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贫困幼儿帮扶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19:53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贫困幼儿帮扶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贫困幼儿帮扶工作计划

第1篇

区教育脱贫工作,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省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现将2020年上半年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安排部署。年初制定了教育脱贫工作计划,明确了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印发了《2020年寒假期间开展教师“大家访”和结对帮扶活动方案》的通知,安排了假期“大家访”和结对帮扶的相关工作。 4月对各镇办问题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问题的镇村下达整改通知,限期销号。5月对全区义务教育阶段6-15周岁适龄儿童开展“四个系统”比对,进一步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底数。

(二)抓控辍保学。紧盯“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这一刚性要求,完善行政、教育“双线”包抓机制和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机制,根据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和新学期学生的变化,今年分两次对全区建档立卡6-15周岁适龄儿童进行摸排比对,确保底数精准。对发现疑似辍学的学生进行了劝返和送教上门。同时加大控辍保学动态监测,严格落实周汇报、月考核、季度评比、“七长责任制”等10 项控辍保学制度,深入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和“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专项行动”,对贫困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和政策宣导,实时记录帮扶情况,对建档立卡学生开展“扶志扶智扶心”帮扶活动,确保贫困学生不辍学、不厌学、学得好。

(三)抓精准资助。落实“普惠+特惠”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全程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全区农村建档立卡学生资助面达到100%。2020年春季资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资助总人数14861人785.04万元。其中,发放学前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2206人82.725万元,义务教育“一补”资金9079人343.9125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878人288.6万元,中职教育助学金698人69.8万元。

(四)抓政策宣传。加强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印发了《商州区教育脱贫攻坚精准扶持政策一览表》30000份,资助政策一览表宣传折页5000份。各学校(幼儿园)均采取教师会、班会、黑板报、广播、电子屏、微信公众号、家访等形式向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资助政策宣传,提高了政策知晓率。

(五)抓项目建设。江苏省援建的的药王坪幼儿园和李河幼儿园9月1日份已经开园。异地搬迁点的安置点(幼儿园)和谢湾安置点杨峪河初级中学改扩建项目,已全部完工投用。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中我区53所学校的旱厕改造项目,目前53个项目,6月24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

(六)抓宁商协作。按照《2020年教育扶贫协作框架协议》和工作计划。

(七)抓校地合作。春节前,学院开展文化扶贫送温暖活动,书法爱好者为七星村群众义务写春联。和政府协商并签订了《职业技术学院结对助力脱贫攻坚2020年度帮扶协议》,明确了双方职责。学院采取餐厅消费、职工福利、推销产品和校园零售等形式扎实开展消费扶贫,累计消费农产品11万余元。合作共建的实验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重视第四幼儿园产学研基地建设,其办园特色成为幼儿教育的亮点。

(八)抓问题整改。深入开展问题自查自改,对于各级反馈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做到分管领导包抓,镇办中心校、区直学校具体实施,在保证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实现问题排查彻底、整改清零。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控辍保学合力不够。部分镇办、村级层面对控辍保学工作重视不够,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自身工作职责含糊不清,认为现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不能很好履行工作职责。

(二)区外就读学生资助掌握不精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放区外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享受咨询函5164份,收回了1083份,回收率21%。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扎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进一步夯实各级控辍保学责任,扎实落实辍学学生劝返、登记和书面报告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确保建档立卡家庭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加强送教上门工作督查指导,提高送教质量。

第2篇

一、基本情况

我镇辖...个村,总人口...人,婴幼儿...人.

二、项目实施

我院通过现场宣教、微信入群、村里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奶扶贫工程开展的目的、意义、申领入组流程,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知晓率。截至目前全年共发放奶粉:...罐(慈善捐赠45罐、差额资助270罐)。

三、存在问题

1. 认识不足:多数儿童家长不重视国产奶粉,认为进口的比国产的好;

2. 政策冲突:在公卫项目管理中,0-3岁儿童享有免费发放营养包项目,给国奶扶贫项目开展带来一定困难;

3. 宣传不足:虽然通过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预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四、工作计划

1.强化领导组织,提高思想认识。成立“国奶扶贫工程”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扶贫副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整合接种门诊、儿保医师、村卫生室人员为宣传队伍,全面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实施,主要负责指导“国奶扶贫项目”的网上申报工作,消除广大群众的思想疑虑,高质量推进此项民生工程。

2.是强化政策宣传。利用村广播、微信、等形式,主要就“国奶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资助对象、资助主要内容、资助标准、资助申请方式、实施步骤等进行精准解读,确保该项社会帮扶公益性项目在该镇得到全面落实。创建微信工作群,将万堤镇符合条件的“宝妈”和老百姓拉入微信工作群,为其讲解“国奶扶贫项目”相关政策,真正为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适龄婴幼儿(0-3周岁)捐赠捐助国产婴幼儿配方公益奶粉,减轻贫困家庭经济负担,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3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klan17”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昭潭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91户1163人,已脱贫382户1135人,未脱贫户9户28人。边缘户13户52人,脱贫监测户1户3人。

2020年以来,昭潭镇脱贫攻坚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重点围绕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消除疫情、汛情影响等方面,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现将我镇2020年以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1、聚焦“三精准”“三落实”,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实效。2020年昭潭镇继续认真落实九大工程相关政策,对照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认真开展脱贫攻坚百日会战行动,保障脱贫户稳定脱贫,贫困户顺利脱贫。产业脱贫方面,昭潭镇继续发挥四带一自模式,打造三有一网格局,经我镇前期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项目摸排,共摸底组织申报到户项目487个,涉及358户贫困户,拟补助帮扶资金41.2万元。5月份完成第一批次验收务工奖补类项目306个、特色种养类项目77个,发放资金32.381万元。8月份开展第二批产业到户项目验收,补助务工奖补类项目4个、特色种养类64个共计资金4.513万元。智力扶贫方面,春季幼儿园到中职各学段教育补助已经发放,发放教育补助106人8.46万元;春季雨露计划申报22人,发放教育补助3.3万元;秋季雨露计划申报24人,发放教育补助3.6万元。社保兜底脱贫方面,开展低保摸底排查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全镇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449人全部纳入低保。三户一体保障方面,制作三户一体“红黄绿”三色动态监测,时刻关注收入情况,通过专项资金补助和镇村自筹帮助一户未脱贫户重建住房,为一户申报三户一体特别救助,防止因疫因灾导致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导致返贫、致贫。健康脱贫方面,昭潭镇贫困人口办理残疾证192个、慢性病证394个,做到应办尽办。

2、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改善村基础设施,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我镇科学谋划到村扶贫项目,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确保各个项目在上半年如期完成。产业到村项目方面,两个贫困村与盐田畈米业合作发展优质稻种植到村项目80万元资金已拨付到位,推广订单农业,102户贫困户落实种植优质稻。贫困村龙潭村主导产业豪猪养殖因为疫情影响和相关规定不能继续发展,镇政府多次和基地负责人对接,积极筹划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0万元投入企业,助力企业转型养殖土鸡,在企业转型的同时,继续带动原先养殖豪猪的29户贫困户转型养殖土鸡。基础设施工程方面,申报基础设施类扶贫项目三个,下塔村老虎冲山塘、大冲山塘、门口塘除险加固项目68.8万元、思源河桥重建项目50万元、永丰村饮水管网延伸项目90万元均已完工。

3、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问题整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方面,根据《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国家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东至县整改实施方案》,昭潭镇第一时间制定了相应实施方案,成立了“353”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相继召开了10次工作部署会和推进会,对各村认领问题、整改措施、进展成效审查调度。根据县级最新方案,我镇结合实际制定了镇级“353”问题整改实施方案,认领问题20条,制定整改措施64条,截止目前镇级认领的20条问题已完成整改。昭潭镇8个村根据镇级方案认领问题8-12条不等,认领的问题按照“双把关”即联系村镇班子成员把关、镇扶贫工作站把关,制定问题清单完善整改措施,目前各村认领的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措施、成效均已更新至8月份。大排查方面,6月1-4日、7月27-29日,镇扶贫工作站联合驻村工作专班、工作队、扶贫专干开展大排查大走访专项行动,对3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逐人逐项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坚持立行立改。针对各类督察、检查发现的问题,由镇扶贫工作站点对点交办,同时要求各村举一反三对照自查,做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出现,同时针对整改成效不定期开展回头看,确保问题整改彻底不反弹。

二、解决“疫情”、“汛情”影响工作情况。

疫情影响方面,我镇今年年初疫情影响较重,为将疫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影响降到最低,我镇通过帮助贫困户就业务工、开展消费扶贫,防止出现返贫、致贫。通过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务工、帮助注册安康码等举措实现601名贫困人口外出就业。疫情期间,通过摸排有本地务工需求的贫困人口,结合扶贫就业专项资金,镇政府也按照每人4000元的标准投入了24.4万元,共开发143个公益性岗位,帮助受疫情影响就近务工收入降低的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提高收入,贫困村光伏收益100%用于公益岗位开发。我镇4月份因故务工返乡2人,通过对接,目前一人已在镇内就业,一人已安排公益性岗位。建立滞销农产品台账,登记滞销农产品,通过帮扶单位采购、商会签订购销协议等,帮助贫困户销售滞销农产品约13万元。4月17日与东至县昭潭商会签订合作意向书,帮助销售贫困户滞销农产品;积极联系县法院采购土鸡423只、县城管局采购土鸡483只,昭潭政府机关工会采购土鸡315只,鸡蛋3060个;东至县宜口莲法式烘焙连锁店与带贫主体签订鸡蛋收购订单,已收购贫困户土鸡蛋共计7218个。洪灾影响方面,7月7日、8日,昭潭镇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潭镇坚持扶贫、防汛两不误,带领贫困户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因洪涝灾害受灾贫困人口76户219人,其中1户房屋受损,已完成重建;15户农作物受损,受损面积34亩,协调国元保险公司对受损情况已进行现场核定,同时安排农技部门上门指导补种、改种,目前已全部完成补种;60户房屋过水,已全部清理消毒;基础设施受灾方面,下塔村黄桥栏杆冲毁,已修缮;营桥村卫生室进水,已清理消毒。

第4篇

1、实施精准扶贫。组织实施《__乡2015年“双联”和驻村帮扶工作计划》,建立健全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等工作机制,广泛开展走穷亲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全覆盖走访贫困户222户并分户建立信息档案,全面摸清贫困户家底,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扶贫帮扶措施。结合《__乡2015年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利用全乡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新机遇,引导108户贫困户发展土杂鸡养殖、核桃种植等产业,努力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能力。

2、加快产业转型。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前期投资400余万元的严湾村500余亩高标准猕猴桃基地建设,带动全乡新发展猕猴桃800余亩,配合乡域外投资企业做好农户土地流转引导工作,预计今年秋收后将实施规模1000亩的第二期猕猴桃基地建设项目;稳妥落实全乡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新发展茶叶600余亩,核桃500余亩。

3、落实民生工程。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完成职中招生12人;推进就业促进工程,引导城镇新增就业1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人;完成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07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6002人;实行低保动态管理,严格申办流程,清退不符合条件15人,新增符合条件10人,城市、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达到195元和140元以上;完成16户农户危房改造检查验收并进入补助资金申报程序,户补助资金8500元。

4、狠抓环境治理。深入开展“五乱”治理、城乡垃圾治理、“三线”环境治理以及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组建村级垃圾治理小队4支共计33人,配备再生资源回收员4名,建成垃圾中转站1个,新建、维护垃圾收集池23个,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点1个,拟建大型垃圾收集池2个。

5、优化社会管理。完成国家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2对,新生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4%,三查率达96%,对办证的独生子女奖励经费100%兑现到位,积极落实计生“三结合”帮扶政策,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加强全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完成省级农民健身工程严湾村篮球场建设,成功举办__乡“金马贺岁”迎新春联欢会,支持引导各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6、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干部下访活动,建立健全突出问题应急工作机制,在重大节日、敏感时期实行稳定信息零报告制度和动态信息通报制度,切实做好重点人员教育稳控工作,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全面落实 “大调解”工作领导责任制,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健全维稳工作台帐,积极协调解决土地纠纷、民工工资矛盾纠纷20余起。

7、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村道路建设,向上争取资金7万元实施270米通组公路硬化工程,妥善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督促胡湾水库引水工程顺利实施,工程完工后可解决650人安全饮水问题。组建九黄路(__段)改造工程指挥部,稳妥推进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加快落实乡卫生院建设、__学校改造及

幼儿园新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8、推进土地确权。实行“四小组”工作法,分村组建数据收集、信息登记、档案管理和纠纷调解4个工作小组,按照责任分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全乡1936户农户土地基础数据收集并分户建立信息数据档案。

9、力促农业发展。强化养殖技术培训,新增规模养殖场5个,出栏生猪0.8万头、肉兔2.6万只、家禽2.5万只,禽流感、猪瘟、口蹄疫、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95%,有效抗体合格率达到70%,无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全面推进林业发展“两大工程”成果巩固提升,无违法占用林地及违法采伐行为发生,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10、狠抓安全工作。坚持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强化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管,实行联合执法,深入开展重点领域“打非治违”行动,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上半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一般伤亡事故稳中有降。大力开展交通安全整治,形成部门联动机制,协同片区派出所民警、乡交管办人员、安监办人员对乡域内机动车辆实行定期不定期排查,严厉整治机动车超载超速,实行“警示教育+处罚”机制,切实加强农村交通安全整治,全乡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1、缺乏政策扶持。我乡没有列入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主要依靠自力更生和招商引资,广大农民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仍然不高,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比例不到30%,规模效应不能充分发挥,大部分农民仍处于观望状态。

2、资金筹集较难。虽然我乡引进了__帝庄农业科技公司建设高标准猕猴桃核心示范基地,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但是自发种植的规模户限于自身实力和融资不畅,降低了种植投入和技术标准,可能影响长期效益。同时,由于我乡的茶叶、猕猴桃、核桃产业都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人才储备不足,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跟不上。

3、基础设施薄弱。虽然我乡境内通村通组道路已基本硬化,但出境主通道九黄路犍为段和__至黄丹段都路况较差,经济发展制约瓶颈逐步凸显。原有水利设施受损严重,缺乏政策资金投入,加之__地形属断头山,水资源匮乏,农业水利设施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1、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尽快设施同心村一组通组道路硬化工程;强化协调配合,稳妥推进九黄路(__段)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力促项目开工建设。全面落实胡湾水库引水工程,尽早解决农户饮水难题。加快推进乡卫生院建设工程,落实__学校改建及幼儿园新建工程。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严湾高标准猕猴桃基地辐射带动效应,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大农户土地流转引导力度,力争顺利实施规模1000亩的第二期猕猴桃基地建设项目,稳妥实施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新发展茶叶800亩、核桃600亩。

第5篇

一、做好残联系统脱贫攻坚工作

(一)及时兑现各项政策,开展专项扶贫,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心中

1.扶持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

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贫困残疾人发展和就业创业问题,积极对上争取股权量化资金和残疾人创业资金,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补助1057人,就业创业补贴104万元;2020年,目前已帮助6名贫困残疾人顺利就业。

2.落实扶贫对象生活补贴

2020年以来继续实施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中未享受低保且个人年收入不超过国家当年贫困线标准的残疾人按实际差额进行补差。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按国家贫困线标准发放人发放扶贫对象生活1446人补贴385万元。

(二)积极对上争取扶贫资金和各项政策,继续实施股权量化让贫困残疾人得实惠

2020年对上争取残联股权量化扶贫项目资金35万元,入股我县发展势头良好的专合社。通过帮助建档立卡残疾人作为残疾人股权量化项目资金入股专合社当上了股东。专合社每年按股本金的5%进行保底分红,按收益的3%进行利益分红。今年共乐镇毛村25万资金,27人入股分红得实惠,仙峰资金10万高山好村11人入股分红得实惠。

(三)落实残疾人困难和临时救助金、医疗补助金等各项政策。

组织开展温暖万家行,2020年共慰问残疾人2336人,资金105.73万元。2020年目前已经实施紧急医疗救助9人,资金17600元。

(四)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县残联积极开展无障碍改造,根据残疾人房屋结构以及残疾人实际需求,着重解决生活中下楼难、洗澡难、如厕难等问题,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居家生活障碍,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2020年来共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62人,投入资金975825元。

(五)实施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救助

康复扶贫: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

1.县对定点康复机构0—14岁残疾儿童家庭送训补贴制度(试行)进行扩面的通知

0-14岁脑瘫儿童康复训练11人,投入资金220000元

0-14岁智力儿童康复训练4人,投入资金80000元

0-14岁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3人,投入资金60000元

听力残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人,投入资金72500元

听力残疾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6人,投入资金84800元

0-14岁残疾儿童辅具适配15人,投入资金38848元

残疾人辅具适配投入资金727930元,已发放1456人1484件

精神残疾服药救助预计投入资金180000元,已发放300余人

建成7个社区康复站投入资金163245元

贫困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补贴4人,投入资金2000元。

为需要救治的白内障、翼状胬肉患者祛除眼疾。项目执行医院是爱尔优视眼科医院,目前有404人进行了康复手术,其中持证残疾人30名。

2.我县提高救残疾人大小腿假肢装配、上肢假肢装配助标准,2020年残疾人大小腿假肢装配、上肢假肢装配救助7人,投入资金37000元。

(六)实施教育扶贫,贫困残疾学生教育救助

2020年4月26日,为进一步做好全县残疾学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加强残疾儿童教育,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要求,由县教育局、卫生健康局、民政局、县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文兴教体发{2020}37号文,成立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我县残疾儿童少年进行教育评估、安置、复核,切实保障我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权利。

2020年我县共扶助残疾学生幼儿园到高中学生310人,残疾儿童入学效率达95%。实施残疾学生救助310人,资金93000元,残疾大学新生12个48000元,困难残疾人子女大学新生12个,30000元。残疾学生教育资助334人,残疾学生教育资助17万元人。

(七)扶贫扶志,激发贫困残疾人发展内生动力,培育和扶持贫困残人发展典型,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

党建引领创新开展工作,年初成立残疾人感恩励志励志“希望之光”宣讲团,激发残疾人不等不靠、奋发图强内生动力,脱贫奔康。发挥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残疾人不屈和坚强书写出的许多动人的励志典范作用。彭章其(现任市肢体残协会会长、县残联福利商贸中心法人、赵氏泡菜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残疾人盲人就业和培训之家的---视力二级残疾盲人按摩店老板罗莲;白手起家,人称大侠“杨过”的麒麟苗族乡肢体三级残疾青年企业家何宇星(嘉晨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不向命运低头,用爬行双手撑起人生的肢体残疾二级残夏福平(2018年7月电视台“黄金30分”栏目组来兴采访报道);乐观向上,投身电商事业的重残肢体二级残疾姑娘王丙裕;勤劳致富的养蚕大户莲花镇肢体残疾人周国富等等。

2020年十月,县残联被市脱贫攻坚办表彰为全市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单位。县残疾人脱贫代表人物何帝娇、夏福平被残联微信公众号《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专栏,作为残疾人脱贫攻坚典型人物,进行宣传报道。

二、切实开展好对口联系古宋镇村各项扶贫工作。

严格落实关于脱贫攻坚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精准扶贫及“五个一”帮扶、“定点扶贫”总体要求抓好扶贫工作,制定2020年帮扶工作计划。县残联克服单位人少事多,理清帮扶思路,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人,发挥部门优势,工作中我们注重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检查督导。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

确保扶贫助困到落实“领导班子主责、承办机构主推、单位全员主帮、驻村干部主干”帮扶工作机制,落实“三个捆绑”工作要求。

1.主要领导承担定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全年到村调研指导工作不少于4次,每月保证至少有1名班子成员带队到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

2.按要求每季度召开帮扶工作集中研究会,及时研究问题,制定工作方案解决存在困难和实际问题。坚持联席会议制度,保证全年召开定点帮扶工作联系会议不少于6次,召开党组(党委)会议研究定点帮扶工作不少于6次。

3.严格落实驻村干部脱产驻村工作,吃住在村要求。指导好其开展工作,并切实解决后顾之忧,落实相关待遇和解决具体困难。

4.督促单位干部职工开展好结对帮扶走访,调查核实完善相关资料,核准人口信息、电话号码、收支情况、子女上学等基本情况,完善帮扶手册和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制定好“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严格执行联系人每月到村联系户不少于1次,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工作。

5.关注贫困村短板问题、已脱贫户“防返贫”问题,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抓好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三联三同”联系户工作和配合做好“五个一”帮扶工作。

6.做到户户到位,做好“三联三同”活动联系户情况统计表登记工作,掌握每户基本情况。严格落实“每季度至少联系或走访联系户1次”要求。

(二)强化措施,落实帮扶工作

1.县残联对联系贫困村和联系户发展产业进行帮扶,2020投入近5万元扶持产业发展,对养殖业和种植业产业进行帮扶,重点扶持在香芋、蚕桑、竹、种养植业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帮扶户,县残联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补助。

2.继续巩固和实施好残疾人股权量化扶贫项目在村的养牛专合社工作的管理服务工作。整合村上土地、林木等集体资源,协调落实扶贫资金,培育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3.发挥残联部门优势,积极帮助村协调争取项目,继续好残疾人股权量化扶贫项目10万资金在村玉林养牛专合社项目实施工作。

第6篇

*镇总人口*万人,共有*个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20*年财政收入*万元。辖区内现有普通完中*所,教师*人,学生*人;有*所完小,教学点*个,*所幼儿园,小学生*人,教师*人(含幼儿公办教师*人)。学校布局合理,基本能适应我镇初等义务教育的需要。对我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进行全面的自评,具体情况如下:

㈠领导职责

1、确立地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镇教育工作的目标,我镇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镇政府工作计划,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三个”优先:即在制定发展计划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在制定年度经费计划时优先保证教育事业的需要;在研究具体工作时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我们把落实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教育办实事、组织协调各部门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和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并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教育的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保障。如: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定点包干责任制,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了镇党委督查机制,全面开展督政督学工作,建立了教育工作执行情况、通报制度,从而增强镇、村两级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

2、履行职责。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教育发展形势,在制定*镇“*”、“*”规划中把教育的发展纳入规划中并出台了奖教奖学及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等一系列文件和决定,确保了义务教育政策得到落实。如:结合我镇人口出生及经济发展情况,就近就便推进了小学布局调整,将*、*、*等较远山村的学校撤并到*和*小学,借城市道路建设之机异地新建更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小学,既优化了教育资源,又适应义务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为推动*镇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镇村组织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功能,实施“三教”统筹,服务“三农”,把加强劳动专业技术培训作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手段。

(二)经费投入与管理

为了推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保证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投入,同时规范了经费管理,使经费用在刀刃上。

1、根据区财政文件规定,对全区教育财政拨款,预算内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教师工资、预算内年生均公用经费实行以区统筹的原则,明确了对教育事业经费的保障责任,保证了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工资逐年增长和及时到位。从未出现拖欠、扣发、挤占教育经费和教师工资的现象。

2、预算外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全部及时足额拨付,并用于学校教育。20*—20*年,镇财政对教育总投入预算内支出合计*万元,预算外支出累计投入*万元。

3、保证了“两免一补”资金。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政策,全面推进公示督导、责任追究、教育收费资金“收支两条线”制度,严禁截留、平调、挪用、挤占学校经费。“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上级下拨的“两免一补”及资助贫困学生的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4、建立健全助学制度,开展多形式的助学活动,镇政府和学校都建立了完整的帮扶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体系,建立了贫困学生档案,采取学校减免、社会捐助等形式,对贫困学生进行扶助。我镇适龄少年儿童无一例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发展。

(三)办学条件

1、为确保教育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学校布局合理、班生规模适中,文化户口、综合报表健全;建立了文化技术学校,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培训材料齐全,实现了劳动力的适时转移。

2、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既重视学校管理与维护,更重视学校基础设施的整改与建设。对学校安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排查,并建立排查档案,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并把每一个安全隐患整改责任落实到具体学校及人员身上,限期整改,确保了学校安全。

3、调动村级办学积极性。镇多次召开教育工作会,协调解决学校实际困难,20*、20*年村级社会投资*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系家镇教育事业于*年*月*日委托其女儿将节俭下来的*万元捐赠给*中心小学建食堂。从20*年度起*村对属*村籍的在校小学生课本费、本子费、保险费全部由村负责支付。镇、*村及*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更换学生课桌椅。

3、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近三年*镇为*十中解决综合楼及教工宿舍、学生公寓及谢洋小学欠款,镇财政实际支付*万元;同时为*小学解决操场历史遗留问题,每年由镇财政支付*元。多次召开镇村学校协调会,解决*幼儿园、*中心园的遗留问题,为*小学食堂建设积极筹资*万多元。

(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坚持把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头戏来抓。一是完善校长负责制度。择优聘任了德才兼备的村小学校长,中小学校长都按要求参加各级举办的校长岗位培训班和提高培训班。二是规范教师编制管理。根据小学生源和边远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在上级下达的编制总额内,调整了各完小教职工编制。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中小学专任教师全部参加岗位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育管理

1、依法治教,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使教育法律法规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形成了依法治教氛围。

2、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教育支持力度

我镇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重点整治,对辖区中小学和所有的幼儿园不定期进行安全大检查,消除了不安定因素,同时对辖区网吧的清理整顿工作坚持每月开展一次。镇综治办、*法庭、派出所和司法所积极开展“以法护航,关爱青少年”活动,深入学校与师生座谈,上法制课,进行以案释法,并到学校上法制课,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镇妇联对在校家庭贫困女童实行扶助。镇将教育工作纳入对村及镇干部的目标考核当中,形成大家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

3、认真对待区级教育工作督导检查,及时进行整改;同时及时组织开展镇级教育工作督查,并完善了检查机制。

(六)教育改革与发展

制定并下发村两委履行教育工作责任制对辍学学生实施跟踪管理,由学校摸底建档,镇政府发出复学通知,下村干部入户动员,教师分类指导教育,保证进得来留得住。教育事业发展指标得到落实,各项表、册、卡健全,义务教育档案完备,并实行滚动跟踪管理,通过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我们扎实把好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关,建立了“三残”人员档案,我镇“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保障了我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初中辍学率控制在*%

3、农村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做到教学场所、培训措施、培训经费、教学制度和培训活动四到位。文技校备有兼职老师,有教材教案,有教学管理制度,并作出了每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总结,有学员花名册、签到表等有关资料,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加大劳动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不仅促进劳动力转移,也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力推进产业的调整。

(七)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1、设立奖教奖学制度。镇每年教师节评选一批先进教育工作者,并对其进行表彰奖励;镇对*中学中考、高考实行奖励,各村对各完小教师实行奖教。根据学校及教师在同类校的评分结果实行奖励,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经济条件好的村对本村学生中考、高考进行奖励如赤水村对学习好的本镇学生,镇政府给予一定奖励。

2、建立扶贫助困制度。协调关系,采取社会的帮扶、采取与贫困生结对子等措施,解决他们的学习费用来源;努力贯彻“两免一补”政策,让所有的贫困生都能继续上学。

二、存在问题

我镇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镇教育改革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教育事业发展还不能很好适应城市建设及经济社会的需要,特别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很重,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是由于镇、村财有限教育经费投入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学校建设和发展经费比较短缺。

2、要实现“教育强区”目标,任务艰巨。从教育工作督导评做复查的情况看,“办学条件”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等各项指标得分率不高。因此,实现“教育强区”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区委、区政府确定的2010年实现“教育强区”的目标。

三、“督导评估”验收后的奋斗目标

尽管我们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教育督导评估后,我们将更加扎实地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想方设法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力争在短时期内使我镇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第7篇

在2009年法治XX建设八件实事中,涉及区教育局的实事项目是第6项“健全助学制度”,具体内容为除继续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课本费外,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免除城乡低保家庭和低收入纯农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各项费用,减免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的学费。对所有来宁务工人员子女全面免除杂费,使在我区就学的外来民工子女,享受杂费、课本费和借读费三项全免的同城待遇。今年,我区将投入140万元,继续推行幼儿助学券政策,从幼儿教育到高中阶段,让各类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全面普享政府“绿色助学”的惠民措施。

2009年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八件实事项目工作,现将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助学政策,依据市教育局《关于建立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对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的中职学生按月发放助学金,2009年,我区每月发放2200人,发放助学款共计330万元。

2009年,全区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共计47850人次,免收金额568.59万元;提供免费教科书总金额376.09万元,享受人数为59752人;对困难家庭实施教育救助共计2565人次,减免学习费用91.68万元(其中高中、职校528人次,减免金额60.09万元;幼儿园59人,减免4.72万元)。总数中对低保家庭、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分别减免1963人次、403人次,减免金额分别为56.40万元、24.85万元。为抓好文件的贯彻落实,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责任分工,落实机制保障。根据XX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关于“法治XX”建设八件实事的工作安排,经区教育局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对涉及的实事进一步分解,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分别由计财科、普教科、成职教科与托幼办负责,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相关科室定期汇报工作实施进展情况,以确保涉及的实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第二,严格执行文件,确保救助到位。根据《区政府关于促进低收入纯农户增收的意见》及修订后《教育救助实施办法》的要求,同时结合市教育局《关于修改“助学券”制度的通知》文件精神,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助学券”制度的发放范围,包括原享受本市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新增纳入XX市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同时也扩大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救助范围,对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子女就读区内、外公办高中(含职高)学校的,高中阶段学费、住宿费全免或者全额补助。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做好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的通知及市教育局关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的工作意见精神,我们召开了中小学校长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组织分管校长和收费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门学习,对免收课本费及杂费工作的实施内容、方法、范围、标准进行传达部署,确保学校能够正确运用政策,做到应免尽免。2009年春、秋季开学,区财政均将应免杂费的专项经费及时拨付到学校,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已由省财政统一支付。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晓程度。要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使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都能了解政府出台的教育政策,让困难家庭子女都能及时得到教育救助,关键在于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政策知晓率。为此,我们采取三种形式,在三个不同层面开展宣传工作,确保政策宣传到位。一是充分利用区“一报两台”、XX教育信息网等信息传媒,在全区范围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学校通过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直接宣传。三是各街道、各社区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载体,对居民尤其是困难家庭进行重点宣传。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宣传方法,及时提示困难家庭学生或家长按时到规定地点办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深入调查摸底,健全工作台帐。我们在每学年开学前开展细致调研,及时了解掌握全区各街道困难家庭的状况,制订出全区年度教育救助工作计划和目标,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各学校都建立了困难家庭学生救助台帐,全面完整的反映受救助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救助渠道,保证每一户困难家庭子女都能得到救助。同时,各学校还对本校困难家庭学生的救助情况进行公示,使教育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第五,拓展救助渠道,扩大惠民范围。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党、团组织的作用,通过设立爱心基金、建立奖学金制度、开展勤工俭学等,不断加大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积极开展结对帮扶、机关企事业单位送温暖、社会团体、个人捐助和爱心班、春蕾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积极主动和企业、系统、部门等单位或个人联系,为贫困生争取更多的救助资源,拓展教育救助、捐助渠道。

第8篇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目前,杭州市认真组织编制了《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实施方案》、《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工作计划(2013~2015年)》,设立了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联络处。建立了选派干部挂职并承担援黔联络处工作职责机制,每年选派五名优秀干部赴黔东南州挂职;建立了对口帮扶结对机制,将全市的13个区、县(市)与黔东南州的16个县(市)一对一,一对二分别结对,实现了全市对口帮扶工作的全覆盖。

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两地交流往来近100次,其中市(州)级领导带队交流往来达10次以上。2014年9月,黔东南州委书记李飞跃率领州党政代表团一行到杭州市,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等共商对口帮扶大计。2014年7月,张鸿铭率市政府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对口帮扶工作,召开第二次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共同推动两地交流合作。

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廖飞等州领导都曾先后多次赴杭州开展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工作,杭州市委副书记杨戌标等领导先后带队赴黔东南实地考察调研。杭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20多个市级部门,上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淳安县、桐庐县、富阳市等10多个区、县(市)分别到黔东南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双方密切的交流往来,不断推动着对口帮扶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杭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州工作计划(2013~2015年)》中提出的“职业教育”“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杭州市两年共安排对口帮扶项目79个,安排帮扶资金6260万元,项目涵盖了职业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产业扶贫等方面内容。为有效加强帮扶项目的管理,编制出台了《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项目管理办法》、《杭州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资金管理办法》。

重点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黔东南州农村和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有力促进了当地的教育、文化等民生事业发展,大力推动了黔东南州的科学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4月,廖飞带队到杭州经济开发区考察调研,就凯里经济开发区与杭州经济开发区共建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社会管理等具体问题与杭州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共商招商引资事宜。2014年7月,张鸿铭率杭州市政府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双方签订了共建园区框架协议。两地开发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对口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杭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先后率康恩贝集团、瑞麒集团、伟星实业、浙江元成园林、源牌集团、浙江信泰人寿等企业赴黔东南州考察对接产业合作和产业园区共建事宜。2015年元月开始,两地积极筹建凯里(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正式挂牌营运。

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杭州搭建、完善了对口帮扶“五大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产业招商平台、旅游推介平台、农产品展销平台、文化会展交流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电子商务拓展、招商推介、旅游合作、文化和会展交流、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

电子商务平台方面,充分发挥杭州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助力电商扶贫。借助阿里巴巴集团的平台和优势,拟开通“特色中国・黔东南馆”、展开一县一店、推进一村一铺、落地黔东南农产品一品一码溯源项目、设立淘宝大学黔东南人才培养中心、开展黔东南淘宝县长电商研修定制班、建设黔东南电子商务产业园、建立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展农村淘宝试点等一系列工作。阿里巴巴集团将黎平县、黄平县列入“千县万村”计划,开展农村淘宝试点。杭州市经信委、淘宝大学等分别赴黔东南州,组织开展电子商务培训,共培训学员200人次,营造了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产业招商平台方面,共有50多家杭州企业(客商)到黔东南州投资考察,共签约23个项目,签约资金92亿元。浙江客商到黔东南州投资的招商项目35个,总投资45.29亿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1.37亿元;开工33个,目前已投产l2个。浙江华东医药集团、浙江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银江环保、兴源环境等知名企业都和黔东南州签订了投资协议。

旅游推介平台方面,2014年4月,黔东南州党政代表团赴杭州考察期间,双方签订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杭州市旅委帮助黔东南州编制了《黔东南州智慧旅游发展规划》。2014年8月,杭州市42家知名旅行社组团到黔东南州各大旅游景区考察调研,积极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宣传“苗乡侗寨情・美丽黔东南”。杭州市上城区将历史名街―南宋御街的中山中路119号300平方米的商铺无偿提供给雷山县设立西江千户苗寨水云间风物馆,推出贵州省东线旅游产品,展示苗寨旅游文化。

农产品展销平台方面,2014年1月和2015年1月,杭州市帮助黔东南州组织31家企业分别组团参加“2014和2015杭州・都市圈优质农产品迎新春大联展”、浙江省年货展、上海对口支援地区暨西部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利用杭州、上海农产品展示展销平台,拓宽黔东南州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特色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同时,帮助黔东南州农业龙头企业与杭州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立了合作联系。

文化会展交流平台方面, 2014年9月,杭州市组织了王文瑛等10多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参加2014年中国(贵州)国际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暨第三届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2014年10月,黔东南州组团参加了第16届杭州西博会、第8届(2014)中国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两岸文化的创业交流,期间在杭州召开了“民族元素与时尚表达―两岸文创产业交流暨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产业合作发展”专题交流会,向杭州、台湾人民推介了风景优美的苗乡侗寨,更对民族文创发展进行介绍,提高了黔东南民族特色文化的美誉度。

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以支持农村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杭州市帮助黔东南州实施了一批公共服务领域的重点项目,使得项目建设地的公益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杭州市的教育、民政、文化、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赴黔东南州积极开展对口帮扶作,公共服务帮扶迈上了新台阶。

教育帮扶方面,帮助黔东南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双方签订了《对口帮扶框架协议》。重点帮扶凯里经济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台江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工艺品加工实训楼建设、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楼建设,大大改善了黔东南州的办学条件。黔东南州组织了一批中小学校长、40名小学骨干教师赴杭州集中培训、跟岗实践;杭州市组织了一批普通高中名校学科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讲学团,赴黔东南州开展讲学交流活动。同时,杭州师范大学和凯里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分别结对帮扶。杭州师范大学三替家政学院计划每年为黔东南州提供100名免费学习的名额(第一批63名学员正在就读),共持续三年。

民政帮扶方面,2014年5月,杭州市民政局与黔东南州民政局签署《对口帮扶框架协议》,两地民政部门将在慈善助学项目、干部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帮扶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2014年11月,杭州市民政局在杭州举办了为期10天的首期“黔东南州社会福利机构院长培训班”,并安排实践锻炼,在主城区对口机构进行“挂职”学习。

文化帮扶方面,帮助黔东南州建设了一批民族文化设施和文体活动中心,大力支持黔东南州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抢救。双方签署了《共同推进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在公益性文化活动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培育优秀文化人才搭建平台。

医疗帮扶方面,杭州向黔东南州医院、锦屏县中医院捐赠了医疗设备,积极帮助黔东南州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技术和卫生服务水平。

社会扶贫星火燎原

两年来,杭州市发动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慈善帮扶黔东南活动,共募集慈善捐款捐物价值超过600万元。2014年10月17日,在我国首个“扶贫日”,杭州市共捐款200万元用于黔东南的扶贫项目建设。

第9篇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切实把教育优先发展摆上重要日程

近年来,麻山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区”战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工作合力。

1.强化“三项制度”,全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一是强化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区委常委会或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二是强化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部门领导干部坚持经常深入学校,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强化人大、政协定期视察教育工作制度。人大、政协坚持每年确定不同重点,进行1-2次教育工作专项视察。每年关于教育发展的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均达到总数的10%以上,切实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实施“五个纳入”,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在落实教育政策上,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执行“五个纳入”,即教育优先发展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纳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城建和基建计划、纳入干部配备和编制调整计划。在落实经费投入上实现了“三个确保”,即,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确保财政对教育拨款逐年增长、确保教师工资按月足额发放。2009—2011年,麻山区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分别为2034万元、2196万元、26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4%、8.0%和21.9%。区财政对教育拨款增长的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达到了逐年增加。小学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0157元、10400元、13680元;小学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545元、577元、782元;初中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1173元、11440元、15048元;初中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599元、635元、860元;教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34214元、35194元、37889元,实现了逐年增长的目标。

3.实施扶贫救助,完善教育优先发展保障体系。区委、区政府为保障青少年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制定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发展规划,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参与的弱势儿童、青少年政策资助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严格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入学制度、三残儿童入学制度,三年来,麻山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巩固率为100%,初中毛入学率为100%,巩固率达99.5%以上。为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村住宿生通勤,区政府每年拿出10万余元,对通勤学生进行补助;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借助“贫困生救助基金”、“希望工程”、“一帮一”捐助等活动进行帮扶,区工会、关工委、妇联、共青团、企业家协会等组织也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救助活动。三年来,全区累计筹集助学资金3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100余人次。目前,麻山区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二、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麻山区大力整合教育资源,把13所农村中小学校整合为1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优化了教育资源,并投资1600余万元,实施了教育“六项工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快速发展。

1.实施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该工程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内设微机室、舞蹈室、美术室、音乐室、棋艺室、图书室等场所,配置了电脑、汽车驾驶器、钢琴及各种民族乐器等设备,为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搭建了平台。

2.实施明德幼儿教学楼建设工程。该工程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配备了一流的设施设备,引进了大连雅禾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创办了优质的学前教育环境。

3.实施体育馆建设工程。该工程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集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活动多功能于一体,为学生运动健身提供了理想场地。

4.实施食堂改造工程。维修了18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改善了食堂服务设施,提高了工作间标准和档次,使学生的就餐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5.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维修了学校的“老三室”,增建了10个各类功能教室,小学实现了“班班通”,中学配备了电子白板。现正在建设1.5万平方米沥青操场。2010年,麻山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评估验收。

6.实施远程教育工程。麻山区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由于麻山区教育投入大、效果好,发展均衡,被市委、市政府树立为中、小、幼教育体系完备、设施齐全、教学争先的全市教育优先发展的先进典型,在全市各县区教育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强化职能,保驾护航,全力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为确保教育事业均衡、快速、可持续发展,麻山区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从加强校园管理和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入手,不断加大治理、管理力度,全力改善教育发展环境。

1.加大安保投入,保障学校安全。为教育系统配备了专职的安全副局长、安全副校长及保安人员,先后投入资金30万元设立了校园警务室,安装了监控和报警装置,配备了灭火器、防暴器材等设备,建立了学校和公安部门的联防联动机制,使学校安全工作实现了从人防、物防向技防、群防的跨越,切实增强了应对和防范应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地保障了校园的安全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强化监督管理,优化发展环境。麻山区以创建平安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分工协作,强化监管措施,全力改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区卫生局定期深入学校对传染病防控、饮食、饮用水安全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区教育局、交通局、交警大队定期对送子车辆进行排查、登记,严禁送子车辆超员、超速,对非法送子车坚决予以取缔,保障了送子车的安全运行。区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经常联合行动,对校园安全、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以及网吧和餐饮店开展专项检查,对学校宿舍、教学楼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区纪检、监察、物价等职能部门建立了教育收费公示、检查制度,严肃查处违规收费行为,全面优化了教育发展环境。

3.加强督导评估,规范办学行为。麻山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育督导工作的有关规定,设立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突出以规范办学行为和督学为重点,采取“监督与服务,规范与促进,评估与指导”相结合的措施,合理运用督导评估结果,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使全区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抓住重点,构建体系,倾力打造人民满意教育

近年来,麻山区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紧紧抓住义务教育这个重点,倾力打造学前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全方位的教育教学体系,有力地推进了全区教育事业的均衡快速发展。

1.强化义务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以选聘优秀管理人员为切入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麻山区打破选人用人常规,在全市教育系统先后选聘了两名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高、教学理念先进的优秀校长到英林学校任职,为全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管理和教学理念,增强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活力。二是以德育教育为重点,强化素质教育。学校每月确定一个德育主题,并通过开展班队会、“十星”评比、“八个一”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中教育,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三是以强化日常管理为关键点,狠抓教学的细节管理。通过采取推门听课、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对教师上课、备课、作业批改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评价、分析,促进教师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