线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应对这些情况和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以及策略也要不断调整和改进,而这些都要在实训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因此,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内容必然是动态的。
3.整体性。任何职业工作都是一个整体性的行为过程,警察业务也不例外,如乘警工作就是出乘、值乘以及返乘的一个连贯过程,实训教学内容的开发要基于过程的完整性,体现在学生个体的能力也应该是整体性的。这就要求教学内容既要涵盖核心的“点状”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网状”和“线状”知识,提高学员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核心
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在内容设计上要充分考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搭配,理论知识 “必须够用”,在此基础上涵盖大量的实践知识、实战训练和自主学习内容、学生讨论的课题以及实训的情景设置等。因此行动导向的实训课程内容比较复杂,要精心设计。另外,行动导向的实训内容要涵盖一项工作或具体任务的整个流程,并以此为引领,在具体的实训课程中可将整个流程分解成若工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和岗位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易于学生理解,贴近实践和实战的需要,并体现出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在内容设计上可以多用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案例进行实训模拟,以提高实训内容的生动性。
四、行动导向的公安院校实训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要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在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其教学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任务确定阶段。在实训教学任务的确定上,教师要根据课程需要,实践或实战的现实情况,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确定实训内容,避免由教师主宰实训内容的情况;第二,计划阶段。学员可以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搜集的资料制订实训课程计划,再通过教师的修改,完善,最终确定实训课程计划。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的规划能力,熟悉实训流程,为下一步实训课程的开展打好基础;第三,实施归档阶段。按照预定计划,学员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步骤地开展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始终以学员为中心,能让学员独立完成的,教师就不要参与,在学员遇到困难时,实训教师应以启发为主,有限提供帮助;第四,评估、反馈与归档阶段。每一名学员可以对自己在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与总结,实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评价,不同小组之间也可以互相指出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教师在实训结束后要对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指出发现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探讨改进的建议。最后,整理文字资料,详细记录实训过程,出现的问题,改进的措施,以实训报告形式进行归档。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程宜康.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税务会计;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6-0155-02
税务会计是一门融税收法规制度和会计核算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该课程主要研究企业税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目前,税务会计是财经类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是在这门课的基础上为了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税务会计核算的能力,以及熟练的计算、填表、报税等一系列纳税实务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实务操作的感性认识,解决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开设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表明,是否具备税务会计知识已经成为衡量会计类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税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但与此同时,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缺乏税务会计知识和技能。造成这种矛盾的根源是我国目前高校税务会计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目前,常用的组织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途径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请有实践经验的会计师来校讲授企业的具体做法、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等。但是会计工作通常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企业真实的业务,同时会计专业学生实习过于集中而一般企业只能接受几名学生,学校难以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这些“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对于加强税务会计的理论联系实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解决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的问题。而学校开设的会计实训课程往往局限于在校内组织会计核算的实习,涉及税收方面的实习较少,现实中涉税事宜是任何一家企业重要的日常经济业务。
因此,在税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开设模拟实训课程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
二、目前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型课程,目前税务会计理论体系日渐完善,然而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实训课程教学成为薄弱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
与税务会计教学内容相关的税收法规政策具有政策性、时效性较强等特点,国家不断颁布和制定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原有的随之作废。自2006年以来,新的税法政策法规不断修订出台、涉及消费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地方税的税收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但诸多实训教材的内容还停留在旧的税收政策与会计准则的背景下,不能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校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尽合理,各税种计算占用的课时偏多。各高校一般在税务会计之前已经开设了税法课程,学生应该掌握各税种计算等税法知识,但由于担任税法教学的老师受到课时限制,认为税务会计还会学到相关内容,有些内容就省略了,加之担心学生的遗忘,往往需要把各税种计算等基础知识再重复讲授给学生,挤占了正常的教学课时。另外,讲授各税种的账务处理附带了太多财务会计的内容,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与税法类似,财务会计也是之前学过的基础课,只不过财务会计课程里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理不够全面和系统而已。因此,税务会计实训教程内容相互重叠,且不统一,造成教学课时浪费严重。
(三)师资水平普遍不高
尽管近年来,高职院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师的学历不断提高,但税务会计师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学税收经济学的,会计基础理论欠缺;学会计的,税法理论欠缺。即使这两者都通了,还需掌握税收实务,否则将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同时有关部门很少有针对税务会计教师的培训,因此,同样为学生开设的税务会计课,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讲解的角度差异很大。
(四)教学软硬件不足
很多高校缺少税务会计实训软件,用文字性的实验实训题目来代替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其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些院校未建立税务会计模拟实验室,无法进行适应性操作训练。而实践中,纳税业务一般由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归集数据,进行税款的计算和申报缴纳,把纳税真正融进会计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技能培养的目标,但是由于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触过电子报税软件,在实际工作中利用报税软件进行网上申报时,则不会操作。事实上,大多数高校都没有配备这类实训设施,也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忽视了学生纳税实务技能的训练,从而造成与现实需求相脱离的现状。
三、改进税务会计实训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编写高质量的教材
教材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从根本上提高税务会计的教学效果,就应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一是教材编写要紧跟实际,反映最新的税收法规政策和会计规定,紧密联系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二是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将基本理论融会于具体实例之中,或者编写专门的案例习题集。教材中应大量选择和采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例题,以便加深学生对理论、政策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教学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教学内容设置
在税务会计实训过程中,不应当单独讲授税种计算的内容。在教授账务处理时,如需先确定入账金额,再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帮助学生简单复习相关的计算方法即可。对于各税种的账务处理教学内容,涉及到除纳税以外的财务会计内容要尽量简化,不需花太多时间来讲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按真实的企业会计岗位分工进行组织,学生实验、实训的教材都应取材于真实的经济业务,并使用真实的原始材料和全真的凭证、报表等。要求学生经过实训后,具备真正实际操作的业务过程处理能力,并将实训过程中学生操作的项目计入学生实训的平时成绩中,促进学生认真的进行实训操作和完满的完成实训任务。
实训的内容应包括税务登记和主要税种的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应带领学生在熟悉税务登记申请程序和填写项目的基础上,练习填制税务登记表,并熟悉一般纳税人认定登记的管理规程并填制认定表。然后,应分税种进行专项训练。包括:1.各税种纳税申报资料的填报;2.根据企业的涉税情况正确进行会计处理;3.正确进行各种涉税报表的编制;4.进行各种涉税报表的网上申报和实地申报;5.正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6.进行发票的保管、验证,对特定会计期内发生的涉税业务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达到熟练掌握纳税申报的技能。另外,可以某企业为实践对象,对其开业、涉及税种的判断、日常报税、变更等业务进行综合训练,熟悉和掌握涉税业务在实务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能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涉税程序,同时,学生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实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当先讲整个流程,再详细讲解每个细节,按照操作步骤逐步指导,突出重点难点,并启发和引导学生多做思考。同时,还要在实训中着重讲解理论规定中难懂的部分,帮助学生在实训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多引进具有税务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来担任税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对于专职教师,学校要定期提供他们外派培训学习的机会,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可以考虑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应聘请企业税务会计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四)完善实验室建设与改造
在校内建立“税务仿真实验室”,安装企业涉税事项的各种软件,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税务总局电子申报软件》、《ABC3000电子申报缴税软件》等,用专业的税务会计软件模拟企业纳税教学。使学生在软件上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就学习操作中的有关问题通过网络随时与主机端的教师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实训过程中的问题。并且根据最新的税法政策法规和新企业会计准则不断更新税务会计软件的内容,淘汰过时的税率,增加新设的税种和纳税筹划的项目,根据企业的现实需求增加相关的操作技能,把当前经济的热点问题引入实训课堂讨论,使实训教学的内容更丰富,更贴近实际。
总之,实训课程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有用的专业知识,教师应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晓丽.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
关键词:检测技术;创造力人才;实训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77-02
一、引言
《检测技术》实训课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相应技术领域的渗透与应用,检测工具不断升级换代,检测手段层出不穷,因此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在传统《检测技术》实训教学中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检测技术教学要求,一些不足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年来教学内容主要以老师机械地讲解、指导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理念亟待提高;(2)对机械类和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没有根据其学科特点进行区分和细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单一,课程定位需要重新规划;(3)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实验简单,缺乏创新;(4)考试评估手段单一,不能满足对学生操作能力进行全面考核的要求。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积极发掘传统,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对《检测技术》实训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考试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以适应研究型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教学理念的探索
《检测技术》实训教学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和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知识传授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个性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为目标。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是以完成素质教育和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是以我校所有专业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实践性课程。由于教学内容多,各种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及检测量具相对独立,而且教学对象经常来自不同专业,机电类专业和非机电类专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各专业的类型、特点及教学目标来合理地设计课程体系结构,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点按照教学项目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实验模块,按照专业需求合理设置,使课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特色,又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一)实训教材选择和编写应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用”的原则
实训教材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以及是否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根据研究型大学工程训练教学理念和课程定位,应降低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应遵循“理论够用,注重实用”的原则,力求理论适度、应用多、内容新,注重应用实例的介绍,同时尽量反映检测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动向。
(二)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检测技术的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一是由新检测仪器和新设备带来的检测方法的多样化;二是检测系统的微机化、集成化和智能化带来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的提高。因此,《检测技术》实训课程应及时修改教学大纲,重新安排教学内容,压缩传统教学方法的训练内容和时间,及时补充、更新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加强新检测仪器和新设备的应用,将各模块、各训练项目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并介绍现代检测技术的新内容和新技术,以拓展学生眼界,开拓学生思路。
四、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项目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对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在上课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审核学生根据本次实训内容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并评估其方案合理与否。在实训组织和实训指导方法上,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化整为零,以2人为一个实训小组的合作形式来组织实训。根据每次实训内容的安排,教师只介绍实训目的,实训过程中将使用的检测仪器,检测量具及其使用方法,由学生自己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实训方案和实训步骤,并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教师在实训过程中随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评判。如果误差较大,则帮助学生分析误差原因,直到学生取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学生在下课前应递交完整的工程训练报告和检测报告。工程训练报告包括填空题和判断题,重点是考察学生对理论和知识点的掌握。检测报告内容包括:检测目的、检测仪器和量具、检测方案及检测理论依据、检测步骤、检测结果、结论与分析,以及对思考题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工程训练报告和检测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应采用先进的教育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增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检测技术》实训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作为学生辅助学习的手段。如将抽象的检测概念和检测原理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图形等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更为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还可以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课前预习,例如开设网络预习课,学生们可以提前在网上获取实训内容和实训要求,在课前进行设计实训方案和实训步骤,老师可以进行网络指导和答疑,突破了时空限制的全新教学环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五环节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许多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通过多年教学探索和实践,我们在检测技术训练课中针对非机电类专业的学生的教学要求,引入五环节教学法。五环节教学法是以掌握某种具体知识或某项操作技能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它由定向自学、立体讨论、示范讲析、检测巩固和归纳总结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各个环节既相辅相成,又环环相扣。
(一)导学
教师首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实物或模型向学生阐明检测技术的目的和意义,讲解涉及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即学生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训练室检测量具配置情况设计具体的预习题,供学生自学使用。
(二)立体讨论
立体讨论是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就某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研究,并且在教师引导下构建一种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其任务是通过学生自学将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升华到理解阶段。
(三)示范讲析
本环节在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和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内容进行示范讲解,并从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等三个方面来展开,其宗旨是讲疑难、讲规律、讲方法。
(四)检测巩固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示范讲析,亲自动手进行操作,按步骤完成测量并将被测件的相关信息及测量结果填入检测报告单中,并检验零件的测量误差是否合格。老师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检查本节教学的教学效果。
(五)归纳总结
总结本节实训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考试体系改革
新的考试体系改变了以往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确定最终成绩的评价方式,取消理论考试,探索多要素、多形式、多途径的评价模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激励,将过程评价(过程评价包括出勤率、是否穿工作服、迟到早退、课堂纪律、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纳入到考试体系范围。《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最后将过程评价(占总成绩中20%)、检测报告(占总成绩中40%)、工程训练报告(占总成绩中30%)等按比例综合叠加的办法确定最终成绩。
考试体系的改革能够综合评估一个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研究型学习。
七、结论
《检测技术》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工程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检测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也不断地对我们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所以今后我们仍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文广,李伟,齐建家,国绍文.检测技术实践教学改革方法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8).
[2]左淑红.《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3).
[3]张琳,袁新娣.《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6).
[4]佟雪松,王显丰.五环节教学法在钳工技能训练课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