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20:08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贫困生学期总结

第1篇

“亦师亦友”将是我作为辅导员的工作宗旨。作为老师,我有责任成为学生在思想上、学业上的引领者,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督促他们;作为朋友,我也有义务成为学生在生活中的陪伴者,以一种平和的姿态与他们相处。作为大学辅导员,首先应该履行好管理和服务两个基本职能,主要有以下几项计划:

一、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只有具备了良好综合素质的辅导员,才能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优良的思想、品行、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熟悉本职工作、通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确保学生稳定

坚持“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的工作原则。在平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1. 落实每月班会制,做到经常查寝制。贴近学生的生活状况,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对宿舍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2. 提前做好节假日班级学生的离校、留校情况统计。在节假日结束前,及时了解返校情况。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认真落实学院有关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示,努力做好班级每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意识和规范意识。

2. 坚持每周至少要找5-6名学生个别谈心,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3. 定期组织各班举行心理班会、心理话剧等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预防心理疾病。

四、加强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严格按照学生手册上的有关条列,进一步细化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使学生工作的日常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1.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班内少数同学平时对自己放松要求,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针对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要求落后的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力争本学期消灭不及格现象。

2. 建立健全通报机制,利用每月班会,及时通报学生到课率、就寝、内务等情况。

3. 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双管齐下地管理好学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4. 鼓励学生多参加学院和系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五、加强班干部的建设、管理工作

好的学生干部可以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班级干部是学生工作中的骨干和基石,也是辅导员与普通同学的桥梁和纽带。

1.在本学期初期,对原有的班委进行微调,优化组织结构。

2. 加强班级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每月定期召开例会,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性和主动性,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3.严格要求学生干部,对班干部的违纪现象的查处必须更加严格,发现一起,处罚一起,力求打造一支学习优秀、作风过硬的班干部,凸显他们在学生工作中的强大作用。

六、关注弱势群体、建立特殊学生档案

关注贫困生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贫困生是我们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我带了3个班,共107人,其中有近32名不同程度的贫困生。

1. 配合学院的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工作的实施,统计各班级贫困生名单,建立贫困生档案,积极为学生争取贫困生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岗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认真做好贫困补助、助学金评定等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

2. 做好思想内向、不善与人沟通这类学生的思想跟踪教育和服务工作。

第2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基本情况:原计科专业136人,1人未报道,3人转专业,现今学生人数132人,共5个班级,男生共99人,女生共33人。其中含2名留学生,1名澳门保送生;未有党员与预备党员;少数民族共19人,主要为回族、侗族、满族、土家族、蒙古族、布依族和傣族;其中6名回族同学有5名信仰伊斯兰教,其他均无宗教信仰;信仰基督教同学为2名;本专业中贫困生人数为48人,占总人数36.4%,其困生为20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同学为23人,生源地贷款同学为9人;共有23个宿舍,其中男生宿舍17个,女生宿舍6个。

2010年,对于我来说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我从一名学生成为了一名教师。作为一名80后的辅导员面临是思想活跃、才华横溢的90后,他们拥有着优秀的教育资源,他们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年代,他们思想独立却更加需要关注。80与90的组合,让我的工作变得富有挑战性和更加具有意义。辅导员的工作对我来说并不陌生,我从踏进大学校园的那天起就得到了我的辅导员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是在很多老师的帮助下不断进步的。今天我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工作半年以来,收获并成长着。辅导员是战斗在学生基层工作的第一线,只是要是关乎于学生的事情必然会有辅导员的身影,在纵横交错的事务性工作中,如何高效,有重点的处理学生事务性工作,如何在庞大的处理信息量中寻找到学生工作的规律性,如何能够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授人与渔而不是授人与鱼,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总结,用研究型方法来完成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已从单纯的实践型工作转向了研究实践型。

大学教育,以学为本,学习专业,学习生活,学习成长。特别是对于刚刚通过填鸭式学习的高三来到大学的90后,如何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正确的引导,成为了一年级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本学期的工作不仅要完成学生基本的事务性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要注意有思想,有主线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成长成才,把学生工作与学校、学院的教育理念与方针政策相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一个健康、积极的温床。接下来我将从一下几个方面总结本学期的工作。

一、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为一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导航

2010年8月26日,我正式的迎来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他们拿着录取通知书报道的哪一刻,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对于传说中大学的新奇,向往和憧憬。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只是为了能跨进大学而努力,但是对于自己的专业和环境显得较为陌生;90后的学生从一个一个的家庭走出来住进了集体宿舍,开始了集体生活;从一个一个固定而稳定的班级来到了自主性学习的大学班级;从基础式学科转向了专业式学科,从喂嚼式学习转向了自嚼式学习。因此,做好过渡工作,让大一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是学生工作的第一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注重一下几点方向:

1、年级会、班会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大学生活的特点、大学的课程设置、学习与考试、校规校纪的学习;

2、用走访宿舍的形式,提高学生集体生活意识、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初步交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3、新生破冰活动,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尽快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建立个别沟通与群体沟通等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摸清学生基本情况。

二、进行班级建设-打造良好的班风、学风,营造良好学习和生活氛围

班级建设是学生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基石,一个拥有良好班风、学风的班级,不仅能帮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互相带动、互相学习、互相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学生专业化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班委的建设是关键。

1、学期初,采取竞聘制民主选举班委;采用签到制对班级事务进行管理与班级情况沟通;

2、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开展集体自习日与主题自习日。集体自习不仅能利用较多的课余时间学习,同时能进一步加强班级意识;主体自习日针对在各门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难题互相交流和学习,同时介绍专业相关学习知识;利用上课考勤抽查与宿舍检查,学生班级日志等方式了解学生上课和生活情况;在班会和年级会上强调树立班级良好学风的重要性;

3、结合院周活动组织班级参加“我的班级我作主”班级风采大赛、主题团日活动、2&1ITAT大赛,以增加班级凝聚力,丰富学生校园文化;

4、推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带动学生发展积极性。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各项能力,推进学生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鼓励学生选择的参加适合的校园文化活动;

5、对于学习风气不良的宿舍进行重点观察和重点谈话,争取从个体影响整体,努力扭转学习风气

三、结合深度辅导完成贫困生工作

目前,贫困生工作得到了国家、学校的重点关注和关心,希望没有一个孩子是由于学费问题而念不起书,因此帮助贫困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定的学习和生活也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大一新开学,学生的各种花销较大,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负担相当大,为了使贫困生同学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学院的关怀,贫困生的认定与资助工作迫在眉睫。

1、结合深度辅导、资格审核、情况咨询等工作,尽快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确保真正困难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得到帮助;

2、加强班级与寝室关怀,整理贫困生同学受资助的情况,合理分配资助资源,在资助工程中讲究“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争取将国家,学校的每一项政策切实的落实到每一位贫困生的手中。

3、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感恩教育

在物质帮助的同时,注重思想上帮助。贫困生大多来至边远山区,通常有部分学生带有一定专业思想,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很多同学在高中时很少接触计算机,因此,担心自己的计算机基础不行,专业信心较差。对于这部分同学更要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习计算机基础;同时经常与贫困生面对面的交流,谈心,解除他们心中的自卑心理,保证他们的思想不掉队,使他们能振奋精神,安心学习;最后,加强对贫困生同学的感恩教育,在遇到更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事情的时候,他们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帮助其他同学,回报社会。

四、心理动态与思想动态的把握

大一新生刚到大学普遍出现的心理动态有三大类。一类是专业心理的问题,有部分人是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或者是来至边远地区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因此专业信心不强;另外一类就是大学适应性问题,学习模式的转变,学习环境的变化,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这两类学生,在期中考试以后显得更为明显,因此学生心理动态的发掘与引导更为重要。最后一类是关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这类问题需要对学生跟踪了解和逐步解决的,这类问题大部分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冲突所带来的,及时沟通才能针对性的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关注和处理学生的思想动态。

班委周汇报:定期与各班班委交流,了解班级动态,在谈话中采用相对轻松的方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qq及飞信群的签名,人人网等方式的关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宿舍走访,了解学生真实的生活状况,在与宿舍同学的交谈中针对某个话题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了解学习和生活近况;针对深度辅导,希望学生给出感想和进一步的交流,可以通过留言,短信,邮件的方式反馈信息。

心理动态与思想动态的把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伴随着不同的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还有很多隐性的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深入了解和挖掘,特别是对于心理状态不好的学生,更是要注意和防范,科学的引导方式也是需要在工作中不断调整和修正的。心理工作,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即使做的再多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块工作将是我下学期工作的重点。

五、主题学生系列活动

学生活动的开展是需要主线思想的,在本学期,我着重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大一新生学业生涯规划活动

1、结合信息学院“关注学生成长月”院周活动中学业规划系列活动,在学生做学业规划之前让学生参加各类有关学业生涯讲座,使学生对自己专业和学业生涯规划有初步的认识。

2、在对专业和生涯规划的概念有所认识以后,举行了“如何规划好大学四年-学业生涯规划年级会”,进一步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给与学生大方向的指导和对学生提出需要自我思考的问题。

3、在此基础上充分开展学业生涯规划,98%的学生递交了学业生涯规划书。经过认真阅读,记录和分析,给每位同学都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反馈于学生。

4、选出学业生涯规划相对优秀的同学,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会,希望优秀的同学彼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查缺补漏。对愿意参加学业生涯规划大赛的同学逐个辅导,希望能在进一步做学业生涯规划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最后选出最优秀的同学参加学院学业生涯规划的评比。

5、开展优秀学业生涯规划书推广会,让每个班比较优秀的同学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规划,希望借此带动更多的同学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有计划,有方向的学习。

6、在学业规划书中发现有些同学表达了很多迷茫与有心无力的学习思想,针对此开展深度辅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目前学习问题。

7、针对参加学校学业生涯规划的同学,单一指导,帮助完成规划书中需要调整的部分。

在学业生涯规划书中发现了学生很多没有完全暴露的问题,更有效的了解学生,更有方向的指导学生,提高了深度辅导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发现了平时辅导员工作中的“死角地带”,也拉近了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成长计划”活动

班风学风好、团结上进的班集体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温床,因此班级工作的建设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在大专业环境背景下,同专业各班之间不仅要保持自己特殊的班级风格,同时也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团结友爱。“成长计划”是针对班级建设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核心班级干部、各班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协作的一项计划,计划中包括了班级核心干部的建设,班级班风学风建设,各班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等各项内容。

“成长计划”活动列表:

(1)成长计划第一期:角色定位(辅导员、班干与同学之间的角色定位)

(2)成长计划第二期:计科专业中秋联谊会

(3)成长计划第三期:班级规划

(4)成长计划第四期:计科专业篮球联谊赛

(5)成长计划第五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会

(6)成长计划第六期:班级工作交流会

六、学生会工作

学生会指导工作也是我本学期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如何在院周之际,利用开展的学生活动展现信息学院的专业特色,促进学生进一步知专业,学专业,爱专业,做好低年级学生专业启蒙和成长启蒙是本次院周活动的主线思想。学生会工作得到了学院领导大力的关心和支持,给整个院周活动的主线提出了重要性指示,使信息学院学生会圆满的完成了院周任务。

整个院周活动主要为关注学生学风建设-爱专业,知专业,学专业、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校园文化建设三大方面,活动包含学风教育、学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关注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特殊学生群体、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学生就业、中层领导见面会等。利用我科研学习的特点,在低年级学生活动中引进了“科研团队”概念,希望低年级学生能够领略专业大师的风范,向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习;继续推进信息学院特色科技类活动,为了加大低年级学生之间交流,推广了“2&1”比赛模式;采用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编译青春,信通四海”院周晚会上,充分的展现了信息学院精彩风貌。

七、下学期工作重点

1、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学期的积累中,无论是学习和生活中新问题与老问题的纠结出现,还是心理特殊学生的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2、针对学生学生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结合深度辅导,推进学生学习和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3、做好军训工作。

第3篇

关键词: 贫困生 团体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贫困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积欠学分的贫困生又是贫困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虽然人数在贫困生中不占多数,但必须引起足够重视。这是因为,相比其他贫困学生,积欠学分的贫困生既要面对贫困生群体本身可能面临的家庭经济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问题,又要面对学业成绩不良、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倦怠、学习能力欠缺等各种学习心理压力[1]。甚至会因学业不良,造成重修、留降级等,在这一过程中又会产生因重修费、学费而造成经济负担,增加生活压力。因此对于积欠学分的贫困生,教育管理者要采取一定的帮扶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积欠学分的贫困生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学习不得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影响到学习成绩;二是为减轻经济负担,未处理好勤工助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三是很多贫困生来自边远地区,其本身的基础教育与内地和发达地区之间存在差距,进入大学后在一些课程的学习上存在困难;四是出现学习倦怠、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差等学习心理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而出现问题后,贫困生由于多重压力、社会支持的不足,可能存在的严重自卑心理、极度敏感、依赖懒惰心理、忧郁封闭心理等[2],往往陷入迷惘,有的学生知道原因但不知道如何做,有的学生在焦虑下对原因不清晰无从下手,等等。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心理辅导方式,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本文选取资助条件统一(即家庭经济情况在同一水平上)的学校获某助学金资助的贫困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干预效果。 

二、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学校获某助学金资助的贫困生中有积欠学分的贫困生12人,积欠学分是指:经补考后仍不及格,需要重新学习课程的学生,他们中最多的有两门积欠课程。在研究过程中,因研究需要,另从该助学金资助的贫困生中选取12人进行了对比研究。 

三、研究设计 

(一)对无积欠学分贫困生与积欠学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心理状况的比较研究。 

(二)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有积欠学分的贫困生进行干预,结束后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 

(三)研究工具: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大学生学习自主性自我陈述问卷、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性问卷。 

(四)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倦怠状况等分析,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辅导共分五个部分,主题分别为:学习动机与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时间管理、学习的相关因素分析、考试焦虑等学习心理问题,每个主题进行过程中分别穿插自我探索和成长。每两周一个主题,每次团体心理咨询的时间为120~160分钟。主要形式是半结构化的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由学校心理咨询师作为领导者,配一名助手兼组外观察员,在小组内各选一名组长和一名组内观察员。 

四、研究结果 

(一)团体心理辅导前的相关调查 

1.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试,表明:积欠学分的贫困生较其他贫困生因承受家庭贫困和学业不良双重压力,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一些隐患。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3)缺乏自信心;(4)感到自卑。 

以上四项,12名积欠学分贫困生中有10名同学4项都进行了选择,还有2名同学,选择了其中的2—3项。而其他12名贫困生,4项都选的为0,有8位同学选择了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有5位同学选择了感到自卑。 

此外,12名积欠学分贫困生中有9位同学选择了:思想不能集中或记忆力减退。 

2.积欠学分的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倾向、学习倦怠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 

(1)积欠学分贫困生在7道题的选择上,“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确定”的选项合计超过50%(“4符合”和“5完全符合”未达到50%),分别为:“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学习”,“我能主动收集一些有关的信息和学习资料”,“课前我会主动预习,课后会自觉复习”,“我会经常检测自己是否按时完成计划”,“每次学习过后,我会做一个总结或对此次的学习做出评价”,以及“对于作业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我会仔细分析原因并做出改进”。 

其他学生这三个选项的合计仅1题超过50%(“4符合”和“5完全符合”未达到50%),即:“课前我会主动预习,课后会自觉复习”。 

(2)积欠学分贫困生在各题的选项中,选择“4符合”和“5完全符合”的有4题超过60%,1题在50%和60%之间,这5题分别是:“我认为学习内容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当我取得进步时,我会奖励自己”、“当我成绩不好时,我会鼓励自己”、“我会主动根据需要(如考试前)制订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时间”、“我能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其他大学生在各题的选项中,选择“4符合”和“5完全符合”的有6题超过70%,9题超过60%,2题在50%和60%之间。 

(3)“课前我会主动预习,课后会自觉复习”一题,积欠学分贫困生和其他贫困生都在50%以上选择不确定、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反映了大学生课程学习的现状,对于预复习未引起足够重视。 3.此外,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存在积欠学分的贫困生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经常、频繁的比例非常高。 

(1)一整天学习下来,我感觉精疲力竭。 

(2)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学习时,我感觉很累。 

(3)我总是被动地学习或完成作业。 

(4)我很少计划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这些学生的学习状态中也有积极一面,体现在以下两个选项的选择上。 

(1)当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时,我感到非常高兴。 

(2)在学习中我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时,对学习充满热情。 

由此可见,学生在内心深处对学习成功的渴望和企盼,这为团体咨询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保证。 

(二)贫困生在学习团体心理辅导后的主要改变 

1.心理健康状况方面的改变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试中,有2人选择“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0人“选择缺乏热情和积极性”;1人选择“缺乏自信心”;(4)1人选择“感到自卑”。较之团体心理辅导前有较大的改变。而其他12名贫困生,此4项都选的仍为0,有7位同学选择了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有5位同学选择了感到自卑,与之前改变不大。 

此外,12名积欠学分贫困生中仅有2位同学选择了“思想不能集中”,没有同学选择“记忆力减退”。 

2.积欠学分贫困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倾向、学习倦怠等方面的改变主要体现在: 

(1)积欠学分贫困生在3道题的选择上,“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不确定”的选项合计超过50%(“4符合”和“5完全符合”未达到50%),分别为:“课前我会主动预习,课后会自觉复习”、“我会经常检测自己是否按时完成计划”、“每次学习过后,我会做一个总结或对此次的学习做出评价”。 

其他学生仍仅1题超过50%(“4符合”和“5完全符合”未达到50%),即:“课前我会主动预习,课后会自觉复习”。 

(2)积欠学分贫困生在之前5题:“我认为学习内容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当我取得进步时,我会奖励自己”、“当我成绩不好时,我会鼓励自己”、“我会主动根据需要(如考试前)制订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时间”、“我能根据学习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选择中,选择“4符合”和“5完全符合”的达到90%,比例大大提高。其他大学生这5题的选择没有变化。 

3.积欠学分贫困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改变 

(1)参加团体咨询的同学,在接下来学期的补考或重修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实现积欠全部清零。 

(2)参加团体咨询的部分学习,在接下来学期的基本课程学习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有一位同学在某一单科大部分同学考试失利的情况下,该单科成绩名列前茅。 

(3)学生参加团体咨询的感言摘录 

“与团体的交流弥补了我在学习考试认识上的盲区,对于学习的焦虑状况行到缓解,大家都相互信任而且坦诚,使自己越来越有自信。” 

“与上一次相比,行动更加积极,更渴望下一次活动,对于时间的管理有了更详细的打算。” 

“和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觉得自己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现在比以前学习更加自主了,开始复习自己的学习科目。” 

“了解到了一些其他成员的问题,吐露出了部分自己的心声,也提醒自己期末将近,需要抓紧时间开始期末的复习计划。” 

“能够在一些课上找到一些解决方法,介理还有很多的不懂呢。不过现在对于我不懂的可以试试我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学进去。” 

(三)小结 

1.积欠学分贫困生,较其他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更多心理隐患,比如对前途的担心、自信心缺乏、存在自卑心理等,通过教育者的主动关心和朋辈之间的互助和支持可以得到改善。 

2.积欠学分贫困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时间管理倾向上和其他贫困生相比,有所欠缺,通过教育者的主动帮扶和朋辈之间的互助可以得到改善。 

3.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提高、学业成绩的促进上显著的效果。 

4.当然,由于研究选题和时间限制,该研究未将积欠学分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的干预与其他非贫困生做比较,使研究存在一定欠缺,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崔金贵,等.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困难现状调研分析及对策——以江苏大学生在校生为例[J].科技信息,2011,(15). 

第4篇

关键词:贫困生;案例分析;贫困生帮扶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01-01

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近年来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力度的加大,广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得到了资助,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但同时也使部分学生产生了依赖、急功近利、感恩诚信缺失等问题。因此,对贫困生的心理帮扶、诚信教育、感恩教育逐渐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

1.案例

案例一:王同学,家庭经济困难,家中兄弟姐妹五人,仅靠父母种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她比较内向,生活态度较乐观,能够与同寝室同学相处融洽,虽本人有认真学习的意向,但成绩不佳。可能是由于其在家中排行较小,在家中受到宠爱,因此对自身的要求不太严格。但她却过于要强,争强好胜,在评定奖学金时,尽管不符合标准,还是以家庭困难为由,表示自己要得到此类奖学金的愿望,思想工作较难做通。

通过与班长、寝室同学、本人谈话和家长电话沟通,以及对她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她的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尽管在家中受到宠爱,但也能为家中着想,希望早日成为家中的支柱。该生有较强的上进心,决心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报答父母。但同时,过于急功近利的性格也让她在个人利益方面不懂得谦让,一旦遇到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就会表露出利益必争的极端心理。

针对这一问题,辅导员没有采取一味的说教,而是与该生经常聊天,讨论学业,帮助她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时常督促检查其学习进度,并帮助她联系合适的家教和校内勤工助学,使她在经济上脱贫。此外,为了调整她的心态,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宣扬在班集体内部,同学之间应有团结、平和、谦让的精神,让她事先查找资料、用心准备、在会上发言、会后与之交流。平日与她沟通时,有意无意的讲道理、举实例,逐渐感觉到她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大二学年中两次拿到奖学金,并在接下来评比国家助学金时,能够谦让其他家庭困难的同学。

案例二:杨同学,在报到时,就上交了贫困证明,他父母双双下岗,全家人仅靠每个月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计,尽管父母做些小买卖贴补家用,但每年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让这个家庭难以承受。但奇怪的是,在每学期班里做经济困难生的民意调查时,没有同学认为他家庭困难。深入调查原因,他虽然家庭困难,但父母对其的需求向来是有求必应,养成了虚荣心强、自私的性格。在寝室与同学攀比吃穿,第一学期发放的助学金购买了MP4,在同学中影响非常不好。

对此,辅导员通过多次与其谈话,加强人生观教育。引导他把眼光放远,心胸拓宽。多为他人着想。同时,与其父母沟通,希望他们能够适当地更改对该生的教育模式,培养子女诚实、开朗、感恩的优良性格。通过学校家长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逐渐使该同学在内心深处受到触动,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对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定位,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最终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教育方法

2.1 通过有意义的活动,如班会、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素质;另外,通过谈话,内容可以涉及人生、学习等方面,潜移默化中给予其思想上的触动和熏陶。

2.2 联合、发动班级普通同学、班级干部,关怀贫困生心灵。重视心灵的帮助,使其心灵能够独立自强、健康成长。

2.3 学业上的指导和勤工助学相结合。注重学习,加强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同时重视勤工助学的积极意义,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养成学生独立的经济观念。

2.4 建立公正、透明的评比体系和监督体系,使奖、助学金能够真正发放到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手中。建立监督体制,将学生的得到的奖学金使用情况归档,促进学生学业、诚信、感恩等方面素质的提高。

3.常见问题

3.1 自卑心理较强。部分贫困生因家乡属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条件也相对薄弱,学生们从小自立要强,与周围同学差异不大;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大家来自不同地区,面对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观念、人际交往等,他们多数不能适应,自尊转变为自卑,甚至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正是此类异常的顾虑和担忧干扰了他们全面客观看待自己优势和所拥有的条件的能力,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或者是误会而不满意自己、否定自己;同时他们不愿表白自己的心理,或者将自己的真实心理隐藏起来既不善交际也不愿同周围人交流,长期形成心理压抑。

3.2 自立自强,但心理负担较重。贫困学生因受家庭环境等影响,大多吃苦耐劳,待人诚实,做事踏实,勤劳朴素。但他们的心理负担较重,与其他同学相比他们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学习,还要担心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开支,每当新学年开始时他们都很担忧难以交齐的学杂费和平时的生活费。这些担心都会不断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使其长时期处于紧张状态。

3.3 关注学习成绩,常忽略交际能力的锻炼。贫困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能考上大学进城里念书实属不易。所以他们更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平时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但他们往往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性格相对内向,交际能力薄弱,与周围同学交流甚至应聘工作时处于被动状态。

4.辅导员工作启示

4.1 贫困生只是因某些学生家里经济相对拮据而产生的特殊称谓,故是否是"贫困生"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学习成绩等并无本质联系,只是有少数学生相对内向,没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而存在自闭、自卑的心理。

4.2 俗话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生的家庭同尤绱恕S械氖且蛭家乡位于相对落后地区,经济整体发展缓慢;有的家庭面临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而遭到临时变故;有的家庭则是因为亲人生病等情况而入不敷出……因而面对不同的学生首先要认真了解其家庭背景,这样才能更深切的走入学生内心,学生也会愿意向老师倾诉他们的所思所想。

第5篇

关键词:高校;助困工作;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05-02

如何实现资助与教育并举的助困模式,一直是困扰高校助困工作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国家、社会和学校在对贫困生的帮扶上,多采取物质资助的形式,资助额度逐年上升,有效保障了贫困生的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但随着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中也出现了教育深度与资助力度相脱节的情况,本文拟在肯定助困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前提下,重点探讨贫困生教育在资助工作中的突出地位,结合实际提出构建“教育资助一体化”的资助模式,推进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积极探索资助工作的新形式,不断加大资助工作力度。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决定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北京等8个城市进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在全国所有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2002年,财政部、教育部在公办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制度。2004年,财政部、教育部在改革原有国家奖学金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国家助学奖学金制度。200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教育部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有机结合的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至此,我国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除了完备的资助体系外,财政投入的逐年增加也为助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2007年以来,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全国平均每100名大学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获得资助。体系的完备和资金的充足使高校的贫困学子得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上大学,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保证了教育公平的实施和和谐校园的建设。但是经济脱贫是基础,思想脱贫才是关键。想从根本上达到解困目的,仅仅依靠经济的资助还远远不够,除了继续完善物质资助制度之外,还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帮助其坚强地面对和应付各种挫折,促使其全面成长成才。

二、“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以生为本”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工作中的体现,也就是说教育不应该存在偏颇,而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必要的思想引领和情绪疏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成才。

2.合力教育原则。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难题为基础,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鼓励贫困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使每一位贫困生在经济脱贫的基础上,依靠各方面的教育合力,成为一个学有所成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摆脱贫困。

3.创新实践原则。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助困方式是帮助贫困生脱贫的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更要重视教育的力量。我们要不断创新资助方式,摒弃单一型的经济资助,倡导以勤工助学为主的资助模式,消除一部分同学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逐步将无偿的“输血型”的经济帮扶逐步过渡到“造血型”的有偿帮助。同时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朋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思想上脱贫。

三、“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的实施

1.资助与自助相结合。目前,国家、社会和高校分别采取了各种措施以缓解贫困生的困难。但是,任何的减贫方式若没有贫困生主体的参与和实践,就不可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因此,我们提倡在获得资助的同时,也同样要强调通过贫困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助。对贫困生而言,虽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方式对他们如同雪中送炭,但是单纯的发放助学金、给予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无偿资助措施,容易使贫困生滋生等、靠、要的思想,学校应提倡贫困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参加一些兼职工作和勤工助学。勤工助学作为有偿的资助方式,使学生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来获得一定的报酬,依靠自食其力以完成学业,能体现贫困生自身的价值。但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即勤工助学岗位太少、工资太低,而且还要占去一大部分学习时间,重学业的同学不愿影响学业等。这就要求高校要把勤工助学活动真正作为一种成才的方式来加以认识,勤工助学不仅是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能增强高校贫困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自立、自强、自尊的品格。因此,高校应尽可能地给予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并设置弹性工作时间,根据学生的课业安排情况来安排勤助工作,真正帮助贫困生把经济资助和自我救助结合起来。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自助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发现并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心理的成长。

2.资助与互助相结合。心理学上的互助教育方式是指从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及其自发助人的愿望出发,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典型个案,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当事人,其实质也是分析、帮助自己。在贫困生教育中提到的互助教育,指的即是朋辈教育。这里的朋辈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贫困生之间的互相帮扶和启发。在成长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困惑、挫折,贫困生尤其如此,他们普遍具有自尊心强,容易自卑等特点,而且求助意识较为淡薄,即使有求助行为,其对象往往是同伴,通过与之有相同背景的人来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易于被其接受。因此,高校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对贫困生进行教育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倡导贫困生之间的互助,要善于发现贫困学生中品学兼优、励志奋斗的优秀典范,用他们的生动事例来勉励广大的贫困学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朋辈教育中的另一方面,则是指贫困生与其他同学的互相帮扶。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平时要多关心贫困生的学习状况,耐心解决贫困生的学习困难,在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贫困生之间开展帮扶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3.资助与助人相结合。高校贫困生在受助之后是否具有感恩意识,是否懂得帮助他人,这是衡量资助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继续完善经济帮扶制度外,还因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认识到感恩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要通过教育的不断引导。要让他们明白所获得的一切经济资助并不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而是要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具备了感恩意识,有助于贫困生与他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贫困生树立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信念。为了倡导感恩意识,高校可以对于贫困生享受资助设置要求,如要求他们每学期参加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才能获得资助。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为别人服务的工作,他们可以看到人与人是相互支持的,正因为有了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那么他们也必须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祖国,来奉献社会。另外,在助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帮助他人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助人过程中,贫困生通过体验被帮助当事人的情感,分析其问题的原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出一些正确的判断。这不仅仅是贫困生情感的培养,同样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修正自身的一些不当行为。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总之,高校目前的助困工作在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我们仍必须意识到,贫困生的困难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因此,高校贫困生的资助观念不能只单纯地停留在“经济助贫”的层面,还要高度重视对贫困生自助、互助与助人的引导,建立起“资助育人一体化”的模式,真正帮助高校贫困生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周文华.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的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张桂华,黄建美.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政策中的缺失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3]邹树梁,简世德,王莉芬.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7).

第6篇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体制的改革,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了贫困生认定、心理健康、感恩意识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工作 问题 对策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贫富差距有所加大,高校体制上的改革,使得上大学的经济负担加重,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成为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1.当前高校贫困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1贫困生认定中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资助工作的效果。目前,部分高校判断学生贫不贫困首先参考新生入学时提供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入学后通过辅导员和班级民主评议来认定贫困生及等级,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表现评定各种奖助学金。表面上看上去比较科学,但实际上确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准确性不能保障,地方民政部门为了让本地学生获得资助可能在审核过程中不能严格把关;其次,辅导员和班级评议小组很大程度上以来对贫困生日常的观察和印象,这难免就会出现偏差,还可能掺杂一些个人感情因素,造成认定不准确;最后,部分贫困生有很强的自尊心,平时不愿把自己的真实经济状况反映出来,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现出积极和乐观,但心理可能存在自卑心理,这些都为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了困难。

1.2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

国家和社会虽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努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目前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还比较欠缺,心理问题成为限制贫困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贫困生因不能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理而做出偏激事件的报道也时有发生。目前,高校贫困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自卑心理,经济上的困难使得贫困生在日常生活消费方面与条件优越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高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状况的限制,贫困生在知识面、实践能力等方面和城市学生相比也会处于劣势,这些都可能会使部分贫困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存在自卑心理;偏激敏感,部分贫困生在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下,可能会非常敏感和偏激,对周围同学讨论的一些话题可能会对号入座,甚至不能正视老师或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和关心;自闭,贫困生可能因为自卑而主观上把自己摆在了“弱者”的位置,认为自己受到了歧视,导致他们自我封闭,不愿意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对学习和生活都起到了负面影响。

1.3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

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普通本科高校、高职学校国家奖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从2007开始,全国高等学校都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对贫困大学生的奖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加之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绿色通道、社会资助等众多渠道,使得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得到缓解,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学业。但部分贫困生认为国家、学校、社会对他们的资助是应该的,没有表现出任何感恩之情,甚至在奖助学金评选的时候会出现拉票现象,一旦不能如愿就会对老师和学校报以不满,一心只想着自身的利益,基本的道德规范都已丧失。

2.做好高校贫困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贫困生认定工作是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工作和关键,要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认定程序进行优化。入学初就建立真实、详细的贫困生档案,要对《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进行核实,现阶段要把此项工作做好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积极配合,保证学生在生源地开具的各种证明的真实性;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要做好本班贫困生的监督,每学期进行调研,可召集负责任的学生代表成立评议小组,对贫困生日常学习生活状况进行评议,了解贫困生日常表现,对生活节俭、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加大资助力度,对有弄虚作假、铺张浪费现象的“冒牌贫困生”及时清除,对受资助学生对奖助学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杜绝奢侈浪费现象,将摸排情况及时补充到贫困生档案,为以后评选提供参考。在对贫困生进行调查和监督过程中要注意保密,因为贫困生心理往往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内心敏感,如果工作过于张扬可能会对一部分学生造成伤害。

2.2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救助

首先,新生入学之初就做好心理普查工作。面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部分贫困生可能会出现自卑、自闭的心理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融入集体。因此,高校要在新生入学之后就进行系统的心理普查,通过调查问卷、团体适应性训练、班级摸排等形式进行排查,建立班级心理档案,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其次,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素质。设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负责心理工作,加强对辅导员心理专业方面的培养,要求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当中,关注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上的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对需要关注的贫困生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最后,建立好自上而下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学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部门,院系有主管老师,创办心理社团,班级有心理委员,宿舍设立知心人,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和鼓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3加强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教育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淡薄的原因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包括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等因素,因此要加强感恩教育也要从几个方面入手。学校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贫困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面对现实,消除自卑、自闭,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鼓励贫困生参加各种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帮助他们领悟父母的艰辛和感恩的真谛;家长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不能以学习作为衡量他们表现的唯一标准,要多一些鼓励,切勿溺爱,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意识,生活中还要以身作则,孝敬父母,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社会要大力宣传典型,树立知恩、感恩的榜样,在全社会中营造以感恩为荣的良好氛围。

第7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辅导员,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讲究为人师表。我在思想上力求上进,众所周知,理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坚持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学校当前的中心工作,为辅导员工作打下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在接触辅导员工作一学期时间里,本人对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方面加强了,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并且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加强自身思想理论学习;但是,自身的学习意识的还是不够坚定,不能持之以恒,有时候间隔学习的时间比较久,在这方面上要有待加强,克服自身存在的意识薄弱,不够严格要求自己上进行改进。

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力争多学多看,使自身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在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好表率,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

二、学生思想动态方面

能够成为一名辅导员,和学生一起成长,使我感到很自豪的地方。但是第一次作为新人辅导员心里还是很不踏实,怕自己带不好班级,怕会犯错误,怕学生闹事情等担心的问题,使自己感觉责任比较大。经过一个这学期的摸索,也能够比较从容第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辅导员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说,全方位、全过程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得让家长放心、让学校放心。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充分信任学生,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好表率,做一名让学生满意的辅导员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追求。我一直在努力,也将继续为之努力。

一是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上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讲究享乐主义,比较怕吃苦,这时候在校园里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作为一名辅导员,自身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上以身作则,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在班会上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缺课旷课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予他违纪等各方面的分析,使其知道其弊端。并联系家长也做起思想政治工作;双管其下,贯彻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班级班风建设方面

针对本年级学生特性,性格个性差异大,有个性张扬的、有较积极的善于表现自己的,但也有较调皮的学生;聪思想上都积极要求进步的特点,从学期开始的第一次班会见面会上就强调提出了团结,紧张,活泼,共进的班风口号。

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学开始就在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举行了榜样经验交流会,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思想水平及能力,以更好的树立个人的目标。各班组织了一支有能力,有号召力,团结向上的班委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班委会及各科课代表能与各位任课老师积极配合,抓好日常的考勤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为同学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

四、学生奖助学金工作

学生奖助学金评议工作,提前搜集信息,仔细认真审核贫困生信息,建立完善的贫困生库,做好贫困生建档工作,时刻关注贫困生生活、学习情况。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初评、复评,最后公示,公开、透明评定国家、学校奖助学金;建立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加大对品学兼优且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奖励力度;不定期进行爱心捐助物品发放;建立日益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贫困生工作有的放矢,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做好贫困生工作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切实抓好奖、贷、勤、助工作。

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本学期通过开展了各项主题班会,进行了消防、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专门的班会教育。为确保学生的安全,节假日手机坚持每天24小时待机,同时在各班级里要求班干有情况要第一时间反映上来,建立应急反映机制。特别是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在不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下,要求其同寝室的其他同学多给予关注。每次放假爱豆提醒学生在回家和返校的途中注意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第8篇

当前,各高校在新生入学之后,都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新生进行入学后的转型教育。但这种在开学后几周或者一两个月之内的集中轰炸式的入学教育 ,形式单一(采取集中听讲座或学习的方式)、时间短暂、针对性不强(一般都是全体学生一起参加)、缺乏系统性和科学规划(随意性较大),且鲜有对贫困生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转型教育。在“精准扶贫”理念下,鉴于贫困生群体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型教育是有意义的,更有利于帮助和实现其成功转型。结合多年的贫困生入学转型教育工作实践(在大一整个学年内开展),本文课题组拟对贫困新生的“四导”模式转型教育做深入研究分析。

一、以观念转型为先导,加强思想引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学贫困生的转型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型,从思想观念上加强引导,这样才会有一个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转变。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1]恩格斯也指出:使人们行动起来的一切,都必然要经过他们的头脑[2]。他们这里指的“理论” “头脑”实质上就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它充分说明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对行动和实践的指导作用。为此,在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在全面收集和分析新生入学材料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然后,针对这些贫困新生分阶段、分目标地做好以下思想引导工作。

一是引导他们对“大学”一词进行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和体验,以纠正他们在高中形成的对“大学”的误解。因为经济的原因,绝大多数贫困生对于考入的大学在入学前,既没有感性的认识,也没有亲身的观感,有的只是高中阶段对于大学的美好的梦想和高中老师近乎神话的描绘。为此,学生工作者要理论结合实际,通过一些主题讲座、演讲、征文比赛,如“我的大学,我的梦想” “如何读大学” “我心中的大学生活”等主题活动,引导贫困新生第一时间明确大学的内涵、本质、功能及读大学的意义和价值等,从而使他们明确奋斗目标,把大学当作一个梦想重新起航的起点,而不是一个梦想停留的终点。

二是要做好“扣扣子”的理想引领教育。对于绝大多数贫困生来说,他们上大学的目的一般都比较现实,就是希望毕业后能够尽快地改变其家庭经济贫困状况。因此,上学的功利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调查表明,贫困生上大学最主要的动机是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约有80.3%的贫困高考生把上大学作为未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命运的转折和契机。①为此,高校针对贫困生群体的这一现实情况,一方面要做好励志教育,鼓励他们自强不息,成人成才;另一方面,还要做好理想信念教育。因为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激励贫困生们不断奋发和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他们改变自身及家庭贫困状态的推进器和持久动力。贫困新生的转型教育是否成功,主要看树立其信心、追求梦想和实现理想方面的动力成效。鉴于此,在贫困生的转型教育中,更应注重“扣扣子”的引领教育,要把经济资助与精神提升结合起来,旨意高远,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资助工作中。

为此,要把每年秋季开学初学校及国家奖助学金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等资助育人工作融入贫困新生的入学教育中,结合国家的资助育人政策,通过黑板报、海报、表彰会、座谈交流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向贫困新生展示资助育人工作,传递正能量;同时,要在春季学期结合国家信用助学贷款申请、以“资助、筑梦、铸人”为活动主题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资助与我”助学主题征文比赛。总之,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分层次、多渠道、分主次地进行专业成才教育、励志成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和个人梦想的引导,通过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贴近贫困生实际,又要保持适度张力,从而使他们在现实与理想的张力之中保持适度的超越。既要有仰望星空的追求,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坚持,最后逐步实现自己的梦想,并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以学习转型为根本,加强学习辅导

学习转型是大学新生转型教育中最根本的,其转型成功与否,对其后来几年的学习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表明,部分学生由于一年级时考试不及格,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并由此留下阴影,以致影响到以后几年的学习甚至整个学业[3]。对贫困生来说,情况更是如此。他们在大学面临的压力比之非贫困生来说更多、更大。一方面,他们要利用业余时间兼职赚取费用补贴生活;另一方面,在学习上也不能落下,两者都得兼顾。为此,在贫困生的转型教育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一是从学习主体角色角度上加强引导和教育。众所周知,虽然现在我国的中学也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也在寻找应试教育的突破口,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强力作用,应试教育的本质是没有变的。中学的学生从本质上说还是一个“考生”的角色。学生是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他们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重视。而在大学,这一角色就不得不改变了,要由以“教”为中心变成以“学”为中心,学生要由“考生”的角色变为“学生”的角色。回归学生其教育主体本位,本是应然,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却出现了角色冲突或者角色的不适应,一时竟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有调查表明:在入学两个月后,大部分新生缺少适应对策,仍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4]。从笔者多年对于贫困生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也对这一点做了很好的注脚。因此,在贫困生的转型教育中要加强对其主体性意识的培育、主动性意识的引导和自律意识的培养,逐步完成角色的转换和转型。在教育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本位和教师中心理论,确立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使教育真正成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5]。

二是加强时间管理教育和引导。贫困生因为其经济的原因,在大学期间一般都比较忙碌,迫于改变经济现状而不得不做较多的兼职,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鉴于此,要尤其针对贫困生做好时间管理的引导和教育。可以通过举行时间管理的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演讲、小品、学习经验交流会、优秀贫困生学长现身说法等活动,用“追逐梦想争朝夕” “度量青春” “做时间的主人”等主题,帮助贫困新生树立起时间管理的意识,并逐渐学会有效管理时间,学会制订有效的计划、做时间日志和开列学习清单等,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利用好时间,实现时间的最大效益化。另外,可以组织成立贫困生学习帮困和答疑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请相关学长和老师,?o贫困新生中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的学习问题。从而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动力,总结学习规律,进而达到有效合理地规划时间,成功实现学习的转型。

三是做好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教育。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教育就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努力方向的教育实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这一教育实践活动是应该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的。具体而言,在低年级中应该加强学习生涯规划教育,而在高年级中应该加强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此,在贫困新生转型教育中,首先,要针对贫困生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帮助贫困新生了解有关学习生涯规划的理论及理念,系统掌握学习生涯规划方法,较早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其次,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和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学习生涯和职业规划比赛、优秀贫困学长及校友座谈等活动,如“四年后的我” “我的大学规划” “与校友面对面”等,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职业观。再次,要针对贫困生的特点,加强其能力提升和建设的平台搭建,如学习能力提升训练、交际能力提升训练等平台和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以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

三、以环境适应为基础,加强生活指导

贫困新生来自天南海北,其共同点是经济贫困,但不同的区域、生活环境及文化背景等造就了每个同学不同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行为举止以及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进而造成了他们的适应性问题,以致引起角色冲突。因此,在贫困生的转型教育中,要以适应新的环境为基础,对其生活加以积极指导和帮助,使其尽快了解校园生活,熟悉校园生活,融入校园生活。

一是帮助熟悉大学新环境。这可与全体新生一起进行,如安排团学干部进行新生接待、选拔优秀学长担任新生生活辅助指导老师、挑选优秀老师担任新生班主任或导师等,通过开班会、讲座、参观、新生入学指导手册等,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新生尽快熟悉与其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教室、图书馆、食堂、医院、超市及银行等校园内外周边环境。

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指导服务活动。开学后,要对贫困新生做一个完整的档案梳理。可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归类管理,如纯农户、单亲家庭、低保户、重病户、多子女上学等,这样便于全面了解,具体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困难。同时,要把养成教育和成人成才教育融为一体,通过讲座、黑板报、多媒体、会议、演讲、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等,争创文明宿舍、学习之家、“三自”之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会过集体生活。

三是协调处理好四个“课堂”(即教室、社团、宿舍和网络)之间的关系,丰富和提升生活质量。鉴于贫困生的特点,要鼓励他们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特长特点等,积极参加团学组织、社团活动,培养和锻炼个人的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但要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引导,要以学习为主,以活动为辅,主辅并进,知能并增。

四、以心理转型为保障,加强心理疏导

据一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37%,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占34.9%”[6]。一项专门针对贫困生的调查研究也显示,由于长期承受着家庭经济的压力,有20%以上的贫困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7]。这些研究数据及近年来在高校发生的伤亡事件清楚地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贫困大学生由于其成长的特殊环境,其心理问题较之非贫困生而言,更加突出,尤其值得重视。因为环境的不适应性、角色转型的冲突、人际交往冲突、情感冲突等等,都可能引发新生的种种心理问题。为此,贫困新生转型教育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做好贫困新生的心理测量、普查和预防工作,要对贫困新生的总体心理状况摸底,建立贫困新生心理档案,对疑似心理问题新生要登记备案,做好适时跟踪调查、咨询和疏导工作。注重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注重人文关怀,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达到疏通其心理问题的目的。

二是针对贫困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方面的课程、讲座、报告和团体辅导、心理和行为训练等,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方面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如结合每年的“3?20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在贫困新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如观看心理电影、排练心理情景剧、心理小品、心理阅读沙龙、心理咨询及有奖知识问答等,通过实践活动使其能够掌握心理调适和心理保健知识,从而增强其心理自我调适能力。

三是畅通沟通和救助渠道,如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年级或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心理护航员等,开通电话、信箱、微信、微博等网络咨询和沟通服务平台、渠道,给心理困难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和咨询服务。同时,要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加强人文关怀。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以引导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育心、育德、育人的‘文化-心理’活动,是一种人与人心灵的沟通[8]。因此,对贫困新生的转型教育要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秉持“育人重于育才,成人重于成才”的理念,以心理转型为保障,强化“人”的教育,即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格养成的教育和人生发展的教育。要构建起充盈的精神和心灵家园,为贫困新生后续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第9篇

在过去的这个学期里,本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以学生的思想教育,昌平校区的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对在校学生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还不断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发展。我负责的班级是高材0806-0811班,通过入学考试转出到实验班9人,优秀生转入本专业11人,降级生3人,06级退伍回来的学生1人,由于乙肝,肺结核休学2人,色盲原因转到信息学院1人,现共有184人,其中优秀生18人。管理这个集体对我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通过一学期的磨合与了解,我已经基本了解了这批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生活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我的工作思路与方式方法,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的衔接和目标,并在不懈的努力和关怀下使同学们顺利的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新学期的大学生活与大学的生活节奏合拍。

我认为,导员绝不仅仅只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当中的问题,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我这名辅导员工作的应有之意。我们这些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工作的辅导员同样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并与学校方针政策保持一直。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自己这一学期的工作。

一抓好自身的理论学习:

政治辅导员自身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是从事这项工作的理论基础。在日常工作中我力争多学多看,使自身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坚持在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宗旨,熟悉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在作风上我努力做到”严,实,精”三字方针。”严”就是对工作,个人要求严,对学生工作不马虎,不松懈,不拖拉;”实”就是工作要实实在在,表里如一,按客观规律办事;”精”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不应付。与此同时我不断的加强个人修养。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辅导员我首先要做到光明磊落,正大光明,说道就要做到,并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耐心的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我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当前我校低年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为了使这项工作更好的落到实处,我非常重视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和兴趣爱好,本着“先疏后导”的原则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我刚接手高材专业08级的6个班的时候,我们彼此是非常陌生的。08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生活,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还未有稳定的依靠。为了消除这些孩子们的孤独和顾虑,从开学初我分班召开了班会,走访宿舍,找学生谈心以及通过飞信邮件等方式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些工作不但消除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而且使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于部分思想上比较松懈,有问题的学生,我先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兴趣爱好,想其所想,然后给予一定的引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中一部分学生已经端正了思想。同时考虑到现在的学生因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而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我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有点到面力争使每一位同学在思想上能又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另外一方面我还建立了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在班会上总结过去一月的问题,指明下一月的努力方向。事实证明,例会制度的效果是明显的,积极长久的。我也非常重同学们热爱自己集体的这个主观能动作用,利用《材研人》这个大家喜闻乐见媒体宣传的作用,以班为单位组织自我编写反映个班的文章和情感历程向其踊跃投稿。这份杂志使学生们及时了解同学间,专业内外各项时事,利用政治学习时间进行讨论,分析,形成一个良好的班机思想氛围。

(1) | | | | | | | |

查看更多>>

三班风学风建设

我认为,新生一定要在大一的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学校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成长,学生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优良的学风,班风,舍风正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无形的重要因素。而作一个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慢慢形成。

1.强调,督促与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相结合。每次主体班会学风问题已经成为必讲的重要内容,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思想贯穿整个的教育工作之中。本学期还明确了规范的考勤制度,每堂课学习委员点名后必须由任课老师核实签名,这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学生上课的出勤率。采取定期检查笔记本的方式督促大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期中考试过后,找成绩较差的学生谈心,帮他们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一些正面的引导。对于个别极端分子,采取”说服教育与严惩不贷”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重新走会教室。同时针对学习成绩的差异,在各班开展了”以好帮差,带动全体”的一帮一学习活动。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找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从整体上带动全班的学习气氛。

2.利用好学院和学校的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科技类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本专业,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与东区老师及研究生学长们的交流,可以大力鼓励学生们参加像本科生的萌芽杯科技创新大赛这类的活动,同时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的博士生班主任也是非常好的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有关专业学习方面的资料。共有12个团队参加。目前08级的学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主,积极的学习。在班风建设方面我一直将学生干部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主张班委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班委干部每月例会制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在同学们与高中不同学生没有了固定教室,这就将工作的阵地由教室逐渐转移到了宿舍。鼓励舍长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实施舍长定期回报制度,凡是夜不归宿外出者无论什么原因都要在及时上报辅导员老师。此外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凝聚宿舍的向心力,营造良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有”宿舍是我家”的意识,都有与宿舍共荣辱的观念。

四学生心理和思想动态的把握

当代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我们在注重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产生,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1.建立汇报制度。

心理委员每周汇报一次制度、班长团支书每周例会制度,班委每天签到制度来多方面有效的了解各班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我平时还要多关心学生,注意观察学生思想动态,正确地开导学生,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与学生的特殊沟通手段——网络

现在新生入学每个同学都会有一部自己的手机,贫困同学也由学校绿色通道发放了爱心手机,这对我与每一个同学直接的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保证,我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短信了解到每一个同学的现状和去向,保证了第一时间掌握同学心理状况。并通过qq及飞信群的签名,以及校内网,博客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会以日志的形式讲心理话,这种方式更加可靠更有针对性。

五贫困生的工作

建立班级负责人队伍更好地传达完成工作。目前我所带的184名学生中有近30%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6-11班经学校认定的贫困生共有48人,申请绿色通道33人,办理国家贷款,生源地贷款共26人。从各班贫困生同学中指定班级勤工助学工作负责人,方便更准确,全面的传达信息。同时方便了解贫困生同学的心理动态。同时,我还联系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效玉教授为特别贫困的同学筹集资金,为其购买羽绒棉服。前后总共为整个材料学院08级高分子材料专业,和生材材料专业特困生四十人购买过冬的羽绒棉大衣。

此外,从08级学生入校以来学校就实施了给贫困生每月发放生活补助的政策,这使贫困生能相对集中的受到生活资助。在贫困生的评定过程中,我一方面听取广大学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