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0:36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服装设计师助理实习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0年起,一些艺术院校的设计专业开始了“卓越设计师”培养工作。早在2003年,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刘晓刚教授就创立了“立足行业需求,培养卓越服装设计师”的精品教学体系,提出人才培养效果应由企业来检验。武汉纺织大学在2010年下半年也开始试点,首批确定了4个不同专业的“卓越班”,其中包括“卓越服装设计师”班,采用“3+1”教学模式,即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实习1年。2013年,浙江红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华捐赠400万元设立“红袖教育基金”,用于浙江理工大学“卓越服装设计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校企双方形成一个共识:服装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企业需要有经验的设计师,学生的设计要满足企业的需求。2012年3月,国内最大的民办本科服装院校———江西服装学院,在2011级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中挑选38名学生组成卓越服装设计师班(以下简称卓越班),邀请校外设计师、服装企业工作人员及学校优秀教职工组成教学队伍,进行卓越班教学试点工作,至2015年,这一届卓越班的教学已进入尾声。江西服装学院2011级卓越班作为一个试点班,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将对今后的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调研市场对服装人才的需求情况,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更好地做好“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工作。
二、研究方法
1.个案分析对服装产业集群所在地福建石狮市的服装企业———某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进行用工分析。2.抽样统计法对来校招聘的服装企业进行用工分析,调查服装人才需求状况。3.问卷调查法采用定量研究的统计调查法,分别对卓越班和普通班进行企业对卓越班实习满意度分析和学生对实习满意度分析,以检测学生的岗位期望值是否与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具有拟合度,同时检测卓越服装设计师的培养目标是否得到落实。4.访谈法访谈分三个阶段进行:前期访谈对象为卓越班的授课教师、院系负责人,了解卓越班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中期访谈对象为卓越班的学生,主要调查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后期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对卓越班学生的满意度,并与普通班学生对比。同时,了解学生在毕业和实习阶段遇到的困难,以及对卓越班教学的改进意见。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1.设计岗位的优势2014年暑期,笔者参加了学院组织的下企业实习培训,前往福建石狮市某公司进行为期35天的实习。石狮是全国有名的休闲服饰城,这里服装企业云集,招工广告随处可见。某公司作为一家大型服装企业(同时是我校合作多年的订单培养企业),其用工状况、薪酬待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表1为某公司2014年的招工广告。表1基本体现了2014年石狮市服装企业各工种的招聘要求和薪资水平。从中可以看出:(1)各工种的起薪差别不大;(2)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的车工、电熨工工资较高,知识含量高、专业度高的设计师、版型师及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较高;(3)工资的弹性较大,充分体现了绩效的原则。在与该公司人事经理、员工的访谈中了解到,一般服装企业用工量最大的工种是车工和电熨工,谁介绍这两个工种的熟练工人给企业,企业会给500元的奖励。公司一般不会安排学生到企业的车工岗位实习。车工岗位以记件来算工资,同样在车间工作1个月,刚毕业的学生拿到的工资不及熟练工人的三分之一。同时,车工岗位的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会让刚走出校园的学生难以承受。到该公司工作的江西服装学院的学生最青睐的是设计工作,因为设计工作相对体面、清闲,似乎最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另外,设计师的工资也较高。
2.学生期望的岗位(1)用人单位校园招聘岗位分析。2011年4月,江西服装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本科办学资格,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在校人数逾万人,每年毕业的服装设计相关专业学生3000人左右,被誉为“服装人才超市”。一些全国知名的服装企业每年都到该校招聘员工。根据学院就业办提供的数据,2014年招聘月到校招聘的319家企业共提供岗位8700余个。在11月12、13、21、24日这4天有45家企业到校招聘,包括凌致时装(天津)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上海杰帝梵服饰有限公司、山东江辰时装有限公司、森马服饰江西分公司、海澜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企业,提供的1662个岗位如表2所示。从招聘的岗位情况来看:(1)销售业务的岗位比例最高。一方面,库存压力一直是众多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销售的业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销售员工的流动性大,岗位需求量也大。石狮市纺织服装协会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在服装企业工作超过1年的比例在29%左右。(2)储备干部的岗位比例处于第二位。储备干部是企业管理人才的后备力量,通过系列的培训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他们将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3)服装设计类岗位是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岗位,但是企业的需求量有限,这就造成学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过剩的问题。学院就业办在挑选来校招聘单位时,除了知名企业外,能否提供设计岗位成为能够入校参加招聘的门槛之一。(4)生产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需求量较少,因为这些岗位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还可以从储备干部中调配。许多企业在培养版师、样衣师、工艺师时,都会挑选有工艺基础的员工,很少从刚毕业的学生中挑选。一名大学本科生4年学习时间中,工艺学习与车间实践的时间之和可能不到一名车工一个月的工作时间。据了解,一名车工一个月在生产线上的工作时间一般为250~300小时。(2)卓越班学生对岗位的期望分析。在组织卓越班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前,对学生的岗位期望作了调研(见表3),并以此作为实习工作岗位安排的重要依据。调研显示,卓越班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希望在专业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有60.5%的学生希望从事设计工作,有18.3%的学生希望从事技术工作,主要是打版工作,也包括质检、企划等带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设计与打版被认为是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的两大核心技能。(3)专科班学生对岗位的期望分析。学院目前还是以专科教育为主,笔者抽取一个专科班,对46名学生的岗位期望进行调研,要求学生选择最期望从事的工作,并阐明理由。调研结果如表4所示。调研显示,对服装设计岗位的需求仍然占四分之一以上。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服装设计岗位作为首选是一种普遍现象。销售业务、储备干部岗位的需求都约占总需求的五分之二,这两种岗位的招聘门槛不高,技术含量也较低。可见,这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够自信。(4)卓越班与专科班学生对岗位期望的对比分析。服装设计岗位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首选,但是设计岗位的要求较高,在学校进行招聘的服装企业有的对设计岗位提出本科及以上学历要求,不大乐意接受专科生。此外,企业一般还要求学生有3~5年设计师助理的工作经历。卓越班学生对技术岗位与设计岗位期望的比例超过大专班学生,表明卓越班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还是超过大专班学生,至少卓越班学生比较自信。
3.在设计岗位的实习(1)学生参与的边缘性。江西服装学院对于第一届卓越班的学生寄予厚望,也希望每一名实习学生都能够安排在设计岗位上。这样的想法给带队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实际上企业招聘的设计岗位并不多,有些还需要一些门槛,对没有工艺岗位经历的实习学生,他们并不欢迎。企业即使安排实习学生在设计部门工作,也是做一些与设计相关度不大的工作,或者企业设计总监根本无暇顾及到实习学生,实习学生在企业处于一种放养状态。一旦实习学生感觉在工作中被边缘化,认为实习学不到想要的知识时,实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2)企业对卓越班学生的满意度分析。学院对卓越班采用“3+1”的教学模式,即在企业实习1年。这些实习学生被集中安排在福建石狮市,并由学院设立在石狮市的设计研究院统一管理。设计研究院既是学校设立的独立设计研发中心,也是一个实习基地。设计研究院对22家学生实习单位发出22份问卷调查,收回19份。问卷就企业关心的学生五大能力,即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及培养潜力,请企业在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中选一项,并就下一届学生的实习提出建议。企业对卓越班学生的实习满意度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学习能力满意度最高,但对他们的工作态度与培养潜力稍有微词。作为传统制造产业的服装行业,对大多数岗位的技术要求并不高,更多要求员工的耐心与熟练度。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工作懈怠现象屡见不鲜,在实习过程中,他们有很多的抱怨,还有学生要求实习带队教师更换实习单位。学生不能踏实地在企业工作,自然企业认为学生培养潜力不够。频繁跳槽是企业对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第一印象。(3)学生对实习的认可度分析。卓越班在1年的实习结束后,就学生关心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对企业态度、实习效率、实习评估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学生对实习的认可度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学生对“3+1”教学模式中实习环节的满意度很高,其中,实习效率认可度最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迫切需要得到市场的检验,也需要在企业实习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同时,学生认为企业对学生的实习不够重视,对企业急功近利的处事方式不满,反映在学生对企业的认可度不高上。实习评估标准一刀切的方式也使学生感到不满,故学生对实习评估认可度不高。
四、一些思考
1.学生到企业实习不能像普工那样仅做一名操作工企业实习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肯定实习的效率和必要性,但实习内容与工作方式还应该同普通工人有所差别。企业安排实习学生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时间过长,或是安排一些临时性的打杂工作,这些专业技能不足的工作对实习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招聘单位以对待普工的态度来安排学生以弥补用工的不足,或是抱着廉价用工的心理,就不能只是指责学生工作不够踏实了。企业招聘储备干部,不能哪个岗位需要员工就让谁临时顶上去。企业说培养一个人不容易,也应该问一下自己是否真正给予学生成长的环境。现在比较认可的是以轮岗的形式实习,让学生在熟悉企业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2.卓越服装设计师的培养不能只强调服装艺术设计,应在“大服装”概念下拓宽就业渠道我国的服装教育以前一直强调服装艺术设计,由于专业偏窄,不要说本科生,就是研究生,在解决专业问题时也显得力不从心。服装设计只是服装企业的一个部门,企业能提供的岗位数有限,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不能仅围绕设计这一专题开设。在强调创新驱动时,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销售渠道的创新以及生产、科技创新也会在服装行业产生巨大的效益。所以服装设计专业应该培养具备服装专业基本理论、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能从事服装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营销策划、教育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3.人才培养应该因材施教,各院校应体现差别化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在中国众多高校中开设,既有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以工科类为主的大学,也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还有像江西服装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等民办专科院校。一些设有服装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为了显示其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性,总是拿“985”“211”大学做标杆,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摆脱不了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思路,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常常显得苍白无力。而一些设有服装专业的高职院校也总是拿地方本科院校做标杆,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总想摆脱职业教育的形象,使得职业教育特色与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各类学校应在办学上体现出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服装设计;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2
一、我国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发展历程
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纺织业发展迅速,带动了染织行业发展,随着人才需求的激增,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极具盛名的老牌院校中央工艺美院率先成立了染织专业,1985年中央工艺美院第一个服装设计班开课。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仍然是工厂的技术科,但是,中国高校的服装人才培养就此开始。培养方式与课程设置模仿日本,学制通常为2--3年,以专科及中等职业教育、短期职工技能培训为主。这一时期的服装设计专业以染织及工艺为主导,真正的服装设计课程及实践教学体系还未完善。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服装设计专业形成与完善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大力发展轻工业,轻工业部成立了属下的八所轻工业学院,都设置了服装设计专业,再加上老牌美术院校都开设了服装专业,服装专业教育开始踏上蓬勃发展之旅。虽然仍服装专业在艺术设计教育的框架下,但已逐步实现了专门化教育。该时期在服装设计专业发张过程中,由于人才的需求及行业的市场细化,又派发出两个新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表演(模特类),形成了较完善的学科体系。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到至今,随着服装产业的大力发展和国内服装品牌的国际化,中国正在从服装加工制造大国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一时期中国的服装出现了一些国际知名大品牌,部分国际品牌在国内成立研发设计中心,对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大增,也促使服装专业教育迎合其发展。90年代末期,艺术类大肆扩招,一时形成艺术教育“白热化”,该时期除美院及轻工业部下属的几所轻工院校开设服装专业外,各种理工大学等综合类院校以及职业技术院校、民办高校、高职高专也都开设了服装专业,服装专业由原来的零星办学到遍地开花。服装专业教学体系也日趋完善。
(二)当前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整体情况
1、专业设置情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近200所高校设立了服装设计本科专业。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设立了服装设计专业硕士点。服装设计本科专业大部分开设的学制为四年制。目前服装专业按照学科起源背景大致可以分为3个专业方向:一是服装艺术设计类,约占50%;二是服装设计与工程类,约占40%;三是服装设计与表演(服装模特)类,约占10%。
学科分类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四个区域,一是长江三角洲流域,如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域;二是珠江三角洲流域,如广州、深圳等区域;三是东北部区域,如北京、山东、东三省等;四是中原地区,如西安、郑州、重庆等区域。
2、专业教育存在问题。就我国服装专业教育整体情况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人才培养模式与职业需求相脱节,毕业生知识结构无论从专业基础的广度,还是从专门化部分的深度都与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服装专业学生有50%转行,而与此同时,服装企业却在呼吁人才严重匮乏。学生设计得不到发挥,作品难以转换为产品;企业抱怨大学生理论和市场脱节,双方把矛盾源头都指向学校,认为学校没有培养出它们所需要的人才;(2)教学手段单调、落后,对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考虑不足。专业教育重艺术,轻技术,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搞绘画艺术或染织工艺的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描绘技法,没有更多意识到服装设计所涵盖的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特别是对有变化的结构),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3)服装专业教育规划不合理。规划专业教育对形势变化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积极回应,尚缺乏必要的反馈机制,这使得教育不但不能超前,反而滞后于规划实践。服装设计师和版型设计师都是服装企业的支柱人才,直接影响到服装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4)办学特色不显著。服装设计专业院校由于受艺术设计传统教学的影响,各个院校的老师都是“同门师兄”,传授知识、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专业实习等模块都如出一辙,缺乏新意,导致院校间的特色尽失,另外就像服装的流行趋势一样,院校之间也存在相互模仿;(5)实践环节相对孤立,不成体系。实践环节是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国服装教育的实践环节无非是课内实践(制版、工艺)、集中实践(专业考察、民族服饰考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每一各环节的实习都是独立的,缺乏联系的。另外实践环节的延伸度也较短,不外乎实验室(工作室)、工厂企业等,很难突破这些固定模式;(6)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停留表面。目前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一纸协议”的表面,都是为了应付检查、树立典型而强制性和企业“合作”,这种合作没有深度,缺乏可持续性。
3、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纵观服装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我国服装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将有下列发展趋向:(1)服装专业教育的基础:从总体上看,服装专业相对独立性日益增强;同时,与多学科、边缘学科的联系和结合趋势也日益明显。现代服装设计除了仍以服装设计、服装打版、服装工艺、市场营销为学科发展的基础外,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一些观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服装设计中显示其作用;(2)服装专业教育的重点:工程技术与社会经济、艺术三者并立;(3)服装专业教学的方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大赛参与教学特征日益明显;(4)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与地方经济发展相一致,与社会、产业、行业相一致,在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大研究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在设计型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大管理型人才培养的力度;(5)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服装设计是一门独立、综合性学科,其专业教育需要一个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和个性的独特教育,服装设计人才应是一专多能,具有专长设计能力、制作能力,同时还应拥有一定的服装生产管理能力、服装营销能力。
三、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一)服装设计行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1、需求现状。服装专业需求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
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
2、需求趋势。(1)热点专业供不应求。从招聘单位需求职位与求职人员择业需求专业比较来看,有4个专业需求吻合,即服装设计、技术类、管理类、营销类专业。这反映出这些专业在中国服装经济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这些专业人才是中国服装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2)服装设计师、制版师、陈列师等岗位仍然供不应求。服装设计师、制版师、陈列师非常吃香。据中国服装人才网的招聘顾问说,虽然该网站服装人才简历遥居国内网站之首,但仍然有很多求职者一注册简历,特别是从事过服装业并且简历填写得很完善的,就马上有很多服装公司打电话邀请面试。
(二)培养目标
艺术设计学科的服装设计专业,涉及工业技术、艺术、经济等多领域的学科,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与工程技术等几个关键点上注重多学科相互交叉,其研究的范围涉及面广、应用性强,通过对产品包装装潢、广告、室内外环境、媒体等进行艺术设计与创新,改善外观质量,追求审美性和宜人性,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销售,增强企业竞争力,满足消费需求,以获得综合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抓住全球经济发展的这一契机,立足国内、辐射全球,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掌握服装设计与表现、服装工艺基础、服装材料、服装立体裁剪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服装行业、设计及时尚领域从事服装设计、教学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适 应
李蓉蓉从事设计师助理7个月
因为社会现实,想过放弃……知道任何成功背后一定会遇到很多辛酸,能够坚持梦想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
蓉蓉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在对她的采访中,我看到在这个阶段的新生代小设计们正面临着大家普遍遇到的生存、梦想、工作问题。“风格是随着服装公司风格而变动的,自己还没有形成一种固定的风格,也没有机会形成自己的风格。”现在的蓉蓉,还在适应,在适应中生存,在适应中吸取。“分歧是面对问题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观点,我提出了观点,最终是由老板决定的,是由她来衡量哪边是比较好的,这个和我的坚持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也不必随波逐流。”市场的要求决定了自己的设计,设计本身也是为了服务于消费者的,所以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却也令期望能够表达自我的设计师无可奈何。初出茅庐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压力,她也曾沮丧、也曾想放弃过,但调整心态,再度整装出发的“杉菜精神”也使我被这个小妹妹单纯、积极的态度所感染。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所主张的,不就是一个“态度”么!
生活是公平的,谁也不能妄想用几个月的时间经历别人数年的磨炼。只有经历过应该经历的,以及没想到会经历的事,所谓的个人艺术风格才会呈现。因为,风格就是那些你无法忘怀的生命历程――是生活,铸就了风格。好在,年轻的设计师选择了坚守,就像蓉蓉说的那样:“知道任何成功背后一定会遇到很多辛酸,能够坚持梦想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
与每一位设计师一样,拥有自己的品牌是蓉蓉的梦想,祝愿她能够梦想成真!
《时尚北京》:你现在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李蓉蓉:现在生活内容很单一,我也挺迷茫的。我理想的生活状态是每天都过得有意义,充实并且开心!
《时尚北京》:个人梦想是什么?是否认为自己坚持了梦想?是否动摇过?
李蓉蓉:梦想拥有自己的品牌。对于这个梦想正在坚持中,也有气馁的时候,然后就自我鼓励、跟朋友诉诉苦。确实也有过动摇的时候,但是一般都能很快调节好心态,重新出发。
《时尚北京》:你眼里成功的概念或者状态是什么?对于成功是否依然执着?
李蓉蓉:在某个领域里得到认可,为了获得这个认可我也非常的努力,算是执着吧。
《时尚北京》:对自己目前工作上的要求是什么?
李蓉蓉:目前我希望能多出一些好卖的款式,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时尚北京》:在进入公司做设计,你的设计总监在你工作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李蓉蓉:引导我的设计方向,完善我的设计。
《时尚北京》:怎么看待服装设计?你所认为设计的核心是什么?
李蓉蓉:我觉得服装设计是包含了创意、工艺、品牌策划、市场营销管理共同结合而形成的,设计的核心应该是市场,创意也是为市场服务的。
《时尚北京》:除本公司品牌之外?你比较欣赏哪个品牌的设计风格?
李蓉蓉:I.T旗下的izzue,b+ab,5cm等年轻品牌。
《时尚北京》:你最欣赏哪位设计师?他的设计对你有哪些影响?
李蓉蓉:高田贤三,他的设计具传统的服饰特点,又结合了西方的文化元素,服装廓型随意自由,个人喜欢这种风格。
《时尚北京》:你怎样协调市场需要与设计师个人风格及理念之间的关系?
李蓉蓉:设计和商业其实不冲突,太个人化的东西不一定能被人接受,而做服装设计就是为了能结合市场促进消费,个人风格是一定要有的,就是要看怎么结合了。所谓协调,是保有自我风格的同时,能被市场认同,对于一些成熟的设计师,这种关系还是把握得挺好的。
《时尚北京》:目前工作上面临的最大困境时什么?短时间内能够否解决这个问题?
李蓉蓉:正在从设计助理到设计师的过渡中,希望能快些提升,但能否解决得看老板了。
《时尚北京》:为什么会选择在北京做设计工作?
李蓉蓉:北京的文化很多元,包容性强,人文氛围也很强烈,是一个历史感与现代感融合得很好的城市,同时也非常注重创意。
《时尚北京》:在北京,你认为哪些设计师能够引领时尚?
李蓉蓉:我觉得谢锋是一个成功的设计师。
《时尚北京》:你目前生活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李蓉蓉:经济上的吧,毕竟对于应届毕业生,工资待遇只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在北京,住房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
《时尚北京》:有很多在学校学服装设计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会中途放弃做设计,你想过放弃吗?
李蓉蓉:因为社会现实,生活压力,我想过放弃。因为应届生一开始的起步很低,能找到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工作就已经不容易了,而且工作量挺大的,待遇又不高,但我知道任何成功背后一定会遇到很多辛酸,能够坚持梦想也算是一件幸福的事。
探 索
王晓楠从事自由职业设计师1年
创业初始,在忙乱中的摸索。
小楠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淘宝上的店主,需要负责打理网店上上下下的琐碎事务;一个是自由职业设计师,在北服附近有自己的工作室,主要接受礼服及时装定制。采访之后,我到网上看了小楠的店,个人风格明显,能看出来她偏爱的是时尚、注重细节的设计。我很好奇一个刚入社会的女孩能否承担起这双重身份,于是我问她:“你对你目前这种状态下的工作生活还满意吗?”她说:“非常忙碌,太忙了!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几乎没有个人空间。”这个同样拥有“做独立品牌”梦想的女孩,从一毕业就已经开始为这个目标打拼,一边是用以实现梦想、体现着个人风格的定制时装,一边是用来维持生计的网店,双管齐下的方式使她的生活充实而忙碌,她以她的韧性游弋在两个角色之间,摸索着,期望寻找出适合自己的道路。
《时尚北京》:现在在淘宝上的生意好做么?
王晓楠:如果全是自己的原创设计,能结合流行,就比较适合淘宝的消费群体,还是很有市场的。但是原创的东西,设计制作的时间就必然会提高它的成本,所以定价是一件比较难的事。
《时尚北京》:身边以这种模式来经营的店,成功的案例多么?
王晓楠:有是有的,但是很少。淘宝虽然兴起的时间不长,可是也迅速的饱和了,所以起步还是比较难。
《时尚北京》:如何让顾客对你的店产生信任或者依赖感?
王晓楠:我觉得这个得从质量、包装、售后服务上入手。
《时尚北京》:你对销售业绩满意么?
王晓楠:目前不是很满意,现在刚开始做,还处于摸索。
《时尚北京》:现在你拥有自己的品牌么?
王晓楠:正在做一个网店的品牌叫legumes。
《时尚北京》:为什么会选择在北京做设计工作?
王晓楠:自己很喜欢北京这个城市,有文化底蕴,比其他的城市更容易让人沉下来,而且北京人不错,比较有礼貌好相处。
《时尚北京》:怎么看待服装设计?你所认为设计的核心是什么?
王晓楠:服装设计每年的流行就是一个个轮回与再创造。设计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因为设计不是艺术,设计师也和艺术家不太一样。我们的作品最终是为人设计的,为人服务的,需要符合人们的基本需求、复合所设计作品本身应该具有的功能性,譬如现在所提倡的健康环保概念。
《时尚北京》:你怎样将流行的元素、概念融入你的设计?近年来你的设计理念或风格有所改变吗?
王晓楠:因为每天看的听的大量的资讯其实都是最新的最流行的东西,不论是新闻还是关于环保,只要对这些信息敏感,就会自然而然的在做设计的过程溶入最新的流行元素和概念。我觉得我今年来的设计理念或者风格并没有改变过,我还是比较坚持自我的。
《时尚北京》:比较欣赏那个品牌的设计风格?你是否参考了这个品牌的创业模式?
王晓楠:我比较欣赏江南布衣这个牌子,很有设计感,在国内算是半个设计师品牌,和“例外”不一样,“例外”重在坚持自己风格,江南布衣在设计上还是会参考当季流行趋势和市场需要的,是设计师的个人风格与市场结合的比较好的案例。但是在创业模式上,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我是在做网店,而江南布衣在做实体专卖,和我的模式完全不同,而且他们设计的受众面特别广,从20-50岁都能接受,在国内也卖的特别好。
《时尚北京》:你最欣赏哪位设计师?他的设计对你有哪些影响?
王晓楠:作为一名女性设计师,Stella McCartney的设计使女性得到了尊重和释放,每年的平底鞋和A型及H型的小套装及连衣裙让女性得到了充分的舒适感,女人并不是要把自己勒成S型穿上12CM的高跟鞋才是美丽的。这也是我的设计理念。
《时尚北京》:在北京做设计工作最大的优势是?
王晓楠:资讯比较新,人脉基础比较好。
《时尚北京》:你目前生活上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如何减压?
王晓楠:压力主要来自于金钱和事业方面。我是在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并从中找到一定规律来为自己积累成就感而减压的。
《时尚北京》:你眼里成功的概念或者状态是什么?
王晓楠:成功并不是赚很多的钱或者有多大的事业,我心目中的成功就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做好它,不管这点小事业有多大,只要它是稳定的并且一直在发展中的,对我来说就很满足了。
《时尚北京》:由学生到设计师角色的转变过程你遇到过哪些困惑?
王晓楠:因为在学生时代已经做过很多兼职,所以在角色的转变过程中我觉得很顺利,自己感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我也建议在校生多到外面闯一闯,多寻找实习机会,这样无论是对自己创业还是找工作都有不小的帮助。
《时尚北京》:有很多在学校学服装设计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会中途放弃做设计,你想过放弃吗?
王晓楠:完全没有,因为对服装的热爱是我持之以恒的动力,而且我一直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以后会有好的发展。
《时尚北京》: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对目前的收入水平是否满意?
王晓楠:经济状况一般,对目前的收入还算满意吧。
《时尚北京》:能否告诉我们,你成为设计师之后最深刻的体会及所学到的经验?
王晓楠:少说话,多学习、多做、多听、多想,在保持自我的基础上再做适当的改变。
蓄 势
何媛从事专职设计师4年
刚开始做设计师助理的时候,我一个月磨破了一双鞋。
“成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必须要有能吃苦的准备,不要把这个行业想象的过于美好,任何一个行业必然有他辛苦的地方,谁也不可能跳过这个过程,很多时候要踏实一些,要现实、不要虚幻,我说的现实不是以物质为中心,而是你要明白现在市场需要什么,而你要为此去学习、去补充,这样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而不是单方面要求公司去适应你,向公司提要求。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应该记住时时刻刻都是你去适应这个社会。”采访过程中,何媛给我的印象是健谈、思路清晰、直率坦诚,虽然从事这个职业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她已从4年的工作经历中汲取了很多经验。
现在的小媛已从懵懂的新人设计师助理提升为懂得以公司利益、大局为重的资深设计师,在来到这个公司之前她也曾换过两家企业,最终选择了现在这家,我很好奇她选择跳槽的原因,因为大部分获得工作机会的新人都没有选择离开的魄力,她却给了我这样一个答案“主要是由于设计理念、设计方向的问题”,于是我相信,每一位能够成为设计师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坚持,会努力寻找适合自己成长的土壤,而每个人都在强调的“市场”此时也成为了她们实现设计理念的一个平台,“我们不需要完全被牵着鼻子走,虽然以现在的条件无法自己去开工作室,但是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个理念契合的公司作为展示的平台”。有明确目标,并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将它们化作动力,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推动着自己越走越远。“刚开始做设计师助理的时候,我一个月磨破了一双鞋”,她平静的说,“那时候真的很累,每天都要到处跑,和我之前对设计师这个职业的想象大相径庭,但后来我再回头看,明白了这是条必经之路,庆幸的是我没有因为辛苦而放弃。后来,我的设计总监和我说:‘如果你不经历这么一个阶段,你就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个设计师。’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也明白他的意思:你想要得到什么,就一定要先付出,而这一步绝不可能跳过,因为很多东西当你不懂的时候就要去学,当你一开始学就意味着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这四年,小媛在芜杂的现实中朝向理想,练就的是一副平和的心态,自信而积极。我确信,即便将来成不了设计大师,小媛肯定也能收获一个幸福的人生。
《时尚北京》:个人梦想是什么?
何媛:最终能够自己开一个工作室,做高级订制服装,自己做相对自由的设计。我比较喜欢婚纱,近期的目标是积累更多的经验和人脉,因为在北京开这样的一个工作室成本很高,很多方面比起其他老设计师都差的很远,需要时间去历练积累。
《时尚北京》:对于成功的概念是什么?
何媛:对,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不一定有很多钱,不要完全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喜好。这就是成功。
《时尚北京》:保持这种想法的动力?
何媛:应该是和性格有关系,我个性比较乐天,我可能在一批人里不是最好的,工资不是最高的,但是心态要好,最好能让自己快乐的时候就让自己快乐,这也是保持坚持下来的信心。
《时尚北京》:你觉得设计的核心应该是什么?
何媛:我觉得设计的核心应该是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还要适应市场。
《时尚北京》:你比较欣赏哪个国内品牌?
何媛:我比较欣赏夏姿・陈,像上海滩啊、夏姿・陈啊,都是很中式风格的,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坚持,还有一些商场里的流行品牌,譬如马克菲尔、吉芬都做的不错。
《时尚北京》:你最喜欢哪位设计师?
何媛:John Galliano,他的灵感永远不枯竭,不管他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很好看,他的设计总有自己的灵魂与想法,有时候甚至很疯狂,但你会觉得他很了不起,能够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时尚北京》:你觉得北京是否适合你的发展?
何媛:应该说在北京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具有很大挑战。但对喜欢设计的人来说,北京的文化氛围很浓,不像上海、广州经济很发达,或者说公司很多,但是文化的气氛不够。你会感到在北京做设计的时候,受到市场的控制稍微小一些,文化的冲击作用反而比较强烈。但到底能否留在这个城市,不只是单方面因素,比如还有物质条件约束等问题。
《时尚北京》:在北京的四年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这个期间哪些方面对自己的影响最深?
何媛: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吧,这些都是以后创业的条件。选择在一个成熟的团队里学习也比较重要,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自己去创业得到的经验更多,也减少了以后自主创业的危险系数。
奋 斗
李梅 从事专职服装设计师3年
刚开始做设计时,我画十个款,很多都被毙了,顶多有一、两个被挑出来,现在让我画十个款,可能80%都会中,都会OK
由于工作的原因,与李梅认识其实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用李梅的话说我们是老熟了,最初对她的印象是:人很直,很敬业,工作效率很高。这次的采访让我对她有一个更丰富的了解,从她的回答中,我能感受到她的踏实、她的纯真、她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目前工作的热爱与满意。李梅说:“刚毕业的时候不想做服装设计,觉得设计很虚无飘渺,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因而毕业后没做设计。从事了半年其他类型的工作,比如做过网站等,尝试之后,发现其实自己更适合服装设计师,并且感觉自己大学学了四年,不用的话浪费;到思诺芙德品牌做设计后,在公司学到了很多,同时领导对自己也很认可,现在做的还是比较开心的。”
我的一些学服装设计的朋友中,有很多都没有坚持做服装设计,有些人觉得做服装设计太累了;有些人觉得做设计要出来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时间;还有一部分人是太坚持自己的设计原则,不能忍受做自己不喜欢的设计。而在与李梅的交谈中,我能感觉到她的执着、良好心态,同时她赞同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服务来做设计的理念,这点让她不会产生设计原则与市场的矛盾。做服装设计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从每天画图开始的,李梅说:“刚开始做设计时,每天都在画图、出款,生活里只有画图,这个过程大概坚持了有2年的时间了,现在工作的职责更多一些,不光要做自己的款,还要安排其它设计师的工作,与一些纱线供应商、辅料供应商沟通、联络等等。工作压力很大,但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开心的。”
“以前我画十个款,很多都被毙了,顶多有一、两个被挑出来,现在让我画十个款,可能80%都会中,都会OK。你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而不是设计师的角度来考虑,现在做设计中的率比较高,这可能是时间的磨练出来的,再往前走就会比较容易一些。”从李梅的言语中能读出她现在做设计的快乐与自信。
《时尚北京》:个人梦想是什么?
李梅:目前的想法是做设计总监。
《时尚北京》:目前,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
李梅:经济方面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
《时尚北京》:如何排解这些压力?
李梅:把心态放开点,努力把工资提高;通过加班来减压;或者与同事或以前的同学聊天,发现他们的工作也不比自己轻松,这样心里上会有一个平衡,心态好了,就能脚踏实地来做;或者是出去旅游放松。
《时尚北京》:你眼里成功的概念或者状态是什么?
李梅:就以我目前年龄阶段而言,是能有一个比较自信的状态,能够脚踏实地的努力奋斗,执着的坚持下去。
《时尚北京》:个人工作环境如何?
李梅:硬件上是没得说,现在和北京其他企业的设计师交流还是比较少,比较欠缺,希望有一些设计师沙龙,相互之间互动交流,而不是以讲座的形式。
《时尚北京》:现在的经济状况如何?对目前的收入水平是否满意?
李梅:不算满意。
《时尚北京》:设计在你的生活中占多大比重?
李梅:百分之七十,真是这样的;比如你出去玩,看到某样东西,就会想能不能用到自己的款式中来,其实是无意的,可能
就是一种条件反射,或是说一种职业态度,有时候做梦都在想这些问题。
《时尚北京》:由学生到设计师角色的转变过程你遇到过哪些困惑?
李梅:遇到很多困难,在学校里的设计都是天马行空的设计,更加注重创意、搞怪,和企业里的设计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在企业里面对的是顾客需求,需要为顾客特定的工作、生活场合去设计,为她的美丽加分;现在是很稳定、很实际的看这个市场,眼光和角度就不一样了。
《时尚北京》:近年来你的设计理念或风格有所改变吗?
李梅:改变当然是有改变,其实学生状态时根本没有自己成型的设计风格,只是有你自己的喜好、兴趣,只有说在工作以后你才能逐渐的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比如说我现在完全是从实际的穿着需求出发设计东西,现在设计的东西就是优雅、简约、内敛一些。
《时尚北京》:怎么看待服装设计?你所认为设计的核心是什么?
李梅:这是为大众服务的职业,把普通的变成美的;服装设计师需要了解的面其实是很广的,要学画画、要有一定的艺术涵养、要精通板型,要考虑成本,公司的经营理念等等;服装设计就是画好多框框,你在框框里头,最大的发挥你的想象力。
《时尚北京》:什么样的资源能够为你的设计带来启发?
李梅:第一、具体的一些好书,如服装设计、平面设计、装潢设计等等方面的书,多猎取其他方面的知识,对整个素质的提高会很有帮助,会沉淀一种文化底蕴;第二、看东西,我在北京只能看到一些本土的设计师的东西,其实米兰、巴黎这些时尚之都的东西,没有切身的体会你真的是不能想象的,对你的启发会更加大;第三是设计师有些资源能够共享,相互之间有一个好的沟通平台。
《时尚北京》:工作中,与同事之间出现观点分歧你怎样解决?是坚持自我还是随波逐流?
李梅:如果是和自己是平级的同事,我还会保持我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个观点,如果是和领导意见不同的话,我会及时的沟通,大家把想法说出来,看大家谁的想法更加贴切、更加可行,或是把两个想法中和一下。
《时尚北京》:在北京,你认为哪些设计师能够引领时尚?
李梅:还没有吧,国内的设计还是在往国际水平上靠,我觉得没有超越就不能称得上引领时尚。
蒋翎是位年轻充满才华与激情的新锐设计师,曾获得上海新锐服装设计师称号。她于2010春夏会推出的立体尖角的针织设计,已成为她个人品牌的个性符号,并在业界广受好评。后来在2011春夏会推出的立体三角形系列的服装设计也充分展现了设计师的奇思妙想,该系列不但吸引了世界超级跑车――LAMBORGHINI的赞助合作,还受到GODIvA巧克力的鼎立支持,并被媒体誉为该年度最佳时装秀。
蒋翎是上海莱福士国际设计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并获得学校的硕士奖学金。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服装设计大奖,又因获得上海英国领事馆时装设计大赛的冠军而被保送去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进修,曾在英国著名的褶皱设计师Lezley George工作室实习。蒋翎十分珍惜这段实习经历:她从剪布料开始做起,作为著名设计师工作室的实习生,只能靠自己加倍努力。“很多工作是我自己争取来的,剪布料以后我做了设计助理的工作,如面料后处理,挑选辅料等。而后我又要求做设计方面的工作,正好他们要开发泳装系列,我就在人台上做立裁的泳装,用一天时间做了20款设计,设计得到了Lezley George的好评,她很惊喜地要求我把每一款设计都拍下照片留作资料。”回国以后,蒋翎在韩国著名设计师Choichangho(受韩国政府支持的10佳设计师之一,每年被邀请免费参加首尔时装周)的公司做设计。主力开发女装、男装及童装。
几场会造势以后,蒋翎的设计也得到了明星们的认可,像李晨、薛之谦、朱桢等,其他地方的明星、主持人、歌手到上海做宣传时也会找她借衣服。蒋翎也提供定制服务,她曾帮牛奶咖啡的专辑和新曲做设计。
2010年初,蒋翎创立了自己的男装品牌“May 1.”。“我觉得国内几乎没有时尚、有品位、设计感强、个性鲜明的男装品牌,这是一个市场空白,所以我着眼于个性男装市场去开发,这里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蒋翎设计的男装怪异、个性,这跟她的喜欢朋克和哥特风格建筑有关。但考虑到中国的男装市场情况以及大众的接受程度,“设计要让人感受到不同,要宣传品牌的设计概念,但又不能做的太夸张,否则大众无法理解和接受。虽然秀场上的衣服给人感觉很夸张,但实际销售还是需要容易穿着的衣服。用细节体现穿着者的品味,这是我对“May 1.”产品的要求。中性风格的人群很挑剔,对时尚的要求高,这样在设计上才有挑战。
2011春夏蒋翎个人时尚秀在上海新天地时尚的地下车库举行,这场秀她邀请TLAMBORGHINI的参与。LAMBORGHINI认为蒋翎的设计很大胆有新意,这跟LAMBORGHINI的客户群的时尚定位非常吻合。他们年轻、个性,而这些^、_直苦于没有适合开跑车时穿着的衣服。又恰逢LAMBORGHINI推出“大牛”系列,于是合作一拍即合。“在车库作秀很酷,在国内没有设计师在车库里做过秀。现场有7辆最新款的跑车,开场时所有模特从这些超眩的车里钻出来,那场面真的很震撼!”蒋翎说。
目前蒋翎的服装都在买手店里销售,像北京三里屯的洪晃店和上海的新天地店,这对于一个设计师品牌的推广和风格展示来说并不够。所以蒋翎要在上海开一家独立形象店。提到开店,蒋翎感慨颇多:“我从年初就考虑开店,但选店址一直很困扰我。开始我想进入时尚商场,但进商场有很多限制,要看销售隋况和经济多实力。中国商场的买手是消费者喜欢什么才引进什么品牌,而不是引导市场。我这样的个性品牌对于他们来说太有挑战性了。而街边小店又都以销售外贸服装为主,定位也不符。个性男装品牌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扎堆,单靠一个品牌带动某一地区的氛围是很难的。”
毕业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结合大学阶段所学知识,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服饰、面料流行信息调研,分析、总结流行信息。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服装实习个人总结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装实习个人总结怎么写范文一一、概况
20_年9月至20_年5月,本人由学院纺织系领导的安排,在南京吉姆服饰有限公司实习,在其名下的南京顺祺针织厂做纸样助理。服装的纸样是服装产品的中介条件,对一系列成衣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对成衣生产的品质、成本、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对从事服装纸样制作的工作人员要求仔细严密,不得忽视纸样过程当中的各个环节。制版师傅的责任也很关键,有良好的责任心才能积极的做好工作,为企业赢取效益。
二、工作情况
在实习的初期,由于第一次真正接触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企业,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领导安排我们先在基层做起,在生产车间做流水线,看似简单的平车技术也要时间的磨练。车间里面不乏高手,周围的工作人员,手脚操纵自如协调,看了让我记忆深刻。同时让我理解和懂得了许多服装制作的工艺和技术。比如上拉链,开领子门襟,帽子的上法等。熟悉了平车技术之后,组长安排我做及骨车(即拷边机)。开始很慢且拷不顺直,经过组长的教导动作快了,水平也提高了。在不忙的时候,我们可以走访其他车间,看他们的做事,学习各个岗位的工作,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在车间工作了一段时间,对车间里的技术有一定了解,并能看出其中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接下来厂长安排我做纸样助理,辅助打样师傅完成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可以学习更多专业知识,充实自己的工作经验。
在板房工作中,遇到了比以前还多的问题和技术交流。我的主要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根据师傅打好的样板,对照工艺单和尺寸表进行推码,放码,看单子裁剪样衣,量出样衣的尺寸,及时修改尺寸等。
罗师傅是我们厂的纸样师,也是我的导师。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工作很仔细,态度很严格的人。在他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刚进技术科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做事情很慢,怕做不好。他对我很细心同时很严厉。第一次做某见事情,他会先教我怎么做,给我讲要点,在我做好了之后,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说明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让我感到警觉性,对以后的工作认真负责。
在技术科的时候,我做得最多的事情是拿剪刀。由于那段时间业务比较繁忙,客户的单子很多,要求规定什么时间给客户看样衣,给客人确认,下单子批量生产,所以我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我们组成了四条步骤:罗师傅负责制作样板,我负责对着客户定单裁剪样衣,样衣工做好衣服,再由我拿样衣去整烫,跟好定单。就我个人工作而言,碰到了不少问题。我们做的是针织面料,面料容易变形缩水,控制好板型的同时,最难控制的是样衣尺寸,需要每个环节的配合。一开始,我没有深入了解面料的丝履,把衣服纹路方向裁歪纽了,浪费不少布料。针对这一点,罗师傅没有责怪我,让我吸取教训。接下来又碰到些问题,有款衣服的面料成分是粘95%/氨5%,氨纶是弹性很好的纤维,其弹性回复能力和拉伸能力都很高,粘胶纤维的缩水率则又很大,因此布料的尺寸很难控制,要对其进行预缩,测出缩水率,留出空间控制成衣的尺寸。
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最后终于能够掌握这种布料的尺寸,及时寄给了客户打批。但是很快又退了回来,问题又出现了。衣服经过后整理,烫缩,尺寸再一次缩小了,衣服下摆起纽变型。起初以为是我裁剪的时候布纹裁纽了,再次正确裁剪做出衣服,到最后完成样衣,结果下摆还是自然的起纽,这就说明布料有缺陷。罗师傅又不得不修改纸样,再重新做样衣。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做好为止。
裁剪样衣让我收益很多,也熟悉了很多布料的特性。板房就是和衣服样板有关系,除了裁衣服,我还要帮忙推放码,这其中就多了专业知识和经验技术。我们公司做的都是外贸单子,要根据外国人的身高,体型定相关尺寸表。在放码的过程中会因为尺寸,板子的形状难看,畸形。这就是客户的尺寸有问题。
放码的时候,线条也很重要,决定板子的样子,所以罗师傅对我的工作特别关注。我在他的监督下也不敢怠慢。通常情况下,纸样的误差的不能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减少误差。我花一段时间完成推放码工作,罗师傅要量一遍,确认一下,误差太大的马上修改。凭着他的工作经验,能把纸样做正确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这是罗师傅说的话,显然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信心。他还说:成衣做出来跟纸样可能有误差,这也许是我的问题,但是我的纸样精确度比做出来的样衣精确度要高的多,因为纸样是死了,增大多少,减小多少都容易控制。但是衣服的制作过程中避免不了损耗的布料。
在实习的后半段时间,我的主要工作是跟单,就是对照定单跟住样衣的尺寸。这对我的认识也很有帮助,熟悉了服装外贸的一些流程。接着车间需要工艺单,我也学着写,学习各个细节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偶然的机会,我被派去印花厂印发片。在印花厂里让我大开眼界,看了印花的整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给其图案配色,设计好方位,再有条不稳的进行逐个刷印烘干。
实习期的工作是蛮辛苦的,但是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一切都值得了。只要认真努力,我能做得很好。
服装实习个人总结怎么写范文二毕业实习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结合大学阶段所学知识,对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服饰、面料流行信息调研,分析、总结流行信息。通过实习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毕业设计需要的信息,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甚至是以前渴望得知的知识。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_织造有限公司给我的这一实习机会和负责引导我的上司肖总。根据毕业实习的要求,本次我们的毕业实习主要是围绕服装相关技术学习,通过实习了解社会,了解企业,了解服装这个行业的发展,培养主动适应社会各种工作岗位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培养职业素质,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这次实习是我第一次走向社会,体验与校园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由此带来的感受是全新的,生活也是全新的。
一、公司概况:
我所实习的公司为_织造有限公司,_织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国内外高档化纤面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大型纺织企业,公司座落于四大绸都之一的古镇···。···公司成立于1999年,为中外合资企业,公司在江苏、浙江都有大型织造基地,其中_占地面积为30万平米、浙江嘉兴占地面积为50万平米,有员工3800多人。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形成了“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新品开发机制、技术攻关和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世家化纤面料有尼丝纺、涤丝纺、春亚纺、塔丝隆、锦涤纺、桃皮绒、棉锦类、麂皮绒系列共1000多个品种。产品具有显著的防水、防火、抗静电、抗紫外线、透气透湿等功能,广泛运用于成衣、内里、羽绒衣、运动休闲装、洋(雨)伞、帐篷、箱包、领带、新娘礼服等。产品享誉中国东方丝绸市场,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公司成立以来,先后荣获“名优企业”、“百强企业”、“文明单位”、“光彩之星”等荣誉;企业资信等级多次被评为 3A级、五星级;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并被授予“国家锦纶织造产品开发基地”和“绵纶、涤纶色彩研发基地”荣誉称号;产品荣获“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流行面料金奖”、“中国流行面料”吊牌;企业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产品开发贡献奖”和“中国流行面料优秀设计奖”称号,获得国际劳工组织(IL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CNTAC)联合颁发的“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参与证书”,···世家始终秉承“信誉第一,质量至上”的经营理念、以“持续创造客户价值”的服务理念和“共同见证每一匹布的成功”的永恒承诺为基础,齐心协力打造一流品牌,不断融入全球经济,争创国际品牌。
二、公司实践:
第一天来到公司办理完入职手续,填写了信息,这样我就像其他的员工一样,拥有了工资卡和考勤卡,就这样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正式上班,全新的生活就此开始了,由于我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对面料的研究并不是很明白,所以我更加要利用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已,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能够对面料有足够的认识,也方便以后自己从事服装设计工作。
在正式到研发部实习的前一周,公司领导及技术人员在会议室给我们这一批大学生储备进行了生产贸易相关理论,职业素养等基本的专业技能培训。并带着我们参观了公司的各个部门也对面料的生产、后整理等有了一点的认识,通过培训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之前对面料的了解真的只是九牛一毛。正因如此使得我更加坚定了要利用这段时间好好的学习面料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因为现在社会对服装设计师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对服装面料有充足的认识。
第二周我被调到了产品研发部,研发部副经理对我们又对我们几个调到研发部的实习生进行了部门内再分配,并对各个职位的职务进行了解释,但是一开始要先从最基本的学起,我独自一人被调到了样品展示科,主要职责1、对客户来样进行分析、报价、翻样;2、协调产品面料方面的售后服务工作;3、进行样品展示厅的展示整理;4、陪同客户对面料的挑选,适时对客户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在样品展示科的时间内,课长对我进行了进一步详细的面料知识的培训,让我对化纤面料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且渐渐地可以很容易的分清各类化纤面料,了解了化纤面料的后整理的基本知识,并且在多次陪同客户挑选面料小样的过程中,在与不同服装公司的设计师的交流中我又学到了一些关于面料选择方面,面料适用方面的知识,在每一次客户走后,我都会分析这些服装设计师挑选的面料,从中分析发现很多下一季度设计师偏爱的面料问题:比如以纯的十几位设计师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是基本都挑选了花型薄型面料,色彩比较鲜艳;太平鸟男装的设计师挑选了比较多的暗纹有光或半光面料,色彩在黑、紫红等深色系居多;嘉兴极限运动挑选的户外运动面料并不是我之前认为的那些光滑面料,反而是一些不是很光滑的面料,波司登的设计师更多的挑选了大花型及压膜面料-----
在样品展示科学习几天之后,我又被调到了研发部,在这边我又有了新的任务:1、根据市场信息,进行面料新产品的色彩、花型的预测; 2、利用成品布设 计各种新颖款式的服装作为公司的样衣展示;3、对当今社会的流行趋势的分析,确立每一季度的展会的主题,预测下一季度的流行;因为公司之前负责流行预测,产品展示的服装设计师跳槽,我作为目前唯一的服装设计专业的人,经理对我有了很高的期望,并且作为新人我也参与了公司的森马产品推介会的准备工作,同时在部门里我还有了属于自己的创意工作室,在创意工作室里我可以自由的发挥自己的创意。就是在这件属于自己的创意间里我制作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
同时在研发部我还有了另一个职位——面料研发员,当然这份工作和我们的服装专业也是有很大的关联的,作为面料研发员我的职责主要是:
协助师傅进行织物的市场调研、分析,进行流行要素确定及流行趋势研究;
根据调研结果,进行面料的开发和设计,对开发的面料产品定位; 对开发面料图案内涵、风格作必要说明,编写产品设计文案;对面料进行后续跟踪,如跟踪试生产,市场反应情况等。当然这些工作我没有在短时间内都实施,但是还是在欣赏完2016-2017秋冬面料流行预测的资料后,在师傅的指导下,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些工作的性质。
通过学习和总结,我提出的对我国面料市场与服装市场的一点建议:中国的服装市场是一个消费者受企业指导的市场,企业大量的概念营销就是在诱导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对服装的认识还很初级,主要是因为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或被消费者认可的着装规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料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着装也越来越讲究。面料企业要多开发针对性强的功能纤维和功能面料,提高我国功能性面料的自主研发能力。从民用来讲,企业要在对消费者负责的自律道德标准上,开发适合不同产品类别和气候的面料。
最后大学生活还剩不多的时间了,我们更加要认清自己,要抓紧时间,珍惜学校所创造的良好学习环境,不断充实自己,今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面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多想解决现在我服装界问题的方法从幼稚蜕变为成熟的。
服装实习个人总结怎么写范文三实习目的和任务:这次暑假在服装厂实习主要就是要熟悉整个服装生产的流程,因为这是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是和专业相关的,所以我很珍惜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通过实习更加的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同时,在实习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方便以后的改进,为将来正式踏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实习工厂概况:我所实习的这家服装厂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制作和销售。厂里有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有专业的设计人才,专业的生产线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工厂主要是接订单,然后按订单的数目生产,由设计师专门设计,工厂有两百多员工,规模比较大,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客户口碑很好。
实习内容和过程:暑假刚到服装厂实习的时候,车间主任就给我安排了一名实习期间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先带我熟悉了厂里的环境,讲了下实习期间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就带我去厂里的员工宿舍休息了,说第二天正式开始实习。
到了实习第二天,我先找到了指导老师,他就带着我看同事在生产线上是如何制作服装的,然后就一步步给我讲解了下,让我脑海里有个具体的生产过程印象了,后来我就在指导老师旁边仔细观察他是如何设计制作衣服的,还不忘细心的做下笔记,这样方便以后的总结归纳。在观察中我有不懂的问题就直接去请教指导老师,老师也会很耐心的为我解答。在工作之余,我还会和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在交谈中,指导老师会把他多年的服装设计和制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我,这让我为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看着指导老师辛苦的工作,对他的敬业精神所敬佩。
等到我熟悉了整个服装生产过程后,指导老师就安排我开展实践动手工作了,让我尝试着自己设计衣服和制作衣服,这让我很开心,经过我的不断努力,和指导老师在旁的监督指导,我很快的就完成指导老师安排的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也是得到了服装厂领导的表扬。
关键词: 服装教育 瓶颈问题 改革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服装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繁荣市场、争创外汇、增加税收、安排就业等方面,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伴随着服装工业的迅猛壮大,我国服装教育从无到有,在实践摸索中逐渐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现有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服装专业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据调查,在北方一些省份,每年约有20%的服装专业毕业生因各种因素而流失,有40%的毕业生因不胜任工作或怕苦怕累而改行,仅30%―40%的毕业生从事与服装行业相关的工作,还有一些受过服装专业教育的毕业生不能胜任专业工作。这些数据反映现有的服装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需要,与欧洲发达国家的服装教育体系相比较,我国的服装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不少的瓶颈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绘画基础教学比重过多
首先,我国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课比重小,公共课比重大,造成专业实践环节比重严重不足。以一个四年制的服装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为例,公共文化课、绘画基础课、设计基础课,专业设计课和毕业设计、实习和论文共同构建了大学的课程学习。其中,外语、体育和马列思想等公共文化课程贯穿了大学两年的时间;而绘画基础课程,例如素描、色彩等课程,则占用了学生将近一年的时间,学生由几何形体、静物到石膏像、头像,再到人体、半身像、全身像,由浅入深逐步进行着系统的训练。学生进入大二开始接触设计基础课,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等艺术设计课程仍采用绘画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缺乏应有的沟通,造成艺术理论和专业学习实践的脱节。可以说,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接触专业学习实际上是从大二下学期才开始。经过一年半的系统专业学习,大四学生开始步入专业实践环节。这样严格算起来,一个正规服装院校大学生真正接触专业学习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一年半而已,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时间分配比例,从专业教育的角度上看十分不合理。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艺术范畴,的确离不开绘画基础,但是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不同,它的核心本质是以不同于绘画艺术的思维理念传达视觉形式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从实用的角度来说,服装设计的绘画并不需要那么缜密、严谨的基本功训练,更何况服装绘画也只是整个服装系统工程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部分应该是对服装的造型及结构变化、裁制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过分地强调绘画基础容易使学生形成重艺术轻技术的错误观念。
反思国内服装教育的课程设置,其专业设置应该优化改进传统的绘画基础的教学模式,使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课程更多地贯穿在大学学习中,绘画基础课程以“够用”为指导,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在专业课程和专业技术的培养方面则要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使整个服装专业教学最大限度地适应
现代服装企业发展需求。
2.专业定位不准确,重艺术轻技能
根据市场调查结果分析,目前的服装教育体系并不能满足服装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服装专业的大学生重艺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十分严重。
一提到服装设计,很多人的印象就是T台上华丽的时装、优雅的模特和著名的设计师。很多投身这一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规划时也会把自己视为设计师,而不愿意从事打版、样衣缝制等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此外,大学里的专业设置课程如设计基础、效果图、服装材料学、时装画技法、服饰配件设计、时装设计、成衣设计课程等,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服装设计意识和较高的综合设计技能而设置的,并没有把服装设计教学当成产品设计教学,而是当作“作品创作”而教学,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学生重艺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例如在实际的服装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点强调时装画的技法,怎么样画出漂亮的时装效果图,而忽略了设计的实用性和可生产性。学生设计的服装作品更多地体现创新的理念与艺术形式,与作为商品的服装还有很大距离,只能作为“纸上作品”而存在,学生对服装设计中具有实用性的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不甚感兴趣,也不够精通。这就与企业所要求的会款式设计、懂版型、擅长工艺、深谙市场营销的综合性人才标准产生错位。
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服装设计的专业定位理解认识不够。服装专业实质上是产业课程,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应该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空有一个奇思妙想而不能使其变成现实服务于服装市场,对服装实质性的技术技能掌握不到位,这样的学生在社会中缺乏职业竞争力,发展空间有限。对于学生对专业技能有所偏颇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在专业认识上给予正确引导。
3.专业面较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服装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反思,教学上有了较大改进,服装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服装行业的进步,目前的服装教育又出现了毕业生专业面过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的现象。
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为例,他们毕业走入社会所选择的岗位大多是设计师助理。但是目前的服装人才市场上,服装设计师的需求基本上处于饱和的状态,反而是既懂设计又精通打版,了解国内人体尺寸和版型的服装打版师奇缺。另外,懂得市场营销,熟悉服装设计与服装市场,了解国际的服装潮流的服装营销人才也是市场的“稀缺品”。可是面对这些空缺的职位,学生选择的余地并不大,因为学校里的课程教学主要涉及和定位在时装设计领域,对工艺结构设计和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深度涉及得有限,而且课程设置的结构及内容缺少弹性。另外,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科目较少,并没有给学生个性发展和主动学习发挥提供条件,这使得学生踏入社会后专业面较窄,并不能灵活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比之下,国外的服装教育教学将服装设计与商业销售结合起来,涉及时装界的各个领域:时装设计、成衣制作、市场推广、产品管理、时装与媒体等,教学基本达到多元化。以法国的ESMOD学院为例,课程方面,传统的学制为3―5年,第一、二年的课程为共同课程,系统性地教授服装设计及制作:第一年是时装设计及制作的入门探索期,主要的课程内容为时装画技法、款式结构设计、流行趋势、欧洲服装史、面料设计、时装表演及策划等。第二年主要学习设计、制作系列时装,并完成一套个人系列作品,且开始设计服装配件,主要的课程包括立体裁剪,平面裁剪,男、女装制版技术,时装制作工艺,电脑辅助设计等。第三年开始是专业培训,学生针对自己所选的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密集课程。另外,学校还开设一年的特殊课程,专门培养服装营销方面的人才,主要课程涉及市场营销、时尚产业市场营销特点、奢侈品制造、企业营销策略等。最后一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国外教学层次从传统的作坊技术到现代的工业技术,全面培训学生,使学生掌握专业时装设计与管理知识,还具备市场营销以及时尚产业的企业经营策略等专业知识。在教学多元化方面,我国的服装教育实在望尘莫及。
4.专业教材理论性较强,滞后于实际生产实践
目前,许多服装院校的服装专业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原有的教材内容有些也已经陈旧,滞后于社会生产实践,与企业的生产任务结合不足。比如服装工艺的教材,现有的内容一般多是讲授传统的工艺和方法,但是现代的服装工艺、技术和设备等更新较快,较为先进,其中学校一直讲授的西装精做的配衬工艺方法早已被现代服装企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型材料的薄型衬经过大型机械粘合而成。传统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变化,对于现代企业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等,服装院校应该尝试着把它们引入教材,保证学校课程讲授的内容与服装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和时尚前沿紧密结合,力争构筑出现代服装企业所需要的先进理论教学体系。
5.结语
在短短的三十年间,我国的服装教育从无到有,在实践摸索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新一代的CAD技术、信息网络化管理技术、WTO国际贸易规范和品牌经济等对中国服装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服装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快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探求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服装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已迫在眉睫。高等服装教育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对教学中落后的状况进行改革,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适应行业的发展及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本三院校 服装设计 实践教学
一、引言
自2003年以来,在教育部“积极支持,规范管理”下,全国本三类高等院校得到了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国本三类高校共计300余所,在校生200余万人。随之而来的本二和本三、本三和专一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当前本三高校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由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质量、注重特色、注重品牌,质量、特色、品牌是本三高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活力之源。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作为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单位,在本三实践教学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下面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08年开始实行的“3+1”实践教学模式做一点探讨。
二、“3+1”实践教学模式是服装人才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
1.服装大市场环境决定了服装专业教学的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全国纺织看江苏,江苏纺织看无锡。”地处长三角服装产业带中心的无锡是中国重要的纺织品制造基地和出口基地。无锡现有纺织服装企业1000余家,红豆、海澜之家等服装品牌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十大名牌和销售50强前茅。服装产业已成为无锡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无锡市委、市政府对于无锡纺织服装产业下一步发展规划已有了明确定位:继续保持在中国纺织业的优势地位,把无锡逐步建成全国新型面料和高档服装的研究开发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展示推广中心、批发集散中心和信息中心。为了顺应无锡服装产业的定位,促进服装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把培养具有现代服装创意设计基本理念,具有较强服装创意制作技能和营销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专业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2.服装人才市场需求决定了服装专业“3+1”实践教学模式的开展。据中国服装人才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服装招聘专业岗位依次为服装设计、销售业务、技术人才、经营管理、工业工厂类服装人才占职位总数的74.43%。招聘主要集中在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女装,男装设计师、设计助理、制版师、样板师、质检、外贸人员、跟单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导购店长、营销总监、市场总监、市场督导、市场拓展、生产厂长、车间主任、采购主管、qc等岗位。求职集中的城市: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东莞、苏州、泉州、宁波、南京、金华、无锡、温州。以上省市地区所占人才意向工作地点68%以上。招聘职位所需学历要求为专科及专科以下占68.9%、本科占29.2%,本科以上占1.9%。应用型、创新型服装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为了顺应市场需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专业开展了“3+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就是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在校专业学习,一年的校外企业实习,成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教学培养方案的改革
结合长三角地区服装市场的发展状况和本三学生实际能力,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材为目标”的原则,我们对服装专业教学培养方案重新进行了调整,可以总结为:“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
“三个职业方向”是指,在大二上学期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有意识引导学生着重在服装设计、营销展示、制版工艺这三个市场需求最大的职业方向发展。这三个职业方向又具体细分为女装、童装和职业装行业。为了保证学生能围绕这三个就业方向更深入学习,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相应教学内容的偏重,增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在大三下学期专门开设与三个方向相关的前沿研究、专题设计课程;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课题也主要围绕这三个职业方向进行。
“四个基本能力”是指,每个服装专业学生不论今后选择什么职位方向发展,必须具备计算机绘图能力、服装整体形象设计能力、服装制版制作能力和服装营销展示能力等四个能力。为了配合学生四个能力的培养,在大二上学期开始进行服装制版师、服装跟单师、色彩搭配师、服装设计师考证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改革
围绕着“三个职业方向,四个基本能力”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同时根据目前国内特别是无锡及周边地区服装市场急需服装工艺和营销管理人才的现状,以及周边同类本科服装院校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精简和重组,增加如服装视觉营销类(服装展示设计、服装零售学)、服装外贸跟单类(纺织品进出口、服饰英语)课程,增加服装制版、服装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校内实践课程的比重,减少了服装设计课程比重;增加了色彩写生、流行趋势考察、民族艺术考察和企业实习等校外实践课程,实践类课程比重已占整个课程比重的38%左右。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保证学校“3+1”实践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除了充分利用校内工厂化实训基地资源和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技师担任专业课外聘教师外,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现在已和红豆集团、真维斯集团、无锡哥帝服饰有限公司、南致服饰上海有限公司、无锡大华制衣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进行了接触,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使多数学生都能走出校门,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企业实践工作,将毕业设计课题研究与企业产品开发结合起来。
五、教学方法的改革
服装专业教学实行主线式教学,根据从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制作到服装展示营销的完整流程,安排专业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注意到各专业课教学内容、教学作业的系统性和上下承接性,学生每学完一阶段专业知识,就会通过较大型实践活动或展览来检验其实践动手能力。
服装教学注重实践操作,教学方法以多媒体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约为1:2,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们在教学中还注重学生市场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像服装设计课、服装营销课都增加了市场调研环节。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市场来检验自己的设计成果。
各专业课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四学年之中,主要是由各专业老师在内容上尽可能围绕着专业课程组织和实施,以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的形式展开,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搞好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来我们不仅组织了多次毕业生毕业作品汇报演出、服装立体裁剪作品展、个人形象设计培训讲座等,参与了每年的校迎新晚会走秀节目、各类社团活动等。还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服装比赛,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中巩固专业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增长实践才干。
六、总结
虽然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设时间只有短短5年,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从在校生获得的各种荣誉奖项、2届毕业生的100%就业率和每年服装设计专业火爆的招生人数来看,“3+1”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笔者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断改善,“3+1”实践教学模式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服装人才网
关键词:技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职业活动导向
品牌专业建设是当前高级技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它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富有内涵的专业建设应符合“三个适应”(专业教育模式与岗位人才需求相适应、课程内容与专业技术发展相适应、师资队伍建设与高技能人才教育要求相适应)要求,把社会的需求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建立起有时代意义的、有系列的、有层次的专业课程与教学资源体系。
一、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级技工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1.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建设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
高新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岗位的复合、职业变动的频繁,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应从传统的技艺传授发展到综合的职业能力培养,其专业培养目标更要贴近产业的用人要求,其课程更要贴近企业工作模式,品牌专业建设更要有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合作,这样才更体现专业建设的职业导向性。
2.建设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体系是技工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职业技术教育多元竞争压力下,技工学校为了树立学校特色和办学优势,应抓住机会,启动课程改革,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认识专业建设,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内容入手,积极探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把专业做强、做精,把专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将学校的办学质量提升至新的水平。
3.建设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体系是技校专业内涵建设的迫切需求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各学校在课程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理论实操存在“两张皮”现象;教学实施停留在学科模式上;在能力培养方面是模仿多,创新少;教学团队和场室建设未能适应课改需要等。这些问题成为专业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依托校企合作,全方位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专业特色,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增添新的亮点。
4.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优质就业是技校学生的强烈呼声
技校毕业生需要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和劳动岗位的复合以及职业的变动等问题,他们迫切期盼自己能够获得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渴望老师给他们更多相关行业的信息,以拓宽其职业视野,更渴望学校能够教会他们工作,掌握技能,提高就业、从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专业建设主要内容
由于“职业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原则,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以职业为导向”(姜大源),因此,“服装设计与工艺”的专业建设,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入手,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并通过这一载体,探讨培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高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模式。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构建一套完整的、实用有效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课程方案,含学习领域、学习项目(情境)、学习任务三大块,形成理论与实践、学与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探索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与方法。对职业活动导向的服装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组织形式和课程评价等,进行系统研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及考核评价体系,进而提炼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3)编写“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职业活动导向的系列教材与学习手册,探讨企业工作过程中如何融入技校教材,探讨理论与实践、做与学一体化教材的编写模式,探讨做中学的综合能力训练,为课程实施创造条件。
(4)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和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推动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有效实施。
(5)建设与服装专业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相适应的学习场景,挖掘社会资源,建设以企业典型产品体现工作过程的多媒体资源包,以提高学生职业训练的适应性。
(6)改革现有职业指导教学,以职业引领服装专业的职业指导,以“三导师制”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努力挖掘行业中职业指导的教育资源,并通过有效的职业指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
三、“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建设的实践过程
1.理论学习
成立专业建设改革小组,明确改革目标并分工分步实施。制定和学习建设方案,学习工作过程系统化和课程建构理论,牢固树立职业活动导向的课改理念。邀请国内一流的职教专家作讲座,如赵志群、陈宇、徐国庆等,就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理念、方法、技术等作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组织小组成员到国内外进行考察,以他山之石,改良自身。
2.在职业的源头开展市场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
【关键词】中高职3+2衔接教育 实践与创新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15-02
开展中高职衔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迈向多远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完整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对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中高职衔接教育能否成功,将直接影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因而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以及针对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也就极为重要。下面主要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为例,介绍其依托政府与产业资源优势构建二级产业学院,搭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平台;依靠产业学院平台构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方法。
一、把握机遇、提高认识,建立合作机制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始于2011年,首批对接的专业是服装设计专业,对接的中职学校有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和东莞纺织服装学校。对于首次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学校来说,要落实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前期的准备非常关键。根据我国一些先行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院校的反馈情况看,中高职3+2衔接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衔接的中职学生报读高职的热情没有预想的那么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接的中高职学校在思想认识、对接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以及宣传配合等方面存在偏差;二是对接的高职院校专业办学不被中职学生认可。针对这些问题,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对接工作之前,专门组织以学院招生办、教务处、服装专业教研室、学院职教研究所等部门人员组成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与分工:招生办与教务处具体负责处理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做好与教育主管部门、对接中职学校的协调与沟通,组织制定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方案和政策;服装专业教研室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工作,与对接的中职专业协商,共同制定中高职3+2衔接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职教研究所则针对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过程出现的问题,以项目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为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出谋划策。改革小组通过联系已经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的相关院校,考察其试点改革的状况,深入对接的中职学校,听取对接意见和建议,组织相关的合作企业,共同研讨人才对接培养模式,并针对中高职3+2衔接所面临的问题,同对接的中职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与协调,最终形成以“3+2衔接试点改革为契机,中高职专业协同发展为目标”的办学合作共识,为深入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政校行企合作,搭建中高职3+2衔接教育合作平台
中高职3+2衔接教育最关键是如何解决“衔接”的问题。而要解决衔接问题首先必须理顺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问题:即3+2衔接最终培养什么样的人?3阶段能培养什么样的人?2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人?目前,之所以出现中职学校的学生报读高职的愿望不强,除了社会对接受高职教育的期望值降低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上相互模糊、颠混,从而导致高职的办学优势相对中职不明显。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中职针对的就业岗位是服装设计助理、服装设计师岗位,高职针对的就业岗位也是服装设计助理、服装设计师岗位。这样中高职所培养的学生就一样没有区别,高职的优势也就会体现不出来。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生报读高职的热情会高吗?因此,这是首先必须要理顺的问题。
要使中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有层次区别,那么中高职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方面就不能相互混淆,而要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培养范围,各司其职,做好责任范围内的专业内涵建设。当然,要使中高职真正做到“责任明确,各司其职”,最佳的方式是开展教育合作。通过合作来共同制定专业3+2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和共同参与专业3+2人才培养。这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总结所获取的经验,为此,学院从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入手,创新提出了以“平台带动、机制驱动、多方联动”的“政校行企”合作理念,并通过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来实施服装设计专业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为了能够搭建中高职衔接教育合作的平台,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配合地区产业升级发展为目标,通过广东省服装职教集团进行进行院校整合(注:广东省服装职教集团是由广东省教育厅牵头成立的服装职教联盟,由广东省开设服装专业的中高职院校组成),并依靠政府举办学院的行政资源优势,与沙溪镇政府合作共建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该学院由沙溪镇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在沙溪服装创意产业园改造一幢1万多平米的大楼作为学院的办学场所;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共同出资进行教学设施设备的建设。学院教学设施先进、专业功能齐全,引进了许多知名的服装品牌企业。由于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位于中国休闲服装名镇中山市沙溪镇内,具有良好的产业背景,又靠近沙溪理工学校,同时,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也较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因而能够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的资源,有利于实现中职与高职、企业与学校、课程与岗位、教学与实践的全方位对接,为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搭建了良好合作的平台,也为专业开展3+2衔接教育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开启了服装专业中高职衔接职教集团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三、以平台带动、政校行企联动,积极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教学改革
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的建立,不仅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也使专业依托政校行企合作、工学结合开展中高职3+2衔接试点教育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院着力打造了三个中心(服装电子商务中心、服装设计研发中心、服装创新创业中心)、三个平台(服装展示平台、服装营销平台、服装技术平台)和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企业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室)。建立了以“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制”为核心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体系。通过沙溪纺织服装产业学院三个中心、三个平台和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的建设,不仅完善了专业办学的基本条件,也聚集了更多的服装企业。企业的参与也使服装设计专业3+2衔接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政校行企合作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不断的创新。
(一)根据职业岗位发展要求,共同制定专业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
要贯彻落实好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改革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只是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制定和实施3+2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其中涉及中职3年以及高职2年的教学设计,中职阶段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水平与能力?高职阶段应该培养什么水平与能力?既要考虑学生能够衔接的情况,还要考虑学生不能衔接的情况;既要考虑学生在中职阶段课程学习以后能够达到从事所对应的就业岗位,又要兼顾进入高职还有较大的知识和能力提升空间。而要满足这样的要求,对接的中高职专业必须联合一同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联合沙溪理工学校与东莞纺织服装学校相关专业的老师,按照专业职业岗位发展要求,结合每所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研讨,制定了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系统的调整,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进行课程开发,通过企业岗位工作项目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逐步建立了涵盖服装基础项目(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材料、服装结构与工艺、计算机软件操作)、服装专题项目(设计专题、结构与工艺专题、营销策划专题)、服装综合项目(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综合项目、大赛综合项目、毕业综合项目)的项目化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二)以项目课程为引导,积极探索“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的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配合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服装设计专业通过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将企业引进来,并结合教师工作室和学生工作室共同来开展设计项目活动和设计项目培训。通过“三位一体教学工作室”,围绕企业工作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将企业项目作为教学项目,按照企业员工的管理要求培养锻炼学生。这样不仅让企业设计师参与到课程教学,也让专业教师和学生能够真正参与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从而实现“工作项目就是教学项目,工作过程就是教学过程”的全项目化情境教学。学生也通过这种“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教学方式,提高了专业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通过实战化的训练全面锻炼了职业能力,这样有效解决了专业人才与岗位对接的难题。
(三)推行“课程教学评价作业(作品)展示”评价办法,全面提升学生设计创作能力
除了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服装设计专业还全面推行“课程教学评价作业(作品)展示”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通过企业项目的引入,使课程教学内容真实化、项目化、实战化,带动专业课程教学朝产品化、实物化、市场化方向转变,教学评价也通过作业(作品)的市场、企业评价进行评定。因而,每门课程结束后,要求按照企业新产品开发的程序,举行课程作业既新产品模拟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板、设计总监、技术总监、营销经理同师生一道对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接近企业标准与要求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与验收。另外,每学期专业会集中举办各种形式的课程作业静态展或动态展演;每年会举办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展和参加广东省大学生时装周作品展演。专业还以全国服装技能大赛为抓手,鼓励师生参与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四、做好中高职3+2衔接的服务工作,主动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做好中高职3+2衔接学生的专业教育
要顺利实施中高职3+2衔接教育,除了解决专业衔接、课程衔接、教学衔接等系列问题外,还要做好衔接服务工作,要与对接的学校一同做好从入学到入学教育再到3阶段学习、转段考核、2阶段学习等不同教育阶段的服务工作。尤其学生刚进入中职学习前的专业教育非常重要,要共同开展专业教育主题学习,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情况,介绍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能够获益什么?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中职3年学习后具备怎样的能力?能从事怎样的岗位?高职2阶段学习后,达到什么能力?能从事怎样的岗位等。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对专业有所了解,对将来专业学习和从事的职业有整体的认识,为顺利开展3+2衔接教育工作打下思想基础。此项工作不能依靠中职或高职单独来完成,而要对接的中高职专业共同来完成。做好专业教育是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服务工作的第一步,这也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开展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的具体做法。
(二)认真研究有关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改革政策,做好转段考核工作
中高职3+2衔接教育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就是转段考核工作。转段考核工作涉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落实以及专业学生选拔等诸多要素,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关系到学生能否进入2阶段学习,事关重大,稍有差错极易转化成矛盾。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了解熟悉政策,然后要通过细致深入的工作来落实转段考核。为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3+2衔接教育政策的研究、与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中高职3+2衔接转段考核方案的制定、考核方案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学院招生部门组织专业老师多次深入中职学校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解答学生的问题。如东莞纺织服装学校有部分新疆的学生想参加中高职3+2衔接教育学习,但是按照广东省的政策,非广东省户籍的学生不能参加3+2衔接转段考核。针对这种情况,学院招生办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与省招生办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同意新疆的学生可以参加中高职3+2衔接转段考核,为学生争取到参与转段考核的利益。细致的衔接服务工作赢得了对接学校和学生的认可,化解了对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也使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3+2衔接教育试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