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优选九篇

时间:2023-01-10 05:12:07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大学生职业规划总结

第1篇

本届大赛由苏滁现代产业园冠名,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团省委学校部、各高校学生处和就业指导中心承办;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安

徽正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新安人才网)协办。本届大赛以规划精彩人生、放飞青想、创新引领未来、建设美好安徽为主题

2018年11月17-18日大赛半决赛分皖北、皖南、皖中三个片区分别在皖西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安徽正德人力资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管政、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合肥东方英才人才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刚,合肥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网才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安人才网)副总经理叶斌作为半决赛半决赛的评委参加了本次大赛。

第2篇

关键词: 职业规划教育 文科 专科大学生

职业规划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高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较之其他专业类别和学历层次的学生,在个人成长与求职择业方面面临着更多压力,职业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尽可能提升专业素养

文科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在依托于专业课程培养之外,还需通过多样化渠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专科学制短于本科学制,学生培养周期短,培养难度更大。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专业特性与专业前景,认清专业类别和学制年限的优劣势,合理确立发展方向,根据发展目标有意识地培养专业优势。

(二)有利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提高求职竞争力

文科类专业岗位在当前就业市场上多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竞争十分激烈。专科学生因学历层次限制,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和未来晋升空间有限,所以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在选择职业道路时面临更多顾虑。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可促使学生尽早考虑职业目标,加强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紧迫感,引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三)有利于提高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度

受当前就业市场现状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许多文科类学生对于所学专业和自身能力缺乏自信。专科学生对自身学历层次的担忧,导致他们对未来发展前景充满疑虑。因而对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度,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专业自信。

二、当前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规划教育不连续

虽然许多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实施了职业规划教育,甚至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展了专业教育,但往往只是向学生灌输了一些基本知识,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思想上是否产生触动,也没有密切关注学生究竟在何时、因何因素确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即使有的教育者要求、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目标,但对职业目标与学生本人的匹配程度缺乏科学研究,或没有继续跟踪学生职业目标的变动情况。

(二)职业规划教育欠缺专业性

目前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主要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许多辅导员、班主任并非本专业出身,对本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特色、发展前景等并不十分了解。此外,在文科类专科大学生中,有不少学生都把继续升学作为三年专科学习结束后的理想出路。部分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对于专升本考试的政策和过程了解较少,或对专科生升入本科后的职业规划存在认识盲区,不利于教师实施有效的职业规划教育。

(三)职业规划教育缺乏针对性

许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通常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即由教育者通过一对多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或组织职业规划活动。然而,学生入学之前的学习和生活经历都不一样,有着不同的特长和爱好,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自己的看法,很可能会在职业规划过程中产生特有的问题和困惑。且文科学生通常心思细腻,兴趣广泛,在看待问题时容易依赖感性思维或加入过多主观判断,这就需要教育者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文科类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改进思路

(一)尽早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并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文科类学生的培养本就难以在短期内收获成效,加之专科学生培养周期短于本科学生,因而应将职业规划教育尽可能前置,在学生入学之初即让他们充分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职业方向,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和兴趣确立职业发展目标。针对二年级学生,教育重点应转换为帮助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成长与不足,分析目前具备的能力素质与职业目标间的差距,以及如何缩小差距;或研究之前制定的目标是否仍可行,有无必要改变职业方向等。当学生升入大三后,教育者须引导学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加强对学生求职应试技巧方面的指导。

(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的针对性

教育者在开展集体教育的同时,也要着眼于学生个体,从学生个人角度审视其职业定位。教育者可为每位学生建立职业规划发展档案,记录学生从入学之初直至毕业的职业规划信息。教育者需定期更新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档案,帮助学生分析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情况,修正职业发展计划,提高学生的个人特质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匹配度。教育者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应对学生的职业意向提前进行分类,根据各个类别的发展途径提出区别化指导。

(三)扩大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的范围

许多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都是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这些教育者受其他事务性工作和本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在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局限,因此可根据各学校、各专业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扩大职业规划教育者的范围,如可邀请社会阅历丰富的校外人士来校为师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或组织优秀的往届毕业生为在校生讲述职业经历和职业心得,亦可将学校其他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纳入职业规划教育队伍,丰富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的层次。

(四)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应加强自身学习

作为职业规划教育实施者,其必须准确把握相关专业的理论和现实发展境遇,明确掌握往届学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客观真实的职业规划建议。同时,教育者要掌握与职业规划教育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工作的专业度,并广泛吸取不同领域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帮助。对于文科类专科大学生的教育者而言,还要系统学习专升本考试和专科生考研的政策知识,为有意向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政策解答和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大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莞工职业规划大赛概况

至2011年,我校已成功举办了7届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每次大赛都贯穿每一届新生的大一全学年。讲师授课、设计职业规划、走访企业、分享企业调研成果、院系初赛、校级总决赛、岗位体验等七大环节全部囊括其中,层层推进,逐步深入。从“认识职业规划—设计职业生涯—职业探索—评估和修正职业规划—岗位实习—再评估再修正”,从理论习得到实地调研到岗位体验,使得职业规划理念牢固地扎根在学生的头脑中,深受每一届学生的欢迎。

2 莞工职业规划大赛特点

2.1 覆盖面广

2.1.1 “学长启蒙”,地毯式传播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学校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职业生涯规划学生讲师团,每年从大三年级的优秀学生中再择优选拔,形成一支学习成绩良好,责任心强,有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在各级各类学术科技活动中取得不俗成绩,各具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学生讲师队伍。他们经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授课技巧以及礼仪等全面培训后,从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中期开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

因此,从2006年以来,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是职业规划大赛的必经环节,也成了每一届新生入校的第一门“必选课”,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地毯式”地铺开,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规划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上有方向、有计划地主动作为的氛围。

2.1.2 “学长引路”,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主题班会课结束后,每位学生都可以通过学校购买的专业测评系统,按照目标设计原则、职业性向定论、职业规划基本步骤,运用SWOT分析法、PPDF分析法等科学的测评工具进行自我评估,同时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认识与评价的现实测评方法,让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确立职业目标,进行初步的“人职匹配”探索,制定一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

在作品制定的过程中,授课的学生讲师会给予新生指导和建议,辅助新生及时制定修改完善其职业生涯规划,将自我认识与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职业目标,为大学学习明确方向,提升学习动力,少走弯路。

2.2 可行性高

在以往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所作的职业生涯探索客观性不足,不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职业发展路径,所作的职业生涯实施方案与实际契合度较低。

为此,学校在职业规划大赛院系初赛举(下转第214页)(上接第190页)行前期,利用寒假举办企业调研活动,为学生走近企业、了解目标职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学校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由学生自由组队,根据自身的职业定位,分别走访调研政府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大型集团、中小型企业等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不同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及目标职业的用人要求、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发展路径等。在这种职业探索模式下,学生能较为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职业,那么职业探索的客观性强。

在调研结束后,每组的企业调研队员认真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形成调研报告。学校随之则举行企业调研分享大会,让不同队伍相互分享调研成果,交换用人市场的需求信息、了解各类用人要求以及各种职业的发展路径等。同时,邀请知名企业的资深HR到在分享会现场,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的调研总结进行点评分析,加深学生对人才市场、目标职业的客观认知,清楚自身优势与不足,同时对本身初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修正,制定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这在帮助学生做好职前准备方面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2.3 实践性强

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经过学长的指导以及在职业探索阶段的重新认知、评估、修正后,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职业规划作品,此时,由各院系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初赛,筛选出一批作品晋级校级决赛。我校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不断创新模式,务求提升职业规划教育的实践性。

以2011年的校级总决赛为例,借鉴了现今深受大学生欢迎的求职类节目《职来职往》的模式,设置了选手VCR展示、专业技能测评、选手与评委互动、一锤定音四个环节。邀请企业的资深HR担任大赛的评委。在这种公开式的现场“面试”中,让参赛学生及观众,近距了解企业用人要求,自觉寻找自身不足,进一步反思、评估原定的职业规划方案,逐步修正。

在总决赛被录用的学生,在暑假期间到相对的用人单位实习,亲身体验目标职业,在实践中审视自身实际的人职匹配度,从而不断地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进行再评估再修正。

3 以“赛”促“教”,有效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

我校的职业规划大赛,与一般的比赛形式有所区别。“赛”的不是一份单纯的计划、一种主观设计的方案,不是纯粹的个人舞台表现,而是以一种连贯穿插体验式的“认知—实践”相结合模式。

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唤醒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普及职业生涯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企业调研进行职业探索,进而以职业规划大赛为交流的主阵地;再者,以岗位体验,升华对职业规划的了解与实操。将三者统一起来,形成一种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长型的教育模式,激发并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生涯管理的能力,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由浅到深逐步推向深入,将会极大地增强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推动促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职业规划;大学生;意义作用;措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5-138-01

一、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意义所在

首先,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明确以后的发展道路和努力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通过职业规划还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固有的生活格局,从而充实大学生活。

其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评价自身所拥有的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等,有利于在职业竞争的过程中扬长避短,从而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再次,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的评估现状与目标存在的差距,从而科学的制定发展的阶段性计划并且这还将成为未来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职业生涯规划通常是建立在个人的人生发展之上,所以说做好职业规划对于正确的处理好人生、事业以及生活、家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会让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条理。

二、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有效措施

通过我们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意义进行的分析与探讨,我们有必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从而达到我们所计划的各种目的。

(一)在入学的初步阶段,应该让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初步的了解

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新生的具体需求来开展的,让他们初步了解自己专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了解到职业规划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阶段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首先,通过开办职业规划讲座以及组织职业规划公共课、学生协会之间的自由交流等来提高学生们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并让他们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其次,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身的特点、优势与不足,从而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兴趣培养以及爱好塑造,帮助他们不断的挖掘自己的潜力,并最终进入最适合他们发展的航道。

(二)中期加强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了解

在初步了解完了之后,就应该让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他们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将自身的综合条件与职业结合起来,并最终制定自身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的制定要从学生的专业出发,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制定发展的目标和切实的计划,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和课外活动,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是教师应该进行的首要任务。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

(三)毕业前的重点实施阶段

在大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段时间,学生们纷纷走入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也是职业规划进入实施的重要阶段,在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行职业的情况,以便于帮助学生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目前状况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让学生们认清在这个阶段也不过是他们职业规划的刚刚开始,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改进,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快与社会接轨,自主能动的去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从而不断努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办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的众多高等院校中,都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设置了高校就业指导办公室,主要解决大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但是不少学校的就业指导办其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形同虚设,只为应付社会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办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首先,应当从大一新生就要做起职业指导工作,促使他们都要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出规划。随着校园网络的建设,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网站和校内网站,这为就业指导办的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就业指导办要将目前的就业形势与市场需求等信息在学校网站上,将目前的就业形势告诉他们,激发他们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当学生即将就业毕业的时候,就业指导办可以请一些企业人事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给学生上课,在求职找工作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应聘及面试指导,提高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同时,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同学们放弃不良的择业观,只要努力地工作,不断学习,追求进步,任何工作岗位都有展现才华的机会。

(五)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

能够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我们除了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改善内部因素之外,还应该努力的改善外部条件,营造出比较有利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实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加大科学就业的宣传力度,通过正确的舆论宣传来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降低家庭与大学生超过现实市场情形的就业预期。另一方面,广泛地调动社会力量尤其是社会团体,来共同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同时,还应当摒弃唯学历是图的非正确择人标准,塑造并实施以能力为本位取代学历本位的人才观与用人观的社会氛围。

三、总结

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论述,我们就从以上两个方面进行较为简要的探讨,具体的还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现状以及社会就业前景来综合性的客观实施相应的措施。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士参与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来,为改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人才综合素质水平较低的形式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4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筹划自己的未来,他们急于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却很少考虑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其结果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或者频繁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当前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理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作为高校毕业生,如何在就业资源非常有限的当下,选择一份更加契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工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养,明确和树立自身未来发展目标,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设现状及问题

国外的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测评,学校主管就业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学校还设有择业指导专业, 甚至还设立了学科硕士点及博士点。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了对学生职业定位及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入学前的招生咨询开始,学校就开始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学校及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着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和辅导;同时,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之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我国高校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还将该课程归属在招生就业部门管理,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看,作为新生事物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职业规划指导主体的缺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 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专家来完成。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 有的院校即使有一些,但多数也没参加过专门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都是由党政干部或辅导员来做,他们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这种主体上的缺位,一般很难真正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 职业规划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许多高校将职业规划指导狭义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模式上。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就业面试技巧,再有的就是举办全校性的职业规划大赛。

总的来说,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真正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 职业生涯规划上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1]

很多高校为图省事,仅给毕业班学生开展简单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或者到了大四才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纯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救急药,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这样的应急举措,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职业规划指导形同虚设,效果很难保证。

二、改进的对策

1. 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得到普及。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向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做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层次、上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确定自身定位的良好载体。

2. 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设置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可下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主要负责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及授课安排等工作,负责解答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该机构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真正内涵,创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咨询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亟需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咨询师队伍。结合目前各个高校自身特色,从事该项工作的队伍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来配备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咨询老师。同时还需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培训学习,充分保证教辅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具有一定深度的职业规划知识。

3. 合理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及课外指导

高校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立全程的课程教育体系。[2]具体来说,高校应当重视课程开设的阶段性及目标性,不同年级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指导。一般地,应力争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得大一新生一进入大学就能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职业内容,认识自我,以及职业规划对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条件;组织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及择业方面的建议和想法;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在大一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自我总结,深刻剖析在个人能力及认识自我方面的体会。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状况,逐渐学习掌握一些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立自己的未来求职目标,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比较当前自己与所确立目标间的差距,结合目标有的放矢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进入大四后,就是具体指导学生实现自身求职目标得阶段,即通过各种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检验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的讲座等。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开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是一项检验学生职业规划合理性以及反馈职业规划教学实践成效的重要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牵头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可以由在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就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开展测评并做出解释,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进行自我职业选择提供参考。[3]为提高测评效率,同时也为适应普遍性原则需求,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最好是能建立一套测评系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繁杂的任务,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出发,兼顾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布茂勇,唐玉琴.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51-54.

第6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将个人发展与组织的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认识不足

虽然一些高校在逐步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还没有成为支持学校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本人调查了十多个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情况,一些高校不重视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特别是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还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据相关人士的调查资料显示,在学生回答“学校是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时,13.68%的学生回答有,49.47%的学生回答无专门的课程但偶尔有讲座,还有36.84%的学生回答什么都没有。学生在回答“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主要从什么地方获得”时,回答从网络上获得的占51.3%,通过讲座获得的占34.26%,从课堂上获得的仅为9.26%,还有15.74%的学生是靠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职业规划。调查结果反映出目前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认识不足,有待加强与普及。

(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师资

目前,高校缺乏专门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师资。一些高校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职业规划授课教师多是学生工作人员,他们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力不从心,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实际效果。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缺乏科学性

多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模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导致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缺乏科学性。目前,有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没有客观地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存在自我评价过高、就业目标定位过高,于注重自我设计,忽视社会实际需求与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职业规划急于求成、盲目从众,导致步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

高校要大力宣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宣传促使领导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大各项投入,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通过宣传让全校教师都知道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密切相关,促使他们在日常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体现“教育为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理念、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思想。通过大力宣传,让学生深刻认识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对一生职业选择、职业发展、实现梦想的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逐步制订出适合自身特点、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建设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

开展富有成效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咨询学、心理学等知识,因此,学校应对职业规划指导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资格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规划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指导教师的专职工作能力,逐步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士来强化师资队伍,如引进从事心理学、职业指导研究的相关人员,发挥他们的专项工作能力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尤为重要。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设置需要充分体现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实践性等特点,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列入培养方案,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课教学范围,保证足够的教学课时。创造条件适时开展实践活动课、模拟实战课、文化素质课程等课。高校还应该与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

(四)开发职业规划系统工具、开展个性化职业规划咨询

提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性需要高校研发或引进专业化的职业测评工具,职业测评具有预测、诊断、探测和评估等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性,可以评定其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水平,提供相对客观的评定和参考性建议,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职业指导实践中,职业测评只是基本依据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开展职业规划咨询,用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准确定位、科学规划职业生涯。

(五)积极推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化

高校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化,首先是校企合作、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实习基地将在校所接受的职业指导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从中更加了解市场、了解社会、了解自身条件,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以便今后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高校借助实习就业基地可以设计出理论联系实际、符合市场与学生需求的职业指导教育课程。其次是高校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人士做兼职教师,为大学生了解企业、接触业内人士提供方便。第三是学校加强与人才市场、社会职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合作,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勇于探索职业指导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对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教育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设想和计划,是结合了自身情况及现实约束因素后,对各种可能的选择和机会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这一概念最早是一百多年前由美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家弗兰克・帕森斯提出来的。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大学多年来实行的是国家统包统分的政策,因此对职业规划的研究很少。实行自主择业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问题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的大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被称为“世上最难就业季”。而据《人民日报》报道,2014年毕业生人数将增加28万人,达到727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固然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专业的设置以及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有关,但也与高校对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和大学生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积极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的要求。职业规划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原则,它强调“以人为本”。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来开展,这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职业规划教育无疑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2.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挖掘自身的潜力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正确地认识自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都是不一样的。加之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准确,这就需要学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帮助大学生进行具体的评估,根据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挖掘自身潜力,扬长避短,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同时不断地完善自身,提高自我,将自身优势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使自己将来能较好地适应工作的要求。

3.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是否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和相处等,往往也是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内容,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职业规划教育的。

二、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刚刚起步不久,尽管相对过去而言,不管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教育水平,都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水平还比较低

与发达的西方国家较为完善的职业规划理论水平相比,我国职业规划的理论水平相对还是较低的,对职业规划教育缺乏一整套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论述。这是由于我国高校重视程度不足,加之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因而无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反过来,理论的缺乏又使职业规划教育实践受到制约,因此只能照搬国外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创新性不强。

2.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我国还有不少高校没有真正重视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课程。即使开设了这类课程,有些学校也只是把它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选修课而已。另外,有些高校开设该课程的时间也比较晚,到大三或者大四,等到学生快毕业了才临时抱佛脚,匆匆忙忙给学生做个培训,这样的培训当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大学生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理念,对将来的职业规划缺乏长远的考虑。有的人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从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因为确定了所学的专业,因此毕业后的就业也已经是确定好了的,没有必要再去规划什么。有的人所学专业是父母亲帮忙定好的,上了大学后,当发现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想象的大相径庭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得过且过,对职业规划更是不当回事。有的人则是对职业规划教育不理解,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面试指导或培训。加之学校缺乏引导,部分大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职业规划淡漠了。

4.缺乏专业的优秀教师

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学科,从事这门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应该是受过专门培训的优秀人才。由于目前高校并没有相关师资培养,导致师资欠缺。为满足教学需求,不少高校只能从别的专业抽调部分教师兼任,甚至只能由班主任或是年级辅导员充当。这些教师虽然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毕竟没有受到过良好的专业训练,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而且培训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大都只能对学生进行一些就业形势的介绍和分析,解答学生对国家一些就业政策的疑问,无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

5.缺乏完备和规范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目前,国家并没有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制定具体的指导原则和目的要求。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就只能由高校自行设置和承担,这些课程设不设置?如何设置?什么时候设置?都由高校自行决定。如何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经过学习后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都是在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对策

1.完善和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国家应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学纲要和指导原则并出台相应政策。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抓得越早越好。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职业规划教育过程间断化、体系单一化、认识片面化、指导粗放化的弊端,使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连续化、体系多样化、认识全面化、指导细致化。实践证明, 那种从小学到大学, 以升学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往往使得学生们从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方向; 而仅仅在大学阶段,甚至只是在毕业前夕,才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就会使学生因为缺少充分的心理准备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从中学阶段就抓起。最近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方案改革措施,提出高考将分为技术型和技能型高考,这其实就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分流和指导的一种改革尝试。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进行规划,逐步发现和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对将来的学业和职业规划进行设计,以便和高中以及大学的职业规划衔接,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设立专门的指导机构和研究机构。设立专门的机构,可以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进行规划和设计,从而改变过去那种零散、应付式的职业规划教育。该机构应该集规划设计、实施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及时解决大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还可以解决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理论水平较低的问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认真探索在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在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规划的路子。

(3)积极健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社会体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如果单靠国家教育部和高校是难以完成的,因为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应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引起的各种职业变化。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家长、大众传媒等全社会的支持与合作。政府要参与其中,积极支持、鼓励和引导教育主管部门,认真实施相关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政策,为高校、用人单位搭建起一个沟通和合作的桥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要发挥好企业等用人单位在职业规划教育当中的作用。因为在社会实践方面,用人单位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提前接触社会,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只有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把这个事情办好。

2.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教育的必备内容认真抓好

(1)从观念上改变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有可无的理念。高校应把职业规划教育列入大学生的必修课当中,使大学生对这项教育足够重视。如果把高校比作企业,那么大学生就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产品的质量就必须过硬。高校应该从组织上和制度上对职业规划教育给予充分的保障。作为教育的主体,要积极与政府、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使学生能得到较好的职业规划指导,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2)改革职业规划教育单一的教学模式,倡导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要改变过去那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听的简单教学模式。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加以教育和引导。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很快,有自己的主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比如说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讨论;或者模拟职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或者走出去,让学生在社会上得到真正的锻炼等等。

(3)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除了要制定大众化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外,在后期的职业规划教育中,高校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兴趣爱好、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不同的性格特征,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方案,供学生进行选择,这样职业规划教育就更具有针对性,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分阶段对学生实行职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始终贯穿大学的整个过程,但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在大学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大学的四年中,每一年的侧重点都应该是不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对大学有一种新鲜感,而且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所学的专业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时候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以灌输职业规划教育的意识和理念为主,同时可以让有经验的老师或师兄、师姐介绍自身的一些成长经历,特别是发挥榜样作用,使他们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与此同时,让他们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便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二年级,经过一年的职业规划训练,学校和学生对自身的性格特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候应该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案,按照方案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学习。要进一步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自我认知,要摸清学生的特点和不足,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大学三年级,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对先前制定的职业规划方案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不断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让他们有意识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的最后一年,要让学生了解当年国家的相关就业政策,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求职技巧,安排好他们的实习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思想很容易出现波动,这时候一定要和学生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加强个体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使他们能顺利地度过大学的最后阶段,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它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过去那种靠临时请一些非专业的老师来应付教学的做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要求。因此,学校一定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规划专业教师队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首先,可以引进专业的职业规划方面的教师和专家,以补充高校职业规划的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现有的有志于参与职业规划方面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送他们出去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聘请一些有经验的职业规划培训师,到学校给学生做一些相关培训,这样同样可以弥补高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3.学生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做好职业规划的自我定位

大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受教育的主体,其自我正确的定位也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了解,要配合学校通过自我评价体系和专业的测试,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和职业兴趣。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自身的思想动态,寻求他们的帮助,使自身拥有健康的择业心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要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爱好,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求职之路打好基础。最后,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只有把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社会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小结

大学生就业难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科学、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而这有赖于包括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孙静月.高校全过程全方位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3]刘雪冰.对国外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状况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

[4]刘荣军.关于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第8篇

【关键词】职业选择;大学生;职业规划

苏格拉底曾说:“认识你自己。”罗马皇帝、哲学家奥里欧斯说:“做你自己。”莎士比亚也说:“做真实的你。”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能力、性格、周围的环境,对自己进行职业选择、职业规划上起重大作用。

一、职业选择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席曾经说过,人贵有自知之明。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清楚的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绝大多数人往往不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不但对职业生涯很宝贵,就是对于平时做人做事都是相当重要的。只要能够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够做出适合自己,让自己适合周围环境的处事之道。人生都会遇到很多的状况,需要作出许多的选择。每一个人都应该选择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选择职业更是如此。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代社会众多男女都在经营着自己的职业,因此男女都怕入错行。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对自身的个性、特质、能力、专长缺乏清晰了解,这个时候就最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师来帮助清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为职业选择作出参考意见。在职场江湖中,很多人都有困惑,或者是在职业选择中,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也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可以给到一些建设性的启发和意见。

二、职业选择是全面发展的关键

职业选择最重要是发展自己内在需求,在对职业进行选择前,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问问自己:我想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有什么比较优势?先要对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职业发展方向,到自己最适合的领域或空间谋求个人的最大发展。

比尔盖茨的成功源自于自己的职业选择正确。他17岁建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并从一开始下决定要把自己公司发展成软件巨人。比尔盖茨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通过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追求而大获成功,从最初的基础编程到如今的慈善事业。他从来不做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也从不追求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是他获得成功的秘诀。

大学生必须有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是人生事业的目标,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意味着你将步入什么样的生存境界。

三、职业选择是选择成功与幸福

职业选择一定要把握主动权。人的一生都在选择中度过,要审时度势,顺势而动,抓住机遇,才能作出准确的选择,拥有更多的选择,包含着更多的希望,蕴含着更多的机遇。在职业生涯中,是成功还是失败,一个重要前提是选择,如果能够慎重而明智地对待选择,就能路途通达,事业顺畅。

正确选择职业,需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有的人不相信自己,职业选择中处于被动状态,凡事自己不去做主,好听从其他人的意见。这样,往往失去进行自我选择的机会。有的人以他人的认同作为自己的选择标准,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别人,或受人影响静悄悄地改变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逃避应有的竞争,在就业招聘面试中,遇到竞争对手就退避躲让。还有的害怕冒险不愿或不敢进行选择;有的迷信权威盲目服从;有的自我挫败缩手缩脚放弃选择;有的为自己寻找借口而放弃选择权……选择绝非一件易事,需要大学生们排除各种干扰的因素,它如同一场考试在检验着每个人的见识、能力、意志和决断。不同的职业选择会把自己导向不同的路途和方向,最终收获不同的果实。我们要在职业选择中闪光,人生要在选择中成熟,事业要在选择中成功。

四、职业选择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选择的好坏与职业规划没有必然的关系。不信,你去问问那些职场中的师兄师姐,特别是已经当上基层管理的员工,他们有几个真正进行过规划过职业?大部分人的职业选择,都不是精心规划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在实践中积累、在总结中提炼、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去总结修改自身职业规划,形成并最终的职业之路。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我们面临着种种快速的改变,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对职位的需求,连企业自己都没办法去预设,永远都是变化赶不上变化,这是现状。适合做什么职业是一回事,有机会做适合的职业又是一回事。适合与不适合,都是在变动的,没有肯定、永远的是合适或者不合适。今天不适合做这份职业,并不意味明天也不适合。因为,我们的职业能力在不断变化,适合与否,是基于我们的能力和经历的积累。当我们的职业能力还不够的时候,当我们的优势还不明显的时候,当我们的经历与经验还欠缺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选择。我们是被动的,企业在选择我们。选择是一种能力,提供的选择越多,代表我们的能力越多。没有选择余地的时候,怎么能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的规划呢?这个时候,有一份工作机会就要珍惜着。生存第一,解决了生存,才能谈发展;解决了生存,才有底气、有信心规划美好的明天。

职业规划本身没有错,我们可以尝试着职业规划。但不要错误认为,好职业是规划出来的。职业规划与灵活变通要相互结合,要结合现在职场的实际需求。要在职场上出人头地,规划只是一个奋斗的方向,关键点在于自身的条件和对机会的把握,特别是行动和付出,因为一切好的结果都是通过实践出来的。

对于大学生来讲,有了职业规划,未必就会实现心中理想;没有职业规划,未必就没有将来。一份完整的职业规划,需要的是不断在社会实践中去总结修改它,而自己就是职业规划总设计师。相信对于任何一个充满理想和朝气的年轻人,只要他为着自己的志向不断作准备,他一定会赢得未来。进入了职场后,随着不断地实践和发现自己,不断在前进道路上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使职业的方向会更加成熟,具有更多职业选择的能力。这个时候不断修改职业规划,就是在正确认识自己,作出选择下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周鸣阳,许爱玉.大学生求职与职场制胜方略[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第9篇

关键词:民族高校;职业规划;问题;对策

1职业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职业规划又称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特征、价值观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安排。

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职业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做职业规划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职业发展,并且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实际情况去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实现措施。其次做好职业规划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职场,并对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竞争力进行梳理。最后,职业规划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个人目标和现实的差距,从而能够从长远的发展去看待现有的境遇。

2民族高校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高

民族高校中,许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也比较片面,没有真正理解职业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大意义。尽管学生的求职热情非常高涨,但是并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精美简历,研究面试技巧,寻找招聘信息等方面,并没有对长远的职业规划进行考虑。许多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没有用处,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积极作用,尽管一些学校要求学生做职业规划,但是也是基于一些形式,没有真正的落实,对于职业规划课程也不重视,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除此之外,一些教师的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也不足,仅仅追求就业率,不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因此造成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

2.2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方法欠缺

在民族高校当中,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等概念还很模糊,一些学校对就业指导的工作也缺乏系统性,还有些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就是找工作,并且缺乏职业规划的有效方法。还有一些学生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仅仅考虑个人兴趣,以兴趣为出发点定一个目标就认为是职业规划,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非常浅显。即使有学生想做职业规划,但是在规划的过程中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缺乏指导,从而导致规划不适合,从而无法实现职业规划的目标。

2.3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不充分

目前民族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指导能力不强,指导力度不够的现象。许多就业指导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而是其他科目的教师代课或者一些行政人员兼职的,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因此无法给学生以充分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无法贴近学生,深入学生,也无法对学生切实起到唤醒、指导的作用。

3解决民族高校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对策

3.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是顺利开展职业规划的必要途径。民族高校教师应该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对学生渗入职业规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不是简单的找工作,而是顺应社会发展、应对严峻就业形势、提升就业技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高校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尽早让学生接触职业规划,通过多方面的灌输,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2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职业规划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确定未来的目标,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引进适合职业规划测评的产品,建立测评平台供学生进行测试。

3.3加强民族高校职业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于职业规划的教育开展比较晚,因此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不十分完善,就业指导教师通常是负责招生的老师,团委的老师,辅导员等等进行兼任。兼职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职业规划的课程当中。因此加强民族高校职业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推进职业规划工作的展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职业规划类的培训,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考核等手段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解决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职业规划的兴趣等等。

4结束语

民族高校肩负着向民族地区输送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在民族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个人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恩生,刘相明,李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2]马士斌.大学生生涯辅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曹细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

(01).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