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易发表网!

关于我们 期刊咨询 科普杂志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优选九篇

时间:2023-03-07 15:20:24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探讨

就我国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的审批,以此为基础进行运作,因此如何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效率便成为今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发展的重点。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只在单位的实力上,而是在单位中财务管理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在今后更为有利的发展就要重视信息化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

一、信息化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工作中便出现相应的问题,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监控体制并不完善,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技术的操作中水平较低,三是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信息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四是不能将信息化管理进行共享。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工作人员的观念并没有转变,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不够,财务管理制度也没有细化,对相关的管理流程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岗位制没有完全实施,达不到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影响了单位的发展。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工作而言,其中大部分财务人员都具备较多的经验,并且对财务工作中的相关规定已经牢牢记住,但对现代化信息的相关知识并没有完全掌握,其中计算机操作部分的欠缺是最为明显的问题,因此便会出现相关的问题,影响工作效率,而对于一些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工作人员而言又往往缺乏经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信息管理不完善也是目前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在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财务部门必须通过相关的调整才能够跟上时展的脚步,例如,会计工作中的电算、信息化的管理与运作、如何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等。在以往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较多管理上的问题,由于管理上的复杂性以及多层面都导致管理过于复杂,因此无法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在以往财务会计工作中,管理都属于保密性的工作,除了相关的管理人员外是不能够过问的,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相关规定中明确说明财务管理必须公开。管理人员的思想还处在以往的传统阶段,对信息化的操作并不熟练,往往采用以往的操作方式,因此在数据的传输中以及统计过程中都无法实现信息化,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二、基于信息化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策略

(1)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想要实现信息化的财务会计工作,首先针对其中的工作人员而言,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不再受到以往管理制度的影响,从而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还应根据现代信息化的发展而改变以往的工作形式,完善机构内部控制,改善财务会计工作的内部管理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以及管理制度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完善机构内部控制还应当完善资金审批的过程,进一步深入的完善资金审批相关制度,并且能够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杜绝出现任何财务问题,完善机构内部控制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受到重视。

(2)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操作水平

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化操作水平是开展信息化财务工作的重点,对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而言,必须了解信息化的财务知识以及相关的规定,针对信息化知识掌握不熟练,计算机操作不恰当的人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举行相关信息化知识的培训与操作,以便能够将信息化技术普及到所有员工,财务人员在参加单位的信息化培训后,对计算机的使用更加熟练,并且还能够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操作财务管理系统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以此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技术。针对缺乏相关专业经验的财务人员而言,必须对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水平,避免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相关的财务问题,降低工作效率,提高人员信息化操作水平是促进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

(3)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会计的电算化,其次是财务会计工作中信息化管理,最后是信息化在财务会计工作中的使用情况,以此为基础来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针对财务部门的审批流程而言,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必须对其进行理顺工作,能够改变以往财务会计工作中多部门以及多层面的混乱现象,确保今后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能够具备真实性并且符合相关的管理要求。在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当完善财务部门各员工以及领导之间的关系,应当多进行沟通,以便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后能够共同面对、共同解决问题,在遇到难题时能够共同整理并且向上级进行反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上下级各个部门之间的友好关系,还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因为缺乏沟通而产生的相应问题,同时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损失。完善信息管理制度还可以从网络监管制度的建立着手,网络监管制度是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的关键,还应建立财务系统的互相监督制度,并且有效提高财务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完善相关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能够在最为有效的形势下将信息化管理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数据的传递过程中,与以往的操作相比更加便捷并且传递速度更快,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4)共享财务信息化成果

共享财务信息化成果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来改变以往的观念,并且改变以往工作中的传统思想,在工作的形式上更是要加大创新,能够将不泄露行政事业单位秘密的财务资料向每位员工公开,完善信息化公开性、透明性的机制,财务人员还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来掌握信息化的技术,例如,电脑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操作、信息化的统计数据核算等相关技术,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化操作。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采用信息化的现代技术来实现共享财务信息化成果,以便将实际的财务信息共享到各个财务部门以及相关的财务人员,以此能够将财务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同时,还能够通过相关的讨论比较后进行整合工作,以此达到共享财务信息成果的目的,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要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首先应当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其次提高人员信息化操作水平,再有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最后共享财务信息化成果,只有做到上述几点行政事业单位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财务工作,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控制单位发展中的各项费用,促进单位发展的同时为单位创造更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付文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重构与优化研究――基于会计信息化环境.中国商论,2016(33).

2.韩清香.基于信息化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探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3).

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建设行业培训;预算编制;建议

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2

事业单位预算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年度经费收支所汇编的预算。事业单位通常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单位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参考前几个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充分考虑收入的增减预期,测算编制收入预算;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情况,测算编制支出预算,形成单位年度预算建议数,报送财政部门审核,经审定批复后,严格执行。当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单位事业计划与任务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有较大影响时,事业单位可以向财政部门申请预算调整。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事业单位下一个年度资金的使用情况,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计划和任务的有效手段,在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预算编制有利于增强预算观念,促使部门重视行业规划和项目研究论证,统筹合理安排资金,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有利于加强单位资金全方位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办事花钱心中有数。

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财务管理人员,笔者在多年组织编制单位预算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预算编制时间短、任务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质量

财政部门往往每年9月份下达预算编制任务,要求10月份就必须完成下一年度的单位预算编制。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来支撑,牵涉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方面面。预算编制需要编制人员主动加强与各业务科室(部门)的沟通,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并整理出基础数据。然而很多科室(部门)对于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普遍认为编制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与其他人无关,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基础资料薄弱,导致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过程中,一些科目的设置得不到很好的论证,只是单纯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因而存在大量不尽科学合理的地方,使得预算结果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

(二)年度预算与单位年度发展计划脱节

年度预算不只是为了控制成本费用支出,而是要保证单位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的实现。建设行业培训主要是组织全市建设系统关键岗位、应急性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对本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组织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办建设行业技术等级培训;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全市建设系统各类专业技术等级培训;落实建设教育“九五”发展计划,做好全市建设系统教育培训的具体事务性、服务性工作。同时负责全市建设系统企业、事业单位的各种专业工种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建设行业培训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培训年度工作计划的不确定性,只有到每年的年底单位才能根据本年度培训班次拟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而预算编制10月份就必须完成,年度工作计划跟年度预算编制时间上的不一致,年度工作计划不能为预算编制提供科学的指引,造成了预算编制不能完全体现年度工作计划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都是根据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测算下一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如培训办班支出是按上年的班次来编制下年度的预算,而从上年10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培训班次增减变动非常大,当年年度工作计划没有包含这部分,造成了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也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

(三)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预算编制要求在编制预算时要实行严格的预算指标管理制度,公用经费支出实行分类分档综合定额管理。如建设行业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由于业务需要聘用临时人员,而单位公用经费定额为在职每人每年5000元,有些单位由于正式人员编制少、业务量大,公用支出定额标准并不能满足业务发展支出的需要。如汽车费用定额预算,建设行业培训人员多为一线工人,单位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训办班及教师接送等都需要用到车辆,车辆定额经费实际支出存在超标准现象,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用专项经费来弥补。过分强调预算定额的统一,对各事业单位职能的特殊性考虑不够,不利于单位工作开展。

(四)单位预算编制方法还不够科学

预算的编制方法往往决定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理性。现在很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采取的是“上年基数加增长”的方法,虽然较好地发挥了财政总量控制的优势,但单位习惯地以上一年度的基数为基础,根据单位的职责、任务和目标测算安排本单位的预算,导致预算结果不切合实际,从而影响到预算的执行。单位在编制预算时,采用“上年基数+本年调整数”的预算编制方法也存在较大的漏洞,无法全面综合考虑业务计划变动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事业单位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必然造成预算编制数与实际发生数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编制事业单位预算的几点建议

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思考,笔者试着就如何更好地编制事业单位预算,提出几点建议。

第3篇

(一)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事业单位是国家具体行使权力的机构,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受到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以及上级部门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干预。因此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重视程度比较低,事业单位财政的自主性不够强,在自我财务管理上的意识往往比较低,领导事业单位的人员对自己领导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比较忽视,直接导致了事业单位轻视自身财务预算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对自己的年度财政支出没有进行相应的预算。同时,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其编制的财务预算没有按照预算的内容进行严格实施,导致自身财务预算松散、不规范的管理状况。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缺乏高效的管理体系

由于中国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在编制中缺乏高效、系统、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事业单位的编制都是由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编制,这些人员在工作中又依照往年的预算数据对当年的预算进行编制,这样的编制方法使得预算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对事业单位实际的日常工作没有参考的价值和意义。有效的财务预算编制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单位自身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单位以往经验等众多方面为参考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具有强大系统性不单单只是依靠事业单位内部简单的工作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在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协助下完成。此外事业单位的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数据调查和分析。但是和编制要求相反的是许多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并没有系统、高效的财务预算编制管理体系。很多的事业单位只是在上下级部门之间下达预算规定的时候才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相应的开展,预算编制的时间比较短,没有依据系统完善的体系进行编制,在短时间内编制工作开展的比较匆忙,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合理性不强。

(三)事业单位没有严格的预算执行制度

预算对于很多事业单位来讲只是一个用来应付上级部门要求的一项表面性工作,这些单位的预算没有具体的意义和价值,其中存在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在实施过程中也就没办法进行参考,造成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与实际支出情况的严重不符。很多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不同的项目之间的归类设置的十分不合理,其中的项目在实施中没办法依照预算中的资金进行使用。例如某市人民医院在改建办公楼的预算中财政部门计划该项目的投入资金为350万元,在预算草案中记为政府支出功能类别,列入“医疗卫生”类,在政府支出类别中属于“基本建设支出”。将这个项目列入医疗卫生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市政府将这一支出纳入了基本建设支出后占用了政府的支出资金,造成政府在其他建设方面的资金受到了影响。按照正确的资金预算应该列入“其他资本支出”。还有的事业单位在资金还没有到账情况下就对其他项目的经费擅自挪用,使用拆借的方式使用资金最终使得各个项目经费之间出现混乱的现象,缺乏严格正确的预算执行制度,事业单位的预算最后成为空谈。

(四)事业单位不具备专业的预算编制工作队伍

许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都是由本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的,这些人员具备了相应的专业会计知识,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长期忽视,导致单位财务人员对预算工作没有进行相应的研究和分析,预算编制中容易出现不同的问题。财务预算工作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并且要在系统性的条件下实施的工作,只依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工作往往不能充分完成财务预算的编制,这就需要各个部门提供年度工作计划的同时,还要进行积极的配合,还需要有专门的市场调查研究人员共同参与调查工作。由上可知事业单位仅仅依靠单位财务部门具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努力是很难完成。

二、事业单位完善预算编制的策略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进行重视

为了实现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首先就要提高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发展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依靠传统的预算管理方法已经无法对企业管理形式下的事业单位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十分的复杂和多样化,为了实现事业单位满足当代经济体制的需求,事业单位要对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重视,首当其冲的就是单位领导的重视,事业单位中领导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各部门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的态度,各部门在领导的影响下会更积极的参与到财务预算中来。同时事业单位领导在对预算管理重视后,应对预算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进而对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实施指导。提升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的重视程度是实现财务预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体系进行完善

准确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是建立在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事业单位往年的预算、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的,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作性质,它的工作范畴不仅局限在财务部门,同时也需要事业单位其他部门之间的配合。所以事业单位必须有完善的预算编制体系,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必须在预算执行年度开始前完成,并留有充分的时间对财务预算中的数据进行全面的整合。在财务部门对预算数据和资料进行收集时各级部门之间要做好积极的协调和配合,对下一年的工作计划进行制定,使得部门的预算可以根据每个部门的工作计划进行设置,财务部门在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整合后,要结合专门的市场调查人员对预算中的资金和市场数据进行核对,并将往年的预算数据作为参考的一部分内容。在完成财务预算编制后,财务部门要经过财务主管、事业单位分管财务工作领导以及事业单位领导办公会等研究、审批。只有在审批通过以后单位才可以将预算编制作为单位预算支出的依据。系统性的财务预算可以保障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实现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运行中的使用价值。

(三)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实施相应的监督并建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队伍

完善的预算编制只有得到相应的、严格的实施才可以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事业单位要坚决依照事业单位预算进行实施,在保证预算具有实施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各项资金的使用,杜绝随意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可以将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同本部门的绩效考评相互结合,促进各部门对预算执行工作的积极开展。事业单位还要建立编制预算的专业性团队,对负责财务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要进行提升,保证预算编制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综合能力,具备数据核算、统筹、分析的能力。该团队的建立有专门的事业单位领导进行审核和监督。专门的预算管理团队的建立也是事业单位预算工作的保障。

三、小结

第4篇

1、重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学化管理实施,促使事业单位财政分配公开透明,各岗位人员权责明确,科学、公正的决策机制,完善单位内部管理,促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科学化精细化财务预算管理体制,促进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意识增强,建立官员问责约束机制,形成事业单位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推动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

2、必要性

预算管理精细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化、精细化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事业单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定位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社会目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从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角度着手推动,更能发挥预算精细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从长期来看,科学化、精细化的预算管理也是财政管理高效的内在要求。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的认识

1、全员、全面、全过程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单位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单位要求各部门各岗位结合岗位职能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工作计划编制岗位的业务预算编制,最后结合各部门预算编制汇总得到单位的年度预算计划。一方面,这种自下而上、全员覆盖的预算编制办法,使全员参与到各岗位预算编制过程,从而对本岗位的职能定位、工作计划和工作经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单位的预算编制符合实际业务开展的需要,有利于预算执行力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求预算编制需要考虑单位全部业务计划,考核各业务量和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在进行预算编制的同时,充分分析和完善各部门的预算编制科学性、合理性,必要时编制不同的预算数据供领导决策。

2、数据精准,符合实际需求

预算编制的每一个数据应力求精准,减少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偏差,预算编制时的数据得到要有充分的市场预算分析,包括业务量、市场单价、市场走势预测等因素的考量;通过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得到数据,尽量避免单一方法或历史经验来评估预算。确保预算数据尽可能准确,设立预算编制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

3、管理科学化、方式精细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科目设置细化,实现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的无缝对接;这种预算科目设计方式有利于预算编制执行过程的监督和考核,预算执行的可追溯性强,从科目细化上保障了预算编制执行效率。预算模板中应着重增加对重点项目成本费用的专门预算,加强预算管理与业务的紧密性,细化预算管理方式,为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奠定基础。同时,预算编制的科目细化与各岗位人员的绩效与预算执行情况挂钩,使得预算管理的责任细化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强化预算执行落实到实处。

三、编制精细化科学化预算的思路

1、财务工作理念的转变

随着事业单位财务改革的不断深入,财务预算管理理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行政事业单位要树立依法理财的法制观念,在单位中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流出和项目审计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制度,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意识,加大对创新项目资金的投入和扶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改善社会生活环境,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其所涉及的各部门预算计划统一纳入到预算编制计划中,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需要细化预算所涉及的各个项目,科学合理地进行安排。对于业务部门的预算经费,对各项目的开支设定限额标准,同时规范经费申请的审批标准流程,超过部门预算的款项,通常情况下不给予拨款。项目经费集中支付,便于日常业务往来收支的统一管理,细化项目资金拨款及支付程序,规范日常预算执行过程,逐步建立起更加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3、不断提升财务监督能力

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有助于预算管理人员管控各职能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采购部门实施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促进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动态的管理制度,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料,保障资产数据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预算管理的监督职能,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控制,还需对企业的人员、资金、车辆等物资进行统一的编排和管理,加强对各项财务工作细节做到精细化;同时,还可以加强企业ERP系统的应用程度,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信息化。

四、提高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具体措施

1、深化内部控制,推动预算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降本增效、完善内部成本考核机制、建立成本费用与业务绩效结合的有效衔接。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的方法,为单位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更加详实、准确、全面的基础信息。事业单位应充分重视内部控制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结合,加强对收支情况的动态管理,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财务经营情况,也涉及到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内控制度实施预算管理,可以有效节约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预算支出制定定额标准,加强预算执行力

对于预算编制的精细化标准,需要每一个项目的资金支出都严格审核。财务预算部门需要制定会议费、办公耗材费、培训费等费用支出定额标准及要求,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费用标准管理体系,进而强化预算执行力。建立预算执行岗位责任制,用制度约束岗位预算的执行落实;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对预算执行的监督职能,保证预算能够顺利实施。另外,预算管理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预算执行信息的实时反馈,在出现偏差时及时解决,降低资金使用风险,提高预算执行力度,严格管理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

3、项目经费精细化,强化预算监督

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在项目经费政策制定之后,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具体落实项目精细化,保证项目经费管理度落实到项目执行中的各个环节。加强预算监督,保证预算的严肃性。财政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整改,以达到预算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的采购预算在未得到审批之前,严格禁止事业单位提前采购,否则不予报销。因此,只有建立起科学、精细化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才能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执行。

4、推进预算绩效考核评价工作

要进行预算管理精细化,还需要优化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流程,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将预算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于组织绩效考核环境,通过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来评价预算执行效果,同时,便于掌握和了解后续业务开展所需的资金支持。预算绩效考核工作有利于岗位职责的细化和明确,加强财务成本费用与业务工作的挂钩,缩小预算编制与实际发生的费用之间的差距,从而加强对成本收支的管控。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编制资金优化预算方案,配合组织落实好资源优化配置审核工作,避免发生资金浪费、流失等现象。

5、加强工作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拓展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路

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全员共同参与和完成,预算执行效果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加强财务干部队伍的建设,推进全体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学习预算管理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实施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应该有专业素质较强的财务人才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预算管理者的职业责任心,确保预算管理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性。部门间人员预算工作的交流沟通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习和借鉴其他单位的成功经验,不断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五、结语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运行规程与现状;不足及改进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批行政事业单位,其对于执行国家政策、维护社会秩序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到其单位内部资金的正常运作,因而行政事业单位中普遍建立了相应的会计决算报表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过程中,会计决算报表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情况的一个全面反映,其为行政事业单位总结财务工作、制定财务工作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促使各行政事业单位更加良好地管理单位的财务信息,有关部门应当切实强化对会计决算报表体系的优化和调整。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概述

根据我国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财务工作进行预算管理。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报表编制失真、财务数据造假、会计决算报表审核不合格等),国家在2002年颁发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告制度》。这一文件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体系进行了若干规定,明确地提出了关于会计决算报表编制内容、审核流程以及数据分析、数据汇总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根据文件指导精神,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每年度提供一份会计决算报表,会计决算报表应当包含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会计工作的有关需求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的资金活动编制。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断报表是以单位相关财务工作为主的一份综合性报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决算报表侧重于收集和存档单位相关职员的工资、单位的资产与负债、单位的财务管理等数据信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能够对单位工作有关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信息表达,为政府制定和调整相应政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一)会计决算报表

会计决算报表一般是一项年度性报告,其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年度结束之后对相关财务信息编制的综合性报表。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12月份所做的会计报表可以称之为会计决算报表,其对这一年度的会计工作进行了相关总结。会计决算报表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得以向单位外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途径。会计决算报表综合了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决算报表的相关Y料,按照日期为分类标准生成相应的财务报表。全面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财务工作状况,对资金流量进行总结是会计决算报表的一项基本功能,其能够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年度业绩进行科学地评估,同时有效地整合和利用了相关财务资源,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会计报表进行相应内容的注解和补充。在行政事业的会计决算报表中,会计报表附注发挥着以下功能。第一是提高会计决算报表信息的相互关联性和可靠性,一般是在保障会计决算报表信息可靠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相关性。第二是对会计决算报表信息进行解释和补充,促进了会计决算报表的完备。第三是可以从横向对比,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状况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对比,提高了会计决算报表信息的可比性,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二、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决算报表体系的不足

(一)会计决算报表内容过于宽泛,重复统计现象严重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其涉及到的内容应当有一定的范围。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了年度财政预算编制范围内的所有行政单位、企业集团以及事业单位;同时也包括了没有明确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编制范围的、但在日常工作中执行行政单位或者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其他单位。现行的会计决算报表体系除了涉及到相应的行政事业单位之外,同时其也负责对预算编制范围内的企业集团进行统计;其不仅包括了有关财政全额或差额拨款单位,还包括了财务自行管理的企业化事业单位和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使得会计决算报表涉及的内容过于宽泛,忽略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表的主体地位,不利于重点分析其财务状况。由于会计决算报表涉及到过多的盈利性企业集团,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年度会计报表预算,难免会给政府的相关统计工作带来重复统计的问题。

第6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F8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引言

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其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及行政收费。

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指事业单位出于实现预定经济目标的考虑,进行的系统性财务核算管理活动。预算编制覆盖了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对单位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管理,实现促进单位整体实现的目的。

二、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和业务科室预算意识不强,造成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

就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的整体工作主要是由各科室提出,财务部门整合完成。

由于在实际的编制工作中,管理者和各职能科室对预算编制既不积极参与,也不予必要协助,财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所出的预算编制,必然是离题万里,难以正确反映单位实际的收入和支出的情况,这造成了对预算执行工作的阻碍。再者,在编制预算时,财务人员没有很好的与本单位的下一年度中心工作和工作思路结合,只是对照以前年度预算进行“依样画葫芦”,闭门造车做预算,基本上是延续上一年度的支出作为参考,预测性的加入一些有可能开展的工作任务编制预算,这样一来编制的预算存在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问题,只是简单地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

2.预算编制时间短,编制方法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预算编制作为整个预算管理的起点,至关重要,需要每个部门和人员积极参与,广泛地进行调研论证。然而,目前预算编制时间过短,笔者在本单位参与预算编制,基本上是9月初布置任务9月底就要求上报,编制时间不足2个星期,财务部门在人手少,时间紧工作量大的情况下,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取证,所做的预算编制,往往难以全面和完整,也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造成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其次,预算编制的方法过于简单,本单位在编制下年度预算安排时,都是以上一年度的实际支出为基础,增加考虑新因素来确定下年预算的老方法,凭以往的经验和主观理解来进行编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导致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调整、追加预算的现象,影响了预算的执行。

3.预算编制不完整

由于没有业务科室的积极参与,财务人员对单位业务活动或事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在编制预算时,预算编报内容不够全面和准确;收入来源少报或漏报。本单位预算包括基本预算和项目预算两部分, 其中基本预算有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对个人和家庭补助三块内容组成。基本支出预算目前由财政部门进行编制预算,项目支出则有单位自行编制预算,预算在编制时往往依据上年决算书在增加一定额度上报, 至于增加多少完全是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加以定夺,这种草率、粗糙的编制方法, 没有充分的依据, 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4.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规范

项目支出预算是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发生的支出。本单位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修缮、更新,购置,等。由于对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在编制申报项目预算时, 没有科学的规划和轻重缓急地排序, 随意性很强,造成朝令夕改。其主要表现有:一是领导班子意见不统一,刚刚上报的项目,又因分歧加重而更改; 二是上报的项目因不具备实施条件而更改;三是根据单位情况预计在下一年度开展新业务需要,凭借经验大体编制项目支出预算,以致项目支出类别笼统,不够细化项目支出内容。

三、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预算编制不完整的原因分析

财务人员在编制年度预算前,由于预算年度业务工作计划通常还没有确定,对全年工作缺乏充分的预测与详细的规划,预算年度的工作预算内容很难做到与业务工作内容一致,因此申请的预算资金很难满足全部业务工作需要。编制的预算先天不足,在加上年度中间开展计划外工作或上新项目时不考虑年初经费预算,特别是安排的一些临时性工作,致使年初预算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极易造成项目支出预算漏项或金额不准确,导致年度中间预算追加频繁,使单位在很多时候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从预算单位主观方面讲,预算准备工作不充分,财务人员在编制业务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时,不完全了解业务部门工作计划,未能落实业务部门工作业务开展情况,未能考虑到业务科室一些临时性的业务工作开展的可能,再加上缺乏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造成了预算编制时出现了漏项,少报或漏报收入。

2.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通常情况下,项目支出预算要体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的要求,申报的项目应当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和严格审核,分轻重缓急合理排序。由于项目支出预算的特定性,财政部门在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时,难以准确了解各部门的资金预算需求,对各部门填报的项目预算填列和预算说明的准确性没有考核标准,这些给预算单位随意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提供了机会。本单位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是以单位职能业务范围进行项目支出的编制,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但将本单位业务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排列,如果是全市性项目则作为项目支出的重头戏,有业务项目名称,但无相应的预算经济指标列支内容。

四、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加强对预算的学习

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预算编制理念,预算编制工作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并大力支持,作为单位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知,要积极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预算法》,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培训,使管理者认识到,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也是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参与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不应为预算而预算,而应该组织各部门各员工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主动为财务部门提供相关数据,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

按照实际工作程序,应加强预算编制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做好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完善预算编制基础信息和项目信息库。具体做法是:

一是预算编制人员一方面要熟练掌握预算定额的核算内容,搞清每项定额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要非常熟悉本单位的各项经费的来源渠道和性质,是否每一项支出,都可以套用相应的支出定额对于一些按规定属支出范畴,却不能直接套用定额或没有适当的定额可套用,又是开展日常工作和事业发展必须支出的部分,就应该在预算中单独说明,作为重点向主管部门反映。

二是财务人员要熟悉本单位业务特点。项目支出预算是事业单位为事业发展目标,具有阶段性、特定性,也是解决单位事业发展问题的关键,编制项目预算时要确保本单位事业可持续发展。

2.提前安排预算编制时间,正确实施编制预算的方法

加强编制预算过程中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由于预算牵涉部门多,时间跨度长,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无法在短期内对预算项目进行大量调查研究、论证分析,因此预算编制的时间必须充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提早开展预算编制准备工作,进行细致的分析与论证,确定出详尽的综合指标与定量指标。在实际编制中必须遵守“保证重点、统筹分配”的方针政策,制定出可行性强、同时又适用于单位自身的预算方案。延长预算编制的时间,调动全员的参与积极性,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水平。预算编制方法的总体原则是“自下而上,层层审核汇总”,要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原则,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此外在具体的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坚持“人员支出按标准,公用支出按定额,专项支出按实际”,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用财政部门预算编制软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结束语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管理方式,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预算编制行为能使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在有计划有指导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预算透明度的提高, 社会各界对预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预算单位要充分认识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夯实基础性工作,编好预算,用好财政资金,加强预算管理,以提高预算资金的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以合理、完善的预算为基础,以多项配套措施为依托,采取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的多种监督管理手段,对整个预算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随着部门预算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政府采购制度的全面推广与日益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必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笔者提出的办法也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的可行性的措施,其他不足之处,笔者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景云娥.如何加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07).

[2]张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2(1).

[3]赵春晓.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09(20).

第7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层观念意识淡薄,重视不够。事业单位的资金进出量较大,当前,随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渐趋复杂,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时俱进地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然而,不少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并未认识到这一问题,对财务管理的深层次要求认识不足,片面地将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认为财务管理就是部门收支的“大出纳”,认识不到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与单位的资金安全、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度也不足,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管理层以上种种陈旧的财务管理理念,很容易造成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计划、控制、监督和辅助决策等职能的充分发挥,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拓创新。

(二)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缺陷。自我国1995 年1月1 日颁布实施《预算法》以来,很多事业单位均建立起来一套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但部分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以“轻编制,轻执行”最为普遍。预算编制是执行预算的基础,也是事业单位从事各类业务活动的出发点,编制预算应认真而严密,然实践中一些单位在确定数据时仅仅依靠历史数据作为依据,而不是根据现有的实际和预测数据客观计算确定,使得预算编制质量缺乏可靠性,与实际严重不符。此外,部分单位为了更大限度争取资金,编制时依然延续传统的“基数加增长”方法,而非财政部门规定的零基预算法,造成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足。在预算执行方面,部分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无法形成相互之间的有效制约,使得预算执行中随意调整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之预算执行完后的评价考核没有制度规定,流程操作不明确等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预算效果的提高。此外,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也差强人意,绩效考评范围不明确、绩效考评指标不清晰、绩效考评制度不规范、绩效考评技术不先进等问题普遍存在,绩效考评工作流于形式。

(三)内部控制不健全。财政部于 2012 年 11 月正式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此规范,然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依然较为薄弱,一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只是在某些片面方面做了一些限定,并未全面地覆盖到单位业务活动发生的各个岗位及业务环节,对于制度的执行的过程和效果缺少监督,“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制度应有的作用较难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很多单位信息沟通和衔接不到位、外部监督和内部审计对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缺位、资产状况缺乏有效控制等现象也较为突出,以上种种问题,给事业单位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性以及资产的安全性带来一定隐患。

二、新预算法修订后财务预算如何创新管理

(一)强化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机制。针对事业单位预算体系不够完善、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事业单位要想充分适应新《预算法》,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单位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预算管理制度,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为预算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依据。对此,笔者以为尤其要强化两点,一是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新《预算法》则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并具体规定了预算公开的内容、时间和主体,未依照规定对有关预算事项进行公开和说明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因此,事业单位有必要把财政信息公开纳入今后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自觉主动地将新《预算法》中要求的预决算、政府采购以及有关审计报告的信息进行全面、真实地公开,以更好地接受公众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二是预算监督管理机制。新《预算法》强调预算管理上要实现透明度,实现阳光监督并对于财务管理实践中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违规开设专户,违规担保,挪用骗取预算专项资金等)进行了严格的责任规定,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强化预算责任,将预算的支出与收入进行开诚布公,以确保预算资金使用的安全、合理、有效。

(二)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增强财务管理的动态和绩效管理。新《预算法》分别在第四章和第六章对于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应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为契机,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预算编制方面,事业单位应从实事求出发,结合单位整体及具体预算年度工作安排来编写资金预算,对于预算年度的工作进度进行合理评估,对各方面的资金需要充分计算,运用绩效考核目标任务趋准算法,最大限度地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新《预算法》突出强调了全口径预算,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编制的范围,在编制预算要将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其中,从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出发选取合理的调差方法和评估方案,对资金收支进行合理的预算,切忌多报或隐藏。预算执行方面,要从单位业务工作计划出发,将其与财政部、上级主管部门关于预算执行的要求进行统筹部署,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执行计划。在预算执行过程要要逐级负责,强化责任到岗、责任到项目,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用款计划、项目进度和规定程序执行。此外,新《预算法》提出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等环节中,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要把预算绩效管理作为预算管理的导向,实施全程化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实行从资金预算、资金使用到资金收回的全程动态化管理,全力保障事业单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提供最有效最充分的社会公益服务。

第8篇

一、会计监督职能特点

针对会计监督职能的效用范围与责任划分,会计监督职能在事业单位中大致可以分为外部监督职能与内部监督职能两个部分。会计监督职能的具体内容一般有:监督会计事物资料并确保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监督具体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保证每一笔收支都符合相关的政策章程;监督具体财务执行活动和各项资金的报备与使用等等。会计监督职能是一项外部体制环境与内部工作环境混合下的产物,其根本性的作用是维护事业单位工作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财产使用的合法性。

二、当前会计监督职能问题

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是社会全体通过法律赋予会计部门与相关财务人员的神圣职权。作为一项对经济行为实行监督的重要职能,在社会结构深化改革与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当下,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体现。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结构简单,加上财务工作开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制度和人员上的通病,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还是存在着监督软化,效用发挥不足等问题.

(一)基础环节不规范

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是会计监督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会计监督工作的经济管理基础。虽然针对于基础环节工作的开展,社会财政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规范制度与政策。但是缺乏高层的重视与会计团队建设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都造成了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的不扎实。比如,对于财务工作计划的时间节点安排的不够详细;不严格按照规定记录账目,核对账目;会计资料的历史记录管理混乱,缺乏科学有效的归档;对于陈年的暂结账目清理不及时等。

(二)纪律缺乏严谨

基本的会计工作监管制度不健全以及一线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财务纪律的严谨性缺乏认识,使得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工作规范的纪律性与严谨性缺乏。再加上当前我国基础的会计教育制度建设得不够完善,很多会计行业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对于自己的要求偏低。这些情况不仅仅使得会计人员公款私用,自用收支的问题泛滥,还严重危害了国家资金的使用安全,给社会公共经济制度带来了隐患。

(三)外部监管缺失

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财务票据,现金流量,会计专用图章集中在同一部门甚至同一会计人员身上的情况,这样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事业单位财务岗位的不相容分离原则。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对于会计工作的基本制约与监督彻底丧失。而不同的会计工作模块与权力的过度集中,还会造成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失去效力,对在体制内发生违规的会计操作无法做到有效的遏制。而事业单位中的财务职位通常又都受到体制内升迁,福利待遇等相关个人职业规划因素的影响,缺乏独立的职位效应,更加加剧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

三、完善监督职能策略

针对上述会计监督职能在事业单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有效的手段帮助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解决。

(一)健全内部监督

将会计部门的工作内容与内部监督拆分,实行管办分离的措施。通过制度的改革来改变会计工作中各项职能过于集中的状况,为会计监督职能的高效发挥提供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素养

首先利用新的社会媒介与多媒体手段加强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相关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宣传,通过真实的法律案例来提升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与职业操守。利用外部的社会环境渲染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加强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制度培养体系。并在基础的培养制度基础上,实时关注国内外新型的会计理念,保证先进的会计专业知识定期更新,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三)加强会计核算

会计工作的数据核算是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核算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准确处理会计信息。还可以通过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人工核算手段的结合,提升对于会计工作中账目与数据的核算效率。

第9篇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体育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人事调配、管理工作;管理和指导中小学校长、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组织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负责和管理校长及教职工的学年岗位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组织指导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评审和聘任工作。

(三)研究和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教育工作计划,拟定全区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和教育事业发展意见,管理指导并检查学校教育教学实施工作;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

(四)负责教育、体育事业经费的预算管理和使用、检查、审核,组织协调全区各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的财务、计划管理;负责学校的基建和固定资产的管理。

(五)制定幼儿园、小学、初中的招生计划并组织实施;协调和配合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普高、职高等各级各类学校的有关招生工作和自学考试工作;规划并指导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指导全区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统筹管理、指导成人教育,社会力量办学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工作。

(六)指导学校电化教育、图书、教学仪器和实验设备的配备工作;指导与管理全区校办企业、勤工俭学工作;组织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进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

(七)统一规划全区运动项目的布局,指导体育训练,组织竞赛,培养、选拔优秀体育人才,研究制定竞技体育有关奖励政策,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八)加强群众体育工作,组织指导体育宣传,科研和教育工作,协调、组织全区重大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九)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今后凡涉及到政府部门审批事项取消的,以区政府文件为准。

二、内设机构

根据以上职责,区教育体育局内设6个科室:

(一)办公室

做好机关内部及有关单位的综合协调工作;负责调研、信息、机关学习、会务、文书、收发、档案、、提案办理、保密、保卫、卫生及局机关政事务工作;负责起草工作计划、总结和有关重要报告。

(二)组织人事科

负责学校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负责学校领导班子的考察、管理、选拔、交流、任免和奖惩工作;指导全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协调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负责组织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负责全区教师职务评审、聘任工作;负责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人才流动和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的考核录用和派遣工作;负责局机关干部和学校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工资晋升工作;办理本系统人员退休手续和负责日常管理;负责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工作;负责本系统干部年报和区直属学校党员年报工作;管理本系统的人事档案和计划生育工作。

(三)计划财务科

负责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编制本系统经费收支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和决算;指导学校年度经费计划的编制、实施,审核其会计报表;负责校长离任经济审计工作;监督教育体育经费实施情况;负责检查本系统收费政策执行情况;负责对教育费附加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负责培训本系统财务人员;负责校舍情况的调查规划与基建项目的安排监督和验收;负责局机关财务工作,办理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房改公积金等业务;负责教育年报工作。

(四)教育科(招生办公室)

负责制定普通教育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工作;负责管理幼儿园、学前班,管理中小学学籍,审核验发义务教育证书;协调配合普高招生,组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招生;指导中小学少先队、共青团工作;组织指导推广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化工作,负责学校安全教育。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协调职业教育管理工作;制订并实施全区的师训规划,负责在职教师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工作。

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成人教育发展规划,负责农村成人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协同有关部门抓好职工教育并负责职工教育统计;制定并组织全区青壮年扫除盲工作;组织实施全区“燎原计划”,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组织实施“农民培训”计划;指导乡镇成人学校建设,负责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的审批、管理。负责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招生政策规定及实施意见;承办中专(技)在本区招生的报名、考试、体检、政审、组档工作;负责有关试卷的接送和保密工作;负责组织普通高的报名、考试工作;负责自学考试工作;协助市招生办做好大、中专招生录取工作。

(五)教育督导室

制定全区教育督导工作规划和督导评估方案,组织实施教育督导工作;负责对区级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及其中小学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具体指导开展创建教育强乡(镇)工作和“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及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情况进行督导。对教育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设在区教育体育局,负责制订全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对学校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六)体育科

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指导乡镇(街道)及各部门、行业、社会团体和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和宏观管理各运动项目的训练工作和后备人才的培养,指导、组织开展竞技体育活动;组织、指导体育宣传和科研工作,培训体育专业人才。

三、人员编制

区教育体育局机关行政编制为9名(含工勤人员编制1名)。领导职数: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股)级职数6名。

纪检、监察机构设置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其他事项

1.撤销原教育文化体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区教育督导室(全额事业编制2名),其职能划归区教育体育局机关,由局机关相关科室承担。

相关文章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