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19:4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美丽乡村交流材料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下午好!XX乡是我市的农业大乡,存在工业产值少、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但同时也有地域面积广大、农村人口较多、农业区位优势突出的长处。尤其是今年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给我乡广大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此,邢家社乡党委、政府从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推进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发展机制,现将我乡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
根据上级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确定XX、XX两个村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经与市农业农村局和第三方设计公司沟通,按照“以村为主、发动群众、优化资源配置、确定产业规划”的工作思路逐步打造环境宜居、村风文明、产业兴旺的美丽乡村。
其中,XX村建设乡村公园、田园景观和相关附属设施;XX村依托本村特点,重点打造民俗文化墙、古村落原貌恢复和休闲场所建设,两个村预计总投资95万元。下一阶段两个村将在农村产业发展规划上出力,宋家庄村千亩榛子基地已初具规模,关头村也将把智能大棚建设、水果种植采摘项目抓紧落地,给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在此过程中,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让群众自觉认知“美丽乡村”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全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两个村申报农村“一事一议”项目,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广泛宣传美丽村庄建设和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能人轶事,打造邢家社乡“农村名片”。
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
乡党委、政府按照上级要求,成立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夯实人员责任,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分步有序推进。经乡农经站调查研究,结合我乡实际,制定《邢家社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为全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通过组织召开推进会、现场会等方式对全乡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和广泛宣传发动,同时,召开专题培训会深入解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背景、方法和意义;乡产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各村进行现场督导,实行“一对一”具体指导改革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向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汇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完成改革程序,明晰存在问题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情况
我乡自2019年初以来,按照“依法依规、公平合理、民主决策、权责一致”的原则,稳步推进产改各项工作,尤其是在矛盾问题较为集中的成员身份确认流程中,采取“法律政策为依据、村规民约为参照、民主决策为兜底”的办法,针对性解决各村存在问题,充分保障每一位村民的合法权益。清产核资共计确认15个行政村账面资产19501054.14元,集体土地112879.03亩。
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过程中,我乡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的工作方针,实行“一村一策”,严格执行民主程序,要求各村按照“3表2书1办法”(3表:成员登记表、确认表、股民清册;2书:股民清册意见书、成员身份确认办法意见书;1办法:成员身份确认办法)履行成员身份确认规程并完善档案资料。经过3个月的紧张工作,全乡共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363户、12472人,折算集体资产股份17358.8股。截止2020年8月18日,15个行政村都已完成民主选举并挂牌成立经济联合社。
2、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个别村因历史原因造成款项的原始凭证缺失,导致乡农经站、会计事务所工作人员在确认往来账款时较为困难。乡政府农经站要求各村在确认往来账款时“以账为准、实事求是”,对各村账目逐笔核对,账实相符的登记填表;账实不符的要实际确认并作账务处理后再填报,同时对村级档案资料整理提出规范意见,定期监督检查。
城镇化率提升、城乡差异明显导致农村常住人口流失,人员结构复杂,身份确认工作难度加大。受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制约,村民对“外嫁女”、“空挂户”、企业务工转为非农户籍人员等疑难人群的身份确认意见存在较大分歧。对此,乡党委、政府本着保障妇女儿童权益,防止多数人侵占少数人权益等原则,杜绝“两头占、两头空”,向广大群众解读政策、统一认识,引导村集体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民主商定成员身份确认结果。
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占地补偿,在下一阶段的集体资产股份化改制工作后的市场化运作将面临困难。我乡农村虽然土地面积较大,但是可供市场化运作的土地资源仍然有限,区位优势不强;部分村虽然通过土地流转开始逐步探索农民增收途径,但是开发利用结构单一,仍然局限于农产品传统种植、购销,缺乏网络运营、产品深加工等新型产业模式。对此,乡党委、政府借助2019年古交市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打造了龙子村智能连栋温室大棚、南沟村写生基地、宋家庄村千亩榛子园三项龙头产业;开展撂荒地整治,扩大农村土地流转规模;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太原“后花园”,带动各村增加集体经营性资产,强化市场竞争力。
(三)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依法依规引导市场运作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古交市委、政府的各项要求,结合农村实际,逐步总结探索出以下有效推动产改工作的方法:
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化认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把准改革方向,守住改革底线,尊重农民意愿,把握时间节点,压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方法,稳妥有序推进改革。
坚持法律和政策并用原则,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民主决策原则,坚持公开公正、规范操作原则,以法律为准绳、政策为依据,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程序,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合法权益。
一、“展览室”——心灵与作品的交流。
“展览室”里充满了画香,学生个个如采蜜者享受知识无私的馈赠。
师:大自然是多彩的、丰富的,《走近大自然》一课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以及许多艺术家们利用大自然中各种材料,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艺术作品。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生:想(兴奋的表情)
师:你们先欣赏一遍,看后和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好吗?
生:好(有点急不可待)
教师利用多媒体储存了许多有关作品,配上音乐,边播放边解释,马上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
师:谁能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们此时情绪非常高涨,大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感受,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们,但是孩子们被这些独特艺术作品,深深的打动,努力的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感受。借此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走近大自然》是一年级造型、表现的一节课,课中已提供了一些图片。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仅靠书本上的图片是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现代化工具,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向学生公开自己的“法宝”,让学生自己与作品面对面地接触,直接与作品对话,直接体验。亲自采蜜。
学生被这些艺术作品吸引住了,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看,有仔细观看的、有相互讨论的、有请教老师的。教室里充满着热烈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了“展览室”学生无拘无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新课标提出要进行交流的课堂教学。所谓交流,意味着交流双方彼此敝开心扉,相互接纳,学生可以与心灵交流,可以与作品交流,可以与他人交流。当学生有学习需要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不必等着老师的传授、灌输。学习美术,应首先去欣赏作品,欣赏作品是美术学习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作品“零距离”的接触,学生的感受才是“原汁原味”的,在此基础上的欣赏能力才会日趋提高,学生通过一张张的作品比较、体会的有滋有味。此时,大自然的美丽已在他们心中驻留,热爱祖国的情感已在升华,美好的理想已在树立,如此的收获又岂是教师单一的传授所能达到的?
二、“游戏场”——快乐与体验的交融。
“游戏场”里笑声朗朗,热闹欢快,快乐来自于自信,知识增长于体验。
学年级《化装晚会》时,学生把自己装扮成各种角色,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面具头饰服装,课堂上精彩的表情,热烈的讨论,让人体会到了学生无穷的智慧与快乐。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
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放音乐,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创设情节化的情境,搭建宽松的平台,体验生活,享受快乐,课堂成了学生快乐的“游戏场”,成了体验生活的“乐园”。
《化装舞会》是综合、探索的课,本课比起以前课本上的《做头饰》、《做面具》更具人文性,更贴近学生心灵,而且加上服装、海报、背景、化妆,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表演,获得成功的愉悦。
还学生自由的空间,还学生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宽阔的舞台。“倾听学生”真情告白,欣赏学生的表演天分,我们不必去做学生的主宰者,支配者。应还学生以主人的身份,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
三、旅游线——美丽与激情的荡漾
人们向往美好的地方,看小导游正把美丽介绍给大家,一路上激情荡漾,让人感染于其中,沉醉于期间,学完了《变了样》后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师:课文中的学生作品美吗?美在哪里?
生:画出了城市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摩天高楼。
师:那我们的城市、乡村美吗?
生:也很美
师:如果远方的客人来,你会把我们的城市式乡村的美丽介绍给他吗?
生:那当然,我还要当他的导游呢!(学生有说的欲望)
师:我们班上有几位外地来的同学,你们愿意当他们的向导吗?(教师在课前布置过作来,回家查找有关家乡的资料和图片)。
学生自由找介绍对象,听,有介绍本市建筑风格,有介绍乡村景物的,有介绍城市风貌的,看,有动作指示,有再现表演的,有出示图片的,小导游们“好像要把所有好看的、美丽的、突出的,都告诉他的游客”。
7、8月份开始,随着对业务的熟悉,工作内容主要转变以配合为主,参与了北碚静观、酉阳小坝、易华录数据湖及江北区五宝镇等项目。其中,在静观和小坝项目中主要完成了对项目地区位的分析;在五宝镇项目中负责乡村振兴过程中可以申报的各项政策补贴的梳理;在数据湖项目中收集了项目地的对标案例及项目建议书的部分编写工作。
期间,还参与了乡村振兴全过程顾问咨询服务模式的设计工作,完成服务清单的整理分类及编制工作。
课题方面,逐步加入中冶农特产品型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研究两个课题组,协助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和部分文字工作。
同时,自7月初加入文创IP小组后,完成了小龙虾项目的市场分析部分并提供策划思路和理念;另外,负责美丽乡村院IP的策划、设计与打造工作。
在院宣传方面,负责撰写了中冶扶贫征文和美好中冶公众号推文。
以9月底的金刀峡镇乡村振兴规划项目为转折点,开始正式作为设计及执笔人员参与到项目中,负责该项目的产业部分和生态农业发展区策划。提出在金刀峡镇生态农业发展区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社区农业的思路,打造金刀峡镇区域有机品牌,并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出品牌打造路径和模式。
除此之外,长寿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项目工作也在10月底展开,主要负责项目的文化振兴部分。根据长寿区文化的禀赋特点,基于现存的“自然长寿”区域农产品品牌,提出打造“健康长寿”和“百年长寿”的长寿形象,推动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的发展,并提出在长寿区宣扬儒家文化以完善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宣扬工匠精神以促进民族民俗手工艺品向产业化发展方向的积极转化。
另外,课题方面除完成重庆市农委乡村振兴课题的申报工作之外,还配合完成了2019年度研究课题《文旅驱动下的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研究》的申报工作;文创IP小组方面完成农特产品IP打造路径研究和酉阳小坝项目的命名工作。
2018年度全部工作内容详见附表。
回头入职近一年的时光,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进步和转变:
一、 业务能力的提升。在过去几个月的时光里,从刚入职时的懵懂迷茫,被分配到任务时的毫无头绪,到现在基本可以独立完成一个板块的内容,从心里还是为自己感到高兴的。这段时间里,在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都努力提升了自己,积极阅读相关材料,补充背景知识,虚心请教弄清楚院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向。目前不仅可以保证被分配任务的质量,还有精力一点点尝试着把自己之前的专业知识提炼出来融入到项目中来,做出创新和提升,以期为项目打造更好的效果。
二、身份意识的转变。刚刚入职时,还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学院气比较重。工作上缺乏积极性,时而还会有惰性。项目上不太善于和别人配合交流,经常出现完成的作品达不到要求和预期的情况,无形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成本。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练和自己有意识的调整,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任务量不繁重的情况下,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充电,偶尔还会主动询问同事,是否有需要配合的工作,并逐步增加了同团队和项目负责人的交流,返工的问题渐渐转化为零,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对院的归属感逐步增强。在刚进单位的时候,恰恰赶上受到私人原因的影响,情绪波动比较大,心态也不是很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同事们逐渐熟络起来,深刻地体会到美丽乡村院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存在。对单位越来越有感情,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也一点一点增强。现在已经时刻做到意识自己是美丽乡村人,自己的优秀就是为美丽乡村院争光。
但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身上现有的不足:
一、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对于院项目提供的帮助太少。因为之前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多以理论为主,缺乏实际操作;再加上性格方面原因,在各类项目讨论会上发言较少,羞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导致没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方面给予项目足够的支持;
二、距离多专业复合人才的要求尚有差距。除了必备的产业基础知识能力之外,对于规划设计、文旅策划方面知识的不足,景观建筑方面意识的欠缺都可能成为自己今后发展的短板所在,不利于日后项目的开展和团队之间的配合。
三、 还没有完全脱离学生思维进入工作思维。虽然前文中提到这一年中的转变,但是照比优秀的同事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还不能根据项目具体内容和时间节点完美地找到“有”和“优”之间的平衡,有时难免给项目负责人和团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对院级层面的宏观发展方向缺乏长远视野。对于项目和院发展方向缺乏深刻的认识,对于政策和市场前景缺乏前瞻性的见解,或是目光短浅,过于关注眼下,或是忘记了作为央企的性质和责任,过多追求拥抱市场。
如今,协会成员包含了156个村庄,遍布法国的21个大区和69个省。其庞大的村庄网络系统,存储并分享着大量村庄实践的优秀经验。协会不断致力于避免使村庄沦为毫无灵魂的博物馆或与此相反的“主题公园”;旨在协调村庄传统与未来发展,使生活重新回归喷泉旁或百年历史石灰墙和法国梧桐掩映下的广场上。
在法国,村庄保护与发展的历史由来已久。从1930年的《风景名胜地保护法》将小城镇和村落列入保护对象,到目前针对乡村地区的“优秀乡村中心政策”、“乡村复兴区政策”、“大区自然公园政策”及各种专项政策。可见,作为高度城市化的法国,乡村发展在其国家发展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法国最美丽的村庄”协会作为一个自下而上发起村庄保护行动的成功案例,对于正处在乡村保护与发展起步阶段的中国来说,有许多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法国最美丽的村庄”成果
协会所评选出的156个“法国最美丽的村庄”都各具特色,并且这些特色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发展,以本文介绍的四个村庄的例子,仅仅是“法国最美丽的村庄”的冰山一角,旨在展示协会在保护与发展法国独特村庄上的工作成果,说明其经验确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努瓦耶村(Noyers-Sen-Sern)
位于法国中北部勃垦地区约纳省的努瓦耶,是“法国最美丽的村庄”之一。村庄三面被蜿蜒的思瑞河所环绕,其独特之处在于保存良好的中世纪风貌与葡萄园种植。
努瓦耶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村庄,村庄内分布着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努瓦耶最古老的建筑,可追溯到12世纪的市政厅;一座建造于1491年至1515年间的纯哥特式风格的教堂;15世纪或16世纪的酒窖、半木结构的房屋及带有哥特式尖塔和雕刻的房屋;可追溯到12世纪末、围绕村庄布置的19座塔楼(原有23座),城墙与城门;带有拱顶的骑楼,许许多多的小巷,由白垩铺成的方形小广场及花岗岩人行道。
村庄以农产品、葡萄酒及旅游业作为地区的三大支柱产业,村庄内历史悠久的“玉米交易广场”“葡萄酒广场”“盐仓广场”都彰显着当地兴旺的农业;每逢集市日,村庄就更为热闹。
高德村(Gordes)
高德村位于法国东南部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蔚蓝海岸区沃克吕兹省的高德村,也是“法国最美丽的村庄”之一。村庄地处沃克吕兹高原的一侧,俯瞰卡瓦永平原,房舍环绕着山顶处雄伟的城堡和教堂层层布置开来。山城风貌和建于中世纪的石头建筑是当地的特色之一。
村庄遵循着古罗马时期的城镇防卫格局,依山而建,建筑层层叠叠,道路随地势起伏,小巷密布。在村庄中,就地取材的理念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鹅卵石铺就的街道、高大的石头建筑、石围墙、石阶、石凳遍布村庄。同时,在高德村,所有的新建筑都被要求使用石头和陶土屋瓦作为材料,即使是围墙也必须是石造的,这样能够有效地维护村庄的整体风貌。
高德村的中心区位于山顶处,中心广场上分布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堡和教堂,城堡的历史可追溯到1031年,于1525年重建;如今,城堡的部分被辟为现代艺术博物馆。登上城堡,可俯瞰周围的田园风光。经营普罗旺斯特色的小店与餐馆也集中在广场周围。
在二战期间,高德村曾遭到破坏;重建后的村庄自1947年被艺术家琼·戴罗勒发现后,开始吸引马克·查格尔、瑟奇·波列、瓦萨雷利等艺术家的到来。如今,许多明星和艺术家也选择在这个独特的“法国最美丽的村庄”安家。
波姆莱美西村与夏龙堡村(Chateau-Chalon and Baume-les-Messieurs)
波姆莱美西与夏龙堡村都位于法国东部弗朗什-孔泰区罗讷省,两村相距约12千米,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村庄景观。
波姆莱美西坐落在山谷里,其周围几乎都被约200米高的石灰岩峭壁所包围,形成独特的景观。一系列由河水侵蚀而成的天然洞穴和一座保留至今的罗马修道院是这里的特色。
整个村庄由建于11~12世纪的修道院所主导,修道院可谓是朱拉山脉地区罗马艺术和建筑的代表,教堂内有16世纪的彩瓷祭坛,修道院的门上是15世纪的精致雕刻。俯瞰村庄,红瓦石墙的建筑绕着修道院布置开来,错落有致且统一的红瓦屋顶建筑同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
波姆莱美西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而来访者除了参观村庄外,还可在此野营,对村庄作更深入的了解。
不同于波姆莱美西,夏龙堡村处在一块高地上,是弗朗什·孔泰区地势最高的酒乡,可俯瞰塞耶河山谷和布雷斯平原。古朴的建筑群凌驾于大片的葡萄园之上,建筑以红瓦屋顶灰墙为主,局部依山势呈梯田状分布。村庄内保留有罗马式的圣皮埃尔修道院及古老的要塞。
同时,夏龙堡的葡萄酒也是独一无二。因村庄内的酒窖均为半地下,夏季和冬季有温差,于是酿造出了独特的黄色葡萄酒,闻名于世。
合理而完整的管理机制
协会的管理机制是决定其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合理而完整的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确保协会有效的保护与发展法国独特村庄的优秀遗产。
从管理系统来看,协会拥有两个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决策机构(股东周年大会、董事会及委员会)和业务委员会(质量委员会、名誉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
从运行机制来看,协会的工作始终坚持以“质量、名誉、发展”为战略点,维护和加强村庄遗产的品质,提升其名誉,同时控制游客数量,促进与旅游相关经济活动的发展。具体工作由三个业务委员会负责,各业务委员会的主席由决策机构中的委员会成员充当。
质量委员会:“质量”是协会确立的核心概念,因此质量委员会也拥有最高的权力,决定着一个村庄在协会中的去留与否。
名誉委员会:村庄的名誉与高品质的协会形象相辅相成,名誉委员会监督协会注册商标的使用情况,组织管理内部交流及促进网络发展(品牌产品的设计、协会与村庄的网站、与媒体关系、宣传活动等),并将获得的建议传达给协会的委员会。
发展委员会:为了鼓励更多当地居民参与村庄的经济建设、建立新的服务供应,协会提出了“发展”概念。发展委员会负责旅游业和联系当地的利益相关者,通过倡议,推动村庄的经济发展(如与旅游经营者合作、举办地区主题活动等),同时将其建议传达给协会的委员会。
在中国,村庄的数量达到几十万个,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在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中许多村庄正在迅速地消失。而村庄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仅仅靠政府和专业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建立权威的民间保护组织势在必行。目前,中国民间保护力量还十分薄弱,规模较小、经验不足。借鉴“法国最美丽的村庄”协会其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更全面的建立和发展中国民间的保护力量。
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
对于任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广泛深入的合作交流都是有益的。“法国最美丽的村庄”协会真正的实践了“民众一企业一政府一专家”的四方合作。
协会的年度财政预算平均约为45万欧元,包括运行成本及涉及质量、宣传和发展举措方面的资金。其中三分之二来自村庄的会费,人均3欧元,其余部分分别来自合伙公司的投资、政府补贴及品牌产品的销售收入。
村庄居民作为村庄的主体,他们的支持与参与对于“法国最美丽的村庄”实践十分重要。一个村庄在递交加入协会的申请前,需进行镇议会投票表决,并获得广泛的支持。成为协会成员后,村庄不仅需要支付会费,还需积极参与协会的工作会议,依照协会制定的原则实施其战略。
协会的合作伙伴涉及不同的领域,包括企业和地方当局,他们的加入使协会的运作更为顺畅。其中法国电力公司、《读者文摘》和苏伊士的子公司这三家企业分别针对三个战略点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如法国电力公司设有专款实施村庄电线埋地的工程,以改善村庄的形象、提升其质量;《读者文摘》推出各种“法国最美丽的村庄”专辑、相册和DVD,提高村庄和协会的声誉。而一些地方当局给予协会运行补贴或直接向村庄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并将其列入政府预案。
为了提升村庄与协会的知名度、促进发展,协会也采取了多样的合作策略。通过商品销售宣传村庄与协会,如米其林交通地图,旅游指南,《读者文摘》出版相册与DVD。通过各地区开展富于特色的主题活动,借媒体宣传村庄与协会,如“法国最美丽的村庄”罗德里克举办的葡萄酒市场。通过与“来巴黎/来法国”的旅游运营商合作,开展激活村庄旅游业的活动,如为游客提供量身打造的短期休假计划;在带来优质旅游业的同时,也鼓励专业人员提升服务水平。
在协会中,专家的介入无疑是增加了其可信度与权威性。例如质量委员会的成员除了来自协会内部,还包括有资格的社会名流或专家;业务委员会一年两次的会议,其成员有村庄代表及来自协会合作组织中的专家(如选择《读者文摘》为名誉委员会成员)。
在村庄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协会积极组织“民众-企业-政府-专家”及其他方式的合作交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共同推动“法国最美丽的村庄”。而在中国,政府和专家往往是乡村保护与发展工作的主角,由于缺乏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交流,使得在实践中举步维艰或产生不尽人意的结果,如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设性破坏等。可见,中国的乡村保护与发展急需扩大其合作交流的范围。联系当地居民,鼓励其保护行为,培养民众文化认同感和保护自觉性;联系企业,增加资金和技术来源;联系媒体,宣传成果。以多方位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动乡村保护与发展。
明确而严格的评选程序
“法国最美丽的村庄”评选共分为四个阶段:村庄申请、现场评估、质量委员会决议以及签署“质量”。为了保持村庄及协会在大众中的可信度,坚守协会精益求精的承诺,评选的过程十分严格,申请成功率为1/5。
当一个村庄符合协会的三个标准,就可向协会提交申请,同时允许镇议会对申请添加任何有益的要求及文件。申请获得批准后,当地市长与协会质量负责人将商定日期访问村庄,进行评估。
评估前,协会将与市长进行沟通交流(市长可选择任何人进行协助),同时递交补充文件,以帮助协会评估。评估基于“质量”中的27个客观标准,衡量村庄的遗产内容和价值、建筑、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市政举措的适宜性;例如在管理和展示该地区风貌方面(包括城镇规划手段、控制游客流量、村庄风貌的发展等)。访问结束时,协会将得出一份更具技术性的说明报告。
根据评估的结果,质量委员会对村庄做出四种可能性决议。通过评估的村庄将在一年内由村庄市长和协会主席共同签署“质量”。“质量”赋予村庄使用协会特色商标的权利和义务,允许村庄获取协会中所有村庄的经验与服务。同时,村庄为避免从协会中除名;需依照协会制定的原则实施其战略,支付会费,参与协会的工作会议;不断努力,借助“法国最美丽村庄”提升其整体质量(包括在遗产、受欢迎程度、发展等方面)。
“语文主题学习”提倡以“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我通常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之后才用“研、品、写、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阅读习惯和独立思维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农村”,按照“四型三读”备课模式,我准备的是拓展型阅读的教学设计。认真研读课文后,我把教材中的文章《牧场之国》、丛书里的《月夜》以及课外《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乡村生活》这同主题的四篇文章整合到一个课时来教学。在学生读懂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抓住具体的景或物来展现乡村生活的独特与迷人”的表达方法,并让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以致用。
一、课前预习读――整体感知
想在一个课时内完成四篇文章的学习,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预习。课前我提出预习要求:读通课文,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再读课文,圈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点评;根据课文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先小组后全班进行交流。除课前预习外,我又给学生一个课时的“再预习”时间。学生根据对生字词和文章大意两个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为品读课文进一步扫除障碍。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的自学,学生在研读中初步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不必过多介入。
二、课中品析读――思维碰撞
学生通过以上四篇文章的阅读,要理解“乡村生活的独特与迷人”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从理解思想感情指向体会语言文字的表现力。我将重点放在对《牧场之国》一文的引领上。
我让学生思考:荷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并要求他们画出相关语句,加上批注。在全班的交流展示中,学生大声朗读画出的重点语句,如“他们才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及每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遍一遍的朗读让学生迅速理解了荷兰牧场的特点。接着,再回归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来展现荷兰牧场的独特和迷人的。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然而然找出来“动物多(物),夜晚迷人(景)”这些直接展现牧场美丽的内容。学习完《牧场之国》后,我让学生依照方法自学另外三篇文章。学生阅读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
三、写话小练笔――读写结合
教师要注意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我总是在学习课文后,设计10分钟的小练笔时间,如“抓住具体的景或物来展现乡村生活的独特与迷人”。学生在思考后,快速组织材料,很多孩子都能将刚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上,这也显示出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很好地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在上课伊始就播放美丽乡村自然风光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景色,并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它们整体给你什么感觉?然后,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质恪⑶浊邢楹偷呐一面,激发了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见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显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的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谁知道要下雨了?”“它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真的要下雨了吗?”教师抓住学生提出的三个主要问题,引导他们找句、思考、朗读、感悟,在读读、说说、谈谈的和谐对话中,一切问题都巧妙地迎刃而解。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内容非常充实,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的教学让教师唤醒了沉睡在学生内心深处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鼓励发问,引发思考,这是自主阅读的“源头活水”,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朗读感悟,体验自主阅读的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感悟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听中感、读中悟、学中想,领会课文内客,体验文章情感,欣赏妙词佳句。例如,在《云房子》的教学中,学生对重点句子“有很高的大楼房,有很宽的大礼堂,有的像大冬瓜那样傻傻地横着,有的像花儿那样美美地开着,也有一点点小的,小得只可以住进一只小麻雀”不够理解。教师就首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精彩句子,说出喜欢的理由和从中体会的情感,然后进行大组朗读交流,师生互补合作解疑,最后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云的千姿百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把课文内容用动作表演出来,稚嫩童趣的表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云房子的美丽、有趣。这样的教学,教师无需讲全讲细,只需巧妙点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自己读懂课文,还能乐在其中。
协办:乡村营建社
时间:2013年10月11日
地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演讲嘉宾
华黎 TAO创始人及主持建筑师
黄印武 云南沙溪镇低碳社区中心项目负责人
任卫中 安吉黄浦源生态民居推广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任
郝琳 乡村营建社主持建筑师,Oval Partnership,Integer Intelligent&Green董事合伙人
卢强 北京德懋堂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穆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系主任
王忠 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3年10月11日,由《建筑技艺》杂志社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建筑设计总院共同主办,乡村营建社协办的乡村“七”望论坛,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功举行。
在全国建设与城镇化的浪潮下,无论是有着传统特色的古村落,或是处于常态的乡村,还是易发生地震等灾害的村镇,都面临着太多的问题。那么,真正适合乡村的建筑是怎样的?乡村生产如何继续?乡村生活怎样维系?乡村环境如何保持?美丽乡村在哪里?
围绕着这些问题。论坛特别邀请了TAO-迹・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华黎、安吉黄浦源生态民居推广中心创始人兼执行主任任卫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系主任穆钧、云南沙溪镇低碳社区中心项目负责人黄印武、Oval Partne rship/Integer Intelligent&Green董事合伙人郝琳、北京德懋堂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卢强、洪雅竹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七位深入广大乡村进行实践的学者、设计师、志愿者,讲述他们各自的乡村建设实践和对乡村的期望。
黄印武老师讲述了自2003年起担任沙溪复兴工程瑞士方代表,十余年扎根沙溪的故事。从四方街修复、古村落保护、沙溪坝可持续发展,到生态卫生设施、脱贫、对外交流,不同层面为我们展示了沙溪古镇的复兴。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不只局限于文化遗产,更重要的在于当地百姓观念的改变,即提升对乡村价值的认同,从而使村民参与到整个乡村的复兴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的乡村”。
穆钧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国农村地区建筑可持续发展策略、建筑技术、设计方法等的研究和实践,他结合毛寺生态小学、无止桥系列扶贫建桥项目、马鞍桥村灾后重建综合示范项目,以及2011年至今做的现代夯土建筑研究与示范等贫困乡村实践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设计师、志愿者与村民共同建造的故事,这是在城市建造中从未触碰的。穆老师最后的一席话:“对于乡村以及其中的每一个人,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关爱,以平等的方式引导村民自力更生。”这应就是“授之以渔”,也令每位听众深受触动。
郝琳博士不仅是Oval Partne rship/Integer Intelligent&G reen董事合伙人,也作为乡村营建社主持建筑师,非常关注并实践于为乡村和平民的建筑。郝博士指出,鉴于城乡分离的现状,我们需要在乡村中做出三个引导,即空间策略与环境计划、生活方式与产业创新、社会包容与产业发展,这些理念在Integer生态竹屋、毕马威安康社区中心、安吉竹创中心三个已经和正在实施的案例中得到生动体现。对乡村有关怀、对乡村的建筑有观察、对乡村的人有关爱,由此能够看到人们脸上绽放的可爱笑容,这也正是设计师的期望。
任卫中老师是最特殊的一位乡村实践者,他自己出资设计并建造了五幢实践性住宅,一心希望建立心中的“生态村”,并自行研发泥土技术。他从泥土配比、强度,夯土强抗水性、开裂、掉渣等细节问题,进行了逐一讲解,为大家展现了现代化的土屋建造。同时“生态村”中也引入种植农业。俨然一个微型循环经济。
华黎老师从乡村的三个低造价的实践一一北京通州常梦关爱中心、云南腾冲高黎贡手工造纸博物馆、四川武夷山竹筏育制厂,讲述了一个城市建筑师进入乡村的故事。在乡村无定势和束缚的情况下,建筑实践反而更具创造性;同时以城市(外来)元素进入乡村(本地),最好的方式就是合作,只有这两者“联姻”结合的产物才是适合此时此地的乡村。
同为建筑师的卢强,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德懋堂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不同于单纯建筑师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乡本无界,只是在一些政策下使得城乡被人为地分离,乡村变成文化沙漠,资金无法进入,连环境也渐渐遭到破坏。城乡如何互补?卢总以“德懋堂一一基于本土文化的新乡村”为题,从徽居再生、传统民居现代化、现代建筑本土化,以建筑为载体的人才重回乡村、二十四节气乡游、乡村支持计划,一步步以设计改善乡村,靠近乡村,从而引导乡民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 F30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274-02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以来,全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促进规模化、品牌化发展。2008年,作为黄浦江源头的浙江省安吉县出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在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处理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打造“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农村建设口号,并制订建成中国最美乡村的目标。“十二五”期间,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促成浙江省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此时广东省增城、花都、从化等市县也开始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这种以整体化实施、品牌化经营的探索模式,不仅是新农村发展趋势,也是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载体。
1 理论与现实意义
结合住建部2013年40号文提出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广东省2011年决定创建宜居城乡、打造具有鲜明广东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以及近期广东省提出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在广东全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 “美丽乡村”建设为区域协调发展延伸了内涵、拓展了空间
区域竞争是发展质量的竞争,区域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就是区域寻求到良好竞争合作之后产生的必然结果和发展趋势[1]。区域及其产业如何做到区域内外有效竞争与合作,如何通过区域合作提升区域整体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手段,也是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所在。“美丽乡村”建设秉承这一战略理念,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高度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和发展,不仅抓住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利契机,也为区域协调发展延伸了内涵、拓展了空间,更为粤北地区进一步落实该省关于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落到实处提供了有力抓手。
1.2 “美丽乡村”建设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诠释和实施
“环境提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也是广东省推进该建设的核心任务。要建设“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乡村,就要从生态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入手。“美丽乡村”建设正是从尊重自然的角度,保持乡土风格的原貌,尊重乡村文化和历史,从生活和生产2个方面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也是对十报告中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求的有效诠释和实施。
1.3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
“美丽中国”,既注重人们生存环境的宜居性,也体现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它是“一个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依托,实现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全面发展社会”[2]的宏伟蓝图。要实现这一蓝图,就必须着手于规划、建设和发展基础生活单元――乡村,从源头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是广东省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行动和途径。
2 现有评价模式及优劣势分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部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建设实践研究[3]。其中,指标体系主要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新农村建设内涵挖掘或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等目标着手,基于地方实际,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依从定量、定性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思路,在建立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当地新农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最终获得当地乡村建设水平综合评价结果。“美丽乡村”建设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延伸,其评价模式既要继承以往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特征,更要突出“美丽”建设的核心要义。因此,总结目前广东省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及其特点,是客观衡量和评价地方“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步骤。
2.1 纵向模式:以行政体系为基础
2.1.1 主要内容。评价模式基于国家行政体系划分,从省级至村级存在各行政层面的评价模式。其中:评价指标体系,从下到上宏观指导性越来越强;从上到下微观操作性越来越强;遵循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例如:省级层面,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管理民主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4];村级层面,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上,采用权重法、划分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相结合。
2.1.2 优劣势分析。该模式目标明确,工作易于推动,行政操作特点强。但若上级政府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足,将导致建设目标脱离实际。同时,若基层政府对上级政策目标误读,将引起当地建设偏离中心路线问题。
2.2 横向模式:以市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划为基础
2.2.1 主要内容。评价模式基于广东省区域发展存在差异性的事实,结合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如:珠三角地区农业产业化不高、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城乡收入差距大;东翼地区村组织经济实力弱,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低,清洁能源使用率低;西翼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垃圾实施集中处理程度低;北部山区农民生活水平低,经济落后[5]。评价方法上,仍采用权重法、划分评价标准,获得综合得分。
2.2.2 优劣势分析。该模式充分考虑宏观发展与微观运作,有效结合地域差异性。既能客观反映各地现实发展水平,又利于不同区域间的横向比较与借鉴;既紧跟区域发展现实,又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但受地方发展定向思维影响,人为指标选取及划分不可避免,评价结果将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颇。
2.3 点状模式:以县级及其以下行政区划为基础
2.3.1 主要内容。评价模式基于以县(市、区)域为评价单元,通过选取不同建设目标,结合现实政策发展实际,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如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或“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某地可专门以“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为一级建设指标,通过二级建设指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个方面落实一级指标[6]。
2.3.2 优劣势分析。该模式基于单个县(市、区)域范围,评价体系特殊性强。评价的最终结果单纯为落实上级建设要求提供服务,或借此契机为创新地方建设途径服务。该评价一般仅适用于当地,或与当地情况类似的周边县(市、区)。实践性、微观性、局限性强,更高层次的宏观指导性较差。
3 “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研究
3.1 “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线状模式
由上文可知,3种常用的新农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虽各有特色,但评价程序(指标体系选取和评价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纵向模式着重于行政指导性;横向模式着重于区域借鉴性;点状模式着重于可落实及特色性。基于上述分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核心内容,即以村民群众为主体,以村民基层组织为议事决策平台,以规划为龙头,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公共服务为内容,切实缩小农村与城市在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际生产中应该借鉴点状模式的特色性、纵向模式的行政性、横向模式的可比性,提出以区域交通干线为轴线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线状模式,通过点的发展、线的辐射及面的整体提升,带动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既注重局部发展,又考虑到整体关系,有利于区域统筹。
3.2 注意的问题
3.2.1 指导思想。首先,近年来广东省注重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注重发挥珠江三角洲地区辐射、服务和带动功能,形成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带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其次,为继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注重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形成不同梯度与层次、相互配套、关联互补的产业集聚发展格局。第三,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广东省为适应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需要,一直着力于拓展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深度和广度,着力于优化运输网络结构,进一步推进区域和城乡运输一体化。这些都突出了选择基于线状评价模式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选择线状评价模式成为必然。因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指导思想上必须注重以交通干线沿线建设为核心,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为主线开展评价工作。
3.2.2 指标体系。以社会经济建设内容为选取范围,注重交通干道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影响,以“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环境美、管理民主和谐美”作为一级评价指标,对交通干道沿线区域、村庄及其内陆辐射地进行评价。同时,依据村庄离交通干线的区位距离,将评价区域划分为优先建设区、主要建设区、农业建设区、保护建设区等4个区域,选取不同评价指标,进行差异评价,以满足不同发展条件村庄有区别的建设目标。其中:优先建设区和主要建设区一般包括了工农业比较发达、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建设比较成熟、经济条件好的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庄;农业建设区一般包括传统农业发展成熟、经济水平在当地发展适中,基础设施建设仍待加强的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庄;自然保护区一般包括开发较少、自然传统村落明显、区位条件差、经济相对落后的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庄。
3.2.3 评价方法。着重不同类型评价区域指标权重选择和标准划分上的界定。其中,优先建设区、主要建设区以工农业/商贸型“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农业建设区以现代农业/农业保护区/传统文化保护型“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保护建设区以旅游文化/传统历史文化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型“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三者均需制定权重及标准。
3.2.4 综合评价。“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模式――线性模式,与其他评价模式评价思路相同,都是基于量化考核的评价模式。其特点就在于,结合了交通干道的线状辐射功能,对交通干道周边区域进行评价,是宏微观的结合。缺陷在于,因人为的划分,虽评价结果相对客观,却仍存在缺乏变通的可能性。基于正反两面考虑,定量考核后的定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线状模式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评价应基于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4 参考文献
[1] 孙海燕,王富喜.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探究[J].经济地理,2008(11):928-931.
[2] 王晓广.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9-25.
[3] 许可杰,刘喜波,马鑫.我国新农村建设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改革与战略,2013(3):77-79.
[4] 李大胜,余建斌,范文正.广东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南方农村,2008(2):32-36.
[关键词]学习语文课本 运用多媒体 积累生活素材
课程标准把"说话"和"听话"改为"口语交际"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作为老师不仅要在口语交际中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还要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可见口语交际中的能说会道、能言善辩成了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下面就围绕口语交际,浅谈我的一些教学见解。
1.以语文课本为依托开展口语交际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务必以教材为依托,反复运用,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让语文课文成为写作的百宝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学生常苦于写作无素材。事实上现成的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百宝箱":他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而且经过了优秀作品的成功验证,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挖掘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并积极运用在写作上。如我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对于长在农村的孩子,一读课题,眼前就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村画面:房前那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那觅食的鸡群,那嬉水的小鸭,那乡下人家在门前的树阴下边吃晚饭,边闲话家常…… 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就是自己生活的缩影。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享受到与家人促膝谈心的乐趣,字里行间流露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美丽家园的幸福之情。洋溢着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感 ,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诵读本专题的好词好句,并加以背诵积累,在作文中"趁热打铁",及时将素材上的好词佳句充实作文。这样,学生的素材库慢慢充实了,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总之,语文课文是我们手头上现成的珍贵而丰富的材料,高效使用语文课本,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让学生走进课文,亲近课文,爱上课文。为口语交际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素材。
2.以多媒体的运用促进口语交际
多媒体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口语交际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它的再现性,以及灵活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从而取得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效果。
如今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吸引学生,引发联想,启发思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一次,我在教《走进田野,热爱乡村》口语交际时,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头脑中缺乏田野景物的表象,只能说出平时印象较深的一些特点:如春天百花盛开,秋天一片金黄......我借助假日,一边布置了《走进田野,观察美景》的作文题,一边自制了不同季节的菜园、果园、农作物等课件。课堂上,我先让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眼中的田野美景,接着播放了《走进田野,热爱乡村》的录像片,在美妙舒缓的音乐声中,随着一幅幅美丽的田野风光图的呈现--湛蓝的天空,金色的田野,胀裂的石榴,五彩缤纷的菜园.千姿百态的果园......哇,真美!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不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仿佛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中,每个画面都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看完录像,一只只小手纷纷举起,学生们纷纷赞道:果园里,红通通的苹果挂满枝头,沉甸甸地压弯了树枝,像一个个捉迷藏的孩子露出了笑脸;西瓜挺着大肚子安静地躺在自己的摇篮里;草莓也熟了,一颗颗,一粒粒,圆滚滚,红艳艳像一个个美丽的小女孩,害羞地躲在绿叶底下;板栗穿上了坚硬的刺甲,像一只只刺猬似的;火龙果不知因为什么事笑红了脸;樱桃挂在树枝上,像一颗颗红珍珠似的...... 果园里的奇异景象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来细细品尝哟。又如:田野里,到处是一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不信,让我带你去瞧瞧吧!金灿灿的油菜花遍地开放,像铺了一地的金子;红通通的映山红满山都开了,像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焰;绿油油的嫩茶从茶树上冒了出来,犹如茶树上抹了一层油似的...... 这景色真美丽呀,真让人怀念呀!……可见,电教媒体使自然界的景象再次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并将有着相似之处却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引发学生想象,使学生开阔眼界,思维敏捷,迸发出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华丽的辞藻,丰富的修辞描绘出了一幅幅真实的画面。
总之,多媒体的再现生活法不受时空限制,使许多在教室里或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景象,通过电教媒体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他们的视野引向古今中外,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的各个领域,从面提高观察效率,降低"说话"难度的。
3.以生活为素材进行口语交际
语文是生存在社会之中的,社会生活即是语文素材的最大来源地,又是语文赖以流传、锤炼发展的依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要活的书,就是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坚持以课堂为本,生活为源,语文学习才能真正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作为教师,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重视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总之,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把口语交际与生活结合,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资溪县鹤城三小 王早娟;浅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训练[N];抚州日报;2010年
[2] 肖细阳;;浅谈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王定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历史实践与最新创举[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