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教师见习期工作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9: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教师见习期工作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见习期工作

第1篇

时光如梭,一年的见习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年里,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本年度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于2005年1月6日顺利完成组织转正程序.同时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教育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总结的教育教学随笔和论文被学校推荐发表和参加比赛。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不仅如此,还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收获不少。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一年来,我在学校开了多次公开课.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一年教龄公开课受到各位老师的好评。

6、扎实自己的基本功。通过向老教师、帮教老师的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基本功,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是唯一一个获得二等奖的新教师。

三、班主任工作情况

学校领导出于对我的磨炼与培养,让我一个普教毕业生一进特校就做六年级的班主任,一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尤其是聋教育的班主任,除了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同学良好的学习环境外,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平时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各种手段,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现在班级情况稳定,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互帮互助,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

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是我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

第2篇

一、积极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觉悟

我深切地认识到,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开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积极参与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新教师培训活动。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团同事,及时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同时,在语文组里,我积极配合组长和其它老师搞好教研活动,并积极争取机会提升自身素质。我也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20xx年x月x日,我顺利完成预备党员转正程序,更让我对感到身上肩负着的重任,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二、贴近学生,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得益于学校领导对我的悉心安排,我任初一(9)班见习班主任,具有丰富班主任经验的吴秀云老师成为我的指导老师。在吴老师的热情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班级的各项日常管理工作,并竭力协助班主任处理好班级内的各项事务。一学年下来,班级班风良好,在各项活动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初一年级的学生处于思想的转变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同的策略。我在不断向其他老教师请教、琢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一些班主任工作方法。平时,我也很有兴趣地去阅读相关班主任学习材料、优秀书籍,注意全方位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所写德育案例《爱让失窃案在阳光下消融》获苏州市班主任德育案例评比二等奖。

三、踏实工作,努力提高业务素养

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初一(9)、(10)两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工作中,我坚持做到“教学六认真”。我能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认真编写教案。我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尽量兼顾到各层面的学生,使每位学生学有所得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课后精心布置作业,尽量做到适度、适量。每一次作业都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在上级领导“六认真”检查中得到肯定。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行业事故多发原因分析:

通过历年的安全事故统计报告,建筑施工行业始终被列为高危行业。众所周知,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概括来讲只有三个: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因素,其中前两者为根本原因。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要从这两个根本原因上着手。要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选用安全性高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等方式减少物的不安全因素。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在事故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在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的位置,起主导作用。而且,从当前发生的事故统计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事故发生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因此,只要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造成隐患,就极可能演变成事故。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从而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避免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少出事故。

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的具体要求: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行业基本安全常识。

作为建筑施工行业从业者,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首先是必须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知识。法律法规中有很多关于安全生产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建筑施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其次是必须掌握有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危险源也非常多,对任何一个危险源未进行识别、评价,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第三是必须掌握有关的事故应急救援和逃生知识。只有这样,在可能导致从业人员生命危险的紧急情况下,从业人员才可能顺利逃生。这也是减少事故损失的重要途径。

2、行业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强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落实。对这些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是管理人员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准则、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安全教育,以便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只有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安全生产理论水平,才可能带出一支重安全,懂安全的施工队伍,才可能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特种岗位的具体安全操作技能。

工作岗位,特别是重型机械、电工、焊工等特种工作岗位的安全生产,是整个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切实抓好具体工作岗位的安全,才能确保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岗位安全生产教育,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操作技能,降低每个岗位的事故发生率。只有掌握了熟练的安全操作技能,才可能在实际工作中安全、准确的完成工作内容,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性安全事件。从目前建筑业的人员素质来看,在施工现场的一线作业人员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其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因此,如何抓好工作岗位的安全教育工作,使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的落实点。

三、如何强化对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1、提高企业各级领导的认识

我国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是企业负责、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但是我们说的多,做的少,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企业法人代表必须充分认识国家提出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意识到安全生产不但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及施工人员生命的安危。因此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

(1)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思想教育的目的是为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基础。通常从加强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劳动纪律两个方面进行。通过安全生产思想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政策水平,使他们严肃认真地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

(2)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的主要内容:企业的基本生产概况、施工工艺、机械设备、高处作业、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工程、文明施工、消防器材应用等安全基本知识。

(3)安全技能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就是结合本工种专业特点,实现安全操作、安全防护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知识的教育。使每个职工都要熟悉本工种、本岗位专业安全技术知识,包括安全技术、劳动卫生和安全操作规程等。

3、安全教育培训可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开展活动

建立安全教育室,举办多层次的安全培训班或职工夜校,举办安全知识演讲、报告会。进行图片和典型事故照片展览,放映电视教育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购置或编印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的参考书、刊物、宣传画、标语等。总之,安全教育要避免枯燥无味和流于形式,可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应注意思想性、严肃性和及时性。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1)加强对管理层人员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素质。企业必须定期、定时、分批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管理安全生产的素质,做到对安全生产能管、会管、管得好。

(2)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对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作业、焊接、汽车驾驶、爆破等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

5、施工单位重点抓好工人进场后的安全教育和班前教育

工人进场后,项目经理必须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新工人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尤其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必须落实责任,未经教育培训的决不允许上岗。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施工单位的班前教育,要结合工程的实际进度,按照施工的不同阶段(基础施工、主体施工、装饰装修施工),结合当日施工内容,天气如雨天、暑期施工和冬季施工的特点等情况进行,在安全教育的同时,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要组织各工种负责人和安全员进行分部分项安全技术交底、冬季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交底、周边环境影响的安全技术交底、受季节气候影响的安全技术交底、消防设施的安全技术交底等。

结语:建筑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观念,把安全生产工作与工程技术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积极营造上下重视,人人参与,形式多样的良好安全生产工作氛围,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生产,用技术的措施来控制质量和安全,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安全教育工作绝不能放松。

参考文献:

1 王立海;赵闻;;项目管理理论在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程概述 1.1工程内容 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程是轨道交通土建工程开工建设的前提条件,前期工程的实施为后续土建工程创造了施工条件和工作界面,其具体内容一般包括:管线迁改及保护、征地及地上建(构)筑物拆迁补偿、建(构)筑物保护、临时借地、交通疏解、占道开挖、临时用水、临时用电、绿化迁移等工作。 1.2工程特点1.2.1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程范围随轨道走向呈线状分布,跨越多个镇(区),涉及众多权属、管理和使用单位,如镇(区)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国土部门、市政部门、交通部门、公路部门、交警部门、自来水公司、水务公司、通讯公司、有线电视公司、公交公司、燃气公司、电力公司等,协调工作量多,工程管理难度大。

1.2.2轨道交通前期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开展需多方面有效配合,统筹展开。如开展管线迁改工作,需与临时借地工作相结合、与交通疏解工作相结合、与轨道交通主体及附属工程建设工作相结合、与权属单位需求相结合、与相关部门审批要求相结合,每项工作都环环相扣,需要开展大量且细致的统筹协调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的阻滞,都将影响整个前期工程的开展进度。2 前期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设计方面

2.1.1物探资料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管线情况。由于目前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尚不规范,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未完善建立管线基础数据库,且轨道交通站点多位于商业繁华路段,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在前期工程管线施工时,现场实际状况与物探勘察资料常存在较大差异,由此产生大量的设计变更,使管线迁改成为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

2.1.2设计出图与现场实施脱节。部分设计人员在出具管线迁改、交通疏解、临时用地等图纸前没有到现场进行详细踏勘,未与相关管线权属、土地权属单位、职能管理部门作充分沟通,或未充分考虑与其他各类管线的综合平衡,导致设计图纸出具后到施工现场无法实施,由此引起设计变更、用地协调、报审报批等一连串工作量的产生。

2.2管理协调方面

2.2.1前期工作开展力度不够。一些土地权属、管线权属单位对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采取不配合态度,工程经多次协调,仍因无法取得用地、无法签订合同等情况导致不能按期开展实施。

2.2.2前期工程施工前未提前做好计划统筹工作。部分前期工程在开工前没有与管线权属单位、交警、城管、安监、市政、临近商铺、土地权属等单位充分沟通协调,对管线迁改和交通疏解用地未提前进行综合考虑,导致工程实施时,需要多次协调占地围蔽事宜,且各方不断提出需求,工程需要频繁停工协调,影响了工期开展进度。

2.3质量安全管理方面

2.3.1管线施工安全质量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勘察物探资料不准确、施工单位对管线施工安全重视程度不足等情况,在地下基坑开挖或管线迁改施工过程中,破坏地下管线,导致漏水、漏电、通讯中断等事故有时发生。

部分雨水、污水管线迁改路由埋深较大,属深基坑施工,且与交通道路相邻,若周边土质情况不良,再加上雨季施工,极易发生坍方等安全事故,施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部分施工区域各种管线复杂交错,呈立体状分布,虽然在施工过程中已采取回填石粉处理,并上压路机进行压实,但管线之间的内部缝隙仍未能完全密实,地面恢复不久就发生了不均匀沉降。此类沉降不仅造成地面下陷、路面下陷等质量问题,且会使地下管线承受额外压力,导致地下管线错位或变形、甚至断裂,由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3.2交通疏解道铺设质量方面

部分交通疏解道设置在原道路旁边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上,其土质情况与原道路基层存在较大差异,若未能及时针对现场土质情况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就仓促进行交通疏解道铺设施工,交通疏解道完工通行一段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路面破损、开裂等质量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到道路行车安全。

3 相关对策和处理措施

3.1勘察设计方面

3.1.1要求物探勘察单位必须加强物探勘察技术手段,多方收集管线资料,切实提高勘察物探资料的准确性。

3.1.2加强对设计出图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要求设计院进行管线迁改设计时必须进行管线综合平衡图及管线位置纵横剖面图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管线路由的可实施性,考虑管线迁改施工与交通疏解道、车站主体、附属设施结构施工的工序关系,尽量避免管线多次迁改,尽量减少施工场地协调、征地拆迁等工作。

强化出具图纸前的审查程序。要求设计单位出图必须通过由业主组织的图纸会议审查,方能出具正式施工图纸。审查会议由业主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管线权属、土地权属、城管、交警等相关单位参加,共同分析研究,达成一致意见,形成会议纪要后,设计单位根据会议纪要要求出具正式设计施工图。

3.2管理协调方面

根据前期工程各工点的实际情况,推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3.2.1对前期工作开展力度不够的情况,可加强落实属地镇街包干工作模式。业主与镇街政府签订前期工作包干合同,由属地包干落实征地拆迁、临时用地、绿化迁移、管线迁改等工作。在镇街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更有力、有效地开展各项前期工作。

3.2.2对于工期紧张、节点关键性的前期工程,业主成立前期工作攻关小组,由分管领导牵头,有效集合相关单位与部门,集中有效资源,明确建设各方工作目标,专人专事,快速反馈与响应。攻关小组通过每周定期召开攻关小组会议,快速决策,关键事项定期跟进,跟踪闭合,有效地达成既定工作目标。

3.3质量安全工作方面

3.3.1加强与管线权属单位的沟通,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地下工程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已探明的管线,由业主书面发函给相关管线权属单位,要求其派专人到现场踏勘,核对管线路由、埋深等情况并以书面形式予以回复确认。

3.3.2加强管线迁改工程实施前的现场探查工作。在管线迁改工程实施前,要求施工单位沿管线纵、横方向开挖探沟,在横向探沟查明横向范围不明管线情况的同时,以纵向探沟确定既有管线的行走路由。这种方法,可有效查明一些管线不在管井间直线行走,实际路由左拐右弯的情况。

3.3.3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对于深基坑、临近交通道路、施工面窄、管线情况复杂等施工部位,应高度重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基坑支护及临边防护工作,同时要求施工安全员及监理工程师必须全过程现场旁站监控,以确保施工安全。深基坑工程施工前应向有关安全职能管理部门申报深基坑设计审查。

3.3.4重视管沟回填质量。在管线迁改管沟回填阶段,对管线情况复杂的部位需要采用石粉进行回填,回填后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进行反复冲水密实,待回填石粉沉降逐步稳定后,方能进行地面铺装或道路恢复施工,不能因为赶工期而操之过急。

3.3.5交通疏解道施工前对下方的土质、管线等情况进行细致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交通疏解道处理方案。

对交通疏解道下方管线密集复杂,地下管沟单独包封保护实施难度大的情况,可采用整板保护的方法进行交通疏解道处理,即在交通疏解道范围内直接浇筑刚性钢筋混凝土形成保护板,再在其上铺设面层形成交通疏解道。在地下管线密集复杂的地段,采用整板保护方案对比地下管沟单独包封保护方案,不仅整体造价没有增加,而且能有效减少路面不均匀沉降,降低施工难度,加快工程进度。

对设置在现状人行道及绿化带上的交通疏解道,若存在地下淤泥等软弱土层,或土质含水率高,经碾压仍无法达到路基压实度及弯沉度要求的,可通过换填片石、碎石或搅拌桩等方式进行加固处理后,再进行路面铺设施工。

第5篇

1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之一,在培养高校工商管理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发挥着建设的作用,但是深入分析当前工商管理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会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校企合作肤浅化,未能真正有效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从2005年国务院开始积极鼓励校企合作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这期间校企合作的机制不断健全,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推助力亦越来越明显,但是纵观目前工商管理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还主要集中在如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教师培训等较为“表浅”的模式上,未能真正发挥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1.2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深度机制及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从当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来看,校企合作的双方――高校和企业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双方自愿或者某种关系而建立的合作关系,属于短期的、不稳定的合作,高校往往热情较高而企业则态度较为冷淡,积极性不高,不能以更高的姿态和热情去投入到校企合作中去,校企合作的主动权往往也掌握在企业手中,高校和企业之间基于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高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从而影响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效。

1.3政府缺乏完善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促进机制和相关的保障体系

随着校企合作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的进一步凸显,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国家应该出台专门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将校企合作真正上升到国家和政府层面,从而有力促进校企合作向着深度融合发展,然而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机制建立过程中,仅由企业和高校双方进行相关机制的建立,政府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的第三方在此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提倡”“鼓励”作用,而未能真正从制度上明确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和各项保障体系,使得校企合作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校企合作机制的基础较为薄弱,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深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机制的路径探寻

深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机制,需要高校和企业通力合作,从区域发展及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出适合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2.1以合作互惠理念为指导,创新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新模式

随着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正成为市场发展的现实需要,因而高校和企业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同时,要着力以“互利共赢”理念为指导,切实加快探索新的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新模式,如校企合作共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课程及教材共同研发,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试点特色办班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新型的现代工商管理人才,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企业相关人员进入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课题交流,校企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研究等,切实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校企合作实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2坚持互惠共赢原则,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完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机制,需要高校及企业之间坚持互惠共赢原则和双向互动原则。高校及企业应合作建立相关的校企合作制度,明确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责任、权利以及利益共享机制,为校企合作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尤其是明确高校及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共享机制,高校应积极立足于自身科研优势,利用自身充足的教学资源,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工商管理新型应用型人才,为企业提供企业发展、人才引进、相关科研研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让企业感受到校企合作给其自身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激发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以便使企业积极投入到校企合作中,以其自身优势如新技术、新理念等为校企合作提供平台支持,推进工学融合,提高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3地方政府及相关行业应积极出台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供战略推动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的健全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应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台专门的校企合作指导实施意见及相关的激励机制,积极促进校企合作深入融合发展,例如政府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措施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办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应完善相关的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发挥政府的资源整合作用,深入协调整合企业和相关高校资源,牵头组织相关的校企合作等,有效保障校企合作良性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合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4校企合作共建合作机构

合作机构是高校及相关企业基于互惠共赢原则而共同出资建立的校企合作新平台,也是当前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校企合作共建相关机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及企业的各自比较优势,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力地深化了校企合作办学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可谓是目前校企合作办学的最高模式,在这方面,有不少企业及高校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湖北兴发集团自2003年以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先后同武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3个高校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大学及三峡大学共同建立了湖北省磷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武汉工程大学联合组建了湖北省磷矿采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平台的建立有力地推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时也有力地培养了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第6篇

关键词: 高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03-02

0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大学生精神疾病、自杀、危害家庭及他人与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与教育界的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这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光靠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是难以完成的。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应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1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1.1 学生对班主任有依赖、信任感在家里孩子对父母有依赖感,在学校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有较大的权威。班主任在生活中乐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真诚关怀,善解人意,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接纳和认同。

1.2 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有更多的灵活性、多样性和针对性班主任针对学生和班级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如:大一新生入学时可以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共建美好班集体”的团体活动;在大二时开展自我认识的系列活动;在大三时开展“我的未来不是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活动;同时通过密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深度辅导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然后有意识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改变原有的不正确观念或想法,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1.3 班主任在课任老师与学生之间起着沟通、调解作用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各科任老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的责任。

1.4 班主任可及时与家长沟通,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笔者所在石油化工学院每学期初班主任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信中详细介绍该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学期的成长变化以及对所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做好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家校联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防御与疏导工作。

2班主任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抓好新生入学时机,增强班级凝聚力大一新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从熟悉的环境步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充满着希望与好奇,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并不像理想中的那么美好,也充满着挫折与矛盾,伴随着艰辛与失落,来不及找到心灵的支点就陷入了困惑。班主任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正确引导学生顺利渡过这些不适应阶段,使学生顺利地主动学习、充满希望、满怀信心地生活。新生入校的第一天,班主任应迎接本班学生做好接待工作。让学生从一入校就感觉到班主任在关心他们,从而使学生对班主任有了亲近感和认同感。比如笔者作为一个班主任,新生入学时在班级学生的宿舍门口都做了精美的门牌,上面写好小屋主人的名字。让他们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宿舍床位以及了解到舍友的名字,学生感觉到班级很温馨,也很快的与班主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有了归宿感。同时进行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活动使学生彼此认识,并相互熟悉,通过一些心理游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建立班级凝聚力。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班主任设计的活动一定要有针对性,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哪些心理品质,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班主任要心中有数。班主任应提倡学生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比如入学之后可以组织迎新晚会展示同学们的才艺。中秋节、元旦等节日的时候一部分学生不回家,可以组织一些茶话会,和班级的同学们在一起,让他们感觉到班集体的温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5.25心理健康节,开展系列心理活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

2.3 开展班级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班级是学生最经常活动的场所,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共同的课堂、班主任、科任教师,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有着这样、那样的共识。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条件是有与之相联系的人或事,或是彼此理解和了解的人。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及矫正学生的不良心态。笔者为了提高班级凝聚力以及选出班干部,进行了以班级建设为主题的团体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心理游戏增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并形成团体凝聚力。

2.4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开启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中,通常比较容易引起班主任关注的是少数表现优异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这就要求班主任关心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若班主任能在一学期内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进行过正式的面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个人兴趣爱好、家庭情况、目前的状态等,班主任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问题所在。通过辅导,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当然,班主任老师发现学生有异常情况时,也可推荐到心理咨询中心,让学生接受专业的个别心理辅导。

2.5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见证学生四年的成长为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心理测评记录、与老师的谈心感言、学习成绩、大学四年每个阶段经历的重大事件等。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成长档案,记录着每一次的心路历程。当学生毕业回顾往事,点点的记载可以唤起心灵的感悟与收获。

3班主任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3.1 提高班主任心理辅导的理论素养,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培养一支自我心理素质良好、又乐于和善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可以每年选派一些骨干班主任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理论知识;并邀请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对教师举行专题讲座及团体辅导,帮助广大教师认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掌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学生队伍建设中。

3.2 发动班主任鼓励学生参加个别心理咨询活动,把握学生的心理脉搏学校应该十分注意对个别心理行为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对他们重点关心,积累个案,跟踪教育。为了让班主任更好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自卑、孤独、学习焦虑等倾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该重视为班主任提供危机干预的一些培训。班主任应与心理咨询中心密切合作,一旦发现问题,可以推荐学生来心理中心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3.3 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配合班主任应该善于与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合作,共同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个好的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能充分运用家庭、学校、社会一切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有利资源;对一切有碍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会设法将它对学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班主任要与学校心理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心理中心组织的各种活动,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捍萍.新形势下高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与素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6;10:67-68.

[2]曹慧群,魏波,张黔玲,倪倬.高校新生班主任工作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版,2007:2:90-91.

第7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国产化

为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良性发展,1998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实施国产化工作的有关政策性文件,以指导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几年来,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国产化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国产化政策的实施,拉动了内需,扶持了相关民族工业的发展,降低了投资和运营成本,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国产化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点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基础工业的落后,特别是基础材料、工艺和信息技术的落后,导致国内产品无法满足需求,关键部件不得不依赖进口;

(2)对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全国统一的技术及产品标准;

(3)高起点、高速度的建设,客观上对轨道交通的各种设备及系统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国内企业仓促上阵,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实力来发展并完善,难以与国外企业直接进行竞争。

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工作中存在的难点,上海首先在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方面寻求突破:从与国外企业合作起步,逐步培养国内企业自主设计、研发和制造的能力,使一批国内企业在参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在国产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上海在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方面的工作实践,为轨道交通其他专业的国产化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1 上海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国产化进程

AFC系统是轨道交通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也是国家重点要解决的三个国产化系统之一。为此,上海选择将AFC系统国产化作为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工作的一个主要项目。

1.1 国产化工作的初次尝试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伊始,就开展了AFC系统国产化的实验,但由于基础配件和工艺的缺陷以及产业化难以配套等原因,这次实验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尽管如此,这次实验对日后AFC系统的引进和后续国产化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1.2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国产化相结合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的AFC系统全部从美国引进,选用的是国际知名的CUBIC公司的产品,是国内第一套投入商业运营的AFC系统。该系统于1998年9月先在1号线安装调试,并于1999年3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在运营过程中,这套AFC系统体现出了高效便捷的特点;但是,完全依靠进口的种种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造价昂贵,运营费用高;国外企业的关键技术不公开,造成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困难;备品备件不足,售后服务难以及时保障等。

在1、2号线AFC系统开通运营后不久,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明珠线一期)AFC系统的建设任务提到了议事日程。考虑到当时国外AFC系统产品相对比较成熟,而国内产品尚处于摸索阶段,不能成套提供,且没有系统运用的实例,因此,确定了3号线项目AFC系统国产化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即“主要设备引进,逐步实现国产化”。按照这一原则,在实施3号线项目AFC系统国际招标时,明确提出了国产化比例不得低于31%的要求,并要求国外供应商提供切实的国产化措施,包括国内合作企业、合作方式以及主要系统国产化的进度安排等,以此促进国外企业与国内企业合作,并向国内合作企业开放其技术。最终,3号线AFC系统由西班牙INDRA公司和上海华虹集团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中标,国产化要求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入了合同;并特别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系统软件不低于60%的部分是在国外供应商的保障下由国内企业完成,以部分技术简单设备的进口为代价换得了应用软件的本地化。在具体实施时,除组装调试,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及应用软件本地化外,还利用国内合作企业的成本优势,争取到了系统非主要部件及其他配套设施均采用国产设备;在引进主体设备的同时着手进行主要零部件国产化的研发工作,逐步实现维修零部件的国产化。由此,3号线AFC系统国产化基本实现了“主体设备及系统集成引进,应用软件本地化”的目标,从而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随后,根据上海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建设需要,上海华虹集团又与美国CUBIC公司签订了合作改造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AFC系统的合同,国内企业开始全面参与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供货。

1.3 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FC系统

在经历了国内组装、部件供应、合作开发等阶段之后,国内企业的能力和经验不断提高,初步具备了独立设计和建设的能力,AFC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1年底,在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伸段工程AFC系统的招标中,上海华虹集团在与美国CU BIC公司的竞争中胜出,成为该项目的总承包商,从而结束了该领域外国供应商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

为了完成项目的开发工作,业主单位和承包商通过合作或单独组织多个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集中各方力量有重点地突破技术难点,由点及面地解决问题。经过2年多的建设,该系统于2004年初完成了所有设备与设施的安装,并于同年12月底正式开通运营。该系统拥有国内自主的知识产权,全部软件由国内企业设计提供,绝大部分设备及部件由国内企业制造,不仅实现了AFC系统的基本功能,而且完全与国外进口的系统兼容,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基本达到了要求。这一系统的建成,标志着国内AFC系统供应商的设计、制造和工程实施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市场的配角逐步变成了主角,具备了与国外供应商直接竞争的实力。

随着上海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已经形成了几家具有相当实力的AFC系统供应商。除前面提到的上海华虹集团外,上海邮电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与大连现代高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于2002年赢得了大连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3号线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合同;上海启明软件有限公司与上海华铭智能终端设备有限公司共同为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提供了自动售检票系统。2003年底,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AFC系统进行招标,多家国内企业参与了竞争,最终上海华虹集团以综合优势胜出。国内企业的全面崛起标志着AFC系统国产化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2 上海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国产化现状

经过几年的积累和快速发展,上海轨道交通AFC系统的国产化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为进一步规范市场,提高AFC系统厂商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上海于2003年启动了轨道交通AFC系统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并于2004年底编制完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颁布实施。通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各方的行为,明确应用和生产目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AFC系统集成和设备供应能力。2005年初,上海轨道交通结合“一票换乘”方案的实施,进行了1、2、3号线AFC系统标准化改造以及5号线AFC系统建设的招标,结果全部由国内企业中标: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总包1、2号线的改造;上海华虹计通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总包3号线的改造和5号线的建设。此外,上海复旦微电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公司、上海华铭智能终端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邮电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怡力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等共同参与,进行整系统地提供国产化产品。同时,还由上海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上海华虹计通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金陵时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启明软件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进行合作,在2005年底完成目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中要求最复杂、能力最庞大的网络清分系统的开发建设。

通过不断推进国产化工作,上海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轨道交通AFC系统产业化建设,培育了一批有实力的系统设计、集成商以及终端设备和配套部件生产制造商,还实现了非接触IC票卡相关集成电路的自主设计、制造和封装的国产化,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企业群,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竞争态势,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贴于 3 主要经验与启示

3.1 AFC系统国产化的主要经验

上海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工作之所以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进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1)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推进国产化工作

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国产化是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向。但国产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努力才能实现,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兼顾各方利益,又要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对此,上海市政府的有关部门以及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及运营单位等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在轨道交通AFC系统建设过程中,确立了以国产化带动产业化的目标,有选择地确定重点出资立项,并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大力推进国产化工作。

2) 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确定分阶段突破口

通过总结过去国产化工作的经验,明确了以自主研发设备和发展设计能力为国产化工作的主导方向;组织各参与单位从不同角度选择突破口,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地建立研究课题;从网络规划、用户需求、技术重点等由点线面多方位进行突破。在明确需求的情况下,把终端设备的制造作为第一阶段突破口,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作为第二阶段的突破口,并在与国外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系统的过程中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视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使国内企业快速成长起来。

3)重视整个产业的发展

上海把基本形成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国产化生产、供应和服务的产业链列为上海智能交通建设的工作任务之一。在推进AFC系统国产化工作中,打破行业限制和体制限制,充分发挥各行业、各类厂商的优势,形成了一支各有所长、优势互补的产业队伍;不仅如此,上海的产业单位还主动与科研单位进行合作,逐步提高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上海邮通公司与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AFC联合实验室”。此外还有上海华虹集团公司与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上海金陵股份公司与长江计算机集团合作等,都推动了相关的自主研发工作。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的提高以及产业队伍的逐步壮大,加快了国产化工作的进程,促进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4)注重市场的培育和建设

上海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也非常注重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在国内企业的起步阶段,通过促成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国内企业创造参与机会。在国内企业取得进步和发展之后,又适时开展地方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用技术标准来规范市场的发展,使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竞争中谋求发展,营造了良性竞争、良性发展的大环境。

在未来轨道交通的建设中,上海市还需要在加强整体规划、推进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开放和完善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方面下工夫,使国内企业能够抓住轨道交通大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增强自身实力,发展、完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2 对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国产化的启示

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的国产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国产化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从上海探索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工作的成功经验中,可以得到以下有益的启示:

1) 坚持国产化工作与产业化发展并行

上海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工作取得的成绩,有力地证明了国产化工作必须与产业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国产化与产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的,推进国产化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提供了条件,反之,国内产业的形成、发展和壮大也为国产化的实现提供了保证。所以,应始终把国产化工作和产业化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 选择正确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抓住国产化工作的关键

上海在探索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的过程中,采用了“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开发—自主创新”的产业主导型发展模式,并以此来推动国产化工作的进展。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产品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抓核心技术的国产化工作,形成设备系统中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推进国产化工作中,只有掌控制高点,才能真正实现国产化和产业化的同步推进。上海在推进AFC国产化工作中,就是抓住了系统软件国产化这个核心,一举切中关键,才赢得了国产化工作的重大突破,打开了一扇通往产业化发展之门。

3)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链

采用“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是实现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核心技术国产化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产学研”结合,以企业为龙头,依托科研力量和技术队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既有利于培养国内的后备技术力量,也有利于加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而推动我国轨道交通产业链的构建与形成。上海在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工作中走出了“产学研”结合的一步,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4)积极推进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加快技术标准、行业标准的建设已经成为推进轨道交通国产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是规范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可以使国内企业在推进国产化工作时少走弯路,缩短产业化建设所需的时间。因此,要立足本国实际,面向世界市场,加快探索建立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国家标准,以指导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

5)政府与轨道交通项目业主单位要发挥各自的作用

在国产化工作起步阶段,政府应强化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研发资金、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等一系列措施,给国内企业以大力扶持;轨道交通项目业主单位要积极为国内企业创造条件,提供参与建设的机会,促成其与国外企业合作,学习国外的成熟技术和先进经验,进而开展自主研发工作,以尽快提高国产化产品质量。

在国产化工作相对成熟阶段,即国内产业企业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产业队伍时,政府要加强市场的规范化建设,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防止恶性竞争;项目业主单位也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推动市场的完善,为参与市场的企业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更为开放,技术交往与交流更为频繁,这使我们能够缩短国产化工作的周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应抓住机遇,着眼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轨道交通设备产业,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从而加速我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确保国产化工作目标的实现。

4 结语

未来20年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据预测,最近10年内,全球轨道交通3/4的投资将集中在中国。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只有坚持走国产化之路,才能保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应按照国家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求,坚定地支持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建立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产业,并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工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第8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高职机械类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18-03

引言

教育部关于《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全新定位,即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不仅是高等教育,同时具有"职业教育"的特征,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八个字鲜明地写在职业教育高高飘扬的旗帜上[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2011年至今,我院机械类专业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依托地方装备制造知名企业加强校企合作,集聚校企优质资源,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造就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坚强基础和有力保障。

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1校企合作体制框架建设

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是教育部提出的重要建设任务。《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中明确提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目标是:"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探索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应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方向,推进并深化校企合作工作,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

结合南通职业大学是地方办学的性质,校企合作体制建设采用理事会模式,代表地方政府的学校领导为理事长,相关企业为理事单位,理事单位代表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组成理事会。通过理事会章程决定其组织结构、工作机制和议事程序,确保校企合作共建目标的实现。校企合作体制框架包含理事会、院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团体三层机构。理事会是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决策和领导机构,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策划与日常管理,实现校企合作常态化管理职能,保障校企合作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的全面完成。院部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是校企合作办学的组织实施机构。重点是依托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厂中校"、"校中厂"建设),组织实施"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分段式教学等教学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科技服务、继续教育服务等。校企合作团体建设是校企合作办学资源整合的重要措施。校企合作办学中要汇集校企各方优质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化整合,为使校企合作机制的实践提供资源支撑。

1.2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机制就是实现校企合作办学的制度与方法。建立专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共赢、资源多元投入和合作工作常态化等四个机制制度体系,是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主线[2]。

通过建设校企人才共育机制,将校企合作深入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一是构建高职学生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现所有学生接受半年以上的企业生产顶岗实习。二是将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教学质量等纳入学院教学规程,指导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通过建设校企合作办学的资源多元投入机制,建成资源多元投入的实训基地及其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企业和学院资源优势,共同建设 "校中厂"和 "厂中校"实训基地,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实训基地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通过建设校企合作的成果共享机制,实现共同开发合作项目,成果共享。企业参与学院建设,将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引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学院参与企业科技项目开发,既锻炼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能力同时服务于企业的技术进步。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共建并共享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资源更好地用于学生实习和员工培训;校企密切联系,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和职工在校培训的过程全面可控在控[2]。通过建设合作工作常态机制,实现校企合作常态化管理,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组织的常态工作机制,为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在这种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我校实施了"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授进企业,学校与数百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专门的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策划、管理、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顺利完成。机械学院在校企合作建设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院与南通地区知名企业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南通科技机械学院",并顺利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建立了组织机构,校企双方对合作发展南通科技机械学院的重点达成了共识:(1)巩固扩大南通职业大学实习基地建设;(2)与南通科技数控机床研究院共同开发科研课题;(3)校企共建集教学、培训和生产于一体的"校中厂"和"厂中校"式的实训基地;(4)进行"订单班""冠名班"双导师制的深层次办学模式的合作;(5)聘请南通科技的精英技术骨干担任客座教授,参与教学与专业建设;(6)校企共建"双师"结构师资队伍,每年由学校进行企业职工的培训,外派师资到企业锻炼。

2.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施"顶岗实习",校企共育人才

在我院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在毕业前需进行半年以上的生产性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的适当岗位上边学习、边进行生产实践工作,学生在企业中有较为固定的岗位,不仅接受学校老师的指导,还要接受企业委派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老师傅"指导,同时接受企业的文化熏陶,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适应企业的运转方式。这样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为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提供了坚强基础。在这期间,学校老师与学生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随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企业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出恰当评价,学校老师结合企业的评价评定学生的成绩。学校根据企业实际要求及学生的实习效果改进教育教学工作[3]。

2.2 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实验实训体系

高职机械类专业实验实训体系依据核心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建立培养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两个层次的实验实训体系。首先根据机械制造类的共性能力要求,通过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校外为辅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配备常规设备,对硬件要求基本一致,可以对实训基地的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实训基地利用率的最大化。其次,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训练需要技术先进的设备,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要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因此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主、校内实训基地为辅进行专门技能训练的设计。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先进设备、制造技术、兼职教师和企业文化等资源进行校外实训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机械专业通过省示范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央财支持重点专业建设、省重点专业群核心专业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加大经费投入,同时积极引入企业及社会资源,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建立"校中厂"式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

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着重训练学生的技术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满足基本技能和部分专门技能训练的目的。联合地区重点装备制造企业的专家,系统设计基于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环节,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校中厂"式的生产性车间,在校内实训基地创建真实的工作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按企业化要求组织生产和科研,将课堂建在生产一线,结合生产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同时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编制实训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实现技能实训与岗位要求的对接。力求基地的训练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程度与企业生产水平同步,设备投入与实训项目开发同步,形成一个具有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加工、检测、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的"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训基地。

(2)建设"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主要训练学生专门技能、培养拓展能力和综合能力的主要场所。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先进技术以及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产品来完成相关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实现"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在其建设过程中,校企合作选取企业中真实的设备、产品等同时又适合训练学生技能的项目,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力求满足一专多能的要求,即在满足一个项目实训要求的基础上,应能同时进行其他实验实训项目的要求,从而各项目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训练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

2.3 以企业管理模式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建设

首先加强实验实训机构建设,通过成立实验实训管理委员会,对各实验实训基地配备各层次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实验实训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金加工、数控加工、模具加工三个车间(基地)由专(兼)职人员担任车间主任,按照企业车间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员工管理、物流管理、安全管理等对车间进行综合管理,形成科学的实训基地管理考核体系。积极探索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并且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加强实训基地"5S"现场管理;培养团队及合作精神,提高师生的素质。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协议共同管理,按实践教学计划安排教学环节,实施质量监管和考评。

3.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兼)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

充分利用机械制造综合实训基地教学和生产的条件,结合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制订了校内专职教师定期到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践、锻炼的制度。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开发为切入点,利用寒暑假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类高级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骨干教师必须获得钳工、数控操作、技能考评员等方面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从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或技术能手担任兼职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对兼职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对受聘兼职教师进行教学能力考核,重点检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的程度,实行等级评价、过程监督和绩效考核[5]。

4.结语

高职教育由于其"职业"的鲜明特征,必须面向社会实施开放式、多样化办学,"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政府倡导下,校企双方都应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惠互利的人才培养途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基本原则,研究合作模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理念,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 职业技术教育,2011(28):5-10

[2]许戈平,胡亚春.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模式探索[J].职业,2012(01):81-83

[3]魏文杲.高职机械工程类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 科技资讯,2012(32):182-183

[4]杜世禄.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7(01):113-115

[5]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2008(17):19-21

基金项目:(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改革课题,课题名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与实施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类专业为例"(课题编号:2011JSJG375), 主持人:王磊,李业农

第9篇

关键词:社会比较;社会支持;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93-01

由于近年来国内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许多大、中院校都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老师,教育部也与近期修订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这一系列举措的引入,一方面提升了社会对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视,另一方面起到了防范心理问题产生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根据目前国内经济、教育发展趋势,特别是二孩政策的放开,对教育的倚重只会更为突出。这就促使因社会经济、教育发展而生的对知识的期待,转化为巨大压力落在了一线教师身上。这样的体系中心理教师处在了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心理教师自然承担起为在校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的重任,同时本身处于基层教育的一线,尤其对于初入职新手,,他们既要克服见习期教师因胜任力不足而产生的倦怠心理,又要及时调节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工作压力,不得不说是一个挑战。

见习期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具可塑性的阶段,也是其专业成长的"内在关键期"。如果见习期心理教师能恰当把握好这一阶段,及时调整各种压力,疏导负面情绪,就能够树立起良好的专业信心、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平稳渡过职业适应期,规划出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

1.寻基础――见习期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培训的整体概况

为了避免新教师在见习期因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工作压力调节不当等出现不胜任的情况,高校在培养阶段既有相应的措施,用人单位也会组织相应的岗前培训。依据我国目前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大部分师范生在校阶段已完成了实习期培训任务,即从熟悉教师工作、行为规范,到学习掌握教育、教学理念(1-2),对于初入职阶段将遇到的各种问题、困扰也给出了初步的预测与应对建议。具体化到我市的新教师培训工作上,既有集中展开的职前培训,又有分散实施的学科培训,更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对见习期教师的职业胜任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3)。但这样多层次的培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对见习期心理教师这一群体。由于工作中许多问题都是发展性、积累性的,一些职前培训就很难起到长效的指导作用;心理教师同时承担心理咨询工作,将与心理咨询师面临的个人成长问题合并,使得见习期心理教师的压力颇为突出。

2.找来源――见习期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压力源

根据笔者调阅相关文献、走访多位见习期心理教师真实情况以及笔者的亲身经历,见习期心理教师压力主要有内外两类三个方面的来源。

第一,客观教学质量即课堂教学实施的要求。心理健康课与其他常规课程有着众多的不同,课堂教学不再以传授知识为终极目标、教学内容更加宽泛、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并多以活动、游戏为载体。为了保障教学质量,达到教学要求,这就需要见习期心理教师具有很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并能深入浅出的理解、演绎教学目标,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实施,促成学生任务完成与心理成长。无疑,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是一大难题,许多见习期心理健康教师常常要奔走于课题纪律维护、教学任务布置中间,课堂管控过严,活动游戏无法深入展开,难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安全和心灵共鸣;课堂管控过松,教学设置就流于形式,不仅挫伤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学生对心理课的合理期待。这是见习期心理教师最直接的压力来源。如果不能及时克服,很容易形成对自己不能胜任的判断,自我挫败感、倦怠无力感接踵而生。

第二,专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大部分见习期心理教师一入职初始,即身兼学校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及个别学生心理辅导、问题学生的系列干预等,无不需要见习期心理教师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初入职者大多缺乏实战经验,理论功底尚属薄弱,灵活应变能力也是非常的不足。"需求"与"供给"的不对应,初入职的心理教师会感叹,明明也很用心,甚至是全心扑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但期望与现实存在太大落差。这一来自外在的专业能力提升要求,可能诱发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严重的心理失衡,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也会降低。

其次,内在自我成长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人类心理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内容或从事相关的专业活动,那么对囊嫡呔陀辛烁高的要求-心理教师必然能站在科学的角度诠释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咨询工作中能分析当事人的问题、情况,提供熟练、有效的专业帮助;且能以前瞻的视角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确保在具体的咨询、辅导工作中不会因为个人的情结、困扰而影响到当事人、教育对象的状况。但是,实际上,许多见习期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内在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未完成的事件,如童年期被忽视的情结、强大的超我形成的完美主义人格、内在小孩未曾疗愈的问题,如果不能获得持续的自我成长,可以说,帮助他人基本是无效的。

3.重行动――见习期心理教师压力的自我调节

学者任勇曾提到:现代生活中人们普遍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想尽各种办法改善生活。对于教师而言,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是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见习期心理教师要有这样基本的认识,以一种全局性的、系统性的视角看待初入职期间各种压力,不能因现实的压力就过早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往研究中更侧重从教育学观点来探讨见习期教师压力调节的方法,如李碧珍(2016)提出教师应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加强教学反思、校本研修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来走出困境;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6)则是从专业技能训练、搭建长期、针对性的培训和实践平台帮助见习期教师渡过适应期,这些方法要彰显成效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经验的积累,鉴于此笔者试从更简单、直观的要求出发,提出一些对应性的小策略,以期能提供给在现实困局中"单打独斗"的小个体一些实效性的帮助。

首先,善用教育理论,打通教学难关,在学理论中促行动,在行动中强理论。

见习期心理教师,需要在课堂管理及专业技术能力两个方面多下功夫。例如学习班主任管理、课堂组织,这不仅可以通过"传帮带教"来实现,见习期心理教师也可以l挥自主性,通过观察学习、模仿学习来加强。课堂管理不是教学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却是保证课堂效果的必要条件,见习教师更不能忽视这一点。此外多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备课、听课、评课,切忌流于过场,做一个听评课的"有心人",并能抓住机会与同行、前辈就课堂组织、教学设计等进行探讨与演练,既可以找到互相倾诉的同质团体,又能够获得清晰的自我认识、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习得教学设计思路。课堂管理与专业能力训练双管齐下,才能更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从而真正的提升见习期心理教师的自我价值感!

其次合理看待考核,恰当使用社会比较。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团队近年来发展快速,各类评比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比较的初衷是引发反思,促进发展。但是有时因为个人能力、视野的局限会与之背道而驰。对于见习期教师各种考核也不期而至,班主任考核课、专业考查课、教育基本功比赛,每一项都意味着漫长的准备时间、扎实的专业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

最后就是启动内在资源,构建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教师职业本就是高耗能职业的一种,而心理教师则负担了一线教师、心理咨询师两重职业压力。此背景下易表征出职业倦怠的情感枯竭、动力缺乏的征兆。若此时能够拥有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就能够度过职业不适阶段。恰当、充分的社会支持使个体对自己有积极、全面的评价,且在经历失败、应激事件时也有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应对。见习期心理健康专业教师要及时走出自我优思的藩篱,积极主动的与同事交流工作中的感受与经历,主动寻求向信任的亲朋好友倾诉初入职场的压力,采纳同辈、同质群体高质量的支招或建议,还可以将满腔情绪化成字符在社交平台中达成合理的宣泄。总之,让构建起的外部支持系统促成内在心理资源的流动,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的情绪压力都能得到指引或疏导。

参考文献:

[1] 孟洁.新教师入职培训新途径的探索和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2(2):73-78.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