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20:50
引言:易发表网凭借丰富的文秘实践,为您精心挑选了九篇炼胶实训总结范例。如需获取更多原创内容,可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老师。
教师基本功是小学教师现阶段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能力结构的基础和必备要求,是小学教师职务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使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东区槎桥小学把此项工作当作实施继续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紧抓实。
教师基本功训练是长期进行的教师培训活动,必须长期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槎桥小学有40%的教师是25岁以下的新教师,因为计算机的重点使用,他们的“三笔字”相对其他教师来说比较薄弱。学期初,学校就针对这个情况,定下了本学期抓好写字方面基本功训练目标:要求每位新教师都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其他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个别“三笔字”写得好的老师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并当好指导老师。每月精选一份最好的作品存放在“练功袋”,期末进行“三笔字”培训总结考核,表彰进步最大的前三名老师。
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文房四宝, 教师们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练习,每月学校组织培训一次,潘毅茹老师能者为师,挑起了辅导新老师的担子,从握笔、起笔、运笔、收笔教起,从点、横、竖、撇、捺教起;教师们经历了手把手、摹、临、写的阶段,经历了手颤、手酸、手痒的阶段。经过一学期的练习,新教师们认为难度最大的毛笔字也从开始时的“不堪入目”到现在的“赏心悦目”了。
1月15日,槎桥小学全体教师进行了“三笔字”的期末考核,考核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够快速、端正地完成随机抽取的考题三笔字书写。然后由大家进行投票,选出本学期三笔字进步最大的三位教师,胡海虹、杨畅城、杨静君三位老师获奖。
欧校长在考核总结时勉励教师们要继续发扬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优良传统,并期望教师们在以后各专题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做到练有所得,练以致用,齐心协力,共同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MHK;汉语教学;训练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3-5309-03
MHK实用汉语教学综合训练系统是应用于新疆教育学院《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高双语教师培训质量》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根据试点项目的教学方案,系统主要设计为听力训练、口语训练、阅读理解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写作训练)4大模块,该文介绍了系统中的阅读理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在以往的阅读理解教学中,主要借鉴了语文教学法,即重视对字、词、句及语法的训练,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应用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在阅读理解教学的上机训练中,原则上以理解文章大体意思为主,减少对字、词、句、语法的训练,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每一次上机之前,教师都应把上课内容以Web形式做好,上机时只需发送指令,每个学生接到指令后就可以开始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答题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训练情况实时做出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及时地将学生训练结果反馈给学生,一是确保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二是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对内容是否已经理解,哪些需要改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在机房中,学生将借助MHK综合训练系统,将练习结果以Web的方式保存在计算机中,随时可以与以前的训练情况进行对比,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看到自我的进步,树立学习汉语的信心。
1 阅读理解模块的设计和题库设计
1.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MHK综合训练系统的用户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种,使用系统的流程分为录入题库与生成每一节上机课、上机训练及批阅和课后作业布置三个阶段;阅读理解的题库分为:阅读理解试题库、阅读理解课程库、试题内容库。阅读理解模块的功能主要有试题录入、试题管理、生成课程、身份确认、上机训练与保存结果、统计分析、成绩管理和作业布置等。如图1所示阅读模块结构。
上机训练流程为:训练之前首先要求学生将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提交到系统中,提交的形式为Web在线上传。教师检查归纳作业,利用系统自动分析功能对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统计,并在课堂上统一讲解。然后是开始这一节课的上机训练。这部分的训练内容可由教师课前制定或随堂的系统随机抽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解答,练习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练习为模拟考试,第二次练习的时间较为充裕,主要是给学员自行检查第一遍解答是否有错,每一次练习结束后都提交结果。由学生自行检查作业情况,教师对出错率较高的习题补充讲解。课后由教师统一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指定的页面下载到本地计算机或MP3中。主要流程如图2所示。
1.2 题库设计
题库包括阅读理解试题库、阅读理解课程库、试题内容库。
题库系统模型采用了题目反应理论,主要是便于自适应综合训练。考虑到上机训练过程中,存在个性化课程训练和集体统一课程训练,因此同时采用题目反应理论。由试题库建立一个统一的题库,所有教师的题库全部存储在这个库中,再按照教师编号和课程号分别建立试题内容库。这样即使是再增加听力库和写作库也都能够共用一个教师试题库,在生成每一节课或者组卷时可以只需要从试题库抽取试题,修改试题内容时试题库不会受到干扰。
课程库保存了所有教师的每一节课的信息。课程库的功能为:一、生成课程内容;二、为教师建立精品课程提供内容和依据:教师可以调出课程库中的课程内容直接应用于下一届学生的上机训练,也可以生成完整的一门课程(一本教学训练书);三、通过从课程库中选取学生以往的训练结果,供教师对比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助于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
阅读题试题内容库就是保存了所有阅读题的内容,在该内容库中又自适应分为常用题型和复合题型,常用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复合题型则是一种特殊题型,它除了具有本身的题干外,还包含了若干个常用题型,即大题里面又包含小题。
2 阅读理解上机训练设计和实现
2.1生成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生成全部是从试题库中抽取出来,并分为手工抽取生成和上机随堂的随机抽取生成两部分。
手工生成的特点在于教师可以自主查询需要的试题,可以从该教师自己的题库中查询,也可以从其他教师共享出来的题库中查询。按照教学体制改革的方案,教师在进行生成课程时,按照教学大纲从试题库中由简单题型到困难题型的顺序抽取。教师预先编写好教学大纲,然后根据章节结构逐一添加章节的内容。该文是阅读理解部分,所以抽取的内容按照阅读理解的题库进行,抽取出来的内容还可以再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课程,当然前提是该试题的内容没有被别的课程抽取过。如果确实需要修改,则重新另存为新的试题并入库。另外,如果抽取的是其他教师共享出来的试题,则该教师不能修改别人的试题,只能拷贝试题副本再自行修改。
随机生成需要设置相关属性。1、设置随机抽取的试题库2、设置随机抽取试题的难度3、设置抽取试题类别数量和每一种试题类别的数量4、设置抽取试题的来源。图3是添加课程内容的界面。
2.2课程内容
上机训练课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完成课程内容之后,应当对外开放,方便学生课前自我预习,如果尚未开放,则学生端看不到该课程内容。在上机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随时修改课程内容,一旦上机训练之后,该课程就会被锁定。训练的过程就是在学生端为每个学生复制一份课程内容,把所有的试题信息,包括题干,选项(其实是试题和选项的id),试题顺序,选项顺序写入每个学生的课程表中。
2.3上机训练过程控制
上机训练过程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师给每个小节设定一个时间,然后发出指令开始这一小节的训练,学生端接收到指令后同步开始回答问题,当时间还剩下2分钟时,系统自动再次发出提示指令,要求每个学生做好保存,如果时间到了之后还未保存的学生,系统自动帮他提交结果。此时教师端由系统自动评阅客观题部分,教师评阅主观题部分,最后将结果汇总统计,得出该小节所有学生的答题统计表,教师将每个学生回答的情况反馈给每个学生,然后根据这份统计表筛选出出错率较高的题型进行实时讲解。
此时系统的训练完全由教师控制,学生的训练进度完全跟教师同步,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与一般课堂教学的统一性是一致的,并且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认真投入学习。
学生端收到自己的答题统计之后,可以看到自己的答对率占到全班的第几名。每一部分的训练结束后,教师下达指令继续下一小节的训练。整个过程分为定时训练阶段、检查纠错阶段、对照排查阶段。
1)定时练习:界面显示系统提供的题目,假如卷面分为2个部分,则测试时分为2个时间段,学生按照顺序在规定的每一个时间段内完成该部分的测试练习,如果时间不到,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修改该部分的答案,也可直接提交。如果时间到,该部分将被锁定,进入下一部分过程。整个测试结束后提交练习结果。
2)检查纠错:系统将第一次练习的题目和学生练习答案展示出来,供学生检查修改,过程与第一次过程一样,但每一部分时间比第一次测试的时间要略长(根据具体情况设定),最后提交检查结果。
3)对照查错:展示学生第一遍练习题目和答案、纠错答案以及标准答案。供学生纪录错误题目、查找错误原因。
2.4课后布置作业
每一堂训练课结束后,教师可选择给每个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以学生自测为主,学生收到作业后,可以在任何可连接上服务器的机器上完成测试。课后作业在提交之前都可以进行修改,提交之后将锁定。
考虑到有些学生没有电脑,所以也可以从自己的页面上将作业下载到边界是移动存储上,等到下次训练课的时候再提交。
2.5需要注意的事项
1)题库的共享性。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题库,录入试题时,可设置每一道试题是否共享。在生成课堂内容时,可以选择其他教师的题库,这时存在修改试题时可能会导致其他教师的试题无意被修改,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系统设计为禁止修改其他人的试题,可通过拷贝试题副本到自己的题库中来在进行修改。另外一种情况时,当自己的试题被其他人引用后,如果修改该试题,也可能导致其他的课程内容被无意修改,可通过拷贝该题副本另存为新的试题并入库。
2)上机训练时的异常断开处理。训练过程中当学生端的浏览器被异常关闭时,为了保证该学生回答过的试题答案不被清除,可通过将学生端的答题进行本地缓存,即只要回答一个答案,就会触发一次缓存指令,当学生重新连上机器之后,则读取缓存。这样保证了学生的成绩不被清除。
3 结论
MHK实用汉语教学综合训练系统是我院教学体改项目的一部分,系统的使用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汉语的信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材料 实践教学 现状 对策
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学科教育体系下的的课程评价标准已成为困扰和扼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瓶颈[1]。因此重塑课程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关于建筑材料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早已展开[2,3]。在德国,由于其职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各种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已较为成熟、完善。而在国内,笔者在诸多高校调研后发现,实践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应用中,但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还处于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阶段,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完全由期末的一张试卷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笼统的考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太大的促进,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有效的处理工程实际中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建筑材料课程实践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目标
建筑材料课是建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主要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组成、构造、生产与加工方法、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检验以及如何合理使用。强调工学结合办学特色的高职高专“建筑材料”更是侧重于学习建筑工程用各种材料的性能、检测方法、质量控制和应用的一门专业基础技术课[4,5],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针对施工员、监理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岗位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教学是本课程的重点,实践教学包括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材料检测技能和材料质量鉴别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中强化团结协作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炼。包括安全教育、质量意识强化、突发事件应对、各工种之间的协作,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等。
二、当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笔者从对历年来毕业生的回访情况和我校建筑工程学院大三顶岗实践答辩情况发现:好多毕业生懂建筑材料的理论知识但却并不能将实际所学的建筑材料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他们不会正确取样、不会检测、不会判别更不会合理应用,也不能做到正确储存材料。
1.注重试验过程考核,忽视现场应用考核
建筑材料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告诉学生材料的检测实验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试验材料,由学生亲手操作试验仪器按照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试验,这样学生就清晰的记住了试验过程,但前期的材料的现场取样和后期的材料质量事故分析做的不足。而在真正的实际施工中,材料的试验过程往往是由质检站来完成,而材料员、施工员们的主要工作做的还是材料的取样送检和合理应用,这就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时感觉到关于材料的知识似懂很多但却不会用到实际中。
在施工现场材料堆放,贮存的方面,同样存在不正确的做法,目前在教学中在讲到每一种材料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学生贮存和堆放的注意事项,没在现场干过的学生往往学了就忘,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场地狭小经常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材料堆放形式,这些细节忽视后会给以后材料使用中带来很大的不便,造成材料浪费甚至由于错用材料而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如果能有一个仿施工现场的材料场地,让学生在试验前从材料料堆上自己按规定要求取样、标记,按要求贮存,那就能真正培养学生现场处理有关材料方面问题的能力了。
2试验项目的开出率不高,考核难
目前我校建筑材料实训室开出的项目主要有水泥的强度、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检测,砂子堆积密度和筛分析试验,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测定等试验,总体开出率并不高,像水泥的体积安定性,防水卷材的相关试验,以及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性等常用材料的性能检测都无法开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试验大都所需时间长,两节课学生无法完成,指导实训的老师较少,各班级实训时间冲突大,关于这些实训项目的考核就没法进行,如果能建立开放性的试验室,有专职试验老师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时间预约试验,试验项目就能多开出,学生实训的机会也会增多。
3.施工现场教学考核实施难
建筑工地的施工过程是为实际项目服务的,由于受到工程施工进度、时间、地点和交通的限制,学生很难在恰当的时间进入现场学习,而且现场与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有限的工地学习完全满足不了课程的教学要求,现场教学考核就没法实现。
4.考评体系不完善
目前建筑材料实践教学的考评主要从试验过程和试验报告两方面进行考核,由于我院建工类学生每班学生人数较多,试验时每组成员较多,这就使有些学生在试验时插不上手,不爱动手的学生更容易在其中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试验结束后互相抄袭试验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不一定能全面提高。如果制定一套严格的考评体系,从实验准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或者让学生互评,自评,严格的考评体系必将促进学生试验时认真完成,相互协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提高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1.研究制定一套严格、完善的考评体系,
在沿用建材材料课程理论和实践双向考核的基础上,将原有建筑材料课程“理论实践四六分”(理论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的考核方式调整为“理论实践五五分”(理论考核占50%,实践考核占50%),而实践考核从鉴别材料、材料取样、实验准备、试验过
程、试验结果处理、试验场地清理、材料贮存、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面考核,课程结束后随机抽考学生,在学生互评,自评的基础上给出教师评价意见,让学生明确只有真正学会了才能通过考核。从教学目标而言,学生通过了考评其必然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达到零距离上岗。该考评体系大致指标构成、所占分值及考核场所如下:
2.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
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关于建筑材料的检测推行了好多项新的标准,而我校所用的建筑材料实训指导书是按原有旧标准编制的,已不能满足师生的需要也与该研究的考评体系不一致,结合目前建材实训室能开出的实训项目和即将要开出的实训项目编写教材《建筑材料综合实训指导书》,书中应涵盖实训任务、实训过程指导、实训总结考评等内容,便于学生在实训时参考和课后总结学习。
3.设置开放性实训室
有些实验及考核不能在2节课内完成。如:水泥的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的检测需要较长的测定时间,则可采用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间、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这样既保证了重点知识的学习,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同时开放实验室,也为师生开展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与平台。
4.进行综合仿真实训:
综合实训模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从材料的进场、验收,取样和送样检测的工作过程和检测单位对送检材料的检测的工作过程的仿真训练。如施工方:水泥材料进场水泥的验收水泥取样水泥送检;检测方:水泥取样水泥细度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检测水泥胶砂标准件制作水泥抗折、抗压强度检测等的工作全过程。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但获得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工作”,使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的工作有基本的认识与实践。
总之,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改革是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划分为实验检测、现场应用及考核评价三大模块,按照先开展理论教学,再开展实验教学,最后向施工现场教学推进,打破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重实验过程,轻材料取样和实际应用的模式[6]。通过实验检测部分培养学生分析检测常用建筑材料的能力,通过现场应用及考评模块使学生学会在施工现场如何取样,如何堆放储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真正地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兰芳,高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学改革研究[J] 《山西建筑》 2010年6月 第16期
[2]杨玉泉,《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初探[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1年11月21
[3]穆忠绵.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西安航空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05期
[4]吴丽琴;付春松;新时代高职“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1期